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对联谦敬词讲义

书法对联谦敬词讲义
书法对联谦敬词讲义

做才子,更做君子学习目标

1.掌握鉴赏楷书、隶书、行书、草书的方法

2.掌握对联的基本知识

3.了解积累高频谦词敬词

楷书、隶书、行书、草书的特点

知识结构

1.对联的分类及构成规则

2.谦词敬词用法

知识精讲

一、书法鉴赏

1.书体的特点

篆书:瘦劲挺拔,富有图案美

隶书:圆润浑厚,古朴典雅

草书:流畅潇洒、行云流水

楷书:庄严大气,端庄周正

(《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

行书:典雅飘逸,自然流畅

2.四种书体的辨识方法

篆书:瘦劲挺拔,直线较多

隶书:“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草书:有结构简省,有结组连笔

楷书:形体方正,横平竖直

行书:笔画连绵呼应,但又字字独立,可以辨识

二、对联拟写

对联是我国独有的文学形式。“对联”简称“对”,俗名“对子”或“联语”,后来因为大多贴在对称的“楹”(即柱子)上,又称为“楹联”或“楹对”。“对联”的前一部分叫“上联”、“出句”或“上比”,后一部分就叫做“下联”、“对句”或“下比”。有些还有“横批”。

(一)内容类别

1、春联:以除旧迎新,言明志向,充满豪情,展望未来为主要,专门在元旦、

春节时粘贴的对联,因时效性较强,人们就称为春联。如

迎狗年万事俱备东风浩荡春来早辞鸡岁百折不挠宏图再展国常兴

2、楹联:为了表达某种愿望或满足装饰需要,过去常在宫廷、府宅、庙宇、园林的楹柱之上,或用木板刻制,或在壁石上雕刻联语,统称为楹联。在山东大明湖畔的李清照纪念堂的楹联: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绿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3、婚联:专门在举行婚礼仪式那天选用或编写的能够表达热烈气氛的对联。鸾凤和鸣昌五世麒麟叶瑞庆千风同心永结富裕果并蒂新开幸福花

4、挽联:为评价先人的生平业绩,抒发后人诚挚的怀念之情,在追悼会或纪念堂上所用的对联。

何处听琴高山流水成古调特来挂剑清风明月想遗徽

大雅云亡空忆杏坛沾化雨斯文遽丧忍教桃李泣春风

5、寿联:当老人喜过生日,子女为了表达对长辈的祝福之情,常以延年益寿、福满家门为主要内容,精心书写一些吉祥的词语,或贴在门上,或挂在厅堂,这样的对联就叫寿联。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七叶仙萱承月吐万年琼树倚云栽

6、行业联

不同行业贴于大门或店内之用。

如:欲知千古事;须读五车书。(书店)

是毫末生意;却是顶上功夫。(理发店)

欢迎春夏秋冬客;款待东西南北人。(旅店)

9.言志联:道出志向之用。

如:宁作赵氏鬼;不为他邦臣。

(二)构成规则

①字数相等。

一般情况下,在同一联中,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还须注意的是,上下联一般不能出现相同的字。

袁世凯死后有人送了一副挽联。

上联:中华民国万岁,下联:袁世凯千秋。

下联少了一个字。就是讽刺袁世凯对不起中华民国。

②结构相应。

即主谓对主谓,述宾对述宾,偏正对偏正,联合对联合,述补对述补。

③词性相同。

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具体地说,就是名对名,动对动,形对形,副对副,数量对数量,方位对方位。

④平仄相对。

现代对联的平仄要求已没有古代那么严格,但还须注意的是,一般情况下,“仄起平收”。

⑤内容相关。

对联的上下联,内容要密切关联,共同表达一个主题。

如明代东林党首领顾宪成,在东林书院大门上写过这样一幅对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上联写景,下联言志,上下联内容紧密相关,使人透过字面,很容易理解作者的自勉自励之

三、谦辞敬辞 (一)谦辞

“家”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父、家母、家兄等。 “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前者如寒舍、敝舍,后者如舍弟、舍妹、舍侄等。 (二)敬辞

1、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兄(对方的哥哥)、令郎(对方的儿子)、令爱(对方的女儿)。

2、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府(称对方父亲)、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亲戚)、尊驾(称对方)、尊命(对方的嘱咐)、尊意(对方的意思)。

贤,用于称平辈或晚辈,如贤家(称对方)、贤郎(称对方的儿子)、贤弟(称对方的弟弟)。 3、仁,表示爱重,应用范围较广,如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

4、先,表示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称已死的父亲为先考或先父,称已经死去的母亲为先慈或先妣,称已死去的有才德的人为先贤。 (三)谦敬独家心法

1

2、“家大舍小令外人,自己只用拙鄙寒”

1、请观察下面3幅碑帖,完成以下两个问题。

请依次判断以上3幅碑帖的书体 C

典例精析

A.隶书篆书楷书 B.篆书楷书隶书

C.隶书楷书行书 D.楷书行书隶书

【解答】(1)本题考查书法字体的判断。根据对各字体特点的掌握,图一,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是隶书;图二,形体方正,横平竖直,是楷书;图三,笔画连绵呼应,但又字字独立,可以辨识,是行书;

1、删改下面句子中画线的部分,使它与前面的句子组成对偶句。

遥望东南,建几处依山楼榭;近看西北角,造起三间面临绿水的轩斋。

改后为:

遥望东南,建几处依山楼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惠赠:敬词,指对方赠予(财物)

惠允:敬词,指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

家父:谦词,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

家母:谦词,对别人称自己的母亲

驾临:敬词,称对方到来

见教:客套话,指教(我),如“有何见教”

见谅:客套话,表示请人谅解

借光:客套话,用于请别人给自己方便或向人询问

借重:指借用其他人的力量,多用做敬词

随堂练习

一、书法鉴赏

1.请分别用一个四字短语

......概括下面两幅书法作品的特点

甲作品特点:庄重方正、方扁古朴

乙作品特点:流畅潇洒、清秀俊逸。

2.欧阳询的字点画工妙,骨硬肉丰。古人评价其字的笔画“(斜钩)”具有“险而劲”的特点。请你欣赏下面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选帖,完成(1)﹣(2)题。

(1)欧阳询的这幅字帖属于楷体(字体),其中“武”字第七笔的“(斜勾)”

体现了“险而劲”的特点。

(2)下面是古人评价书法的四句话,根据这幅字帖的特点,判断其中属于评价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书法作品的一项是 C

A.如云鹄游天,群鸿戏海,行间茂密,实亦难过。

B.翰林苏子瞻书法娟秀,虽用墨太丰而韵有余,于今为天下第一。

C.如深山至人(有修养,超凡脱俗的人),瘦硬清寒,而神气充腴,能令王者屈膝,非他刻可方驾也。

D.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脉通于隔行。

【解答】(1)该作品充分体现了欧阳询的书法结构严谨、圆润中见秀劲的特点。武的笔顺:横、横、竖、横、竖、提、斜钩、点

(2)本题考查学生对书法的掌握。作答本题,依然可以用排除法。在这四个选项中,A是钟繇如云鹄游天,群鸿戏海,行间茂密,实亦难过;B是苏子瞻书法娟秀,虽用墨太丰而韵有余,于今为天下第一;C是欧阳询“此帖如深山至人,瘦硬清寒,而神气充腴,能令王者屈膝,非他刻可方驾也。”是明陈继儒对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此碑书法的评论。

“瘦硬清寒,而神气充腴”充分体现了其书法特点;D是张芝的“一笔书”,“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脉通于隔行”。据此即可作答选C。答案:

(1)楷 7

(2)C

【点评】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这种汉字字体,就是现在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据此可知第四项中的字是楷书。

3.左边这副对联是当代著名学者、书画家启功先生的书法作品,请用规范的正楷字把对联抄写在答题卡的田字格里。

上联:行文简浅显(顯)

下联:做事诚平恒。

评分:共(2分).其中,上下联顺序(1分),正楷字书写(1分)。

4.班里要召开“诵古诗,品诗情”主题班会。为使同学们更好地品味诗歌内容,筹备组同学计划在背景屏幕上展现所诵古诗的诗文书法图片。如果让你为《关雎》的诵读选择一幅书法作品图片,你会选择下列四项中的哪一幅?请指出其书体,并结合书体特点及所诵诗歌说明你选择这一图片的理由。

选择【甲】书体:篆书理由:这幅书法作品字体古朴形象,与《关雎》久远的时代、生动的形象有相通之处。

【解答】结合不同字体的特点,联系《关雎》的内容,主旨和表现手法来表述理由即可。比如可选择第二幅作品,这是一幅隶书,浑厚庄重,长横一波三折,与《关雎》温厚的气质和一波三折的情节有相通之处。

答案:

示例1:选【甲】书体:篆书理由:这幅书法作品字体古朴形象,与《关雎》久远的时代、生动的形象有相通之处。

示例2:选【乙】书体:隶书理由:这幅书法作品字体浑厚庄重,长横一波三折,与《关雎》温厚的气质和一波三折的情节有相通之处。

示例3:选【丙】书体:行书(或“行草”)理由:这幅作品书体流畅典雅飘逸,与《关雎》文雅的情感、流畅的诗韵有相通之处。

示例4:选【丁】书体:楷书理由:这幅作品书体端庄大气秀丽,与《关雎》中君子淑女的人物形象有相通之处,同时整齐清楚的字体也便于同学识别。

5.欣赏下面两幅书法作品,完成下列各题。

(1)两幅作品的字体都属于隶书。

(2)对两幅作品的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D

A.两幅作品均形体方正,横平竖直,和谐匀称,端庄整齐。

B.两幅作品的美都可以用“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来形容。

C.第一幅作品横成行竖成列,第二幅则纵有行横无列,大小参差。

D.第一幅法度森严,具有宗庙之美;第二幅神韵超逸,若一位翩翩君子。

解析:

(2)本题考查书法作品的赏析。

A.错误,选项表述的是楷书的特点,与作品不符;

B.错误,选项表述的是草书的特点,与作品不符;

C.错误,两幅作品均为“纵横成行”;

D.正确;

故选:D

6.综合性学习。

(1)下面四幅“秋”字书法属于行楷的一项是 C

【解答】分析:(1)A .篆书;B .隶书;C .行楷;D .正楷;故选:C 。 二、对联拟写

1、请将下列句子搭配成三幅对联。

(1)九州瑞气迎春到 (2)山外斜阳湖外雪 (3)窗前流水枕边书 (4)窗前细雨传春讯 (5)四海祥云降福来 (6)枝上黄鹂送好音 15、23、46

2、将下列打乱的对联准确配对。

发愤识遍天下字 雨滋春树碧连天 腊梅吐芳迎红日 书山万仞志能攀 学海无涯勤可渡 立志读尽人间书 风送花香红满地 绿柳展枝舞春风 3、对几个简单的词组

辞旧岁 ( 迎新春 ) 千山秀 ( 万枝红 ) 蜂采蜜 (蝶恋花 ) 冬去(春来 )行千里路 ( 读万卷书 ) 山清水秀( 鸟语花香 ) 4、下面是某餐馆门上贴的对联。请你运用《悯农》诗的有关词句,将上联补充完整。 上联: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弃之可惜; 下联:杯里酒口口都香甜,量力而行。

5、请你来贴对联(茶馆、理发店、书店、药店、宾馆、鞋店、粮店、肉铺、饭店) 文海放舟健儿要敢顶风上;书山寻宝志士哪能空手回 新事业从头做起;旧现象一手推平 飞鸟闻香化凤;游鱼得味成龙 但愿世间人无病;何愁架上药生尘 客至心常热;人走茶不凉

春夏秋冬一岁川流不息;东西南北四方宾至如归 谷乃国之宝;民以食为天 步月凌波去;登堂入室来

任挑肥拣瘦指向哪里割向哪里;请依次排队生人一般熟人一般

6.

某班举办“文学沙龙”活动,其中有个项目是“读名著,对对联”,请你根据上联,对下

联。

上联:废寝忘食香菱学诗苦

下联:

参考人物:武松,诸葛亮,孙悟空,林黛玉

足智多谋孔明定计高多愁善感黛玉葬花悲无惧不畏武松打虎忙蹈火赴汤悟空除妖强

三、谦敬词辨析

1.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真是事出意外!舍弟太过顽皮,碰碎了您家这么贵重的花瓶,敬请原谅,我们一定照价赔偿。

B.他的书法龙飞凤舞,引来一片赞叹,但落款却出了差错,一时又无法弥补,只好连声道歉:“献丑,献丑!”

C.他是我最信任的朋友,头脑灵活,处事周到,每次我遇到难题写信垂询,都能得到很有启发的回复。

D.我妻子和郭教授的内人是多年的闺蜜,她俩经常一起逛街、一起旅游,话多得似乎永远都说不完。

2.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我刚在姑姑家坐下来,她就有事失陪了,我只好无聊地翻翻闲书,看看电视。

B.这么珍贵的书您都毫不犹豫地借给我,太感谢了,我会尽快璧还,请您放心。

C.这种壁纸是最近才研制出来的,环保又美观,贴在您家里会让寒舍增色不少。

D.我们夫妇好不容易才得了这个千金,的确放任了些,以后一定对她严格要求。

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他是个可怜的孤儿,小时候承蒙我父母照顾,所以现在经常来看望我们。

B.杨老师年过七旬仍然笔耕不辍,作为他的高足,我们感到既自豪又惭愧。

C.这篇文章是我刚完成的,无论观点还是文字都不够成熟,请您不吝赐教。

D.由于路上堵车非常严重,我赶到约定地点的时候,对方早已恭候多时。

4.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

A.还书用语:大作拜读完毕,兹原物璧还。

B.请柬用语:6月16日是小女满月之喜,本人略备菲酌,敬请各位光临……

C.情景对话:“令郎贵庚?”“犬子今年14岁。”

D.回函用语:如不出意外,本人届时定当拨冗出席。

1.【答案】A

B项,“献丑”是谦辞,用于展示作品或演出时,表示自己技能很差的谦虚说法,不用于“落款出错,一时又无法弥补,只好连声道歉”这个语境。C项,“垂询”,敬语,多用于尊称长辈、上级对自己的行动。用于此处不得体。D项“内人”:用以称自己的妻子。此句是说郭教授的妻子。不得体。A项“舍弟”,用于自己的弟弟。“家大舍小令外人”,使用正确。

2.B

3.C

4.【答案】D

拨冗:(指对方)于繁忙中抽出时间。冗,繁忙。释义:具有文言色彩的客套话,意思是说,请对方推开繁忙的工作,抽出时间来(做某件事情)。

四、谦敬辞填空

垂问:敬词,表示别人(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询问。

垂爱:(书)敬词,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爱护(多用于书信)

久违:客套话,好久没见

久仰:仰慕已久(初次见面时说)

托福:依赖别人的富气使自己幸运。

鼎力:敬词,大力(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

斗胆:形容大胆(多用作谦词)

阁下:对有一地位的人的称呼。

拓展延伸

1、收集一则关于读书的对联。并写出你的感受。

读书有恒,好学无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知读书迟。

2、说出你喜欢的一位书法家,列举他的一幅作品名称,并进行鉴赏。

王羲之《兰亭序》

颜真卿《祭侄文稿》

苏轼《寒食帖》

3、小明不小心打碎了隔壁王爷爷的玻璃。他想去道歉,但又不知道怎么说,如果是你,你怎么向王爷爷道歉呢。

称谓,原因,道歉语,赔偿。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