中国战略资料新管理学现状研究课件

中国战略资料新管理学现状研究课件
中国战略资料新管理学现状研究课件

中国战略管理学研究现状评估

提要:我们采用结构化的程序与方法对国内最近期的战略管理学研究状况进行了考察和评估。通过检阅和甄别2003年度发表在《管理世界》与《南开管理评论》上的所有论文,我们确认了42篇与战略管理学相关的文章。我们从课题、类型、理论、方法等各个方面对这些论文进行了归类和分析,由此总结出国内战略管理学研究中所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我们判断在国内领先学术刊物上发表的战略管理学论文,尚不能通过主要国际管理学年会的匿名评审程序,更未达到国际主流管理学期刊在理论、方法、和学术贡献等方面的要求。最后,我们就本领域学术研究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战略管理、文献评估、研究现状

STRATEGIC MANAGEMENT RESARCH IN CHINA:

AN ASSESSMENT

ABSTRACT: This paper assesses the current state of the field of strategic management in China. Through a structured process, we identified 42 strategy-related articles in the 2003 issues of Management World and Nankai Management Review. A thorough review of these sample articles led to a set of critiques based on such criteria as the topic, style, theory, and method. We concluded that strategy research in China is still in its infant stage in both theory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methodology.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are provided.

KEY WORDS: Strategic Management; Literature Review; the State of the Field

一、学科背景与研究目的

在广义的社会科学中,管理学(Management)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作为管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战略管理学(Strategic Management)尤其年轻。战略管理作为一个学科领域,其发展历程上的几个最重要的标志性著作包括六十年代的Chandler(1962)①、七十年代的Andrews(1971)②、八十年代的Porter(1980③, 1985④)和基于资源的理论(Resource-based View)⑤、以及九十年代的动态能力⑥等。一般认为, 只有在进入八十年代以后,战略管理才形成了真正的理论体系。⑦

在商学院里,战略管理学在此以前的半个多世纪里一直依赖案例作为研究和教学的手段,而未能发展起严谨的(rigorous)理论和分析工具。这与管理学长期以来被视为一门实用性学科,以及商学院被视为“职业训练学校”(vocational training school)有关。其结果是管理学和其他工商管理(Business Administration)学科始终未被大学体系中的其他学科视为严肃的学术领域(field of inquiry)。直到1959年,著名的《戈登-豪威尔报告》⑧严厉抨击了商学院这种作为职业学校的现状,并且把它归咎于美国商学院缺乏坚实的学科基础,因而不能获得其他科系的认可和尊重。在这份报告的影响下,美国商学院开始大力推广基于专业的(discipline-based)学术研究,逐渐建立起包括管理、会计、金融、营销、运筹等完整的学科体系。商学院吸引了大批来自其他

①Chandler, A. D. Strategy and Structure: Chapters in the History of the American Industrial Enterprise. Cambridge, MA: MIT Press, 1962.

②Andrews, K. R. The Concept of Corporate Strategy. Homewood, IL: Dow Jones-Irwin, 1971.

③Porter, M. E. Competitive Strategy. New York: Free Press, 1980.

④Porter, M. E. Competitive Advantage. New York: Free Press, 1985.

⑤Barney, J. B. “Strategic Factor Markets: Expectations, Luck, and Business Strategy.” Management Science, 32, 10, 1986, pp. 1231-1241. “Firm Resources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 Journal of Management, 17, 1, 1991, pp. 99-120. Wernerfel t, B. “A Resource-Based View of the Firm.”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5, 1984, pp. 171-180.

⑥Teece, D. J., Pisano, G., and Shuen, A. “Dynamic Capabilities and Strategic Management.”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8, 1997, pp. 509-534.

⑦一个标志是战略管理学的专业性期刊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于1980年创刊。

⑧Gordon, R. and Howell, J. Higher Education for Business.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59.

传统学科的研究型人才,并同时创建起严格的博士项目来培养商科领域的博士生。在教师制度上,北美商学院普遍以拥有博士学位作为任教的先决条件、以学术研究成就而不是案例撰写与教学的成果作为晋升和获得终身教职的主要依据。①

战略管理学在七十年代以前的学术成就,零星的表现在Chandler、Andrews等人的著作中,也不为其他学科所重视。直到七十年代末以后,随着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和工具被引入本领域,以及大量严谨的实证型研究的出现,才成为一个真正的学科领域。在此后至今的四分之一世纪中,战略管理学在其发源地美国取得了迅速的发展,也在商学院的整个学科体系中取得了重要的地位。今天,战略管理学与管理学的其他领域一样,被视为广义的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理论上,战略管理受到包括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以及本领域案例研究传统在内的多方面影响,呈现多元化的态势。在研究模式和方法上,高度重视理论的发展和验证,而不是单纯的研究问题(issue),并以假设和实证分析作为推动理论进步的最主要手段。

在领域建设方面,战略管理研究主要由五到六个一流的管理学刊物所构成的学术平台来推动和发展。学术机构的声誉也是由其成员在这些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所决定。在这些刊物上发表一篇论文的周期(从初步构思到最终被接受)一般长达三、四年以上,并且要经过严格的同行匿名评审程序。在学术成果和贡献的地区分布上,北美,特别是美国,占有绝对优势的地位,欧洲次之,亚洲再次之。这主要表现在所有的一流管理学刊物,以及绝大多数在上面发表论文的作者,是以美国为基地。②而学术界的交流活动最主要地是通过美国管理学学会(Academy of Management)的年会以及各个地区(如

①许多人误以为拥有实际工作经验是做商学院教授的必要条件,这其实并非事实。但商学院里一般确实都有许多非终身制(non-tenure track)下的临时外聘教师(adjunct instructors)。

②Lau, C. M. “Asian Management Research: Frontiers and Challenges.”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nagement, 19, 2002, pp. 171-178. Tsui, A. S. “Contributing to Global Management Knowledge: A case for High Quality Indigenous Research.” Working paper, 2004.

美国东部、加拿大、欧洲、亚洲)分会来进行。

相比之下,中国商学院的发展总共才经历了十几年的历程,中国管理学的研究状况尚未见于任何正式的回顾或评估文献。近年来国内各个主要商学院都提倡MBA教育与国际接轨,使得国内教育界对MBA教学上的中外差距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但是在学术研究上,中外之间却依然缺乏交流——国内研究者未能在国际主流管理学刊物上发表论文,而国外的研究者也极少参与以国内学术刊物为目标的研究项目。这种状况造成了双方的互不沟通。一般而言,国内研究者对国际管理学的文献和发展状况尚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是对于本国管理学研究在国际管理学界所处的地位、以及国外同行对我们的认识等问题,却未必清晰。

本文试图从“国际”的视角来检阅国内管理学、特别是战略管理学研究的现状。本文的两位作者曾留学北美商学院并专攻战略管理,在取得博士学位以后回到中国工作。在过去的两年中,我们通过参与教学与科研活动、与国内同业学者进行交流、以及对国内各商学院加以考察和对比,获得了以下一些初步的印象:

第一,国内的商学院,包括其中的管理学各学科,大多脱胎于两个传统院系:工程和经济。因此商学院的研究课题和学科传统,往往来自于工程学、运筹学、管理科学、以及宏观与微观经济学。

第二,由于上述的原因,不论是本领域内还是领域外的研究者,对于管理学和战略管理学的定义、范畴、学科归属、典型课题、学术特点等,均存在模糊之处。①第三,国内传统体制内不存在真正研究型的博士项目。管理学“博导”制度是在既缺乏学科传统,又未参照国外模式,并且与管理学实践脱节的情况下建立起来的。一些被视为国内管理学重镇的院校,所从事的研究却经常是在其他领域。真正从事战略管

①这方面的一个表现是管理学研究项目获得资助的最重要途径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被列入本应互不从属的管理科学类),而在国家社科基金体系中,管理学又归属于经济学类。

理学研究的则更少。

第四,国内管理学研究最主要的方式是案例,但大多是以案例来说明或支持理论,而不懂得如何使用案例来进行以理论构筑(theory building)为目的的归纳式研究(inductive research)。

由于这些只是我们通过一般观察形成的主观印象,难免会有偏差,我们认为有必要采用比较正规的方法和程序对国内管理学研究的现状做进一步的评估。为此,我们选择参照国外学者在进行类似的评估工作时所采用的一些方法①,并主要针对国内战略管理学研究的状况进行一次基于文献的评估。

二、研究方法

期刊选择与时间范围

如前所述,战略管理学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通过在一流学术刊物上发表的论文做出的。在管理学领域内,国外学术界对战略管理学这一学科的一流刊物有着比较一致的认识。一般而言,专业刊物的排名是通过本领域内的问卷评选决定的,而并不太依赖于这些刊物的影响因子。②其中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Organization Science等四、五种刊物在历次评选中始终被公认为国际一流。③我们了

①Inkpen, A. C. and Beamish, P. W. “An Analysis of Twenty-Five Years of Research in th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25, 1994, pp. 703-713. Li, J. and Tsui, A. S. “A Citation Analysis of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Research in the Chinese Context: 1984-1999.”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nagement, 19, 1, 2002, p. 87. Scandura, T. A. and Williams, E. A. “Research Methodology i n Management: Current Practices, Trends, and Implic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43, 6, 2000, pp. 1248-1264. White, S. “Rigor and Relevance in Asian Management Research: Where Are We and Where Can We Go?”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nagement, 19, 2002, p. 287.

②例如,Gomez-Mejia, L. R. and Balkin, D. B. “Determinants of Faculty Pay: An Agency Theory Perspective.”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5, 1992, pp. 921-955,是通过面向管理系系主任的问卷。《金融时报》的商学院学术排名则是通过面向商学院院长的问卷来决定刊物的选择。

③如Franke, R. H., Edlund, T. W., and Oster, F. III. “The Development of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Quality and

解到国内的管理学刊物并无类似的公开评选,因此对国内管理学文献样本的选取格外慎重。

我们用了三个步骤来决定要选取的刊物。第一,我们所在大学的商学院通过各科系的讨论和推荐,由院学术委员会确认了一份中文核心学术刊物目录,作为教员晋升的依据。其中“经济与管理理论类核心期刊”包括两份管理类期刊,即《管理世界》与《南开管理评论》。第二,我们请教了数位在国内有一定研究工作经验的同事、同行,由他们各自为我们推荐数种刊物。结果《管理世界》与《南开管理评论》在每一位的推荐名单上均出现,并且高居榜首。第三,为了确定这两份期刊与其他核心刊物的相对质量,我们对这两份和推荐名单上出现的其他刊物进行了一些非正式的对比。我们得出的结论是,《管理世界》和《南开管理评论》至少可以说在国内管理学刊物中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在确定选取这两份刊物之后,我们决定以刚刚过去的2003年全年中发表的论文为我们的检阅对象。虽然国外的同类评估性研究大多是跨年度的,①但是我们认为鉴于国内管理学研究简短的历史,以及近年商学院各学科较快的发展势头,有必要把时间段限制在最近的一个较短时期内,以反映出真正的研究水平现状。

论文样本的选取与评估程序

我们只选取与战略管理相关的论文。《管理世界》平均每期大约有十五篇论文(不计特稿、短论、书评等),分属“宏观经济”、“区域经济”、“农村经济”、“对外经济关系”、“金融、财政”、“就业分配”、“产业发展”、“工商管理理论”、及“工商管理评论”

Article Impact.”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1, 1990, pp. 243-253。又如最近于2003年秋进行的管理学学会问卷调查,见https://www.360docs.net/doc/897995346.html,/bps/v3/survey2003.pdf。

①如Franke, et al., 见上页①;Johnson, J. L. and Podsakoff, P. M. “Journal Influence in the Field of Management: An Analysis Using Salancik’s Index in a Dependency Network.”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7, 5, 1994, pp. 1392-1407. 但是另一方面,多年度的文献回顾或评估经常只专注于某一个课题或某一种方法,而不是涉及整个战略管理领域。

等论坛。其中只有后两者才属于企业管理范畴。但即使是在这两个工商管理论坛中,也还包含了金融、营销、人力资源等各学科的内容。我们选取论文的主要依据是管理学学会战略管理分部(Business Policy and Strategy Division)的“领域陈述”(domain statement)。其中确定战略管理学的主要课题包括:战略制订与实施、战略规划与决策过程、战略控制与报酬制度、资源配置、多元化与组合战略、竞争战略、合作战略、总经理的选择及其行为、以及高层管理团队的组成与机制(见附录一)。在此基础上,我们把选取范围扩大到国外战略管理学博士项目课程中的其他一些典型课题,主要属于组织理论与国际战略管理等“近亲”或分支学科。

按照这些标准,本文的第一作者首先对2003年总共十二期的《管理世界》进行论文甄别,并就论题、研究对象/公司类型、论文类型、数据来源/样本/分析方法、理论/文献基础等几个主要方面做出独立判断。本文的第二作者随即进行第二轮的甄别工作。我们将两人得出的结果加以对照,发现两者之间有极大的一致性。然后我们再通过讨论来消除分歧部分,直到最终取得意见一致。我们的方法与主流国际刊物中常见的主观评估程序相符。这一程序共确认了二十三篇与战略管理课题相关的论文,以倒时间顺序列于表一。

与此同时,本文的第二作者也以与上述相同的框架对《南开管理评论》进行了甄别,再由本文第一作者加以确认。2003年的《南开管理评论》共有六期,每期约有十三、四篇论文,分为市场营销、人力资源、战略管理、财务管理、组织管理、营运管理等部分。但我们并不单从战略管理一类中进行选择,而是依据我们的标准,进行全面的甄别。同时我们也把在“战略管理”类中实际不符合我们的战略管理定义的论文排除在外。这一程序共确认了十九篇论文,以倒时间顺序列于表二。

----------------------------------

当代中国行政管理学的发展与展望

当代中国行政管理学的发展与展望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行政管理学(亦称行政学)作为政治学与管理学的交叉边缘性学科,作为与中国改革开放现实密切相关的应用性学科,在中华大地上异军突起,锋芒毕露;并且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中国行政管理学正在向新的广度与深度发展。因此,探讨当代中国行政管理学发展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寻求中国行政管理学发展的对策,展望中国行政管理学发展的前景,便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当代中国行政管理学发展的主要成就 当代中国行政管理学基本上是从“零”开始发展的。但是在改革现实的需求、领袖权威性的倡导、传统理论的影响、国际环境的促进以及学科本身的适用性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 中国行政管理学取得了飞速发展与长足的进步,为学术繁荣、人才培养及机构改革的推进作出了突出贡献。总的说来,中国行政管理学经过20多年的研究与探索,其取得的成就主要有: 1.使行政管理学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初步确立了行政管理学研究的基本范畴和框架体系,使行政管理学与其他学科的科际界限越来越清晰,并取得了自己应有的学术地位和社会地位。 2.学术研究进一步细化和专门化,形成了若干个部门行政管理学和专业化比较强的研究领域。中国行政管理学在注重研究行政管理的一般理论原则的基础上,加大了对部门行政管理学,如工商行政管理、教育行政管理、文化行政管理、科技行政管理等的研究力度,促进了中国行政管理学研究的进一步细化和专门化。 3.行政管理学的学术团体与教学科研机构急剧增加,形成了相对独立的教学、科研体系。在学术团体方面,1988年建立了中国行政管理学会;1987年成立了全国行政管理教学研究会;1993年还成立了全国行政管理青年研究会;1995年以后全国各省市相继建立了行政管理学会。在研究机构方面,国务院有关部委、各省市人民政府人事编制部门、各省市社会科学院及部分高等院校都创办了大量的研究机构或研究中心,在行政管理学教学方面,全国除国家行政学院外,还成立了30余个地方行政学院。在高等院校,有20多家建立了行政管理学系或专业,在教学层次上:有博士、硕士、大学本科和大专等各个层次的学历教育,并且我国自90年代末期还开展了公共管理硕士 MPA、学位教育。 4.培养了大量的行政管理学专业的高层次专门人才,他们大多数目前已成为各级政府行政管理的中坚,同时向社会,特别是向青年学生和党政机关传播了行政学方面的知识,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政府管理有其客观规律,政府管理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大学生就业形势论文

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认识 近年来,中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加之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就业难既有社会原因、政策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事关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和大学生共同的努力。曾几何时,被誉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找工作时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可如今这种优越感几尽消失,面对就业却眉头紧皱。以2006—2007年大学生就业情况为例,2006年中国大学毕业生30%没有找到工作,就是有120多万大学生在离校时还没有就业,2007年有100万左右毕业生未实现就业,加以中国数以万计的民工和下岗再就业人员,即便政府每年提供900万的就业机会,还是不能较好地解决就业问题。总的来说,大学生的就业前途不容乐观。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1.毕业生就业结构失衡,供给与需求矛盾突出。高校毕业生的总体供给与社会需求的矛盾,实质是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与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所处的转型阶段不配置的矛盾。 首先,中国处于人口高峰期,存在大量的新增劳动力需要就业。“中国现有人口近13亿,人口基数大,新生劳动力增长过快,远远超过经济增长创造就业岗位的速度,全国劳动力资源由20世纪90年代前五年的平均新增1 250万人预计到1996—2010年平均新增1 450万人,未来劳动力资源的自然增长每年可以建立两个海南省,这对大学毕业生就业产生一定影响。” [1]出现了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而就业岗位增长缓慢,经济高增长与就业增长脱节的困难局面。 其次,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在短短几年内,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高等教育大众化已成为一种必然,但一些问题也由此而带来,教育大众化要求中国普通高校进行大规模扩招,而扩招的直接结果之一就是高校毕业生的快速增长。“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145万,2003年212万,2004年达到280万,2005年将超过300万,在社会人力资源需求没有明显增长的前提下,这种量的变化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影响是巨大的,大学生就业也从精英化走向了大众化。”[2] 第三,社会发展的区域存在不平衡,东部发达地区为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和较好回报发展的前景,成为人才输入省。在这些地区人才竞争激烈,很多学生未能有效就业,即使处于失业状态也不愿去西部地区就业。在西部地区,却存在大量的岗位找不到毕业生。 2.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所带来的就业难。首先是大学生不合时宜的职业价值取向和就业观念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大学生作为公认的精英阶层,传统的儒家思想所编制起来的“精英情结”深深的束缚了他们的观念。“北京社会经济科学研究所‘当代大学生就业状态研究’课题组在《中国教育报》上公布了他们的调查,大学生目前的择业观念,在单位的选择上:选择科研结构、党政群体、中外企业占总人数的63%,而选择乡镇企业、大中学校、集体企业的,只有7%,在地区的选择上,选择大城市的有20.8%,而选择小城镇、农村、老少边地区三项仅有5%。”[3]其次,大学毕业生自身综合素质不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差,难以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一些大学生在学校里只满足所学课程,缺乏广博的知识积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之语言表达能力不足,在应聘场合紧张、胆怯,不能充分展示自己,从而错过了许多工作机会。另外,大学生在择业时,缺乏对自己的清晰定位,择业缺乏目的性也导致成功率不高。 3.用人单位盲目设置的各种条件带来的就业难。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经验障碍,很多用人单位特别是企业动辄要求求职者二至三年的工作经验,许多应届毕业生往往因缺少实际工作经

中国管理学的发展过程与趋势.doc

中国管理学的发展过程与趋势 摘要:西方管理学经历了百年的发展有着清晰的发展路径形成了完善的研究体系,而中国的管理学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仍存在许多不足,文章就中国管理学的发展与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展望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西方管理学;中国管理学 1西方管理学百年发展 20世纪初,美国工程师泰勒创立了科学管理理论,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自此,管理学也作为一门科学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人们开始关注管理的科学性,取代之前经验管理。管理学经过百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管理理论丛林”,新的管理理念,新的管理方法,新的管理工具不断涌现,为管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积累了丰富的知识财富。 西方管理学百年发展经历了较清晰的发展路径,分别为科学管理发展阶段、行为科学管理发展阶段、“管理丛林”发展阶段和以企业文化理论为标志的“软管理”阶段[1]。虽然发展阶段应如何划分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观点,但不难看出管理学的发展路径是从关注科学与效率逐渐向“以人为本”这个方向发展。 西方管理学通过各个学派学者的共同努力,在科学管理、行为管理、文化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研究体系。科学管理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为泰勒、法约尔、韦伯,三人分别从个人、组织、社会三个不同角度诊释,为科学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后派生出以巴纳德为代表的社会系统学派,以西蒙为代表的决策理论学派,以运筹学和数学模型为研究基础的管理科学学派,以孔茨为代表的管理过程学派以及以卡斯

特为代表的系统管理学派;行为管理学派主要包括以梅奥为奠基人的行为科学学派,以马斯洛、麦格雷戈等人为代表的个体行为学派,以卢因为代表的团体行为学派以及组织行为学派和管理伦理学派;文化管理学派包括以德鲁克为代表的管理实践学派,20世纪60年代形成的战略管理学派,起源于权变管理学派的变革管理学派,20世纪80年代形成的组织文化学派以及随着信息社会和新经济发展而形成的知识管理学派[2]。 2中国管理学的发展与问题 根据中国近现代企业发展的历程,中国管理学的发展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49年前的“管理学萌芽”期;第二个阶段是1949—1978年的“管理学初步形成”阶段;第三个阶段是1979年至今的“融合发展与创新”阶段[1]。1978年以前,中国社会经历了资本主义制度向社会主义制度转变以及计划经济体制的发展,对企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不断变化,并未建立起完善的管理学发展体系。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及不断完善,管理学也迎来了快速发展的好时机。管理学教育体系不断健全,研究机构不断扩展,学位教育多样化发展,对外交流不断增多,管理学重要奖项相继设立[3]。 在管理学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许多问题也相继出现。第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管理学的西化忽视自身发展。在教育多样化发展的过程中,比照西方的模式开设了一系列诸如MBA ,EMBA ,MPA等教育模式;在人才选拔过程中,海归博士和有国外访学经历的人更受关注;在课程设置和教材选择方面均是美国的翻版;管理学主流学术刊物全盘西化现象亦是严重[4]。第二个问题是缺乏对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关注。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国学与国运”讲座上说:“中国改革开发三十年的发展创造了

大学管理学期末复习资料2管理学课件管理学 (2)

管理学练习题1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高层管理者的主要工作是什么?( C ) A 决策 B.控制 C.协调 D.领导 2.管理者的首要职能是什么?( C ) A.计划 B.控制 C.组织 D.领导 3.管理学理论的构建者是( B ) A.泰罗 B.法约尔 C.韦伯 D.明茨伯格 4.管理理论中的”权变管理理论”是一种( ) A. 权宜相变的理论 B. 关于领导的理论 C.关于权利变化的理论 D. 关于权力变化的理论 5.面对激烈的是市场竞争,企业必须全面准确地把握环境的现状及将来的变化趋势,做到有效地适应环境并( ) A.保持组织稳定 B.进行组织调整 C.推动环境变化 D.减少环境变化 6.通过市场调查发现,保健品市场的兴起是由于人们观念变化引起的,这一因素属于外部环境因素中的( ) A.经济因素 B.技术因素 C.社会因素 D.政治因素 7.企业面临的境况日益复杂多变,企业的决策越来越难以靠个人的智慧与经验来确定,因此现代决策应该更多的依靠( ) A.多目标协调 B.集体智慧 C.动态规则 D.下级意见 8.决策者在作出决策时,要确定一套标准,要求这些标准是( )的. A.绝对理性 B.最优 C.完全合理 D.令人满意 9.计划工作的限定性因素,是指制定计划时考虑的限定因素( ),则计划目标的实现越有保证. A.越多 B.越少 C.越稳定 D.越波动 10.目标管理的特点是( ) A.强调监督 B.强调过程控制 C.参与式管理 D.权力集中 11.判断一个组织分权程度的主要依据是( ) A.按地区设置多个区域性部门 B.设置多个中层的职能机构 C.管理幅度、管理层次增加 D.命令权的下放程度 12.直线制组织形式的特点是( ) A.多头领导 B.指挥统一、职责分明 C.发挥专业人员作用 D.结构简单、应用广泛13.以下哪项能够证明人力资源是一种具有主观能动性的资源?( ) A.人力资源的资本性 B.人力资源的再生性 C.人力资源开发的连续性 D.人力资源的自我开发性 14.人力资源成长一般要经历哪几个阶段?( ) A. 培育期—开发期—成长期—成熟期 B. 开发期—培育期—成长期—成才期 C. 开发期—成长期—培育期—成才期 D. 开发期—淘汰期—成长期—成熟期 15.依照菲德勒权变模型,下列类型中对领导者有利的情景是( ) A. 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关系不好,工作任务不明确,领导者的职位权利弱 B. 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关系好,工作任务明确,领导者的职位权利弱 C. 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关系好,工作任务不明确,领导者的职位权利弱

大学生就业现状的调查报告(完整版)_2

报告编号:YT-FS-4979-69 大学生就业现状的调查报 告(完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大学生就业现状的调查报告(完整 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 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 修改和使用。 昨天(25日),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发布了xx 年年大学生求职与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对全国11所普通大学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截至7月底,毕业生就业率(“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达62.07%;普通大学的研究生就业时和本科生相比优势并不明显。 据介绍,该所已连续两年对大学生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去年不同,今年将毕业的研究生和大专生也列入调查对象。 男女生就业差距在缩小 【调查】男性毕业生的“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比例为52.14%,女性毕业生的比例为46.62%,两者相差不到6个百分点,相比去年14个百

分点的差距有所缩小。此外,两者对于可接受的工资起点也很一致,都主要集中在1000元—3000元。 【解读】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分析认为,随着政府在消除就业歧视和实现平等就业方面政策导向性的增强,性别差异在大学生求职过程中的影响尽管依旧存在,但程度已大为减轻。此外,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还和女大学生比例增加有关。 研究生就业优势不突出 【调查】大专毕业生“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比例为49.16%,本科毕业生为65.52%,硕士研究生为66.66%。大专毕业生和本科生中分别有61.93%和60.14%的受访者将预期薪酬定位在1000元—xx元,仅有19.77%和25.31%的调查对象将xx元—3000元作为自己的薪酬预期;而硕士研究生中的大多数将可接受工资起点定位于xx元—3000元,为54.12%。 【解读】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发现,普通大学的研究生就业时和本科生相比优势并不突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虽然有来自人才市场的压力以及用人单位对

中国管理学发展阶段与趋势

中国管理学发展阶段与趋势 中国的管理思想可以追根溯源到老子的无为而治时代、孔子的儒家思想时期。改革开放前,中国从资本主义制度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制度社会,并改变了经济体制,对企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不断变化,但并未建立起完善的管理学发展体系。真正把管理学作为一门理论学科来进行系统的学习与研究,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我国的经济建设战略,确定了管理的重要性。 一、中国管理学发展的阶段性划分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并不断完善,管理学开始迅猛发展。可将其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1978年一1986年的萌芽期、1987年一1996年的重视期和1997年至今的发展期。这三个时期是管理学深化和演进的过程。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基本上不存在真正意义上以企业为主体、市场绩效为主导的现代管理研究体制,萌芽期阶段在各方面都体现出这一特点。但是,在这个时期政府已经开始认识到管理学的重要性,专门研究管理学的机构、管理学期刊、文章、书籍和着作开始出现,国内学者开始了管理学的教育与研究,同时从国外引进国际合作项目。管理学开始进入大众的视野。到了重视期,经过前十年的发展,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的提出,使得管理学开始受到各方面的重视,管理学研究活动也日益丰富。首先表现为政府层面对管理学的高度重视。如果说萌芽期政府开始了对管理学关注的话,那么在重视期政府就是高度重视发展管理学了。政府开始注重引进发达国家先进的理论,更加注重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特殊国情。其次,在管理学研究方面,我国学者开始追朔国外管理学的研究本源,逐渐熟悉国际管理学权威期刊,不断增强中国管理学研究的规范程度,实证研究方法开始受到重视,我国越来越多的管理学研究成果发表于国外顶级学术期刊上。另外,教育界和理论界也对管理学分外重视,这主要体现在制定了一些保障管理学地位的标准。近10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提升,管理学更加壮大。发展期阶段是一个管理学学科体系不断完整、研究水平不断提升、研究成果不断丰富的阶段。管理学教育体系不断健全,管理学研究机构不断扩大,管理学学位教育开始变得多样化,我国学者与国外管理学学者交流增多,政府也设了一些管理学的重要奖项。 二、中国管理学的发展现状 中国管理学在近30年来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首先,管理学在中国的发展面临着例如理论与实践分离等诸多与国际主流管理学相同的问题。其次是自身的独特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中国特色管理理论的发展问题。第一,管理学过分西化忽视自身情况。中国仿照西方的模式开设了一系列诸如MBA、EMBA、

材料管理学习课件

如何搞好材料工作 这两天,大家就工程施工的技术管理、质量管理等进行了学习,我就工程材料工作与大家一同探讨学习,希望大家共同提高。我讲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材料的计划下单管理;二是材料的验收和发放管理;三是材料的仓管;四是材料管理的重点。 一、材料材料的计划、下单管理 一、材料采购前的准备 1、根据预算、图纸资料,掌握、分解、汇总中标报价中材料种类、数量、单价。这个东西很重要,我们作为乙方,施工成本控制,很大一部分就是材料问题,我们首先要搞清楚在一个施工合同中,哪些材料是合同内的,哪些是合同外的;哪些材料是合同内没有规定非常清楚详细,包括产地、型号、规格等级,甲供还是乙供,是固定单价还是暂定价,或者是参考信息价调整价。这就必须与预算、图纸管理工作联合互动。 2、研究施工合同,重点关注工程技术要求、质量标准、责任工期、付款条件等内容。在材料采购的过程中服从以上约定要求,满足以上约定标准,遵循以上约定原则,规避合同风险。有些合同工期很长,质量要求高,甚至于这个材料采购回来会亏本,那么我们就要注意选择。尽量要求甲方变更材料、用能够不被处罚的材料代替,或者就是要求甲供,避免增加成本。我们山东烟台的项目好多的材料就是采取甲供,避免有限的资金积压在材料上,而启东的项目如配电箱等材料甲供改乙供,为工程增加利润点,弥补其他费的亏损。 3、确定材料采购顺序,材料采购技术指标、质量标准。确定材料厂家提供资质、资料的内容和批次。这就要求施工员提前提供有效的工地现场信息,以保证已经到达工地材料够用,避免形成材料过于提前进场,造成资金、场地积压。

材料被丢、打烂破损,到时要用的又不配套,不完整。 4、会同项目经理制定资金计划,根据工程进程,提供工程所需资金概算,及需要资金的大体时间。资金是制约工程的关键因素,材料工作搞好了,能有效提高效率。 5、会同现场保管、施工员、质检、技术共同制定材料验收、计量、保管、出入库等管理程序。确认签字人员手续,不符合手续要求不登记。建议各项目部,根据情况制定固定的材料签字手续,避免踢皮球现象。 6、市场调查,协助确定材料供应厂商,进行初步洽谈。总之材料在采购前做到数量基本准确、价格明确、采购周期明确、使用时间明确,使用方案明确。 二、材料下单、采购实施中注意的事项 1、今年要求施工员、材料员共同下单,相互比对,确保这个材料不只是材料员知道型号、规格,同时要求施工也熟悉。避免去年的施工员材料来了不认得,反正是天找得材料员要,搞不清材料的规格、型号,使用部位。A岛的材料拖到B岛去,不配套的改了切了,用不上的材料放到空位子,埋了、丢了。材料员在施工员处获取材料供应单,应与材料主管、项目经理一起确定材料供应准确时间、数量、规格、质量标准资料清单,建立材料采购台账。要签字,要备案。这涉及到材料供应不及时,质量、差数责任追究问题。今年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出了问题这个责任该谁的就是谁的,不能到时候说都是材料供应不上问题,材料质量有问题。施工员下单及不及时,图纸变更通报及不及时,资金到位都是影响工程进度、质量、效益的重要原因。下料单必须同时有电子登记。以便于送货查询、对账查询。去年就是石材下单手写的,到货了要对数对规格、对施工部位非常困难,没有到货的查找更加困难。 2、材料下单前与库房建立联系,当库存中有可使用材料,首先使用库存,不足时另行采购。 3、会同项目部进行厂商洽谈,洽谈过程中遵循考察厂家进行初步洽谈、集中邀请同一产品厂商进行现场洽谈、选定有意向三家以上厂商邀请到公司进行最

最新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建议

2011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建议 一、大学生就业形势 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或就业问题,按其性质划分,大致表现为三种类型,即一般性就业问题、结构性就业问题和个人职业选择性就业问题。在我国,一般性就业问题不仅过去存在,现在和将来也不可能完全消失。同时,结构性就业问题和个人职业选择性就业问题又日趋严重。 (一)一般性就业问题 一般性就业问题是指缺乏足够的工作岗位而产生的就业问题,即人多岗位少,基本特征是“人找事”。从总体上来说,中国目前仍属人才奇缺的发展中国家。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中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非常大的差距。因此,从理论和实际上说,中国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急需大量大学生,也就是说,在我国相当长时间内,大学生并不是多了,而是太少了。 (二)结构性就业问题 结构性就业问题是由于经济结构和劳动力结构不对应而形成的工作岗位与劳动者文化技术水平不相适应而产生的就业问题。具体说来,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不同学校和专业之间的需求冷热差距相当明显。不少用人单位在招聘大学生时主要瞄准的是全国重点大学的学生,甚至非北大、清华的不要。另外,一些理工科专业的大学生被用人单位以“批发”方式要走,而许多文科专业的大学生则只能“零售”。二是学历需求越来越高。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学历层次的需求越来越高。研究生比较“抢手”,本科生的需求基本持平,专科生则比较明显地呈现供过于求的态势。三是不同地区需求反差明显。越是经济发达、人才密集的地区,对于大学生的需求越急迫,接收的量越大;越是经济落后、人才稀少的地区,反而越不好安排大学生,接收也不积极。 (三)个人职业选择性就业问题 个人职业选择性就业问题是指由于个人出于对职业的选择未能就业而导致的就业问题。它与结构性就业问题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一定的区别。相同的是:它们都表现为“人找事”与“事找人”。区别在于:结构性就业问题表现为有空闲的岗位,劳动者也有意去填补,但由于缺乏必要的文化和技术,不能适应这项工作的需要,因而不能就业;个人职业选择性就

当代中国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问题,人类社会正是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前进的。我国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是伴随改革开放不断推进、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而逐步产生并日益凸显的,是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的一个现实国情。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更关注自己毕业以后就业的形势与问题。看着这些即将毕业的师兄师姐们,他们的脸庞上流连着对校园的不舍,还有对未来的茫然与失措。而即将进入大三的我们,越来越开始疑惑今后工作跟升学的问题。 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很多 一是教育与生产相脱离。我国现在生产模式是“世界加工厂”,主要需要的是廉价劳动力的“血汗工人”和有经验的技工,是体力劳动者,而大学教育培养的是高价劳动力的脑力劳动者。所以,要说“头脑还缺乏市场经济意识”,那不是大学生,而是指责大学生的专家、学者和领导者自己。但这不是我们认识问题的出发点,我们认识问题的出发点应当是:中国不应该是降低大学生的价值体现,而是要尽快改变我国的生产模式,使大学生的价值能够充分体现;使中国能够走上自主创新,科学生产的道路。 二是观念问题。中国是有社会主义特色的国家。因此,中国的教育应当是“公有制为主体”,不应该是个人的投资,而应当是社会对发展的投入,是一种社会积累。教育费用应当由国家、社会承担,从物质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为祖国、为社会“回报”而学习的思想观念。教育费用由国家、社会承担之后,还缩小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劳动力的生产价值的个人差别。这不仅有现实的意义,而且有很深远的意义。 三是大学生自身素质因素。具体来说有以下几方面:(1)、诚信问题,不少毕业生发现求职时有一定的证书、文凭、履历能为找工作带来方便,有的大学生凭勤奋刻苦,在大学期间努力争取获得相关证书,不刻苦学生则通过投机取巧或造假来骗取企业初步信任,对大学毕业生整体形象造成一定的损害。(2)、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由于近几年公办高校扩招,加之民办高校急增,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招生分数不断降低,加上不少大学生大学学习不认真,动手能力差,缺乏实践经验,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3)、大学生自身定位偏颇。都希望找收入高、待遇好的单位。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东西部地区之间、沿海地区和内地之间的差距较大,大学毕业生选择就业区域时,过度集中于北京、上海、深圳等热点地区,造成这些地区的就业压力明显增加。(4)、求职途径把握不准。不少大学生通过参加各种各样人才交流会“广泛撒网”的方法,或希望通过熟人“托关系”、“找门路”以捧上“金饭碗”,不善于“推销”自己,没有针对自己的切实优势,通过重点了解用人单位实际需求情况,提高就业率。 四、用人单位误区。(1)、存在性别歧视。女大学生明显处于劣势,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女大学生生理因素、婚姻因素、成就动机,以及生育保险费和女工劳动保护费用等。同等情况下女大学生将来工作成本比男大学生大,这是女大学就业难的主要原因。(2)、生源地域歧视。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到本单位的业务情况与当地联系紧密程度,希望招聘的大学生熟悉当地方言及风俗,甚至有一定的人际关系网等,选用人才时优先考虑本地人才。甚至一些地方政府招聘公务员时也存在生源地域歧视,实行地区保护主义,不利于大学生公平竞争。(3)、过分看重工作经验。经验不足是大学毕业生最大的劣势,不少用人企业经营有困难,急于招聘某一方面能人,并且希望很快给企业带来变化,而一般大学生则无法满足用人单位要求。用人单位忽视大学生的潜力和可塑性,其实经验总是在实践中培养

中国式管理学习心得.doc

中国式管理学习心得 中国管理模式——对称管理模式是中国特殊管理模式与人类一般管理模式的统一。以下就是我给你做的中国式管理学习心得整理,希望对你有用。 中国式管理学习心得篇一 中国式管理 学习心得 人的开始:有口无言 人的最后:不了了之(死不明目、心安理得) 中、美、日思维特征: 中国式思维:太极思维(三分法;阴阳互通); 美国式思维:二分法(对、错;一分为二;正确、错误); 日本式思维:一分法(一切按上级指示办理、遵重权威、年资制);管理=做人(伦理)+做事(科学) 管理=管事+理人 理即敬 敬人者人恒敬之 看得起(中国人特别看中人的面子) 长处、短处 理与法、法与理 盖世英雄=四面楚歌

能力=X=本事(中国人讲本事,不太讲能力) 案例:《鱼头》、《鸡屁股》 讲话不能太直(不是虚伪而是太直容易折) 中国式管理六字真秘: 两难(慎始)、兼顾、合理(参考法律、合理解决) 衡情论理 内方外圆 案例:《仅供参考》 一切都有定数。西方定就是定、中国定是不一定 二分法:是非分明 三分法:是非不明 情、理、法与仁、义、礼(情与面子、理与脸、法是基础) 站在法的立场来衡情论理 例子:敬酒与罚酒 例子:给足了面子就讲理、翻脸无情例子:派车 不可不变、不可乱变 变:占20%、不变:占80% 开始就做对,不允许道歉的民族(在中国道歉也没有用) 投石问路 可以单刀直入的情况:论关系、套交情、看情况 攻心为上、抓心至关心、交浅不言深 推、拖、拉的妙用

不做回答、不负责任、付最大的责任 "先说先死"---下级想好了才能问(人员、时间、经费) 制度不可能完美("制"他人于死地、"度"本人上天堂) 中庸之道即合理之道 企业合理才能安1、安股东;2、安员工(好人都走了、坏人留下来了);3、安客户;4、安社会大众; 应该管的你去管、不应该管的你不用管,应该不应该是看立场 立场不同才吵驾(定位与团队) 合理的不公平(资源不足、机会有限) 伦理即合理的不公平 老总境界至"无为" 凡是都是自作自受 共同的认识 五千年的文化能传承至现在是有他的道理 彼此包容、彼此尊重(有缘才能相聚) 管理与当地的风土人情相接合 得罪人道歉都没有用 风气 老板点头 企业文化 (人事权、财务权)老板

大学管理学期末复习资料2管理学课件管理学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管理学》期末考试复习 简述题复习范围: 1、管理者应具备哪些基本技能? 1.技术技能 2.人际技能 3.概念技能 2、简述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观点。 1.工人是“社会人”。 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是企业成员在共同工作的过程中,由于具有共同的社会感情而形成的非正式团体。 3.新型的领导在于通过对职工“满足度”的增加,来提高工人的士气,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 4.霍桑效应。试验表明,工人对于新环境的好奇与兴趣,可以导致较佳的成绩,至少在最初阶段是如此。 3、简述组织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目标原则。任何组织都应有其特定的战略及目标。 2.分工与协作原则。要实现组织目标,在组织机构设置方面,应贯彻分工与协作的原则。 3.统一指挥原则,即按照管理层次建立统一指挥、统一命令系统。 4.权责对等原则,即要求职责与职权保持一致。 5.合理幅度原则。管理幅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组织管理层次和管理人员的数目。 6.信息沟通原则。组织的有效运作必须以顺畅的信息沟通为保障。 7.稳定性和适应性相结合原则。应在保持组织结构一定稳定性的基础上,提高其适应性。 8.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原则。人是组织中最重要的一项资源。 4、简述决策的含义及决策的一般步骤。 决策可理解为对某一事情做出决定。狭义的决策是为实现一个目标,从几种可以互相代替的行动方案中选定一个满意方案的行为。广义的决策是指人们为了实现特定的系统目标,根据客观条件,通过调查研究,在掌握大量信息和经验的基础上,借助一定方法和手段,通过计算,比较和判断,从提出的若干备选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或满意的方案的完整动态过程。过程为:1、明确问题 2、确定目标 3、探索拟定各种可行性方案 4、可行性方案评估 5、选择满意方案 6、方案的实施与反馈 5、管理的基本职能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1.计划职能,是指管理者事先对未来应采取的行动所做的计划和安排。计划是管理的首要职能。2.组织职能,是指管理者有效组织和调配资源,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实现计划任务。 3.领导职能,是指管理者建立有效的组织指挥体系,指导、激励与协调组织成员。 4.控制职能,是指管理者按计划目标制定管理标准,对过程和结果进行控制,及时纠偏,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 管理各职能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管理正是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这些基本过程来展开和实现的。为了达到组织目标,管理者首先要根据组织内外部环境条件,确立组织目标,并制订出相应的工作计划和行动方案;其次,管理者要进行组织工作,落实计划,充分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加强领导工作;最后,管理者要控制偏差,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6、什么是管理环境?管理环境由哪几部分组成? 管理环境是指存在于一个组织内外部的影响组织业绩的各种力量和条件因素的总和,包括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 管理环境由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组成。 外部环境分为一般环境因素和特殊环境因素。一般环境因素包括政治法律、经济、文化、科学技术、自然等因素。特殊环境因素包括资源供应者、竞争者、服务对象(顾客)、政府管理部门及社会的各种利益代表组织。

2011年大学生就业现状

一、大学生就业背景: 我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越来越难的趋势。这个方面和国际经济形式近3年来连遭打击,一方面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关,更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据统计,201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超过640万,这些高校学子的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和学校关注的焦点。新的一年中,在高手如云的求职大军中,如何脱颖而出,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是每个毕业生都在思考的问题。在能力结构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并不是基于职业路径的需要进行建构与培养,难以满足人力资源市场的需求。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变化,用人单位的需求模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用人单位的劳动力需求行为基于“职位分析下的任职资格模型”在劳动力市场上通过价格机制选用合适的人才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真正原因:

1.在没有出现经济危机的时候,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是比较突出的问题, 从整个就业情况看,大学生的供给明显大于实际需求。不是总量的供过于求,而是结构性的供过于求,主要是培养的大学生的方向及大学生所应该学习的内容和社会的实际需求是脱节的。 2. 企业用人的时候,首选是相关专业,其次是高潜质的人,因为企业在 发展期需要大量的人员补给,有些人是可以在工作过程中逐渐培养的,这也为一部分专业不对口的大学生解决了就业的问题。 3. 当经济危机到来的时候,企业普遍实行的保守的发展战略和紧缩财政 战略,一方面人力资源的补给大幅减少,另一方面用于培养与培训 的费用也大幅减少,在招聘的时候会对相关专业的大学生优中选 优。经济危机造成的结果是,无论是从结构看,还是从总量上看,大学生的数量都是供过于求。 现在高校培养的大学生都是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实践非常缺乏,即便是对实践要求极高的技工类,很多学校因为种种原因取消和减少了实践的课程。大量理论的课程让学生在专业方向上的收益是有限的,缺乏实践能力的大学生成了纸上谈兵的高手。 企业是非常现实经济实体,需要的人就是能够给企业直接带来绩效的人,而纸上谈兵的大学生并不能马上给企业带来绩效,还要搭上老员工给为其辅导,从而影响了企业的整体绩效。现在很多企业都停止了招聘新员工,尤其是大学生,即便招聘也是有实力的公司进行的优中选优的战略性人才储备;而有些有实力的公司,在进行人才的战略性调整,希望通过现在的经济危机带来的变化,招募和储备一批中高端

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教育

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摘要:大学生就业形势偏紧和就业层面下移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大学生就业是世界性的难题,关系着大学生本人的发展、家庭的稳定、社会的和谐,因此政府、社会、家庭要高度重视,尤其是高校大学生对当前就业形势与环境,要有客观的认识和评价,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占据有利地位。 一、引言 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关系着大学生本人的成长成才与发展、家庭的稳定幸福、社会的和谐。大学生就业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大学生就业难的呼声近年来持续上涨。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陡增,人才市场中竞争力度越来越大。2013年我国经济形势不乐观,2013年可能是最复杂的一年,毕业生人数达699万,号称“史上最难就业年”,整个宏观层面就业形势非常严峻。然而,这个数字在不断刷新,20l4年的毕业生人数729万,再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毕业生数量非常大。据权威机构数据统计显示,美、英等国大学生就业也不乐观,青年人就业已经是一个全球性的难题,因此高校教师和学生一定要对就业形势、环境,要有客观的认识和评价。 二、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走向市场化,为高校毕业生自主择业奠定良好基础。但随着高校毕业生的逐年增多,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总体来说,大学毕业生就业大环境中,机遇与挑战都有。 (一)从统计方面看,社会人才供给总量与社会需求总量差距较大,

未能落实就业的大学生总人数持续增多,就业压力巨大 我国在“十一五”期间计划每年平均新增劳动力需求总量为2000万,但是“十一五”期间每年新增劳动力供给为2300万,每年将会有300万多余劳动力。供给和需求之间存在差距,估计我国未来几年内在人才需求总量上将出现供大于求、人员过剩的现象。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与就业的大环境联系密切,大学生就业也呈现出数量不匹配的特点。10年来,因为高校扩招力度加大,大学生数量增加走高,加上毕业时间、就业程序的同步造成了“一致”效应。统计显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稳中有所下降,随毕业生数量增加而有所下降。如2010年到20l5年,我国大学毕业生的人数由630万增加到了729万,6年里,毕业生数量增加幅度很快。 (二)从地域视角看,随着国家促进就业优惠政策的大量出台,二线、三线城市人才吸引能力将逐步增强 近几年,由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开始面临土地和环境承载力的制约,城市的公共服务发展水平与以大学生为主体的精英移民在一线城市的增加速度无法实现同步发展,如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供给不足,尤其是房价上涨等造成一线城市生活成本加大。与此同时,由于政府相关政策的宏观调控,大量“西部开发、中部掘起’’等政策出台,促进了一批二、三线城市的发展,经济规模、创业环境等方面都得到了快速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水平的提高,二、三线城市就业机会增多,对人才的吸引力将显着增强。 (三)从就业产业结构视角看,三大产业的就业空间各有优势,战

最新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1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1.1岗位不足 2009年,我国有610万大学毕业生,而今年,这数字更将达到630万。此数字为历年之最。大学连年扩招,导致近年来大学生人数激增,由此也带来了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出现。虽然国家推出许多政策以促进大学生就业,可是许多大学生扔就找不到工作。人保部门表示,去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87%,今年力争使应届高校毕业生离校时就业率达到70%左右,当年底总体就业率达到80%以上。然而,毕业生就业率真的有那么高么?统计数据真的准确么?今年春节后,我们沿海地区出现了罕见的民工荒,大学生却就业难,此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前段时间,国家发改委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到2020年,我国大学学历人数预计要达到2亿人,而现在,我国大学学历大约有9400多万人。未达到1亿人就已经出现就业难,大学生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 1.2人才结构不合理 就业难就难在人才供需结构的不合理。这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目前一些大学盲目地开设专业,结果输出的人才大大超过了实际需求量,举个例子说,现在很多大学都在开设中文系、法律系。结果造成这些学科的学生严重地供大于求,在人才市场上一旦有公司招聘文秘、法律顾问就一拥而上。很多同学意识到自己的“软肋”,于是开始想方设法弥补,开始丢下自己的专业书,逃离课堂去考各种证书,削尖脑袋找实习单位以强化自己的工作经验,以便在应聘时表现出自己的“与众不同”,由此造成了大学校园中日益普遍的“离巢”现象,然而,长远看来这种做法是否有利于自身的成长还是个未知数。人才结构不合理的第二个方面表现在:人才饱和客观地来说是大、中城市人才达到饱和,但是各州市对人才的需求量仍然很大,特别是一些稀缺专业。然而绝大部分毕业生普遍愿意留在省会等大中城市,他们认为就算在大城市一时半会儿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也不愿意到州、市、县,因此这就造成了省会城市人才饱和、僧多粥少,很多毕业生无法就业,然而州市人才匮乏,需求量得不到满足的畸形现状。 2影响就业的原因分析 2.1宏观经济的影响 (1)结构升级和资本构成提高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造成就业弹性的下降。一般来说,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有利于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就业率;而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则会带来就业机会的减少。在中国由粗放

简述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的形势

简述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的形势 一、不同专业的就业形势 外语专业学生将继续抢手。历年来外语专业学生就有比较好的去向,中国进入世贸组织后,增加了国际化交流,外语类人才会十分紧俏。 入世后,社会最需要营销、管理、金融、财会等方面的人才,几年来,这些专业的学生都有较好的去向。另外,懂得世贸组织规则的经济类、管理类和财会类人才会十分抢手 随着IT产业的复苏,许多用人单位急需一些专业性的人才,所以计算机电子类的学生的就业前景还是比较光明的。 一些偏文类专业,像社会,政治,哲学等,虽然报考公务员不失为一条好的就业方式,但由于近几年来报考公务员的人数大大增加,竞争将会非常的激烈,因此这类专业的就业将持续走下坡路。 其实这个不同专业的就业主要看你有没有一颗为工作奉献的心,让自己能够全心全意投入到工作中,这样找到一份工作,不管你是热门还是冷门专业都是没有问题的。 二、用人单位的合理化招聘原则 用人单位不再像过去那样单单是按照以前那些高学历一定就是好的人才的标准进行招聘,而更多的时候是看到学生们的应用能力和与社会与人相适应的能力,只有你能更好的适应才能为企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眼光着眼于更大的市场 一些毕业生总是存在这样的误区,觉得自己一个堂堂的大学生,毕了业怎么着也得找一个国企,月薪5000以上的工作吧。但是往往是因为这样,他们在刚毕业时便会在社会中迷失了方向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作为刚毕业的我们应该看中的是在工作中给你带来的经验,物质上的这些东西,到了你有了真本事,有了各种能力后,必然也会有。所以不要把眼光局限于国企,国企这种企业竞争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敢问哪个国企能用你一个刚毕业什么社会经验都没有的学生,所以民营企业往往是学生们更好的选择,在这里不仅可以使我们在岗位上得到锻炼的机会,同时也能有相当不错的待遇。 如何筛选和使用就业信息 一、分类比较 首先要对从学校的就业中心和网上的招聘网站的信息进行分析,因为上面充斥着太多的就业信息,所以必须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去分析了解。要了解自己希望找寻的工作类型,把这一类分成一类这些重点的要做标记。还有就是觉得自己比较适合但是和自己专业领域相差较大的划分为一类,之后再把适合自己的同时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划分为一类。最后把这些分类做比较,同时重点关注自己做了重点标记的,比较以后再确定自己最后的简历投放。同时要查询一下这家企业的规模资质,因为以前有许多的学生在找工作的时候也被一些无良企业所骗过,所以一定要十分注意。 二、善于向别人请教

国内外管理学核心期刊

国内外管理学核心期刊 一、外文类 (一)Top Management Journals (A) 1.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3.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4.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5.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6.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7.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https://www.360docs.net/doc/897995346.html,anization Science 9.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10.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二)Top Management Journals (A-/B+) 1.Human relations 2.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3.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4.Journal of Cross Cultural Psychology 5.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6.Journal of Management 7.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https://www.360docs.net/doc/897995346.html,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