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寄生虫病防控现状和挑战_邓卓晖

主要寄生虫病防控现状和挑战_邓卓晖
主要寄生虫病防控现状和挑战_邓卓晖

主要寄生虫病防控现状和挑战

邓卓晖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州市 511430

经过多年的积极防控,广东省已经消除了丝虫病、血吸虫病和疟疾,肠道寄生虫感染率降至较低水平。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对外贸易日益增长、人口流动的日渐加快,我省报告的境外输入性寄生虫病病例逐渐增多。另外,随着饮食文化的交融和汇合,食源性寄生虫病也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在这些新形势下,我省的寄生虫病防控工作面临新的特点与挑战。现就广东省四种主要寄生虫病的防控状况作一简要描述。

1.疟疾

疟疾是人体经按蚊叮咬后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主要有4种疟原虫:恶性疟原虫、间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三日疟原虫,主要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广东曾是中国疟疾流行较为严重的省份之一。经过数十年的积极努力,认真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疟疾防治已经取得巨大成就,从 2010 年以后,广东省没有再发现本地感染的疟疾病例。

近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际间贸易往来日益频繁,每年我国有大量的劳务人员赴非洲、东南亚等疟疾流行区务工,导致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呈逐年增加趋势。2011-2017年全省共报告病例共800例,死亡10例(均为恶性疟),均为输入性病例。流行虫种主要为恶性疟(71%)、间日疟(18.37%)。近5来恶性疟感染病例数逐年上升,5年发病数占近10年恶性疟总病例数77.13% 。2014年发现了一例输入性诺氏(猴疟)疟原虫感染病例,卵形疟逐年增多;全年各月均有病例报告,没有明显季节性。疟疾病例报告主要集中流动人员较多的深圳、广州、佛山等珠江三角洲地区;发病年龄组主要为20-50岁的男性青壮年;病例感染地是在非洲和东南亚,主要为尼日利亚,喀麦隆,刚果(金),莫桑比克、缅甸等。从全球疫情显示,由于流行国家国内和国际资金不足,导致不能充分提供药浸蚊帐、临床治疗药物和其它救命工具,2016年疟疾病例数比2015年多500万,疟疾死亡数量约为44.5万。虽然疟疾新发病例率总体上已经下降,但自2014年以来下降趋势趋缓,且在某些地区有所逆转。非洲区域仍占全世界疟疾病例和死亡总数约90%。15个国家(除一国外均在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占全球疟疾负担的80%。

目前,我省部分地区疟疾监测能力不足,人员队伍不全,疟疾监测工作开展困难,监测工作质量难以保证;医疗机构对疟疾病例的诊断水平不高,治疗不够规范,一些医疗机构由于延诊、误诊、用药不规范造成疟疾死亡病例时有发生;部分地区存在疫点处置不规范情况。因此,随着疾病输入风险日益增加的外在因素影响,我省维持消除疟疾状态的压力依然艰巨。

2. 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是危害人类健康最严重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之一,包括有日本血吸虫病、曼氏血吸虫病、埃及血吸虫病、湄公血吸虫病、间插血吸虫病和马来血吸虫病等,流行于全球76个国家和地区。我国仅有日本血吸虫病的流行。自1979年至2013年文献报道,我国境外输入性血吸虫病病365例,绝大多数为国人自境外感染而输入的病例占88.49%。主要是埃及血吸虫病,其次是曼氏血吸虫病,波及非洲15个国家和地区。

曼氏血吸虫病流行于非洲、南美、西南亚等地区,中间宿主为双脐螺。中国内陆以往未见有曼氏血吸虫及其中间宿主的相关报道。1981年1月,华南农学院内部报告在深圳市某公社一塘采集到一种与曼氏血吸虫中间宿主极为相似的螺蛳,经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专家鉴定为藁杆双脐螺。藁杆双脐螺对曼氏血吸虫易感,并且目前仅局限在广东省有分布。80年代初调查,该螺种分布范围仅

局限于深圳市与香港新界交界的范围较小的水域,其他地区调查尚未发现。30多年后,2012-2017年在深圳、东莞、惠州等地市调查的结果显示,藁杆双脐螺已在深圳全市范围扩散,且已向周边地区如东莞市、惠阳区等地扩散蔓延,并有继续扩散的趋势。随着我国劳务输出上述国家地区的人员增多,回国后发现感染曼氏血吸虫的输入性病例也逐渐增加,但由于曼氏血吸虫病人症状一般较轻微,过半数感染者无明显症状,故就诊率不高,因而临床报告病例数与体检发现的实际感染数相差甚远。已有数据表明,中国近年来在非洲国家务工人员已超过100万人。因此在赴非归国人员中,作为输入性传染源的曼氏和埃及血吸虫病人或感染者的实际数量不可低估。广东省特别深圳等市当前已是非洲等地区劳务主要输出地,存在曼氏血吸虫病病例输入的风险较高,而目前该病的中间宿主藁杆双脐螺在深圳市广泛分布,且已不断向周边地区扩散蔓延,如有传染源输入,极易造成该病的传播流行。因此,必须在有螺区尤其是深圳等市开展曼氏血吸虫病疫情预警监测,同时加强对周边地区螺情扩散情况的监测。

3. 肝吸虫病

肝吸虫病是重要的食源性寄生虫病之一,成虫寄生于人体肝胆管系统,引起胆结石、胆囊炎和胆管炎等严重的并发症,并可致胆管癌。该病在我国流行范围广,人群感染率较高,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全国第二次人体重要寄生虫病分布调查结果显示,广东省肝吸虫病流行区平均感染率为16.42%,估计全省感染肝吸虫人数超过600万。

2006-2010年我省在7个流行县区开展综合防治示范区探索,采取以健康教育为先导、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开展了华支睾吸虫病综合防治工作。人群肝吸虫感染率从干预前的33.52%下降到18.24%,平均下降了45.60%。肝吸虫病防控目前面临的问题有:一是缺乏长效防控机制,寄生虫病综合防治示范区的实践证明,肝吸虫病的防治工作也需要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来维持。一旦政府投入不足,而人们的行为方式无改变,鱼的养殖卫生无法保证的话,人群肝吸虫感染率就可能出现反弹。二是缺乏快速诊断检测方法。目前,用于检测肝吸虫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中囊蚴的常用方法为酶消化法和直接压片法。酶消化法操作较为繁琐,技术要求较高,不适用于现场大规模的检测;而直接压片法漏检率高,只能用于初筛。用于人体肝吸虫感染的确诊检测一般采用粪便加藤氏法检查,但该法的依从性不高,且对检验人员镜检技术要求高,特别是感染度低的情况下,漏检率较高。三是医疗机构人员对肝吸虫病防治工作积极性不高。寄生虫病诊疗以往多由疾控中心承担,但疾控机构改革后,大部分疾控中心不再设立门诊。医院粪便检测寄生虫卵一般采用直接涂片,收费标准很低;同时,由于日常病人不多,寄生虫病治疗药吡喹酮、阿苯达唑等药物成本低,很多医院没有购买这些药物。因此,出现群众就诊无门的局面。四是群众对疾病的危害认识不足、防治意识不强。在肝吸虫病流行区,吃鱼生作为当地的一种传统饮食文化和习俗,要短时间内改变是很难做到的。同时,由于人感染肝吸虫后至病症出现,是一个慢性过程,且早期多以轻症为主、症状不典型,因此容易被人们忽视,主动就医的意识不强。

广东省是我国发现肝吸虫病最早和最严重省份,且感染率一直居高不下。肝吸虫病流行环节复杂,影响因素繁多,要有效切断其传播途径和控制传染源等,除卫生部门重视外,还需海洋渔业、食药和工商等多部门协调配合。短期内难以有显效,还需加强研究,探索长效防控机制。

4. 广州管圆线虫病

广州管圆线虫是由我国著名科学家陈心陶教授于1933年在褐家鼠肺动脉内发现而命名的。1945年,全球首例人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的病例在我国的台湾发现。之后,在我国多省报道有该病的发生,且有多次暴发流行。特别在2006年,北京发生的“福寿螺事件”,有160余人感染而患病,引起我国卫生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号召警惕广州管圆线虫病的发生,严防该病的感染与暴发流行。人体感染广州管圆线虫后,其幼虫和童虫侵害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炎或脑

膜脑炎。广州管圆线虫的生态特点复杂,不仅有众多的终宿主和中间宿主,还有多种转续宿主如淡水鱼、虾等。人感染广州管圆线虫主要是因食用生或半生的含有第三期幼虫的螺类、鱼、虾以及被此幼虫污染的蔬菜、瓜果和饮水所致。可以说,广州管圆线虫的传播扩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中间宿主的多样性。近年在中国大陆的多次暴发,均为食用福寿螺和东风螺所致。另外,2018年在《美国热带医学与卫生杂志》上报告了两例生食野生蜈蚣导致的广州管圆线虫病病例。广州管圆线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患者可能有慢性脑炎和残疾等后遗症,甚至死亡;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广州管圆线虫病是我省最具潜在危险的食源性寄生虫病之一,可能群体感染并暴发。我省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非常适宜广州管圆线虫各类宿主的生长和繁殖。福寿螺和东风螺在市郊、农村田间、池塘,甚至市区公园、小区里随处可见,外省人口有生食或半生食这些螺的习惯,因此,流动人口采集这些螺来吃的可能性非常大。2007年我省广宁县发生了一起广州管圆线虫病局部暴发。通过监测发现在农贸市场中有活的东风螺售卖,并且有出售这些螺肉;餐馆中也存在以福寿螺或东风螺肉冒充海螺肉出售的情况。在我省的调查中,石螺发现有感染,而田螺早有报道是广州管圆线虫的适宜宿主,田螺和石螺都是我们本地人口喜欢进食的,在酒楼食肆、大拍档里随处可见售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外出就餐的机会增多,并且喜欢吃生、吃鲜,因此,本地人口吃到未熟透的螺肉的可能性很大。基于我省独特的地理环境、人口分布特点和饮食习惯,存在广州管圆线虫病暴发的风险,而且,本病属于非法定报告传染病,临床医生对本病认识不足,误诊和漏诊较多,无法较准确地掌握病例的分布情况。因此,需加强对医务人员的诊疗培训,加强该病的传播风险监测。

针对输入性寄生虫病,我们应加强对赴境外旅游、务工等人员相关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以提高他们的自我防护意识,预防感染的发生;同时应当加强对流行区入境归国人员的检验检疫。对于食源性寄生虫病,需要加强对公众的健康教育,不要生吃或是半生吃淡水鱼、虾,螺肉、蛙肉等,防止病从口入。

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的现状与挑战

中国生态问题的现状 1.生态环境日益严峻 第一,全国主要污染排放物总量有的在逐年降低,有的在逐年增加,总量水平仍远远高于生态环境的承载力,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生活垃圾清运量逐年增加;大气污染排放总量有逐年降低的趋势,但是污染仍很严重。第二,从环境质量来看,一些大城市环境质量总体上有所好转,但是许多城市与地区环境污染仍十分严重。尤其是大城市机动车尾气排放、交通堵塞成为城市建设的重大问题。第三,从水环境来看,全国地表水污染比较严重,七大江河水系中劣质水质占41%,其中珠江、长江水质良好,松花江、淮河为轻度污染,黄河、辽河为中度污染,海河为重度污染。(来自2010年《第一次全国污染普查公报》) 2.资源消耗过大,生态环境污染严重 我国仍是以追求GDP 为核心的“高投入、 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传统工业模式。单位资源的产出水平仅相当于美国的1/10、日本的1/20、德国的1/6;单位产值能耗比世界平均水平高 2.4 倍,是德国的 4.97 倍、日本的 4.43 倍、美国的 2.1 倍、印度的 1.65 倍……我国综合能效率仅为33%。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国是世界上单位能耗最高的国家之一,资源的利用效率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这必然会导致废弃物的高排放和生态环境的高污染。 3.自然灾害日益频繁,生态环境承载力低 三分之二以上的国土面积受到洪涝灾害威胁;东部、南部沿海地区以及部分内陆省份经常遭受热带气旋侵袭;东北、西北、华北等地区旱灾频发,西南、华南等地的严重干旱时有发生。 4.生态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随着经济发展速度加快,部分河流、湖泊污染不断加重,水资源利用受到严重影响;虽然我国食品安全状况有了显著的改善,但是我国在确保食品安全仍然面临严峻的挑战。

(完整版)寄生虫病

寄生虫病 ★我国有五大寄生虫病:疟疾、血吸虫病、钩虫病、丝虫病、黑热病 ★人体寄生虫包括:蠕虫(吸虫、绦虫、线虫、棘头虫)、原虫、节肢动物 ★宿主:寄生生活的两种生物中受害的一方。 寄生物:寄生关系的两种生物中受益的一方。 机会致病寄生虫:常宿主体内隐形感染,于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时致病的寄生虫。 ★共栖:一方受益,另一方无益也无害。 互利共生:双方均受益。 寄生: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 ★寄生虫的生活史是指生长发育过程。 根据是否需要中间宿主分: 不需要中间宿主的直接型(钩虫、蛔虫、鞭虫、土原性蠕虫) 需要中间宿主的间接型(日本血吸虫、并殖吸虫、丝虫) ★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是:地方性、季节性、自然疫源性。 ★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者。 ★非消除性免疫是指机体对某种寄生虫保持低密度,对再感染有一定免疫力。(多数) 消除性免疫是指机体对某种寄生虫既能消除虫体,又能对再感染产生完全抵抗力。(热带利什曼原虫) ★终宿主或成虫宿主:有性繁殖阶段寄生的动物 中间宿主:幼虫期或无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动物 转续宿主:幼虫寄生而不发育的宿主 保虫宿主或储存宿主: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中的家畜或野生动物。 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指:脊椎动物与人之间传播的寄生虫病 ★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因素:生物、自然、社会因素。 ★蠕虫成虫直接产幼虫的是:丝虫、旋毛虫 ★医学原虫:指寄生于人体的致病与非致病原虫。 ★医学原虫的基本结构:包膜、包质、包核。 ★寄生在细胞内的原虫:疟原虫(红细胞)、杜氏利什曼原虫(巨噬细胞)、 1

刚地弓形虫(有核细胞)、旋毛虫(横纹肌细胞) 不寄生在细胞内的原虫:溶组织内阿米巴 ★疟疾 疟原虫虫媒传播有世代交。 疟原虫主要致病作用:侵袭并破坏红细胞。 疟原虫在人体的繁殖方式:裂体增殖 疟原虫感染后所产生的免疫:带虫免疫 我国较常见的疟原虫: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 传染源:现症患者和带虫者,其外周血有雌、雄配子体。 感染阶段:子孢子 感染途径:经按蚊叮咬感染、经输血感染。 中间宿主:人 终宿主:按蚊 流行主要因素:温度 疟原虫引起复发的发育阶段是:休眠子 疟原虫引起复发是由于:血液中有红内期疟原虫残留 与疟疾发作有关的疟原虫生活史时期是:红内期裂体增殖期 从恶性疟患者外周血中一般只能查见:环状体、配子体 检查:对间日疟患者进行血疫检查的适宜采血时间是发作后数小时至10余小时。 病原学检查方法:厚、薄血涂片 镜检血涂片上的疟原虫时要注意观察:大小滋养体、裂殖体和裂殖子、雌雄配子体、被寄生红细胞的形态。 确诊依据:血涂片查见疟原虫,并定种。 临床表现:周期性寒战 恶性疟初为隔日发热,以后则每天或不规则间歇发作,持续高热20-36小时以上; 间日疟、卵形疟为隔日发热; 三日疟为隔2天发热。 初发或混合两种或以上疟原虫感染、儿童以及进入疫区的初患病 2

国内大学生肠道寄生虫研究现状

国内大学生肠道寄生虫研究现状 宁夏医科大学杨嘉力[关键词] 大学生寄生虫研究现状 在人类疾病当中,寄生虫病是一类危害严重的流行性疾病。在我国首次人体寄生虫感染调查中发现,我国人体寄生虫总感染率在60%以上[1]。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卫生状况的改善和防治寄生虫病技术的改进,寄生虫病的感染和流行在逐年降低,但是,寄生虫感染仍然是较为常见的现象。大学生是当今社会上一个特别的群体,他们是我国社会经济建设未来的栋梁人才。本文就高校大学生群体寄生虫感染状况作一综述。 一、大学生寄生虫病感染状况 我国幅员辽阔,地处温带、亚热带和热带,东西南北气候差异很大,寄生虫病的感染和分布也有较大差异。据全国首次寄生虫病调查结果:我国人体寄生虫总的感染率为62.632%,北方感染率较低,东北区为37.57%;南方感染率较高,西南区达80%以上;学生群体寄生虫感染率为65.1%[2,3]。同期湖南某高校学生寄生虫感染率为45.3%[4];山东大学学生寄生虫感染率为17.62%[5],均较全国学生寄生虫平均感染率低,说明大学生整体卫生水平较高,寄生虫的感染相应减少,同时也看出大学生寄生虫病的感染也呈现北方较低、南方较高的现象。 1. 线虫线虫是寄生虫中一大类群,种类繁多,流行广泛,危害较大,多是土源性寄生虫,迄今为止,线虫感染仍然是寄生虫病感染中较为普遍的。在首次全国寄生虫病调查中发现,线虫感染率为59.022%。寄生虫感染的前4位都是线虫:它们是蛔虫( 46. 999%)、蛲虫( 26. 363%)虫 (18.796%)和钩虫(17.166%)[1]

2.吸虫吸虫也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一类寄生虫。 一直以来,华支睾吸虫、日本血吸虫、姜片吸虫、肺吸虫等均是我国重要的寄生虫。如华支睾吸虫,广东省的感染率为16.42%[9]; 四川西昌邛海周边居民日本血吸虫的感染率为28.81%[10]。在我国大学生群体中,华支睾吸虫、日本血吸虫、姜片吸虫和肺吸虫均有不同程度的感染,华支睾吸虫为0.1%~2.58%[4,7,11];日本血吸虫为0.17%[4];姜片吸虫为0.19%~0.50%[4,12];肺吸虫为0.02%[4]。3. 绦虫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绦虫在人体的感染是越来越少见了,但是在偏远的地区仍然可以见到绦虫的感染, ,在2次全国寄生虫病调查中 在大学生寄生虫感染调查中,湖北、湖南、安徽和福建发现带绦虫的感染,感染率在0.02%~0.54%之间[4,6,7,8],以湖北大学生的感染率最高。 4. 蠕形螨蠕形螨通常寄生在人体面部皮肤的毛囊和皮 脂腺,可引起酒渣鼻、睑缘炎、痤疮、粉刺等颜面疾患,感染率最高可达97%[12],严重影响人们身心健康。大学生群体处于青春期,面部分泌物较多,很适宜螨虫的生长。虽然大学生比较讲究卫生,很注意面部清洁,但蠕形螨的感染率仍然较高。作者对全国各地大学生群体蠕形螨感染的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感染率最低为7%[13],最高的达53.81%[14],平均达29.467%;北方和南方学生感染率并无太大差异,且没有蠕虫感北方和南方学生感染率并无太大差异,且没有蠕虫感染那种逐年下降的趋势。在感染的大学生中,男生一般高于女生[15 -17],面部有痤疮、脂溢性皮炎者高于面部皮肤健康者,且有寝室聚集性[18,19];高低年级并无明显差异[20],但明 显高于中学生[21]。 二、大学生寄生虫感染发展趋势

常见传染病与及寄生虫病

常见传染病与及寄生虫病 考试大纲---常见传染病及寄生虫病 一、结核病 病因:空气传播结核分枝杆菌、生型分枝杆菌或非洲分枝杆菌 基本病理变化 变质、渗出和增生 本质:结核性肉芽肿 1.变质——干酪样坏死。 状似奶酪;镜下:红染无结构的颗粒状物,内含结核杆菌。 2.渗出:浆液性,或浆液纤维素性炎。 3.增生——结核结节。 典型结核结节——中央有干酪样坏死,其中含有结核杆菌,周围有类上皮细胞,Langhans巨细胞,外周有淋巴细胞浸润,少量成纤维细胞增生。

干巨累(类) (二)原发性肺结核病的病变特点及结局 多见于儿童。 机体第一次感染结核杆菌引起。 1.病变特点——原发综合征(肺原发灶、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结核)。 2.发展和结局 绝大多数可自然痊愈。少数病情恶化,可播散。 (1)淋巴道播散 原发综合征:肺的原发灶、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结核三者合称原发综合征,是原发性肺结核病的病理特征。 (2)血道播散 1)全身粟粒性结核病:大量结核杆菌进入血循环,形成结核性败血症,播散到全身各脏器,形成密集分布、大小一致、灰白色界限清楚的小结节。

2)肺粟粒性结核病。 (三)继发性肺结核病的病变特点及结局 多见于成年人。人体再次感染结核杆菌而发生。 1.病变特点——注意跟原发性对比。 (1)多从肺尖开始。 (2)局限在肺内(机体对结核菌有免疫力和变态反应)。 (3)主要沿支气管在肺内播散。肺门淋巴结不受累,血道播散也很少。 (4)周围常有增生性病变,形成结核结节。 (5)病程长,新旧病变交错存在。 2.病理类型及结局 (1)局灶型:增生为主,中央干酪样坏死。 (2)浸润型:最常见。特点:在肺尖或锁骨下区,病灶周围发生渗出、坏死。如未及时治疗或患者抵抗力下降,坏死物经支气管排出后形成急性空洞。 空洞不断向外排出含菌的坏死物——慢性纤维空洞型(第3型); 或经支气管播散——干酪性肺炎(第4型)。 (3)慢性纤维空洞型。 (4)干酪性肺炎:浸润型或空洞内的细菌经支气管播散导致。 (5)结核球:球形干酪样坏死病灶。相对较稳定,可手术切除。 (6)结核性胸膜炎。

2017年松原市全国人体重点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工作汇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8a11775253.html, 2017年松原市全国人体重点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工作汇报 作者:陈砚儒周柏林 来源:《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年第26期 【摘要】松原市属吉林省,位于其中西部,是松嫩平原上的一座新兴的石油化工城,坐落于美丽的松花江畔。多年来,我市重点在沿江、沿湖县区开展食源性寄生虫病和土源性线虫病、监测、筛查工作。寄生虫病主要包括华支睾吸虫病、蛔虫病、丝虫病等等,它是指寄生虫侵入人体所引发的一种疾病,因受到虫种与寄生部位的不同,所以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各不相同。因守着江河湖畔的当地村民卫生条件较差,加上吃生鱼虾的不良恶习,使寄生虫病严重的威胁着人民身体健康,同时也制约着社会及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松原;寄生虫病;现状调查 【中图分类号】R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26..01 按照《吉林省2017年重点寄生虫病监测方案》的要求,我市全国人体重点寄生虫病现状调查中签县(市)区现场调查工作已经全部启动。前郭县、扶余市、宁江区为国家肝吸虫监测点;三个县市区共设置调查点15个,调查总人数为3159人。各地对此次调查工作都非常重视,现场调查工作启动前,各监测点的卫生行政部门均组织召开了启动会。为使每个抽样调查点的工作顺利进行,按照省方案的的要求,各县市区根据实际情况均制订了具体实施方案,截至到目前,各监测点已经全面完成便检和数据录入工作。 1 监测内容 各监测点随机抽取3周岁以上常住人口200人(包括外来人口居住超过6个月者,但排除当地人口外出超过6个月以上者)进行调查。 2 监测病种 监测病种为华支睾吸虫病。 3 监测方法 监测方法采用改良加藤图片法(Kato-Katz法)[1-2]。 4 调查结果分析

架构大数据_挑战、现状与展望

架构大数据:挑战、现状与展望 王珊1),2)王会举1),2)覃雄派1),2)周烜1),2) 1)数据工程与知识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100872 2)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 北京100872 大数据分析相比于传统的数据仓库应用,具有数据量大、查询分析复杂等特点.为了设计适合大数据分析 的数据仓库架构,文中列举了大数据分析平台需要具备的几个重要特性,对当前的主流实现平台——并行数据库、 MapReduce及基于两者的混合架构进行了分析归纳,指出了各自的优势及不足,同时也对各个方向的研究现状及 作者在大数据分析方面的努力进行了介绍,对未来研究做了展望. 大数据;大规模可扩展;MapReduce;并行数据库;深度分析 TP31110. 3724/SP.J. 1016.2011. 01741 Architecting Big Data: Challenges, Studies and Forecasts WANG ShanWANG Hui-JuQIN Xiong-PaiZHOU Xuan 2011-08-122011-09-15本课题得到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核高基项目(2010ZX01042-001-0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070054,61170013)、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10XNI018)、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基金(11XNH120)资助.王珊,女,1944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计算机学会(CCF)高级会员,主要研究领域为高性能数据库、知识工程、数据仓库.E-mail:swang@ruc.edu.cn.王会举,男,1979年生,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大规模集群数据库、内存数据库.E-mail:wanghuiju@ruc. edu.cn.覃雄派,男,1971年生,博士,讲师,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数据库查询优化、内存数据库、并行数据库.周烜,男,1979年生,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检索、高性能数据库.

全国重点寄生虫病防治规划

2006-2015年全国重点寄生虫病 防治规划 一、防治现状 寄生虫病是严重影响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公共卫生问题。长期以来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各地因地制宜地开展重点寄生虫病的综合防治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2004年完成的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以下简称2004年全国调查)表明,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比1990年下降了63.65%,感染人数减少了近4 亿人。但是由于受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制约,目前全国蠕虫感染率为21.38%,仍有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土源性线虫感染率高达20.07%~56.22%,部分省、自治区食源性寄生虫病呈明显上升趋势。根据2004年全国调查结果推算,全国土源性线虫感染人数约为1.29 亿,肝吸虫(华支睾吸虫)感染人数约为1249万,带绦虫感染人数约为55万人,包虫病患者约为38万人。另外,黑热病在新疆、甘肃和四川的部分地区流行仍较为严重,一些地区囊虫病(猪囊尾蚴病)、肺吸虫病(并殖吸虫病)、旋毛虫病和弓形虫病的血清学阳性率也比较高。受重点寄生虫病威胁的人群主要是妇女和儿童,病人大多分布在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在我国14岁以下儿童中,约有4825万儿童感染土源性线虫。我国寄生虫病防治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世界卫生组织在1999年报告中指出:“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土源性寄生虫病和血吸虫病带来的损失占全部疾病负担的40%以上。发病多见于儿童,常引起营养不良、贫血、生长迟缓、智力受损,极易引发其它疾患”。寄生虫感染状况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目前我国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仍高达19.56%,相当于20世纪60年代日本、80年代韩国的土源性线虫感染水平,这与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不相适应。包虫病、黑热病的流行不仅严重危害群众健康,阻碍农牧民脱贫致富,而且对西部地区的投资环境、经济发展和边疆的稳定产生很大影响。肝吸虫病、带绦虫病等食源性寄生虫病已成为影响我国食品安全和人民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 为加快全国寄生虫病防治工作进程,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根据当前我国寄生虫病流行现状和防治需求,制订本规划。 二、指导思想 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治的方针,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重视和加强全民健康教育,切实提高群众自我防护的意识和能力,形成群防群控的工作局面;建立和完善政府领导、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落实各项综合防治措施;加强科学研究和国际交流,不断提高防治工作水平,确保我国寄生虫病预防控制工作可持续发展。

我国的五大寄生虫病-推荐下载

?寄生虫:永久或暂时地生活在其他生物的体内或体表获得营养并损害对方的低等生物。 ?宿主:被寄生虫寄生并遭受损害的生物。 ?中间(终)宿主:寄生虫的幼虫(成虫)或无性(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保虫宿主:某些寄生虫即可寄生于人,又可寄生于某些脊椎动物,后者在一定的条件 下可将其体内的寄生虫传播给人。 ?我国的五大寄生虫病:①疟疾②血吸虫病③丝虫病④钩虫病 ⑤利什曼病(黑热病) ?寄生虫感染:寄生虫侵入人体并能生活或长或短的一段时间,若不引起明显的临床表 现的现象。有明显临床症状的寄生虫感染则称为寄生虫病。 ?带虫者:无症状的寄生虫感染者,是重要的传染源。 ?消除性免疫:宿主能清除体内寄生虫,并对再感染产生完全的抵抗力,但很少见,例 如;利什曼病 ?非消除性免疫:寄生虫感染后虽可诱导宿主对再感染产生一定的免疫力,但对体内已 有的寄生虫不能完全清楚,维持在低虫荷水平,很常见如疟疾的带虫免疫、吸血虫诱导的伴随免疫 ?疟疾的带虫免疫:疟疾患者在临床症状消失后,宿主体内仍保持着低密度的原虫,使 机体产生一定的免疫力,能抵抗同种疟原虫的感染,一旦根治后,随着原虫的消失,免疫力也随之消失。 ?伴随免疫:宿主感染血吸虫后,对再次感染的血吸虫童虫可产生一定的免疫力,而对 体内原发感染的成虫无杀伤作用的免疫现象。 ?简述寄生虫对宿主的损害,寄生虫与宿主相互作用的结果? 寄生虫对宿主的损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掠夺营养:寄生虫在体内生长、发育及繁殖所需的营养物质来自宿主。 2.机械性损伤: 3.毒性与免疫损伤:宿主的排泄物、脱落物、分解物等对宿主均有毒性作用,或能 引起免疫病理损害。 寄生虫与宿主相互作用,有三种不同的结果 1.宿主将寄生虫全部清除,寄生关系终止,(罕见) 2.宿主能清除部分的寄生虫,宿主转入慢性期。(常见) 3.宿主不能有效控制寄生虫,寄生虫在宿主体内发育甚至大量繁殖,导致明显的 病理变化和临床症状。(寄生虫病) ?简述寄生虫感染的免疫应答类型有哪些?有非特异性免疫(天然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中国制造业的现状与面临的挑战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物质基础和工业化的产业主体,是社会进步与富民强国之本。任何一个大国(我不是说像新加坡这样的城市国家)为了自身的发展和安全,都将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和升级作为国家战略来对待,高度发达的装备制造业是实现工业化的必备条件,也是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制造业在中国现阶段至少有五个方面的作用:第一是我们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的发动机;第二是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基础产业;第三是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第四是劳动就业的主要部门;最后也是国家安全的一个基本保证。 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中国制造业在改革开放25年间得到了快速的增长,它的动力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强大的国内需求,就是国内的基本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人民生活提高的需求,还有就是国际产业的转移。中国制造业在GDP里面所占的比重一直都是比较高的,因为我们现在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世界制造业的主要国家第一还是美国,第二是日本,中国在2003年超过了德国。可以看出尽管美国的服务业已经超过80%,但是它还是世界上制造业最强的国家。可见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始终是高于GDP的速度在增长,它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产业和国民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国家制造业的构成分为三块,一共是17个行业,有5个行业是轻工业、纺织工业和日用品的制造,这大概占制造业的30.24%;第二块也是5个行业,主要是资源加工,包括石油化工、橡胶、非金属、金属冶炼,大概占33%,就是我们整个制造业产值增加值的三分之一;第三是机械、电子类制造业,这稍微多一点,比三分之一多一点大概是35%,所以三块组成大概是这样。轻工业比三分之一略少,资源加工业三分之一,还有机电加工产品比三分之一多。我们可以大致说一下资源加工业生产的产品全部是用在国内,包括像钢铁、有色金属、石油加工的产品,都是用于国内的。轻工业和机械、机电工业的产品大约是一半或者是少于一半是出口的,主要还是满足内需。 中国的工业增加值,因为第二产业还有建筑,讲工业占GDP的35.75%,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就是第二产业的78.69%,建筑业只有大概20%,工业上缴的税金占第二产业的90%,从业人员90.7%,这里面我想特别指出一点制造业出口占全国外贸出口的91.2%,接纳外商实际直接投资额约占全部外商投资额的70%。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也是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一个结果。在市场竞争直接成本中,它们的比大约是美国30美元,欧洲24个美元,东欧是3个美元,日本是24个美元,在中国是2个美元,当然印度现在比我们还低一点,是1个美元,包括东南亚国家。以软件工程师来说,在硅谷一个成熟的软件工程师工资大概是20至30万美元,这里包括付税,不是全部给他工资;在爱尔兰是8至9万美元,在印度是4至5万美元,在中国是2至3万美元,所以无论是体力劳动者还是脑力劳动者在中国的成本都比较低。我举一个例子,像直升机,这是美国商用直升机最成熟的,在美国只生产顶部直升机的螺旋桨和尾部的螺旋桨,顶盖部分在西班牙生产,尾部也是在西班牙生产,中间的机身部分是在日本生产,起落架是在巴西生产,机头是在中国台湾生产,机尾是在中国的井冈山直升机厂生产,所以从头到尾都在中国生产,就是一个头一个尾。中国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到2004年11月底是5万多家,合同金额超过1万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是5590亿美元。跨国公司的研发机构在中国发展也非常迅速,到2004年6月,在中国设立研发机构的跨国公司超过600家,累计投入研发金额是40亿美元,我们在这上面可以看到东芝、IBM、HP、英特尔、GE、诺基亚、松下、爱立信公司。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研发机构发展非常迅速,其中有计算机、电子、医疗、运输,还包括汽车。我曾经访问GE在浦东的研发机构,它用了900多个中国的博士和工程师,我说是否针对中国生产研发,它说是针对GE全世界,所以正在从面向中国转向全球。外国在华研发R&D投资分布主要还是集中在北京,接近60%,因为北京具有我们中国教育科研人才的优势,其次是在上海和深圳,在其他地区包括中国的成都、南京、武汉也都有一些研发的机构。 当然,讲到中国的制造业,我们必须看中国制造业和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第一是劳动生产率比较低,我们现在一年不到4万美元,只有美国的4.38%,日本的4%,德国的5%多一点,我们人用得比较多。中国的制造业能源消耗大,污染比较严重,制造业的能耗占全国一次能耗的63%,单位产品的能耗高出国际水平20%至30%,全国CO2的排放量67.2%是锅炉排放;第二是产品以低端为主,附加价值不高。增加值率仅为26.23%,比美国、日本及德国分别低22%、22%和11%,出口主要是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含量低的产品。当然事情是两方面的,这既是一个缺点有的时候也是优点,因为中国需要解决就业问题,如果都搞自动化工厂每年新增就业就有问题。产

我国食源性寄生虫病的现状及食源性寄生虫病增多的主要原因

1.我国食源性寄生虫病的现状如何?食源性寄生虫病增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食源性寄生虫病是指一组通过食用被寄生虫感染或污染的食物而传播的疾病。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谱的扩展,饮食习惯的改变,食源性寄生虫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其患病人数超过了疟疾、血吸虫病等,已成为影响中国食品安全和人民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 据调查,随着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吃鱼人数增多,原广泛存在于我国人体中的土源性寄生虫感染率已大幅下降,人均感染率从1992年的62.2%下降到2003年的7.7%,取而代之的是食源性寄生虫病明显上升,特别是有吃“鱼生”习惯地区上升幅度更大。例如广东和黑龙江省感染率呈数倍上升。1992年广东省和黑龙江省的食源性寄生虫病人均感染率分别仅为2.09%和1.19%,现在却分别上上升到12.6%和40%。福建省人均感染率也由原来的0.23%上升到0.56%。 卫生部2001年6月~2004年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组织开展的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的结果显示,在我国感染率明显升高的食源性寄生虫病有华支睾吸虫病、卫氏并殖吸虫病、带绦虫病、猪囊尾蚴病、旋毛虫病、弓形虫病和管圆线虫病等。流行病学调查证实,食生的或不熟的哺乳动物肉可引起带绦虫病、猪囊尾蚴病、旋毛虫病和弓形虫病等;食生的或不熟的淡水生物类可引起华支睾吸虫病、卫氏并殖吸虫病和管圆线虫病等。

近年完成的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结果表明,我国若干重要食源性寄生虫病的流行都较为严峻,由于食源性寄生虫是近年来才较多发生的寄生虫病,临床医生对的其了解、认识不多,加上其临床表现多样化,往往造成错诊、误诊、漏诊。 2.原因 导致食源性寄生虫病增多的原因有很多,客观主观、自然人为因素都应该被考虑进去。 首先,从经济上考虑,食源性寄生虫病的感染群体有较大的改变。过去总会把食源性寄生虫病和“穷病”联系到一起,因为食源性寄生虫病过去多见于农村或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但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人口流动性增大,一些人以生食、半生食海鲜及肉类为时尚,烧、烤、涮等大排档受到人们的喜爱,从而使生活水平相对较高的人群感染食源性寄生虫的机率增加。一些食源寄生虫病,大都市也有发生的潜在威胁,2006 年北京市暴发的广州管圆线虫病群体感染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其次,从地理环境上分析。食源性寄生虫病感染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两广、福建及江、浙等地,但随着气温的上升、国际交流的频繁、人员的流动性增大及饮食习惯的改变等,近年来,食源性寄生虫病的感染呈现出“南病北移”的趋势;人类专有的寄生虫病逐渐减少,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不断增加;以乡村流行为主扩展为城乡共有寄生虫病增多;新发和输入性寄生虫病时有发生。这种趋势使食源性寄生虫病情况复杂,为新发、再发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带来了困难,增加了食

寄生虫理论复习题目

总论部分(包括一部分综合性试题) 1.为我国五大寄生虫病之一的原虫是: A丝虫B蛲虫Cxxxx虫D疟原虫E包虫 2.下列哪项不属于我国五大寄生虫病: A血吸虫病B钩虫病C蛲虫病D疟疾E黑热病 3.人体寄生虫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三大类: A吸虫、绦虫、线虫B绦虫、节肢动物、原虫C蠕虫、原虫、节肢动物D吸虫、原虫、节肢动物E线虫、节肢动物、原虫 4.寄生关系是指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 A一方受害,一方受益B一方受益,另一方无害C双方都受益 D双方都受害E双方既无害也无利 5.诊断人体寄生虫最常用的方法是: A病原学检查B血清学检查C问病史D PCR,DNA检测E免疫学检测 6.人体寄生虫虫病的传染源包括: A仅有病人和带虫者B医学节肢动物C所有野生动物D所有家畜E病人、带虫者、感染的动物 7.人体感染寄生虫后产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类型,最常见的是: A细胞免疫B体液免疫C消除性免疫D非消除性免疫E缺少有效的获得性免疫 8.下列哪项全是机会致病寄生虫: A蛔虫、蛲虫、钩虫B钩虫、日本血吸虫、阴道毛滴虫

C牛带绦虫、微小膜壳绦虫、蓝氏贾第鞭毛虫D弓形虫、卡氏肺孢子虫 E丝虫、xx利什曼原虫、疟原虫 9.可以引起肝脏病变的寄生虫有: A华支睾吸虫B血吸虫C包虫D溶组织内阿米巴E以上都可以 10.下列需要同肝癌进行鉴别的寄生虫病是哪一种: A包虫病B华支睾吸虫引起的肝脏损害C泡球蚴病D黑热病引起的肝肿大、肝硬化E疟疾引起的肝肿大、肝硬化 11.引起脾肿大的寄生虫有: A日本血吸虫、钩虫、杜氏利什曼原虫B杜氏利什曼原虫、溶组织内阿米巴C溶组织内阿米巴、日本血吸虫、疟原虫D间日疟、杜氏利什曼原虫、日本血吸虫E钩虫、疟原虫、杜氏利什曼原虫 12.生活史中可以不需要中间宿主的是: A微小膜壳绦虫B牛带绦虫C细粒棘球蚴D疟原虫E丝虫 13.下列与吃肉类食物无关的寄生虫病是: A包虫病B猪带绦虫病C牛带绦虫病D肝吸虫病E以上都不是 14.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一方获益,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称为共生。 B寄生虫生活是中具有感染人体能力的发育阶段称为致病阶段。 C寄生虫的生活史可以分为直接性和土源性两种。 D人感染寄生虫后最常见的免疫类型为消除性免疫。 E防治寄生虫病可以从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三个方面入手。

常见传染病及寄生虫病

第十单元常见传染病及寄生虫病 本单元复习思路 本章复习重点:两个基本病变+两组不同 1.肺结核、血吸虫病的基本病变 2.菌痢和伤寒的不同 3.流脑和乙脑的不同 第一节结核病 对人致病的结核杆菌主要为人型结核杆菌。主要由呼吸道吸入带菌飞沫或尘埃造成肺部感染。 一、基本病理变化 结核病是一种特殊性炎症,其病变特点是形成结核性肉芽肿,但基本病变不外是渗出、变质和增生。 好发于肺、浆膜、滑膜和脑膜等处。 (一)渗出为主的病变 见于结核早期或机体抵抗力低下、菌量多、毒力强或变态反应较强时。主要表现为浆液性或浆液纤维素性炎。 (二)增生为主的病变 当细菌量较少、毒力较低、机体免疫力较强时,表现为增生为主的病变,形成具有一定形态特征的结核结节。 镜下典型结核结节中央常有干酪样坏死,其中含有结核杆菌,周围有类上皮细胞(数量最多)、Langhans巨细胞以及外周浸润的淋巴细胞和少量增生的成纤维细胞。 (记忆口诀:干累多领先!) (三)变质为主的变化 当细菌数量多、毒力强、机体免疫力低或变态反应强烈时,渗出及增生的病变均可发生干酪样坏死。 坏死呈黄色、均匀、细腻,状似奶酪。镜下为红染无结构的颗粒状物,内含结核杆菌。 二、原发性肺结核的病理变化特点及结局 (一)原发性肺结核的病变特点 原发性肺结核病是指机体第一次感染结核杆菌引起的肺结核病,多发生于儿童。 病变特点: 首先在肺通气较好的上叶下部或下叶上部靠近肺膜处,形成肺内原发灶。 开始为渗出性,继而发生干酪样坏死。 很快侵入淋巴管,到肺门淋巴结,引起结核性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肿大及干酪样坏死。 重要知识点:原发综合征! 肺的原发灶 淋巴管炎 肺门淋巴结结核 三种合为原发综合征 (二)原发性肺结核发展和结局 1.淋巴道播散:浅表淋巴结结核穿破皮肤,形成经久不愈的窦道。 2.血道播散:多为原发性肺结核病的播散方式。 ①全身粟粒性结核病:

中国寄生虫病的流行情况或疾病谱变化

自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中国寄生虫病的流行情况或疾病谱有何变化?分析社会因素和现代生活方式如何影响寄生虫病的流行趋势。 寄生虫病流行状况不仅是一个国家的公共卫生、也是其公众福利及社会文明的一种重要指标。因受地理、气候、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寄生虫病在我国广泛流行,极大地危害民众健康及生命,影响社会的发展。建国以来,党和政府大力支持重大寄生虫病的防治和研究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到了20世纪末,由于多方面原因,这条战线正面临多种寄生虫病继续流行而专业队伍明显萎缩的严峻局面。 20世纪50年代中期, 中央人民政府又将防治日本血吸虫病、疟疾、黑热病、丝虫病及钩虫病写入了《1956~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由于政府重视、基层群众参与以及专业人员的指导,40多年来,我国以薄弱的经济基础、依靠自己的力量,在上述五大寄生虫病的研究与防治上取得了重大进展,为许多发展中国家树立了典范。 血吸虫病 经过40余年的防治活动,该病在418流行县(市)中已有310县(市)(74 )得以阻断传播或有效控制I1]。肆虐于大部分省(区、市)的疟疾,上世纪50年代前的年发病数达3 000余万例,危害人群生命,破坏农业生产;至90年代,主要流行区已控制在云南、海南两省,

报告的年发病数仅数万例。淋巴丝虫病流行于16省(区、市),历史累计病人3 1OO万,其中慢性病人540万(含终身残废如象皮腿等)。至1994年,我国宣布在全国范围内阻断淋巴丝虫病的传播。“中国阻断淋巴丝虫病传播的策略和技术措施的研究”获2000年全国科技进步一等奖。黑热病(内脏利什曼病)致病性强、病死率高,我国自上世纪50年代初就采取有效措施消灭传播媒介(白蛉)、根治病人,至60年代初即控制了该病在华东、华北以及华中多省的流行。与此同时,我国寄生虫学界紧密结合防治需要,在重大寄生虫病的流行因素、治疗药物、诊断技术、媒介及防制手段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应用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上述寄生虫病的流行范围和受威胁人口数均超过任何一个流行该类疾病的国家,如此成绩又是在国家经济尚不发达,投入较少的条件下取得的,因而更显其可贵。 即使我国在最重要的几种寄生虫病的防治中取得了重要进展,多种流行广泛的寄生虫病的防治尚未真正开展起来。 为了查清全国情况,以制定我国新时期寄生虫病防治规划,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寄生虫病研究所(简称寄研所)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牵头进行了一次国内外没有先例的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以期查清情况,为寄生虫病防治更上一层楼提供依据。 2寄生虫病的流行现状 尽管在主要寄生虫病的防治中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在增进人民健康、保护生产力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我们在新世纪面临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血吸虫病继续流行于7个省的108个县,主要在湖沼地

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现状、挑战与未来前景

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现状、挑战与未来前景 系别: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 专业:环境科学与工程 班级:1308班 姓名:安丹凤 学号:S2*******

中国30年改革开放成就举世瞩目。大国正在崛起,中国一步步走向富强,迎来中国历史上的空前盛世。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30年,是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同心同德、锐意进取,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创造性活动的35年。我们探索和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道路,使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更加巩固。 我们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建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显著增强,新的宏观调控体系框架初步形成。农村和城市的各项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经济增长方式正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我们实行对外开放的领域和规模不断扩大,已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我国经济大踏步地走上世界经济舞台。改革开放不仅使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国民福利得到了实质性的提高,而且也使中国日益融入世界经济和主流文明之中。 1、改革开放我们取得的成就 一是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进一步提高。与此同时,中国现已成为世界第一外汇储备大国。对外贸易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通过引进国外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大大提高了中国的生产力水平,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二是民生得到显著改善,人民生活总体上进入了小康水平。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住房面积都有大幅提高。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改革开放年间,中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数量从2.5亿下降到2148万,绝对贫困发生率由30%下降到2.3%。中国是目前全球唯一提前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贫困人口减半目标的国家。 三是初步建立了一个适应经济发展的市场经济体制,是市场而不是政府,在资源配置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目前,中国基本成为一个市场经济国家的共识开始形成。很多国家包括一些发达国家,相继承认乐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这表明,我国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已经基本确立。 四是经济结构大调整,发展方式和增长模式呈现出由粗放向集约和节约的重大转

西医综合(传染病及寄生虫病)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

西医综合(传染病及寄生虫病)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 (总分:122.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B1型题(总题数:8,分数:32.00) A.经淋巴道播散B.血道播散C.二者均有D.二者均无 (2002年)(分数:4.00) (1).继发性肺结核常见的播敞方式是(分数:2.00) A. B. C. D. √ 解析: (2).原发性肺结核常见的播敞疗式是(分数:2.00) A. B. C. √ D. 解析:解析:原发性肺结核常见的播散方式是血道播散和淋巴道播散。继发性肺结核常见的播散方式是气道播散。 A.急性粟粒性肺结核B.急性空洞型肺结核C.局灶型肺结核D.千酪性肺炎 (2009年)(分数:4.00) (1).属于血源播散性肺结核的是(分数:2.00) A. √ B. C. D. 解析: (2).属于非活动性肺结核的是(分数:2.00) A. B. C. √ D. 解析:解析:急性粟粒性肺结核属于血源播散性肺结核;属于非活动性肺结核的是局灶型肺结核。 A.火山口状B.烧瓶状C.环形D.地图状 (2011年)(分数:4.00) (1).肠结核的病变特征是(分数:2.00) A. B. C. √ D. 解析: (2).肠阿米巴病的病变特点是(分数:2.00) A. B. √ C. D. 解析:解析:结核杆菌侵入肠壁淋巴组织,形成结核结节,以后结节逐渐融合并发生干酪样坏死,破溃后形成溃疡。肠壁淋巴管环肠管行走,病变沿淋巴管扩散,因此典型的肠结核溃疡多呈环形,其长轴与肠腔长轴垂直。溃疡边缘参差不齐,一般较浅,底部有干酪样坏死物,其下为结核性肉芽组织。溃疡愈合后由于瘢痕形成和纤维收缩而致肠腔狭窄。肠浆膜面每见纤维素渗出和多数结核结节形成,连接成串,这是结

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工作方案

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工作方案 一、调查目的 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统一部署,开展人体重点寄生虫病现状调查,了解人体重点寄生虫病流行现状,掌握流行规律和影响因素。为国家制订防治对策和评估规划实施情况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查病种 土源性线虫病、带绦虫病、肠道源虫病和华支睾吸虫病。 三、调查对象及样本量 根据中国疾控中心寄生虫病所抽样结果,我县调查镇村,乡村和乡村的农村常驻人口。所有调查应包括各年龄段、各种职业、不同性别的人群,蛲虫病调查对象为3—6岁儿童。每村调查250人,共计750人。 四、调查内容和方法 基本情况 对上述调查点寄生虫病流行因素进行定性、定量描述。 人群感染率调查 1.土源性线虫、带绦虫、华支睾吸虫感染调查。

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对受检者进行粪检,检查土源性线虫、带绦虫、华支睾吸虫等蠕虫虫卵并计数。 2.钩虫虫种鉴定。 采用试管滤纸培养法对钩虫感染者进行钩蚴培养,检查并鉴定粪样中的十二指肠钩虫和美洲钩虫。至少做50名钩虫感染者的钩蚴培养,不足50人的全做。 3.儿童蛲虫感染调查 3—6岁儿童粪便收集后再采用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儿童蛲虫卵。 4.肠道原虫感染调查。 采用碘液涂片法和生理盐水涂片法,检查肠道原虫包囊或滋养体。 5.其他虫种感染调查 凡在上述寄生虫病检查中发现的其他寄生虫感染,要同时予以记录。 结果反馈 调查结果经确认无误后及时反馈受检者,并建议寄生虫感染者去医疗机构咨询就诊。 流行因素调查 了解我县及调查点的经济水平、饮食习惯、改水、

改厕、环境状况、生产方式、人口流动变化以及驱虫治疗寄生虫病的情况。 五、数据整理及分析 数据收集上报 按照全省统一规范,对调查对象和标本进行编号管理,由疾控中心负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完善,准确地录入调查数据,由省级审核、验收。并将完整数据库及原始材料送交省疾控中心。 (二)流行情况推算 县疾控中心负责汇总与分析本次调查数据,计算流行情况。 六、质量控制 根据国家的调查方案和实施细则,制定县调查实施方案和实施细则 举办一期由卫计局领导、县疾控中心相关科室工作人员以及各调查点乡政府分管领导、卫生院院长,防疫医生、村医、村长参加的《县全国人体重点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实施方案及组织动员》培训班。 成立县人体重点寄生虫病调查组。 保证受检率。通过广播、发放宣传资料和张贴宣传画等多种形式宣传本次调查的目的、意义,争取群众的支持和配合,组织村干部和乡村医生收集标本, 第 3 页共5 页

我国五大寄生虫病诊断进展

人体寄生虫病诊断研究进展 当前寄生虫学正处于一个从传统寄生虫学向现代寄生虫学过渡的知识更新时期,寄生虫的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抗寄生虫新药,疫苗和诊断技术及新的有发展前景的媒介防治技术是寄生虫学的主要研究内容。这里,我想就我国流行最为严重的五大寄生虫病的诊断现状进行讨论,归纳总结了目前研究人员对这五种寄生虫病诊断所取得的进展,以及一些临床检测技术,由于一些诊断方法正处于研究中,因此尚未广泛应用于临床检查中,但相信随着技术的进步,这些方法终将成熟适用。 我国寄生虫病的现状及诊断 寄生虫种类繁多,据记载,可以感染人体的寄生虫在我国有229种,其中线虫35种,吸虫47种,绦虫16种,原虫41种。血吸虫病、疟疾、幼虫病、黑热病和钩虫病列为重点防治的“五大寄生虫病”。根据2001年6月~2004年底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组织开展了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的调查,结果显示,钩虫、蛔虫、鞭虫等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明显降低,感染人数显著减少;食源性寄生虫的感染率在部分省(区、市)明显上升;包虫病和黑热病在西部地区流行仍较严重。全国31个省(区、市)共检查356629人,查出感染于人体的蠕虫26种。蠕虫总感染率为21.74%,其中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为19.56%(钩虫6.12%;蛔虫12.72%;鞭虫4.63%),带绦虫感染率为0.28%,流行区华支睾吸虫感染率为2.40%。2005年公布的全国第二次寄生虫病调查结果与1990年第一次调查结果相比,蛔虫、钩虫、鞭虫等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下降了63.65%,推算感染人数比1990年减少了4.07亿人。 寄生虫病的诊断主要依赖以下几种方式,病原学诊断技术,免疫学诊断技术,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临床表现,及其他检测。 一、病原学诊断技术:1)粪便检查:a:直接涂片法 b:厚涂片透明法 c:浓聚法 d:毛蚴孵化法 e:肛门拭子法 f:钩蚴培养法 g:定量透明法 h:淘虫检测法 i:带绦虫孕节检查法 2) 血液检查:a:检查疟原虫 b:检查微丝蚴 3)排泄物与分泌物的检查: a:痰液 b:十二指肠液和胆汁 c:尿液 d:鞘膜积液 e:阴道分泌物 4)其他器官组织检查:a:骨髓穿刺 b:淋巴结穿刺 c:肌组织活检 d:皮肤及皮下组织活检 e:直肠粘膜活检 二、免疫学诊断技术:1)一般免疫学诊断技术:a:皮内试验e:对流免疫电泳法

主要寄生虫病防控现状和挑战_邓卓晖

主要寄生虫病防控现状和挑战 邓卓晖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州市 511430 经过多年的积极防控,广东省已经消除了丝虫病、血吸虫病和疟疾,肠道寄生虫感染率降至较低水平。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对外贸易日益增长、人口流动的日渐加快,我省报告的境外输入性寄生虫病病例逐渐增多。另外,随着饮食文化的交融和汇合,食源性寄生虫病也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在这些新形势下,我省的寄生虫病防控工作面临新的特点与挑战。现就广东省四种主要寄生虫病的防控状况作一简要描述。 1.疟疾 疟疾是人体经按蚊叮咬后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主要有4种疟原虫:恶性疟原虫、间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三日疟原虫,主要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广东曾是中国疟疾流行较为严重的省份之一。经过数十年的积极努力,认真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疟疾防治已经取得巨大成就,从 2010 年以后,广东省没有再发现本地感染的疟疾病例。 近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际间贸易往来日益频繁,每年我国有大量的劳务人员赴非洲、东南亚等疟疾流行区务工,导致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呈逐年增加趋势。2011-2017年全省共报告病例共800例,死亡10例(均为恶性疟),均为输入性病例。流行虫种主要为恶性疟(71%)、间日疟(18.37%)。近5来恶性疟感染病例数逐年上升,5年发病数占近10年恶性疟总病例数77.13% 。2014年发现了一例输入性诺氏(猴疟)疟原虫感染病例,卵形疟逐年增多;全年各月均有病例报告,没有明显季节性。疟疾病例报告主要集中流动人员较多的深圳、广州、佛山等珠江三角洲地区;发病年龄组主要为20-50岁的男性青壮年;病例感染地是在非洲和东南亚,主要为尼日利亚,喀麦隆,刚果(金),莫桑比克、缅甸等。从全球疫情显示,由于流行国家国内和国际资金不足,导致不能充分提供药浸蚊帐、临床治疗药物和其它救命工具,2016年疟疾病例数比2015年多500万,疟疾死亡数量约为44.5万。虽然疟疾新发病例率总体上已经下降,但自2014年以来下降趋势趋缓,且在某些地区有所逆转。非洲区域仍占全世界疟疾病例和死亡总数约90%。15个国家(除一国外均在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占全球疟疾负担的80%。 目前,我省部分地区疟疾监测能力不足,人员队伍不全,疟疾监测工作开展困难,监测工作质量难以保证;医疗机构对疟疾病例的诊断水平不高,治疗不够规范,一些医疗机构由于延诊、误诊、用药不规范造成疟疾死亡病例时有发生;部分地区存在疫点处置不规范情况。因此,随着疾病输入风险日益增加的外在因素影响,我省维持消除疟疾状态的压力依然艰巨。 2. 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是危害人类健康最严重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之一,包括有日本血吸虫病、曼氏血吸虫病、埃及血吸虫病、湄公血吸虫病、间插血吸虫病和马来血吸虫病等,流行于全球76个国家和地区。我国仅有日本血吸虫病的流行。自1979年至2013年文献报道,我国境外输入性血吸虫病病365例,绝大多数为国人自境外感染而输入的病例占88.49%。主要是埃及血吸虫病,其次是曼氏血吸虫病,波及非洲15个国家和地区。 曼氏血吸虫病流行于非洲、南美、西南亚等地区,中间宿主为双脐螺。中国内陆以往未见有曼氏血吸虫及其中间宿主的相关报道。1981年1月,华南农学院内部报告在深圳市某公社一塘采集到一种与曼氏血吸虫中间宿主极为相似的螺蛳,经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专家鉴定为藁杆双脐螺。藁杆双脐螺对曼氏血吸虫易感,并且目前仅局限在广东省有分布。80年代初调查,该螺种分布范围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