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海龙水平三《软式排球滑步移动垫球》单元及课时教学计划

吴海龙水平三《软式排球滑步移动垫球》单元及课时教学计划
吴海龙水平三《软式排球滑步移动垫球》单元及课时教学计划

水平三《软式排球滑步移动垫球》单元及课时教学计划

辽宁省营口市鲅鱼圈区实验小学吴海龙指导教师:马怀超孙伟

第一部分:单元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立德树人为总目标,以树立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注重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主要培养学生的体育情感与品格、体育能力与习惯,使学生获得体育健康知识、形成健康行为。突出以学生自我发展为中心,在教学设计中基于学生的运动知识、技能、体能、兴趣、意志、差异等基本情况,采用小组学习、合作探究学习、友伴之间的互帮互学,小组之间的游戏、比赛,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中的各项体育活动,乐观快乐地掌握排球技能,实现软式排球教学课时目标及单元目标达成。

二、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是2013人教版五年级球类运动软式排球。移动垫球是排球技术中的基础技术,但要熟练掌握并合理运用并不容易。原因在于移动垫球技术是一项综合技术,包括判断、移动、垫球时机、垫球力量方向的控制、人与球的关系、上下肢的协调配合等,这些技术的掌握又需要一定的身体素质作保障。同时,运动技术学习是在不断循环中的渐进完善过程,提高学习难度的深化过程。

三、学情分析

五年三班32人,学生对软式排球课有极大的学习热情,之前学习过的排球基本移动步伐和正面双手垫球都基本掌握。学生即作为学习的主体,又具有其独立性,如果我们在教学中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学生就完全可以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应有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是,小学生心理因素还处于不稳定的阶段,注意力不易长时间集中,因此,教师必须不断地给于学生新异的刺激,以吸引学生在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里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当中。我挖掘那些带有模仿性、竞争性的趣味练习方法手段,激发学生的练习欲望,从而满足他们求新求趣求异的心理。

四、德育结合

体育与德育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互不代替的。体育教学,不仅在于育体,而且在于育心。体育中有了德育,德育就可使体育变的更加有活力、更加有秩序、更加规范。有了德育理念的注入,体育教育就会变的更加有思想,更加理性。在体育活动和学习中只有树立了正确的锻炼思想、游乐思想,体育

才能起到积极的意义。用相互合作的体育游戏和比赛来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使学生面对失败要经得起考验,不能互相指责埋怨,要善于从失败中找原因和不足,团结协作,争取在下次比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五、设计思路

根据以上分析,本课教学主要以步伐移动为切入点及突破口,通过无球及有球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步伐移动,提高对垫的稳定性与成功率;根据学生的差异情况,设计不同的学习策略,引导学生对自我及同伴的技术进行有效评价及有效改进,力争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感悟与提高;继续营造热烈的学习氛围,通过合作、竞赛等方式践行“教学就是环境的创造”,力争使每个学生在课堂里感受进步、合作、交往、成功等体育的魅力与快乐。

六、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记住移动垫球动作要领,熟练掌握移动垫球技术,和友伴进行10次对垫球练习时,能够有6次以上垫准垫稳。能在比赛中很好运用移动垫球技术进行比赛,知道移动垫球在比赛中的作用。

2.提高学生的时空感,增强肌肉本体感觉能力,发展学生的协调性、灵敏性、速度等综合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健康体质。

3.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团队意识,养成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比赛中表现出勇于拼搏的体育精神。

七、教学重点、难点:

1.技术层面:教学重点是步法与重心的掌握以及手型与击球部位的掌握;难点是协调用力控制球。

2.组织层面:教学重点是营造热烈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学难点是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八、内容设置

本单元学习内容包括排球起源与发展,运动技术与技能及比赛规则基本知识和技术,虽然教材看似简单,要通过五次课让学生初步掌握,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要注重内容安排的合理性,每节课主教材安排不能撒“籽麻盐”,要在前2~3节课的有限时间完成所有教学内容,余下的课时就是反复强化、巩固提升,同时每次课后都要有针对性的安排学练任务,由小组长负责指导组内同学完成。为达成课时及单元教学目标,还要注重方法的多样性、针对性、实效性以及评价的激励性策略。(见下表)

排球单元教学计划

九、单元教学相关准备

1、教学情境设计

场地设计及器材配置摆放等有利于教师组织执教,有利于学生学习交流,由小组长负责管理,互帮互学,共同进步,增强集体荣誉感激发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练习过程中创设不同的音乐情境(选择节奏、韵律适中的音乐),调节学生身心,提高学习效率。

2、准备活动设计

排球运动对五年级学生身体素质要求很高,必要的关节、韧带、肌肉等身体活动是要做充分的,避免意外伤害的发生。本单元设计了综合性的包括跑、关节活动、专门性练习和趣味游戏相结合的准备活动,以及与主教材相关的辅助性和专门性准备活动,为每次课主教材的学习奠定基础。

3、相关体能设计

每次课安排大强度的身体素质与体能练习,有利于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同时有助于学生掌握技术发展能力。如:往返跑、加速跑、跳跃等提高位移速度练习及提高心肺功能、提高身体素质的练习。

4、教学比赛设计

教学比赛能够巩固学习成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勤奋刻苦的练习,增强学生不断进取的意志品质。本单元设计了两种形式的比赛。1、合作性比赛:两人一组行进间的组间垫球比赛,2、按比赛规则和裁判法进行教学比赛。

5、单元评价设计

评价标准:“课程目标”是“课程评价”的唯一标准,所以单元评价要以单元目标为依据,并采取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原则(四个方面的具体内容标准要合理设计)。(见下表)

评价方式:采用多元评价,即自主评价、相互评价、组内评价及师评相结合的原则。“运动参与”、“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两个方面平时观察记录,“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充分考虑提高幅度,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第二部分:排球课时教学计划

课时计划模式设计说明:采取表格式,注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教学程序、教学活动、组织和要求、设计意图、练习分量、运动负荷、学习信息反馈、场地器材的设置。

水平三软式排球正面双手滑步移动垫球教案

单位:鲅鱼圈区实验小学班级:五年三班人数:32人教师:吴海龙指导教师:马怀超孙伟

教学反思

滑步移动垫球是排球运动的基本技术之一,也是小学生排球训练的重点。在教学中,准确判断球的落点、滑步移动迅速到位,移动到位后接球的正确发力顺序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移动垫球的技术性很强,小学生对教材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不及高学段学生,如何在小学阶段能够较好的掌握移动垫球的基础知识、技术。教师的教就显得尤为重要,但仅仅靠教师的教是完全不够的,还需要学生主动地去思考,去理解。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呢?

一、激发学生学习排球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自行自主学习的不竭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策略。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最好的学习动力是对所学材料有内在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

学生熟练掌握垫球的动作要求,就先让学生喜欢上排球。让学生先对排球有所了解,才能为下一步的学习打好基础。

1、营造融洽的学习氛围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原则就是营造融洽关系的原则。积极的人际关系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消极的人际关系则使学生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不利于学生的有效学习。

2、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在学习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形成主体概念,确立主体意识、做自主学习和发展的主人。要使学生认识到“我是学习的主人而非学习的奴隶”,教学过程是“我和老师共同完成的”。

3、把握教材的难度和节奏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任务为中等难度时,人的学习动机最强。太难或者太容易,动机水平都会降低,要么望而却步,要么觉得乏味。因而难度适中,让学生挑一挑就能摘到果子,才会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节奏也对课堂心里气氛有一定影响,单调的刺激会使大脑产生疲劳,况且教学内容本身也有重点和难点之分,因而教学节奏应该是变化的。把握好节奏的快慢,有利于创设良好的课堂心里气氛。

二、培养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排球垫球的教学中,教师不能一味地强调动作的标准化,可以允许学生有错误的动作出现,针对学生的错误动作,选择正确的教育方法。此时,教师不能简单地把自己知道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令他们得到暂时的满足,而应充分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给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在传统集体教学师生单维交流中,教师垄断了整体课堂的信息源而学生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也因此得以充分的发挥。

三、尊重个体差异,分层教学

每个学生都具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方法,全体学生都是具有自己的智力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的可造就人才。在排球滑步移动垫球教学中,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对知识技能的了解与掌握的程度不同,安排学生分步进行练习(复习自垫球—一抛一垫滑步移动垫球——自主选择难度练

习)。针对这三个练习的步骤,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可以照顾到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上“吃得饱,吃得好”,而且还树立了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总之,自主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在知识海洋里猎取知识营养,能够有主见地学习和具有较强的识别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任重而道远,每个阶段每个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是不同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