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怎样拟题目、开头、结尾

记叙文怎样拟题目、开头、结尾
记叙文怎样拟题目、开头、结尾

记叙文怎样拟题目

学生平时写作,除了命题作文外,还有给材料自己拟标题作文,尤其是近几年省内省外的中考中也都时有让考生自拟题目作文。怎样让学生自己拟出一个写记叙文的好标题,这里我浅谈一下的看法。

一、记叙文命题的基本要求

1.要题文相符,即拟出的题目要和文章的内容相吻合,不能驴头不对马嘴。作文一般都是先有题目,再根据题目写成作文;也有先写成文章后,再根据文章的内容、形式,斟酌定题的。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都是做到题文相符。

2.要鲜明、醒目。标题犹如文章的眼睛,应该要有文彩。人们读文章,首先看到的就是题目。题目鲜明、醒目,就能对读者产生吸引力。例如:《妈妈的白发》、《我的班里的新事多》、《一张珍贵的照片》,都是符合这一要求的好标题。它能在内容上给读者以启示或暗示,从而激发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帮助把握文章的中心内容。如果标题暗淡无光,模糊不清,不知所云,读者看了标题也就不愿再读下去了。

3.要新颖,有特色。像《寒假纪事》、《记一件有意义的事》一类题目,本身并不是不好,但是年年写、岁岁写,也就失去了新鲜感,读者看了这些“老掉牙”的题目,往往会产生一种厌倦情绪,唤不起读下去的心情。而如《那动人的一幕》、《老师别哭》这样的标题富有特色,能让人产生悬念,读者欲罢不能,非读不可。再如《“黑脸”编缉》、《绿叶情》这些题目令人有一种新鲜感、新颖感、耐人寻味。总之,拟题以新颖别致为好,那种平淡、俗气的标题,会令人乏味,叫人生厌。

4.要文字简炼,标题常常是一个词(如《早》、《雨》、《春》),一个短语(如《石头情》、《磊磊的迷惑》),或一个短句(如《我真后悔》、《我所敬佩的余老师》),总之以简炼为好。那种拖拖拉拉,又大又长的标题,让人望而生畏,谁还敢读下去呢?

二、记叙文常见的命题方法

1.以人名或称谓命题:如《刘文学》、《焦裕禄》、《妈妈》;

2.以人物的身份命题:如《猎户》、《小报编辑》;

3.以人物和“我”的关系命题:如《我和同桌》、《儿时的往事》;

4.以人物的品格命题:如《闲不住的老爷爷》、《老乐叔》;

5.以我的感受命题:如《好榜样》、《可敬的蔡老师》、《他在我的记忆深处》;

6.以场景命题:如《欢腾的夜市》、《动人的一幕》;

7.以中心事件命题:如《买菜》、《钉钮扣》;

8.以线索物命题:如《一张贺卡》、《礼物》、《一件旧上衣》;

9.以事件发生的时间命题:如《月亮升起来的时候》、《傍晚的除夕》;

10.以事件发生的环境气氛命题:如《锣鼓声声》、《柳絮飘飘》、《风雨情深》;

11.以事件发生的地点命题:如《光荣榜前》、《在电影院门口》;

12.把人物和事件结合起来命题:如《任弼时二三事》、《张老汉捐款办教育》。

以上谈的是记人叙事的记叙文的命题,此外还有一类写物寄意的记叙文,则常常以“物”(描写对象)命题,如《井岗翠竹》、《松树的风格》、《白杨礼赞》。

话题作文如何拟题

拟好话题作文题目歌诀

文好题一半,拟题须思量。

话题作文好,佳题不可少。

增删最方便,引用更奇妙。

比喻和拟人,新颖又独到。

方法用得好,读书少不了。

八、布置作业:在今天拟的题目中任选一个题目写一篇话题作文。

九、写好话题作文歌诀:

话题作文得高分,虚拟生活忘不了;/拟题前后加词语,开篇扣题很重要。/集中定个精彩段,联系现实不可少;/如果无话可说了,“假如”“如果”也奇妙。/比喻、排比加对比,语言整齐有诀窍;/引用名言加自编,语言精彩最有效。/走近历史和名人,文化积淀很重要;/最后别忘理层次,布局、分段不可少。

一、中考作文拟题技巧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好的标题能使文章文采倍增,令人过目难忘。那么,怎样才能快速拟出一个鲜活新颖的标题呢

下面简单地介绍几种方法

1、套用法

把歌曲名、歌词、电视剧名、影片名、诗文名句、成语俗语、名人名言、广告词等直接引用或加以变化后用做标题。如“九百九十九个心愿”套用了歌曲《九百九十九朵玫瑰》,“都是‘耶’们惹的祸”套用了一句流行歌词“都是月亮惹的祸”,“笑傲考场”,套用了电视剧《笑傲江湖》的片名,“何以解忧,惟有文章”套用了诗句“何以解忧,惟有杜康”,“女大十八变”套用了俗语“女大十八变”,“我的眼里只有你”套用了广告词这些标题通俗明了,妥贴自然,让人耳目一新。

2、修辞法拟题时灵活巧妙地运用一定的修辞方法。如“初三老人和我有个约会”(拟人)、“我是‘足球’”(比喻)、“粉身碎骨为考试”(夸张)、“我们需要什么”(设问)、“独眼大将军”(借代)这些标题新颖具体,形象生动,使文章锦上添花。

3、悬念法

拟题时运用造悬念的方法,给读者以充分的联想和想像的空间。如《他盯着女生看》一文,乍一看标题,你会大吃一惊:这男生怎么会这样?!再读文章,你仍会吓一跳:他还是一个班长,真不像话!一直读到文章结尾,你才如梦初醒:原来班长为了给大家画肖像做毕业留念,才盯着女生看的!这样的标题令人悬念顿生,一下子就能抓住读者的心,从而使读者不得不阅读下去。还有“地球上最后一个人”、“三人一双眼”、“师徒征婚”、“我发现枕头里有个世界”等都是运用悬念法拟题的范例。

4、新视觉

拟题宜求新求趣,克服思维定势,追求陌生效果。可以违反常理,如“真想做个差生”、“我爱停电”、“世上只有爸爸‘狠’”、“我的老师记性坏”;可以运用数字或算式,如“1、3、5”(写音乐情怀)、“减负=减副”、“1+1=?”等等,这类标题新颖,直观,内涵丰富,能迅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5、含蓄优美

有些特定的文体和内容,标题不宜过于直白,宜含蓄优美。如“半梦半醒之间”一文,写小作者从睡梦中惊醒,再迷迷糊糊往教室里冲,在走廊上撞着了班主任Miss黄,却不经意得到了她的表扬,简直稀里糊涂,如在梦中。这个标题就拟得相当精彩,精练紧凑,含蓄隽永,令人叫绝

6、简洁明快

有些内容的文章,标题宜单刀直入,简洁明快。如“要迟到了,快点儿”,简洁明快,一看标题便能想像出小作者慌慌张张上学的情景,这就比“上学记”、“害怕迟到”等平淡的标题好得多了。

7、生动幽默

这类标题清新俏皮,诙谐幽默,一看标题便能令人爱不释手。如“‘咋呼’妈妈”和“‘马屁’爸爸”两文,分别抓住了妈妈爱“吆喝”和爸爸喜欢“拍马屁”的特点拟题,幽默精彩;“大战老妈”一文,写“我”与“死党”约好下午去打篮球,不料老妈非要在家陪“我”写作业不可,因此“我”不得不与老妈巧妙周旋。这个标题生动形象,拉近了读者和文章的距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同学们,拟题方法多种多样,以上所列只是众多拟题法中的点滴,希望大家平时多留心. 如何写好作文的开头

考场写作时一定要写好开头段,紧紧抓住读者的目光,让读者不由自主的随着你的思路走。总的来说开头方法多种多样,有一条是最重要的,那就是:简洁明了迅速入题。请看近年各地中考满分文的开头技巧。

技巧一:设计悬念,吸引读者

我快要死了——

我躺在病床上,四周黑漆漆的一片,十分寂静,偌大的房间里,只能听得见我微弱的呼吸声。护士只有到吃药是、打针的时候才会进来,而且很少和我说话。我已经习惯了,我不会有太多的报怨,因为我知道我快死了。我凝视着窗外,告诉自己要坦然面对死亡。(陕西省中考满分作文《感受生活之美》)

技巧点拨:这篇文章的开头设计了一个悬念:“我”快要死了。于是读者不由得被吸引住了,会想,他怎么会快要死了死了呢?他得了什么病?后来会怎样?这一连串的问题自然而然地把你的目光带到了下文,使你迫不及待想知道下文。这种开头方法,抓住了人们阅读时的好奇心理,精心设计吸引读者阅读,效果很好。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论坛

技巧二:开门见山,亮明观点

朋友,当你看见一堆堆垃圾高如小山,一条条溪河恶臭难闻,一股股有害气体毒害人体时,你的感想如何?我那时却是气愤得想大声呼叫:“请关注人类的生存环境!”(选自广东省中考满分文《我关注人类生存环境》)

技巧点拨:考场议论文的写作一定要鲜明地亮出自己的观点。写作时开门见山,摆明态度,不失为一种普通但又实用的方法。这篇文章的开头采用设问的方式,一问一答,简洁有力,鲜明地亮出自己的观点,为下文展开打下了基础。

痛苦的时候,你会回家,用眼泪尽情发泄;心烦的时候,你会回家,让家的温暖驱散心中的乌云;家——融进去的是悲伤,化解出来的是快乐;家——接纳的是难过,释放的是开心。家真好!(选自云南省中考作文《家,真好》

技巧点拨:记叙文也能开门见山。你看,这篇文章运用排比的形式将自己对“家”的感受毫无遮掩的表达出来。为全文定下了基调。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论坛

技巧三:联想回忆,巧妙叙述;

独立小院,月光如水,静静地流泻在我的身边,我感到了心沉水底的清凉,引起了对你的不尽的思念!曾记得也是这样一个月色溶溶的夜晚,我把你送上了开往异乡的列车……: 小小年纪,孤身一人在异乡奋斗的你,一切还好吗?(选自河南中考满分作文《当我面对“溶溶月色”的时候》)

技巧点拨:中考中,常有追忆式文题出现,需要考生追忆过去发生的某一件事。此时不妨联想回忆,引发思绪。这篇文章的开头就导用了这一方法。文中先写月色,由溶溶月色引发了“我”的联想,使我回忆起同样在这样一个夜晚发生的故事。这种开头,洋溢着

一种浓郁的情感氛围,利于抒发情感。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歌声在房间的上空回旋着。东子拿着父亲的信,泪水溢满了脸颊。三年了,东子离开家整整三年了,三年来父亲的一封封信已将东子心中的仇恨化为乌有。东子掩卷而思,思绪又回到了三年前。(选自甘肃省中考满分文《常回家看看》技巧点拨:这篇文章从一首流行歌曲入手,引发文中人物的思考,使思绪回到从前,巧妙地交待了故事发生的时间。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论坛

技巧四:突出矛盾,渲染气氛

“你这书记趁早别当了,半点用也没有!”从学校风尘仆仆赶来的我,离家门还有百来米远,就闻到了一股浓浓的火药味,听到了妈妈对爸爸的呵斥声,一种“黑云压城”的感觉猛烈袭上我的心头。妈妈也是多事,爸爸干什么她都要干预一通,搞不好就暴跳如雷。好在爸爸宰相肚里能撑船,每次都是任凭妈妈一阵暴风骤雨过后,才用几句绵里藏针的话收拾残局。今天不知又为了什么。(选自湖北仙桃中考满分文《“民主墙”的风波》技巧点拨:记叙文的写作要善于制造矛盾,在矛盾中展开故事情节才能吸引人。这篇文章在一开头就抖出一个矛盾冲突。目的是要迅速抓住读者的心,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今年夏天太热了,干脆明天去买空调!”妈妈边吃饭边说道。T@/p

“买空调,买空调,你只知道享受!应该节约点钱供孩子以后上大学,简直不会打算。”奶奶唠叨着,脸上没有了笑容。

“你这老人,应该享受享受,今年70岁了,还能活多久嘛?”妈妈随口答道。>6.A 我心里纳闷着:他们有时说话不投机,但很少闹矛盾,今天的气氛很紧张,人们常说婆媳间没的血缘关系,所以很难相处好。(选自重庆市中考满分文《责任》)技巧点拨:故事有矛盾才会有吸引力,在产生矛盾——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文章的曲折性、可读性会大大加强。这篇文章一开头就将婆媳之间的矛盾展示出来,为故事的进一步展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论坛

技巧五:巧用修辞,展示文采

爱心是冬日里的一缕阳光,驱散了凛冽的寒霜;爱心是久旱后的一场甘霖,滋润了龟裂的心田;爱心是汪洋中的一个航标,指明了新生的希望。(选自湖北荆州中考满分文《把爱心带给他人》)

假如我是小鸟,我会记住那出生时的巢穴;假如我是树苗,我无法忘记那滋养我的土地;假如我是江河,那雪域高原成为我记忆中的烙印;假如……无论我是什么,无论我以什么方式存在,我可以忘记周围的一切,甚至可以抛弃自己,但有一样东西是不可泯灭的——那就是回报。(选自贵阳市中考满分文《诠释回报》)!

盈盈月光,我掬一捧最清的;落落余晖,我拥一缕最暖的;灼灼的红叶,我拾一片最热的;萋萋芳华,我摘一束最灿烂的;对人以和,待人用善,待人和善。(选自江西中考满分文《待人和善》)

常听老人说:“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那时,我就在想,桥究竟是什么呢?难道只是村西头的那两块老槐树叠加起来的、我们上学必须经过的“桥”吗?(选自山西省中考满分文《美丽的桥》)

技巧点拨:修辞是语言运用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巧妙而又贴切的修辞手法的运用常能使语言增添许多风采。在考场作文中,考生若能熟练运用修辞手法扮靓语言,定能得到良好的效果。上面几例中,第一例运用比喻、排比手法,第二例运用似物、排比手法,第三例采用排比,叠词手法生动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抒发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语言亮丽多彩,读之令人耳目一新;第四例则采用设问方式,先设下疑问,再展开故事,具有很强的

吸引力,易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开头如此不凡,自然会给阅卷老师一个良好的印象。

技巧六:描写环境,烘托背景~

教室外,呼啸着的北风挟着密集的雨点扑打在墙上,“嚓、嚓”地响,教室内,一场全能竞赛考试进行到了白热化的阶段。(选自湖北仙桃中考满分文《心中筑起一堵墙》)、紫红色的云霞充满着整片天空,其中还有一轮血似的夕阳,如此暖意的画面显现出“最美不过夕阳红”的温馨与从容之感,暖得让人沉醉,暖得让人迷恋。(选自湖北荆州中考满分文《把黎明的美丽带给曾失落的我》)

晚风吹过河面上最后一波涟漪,夕阳收起它最后一首余晖,秋霜目送去最后一只归雁。我们默默地站着,目光游离在那若即若离的记忆之门上。当许许多多都已凋尽,我们起码还可以对自己说:“别伤心,我已体验过那种感觉,虽然只是曾经拥有。”(选自安徽省中考满分文《曾经拥有》)

技巧点拨:一切景语皆情语,在记叙文、散文的写作中,环境描写是不可少的。环境描写可以渲染气氛,可以衬托人物、可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如果在文章的开头先进行一段简洁的环境描写,既可以为文章提供一个特定的背景,又能使文章形成一种特殊的氛围。上面三段开头,第一段定写一场急雨的降临,为的是为教室内的考试烘托背景,并制造一种紧张的气氛。第三段则写夕阳西下的情景,主要是为下文写自己的人生感悟打基础,是一个情思的触发点。第三段通过“晚风”“夕阳”“秋霜”的描写衬托出此时人物的心情。三段文字写法简单但很实用,效果也好,能极大地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技巧七:广泛引用,突出主题

“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请把你的微笑留下……”每当耳边响起这熟悉的旋律,自己就遇见了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一样,感觉格外亲切。(选自甘肃省中考满分文《歌声与微笑》)

著名科学家爱迪生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是的,拥有自信,不断努力,就能获得成功。(选自河南省中考满分文《拥有自信方能成功》)

“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

每当我吟诵这句诗,心中便有说不出的陶醉。心也朦胧,眼也朦胧,眼前真个展现了同一幅画来。(选自吉林省中考满分文《陶醉》)、

技巧点拨:引用法是一种很常见的文章开头法,的内容是很丰富的,若是议论文则常名人名言以增强论证效果,突出主题,如上面第二例;若是记叙文、散文则可以引用歌词、诗句、以引发下文,便于叙事抒情,如上面第一例、第三例。此外,还可引用古语、俗谚、对联等等。

古人在谈到结尾时常以“豹尾”为标准,是指结尾时笔法要简结、明快、干净利落,犹如豹尾劲扫,响亮有力,给读者以咀嚼回味的余地。请看近中考满分文的结尾技巧。

技巧一:首尾呼应,凸显主旨

(首)都说生活的船不能没有理想的帆,都说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而理想的生活中最快乐的时光,便是梦想的花季。

(尾)花季中,我希望自己能永远记住先哲的那句良训:生活的船不能没有理想的帆。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选自湖荆州中考满分文《把梦想带给花季》)!

技巧点拨:首尾呼应是考场作文中最实用的方法之一,一般情况是作者先在开头提出文章的中心,然后在结尾时再次强调,照应开头,从而使文章的中心鲜明突出。你看,在上例中,小作者运用首尾呼应的方式,以优美的诗一般的语言凸显了文章的主旨——理想的生活中最快乐的时光,便是梦想的花季

(首)有一种光华,笼罩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有一种火苗,跃动在民族灵魂的奥林匹克山上;有一种烈焰,温暖了绵远的文明情思,那就是友善

(尾)我们不能因为屡受伤害就失去与丑恶斗争的信心,因为我们需要守卫我们的精神火种——友善!(选自河南中考满分文《守卫精神的火种》)

技巧点拨:这是一篇考场议论文的开头与结尾,与上例相比,此例为简洁明快,开头提出论点,迅速入题,结尾再次反复,呼应开头,加强了论证的力度。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论坛 --

技巧二:言为心声,呼唤号召.

让我们大家行动起来吧,把爱心带给他人,带给那些失学儿童,带给那些孤寡老人……带给身边的每一个人。当你把爱心献给他人时,你也获得了莫大的幸福。要相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选自湖北荆州中考满分文《把爱心带给他人》)二十一世纪,我们是祖国的春天,我们不是我们的父母,热情奔放是我们的性格,我们不需要守那些规矩,打破陈规,让我们脑中的那团热情火燃烧得更猛烈,把我们的笑声、爱心串在一起,让全世界笼罩在爱之中。要笑就笑个痛痛快快,要哭就哭个歇斯底里,不要压抑自己,不要让那陈旧的观念束缚着,不要随便改变自己,请记住我的名言:“我就是我,给我一点阳光就这么灿烂。”(选自福建省中考满分文《给一点阳光就这么灿烂》)技巧点拨:考场作文讲究情感真挚,要写出自己对真善美的呼唤,对假丑恶的鞭挞。这种情感不仅局限于自己,还可以在文章结尾发出真挚的呼唤,号召大家一起去追寻真善美,一起去鞭挞假丑恶。上面小作者真情呼唤,言为心声,表现了自己美好未来的向往之情。第二段小作者言词急切,个性十足,表情达意毫无遮掩,向所有的同龄人发出了真情的呼唤,有力的突出了主题,给读者以强烈的心灵震憾。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论坛

技巧三:巧妙发问,引入深思

自然的色、自然的香、自然的味、自然的美,这一切都源于自然。自然是伟大的。是神奇的。它与生活是那么的近,那么的紧。品味自然,不就同品味生活了吗?

技巧点拨:一篇好的文章做到言有尽而意无穷,要具有哲理启发性。如同欣赏一支优美的乐曲,曲虽终但余音缭绕,给人留下无穷的韵昧。你看,在上面一段文字中,作者在结尾巧妙发问,引发读者思考,将文章的意蕴加以深化。体现出作者思考的深刻性与独特性。

不同的话有不同的影响,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视野,不同的哈哈镜有不同的成像,不同的心情会有不同的行动,不同的花有不同的花香和样子,不同的评价造就孩子不同的命运。何必要让自己狭小的视角不公地评价一个人、伤害一个人,何必要熄灭风中的烛光,何必要让所有的孩子都成为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无个性的模型?(选自湖北省中考满分文《哈哈镜中的我》)

技巧点拨:这段结尾针对老师的评语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先用排比句的形式说明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老师不必磨灭学生个性,最后再以问句结束,启示人们进行思考,深化了文章的内涵。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论坛 -

技巧四:引用佳句,多姿多彩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15年来,生活让我懂得了放弃!为了我的理想,为了更多的人可以读书,我必须放弃!(选自广州中考满分文《从天空想到的》)

想到这里,我又记起了一位名人说过的一句话:“身边的书多着呢,只要发觉,肯定会学到很多……”(选自陕西中考满分文《阅读身边的人》)

明日歌中说:“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希望大家能把握今天,创造出美好的明天。(选自四川内江中考满分文《创造美好的明天》)

佐拉说:“人生——只有两分半种的时间,一分种微笑、一分种叹息、半分种的爱……”在我看来,在我陶醉于欣赏母亲的梳妆中,那一分钟的微笑不是勉强,那一分钟的叹息之后不再是叹息,而是爱的传递,母亲将她对生命的爱,对生活的爱,对亲人的爱融于平日的点滴中,我忘情天其中了……(选自吉林省中考满分文《陶醉》)

技巧点拨:古今中外,名言佳句很多,作文结尾之时,若能巧妙引用,定能使文章增色许多。这里列举几例分别引用了诗文佳句、名人言论,既增添了文采又加深了文章的意境。效果很好,同学们应加以学习,此外,引用的范围可大些,如俗语、谚语、流行歌词等均可引用。

技巧五:抒情议论,气势不凡

其实宁静就是那么简单,一个浅浅的微笑,一句贴心的话语,一颗能包含一切的心灵,足以使一张紧绷的脸松弛开来,让笑容在人们脸上轻轻地绽开,那笑容就如徜徉在天边的云朵,轻轻地点缀着那片蔚蓝的天,清新而自然,(选自广州中考满分文《从天空想到的》)春光似海,青春如花。青春是美丽的,美丽的青春在于奋斗,在于拼搏。愿天下的人们都能让自己的青春绽放出花一样的馨香!(选自吉林省中考满分文《花样年华》)技巧点拨:这两段文字发于心,出于情,运用排比、比喻修辞,以优美的文字抒发内心真实情感,并配以适当的议论,使文章结尾气势不凡,强劲有力。 >

技巧六:景物烘托,情景合一

风停了,暴雨也结束了,太阳重新露出了笑容,两代人的那扇玻璃也被那片残阳熔化了。太阳在远处逐渐隐去,消失在一片晚霞中,两者混为一体,没有距离。(选自广州中考满分文《雨中品读》)

技巧点拨:这段结尾的特点十分突出,景物烘托的作用也很明显,小作者通过对雨后景物的描写暗示了两代人之间情感隔阂的消失,情与景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含蓄隽永。余味无穷。

此刻,一缕阳光从外面射进病房,我感到自已真像一棵受伤的小树沐浴着它。呵,成长的路上,虽然风云莫测,但是阳光毕竟很好!我想。(选自湖北省仙桃市中考满分文《在阳光下成长》)

技巧点拨:这段结尾突出阳光的作用,将阳光与成长结合在一起,暗示自己成长道路虽不平坦但充满阳光,表达出一种乐观向上的情绪。既照应了主旨,又显得情韵深厚。TP 三中考作文点题的方式有多种多样,按表达方式的不同,大体可分三类:(1)通过抒情点题。

(2)通过描写点题。

(3)通过议论点题。

当然,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我们可以灵活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在行文中间点题。古人云:“亢节之处,妙在一点。”中考作文阅卷,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学生宜在文章内容流转交汇之处,不失时机地点明题旨,回扣题意,才能大大加深阅卷者对作文“思路清晰”与“中心突出”的印象。

四中考作文体例巧创

在中考作文中,新颖的体例会给考场作文增色不少。

1运用题记

以题记的开头,或阐述行文缘由,或牵引内容,或揭示主旨

如日子像手中的细沙,一不留意,就纷纷从指间流逝,而且义无反顾。

——《翻拣日子》

2.巧用小标题

在行文中运用小标题,便于将文章的内容分为几大板块,条理清晰,外在结构匀称醒

目,同时也能提纲挈领,减少过渡文字的铺排,使中心更加突出。=b

如有位学生写《善待自然》,他巧拆了马致远的小令《秋思》,以其四句名句作为四个小标题,反映了一个沉重的话题:挽救地球,刻不容缓!

3镜头式

即运用电影蒙太奇的手法,用摇拉切换来扫视生活,将主题集中的各个画面尽收镜头之中,并通过组合展示丰富的内涵。

如有位学生写的《关于“真”的社会调查》通过“带着老花镜的奶奶”、“院子里看大门的王大爷”“当兵的大哥”“正在擦洗出租车的李叔”几个人物形象,根据他们自己的职业和人生经历关于对“真”的理解的四份报告,铺排契合,一泻而下,诠释着“真”的含义,这篇文章巧就巧在他截取了生活中的四个横截面,匠心独运,透视蕴涵在生活中的哲理。

4.铺排式

在写作时用铺张扬厉的方法,以排比方式来构成文章的主体,进行结构的创新。

如有位学生以“书”为话题,确定了文章的立意:书,给我带来了欢乐。接着用四个比喻句进行阐释:“在书中,我如同置身于一顿丰盛的晚餐;在书中,我是一只如饥似渴的小鸟;在书中,我是一片晶莹剔透、洁白无瑕的雪花;在书中,我是一叶飘摇不定的小船。”

5.对话式或访谈式'

这种形式的作文比较自由灵活,能拉近读者与作者的距离,唤起读者的共鸣。

如有位学生写《对“课堂”的采访》,把课堂拟人化,用专访的形势对它进行采访,一问一答,对话本身有很强的穿透力,活灵活现地描摹出那入木三分的课堂景象。

另外还有书信体、日记体、庭审式、剧本式等。当然,体例的新颖只是作文创新的一种方法,更重要的是立意的创新。

记叙文结尾的方法

(一)记叙文结尾写作技巧

文章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赏香茗,令人回味再三。它能使文章更上一层楼,锦上添花。如果结尾收得好,不仅使文章叙述完整,“词意俱尽”,而且还可以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良好效果。如果仓促结尾,草草收兵,或者画蛇添足,虎头蛇尾,再好的文章也是令人十分失望的。结尾有各种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方法就能收到不同的效果。使文章更加完美。下面介绍几种常见记叙文的结尾方法。

1. 瓜熟蒂落法。

这种结尾是按事情的结局自然地结尾,只要交代清楚事情最后是怎样结束的就行了。例如下面两篇优秀作文就是这样。

〔例文〕

妈妈的毕业文凭

4年来,多少个日日夜夜,妈妈从来没好好休息过。头上渐渐出现了银丝,脸上的皱纹增多了,加深了;可是她的毅力却越来越顽强。夏天,闷热的晚上,人们都外出乘凉、散步,妈妈却躲在像蒸笼一样的屋子里,不声不响地学习。冬天,寒冷的早晨,人们还在熟睡的时候,妈妈就悄悄地起来看书。她总是说:要把耽误的时间夺回来!真是功夫不不负苦心人!妈妈终于自学完了没有学过的课程,取得了合格成绩。

我拿起毕业文凭。看了又看,爱不释手。我珍视它,因为我知道它的分量!它是妈妈心血和意志的结晶。我看着,看着,眼睛模糊了,毕业文凭好像变得火红,那红色渐渐地凝聚起来,终于凝集一个又圆又大的大红校印。

我挑了一个最大的最红的苹果,递给妈妈……

(张姣)

〔简评〕

本文的小作者深切感受到妈妈的毕业文凭来之不易“4年来,多少个日日夜夜,妈妈从来没好好休息过。”“它是妈妈心血和意志的结晶。”“我”深深地敬佩妈妈,并为她的学习精神和学习毅力所感动,于是以“挑了一个最大的最红的苹果,递给妈妈”,自然结尾,以表示自己对妈妈辛苦学习而取得的毕业文凭的赞美和祝贺。

我的爸爸

我兴冲冲地回到家,一推门,见爸爸坐在炕沿上,闷头“吧嗒吧嗒”抽着旱烟,妈妈脸色阴沉,依在门框上。

妈妈一见我,就唠叨开了:“看你爸爸,让他拉车石子给家打地,可你爸爸就不肯……”过了一会儿,又硬梆梆地甩过一句:“今儿个不答应,就别想出去上班。”我嘴上虽没说什么,可心里明白,爸爸又在冒“傻气”了。

爸爸是沙厂的发料员,成堆的沙石由他掌管,不用花钱拉车沙石给家里打地,对爸爸来说简直是易如反掌,可爸爸就是不肯,你说爸爸傻不傻?

每逢遇到这种事,我总站在妈妈这一边。这次我又替妈妈帮腔:“爸爸,沙石厂的石子堆成山,有这一车不多,没这一车不少,您拉一车又有什么不行呢?”爸爸磕磕烟袋锅,冷冷地回答:“说不行就不行!”“你……”妈妈气得说不出话来,半天才愤愤他说:“好,你好,有能耐你掏钱去买吧!”

我一听,坏了,家里一向是妈妈当家,爸爸哪来的钱?谁知爸爸听了这话,好像得了大赦令似的,面露喜色。

晚上,我刚端起饭碗,就听见大门外大车把式倒车的嚒喝声和哗啦哗啦卸石子的声音。过了一会儿,爸爸那有力的脚步声传了进来。刚才还在谈笑风生的妈妈听见后,脸上立刻变得阴沉了,坐在炕上装着生气。爸爸就过去劝道:“怎么还生气?我这还不是把石子拉来了吗!”妈妈顿时喜上眉梢,问:“拉了多少呀?”“自己看吧!”爸爸把提料单递到妈妈眼前。没想到妈妈只瞟了一眼,就“腾”地站了起来,把提料单揉成一团,狠狠地摔在了地上,指着爸爸嚷道:“你到底还是花钱了!”

爸爸不慌不忙地坐在炕沿上,从腰上抽出那个宝贝烟袋,把烟袋锅塞进烟盒里,慢慢地捻着,慢条斯理地说:“乡亲们选我当发料员,就是信得过咱,咱们不能借着工作的方便就贪便宜呀!孩子她妈,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你说对吗?”妈妈被问得哑口无言,无力地坐在炕上。

我看看在那里沉思的妈妈,又看看在那里“吧嗒吧嗒”抽烟的爸爸,心里想,对呀!咱们不能为了贪便宜,就辜负了乡亲们的一片心呀。想到这,我冲着妈妈叫道:“您还不开柜给爸爸拿钱?”

“还用你说?”妈妈又把脸转向爸爸,“你哪来的钱呀?”“从下月的工资里扣呗,我这也是逼上梁山,迫不得已想出这个先斩后奏的法子。”爸爸嘿嘿地笑着回答。妈妈也笑着点着爸爸的脑门说:“你呀,我真服你了。”

爸爸把烟袋锅在鞋底上磕了磕,嘿嘿地笑了。

(张祯)

〔简评〕

这篇文章的小作者通过写作为发料员的爸爸不以权谋私,不占公家小便宜的高尚品质与妈妈想贪便宜的私心对比,爸爸用巧妙的办法既拉回了石头,又没有占公家的便宜,同时也说服了妈妈,最后以“爸爸把烟袋在鞋底上磕了磕,嘿嘿地笑了。”结尾,表现了爸爸正直、憨厚、朴实的性格,公心战胜了私心胜利的微笑。结尾朴实自然,顺理成章。

2. 呼应开头法。

呼应开头的结尾,是一种常用的结尾方法,它的好处是使文章结构紧凑、完整,首尾一贯,全文浑然一体。例如下面这篇优秀作文:

大人的事说不清

我捂着印有红红的五指印的发烫的左脸,泪水在眼眶中打转,是的,我的确不懂,唉!大人的事儿说不清……

这几天,我们班殷筱刚同学身上罩上了一个神秘的光圈,同学们都好奇地盯着他,认为他有什么魔法。为啥?说来也怪,殷筱刚从前天开始就由一个成绩中下等的,平时,老师从不重视的同学一跃而成为老师宠爱的“大红人”了。“课间点”,他吃的多些;辞去他那组原组长,他当了组长;上课回答问题次数好多;老师为他开“小灶”;还有……,总而言之,老师什么事都关照他。

过了两天,一个同学好不容易从殷筱刚嘴里打听出个“因为所以”。据这位知情人士透露,殷筱刚家里人搞了“鬼”,给班主任兼语文老师的刘老师送了一点“小意

端来一盆热水,扶起他,用温热松软的毛巾摩那皱纹满布的伤脸,僵硬的乌唇,密匝匝的霜须和冰凉的双手──父亲!──我在心里深深地呼唤。我紧紧地搂着他、多么希望他还活着,再和我好好谈谈,消除我们之间一切隔阂,欢欢乐乐地一家人吃一顿团圆饭!

姐哭得死去活来,已经昏了过去,正在抢救;小妹哭哑了,不能说话,只是无声地流泪。后事大哥一个人操办着。

我守了一整夜灵。

早饭后,当抬丧的人把棺盖“砰”地一声合上时,我的心猛然一抖:一个灵魂在这个世界上永远地消逝了,离我而去了,留给我的是深深的忏悔和永远不可平复的痛苦,还有在今后漫长的生活道路上才能明白的不可缺少的东西……

(西早)

〔简评〕

本文作者以感人的事例,写出了平凡的父亲,做着平凡的工作,甚至水平不高,常常被“我”瞧不起,同情和可怜他,经常发生顶撞,然而从平凡的工作生活中却有着助人为乐的高尚品质;帮助邻家小孩,对“我”严加管教,不计较个人得失,甚至为学校瓦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结尾写父亲盖棺安葬时,“我”发自内心的强烈感受,“一个灵魂在这个世界上永远地消逝了,离我而去了,留给我的是深深的忏悔和永远不可平复的痛苦,还有在今后漫长的生活道路上才能明白的不可缺少的东西……”结尾时作者似乎还有说不完的话,这“不可缺少的东西”是什么呢,意犹未尽,留给读者去想象,“这东西”在全文中也显而易见。

5. 引人深思法。

这种结尾方法是作者从某一件事或某一种观点出发,最后上升到新的高度去认识,整篇文章立意得以升华,给读者以深思和联想。

妈妈的爱

世界上的每个人都有自己所爱的事物,而凡是被人所爱的一定都是美好的。人常说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母爱。是的,我觉得妈妈对我的爱是无私的,是伟大的。我尊敬妈妈,妈妈理解我,正是这由衷的尊敬和可贵的理解,才产生了这美好的爱。

我的妈妈虽然是个普通的教师,而在我眼里,她实在是个了不起的人。妈妈性格开朗,爱唱爱笑,还很细心(这大概是所有母亲的共同之处)。妈妈教法律常识课,这对我来说真是“近水楼台先得月”。要是区里有了统练考试,我就可以“先得月”了。开学初,我得意地想。不久,区里举行了第一次统练,看到同学们使劲儿地背,我想,我才不着急呢,到时候把题弄到手,可省大力气了。越想就越得意。回到家后,我安然地坐在沙发里,静候妈妈“大驾归来”。终于,妈妈回来了。我又替她拿书包,又给她打洗脸水,忙了半天,然后

异常亲热地搂住妈妈的肩膀说:“妈妈,行行方便吧。”妈妈疑惑地问:“行什么方便?”“嘿,您还装胡涂,难道还让我道破‘天机’吗?”“什么‘天机’?说得我越来越不明白。”“哎呀,明天考试,卷子给我看!”我一急,真的道破“天机”。“噢,原来是这种方便。”我一看妈妈露出了笑容,嘿,有门。“不行。”“啊?”简单的两个字让我吃了一惊,“唉,您别那么死心眼儿,就此一回,下不为例。”“还是自己看书吧,别骗自己了。”妈妈脸上的笑容此刻已经不见了,我也成了霜打的茄子。谁想到第一次“走后门”就碰壁,妈妈也太不理解我的心情了。一赌气,我走到自己屋里,背起了那不愿背的(法律常识)。

等考卷发下来,啊,真是“天助我也。”我得了96分,全班最高分。回到家,我扬着那张卷子,对妈妈说:“看见了吧,不用您,我也照样能考好。”“嗬,成绩不错。要是早知道自己背,说不定还能得满分呢。我要是让你看题,你就是考100分,也不会有这样高兴。”瞧,妈妈教育人可真会抓时机。“自己背一遍,印象深。要是我事先给你‘行方便’,那是害你,可不是爱你。”唉,人家都知道错了,妈妈倒没完了,不过,我心里却美滋滋的。“妈妈真好。”我在心里这样说。

不光我一人这样说,所有的人也都说妈妈是个可敬的好老师。我清清楚楚地记得,临考前不久的一天夜里,我从睡梦中被亮着的灯光照醒。“准是妈妈又没睡觉。”我再一看表,不禁下了一跳,都差一刻五点了。我起身下床,走到妈妈眼前,看妈妈还在为学生们准备提纲。我真是又心疼妈妈,又觉得妈妈太认真。“妈,干什么那么玩命,还睡不睡了?都快天亮了。”“马上就完了,你快去睡吧。”“那您要是不睡,我也睡不着。”“那好,等你一睡,我就去。”妈妈这样搪塞着。我往回走,回头时,看见妈妈用报纸遮住灯光。我不想再劝她了,只是悄悄地给妈妈拿了块蛋糕,冲了杯麦乳精,默默地放到妈妈桌前。我真希望她多休息一会儿,妈妈您理解我的心情吗?妈妈望着桌子上的东西,抬眼望着我,那眼神分明在说“妈妈理解你。”

啊,妈妈多辛苦,老师们多辛苦!我心中慨叹了许久。我更加尊敬我的妈妈了,她使我懂得许多,明白许多,她给我温暖的关怀,给我无限的爱。每次春游前,妈妈总要给我在书包里放最爱吃的东西;每次我生病,妈妈总是悉心照顾,喂饭喂水;每次我有了缺点,妈妈总是耐心地批评指正……这样的事太多太多了,数也数不清,说也说不完。我真想把天下所有美好的祝愿都送给我的妈妈,送给所有的妈妈,送给所有的教师。那是我的一片挚心,一片做儿女的摰心。我用它来回报妈妈,回报妈妈的爱,回报这一片深沉的,美好的爱,回报这无私的,世界上最伟大的母爱!

(无字)

〔简评〕

文章通过一次法律常识考试,妈妈并没有让“我”近水楼台先得月,给我泄露考试题目,而是让我独立地、诚实地参加考试,这件事情,反映了当前社会上一个亟待回答的问题:什么样的母爱才是真正的爱。

作者在结尾回答了关心、关怀、批评教育和严格要求才是真正的母爱。进一步说明妈妈的爱是天底下最无私的爱,“我”要用美好的祝愿,儿女的一片挚心,来回报妈妈的爱,回报这无私的、世界上最伟大的母爱。作者抒发了自己对妈妈的一片真情。使全文立意更明确,主题更鲜明,文意递进。

6. 有意设悬法。

这种结尾方法的特点是文章末尾似乎还没有写完。事情到底会怎样发展呢,留给读者一个悬念,让你发挥想象的翅膀,去思索、去联想。

是谁给我来的信呢?陈晓华拿着这封信,走出传达室,想着。她盯着这只信封上的字迹看了一会儿,一种遥远的熟悉感朦胧地出现了。

一打开信,她的目光便落到了信的最后。

“啊!”当陈晓华看到最后的署名后,差点儿跳了起来,“是王云鹏给我的。”这信是一个男生给她的!她再也再不敢看一眼信的内容,甚至信上面的称呼,只是用颤抖的手把它装入了口袋。

怎么办?陈晓华失去了主张,但她非常清楚,这封信是应该交给班主任的──无论信中是什么内容。陈晓华非常了解班主任:刚进初中,班主任就对他们非常严厉地暗示男女同学要做到互相不讲话──不管在课内还是课外。如今到了高中,班主任更是“明察秋毫”了,经常在班会课上进行宣传教育:“高中了,男女生都应该自重一些,不要在一起嘻嘻哈哈的,那样成何体统!”一些从外校进来的同学,经过老师的几次指导,立即脱胎换骨。课内不用说,就是课外,男生见到女生都马上低下头去,像是丢了什么东西似的,女生呢?看到男生后也连忙低下头,用手在身上拍两下,似乎发现身上沾上了灰尘一样。在这样的情况下,陈晓华能不怕这位班主任?她知道,只要把信一交给班主任,她一定会成为整个年级的新闻人物。

这时,她又想起了王云鹏。她和王云鹏原来是一个幼儿园的小朋友,后来凑巧,他们同进了一个小学,在一个班中做了5年的同窗同学,最后,两人都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这所重点中学(那一届,在他们小学中也只他们两人考进这所中学)。然后又是一个巧合:他们在同一个班里!可是考高中的那年,王云鹏转学了,到外市去了。听一些消息灵通的同学说,这是因为他父母调动工作。进初中后,他们是什么时候开始不讲话的,陈晓华也记不清了。反正大家都是乖孩子,很听老师话的,都让小学时的交往成为美好的回忆。

不,不行,我不能把信交给班主任,因为这件事而出名太可怕了。陈晓华感到,自尊心不允许她这么办。再说,这个学校中还有许多王云鹏过去的同学。

怎么处理这件事呢?陈晓华心里盘算着。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她把信从口袋中掏出来,放在手中掂了一下。

对了,把信退给王云鹏吧。陈晓华想到了一个很不错的主意。她又重新打开信来,想找一下他的地址。到现在,陈晓华还是不敢看一下信的内容。

可是打开信后,一种强烈的好奇心驱使着她:我只看一遍。看看而已,那有什么?陈晓华对自己这么说。

胡涂之至!

原来是这样,元旦快到了,王云鹏想给以前的小学老师徐老师写一封信,可是不知道徐老师到底叫什么名字。他说:考高中后,原来的小学同学他不知道在哪儿了,所以只有求助于她了。

这事好办。

徐老师叫徐雯燕,是陈晓华最为敬爱的。和她一样,王云鹏也非常尊敬徐老师,这是无庸置疑的,写信去告诉他吧!陈晓华对自己这么说。幸好刚才看了一下信的内容,要是真把信退给王云鹏,他一定会以为我神经不正常了。想到这儿,她不禁笑了起来。

陈晓华找出了一张信纸,拿起一支钢笔,准备回信了。

然而,她却迟迟没有下手,奇怪,这支笔今天怎么变得这么重?不知不觉地她又想到了许多,一来一去,这就叫“通信”啊!要是与王云鹏通信的事情让班主任知道后该怎么办呢?说得清吗?陈晓华又一次陷入了沉思,轻轻地放下了手中的笔……

(华东)

〔简评〕

本文写的是一个高一的女同学收到一位男同学的来信,非常害怕,“用颤抖的手把它装入了口袋”,围绕着看不看信和交不交信给老师以及回不回信给同学的问题展开了思想斗争。从而提出了当前学校比较敏感又尚未解决的一个问题:男女生到底应不应该交往的问

题。

主人翁陈晓华在老师的正统教育和管制下,“脱胎换骨”,与男生交往如谈虎色变,非常矛盾。文章结尾写陈晓华犹豫再三,“又一次陷入了沉思,轻轻地放下了手中的笔……”到底回信没有呢?作者留下了悬念,应该怎样对待和处理在校男女生之间的关系呢?作者提出了问题让人们去深思。

7. 直抒胸臆法。

这种结尾的方法是作者以全文的具体记叙和描写为基础,最后直接抒发感情,发出感慨,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张,引起读者的共鸣。例如下面一篇初一学生写的优秀作文:

生活的试卷

每当人们谈到“学以致用”的时候,我总要想起一件难忘的事。

那还是在小学四年级的一次常识考试之后,试卷一发下来,同学们就关注地看着自己的成绩。我的卷子上写了一个大大的100分,还在蒸汽机原理问答题上题了个“好”字,嗬!我这心里像吃了蜜似的,高兴极了。

放学的路上,我又蹦又跳,春风随我舞蹈,小鸟也为我歌唱。我快快活活地回到家里,把100分的卷子放到桌上,心想:爸爸妈妈准会夸奖我。

妹妹正在写作业,爸爸妈妈还没回来,我灵机一动:对!今天看看我的手艺,做一顿香喷喷的米饭。于是我拿起高压锅淘米放水,干了起来。妹妹不相信地说:“姐姐,你做饭能行吗?”“行!”我满有把握地说。

可是,说来容易做却难呀。高压锅的锅盖像故意捉弄我,左盖右盖就是盖不上。我拿起来一看,噢,原来是盖上的橡皮圈在跟我捣乱。这皮圈有啥用,不要它!于是,我想也不想就把橡皮圈扔到一边去了。这一来,果真好盖多了,轻轻一合就盖上了。

我点了火,哼着小调,靠到沙发上,只等饭熟开锅,妈妈回来表扬我一番。正在得意之际,耳边忽然传来“嗤啦──嗤啦──”的声音,我从沙发上跳起来,跑到厨房,只见一滴滴水沿着高压锅的四周淌下来,落到灶上,呼呼地冒着大气,不停地“嗤啦──嗤啦”地响着。“哦,该压阀了。”我慌忙把阀压上,可是水滴还是顺着锅沿滴下来,根本不理会阀门的管辖。妹妹到我的身后,紧张地说:“姐姐,是不是高压锅要爆炸了?”我的眼前出现了电视里高压锅爆炸的情景,吓得和妹妹一起跑出了厨房。正巧,妈妈回来了,我们俩一头扑到妈妈怀里,结结巴巴地说:“妈──妈──高──压锅,要──要……”妈妈急忙跑到厨房去一看,便安慰我们说:“没事,可能是高压锅有点漏气。”我和妹妹这才舒了口气,心上的石头落地了。

开饭时间到了,妈妈拿起阀,咦?平常要放好长时间的气,今天怎么只冒了几丝就没了?妈妈打开锅一看,米饭稀稠不均。还有点夹生,再一看锅盖方才明白:“哟,小帆,你怎么没把橡皮圈放进去?”我把事情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妈妈,妈妈对我说:“有了橡皮圈,才能使锅密封,使水蒸气产生压力,把米饭做得又松又软。”听着妈妈的话,我又想起了那张常识考卷,这不是和蒸汽机的原理一样吗?蒸汽压力大,才能推动活塞运动。我仿佛看见一百分在指着我的鼻子说:“你呀,就知道死记书本知识,不知道运用到生活中去。”是呀,学习是为了使用,只有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才算真正掌握了知识。如果不运用;那么学习知识又有什么用呢?我好像看到在一张生活常识的试卷上,我得了个“不及格”。

这件事已经过去两年多了,可它却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生活,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张大试卷,只有把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生活才将更有意义,更充满欢快。亲爱的朋友,你在生活的试卷上能得满分吗?

(王帆)

〔简评〕

本文作者用对比的手法,先写常识考试得了100分,老师还在蒸汽机原理的答题上写了“好”字,而实际生活中却连做饭都不会,形成鲜明的对比。

结尾作者直抒胸臆,“生活,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张大试卷,只有把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生活才将更有意义,更充满欢快。”由于有正文部分正反、书本和实际两方面事例的描述,自然形成了作者的感慨。结尾观点明确,立意好。

8. 借物抒情法。

这种结尾方法的特点是作者借助于自然景物和生活场景的描绘,来抒发自身真实的情感。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行情和写景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更好地表达中心,深化主题,感染读者。例如下面两篇作文:

一位小师傅

天真热,那位小师傅有条不紊地补着车胎。一会儿拿锉子锉皮子,一会儿用胶黏,还不时用手抹着汗,在他的头上留下了几撇污黑的油迹。看着他麻利、熟练的动作,我又感激又有些过意不去,小声说:“师傅,以后我一定给你带来钱。”“咳!不是跟你说了吗,你家那么远,不用了。”他头也不抬地说着。我摸着兜里的一分钱,真不知是什么滋味,我真想拿件东西抵押,可除了这一分钱却什么也没有。

一会儿,车胎补好了,我感激地望着已是满头大汗的小师傅,什么也说不出来,只是不停地摇着他油污的手。我掏出那已沾满汗迹的硬币说:“师傅,这一分钱,你一定要收下!”他接过硬币笑着说:“好,我收下。”听他这么一说,我真不知有多么高兴。

重新骑上了自行车,我感到非常轻松、愉快,也觉得特别有劲。一阵凉风吹来,在这炎热的夏日给人带来了无比的快意。而那位可敬的修车小师傅的行为,却又如在我的心上吹过了一阵微风,使我懂得:在今天的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不单纯是庸俗的金钱关系,而是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同志关系。这件偶然发生的事情不正说明了这一点吗?

(冯石元)

〔简评〕

本文写的是“我”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自行车胎不小心被石子扎破了,“我”找到了修理自行车的地方,可身上只有一分钱,正当我万分着急的时候,小师傅伸出了温暖友情的手,不计报酬地为我补好了车胎的故事。

结尾作者借助凉风,在这炎热的夏日里带来的快意,来亲托自己愉快的感激之情,同时抒发了自身的感受:在今天的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不单纯是庸俗的金钱关系,而是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同志关系。作者借物抒情,恰到好处,轻风快意,相互亲托,最后抒发感慨,有力地突出了主题。

练,画龙点睛,意境开阔,活泼自然,意味深长,使人浮想联翩。例如:

登黄鹤楼

黄鹤又飞回来了!再也不像诗人所说的“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了,它的归来真使河山增色。真是“三楚风云传盛事,千古江山独此楼。”

《登黄鹤楼》一文作者按空间顺序描写了黄鹤楼,介绍了黄鹤楼的地点、历史情况、构成和建筑特色,对巨大的“黄鹤楼仙逝图”作了细致描写,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无限热爱之情。

(冯军)

〔简评〕

文章结尾两处用了诗文名句对比,亲托出黄鹤楼的壮观和不同寻常,画龙点睛,语意双关,深化了主题。使读者有非一览此楼不可之感。

瞻陈独秀墓有感

我停住翻滚如潮的思绪,放眼四周。长江仍不知疲倦地奔腾澎湃,滔滔向前,远处的

山峦呈现出凝重的青黛色,墨绿的柑桔林耀着点点灿烂的“金星”。这一切看起来是那么的空旷、辽远、深邃。倏地,我的心底涌起一股莫名的激动,一个高亢、豪迈的声音在耳畔回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瞻陈独秀墓有感》一文写作者有意无意间发现了陈独秀之墓,随之产生的回忆和联想。作者并不囿于陈独秀,而是想到了战争年代、文革时期各个时代的“忠魂”,使读者不禁产生同感。

(徐昱)

〔简评〕

文章结尾以苏轼《念奴娇》里的一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作结,进一步抒发了对历史的感慨,画龙点睛,意味深长。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