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最新乳腺癌放疗诊断及治疗标准流程

2016年最新乳腺癌放疗诊断及治疗标准流程
2016年最新乳腺癌放疗诊断及治疗标准流程

肿瘤科乳腺癌术后放疗(2016 年版)

一、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乳腺癌。

1、行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后,有以下指标:1)

局部和区域淋巴结复发高危的患者,即T3及以上或腋窝淋巴

结阳性》4个;2)T1、T2有1-3个淋巴结阳性同时含有高危复发因素者。

2、保乳术后原则上都具有术后放疗指征。

(二)诊断依据。

病理学明确为乳腺癌。

(三)进入路径标准。

第一诊断为乳腺癌:

1 、行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后,有以下指标:1 )局部和区域淋巴结复发高危的患者,即T3及以上或腋窝淋巴

结阳性》4个;2)T1、T2有1-3个淋巴结阳性同时含有高危复发因素者。

2、保乳术后原则上都具有术后放疗指征。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

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

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标准住院日

10-42 天。 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 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电解质;

( 3)乳腺及引流区淋巴结彩超、胸片或胸部

CT 、 图;

2. 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

(1) ECT 全身骨扫描;

( 2)提示肿瘤有转移时,相关部位 CT 、MRI ;

( 3)合并其他疾病需进行相关检查:如心肌酶谱、 小时动态心电图、心肺功能检查、

BNF 等; (五)治疗方案的选择。

1. 常规放疗。

2. 适形或调强放疗。

3. 放疗期间可选择的治疗:必要的升血和皮肤保护剂 等。

(六)出院标准。

1. 放疗计划制定完成,病情稳定,生命体征平稳。

2. 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及合并症。

(七)变异及原因分析。

1. 治疗中出现局部皮肤严重放射性皮炎、放射性肺炎等 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心电 24

不同年龄段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

不同年龄段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80例乳腺癌患者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年龄段患者的病理特征。结果≥65岁患者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率、浸润性导管癌率、孕激动素受体(PR)阳性率、临床分期Ⅰ期率均低于0.05)。结论0.05)。 3 讨论 近年来,受女性生存压力增大、环境污染加剧等多因素影响,乳腺癌人群逐年增多,且呈年轻化趋势。乳腺癌发病率最高的年龄段在36~50岁,51~60岁居其次,最低年龄段为≥65岁,与报道中亚洲高发年龄符合。 研究示,病理类型是重要的对乳腺癌患者预后造成影响的因素,有文献指出,浸润性导管癌为最常见乳腺癌类型,本次研究中共61例,占76.3%,与文献报道的75%~84%一致。浸润性导管癌在≥65岁患者中发病率低于<65岁患者,但小叶癌在此年龄段发病率却成高于<65岁患者显示,相较浸润性导管癌,小叶癌有相对理想的预后[2,3]。就病理特征而言,年轻乳腺癌患者预后差,侵袭性强,年轻乳腺癌患者以浸润性癌为主,且多为浸润性导管癌,有研究示,其原发肿瘤直径也呈较大显示,pTNM分期较晚,HER-2呈高表达,是对预后造成独立影响的因素。我国老年乳腺癌的原发病灶明显大于年轻患者,但有较低的局部淋巴结转移率,表明老年乳腺癌有较好的生物学行为。有报道示,老年患者患小叶癌、小管癌及粘液癌的比例高于年轻患者,从组织学上分析,有更理想的预后[4-6]。 大量报道指出,年轻乳腺癌患者以肿瘤体积大、分期晚为主要表现,而老年患者与之相反[7,8]。本次选取的病例,肿瘤T4期在≥65岁患者中占有较高比例,表明相较其他年龄段,原发灶呈更大显示。TNM分期中,Ⅰ期在≥65岁患者中均居较低水平,Ⅳ期居较高水平,与部分文献报道不同,可能与我国妇女未彻底接受健康普查,特别是老年群体,乳腺健康常识缺乏,无法较好的对乳房自我检查,有乳房肿物出院时,也较少到院就诊相关,促使确诊时,病灶较大,临床分期较晚,严重者甚至已远处转移[4,5]。HER-2指标及孕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指标表达是对乳腺癌患者进行分期分型的基础,也可对治疗方案的制定和预后的评估提供重要参考。有研究示,青年患者HER-2有较高的阳性率,孕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有较低的阳性率[9,10], 提示老年乳腺癌患者相较中青年患者,有更好的生物学行为。 综上所述,<65岁乳腺癌患者病情发现早,原发灶呈較小显示,但生物学行为较差,HER-2有较高阳性率;而≥65岁乳腺癌患者HER-2阳性率低,病理类型较好,但确诊时分期较晚,原发灶呈较大显示。 参考文献

乳腺癌治疗基本原则和临床选择_尉承泽

讲座 文章编号:1005-2208(2009)09-0774-03 乳腺癌治疗基本原则和临床选择 尉承泽,江泽飞 中图分类号:R6文献标志码:A 【关键词】乳腺癌;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内分泌治疗 Keywords breast carcinoma;radiotherapy;chemotherapy;endocrine therapy 乳腺癌发病率在我国不断提高,严重威胁着广大妇女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如何使病人获得最合适的,即效果好,副反应小的治疗,是肿瘤医生追求的目标。 1局部治疗 乳腺癌是一个全身性疾病,手术治疗与全身治疗同样重要。随着乳腺癌早期发现率的提高,外科治疗理念也在不断进步。在不降低治疗结果的前提下,更注重功能保留及外形的美观。2008年NCCN指南,继续提倡早期保乳治疗,前哨淋巴结活检代替腋窝淋巴结清扫,增加了乳腺癌根治术后乳房重建原则。 乳房重建包括即刻重建和延迟重建,可利用自身皮瓣或乳房假体,也可二者联合。乳房重建选择需要包括乳腺外科、乳腺内科、整形科、辅助诊断科等多学科合作,在充分评估病人病情危险程度,明确肿瘤治疗方案后,结合病人自身的需求,充分讨论后决定。延迟重建时机应该根据术后辅助治疗的情况来确定。指南还特别提出病人吸烟是乳房重建的相对禁忌证,因为吸烟可能导致乳房重建各种并发症发生率增高。 关于不同病人的放疗选择。腋淋巴结转移(LNM)≥4个的病人,应进行同侧胸壁区和锁上区的放疗;对于LNM 在1~3个的病人,因为已有研究显示这样的放疗能够增加局部控制率,NCCN指南建议给予同侧胸壁区和锁上区的放疗。由于乳区放疗的证据为3级证据,专家意见并不一致。对于腋淋巴结阴性病人,局部复发的危险因素是肿瘤直径>5cm、切缘阳性或切缘与肿瘤近<1mm,这样的病人应考虑给予胸壁放疗。 对于导管原位癌局部治疗进一步细化。研究证实,导管原位癌保乳术后接受全乳放疗,可使局部复发率下降大约50%。NCCN指南对导管原位癌治疗提出3条可供选择的方案:(1)保乳术联合全乳放疗,不行腋窝淋巴结清扫;(2)乳房根治术考虑乳房重建,可行前哨淋巴结活检;(3)仅行保乳术,不行腋窝淋巴结清扫和保乳放疗。临床实践中应该提倡争取保乳术联合全乳放疗,行前哨淋巴结活检。不适合保乳者可考虑切除后的乳房重建,提高生活质量[1]。 2术后辅助化疗 乳腺癌化疗药物,从环磷酰胺、甲氨喋呤、氟脲嘧啶,发展到含蒽环类药物阿霉素、表阿霉素的联合化疗,再到紫杉醇、多西紫杉醇。早期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加用蒽环类药物能显著提高疗效,而且常规剂量并不增加心脏毒性。蒽环类基础上加紫杉类药物可进一步提高早期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的疗效[2-3]。 St.Gallen共识关于早期乳腺癌辅助治疗选择的基本原则,提出首先要考虑肿瘤对内分泌治疗的反应性,分为内分泌治疗有反应、内分泌治疗无反应、内分泌治疗反应不确定[4];同时按照其他肿瘤生物学指标分为低度危险、中度危险和高度危险。 低度危险的定义:腋淋巴结阴性,并同时具备以下所有特征:pT≤2cm、病理分级1级、未侵犯肿瘤周边血管、ER 或PR阳性、HER?2(-)、年龄≥35岁。St.Gallen专家共识定义此类病人可以不化疗,而仅选择内分泌治疗。NCCN指南推荐可以用Oncotype Dx评分决定是否化疗。 中度危险的定义:(1)腋淋巴结阴性,并至少具备以下特征中的一项:pT>2cm、病理分级为2~3级、有肿瘤周边血管侵犯、HER-2基因过表达或扩增、年龄<35岁。(2)LNM1~3和HER-2(-)。高度危险的定义:(1)LNM1~3和HER-2(+)。(2)腋LNM>3。部分激素反应性中危病人(如绝经后、仅有一个危险因素的中危),也可以不化疗,而仅选择内分泌治疗。 近几年的临床试验证实了多个辅助化疗方案的疗效。对于术后需要辅助化疗的病人,NCCN指南列举了以下方案供临床医生选择:AC(多柔比星或环磷酰胺)、CE(表柔比星或环磷酰胺)、TC(多西紫杉醇或环磷酰胺)、FAC(氟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307医院,北京100071通讯作者:尉承泽,E-mail:yuchengze@https://www.360docs.net/doc/8a13751606.html,

乳腺癌地治疗原则

乳腺癌 乳腺癌是危害妇女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我国每年约有20万新发乳腺癌患者。改善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水平的提高。如手术、放疗水平提高,化疗、内分泌药物的发展和新的生物靶向治疗的临床应用。乳腺癌的药物治疗可在手术前、手术后,以及复发转移后,控制患者的疾病发展,增加手术切除机会,提高治愈率。针对不同患者采用分类治疗的策略,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可以最大限度保证患者的临床获益,体现合理用药的原则。 一、病因和易患因素 乳腺癌的发病机制是由多因素构成的。危险因素包括持续地暴露于雌激素的时间、未育和晚育、既往乳腺组织学异常、基因易感性和尚不清楚的环境因素。 (一)雌激素 初潮早、绝经晚及绝经后雌激素替代疗法治疗的女性由于暴露于雌激素的时间延长,其乳腺癌发病率较高。如月经初潮年龄小于12岁与大于17岁相比,乳腺癌发生的相对危险增加2.2倍;闭经年龄大于55岁比小于45岁者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增加1倍;激素替代治疗延长了自然月经后暴露于雌激素的时间,发生乳腺癌的风险是无替代治疗者的1.3倍。 (二)妊娠 催乳素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对乳腺癌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妊娠第1胎晚的或未生育女性发生乳腺癌的风险增高。近年来有研究报道,哺乳对乳腺癌也有预防作用。 (三)乳腺良性病变

一般认为乳腺良性疾病可增加患乳腺癌的危险性。病理证实的乳腺小叶增生或纤维瘤患者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为正常人的2倍,多数研究者认为乳腺小叶上皮高度增生或不典型增生可能与乳腺癌发病有关。 (四)家族史和遗传基因 有研究发现,有1个乳腺癌一级亲属者乳腺癌的发病风险增加2倍;有2个一级亲属者发病风险进一步增加。既往有乳腺癌病史,对侧乳腺癌的发病率增加2 ~ 4倍。 (五)环境因素 环境方面的高危因素包括高脂饮食、乙醇摄入、吸烟、缺乏锻炼等。而既往局部放疗也能增加乳腺癌的患病风险。 二、病理分类与临床分期 (一)病理分类 乳腺癌的病理分型较多,国内采用以下病理分型: 1.非浸润性癌包括导管内癌(癌细胞未突破导管壁基底膜)、小叶原位癌(癌细胞未突破末梢乳管或腺泡基底膜)及乳头湿疹样乳腺癌(除外伴发浸润性癌者)。此类乳腺癌属早期,预后较好。 2.早期浸润性癌包括早期浸润性导管癌(癌细胞突破管壁基底膜者,开始向间质浸润)、早期浸润性小叶癌(癌细胞突破末梢乳管或腺泡基底膜,开始向间质浸润,但仍局限于小叶内)。此型仍属早期,预后较好。 3.浸润性特殊性癌包括乳头状癌、髓样癌(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小管癌(高分化腺癌)、腺样囊性癌、黏液腺癌、大汗腺癌、鳞状细胞癌等,分化

乳房疾病试题(含答案)

第二十五章乳房疾病 一、填空题 1.急性乳腺炎的致病原因是和。 2.急性乳腺炎的治疗原则是和。 3.酒窝征是癌肿侵犯乳腺;桔皮征是癌细胞侵犯,致使皮肤障碍所致。 4.乳腺癌的治疗原则:是以为基础的治疗,包括化疗、放疗、以及免疫治疗。 5.乳腺癌X线钼靶拍片的特征表现是征,当出现颗粒细小、密集的钙化点时,恶性可能更大。 二、判断改错题 1.有乳头溢血的都是乳腺癌。 2.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基本目的是降低或消除体内孕激素水平,抑制乳癌细胞生长繁殖。 3.第一期乳腺癌,肿块的直径不超过1。 4.急性乳腺炎与炎性乳腺癌的主要鉴别点是:局部红、热伴水肿,沉重感,无局部或全身炎性症状。 5.乳腺检查分辨率高,增强扫描可发现约2的小癌灶及肿大的区域淋巴结。 三、选择题 [A型题] 1.急性乳腺炎最常见于。

A.妊娠期妇女 B.产后哺乳期妇女 C.乳头凹陷妇女 D.以上都是 E.以上都不是 2.乳腺癌常常发生于乳腺的哪个部位。 A.外上象限 B.乳腺内上侧 C.乳腺外下象限 D.乳腺尾叶 E.乳腺内下象限 3.以下哪一种药物属于乳腺癌化疗常用的方案。 A.氟尿嘧啶 B.顺铂 C.阿霉素 D.丝裂霉素 E.羟基喜树碱 4.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可以选用哪种药物行针对性治疗。A.维甲酸 B.三尖极酯碱 C.三苯氧胺 D.四氢叶酸钙

E.雌二醇 5.病是。 A.导管内癌 B.髓样癌 C.大肝腺样癌 D.乳头湿疹乳腺癌 E.炎性乳癌 6.下列那种乳腺疾病不会出现乳头内陷。A.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B.乳腺结核 C.乳腺浸润性小叶癌 D.乳腺囊性增生 E.髓样癌 [B型题] A.轮辐状切口 B.乳房上弧形切口 C.乳房下弧形切口 D.乳晕边缘弧形切口 E.乳晕区弧形切口 7.乳房脓肿。 8.深部脓肿或者乳房后脓肿。 9.乳晕下脓肿。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基本原则

来源:解放军307医院全军肿瘤中心江泽飞宋三泰孙燕 内分泌治疗是乳腺癌主要全身治疗手段之一。早在十九世纪末,人们已经开始应用双侧卵巢切除治疗绝经前晚期乳腺癌。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三苯氧胺的问世成为乳腺癌内分泌药物治疗新的里程碑,九十年代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的问世则使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内分泌治疗对激素依赖性复发转移乳腺癌,和早期乳腺癌术后辅助治疗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用于高危健康妇女预防乳腺癌发生。本文根据2006年美国NCCN乳癌治疗指南,结合国内部分专家的临床经验,介绍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在复发转移、术前新辅助和早期乳癌术后辅助治疗阶段的基本原则和新动向。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基本药物 乳癌内分泌治疗药物有抗雌激素、芳香化酶抑制剂(Aromatase inhibitors, AI)、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雌/雄激素类和孕激素。 1、抗雌激素,与雌激素受体(ER)结合,阻断雌激素对受体的作用。最常用的是三苯氧胺(TAM),可以用于复发转移乳癌的解救治疗、术后辅助治疗和高危健康妇女预防乳癌。 2、芳香化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芳香化酶的活性,阻断卵巢以外的组织雄烯二酮及睾酮经芳香化作用转化成雌激素,达到抑制乳癌细胞生长,治疗肿瘤的目的。芳香化酶抑制剂(Aromatase inhibitors, AI) 适用于绝经后,据作用机制不同分为两类:①非甾体类药物,通过与亚铁血红素中的铁原子结合,和内源性底物竞争芳香化酶的活性位点,从而可逆性地抑制酶的活性。有第一代的氨基导眠能(AG)、第二代的fadrozole、第三代的瑞宁得(阿那曲唑)和弗隆(来曲唑)。②甾体类药物,与芳香化酶内源性作用底物雄烯二酮和睾酮结构相似,可作为假底物竞争占领酶的活性位点,并以共价键形式与其不可逆结合,形成中间产物,引起永久性的酶灭活,从而抑制雌激素的合成,有第一代的Testolactone、第二代的兰他隆(福美司坦)、第三代的阿诺新(依西美坦)。 3、LH-RH类似物,通过负反馈作用下丘脑,抑制下丘脑产生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 /LH-RH);同时还能竞争性地与垂体细胞膜上的GnRH受体或LHRH受体结合,阻止垂体产生FSH和LH, 从而减少卵巢分泌雌激素。代表药为Zoladex (诺雷德), 可以代替卵巢切除术,治疗绝经前复发转移乳癌。 4、雄激素和雌激素,治疗剂量的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可以改变人体内分泌环境,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但也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目前临床应用较少。 5、孕激素,通过改变身体内分泌环境,经负反馈作用抑制垂体产生LH和ACTH,或通过孕激素受体作用乳癌细胞。常用的有甲孕酮(MPA)和甲地孕酮(MA)。 复发转移乳腺癌内分泌治疗 复发转移乳腺癌的治疗目的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复发转移乳腺癌是否选择内分泌治疗, 要考虑患者肿瘤组织的激素受体状况(ER/PgR)、年龄、月经状态以及疾病进展程度。原则上疾病进展迅速的复发转移病人应首选化疗,而进展缓慢的激素反应性乳腺癌(Endocrine responsive),既过去所说的激素依赖性乳腺癌,可以首选内分泌治疗。 进展缓慢的复发转移乳腺癌的特点: 1. 激素受体(ER和/或PR)阳性; 2. 术后无病生存期较长; 3. 仅有软组织和骨转移, 或无明显症状的内脏转移,如非弥散性的肺转移和肝转移,肿瘤负荷不大,不危及生命的其他内脏转移。

31例乳腺癌临床病理特点分析

31例乳腺癌临床病理特点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乳腺癌临床病理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间收取的31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病理学分析,研究其病理 特点。结果:所选31例患者,46~55岁患者发病率为45.16%最高;左右病变部 位P<0.05无统计学差异;浸润型导管癌病发率最高为74.19%;25(80.65%)例 患者存在淋巴结转移,发生率较高。结论:正确掌握最佳治疗时机,有助于女性 降低乳腺癌的病发率,提高乳腺癌治愈率。 【关键词】乳腺癌;临床病理特点;病理学分析 【中图分类号】R73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07-0214-02 原发性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对女性的身体健康存在着严重 的威胁[1]。本文选取了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间收取的31例乳腺癌患 者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病理学分析,研究了其病理特点,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间收取的31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38~79岁,平均年龄(56.72±3.28)岁,所有患者均经X线或者超 声检查,发现患者乳腺均有恶性肿瘤。病例分类为:浸润性导管癌16(51.61%)例,浸润性小叶癌6(18.75%)例,小导管内癌5(16.13%)例,管癌3(9.68%)例,黏液癌1(3.23%)。临床表现为:患者乳房肿块活动度尚可,呈卵形,大小 各不相同,直径约1.5~4cm,质地相对坚硬与皮肤不黏连,触摸时患者存在疼痛感。 1.2方法 对31例患者肿块组织进行样本处理,首先,采用10%的中性福尔马林对样 本组织进行8~24固定,通过取材、脱水、透明、切片措施处理,并在处理过程 中记录肿瘤临床情况;其次,采用苏木精~尹红(HE)对样本组织进行颜色,然 后进行分型分级;最后,对样本组织进行用免疫组化标记ER与PR的表现,并对 样本组织进行二次分析,研究其病理特征,并根据研究结果,对患者定制个性化 的治疗方法。 1.3统计学分析 本文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x- ±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发病年龄:所选31例患者,其中38~45岁患者5(16.13%)例,46~55岁患者14(45.16%)例,56~65岁患者7(22.58%)例,66~79岁患者5 (16.13%)例,46~55岁患者发病率为45.16%最高。 2.2发病部位:所选31例患者均为单侧发病,其中左侧发病患者17(54.84%)例,右侧发病患者14(45.16%)例,左右病变部位P<0.05无统计学差异。 2.3病理分析:所选31例患者中浸润型导管癌23(74.19%)例,导管内癌5(16.13%)例,黏液癌2(6.45)例,浸润型小叶癌1( 3.23%)例,浸润型导管 癌病发率最高为74.19%。 2.4淋巴结转移:所选31例患者肿块直径<1.9cm患者为7(22.58%)例, 其中发生淋巴结转移5(16.13%)例;直径1.9~4.9cm患者为19(61.29%)例,

乳腺癌诊疗指南

乳腺癌诊疗指南(试行) 一、范围 本指南规定了乳腺癌的规范化诊治流程、诊断依据、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案。 本指南适用于具备相应资质的市、县级常见肿瘤规范化诊疗试点医院及其医务人员对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 二、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原位癌:癌组织局限于导管或小叶内的乳腺癌。 三、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指南。 DCLS:(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导管原位癌 LCIS:(lobul acarcinoma in situ) 小叶原位癌 ER:(estrogen receptor)雌激素受体 PR:(progestin receptor)孕激素受体 HER-2/C-erbB-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四、规范化诊治流程

图1 乳腺癌诊断流程

图2乳腺癌治疗流程 五、分期 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乳腺癌TNM分期 1 原发肿瘤(T) 原发肿瘤的分期定义,不管是临床还是病理都是一样的。如果肿瘤的大小有体检得到的,可用T1、T2或T3来表示。如果是由其他测量方法,如乳腺X线摄片或病理学测量得到的,那么可用到T1的亚分类。肿瘤大小应精确到0.1 cm。TX 原发肿瘤不能确定。 T0 没有原发肿瘤证据。 Tis 原位癌: Tis (DCIS),导管原位癌 Tis (LCIS),小叶原位癌 Tis (Paget’s),乳头Paget’s病,不伴有肿块 注:伴有肿块的Paget’s病按肿瘤大小分类。 T1 肿瘤最大直径≤2 cm T1mic 微小浸润癌,最大直径≤0.1 cm T1a 肿瘤最大直径>0.1 cm, 但≤0.5 cm T1b 肿瘤最大直径>0.5 cm, 但≤1 cm T1c 肿瘤最大直径>1cm, 但≤2 cm T2 肿瘤最大径大>2cm, 但≤5 cm T3 肿瘤最大径>5 cm T4 无论肿瘤大小,直接侵及胸壁或皮肤

不同年龄阶段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比较

不同年龄阶段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比较 发表时间:2017-03-21T15:48:55.457Z 来源:《航空军医》2017年第2期作者:符蓉 [导读] 预后更差,因此,应重视年轻女性乳腺肿瘤的筛查,尽可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提高年轻乳腺癌治愈率。 南通大学附属海安医院病理科江苏南通 226000 【摘要】目的:探讨年轻乳腺癌患者和中老年乳腺癌患者在病理中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手术的年轻乳腺癌患者25例和中老年乳腺癌患者213例的病理学情况,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各病例的ER、PR、HER-2指标,分析两组患者在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免疫分型、淋巴结转移状态的情况。结果:年轻乳腺癌病例占总数10.5%,中老年腺癌病例占总数89.5%。年轻组临床分期较中老年组早,病理分级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率两组无显著差异。结论:年轻乳腺癌与中老年乳腺癌恶性程度更高,预后更差,应该重视。 【关键词】乳腺癌;年轻;中老年;病理特征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1],本研究纳入我院近近年来年轻乳腺癌患者(≤35岁)的肿瘤病理资料和免疫表型,与同期35岁以上乳腺癌患者相比较,为年轻乳腺癌病理学和生物学特性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O16年l2月在我院手术的乳腺癌患者238例,根据患者年龄分成两组,青年组为年龄≤35岁,中老年组为年龄>35岁。青年组25例(10.5%),中老年组213例(89.5%)。所有病例均经病理确诊,诊断标准参照《世界卫生组织肿瘤分册·乳腺和女性生殖器官肿瘤的病理学与遗传学分类》[2]。 1.2方法 所有标本石蜡包埋后切片,用EnVision免疫组化试剂盒,采用SP方法,按说明书步骤行免疫组化染色,DAB显色,用PBS代替一抗作为阴性对照。一抗标志物有ER、PR、HER-2抗体为即用型小鼠抗人单克隆抗体,ER-IPR购于上海长岛公司,HER-2、免疫组化二抗试剂盒均购于福建迈新公司。 1.3判定标准 用PBS液代替一抗体作阴性对照,细胞相应部位出现黄棕色反应为阳性。ER、PR定位于细胞核,以肿瘤细胞着色>10%判断为阳性。HER-2定位于肿瘤细胞膜,染成棕黄色,<10%的癌细胞有细胞膜染色、或弱的不完整染色、或无浸润性癌细胞染色,为阴性;>10%的癌细胞见不完整的细胞膜弱染色,为+;>10%的癌细胞见完整的不一致性的细胞膜染色,较弱但有明显的网络状分布,或癌细胞<30%见强的和完整的细胞膜染色,为++;>30%癌细胞见强而一致的细胞膜染色,为+++。HER-2(-)HER.2(+)为阴性,HER-2(++)、HER-2(+++)为阳性[3]。乳腺癌分子免疫表型[4]见表1。 表1 乳腺癌的分子免疫表型 3 讨论 肿瘤分子分型是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CI)于1999年提出的,通过分子分析技术使肿瘤的分类由形态学转为以分子特征为基础的新的肿瘤分类系统。2011年《st.Gallen早期乳腺癌初始治疗国际专家共识》将乳腺癌分为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基底样型,目前临床广泛应用。luminal A型乳腺癌的分子病理学特征为ER阳性或/和PR阳性,Her-2阴性,Ki-67<14%[5-6]。luminal A型发病率占乳腺癌发病率的40%-50%,是乳腺癌最为常见的类型,预后比其他亚型好[7]。luminal B型为ER阳性或PR阳性,Her-2阳性,发病率约占乳腺癌发病率的8%,luminal B预后不是最差的,但其早期复发风险却远高于其他3种亚型[8]。Her-2过表达型为ER、PR阴性,Her-2阳性,Ki-67多为高表达;Her-2过表达型拥有最差的5年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9]。基底细胞样型(basal-like subtype BLBC)为ER阴性和PR阴性,Her-2阴性乳腺癌,占乳腺癌的8%-20%,平均发病年龄49.9岁,呈高度侵袭性,较多发生局部或远处转移,较少发生淋巴结转移,预后最差[10]。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年轻乳腺癌患者中I、II期的病例较中老年患者多,而III、Ⅳ病例较中老年患者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可能与年轻患者更注意健康检查,更与早期发现有关。从病理分级上看,年轻患者病理III级占48%,中老年患者病理III级占1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可能是导致年轻乳腺癌预后较差的原因。luminal A型青年组16.0%,老年组61.1%,HER-2过表达青年组32.0%,老年组11.27%,基底细胞样型青年组28.0%,老年组9.4%,有显著差异,这也说明年轻乳腺癌患者较老年组恶性程度

不同年龄段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

不同年龄段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 发表时间:2018-07-13T14:59:27.847Z 来源:《健康世界》2018年10期作者:衣永慧 [导读] 目的找出不同年龄段之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生物学特点,为临床乳腺癌患者个体化治疗提供更多的理论基础 哈尔滨市阿城区人民医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300 摘要:目的找出不同年龄段之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生物学特点,为临床乳腺癌患者个体化治疗提供更多的理论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2016~2017年入住本院并经病理证实且有手术指征的90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患者年龄分成青年患者、中年患者和老年患者3个组。对3个不同年龄段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生物学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统计分析采用卡方检验或秩和检验(KruskalWallisH检验)。结果:病灶大小和Ki67在3组间存在微弱的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47,P=0.048)。淋巴结转移、在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患者病灶最大,发生其他组织学类型癌的比例最高,并且ER、PR和E-cadherin的阳性率也最高。青年组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比例最高。结论:老年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最好,青年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最差。青年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风险高。 关键词:乳腺肿瘤;年龄;临床病理特点 clinico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 of different age groups Abstract:objective to find out the clinicopathological and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 of different ages,and to provide mor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individualized treatment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 Methods:retrospective analysis summarized the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data of 90 cases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ho were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from 2016 to 2017 and were confirmed by pathology and indicated by surgery. According to the age of the patients,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young patients,middle-aged patients and elderly patients. The clinicopathological and biological indexes of three breast cancer patients of different age groups were compared.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uses card or rank test(KruskalWallisH test). RESULTS:There was a slight statis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lesion size and Ki 67 between the three groups(P = 0.047,P = 0.048). The lymph node metastasis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hree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elderly patients had the largest number of lesions,the highest incidence of other histological types of cancer,and the highest positive rates of ER,PR,and E-cadherin. The highest rate of lymph node metastasis occurred in the youth group. Conclusion:The biological behavior of breast cancer is the best in the elderly and the worst in the youth. The risk of lymph node metastasis in young breast cancer is high. Key words:mammary gland tumor;Age;clinico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研究报道,年轻(≤40岁)乳腺癌预后较其他年龄阶段(>40岁)的乳腺癌差,而老年(≥60岁)乳腺癌预后则较其他年龄阶段乳腺癌好,造成这种差别可能与这两个年龄段乳腺癌的生物学特点的不同有关。乳腺癌是发生在乳腺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乳腺癌中99%发生在女性,男性仅占1%。为寻找出我国不同年龄段妇女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差异,笔者回顾性地总结分析了入住本院经病理证实的90例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根据年龄分成3组,对3个不同年龄段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生物学指标进行比较分析。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回顾性总结分析本院经病理证实为乳腺癌的90例患者临床病理资料。90例患者均为原发浸润性乳腺癌,原位癌和局部复发的患者除外,接受新辅助化疗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的患者除外,发生远处转移的患者和双侧乳房同时患乳腺癌除外。乳腺癌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研究发现乳腺癌的发病存在一定的规律性,具有乳腺癌高危因素的女性容易患乳腺癌。原发病灶在左侧46例(52%),在右侧44例(48%),将患者分为3个年龄组:青年(≤41岁)组、中年(42~64岁)组和老年(≥65岁)组,对3个不同年龄组的临床病理指标和生物学指标进行分析。 1.2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ER、PR、HER-2、Ki67、TOPO-Ⅱ、GST-π、MDR1、E-cadherin。ER、PR、TOPO-Ⅱ、GST-π、E-cadherin、MDR1评估系统和标准:阴性(-)为10%细胞部分细胞膜的轻度染色,可疑(++)为>10%细胞轻到中度的全细胞膜染色,阳性(+++)为>10%细胞重度的全细胞膜染色。Ki67阳性判别标准以染色细胞计数大于等于20%为临界。年龄≤41岁者为青年患者,42~64岁为中年患者,≥65岁者为老年患者。乳腺癌临床分期参照1997年UICC和AJCC联合制定的第五版TNM分期标准。 2结果 统计结果见表1,提示3组患者原发病灶大小差异有非常微弱的统计学意义S(P=0.047)。青年组淋巴转移率是41.51%,中年组是36.86%,老年组是29.39%,提示3组患者局部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青年组最高,老年组最低。 3讨论 乳腺癌已成为当前社会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自20世纪90年代全球乳腺癌死亡率呈现出下降趋势;究其原因,一是乳腺癌筛查工作的开展,使早期病例的比例增加;二是乳腺癌综合治疗的开展,提高了疗效。乳腺癌已成为疗效最佳的实体肿瘤之一。本文回顾性地总结分析了2016~2017年间入住本院经病理证实为乳腺癌的90例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根据年龄分成青年、中年和老年3个组,比较分析3个不同年龄段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点的差别。通过研究分析发现我国老年妇女乳腺癌患者的病灶较其他两个年龄组大,与以下因素可能有关,由于我国老年患者对乳腺健康常识的缺乏,不常进行自我乳房检查,我国妇女健康普查进行不彻底,尤其对老年群体。因此,我们应该加大力度宣传乳腺癌的相关知识,普及老年人健康体检,老年女性应该常规进行乳房和腋窝超声检查。建议女性朋友了解一些乳腺疾病

乳腺癌放射治疗

乳腺癌放射治疗 放射并发症较多,甚至引起部分功能丧失,可同时配合中药真情散以降低放疗的副作用。放射治疗是治疗乳腺癌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局部治疗手段之一,与手术治疗相比较少,受解剖学病人体质等因素的限制,不过放射治疗效果受着射线的生物学效应的影响,用目前常用的放疗设施较难达到“完全杀灭”肿瘤的目的效果较手术逊色,因此目前多数学者不主张对可治愈的乳腺癌行单纯放射治疗放射治疗,多用于综合治疗包括根治术之前或后作辅助治疗晚期乳腺癌的,姑息性治疗近10余年来较早的乳腺癌以局部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日益增多疗效与根治术无明显差异放射治疗在缩小手术范围中起了重要作用。 (一)术前放射治疗 1.适应症 (1)原发灶较大估计直接手术有困难者 (2)肿瘤生长迅速短期内明显增长者 (3)原发灶有明显皮肤水肿或胸肌粘连者 (4)腋淋巴结较大或与皮肤及周围组织有明显粘连者 (5)应用术前化疗肿瘤退缩不理想的病例 (6)争取手术切除的炎性乳腺癌患者 2.术前放疗的作用 (1)可以提高手术切除率使部分不能手术的患者再获手术机会 (2)由于放射抑制了肿瘤细胞的活力可降低术后复发率及转移率从而提高生存率 (3)由于放射延长了术前观察时间有使部分已有亚临床型远处转移的病例避免一次不必要的手术 3.术前放疗的缺点 增加手术并发症影响术后正确分期及激素受体测定 4.术前放疗的应用方法 术前放射应尽可能采用高能射线照射可以更好地保护正常组织减少并发症放射技术方面目前多数采用常规分割中等剂量一般不用快速放射或超分割放射放射结束后4~6周施行手术较为理想 (二)术后放射治疗 根治术后是否需要放射曾经是乳腺癌治疗中争论最多的问题近年来较多作者承认术后放疗能够降低局部区域性复发率自从Fishor对乳腺癌提出新的看法后乳腺癌的治疗已逐渐从局部治疗转向综合治疗术后辅助化疗广泛应用术后放射已不再作为根治术后的常规治疗而是选择性地应用 适应症 (1)单纯乳房切除术后 (2)根治术后病理报告有腋中群或腋上群淋巴结转移者 (3)根治术后病理证实转移性淋巴结占检查的淋巴结总数一半以上或有4个以上淋巴结转移者 (4)病理证实乳内淋巴结转移的病例(照射锁骨上区) (5)原发灶位于乳房中央或内侧者作根治术后尤其有腋淋巴结转移者 放疗原则 (1)ⅠⅡ期乳腺癌根治术或仿根治术后原发灶在乳腺外象限腋淋巴结病理检查阴性者术后不放疗;中国生物治疗网https://www.360docs.net/doc/8a13751606.html,杨教授特别指出,腋淋巴结阳性时术后照射内乳区及锁骨上下区;原发灶在乳腺中央区或内象限腋淋巴结病理检查阴性时术后仅照射内

乳腺癌:病理分型、靶向药物、系统治疗原则

乳腺癌:病理分型、靶向药物、系统治疗原则 在全世界范围内,乳腺癌是女性中最常见的癌症。2017年,美国新诊断的乳腺癌病例超过25万例,以一生来算,12%的美国妇女将被诊断为乳腺癌。 本综述总结三种主要乳腺癌亚型的系统和局部治疗方法:激素受体阳性/ERBB2阴性(HR/ERBB2?)、ERBB2阳性(ERBB 2)和三阴性乳腺癌。 美国一半以上的乳腺癌是在筛查乳房X光片时诊断出来的,大约三分之一被诊断为可触及的乳腺肿块。腋窝肿块、乳头溢液、乳头倒置、乳房不对称、乳腺皮肤红斑,乳腺皮肤增厚是乳腺癌的较少见表现。 在美国,62%的乳腺癌诊断时为乳腺原位癌,31%的乳腺癌扩散到区域淋巴结。 只有6%的乳腺癌在诊断时是转移的。 病理诊断及分型 乳腺癌标准的病理组织学诊断: .最常见的乳腺癌组织学是浸润性导管癌(占患者的50%-75%) .其次是浸润性小叶癌(占患者的5%-15%) .其余的患者是导管/小叶混合癌和其他较少见的组织学 乳腺癌发病机制中的两个主要分子靶点已被确定。

一种是雌激素受体α(ERα),它在大约70%的浸润性乳腺癌中表达。ERα是一种类固醇激素受体和转录因子,当雌激素激活时,激活乳腺癌细胞的致癌生长途径。激素孕酮受体(PR)的表达也是ERα信号的标志。雌激素受体(ER)或PR在至少1%的肿瘤细胞中的表达被归类为HR+,使用内分泌药物下调ER信号是ER阳性或PR阳性乳腺癌的主要系统治疗方法。 第二个主要分子靶标是表皮生长因子2(ERBB2,以前称为HER2或HER2/neu)、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家族中的跨膜受体酪氨酸激酶,在大约20%的乳腺癌中被扩增或过度表达,在没有系统全身治疗的情况下预后。具有ERBB2扩增或过度表达的肿瘤是ERBB2+,具有ERBB2扩增或过度表达乳腺癌的患者受益于ERBB2靶向治疗,包括抗ERBB2抗体(例如曲妥珠单抗和pertuzumab)和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lapatinib and neratinib)。 三阴性乳腺癌约占所有乳腺肿瘤的15%,缺乏分子靶点ER、PR或ERBB2的表达为特征。三重阴性肿瘤在诊断后的前3-5年内有很高的远距离复发的风险。具体分子病理生理学尚不清楚。 3种乳腺癌亚型:HR+、ERBB2+或三阴性,具有不同的发病率、预后和系统性治疗选择。三阴性乳腺肿瘤更可能发生在年轻、黑人或西班牙裔女性,而老年女性则更有可能出现HR+乳腺肿瘤。 乳腺癌分期为Ⅰ-IV,其中IV表示远处转移性疾病。Ⅰ期乳腺癌,解剖学上定义为小于2cm且无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5年生存率分别HR+至少99%、

乳腺癌放射治疗指南之演变及解读

乳腺癌放射治疗指南之演变及解读 陈佳艺 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2016-11-26

2011~2016 NCCN指南变迁:保乳术后?成熟部分: ?全乳放疗+瘤床加量 ?可能减免术后放疗的老年患者 ?变迁部分 ?全乳大分割 ?未明确部分 ?部分乳腺短程照射 ?包含区域淋巴结照射的大分割治疗

保乳治疗的前瞻性III期研究 Trial No. 年限/ FU years T max切缘N+% 局部复发% 保乳乳房切除p 米兰Ⅰ期7011973-80 /202cm-25.88.8 2.30.01 IGR1791972-80 /152cm-32.4914NS NSABP-B0612191976-84 /204cm-371410NS NCI2371979-87 /185cm+40.52200.001 EORTC9021980-86 /155cm+4320120.01 DBCG9051983-89 /205cm-35 4.6 6.5NS # 对照组除米兰Ⅰ期为根治术外均为改良根治术,研究组除米兰Ⅰ期为象限切除外均为肿块切除术

EBCTCG2005 单纯保乳手术VS 术后全乳放疗 4 : 1

瘤床加量对局部控制的意义 作者病例数全乳剂量BOOST★局部复发率(%)随访(年) Bartelink 2657 50Gy/25Fx /10.2 10 2661 16Gy/8Fx 6.2 Romestaing 503 50Gy/20Fx / 4.5 3.3 521 10Gy/4Fx 3.6 Polgar 103 50Gy/25Fx /15.5 5.3 104 16Gy/8Fx 6.7 Bartelink H, et al. J Clin Oncol. 2007. 25(22): 3259-65. Romestaing Pet al. J Clin Oncol. 1997. 15(3): 963-8. Polgar Cet al. Strahlenther Onkol. 2002. 178(11): 615-23

乳腺癌治疗的基本原则探讨

乳腺癌治疗的基本原则探讨 发表时间:2014-05-22T14:44:35.29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47期供稿作者:崔红霞张运兴[导读] 乳腺癌主要是由恶性肿瘤细胞引起的,如果不对其进行控制,将会扩散到全身。 崔红霞张运兴(通讯作者)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山东济宁 272000) 【摘要】乳腺癌是当前我国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它严重威胁到女性的生命健康,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近几年来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加强对乳腺癌的治疗成为当前医学发展的重要任务。本文通过对乳腺癌治疗的基本原则探讨,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找到更加显著的治疗方法,减少副作用,减轻患者的痛苦。 【关键词】乳腺癌治疗方法基本原则问题探讨【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7-0089-01 乳腺癌对于女性来说是比较大的威胁病症,它不仅给患者带来巨大的身体痛苦,还会让患者产生恐惧心理,从而影响治疗效果。作为恶性肿瘤之一,它的治疗难度非常大,治疗后复发的概率也较大。如何提高乳腺癌的治疗效果,成为全世界研究的重点。医师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需要遵循相应的原则,尽量保证患者治疗效果,从患者角度出发,提升她们的治疗信心。 1 外科治疗乳腺癌主要是由恶性肿瘤细胞引起的,如果不对其进行控制,将会扩散到全身。因此临床医师在治疗时需要从患者全身出发,将手术治疗和全身治疗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1]。手术适应症为临床分期0、Ⅰ及Ⅱ期无手术禁忌症者,Ⅲ期乳腺癌,应先行术前化疗,再行手术。其中保乳术为早期乳腺癌治疗发展趋势,但需具备一定的适应证,包括:单发病灶或局灶性微小钙化灶;肿块≤3cm;乳房足够大肿瘤切除术后乳房外形无明显变化;病变位于乳晕以外部位;无胶原血管性疾病及胸壁/乳腺长期照射史。手术范围包括肿瘤及部分正常腺体+腋淋巴结清除,手术切缘阴性是降低复发率的关键所在,一般认为切缘距肿瘤至少1cm。 2 放射治疗 ①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的放疗。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加术后放疗可以取得与改良根治术相同的疗效,并有良好的美容效果,同时可以降低同侧乳腺肿瘤复发率,提高患者总生存,所有保乳手术的患者原则上均需要术后放疗。放疗照射范围包括:乳腺、胸壁、同侧腋窝及锁上淋巴结;腋淋巴结清扫者,对于N0或N1-3只照射乳腺及胸壁,N4以上应照射乳腺、胸壁、锁上及腋顶淋巴结。 ②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后辅助放疗。早期乳腺癌根治术后放疗可使局部和区域淋巴结复发率降低幅度2/3,15年总生存率提高约5%。根治术后放疗适应证:T3-4期;腋淋巴结≥4个;切缘阳性;对于T1-2N1患者,术后放疗能否提高患者总生存率尚有争议。照射范围包括同侧胸壁和锁骨上下区,腋淋巴结清扫不彻底的患者还应照射腋窝。术后放疗剂量以50Gy/5周为宜。 ③乳腺癌根治术后局部和区域淋巴结复发及远处转移患者的放射治疗:单发胸壁复发首选手术,术后行放疗;锁上淋巴结复发先做化疗或内分泌治疗,然后放疗。照射范围包括同侧胸壁和锁骨上下区,至预防剂量,然后对病灶区小野补量,照射剂量与复发灶大小有关,剂量在60-70Gy或更高。 3 全身化疗 ①新辅助化疗:即术前化疗,一般术前给予2-4周期化疗,再行手术或放疗。通过深入研究,术前化疗有以下优势:消灭微小转移灶;防止耐药细胞株形成;缩小肿瘤;便于手术等。常用方案可参考术后化疗方案。 ②术后化疗: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能明显延长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在世界范围内已被广泛接受。目前认为,对于淋巴结阳性患者应给予术后辅助化疗,无论绝经前或绝经后患者,化疗均能够降低死亡率。对于存在一项或多项高危因素的乳腺癌患者也应该给予术后放疗,这些高危因素包括年龄<35岁、肿块直径大于1cm、ER阴性、浸润性小叶癌、组织学分级Ⅲ级、S期细胞比例显著增高、脉管瘤栓、HER-2阳性等。术后辅助化疗方案有含蒽环类药物的联合方案(CAF AC)优于CMF方案。关于早期乳腺癌辅助治疗选择的基本原则就是要考虑肿瘤低内分泌治疗的反应性,可以降低分为内分泌治疗有反应、无反应以及反应不确定等几项[2]。在NCCN指南中列举了常见的临床化疗方案:AC(多柔比星/环磷酰胺)CE(表柔比星/环磷酰胺)、TC(多西他赛/环磷酰胺)、FAC(氟尿嘧啶/多柔比星/环磷酰胺),其它药物还包括:卡培他滨、吉西他滨、长春瑞滨、依托泊苷、顺铂、米托蒽醌、伊沙匹隆等。含曲妥珠单抗(HER-2阳性患者)的辅助化疗常见有AC→TXT+曲妥珠单抗;密集AC→密集紫杉醇+曲妥珠单抗;化疗序贯曲妥珠单抗等。化疗药物的选择、剂量以及相关毒性的处理比较复杂,由于毒性反应、个体差异、既往治疗合并症的存在有必要改变用药剂量和方案以及启用支持方案,最佳治疗方案需要具有丰富经验的医疗团队,从而提高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争取获得最大收益。 4 内分泌治疗雌激素受体抑制剂三苯氧胺在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应用上比较广泛,复发转移性乳腺癌及术后预防复发均可使用。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来曲唑阿那曲唑依西美坦)在一线治疗中明显优于TAM。新一代芳香化酶抑制剂在乳腺癌术后辅助治疗领域中也取得显著的成效。国际多中心通过对ATAC、BIG1-98、TEAM、MA-17等研究,证明绝经后辅助内分泌治疗的不同阶段使用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生存。当前我国乳腺癌患者的发病人群年龄偏年轻化,绝经前患者比例占大多数。卵巢去势术能够有效治疗绝经前晚期乳腺癌患者,它克服了手术和放疗的缺点,在年轻患者中应用比较广泛。卵巢去势术可采用卵巢切除术、射去势术和药物去势术。绝经前激素受体阳性患者内分泌治疗选择:三苯氧胺5年;三苯氧胺2~3年,绝经后改用芳香化酶抑制剂;如果5年后进入绝经,再用5年来曲唑作为后续强化治疗。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的患者可以选择:术后5年芳香化酶抑制剂;三苯氧胺2~3年序贯2~3年芳香化酶抑制剂等。 5 总结乳腺癌在治疗时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状况来进行,要规范其治疗方法,针对不同年龄、不同阶段、不同体质的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将手术、放疗,化疗以及内分泌治疗等手段充分结合,减轻患者的治疗痛苦,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为更多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提供良好保障,实现我国乳腺癌医学技术的进步。参考文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