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奥数题库系统】1-3-2 多位数计算.学生版

【小学奥数题库系统】1-3-2 多位数计算.学生版
【小学奥数题库系统】1-3-2 多位数计算.学生版

最新【小学奥数题库系统】1-1-3-1-分数加减法速算与巧算.教师版

本讲知识点属于计算板块的部分,难度并不大。要求学生熟记加减法运算规则和运算律,并在计算中运用凑整的技巧。 一、基本运算律及公式 一、加法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他们的和不变。即:a +b =b +a 其中a ,b 各表示任意一数.例如,7+8=8+7=15. 总结:多个数相加,任意交换相加的次序,其和不变.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与第一个数相加,他们的和不变。 即:a +b +c =(a +b )+c =a +(b +c ) 其中a ,b ,c 各表示任意一数.例如,5+6+8=(5+6)+8=5+(6+8). 总结:多个数相加,也可以把其中的任意两个数或者多个数相加,其和不变。 二、减法 在连减或者加减混合运算中,如果算式中没有括号,那么计算时要带数字前面的运算符号“搬家”.例如:a -b -c =a -c -b ,a -b +c =a +c -b ,其中a ,b ,c 各表示一个数. 在加减法混合运算中,去括号时:如果括号前面是“+”号,那么去掉括号后,括号内的数的运算符号不变;如果括号前面是“-”号,那么去掉括号后,括号内的数的运算符号“+”变为“-”,“-”变为“+”. 如:a +(b -c )=a +b -c 知识点拨 教学目标 分数加减法速算与巧算

a -( b + c )=a -b -c a -( b - c )=a -b +c 在加、减法混合运算中,添括号时:如果添加的括号前面是“+”,那么括号内的数的原运算符号不变;如果添加的括号前面是“-”,那么括号内的数的原运算符号“+”变为“-”,“-”变为“+”。 如:a +b -c =a +(b -c ) a - b + c =a -(b -c ) a - b - c =a -(b +c ) 二、加减法中的速算与巧算 速算巧算的核心思想和本质:凑整 常用的思想方法: 1、 分组凑整法.把几个互为“补数”的减数先加起来,再从被减数中减去,或先减去那些与被减数有 相同尾数的减数.“补数”就是两个数相加,如果恰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就把其中的一个数叫做另一个数的“补数”. 2、加补凑整法.有些算式中直接凑整不明显,这时可“借数”或“拆数”凑整. 3、数值原理法.先把加在一起为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相加,然后再与其它的数相加. 4、“基准数”法,基准当几个数比较接近于某一整数的数相加时,选这个整数为“基准数”(要注意把多加的数减去,把少加的数加上) 【例 1】 11410410042282082008 +++=_____ 【考点】分数约分 【难度】1星 【题型】计算 【关键词】2008年,希望杯,第六届,五年级,一试 【解析】 原式=1111=22222 +++ 【答案】2 【例 2】 如果 111207265009A +=,则A =________(4级) 例题精讲

小学奥数计算专题.doc

小学奥数计算专题

六年级奥数运算 (一)分数运算 1.凑整法 与整数运算中的“凑整法”相同,在分数运算中,充分利用四则运算法则和运算律 ( 如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 ) ,使部分的和、差、积、商成为整数、整十数从而使运算得到简化. 2.约分法

3.裂项法 根据 d = 1 - 1 其中 , 是自然数 ) ,在计算若干个分 数之和时,若 n × (n d) n n d ( n d 能将每个分数都分解成两个分数之差, 并且使中间的分数相互抵消, 则能大大简化运 算. 例 7 在自然数 1~100 中找出 10 个不同的数,使这 10 个数的倒数的和等于 1. 例 8 1 1 1 1 求和: 2 3 4 2 3 4 5 3 4 5 6 97 98 99 1 100 例9计算:

例 10 计算: 例 11 求下列所有分数的和: 例 12 1 1 1 1 1 1 3 4 5 6 2 4.代数法 例: 5.放缩法 10 10 【例 1 】求数 a 101 100 1 1 2n 1 2n 10 的整数部 分.

4

【巩固】已知 A 1 1 1 1 1 1 1 ,则 A 的整数部分是 _______ 2 4 5 6 7 8 【例 2】求数 1 的整数部分是几? 1 1 1 L 1 10 11 12 19 【巩固】求数 1 的整数部分. 1 1 1 1 12 13 14 L 21 【巩固】已知: S 1 1 1 1 1 1980 1981 1982 ... 2006 , 则 S 的整数部分是. 【巩固】已知 A 1 ,则与 A 最接近的整数是________. 1 1 1 1995 1996 L 2008

【小学奥数题库系统】1-1-2-2 小数乘除法速算巧算.学生版

本节课主要学习乘、除法的速算与巧算.要求学生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及其关系,能根据乘、除法之间的关系验算乘除法;并且掌握积的变化规律以及商不变的性质,并能合理利用,解决相关问题. 一、乘法凑整 思想核心:先把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几个乘数结合在一起,最后再与前面的数相乘,使得运算简便。例如:425100×=,81251000×=,520100×= 123456799111111111×= (去8数,重点记忆) 711131001××=(三个常用质数的乘积,重点记忆) 理论依据:乘法交换率:a ×b =b ×a 乘法结合率:(a ×b ) ×c =a ×(b ×c ) 乘法分配率:(a +b ) ×c =a ×c +b ×c 积不变规律:a ×b =(a ×c ) ×(b ÷c )=(a ÷c ) ×(b ×c ) 二、乘、除法混合运算的性质 ⑴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乘(或除)以同一个非零数,其商不变.即: ()()()()0a b a n b n a m b m m ÷=×÷×=÷÷÷≠ ,0n ≠ ⑵在连除时,可以交换除数的位置,商不变.即:a b c a c b ÷÷=÷÷ ⑶在乘、除混合运算中,被乘数、乘数或除数可以连同运算符号一起交换位置(即带着符号搬家). 例如:a b c a c b b c a ×÷=÷×=÷× ⑷在乘、除混合运算中,去掉或添加括号的规则 去括号情形:①括号前是“×”时,去括号后,括号内的乘、除符号不变.即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 ②括号前是“÷”时,去括号后,括号内的“×”变为“÷”,“÷”变为“×”.即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 添加括号情形:加括号时,括号前是“×”时,原符号不变;括号前是“÷”时,原符号“×”变为“÷”,“÷” 变为“×”.即()()()()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 ⑸两个数之积除以两个数之积,可以分别相除后再相乘.即 ()()()()()()a b c d a c b d a d b c ×÷×=÷×÷=÷×÷ 上面的三个性质都可以推广到多个数的情形. 一, 乘5、15、25、125 小数乘除法速算巧算 教学目标 知识点拨 例题精讲

高中信息技术奥林匹克竞赛试题

信息学基础知识题库 硬件 1.微型计算机的问世是由于(C)的出现。 A. 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B. 晶体管电路 C.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D. 电子管电路2.中央处理器(CPU)能访问的最大存储器容量取决于(A)。 A. 地址总线 B. 数据总线 C. 控制总线 D. 实际内存容量 3.微型计算机中,(C)的存储速度最快。 A. 高速缓存 B. 外存储器 C. 寄存器 D. 内存储器 4.在计算机硬件系统中,cache是(D)存储器。 A. 只读 B. 可编程只读 C. 可擦除可编程只读 D. 高速缓冲 5.若我们说一个微机的CPU是用的PII300,此处的300确切指的是(A)。 A. CPU的住时钟频率 B. CPU产品的系列号 C. 每秒执行300百万条指令 D. 此种CPU允许的最大内存容量 6.计算机主机是由CPU与(D)构成。 A. 控制器 B. 输入输出设备 C. 运算器 D. 内存储器 7.计算机系统总线上传送的信号有(B)。 A. 地址信号与控制信号 B. 数据信号、控制信号与地址信号 C. 控制信号与数据信号 D. 数据信号与地址信号 8.不同类型的存储器组成了多层次结构的存储器体系,按存储器速度又快到慢的排列是(C)。 A. 快存>辅存>主存 B. 外存>主存>辅存 C. 快存>主存>辅存 D. 主存>辅存>外存 9.微机内存储器的地址是按(C)编址的。 A. 二进制位 B. 字长 C. 字节 D. 微处理器的型号 10.在微机中,通用寄存器的位数是(D)。 A. 8位 B. 16位 C. 32位 D. 计算机字长 11.不同的计算机,其指令系统也不同,这主要取决于(C)。 A. 所用的操作系统 B. 系统的总体结构 C. 所用的CPU D. 所用的程序设计语言 1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BDE) A. 程序是指令的序列,它有三种结构:顺序、分支和循环 B. 数据总线决定了中央处理器CPU所能访问的最大内存空间的大小 C. 中央处理器CPU内部有寄存器组,用来存储数据 D. 不同厂家生产的CPU所能处理的指令集是相同的 E. 数据传输过程中可能会出错,奇偶校验法可以检测出数据中哪一位在传输中出了错误 13.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诺依曼对计算机科学发展所作出的贡献是(C)。 A. 提出理想计算机的数学模型,成为计算机科学的理论基础 B. 世界上第一个编写计算机程序的人 C. 提出存储程序工作原理,并设计出第一台具有存储程序功能的计算机EDV AC D. 采用集成电路作为计算机的主要功能部件 E. 指出计算机性能将以每两年翻一番的速度向前发展 14.CPU访问内存的速度比下列哪个(些)存储器设备要慢。(AD)

(完整)小学奥数计算题举例

基础知识:填空题、计算题 经典考题举例1、 -- 填空题 11 例1:有甲、乙两根竹竿,它们的长度相等。现在甲截去,乙截去米,则两根竹竿剩下 33 的相比,结果是 ____ 。(交大附中、高新一中、西工大附中、铁一中、师大附中) 例2:小明在纸上画了 4 个点,如果把这 4 个点彼此连结成一个图形,那么这个图形中有 _ 个三角形。(高新一中) 例3:小明买了 6 张电影票(见图),他想撕下相连的4张,共有 ___ 种不同的撕法。 (师 大附中) 例4:一堆含水量为17.2%的煤,经过一短时间的风干,含水量降为10 %,现在这堆煤的重 量是原来的 ___ %。(西工大附中) 例5:一位年轻人2000 年的岁数正好等于他出生年份的各位数字之和,那么这位年轻人2000 年的年龄是 ___ 岁。(交大附中) 例6:在100 个玻璃球中,其中有一个比其他的99 个重,其他的99 个同样重,现在有一架 天平,最少称 __ 次,一定能把这个超重的球找出来。(西工大附中)例7:一架天平, 只有 5 克和30 克两个砝码,要把300 克盐分成三等份,最少称几次?(西工大附中) 例8:为了计算图中饮料瓶的容积,先测得内底直径为8 厘米,随后注入 6 厘米深的水,把 瓶盖好后,再将瓶倒置测得没有水的部分的高度是14 厘米的圆柱体,则这个饮料瓶的容积是______ 升。(高新一中、铁一中)热点考题再现1: 1、爸爸给女儿圆圆买了一个圆柱形的生日蛋糕,圆圆想把蛋糕切成大小不一定相等的若干块(不小于10块),分给10 个小朋友,若沿竖直方向切分这个蛋糕,至少要切___刀。(西工大附中) 2、欧美国家常用华氏度(F)为单位描述温度。华氏度的冰点是32 度,沸点是212 度,人体正常的温度是摄氏37 度,应是华氏_____ 度。(师大附中)

小学奥数专题——计算综合

小学奥数专题 第1讲计算综合(一) 繁分数的运算,涉及分数与小数的定义新运算问题,综合性较强的计算问题. 1.繁分数的运算必须注意多级分数的处理,如下所示: 甚至可以简单地说:“先算短分数线的,后算长分数线的”.找到最长的分数线,将其上视为分子,其下视为分母. 2.一般情况下进行分数的乘、除运算使用真分数或假分数,而不使用带分数.所以需将带分数化为假分数. 3.某些时候将分数线视为除号,可使繁分数的运算更加直观. 4.对于定义新运算,我们只需按题中的定义进行运算即可. 5.本讲要求大家对分数运算有很好的掌握,可参阅《思维导引详解》五年级 [第1讲循环小数与分数]. 1.计算: 711 47 18262 1358 133 3416 ?+ ? -÷ 【分析与解】原式= 7123 72317 4612 24 14 88128 1312 33 + ?=?= - 2.计算: 【分析与解】注意,作为被除数的这个繁分数的分子、分母均含有 5 19 9 .于是,我们想 到改变运算顺序,如果分子与分母在 5 19 9 后的两个数字的运算结果一致,那么作为被除数

的这个繁分数的值为1;如果不一致,也不会增加我们的计算量.所以我们决定改变作为被除数的繁分数的运算顺序. 而作为除数的繁分数,我们注意两个加数的分母相似,于是统一通分为1995×0.5.具体过程如下: 原式= 59 19(3 5.22)19930.41.6 910() 52719950.51995 19(6 5.22) 950 +-? ÷+ ? -+ = 5 191.3219930.440.40.5 9() 519950.419950.5 191.32 9 -??? ÷+ ?? - = 199320.4 1() 19950.5 + ÷?= 0.4 1 0.5 ÷= 1 1 4 3.计算: 1 1 1 1 1 1 1987 - + - 【分析与解】原式= 1 1 1987 1 1986 - + = 1986 1 3973 -= 1987 3973 4.计算:已知= 18 111 1+ 1 2+ 1 x+ 4 =,则x等于多少? 【分析与解】方法一: 1118x68 114x112x711 1+11 148x6 2+2 14x1 x+ 4 + ==== ++ ++ + + + 交叉相乘有88x+66=96x+56,x=1.25. 方法二:有 1113 11 188 2 1 x 4 +==+ + + ,所以 182 22 133 x 4 +==+ + ;所以 13 x 42 += ,那么

【小学奥数题库系统】2-3-1 列方程解应用题.题库学生版

1.会解一元一次方程 2.根据题意寻找等量关系的方法来构建方程 3.合理规划等量关系,设未知数、列方程 知识点说明: 一、 等式的基本性质 1.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结果还是等式. 2.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结果还是等式. 二、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 1.去括号; 2.移项; 3.未知数系数化为1,即求解。 三、列方程解应用题 (一)、列方程解应用题 是用字母来代替未知数,根据等量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然后解出未知数的值.这个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是方程.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优点在于可以使未知数直接参加运算.解这类应用题的关键在于能够正确地设立未知数,找出等量关系从而建立方程. (二)、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主要步骤是: 1.审题找出题目中涉及到的各个量中的关键量,这个量最好能和题目中的其他量有着紧密的数量关系; 2.设这个量为x ,用含x 的代数式来表示题目中的其他量; 3.找到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建立方程; 4.运用加减法、乘除法的互逆关系解方程; 5.通过求到的关键量求得题目答案. 板块一、直接设未知数 【例 1】 长方形周长是64厘米,长比宽多3厘米,求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 【巩固】 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18平方厘米,底是9厘米,求三角形的高是多少厘米? 2-3-1列方程解应用题 教学目标 知识精讲 例题精讲

【巩固】(全国小学数学奥林匹克)一个半圆形区域的周长等于它的面积,这个半圆的半径是.(精确到0.01,π 3.14 =) 【例2】用边长相同的正六边形白色皮块、正五边形黑色皮块总计32块,缝制成一个足球,如图所示,每个黑色皮块邻接的都是白色皮块;每个白色皮块相间地与3个黑色皮块及3个白色皮块相邻 接.问:这个足球上共有多少块白色皮块? 【例3】(2003年全国小学数学奥林匹克) 某八位数形如2abcdefg,它与3的乘积形如4 abcdefg,则七位数abcdefg应是. 【巩固】有一个六位数1abcde乘以3后变成1 abcde,求这个六位数. 【巩固】(第六届“迎春杯”刊赛试题)有一个五位数,在它后面写上一个7,得到一个六位数;在它前面写上一个7,也得到一个六位数.如果第二个六位数是第一个六位数的5倍,那么这个五位数 是. 【例4】有三个连续的整数,已知最小的数加上中间的数的两倍再加上最大的数的三倍的和是68,求这三个连续整数. 【巩固】已知三个连续奇数之和为75,求这三个数。 【例5】兄弟二人共养鸭550只,当哥哥卖掉自己养鸭总数的一半,弟弟卖出70只时,两人余下的鸭只数相等,求兄弟两人原来各养鸭多少只? 【巩固】(2008年全国小学数学资优生水平测试)一人看见山上有一群羊,他自言自语到:“我如果有这些羊,再加上这些羊,然后加上这些羊的一半,又加上这些羊一半的一半,最后再加上我家里 的那只,一共有100只羊”.山上的羊群共有______只. 【例6】(清华附中培训试题)某班原分成两个小组活动,第一组26人,第二组22人,根据学校活动器材的数量,要将一组人数调整为二组人数的一半,应从一组调多少人到二组去?

(完整)小学六年级奥数简便运算专题

小学六年级奥数 简便运算专题(一) 一、考点、热点回顾 根据算式的结构和特征,灵活运用运算法则、定律、性质和某些公式,可以把比较复杂的四则混合运算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四则混合运算法则:先算括号,再乘除后加减,同级间依次计算 加法交换律:a b b a +=+ 加法结合律:)()(c b a c b a ++=++ 乘法交换律:ba ab = 乘法结合律:)()(bc a c ab = 乘法分配律:bc ab c b a +=+)( 乘法结合律:)(c b a bc ab +=+ 除法分配律:c b c a c b a ÷+÷=÷+)( c b a c b c a ÷+=÷+÷)( ※没有)(c b a +÷=c a b a ÷+÷和c a b a ÷+÷=)(c b a +÷ 减法性质: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这两个数的和,也可以先减去第二个数,再减去第一个数。 b c a c b a c b a --=+-=--)( 二、典型例题 例1:计算)37.125.8(63.975.4-+- )38.648.2(17.348.7--+ 练习1:计算511)9518.3(957 -+- 例2:计算4 1666617907921333387?+?

练习2 计算 7.21111.07.09999.0?+? 例3:计算3.672.109.136?+? 练习3:计算8.562.108.148?+? 例4:计算 5 269.37522553 3?+? 练习4:计算2.33.198.168.6?+? 例5:计算5.186.678.515.818.155.81?+?+?

小学奥数题及答案

小学奥数题及答案 工程问题 1.甲乙两个水管单独开,注满一池水,分别需要20小时,16小时.丙水管单独开,排一池水要10小时,若水池没水,同时打开甲乙两水管,5小时后,再打开排水管丙,问水池注满还是要多少小时? 解: 1/20+1/16=9/80表示甲乙的工作效率 9/80×5=45/80表示5小时后进水量 1-45/80=35/80表示还要的进水量 35/80÷(9/80-1/10)=35表示还要35小时注满 答:5小时后还要35小时就能将水池注满。 2.修一条水渠,单独修,甲队需要20天完成,乙队需要30天完成。如果两队合作,由于彼此施工有影响,他们的工作效率就要降低,甲队的工作效率是原来的五分之四,乙队工作效率只有原来的十分之九。现在计划16天修完这条水渠,且要求两队合作的天数尽可能少,那么两队要合作几天? 解:由题意得,甲的工效为1/20,乙的工效为1/30,甲乙的合作工效为1/20*4/5+1/30*9/10=7/100,可知甲乙合作工效>甲的工效>乙的工效。 又因为,要求“两队合作的天数尽可能少”,所以应该让做的快的甲多做,16天内实在来不及的才应该让甲乙合作完成。只有这样才能“两队合作的天数尽可能少”。 设合作时间为x天,则甲独做时间为(16-x)天 1/20*(16-x)+7/100*x=1 x=10 答:甲乙最短合作10天 3.一件工作,甲、乙合做需4小时完成,乙、丙合做需5小时完成。现在先请甲、丙合做2小时后,余下的乙还需做6小时完成。乙单独做完这件工作要多少小时? 解: 由题意知,1/4表示甲乙合作1小时的工作量,1/5表示乙丙合作1小时的工作量 (1/4+1/5)×2=9/10表示甲做了2小时、乙做了4小时、丙做了2小时的工作量。 根据“甲、丙合做2小时后,余下的乙还需做6小时完成”可知甲做2小时、乙做6小时、丙做2小时一共的工作量为1。 所以1-9/10=1/10表示乙做6-4=2小时的工作量。 1/10÷2=1/20表示乙的工作效率。 1÷1/20=20小时表示乙单独完成需要20小时。 答:乙单独完成需要20小时。 4.一项工程,第一天甲做,第二天乙做,第三天甲做,第四天乙做,这样交替轮流做,那么恰好用整数天完工;如果第一天乙做,第二天甲做,第三天乙做,第四天甲做,这样交替轮流做,那么完工时间要比前一种多半天。已知乙单独做这项工程需17天完成,甲单独做这项工程要多少天完成? 解:由题意可知 1/甲+1/乙+1/甲+1/乙+……+1/甲=1 1/乙+1/甲+1/乙+1/甲+……+1/乙+1/甲×0.5=1 (1/甲表示甲的工作效率、1/乙表示乙的工作效率,最后结束必须如上所示,否则第二种做法就不比第一种多0.5天) 1/甲=1/乙+1/甲×0.5(因为前面的工作量都相等) 得到1/甲=1/乙×2 又因为1/乙=1/17 所以1/甲=2/17,甲等于17÷2=8.5天 5.师徒俩人加工同样多的零件。当师傅完成了1/2时,徒弟完成了120个。当师傅完成了任务时,徒弟完

小学奥数系统总复习

奥数教学简介 一、课程特色: 1、教材与现行小学奥数教程同步; 2、教材难度适中,体现科学性,现实性,有挑战性,突出实、难、巧、趣的特点。 二、教学理念: 通才教育和趣味教育。 三、教学目标: 以通才教育和趣味教育理念为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数学方法和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开拓学生的思维,为学好奥数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何学好奥数? 1、直观画图法:解奥数题时,如果能合理的、科学的、巧妙的借助点、线、面、图、表将奥数问题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来,将抽象的数量关系形象化,可使同学们容易搞清数量关系,沟通“已知”与“未知”的联系,抓住问题的本质,迅速解题。 2、倒推法:从题目所述的最后结果出发,利用已知条件一步一步向前倒推,直到题目中问题得到解决。 3、枚举法:奥数题中常常出现一些数量关系非常特殊的题目,用普通的方法很难列式解答,有时根本列不出相应的算式来。我们可以用枚举法,根据题目的要求,一一列举基本符合要求的数据,然后从中挑选出符合要求的答案。 4、正难则反:有些数学问题如果你从条件正面出发考虑有困难,那么你可以改变思考的方向,从结果或问题的反面出发来考虑问题,使问题得到解决。 5、巧妙转化:在解奥数题时,经常要提醒自己,遇到的新问题能否转化成旧问题解决,化新为旧,透过表面,抓住问题的实质,将问题转化成自己熟悉的问题去解答。转化的类型有条件转化、问题转化、关系转化、图形转化等。 6、整体把握:有些奥数题,如果从细节上考虑,很繁杂,也没有必要,如果能从整体上把握,宏观上考虑,通过研究问题的整体形式、整体结构、局部与整体的内在联系,“只见森林,不见树木”,来求得问题的解决。

(完整word版)【小学奥数题库系统】1-1-2-2小数乘除法速算巧算.学生版.doc

小数乘除法速算巧算 教学目标 本节课主要学习乘、除法的速算与巧算.要求学生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及其关系,能根据乘、除法之 间的关系验算乘除法;并且掌握积的变化规律以及商不变的性质,并能合理利用,解决相关问题. 知识点拨 一、乘法凑整 思想核心:先把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几个乘数结合在一起,最后再与前面的数相乘,使得运算 简便。例如: 4 25 100 , 8 125 1000 , 5 20 100 12345679 9 111111111 (去 8 数,重点记忆) 7 11 131001 (三个常用质数的乘积,重点记忆) 理论依据:乘法交换率:a×b=b×a 乘法结合率:(a×b) ×c=a×(b×c) 乘法分配率:(a+b) ×c=a×c+b×c 积不变规律:a×b=(a×c) ×(b÷c)=(a÷c) ×(bc) 二、乘、除法混合运算的性质 ⑴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乘(或除)以同一个非零数,其商不变.即: a b (a n) (b n ) (a m) (b m) m 0 , n 0 ⑴在连除时,可以交换除数的位置,商不变.即: a b c a c b ⑴在乘、除混合运算中,被乘数、乘数或除数可以连同运算符号一起交换位置(即带着符号搬家). 例如: a b c a c b b c a ⑴在乘、除混合运算中,去掉或添加括号的规则 去括号情形:①括号前是“×”时,去括号后,括号内的乘、除符号不变.即 a ( b c) a b c a (b c) a b c ⑴括号前是“÷”时,去括号后,括号内的“×”变为“÷”,“÷”变为“×”.即 a ( b c) a b c a (b c) a b c 添加括号情形:加括号时,括号前是“×”时,原符号不变;括号前是“÷”时,原符号“×”变为“÷”,“÷” 变为“×”.即a b c a ( b c)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⑴两个数之积除以两个数之积,可以分别相除后再相乘.即 (a b) (c d ) (a c) (b d ) ( a d ) (b c) 上面的三个性质都可以推广到多个数的情形. 例题精讲 一,乘 5、15、 25、 125

小学奥数统筹规划题库教师版.

8-4统筹规划 知识点说明: 统筹学是一门数学学科,但它在许多的领域都在使用,在生活中有很多事情要去做时,科学的安排好先后顺序,能够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生前十分重视数学的应用,并亲自带领小分队推广优选法、统筹法,使数学直接为国民经济发展服务,他在中学语文课本中,曾有一篇名为《统筹原理》的文章详,细介绍了统筹方法和指导意义.运筹学是利用数学来研究人力、物力的运用和筹划,使它们能发挥最大效率的科学。它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例如物资调运、场地设置、工作分配、排队、对策、实验最优等等,每类问题都有特定的解法。运筹学作为一门科学,要运用各种初等的和高等的数学知识及方法,但是其中分析问题的某些朴素的思想方法,如高效率优先的原则、调整比较的思想、尝试探索的方法等,都是我们小学生能够掌握的。这些来源于生活实际的问题,正是启发同学们学数学、用数学最好的思维锻炼题目。 本讲主要讲统筹安排问题、排队问题、最短路线问题、场地设置问题等。这些都是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中经常碰到的问题,怎样才能把它们安排得更合理,多快好省地办事,就是这讲涉及的问题。 “节省跑空车的距离”是物资调运问题的一个原则。 “发生对流的调运方案”不可能是最优方案。 “小往大靠,支往干靠”。 板块一、合理安排时间 【例 1】一只平底锅上最多只能煎两张饼,用它煎1张饼需要2分钟(正面、反面各1分钟).问:煎3张饼需几分钟?怎样煎? 【解析】因为这只平底锅上可煎两只饼,如果只煎1个饼,显然需要2分钟;如果煎2个饼,仍然需要2 分钟;如果煎3个饼,所以容易想到:先把两饼一起煎,需2分钟;再煎第3只,仍需2分钟,共需4分钟,但这不是最省时间的办法.最优方法应该是:首先煎第1号、第2号饼的正面用1分钟;其次煎第1号饼的反面及第3号饼的正面又用1分钟;最后煎第2号、第3号饼的反面再用1分钟;这样总共只用3分钟就煎好了3个饼.(因为每只饼都有正反两面,3只饼共6面,1分钟可煎2面,煎6面只需3钟.) 【巩固】(2000年《小学生数学报》数学邀请赛)烙饼需要烙它的正、反面,如果烙熟一块饼的正、反面,各用去3分钟,那么用一次可容下2块饼的锅来烙21块饼,至少需要多少分钟? 【解析】先将两块饼同时放人锅内一起烙,3分钟后两块饼都熟了一面,这时取出一块,第二块翻个身, 再放人第三块,又烙了3分钟,第二块已烙熟取出,第三块翻个身,再将第一块放入烙另一面,再烙3分钟,锅内的两块饼均已烙熟.这样烙3块饼,用去9分钟,所以烙21块饼,至少用 213963 ÷?=(分钟). 【巩固】一只平底锅上最多只能煎两张饼,用它煎1张饼需要2分钟(正面、反面各1分钟).问:煎2009张饼需几分钟? 【解析】我们归纳出煎1、2、3个饼分别需要2、2、3分钟,我们可以继续往下分析,煎4个饼最少需要4分钟,煎5个饼需要325 +=分钟,煎6个饼需要6226 +÷?= ÷?=分钟,煎7个饼需要34227

小学奥数面积计算综合题型

小学奥数面积计算综合题 型 The pony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第十八周面积计算(一) 专题简析: 计算平面图形的面积时,有些问题乍一看,在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之间找不到任何联系,会使你感到无从下手。这时,如果我们能认真观察图形,分析、研究已知条件,并加以深化,再运用我们已有的基本几何知识,适当添加辅助线,搭一座连通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的小“桥”,就会使你顺利达到目的。有些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必须借助于图形本身的特征,添加一些辅助线,运用平移旋转、剪拼组合等方法,对图形进行恰当合理的变形,再经过分析推导,方能寻求出解题的途径。 图形面积) 简单的面积计算是小学数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要会计算面积,首先要能识别一些特别的图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等,然后会计算这些图形的面积.如果我们把这些图形画在方格纸上,不但容易识别,而且容易计算. 上面左图是边长为 4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 4×4= 16(格);右图是 3×5的长方形,它的面积是 3×5= 15(格). 上面左图是一个锐角三角形,它的底是5,高是4,面积是 5×4÷2= 10(格);右图是一个钝角三角形,底是4,高也是4,它的面积是4×4÷2=8(格).这里特别说明,这两个三角形的高线一样长,钝角三角形的高线有可能在三角形的外面. 上面左图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底是5,高是3,它的面积是 5× 3= 15(格);右图是一个梯形,上底是 4,下底是7,高是4,它的面积是

(4+7)×4÷2=22(格). 上面面积计算的单位用“格”,一格就是一个小正方形.如果小正方形边长是1厘米,1格就是1平方厘米;如果小正方形边长是1米,1格就是1平方米.也就是说我们设定一个方格的边长是1个长度单位,1格就是一个面积单位.在这一讲中,我们直接用数表示长度或面积,省略了相应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 一、三角形的面积 用直线组成的图形,都可以划分成若干个三角形来计算面积.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 三角形面积= 底×高÷2. 这个公式是许多面积计算的基础.因此我们不仅要掌握这一公式,而且要会灵活运用. 例1 右图中BD长是4,DC长是2,那么三角形ABD的面积是三角形ADC面积的多少倍呢 解:三角形ABD与三角形ADC的高相同. 三角形ABD面积=4×高÷2. 三角形 ADC面积=2×高÷2. 因此三角形ABD的面积是三角形ADC面积的2倍.注意:三角形的任意一边都可以看作是底,这条边上的高就是三角形的高,所以每个三角形都可看成有三个底,和相应的三条高.

奥数学习的方法

专家的奥数学习建议: 1、加强整数和小数计算练习 计算能力要过关。四年级整数计算和小数计算必须非常熟练,保证准确率和速度,不然到了五年级就要重点学习分数,整数还不够熟练,到时面临的压力会更大。建议每天坚持就5道计算题,提高做题速度和准确率。 2、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年级是学习习惯养成的好时间,及时养成好的习惯更有利于后期的学习。 具体包括: a、课前做好预习,课后及时复习。课前预习,了解所要讲的知识点,带着问题来听课效果会更好。所有的知识点是不可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去完全掌握住的,家长要督促孩子做好课后复习,及时巩固所学知识点。 b、规范孩子的书写。随着应用题的增多,一定要规范孩子的书写,对步骤过程要到位,对于行程要养成画图的习惯,数论要思路严谨,书写规范。 c、养成独立思考和勇于思考的习惯。孩子现在最欠缺的就是独立思考,依赖性较强,畏难情绪较重,遇到问题就退缩,这时要多鼓励孩子自己思考,养成爱思考的习惯。 3、在寒假开始适当的做一些历年杯赛试题

寒假开始安排时间做一些历年的杯赛真题,加强综合训练,为春季冲刺各种杯赛做准备。 4、学习是需要持之以恒的 对于新知识在掌握基本概念和思路的情况下要想做到举一反三,离不了练习,适当的练习才能把知识点得到巩固,常和家长说学习一定要坚持,可以每天练习一到两道,根据时间合理安排保证不间断的练习。 五年级:爬坡攻坚阶段 五年级是接触专题最多的时期,小学阶段的重要知识点和难点也都集中在这个阶段,专题的练习有助于知识点和难点的巩固和加强;真题的练习可以为你积累丰富的实战经验。 五年级的孩子可以尝试参加考试和比赛,获奖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莫大的激励,能够促使他们在奥数学习上兴趣倍增,为以后取得更多的证书以及小升初,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年级是一个奥数学习的爬坡阶段。如果在这个阶段对奥数进行系统学习,哪怕之前都没怎么接触奥数的孩子,其数学成绩可能有很大幅度的提高。下面我就来说说刚刚接触奥数的同学该怎么学。 1、由简单入手

小学奥数计算题及答案

小学奥数计算题及答案 小学奥数计算题及答案 一个运输队运送一批货,第一天,运了全部的'30%,第一天和第二天运量的比是3:2,还剩520吨没运走,这批货原有多少吨? 答案与解析: 第一天运送30%,第一天与第二天运量比例是3:2,则第二天运了20%,共计50%,剩余50%,为520吨,故总共有520*2=1040吨 复杂计算题: 1、(873×477-198)÷(476×874+199) 2、20xx×1999-1999×1998+1998×1997-1997×1996+…+2×1 3、297+293+289+…+209 复杂计算题答案: 1、(873×477-198)÷(476×874+199) 解:873×477-198=476×874+199 因此原式=1 2、20xx×1999-1999×1998+1998×1997-1997×1996+…+2×1 解:原式=1999×(20xx-1998)+1997×(1998-1996)+…+3×(4-2)+2×1 =(1999+1997+…+3+1)×2=2000000。 3、297+293+289+…+209 解:(209+297)*23/2=5819 问题:

(1)31+32+33+34+35+15+16+17+18+19=(2)2+13+25+44+18+37+56+75= 答案: (1)31+32+33+34+35+15+16+17+18+19=250(2)2+13+25+44+18+37+56+75=270 问题: (1)2+3+4+5+15+16+17+18+20= (2)5+10+11+12+13+14+15+16+17+18+19=(3)21+22+23+24+25+26+27+28+29= 答案: (1)2+3+4+5+15+16+17+18+20=100 (2)5+10+11+12+13+14+15+16+17+18+19=150(3)21+22+23+24+25+26+27+28+29=225 问题: (1)1+2+3+4+5+6+7+8+9+10= (2)1+3+5+7+9+11+13+15+17+19= (3)2+4+6+8+10+12+14+16+18+20= (4)13+14+15+16+17+25= 答案: (1)1+2+3+4+5+6+7+8+9+10=55 (2)1+3+5+7+9+11+13+15+17+19=100 (3)2+4+6+8+10+12+14+16+18+20=110 (4)13+14+15+16+17+25=100

小学奥数计算专题经典题型

一、计算技巧 1、加减法 ● 补数、凑整 1361+972+639+28 9898+203 2468-192+532+392-224+1234 375-138+247-175+139-237 竖式运算互补数先加:3618+5724+5463+6782+1396 ● 去括号、添括号 163-(50-18)-(253-76)+(124-18) 2345-299-398-1198 981+145-181-323+55-77 3579-862-138-734+234 622-(357-78)-(600-457) 267-162+84-38-147+116 19+199+1999+19999 19+199+1999+…+199…9 (最后一个数有1999个9)(竞赛题) ● 基准数 78+76+83+82+77+80+79+85+81+84 567+558+562+555+563 98-96-97-105+102+100 ● 分数加减法 32+932+9932+9993 2 2、乘除法 ● 补数、凑整 42×98 56×999 4×7×25 125×5×32×5 175×34+175×66 36×25×15×16 2772÷28+34965÷35 13.64×0.25÷1.1 28+208+2008+...+80 (0020) 100 个 89+899+8999+…+ 9 109...998个 111111×999999+999999×777777(竞赛题) 3203...33个× 6 206...66个(注:9999=10000-1)

● 扩缩法 375×480-2750×48 3300÷25 9966×6+6678×18 19961997×19971996-19961996×19971997(竞赛题) 3.14+6 4.8×0.537×25+ 5.37× 6.48×75-8×64.8×0.125×53.7 65.3×32.2-65.4×32.1 ● 提取公因数 257×11+257×88 (425×5776-425+4225×425) ÷25÷8(竞赛题) 132×31+18×24-7×132 11×13+22×8+33×7 17×19+93÷19-10×17+40÷19 555×445-556×444 90×112-70÷12+10×113-50÷12 ● 平方差公式 951×949-52×48 1002-952+902-852+802-752+。。。+102-52 ● 叠字型多位数的分解 注:20062006=2006×10001 2007×20062006-2006×20072007 1981×198319831983-1982×198119811981 363363363636×636363 636636 3、四则混合运算 在下面算式的两个方框中填入相同的数,使得等式成立,所填的数应是多少? (□×6.2-3.4×□) ÷7+14.8=20.8 (1- 3611×3)+(3-3611×5)+(5-3611×7)+(7-3611×9)+(9-3611×11)+(11-36 11×13) (1+21+31+…+601)+(32+42+…+602)+(43+53+…+603)+…+(5958+6058)+60 59 1273145×2245173÷2135 13(竞赛题) (126621+358739+947458)×(358739+947458+207378)-(126621+358739+947458+207 378)×(358739+947458)(备注:换元法) 1043÷(483+2008 20082009200912009200922+?-+-)(整体约分) 4、繁分数的计算

小学奥数计算专题经典题型

小学奥数计算专题经典题型 一、计算技巧 1、加减法 ● 补数、凑整 1361+972+639+28 9898+203 2468-192+532+392-224+1234 375-138+247-175+139-237 竖式运算互补数先加:3618+5724+5463+6782+1396 ● 去括号、添括号 163-(50-18)-(253-76)+(124-18) 2345-299-398-1198 981+145-181-323+55-77 3579-862-138-734+234 622-(357-78)-(600-457) 267-162+84-38-147+116 19+199+1999+19999 19+199+1999+…+199…9 (最后一个数有1999个9)(竞赛题) ● 基准数 78+76+83+82+77+80+79+85+81+84 567+558+562+555+563 98-96-97-105+102+100 ● 分数加减法 32+932+9932+9993 2 2、乘除法 ● 补数、凑整 42×98 56×999 4×7×25 125×5×32×5 175×34+175×66 36×25×15×16 2772÷28+34965÷35 13.64×0.25÷1.1 28+208+2008+...+80 (0020) 100 个 89+899+8999+…+ 9 109...998个 111111×999999+999999×777777(竞赛题)

3 203...33个× 6 206...66个(注:9999=10000-1) ● 扩缩法 375×480-2750×48 3300÷25 9966×6+6678×18 19961997×19971996-19961996×19971997(竞赛题) 3.14+6 4.8×0.537×25+ 5.37× 6.48×75-8×64.8×0.125×53.7 65.3×32.2-65.4×32.1 ● 提取公因数 257×11+257×88 (425×5776-425+4225×425) ÷25÷8(竞赛题) 132×31+18×24-7×132 11×13+22×8+33×7 17×19+93÷19-10×17+40÷19 555×445-556×444 90×112-70÷12+10×113-50÷12 ● 平方差公式 951×949-52×48 1002-952+902-852+802-752+。。。+102-52 ● 叠字型多位数的分解 注:20062006=2006×10001 2007×20062006-2006×20072007 1981×198319831983-1982×198119811981 363363363636×636363 636636 3、四则混合运算 在下面算式的两个方框中填入相同的数,使得等式成立,所填的数应是多少? (□×6.2-3.4×□) ÷7+14.8=20.8 (1-3611×3)+(3-3611×5)+(5-3611×7)+(7-3611×9)+(9-3611×11)+(11-3611 ×13) (1+21+31+…+601)+(32+42+…+602)+(43+53+…+603)+…+(5958+6058)+60 59 1273145×2245173÷213513(竞赛题) (126621+358739+947458)×(358739+947458+207378)-(126621+358739+947458+207378)× (358739+947 458)(备注:换元法) 104 3÷(483 +20082008200920091200920092 2 )(整体约分) 4、繁分数的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