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尺桡骨骨干骨折诊疗方案

儿童尺桡骨骨干骨折诊疗方案
儿童尺桡骨骨干骨折诊疗方案

XX骨科医院

儿童骨科尺桡骨骨干骨折诊疗方案

儿童尺桡骨骨干骨折相对少见,占全部儿童骨折的3%-6%,在儿童患者中延迟愈合和不愈合罕见,闭合复位外固定通常可以取得成功,故保守治疗为该骨折的标准治疗方式。但前臂的明显成角畸形可导致永久性的丧失旋前或旋后功能,同时遗留前臂弯曲畸形,故早期正确的治疗并不能忽视。上肢较少发生筋膜间隔综合征,一旦出现后果严重,在尺桡骨骨干严重的骨折中应警惕其发生,早期发现早期处理。

一、诊断标准

本病种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骨伤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诊断依据:

1.有外伤XX

2.多发生于儿童及XX

3.局部肿胀,疼痛及压痛,肢体可有畸形,骨擦音和异常活动,前臂功能障碍

4.X 线摄片检查可确定骨折情况。

二、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应根据骨折的不同征候分类及分期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征候分类:

1.青枝骨折:

伤肢轻度肿胀,骨膜增粗或成角

2.无移位骨折:

伤肢轻度肿胀,压痛,活动功能障碍,畸形不明显 3 有移位骨折:

伤肢畸形压痛及异常活动,根据受伤暴力不同分为:

(1).直接暴力所致者,伤肢在同一水平出压痛,肿胀,有假关节活动,功能障碍,骨折线多在同一水平面上,呈粉碎或横断形

(2).间接暴力所致者,伤肢肿胀,桡骨上段尺骨下段压痛甚,旋转功能障碍,桡骨骨折线多在上,尺骨骨折线多在下

(3).扭转暴力所致者,伤肢肿胀,桡骨下段尺骨上段压痛甚,旋转功能障碍,尺骨骨折线在上,桡骨骨折线在下。根据病程的长短分为骨折急性期(发病 2 周以内)、骨折中期( 2 周到 1 月之间)及骨折后期(骨折 1 月以后)。

(一)急性期

1.应急措施

伤后在排除开放骨折、血管神经损伤及筋膜间隔综合征后应尽早复位,在前臂出现明显肿胀以前,应选择在麻醉下复位,可考虑臂丛、腋窝阻滞或全身麻醉,完善的麻醉可使前臂肌肉彻底松弛,利于取得更好的复位效果。

2.手法复位

器材:

前臂夹板共 4 块,木制中立托板1个,纸压垫 3 个,绷带2卷,棉花 1 包,束带 4 条。

复位方法的选择:

(1)尺桡骨xx 骨折

①青枝骨折:

运用推顶复位法,臂丛麻醉下前臂中立位牵引,术者持续捏持折部,短促用力推顶复位。注意不要用力过大造成折端移位,复位应适当矫枉过正,以免继发成角。

②同一水平尺桡骨干双骨折和不同水平的尺桡骨干横断骨折:

运用回旋推挤提按复位法,麻醉完善使前臂彻底放松,屈肘前臂中立位牵引,分骨手法扩大尺桡骨骨间隙,回旋手法矫正旋转移位,推挤矫正侧方移位,再以提按手法矫正前后移位。

骨折水平靠近近端且尺骨骨折较稳定者应先复位尺骨,骨折水平靠近远端且桡

骨骨折较稳定者应先复位桡骨。

③同一水平、移位方向一致的尺桡骨干双横断骨折:运用折顶复位法,麻醉满意后屈肘前臂中立位顺势扩大畸形,矫正旋转及侧方移位后,使折断对顶成角,然

后维持牵引用力反折以矫正重叠移位。

④不同水平的尺桡骨双骨折,一为横断骨折,一为斜折者:

运用提按捏挤法,充分麻醉松弛肌肉,屈肘前臂中立位牵引,分骨扩大尺桡骨骨间隙,一般先以提按手法复位桡骨,再以捏挤手法复位尺骨。因桡骨多为横断骨折,复位后较稳定。若尺骨为横断骨折而桡骨为斜形骨折者,则先提按复位尺骨,

后捏挤复位桡骨。

3.固定方法:

在助手持续牵引下,前臂以棉垫或纱方包裹内衬后,用四块夹板固定。掌侧夹板长度由肘横纹至腕横纹,背侧夹板由尺骨鹰嘴至腕关节,桡侧夹板由桡骨头至桡骨茎突,尺侧夹板自肱骨内上髁至第五掌骨基底部。若骨折原有成角或侧方移位,按移位方向用三点或两点加压法放置压垫。中及上骨折,在前臂骨折成角处掌侧面放置一平垫,前臂背侧远近端各放置一平垫,因骨折端易向掌侧及桡侧成角,可在骨折部桡侧再放置一平垫;上骨折,桡骨近端易向桡侧偏移,可在桡骨近端桡侧再放置一平垫。不建议使用分骨垫,因经观察其难以防止尺桡骨的靠拢,反而容易引起皮肤的压迫坏死。尺桡骨干双骨折复位后前臂四块小夹板外固定,前臂保持中立位,防止旋转。尺骨下骨折,尺侧夹板应超过腕关节,将腕固定于桡偏位,前臂固定于旋前位。下骨折愈合较慢,可适当延长固定时间。尺骨上及中骨折,前臂固定于中立位。儿童固定

4—5 周。桡骨上骨折前臂固定于中立或旋后位,中及下骨折前臂固定于中立位,屈肘90 度,三角巾悬吊于胸前。夹板固定4-6 周。

4.手术治疗

目前儿童尺桡骨骨干骨折最为广泛采用内固定方式为弹性髓内针。弹性髓内针标准操作步骤如下:

术前做好骨折骨干髓腔粗细的测量,针的直径应选用相当于髓腔的粗细我们所

使用弹性针直径从

1.5mm 到

2.5mm,手术方法为在尺骨的近端背内侧做一个小切口,用骨锥在骺板远端打开髓腔,预弯钛合金针后穿入髓腔。在桡骨远端桡背侧,骺板的近端做一小切口,将第二枚针穿入。第二枚针应预弯以使其弧度凸侧位于桡侧从而维持骨间膜的张力。透视以确定骨折对位对线良好。于皮外剪断针尾,埋于皮下。如尺桡骨双骨作内固定则通常不需要再作外固定,部分病例作单骨固定后另一骨骨位相对稳定,故辅以前臂U型石膏制动。内固定可于术后3月拔除。当然对粉碎性骨折,陈旧性骨折髓腔已封闭者以及大龄儿童接近生长停止期的不稳定骨折、对骨位要求高等情况的患者,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可获得良好的复位及稳定效果,弹性髓内针不适宜的患者应采用。

5.药物治疗

5.1内治法

骨折初期伤肢肿胀、疼痛明显,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数,辩证为骨断筋伤、血瘀气滞,应治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给予内服小儿伤科I号方一次50?150ml, —日3次;局部血瘀肿痛,皮肤发红或发热,体温升高,脉数,口干,苔黄者,为血瘀郁而生热,治宜活血消肿,清肝解热,方用逍遥散加减;若伤后脘腹胀痛,纳呆,不思食或呕吐,大便不通者,为伤后瘀血,胃肠气滞,治宜攻下逐瘀,行气导滞,可用桃仁承气汤加减;伤后外感风寒者,兼恶寒发热,无汗,头疼,身体酸痛,苔薄白,不思食,治宜辛温散寒,疏风解表,方用荆防败毒散加减;伤后外感风热者,头痛发热,有汗或无汗,苔黄腻,小便短赤,大便不通,治宜辛凉清热,疏风解表,方用银翘散加减。

5.2外治法

外敷活血散瘀、消肿止痛药物新伤药水,一日一次或两次。

6.非药物治疗及功能锻炼

6.1伤肢中频脉冲电治疗一日一次;伤后三天可行伤肢TDP照射,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6.2 伤后即可开始手部的手指屈伸、主动握拳练习及上肢肌肉舒缩活动,握拳时尽量用力,另可在手指、掌给予轻柔的抚摸或按压、推压消肿,以促进伤肢肿胀消退。

7.护理调摄

(二)骨折中期

1.药物治疗

1.1 内治法

骨折中期(两周以后)伤肢肿胀、疼痛减轻,局部软组织粘连,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平,辩证为断骨初连,血瘀未尽,应治以接骨续筋、活血通络,方用正骨紫金丹口服一次2?6g, —日3次。脾胃虚弱的患儿表现为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四肢倦怠,消瘦乏力,少气懒言,大便稀溏,治法补气健脾,方用香砂异功散加减,50?150ml, —日3次。

1.2外治法

给予软坚散结、舒筋活络的软坚药水外敷,一日一次。

2.非药物治疗及功能锻炼

2.1中频脉冲电治疗及TDP照射各每日一次,以舒筋活络、防止粘连。

2.2继续加强手部主动握拳练习,开始作肩、肘关节活动,活动范围逐渐加大,但禁止做前臂旋转动作。

3.护理调摄

(三)骨折后期

1.药物治疗

1.1 内治法

骨折后期(一月以后)伤肢无明显肿胀,压痛轻,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平或细,辩证为断骨连而未坚、经络瘀阻、筋弱无力,应治以接骨续筋、补益气血,方

用双龙接骨丸口服一次2~6g, —日3次。若患儿肝肾不足,表现为先天禀赋不足,发育不良,骨痂生长缓慢,可补益肝肾,方用六味地黄丸加减,2~6g, —日 3 次。

1.2 外治法给予软坚散结、舒筋活络的软坚药水外敷,一日一次。

2.非药物治

疗及功能锻炼

2.1中频脉冲电治疗及TDP照射各每日一次,以舒筋活络、防止粘连,

2.2 中药熏洗疗法:

若后期关节功能障碍者,治宜活血散瘀、软坚散结(我院自制活血散瘀洗药及软坚散结洗药)。

薰洗方法:

采用郑怀贤熏洗药验方,方药由川红花、赤芍、血通、松节、合欢皮、香附、木瓜、威灵仙、山豆根、生川乌、生草乌、生南星等组成。将上药置于盆中,放水

浸过药面,稍浸渍后再置于火上煎熬半小时左右即可。将患肘置于药盆之上,先取

其热气熏蒸,待药液温度适中时再将患肘置于药液中,并用毛巾将药液反复淋于整

个患肢,进行热敷热洗。

三、疗效水平评估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骨伤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采用如下疗效评定标准:

1.治愈:

骨折解剖对位或接近解剖复位,有连续性骨痂形成已愈合,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

2.好转:

骨折对位以上,对线满意,前臂旋转受限在45°以内。

3.未愈:

伤肢畸形愈合,或不愈合,功能障碍明显。

四.儿童尺桡骨骨干骨折治疗路径

儿童发生前臂骨折后,首先应区别开放性骨折或闭合性骨折。如为开放性骨折,应于手术室行清创手术争取使其变为闭合伤口。然后根据骨折成角程度来决定治疗方案。所有年龄段的儿童尺桡骨骨折成角允许在0°~10°之间。对于成角在10°~20°之间的病例,则应分年龄来处理, 5 岁以下患儿可以容忍这样的成角并有重新塑形的能力,所以可以维持夹板、中立板内固定,对于 5 岁以上

患儿则重新塑形能力下降,有可能后遗前臂旋转功能障碍,所以应行手法闭合复位使其成角在10°以下。对于成角大于20°的病例,无论年龄大小都是无法接受的,所以应选择手法闭合复位纠正成角畸形。如手法复位失败或者骨折不稳定易发生再移位,就应该考虑行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针内固定。而对于严重粉碎性骨折、陈旧性骨折等应考虑行加压钢板内固定。

五.治疗难点分析

在儿童尺桡骨骨折的手法复位治疗中,中上段骨折的复位及固定相对来说较下段骨折更为困难。由于该部位有较多肌肉覆盖,加之伤后肿胀导致骨折断端移位情况更加难以扪清,而且肌肉牵拉作用强,导致骨折后易成角、易重叠并难以纠正,故成为该骨折的治疗难点。目前我们解决尺桡骨中上段骨折的主要方法是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针内固定,手术中尽可能不做切开复位,对难以复位的病例我们采用了撬拨断端的方式,即在骨折端经皮肤使用克氏针来协助复位,多次手术我们采用这种微创的办法达到了良好复位效果并避免了切开复位暴露骨折断端。髓腔内弹性针内固定后稳定了骨位,很好的预防了后期再移位及成角畸形。当然由于弹性髓内针价格较高,对一骨较为稳定者可以考虑对不稳定骨折行单骨内固定而对前臂行夹板、中立板或石膏托外固定,这样可以减少治疗费用,而且通过目前治疗病例的疗效来看结果是满意的。

(2018年)桡骨远端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桡骨远端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2018年) 桡骨远端骨折是指距桡骨远端关节面3cm以内的骨折,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骨折之一,约占急诊骨折病人的1/6 。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均可造成桡骨远端骨折,但多为间接暴力所致。主要发生在6-10岁和60-75岁两个年龄阶段。在6-10岁阶段,男女发病率没有显著性差异;在60-75岁阶段,女性患者明显比男性患者增多,随着年龄增加,其发生率逐步上升。从发生的原因看,在6-10岁阶段,主要是高能量损伤引起,也与年轻患者的骨骼发育有相关性;而在60-75岁阶段,低能跌伤远比高能创伤多,其原因与高龄及肝肾亏虚相关。 一、病名 中医病名:桡骨远端骨折(TCD 编码:BGG000)。 西医病名:桡骨下端骨折(ICD-10 编码:S52.501)。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本病证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进行诊断。 1、病史:有明确外伤史。桡骨远端骨折多为间接暴力引起,应力作用于桡骨远端,使之发生骨折。常见于跌倒,肘部伸展,前臂旋前,腕关节背伸,手掌部着地致伤。或肘部伸展,前臂旋前,腕关节呈掌屈,手背部着地致伤。 2、症状和体征:①腕部剧烈疼痛,肿胀明显,常波及手背及前臂下段;②移位严重者,出现餐叉样畸形或枪刺状畸形,腕关节及前臂旋转活动障碍,手指活动因疼痛而受限;③桡骨远端压痛明显,有纵轴挤压痛,触之有骨擦音。尺骨茎突较桡骨茎突向远侧突出。 3、辅助检查:X线正侧位片可作出诊断,表现出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多有以下表现:桡骨远端骨折块向背侧桡侧移位,骨折端向掌侧成角,或远端骨折块向掌侧桡侧移位,骨折端向背侧成角,桡骨短缩,骨折背侧骨质压缩嵌插,桡骨远端骨折块旋后。 (二)证候诊断: 1、气滞血瘀证:伤后1—2周。血离经脉,瘀积不散,气血不得宣通;局部瘀肿明显,疼痛如刺,痛有定处,活动受限、痛处拒按,舌淡暗,苔薄白,脉弦涩。 2、瘀血凝滞证:伤后2—4周,肿胀渐消,疼痛渐减,但瘀肿虽消而未尽,筋骨未连。活动渐恢复,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涩。 3、肝肾不足证:伤后>4周。表现为肿胀已消,疼痛已减,骨折愈合迟缓,腰膝酸软,面色少华,舌淡胖,苔薄白,脉细。

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作者:————————————————————————————————日期: 1

2016年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 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桡骨下端骨折的患者。 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TCD 编码:BGG00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桡骨下端骨折(ICD-10 编码:S52.5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 准》(ZY/T001.9-94)。 ( 2)西医诊断标准:参 照《 临 床 诊 疗 指 南 ——骨科 (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 卫生出版社,2009 年)。 2.疾病分期 (1)早期:伤后 2 周以内。 (2)中期:伤后 2 周~4 周。 (3)晚期:伤后 4 周以上。 3.分型 (1)无移位型 (2)伸直型 (3)屈曲型 (4)半脱位型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桡骨远端骨折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桡骨远端骨折(TCD 编码:BGG000)和桡骨下端骨折(ICD-10 编码:S52.501)的患者。 2.外伤引起的单纯性、新鲜闭合桡骨远端骨折,有闭合复位外固定适应证。

3.除外以下情况: (1)桡骨远端骨折无移位者; (2)并发血管神经损伤者; (3)局部肿胀严重者; (4)患处严重皮肤疾病者; (5)合并其他无法耐受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的疾病(如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癫痫)等。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 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 (2)尿常规 (3)凝血功能 (4)肝功能、肾功能 (5)心电图 (6)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 (7)骨折部位X线片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骨折部位C T、MRI,骨密度测定等。 (八)治疗方法 1. 手法整复、外固定 2. 药物治疗 3. 康复治疗 4. 并发症的防治 5. 护理 (九)出院标准 1.病情稳定,局部肿痛好转,X 线片复查达到功能复位标准,外固定稳定。 2.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3.初步形成具有中医特色的个体化的康复方案。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中医优势病种外科

附件3 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 一、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TCD编码:BGG00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ICD-10编码:S52.5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2009年)。 2.疾病分期 (1)早期:伤后2周以。 (2)中期:伤后2周~4周。 (3)晚期:伤后4周以上。 3.分型 (1)无移位型 (2)伸直型 (3)屈曲型 (4)半脱位型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桡骨远端骨折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桡骨远端骨折(TCD编码:BGG000)和桡骨远端骨折(ICD-10编码:S5 2.501)的患者。

2.外伤引起的单纯性、新鲜闭合桡骨远端骨折,有闭合复位穿针固定适应证。 3.除外以下情况: (1)桡骨远端骨折无移位者; (2)并发血管神经损伤者; (3)局部肿胀严重者可能需手术减治疗者; (4)患处严重皮肤疾病影响局部手术者; (5)合并其他无法耐受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的疾病(如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癫痫)等。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糖、血脂 (2)尿常规 (3)凝血功能 (4)肝功能、肾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 (5)心电图 (6)骨折部位X线片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骨折部位CT、MRI,骨密度测定等。 (八)治疗方法 1. 手法整复闭合穿针固定 2. 药物治疗 3. 康复治疗 4. 并发症的防治 5. 护理 (九)出院标准 1.病情稳定,局部肿痛好转,X线片复查达到功能复位标准,

尺桡骨双骨折诊疗方案

尺桡骨双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一、概述: 尺桡骨干双骨折较为多见,约占全身骨折的6%。青少年占多数。前臂中立位时,两骨干接近平行,骨间隙最大,骨干中部距离最宽,骨间膜较紧张,对尺桡骨起稳定作用;当前臂旋后时,骨间隙缩小,骨间膜上下松紧不一致,而两骨的稳定性降低;前臂旋前时,桡骨上段斜向交叉于尺骨上段,骨间隙最窄,骨间膜处于松弛状态,对两骨的稳定不利。 二、诊断 (一)诊断依据 1、病史:多有明确的外伤史,肢体遭受直接、间接或旋转暴力均可产生尺桡骨干双骨折。 2、临床表现: (1) 前臂肿胀,皮下瘀斑较严重,疼痛剧烈,尤其活动时疼痛加剧; (2)疼痛及压痛明显,纵轴叩击痛阳性,旋转功能障碍; (3)完全骨折有移位者,前臂有短缩、成角或旋转畸形;可触及骨擦感及异常活动; (4)若合并有前臂筋膜间隔区综合征者,可出现患肢剧烈疼痛、肿胀严重,手指麻木,皮肤发绀,被动活动手指时疼痛加重。 (5)其他:应注意有无桡神经深支损伤。 3、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入院后常规检查血、尿、大便检查、生化全套、心电图及胸片,需手术病人查丙肝、乙肝表面抗原、凝血系统、梅毒血清、艾滋病抗体等。 (2)影像学检查:拍摄正侧位X线片可确定骨折类型、移位方向。注意拍片时应包括肘关节和腕关节,以免遗漏上下尺桡关节脱位。 (二)证候分类 根据骨折部位可分为上1/3 骨折、中1/3骨折、下1/3骨折,如尺桡骨双骨折同时合并肱骨骨折,称为“漂浮肘”。 根据骨折处是否与外界相通分为闭合性骨折与开放性骨折两种。 以三期辨证治疗为基础,将骨折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三期,早期一般在骨折后1-2周,中期在骨折后3-4周,晚期在骨折1个月以后。 早期:前臂肿胀明显,压痛,纵轴叩击痛,前臂活动受限,局部散在瘀斑,舌红边有瘀斑,苔黄,脉弦数。 中期:前臂肿胀较前消退,压痛及叩击痛减轻,局部仍可见散在瘀斑,舌暗红,苔薄白,脉细弦。 晚期:前臂骨折处无压痛,肿胀消退,肌肉萎缩,肢体乏力,舌淡苔少,脉细缓。 三、治疗方案 (一)、中医外治法

桡骨远端骨折中医诊疗方案知识分享

桡骨远端骨折中医诊 疗方案

桡骨远端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桡骨远端骨折是指距桡骨远端关节面3cm以内的骨折,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骨折之一,约占急诊骨折病人的1/6 。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均可造成桡骨远端骨折,但多为间接暴力所致。主要发生在6-10岁和60-75岁两个年龄阶段。在 6-10岁阶段,男女发病率没有显著性差异;在60-75岁阶段,女性患者明显比男性患者增多,随着年龄增加,其发生率逐步上升。从发生的原因看,在6-10岁阶段,主要是高能量损伤引起,也与年轻患者的骨骼发育有相关性;而在60-75岁阶段,低能跌伤远比高能创伤多,其原因与高龄及肝肾亏虚相关。 一、诊断 (一)诊断标准: 本病证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及《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进行诊断。 1、病史:有明确外伤史。桡骨远端骨折多为间接暴力引起,应力作用于桡骨远端,使之发生骨折。常见于跌倒,肘部伸展,前臂旋前,腕关节背伸,手掌部着地致伤。或肘部伸展,前臂旋前,腕关节呈掌屈,手背部着地致伤。 2、症状和体征:①腕部剧烈疼痛,肿胀明显,常波及手背及前臂下段;②移位严重者,出现餐叉样畸形或锅铲样畸形,腕关节及前臂旋转活动障碍,手指活动因疼痛而受限;③桡骨

远端压痛明显,有纵轴挤压痛,触之有骨擦音。尺骨茎突较桡骨茎突向远侧突出。 3、辅助检查:X线正侧位片可作出诊断,表现出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多有以下表现:桡骨远端骨折块向背侧桡侧移位,骨折端向掌侧成角,或远端骨折块向掌侧桡侧移位,骨折端向背侧成角,桡骨短缩,骨折背侧骨质压缩嵌插,桡骨远端骨折块旋后。 (二)骨折分型与分期 中医分型 (1)无移位型:骨折无移位,或可为轻度嵌入骨折,腕关节轻度肿胀,无明显畸形,折端有环行压痛,纵轴挤压痛,前臂旋转功能障碍。 (2)伸直型:远端向背侧移位,前臂下端呈“餐叉样”畸形,腕背侧可扪及骨折远端骨突。 (3)屈曲型:远折端向掌侧移位,可伴下尺桡关节脱位,腕关节掌侧可扪及骨折远端骨突,畸形与伸直型相反。 (4)半脱位型:桡骨远端背侧或掌侧缘骨折,合并腕关节半脱位,腕关节肿胀,畸形呈半脱位,腕横径增宽。 中医分期 根据病程,可分为早期、中期、晚期三期。 早期:伤后1~2周内,可进行手法整复治疗,但初期常肿胀严重,可伴有张力性水泡。

尺桡骨骨折护理常规

尺桡骨骨折护理常规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尺桡骨骨折护理常规 一、护理诊断 焦虑与恐惧:与疼痛、手术费用、工作中断和长期住院有关 知识缺乏:缺乏骨折与康复知识 肢体活动受限:与患肢疼痛、肿胀、以及外固定有关 肿胀:与骨折发生后患肢血肿造成血液循环不良有关 疼痛:与创伤有关 潜在并发症:骨筋膜式综合症,应注意有时并发桡骨头脱位。 术后: 体温升高:与手术有关 疼痛:与术后伤口有关 肢体活动受限:与患肢疼痛、肿胀、肢体固定有关 二、护理措施 (一)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 2.术前检查 3.骨科一般手术前护理常规 4.术前指导病人进行患肢肌肉收缩练习,患肢握拳练习及肩关节的旋转练习,为防止术后患肢肿胀及促进患肢的血液循环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术后护理 1.一般护理遵医嘱给予血压、脉搏及血氧饱和度的监测和记录

2.引流管的护理 (1)术后要特别保护好引流管,妥善固定,防止折叠、扭曲、滑出。 (2)保持引流管通畅,持续负压状态,并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并准确记录,如每小时大于200ml应及时通知医生。 (3)嘱病人在床上活动时要保护好引流管,防止脱落、逆流,并向其讲明引流管的目的及注意事项,取得配合。 (4)每日定时挤捏引流管,使陈旧血和血块充分引出。 3.心理护理术后由于疼痛,病人不敢活动,担心切口裂开、出血等,护士应及时解释、安慰,想病人讲解早期活动的重要性,解除病人的思想顾虑。 4.基础护理病人因一侧上肢制动,影响正常生活,护士应给予关心、体贴,做好生活护理。 5.患肘的护理术后病人应抬高患肘,以减少伤口的局部充血,减轻伤口的张力,减少关节内出血的可能,密切观察患肢末梢的感觉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观察伤口敷料是否干燥,有渗出渗血及时更换敷料。 6.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1)肘关节周围神经损伤的护理密切观察患肢手部感觉,如有肢端麻木、针刺样感觉、手部握拳无力等情况,应及时通知医生给予处理,否则会延误康复的时间,给患者带来时间的浪费、经济的损失及精神上的痛苦,这一点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2)切口及关节内感染术后密切观察病人的体温变化,检测血常规、血沉的变化,有无白细胞升高和血沉加快,间接疼痛加重,局部红肿情况,注意保持伤

桡骨远端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桡骨远端骨折中医诊疗案 (2018年) 桡骨远端骨折是指距桡骨远端关节面3cm以的骨折,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骨折之一,约占急诊骨折病人的1/6 。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均可造成桡骨远端骨折,但多为间接暴力所致。主要发生在6-10岁和60-75岁两个年龄阶段。在6-10岁阶段,男女发病率没有显著性差异;在60-75岁阶段,女性患者明显比男性患者增多,随着年龄增加,其发生率逐步上升。从发生的原因看,在6-10岁阶段,主要是高能量损伤引起,也与年轻患者的骨骼发育有相关性;而在60-75岁阶段,低能跌伤远比高能创伤多,其原因与高龄及肝肾亏虚相关。 一、病名 中医病名:桡骨远端骨折(TCD 编码:BGG000)。 西医病名:桡骨下端骨折(ICD-10 编码:S52.501)。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本病证参照《中华人民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进行诊断。 1、病史:有明确外伤史。桡骨远端骨折多为间接暴力引起,应力作用于桡骨远端,使之发生骨折。常见于跌倒,肘部伸展,前臂旋前,腕关节背伸,手掌部着地致伤。或肘部伸展,前臂旋前,腕关节呈掌屈,手背部着地致伤。 2、症状和体征:①腕部剧烈疼痛,肿胀明显,常波及手背及前臂下段; ②移位重者,出现餐叉样畸形或枪刺状畸形,腕关节及前臂旋转活动障碍,手指活动因疼痛而受限;③桡骨远端压痛明显,有纵轴挤压痛,触之有骨擦音。尺骨茎突较桡骨茎突向远侧突出。 3、辅助检查:X线正侧位片可作出诊断,表现出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多有以下表现:桡骨远端骨折块向背侧桡侧移位,骨折端向掌侧成角,或远端骨折块向掌侧桡侧移位,骨折端向背侧成角,桡骨短缩,骨折背侧骨质压缩嵌插,桡骨远端骨折块旋后。 (二)证候诊断: 1、气滞血瘀证:伤后1—2。血离经脉,瘀积不散,气血不得宣通;局部瘀肿明显,疼痛如刺,痛有定处,活动受限、痛处拒按,舌淡暗,苔薄白,脉弦涩。 2、瘀血凝滞证:伤后2—4,肿胀渐消,疼痛渐减,但瘀肿虽消而未尽,筋骨未连。活动渐恢复,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涩。 3、肝肾不足证:伤后>4。表现为肿胀已消,疼痛已减,骨折愈合迟缓,腰膝酸软,面色少华,舌淡胖,苔薄白,脉细。

2018年桡骨远端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桡骨远端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2018年) 桡骨远端骨折就是指距桡骨远端关节面3cm以内的骨折,就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骨折之一,约占急诊骨折病人的1/6 。直接暴力与间接暴力均可造成桡骨远端骨折,但多为间接暴力所致。主要发生在6-10岁与60-75岁两个年龄阶段。在 6-10岁阶段,男女发病率没有显著性差异;在60-75岁阶段,女性患者明显比男性患者增多,随着年龄增加,其发生率逐步上升。从发生的原因瞧,在6-10岁阶段,主要就是高能量损伤引起,也与年轻患者的骨骼发育有相关性;而在60-75岁阶段,低能跌伤远比高能创伤多,其原因与高龄及肝肾亏虚相关。 一、病名 中医病名:桡骨远端骨折(TCD 编码:BGG000)。 西医病名:桡骨下端骨折(ICD-10 编码:S52、501)。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本病证参照《中华人民共与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进行诊断。 1、病史:有明确外伤史。桡骨远端骨折多为间接暴力引起,应力作用于桡骨远端,使之发生骨折。常见于跌倒,肘部伸展,前臂旋前,腕关节背伸,手掌部着地致伤。或肘部伸展,前臂旋前,腕关节呈掌屈,手背部着地致伤。 2、症状与体征:①腕部剧烈疼痛,肿胀明显,常波及手背及前臂下段;②移位严重者,出现餐叉样畸形或枪刺状畸形,腕关节及前臂旋转活动障碍,手指活动因疼痛而受限;③桡骨远端压痛明显,有纵轴挤压痛,触之有骨擦音。尺骨茎突较桡骨茎突向远侧突出。 3、辅助检查:X线正侧位片可作出诊断,表现出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多有以下表现:桡骨远端骨折块向背侧桡侧移位,骨折端向掌侧成角,或远端骨折块向掌侧桡侧移位,骨折端向背侧成角,桡骨短缩,骨折背侧骨质压缩嵌插,桡骨远端骨折块旋后。 (二)证候诊断 : 1、气滞血瘀证:伤后1—2周。血离经脉,瘀积不散,气血不得宣通;局部瘀肿明显,疼痛如刺,痛有定处,活动受限、痛处拒按,舌淡暗,苔薄白,脉弦涩。 2、瘀血凝滞证:伤后2—4周,肿胀渐消,疼痛渐减,但瘀肿虽消而未尽,筋骨未连。活动渐恢复,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涩。 3、肝肾不足证:伤后>4周。表现为肿胀已消,疼痛已减,骨折愈合迟缓,腰膝酸软,面色少华,舌淡胖,苔薄白,脉细。 (二)骨折分期与分型 1、分期:

尺桡骨干双骨折护理常规

尺桡骨xx骨折护理常规 桡尺骨干双骨折是指前臂桡骨和尺骨同时发生的骨折,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骨折部位多发于前臂中和下部。 1.临床表现 1.有外伤xx。 2.多发生于儿童及xx。 3.局部肿胀,疼痛及压痛,肢体可有畸形,骨擦音和异常活动,前臂功能障碍。 4.X线摄片检查可确定骨折情况。 2.辩证施护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保持肢体功能位或所需的治疗性体位。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骨折部位疼痛、肿胀、血运情况。 (2)外固定包扎的松紧度,发现问题时,报告医师,及时调整。 (3)患肢皮肤温度和颜色、动脉搏动、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及被动活动手指时的反应等。 3、尺桡骨骨折应使上臂自然下垂、肘关节屈曲90o、腕关节背伸30o、前臂中立位、手半握拳、拇指对掌位,三角巾悬吊。 4、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5、小夹板外固定护理

(1)向患者说明小夹板固定的注意事项,以取得患者的配合。 (2)整复固定完毕,搬动患者时,注意保护患肢,保持正确的位置,严防骨折断端重新移位。 (3)固定期间,抬高患肢并保持患肢的功能位或所需特殊体位。 (4)注意观察小夹板包扎的松紧度,以布带能在夹板上下移动1CM为标准,随着患肢肿胀逐渐消退,及时报告医师,进行调整。 (5)经常巡视病房,倾听患者主诉,密切观察患肢的血液循环。如发现肢端皮肤青紫或苍白,肤温较对侧下降甚至冰凉,主诉剧痛、麻木等现象时,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6)整复固定后麻醉药效消失,患者感觉正常后,即可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7)经常检查压垫的放置位置是否合适,避免夹板压迫,形成压疮。保护小夹板的清洁。 (8)解除固定后,如需中药熏洗、热敷、应予以具体指导。 3.给药护理 遵医嘱局部给予贴敷、熏洗,过敏者及时揭去,并注意观察用药反应。 4.饮食护理 (1)骨折早期饮食宜清淡、富营养、易消化,忌食肥甘、煎炸之品。 骨折中后期宜选择补益气血之品。 (2)长期卧床患者鼓励多饮水和富含纤维素的蔬菜和水果,以利大便通畅。 5.情志护理

☆桡骨远端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桡骨远端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2017年版) 一、病名 中医病名:桡骨远端骨折(TCD 编码:BGG000)。 西医病名:桡骨下端骨折(ICD-10 编码:S52.501)。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本病证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进行诊断。 1、病史:有明确外伤史。桡骨远端骨折多为间接暴力引起,应力作用于桡骨远端,使之发生骨折。常见于跌倒,肘部伸展,前臂旋前,腕关节背伸,手掌部着地致伤。或肘部伸展,前臂旋前,腕关节呈掌屈,手背部着地致伤。 2、症状和体征:①腕部剧烈疼痛,肿胀明显,常波及手背及前臂下段; ②移位严重者,出现餐叉样畸形或枪刺状畸形,腕关节及前臂旋转活动障碍,手指活动因疼痛而受限;③桡骨远端压痛明显,有纵轴挤压痛,触之有骨擦音。尺骨茎突较桡骨茎突向远侧突出。 3、辅助检查:X线正侧位片可作出诊断,表现出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多有以下表现:桡骨远端骨折块向背侧桡侧移位,骨折端向掌侧成角,或远端骨折块向掌侧桡侧移位,骨折端向背侧成角,桡骨短缩,骨折背侧骨质压缩嵌插,桡骨远端骨折块旋后。 (二)证候诊断: 1、血瘀气滞证:伤后1—2周。血离经脉,瘀积不散,气血不得宣通;局部瘀肿明显,疼痛如刺,痛有定处,活动受限、痛处拒按,舌淡暗,苔薄白,脉弦涩。 2、瘀血凝滞证:伤后2—4周,肿胀渐消,疼痛渐减,但瘀肿虽消而未尽,筋骨未连。活动渐恢复,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涩。 3、肝肾不足证:伤后>4周。表现为肿胀已消,疼痛已减,骨折愈合迟缓,腰膝酸软,面色少华,舌淡胖,苔薄白,脉细。 (二)骨折分期与分型 1、分期: 根据病程,可分为早期、中期、晚期三期。 早期:伤后1~2周内,可进行手法整复治疗,但初期常肿胀严重,可伴有张力性水泡。

儿童闭合性尺桡骨骨折手法复位及手术治疗后的远期疗效对比研究

论著·临床论坛 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资料与方法2013年9 月-2014年5月收治儿童闭合性尺桡骨骨折患者9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5例,男25例,女20例;年龄6~14岁,平均(9.3±2.4)岁;其中单处尺骨骨折18例,单处桡骨骨折17例,尺桡骨双骨折10例。对照组45例,男28例,女17例;年龄7~13岁,平均(10.2±0.7)岁;其中单处尺骨骨折21例,单处桡骨骨折15例,尺桡骨双骨折9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有可比性。临床诊断标准:①两组患者均有明确外伤史,经X 线摄片检查后确诊为尺桡骨单骨或双骨骨折;②临床表现为局部疼痛、压痛、肿胀以及肢体畸形,并伴有骨擦音、异常活动或者前臂功能障碍;③排除>14岁,具有开放、陈旧性骨折或者严重粉碎性骨折,血管或上肢神经损伤,心、肝、骨、肾以及造血系统方面的严重原发性疾病的患者与资料不全或远期疗效无法判定的患者。治疗方法:①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主要采用正骨手法进行整复治疗,臂丛麻醉后在X 线机的引导下对患者进行手法复位,首先患者要进行5min 左右的对抗性持续牵引,然后进行夹挤分骨整复术治疗。保持90°的夹挤分骨屈肘角度,在这个过程中需要2名助手分别握住患者的肘上方与腕掌部进行对抗牵引,达到纠正成角、重叠以及旋转移位的目的,在复位固定达到标准后,要对患者进行每周1次的定期复查[1];②观察组采用手术治疗:首先进行臂丛麻醉,让患者保持仰卧,对其患处进行消毒和无菌操作,助手与术者应该采用对抗牵引的方法使尺桡骨骨折得到复位,然后选择合适的克氏针,适用于骨髓腔的直 径。在治疗尺骨骨折时需要将尺骨鹰嘴后上方作为进针处,沿骨髓腔将克氏针纵向插入达骨折近端处,利用X 线机使其沿尺骨干髓腔能够到达骨折的远端,在这个过程中要避开骺板,还要注意不可超过尺骨远端的骺板,手法整复固定骨折,将部分针尾留在皮外,对其进行折弯后再敷料包扎。在治疗桡骨骨折时,需要将桡骨远端的背侧Lister 结节偏桡侧作为进针处,在X 线机的透视引导作用下将克氏针插入骨髓腔,缓慢沿桡侧纵轴向近侧打入,直至桡骨头下方, 手法整复固定骨折[2]。 观察项目和指标:根据Berton 评定标准评定临床疗效[3]:①治愈:骨折愈合,前臂旋转功能>正常的90%;②显效:骨折愈合,前臂旋转功能>正常的80%;③有效:骨折基本愈合,前臂旋 儿童闭合性尺桡骨骨折手法复位及手术治疗后的远期疗效对比研究查天文 665000云南省普洱市中医医院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5.2.5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闭合性尺桡骨骨折手法复位及手术治疗后的远期疗效。方法:2013年9月-2014年5月收治 儿童闭合性尺桡骨骨折患者9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手法复 位,比较两组治疗后的远期疗效。结果:经治疗,观察组临床疗效(92.38%)高于对照组(83.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但两组的Anderson 评分优良率在治疗后6个月与1年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手法复 位与手术治疗对儿童闭合性尺桡骨骨折患者均有较好的远期疗效,但后者的临床愈合率高于前者,在临床上应根据具 体情况进行选用。 关键词闭合性尺桡骨骨折;手法复位;手术治疗;远期疗效 Comparison of long term effect of manipulative reduction and after operation treatment of ulna and radius fracture in children Zha Tianwe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of Puer City,Yunnan Province 665000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long term curative effect of manipulative reduction and after surgical treatment of ulna and radius fracture in children.Methods:90children patients with ulna and radius fracture were selected from September 2013to May 2014.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ith 45cases in each.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operation,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manipulative reduction.We compared the long term curative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Results:After the treatment,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92.38%)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83.65%),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 <0.05),but the good rate of Anderson score in 6months and 1years of the two groups after the treatment without significant difference,and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 >0.05).Conclusion:Manipulative reduction and oper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hildren's ulna and radius fracture has better long-term curative effect,but the clinical healing rate of the latter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former.In clinic we should choose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situation. Key words Closed fractures of ulna and radius;Manipulative reduction;Surgical treatment;Long term effect 11 网络出版时间:2015-01-16 08:54 网络出版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898005853.html,/kcms/detail/11.5189.R.20150116.0854.008.html

尺骨桡骨骨干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尺骨桡骨骨干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适应症】 尺骨桡骨双骨折闭合复位失败或骨折合并血管神经损伤者 【麻醉方法】采用臂丛阻滞麻醉 【手术切口】前臂背侧切口,以骨折为中心,在尺骨的尺侧及桡骨的桡侧各做一长约6cm纵形切口 【手术体位】仰卧位,患肢外展置床旁桌上。上臂绑气囊止血带,健侧上肢固定于身体同侧。双下肢用约束带固定,静脉通路建立在下肢。 【手术步骤】 1.常规消毒、铺蛋单 2.显露尺骨 3.尺骨骨折复位内固定(1)如为尺骨上1/3横折,亦可用髓内钉固定(2)如尺骨为斜折或螺旋骨折,骨折端不稳定易在移位时,可用钢板固定 4.桡骨骨折显露、整复并内固定 5.透视检查针位、针长及骨折复位情况 6.缝合伤口 【护理操作配合】 1.递擦皮钳夹乙醇纱布消毒皮肤,递治疗巾及无菌单,套袜套,贴术前膜,铺大单、中单 2.递驱血带驱血,巡回护士上气囊止血带压力,递2块干纱布置

于,切口两侧,,递手术刀切开皮肤,电刀,中弯血管钳切开皮显露尺骨骨折部 3.递克氏针,电钻自鹰嘴将克氏针钻入尺骨近骨折段髓腔,;递骨膜剥离器和复位钳对合骨折 4.递电钻、钻套通过钢板孔钻骨孔;递测深器测量骨孔深度,递丝锥攻丝;递螺钉及起子拧入螺钉,同法拧入其余螺钉 5.递骨刮匙,中弯血管钳清除积血;桡骨复位后,将合适的钢板弯成一定的弧度,配合方法同尺骨内固定 6.递无菌中单遮盖手术野,进行C形臂机透视 7.递生理盐水冲洗伤口,清点器械、纱布、棉垫、缝针等,递2-0号可吸收线缝合筋膜和皮下组织,清点器械、纱布、棉垫、缝针等,递乙醇棉球消毒切口皮肤,小皮针、1号丝线、有齿镊间断缝合皮肤,递乙醇棉球再次消毒切口皮肤,递敷料覆盖伤口

桡骨远端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桡骨远端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 (1)有外伤史,多为间接暴力所致。 (2)伤后腕关节周围肿胀,疼痛,前臂下端畸形,压痛明显,腕臂活动功能障碍。 (3)X线摄片检查可明确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1)有跌倒用手掌撑地的病史;或有腕关节掌屈着地而受伤病史。 (2)伤后有腕部肿胀,并出现“餐叉”畸形;也可由于骨折远端向掌侧及尺侧移位,腕关节畸形不显著。 (3)伸直型X线片上具有三大特征:①骨折远端向背侧及桡侧移位; ②桡骨远端关节面改向背侧倾斜,向尺侧倾斜的角度也消失;③桡骨长度短缩,桡骨茎突与尺骨茎突处于同一平面。屈曲型桡骨骨折远端向掌侧移位。 (二)骨折分型与分期 1、分型 (1)无移位型:骨折无移位,或可为轻度嵌入骨折,腕关节轻度肿胀,无明显畸形,折端有环行压痛,纵轴挤压痛,前臂旋转功能障碍。

(2)伸直型:远端向背侧移位,前臂下端呈“餐叉样”畸形,腕背侧可扪及骨折远端骨突。 (3)屈曲型:远折端向掌侧移位,可伴下尺桡关节脱位,腕关节掌侧可扪及骨折远端骨突,畸形与伸直型相反。 (4)半脱位型:桡骨远端背侧或掌侧缘骨折,可合并腕关节半脱位,腕关节肿胀,畸形呈半脱位,腕横径增宽。 2、分期 根据病程,可分为早期、中期、后期三期。 早期:伤后2周内,可进行手法整复治疗,但初期常肿胀严重,可伴有张力性水泡。 中期:伤后2~4周,肿胀逐步消退,有明显骨痂生长,骨折断端相对稳定,此时手法复位困难,如需要再次复位,应在麻醉下行折骨复位。 后期:伤后4周以上。骨折断端成熟骨痂形成,逐步塑形改造,已相当稳定。此时无法手法复位、调整,如有影响功能的严重畸形,需手术治疗。 (三)鉴别诊断 1、腕部软组织扭伤:患者仅有局部疼痛肿胀,没有环形压痛和纵向叩击痛,腕关节活动轻度受限,可通过X线片相鉴别。 2、伸直型与屈曲型相鉴别,主要依靠病史(损伤机制)、症状、体征、X线进行鉴别诊断。 二、治疗方案 (一)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治疗

桡骨远端骨折临床路径

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桡骨下 端骨折的患者。 一、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TCD 编码: BGG00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桡骨下端骨折(ICD-10 编 码:S52.5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年)。 2.疾病分期 (1)早期:伤后2 周以内。 (2)中期:伤后2 周~4 周。 (3)晚期:伤后4 周以上。 3.分型 (1)无移位型 (2)伸直型 (3)屈曲型

(4)半脱位型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桡骨远端骨折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桡骨远端骨折(TCD 编码:BGG000)和桡骨下端骨折(ICD-10 编码:S5 2.501)的患者。 2.外伤引起的单纯性、新鲜闭合桡骨远端骨折,有闭合复位外固 定适应证。

3.除外以下情况: (1)桡骨远端骨折无移位者; (2)并发血管神经损伤者; (3)局部肿胀严重者; (4)患处严重皮肤疾病者; (5)合并其他无法耐受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的疾病(如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癫痫)等。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 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 (2)尿常规 (3)凝血功能 (4)肝功能、肾功能 (5)心电图 (6)胸部透视或胸部X 线片 (7)骨折部位X 线片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骨折部位CT、MRI,骨密度测定等。 (八)治疗方法

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桡骨下端骨折的患者 一、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TCD编码:BGG00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桡骨下端骨折(ICD10编码:S52.5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病史: 有外伤史,多为间接暴力所致; (2)主要症状及体征:伤后腕部出现疼痛,肿胀,压痛明显,腕部活动功能障碍;有移位者可见畸形,触之可有骨擦感。 (3)X线摄片检查可见:桡骨远端骨折块向背侧或掌侧移位,骨折端成角,桡骨压缩嵌插短缩,或可见骨折块移位合并桡腕关节半脱位。 2、疾病分期 (1)早期:伤后2周以内 (2)中期:伤后2周-4周 (3)晚期:伤后4周以上 3、证候分型 (1)无移位型:骨折无移位,或可为轻度嵌插骨折,腕关节轻度肿胀,无明显畸形,折端有环形压痛,纵轴叩击痛,前臂旋转功能障碍。 (2)伸直型:远端向背侧移位,前臂下端呈“餐叉样”畸形,腕背侧可扪及骨折远端骨突。

(3)屈曲型:远折端向掌侧移位,腕关节掌侧可扪及骨折远端骨突,畸形与伸直型相反。 (4)半脱位型:桡骨远端背侧或掌侧缘骨折,合并腕关节半脱位,腕关节肿胀,畸形。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桡骨远端骨折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编码TCD:BGG000、ICD10:S52.501的桡骨远端骨折; 2、外伤引起的单纯性、新鲜闭合桡骨远端骨折,有闭合复位外固定适应证; 3、除外以下情况: (1)桡骨远端骨折无移位者 (2)并发血管神经损伤者; (3)局部软组织条件不允许石膏外固定者; (4)患处严重皮肤疾病者; (5)合并其他无法耐受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的疾病(如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癫痫)等。需住院治疗者; 4、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必须的检查项目。

尺桡骨骨折的护理

尺桡骨骨折的护理 观察要点 1.局部肿胀、畸形、疼痛等情况,是否有早期骨筋膜室综合症前期症状。2.患肢感觉及运动情况,是否合并神经损伤,伴有麻木等症状。 术前护理及非手术治疗 1.心理护理由于骨折后患肢手的协调性及灵活性丧失,给生活带来极大不便,患者易产生焦虑和烦躁情绪。应做好患者安抚工作,并协助生活料理。2.饮食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钙饮食,促进骨质愈合。 3.体位患肢维持在肘关节屈曲90°、前臂中立位。适当抬高患肢,以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肿胀。 4.并发症的观察护理前臂高度肿胀或外固定包扎过紧或组织肿胀加剧以后造成相对过紧可导致骨筋膜室综合症。出现5P症状,应立即拆除一切外固定。术后护理 1.保持有效固定钢板固定后,用长臂石膏托将患肢固定于肘关节屈曲90°、前臂中立位3-4周。髓内钉固定者,则用管型石膏固定4-6周。 2.功能锻炼 a)早中期:从复位固定后开始。2周内进行前臂和上臂肌肉收缩活动。第1 日:握拳、屈伸拇指、对掌、肩前后左右摆动、水平方向的绕圈运动。 第4日:在健肢帮助下行患肢肩前上举、侧上举及后伸。第7日:肩部 主动屈、伸、内收、外展,手指抗阻练习。第15日:肱二头肌等长收缩 练习。3周内,禁做前臂旋转活动。第30日:增加肱三头肌等长收缩练 习,做手推墙动作。 b)晚期:骨折基本愈合,外固定去除后开始。第1日:肩、肘、腕与指关 节主动运动。第4日:增加肱二头肌抗阻力及等长、等张、等速收缩练 习。第8日:增加前臂旋转的主动练习、助力练习、肱三头肌与腕屈伸 肌群的抗阻力练习。第12日:增加前臂旋转的肌力练习。还可增加作业 练习,训练手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健康教育

儿童尺桡骨骨干骨折诊疗方案

四川省骨科医院 儿童骨科尺桡骨骨干骨折诊疗方案 儿童尺桡骨骨干骨折相对少见,占全部儿童骨折的3%-6%,在儿童患者中延迟愈合和不愈合罕见,闭合复位外固定通常可以取得成功,故保守治疗为该骨折的标准治疗方式。但前臂的明显成角畸形可导致永久性的丧失旋前或旋后功能,同时遗留前臂弯曲畸形,故早期正确的治疗并不能忽视。上肢较少发生筋膜间隔综合征,一旦出现后果严重,在尺桡骨骨干严重的骨折中应警惕其发生,早期发现早期处理。 一、诊断标准 本病种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骨伤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诊断依据:1.有外伤史 2.多发生于儿童及青壮年 3.局部肿胀,疼痛及压痛,肢体可有畸形,骨擦音和异常活动,前臂功能障碍 4.X线摄片检查可确定骨折情况。 二、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应根据骨折的不同征候分类及分期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征候分类:1.青枝骨折:伤肢轻度肿胀,骨膜增粗或成角2.无移位骨折:伤肢轻度肿胀,压痛,活动功能障碍,畸形不明显3有移位骨折:伤肢畸形压痛及异常活动,根据受伤暴力不同分为:(1).直接暴力所致者,伤肢在同一水平出压痛,肿胀,有假关节活动,功能障碍,骨折线多在同一水平面上,呈粉碎或横断形(2).间接暴力所致者,伤肢肿胀,桡骨上段尺骨下段压痛甚,旋转功能障碍,桡骨骨折线多在上,尺骨骨折线多在下(3).扭转暴力所致者,伤肢肿胀,桡骨下段尺骨上段压痛甚,旋转功能障碍,尺骨骨折线在上,桡骨骨折线在下。根据病程的长短分为骨折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骨折中期(2周到1月之间)及骨折后期(骨折1月以后)。 (一)急性期 1.应急措施 伤后在排除开放骨折、血管神经损伤及筋膜间隔综合征后应尽早复位,在前臂出现明显肿胀以前,应选择在麻醉下复位,可考虑臂丛、腋窝阻滞或全身麻醉,完善的麻醉可使前臂肌肉彻底松弛,利于取得更好的复位效果。 2.手法复位 器材:前臂夹板共4块,木制中立托板1个,纸压垫3个,绷带2卷,棉花1包,束带4条。复位方法的选择:

尺桡骨骨干骨折

精选文档 尺、桡骨干骨折 一、查房医嘱 概述 尺、桡骨干骨折多发生青少年,不同形式的暴力所致骨折的类型亦不同。 入院评估 一、病史询问要点 外伤史,前臂疼痛剧烈、活动障碍。 二、体格检查要点 1.局部疼痛、肿胀、肢体畸形,前臂旋转功能受限。 2.检查局部明显压痛,有骨摩擦音及假关节活动。 3.X线检查可确定骨折。 三、分析门诊、急诊资料 通常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和X线表现不难确诊。 四、继续检查项目 上、桡尺远侧关节X线,注意有无关节脱位。 五、门诊医嘱示范 对于怀疑骨折的病人 拍摄前臂正侧位X线片。 对已已经确诊骨折需要保守治疗的病人

闭合复位石膏固定。1. 精选文档 2.对症止痛非甾体类药物。 3.随访固定4~6周,定期拍片复查。 病情分析 一、初步诊断 外伤史;患侧局部肿胀、畸形、压痛,可触及骨擦感;X线可发生骨折线即可确定诊断。 二、鉴别诊断 ' 1.孟氏骨折 指尺骨上1/3骨折合并桡骨小头脱位。可通过X线照片加以鉴别。 2.盖氏骨折 指桡骨下1/3骨折合并下桡尺关节脱位。通过X线照片可以明确诊断。 三、临床分期或分型 (一)尺、桡骨双骨折 1.直接暴力骨折为横型或粉碎型,骨折线在同一平而。 2.间接暴力跌倒时手掌着地,暴力通过腕关节向上传导,首先使桡骨骨折,通过骨间膜向内下方传导,引起低位尺骨斜形骨折。 3.扭转暴力前臂受扭转外力,发生双骨螺旋性骨折,多为高位尺骨骨折和低位桡骨骨折。 (二)桡骨干骨折 幼儿多为青枝骨折。单纯桡骨干骨折移位不多。

(三)尺骨干骨折 精选文档 单纯尺骨干骨折少见,由直接暴力所致,骨折端移位较少。 治疗计划 一、治疗原则 根据病人的骨折特点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二、治疗方法 1.保守治疗受伤时间短,局部肿胀轻,无血管神经损伤,可进行手法复位外固定。 2.手术治疗 1)适应证与禁忌证 适应证手法复位失败;开放性骨折;合并神经、血管、肌腱损伤;陈旧骨折畸形愈合或畸形愈合。 禁忌证局部或全身感染。 2)术前准备(全身准备及专科准备) 完善术前常规检查,包括对病人心、脑、肺、肾等多脏器评估。3)手术入路及特点 ·病人仰卧位。 ·根据骨折的部位选择切口,一般在尺、桡骨上分别作切口。 ·可采用钢板螺钉或髓内钉固定。 4)注意要点 ·尽量解剖复位,以避免前前臂旋转功能障碍 5)术前准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