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生活状态调查报告

大学生生活状态调查报告
大学生生活状态调查报告

大学生生活状态调查报告

导语: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完善,网络时代已经来临。以下是小编整理大学生生活状态调查报告的资料,欢迎阅读参考。

摘要:“网络文化”已经成为大学校园中的一种新的文化现象。一些专家学者不无夸张地说,“网络文化”是继语言文字的产生和形成,以及活字印刷的发明之后,人类文化发展的第四个里程碑。。网络信息资源的丰富和交流的便捷,深得同学们的关注和喜爱。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网络也成为一些不法分子散布谣言、歪理邪说、乃至传播色情信息的工具。

如今是二十一世纪,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网络的时代。网络已经进入各个领域,无论在经济、政治、日常生活或者军事方面,都占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网络已成为这个世界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现在,网络文化这一新兴文化正在我国迅速普及,由于其无论在内容还是在形式上,都迥异于以往所有的文化,这就必然会对传统文化造成很大的冲击。现在,网络文化已经为大学校园中的一种新的文化现象,那么,网络文化究竟对大学生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本次调研我们学习小组采用的是随机问卷调查为主,访谈和文献研究为辅的方式.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大学生上网的动机和意向;二网络给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带

来哪些冲击和变化;三是大学生对网络的认识和看法。为了了解这一问题,我们三人组在针对我院的学生进行了一次名为“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的随机问卷调查。问卷采取不记名的方式进行发放填写,以确保问卷的有效性。本次调查总体是我校全曰制普通本专科在校生9982名大学生。分别对大一到大四的学生进行整群随机抽样调查,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各调查25份问卷,其中男的发放52份,女的发放4份。共发放100份,实收98份。回收率98%.此次问卷的目的,是了解网络给大学生带来哪些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以引起学校和大学生本人的重视。因而,引导大学生正确地认识网络和利用网络。并最大限度地消除网络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93%的学生上过网,其中有%的学生经常上网,有%的学生曾经上过网,%的学生很想上网,但限于条件而无法实现。此外,还有%的学生对上网持无所谓的态度。

当问到什么时候开始上网时,答1997年及以前上网的14%,答1998年上网的 29%,答1999年上网的 51%,答XX 年以后上网的 6% 。在回答“你平均多久上一次网”的问题时,每天的 29%,隔天的 17%,不定期但间隔不长 20%,一个星期的19%,半个多月10% ,一个月以上5% 。60%的学生每周上网时间在8至20小时之间,%的学生每周上网在30小时以上,有极少数学生每周在100小时以上。其中,一

周上网时间最长的达138小时。在回答“曾经一次上网最长时间为几小时”这个问题时,绝大部分学生回答在2-5小时,一次上网超过5小时的学生只有%,有3%的学生最长一次上网在20小时以上。其中一名学生曾经一次连续上网72小时,吃的盒饭和饮料都是网吧老板免费提供的。

在回答“最喜欢在哪里上网”这个问题时,有%大学生最喜欢在校园周围的网吧上网,“网吧的网速快,服务周到,上起网来就是过瘾。”一个姓李的

大学生是说。有%的学生喜欢在寝室上网,而喜欢在家里和学校实验室(中心机房)上网的分别占%和%,当记者问及“在哪里上网次数最多”时,有%的学生回答在网吧,有%的学生回答在寝室,而回答在家里和实验室的分别占%和%。调查发现,有%的学生寝室配备了电脑,有的一个寝室6个人就配有6台电脑。

由众多青年组成的大学生求知群体,他们思维活动,创新能力强,他们追踪现代科技发展,善于应用现代科学知识溶入自己的日常学习与生活之中,这在大学生上网的动机和上网点击的内容上有比较明显的表现。

在回答上网主要是为什么时(可多选),收发邮件 156人78% ,搜索所需资料 % ,看新闻及评论 65% ,发送贺卡58% ,用oicq、icq、mirc聊天识友57% ,下载软件% ,阅读文章% ,进聊天室 % ,在线看电影 % ,管理或关注有兴趣的论坛、

贴帖子 35% ,下载音乐34% ,在线玩游戏、22% ,纯为看新鲜而浏览五花八门的网页 21% ,更新个人主页 % ,看招聘信息 %,炒股 8% ,投稿7% ,订购喜爱物品 5% ,在某些社区或网络城市“存活” % ,远程教育、入网校进行电脑知识培训%,收听广播% ,尝试拍卖或交换物件 %。

被调查的对象中有%的学生拥有自己固定的E-mial信箱,%的学生设计过个人网站。在调查大学生上网经常浏览的网站时,娱乐网站 46% ,音乐网站 44% ,贺卡网站 % ,文学网站 39% ,电影网站%,生活服务网站28% ,先锋另类网站 % ,游戏网站% ,软件网站 22% ,漫画网站 21% ,图片桌面壁纸网站 % ,教育网站 % ,各种个人主页 12% ,军事网站 10% ,其他网站%。

调查中,认为网络只是消遣娱乐的工具之一占 %,密不可分的33%,可有可无% ,说到底我也不知道是些什么的占6% 。认为上网对专业学习有帮助的占%,认为很有帮助占%,认为有一定帮助的占%,只有%的学生认为上网对专业学习和自身发展不利。具体到上网中哪些方面对自己有帮助时(可多选),%的学生认为上网后增加了获取信息的渠道,有%的学生认为丰富了信息交流方式,有%的学生认为更有利于自己更全面看待问题,有%的学生认为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方式,%的学生认为有利于更深入思考各种问题。让学生估计网上获取的信息量占自身已有信息的几成时,%的学生认为占20%

左右,%的学生认为占20%-40%,认为占40%-50%的有%,认为占50%以上只有%。

正面影响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成为了大学生共享与获取信息资源的渠道,对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都产生了极大的积极影响。

1、网络为大学生开凿了一个广阔的信息渠道。

计算机网络的逐步普及,使得大学生能够从各种网络上获得千变万化的时代信息和人文科技知识,汲取各种知识营养,来发展和壮大自我。如在调查问卷中,学生对“你觉得网络使你的生活”的回答: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占52%;有更多的事可做,更充实占27%;浪费不少时间占7%。这一结果表明了网络对大学生的文化素质的提升有很大的作用。

2、网络为大学生的学习打开了方便之门

如今网络上资源共享越来越多,信息的传播,文化的交流只在瞬息之间。网络的开放性和方便性、内容的多样性和广泛性,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大大拓宽了大学生的求知途径,有助于大学生开阔视野、促进学业;网络可以为大学生提供一种自由、轻松、没有压力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大学生培养和发挥创新能力;网络是一个广阔空间,存在着许多新鲜和未知的事物,有助于开发大学生的潜力。方便大学生查阅资料,解决学习上的难题。在“你认为网上

有你所需要的学习资料吗”的问卷中,回答:有很多的占75%;有一些的占25%;没有人认为没有。又,在“当你学习上遇到困难,寻求帮助的途径”的问卷中:找同学商量占33%;上网求助占63%;自己独立解决占4%。这一结果表明网络对大学生的学习有着积极的作用。

3、网络促进大学生的友情互动,共同提高

网络最突出的优点是它的交互性,它既是信息的载体,又是媒体中介,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迅捷通道。现实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相对封闭的,对自己的行为举止总多多少少有些顾忌。而网络正好提供了花样繁多的论坛、聊天室、虚拟社区、情感驿站等虚拟空间使广大学子网民可以直抒胸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并充分表达和表现自我,结交各种朋友,相互介绍经验,共同进步。大学生在网上既可以推心置腹,抒发情感、交流思想和心得,又可以大发牢骚,派遣抑郁,达到缓解学习和精神压力的双重功效。

4、网络为大学生指导就业,描绘事业蓝图

如今就业问题日趋严峻,就业越来越困难。如何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是大学生极其关心的热点问题。这时候,网络就充当了大学生选择就业的尚方宝剑。网络不仅信息量大,功能完备,而且保证所有新的就业信息在一小时内完成真实性、合法性验证并上传。它突破了时空限制,可以随时点击浏览、比较总结,同时网络招聘范围广

信息量大,可以有更充裕的时间从网上浏览企事业单位的背景和详细资料及发展演变情况,比现场招聘了解到企事业单位的信息要全面辩证。在“你上网的内容有哪些?”的问卷中,回答:“聊天交友”96%;“搜索所需资料”88%;“看新闻及评论”60%;“在线看电影”72%;“在线玩游戏”36%;看招聘信息12%。

负面影响

凡事有利必有弊,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对大学生既有正面的影响,也有负面的影响。网络的开放、自由和社会化,使得网络环境往往较为复杂并缺乏有效的管理和保护,这就造成了大学生在网络的使用过程中出现了种种问题,。

1、网络可能使大学生的现实情感萎缩和沟通能力退化

在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相当复杂,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总是小心翼翼的,人与人之间的互相猜忌使得大学生们在很多时候都不敢流露真情实感,而网络这个虚拟社会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广泛、安全且隐匿的交流平台,符合大学生们既想坦露情感又惧怕情感受伤的心理。于是大学生强烈的交往欲望促使其迷恋于网络虚拟社会的沟通方式。

学习人际交往和处理人际关系需要时间的投入。但是大学生对于网络虚拟社会的沟通方式的迷恋,使得大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与别人交往的机会,减弱了与他人交往的愿望。人际交往的减少很容易加剧自我封闭心理,造成人际关

系淡化,导致大学生只满足精神需求而脱离现实的现象出现。网络使得大学生的情感得到认同与满足,使得大学生对网络有了强烈归属感和依赖感.相比之下,对现实产生了厌倦与冷漠,在这种消极的不为世情所动的抵触心理下,一些学生在真实的交往中感到紧张,不适应,产生对现实人际交往的逃避和恐惧,造成人际关系障碍。

2、网络可能使大学生思维狭隘化、被动化

现实世界是包罗万象的,这是它明显不同于虚拟网络的一面。大学生网络生活的局限性便在于太过感情化、肤浅化和片面化,现实理性思维的话题往往涉及太少。

大学生对这社会的认识,往往是仅仅在接收他人给出的信息和观点,而并没有充分地消化和体会,也没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造成人云亦云的现象,缺乏用理性的视觉来审视问题和现象的锻炼,这必将导致大学生个体思维的片面化和被动化。

3、大学生溺网

大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多,一些大学生平时下午和晚上经常上网聊天或玩游戏,真正在网上学习的寥寥无几。网络以其高度的开放性和兼容性,在带来知识和便捷的同时,也充斥了不少思想颓废甚至反动的内容和论调,而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定型的重要转折阶段,对事物的辩别力和判断力往往不足,且大学生对新新事物都会有强烈的

好奇心,使得他们自身意识形态受网络异样不健康信息的侵蚀,进而无法把持自己,造成恶性循环。在问卷“你平均每天上网的时间是多长”中,回答:1小时以下占25%;1-2小时占%;2-5小时占%;5小时以上占%。结果表明长时间上网的人虽占少数,但也说明了大学生溺网的现象的存在。

4、网络可能使大学生的法纪观念淡化

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对于个人的信息有很大的隐蔽性。这样的隐蔽性使大学生不需要真实的姓名、身份,可以隐瞒性别、年龄、身份,在虚拟的空间里与人交往没有责任也没有义务。故此不少大学生在网上谎话连篇,并以说谎为乐事。大学生在网上经常这样缺乏责任感、不诚实,极不利于大学生道德意识的形成和道德行为的培养,势必降低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淡化法纪观念。部分大学生在不受任何监督的情况下,弃伦理道德于不顾,自由发布一些暴力、色情等垃圾信息。甚至有些大学生为了表现自我能力的卓尔不凡,不惜作出破坏他人数据信息系统的违法行为,造成大学生“互联网犯罪”的事件。

了解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在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的同时,也要正视大学生对网络的失衡问题,引起注意并解决问题。在些罗列几点建议:

1、自我节制

增强自觉程度。任何时代都需要具有理性自律和人文关

怀双重人格魅力的人,网络时代更是如此。大学生要至善的自我约束和收拢个人放纵的意志欲求,理性且道德地使用网络,在展示自身网络本领的同时,充分考虑人与社会的良性互动。

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拥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大学生必然会相对地减少上网的时间,在现实在参加更多的休闲活动,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寻求外在真实的协助,在真实的生活中寻找满足需求的方式,寻找真实的支持。如与辅导员老师、心理咨询老师多交流,听听他们的意见,或在学习中刻苦奋斗取得好成绩,以满足心理需要等。

2、摆正心态

一个人的生活态度决定了一个人的处世方式,积极、良好的心理必然使人勇于面对困难和挫折。倘若大学生们能够在遇到现实生活障碍和困难的时候,将其视为考验自我、战胜自我的一个机会,认真剖析原因,问题总会解决的。把网上的真诚释放的心态延续到现实中,剔除虚伪和扭曲的心性,就不至陷入无端郁闷和窘迫之中,也不必要把情感完全寄托于虚拟的网络世界,淡漠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社区居民文化生活调查报告

社区居民文化生活调查报告 活动目的:了解深圳社区文化建设情况,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培养并提高社会交往、分析思考、实践创新能力。 活动形式:深入社区,为社区服务,与社区人员交谈,做调查。 活动地点:深圳市文华社区,西坑社区,文锦海渡关,北斗片区,锦联片区 活动时间:2012年7月14日到7月22日 这次社会实践,我们主要是通过在社区协助楼长选举来调查社区文化生活情况。虽然这次社会实践仅仅几天的时间,但是我们团队学习到了很多东西。我们在社区协助社区社工出海报、资料宣传、访谈、服务孤老等等,同时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如下:本次发放问卷50份,回收45份,有效35份。 调查年龄在10-20中有11人,20-30中有8人,30-40中有11人,40-50中有4人,50以上有1人。 社区作为构成社会的基本单元,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载体和依托。社区是社会组成的细胞, 是社会稳定的根基。社区文化是指以小区或街道为单位的有组织的区域性、多层次、多形式的横向网络文化活动, 社区文化的发展是城市社区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评价城市文明程度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尺度。深圳属于一个移民城市,外国人口、港澳台及其他城市的外来人口较多,文明程度和素质高低各不相同,所以在各个方面比较复杂。调查显示: 1)社区普遍重视社区文化的建设,能让居民感受到社区文化活动的存在,并且达 到一定程度的满意。 2)社区居民普遍在意社区所举行的各式各样的文化活动,一旦有空或者符合兴趣 便会参与。 3)各个年龄阶段都有关注社区文化活动,只是在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的时间上,50 岁以上的人群占有优势,而50岁以下的人群因为工作或学习的原因普遍没有更多时间去参与社区文化活动。 4)社区文化设施的投入每年都有增加和添新,满足社区居民的文化需求。 社区文化由多种文化共同构建,如家庭文化、广场文化、企业文化、娱乐文化、 校园文化等。在文化建设方面,40%的居民觉得应该加强娱乐文化建设工作,23%的 居民觉得应该加强家庭文化或广场文化建设工作。随着社会高速发展,居民生活节

校园文化建设调研报告正式版_1

For the things that have been done in a certain period, the general inspection of the system is also a specific general analysis to find out the shortcomings and deficiencies 校园文化建设调研报告正 式版

校园文化建设调研报告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报告资料适用于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事情,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同时也是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找出成绩、缺点和不足,并找出可提升点和教训记录成文,为以后遇到同类事项提供借鉴的经验。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校园文化是一种自觉地以文化为导向的现代教育管理模式。《中国教育改革和基础纲要》明确指出:“要建设健康生动的校园文化,树立良好的校风、学风,使学校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作为一种育人环境和氛围的创设,它在学校教育中具有特殊的作用,尤其是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效果。 一、目前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目前,很多学校面临极大的生存危机,教学质量成为学校的生命线,许多学

校将大量的精力投入教学质量而无暇他顾,学校逐渐失去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在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培养目标及常规管理等方面往往盲目随大流。同时,学校领导和教职工缺乏对学校文化本质特征、功能作用、表现形式及方法途径等方面的认识,而将学校文化仅仅局限于一般意义上的文体娱乐活动,加之学校文化建设无法在短期内见效,学校从实用功利的角度也不太重视。造成问题的主要原因 1.培养目标不正,思想认识不够。 由于受“质量唯一论”等影响,众多学校一味注重文化课教学,严重忽视学生的技能训练和思想教育。学校领导层的思想认识未形成共识,多数领导认为应该以

大学生课余生活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课余生活的调查报告 在如今的大学校园里,属于大学生们自由支配的时间越来越多了。于是,我不禁要问:大学生们在课余时间都在做些什么?他们是如何点缀和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的??工作?诳街?上网?……大学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营造一个活跃、向上、丰富的文化气氛,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然而,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学生面临着来自校园内外的多重压力,课业负担繁重。如何充分利用自己四年的大学课余时间,发展自己的个性,培养技能,增长知识,修养身心,使自己的综合素质有所提高,圆满的度过自己的大学生活,这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近日,针对大学生课余时间活动这个话题。了解我校同学的课余活动状况,我展开了对我校大一大二各专业的200名学生的调查(其中大一:110人,大二:90人)这次调查,我采取了任意抽样问卷调查,主要调查了大学生课余活动 的内容。现在,结合一项专项调查结果,对我校学生课余活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一、 课余活动内容取向概况根据一项专项调查,从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在参加课余活动方面 存在内容上的不同取向。在给出课余活动的12个选项之后,大学生作出了如下的选择。 体育锻炼 11%校系活动和工作 13%聊天、社交 19% 课余学习 21% 阅读课外书刊报纸12.5% 勤工助学 5% 上网、打游戏 10% 棋牌活动 4% 睡懒觉 3% 无所事事1% 其他 0.5%从中可以看出,大学生课余活动 取向表现出有主次之分和多元化的特点。“课余学习”、“聊天、社交”、“阅读课外书刊报纸”、“体育锻炼”和“上网玩游戏”五项是大学课余时间参加的主要活动。而我校学生课余 活动取向是以“课余学习”、“聊天、社交”、“体育锻炼”为主要活动。由于大学学习方式和 信息传递方式的改变,加之大学生活更加开放和丰富多彩,使得大学生的课余活动不再是传统的“三点一线”模式,呈现出多元化的取向。值得注意的是,与以往的调查结论相比,“聊天、社交”成为大学生课余活动取向的第二位。我校学生也普遍承认用在这方面的时间 不少。这表明,大学生已经意识到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对社会性价值观的认可程度正在提高。二、大学课余生活取向表现出年级 和性别差异各年级大学生由于心理发展水平、对大学生的适应性以及学习任务不同, 在课余活动取向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专项调查表明,大学生课余活动取向的年级差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各活动项目加权选择率的排序不同,“课余学习”被二、三年级学生排在第一位,被一年级学生排在第二位,而“聊天、社交”被一年级学生排在第一位,而在二、三年级学生那里却退居第三位;二是年级主导取向有差异,二、三年级的主导取向为“课业学习”,一年级的主导取向却是“聊天、社交”;三是各年级对“课业学习”、“聊天、社交”、“上网、打游戏”、“校系活动和工作”、“勤工助学”等五项的取向有明显的差异。而我 校大一大二学生课余活动的主导取向普遍是“课业学习”,其次为“娱乐社交”。这反映了我 校的学习气氛还是不错的。在与大一新生交谈中,我发现他们大部分对大学生活充满热情,积极参与各种社团、交际活动。在娱乐身心的同时,也紧紧抓住学习不放。反而大二学生经历了一年的大学生活后,感觉到那种当初汹涌澎湃的热情有所减弱。但许多学生称会更

校园文化调查报告

校园文化调查报告 调查人:张春强、范嘉珂、吴鹏、黄磊、张华、曹磊 调查时间:2012-6-5 调查对象:教师、学生我们进行的这次校园文化调查报告,共发放了十五份调查表,收回十五份。其中有五份大一新生、四份大二在校生、三份大三在校生、三份教师的样表。 调查目的:在掌握第一手资料基础上,与我校作对比分析,寻找问题,找出根源,寻求帮助。特别是在目前教育极不均衡,教育资源极端不均衡,教育改革极不到位的情况下,学校如何进行文化建设,具体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如何解决,如何进一步巩固两基成果,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在硬件投入和软件管理上争取有突破性进步,让学校文化建设上一新台阶。 校园文化是大学生活中的主旋律,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生活学习。校园文化从根本上来说是在各种因素的合力下促成的人文氛围与人文环境。校园文化从各个方面反映了学校的建设状况。建设积极、健康、活跃、严肃、认真的校园文化也是大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对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培养其高尚的的道德品质,提高其综合素质是极为重要的。以发展,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还能促进在校学生的身心健康,提高综合素质。建设和谐、高尚的校园文化还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是无所不在的,校园文化也是如此,它存在于全校师生的全部行为以及人与人的人际关系当中。校园文化也可以分为物质文化、行为文化、观念文化、制度文化的等等。所以说校园我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 那么,什么是校园文化呢?在我看来,校园文化是一种精神氛围,大学四年,同学们为了使自己过的充实,想尽各种办法来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以免使生活

无聊。根据校学生会的调查显示,有59%的同学在业余时间“去图书馆或自习室”,有10%的同学“参加校内的科技文艺活动”,6%的同学做兼职,总之大部分同学的业余时间安排还是比较合理的,读书和学习是他们最主要的活动,但科技文艺活动方面参与度较低。另为仍有20%的同学在业余时间“无所事事,经常在寝室”。他们的业余时间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这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其中的原因可以在作进一步的调查中揭示出来。 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导-------校园学生社团。 在校园社团对繁荣和活跃校园文化的作用方面,大多数的被调查者认为学生会发挥着重要作用,认为作用不大的仅占很少一部分,由此看来,在大多数学生心中,认为校园社团对校园文化建设有突出的贡献;但是仍有很少的一部分的被调查者认为学生会在繁荣和活跃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没有作用,认为有负作用的几乎没有,这说明大多数同学支持校园社团对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应有的作用。这就要求学校在加强校园学生社团的建设和管理使其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还应该发现校园学生社团目前存在的一些缺陷和不足,并及时解决问题,克服其负面效应,扬长避短,使校园学生社团成为有力的推动和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媒介。 目前,我校有十九个学生社团,分为好几大类。其中较大的社团有绿色家园环保志愿者协会和爱心社。绿家是一个环保类的的社团,同时也是我校规模最大的一个社团,由会员三千多人,其中骨干二百多人。下辖外联部,办公室,宣传部,知普部七个职能部门;绿色家园环保志愿者协会每月都有特色的常规活动,如农学分会的绿家美寝,只要你用二十个废弃塑料瓶,就可以换一个精美的小盆景,还有每周一次的文明交通活动,在龙门路站台维护上下车秩序。此外,绿家还在每月举行一次清楚校园牛皮癣活动,是我们的校园更加和谐,美丽。爱心社,人数上仅次于绿色家园环保志愿者协会,名列第二,他们也有一些常规的或特色

社区生活情况调查报告

大连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 行政管理专业专科调查报告 关于社区近两年消费情况变化的调查 学校名称:大连广播电视大学 年级:2011秋 专业:行政管理(专)二班 学号:1121201451664 报告作者:宫丽妮 指导教师:霍虹 工作完成日期:2012-05-08

大连红旗街道所属社区消费状况调查报告 ——社区居民购买力调查调查时间:2012年5月4日 调查对象(范围):居住在本区域范围内的有消费能力家庭 调查方式:街头随机拦截调查 调查内容:两年内本区域内居民消费状况的对比 小组成员:组长:宫丽妮组员:曲扬 小组成员工作分工:曲扬负责马兰广场至魏台桥的红旗东路沿线社区居民进行调查,宫丽妮负责对魏台桥至西山水库车站的红旗中路沿线社区居民进行调查;调查方案由组长宫丽妮撰写,调查数据整理由曲扬负责,调查结果分析由小组全体成员负责。 报告提交:本报告一式两份,小组成员两人各执一份。 调查报告细则: 一、活动主题的提出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我们进行社会实践性学习、接触社会、认识和了解社会、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学习活动。为了更好的了解社区居民的基本生活状况,特别是在CPI不断上涨的环境下社区居民的购买力,特设立该调查题目,并加以实践。 二、活动的具体目标 1、在活动中学会用客观的的态度关注自己的生活,关注身边的事;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客观存在的原因以及趋势,做一个关注社会、负有责任的人。 2、通过调查、采访,知道社区的有关知识,并锻炼调查题目的设置以及关注细节的能力,培养积极思考的习惯。 3、进一步学会社会实践调查的方法,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撰写社区调查报告。 4、通过沟通能力的提高,学会交往与合作,培养动手、创新等多方面的能力。

校园文化调研报告

校园文化调研报告 校园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电力系电气1013班席琼琼 摘要:校园是师生学习、工作的空间,校园文化体现在学校内部则形成其独特的校园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共同的思想作风和行为准则,它是这一时空存在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从文化形态上看,校园文化表现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学校德育工作不能仅仅局限于简单的政治说教,更应充分发挥德育工作的育人内涵,努力做到教书育人、活动育人、环境育人。校园环境建设对改善校园学习风气,提升老师和学生的精神生活,起到举足轻重的地步。 关键词:校园文化;诚信体系;校风建设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1.校园文化是一种氛围、一种精神。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所无法比拟的。健康、向上、丰富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品性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同学们的视野,培养跨世纪人才具有深远意义。 2.校园文化建设可以极大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位哲人也曾说过:“对学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他周围的环境”。学校的校容校貌,表现出一个学校整体精神的价值取向,是具有强大引导功能的教育资源。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建一种氛围,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构筑健康的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因此,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学校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构筑全员共建的校园文化体系。要树立校园文化全员共建意识,上至学校领导、下至每个师生员工都要重视、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在高校实现培养目标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决定着它不是单靠学校

关于大学生课余生活的调查分析报告

关于大学生课余生活的调查报告

————————————————————————————————作者:————————————————————————————————日期: 2

关于大学生课余生活的调查报告 一、前言 大学是人生最美好的阶段,是过渡到成人的关键时刻,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理想场所。大学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营造一个活跃、向上、丰富的文化气氛,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然而,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学生面临着来自校园内外的多重压力,课业负担繁重。如何充分利用自己四年的大学课余时间,发展自己的个性,培养技能,增长知识,修养身心,使自己的综合素质有所提高,圆满的度过自己的大学生活,这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二、本文研究的内容 本文主要是通过分析、研究大学生课余生活的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找出产生大学生课余生活问题的因素,并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提出相应的、可行的解决大学生课余生活问题的对策,以丰富大学生课余生活、提高大学生课余生活的质量。 三、调查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方法,以非随机抽样的方式询问班级同学和其他班级同学。其中,男生人68人,女生32人,共询问同学100人,回收有效100份,并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及分析,以实现最终的分析与研究。 四、调查数据及分析 (一)大学生课余生活的现状分析 这里所指的课余生活是指在课余时间里所做的各种活动。而课余时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周一至周五从早九点到晚九点期间除去用于上课的时间所剩余的时间;另一部分是周末的全天时间。

1、大学生课余时间及课余活动状况 (1)学生的课余时间比较充裕。 通过对所的数据的频数分析可以看出,统计的100名大学生周一至周五平均每天的课余时间多在三到六小时,其人数为56人,比例占总人数的63%。(详情参考下表表1) 表1 (2)大学生的课余生活类型以娱乐主导为主,学习为辅。 根据各项活动在课余生活中的主导地位为标准,可简单地将大学生课余生活分为学习主导型、活动主导型、运动主导型、娱乐主导型等类型。在周一至周五的学生课余活动中选择率最高的是上网,占81%,其中学习(包括看课外书)占58%,而和同学闲聊及睡懒觉等也分别占41%和39%,这说明大学生课余生活类型是以娱乐主导为主,学习为辅。而在周六和周日的学生课余活动中睡懒觉选择率最高,占55%,其次是学习和逛街、购物、聚会分别占43%和47%。(详情见表2-1、表2-2)

关于校园文化活动开展情况的调查研究报告

关于重庆理工大学校园文化活动开展情况 的调研报告 摘要:为了全面、深入地了解我校校园文化现状,为广大青年学子营造更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项目组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问卷设计围绕校园文化的两个主要方面:校园文化氛围、校园文化活动。通过对回收问卷的归纳、分析,总结了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经验与不足,并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校园文化;活动;现状;建议 一、调研背景与方法 学校是培育人才的场所,良好的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潜在的隐性课程,具有情景性、渗透性、持久性、愉悦性等特点,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有着巨大的作用。为全面了解我校校园文化活动的现状、青年学生对校园文化活动的需求,把握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的方向,重庆理工大校团委、校学生会于2014年12月至2015年3月,围绕我校全体在校学生就校园文化氛围、校园文化活动等方面展开了此次调研活动。 本次校园文化活动开展情况的调研采取了问卷方式,主要以重庆理工大学在校大二、大三学生及部分大四及研究生为样本,共发问卷1300份,回收问卷1059份,有效问卷1034份,大二910份,大三620份,大四及研究生219份;问卷回收率为79.53%。初步掌握了我校青年学生对校园文化活动的认知情况。 二、调查现状与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校校园文化氛围较浓厚、青年学生认为学校环境优雅、校内建筑设施比较齐全;学校开展的校园文化活动

整体水平较好、内容丰富、得到了全校青年学生的认可。项目组在调研中发现面对物质文化日益盛行的现在,部分青年大学生并未感触到校园精神文化对他们的影响、导致校园文化活动的参与度并不高。 有学者提到“高校校园文化是指学校这个群体存在方式的总和,是一个学校传统、作风、精神和理想追求的综介体现,它包括学校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新校园文化活动对引领青年大学生的思想、丰富青年大学生的闲余时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项目组针对各项情况进行了相应的分析总结 (一) 校园文化氛围或文化环境 校园文化氛围或文化环境表现方式很多,例如文化氛围、教师风貌、学生形象以及学校历史等,对这些外在载体的分析如下: 1、校园文化氛围 在调查问卷中,问题“您认为我校的校园文化氛围如何”所反映的数据显示如下图1,在参与调查的在校学生中,有7.5%的学生认为校园文化氛围“非常浓厚”,有27.47%的学生认为校园文化氛围“比较浓厚”,有55.52%的学生则认为我校的校园文化活动氛围“一般”,还有9.48%的少部分学生认为我校“无文化活动氛围可言”。 图1 对校园文化氛围看法的分布图 通过以上数据,我们得知大部分学生认为我校的文化活动一般,说明我校在文化活动创办这方面还有待提升和改善。校园文化是大学非常浓厚比较浓厚一般无氛围可言 0200 400 600 您认为我校校园文化氛围如何?

社区调查报告4篇【精选】

一、题目 关于城市居民邻里关系现状 二、目的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然而现今的邻里关系下滑,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多种多样。为了了解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改善的方法特做一次关于城市居民邻里关系的问卷调查。 三、调查方式 采用随机抽样问卷调查 四、调查对象及地点 年满16周岁的人为调查对象,地点为人口密集且流动性大的地方(北大街、中心广场、滨江路)。 五、调查结果 1、城市居民邻里关系现状 现在的城市建房都采用修建单元楼,独门独户。相比农村建造庭院式住房来说,城市居民邻里之间的串门越来越少,邻里关系越来越生疏。甚至出现过这种情况:在同一个单元楼里住了几年还不知道楼上楼下邻居叫什么名。随着社会的进步,物质水平的提高,邻里之间的需求互助自然减少,这种客观的现象势必会拉远邻里之间的关系。邻居间关系生疏,人情冷淡这是如今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 2、城市邻里之间发生矛盾的主要类型 本次调查问卷给出的几种矛盾中第一、第三和第五个类型是主要导致邻里之间产生矛盾的原因。分别是生活作息规律和习惯不和、装修问题、个人观念不和。每个人的生活规律不同势必会产生作息时间上的差异进而产生矛盾,由于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邻里之间的需求互助越来越少这导致邻里之间交往减少,邻居之间的关系拉远,了解减少,我们都说误会矛盾就是产生于疏远之中,这就必然会促进矛盾的发生。 3、矛盾产生的原因 在本次调查试卷中很多人认为造成邻里之间矛盾的原因是因为人们疲于工作,无暇与邻里来往。这也是因为邻里之间的需求互助越来越少,人们减少了沟通次数。见个面无非就是互相打个招呼简单的聊几句。社会压力越来越大,这减少了邻居间的聚会时间,以前经常有每周末邻里之间会带着家人一起聚餐,这次在你家下次在我家。那个时候的邻里之间关系很是融洽。邻里关系冷漠的原因还在于社会的活动少,邻里之间的交流就更少。

关于小学生的课余生活调查报告1

xx总校关于小学生课外活动的调查 进一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推进教育公平,不断丰富和充实广大农村地区中小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补齐短板,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调查形式:实地走访为主,问卷调查为辅 调查分析 1、根据实地走访,了解到有姚寨总校的小学生课余生活情况,具体分析如下: ①做家庭作业、读课外书、看电视、玩手机上网(qq、微信、游戏)成为小学生课余生活的主流。 姚寨总校处于农村地区,在农村乡镇,做作业,看电视,上网、做家务成为小学生课余生活主流。 农村小学生他们渴望参加一些课外班,来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但由于农村乡镇缺乏各类机构举办的课外班,所以他们几乎都没有机会参加。 ②小学生渴求丰富多彩、压力小的课余生活 小学生对自己课余生活的看法和态度怎样呢?在调查中发现只有38%的小学生觉得自己的课余生活很丰富,感到满意;57%的小学生却觉得一般;5%的小学生觉得枯燥,不满意。究其原因,走访了部分学生、家长,调查发现,之所以农村乡镇小学生占一半多的人对自己的课余生活只是较满意,是因为农村孩子缺少课外书读,没有自己爱好的兴趣活动班可上,可供学生活动的社区环境也较差,还要做较多的家务活等。 “希小学生希望拥有怎样的课余生活呢?农村孩子普遍希望课余生活丰富一些: 望参加课外活动”“希望能参加体育活动。”“看电视,读课外书,做家务活”“有足够的时间写作业,玩耍。” 2、根据问卷调查统计,得出以下结论: ①目前,在课间生活中,大部分的小学生还是以做游戏为主,而男生的比例大于女生;而排在第二位的读书。由此可见,女生在学习主动性上好于男孩子,并且相对于男生,女孩子更喜欢安静的做事。

校园文化调查报告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体系概论 大理学院 2012级临床医学9班游钦涵 学生实践教学活动记录 课题名称:我校部分大学生对班级文化建设浅调查 课题组长:车欣 所在院系(班级):基础医学院2012级临床9班 联系电话: 指导教师: 填表时间: 2014/06/05 一、调查时间 2014年5月20日至2014年6月5日 二、调查地点(包含古城校区和下关校区) 大理学院 三、调查方式 问卷调查,网络调查 四、调查主题 我校部分大学生对班级文化建设浅调查——以大理学院(两个校区)为例五、调查对象 大理学院两个校区在校本科学生(每个学院按照一定) 六、课题成果

以大理学院为例的大学生对班级文化建设看法的调查报告 七、活动目的 了解大学生对班级文化建设的看法和意见,班级文化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其存在的重要性,班级组织班级文化活动参加的积极程度,班级文化建设应该注重哪几方面及其侧重点是什么,了解班级宿舍文化建设的概况,了解我校大学生对同学人际关系的看法,及其所在班级同学交际关系如何,对当前本班的班级文化的满意度等。 八、活动的设计方案 我们小组的设计方案是问卷调查、适当选取配合度较高的同学进行交谈询问并配合网上检索资料。首先是讨论课题调查的方向,调查方向明确后制作调查问卷(其中各项班级文化组成成分都要有所涉及,并注重几个方面的建设,例如:班级文化活动建设成果调查、班级宿舍文化建设成果、班级人际关系建设调查、班级文化建设对班级成员的影响、班干部对班级文化建设的作用浅谈以及班级学习氛围等各方面的调查)然后分工合作,制作问卷,分发问卷并调查,统计调查结果,并在活动中采集相关活动照片,然后总结讨论调查结果所显示的内容的含义,最后归纳总结并写出调查报告(注:调查报告必须注重其深度和侧重点,把握好调查问卷中选项差异较大的问题进行深刻分析及其所体现的不同被调查者对班级文化建设的看法),然后统一时间小组同学进行研读讨论,各自指出各自看法并加以讨论对不足之处进行修改完善。 九、活动开展过程记录 1、2014年5月20日,进行课题讨论,确定课题方向为班级文化,同时决定进行课题的方式为调查问卷,并进行分工合作,决定江映萍和彭旭制作调查问卷并分发和回收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回收后由彭媛和尹海江统计调查结果,最后车欣和游钦涵进行总结并完成调查报告。 2、2014年5月23日,彭旭与江映萍完成调查问卷的制作,并进行小组讨论,

居民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居民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篇一:城市居民生活现状调查报告1800字 城市居民生活现状调查报告 一、城市居民生活现状 每一次假期回到家都能明显感受到社区的变化,借着此次社会调查的机会,我也对社区居民的生活现状做了更深层次的了解,总结出了以下几点: 1.社区居民对于社会保障的满意度明显上升: 社区居民对政府社会保障工作的满意度明显上升,尤其是对医疗服务的满意 度上升幅度较大,同时医疗支出对居民的生活压力也有所减轻。近几年来,我国 医疗保障体系覆盖面的扩展,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推进,已经基本实现

了全民 覆盖的制度建设。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的快速推进,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2.社区环境有明显改善: 据我的实地考察,今年小区内供居民歇息的长椅的数量比去年增加了 倍,新的长椅在构造上也更结实、牢固。在没有电梯的居民楼中目前也已全部安 装上楼梯的扶手,方便老年人上下楼。社区环境的明显改善,不仅使城市居民感 受到了便利、提高了生活质量,也会使市民们更加愿意为这个社会出力做贡献。 3.居民收入水平有所提高: 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普遍提高,生活质量也得到相应的改善,大家也开始把越 来越多的心思花在了理财上。 二、社会保障制度仍需加快完善的几个方面

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应对经济波动的挑战、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人口迁移流动的加快、就业形式的多样化等等,都要求我国 社会保障制度加快完善。 1.养老保险覆盖率亟待提高: 养老保障一直是本市居民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家庭结 构日益小型化,家庭保障功能逐渐弱化,传统的家庭代际养老模式受到很大的挑 战,城乡居民对城乡养老保险及相关服务的需求快速提升。在本次调查中,28% 的居民认为养老保障问题是我国重大的社会问题。养老等社会保障问题的解决程 度,也直接影响到居民的社会公平感。从本次调查来看,认为养老等社会保障“比

校园文化建设调查报告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调查报告 调查人:权斌 地点:贵州省安大航空锻造有限责任公司子弟学校 时间:2011年十月至十二月 目的: 学校不仅是学生汲取知识的地方,更是培养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环节。校园文化是学校的一种“教育场”,它不仅能陶冶师生的情操,规范师生的行为,而且能够激发全校师生对学校目标、准则的认同感和作为学校一员的使命感、归属感,形成强烈的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同时,还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能够引起社会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关注。 实践主题介绍简介 一、实践主题: 安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 二、实践主题背景及意义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它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它对人们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持久深远的。一方面,人们总要处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文化对人的影响,不是有形的、强制的,而是潜移默化的。另一方面,潜移默化不等于消极被动,人们接受健康文化的熏陶,既是潜移默化,也是主动积极的。 学校不仅是学生汲取知识的地方,更是培养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环节。校园文化是学校的一种“教育场”,它不仅能陶冶师生的情操,规范师生的行为,而且能够激发全校师生对学校目标、准则的认同感和作为学校一员的使命感、归属感,形成强烈的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同时,还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活力与灵魂,一个学校若缺乏校园文化,那么就如鲜花缺少水分的滋润一样,没有发展的潜力,缺乏生存的活力。 校园文化对校园中每一个人的影响和制约正好与管理的导向、凝聚、激励、约束等功能相吻合。 优秀的校园文化可以塑造出一个全面发展的学生。学生一天的生活绝大部分是在学校度过,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健全人的人格,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当代社会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学校教育也应该紧随时代的步伐。培养出成绩一流的学生,并不是一件难事。而培养出一个真正全面发展的学生,才是最难的。所以,校园文化建设不是一无是处,它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所以,“一个学校要发展,一定要有一种校园文化的定位”。如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应该是一个值得深思和探讨的问题 经过思考,我将实践地点选在贵州省安大航空锻造有限责任公司子弟学校,有两方面原因。一、我在该校实习,对校园环境比较熟悉,开展实践活动比较方便。二、作为一子弟学校,在生源质量和教学设施条件不如省市学校的前提下,经过多年的教育,竟能培养出与省市级同样优秀的学生。这里面与安大的校园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三、实践主题的内容介绍。 通过对安大学校的了解,我最终将对“学校园文化建设”这一课题,具体化为“动静”相生的校园文化建设。

大学生课余生活实践调查报告

大学生课余生活调查 摘要:大学时代是实现自我理想的关键时期。在大学生活中,我们有了更多的时间 ,来支配自己的学习、生活。然而随着大学生课余活动内容逐渐趋向多元化,我们似乎忽略了很多问题,我们将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我们的课余生活,又如何把握好自主学习和课余生活的尺度,如何利用这丰富的课余时间,来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等问题。那么进入象牙塔的大学生们是如何来度过课余时间的呢?我们针对这一问题对大学生们展开了一次调查,并进行了分析讨论,结合问卷调查,我们提出了一些个人的建议和总结。该调查具体如下: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大学课余生活、 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东北地区为主)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 调查人数:40余人 调查时间: 2010年10月25日 调查分析: A.调查的数据搜集及详细分析 1、当代大学生工作日课余时间较丰富 【第一题】除了双休日、节假日,您每天大概平均拥有多少课余时间? A.1-2小时 B.3-5小时 C.6-8小时 D.8小时以上 【数据搜集整理及分析】在参与调查的40余名同学中,因为学校、专业

等客观因素,此题选择分布并不集中。但有16名同学选择了B项,约占总数的40%;10名同学选择了C项,约占总数的25%。可见当代大学生的课余时间还是较充裕的,也体现了合理安排大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性。 2、当代大学生课余活动内容逐渐趋向多元化,但时间安排仍缺乏多样性和合理性。 【第二题】周一至周五的课余时间您都做些什么(可多选): ,其中您从事最多的活动是: A、学习(包括读课外书) B、参加院、系组织的社团活动 C、健身、运动 D、补觉 E、和同学闲聊 F、打扑克、棋牌等 G、和同学沟通联络感情 H、上网 I、其他 【第三题】周末的课余时间里您都做些什么(可多选): ,其中您从事最多的活动是: A、学习(包括读课外书) B、睡懒觉 C、逛街、购物,聚会 D、兼职或义工 E、回家 F、和同学闲聊 G、打扑克、棋牌等 H、健身、运动 I、其他 【数据搜集整理及分析】这两道多选题涉类广泛,内容丰富,给同学们很大的选择空间。在第二题中A项学习(包括读课外书)(17名)、D项补觉(11名)、H项上网(20名) 所占比重较高,剩下选项分布较均匀。还是体现了较传统的“三点一式”的大学生活方式,但与前几年的同类调查结果相比较,其它选项的选择率有所上升,说明大学生课余生活的多元化趋向。

关于校园文明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校园文明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这次调查,我们想说: 从统计这69份问卷中,我们看到了我校大部分同学的文明礼仪是很好的,但也有一部分同学们的文明礼仪需要改正。 由于教室或自习室内人往往很多,所以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个,相信这样的经历你不陌生,经常能有手机铃声此起彼伏,而且铃声还都很有个性,比如“老公,接电话”、“宝贝,来电话啦”,要么就是突然冒出一段和弦的歌曲或几声动物的怪叫。手机铃声虽小,但足以打破课堂或自习室里原本的安静,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或学习环境。 如果你常去图书馆自习室,那你是不是了解这样的情形:人没到,有纸条、书本“占”着座位,后来的同学只能“望座兴叹”。有时候晚自习都快结束了,不少被“占”的座位却还一直空着。“占座”事情虽小,但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影响较大。很多同学对此感到既窝火却又无可奈何。 如果你经常去上课,相信这样的现象你几乎每堂课都能看到:常有同学迟到、早退、上课中间拎着书包大摇大摆走出教室,也有同学在课堂上大肆睡觉,大声地聊天,收发短信,接打电话,玩游戏,听mp3,吃东西,翻阅与课本无关的读物,更有甚者,堂而皇之地睡大觉。这样很不雅观与有礼的行

为对老师和同学都是伤害和不尊重。 有一些宿舍的卫生状况实在不敢恭维,如果你可以做好准备大胆地走进去体验一下,看看那脏乱差的样子,闻闻那莫名其妙的气味,然后你就可以豪不迟钝地想到宿舍的那些主人翁们行为的不作为和不应该的行为了。没准你还能在里面发现一两个很坦然地蒙头大睡的人呢。宿舍“小地方”的卫生虽小,但反映出来的个人素质尚待完善。 如果你是一个有心人,那你会在公共场合看到吸烟的行为,男女过分亲昵的行为,拖拖鞋,穿背心进入的行为,随地吐痰的行为,随手扔弃废物的行为,一样还可以在公共设施上看到被人涂写刻画的文字和图案。 还有讲脏话,打架斗殴,抄袭作业,剽窃论文,考试作弊,浪费水电,恶意占用公共资源,使用违章电器,等等不文明行为发生在我们生活、学习的校园。而这些不文明行为的主语绝大多数就是我们学生自己。 长期在人们头脑中形成的思想根深蒂固,要想改变这种思想,需要长期艰苦的努力。不可否认,我院绝大多数学生的素质是高的,能够做到“文明行事”,但不文明行为仍然存在。这是因为大家反对这种不文明现象的态度还不是很坚决,虽然认识到这种行为的危害,但没有从行动上去杜绝这种现象,有的甚至“两耳不闻窗外事”,持听之任之的态度。大部分同学都认为不文明行为是素质低的表现,应加强教

2019关于社区生活环境调查报告

2019关于社区生活环境调查报告 社区是城市社会的基本构成单位,是“三个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也是构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大力加强社区建设,推动城区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协调社区不同利益群体关系,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对于建 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经济的快速发展,人 们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然而环境状况却日益恶化,令人担忧。一个个铁一样的 事实告诉我们,被污染的环境像恶魔般无情地吞噬着人类的生命。它威胁着生态 平衡,危害着人体健康,制约着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让人类陷入困境。 本次调查从社区周边及城镇的居民入手,分析不同人群的环保意识情况。立 足于居民环保意识,来审视当下的环保形势,以便于再对居民进行环境保护的宣传。对现今面临的环境问题加以了解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使更多人参与到环 保建设的队伍中来,已达到提升社区环境的效果。本次调查结果如下: 一、目前现状: 调查结果表明:**%的居民都愿意参与环保事业,但环保意识没有深入居民心中,会宣传的只是少数人。**%的居民知道政府出台的“限塑令”,表示能够理解和支持,但在日常生活中会随身携带环保袋的居民在少数,调查显示只有**%的居民会随身携带环保袋,大多数认为一次性碗筷有毒不支持用。社区周边居民过度 使用塑料袋打包的主要原因是环保意识不够深,不能深刻认识到其重要性,而且 分类垃圾箱不够加大了垃圾污染的程度。由于不方便大多数人不会随身带购物袋,表示商家会提供袋子,这主要是由于环保意识不够导致,执行限塑令的程度有所 渐弱。要使“限塑令”施行过程中的阻力减少,相关部门必须加大力度。社区环 境的污染主要是垃圾污染,垃圾不分类,和塑料袋产生白色污染。们通过这次调

关于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调查报告

关于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工作概述 (一)、调查概况 笔者于XX年秋对我实习所在的小学(*县**基金小学)进行了校园文化建设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该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现状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掌握当前农村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现状,深化教育改革,加强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针对性,提高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二)、调研目的、意义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办学理念的具体体现,是学校发挥育人功能的重要抓手。为加强校际学习联系,进一步探索具有各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新路子,打开学校德育与教学相互促进的新局面。 (三)、调查切入点: 此次调查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即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为主要切入点展开调查。 (四)、调查时间及对象: 调查时间:

调查对象:*县**基金小学及该校部分教师、学生 (五)、学校概况 *县**基金小学原名大埠中心小学,是一所始建于1934年的名不见经传的典型山区小学,因条件所限,学校规模极小,校园破烂不堪,当时的校园面积仅有3000多平方米,校舍不足1000平方米,且一半以上还是低矮破烂、阴暗潮湿的一级危房。在校的学生也不过200多人。因为校舍严重不足,周边村庄里的许多学龄孩子都无法入校读书,只能分散在另外几个教学点--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生产队的土仓库里上课。就在这一年,正在寻找资助对象的洪逸挥先生,在赣州市旅游局的牵线搭桥下,与大埠中心小学结上了不解之缘,大埠中心小学也从此更名为**基金小学。 如今,该校的办学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校园面积翻了几番,危房全部被拆除,建起了宽敞明亮的教学楼和宿舍楼,教学环境和设施设备得到大大的改善,学校办学规模也不断扩大,目前已拥有学生1167人,教职工46人,且30岁以下的教师占教师总人数的2/3,比原来增加了近三倍。 XX年来,逸挥基金会以一种全新的精神理念一直关心学校的成长,使学校管理大大加强,办学质量显著提高,由全县后进一跃进入了先进行列。在XX年举行的三年级语文、四年级数学抽考中,该校成绩分别名列全县同类学校第一、第二

关于小学生的课余生活调查报告文档

关于小学生的课余生活调查报告文档A survey report on Pupils' extracurricular life 编订:JinTai College

关于小学生的课余生活调查报告文档 小泰温馨提示:调查报告是反映对某个问题、某个事件或某方面情况 调查研究所获得的成果的文章。调查报告是宣传唯物论和辩证法、坚 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有力武器,历来被无产阶级革命家所重视。本 文档根据调查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 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1、相关背景二十一世纪新一代的青少年是新一代的 中坚力量,是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而小学生的课余生活也成为了小学生能否担起重任的关键因素。小学生的课外生活,学校重视,家长更重视。因为它不光涉及到学生成绩好坏,而且还关系到他们的全面成长。如果小学生的生活是一个五彩缤纷的大舞台,那么课余生活就是这个舞台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现在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使得小学生的课余生活安排不合理。在这个光怪陆离的社会中,有许多青少年由于没有合理安排课余时间,而是沉迷于看电视、打电脑游戏等等。如何安排、利用好课余时间,促进小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是小学生走向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2、调查目的为了能让校园的管理者更好地了解学生 的课余生活和他们的一些想法,以便今后能正确、合理地引导

同学们开展课余生活,并为同学们在课余时间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我们小组的成员觉得有必要进行这次调查。我们此次研究的目的主要是要寻求有益小学生成长的课余生活,使小学生过得既充实又丰富。 第二部分实践概况简介 时间: XX年6月——8月 调查形式:实地走访为主,问卷调查为辅 第三部分调查分析 1、根据实地走访,了解到有关xxx小学生课余生活情况,主要是城乡差别,具体分析如下: ①做家庭作业、读课外书、看电视成为小学生课余生活 的主流 城乡小学生课余生活的主流有所不同。在城区,读课外书,做作业,看电视成为小学生课余生活主;而在农村乡镇,做作业,看电视,做家务成为小学生课余生活主流。 城乡课外班有别。参与调查的城区小学生中有一半以上 的人参加学习书法、绘画、音乐、英语等课外班活动。对农村

校园文化调查报告范本

校园文化调查报告范本 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重要保证。以下是小编收集的调查报告,仅供大家阅读参考! 一、调查背景:大坝中学始建于1978年,现为完全初级中学。现有教职工142名,教学班级28个,学生1263名,是丹江口市在校人数规模最大的一所初级中学。近年来,学校以“成就智美人生,奠基幸福未来”为办学理念,以“求真向善惟美涵养文明素质,修德启智健体奠基幸福未来”的办学目标,形成了以“崇德好学励志笃行”为校训,以“文明勤奋和谐进取”为校风,以“严谨博学善教爱生”为教风,以“乐学多思求真创造”为学风,积极创造净化美化、理化性的人文环境,让学校成为师生愉悦成长的乐园。在我校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初步形成了充分展示学校个性魅力和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不仅具有美化功能,更具有强大的育人功能,充分发挥着隐性教育的作用。 二、调查对象:我校在校学生、部分教师及有关领导。 调查时间:201X年5月至10月。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口头咨询、座谈会、深度访谈等方式。 调查目的: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对学校文化建设的满意度,了解学校文化对在校学生素质的影响,以及对学生管理

中起到的德育教育的作用,从而为对下一阶段学校文化的建设和层次的提升提供参考。 三、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情况:1、发放问卷调查100份,回收100份,回收率为100%。问卷调查题目涉及文明礼仪、道德、心理、以及对学校的满意度等。对于“你能主动跟老师打招呼吗?”的问题,有84% 的学生做的较好,13 %的学生承认做不到。对“看见地上有纸屑,你能主动捡起来吗?”的问题,有92%的学生做不到。对“学校环境你感到满意吗?”有16%的学生满意,73%的学生基本满意,11%的学生不太满意。对“你会主动浏览学校文化墙上的内容吗?”86%的学生 能主动看,11%的学生不太注意,3%的学生无所谓。从问卷调查的结果看,部分学生关注校园文化建设,对自身文明行为比较在意,并努力提高改善。 2、三个年级两次召开30人座谈会。通过座谈,学生对校园安全、卫生、文化环境的改善比较满意,对目前班级小组学习、导学案学习模式比较赞同,对学校平行班教学非常拥护,对班主任老师爱岗敬业心怀感激,对校园仍然存在乱扔乱丢现象深恶痛绝。份份表示要从自身做起,做文明合格的中学生。 3、多次对校长、副校长、教务主任、总务处及各科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