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的检测

齿轮的检测
齿轮的检测

一典型零件检测

1.5齿轮的检测

1.5.1 齿轮线性尺寸的测量

1.5.1.1分析工作任务书

1.阅读齿轮零件图,了解减速器直齿圆柱齿轮的结构;

2. 熟练掌握齿轮的基础知识;

3.掌握齿轮检测原理;

4. 掌握常用的齿轮检测工具;

5.选择齿轮的检测方案,确定测量工具;

6.进行检测;

7.记录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

8.上交检测报告,进行评价。图1-5-1 减速器齿轮零件图

1.5.1.2掌握齿轮的基础知识

一、齿轮的分类和使用要求

(一)齿轮分类:

齿轮传动广泛的用于传递回转运动、传递动力和精密分度等。机器或仪器中齿轮传动的质量和效率主要取决于齿轮的制造精度和齿轮副的安装精度。其工作性能、承载能力、使用寿命及工作精度等都与齿轮的制造精度有密切关系。

齿轮传动按照用途主要分为三种类型:传动齿轮、动力齿轮、分度齿轮。 (二) 不同的齿轮传动主要有以下四项使用要求:

1.运动精度:是指传递运动的准确性。为了保证齿轮传动的运动精度,应

限制齿轮一转中最大转角误差∑?i 。(分度齿轮)

2.运动平稳性精度:要求齿轮运转平稳,没有冲击、振动和噪声。要限制一齿距角范围内转角误差的最大值。 (高速动力齿轮)

3.接触精度:要求齿轮在接触过程中,载荷分布要均匀,接触良好,以免引起应力集中,造成局部磨损,影响齿轮的使用寿命。 (低速重载齿轮)

4.齿侧间隙:在齿轮传动过程中,非接触面一定要有合理的间隙。一方面为了贮存润滑油,一方面为了补偿齿轮的制造和变形误差。 (各类齿轮均要求有一定的传动侧隙)

二、齿轮加工误差的来源

(一)齿轮的加工方法

按齿轮齿廓的形成原理主要有:仿形法和范成法。

1.仿形法是利用成形刀具加工齿轮,如利用铣刀在铣床上铣齿;

2.范成法是根据渐开线齿廓的形成原理,利用专用的齿轮加工机床加工齿轮,如滚 齿、插齿、磨齿。 (二)齿轮的加工误差

齿轮加工工艺系统中的机床、刀具、齿坯的制造和安装等多种误差因素,致使实际加工后的齿轮存在各种形式的加工误差。

为了便于分析齿轮的各种制造误差对齿轮传动质量的影响,按误差相对于齿轮的方向特征,可分为径向误差、切向误差和轴向误差;

齿轮为圆周分度零件,其误差具有周期性,按误差在齿轮一转中是否多次出现,即在齿轮一转中出现的周期或频率,可分为以齿轮一转为周期的长周期误差,它主要影响传递运动的准确性;以齿轮一齿为周期短周期误差,它主要影响工作平稳性。

加工误差如下:

1. 长周期误差 以下两项误差均以齿坯一转为周期,是长周期误差。

图1-5-2 运动精度误差示意图

(1)几何偏心 由齿轮齿圈的基准轴线与齿轮工作时的旋转轴线不重合引起。几何偏心是齿轮径向误差的主要来源。

图1-5-3 齿轮加工几何偏心

(2)运动偏心 有机床分度蜗轮加工误差及安装偏心引起。运动偏心是齿轮切向误差的主要来源。分度蜗轮轴线与工作台中心线的安装偏心(k e )。22O O 为机床分度蜗轮的轴线,它与机床心轴的轴线OO 不重合,形成安装偏心k e 。这时尽管螺杆匀速旋转,蜗杆与蜗轮啮合节点的线速度相同,但由于蜗轮上的半径不断改变,从而使蜗轮和齿坯产生不均匀回转,角速度在(ωω?+)和(ωω?-)之间,以一转为周期变化。以上两项误差均以齿坯一转为周期,是长周期误差。

图1-5-4 齿轮加工运动偏心

2.短周期误差 以下三项误差在齿坯一转中多次重复出现,为短周期误差。 (1)机床分度蜗轮的安装偏心(W e )和轴向窜动。此误差使蜗轮(齿坯)转速不均匀,加工出的齿轮有齿距偏差和齿形偏差,如蜗杆为单头,蜗轮为n 牙,则在蜗轮(齿坯)一转中产生n 次误差。 (2)滚刀偏心(d e )、轴线倾斜及轴向窜动。此误差使加工出的齿轮径向和轴向都产生误差,如滚刀单头,齿轮z 牙,则在齿坯一转中产生z 次误差。

(3)滚刀本身的基节、齿形等制造误差。此误差会复映到被加工齿轮的每一齿上,使之产生基节偏差和齿形误差。

三、齿轮精度评定与公差组检测项目

根据齿轮精度要求,把齿轮的误差分成影响运动准确性误差、影响运动平稳性误差、影响载荷分布均匀性误差和影响侧隙的误差,并相应提出精度评定指标。

1)i F '?;

2)p F ?,必要时检测pk F

; 3)i F ''?和w F ?;

4)r F ?和w F ?;

5)r F ?仅用于10~12级精度。

i F '?和p F ?是综合项目,i F ''?和r F ?是径向误差的评定项目,w F ?是切向误

差的评定项目。当选择i F ''?和w F ?组合验收齿轮时,若其中只有一项超差,则考

虑到径向误差和切向误差相互补偿的可能性,可按测量齿距累积误差p F

?的合格与否评定齿轮精度。对r F ?和w F ?检验组亦如此处理。

1.切向综合误差(i F '?) 切向综合误差(i F '?)指被测齿轮与理想精确的测量齿轮单面啮合时,在被测齿轮一转内,实际转角与公称转角之差的总幅度值。它以分度圆弧长计值。

i F '?是指在齿轮单面啮合情况下测得的齿轮一转内转角误差的总幅度值,该误差是几何偏心、运动偏心加工误差的综合反映,因而是评定齿轮传递运动准确性的最佳综合评定指标。

因切向综合误差是在单面啮合综合检查仪(简称单啮仪)上进行测量的,单啮仪结构复杂,价格昂贵,在生产车间很少使用。

2.齿距累积误差(p F ?)及K 个齿距累积误差(Δpk F

图1-5-6 齿距累计误差

在分度圆上,任意两个同侧齿面间的实际弧长与公称弧长之差的最大

绝对值为齿距累积误差。K 个齿距累积误差是指在分度圆上,K 个齿距间的实际弧长与公称弧长之差的最大绝对值,K 为2到小于Z /2的整数。

规定Δpk F

是为了限制齿距累积误差集中在局部圆周上 。

图1-5-5 切向综合误差

齿距累积误差反映了一转内任意个齿距的最大变化,它直接反映齿轮的转角误差,是几何偏心和运动偏心的综合结果。因而可以较为全面地反映齿轮的传递运动准确性,是一项综合性的评定项目。但因为只在分度圆上测量,故不如切向综合误差反映的全面。 3. 齿圈径向跳动(r F ?)

指在齿轮一转范围内,测头在齿槽内与齿高中部双面接触,测头相对于齿轮轴线的最大变动量称齿圈径向跳动。

r F ?主要反映由于齿坯偏心引起的齿轮径向长周期误差。可用齿圈径向跳动检查仪测量,测头可以用球形或锥形。 4.径向综合误差(i F ''?)

与理想精确的测量齿轮双面啮合时,在被测齿轮一转内,双啮中心距的最大变动量称为径向综合误差i F ''?。

当被测齿轮的齿廓存在径向误差及一些短周期误差(如齿形误差、基节偏差等)时,若它与测量齿轮保持双面啮合转动,其中心距就会在转动过程中不断改变,因此,径向综合误差主要反映由几何偏心引起的径向误差及一些短周期误差。

被测齿轮由于双面啮合综合测量时的啮合情况与切齿时的啮合情况相似,能够反映齿轮坯和刀具安装调整误差,测量所用仪器远比单啮仪简单,操作方便,测量效率高,故在大批量生产中应用很普通。但它只能反映径向误差,且测量状况与齿轮实际工作状况不完全相符。

图1-5-7 齿圈径向跳动

图1-5-8 径向综合误差

5.公法线长度变动(w F ?)

在被测齿轮一周范围内,实际公法线长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称为公法线长度变动,w F ?=W max

—W min

公法线长度的变动说明齿廓沿基圆切线方向有误差,因此公法线长度变动可以反映滚齿时由运动偏心影响引起的切向误差。由于测量公法线长度与齿轮基准轴线无关,因此公法线长度变动可用公法线千分尺、公法线卡尺等测量。

1)

i f '?,必要时检查pb f

?;

2)f f ?和pb f

?;

3)f f ?和pt f

?;

4)βf f ?(用于βε

≥1.25的6级和6级以上精度斜齿轮或人字齿轮); 5)i f ''?(需要保证齿形精度);

6)

pb f ?和

pt f ?(用于9~12级精度); 7)

pb

f ?或pt

f ?(用于10~12级精度)。

f

f ?和

pt

f ?检验组适用于范成法的磨齿工艺。此时,能反映砂轮齿形角误差

和齿轮轮齿形状误差,而pt f

?反映机床的分度误差。

f f ?和pb f ?检验组适用于磨齿、滚齿和剃齿工艺。在磨齿中,相当于用pb f

?代替pt f ?。在滚齿、剃齿工艺中,f f ?反映轮齿形状误差,pb f

?反映齿形角误差。

i f ''?能反映刀具齿形角误差等引起的径向误差,其测量效率高,因此广泛应用于成批生产中。但它不能反映或少反映短周期切向误差,故在工艺上有保证时可使用。

pb f ?和pt f ?检验组,由于pt f

?不能充分反映短周期切向误差,故适用于较低精度的齿轮。

1. 一齿切向综合误差(i f '?)

i f '?是指被测齿轮与理想精确的测量齿轮单面啮合时,在被测齿轮一齿距角内实际转角与公称转角之差的最大幅度值,即在切向综合误差记录曲线(如图

公法线长度变动

1-5-5所示)上,小波纹的最大幅度值。其波长常常为一个齿距角,以分度圆弧长计值。

这种在齿轮一转中多次重复出现的小波纹常常是由刀具制造和安装误差,以及机床传动链短周期误差引起。 2. 一齿径向综合误差(i f ''?)

i f ''?是被测齿轮与理想精确齿轮双面啮合时,在被测齿轮一齿距角内,双啮

中心距的最大变动量,即在径向综合误差记录线(图1-5-8)上,小波纹的最大幅度值。其波长常常为一个齿距角。

i f ''?是通过在双啮仪上测量径向综合误差i F ''?时同时测得的。它可以反映基节偏差和齿形误差的综合结果。i f ''?也反映齿轮的短周期误差,但与i f '?是有差别的。

3. 齿形误差(f f

?) f

f ?是指在齿轮端截面上,齿形工作部分内(齿顶倒角部分除外),包容实

际齿形的两条设计齿形间的法向距离。

4.基节偏差(pb f

?) pb f

?是指实际基节与公称基节之差。实际基节是指基圆柱切平面所截两相邻同侧齿面间的交线之间的法向距离。

pb

f ?主要是由刀具的基节偏差和齿形角误差造成的。在滚、插齿加工中,由

于基节两端点是由刀具相邻齿同时切出,故与机床传动链误差无关。pb f

?使齿轮传动在齿与齿交替啮合瞬间发生冲击。

5.齿距偏差(pt f

?) pt

f ?是指在分度圆上(允许在齿高中部测量),实际齿距与公称齿距之差。

它影响传动的平稳性。在滚齿中,pt f

?是由机床传动链误差(主要是分度蜗杆跳

动)引起的。所以,pt f

?可以用来揭示机床传动链的短周期误差或加工中的分度误差。

6.螺旋线波度误差(βf f

?) β

f f ?是指宽斜齿轮高中部实际齿线(螺旋线)波纹的最大幅度,沿齿面法线

法向计值。

βf f ?用于评定轴向重合度βε

>1.25的6级及高于6级精度的斜齿轮及人字齿轮的传动平稳性。 (三)

1)

β

?;

2)b F ?(仅用于

β

ε≤1.25,齿线不作修正的斜齿轮);

3)px F ?和b F ?(仅用于βε

>1.25,齿线不作修正的斜齿轮);

4)px F ?和f f ?(仅用于βε>1.25,齿线不作修正的斜齿轮,必要时其中f

f

?可用pb f

?代替)。

检验组的选择

选择检验组或检验项目时,应考虑齿轮精度等级、尺寸大小、生产批量和检测设备等。下表列出了各种齿轮常用的检验组,可供选择。

齿轮检测举例

例一:精密分度机构和仪器读数机构中的齿轮(分度、读数齿轮)主要要求是传递运动的准确性,可按传递链运动精度要求,由误差传递规律计算而定出第Ⅰ公差组的精度等级,然后再按工作条件确定其他精度要求。

例二:汽轮机减速器齿轮(高速动力齿轮)的特点是传递功率大、速度高,要求传递平稳、噪声及振动小,同时也有较高的齿面接触要求。因此,首先按圆周速度或噪声强度要求确定第Ⅱ公差组的精度等级,而第Ⅲ公差组精度不宜低于第Ⅱ公差组,第Ⅰ公差组的精度等级也不能过低。

例三:轧钢、矿山及起重机等机械用齿轮(低速动力齿轮)特点是传递功率大、速度低,主要要求齿面接触良好。因此,首先按照强度和寿命要求确定第Ⅲ公差组的精度等级;其次第Ⅱ公差组误差项目(如pb f ?与f f

?)也影响齿面接触精度,故其精度等级不应过分低于第Ⅲ公差组。

1.5.1.3掌握齿轮的测量原理

一、 齿轮公法线长度变动Δw F

是指实际公法线长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即w F ?=max min W W -,它是评定齿轮运动准确性的指标之一。

齿轮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wm E ?是指齿轮在一周范围内,齿轮公法线实际长

度的平均值与公称值之差,即wm E W W ?=-平均公称

,它是用来控制齿轮啮合时的齿侧间隙。

公法线长度可用公法线千分尺、公法线指示卡规或万能测齿仪等计量器具测量,本次实训采用公法线千分尺测量。公法线千分尺是在普通外径千分尺测头上

安装两个大平面测头,其读数方法与普通千分尺相同。如图1-5-10所示。

二、齿圈径向跳动误差Δr F

是指在齿轮一转范围内,测头在齿槽内或在轮齿上,于齿高中部双面接触,测头相对齿轮轴线的最大变动量,即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见图1-5-11所示。

它可以用齿圈径向跳动检查仪,也可用万能测齿仪等具有顶针架的仪器测量。

图1-5-12所示为齿圈径向跳动检查仪外形图。芯轴11装入被测齿轮后,安装在左右顶针5之间,

两顶针架在滑板1上。转动手轮2可使滑板1及其上之承载物一起左右移动。在底座后方螺旋立柱6上有一表架,百分表10装在表架前弹性夹头中。拨动抬升器9可使百分表测量头13放入齿槽或退出齿槽。齿圈径向跳动检查仪还附有不同直径的测量头,用于测量各种模数的齿轮。附有各种杠杆,用于测量锥齿轮和内齿轮的齿圈跳动。 三、齿厚偏差s E ?

齿厚偏差s E ?是指实际齿厚和公称齿厚之差。它是控制齿轮副隙侧的基本指标之一。图5.13所示,为测量齿厚的游标卡尺。它由两套相互垂直的游标卡尺组成,垂直游标尺用于控制被测齿轮的弦齿高,水平游标尺则用于测量实际弦齿厚。

图1-5-10 公法线长度测量

图1-5-11 齿圈径向跳动图1-5-12 齿圈径向跳动检查仪

测量时,垂直游标以齿顶圆为基准,而分度圆的实际弦齿高:

2

d a E h h ?=+

a h — 标准弦齿高

d E ?= 实际齿顶圆直径—齿顶圆公称直径

四、齿距累积误差

p

F ?

图1-5-13 齿厚卡尺测量弦齿厚

图1-5-14 周节仪

齿距累积误差p F

是在分度圆上任意两个同侧齿廓之间的实际弧长与公称弧长之差的最大绝对值。

齿距偏差是在分度圆上实际齿距(分度圆上相邻两齿同侧齿廓的弧长)与公称齿距(可取齿轮上所有实际齿距的平均值)之差。

齿距累积误差和齿距偏差往往采用相对测量法测量,它是以某一实际齿距为基准,测量同一圆上其余各齿距对基准齿距之差,此差值称为齿距相对偏差。然后将各个齿距相对偏差取代数和,除以齿轮齿数得平均值,再将各齿距相对偏差减去平均值,得到各齿距偏差。

如图1-5-14所示,用周节仪测量齿距,定位头4、5、8以齿顶圆作为定位基准。测量前,调整好定位头的相对位置,使测头2、3在分度圆附近与齿面接触,。按被测齿轮模数调整固定测头2的位置,将活动测头3与指示表7相连,测量齿距时,齿距误差通过测头3的杠杆传给指示表7。 万能测齿仪是应用比较广泛的齿轮测量仪器,除测量圆柱齿轮的齿距、基节、齿圈径向跳动和齿厚外,还可以测量圆锥齿轮和涡轮,其测量基准是齿轮的内孔。

万能测齿仪的外形如图1-5-15所示。仪器的弧形支架7可绕基座1的垂直轴心线旋转,

图1-5-16万能测齿仪测量原理

将被测齿轮的芯轴安装在弧形架的顶尖上,支架2可以在水平面内作纵向和横向移动,支架2上装有工作台,工作台上装有能作径向移动的滑板4,借锁紧装置3可以将滑板4固定在任意位置上,当松开锁紧装置3,在弹簧的作用下,滑板4能匀速地移到测量位置,这样就能进行逐齿测量。测量装置5上有指示表6,其分度值为0.001mm 。在测量时,其测量力是由安装在齿轮芯轴上的重锤来保证。如图1-5-16所示。

五、径向综合误差i F ''

?

径向综合误差i F ''

?是指被测齿轮和理想精确齿轮(标准齿轮)双面啮合时,在被测齿轮一转内,双面啮合中心距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一齿径向综合误差i f ''?是指被测齿轮与标准齿轮双向啮合时,被测齿轮一齿距角内,双啮中心距的最大变动量。图1-5-17为双面啮合检查仪的外形图,它能测量圆柱齿轮、圆锥齿轮和蜗轮副。仪器的底座1上安放着浮动滑板2和固定滑板3。浮动滑板2受压缩弹簧的作用,使两齿轮紧密啮合,其位置由凸轮10控制,固定滑板3与标尺4连接,可用手轮6调整位置。仪器的读数与记录装置由指示表11、记录器

12、记录笔13、记录滚轮14和摩擦盘15组成。

测量时,径向误差直接由指示表11读出。被测齿轮安装在浮动滑板2的芯轴9上,标准(理想精确)齿轮安装在固定滑板3的芯轴8上。由于被测齿轮存在各种误差(如基节偏差、周节偏差、齿圈径向跳动误差和齿形误差等),当两个齿轮啮合转动时,这些误差通过浮动滑板上的一套装置反映在指示表上。

图1-5-15 万能测齿仪外形

图1-5-17 双面啮合检查仪

六、基节偏差

pb

f ?

基节偏差pb f

?是实际基节与公称基节之差。测量基节偏差的原理如图1-5-18a 所示,测头1和2的工作面均面向被测齿廓,与相邻两齿面接触时两测头

之间的距离为实际基节,公称基节由标准量块来校准。指示表4上的读数和公称基节读数的差值为基节偏差。

如图1-5-18b 所示为公称基节调零用量块夹。图1-5-18a 中,测头1和定位头3在一个部件上,其跨度用螺杆8调节。旋转螺杆7可使此部件沿仪器本体5平移,测头2的摆动通过杠杆传给指示表4。测头1和2得间距利用量块夹中量块组10校准以达到公称基节值。

七、齿轮部分检测项目的检测方法

各项目检测操作步骤如下:

(一) 齿轮公法线长度测量

1.根据被测齿轮参数,计算(或查表)公法线公称值W 和跨齿数n 。

()1.476210.014W m n Z =-+????

0.1110.5n Z =+

2.校对公法线千分尺零位值。

3.根据图5.13所示的形式,依次测量齿轮公法线长度值(测量全齿圈),记下读数。

4.求出公法线长度的平均值及平均值与公称值之差即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wm E ?。

5.根据被测齿轮的图纸要求,查出公法线长度变动公差w F ,齿圈径向跳动公差r F ,齿厚上偏差ss E 和下偏差si E 值。按实训报告书7中公式计算公法线平均长度的上、下偏差。

6.将记录的公法线长度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即为公法线长度的变动值。

7.判断零件的合格性,作出实训报告7。

图1-5-18 基节

(二) 齿圈径向跳动误差r F ?测量(见图1-5-14所示)

1.根据被测齿轮的模数选取合适的测量头13,并将测量头13装在百分表测杆的下端。

2.将被测齿轮11套在芯轴上(零间隙),并装在齿圈跳动检查仪两顶针5之间,松紧合适(无轴向窜动,又能转动自如),锁紧螺钉4。

3.转动手轮2,移动滑板1,使被测齿轮齿宽中间处于百分表测量头的位置,锁紧螺钉3。

压下抬升器9,然后转动调节螺母7,调节表架高度,但勿让表架转位,放下抬升器9,使测量头与齿槽双面接触,并压表0.2—0.3mm ,然后将表调至零位。

4.压下抬升器9,使百分表测量头离开齿槽,然后将被测齿轮转过一齿,放下抬升器9,读出百分表的数值并记录。

5.重复步骤4,逐齿测量并记录。

6.将数据中的最大值减去最小值即为齿圈径向跳动误差r F ?。

7.作出实训报告8。

(三)齿轮弦齿厚s E ?的测量

1.用外径千分尺或游标卡尺测量齿顶圆直径,并记录。

2.计算分度圆实际弦齿高

2d

a E

h h ?=+。 a h —— 标准弦齿高,可以查机械设计手册或按下式计算:

a h = 222a mZ Cos mZ Z h h π??

? ???=+-

a h —— 标准齿顶高

3.按h 值调整齿厚卡尺的垂直游标。

4.按图1-5-15的形式,将齿厚卡尺置于被测齿轮上,使垂直游标尺的定位尺和齿顶接触,如图1-5-14所示。然后移动水平游标尺的卡脚,使卡脚紧靠齿廓(注:游标卡尺测量脚及定位块与齿廓及齿顶的接触良好,即三个面需同时接触),从水平游标尺上读出实际弦齿厚。

5.沿齿轮外圆,重复步骤4,均匀测量6—8点,记录数据。

6.作出实训报告9。

(四) 齿距累积误差p F ?和齿距偏差pt f ?

1.周节仪测量齿距

① 如图1-5-16所示,按被测齿轮的模数调节周节仪的测头3,使其上刻线与被测齿轮的模数值对齐,拧紧螺钉5。

② 调整定位头4、5、8与被测齿轮的齿顶接触,并使两测头2、3与两相邻同侧齿廓接触,且处于齿高中部的同一圆周上(两个触点到齿顶距离基本相等),拧紧螺钉1、6。调节指示表7的位置,使指针预转半圈,拧紧指示表7的紧定螺钉。

③ 一手拿着周节仪,另一手拿住齿轮,相互推紧,保持定位头1和测头3、4与齿轮同时接触,再相互拉开少许又重新接触,如此重复多次,如指示表示值

基本一致,说明测量稳定。可以开始读数,此时,将指示表指针调到零。

④ 逐齿测量各个齿距,记录读数。 2.万能测齿仪测量齿距

① 如图1-5-17所示,将被测齿轮套在芯轴上(无间隙),并一起安装在仪器上的上、下顶针间。调整仪器的工作台和测量装置,使两测头位于齿高中部的同一圆周上,与两相邻同侧齿面接触。在齿轮芯轴上挂一重锤,使产生测力,让齿面紧靠测头。调整指示表6,使指针在刻度尺中部。测第一齿距时,将指针微调至零。

② 一手扶助齿轮,另一手拉滑板,退出测头,脱离齿面,再慢放滑板,推进测头,接触齿面,避免撞击后放开双手,读取指示表上的示值。如此重复多次,示值基本一致,说明测量稳定,方可开始记数。

③ 重复步骤2,逐齿测量,记录读数。 3.数据处理

为计算方便,将测得数据列成表格形式,见下表。(以12个齿的齿轮为例),

齿距相对偏差pt f ?相对记入表中第二列,根据pt f

?相对逐齿累积,记入第三列,成为相对齿距累积误差。按下式计算K (第一齿距对公称齿距的偏差):

pt f K Z ?=

∑相对

各齿距相对偏差pt f

?相对—K 为各齿距偏差,记入第四列。其中最大的绝对值

即为被测齿轮的齿距偏差pt f

?,根据各齿距偏差逐齿累积,求得各齿的齿距累积偏差,记在表中第五列,该列中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为被测齿轮的齿距累积误差。

3.5pt f m

?=

3(8.5)p F m

μ?=+-- 4.作出实训报告10。

(五)径向综合误差i F ''

?测量(见图1-5-16)

1.将仪器各工作表面、被测齿轮、理想精确或标准齿轮擦净,待安装。

2.把控制浮动滑板2的手柄(即凸轮10上)拨到正上方,装上指示表11,使指针转过一圈后用螺钉紧固,并调整百分表使指针与零线重合,然后将手柄拨到左边。

3.转动手轮6把固定滑板3调整到两齿轮的理论中心距(数值按标尺4和游标5的示值),再用固定滑板3前的手柄锁紧。

4.标准齿轮安装在芯轴8上,被测齿轮安装在芯轴9上,然后将凸轮10上的手柄拨到右侧(未装齿轮时凸轮10的手柄不能拨到右侧),使浮动滑板2靠向固定滑板3,保证标准齿轮和被测齿轮紧密啮合。

5.用手轻微而均匀地转动被测齿轮,在转动一周或一齿的过程钟观察指示表的示值变化,该变化量就是一转或一齿内中心距变动量,在转动一周中指示表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即为该齿轮的径向综合误差。

6.当第一个被测齿轮检测完毕后,将浮动滑板架(凸轮10的手柄)前的手柄拨到左边,使标准齿轮和被测齿轮脱开,然后取下被测齿轮。

7.作出实训报告11。

(六)基节偏差pb f ?的测量

1.根据被测齿轮的参数按公式b P m Cos πα=??计算公称基节值。

2.按b P 值选择合适的量块,将之搭配,依图1-5-18b 装入量块夹中(图中10为量块),用螺钉固紧。

3.将基节仪的测头1插入量块夹上带梢的测头11中,使两测头的平面紧贴,转动基节仪的螺杆7,使测头2和量块夹12接触,直到指示表4上指针转折时,拧紧基节仪背面的螺钉9,再微动表上小轮6,使指针对准零位。

4.把基节仪从量块夹中轻轻取出,依图1-5-20a 的方式,使测头1和定位头3架在一齿的上部。转动螺杆8,使测头1和2与齿面接触点处在重叠区内。微微摆动基节仪,使测头2沿齿面上、下滑动,当测头1和2的间距最小时,从表

上读取指针转折点处的读数,即得到基节偏差pb f

?。

5.在齿轮圆周四等分处,重复3步骤,测量左、右齿廓的基节偏差,记录数据。

根据齿轮的技术参数,查出基节的极限偏差,

6.作出实训报告12。

1.5.1.4齿轮线性尺寸检测参考方案

检测项目:外径、内径、齿轮厚度 参考检测方案: 1.测量方法:直接测量

2.测量工具: 1)游标卡尺 量程:0-150mm

2)内径百分表量程:35-50mm

3)高度尺

3.测量精度:为7级、11级公差等级

4.记录数据:精确到0.01mm

5.判断合格性

1.5.1.5实施检测

一、检测前准备清理检测环境并检查是否满足检测要求,清洗被测件及辅助工具,对检测器具进行调整使之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

二、用标准量块校对光滑极限卡规或光滑极限塞规等测量器具根据标准量块值熟悉掌握量具和工件接触的松紧程度。

三、采集数据安装被测件,按照设计预案采集测量数据并规范地作好原始记录。本次任务是直接测量,应在齿轮的不同位置测量3~5处,记下读数;我们可用不同分度值的计量器具测量,对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判断测量的准确性。

四、数据处理对检测数据进行计算和处理,获得检测结果。

五、填报检测结果将检测结果填写在检测报告单及有关的原始记录中,作出合格性的判定。

1.5.1.6自我检查与相互检查

同学根据自己的检测过程做检查,纠正错误。同学们检测结束后,首先自己检查其检测方案是否合理,检测过程是否完整,以及检测工具的使用是否正确,读数方法是否正确,以及数据的处理是否正确。如发现有不合理的请予以改正。

然后与其他组的同学进行互相检查。以保证检测的正确性。

1.5.1.7做出评价

一、老师根据检测过程和检测结果对学生做出评价

1.基础知识技能水平评价

2.检测方案评价

3.检测工具操作水平评价

4.检测数据评价

二、评价方式:

小组互评

教师评价

1.5.2 减速器齿轮形位误差的检测

1.5.

2.1分析工作任务书

1.阅读被测齿轮的零件图,确定形位公差检测项目;

2.选择检测方案;

3.确定检测方案后,选择合适的检测工具;

4. 实施检测;

5.记录检测过程,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处理数据,上交检测报告。

1.5.

2.2 齿轮形位误差检测项目

检测项目:

1.平行度:

2.对称度:

3.圆跳动:

端面圆跳动

径向圆跳动

1.5.

2.3齿轮形位误差检测参考方案

参考检测方案:

1.测量方法:直接测量

2.测量工具: 1)游标卡尺

2)百分表、磁力表座

3)高度尺

V型块、工作台

3.测量精度:精密级

4.记录数据:精确到0.001mm

5.判断合格性

1.5.

2.4实施检测

一、检测前准备清理检测环境并检查是否满足检测要求,清洗被测件及辅助

齿轮滚刀使用及检验标准

齿轮滚刀(直槽)使用及检验标准 一、齿轮滚刀使用标准 1、滚刀的轴向窜刀 滚刀使用过程中,除进行正确的安装、调整外,还应进行轴向窜动,以延长滚刀的使用寿命。 1.1滚刀的起始安装位置 如图1-1 滚刀切削区域向齿轮端面的投影图,滚刀实际切削区域长度=切出长度(l 0)+切入部分(l )。 图1-1滚刀切削区域向齿轮端面的投影图 切出长度l 0= 0*cos tan 0*cos ha β αδ 式中0ha ——滚刀的齿顶高; β——被切齿轮的螺旋角; 0α——滚刀刀齿的齿形角; δ——滚刀的安装角。

切入长度l 式中1ra ——被切齿轮齿顶圆半径; 1h ——滚齿时的切入深度; δ——滚刀的安装角。 安装滚刀的初始位置时,应使展成中心位于距切入端端面为l 的位置上,检验计算展成中心与切出端端面距离不小于l 0。 1.2 轴向窜刀的方向 滚刀的轴向窜刀,通常应在与被加工齿轮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上进行,如图1-2轴向窜刀的方向。 图1-2 轴向窜刀的方向 1.3 轴向窜刀的窜刀量 直槽滚刀的窜刀量S 可用下式确定: S=* d *cos d nm c Z π γ 式中n ——滚刀头数; m ——滚刀模数;

Zd——滚刀圆周齿数; γ——滚刀螺旋升角; d c——(确定窜刀量大小的系数,为4、5、6、7、8、9等整数值)。 推荐轴向窜刀的窜刀量S等于滚刀的轴向齿距Px。 1.4轴向窜刀的时机 滚刀轴向窜刀的时机推荐为后刀面磨损约为磨钝标准的25%~30%时,即进行窜刀(单工步未加工完除外)。 在不同的切削条件下,滚刀窜刀量和窜刀时间间隔的最佳数值还要根据实际磨损情况,试验分析后确定。 1.5轴向窜刀的方法 我车间滚齿机的轴向窜刀需靠手动完成,基本方法有两种,推荐方法为方法一。 方法一:按照确定窜刀量的各种倍数值,制作垫刀垫圈,通过变换滚刀心轴上垫圈的厚度,使滚刀沿其轴线移动,以改变滚刀对被加工齿轮轴线的位置。 方法二:切削一定数量的齿轮后,将分齿挂轮脱开,并转动滚刀,以达到轴向窜刀的目的。 2 注:初次磨钝至标准下限即进行刃磨,逐步摸索加工不同材质工件的磨损带宽度理想值。 二、齿轮滚刀检验项目及检验标准 1、容屑槽周节的最大累积误差 容屑槽周节的最大累积误差用于表示滚刀前刀面在圆周上分布的不均

齿轮检测技术发展研究

齿轮检测技术发展研究 齿轮是车辆、机床、轴传动摩托车、飞机、工程机械、工业缝纫机、电动工具等机器动力传动系统中的重要零件,更是舰船推进器、矿山机械、轧钢设备等机器的关键零件。由此可见,在齿轮的设计和制造工艺过程中,齿形质量控制及检测技术是关键技术难题。 标签:齿轮;检测;发展 1 齿轮检测技术是我国齿轮行业发展壮大的重要依据 1.1 齿轮检测是确保齿轮成品性能和质量的关键环节 众所周知,齿轮传动是近代机器中最常见的一种机械传动,是机械产品的重要基础零部件。因此,它已成为许多航空产品、汽车制造企业日常生产中不可缺少的传动部件,成为保证机器载荷均匀、传动平稳、振动小、噪音低的最佳零件,也是机器设备接触区和传递动力中所占比重最大的传动形式。目前,齿轮制造行业较为广泛地采用齿轮测量中心检测锥齿轮。齿轮测量中心具有测量精度高、测量功能多、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在生产实践中,齿轮加工过程与齿轮检测的关系密不可分,而齿轮检测对齿轮加工的指导作用也越来越大,甚至在许多情况下,如果没有制造过程中的齿轮检测,就无法制造出合格的齿轮。 1.2 齿轮检测是齿轮在加工制造过程中质量控制的技术保证 齿轮传动装置利用两齿轮的轮齿相互啮合传递动力和运动的机械传动,用主、从动轮轮齿直接、传递运动和动力的装置。我国齿轮传动装置市场发展迅速,产品产出持续扩张,国家产业政策鼓励齿轮传动装置产业向高技术产品方向发展。齿轮系统是各种机器设备中应用最广的传递动力和运动传递的最佳装置,具有磨损小,运行效率高的优势。许多汽车上的转向系统就是这种装置的一个完美示例。其动力学行为和工作性能对整个机器有重要影响。因此,为了提高齿轮的传动效率,并使整个系统普遍向高速、安全、重载方向发展,减少在传动过程中带来的振动、变形、噪声、动载荷、动应力等因素,这不仅可以实现免维护,而且在整个使用寿命中还可以保持稳定的扭转间隙,达到高精度的目标。 1.3 齿轮检测是齿轮成品验收的重要依据 齿轮是应用在航空、汽车制造企业中最广泛的传动元件之一。近几十年来,在齿轮传动装置内部的齿轮传动副乃至齿轮传动系统为对象的动态特性分析方面取得了不少的研究成果,并逐步运用到齿轮副的动态设计中,这使得齿轮检测装置市场越来越受到各方的关注。齿形加工和热处理后的精加工是齿轮制造的关键,也反映了齿轮制造的水平。因此,我们要不断加强齿轮的检测力度和水平,不断加强对材料、热处理、加工工艺的研究,注意减小尺寸、延长使用寿命、减轻重量、降低噪音等,这也是齿轮成品验收的重要依据。

齿轮测试标准

圆齿轮——精度等级 第一部;关于齿轮齿面误差定义和允许值 1.适用范围 此规定是通商产业根据工业标准化法并通过日本工业标准调查会的认证制定的日本工业规定.以往的日本工业规格和国际规格中关于齿轮标准,精度体系的评判方法等有很多差异,为了能和国际规格达成一致,JIS B 1702 此版被废除了,取而代之的是JIS B 1702-1(圆齿轮的精度等级第一部,关于齿轮的齿面误差的定义和允许误差值)以及(圆齿轮的精度等级第二部 ,关于两齿面的咬合误差以及齿滑动的定义和精度允许值),根据这项规格所制定的精度等级,建议,请参照以下附页所述. 附页(规定)单齿咬合误差允许值的计算式 附页(参考)齿形以及齿旋形状误差和斜度误差的误差值 3.定义 3.1 斜度误差 3.1.1单齿斜度误差如图所示,单齿斜度误差是指大约在齿身长的中间附近,和齿轴同一圆心的圆周上被定义的轴直角平面的实际斜度和理论值的差。 3.1.2 部分累积斜度误差指的是如图所示K斜度对应的实际弧长和理论值的差,理论上来说,是和同一K斜度内的单齿误差的和相等的。 备注1 在没有特别指定的情况下,Fpk的值被限定为圆周的1/8。因此,Fpk的误差允许值是在斜度数(K)从2开始最接近z/8的数范围内。通常情况下,Fpz/8的评估是足够的。如果是特殊的(比如高速用齿轮)则要在更小的扇形内检测(k)的值也必须再计算。 3.1.3 累积斜度误差指的是齿轮全齿面(k=1到k=2)的最大累积斜度误差,表现在累积斜度误差曲线的全振幅。 3.2 齿形误差 3.2.1 齿形误差指的是实际齿形和设计齿形的偏差。这个值是在正面朝法线方向测定的值。 3.2.1.1 有用长度(L AF)一个指的是从基础圆到外界(A点)的延伸。另一个是从基础圆到有用齿形内侧(F点)延伸的两轴直角基础圆接线长的咬合的可能长度

齿轮检验的个公差组

齿轮检验的3个公差组 一般厂家检验ff、Fβ、Fr、Wk、ΔW,欧洲厂家主要要求检测Fi″、fi″、Fr、Wk。还有一个隐含要求,就是装配后噪音要小。 一典型零件检测 1.5齿轮的检测 1.5.1 齿轮线性尺寸的测量 1.5.1.1分析工作任务书 1.阅读齿轮零件图,了解减速器直齿圆柱齿轮的结构; 2. 熟练掌握齿轮的基础知识; 3.掌握齿轮检测原理; 4. 掌握常用的齿轮检测工具; 5.选择齿轮的检测方案,确定测量工具; 6.进行检测; 7.记录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 一典型零件检测 1.5齿轮的检测 1.5.1 齿轮线性尺寸的测量 1.5.1.1分析工作任务书 1.阅读齿轮零件图,了解减速器直齿圆柱齿轮的结构; 2. 熟练掌握齿轮的基础知识; 3.掌握齿轮检测原理; 4. 掌握常用的齿轮检测工具; 5.选择齿轮的检测方案,确定测量工具; 6.进行检测; 7.记录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

8.上交检测报告,进行评价。 图1-5-1 减速器齿轮零件图 1.5.1.2掌握齿轮的基础知识 一、齿轮的分类和使用要求 (一)齿轮分类: 齿轮传动广泛的用于传递回转运动、传递动力和精密分度等。机器或仪器中齿轮传动的质量和效率主要取决于齿轮的制造精度和齿轮副的安装精度。其工作性能、承载能力、使用寿命及工作精度等都与齿轮的制造精度有密切关系。 齿轮传动按照用途主要分为三种类型:传动齿轮、动力齿轮、分度齿轮。 (二) 不同的齿轮传动主要有以下四项使用要求: 1.运动精度:是指传递运动的准确性。为了保证齿轮传动的运动精度,应限制齿 轮一转中最大转角误差∑?i 。(分度齿轮) 2.运动平稳性精度:要求齿轮运转平稳,没有冲击、振动和噪声。要限制一齿距角范围内转角误差的最大值。 (高速动力齿轮) 图1-5-2 运动精度误差示意图

减速机标准汇总

GB/T 10062.1-2003锥齿轮承载能力计算方法第1部分:概述和通用影响系数 GB/T 10062.2-2003锥齿轮承载能力计算方法第2部分:齿面接触疲劳(点蚀)强度计算 GB/T 10062.3-2003锥齿轮承载能力计算方法第3部分:齿根弯曲强度计算 GB/T 10063-1988通用机械渐开线圆柱齿轮承载能力简化计算方法 GB/T 11365-1989锥齿轮和准双曲面齿轮精度 GB/T 11366-1989行星传动基本术语 GB/T 10085-1988圆柱蜗杆传动基本参数 GB/T 10086-1988圆柱蜗杆、蜗轮术语及代号 GB/T 12368-1990锥齿轮模数 GB/T 12369-1990直齿及斜齿锥齿轮基本齿廓 GB/T 10087-1988圆柱蜗杆基本齿廓 GB/T 10088-1988圆柱蜗杆模数和直径 GB/T 10089-1988圆柱蜗杆、蜗轮精度 GB/T 10090-1988圆柱齿轮减速器基本参数 GB/T 12370-1990锥齿轮和准双曲面齿轮术语 GB/T 12371-1990锥齿轮图样上应注明的尺寸数据 GB/T 10095.1-2001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第1部分:轮齿同侧齿面偏差的定义和允许值 GB/T 10095.2-2001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第2部分:径向综合偏差与径向跳动的定义和允许值GB/T 10096-1988齿条精度 GB/T 10107.1-1988摆线针轮行星传动基本术语 GB/T 10107.2-1988摆线针轮行星传动图示方法 GB/T 10107.3-1988摆线针轮行星传动几何要素代号 GB/T 10224-1988小模数锥齿轮基本齿廓 GB/T 10225-1988小模数锥齿轮精度 GB/T 12601-1990谐波齿轮传动基本术语 GB/T 12759-1991双圆弧圆柱齿轮基本齿廓 GB/T 12760-1991圆柱蜗杆,蜗轮图样上应注明的尺寸数据 GB/T 1356-2001通用机械和重型机械用圆柱齿轮标准基本齿条齿廓 GB/T 1357-1987渐开线圆柱齿轮模数 GB/T 10226-1988小模数圆柱蜗杆基本齿廓 GB/T 10227-1988小模数圆柱蜗杆、蜗轮精度 GB/T 1357-2008通用机械和重型机械用圆柱齿轮模数 GB/T 13924-1992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检验规范 GB/T 13672-1992齿轮胶合承载能力试验方法 GB/T 13799-1992双圆弧圆柱齿轮承载能力计算方法 GB/T 14229-1993齿轮接触疲劳强度试验方法 GB/T 14230-1993齿轮弯曲疲劳强度试验方法 GB/T 13924-2008 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检验细则 GB/T 14231-1993齿轮装置效率测定方法 GB/T 16442-1996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传动术语 GB/T 16443-1996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传动几何要素代号 GB/T 16444-1996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减速器系列、润滑和承载能力 GB/T 16445-1996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传动精度 GB/T 16446-1996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减速器技术条件 GB/T 15752-1995圆弧圆柱齿轮基本术语 GB/T 15753-1995圆弧圆柱齿轮精度

齿轮的检测课件

《机械零件测量与检验》渐开线圆柱齿轮的检测——电子教案 数控技术专业 名师课堂资源开发小组 2016年2月

子任务五:齿轮的检测 我部门承接了一批齿轮的加工,现需要我们对其弦齿厚和公法线长度尺寸误差进行测量与检验。如图7-1 图7-1 齿轮 一、 零件尺寸公差的分析 图7-1为齿轮,是典型的盘盖类零件,该齿轮的模数为2mm ,啮合角为20°,齿数为29,精度等级为8,跨齿数为4,公法线长度为21.42mm ,齿顶圆直径为ф62 01 .0-,分度圆直径为58, 查表可知,分度圆弦齿厚为1.57,分度圆弦齿高为1.0212,齿轮的宽度为15,齿轮的轮毂孔直径为ф20H8,键槽宽度为5H9,键槽底面到对面的轮毂孔壁的距离尺寸为22.2 010 .0-,这是根 据GB/T 1095-2003、GB/T 1096-2003《平键和键槽的公差》的规定而设计的,其它尺寸均为未注线性尺寸公差,按GB/T 1804-m 处理。 齿轮的相关专业术语及知识点 1、渐开线圆柱齿轮的精度标准 渐开线圆柱齿轮的公差与测量标准有GB/T 10095.1-2008 圆柱齿轮 精度制 第1部 分:轮齿同侧齿面偏差的定义和允许值;GB/T10095.2-2008 圆柱齿轮 精度制 第2部分:径向综合偏差与径向跳动的定义和允许值;GB/T13924-2008 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 检 验细则三项标准规定。 2、渐开线圆柱齿轮应用 渐开线圆柱齿轮是常用件,齿廓部分结构是标准的,其他部分需单独设计。主要用于传动,传动效率高。其传动形式:圆柱齿轮主要传递两平行轴间运动;圆锥齿轮主要传递两相交轴间运动;蜗轮、蜗杆主要传递两交叉轴间运动。

齿轮精度检测项目

产生齿轮加工误差的主要因素: 1 几何偏心(e 几) 由齿轮齿圈基准轴线与齿轮工作时旋转轴线不重合造成。几何偏心是径向误差的主要来源。 2 运动偏心(e 运) 由机床分度蜗轮加工误差即安装偏心引起的,是切向误差的主要来源。 3 机床传动链周期误差 4 滚刀制造误差与安装误差 单个齿轮评定指标: 一 影响运动准确性的项目('i F ? p F ? pk F ? r F ? ''i F ? w F ?): 1 切向综合误差('i F ?) 被测齿轮与理想精确的测量齿轮单面啮合检验时,被测齿轮转一转,实际转角与公差转角之差的总幅度值。(转角误差) 单啮仪 2 齿距累积误差(p F ?)和k 个 齿距累积误差(pk F ?) p F ?分度圆上,任意两个同侧齿面间的实际弧长与公称弧长的最大差 值。 pk F ?任意k 个齿距间· ·····(2~z/2) 齿距仪、万能测齿仪、光学分度头 3 齿圈径向跳动(r F ?) 齿轮一转范围内,侧头在齿槽内

相对于齿轮轴线最大变动量。主要 由几何偏心引起。 4 径向综合误差(' i F ?‘) 被测齿轮与理想精确齿轮双面啮合时,被测轮转一转,双啮中心距最大变动量。 双面啮合综合检测仪 5 公法线长度变动(w F ?) 齿轮一周范围内,实际公法线长度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由运动偏心引起。 代表的公法线卡规或公法线千分尺 二 影响传动平稳性的误差项目('i f ? '' i f ? f f ? pb f ? pt f ? f f β?) 1 一齿切向综合误差('i f ?) 被测齿轮与理想精确的测量齿轮单面啮合时,在被测齿轮一齿距角内,实际转角与公称转角之差的最大幅度值。 单啮仪 2 一齿径向综合误差('' i f ?) 被测齿轮与理想精确的测量齿轮单面啮合时,在被测齿轮一齿距角内,双啮中心距的最大波动。 双啮仪 3 齿形误差(f f ?) 齿轮端截面上,齿形工作部分内,包容实际齿形的两条设计齿形间的法向距离。

齿轮模数选取及相关国家标准

渐开线齿轮有五个基本参数,它们分别是: 名称符号意义标准化数值 齿数(teeth number)Z 在齿轮整个圆周上轮齿的总数称为齿数 模数(module)m 齿距分度圆齿距p与π的比值 模数决定了齿轮的大小及齿轮的承载 能力。 我国规定标准化模数 压力角(特指分度圆压力角)(pressure angle)决定渐开线齿形和齿轮啮合性能的重 要参数 我国规定标准化压力角为20 度 齿顶高系数 齿顶高计算系数:我国规定标准化齿顶高系数为1 顶隙系数顶隙(clearance)计算系数我国规定标准化顶隙系数为0.25 标准齿轮:模数、压力角、齿顶高系数、顶隙系数为标准值,且分度圆上的齿厚等于齿槽宽的渐开线齿轮。 我国规定的标准模数系列表 第一系列0.10.120.150.20.250.30.40.50.60.8 1 1.25 1.5 2 2.534568 10121620253240 50 第二系列0.350.70.9 1.75 2.25 2.75(3.25) 3.5(3.75) 4.5 5.5 (6.5)78(11)14182228(30)3645 注:选用模数时,应优先采用第一系列,其次是第二系列,括号内的模数尽可能不用.

系列(1)渐开线圆柱齿轮模数(GB/T 1357-1987) 第一系列0.1 0.12 0.15 0.2 0.25 0.3 0.4 0.5 0.6 0.8 1 1.25 1.5 2 2.5 3 4 5 6 8 10 12 16 20 25 32 40 50 第二系列0.35 0.7 0.9 0.75 2.25 2.75 (3.25)3.5 (3.75) 4.5 5.5 ( 6.5)7 9 (11)14 18 22 28 (30)36 45 (2)锥齿轮模数(GB/T 12368-1990) 0.4 0.5 0.6 0.7 0.8 0.9 1 1.125 1.25 1.375 1.5 1.75 2 2.25 2.5 2.75 3 3.25 3.5 3.75 4 4.5 5 5.5 6 6.5 7 8 9 10 11 12 14 16 18 20 22 25 28 30 32 36 40 45 50 注: 1.对于渐开线圆柱斜齿轮是指法向模数。 2.优先选用第一系列,括号内的模数尽可能不用。 3.模数代号是m,单位是mm 名称含有蜗轮的标准 SH/T 0094-91 (1998年确认)蜗轮蜗杆油94KB SJ 1824-81 小模数蜗轮蜗杆优选结构尺寸206KB JB/T 8809-1998 SWL 蜗轮螺杆升降机型式、参数与尺寸520KB JB/T 8361.2-1996 高精度蜗轮滚齿机技术条件206KB JB/T 8361.1-1996 高精度蜗轮滚齿机精度261KB 名称含有蜗杆的标准 SH/T 0094-91 (1998年确认)蜗轮蜗杆油94KB QC/T 620-1999 A型蜗杆传动式软管夹子347KB QC/T 619-1999 B型和C型蜗杆传动式软管夹子83KB GB/T 19935-2005蜗杆传动蜗杆的几何参数-蜗杆装置的铭牌、中心距、用户提供给制造者的参数121KB SJ 1824-81 小模数蜗轮蜗杆优选结构尺寸206KB JB/T 9925.2-1999 蜗杆磨床技术条件160KB JB/T 9925.1-1999 蜗杆磨床精度检验244KB JB/T 9051-1999 平面包络环面蜗杆减速器922KB JB/T 8373-1996 普通磨具蜗杆砂轮250KB JB/T 7936-1999 直廓环面蜗杆减速器731KB JB/T 7935-1999 圆弧圆柱蜗杆减速器467KB JB/T 7848-1995 立式圆弧圆柱蜗杆减速器175KB JB/T 7847-1995 立式锥面包铬圆柱蜗杆减速器203KB JB/T 7008-1993 ZC1型双级蜗杆及齿轮蜗杆减速器548KB

齿轮的检测

课题六齿轮的检测 齿轮传动是应用最广泛的传动机构之一,它在机床、汽车、仪器仪表等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主要功能是传递运动、动力和精密分度等。齿轮传动的精度将会直接影响机器的传动质量、效率和使用寿命。本课题将结合齿轮的使用要求,研究齿轮的检测方法。 检测齿轮的目的有两种:(1)为了确定齿轮的使用性能,应综合研究齿轮的各部分误差对使用性能的影响,因为齿轮的几何参数较多,它们的误差可能得到相互补偿,宜采用综合检查法;(2)为了研究切削过程的正确性,应研究齿轮单独参数的误差大小,宜采用单项测量。

实验6-1 用齿轮径向跳动检查仪检测齿轮的齿圈径向跳动误差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齿轮径向跳动检查仪的结构、工作原理 2.熟悉测量齿轮径向跳动误差的方法 3.加深理解齿轮齿圈径向跳动误差的定义及数据处理方法 二、测量原理及仪器结构说明 齿圈径向跳动△Fr是指在齿一转范围内,测头在齿槽内在轮齿上,与齿高中部双面接触,测头相对于齿轮轴心线的最大变动量。测量原理如图6-1所示。 图6-1测量原理 图6-2为齿轮跳动检查仪,它主要是由底座1,滑板2,顶尖座4,顶尖座锁紧手轮5,顶尖座锁紧手柄6,调节螺母7,指示表架8,指示表提升手柄9,指示表10组成。该仪器可测模数为0.3-5mm的齿轮,指示表的分度值为0.001mm。仪器备有不同直径的球形测量头,可以测量各种不同模数的齿轮。 图6-2齿轮跳动检查仪 1—底座;2—滑板;3—纵向移动手轮;4—顶尖座;5—顶尖座锁紧手轮;6—顶尖锁紧手柄;7—升降螺母;8—指示表架;

9—指示表提升手柄;10—指示表 d 1.68m式 为了使测头球面在被测齿轮的分度圆附近与齿面接近。球形的测头直径应按下式选取: p d为球形的测头直径,m为齿轮模数。 中 p 测量时,将测量头放入齿间,逐齿测出径向的相对差值,在齿轮一圈中指示表读数最大的变动量,即为齿圈径向跳动量。 三、测量步骤 1.将被测齿轮套在心轴上,心轴装在仪器的两顶尖之间,心轴与顶尖间的松紧要适当,以能灵活转动而没有轴向窜动为宜。 2.根据被测齿轮模数选择适当的球行测头,并安装在指示表10的测量杆下端。 3.旋转手柄3,调整滑板2的位置,使指示器测量头位于齿轮宽的中部,借升降调节螺母7和提升手把9,使测量头位于齿槽内,调整指示表10的零位,然后开始测量。 4.逐齿测量,每测一齿,须抬起提升手柄9,使指示表测量头离开齿间,测量一圈,记下指示表读数,将读数添在报告中。 5.处理测量结果,根据齿轮的技术要求,查出齿圈径向跳动公差Fr。判断被测齿轮的适用性。 五、思考题 1.齿圈径向跳动误差△Fr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它对齿轮传动有什么影响? 2.为什么不同模数的齿轮,测量时要选用不同直径的测头?

齿轮 齿形齿向测量说明书

JD 系列齿轮测量中心 测量控制及误差评值软件 说明书 (圆柱齿轮) 哈尔滨精达测量仪器有限公司

1.软件简介 欢迎使用哈尔滨精达测量仪器有限公司JD型齿轮测量中心测量控制及齿轮微机误差数据采集及误差评值软件系统。齿轮量仪测控及齿轮误差评值软件系统GIES(Aotomated Gear Inspecting &Evaluating Software System)是齿轮量仪应用通用微机进行高精度闭环轨迹数控、测量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按国际齿轮精度标准对齿轮检测控制及对测量结果进行误差评值的软件系统。该系统结合齿轮测量中心的测量特点,全汉化弹出式结构,人机接口方便实用。 1.1电子展成式齿轮测量中心系统简介 电子展成式齿轮测量中心是依据坐标测量原理。由Φ、X、Y、Z四个高精度测量坐标轴组成的测量系统。根据被测对象的需要可分别采用直角坐标、法向极坐标、柱面坐标等不同坐标系,建立测量对象的数学模型,通过计算机闭环数字控制,插补实现测量头的空间轨迹,由测微式测量头测量被测参数的实际误差、高速测量数据采集,并由计算机测量软件完成测量数据分析,按照齿轮误差理论及齿轮精度标准对测量数据进行误差评值、生成测量报告、输出测量结果,对齿轮加工机床进行调整或对齿轮质量进行验收。 图1-1是齿轮测量中心系统组成 1、测量主机 2、计算机系统 3、打印机 4、微机工作台

1.2 GIES软件系统的特点 1)全自动控制仪器测量动作、数据采集、误差补偿、测量结果误差评值及测量结果输出等功能; 2)通用弹出式菜单完成测量参数输入、测量方式设置、误差评值标准选择,测量数据存盘等功能,屏幕显示彩色测量报告单; 3)根据输入齿轮基本参数(齿数、模数、压力角、变位系数等)自动计算出测量评定长度等测量数据、可自动和人工选择长度和误差放大比; 4)手工选齿、四分或三分左右面测量及测量结果存盘、打印;按GB10095-2001标准、ISO标准、或其他可选的齿轮标准(如DIN、ANSI/AGMA等)对凸形、修缘等设计齿形、齿向、齿距进行误差评值;具有齿廓、螺旋线修缘量及修缘长度评定功能; 5)可对被测齿轮的受检范围精确确定,微机自动确定起测、起评、终评、终测四点位置,其中齿形测量起评位置按标准齿条啮合确定,并且误差评定范围可由用户根据图纸或测量要求在菜单上改变; 6)齿廓、螺旋线误差测量结果评定位置(起评、终评点)可以在屏幕上方便改变,重新设定; 7)具有“K”形框图误差评定功能; 8)具有“三压力角”误差评定功能; 9)精度等级评定按照GB10095-2001标准、ISO标准,预先确定精度等级,对超差误差项目作出标记; 10)激光打印机输出测量结果(误差曲线及数值),可选择输出各种国际通用格式或用户要求格式的齿轮测量报告单; 11)按用户要求特殊提供测量软件输出格式(如在测量报告单上输出用户方厂名、名标及产品编号、日期、检验员签字等); 1.3 硬件组成: 1)精密测量主机(圆回转转台及X、Y、Z直线坐标舟); 2)测微式测量传感器、高精度光栅编码; 3)CNC闭环数控系统; 4)系统微机及激光针打印机; 5)数据采集电路(光栅记数、A/D转换、接口); 1.4软件功能 齿轮:齿廓(Fα、f fα、f Hα、Cα)、螺旋线(Fβ、f fβ、f Hβ、Cβ)、 齿距(fpt、fu、Fp)、径跳(Fr);

齿轮标准大全

齿轮标准大全 (精度部分) 1、GB/T 2821-92 齿轮几何要素代号(已作废) (注:已有GB/T 2821-2003 在标准参考资料<十二> 中) 2、GB1356-88 渐开线圆柱齿轮基本齿廓(已作废) (注:已有GB/T 1356-2001 在标准汇编中) 3、GB1357-87 渐开线圆柱齿轮模数(已作废) (注:已有“GB/T 1357-2008 通用机械和重型机械用圆柱齿轮模数”在标准汇编第九部分中) 4、GB1356-88 渐开线圆柱齿轮基本齿廓、GB1357-87 渐开线圆柱齿轮模数编制说明 5、GB10095-88 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已作废) 6、GB10095-88 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编制说明 (注:已有GB/T 10095.1.2-2001 在标准参考资料<九> 中) 7、GB10096-88 齿条精度 8、GB10096-88 齿条精度编制说明 9、GB6443-86 渐开线圆柱齿轮图样上应注明的尺寸数据 10、GB6443-86 渐开线圆柱齿轮图样上应注明的尺寸数据编制说明 11、GB/T13924-94 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检验规范 12、GB/T13924-94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检验规范编制说明 (注:已有GB/T 13924-2008 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检验细则在标准参考资料<九> 中)13、JB/T53441-94 渐开线圆柱齿轮产品质量分等通则(注:标准出版社出版标准汇编中没有)

14、JB/T53441-94渐开线圆柱齿轮产品质量分等通则编制说明

1、GB10085-88 圆柱蜗杆传动基本参数 2、GB10085-88圆柱蜗杆传动基本参数编制说明 3、GB10086-88 圆柱蜗杆传动、蜗轮术语及代号 4、GB10087-88 圆柱蜗杆基本齿廓 5、GB10087-88 圆柱蜗杆基准齿形编制说明 6、GB10088-88 圆柱蜗杆模数和直径 7、GB10088-88 圆柱蜗杆模数和直径编制说明 8、GB10089-88 圆柱蜗杆、蜗轮精度 9、GB10089-88 圆柱蜗杆、蜗轮精度编制说明 10、GB/T12760-91 圆柱蜗杆、蜗轮图样上应注明的尺寸数据

齿轮箱验收标准

总则: 1、FAT试验大纲在验收前应为船检签字扫描版,发于船东、船厂、打包方审核; 2、需要满足船级社规范(注意齿轮箱为批量生产或单台非标机); 3、满足技术规格书要求; 4、满足会议纪要要求; 5、齿轮箱需符合图纸要求; 验收仪器 1、试验用各种仪器、量具、设备应由有关部门定期检验,并附有检验合格证或校 正记录; 2、试验用各种仪器、量具、设备需得到验收人员的认可; 验收试验项次 1、齿轮箱验收资料检查(包含但不限于下列项次): 离合器传递扭矩计算书; 齿轮箱装配记录; 齿轮箱零部件质量检验报告(检验记录); 齿轮箱零部件船检证书; 齿轮箱关键零部件采购清单; 齿轮承载能力计算书; 齿轮轴强度计算书; 离合器强度计算书; 齿轮箱滑动轴承动态合力及其作用方向计算书; 齿轮箱热处理工艺资料(包含工艺文件、热处理报告和机械性能检验报告); 箱体、齿轮、轴等主要零部件材料技术资料; 箱体焊接工艺资料(包含工艺文件、无损探伤报告等); 滑油、冷却、控制系统液压原理图及安全报警装置电气原理图; 主要性能规格表; FAT试验大纲(验收项次需标明参照标准,且此标准可以符合船检规范要求),FAT试验大纲在验收前需要经过船东、船厂、打包方审核、批准;2、齿轮箱外观检验:外观整洁、零部件布置合理、维护方便、管路布置合理、液 压管路少焊缝或无焊缝、液压管路所有焊缝均可以检验焊接质量; 3、安全报警试验:符合试验大纲要求; 4、转速比检验:符合设计要求; 5、输出轴、PTO轴、配有器轴跳动检验:符合设计要求; 6、机械接口尺寸检验;备用泵的自动起停功能测试; 7、空载运行试验;空车带排试验; 8、离合器脱合排试验;手动机械应急装置试验; 9、换向试验(若有此功能); 10、负荷试验(满载);噪声及振动试验;拆减(拆减项次由船东、船厂和打 包方三方决定),推力轴承、滑动轴承、滑油滤器、离合器磨损情况、齿轮啮合面等; 11、复试。

齿轮检测报告单说明

图13.2 齿廓数据 标号功能 1 评估的类型,例如齿廓 2 评估类型的输出方式,例如直径 3 评估曲线的长度放大比 4 评估曲线的误差放大比 5 材料:正(+)/负(-) 6 斜率误差的平均值 7 斜率误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 8 测量齿的编号 9 评估曲线的左齿面的评估等级 10 评估曲线的标准类型 11 评估曲线的右齿面的评估等级 12 评估标准对应等级的公差

图13.3 螺旋线数据 螺旋线报告单上数据的意思同齿廓数据报告单。 扭曲检查报告单上各个数据的意思。 图 13.4 扭曲检查报告单

扭曲检查除齿号的表示方式与正常检查有些不一样,其余的通上。6a代表的意思是测量的是第6号齿靠齿根的曲线,6b代表的意思是测量的是第6号齿靠近齿轮中间的曲线,6c代表的意思是测量的是第6号齿靠近齿顶的曲线。 齿距测量报告单 测量曲线的量值数据包含以下量值: 《单个齿距误差》 fpt(max) 《齿距累积误差》Fp 《相邻齿距误差》fu 《齿距变化范围》Rp 《K个齿距累积误差》Fpz/8 《跳动误差》Fr 超差的量值以粗体显示,量值的右列为允许的公差和评定出来的质量等级,图标如图13.5。

图 13.5 齿距测量报告单

14 齿轮同侧齿面偏差的定义 14.1 齿廓(齿形)形状偏差 α f f 齿廓(齿形)形状偏差是指在计值范围内,包容实际齿廓(齿形)迹线的两条与平均齿廓(齿形)迹线完全相同的曲线间的距离,且两条曲线与平均齿廓(齿形)迹线的距离为常数。 一齿面的齿廓(齿形)形状偏差 α f f 等于该齿轮基圆的二条渐开线之间的距 离,此二渐开线贴紧齿廓(齿形)检查范围内的实际齿廓(齿形),并计入渐开线形状的予计偏差。 齿廓(齿形)形状偏差还包括齿廓(齿形)起伏的深度。 αf f 齿廓(齿形)形状偏差 αL 齿廓(齿形)检查范围 BB 实际渐开线的平均线 ''B B , ''''B B 实际渐开线的平均线的包络平行线

齿轮的检测

一典型零件检测 1.5齿轮的检测 1.5.1 齿轮线性尺寸的测量 1.5.1.1分析工作任务书 1.阅读齿轮零件图,了解减速器直齿圆柱齿轮的结构; 2. 熟练掌握齿轮的基础知识; 3.掌握齿轮检测原理; 4. 掌握常用的齿轮检测工具; 5.选择齿轮的检测方案,确定测量工具; 6.进行检测; 7.记录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 8.上交检测报告,进行评价。图1-5-1 减速器齿轮零件图 1.5.1.2掌握齿轮的基础知识 一、齿轮的分类和使用要求 (一)齿轮分类:

齿轮传动广泛的用于传递回转运动、传递动力和精密分度等。机器或仪器中齿轮传动的质量和效率主要取决于齿轮的制造精度和齿轮副的安装精度。其工作性能、承载能力、使用寿命及工作精度等都与齿轮的制造精度有密切关系。 齿轮传动按照用途主要分为三种类型:传动齿轮、动力齿轮、分度齿轮。 (二) 不同的齿轮传动主要有以下四项使用要求: 1.运动精度:是指传递运动的准确性。为了保证齿轮传动的运动精度,应 限制齿轮一转中最大转角误差∑?i 。(分度齿轮) 2.运动平稳性精度:要求齿轮运转平稳,没有冲击、振动和噪声。要限制一齿距角范围内转角误差的最大值。 (高速动力齿轮) 3.接触精度:要求齿轮在接触过程中,载荷分布要均匀,接触良好,以免引起应力集中,造成局部磨损,影响齿轮的使用寿命。 (低速重载齿轮) 4.齿侧间隙:在齿轮传动过程中,非接触面一定要有合理的间隙。一方面为了贮存润滑油,一方面为了补偿齿轮的制造和变形误差。 (各类齿轮均要求有一定的传动侧隙) 二、齿轮加工误差的来源 (一)齿轮的加工方法 按齿轮齿廓的形成原理主要有:仿形法和范成法。 1.仿形法是利用成形刀具加工齿轮,如利用铣刀在铣床上铣齿; 2.范成法是根据渐开线齿廓的形成原理,利用专用的齿轮加工机床加工齿轮,如滚 齿、插齿、磨齿。 (二)齿轮的加工误差 齿轮加工工艺系统中的机床、刀具、齿坯的制造和安装等多种误差因素,致使实际加工后的齿轮存在各种形式的加工误差。 为了便于分析齿轮的各种制造误差对齿轮传动质量的影响,按误差相对于齿轮的方向特征,可分为径向误差、切向误差和轴向误差; 齿轮为圆周分度零件,其误差具有周期性,按误差在齿轮一转中是否多次出现,即在齿轮一转中出现的周期或频率,可分为以齿轮一转为周期的长周期误差,它主要影响传递运动的准确性;以齿轮一齿为周期短周期误差,它主要影响工作平稳性。 加工误差如下: 1. 长周期误差 以下两项误差均以齿坯一转为周期,是长周期误差。 图1-5-2 运动精度误差示意图

日本塑料齿轮精度规范标准

日本塑料齿轮精度标准 原文地址 摘要:早在二十年前,日本针对塑料齿轮制定了JGMA 116-02: 1983,但该标准仅规定了齿轮的径向综合误差Fi的允许值(见表1-16)和一齿径向综合误差f1允许值(见表1-17)。虽然,美国塑料齿轮齿形尺寸ANSI/ AGMA 1106-A97[6] (Tooth Proportions forPlastic Gears)推出的 早在二十年前,日本针对塑料齿轮制定了JGMA 116-02: 1983,但该标准仅规定了齿轮的径向综合误差Fi”的允许值’(见表1-16)和一齿径向综合误差f1“允许值(见表1-17)。

虽然,美国“塑料齿轮齿形尺寸”ANSI/ AGMA 1106-A97[6] (Tooth Proportions forPlastic Gears)推出的AGMA PT (PT为Plastic Gearing Toothform的缩写)为适应动力型传动用塑料齿轮设计的基本齿条齿廓,但AGMA PT并未涉及有关塑料齿轮的精度标准.在日本塑料齿轮生产企业中,注射模塑成型齿轮的精度评价,一直是参照日本JIS B 1702:1979以及JGMA 116-02: 1983,由供需双方自行选择使用。这一状况直到最近才有所改变,经日本工业标准调查会审议,由日本标准协会发布的」IS B 1702-3: 2008渐开线圆桂齿轮—精度等级第3部分:轮齿同侧齿面偏差和注射模塑齿轮的径向综合偏差与径向跳动的定义和允许值. JIS B 1702-3: 2008圆柱齿轮—精度等级(第3部分:关于注塑成型塑料齿轮轮齿同侧齿面偏差及径向综合偏差的定义与精度允许值)是在JIS B 1702-1: 1998圆柱齿轮—精度等级(第1部分:有关齿轮轮齿同侧齿面偏差的定义及精度允许值)和JIS B 1702-2,1998圆柱齿轮—精度等级(第2部分:径向综合偏差及径向跳动偏差的定义及精度允许值)的基础上,专门针对注塑成型圆柱渐开线齿轮的性能、制造方法以及特征所制定的日本工业标准[15] 目前,尚无与JIS B 1702-3相对应的其他国际标准.此标准的发布,使塑料齿轮长期无标准可循的状况有所改变。故本节对该标准主要特点及应用作一简要介绍。 (一)JIS B 1702-3的适应范围 ①该部分标准精度等级4级为最高精度级,12级为最低精度级.共划分有9个等级精度。 ②该部分标准使用时.表示注射模塑齿轮精度等级的P等级要求用PO表示,以示与金属齿轮精度等级相区别.以免产生误解. ③一齿径向综合偏差的参数区间范围和径向综合偏差是一体的。一齿径向综合偏差和径向综合偏差的精度等级,既是独立的又是统一的,设有齿轮精度等级的允许值. ④精度的评价齿轮的齿宽为有效齿宽。 ⑤该部分标准鉴于塑料齿轮目前尺寸的现状,所适用的齿轮参数区间范围都要比标准JIS B 1702-1和JIS B 1702-2有所减小:基准圆直径d=1-280mm,法向模数Mn=0.1-3. 5mm,有效齿宽b=0. 2---40mm,此外为了适应微型塑料齿轮的要求,特增加了比标准JIS B 1702-1和JIS B 1702-2更小的尺寸规格。

齿轮检验标准

2018 检验标准(齿轮)[文档副标题] 中国制造

进料检验标准(齿轮) 齿轮箱产品检验指导书 1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齿轮产品检验。 齿轮箱产品检验 按照单机检验规范和要求检验,检验项目和内容如下: 2.1 外观及附带资料检验 2.1.1铸件不允许有明显的披缝、凹陷、飞边、胀箱等缺陷; 2.1.2焊缝符合图纸要求,表面光滑平整,无裂纹、焊瘤、焊渣、飞溅; 2.1.3经过喷砂(丸)处理,表面质量等级应达到Sa2级,经过手工或机械打磨,表面质量应达到St2级; 2.1.4外露结合面边缘整齐、均匀,不应有明显的错位; 2.1.5表面漆膜厚度,遵从技术文件要求,油漆无流挂、漏涂、污物、剥落现象; 2.1.6 装入沉孔的螺钉不应高于零件表面,其头部与沉孔之间不得有明显偏心;固定销、螺栓尾端应略高于零件表面;外露轴端略高于包容件的端面,内孔表面与壳体凸缘间的壁厚应均匀对称; 2.1.7外露件表面不应有磕碰、锈蚀、锐角、飞边、毛刺、残漆、油污、型砂,外露的螺钉、螺母、定位销等紧固件应完整,不得有扭伤锤伤划痕,安装牢固,不应有松动现象; 2.1.8电机等配套件型号、规格与要求一致,外观无损伤、碰伤、掉漆; 2.1.9外型尺寸及安装孔位符合图纸要求; 2.1.10附带资料齐全(关键件及部件出厂检验记录、热处理或振动时效报告、特殊材质证明、技术图纸、配套的未装零件和外购件明细)。 2.2 空运转试验 试验前,检查油位,加注润滑油。试验在无负荷状态下进行,试验条件与齿轮箱产品工况一致,试验不少于4小时,正反各2小时。用以检验齿轮箱的运转状态、温度变化、功率消耗,以及运转动作的灵活性、平稳性、可靠性、安全性。检验项目和内容如下:

齿轮参数的测定

实验三 齿轮参数的测定 一、目的 1. 熟悉齿轮各部分名称和几何关系。 2. 学会运用一般测量工具测定渐开线齿轮的各基本参数,通过参数测量,从中掌握标准齿轮与变位齿轮的基本判别方法。 3. 学会测量齿厚的一般方法。 二、设备和工具 被测齿轮、游标卡尺,并自备计算器和稿纸。 三、测量原理和方法 齿数Z 、模数 m 、压力角α、齿顶高系数z o h 、顶隙系数C x 、变位系数X 等是齿轮的基 本参数,这些参数可能过测量或计算而得。这些参数一旦被确定,则该齿轮的各部分尺寸即可确定。 由图3—1可知,当游标卡尺的两卡脚分别与两渐开线齿廓的不同位置相切时,两切点 间距11B A 和22B A 均为两渐开线的公法线,根据渐开线性质可知:11B A =22B A =00B A ,且必与基圆相切。 卡脚与齿廓的切点位置与卡测数K的多少有关,如果卡测齿数过多,则卡脚可能与两齿顶相接触而不是相切;相反,如果卡齿数过少,则两卡脚可能与齿根接触,也不一定是相切。这时所测出的两触点间的距离不是真正的公法线长度。测量公法线长度时,最好使两卡脚与两齿廓的切点大致落在分度线附近。为此卡测齿线K可按下表选取: 通过测量公法线长度k W '、1k W +',齿数Z 、顶圆直径d a 则可求出齿轮的主要参数:m 、α、x 、*a h 和C x 。方法如下: 1. 齿数Z :可直接由具体齿轮数出。 2. 模数m 和压力角α

根据齿数Z 由上表查出卡测数K (或由附表3—1)求得,并分别测出公法线长度k W '、 1+'k W (1-'k W 亦可),由图3—2可得, k W '=P b (k-1)+S b (1) 1+'k W =P b ·k+S b (2) 由(2)与(1)相减得基圆齿距 P b =1+'k W -k W '=πcos α ∴ 模数 m= α πcos b P (3) 其中:α——分度圆压力角。 一般α=20°但也有α=15°,故分别以α=20°和15°代入式求出m 值,如与标准值相符或极接近者,则此压力角为该齿轮压力角。所求得的m 值为该齿轮的模数。 3. 变位系数 根据测得的公法线长度k W '和k W (由附表3—1求得),则可得齿轮变位系数 X= α sin 2m W W k k -' (4) 根据计算结果:如X=0,则为标准齿轮;如果X>0,则为正变位齿轮;如果X<0,则为负变位齿轮。对非机类专业,由于变位齿轮是超出其教学要求,故不要求非机类同学进一步测定和计算变位齿轮的有关参数和尺寸。 4. 分度圆直径d :对直齿圆柱齿轮 d=mz (5) 5. 测量齿顶圆直径d a 和齿根圆直径d f ,,当齿数Z 为 偶数时,可直接量出a d '和f d '.。当齿数Z 为奇数时 (6) (7) ( H 1和H 2分别为从齿轮孔壁到齿顶和齿根之距(见图3—3) 6. 齿顶高系数*a h 齿顶高 102H d d a +='2 02H d d f +='

德国齿轮标准

德国标准化协会齿轮标准(DIN 齿轮标准) 1. D IN 780-1 :1977齿轮的模数系列.直齿圆柱齿轮的模数 2. D IN 780-2 :1977齿轮用模数系列.第2 部分: 圆柱蜗杆传动装置的模数 3. D IN 781 :1973机床.变速齿轮的齿数 4. D IN 867 :1986通用机械和重型机械的圆柱齿轮渐开线齿条的基准齿条齿廓 5. D IN 868 :1976齿轮.齿轮副和齿轮系的一般定义和规范参数 6. D IN 1825 :1977圆柱齿轮用插齿刀.直齿轮用盘形齿轮铣刀 7. D IN 1826 :1977圆柱齿轮用插齿刀.直齿轮用加大毂形齿轮刀具 8. D IN 1828 :1977圆柱齿轮用插齿刀.直齿轮用带柄齿轮刀具 9. D IN 1829-1 :1977圆柱齿轮用插齿刀.设计、尺寸定义、标志 10. DIN 1829-2 :1977圆柱齿轮用插齿刀.公差 11. DIN 3960 :1987渐开线圆柱齿轮和齿轮副的定义和参数 12. DIN 3960 Bb.1 :1980渐开线圆柱齿轮和齿轮副定义.公式分类 13. DIN 3961 :1978圆柱齿轮的齿公差;基础 14. DIN 3962-1 :1978圆柱齿轮啮合公差.专用参数偏移公差 15. DIN 3962-2 :1978圆柱齿轮啮合公差.齿面线偏移公差 16. DIN 3962-3 :1978圆柱齿轮啮合公差;齿距偏移公差 17. DIN 3963 :1978圆柱齿轮啮合公差;操作偏移公差 18. DIN 3964 :1980圆柱齿轮箱的轴距偏差和轴位公差

19. DIN 3965-1 :1986伞齿轮啮合公差.第1 部分: 基本概念 20. DIN 3965-2 :1986伞齿轮啮合公差.第2 部分: 专用参数公差 21. DIN 3965-3 :1986伞齿轮啮合公差..第2 部分: 正切组合误差用公差 22. DIN 3965-4 :1986伞齿轮啮合公差.第4 部分: 轴线夹角误差及轴线交叉点偏差用公差 23. DIN 3966-1 :1978图纸上齿轮啮合信息第1 部分: 圆柱齿轮渐开线啮合信息 24. DIN 3966-2 :1978图纸上齿轮啮合信息第2 部分: 直齿伞齿轮啮合信息 25. DIN 3967 :1978齿轮配合体系.侧隙、齿厚容差和齿厚公差.原则 26. DIN 3968 :1960渐开线正齿轮用单头滚铣刀的公差 27. DIN 3970-1 :1974正齿轮检验用标准齿轮.第1 部分: 齿轮坯和啮合体系 28. DIN 3970-2 :1974检查圆柱直齿轮用的标准齿轮.安装心轴 29. DIN 3971 :1980伞齿轮和伞齿轮副的定义和参数 30. DIN 3972 :1952与DIN 867相符的渐开线齿轮装置的齿轮切削刀具的基准齿廓 31.DIN 3977 :1981圆柱齿轮齿厚测试用的半径或直径测量元件的直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