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法国教育(总结)

近现代法国教育(总结)
近现代法国教育(总结)

二、法国近现代的教育制度

(一)17世纪至18世纪中期

1、天主教会的教育

1682年成立的“基督教学校兄弟会”曾开办免费的初等学校,实行班级教学。1684年开办了欧洲最早的师范学校——教师讲习所,训练初等学校的教师。此后,教师讲习所还附设“练习学校”。兄弟会学校在办学宗旨上虽是为了灌输宗教思想,但它对普及平民初等教育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在中等教育方面,天主教会较多地保留了耶稣会的传统,不太注重与新教教派的争夺。但在高等教育领域,天主教会则态度强硬,1638年大学停止向新教徒颁发学位,后来还禁止学习笛卡儿的著作。巴黎大学神学院还把卢梭的《爱弥儿》列为禁书。

2、新教教派的教育

他们反对天主教耶稣会的学校教育,反对对儿童横加压制和滥用惩罚,要求教师以温和的态度对待学生。他们还反对单纯地以拉丁语教学,主张学习本民族语言和近代语,注重发展学生智力和判断力,反对死记硬背,注意采用实物教学和进行练习等。1611年成立的“耶稣基督圣乐会”就是一个从事教育活动为主的教派团体,该会成员接受了笛卡儿的思想,尊重人的理性,重视自然科学知识,注重本族语和现代语的学习,反对体罚,主张用表扬与威胁的教育方法。“圣乐会”所办的中学对法国中等教育的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

(二)18世纪至19世纪中期

政治、经济状况的变迁对法国的教育有着巨大影响。资产阶级对教育的要求早已公开写进了大革命中各执政党的教育法案中,其中著名的有康多塞和雷佩尔提方案等。康多塞方案要求国家承担全体男女公民免费的普及教育,设计出一种包括初级小学、高级小学、中等学校和专科学校(大学)在内的统一的相互衔接的学校教育体系,实行统一的学校管理体制等。针对康多塞方案中没有涉及实际操作问题,雷佩尔提在他的方案中主张建立“国民教育之家”(寄宿学校),通过向富人征税,给儿童免费提供衣食,保障教育的实施。该方案很重视儿童的体育、德育、智育和劳动教育,目的是把儿童培养成为健壮、爱劳动、守纪律、富有知识的公民,成为真诚的爱国主义者。这些方案最终虽未付诸实施,却反映了资产阶级对国民教育的迫切要求。

在教育体制方面,法国在这一时期新旧教育体制随其政权的更替而变更,但总的趋势是完成教会教育向国家教育的转变,中央集权的教育领导体制初步形成。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转变基本上是在拿破仑时代完成的。1806年,拿破仑创设帝国大学(相当于教育部),其首脑称总监,附设评议会,作为审议机构。全国划分为27个“大学区”,区设总长和学区评议会,还按省分设大学区督学。总长、督学以至大学和中学的教师都属国家官员,由帝国大学总监任命,总监由拿破仑直接任命,体现了高度的中央集权。学校各种教学活动都是全国划一的,这样,宗教教育在行政上便附属于中央集权的领导体制中了。

19世纪的法国在初等教育方面的发展是相当缓慢的。30年代起,工业革命的进展对初等教育的发展提出要求,初等教育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1833年,教育部长基佐颁布一项国民教育法令,提出大力发展初等教育和师范教育,并规定全国每一分区设初等小学一所,修业6年,学习法语、神学、道德及读写算知识。每一城市设高等小学一所,修业3年,增设几何、测量、绘画、自然、音乐、史地等科目,并且规定小学教师必须通过国家证书考试方能任教,以保证教育质量,《基佐法案》大大推动了法国初等教育的发展。在随后的第二共和国时期《卡诺法案》虽然也提出了对14岁以下男女儿童实施普及、强迫和免费的初等义务教育,但是此法案在六月工人起义失败后成为泡影。蓬勃一时的初等教育大发展到第二帝国时期走向了倒退,宗教神学又充斥初等教育。1950年《法卢法案》加强了教会在初等教育领域的势力。

中等教育在这一时期却有了较大地发展。拿破仑统治时期,中央政府设立国立中学,地方设立市立中学,目的是培养官吏和军官。开设的课程有古典语文和各种实用学科,这两类学校一直是法国中等学校的主要类型。从1852年起,中学的课程设置出现一种文、实分科的做法,文科注重拉丁文和希腊文,实科注重数学和自然学科。1864年又废除分科制,创办一种类似德国实科中学的中等教育学校,以培养资本主义工商业所需要的一般专业人才。

法国的高等教育在19世纪发生很大变化,旧大学一改经院主义习气,顺应社会发展,文科改变其预科性质,成为一门独立的专业,神学科地位大大降低,法学专业受到社会的青睐。大学走向综合化,巴黎大学已发展成为包括许多独立学校,具有近代大学规模的一所综合性大学,成为法国科学文化教育的一个中心。另外,一些具有高等教育性质的专门学校在培养高等人才方面作了较大贡献。巴黎理工学校培养出大批军事、科技人才,巴黎师范学校也以培养大量高水平的国立中学教师而闻名于世。

(三)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

这一时期,法国基本上沿袭了拿破仑时期的中央集权的教育领导体制——大学区制,在教育上实行整齐划一制。20世纪初,法国政府对教会势力在学校教育中的影响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解散教会组织,封闭教会学校,重申教会同国家分离等,这对中央集权制下的大学区制的继续实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另外,此阶段形成的法国学校教育制度是欧洲大陆双轨制的典型代表。其中,为劳动人民子女而设立的学校是:母育学校(2~6岁)——初等学校(6~11岁)——高等小学——艺徒学校或职业学校;另一轨是为资产阶级子女设立的学校:家庭教育或中学预备班一国立中学或市立中学——大学或专门学院。双轨制明显地带有阶级性、不公平性,引起社会下层阶级的强烈反对。政府为了缓和人民的不满情绪,颁布了《费里法案》(1881年),重新规定国民教育制度的义务、免费和世俗化的三大原则,废除幼儿园和初等学校的学费,规定6~13岁为义务教育期,实施强迫义务教育;承认家庭教育是义务教育的一种形式,该法案的颁布形成了法国初等教育的现代形式。

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法国的中等教育也进行了一些改革,中学实现文理分组,开始重视现代语和自然科学的课程。教学方法上广泛采用实物教学法,强调实验教学。最具特色的是,法国中等学校实行学士学位制度,对中学毕业生进行两次考核,合格者即可获得学士学位,意味着他取得了升大学或就业的资格。与初等、中等教育的进展相比,法国的高等教育则进展缓慢,虽然也取得了大学恢复部分权力(如内部纪律和财政等)的自治、学院联结为大学等方面的进步,然而,大学的闭锁性过重,政府对大学的控制过死等弊端却严重地束缚了法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导致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一战后这种弊端便明显地暴露出来。

(四)20世纪初至20世纪中后期

1、1947年的《朗之万—瓦隆教育改革方案》

二战后,法国组织“教育改革委员会”,儿童心理学家瓦隆继物理学家朗之万担任委员会主席,他在1947年向议会提交了一份教育改革的方案。该方案严厉批评了法国教育存在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现代科学相脱节,以及教学方法陈旧的现象,提出了改革的社会公正原则;学科价值平等;人人都有接受完备教育的权利;学生先受一般方向指导后再受职业方向指导;在加强专门教育时注意普通教育;重视学生离开学校后的继续教育等六大原则。并且规定了实行6~18岁的义务教育制(实际未实现),其中,6~11岁为基础阶段,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12~15岁为方向指导阶段,学生学习共同的普通文化课程;16~18岁为决定阶段,大多数学生进职业学校,少数学生进理论学校。方案还提出在课程设置上应加强自然科学和技术科目的比重,增设经济科目,各级学校的教师一律由师范大学培养等。

2、1959年戴高乐政府的三个教育法案

(1)《教育改革法》

该法令规定将义务教育的年限延长两年,至16岁;中学的前两年设“观察期”,指导学生的升学和就业,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继续教育等。这项法令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推动了法国教育的发展。

(2)《国家与私立学校关系法案》

此项法案是政府为了加强对私立学校的控制而颁布的。其中规定:国家采用补助教师工资和设备经费的方式给私立学校以财政资助;建立新型综合性初级中学,即市立中学;对中学的初中阶段进行改组;并允许这些学校讲授教义和举行宗教仪式。

(3)《高等教育方向指导法》又称《富尔法案》(1968年)

该法案的重点是高等学校实行“自主自治”、“民主参与”和“多科性结构”三原则,调整和重组大学,加强科学研究,加强横向交往和国际合作与交流等。它的宗旨是缓和学生与政府的矛盾,改进政府对大学的控制,使高等教育的专业组合和分布更适合于经济与科技高速发展的需要。

3、1975年的《哈比改革》又称《法国学校体制现代化建设》

《哈比改革》是为改变法国教育的僵化、保守的状况,以加强职业教育、培养劳动力和技术人才。法案规定学生人学、升学与跳级的自由性,重视职业教育,对小学预备班和六、五年级(法国的年级是逆数的,相当于我国的一、二年级)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进行调整,注重了学生的个别差异,扩大了中学校长的行政权力。该法案的实施加速了法国中小学教育的现代化、民主化进程。

4、各级教育的发展

法国实行的是6~16岁的义务教育制,初等教育是义务教育的基础阶段,共5年,分三个阶段:第一学年为预备班,第二、三学年为初级班,第四、五学年为中级班。法国中等教育的年限为7年(12~18岁),分初中和高中两个阶段。初中4年,前2年为观察期,后2年为方向指导期;高中阶段有长期高中教育与短期高中教育之分,长期高中有国立中学与市立中学两种,是为升大学或高等技术学院作准备;而短期高中实际上是技术职业教育,包括市立普通中学与市立技术中学。

法国该时期的高等教育机构有大学、高等专科学校和短期技术大学三大类。大学学制为5~7年,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年的普通教育和选择方向的阶段;第二阶段2年的深入学习与专业化的阶段;第三阶段是2年以上的专业化的科学研究阶段。高等专科学校又称大学校,培养教育和科学技术部门的高级专业人才,这类学校规模不大,条件却很优越,入学竞争激烈。而短期技术大学则实施为期两年的短期高等教育以培养高级技术人员。

简述法国17-18世纪教育发展的脉络

题目:简述法国17~18世纪教育发展的脉络 (一)、17~18世纪大革命前的教育 一,初等教育 教育内容:宗教教育在占据重要地位,其中尤以天主教的影响最大,辅助读.写.算的教学。 教育制度; 采用班级授课制,以法语讲课。 教育对象:面向下层的子女免学费。(富人家请家庭教师开启学生的初等教育。) 二,中等教育 教育学校:主要是耶稣会中学和文科中学。 教育内容:拉丁语及“七艺”科目。(17世纪成立的“耶稣基督圣乐会”在中等教育仅次于耶稣会。特别是18世纪中期耶稣会被逐后,更成为举办中等教育的主要力量。)三,高等教育 代表:巴黎大学 16.17世纪,一批新型教育和研究机构应时代之需而先后建立,后来它们成为法国传统的高等教育机构,构成法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独特的一枝。进入18世纪,一批高等专科学校应运而生。高等专科学校是法国高等教育的精华,它的出现标志着法国近代工程技术教育的开始,同时也使法国高等教育进入独具特色的高等专科学校与大学并存且相互竞争、相互补充的历史新阶段。 特点:17~18世纪期间,法国的初等教育始终掌握在教会手里。各教派为扩大自己的势力,竞相开办学校,利用学校传播宗教教义。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后,执政的资产阶级各派都重视教育事业,提出了许多教育改革方案,要求实施普及的、免费的初等教育。由于政局不稳,这些方案都没有得到很好地实行。发生于18世纪末的资产阶级大革命促进了法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确立了法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基本模式。在大革命期间,法国高等教育的办学传统受到彻底的冲刷和改造,旧大学被取缔,各种专科学校得到发展、改组或创建,此外还创立了某些专门研究机构。 (二)、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教育和改革(1789~1794) 1789~1894年法国革命的是继17世纪英国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的一次更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它从根本上推翻了统治法国的一千多年的封建制度,确立了资产阶级政权。在教育方面,资产阶级执政的各派力量都拟过方案,其中著名的有康多、雷佩尔和拉瓦锡等人所拟的教育方案。这些方案虽然在当时都未来得实行,但对法国产生了影响。尤其是康多塞1792年向立法大会提出的方案,不仅给法国而且给其他国家提供了讨论19世纪教育发展的基础。共同点是:都要求由国家举办世俗性的学校,反对教会垄断教育;主张实施普及的、平等的教育;提出废除宗教科目,加强科学教育。 这一时期教育是实际情况是: 一,初等教育远未普及。 二,中等教育,政府设立中央学校(设在每郡首府),培养工业方面的人才。 三,高等教育被重视,采用开设专门学校的办法培养专门人才。 法国革命中制定塔列兰教育法案、康多塞的国民教育组织计划纲要、雷佩尔提的教育方案,都不同程度表现资产阶级各派的共同愿望。 第一,主张建立国家教育制度。 第二,主张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力,国家应当保护并实行普及教育。 第三,在教育内容和教师问题上实现世俗化、科学化,也是大革命中各种教育方案的

19世纪美国教育发展概况

19世纪美国教育发展概况 从1783年美国独立到19世纪末,美国社会得到了极大发展,尤其是美国经济在短短的一百年时间里迅速跃居世界经济的前列。美国内战结束后,奴隶制的废除,更是为美国社会带来了强大的发展动力,使美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都有了质的飞跃。对此,美国教育的发展也呈现出新的特点,产生出新的变化。 一教育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19世纪是美国教育管理制度确立的时期,学区制在18世纪的基础得到进一步完善,州教育管理体制得以最终确立,而联邦教育管理制度也正式出台。这些管理制度的确立与完善,为20世纪美国教育的崛起与腾飞,提供了良好的制度平台及基础,对于美国教育质量的提高发挥出重要作用。 1.学区制的兴衰 在马萨诸塞州学区制的影响下,到19世纪中期时,各州纷纷建立学区制度,使学区制成为这一时期美国教育管理的主要制度。学区制的优点在于便于学生的就近入学,同时也符合了居民自治的愿望,因而受到地方人士的大力欢迎。但在实施过程中,学区制也开始暴露出其不足,即由于各学区的经费投入因学校区所在区域的经济状况而存在事实上差别,这也导致各学区的教育质量的参差不齐,出现了教育发展的区域失衡。为此,美国社会开始对学区制度进行反思,并提出两方面的改革意见。一是削弱学区的职权,如将教师聘任和教材选择的权力从学区上收,以保证学区教育质量的相对均衡等。二是合并学区,通过把许多乡村的地的小学区进行合并使之成为大学区,这样,既便于管理,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教育的质量。到19世纪90年代为止,学区合并成为学区制度改革的趋势。 2.州教育管理体制的确立 美国教育管理权利主要集中在州政府的制度设计是在19世纪完成的。1791年美国宪法修正案第十条规定:“凡是宪法未曾给予联邦制而又未曾限制给予各州的权利,都是保留给各州或人民的。”正是以此为依据,美国社会认为教育的发展与管理权利应属于州的政府所有。由此确立了美国的州教育管理体制。1812年到1821年。纽约州设立教育督察长,对全州的初等学校进行管理。这标志着美国州教育管理体制的开端。在此基础上,马萨诸塞州于1837年设立州教育委员会,真正确立起了州教育的全面领导与管理,这也直接影响了其他各州教育委员会的设立。导19世纪下半期,州教育管理与领导体制成为美国教育管理的基本制度,该制度也一直延续至今。 3.联邦教育领导体制的形成

教育学考研之外国教育史备考知识点:法国的近代教育制度

教育学考研之外国教育史备考知识点:法国的近代教育制度 (二)法国的近代教育制度 1.教育概况: 在法国大革命前,法国的学校教育基本上是由天主教会控制的。1789年爆发的资产阶级革命,不仅改变了欧洲和法国的历史,而且也改变了法国的教育。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先后上台执政的资产阶级各党派都很重视国民教育问题,提出了各自的教育改革方案。其中有代表性的是:代表立宪派的塔列兰方案、代表吉伦特派的康多塞方案和代表雅各宾派的雷佩尔提方案。他们都主张建立国家教育制度、实行普及教育、要求教育世俗化和科学化等。在客观上指出了法国教育发展的方向和推动了近代法国教育的发展。 1799年,拿破仑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对教育进行改革,建立了中央集权教育领导体制。在教育改革方面,拿破仑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是要求教育为国家服务,为国家提供受过训练的忠诚的行政官员,使教育与帝国的社会秩序和专制性质相一致。为此,他采取与天主教会“和解”的政策,以利用教会的力量来巩固自己的政权。拿破仑建立的中央集权教育管理体制的主要特点是:第一,教育管理权力高度集中,帝国大学的总监是负责全国教育的最高首脑,由皇帝亲自任命;第二,全国教育实行学区化管理,全国教育分为27个大学区,每个学区设总长一人,负责管理大学区的各级学校;第三,开办任何学校教育机构必须得到国家的批准;第四,一切公立学校的教师都是国家官吏。 《基佐法案》七月王朝时期,法国的初等教育得到了一定的发展。1832年,基佐担任教育部长,1833年6月通过了《基佐法案》。法案要求在法国的每一个区都建立一所初级小学,在每个6000人以上的城市设立一所高级小学。他认为,初级小学的任务是进行基本知识、道德和宗教教育。高级小学应通过设置职业课程,使学生获得实际的知识。为了发展初等教育,他还提出重视初等师范学校的思想,这一法案公布后,法国的初等学校和师范学校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这一法案没有提出普及义务教育的思想。 《费里法案》1881--1882年,法国教育部长费里颁布了两个关于初等教育的法案,被称为《费里法案》。第一个法案中规定了国民教育发展的义务、免费和世俗化原则,后一个法案是使三个原则具体化。这些法案规定:6--13岁为义务教育的年龄;免除幼儿园、小学及师范学校的学费;废除《法卢法案》中关于教会对学校的特权,取消公立学校的宗教课,改设道德与公民教育课等。这一法案为这一时期法国初等教育的发展确立了方向,促进了法国义务教育的普及。 中等教育的发展19世纪初,法国的中等教育受到拿破仑·第一帝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大批国立中学和市立中学纷纷创办并成为主要中等教育机构。第一帝国以后,法国的中等教育有发生了多次变化。

法国近代史概括

法国近代史概括: 18世纪末到20世纪初资本主义制度在法国确立、发展,直至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历史。法国是世界近代史上阶级斗争最激烈、政治发展最曲折的国家,从1789年到1871年先后经历五次革命。在这个过程中,各阶级、各党派创造和试验了各种政治体制、政治思想、政治行为和行政法律制度。由于法国是欧洲最先进的大国之一,法国的政治文化对于世界具有特别重大的影响。 史学界一般以1789年爆发的大革命作为法国近代史的开端。在革命之前,以绝对君主专制和等级制度为特征的旧制度已衰落式微。频繁的对外战争、宫廷的奢靡浪费和贵族的免税特权致使波旁王朝陷入难以解决的财政危机。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激励了改革社会的普遍愿望。包括资产阶级在内的第三等级与旧制度的矛盾日益激化。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标志着资产阶级大革命的开始。这次革命鲜明地宣布自由、平等、法制和民主原则,坚决废除君主专制和等级制度。在与国内外反动保守势力的搏斗中,人民群众被广泛地发动起来,推动革命沿上升路线发展,从1789年到1794年先后经历了立宪君主制、吉伦特派共和国和雅各宾派民主专政。1794年热月政变结束了恐怖统治,但未能使资产阶级共和国稳定下来。1799年拿破仑·波拿巴将军通过雾月政变上台,于1804年建立法兰西帝国。拿破仑在国内维护和巩固了资本主义经济秩序,在国外扫荡了欧洲封建势力,使法国一度称霸欧洲。1814年拿破仑被反法联军击败而退位。1815年3月他重返法国,建百日王朝,6月在滑铁卢彻底失败。 1814年波旁王朝复辟。路易十八颁布《宪章》,承认大革命所确立的经济秩序和自由权利。法国的经济开始从多年战争的破坏中恢复。1824年查理十世继位后倒行逆施,背弃《宪章》,激起社会上普遍的不满。1830年7月革命推翻了复辟王朝,代之以奥尔良公爵路易·菲力普为国王的七月王朝。 七月王朝实行立宪君主制,政权落入大资产阶级手中。政府残酷镇压30年代初的工人运动(如1831年和1834年里昂工人起义)和共和运动,以确保资产阶级的秩序。工业革命开始展开,纺织业和铁路建设发展较快。40年代,社会各阶层对政府的不满日益增长。各种社会主义思潮在工人中迅速流传。中小资产阶级要求扩大选举权。政府拒绝改革,激发了1848年2月革命。七月王朝被推翻,建立起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1848年革命的显著特征是工人阶级为争取权利而奋勇战斗。工人代表也进入了资产阶级共和派的临时政府。资产阶级对此深感恐惧。是年6月,巴黎工人起义,遭到残酷镇压。12月,拿破仑的侄子路易·波拿巴利用农民对拿破仑的迷恋,当选为总统。1851年12月,他发动政变,实行军事独裁统治。翌年,加冕称帝,自称拿破仑三世,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 拿破仑三世稳定了法国政局,鼓励经济发展。在第二帝国时期,工业革命基本完成,法国成为欧洲的工业大国。政治体制也由50年代的专制帝国演变为60年代的自由帝国,议会的权力逐步恢复,出版、集会、结社和罢工等权利被肯定。共和运动、民主运动和工人运动逐渐兴起。拿破仑三世为谋求军事和外交威望,

关于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教育发展战略的发展及启示

关于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教育发展战略的发展及启示 一、20世90年代以来美国教育发展战略发展脉络 20世纪90年代至今,随着育观念不断发展、体制不断变革时局不断变化,美国的教育展战略也相应地有了一系列要的发展。 1985年,美国邦教育部、促进科协会联合美国科学院等12个机构,启动一项面向21世纪致力于科学知识普及的中小课程改革工程,它代表着美国基础育课程和教学改革的趋势,于1989年推出了阶段性果《普及科学——国2061计划》该报告详细阐述了全面改革美国初中等教育的目标、步和科学依据,开了美国科学育改革的先河,引起了高的关注。其核心思想是在科学、数学和技术教育上定一个示范性、指导性的基本准,编写新的教学大纲希望全国的中小学、幼儿园此来普及科技教育,从使下几代人具备科学技术的本素质。普及科技教育不是盲目增学校的教学内容,中小学的教学重应集中在最根本的科学基础识上,并且更有效地把它教好 在1991颁布的《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中,时美国总统的老布什正提出了面向21世纪美国四项教育战略和六条国家育目标,其中科学教育被列教育目标之一,并称到2000年“美国生在自然科学和数学方面的成绩要世界上名列前茅”。1994,克林顿又签署了此基础上发展的《美国2000年教育改法案》。1993年美国育部提出了《1998——2000年战略方案》。方案提出了三大目标及其体目标和方案,其中三大目标是:助所有学生达到富有一定挑战性的业标准,以使他们为成为有

任感的公民和为进一学习以及富有产出性的就业做准备。为所有儿童的学打下坚实的基础。保证所有生享受中学后教育和终身教育。2001年,基于美国全国对“教育重要性和教育部在国家教育目标的领导地位”的认识,国联邦教育部发表了《2001——2005年战略划》,提出了美国教育发展使命和四大战略目标。但由半年后“9·11”件的发生,促使美国家战略发生了一些重大化,最终终止了《2001—2005年战略规划》的实。 布什政府于2002年1月8日签署了《让一个儿童落后法案》。了全面贯彻该法案,育部重新编制并发了《2002——2007战略规划》。它对美教育新战略框架进行更为精细的构建。教的战略目标从之前的四项变为项:创建一种成就的文、改进学生的成就、发展安学校培养学生坚定的品格、把教育变为基于证据的领域、提高接中学后及成人教育的机会与质量、立卓越的管理。“9·11后美国教育战略的向更为清晰也更为完整。 二、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教育发展战略的特点 1.注重教育质量提高,强调教育结 19世纪、20世纪初,由于时局的变化使美国开始对自己“界霸主”的地位产生忧。通过对基础教育的反思,国各界逐渐形成了一个共识:回归基础”的教育改革运动,在保证培养出质量上数量上都能满足国家发展需要人才。从此,重视教育量成为美国教育战略规划的核内容,也是美国教育改革的本目标。面向所有儿童,帮助所有生提高学业水平始终是美国教育追的战略目标。

第二节 法国近代教育制度

第二节法国近代教育制度 一、17世纪中期到18世纪中期法国的教育制度 公元前1世纪,罗马人征服了高卢。法国作为罗马帝国的高卢行省从那时起,受罗马帝国统治达500年之久。公元5世纪日耳曼人最强大的的一支部落法兰克人征服高卢,建立了最强大封建王国--法兰克王国。公元843年,法兰克王国一分为三,即西法兰克王国、东法兰克王国和中法兰克王国。其中,西法兰克王国就是法国的雏形,后来演变为法国(东法兰克王国演变为后来的德国,中法兰克王国演变为后来的意大利)。10世纪后,法国封建社会迅速发展,到15世纪后期形成了中央集权国家。 法国在这一时期仍然是一个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封建国家,而且是当时欧洲典型的君主专制国家,从16世纪开始的宗教改革对它影响不大,因此,天主教在法国的势力十分强大。尽管从16世纪开始,资本主义因素在法国已得到较快的发展,出现了一批资本主义的手工业工场,对外贸易也在不断扩大与加强,资产阶级逐渐成长。但一直到18世纪前期,法国包括资产阶级在内的第三等级(城市贫民、手工业者和农民)在政治上还比较软弱,处于无权的地位,受到封建专制制度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形成封建贵族与第三等级之间日益尖锐的对立。上述社会这些特点,决定了这一时期的法国教育总体上看还是教会特别是天主教教会一统天下。 (一)初等教育 16世纪末到17世纪前期近30年,法国的初等教育主要掌握在胡格诺派手中。16世纪中叶以后,加尔文教在法国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加尔文新教的信奉者被称为胡格诺派教徒。胡格诺十分重视教育,在其控制地区,率先进行了实行强迫初等教育、男女可以同校、采用本族语教学等方面的改革。胡格诺派的教育活动,推动了法国早期初等教育的发展,但不久遭到禁止。1684年,天主教神父拉·萨尔(La Salle)建立了"基督教学校兄弟会",成为了法国从事初等教育的重要力量。这一时期的初等学校以宗教教育为主,辅以读、写、算的教学;用班级教学代替个别教学;以法语讲课;面向下层社会的子弟,免收学费。富人们则聘任家庭教师对其子弟进行初等教育。"基督教学校兄弟会"还注重师资培养的问题,它于1685年在兰斯(Rheims)创办的教师讲习所是西欧最早的师范性质的学校之一。 (二)中等教育 17世纪前期,属于新教的冉森派和胡格诺派曾开办过一些中等学校。冉森派是17-18世纪在欧洲流行的新教,其创始人是荷兰神学家冉森。冉森派特别重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强调本族语的地位,在方法上,反对强记,重视判断力的磨练和读写技能的训练,主张采用实物教学。17世纪60年代冉森派开办的学校被迫停止教学活动。胡格诺派开办的中等学校被称之为学院或基础学校,设7个年级,主要教拉丁文、希腊文和法文。1685年以后,胡格诺派的学院也不复存在了。 1534年,以反对宗教改革、巩固并恢复天主教阵地为宗旨的耶稣会建立,到17世纪,活跃于许多欧洲国家,成为法国教育中的重要力量。耶稣会特别重视中、高等教育,对初等教育缺乏兴趣。在1618-1746年近一个半世纪期间,由耶酥会创办的中等学校成为法国中等教育的重要力量。耶酥会创办的中等学校也称为学院。除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年的短暂时间外,耶酥会的教育活动是得到法国封建统治者全力支持的,因此,它的中等学校网迅速遍布法国各地。成立于1611年的“耶稣基督圣乐会”在中等教育中的力量仅次于耶酥会,特别是在18世纪中期耶酥会被驱逐后,更成为法国举办中等教育的主要力量。圣乐会虽然是一个属于旧教的宗教派别,但它比较接近于资产阶级,圣乐会所办的许多中学显然就是适应资产阶级的需要而产生的,入学者都是贵族和资产阶级子弟。这种中学在前四年学习法语不学拉丁文,高年级学习拉丁文不学希腊文,注重历史教学,加强数学以训练思维,增加实科

近现代德国教育(总结)

三、德国近现代的教育制度 (一)17世纪至18世纪中期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笼络人心及扩充军队,德意志各邦的王公们都非常重视国民教育。16世纪末17世纪初开始,各封建公国把初等学校由教会管理改为国家管理,并颁布一些学校法令,规定实行初等强迫教育,如德国最大的一个邦国——普鲁士,于1717年和1763年先后两次颁布此类法令,规定5~12岁儿童必须到学校受教育,否则对家长要课以罚金,甚至儿童缺课,也要对其家长加以罚款。从而德国在西欧率先将学校管理权国家化。 德国的初等学校主要是由路德派倡导和兴办起来的,学校设施一般非常简陋,师资水平也不高,大多由裁缝、鞋匠和退伍士兵担任或兼任。宗教教育是其主要内容,同时也教一些简易的读写算方面的知识,教学方法主要是死记硬背和体罚。后来,经虔信派努力,这类学校得到较大发展,手工科列入学校课程,直观性原则和学生自主性原则受到重视。另外,班级教学和本族语教学等在这一时期也得以实施。这些都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这一时期,德国的中等学校主要有三种类型:古典文科中学、武士学校和实科中学。文科中学在德国中等学校中占据重要地位,由宗教改革时期梅兰克吞创立的拉丁中学和斯图谟创建的文法中学演变而来,主要是为了把贵族子弟训练成政府官吏,与劳动人民无关。武士学校则沿袭中世纪骑士教育而来,其任务是把贵族子弟训练成为文武官职及从事外交事务的人员。学习的内容较宽泛,但很肤浅。18世纪出现的实科中学则适应了工商业资产阶级发展的需要,是一种既具普通教育性质,又具职业教育性质的新型中学。实科中学主要讲授一些接近实际生活和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实用知识,这促进了德国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实科中学曾盛极一时。 此时,德国大学受国家的影响日渐增强,人文主义精神逐渐排斥着欧洲大学传统的中世纪学风。学校增加了新人文主义学科和实用学科。国语授课、教学方法的改进,打破了旧大学沉闷的氛围,给大学增添了新的活力。此外,这一时期的德国还创办了许多新大学,如圣·尼古拉大学、哈利大学、赫丁根大学等,这为德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开创了新的局面。 (二)18世纪一19世纪中期 18世纪末德国出现泛爱主义教育运动。泛爱主义者接受卢梭的思想,认为儿童的天性是善良的,强调尊重儿童的个性,要热爱儿童,让儿童得到自由发展。他们重视体育,注重发展人的理性,重视现代语和自然科学知识。泛爱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巴西多(也称巴泽多)于1774年在德国东部德绍开办一所泛爱学校,对学生进行免费教育。各地纷纷仿效,极大地促进了资产阶级进步教育思想的传播。 在这一时期,德国还出现了一场学习发扬古希腊文化的运动,其代表人物是著名的历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威廉·冯·洪堡。在他担任公共教育部部长期间,按照新人文主义精神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他强调实施初等义务教育,颁布《初等义务教育法案》,改进和加强小学师资的培训工作;在中等教育方面,他对文科中学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制订新的中学教学计划,减少古典语文的教时数,这些措施使文科中学更接近实际生活(实科中学);在高等教育方面,他建议创办了柏林大学,首次提出“教学同科研相统一”的原则,对后来德国教育、科研的发展产生了很深远的影响。 然而,欧洲“神圣同盟”成立后,普鲁士反动政府对国民教育事业进行了野蛮地摧残,使德国教育走向倒退。政府命令学校监视教师和学生的思想和行动,接着又削减自然学科,增加古典学科,加重神学课,这些倒行逆施严重地阻碍了德国教育的发展进程。使德国的学校教育倒退了许多年。 (三)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 普鲁士在1870~1871年的普法战争中战胜法国,建立了以普鲁士邦为首的德意志帝国。帝国政府也十分注重利用教育来为其经济、政治服务。德国学校教育始终贯穿着民族沙文主义、军国主义、僧侣主义和反共反社会主义的精神,强调学校为国家服务的精神,目的是为了把青年培养成德意志民族主义者。培养大批效忠的具有初步文化知识和技能的劳动者及士兵是帝国初等教育的初衷。根据1872年颁布的教育法,德国对6岁儿童实施了为期8年的强迫义务教育,并把初等学校分成初、高两级,每级4年。初级称基础学校,高级称高等国民学校。法令还规定设立为期6年的中间学校,对学生进行一般的普通教育和一些职业教育。

近现代法国教育的发展史

近现代法国的教育 一、17、18世纪的法国教育 Ⅰ、法国大革命爆发前的教育 (一)历史背景 在17世纪至18世纪法国大革命前,法国在这一时期仍然是一个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封建国家,而且是当时欧洲君主专制国家的典型,王权和神权极度强化,天主教在法国的势力十分强大。虽然早在文艺复兴时期,法国的资本主义就已萌芽,并在17世纪形成了资本主义手工工场,但是由于政府不直接办学,新教各派力量薄弱,所以天主教会紧紧控制着法国的学校教育。法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受到压制直到18世纪才有了显著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和封建制度的矛盾伴随着这个过程而不断增长和激化。法国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斗争突出地以宗教斗争的形式表现出来。 (二)学校教育 1、初等教育 新教: 出现一些新教派别,如胡格诺派和詹森派等,也通过开办学校,传播各自的教义。詹森派学校不同于天主教,尤其是耶稣会的学校。它们重视数学、地理、历史的教学,强调学习本民族语言并用民族语言教学,注意采用实物教学和进行练习,着意发展学生的智力,要求教师以温和的态度对待学生。这在当时的法国是一种进步的现象,可惜它只存在二十多年,到17世纪60年代就被耶稣会派封闭了。 天主教: 天主教神甫拉萨尔(LaSalle)于1684年创立“基督教学校兄弟会”,后来成了法国从事初等教育的主要力量。学校教育以宗教教育为主,辅以读、写、算的教学,采用班级授课制,用法语讲课;面向下层社会的子女免收学费,目的是对抗新教的办学活动,维护天主教的势力。该会所办的学校在法国当时的初等教育方面占据统治地位。18世纪法国国王又曾发布命令,指出学校应受天主教僧侣的监督,儿童应当学习识字、教义问答和祈祷。 2、中等学校 中等教育学校主要有耶稣会中学和文科中学,它们以拉丁语及“七艺”科目为教学内容,经院主义气息十分浓厚。成立于1611年的“耶稣基督圣乐会”在中等教育中得力量仅次于耶稣会。圣乐会中学显然就是适应资产阶级的需要而产生的,入学者都是贵族和资产阶级子弟。这种中学在前四年学习法语不学拉丁文,高年级学习拉丁文不学希腊文。拉丁文的教学不重文法而重阅读原著,注重历史教学,加强数学以训练思维,增加实科方面的内容,使物理、化学在课程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圣乐会的教育活动一直继续到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对法国的中等教育有一定的影响。 3、高等学校 到18世纪法国共有22所大学,超过其他欧洲各国,其学术水平在西欧也很高。法国大学以巴黎大学为代表,大多产生于中世纪。在16世纪前后,巴黎大学已拥有许多个学院。与初等和中等教育一样,这一时期法国的高等教育也处于天主教会的管辖之下。大学在宗教改革运动之后奉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为经典;排斥新教徒,从1638年起还停止向新教徒颁发学位;同时极力扼杀进步思想,法国资产阶级哲学家、科学家笛卡儿(1596—1650)和启蒙思想家卢梭、爱尔维修的著作都被巴黎大学列为禁书。在当时的大学

近现代美国教育发展的原因及其影响

近现代美国教育发展的原因及其影响 近现代美国教育发展的原因及其影响 8.2.1 近现代美国教育发展的原因 纵观美国近现代教育,“在教育民主化和教育科学化的道路上,都是快步向前的,其各级各类学校多属先进”①,形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政治和经济发的需要,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善于向欧洲学习,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来办学等。② 美国大学学生授职典礼 第一,面对现实建设需要而锐意创新。美国独立后,北部在19世纪初开展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起来。19世纪30年代,科技和机械的应用也使农业获得了发展。内战后,美国由半农业半工业国迅速转变为工农业都高度发达的国家。经济发展需要提高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培养经济建设的各种人才和提高科学技术,因而使人人受教育的公立学校运动兴起,并在内战后迅速发展,使美国成为德国之后第二个实行义务教育的国家。文实学校和公立中学更是美国人的创造,都重视职业教育和青年的就业准备,显示了美国中等教育的特色。内战后的高等教育也重视培养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农工科技人才。理工科大学和农业大学的迅速发展加强了高等教育为社会服务、为国家经济发展服务的能力,发展了美国的应用科学。这说明,美国近现代教育之所以充满蓬勃气概,取得重大成绩,其关键在于它能勇于开创教育新事物,不为传统的历史的包袱所束缚。 第二,视教育为立国之本,政治革新、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这表现在人们普遍认为,一是培养民主政治制度下的公民离不开教育。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实行民主共和制的国家。美国的建国者们的共识是:愚昧是民主政治的大敌,教育是共和国家的命脉;要求政府以教育为立国之本,大力提倡公民教育。杰弗逊认为:“在一个文明的国度里,如果一个民族期望成为无知的而又是自由的,这种期望不论过去和将来都永远不能实现。”麦迪逊也指出:“一个民众的政府而民众没有知识或者没有学得知识的手段,那它只是笑剧的序幕,或者是悲剧的序幕,或者可能二者兼有。”二是解决社会矛盾也离不开教育。随着经济的发展,工商业资产阶级的力量日益雄厚,而工人阶级也不断壮大,阶级觉悟日益提高,要求通过教育发展技能来提高经济地位。于是,资产阶级在掌握政权后,“寻求一种途径确保对社会的控制和政治上的稳定”,这种途径就是公立教育。另外,人们还希望教育能解决教会和家庭解决不了的问题,“开办一所学校就是关闭一所监视”。希望通过学校教育减少犯罪,维持社会安定。三是同化移民更需要教育的力量,美国是移民的国家,内战前的移民主要来自西欧和北欧,文化较为发达,以新教徒为主,同化问题不算严重。内战后骤然增加的移民主要来自东欧和南欧,民族成份、宗教信仰都很复杂,与早期移民的文化有很大差距。新移民大量涌入城市,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教育就成为同化新移民的一项重要措施。 第三,政府重视支持,移民踊跃参与。美国的建国者都视教育为立国之本,早期政府都支持教育,为以后的政府树立了榜样。联邦国会在1785年和1787年制定的西北土地法令中,要求西北地区新建的城镇留出一个地段来办教育。这是联邦政府支持教育的开始。各州也都把办教育视为政府的责任,先后建立了专门机构以加强对教育的领导,制定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来规范教育,通过拨款、征收教育税来举办公共教育。内战以后联邦政府发展教育的措施尤其有力。1862年联邦政府颁布《毛利法案》,以联邦向各州提供联邦土地的形式资助各州发展农业和工艺教育,以1860年各州的国会议员人数为依据,每个议员拨地3万英亩。各州利用这项土地收入至少要资助一所农工学院。联邦总共赠送了1743万英亩土地,建立了69所赠地学院,大大推动了高等教育向实用方向发展。1887年联邦政府颁布了《海琪法》,为赠地学院的应用科研提供经费。1914国会又通过了《史密斯—列弗法》,拨款资助“在人民中传播有关农业和家政的实用信息,并且鼓励对这些信息的利用”,也就是促进高等学校为进一步推广技术服务。各州政府也拨款资助州立大学。与此同时,美国民众对于

详解法国的高等教育制度

详解法国的高等教育制度 凡申请进入第一阶段学习的学生,需通过法国使馆的法语考试。法国大学接受取得国 内大学录取资格的中国高中毕业生赴法攻读本科;中国大学在校生可去法国大学插班学习;中国大专和本科毕业生可去法国攻读硕士学位。 课程介绍:该专业为高等教育方向,该课程在以下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教育:教课和 学习,课程创新,研究指导,学术引导;做独立的项目。学习该课程的学生在某一教学领 域的教学技能会得到提升。该课程不为学生提供教师资格。每位学生修满48个学分方可 毕业。 法国高等教育体系多元化,不同类型的学校有不同的教学目标,而课程设置和入学条 件也各不相同。众多公立、私立学校各有千秋,公立学校由国家资助,相比之下,学费低 廉的近乎于免费。按教学机构划分,现有三大类教学机构并存: (1)综合大学:遍布法国全国各地的87所综合大学,通过各种学科的划分实施基础 及应用教学,分短期和长期学制。 另一方面,欧盟亦有9个国家免学费(包括来自欧盟外的国际学生)。而缴交学费学生 的比例各国亦有不同。部分国家每位学生皆需缴交学费,如:比利时荷语区、荷兰等国; 部分国家大多数学生需缴交学费,如:比利时法语区、法国、义大利等7国;部分国家仅 少数学生需缴交学费,如:德国。 入学条件:招收持有法国高中会考证书或同等学历的学生向校方递交申请材料,学校 根据候选人材料择优录取。(注:由于中国高中毕业证书不能等同于法国高中会考证书, 因而中国学生入学条件限于获得中国大学录取通知书者,中国大学在校生或毕业生。)综 合大学教育含义下的3个阶段,各阶段文凭均属国家级文凭,第一阶段实施大学基础知识 教育;二、三阶段的学习趋向于专业化。 ?常用的教学方法与选用原则? 常用的教学方法: 发现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研讨式教学法等;

法国概况及教育体制简介

法国概况及教育体制简介 前几天,CCTV6播放了一部曾多日居法国电影票房之冠的电影--《勇士斗凯撒》,电影充分展示了法国式的幽默与浪漫,也让我们领略到了原来欧洲的童话世界不仅仅在丹麦,也在法国。欧美人奇思妙想的创新能力和不唯书、不唯上、不唯古、不唯外的独立研究精神,正是我们这些要出国深造的莘莘学子们在未来所应该树立的。 近现代几百年来,高卢人(法兰西民族)在政治、军事、科技、文学、艺术各方面都极大地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进程。卢浮宫内巧夺天工的艺术品、时装店里的法国时尚、塞纳河畔浪漫的对对情侣,一直是许多中国学生心中最为优美的法国印象。特别是近几年来,在我国青年人前赴后继地出国留学大军中,留学法国的人员也正在稳步增长,大批中国青年人踏上这片伟大而神奇的土地学习、生活、工作、品味人生、走向成功。 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英语国家相比,到法国留学更是优势多多,特别对那些家庭环境不是特别充裕的学生来说,留学法国不失为一个圆出国留学梦的选择。之所以称之为"",主要是基于以下五点: 一是法国实行几乎免费高等教育,从入学到博士毕业,不收取任何学费,学生只需交纳从非常便宜的注册费用。这种优惠同样及于我们这些不缴税的外国人。二是法国大学的入学和申请手续相比英语国家,特别是英国、美国要简单。可以说,每个在硬件上合乎要求的同学,

只要能够认真完成每一步申请手续,就肯定能被法国大学录取,其区别仅仅是学校和专业的不同而已。三是法国名校、好专业对于中国学生的门坎比英语国家,尤其是美国要低得多。我们可以发现,在法的中国学生几乎全都集中在二十一世纪最热门的专业和他认为最适合自己的学校。四是法国使馆对于签证的高效率、高相信使得众多学子在对比中寻找到一种切实的安定感。有这么多的优势,难怪法国教育界人士也认为,法国完全有能力成为数一数二的吸引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学生的留学目的地国家。目前,他们也正向着这个方向努力。五是对于中国学生而言,由于我们第一外语大都是英语,因此留学非英语国家就面临着一个要重新学习第二外语的问题,而我们知道就由拉丁字母构成的语言而言,英语是最为简单的一门语言,法语、德语、西班牙语、拉丁语的复杂度远远高于英语,所以在有限的出国前的时间里选择一门相对简单一点的外语,法语当然是选择。关于选择何种语言为二外学习的问题,我们将在本系列文章中作为一个专题介绍给大家参考。 一、法国概况 法兰西共和国位于欧洲大陆的西部,它南临地中海,西濒大西洋与瑞士、意大利、西班牙、比利时、德国、卢森堡、摩纳哥、安道尔接壤并与英国隔海相望,面积54.9万平方千米,是西欧领土的国家。从版图上看,法国的轮廓几乎呈六边形,三面环水,三面靠陆地;从地势上看,法国是东南高、西北低,地形多样,以平原为主。西部和北部主要是平坦的平原或者轻微起伏的丘陵,其余的都是山脉,尤其是西南部的比利牛斯山脉和东南部的阿尔卑斯山脉。

近代教育制度

德国近代教育背景:17世纪德国发展远远落后于英、法等国。到了18世纪,普鲁士逐渐强大起来,德国教育史上这一时期一般是指普鲁士的教育。 教育概况 17—18世纪 1、初等教育的发展:18世纪,德国大部分邦国都颁布了强迫义务教育的法令。 最著名1763年《普通学校规章》,德国成为世界上最早提出实施义务教育和最早从教会手上夺得教育权国家。 2、泛爱学校教育运动:泛爱学校是受卢梭和夸美纽斯教育思想影响而出现的新形式学校,是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在德国的实践。 创始人是巴西多,泛爱的意义是指要尽可能地爱儿童。 泛爱学校强调适应自然教育原则和让儿童主动地学习的教学方式。 3、中等教育的发展:文科中学、实科教育以及骑士教育是中等教育的三个主要类型。 古典文科中学是主要形式,进行的是精英教育。 德国还有其特有的培养贵族的特殊学校—骑士学校,该学院注重自然科学知识的传播。 4、高等教育的发展:德国建立了现代大学。这些大学吸收新的哲学和科学成果,提倡学术自治和教与学的自由,注重培养科学研 究和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实行教授制和讨论课等新制度,成为现代高等教育的典范。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1810年由教育家洪堡创立的柏林大学。 19世纪德国的学前教育起步较早,发展迅速。 洪堡的教育改革内容:在初等教育方面,重视提高师资的数量和质量,努力改进培养工作;对学校制度改革,形成德国教育双轨制。 在中等教育方面,削减文科中学中古典中学的内容,扩大普通基础学科的内容。 在高等教育方面,1810年建立柏林大学,开创了高等教育教学与科研并重的新局面。 第斯多惠论教育背景:他被尊为“德国师范教育之父”,主要的著作有《德国教师培养指南》 主张:1、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有三个:天资、教育和自由。 2、教育的目的:培养完人,也即是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3、教学论的论述:形式教育和实质教育是相辅相成的,不能把他们分割开来。以形式教育为主,它是最后的目的。 4、教学原则:遵循自然的原则、遵循文化的原则、遵循连续性和彻底性的原则、遵循教育直观教学的原则。 5、他非常重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对教师提出了一些要求:教师要自我教育、自我培养、自我完善;要有崇高的责任感; 要有良好的素质和教学技能。 俄国近代教育教育概况 1、彼得一世的教育改革。 2、1786年颁布的《国民学校章程》,是俄国历史上发布最早的有关国民教育的正式法令,对俄国近代教育,特别市国民教育制度起到一定作用。 3、19世纪初,亚历山大一世在国内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法国革命的影响下,推行教育改革。 4、19世纪60年代,俄国在亚历山大二世领导下,自上而下进行了废除农奴制得改革,其中也进行了教育改革。 乌申斯基论教育背景:被称为“俄国教师的教师”、“俄国教育科学的创始人”,代表著作为《人是教育的对象》 1、他把教育分为无意和有意教育两种,重视教育的作用,但他认为教育不能决定历史发展的方向,他是有限强调教育的作用。 2、在教学方面,他强调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的统一,知识与能力的不可分割。 3、在课程设置上,他强调实科教育反对古典主义,在教学方面提倡教学适应学生心理特点。 4、教学原则:直观原则、巩固原则、积极原则、自觉原则等 第 1 页共 2 页

法国近现代教育制度(结合吴式颖版外国教育史教程)

法国近代教育制度 法国是在9世纪中叶,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法、意、德)后形成的封建制国家。17-18世纪是法国由封建专制国家向资本主义国家转变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开始缓慢增长,新型资产阶级和劳动者迫切希望获得受教育的机会。但法国宗教团体的势力强大,长期垄断法国各级教育。新兴资产阶级和劳动者对教会团体长期垄断教育强烈不满,他们同教会团体在教育领域的斗争,促进了法国这一时期具有浓厚宗教色彩的教育向世俗化教育的缓慢转变。 一、从17世纪到资产阶级革命前的教育 (一)初等教育 法国封建等级制明显,贵族子弟在家中享受私人初等教育。宗教团体为了扩大宗教势力影响及培养有教养的虔诚教徒,积极创办教区学校,争夺教民,几乎垄断了各地的初等教育。 1、16世纪末到17世纪前期加尔文教胡格诺派 胡格诺派十分重视教育,在其控制地区,率先实行强迫初等教育、男女同校、采用本族语教学等方面的改革。胡格诺派的教育活动,推动了法国早期初等教育的发展,但不久遭到禁止。 2、1684年天主教神父拉·萨尔基督教学校兄弟会 基督教学校兄弟会利用其教会势力的影响大量建立初等学校。到法国大革命爆发前,该教会在法国各地创设了127所免费的初等学校,在校学生人数多达36000余人。 初等学校以宗教教育为主,辅以读、写、算的教学;用班级教学代替个别教学;以法语讲课;面向下层社会的子弟,免收学费。由于教学人员素养不高,盛行灌输和体罚,教育教学质量低劣。为了提高初等教育教学质量,胡格诺派和基督教派先后创建了训练传教士和教师的初等学校师资讲习所。"基督教学校兄弟会"于1685年在兰斯创办的教师讲习所是西欧最早的师范性质的学校之一。 由于法国教会团体对初等教育的大力支持,这一时期法国的初等教育发展速度很快,无论是初等教育的数量,还是在校生人数都居欧洲各国前列。 (二)中等教育 这一时期,法国的中等教育控制在宗教团体手中。在法国封建专制政府的支持下,各个教派组织为了培养教会神职人员和有教养的官吏,在各地竞相创办了一批中等教育机构。 1、胡格诺派学院 2、耶稣会学院 学院学制一般为7年,开设拉丁文、希腊文、数学、逻辑学、古典文学、算术、几何、天文学等课程。学院里经院主义色彩极其浓厚,注重训练学生的语言和理智能力,但不注意学生现代科学文化素养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 3、耶稣基督圣乐会 圣乐会所办的许多中学适应资产阶级的需要产生,入学者都是贵族和资产阶级子弟。这种中学在前四年学习法语不学拉丁文,高年级学习拉丁文不学希腊文,注重历史教学,加强数学以训练思维,增加实科方面的内容,使物理、化学在课程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17世纪到大革命前,法国中等教育由于宗教团体和当权者的重视而获得的

教育学考研之外国教育史备考知识点法国的近代教育制度

教育学考研之外国教育史备考知识点法国的近 代教育制度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教育学考研之外国教育史备考知识点:法国的近代教育制度 (二)法国的近代教育制度 1.教育概况: 在法国大革命前,法国的学校教育基本上是由天主教会控制的。1789年爆发的资产阶级革命,不仅改变了欧洲和法国的历史,而且也改变了法国的教育。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先后上台执政的资产阶级各党派都很重视国民教育问题,提出了各自的教育改革方案。其中有代表性的是:代表立宪派的塔列兰方案、代表吉伦特派的康多塞方案和代表雅各宾派的雷佩尔提方案。他们都主张建立国家教育制度、实行普及教育、要求教育世俗化和科学化等。在客观上指出了法国教育发展的方向和推动了近代法国教育的发展。 1799年,拿破仑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对教育进行改革,建立了中央集权教育领导体制。在教育改革方面,拿破仑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是要求教育为国家服务,为国家提供受过训练的忠诚的行政官员,使教育与帝国的社会秩序和专制性质相一致。为此,他采取与天主教会“和解”的政策,以利用教会的力量来巩固自己的政权。拿破仑建立的中央集权教育管理体制的主要特点是:第一,教育管理权力高度集中,帝国大学的总监是负责全国教育的最高首脑,由皇帝亲自任命;第二,全国教育实行学区化管理,全国教育分为27个大学区,每个学区设总长一人,负责管理大学区的各级学校;第三,开办任何学校教育机构必须得到国家的批准;第四,一切公立学校的教师都是国家官吏。 《基佐法案》七月王朝时期,法国的初等教育得到了一定的发展。1832年,基佐担任教育部长,1833年6月通过了《基佐法案》。法案要求在法国的每一个区都建立一所初级小学,在每个6000人以上的城市设立一所高级小学。他认为,初级小学的任务是进行基本知识、道德和宗教教育。高级小学应通过设置职业课程,使学生获得实际的知识。为了发展初等教育,他还提出重视初等师范学校的思想,这一法案公布后,法国的初等学校和师范学校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这一法案没有提出普及义务教育的思想。 《费里法案》 1881--1882年,法国教育部长费里颁布了两个关于初等教育的法案,被称为《费里法案》。第一个法案中规定了国民教育发展的义务、免费和世俗化原则,后一个法案是使三个原则具体化。这些法案规定:6--13岁为义务教育的年龄;免除幼儿园、小学及师范学校的学费;废除《法卢法案》中关于教会对学校的特权,取消公立学校的宗教课,改设道德与公民教育课等。这一法案为这一时期法国初等教育的发展确立了方向,促进了法国义务教育的普及。 中等教育的发展 19世纪初,法国的中等教育受到拿破仑·第一帝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大批国立中学和市立中学纷纷创办并成为主要中等教育机构。第一帝国以后,法国的中等教育有发生了多次变化。

法国近代教育制度

幻灯片1 第八章法国近代学校教育的发展 ▲学习目标: 掌握法国教育制度发展的基本线索。 探讨法国近代教育发展的规律。 幻灯片2 第八章法国近代学校教育的发展 ▲本章框架线索 ●教育行政制度(帝国大学制) ●学校教育制度 ●初等教育:慈善教育;大革命时期教育计划;基佐法案;费里法案; ●中等教育:国立中学;市立中学;实科中学。 ●高等教育:巴黎大学;专业学校;第三共和高等教育改革。 幻灯片3 第八章法国近代学校教育的发展 ▲重点:帝国大学制;基佐法案;费里法案; ▲难点:法国近代教育发展的规律。 幻灯片4 法国近代历史 ●1789-1794年资产阶级大革命,1792年建立起了第一共和国;1799年拿破仑发动政变, 1804年建立第一帝国(1804-1814);1830-1848波旁王朝复辟;1848年资产阶级推翻七月王朝,建立起第二共和国(大工业,大金融资利益);1848年6月,巴黎起义; 1852-1870年,第二帝国;1870-1871普法战争建立起第三共和国。 幻灯片5 法国近代历史 ●18世纪中后期出现的启蒙思想运动对法国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产生重要的影响,在启蒙 运动中,法国思想界接受和发展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思想家洛克的学说,出现了一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他们反对天主教的蒙昧主义,倡导理性,反对封建专制,倡导民主与自由,奠定了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和教育改革的思想基础。 幻灯片6 法国教育概况 ●法国是在9世纪中叶,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法、意、德)以后形成的封建制国家。 但9-12世纪,法兰西王国的王权十分弱小,13世纪起,法兰西王国领土逐步扩大,后来实现了全国政治的统一。法国教育也是以基督教教会的教育体系为主。 幻灯片7 法国教育概况 ●17世纪,法国的各级教育仍在天主教会的控制下,初等教育的主要内容是识字,教义 问答和祈祷。中等教育主要是耶稣会中学和文科中学,教学内容主要有拉丁语和七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