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新原料注册与备案资料规范》(征求意见稿)

《化妆品新原料注册与备案资料规范》(征求意见稿)
《化妆品新原料注册与备案资料规范》(征求意见稿)

附件3

化妆品新原料注册与备案资料规范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基本要求

一、制定依据

为规范化妆品新原料注册与备案各项资料的准备和提交,根据《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化妆品注册管理办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规范。

二、适用范围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经营的化妆品新原料,应当按照本规范要求准备注册与备案各项资料,并按规定形式提

交。

三、总体要求

化妆品新原料注册与备案资料内容应当符合我国化妆品相关监管法规要求。化妆品新原料注册人/备案人应当对注册与备案资料的真实性、科学性、完整性负责,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化妆品新原料注册人/备案人为境外企业的,应当配合境内责任人提供注册与备案资料,并对境内责任人的注册与备案行为进行监督。

四、用户权限要求

申报企业如已具有化妆品注册人/备案人或境内责任人的用户权限,且与申报新原料时的角色一致,可直接使用该用户权限。否则应参照《化妆品注册与备案资料规范》相关要求,首先开通注册人/备案人或境内责任人用户权限,其中第(二)项资料“注册人/备案人质量管理体系概述”无需提交。

用户信息、权限或已提交的用户权限相关资料后续发生变化时,应参照《化妆品注册与备案资料规范》相关要求及时进行维护,并进行相关新原料注册证/备案证的变更。

五、资料形式和提交要求

化妆品新原料电子资料和纸质资料的基本要求、提交要求等,参照特殊化妆品执行。新原料注册与备案资料应符合《化妆品注册与备案资料规范》中规定的各项形式要求。

六、检测报告要求

毒理学试验报告和防腐、防晒、祛斑美白及新功能评价报告应由具有CMA或CNAS资质、或符合国际通行的《良好临床操作规范》(Good Clinical Practice,GCP)或《良好实验室操作规范》(Good Laboratory Practice,GLP)实验室出具;实验室应提供其资质证明,并应对其出具的检验结果的真实性负责。

理化、微生物检验及防腐、防晒、祛斑美白和新功能之外的功能评价检验可由注册人或备案人自行开展或委托具

备相应能力的检测机构承担。注册人或备案人对其提供的检验样品和有关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如果注册人或备案人自行开展检验工作,应提供自我声明保证结果的真实客观。

七、检验方法要求

毒理学试验方法应采用《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收录的方法进行检验,如采用《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未收录的方法应按照国际通行的方法或国家标准等方法进行检验;如采用方法与《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中的方法不一致,应提供两种方法所得结果一致的证明资料。理化、微生物和功能评价等检验方法应按照《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国家标准等标准方法的顺序优先采用。功能评价的人体试验应按照《化妆品功效宣称评价指导原则》要求进行评价。

八、科学文献/法规资料要求

引用科学文献/法规资料的内容作为申报资料项目的或提供新原料安全评价资料豁免依据的,应与申报的新原料具有逻辑关联,即对于原料来源、使用目的、使用规格、适用或使用范围、安全使用等限制条件应与申报的新原料一致。

九、备案承诺

备案人在新原料备案时需承诺:根据现有的相关文献或研究数据,备案的化妆品新原料不具有防腐、防晒、着色、染发、祛斑美白功能。如新原料具有防腐、防晒、着色、染

发、祛斑美白功能,注册人/备案人应先进行新原料注册通过后,再办理备案。

第二章注册与备案资料要求

一、申请表

1. 注册或备案申请表

注册人或备案人应在系统中完成化妆品新原料注册或备案申请表相关内容(见附件1)。

二、研制报告

注册人或备案人应提交新原料研制报告,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2.研发背景

包括原料研发的背景、过程及相关的技术资料包括知识产权方面内容。

2.1简述研发目的、意义和管理分类(注册或备案)。

2.2应详细阐述申报原料在国内外的知识产权现状,并提供不侵犯原料知识产权的相关声明。

2.3详细阐述原料在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进展。

3. 基本信息

包括名称、来源、相对分子质量、分子式、化学结构等。

3.1名称:包括INCI名称及其ID号、INCI标准中文译名、化学名称、动植物原料名称(拉丁学名)、《中华人民共

和国药典》名称、常见别名或缩写及CAS号和EINECS/ELINCS登记号。

3.1.1 INCI名称及其ID号

如原料已经被美国个人护理用品协会(PCPC)《国际化妆品原料字典和手册》收录,应明确原料的INCI英文名称和INCI的ID号码。

3.1.2 INCI标准中文译名

如原料已有INCI标准中文译名,应根据《国际化妆品原料标准中文名称目录》予以明确。

3.1.3 化学名称

3.1.3.1若原料为有机物(含聚合物),应明确其符合《有机化学命名原则》的化学名称。

3.1.3.2若原料为无机物,应明确其符合《无机化学命名原则》的化学名称。

3.1.3.3若原料为矿物,应明确其符合相应命名原则的化学名称。

3.1.4动植物原料名称(拉丁学名)

若原料为动物或植物等天然来源的原料,按《国际化妆品原料标准中文名称目录》中“中文名+拉丁学名+使用部位+使用形式”的格式命名,应包含其来源植物的拉丁学名及其使用部位。从植物中提取的单一成分纯度≥80%时应按该成分的名称进行注册或备案。

3.1.5《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名称

如原料无标准中文名称但已经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录,应明确原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使用的名称,同时明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版本信息。

3.1.6常见别名或缩写

如所制定原料有较为常用或被化妆品行业广泛使用的别名、俗称、商品名、缩写等,应同时予以明确。

3.2 来源

3.2.1化学原料应提供分子式和化学结构式的信息,若能够明确分子量的,应明确其分子量;并应提供化学结构的确认依据(如结构鉴定图谱及解析过程),聚合物还应提供相对平均分子质量及其测定方法。

3.2.2天然原料是指来源于天然物质(植物、动物、矿物)的原料。天然原料应为单一来源,即多基原动植物应以单一物种申报。

动植物和矿物资源基本信息:明确生物学特性,所使用的部位和产地信息(包括动植物资源物种、动植物、矿物基地位置或来源区域),野生或种植养殖的来源情况。野生来源应符合我国动植物相关法规要求。植物等来源的还应说明是否存在农药残留的风险及其控制方法。

大型真菌类原料(如灵芝、冬虫夏草等)参照植物类原料的要求提供相关资料。

3.2.3生物技术来源原料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和蛋白质工程来源的原料。

3.2.3.1 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和发酵工程来源的原料应说明生产所用的基因来源、载体构建、工程菌(株、细胞)等详细信息。如菌种应提供菌种属名、种名及菌种号,并提供相应拉丁学名;提供菌种(株)来源,鉴定报告(包括表型特征和基于基因分型的菌株水平的鉴定结果)和菌种(菌株)的生物学、遗传学、功效学特性,并提供其稳定性研究资料。其它生物技术来源的原料应参照上述要求提供相关的研究资料。

3.2.3.2生物技术来源原料应明确微生物污染控制情况及测定方法、宿主致病性、毒性成分包括生物代谢物、产生的毒素等的控制标准。

3.2.3.3生物技术来源原料不应具有药品所属的较高生物活性。

水解植物成分(酸、碱或酶水解)参照生物技术来源原料的要求提供相关资料。

3.3新原料组成、形态及规格。

3.3.1新原料原则上不应是复配而成,为保护原料稳定或便于原料使用而在原料中添加的助剂(如溶剂、防腐剂、稳定剂等)除外,但应说明其必须添加的原因。

3.3.2 对于在化妆品中必须作为复配原料使用的新原

料,应按照单一原料进行申报。

4. 使用目的等关键信息

应说明原料在化妆品中的使用目的、适应或使用范围、使用规格、基于安全的使用限量和依据、注意事项、警示语等。

5. 国外(地区)使用情况

应说明原料在国外(地区)是否使用于化妆品的情况。包括在售国家(地区)、商品名、已使用该原料的产品品牌、名称、使用历史、功效、用法用量、有无不良反应报道,国外对该原料的批准状况及相关法规管理、最新研究进展等情况。

三、制备工艺

应提供新原料制备工艺,包括能完整显示该原料生产的全过程,主要工艺步骤、工艺参数,最终原料形式(与申报的形式一致)等内容,并说明是否会引入安全风险物质及其控制措施。

6. 制备工艺

6.1 化学合成原料应列出具体起始物、反应条件(温度、压力范围等)、使用的助剂(溶剂、催化剂、稳定剂等)、反应过程的中间产物及副产物、终产物中残留的杂质或助剂等。

6.2 天然原料应说明原料来源、加工工艺、提取方法(包括前处理方法、提取条件、除杂或分离/纯化方法、使用的溶剂、可能残留的杂质或溶剂等)。

6.3 生物技术来源原料应说明培养、提取、分离、纯化等原料制备过程。应说明工艺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杂质如酶、化学试剂、溶剂、载体、抗体等;应说明原料相关的杂质如修饰形式(去酰胺化、异构体、糖基化等)、聚合体、多聚体等;应说明污染杂质如细菌内毒素、可能携带的病毒和有害微生物等。

7.结构及成分鉴定

7.1 有明确结构式的原料(含纯度≥80%的植物组分)应提供结构确定依据,包括结构鉴定图谱及解析过程(重点是关键结构片段鉴定),并提供分子结构式和相对分子量;聚合物还应提供聚合度以及平均分子量及其分布的确定方法和结果。

7.2 无明确结构式的原料应提供最终原料的具体形式,包括添加的助剂(如溶剂、防腐剂、稳定剂等)、使用量及其测定方法和结果;说明新原料可能的化学组成,如可能含有的主要化学成分或化学成分类别(多酚类、黄酮类、多糖类、多肽类、皂苷类等)。生物技术来源原料应尽量确认其结构特征和空间构象。

8. 理化性质

8.1原料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颜色、气味、状态,及其他显著特性(如可燃性、溶解性、吸湿性等),并结合原料性质,还应选择常见、有依据的其他理化指标项目,如熔点、沸点、比重、粘度、pH值、折光率、旋光度、羟值、碘值、皂化值、酸值、pKa值、分配系数(LogPow)等。

8.2纳米原料:是指在三维空间结构中至少有一维处于1至100纳米尺寸或由它们作为基本单元构成的不溶和生物不可降解的人工材料。

纳米原料除提供上述理化指标外,还应提供粒子大小和分布、原料的聚集和团聚特性、表面化学信息(包括Zeta电位/表面电荷、表面镀膜情况、被修饰情况和催化活性等)、形态学信息(包括外形、比表面积、表面拓扑结构、晶体结构等)、孔隙率、多孔性等特异性参数。

四、稳定性

应提供新原料的稳定性相关资料,包括新原料的稳定性试验资料、保质期、储存条件等。

(一)根据原料的特性设计稳定性试验。稳定性试验一般包括破坏性试验、加速试验和长期保存试验。稳定性重点考察项目有原料外观(颜色、气味等)、粘度、吸湿性、功效成分含量等。

9. 破坏性试验

至少1批原料在高温(如60℃)、低温(如-20℃)、高湿(如90%±5% RH)或强光照射保存条件下,保存期10天的稳定性试验数据。可根据原料的特性改变上述参数的设置条件。

10. 加速试验

3批原料在40℃±2℃、75%RH±5%RH保存条件下,保存期至少6个月的稳定性试验数据。

11. 长期保存试验

3批原料在25℃±2℃、60%RH±10%RH保存条件下,保存至有效期的稳定性试验数据。

(二)资料要求

具有防腐、防晒、着色、染发、祛斑美白、防脱发、祛痘、抗皱、去屑、止汗功能的新原料、纳米原料及生物技术来源原料在注册或备案时,应提供破坏性试验、加速试验和至少一年的长期保存试验的数据、结果、结论等相关资料,并根据稳定性试验确定原料的储存条件和保质期,在3年监测期内逐年补充提供其余的3批规模化生产原料的长期保存试验资料。

其他新原料在注册或备案时应提供破坏性试验和加速试验的数据、结果、结论,确定原料的储存条件和保质期,在3年监测期内应提供最初通过生产验证的3批规模化生产原料的长期保存试验资料。

五、质量控制标准

质量控制标准应包括新原料的名称、原料质量控制指标及检测方法、安全控制指标及检测方法。

12. 质量规格及检测方法

12.1 原料的感官指标及其检验方法。感官指标包括性状、颜色、气味等。

12.2原料组成及其检验方法。除单一原料外,其他含有助剂和复配组分的,应提供包括新原料及所有助剂或复配组分的添加量及检验方法。

12.3原料的理化指标及其检验方法。在原料质量规格中应根据原料特点设定适当的理化指标以控制原料的质量,如熔点、沸点、比重、粘度、pH值、折光率、旋光度、羟值、碘值、皂化值、酸值、pKa值、分配系数(LogPow)等。提供设定的理化指标控制范围及其检验方法和结果。

12.4 定性鉴别方法。应针对原料所含化学成分的结构特点,设定适合的定性鉴别方法,如光谱分析法、化学反应法、色谱法等。

12.4.1对于含有特征性官能团的原料,设定较为容易获得鉴别信息的光谱分析方法,如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谱等。

12.4.2 通过适当的化学反应能对原料所含化学成分进

行特异性判断的,可选用化学反应法,如显色反应、沉淀

反应等。

12.4.3 当难以设定光谱分析法或特异性化学反应法时,可考虑使用色谱法,如薄层色谱法。

12.5 定量控制指标及其检验方法。对于化学结构明确的单一原料,应提供其纯度及其检验方法;对于其他原料,且具有防腐、防晒、着色、染发、祛斑美白、防脱发、祛痘、抗皱、去屑、止汗功能的,建议选择合适的指标性成分进行定量检验,也可选择总成分、蒸发残留/固形物含量、干燥失重/水分、炽灼残渣等指标进行定量检验。应提供设定的定量指标控制范围及其检验方法和结果。

12.6 纳米原料应明确粒子大小和分布、原料的聚集和团聚特性、表面化学信息(包括Zeta电位/表面电荷、表面镀膜情况、被修饰情况和催化活性等)、形态学信息(包括外形、比表面积、表面拓扑结构、晶体结构等)、孔隙率、多孔性等特异性参数控制指标及其检验方法。

12.7 生物技术来源原料应提供原料来源包括供体生物、受体生物、修饰微生物等。生物技术来源的寡肽、多肽和蛋白质类新原料应明确原料的氨基酸序列和空间构象,并阐明原料功能与氨基酸序列和空间结构的关系等。

12.8原料的包装、运输、储存要求。

12.9原料的使用目的、适用或使用范围、规格及安全的使用限量、注意事项、警示语等。

13. 安全控制指标及检测方法

在原料质量规格中设定适当的安全限值指标及检测方法,如微生物、重金属、有害物质(如有害杂质、有害溶剂等)等控制指标。

六、安全评价

化妆品新原料安全评价资料应包括毒理学安全性评价资料和风险评估资料。

毒理学安全性评价资料应包括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综述和必要的毒理学试验资料。

14. 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综述

申请化妆品新原料一般应提供符合我国《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或国际通行方法、国家标准等要求的下列毒理学试验资料:

15. 急性经口或急性经皮试验;

16. 皮肤和急性眼刺激性/腐蚀性试验;

17. 皮肤变态反应试验;

18. 皮肤光毒性试验(包括光刺激性和光变态反应,原料具有紫外线吸收特性需做该项试验);

19. 皮肤光变态反应试验(原料具有紫外线吸收特性需做该项试验);

20. 致突变试验(至少应包括一项基因突变试验和一项

染色体畸变试验);

21. 重复剂量经口或经皮毒性试验(如果该原料在化妆品中使用经口摄入可能性大时,应提供重复剂量经口毒性试

验);

22. 致畸试验;

23. 慢性毒性/致癌性结合试验;

24. 毒物代谢及动力学试验(单一成分纯度<80%的植物原料不需提交该项试验);

25. 吸入毒性试验(原料有可能吸入暴露时须做该项试验);

毒理学试验资料可以是申请人的试验资料、科学文献资料和国内外政府官方网站、国际组织网站发布的内容。上述试验内容为一般要求,可以根据该原料的用途、理化特性、定量构效关系、毒理学资料、临床研究、人群流行病学调查以及类似化合物的毒性等资料情况,增加或减免毒理学试验项目。

如应用动物替代方法的,应原料的结构特点、特定的毒理学终点选择合适的整合测试和评估方法(Integrated Approaches to Testing and Assessment,IATA)评价新原料的毒性。整合测试和评估方法是一种基于科学、实用的化学危害特征描述方法,即依据对现有信息的综合分析及使用组合测试策略评价受试物的毒性。

若应用的毒理学试验方法未收录于我国《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的,应提交该毒理学试验方法与我国现行方法所得结果一致的证明资料,且该项毒理学试验方法应为国际权威替代方法验证机构已收录的方法。证明资料应提交关于该项毒理学试验方法与我国现行毒理学试验方法对比研究的公开发表的、非综述性质的相关研究型论文或科学著作,或符合国际通行的良好实验室管理实验室(GLP)出具的试验报告。证明资料包括该项试验方法研究过程简述、不少于10种受试物的对比研究数据、结果分析、结论及原文等内容。

申请化妆品新原料,一般应提交上述全部毒理学试验项目的毒理学安全性评价资料。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可按以下规定提交毒理学试验资料。根据原料的特性和用途,必要时,可要求增加或减免相关试验资料。

(一)拟用于防腐、防晒、着色、染发、祛斑美白、防脱发、祛痘、抗皱、去屑、止汗功能之外的新原料,应提交以下毒理学试验资料:

15.急性经口或急性经皮毒性试验;

16.皮肤和急性眼刺激性/腐蚀性试验;

17.皮肤变态反应试验;

18. 皮肤光毒性试验(包括光刺激性和光变态反应,原料具有紫外线吸收特性需做该项试验);

19. 光变态反应试验(原料具有紫外线吸收特性时需做

该项试验);

20.致突变试验(至少应包括一项基因突变试验和一项染色体畸变试验);

21.重复剂量经口或经皮毒性试验(如果该原料在化妆品中使用经口摄入可能性大时,提供重复剂量经口毒性试验)。

(二)拟用于防腐、防晒、着色、染发、祛斑美白、防脱发、祛痘、抗皱、去屑、止汗功能之外,可提供充分的证据材料证明该原料在境外上市化妆品中已有三年以上安全使用历史,应提交以下毒理学试验资料:

15. 急性经口或急性经皮毒性试验;

16. 皮肤和急性眼刺激性/腐蚀性试验;

17. 皮肤变态反应试验;

18. 皮肤光毒性试验(包括光刺激性和光变态反应,原料具有紫外线吸收特性需做该项试验);

19. 光变态反应试验(原料具有紫外线吸收特性时需做该项试验);

20. 致突变试验(至少应包括一项基因突变试验和一项染色体畸变试验)。

国外上市化妆品中已有三年以上安全使用历史的证明材料应包括:(1)与注册或备案原料质量规格相同的原料的购进量或销售量及流向说明;(2)原料使用范围、在产

品中的使用量;(3)含该原料的产品种类、生产企业、产品包装信息、相关产品上市备案或注册记录、产品销售国家、销量情况及上市后不良反应情况的说明等资料。

(三)可提供充分证据材料证明具有安全食用历史的化妆品新原料(需使用部位一致),应提交以下毒理学试验资料,并应根据原料的暴露量、使用方式等对原料进行风险评估。

16.皮肤和急性眼刺激性/腐蚀性试验;

17.皮肤变态反应试验;

18. 皮肤光毒性试验(包括光刺激性和光变态反应,原料具有紫外线吸收特性需做该项试验);

19. 光变态反应试验(原料具有紫外线吸收特性时需做该项试验)。

以下原料可被视为具有安全食用历史的原料:取得我国相关监督管理部门食品安全认证或其他相应资质的食品用原料;或经国内外相关监督管理部门、技术机构或其他权威机构发布的可安全食用的原料。

(四)化学合成的由一种或一种以上结构单元,通过共价键连接,平均分子量大于1000道尔顿,且分子量小于1000道尔顿的低聚体含量少于10%,结构和性质稳定的聚合物(具有较高生物活性的原料除外),应提交以下毒理学试验资料:

16.皮肤和急性眼刺激性/腐蚀性试验;

18. 皮肤光毒性试验(包括光刺激性和光变态反应,原料具有紫外线吸收特性需做该项试验);

(五)已有国际权威安全评价机构评价结论认为在化妆品中使用是安全的新原料,应提交评估报告的原文及完整翻译件、评估过程、评估结论及实验室资质分析等相关资料。境外已批准的化妆品新原料,还应提交批准证明。

评估报告中的毒理学试验项目应符合上述不同情形的毒理学试验资料要求。毒理学试验资料应分别从评估报告中分离出来单独提交(见表1),试验内容应包括原料物态、浓度;菌株;细胞系;动物种属、品系、级别、数量等信息;试验方法、数据、结果、结论等内容。

(六)纳米原料除应提供15-25项所有毒理学试验资料外,对拟用于皮肤部位的还应提供皮肤吸收或透皮吸收试验资料;对于有可能吸入暴露的,应提供吸入毒性试验资料。

(七)生物技术来源的寡肽、多肽、蛋白质类原料除应提供15-25项所有毒理学试验资料外,对拟用于皮肤部位的还应提供皮肤吸收/透皮吸收试验资料;并提供免疫原性/毒性试验资料。

26. 风险评估报告

应按《化妆品安全评估技术导则》的风险评估原则和程序对新原料进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资料的内容应包括安全使用量的确定和对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风险物质如原料生

产、保存过程中可能产生或不可避免带入的安全性风险物质的风险评估。

七、功能依据

(一)应提交能证明原料具有与使用目的一致的功能依据。功能依据资料一般包括:

27. 科学文献/法规资料

27.1 根据原料的化学结构、特性能够阐明原料在化妆品中发挥的功能及机制的,可提交与注册或备案的新原料具有逻辑关联且公开发表的相关论文或科学著作作为补充说明。

27.2引用科学文献/法规资料的内容作为申报资料项目的,应提交与注册或备案的新原料来源相同、使用规格相同、功能具有逻辑关联且公开发表的非综述性质的相关研究型论文或科学著作。应提交研究过程简述、研究结果、结果分析及结论等内容。

法规资料应与新原料功能具有逻辑关联,包括在我国具有一定法律或监管地位的权威标准、目录、典籍、著作等,应提供法规/著作收录的具体情况,如使用浓度、使用范围、其他限制条件等;国外监管部门功能原料正面清单收录情况,但应完全符合相关法规对于浓度、范围及其他全部限制条件的要求,引用时应说明法规的发布国家(地区)、法规名称、发布人、发布时间等相关信息。

28. 体外试验

汽车分类国家标准

道路上行驶的汽车造型和性能特征等千差万别,如何区别这些汽车?一般来讲,根据新的汽车分类国家标准(gb9417-89)就可方便地区分车型。中国汽车划分为8大类: 1.载货汽车:依公路运行时厂定最大总质量(ga)划分为:微型货车(ga≤1.8吨)轻型货车(1.8吨<ga≤6吨)中型货车(6.0吨<ga≤14吨)重型货车(ga>14吨)2.越野汽车:依越野运行时厂定最大总质量(ga)划分为:轻型越野汽车(ga≤5吨)中型越野汽车(5.0吨<ga≤13吨)重型越野汽车(13<ga≤24吨)超重型越野汽车(ga>24吨) 3.自卸汽车:依公路运行时厂定最大总质量(ga)划分为:轻型自卸汽车(ga≤6吨)中型自卸汽车(6.0吨<ga≤14吨)重型自卸汽车(ga>14吨)矿山自卸汽车; 4.牵引车:半挂牵引车、全挂牵引车; 5.专用汽车:厢式汽车、罐式汽车、起重举升汽车、仓棚式汽车、特种结构式汽车、专用自卸汽车; 6.客车:依车长(l)划分为:微型(l≤3.5米)轻型(3.5米<l≤7米)中型(7米<l≤10米)大型客车(l>10米)和特大型客车;中大型客车又可分为城市、长途、旅游及团体客车,特大型客车指铰接和双层客车; 7.轿车:依发动机排量(v)划分为:微型轿车(v≤1升)普通轿车(1升<v≤1.6升)中级轿车(1.6升<v≤2.5升)中高级轿车(2.5升<v≤4升)高级轿车(v>4升)8.半挂车:依公路运行时厂定最大总质量(ga)划分为:轻型半挂车(ga≤7.1吨)中型半挂车(7.1吨<ga≤19.5吨)重型半挂车(19.5<ga≤34吨)超重型半挂车(ga>34吨)本站点车型定义与分类本网站主要收集小型客车,如各种轿车,轻型越野汽车,微型货车,微型客车。在中国,根据公安部的车辆分类标准,小型客车的共分为四类,即:·小轿车、越野车、旅行车、轻型小客车·本站点即主要采用这种分类办法。·本站点还同时收录适宜家庭使用的小型货车(皮卡,pickup),归类为小货车每辆车属于哪一种车型,请参阅该车的行驶证(不是司机驾驶证)正页第5行均已标明。·小轿车举例:桑塔纳,宝马,奥迪等;夏利、奥拓属于小轿车。切诺基小客车在北京行驶按照小轿车进

《办公自动化》(中级)一体化教学方案计划课程规范标准

《办公自动化》(中级)一体化教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介绍 《办公自动化》是技工院校两年制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是成为高素质劳动者的必备条件。本课程以模块教学的形式进行,实行专业技能一体化教学。通过校内的一体化教学,结合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特点和行业特征,努力使学生达到具备较强的文字处理、报表打印、图形编辑、表格处理等技术能力,为今后能够迅速地适应社会各方面管理工作的需要奠定了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从Office 2007基础知识入手,详细掌握主要组件的相关操作。包括走进Office 2007、Word 2007基础操作、文档的排版设计、Word 2007高级应用、页面布局与打印、Excel 2007基础操作、计算与分析数据、制作演示文稿、放映与打印幻灯片的应用。并以“基础知识+上机练习”的方式讲解每章知识,使学生学起来轻松容易。操作性强,培养实际动手能力,能将功能丰富的OFFICE软件灵活应用于不同的现代化信息管理过程中,并能掌握常见办公设备的使用方法。 本课程的模块化设置强调了学生的操作能力,为了更好地适应中等职业技工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要求,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颁发的《计算机专业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所从事职业的实际需要,本着以能力为本,重视实践能力培养,突出职业技术教育的原则,将本门课程划分为三个模块,即Word2007、Excel2007、PowerPoint2007模块。每个模块下又分为若干个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课题,每个课题均采用目标化管理,任务驱动的“一体化”教学模式。该模块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可使学生在反复强化练习中熟练地掌握Office 2007的基本操作方法。 1.以工作任务为中心 (1)选择了具有典型性、实用性,通用性且与办公实际相联系的商务案例作为工作任务。 (2)按工作任务分解目标要求,构建或组织相关实践——理论知识——拓展知识的教学内容。 2.一体化教学模式 (1)专业理论学习与上机技能训练一体化 (2)学习空间与实习场地一体化 (3)教学功能与实际应用一体化 3.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对接 (1)课程教学内容与岗位必备能力的相衔接

教师专业标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征求意见稿) 为促进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小学教师队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特制定《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 小学教师是履行小学教育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合格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小学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范,是引领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小学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一、基本理念 (一)学生为本 尊重小学生权益,以小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小学生的主动性;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小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二)师德为先 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爱小学生,尊重小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三)能力为重 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研究小学生,遵循小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四)终身学习

学习先进小学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二、基本内容

三、实施建议 (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专业标准》作为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依据。根据小学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专业标准》引领和导向作用,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建立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提高小学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制定小学教师准入标准,严把小学教师入口关;制定小学教师聘任(聘用)、考核、退出等管理制度,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形成科学有效的小学教师队伍管理和督导机制。 (二)开展小学教师教育的院校要将《专业标准》作为小学教师培养培训的主要依据。重视小学教师职业特点,加强小学教育学科和专业建设。完善小学教师培养培训方案,科学设置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方式;重视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教育,重视社会实践和教育实习;加强从事小学教师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价制度。 (三)小学要将《专业标准》作为教师管理的重要依据。制定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注重教师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教师育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开展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完善教师岗位职责和考核评价制度,健全小学绩效管理机制。 (四)小学教师要将《专业标准》作为自身专业发展的基本依据。制定自我专业发展规划,爱岗敬业,增强专业发展自觉性;大胆开展教育教学实践,不断创新;积极进行自我评价,主动参加教师培训和自主研修,逐步提升专业发展水平。

国家标准智能交通数字证书应用接口规范征求意见稿

国家标准 《智能交通数字证书应用接口规范》 (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智能交通数字证书应用接口规范》标准编制组 2017年7月31日

目录 一、工作简况 (1) 二、编制原则和确定主要内容论据 (2) 三、主要试验(或验证)的分析、技术经济认证或预期的经济效果 (6) 四、与国际、国外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情况 (6) 五、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关系 (6) 六、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6) 七、标准作为强制性标准或推荐性标准的建议 (6) 八、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 (7) 九、废止现行有关标准的建议 (7) 十、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 (7)

一、工作简况 1、任务来源 《智能交通数字证书应用接口规范》列入了《2011年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计划编号20111694-T-469。 通过对智能运输系统深入的研究,对智能运输系统中数字证书应用的安全消息的语法和数字证书应用接口进行了规范,同时对安全消息语法的基本元素格式进行了定义。 本标准由全国智能运输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68)提出并归口,标准起草单位是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2、协作单位 标准编制参加单位为北京中交国通智能交通系统技术有限公司、360企业安全集团、恒安嘉新(北京)科技股份公司、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3、主要工作过程 2011年10月~2012年1月,将《智能运输数字证书应用接口规范》标准,作为交通运输部信息化课题《交通运输行业密钥管理与安全认证系统应用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纳入标准课题研究计划,成立标准编写组。 2012年1月~2012年7月,对国家政策、相关标准进行搜集整理,先后到卫生部、水利部、民航空管局、中科院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专题调研。 2012年8 月~2014年1月,确定标准编制技术方案后,先后在公路网出行报送系统、台湾海峡两岸航运网上行政许可系统、国家干线路网信息系统中进行验证性工作。 2014年1月~2014年6月,编制组起草了标准草稿,并对标准草稿进行详细研究讨论。 2014年7月,完成标准征求意见稿的编写工作,通过网络、发函、会议等

《车用汽油》国家标准标准

《车用汽油》国家标准 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1任务来源 依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下发的国标委综合[2012]25号“关于下达《车用汽油》等2项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的通知”,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负责对修订《车用汽油》国家标准。项目编号:20120002-Q-469。 2目的和意义 近年来,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带动了国内汽车工业的发展。根据资料显示,2010年我国汽车的产量达到1826万辆,占到世界汽车总产量的23.5%。汽车的大量使用,在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便捷的同时,也给大气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汽车排放的污染物分担率不断上升,为此,为了降低机动车的排放污染物数量,改善大气环境,中国目前正在制定我国未来第V阶段的汽车排放法规。为了满足这一更加严格的排放要求,需要高质量的车用汽油与之相配套。 本标准在GB 17930-2011《车用汽油》附录A的基础上,参考了2012年北京市制定第V阶段地方标准时所做的一些研究工作,对某些指标进行适当的调整。 3 标准的编制过程及强制理由 本标准依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2年4月27日下发的国标委综合[2012]25号“关于下达《车用汽油》等2项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的通知”,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负责修订GB 17930-2011《车用汽油》国家标准。 2012年5-6月,接到任务后,课题组首先对国内相关标准的变化情况和国外标准的现状以及目前国内炼厂的状况开展调研。由于本次标准制定的时间要求非常急迫,难于遵循过去在GB 17930-2006和GB 17930-2011起草中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为此经课题组研究,本标准在GB 17930-2011《车用汽油》附录A的基础上,参考北京

办公自动化课程

1Word初步 1.1 新建和保存文件 几乎任何Word文档都是从新建开始,保存结束的。 ○1启动Word程序。 ○2新建一空白文档。 ○3保存文件:单击“文件/保存”命令, 弹出“另存为”对话框,如图3.2所示。 在“保存位置”处选择文档的保存位置, 在“文件名”中输入文件的名字如“纺锤 形文字”。注意确保“保存类型”为默认的 “Word文档(*.doc)”,单击按 图3.2 保存Word文档 钮。 相关知识3-1 Word的启动和退出 启动Word应用程序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单击“开始/程序/Microsoft Office/Microsoft Office Word”命令。 ●双击桌面上的快捷方式图标,启动Word。 ●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打开一个现有的Word文档,启动Word。 退出Word应用程序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单击Word窗口标题栏右上角的“关闭”按钮 ●单击Word窗口标题栏左上角的控制按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关闭”。 ●双击Word窗口标题栏左上角的控制按钮。 ●启用系统热键。 ●单击“文件/退出”命令。 相关知识3-2 Word窗口界面 启动Word后,屏幕上出现其工作界面,如图3.3所示。包括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状态栏和工作区窗口等部分。

图3.3 Word 窗口界面 (1)标题栏 标题栏位于窗口界面的最上端,在标题栏中显示的是文档名和当前应用程序名,标题栏由三部分组成:位于最左端的控制按钮、位于中间部分的高亮度条和最右端的3个Windows 标准按钮。 双击位于窗口最左端的控制按钮 可以退出Word 应用程序,单击该按钮将弹出快捷菜 单,在该菜单中可以执行移动,最小化,最大化和关闭程序等操作;双击中间部分的高亮度条可以最大化窗口,单击并拖动此处可移动编辑窗口;单击位于标题栏的右边的、、 可分别执行最小化、还原和关闭窗口操作。 (2)菜单栏 菜单栏位于标题栏的下方,包含“文件”、“编辑”、“视图”、“插入”、“格式”、“工具”、“表格”、“窗口”和“帮助”9个菜单项,涵盖了用于Word 文件管理和正文编辑的所有菜单命令。 (3)工具栏 Word 特点之一是将常用命令以工具按钮的形式表现出来,用户可通过按钮来进行相应操作。Word 默认界面上含常用工具栏和格式工具栏。工具栏的位置和按钮都可以进行调整。 插入点 状态栏 任务窗格 标题栏 常用工具栏 格式工具栏 菜单栏 水平滚动条 垂直滚动条 垂直标尺 选定对象按钮 水平标尺 工作区

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征求意见稿) 一、导言 (一)课程定位 数学是以现实世界中的数与形为研究对象,在抽象、推理、应用的往复循环中逐步建立起来的一门科学。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数学自身的发展,特别是在与计算机的结合过程中,数学的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应用范围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拓展。 在人类文明史上,数学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它是其他科学的基础,也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在现代社会中,数学不仅对科学技术的进步仍然发挥着基础理论和基础应用的作用,而且已成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数学又是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已经广泛渗入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社会文化的进步。数学是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必需的工具,数学素养是现代公民必备的素养。 在基础教育阶段,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它对学生的整体发展、长远发展以及当前学习其他课程具有奠基意义,对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推理能力、创造能力以及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等具有独特作用。本课程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促进学生全面、和谐、主动地发展,致力于使每个学生获得必需的、与个性发展相适应的数学,同时得到基本素质的培育和提高。 (二)课程理念 1.正确处理基础与发展的关系 数学课程应根据“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要求,正确处理基础与发展的关系。主要强调: ——不仅要关注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而且要关注数学学习对促进学生基本素质提高的作用,从而为学生走向社会 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还要充分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使学生的数学学 习与其在个性方向上的发展相适应。 ——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批判意识、综合意识和合作意识,注重让学生学习自行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经历将实际问题进行数学抽象、 建模求解和解释的过程,学会自主学习和主动参与数学实践的本领,获 得终身受用的数学基础能力和创造才能。 2.充分关注数学课程中的学习过程 课程是由教学内容、学生、教师、教学环境整合而成的系统,是师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数学课程的设计不仅要重视教学的内容和要求,更要充分关注课程中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教师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主要强调:——将课程与学习融为一体。要精选学生必需的数学知识,遵循学生认知心理发展的规律,组织合理的知识结构;要展现知识的生成、发展和形成的过程,

2011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测试题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题 一、填空题 1、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的 基础。 2、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3、课程目标_九年一贯 整体设计。课程目标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4、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5、课程目标中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6、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1~2年级为“__写话”,3~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 7、新课程标准要求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8、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 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9、学会汉语拼音。能说 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 汉字。 10、语文教学应在师生的 _平等对话_过程中进行。 11、语文课程标准将原来的 中高年级“以写记叙文为主” 改成了“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 和想象作文”。 12、口语交际是__听__ 与_ 说_ 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 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_交际情境 _中进行。 13、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 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 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 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不 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 完整。 14、新课程倡导 (自主)、 (合作)、(探究)的学习方 式。 15、汉语拼音能帮助(学生 识字),帮助(学生说好普通 话),帮助(学生阅读)。 16、识字是(阅读)和(写 作)的基础,是(整个语文学习 活动)的教学重点。 17、口语交际课的教学教学 设计>设计,首先要(选择好话 题)。话题要贴近(生活), 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 和(想象世界),使每个学 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 18、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 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 的(交流和沟通)。口语交际 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 语言实践)中进行。 19、阅读教学过程是(学 生)、(教师)、(文本)之 间对话的过程。 20、(使学生掌握一定的 口语交际的技能)、(养成与口 语交往相关的良好习惯及待人 处事的交往能力)是落实口语交 际的主要任务。 2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 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 活,表达真情实感。” 22、《语文课程标准》提出 小学个学段习作教学的目标 是:低年级侧重激发兴趣,培植 自信,乐于写话;中年级侧重引 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自 由表达;高年级侧重多读书,广 见闻,善思考,有个性地表达。 23、教学目标有两种叙写方 式:分解式目标和交融式目 标。 24、在1—2年级学段中, 学生要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 声母、韵母、声调和 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 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 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 拼音字母表》。

《服务质量评价通则》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服务质量评价通则》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一、任务来源 《服务质量评价通则》国家标准由全国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管理,由国家质检总局质量管理司、中国标准化研究院、301所、中质协等单位负责起草,任务来源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4年第一批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任务编号:20141415-T-469)。 二、名称变更 本标准批准立项名称原为“服务企业质量分级通则”,在后期组织的多次专家研讨会中,多位专家提出了该标准应重点解决服务质量评价的问题,而“服务质量分级通则”在不同领域差异较大,难以统一进行分级,故建议本标准更名为“服务质量评价通则”,标准起草组采纳了专家的意见。 三、编制背景 近年来,我国的服务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涌现出大批新兴的服务行业,而且它们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是,我国的服务业发展,无论是理论研究上还是在实践中都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主要表现为服务意识差,服务质量低,管理落后。因此,改进服务质量、完善服务管理、提高服务业竞争力将成为我国服务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在这些方面,提高服务质量又是重中之重。虽然有关制造业的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日臻成熟,然而由于服务质量的特殊性质,其相对应的理论方法研究则显得相对滞后,对服务质量评价方法的研究更是不能

满足实践中的要求。 在我国,近年来虽然人们对服务质量的重要性已经有所认识,但是由于相对落后的服务业发展现状,人们对于如何进行服务质量评价及如何对评价结果进行管理还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实践中也没有或者很少去做这方面的工作。因此对于服务质量评价标准就有一定的必要性了。服务质量是服务或服务业满足规定或潜在要求(或需要)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特性是用以区分不同类别的产品或服务的概念,如旅游有陶冶人的性情给人愉悦的特性,旅馆有给人提供休息、睡觉的特性。特征则是用以区分同类服务中不同规格、档次、品味的概念。服务质量最表层的内涵应包括服务的安全性、适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等一般要求。 鉴于服务交易过程的顾客参与性和生产与消费的不可分离性,服务质量必须经顾客认可,并被顾客所识别。服务质量的内涵应包括以下内容: ——服务质量是顾客感知的对象; ——服务质量既要有客观方法加以制定和衡量,更多地要按顾客主观的认识加以衡量和检验; ——服务质量发生在服务生产和交易过程之中; ——服务质量是在服务企业与顾客交易的真实瞬间实现的; ——服务质量的提高需要内部形成有效管理和支持系统。 四、标准起草过程 (1)2015年12月;全国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服务质量

新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目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1) 第一部分前言 (2) 一、课程性质 (2) 二、课程基本理念 (2)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2)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3) 三、课程设计思路 (3)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内容 (4) 二、学段目标与内容 (5) 第一学段(1~2年级) (5) 第二学段(3~4年级) (6) 第三学段(5~6年级) (8) 第四学段(7~9年级) (10) 第三部分实施建议 (12) 一、教学建议 (12) 二、评价建议 (16) (一)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 (16) (二)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 (17) (三)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 (17) (四)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17) (五)具体建议 (17) 三、教材编写建议 (20)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议 (21) 附录1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 (21) 附录2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 (25) 附录3语法修辞知识要点 (25) 附录4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 (26) 附录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 (28)

第一部分前言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增强,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的交流媒介不断出现,给社会语言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带来新的挑战。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对人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语文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一、课程性质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

《办公自动化》(高级)一体化教学课程标准0001

《办公自动化》(高级)一体化教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介绍 《办公自动化》是技工院校三年制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是成为高素质劳动者的必 备条件。本课程以模块教学的形式进行,实行专业技能一体化教学。通过校内的一体化教学,结合计算 机应用技术专业特点和行业特征,努力使学生达到具备较强的文字处理、报表打印、图形编辑、表格处 理等技术能力,为今后能够迅速地适应社会各方面管理工作的需要奠定了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从Office 2007基础知识入手,详细掌握主要组件的相关操作。包括走 进Office 2007、Word 2007基础操作、文档的排版设计、Word 2007高级应用、页面布局与打印、Excel 2007基础操作、计算与分析数据、制作演示文稿、放映与打印幻灯片的应用。并以“基础知识+上机练 习”的方式讲解每章知识,使学生学起来轻松容易。操作性强,培养实际动手能力,能将功能丰富的OFFICE软件灵活应用于不同的现代化信息管理过程中,并能掌握常见办公设备的使用方法。 本课程的模块化设置强调了学生的操作能力,为了更好地适应中等职业技工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教 学要求,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颁发的《计算机专业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和计算机专业毕 业生所从事职业的实际需要,本着以能力为本,重视实践能力培养,突出职业技术教育的原则,将本门 课程划分为三个模块,即Word2007、Excel2007、PowerPoint2007模块。每个模块下又分为若干个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课题,每个课题均采用目标化管理,任务驱动的“一体化”教学模式。该模块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可使学生在反复强化练习中熟练地掌握Office 2007的基本操作方法。 1 ?以工作任务为中心 (1)选择了具有典型性、实用性,通用性且与办公实际相联系的商务案例作为工作任务。 (2)按工作任务分解目标要求,构建或组织相关实践一一理论知识一一拓展知识的教学内容。

关于汽车的所有国家标准

B/T3730.1-1998汽车和半挂车的术语及定义车辆类型 GB/T3730.3-1992汽车和半挂车的术语及定义车辆尺寸 GB/T3730.2-1996道路车辆质量词汇和代码 GB/T17347-1998商用道路车辆尺寸代码 GB/T16735-1997道路车辆车辆识别代号(VIN)位置及固定 GB/T16736-1997道路车辆车辆识别代号(VIN)内容与构成 GB/T16737-1997道路车辆世界制造厂识别代号(WMI) GB/T16738-1997道路车辆世界零件制造厂识别代号(WPMI) GB/T17349.1-1998道路车辆汽车诊断系统词汇 GB/T4782-1984道路车辆-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装置-词汇 GB/T4971-1985汽车平顺性名词术语和定义 GB/T12549-1990汽车操纵稳定性术语及其定义 GB/T15089-1994机动车辆分类 QC/T34-1992汽车的故障模式及分类 QC/T571-1999汽车清洁度工作导则名词、术语 GB/T9417-1988汽车新产品型号编制规则 GB/T17349.2-1998道路车辆汽车诊断系统图形符号 GB4094-1999汽车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装置的标志 GB/T17676-1999天然气汽车和液化石油气汽车标志 GB/T4781-1984牵引车与全挂车的机械连接装置互换性 GB/T4606-1984道路车辆半挂车鞍座50号牵引销主要尺寸和安装互换性尺寸GB/T4607-1984道路车辆半挂车鞍座90号牵引销主要尺寸和安装互换性尺寸QC/T538-1999载货汽车燃料消耗量限值 QC/T535-1999重型载货汽车燃料消耗量限值 GB1495-1979机动车辆允许噪声 GB16170-1996汽车定置噪声限值 GB1589-1989汽车外廓尺寸限界 GB11561-1989汽车加速器控制系统的技术要求 GB11553-1989汽车正面碰撞时对燃油泄漏的规定 GB/T7031-1986车辆振动输入路面平度表示方法 GB7258-1997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GB17259-1998机动车用液化石油气钢瓶 GB17258-1998汽车用压缩天然气钢瓶 QC/T245-1998压缩天然气汽车专用装置和安装要求 QC/T247-1998液化石油气汽车专用装置和安装要求 QC/T251-1998矿用自卸汽车应急转向性能要求 GB/T16887-1997卧铺客车技术条件 QC/T635-2000双层客车技术要求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目标指出,从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爱读书、读好书,进而注意收藏图书。目标还指出小学六年学生课外阅读总量要达到150万字以上。由此能够看到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自觉地去实行课外阅读呢?我认为最大的一点就是要提升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儿童主动积极阅读的基础。郭沫若说:兴趣出勤奋,勤奋出天才,这是对兴趣的作用的高度概括。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生动地将学习比喻成吃饭,吃饭要有食欲才会吸收,学习要有兴趣才能很好接受。实践也证明,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境界里学习,注意力最集中,反应最灵敏,思维最活跃,学习效率最高。德国教育家第惠多斯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那么,怎样才能提升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呢?我认为有如下几点方法: 一、通过故事或问题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学生最爱听有趣的故事,教师可选择益智、有趣的符合少儿年龄、心理特点的故事作生动形象的讲述,使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之时,引导他们自己去看课外书。比如:有一次我向学生们讲了《丑小鸭和白天鹅》的故事,然后再启发引导同学们说:同学们,你们还想知道更多的童话故事吗?同学们回答想后,我就向他们推荐了《安徒生童话选》这本书。这样一来,同学们都兴趣高涨,争着去阅读这本书。教师还能够提出一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我有一次向学生提出了为什么井水会冬暖夏凉;为什么麻雀会站在高压线上不会触电;为什么冰棍会冒气;为什么太阳早上会从东边升起晚上又从西边落下等问题。当学生迫切想知道原因时,我趁热打铁,向他们推荐了《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学生就会自觉地阅读这本书,从中去寻找答案。 二、结合课本的教学内容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让学生把课内所学的知识得到拓宽、延伸 学生在课本中所学到的课文内容,有时想更加了解相关这方面的知识,求知欲望极高。这时向学生推荐这方面的课外读物,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况且有些课文仅仅节选部分在课内学习,如能够让他们阅读该全本书,了解全貌,解除心中疑团,学生会更有兴趣。如学到《田忌赛马》,可指导学生阅读孙膑的故事;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可向学生推荐《安徒生童话选》;学了古诗,可向学生推荐《唐诗三百首》;学习了《太阳》,让学生阅读《后羿射日》的神话故事;学习了《再见了,亲人》后,让学生阅读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等抗美援朝为题材的作品。这样,学生的兴趣由课内迁移到了课外。长此以往,学生就会盼望着读,自觉去读,甚至于手不释卷,沉浸在读书的快乐之中。 三、交流展示法 学生是好表现才能的,当在课外阅读中了解到很多别人不知道的事或知识时,如能即时让他们交流表现展示,他们就会稳定和保持这种兴趣;从而持之以恒地实行阅读,形成习惯。比如一人一条新闻一人一个故事一人一篇演讲等,让学生将课外阅读中所见的大事新闻、奇事怪物、民情风俗、自然风光等说出来;其次,每学期不定期地搞一二次的书面交流活动。比如优美片断摘录汇展、读书笔记结集、相声、小品、童话表演、成语接龙游戏等,这些做法,都会大大激发全体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四、评比竞赛奖励法 搞评比竞赛,给予学生以适度的精神鼓励和物质刺激是有利学生课外阅读在稳定的基础上更增强化。二是有利于了解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表现出来的个性差异,

高级办公自动化课程标准

《高级办公自动化》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高级办公自动化课程编号: 课程类型:普通课总学时:34学时 学分: 1学分适用专业: 开课单位: 一、课程性质 高级办公应用课程是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是以实践教学为主,突出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课程。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办公水平与办公效率。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等。本课程的设置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常用办公软件的应用,通过系统知识的梳理和实践操作,能够熟练地制作出美观实用的应用文档、电子表格、演示文稿,掌握职业岗位工作中常见的数据处理方法,能够理解简易数据库开发和设计流程等,为学生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二、课程设计思路 (一)课程设计的理念 是采用知识、技术、能力逐层递进的形式开展教学,突出高级办公应用能力的培养。采用理论讲授和实例演示、动手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要灵活采取启发式教学和案例驱动等多种教学方法。 (二)课程设计思路 教学内容应结合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并具有针对性,在教学过程中,立足于常用基本软件的使用,同时又应该强调该功能在专业方面的应用。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实训室等现代化教学设备,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可以直接使用PPT 课件、电子教案、视频教程、案例赏析、演示操作等多途径进行教学,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掌握文字处理与排版的知识与技能; 2. 掌握数据处理、统计与分析的知识与技能; 3. 掌握演示文稿的制作与美化的知识与技能; 4. 了解office的其它组件; 5. 了解办公软件的应用情景; 6. 了解现代办公的专业知识; (二)能力目标 1、掌握文档编辑排版基础知识。 2、掌握表格、样式基础知识。 3、掌握图文混排及基础知识。 4、掌握邮件合并、创建题注、书签、创建目录、创建主控文档、子文档的操作。 5、掌握Excel的基础知识。 6、掌握数据收集、统计、分析等的基础知识。 7、掌握公式、常用函数的应用及排序、筛选、分类汇总、数据图表、数据透视表、数据合并计算对数据的管理功能。 8、能制件图文并茂的演示文稿,个性化设置幻灯片。 9、在幻灯片中设置动画效果。 10、在演示文稿中设置超级链接、循环播放、插入各类文件等。 11、掌握word、excel和演示文稿的联合应用。 (三)素质目标 1、提高办公能力与效率; 2、提高学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能力;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4

2014《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检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 .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3、《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从“ 识字和写字”、“ 阅读”、“ 写作”(小学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 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 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4、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5、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6、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是:读准(生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准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7、汉语拼音能帮助(学生识字),帮助(学生说好普通话),帮助(学生阅读)。 8、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整个语文学习活动)的教学重点。 12、口语交际课的教学教学设计>设计,首先要(选择好话题)。话题要贴近(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使每个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 13、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 14、(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口语交际的技能)、(养成与口语交往相关的良好习惯及待人处事的交往能力)是落实口语交际的主要任务。 15、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16、现代阅读观认为,学习者原有的经验是学习的基础,知识或信息的获得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和过程而建构成的,外部信息的输入如果没有主体已有的经验作为基础,这种信息对于学生来讲,是毫无意义的。 17、《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办公自动化课程教学大纲

《办公自动化》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基本任务: 办公自动化是当前发展较快并且综合了电子、通信、网络、文秘、行政等多种技术的一门新型学科。通过《办公自动化》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员了解办公自动化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掌握运用办公自动化中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本课程以办公类公职人员为主,为日常办公活动的必备应用,解决快速、规范化处理日常行文问题,解决复杂文体的处理技巧问题等。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1、学习办公自动化的基本理论知识。 2、了解办公自动化中信息处理方法;了解办公自动化设备的性能及日常维护的基本知识。 3、熟练掌握办公自动化中计算机软件工具及技术的应用,主要包括表格处理、演示文稿处理、网络技术及其综合应用。 三、教学基本内容及要求: 第一模块:PPT制作演示文稿 (一)本章主要内容与知识点 ?创建文稿演示 ?分添加图片与处理图片 ?图形与图表 ?音频与视频 ?页面设置 ?超链接与编辑动作 ?幻灯片母版的相关操作 ?在幻灯片中设置动画 ?演示文稿的放映输出 (二)本章重点及难点 重点:基本图形的绘制与快速整体编辑方法、幻灯片统一背景与个性背景的

设置、格式刷在快速格式化中的使用、线条的绘制与编辑。母板中不同级次文本格式设置技巧及各级次间的整体协调、项目符号的选取及其格式化、行间距图表的添加方法及段落行间距的调整方法、目录页的制作与链接设置, 动作按钮的灵活使用、幻灯片“配色方案”的修改方法及在超级链接时的应用。 难点:图形位置精确定位、图形大小与区域大小的微调、线条调整、图形与线条对齐调整方法。母板中各级次文本格式设置、各级次文本的动画设置、动作按钮制作及超链接设置、用母板控制各片格式与动画的规则和要求、四种动画的应用场合及手动与自动播放的设置。 第二模块:用EXCEL实现数据管理 (一)本章主要内容与知识点 ?建立表格及设置表格运算关系 ?表格数据的跟踪及内容修改技巧 ?表格数据的多元化处理和外部信息共享 ?函数的巧用 (二)本章重点及难点 重点:等差数列的输入、绝对地址表示在排序函数RANK中的应用、混合地址表示时公式和函数的正确书写、IF函数及应用、表格数据排序函数RANK的参数设置、AND与OR函数用法。常用函数的使用,简单排序、多关键字排序、简单筛选、多条件筛选、不同类型图表的使用。 难点:绝对地址表示及在排序函数RANK中的应用、混合地址表示、IF函数及应用、AND和OR函数使用格式。部分常用函数的地址表示方法、多关键字排序、多条件筛选、图表的编辑。 第三模块:H5基础 (一)本章主要内容与知识点 ?互联网行业认知 ?HTML5行业及课程认知 ?HTML5开发介绍 ?认识与使用html常用便签与常用css属性 (二)本章重点及难点

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辣椒红》(征求意见稿).

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辣椒红》(征求意见稿)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添加剂辣椒红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以辣椒干、辣椒粉等辣椒制品为原料,经萃取、过滤、浓缩、脱辣椒素等工艺制而成的辣椒红,可以用食用油脂调整色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5009.75 食品添加剂中铅的测定 GB/T 5009.76 食品添加剂中砷的测定 GB/T 5009.37-2003 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T 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neq ISO 3696∶1987) 3 分子式、结构式、分子量 3.1 分子式 辣椒红素:C40H56O3 辣椒玉红素:C40H56O4 3.2 结构式 辣椒红素: 辣椒玉红素: 3.3 分子量 辣椒红素:584.85

辣椒玉红素:600.85 4 技术要求 4.1 外观 深红色油状液体。 4.2 理化指标 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理化指标 5 试验方法 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仅使用确认为分析纯的试剂和GB/T 6682中规定的水。 5.1 鉴别 5.1.1 溶解性 不溶于甘油,几乎不溶于水,易溶于植物油、丙酮、乙醚、三氯甲烷,溶于乙醇。 5.1.2 显色反应 在1滴试样中加2~3滴三氯甲烷和1滴硫酸,应呈现深蓝色。 5.1.3 最大吸收峰 样品溶解在正己烷中,在约470nm 处有最大吸收峰。 5.2 色价 5.2.1 试剂 丙酮。 5.2.2 仪器 分光光度计,附1 cm 比色皿。 5.2.3 分析步骤 准确称取0.1 g 试样,精确至0.000 2 g ,用丙酮稀释于100 mL 容量瓶中,再精确吸取稀溶液10 mL ,稀释至100 mL ,用分光光度计在460 nm 波长处,用丙酮作参比液,于1 cm 比色皿中测定其吸光度。 注:比色液的吸光度范围宜在A=0.30~0.70范围内。 5.2.4 结果计算 色价(吸光度)按式(1)计算: 100 1 460%11?= m Af nm E cm ………………………………(1) 式中: nm E cm 460 %11——被测试样为1 %,1 cm 比色皿,在最大吸收峰460 nm 处的吸光度; A ——实测试样的吸光度; f ——稀释倍数; m ——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