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测试技术实验报告

振动测试技术实验报告
振动测试技术实验报告

振动测试技术实验报告

2020-11-17

目录

实验一机械振动基本参数测量 (2)

一、实验目的 (2)

二、实验内容 (2)

三、实验系统框图 (2)

四、实验原理 (2)

五、测量过程 (4)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 (4)

实验二用自由衰减法测量单自由度系统固有频率和阻尼比 (6)

一、实验目的 (6)

二、实验系统框图 (6)

三、实验原理 (6)

四、实验方法 (8)

实验三用共振法测简支梁的固有频率、阻尼比和振型 (10)

一、实验目的 (10)

二、实验系统框图 (10)

三、实验原理 (10)

四、仪器参数设置 (12)

五、实验步骤 (13)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 (13)

七、思考题 (15)

实验四用正弦扫频、随机和敲击激励测简支梁的频率响应函数 (16)

一、实验目的 (16)

二、实验系统框图 (16)

三、实验原理 (16)

四、实验方法 (19)

五、实验结果记录与分析 (20)

六、思考题 (21)

实验五用锤击法测量简支梁的模态参数 (23)

一、实验目的 (23)

二、实验系统框图 (23)

三、实验原理 (23)

四、实验步骤 (26)

五、实验结果和分析 (29)

实验六用不测力模态分析法测量简支梁的模态参数 (31)

一、实验目的 (31)

二、实验系统框图 (31)

三、实验原理 (31)

四、实验步骤 (32)

五、实验结果和分析 (33)

实验一 机械振动基本参数测量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传感器工作原理及其配套仪器的使用方法。

2、掌握电动式激振器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和特点。

3、熟悉简谐振动各基本参数的测量及其相互关系。

二、实验内容

1、用位移传感器测量振动位移。

2、用压电加速度传感器测量振动加速度。

3、用电动式速度传感器测量振动速度。

三、实验系统框图

实验设备及接线如图所示

四、实验原理

在振动测量中,振动信号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幅值可用位移传感器、速度传感器或加速度传感器来进行测量。

图1-2-1 测试系统框图

动态信号采集器

简支梁

激振器

信号发生器

功率放大器

电荷放大器

变换器

计算机

速度传感器

位移传感器

加速度传感器

设振动位移、速度、加速度分别为x 、v 、a ,其幅值分别为B 、V 、A ,当

sin()x B t ω?=-时,有

sin()2

v x B t π

ωω?==-+

2sin()a x B t ωω?π==-+

式中:ω — 振动角频率, ? — 初相角, 则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幅值关系为

V B ω= 2A B ω=

由上式可知,振动信号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幅值之间有确定的关系,根据这种关系,只要用位移、速度或加速度传感器测出其中一种物理量的幅值,在测出振动频率后,就可计算出其它两个物理量的幅值,或者利用测试仪或动态信号分析仪中的微分、积分功能来进行测量。

简谐振动位移幅值的测量有多种方法,如测幅尺、读数显微镜、CCD 激光位移传感器、电涡流位移传感器、加速度和速度传感器等。下面介绍测幅尺和读数显微镜的测量原理。

1、测幅尺。是在一小块白色金属片上,画上带有刻度的三角形制成。使用时,将三角形按直角短边平行于振动方向粘帖在振动物体上,当振动频率较快时,标尺上的三角形因视觉暂留效果看起来形成上下两个灰色三角形,其重叠部分是一个白色三角形。振动幅值与测幅尺尺寸之间的关系为

2x A b l

=

其中A 为振动信号的幅值,l 和b 分别为测幅尺的长直角边和短直角边的长度,x 为两个直角三角形的交点到顶点的距离。测幅尺的使用有一定局限性,它不能用于频率小于10Hz 、振动幅值小于0.1mm 的振动信号测量,且由于测幅尺尺寸的限制,最大测量位移为三角形短直角边长度的二分之一。

2、读数显微镜。有内读数和外读数两种,外读数最小可测位移为0.01mm ,内读数最小可测位移为0.05mm 。测量时,首先在振动物体上贴一反光线或细砂纸,并用灯照亮,当结构静止时,调整显微镜位置,以清晰的看到许多亮点,当结构振动时,由于视觉的暂留效果,这些亮点就成为许多直线。直线的长度与被测位移的幅值关系为

2x A k

=

其中A 为振动信号的幅值,x 为读数显微镜读取直线的长度,k 为读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五、测量过程

1、安装激振器:把激振器安装在支架上,将激振器和支架固定在实验台基座上,并保证激振器顶杆对简支梁有一定的预压力(不要超过激振杆上的红线标识),用专用连接线连接激振器和扫频信号源输出接口。

2、连接仪器和传感器

用磁铁把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和惯性式速度传感器分别安装在简支梁上(注意:速度传感器不能倒置),用磁性表支架将非接触式电涡流位移传感器固定,传感器头与梁表面保留一定间隙。加速度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的输出分别通过电荷放大器和变换器与采集器连接,而速度传感器的输出直接接到采集器输入端。

3、仪器参数设置

在检查测试系统连接无误的情况下,打开采集器电源开关,并双击计算机显示器上的采集器控制软件,进入数采分析软件主界面,设置采样频率、量程范围,选择加速度传感器、速度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测量的工程单位并输入它们的灵敏度;

输入方式:压电和速度传感器选AC,位移传感器选SIN_DC;

打开三个窗口,分别显示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时域信号波形。

4、采集并显示数据

对测量信号进行平衡、清零后,调节扫频信号源的输出信号幅值到300mv,输出频率到给定值,当梁产生振动时,测量振动的位移、速度、加速度波形,读取它们的最大值。

5、将加速度传感器分别与位移传感器和速度传感器装到同一点上(装在梁的下方),测量同一点的位移、加速度和速度、加速度幅值。

6、计算数据与实验数据进行比较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

1、实验数据(见数据记录表)

2、由测量的位移幅值和振动频率,计算加速度幅值,并与测量的加速度值进行比较。

见表2

3、由测量的加速度幅值和振动频率,计算位移幅值,并与测量的位移值进行比较。

见表3

4、由测量的速度幅值和振动频率,计算加速度值。并与测量的加速度值进行比较。

见表4

5、由测量的加速度幅值和振动频率,计算速度幅值,并与测量的速度值进行比较。

见表5

5、位移、速度、加速度幅值的实测值与计算值有无差别?若有差别原因是什么?

答:有差别,测量过程中存在系统误差。

实验二 用自由衰减法测量单自由度系统固有频率和阻尼比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单自由度自由衰减振动的有关概念。

2、学会用分析仪记录单自由度系统自由衰减振动的波形。

3、掌握由自由衰减振动波形确定系统固有频率和阻尼比的方法。

二、实验系统框图

实验系统框图如图1-2-5所示

三、实验原理

给系统(质量m )一初始扰动,系统作自由衰减振动,其运动微分方程式为

0mx cx kx ++=

上式两边除以质量m ,得

20020x x x ζωω++=

式中: 2

0k

m

ω=

为系统固有圆频率 2c

km

ζ=

为系统阻尼比

当阻尼为欠阻尼时,上述方程的解为

0sin()t d x Ae t ζωω?-=+

式中:A 为振动振幅,φ为初相角, d ω为有阻尼固有圆频率,且201d ωωζ=-

力锤

简支梁

加速度传感器

信号采集器

计算机

图1-2-5 实验系统框图

电荷放大器

质量块

设0

t=时,

x x

=,

x x

=,则

2

2000

02

000

()

d

d

x x

A x

x

tg

x x

ζω

ω

ω

?

ζω

+

=+

=

+

其自由衰减时间历程曲线如图1-2-6所示

由图可知,阻尼的存在对自由振动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使振动频率发生变化,另一是振幅衰减。记T为无阻尼时的振动周期,则有阻尼时的振动周期为

22

22

11

d

d

T

T

ππ

ωωζζ

===

--

无阻尼固有频率与有阻尼时振动周期之间的关系为

02

11

1

d

f

T Tζ

==

-

由于振幅按指数规律衰减,定义减幅系数为

()

1

i

d

i d

t

T

i

t T

i

A Ae

e

A Ae

ζω

ζω

ζω

η

-

-+

+

===

对数减幅系数为

1

ln ln i

d

i

A

T

A

δηζω

+

===

对数减幅系数也可以用相隔n个周期的两个振幅之比来计算

2

12

ln

1

i

i n

A

n A

πζ

δ

ζ

+

==

-

图1-2-6 自由衰减曲线

则 222

ln

4(ln

)i i n

i i n

A A A n A ζπ++=

+

当ζ较小(<0.3)时,上式可近似为

1ln

2i

i n

A n

A ζπ+=

四、实验方法

1、将质量块安装在简支梁的中心位置,加速度传感器安装在质量块上,测试系统按框图连接好。

2、打开仪器电源,进入控制分析软件,设置采样频率、量程范围、工程单位和灵敏度等参数,在数据显示窗口内点击鼠标右键,选择信号,选择时间波形,在进行平衡、清零后,开始采集数据。

3、测试和处理:用锤或手敲击简支梁使其产生自由衰减振动。记录质量块与简支梁构成的单自由度系统自由衰减振动波形,然后设定i ,利用双光标读出n 个周期经历的时间

t ?,则d T t n =?;再测出相距n 个周期的振幅值i A 和i n A +,按公式计算出阻尼比ζ,再按固有频率计算公式算出0f 。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1、记录单自由度自由衰减振动波形图。

2、根据实验数据按公式计算出固有频率和阻尼比,

时间t?/s周期数n 周期

d

T

/s

i

A

/mm

i n

A

+

/mm

阻尼比ζ

固有频率0f

/Hz

a 0.450 10 0.045 1.618 1.049 0.00690 22.22 a 0.449 10 0.045 1.733 1.017 0.00848 22.22 A 0.455 10 0.046 0.305 0.203 0.00648 22.22 A 0.457 10 0.046 0.276 0.184 0.00643 22.22

实验三 用共振法测简支梁的固有频率、阻尼比和振型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共振法测量连续体结构振动系统一、二、三阶固有频率、阻尼比及振型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2、初步学会怎样在振动系统选择激振点与测量点。

3、比较测定值与理论计算值,分析误差原因。

二、实验系统框图

三、实验原理

对于振动系统,经常要测定其固有频率,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用简谐信号激振,引起系统共振,从而找到系统的各阶固有频率。本实验中采用单点激振,分别使振动系统处于各阶共振响应状态,测定共振频率、振型,而阻尼比借助它相应各阶自由衰减过程或半功率点的方法确定。此法在系统各阶固有频率比较分离、阻尼比值比较小时,测试值可以达到较高精度。

当单自由振动系统受简谐信号激励时,其运动方程为:

0sin mx Cx Kx F t ω++=

方程式的解由自由振动解1x 和强迫振动解2x 两部分组成:

图1-2-13 测试系统框图

计算机

简支梁

激振器

力传感器

扫频信号源

变换器

变换器

动态信号采集器

变换器

电荷放大器

功率放大器 位移传感器

位移传感器

位移传感器

0 1

01

sin() t

d

x

x

e t

ζωω?

-

=+

式中2

1

d

ωωζ

=-

由于阻尼的存在,自由振动解随时间逐渐消失。最后只剩下强迫振动部分,即

202

sin()

x x tωφ

=-

式中0

022222

00

()(2)

x

ωωζωω

=

-+

22

2

arctg

ζω

?

ωω

=

-

当强迫振动频率和系统固有频率相等时,响应幅值迅速增加,相位也有明显变化。通过对这两个参数进行测量,我们可以判别系统是否达到共振点,从而确定出系统的各阶共振频率。共振状态的判别可采用幅值和相位两种方法。

1、幅值判别法

在激振功率输出不变的情况下,由低到高调节激振器的激振频率,通过振动曲线,可以观察到在某一频率下,振动幅值迅速增加,这说明系统已处在共振状态,激励信号频率与系统共振频率相等。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在阻尼较大的情况下,不同的测量方法与测量系统测量出的共振频率稍有差别。

2、相位判别法

相位判别是根据共振时激振力与响应信号之间特殊的相位值以及共振前后相位变化规律所提出来的一种共振判别法。在简谐信号激振情况下,用相位法来判定共振是一种较为敏感的方法,而且共振时的频率就是系统的无阻尼固有频率,可以排除阻尼因素的影响。当测量传感器不同时,可采用不同的判别方法。

1)位移判别法

将激振信号输入到采集器的通道1(即x轴),位移传感器输出信号输入采集器的通道2(即y轴),此时两通道的信号分别为:

激振信号:

sin

F F tω

=

位移信号:

sin()

x x tω?

=-

共振时,

n

ωω

=,力信号和位移信号的相位差为π/2。根据李莎育图形原理,显示器上的图像将是一个正椭圆。当ω略大于nω或略小于nω时,图像都将由正椭圆变为斜椭圆,其变化过程如下图所示。因此,图像由斜椭圆变为正椭圆时的频率就是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

图1-2-14 用位移判别法测共振时李莎茹图形的变化

2)速度判别法

将激振信号输入到采集器的通道

1(即x轴),速度传感器输出信号输入到采集器的通道2(即y轴),此时两通道的信号分别为:

激振信号:

sin

F

F

=

速度信号:

sin()

2

x x t

π

ωω?

=-+

共振时,

n

ωω

=,2/

φπ

=,x轴信号和y轴信号的相位差为0,根据李莎育图形原理,显示器上的图像将是一条直线。当ω略大于nω或略小于nω时,图像都将由直线变为斜椭圆,其变化过程如下图所示。因此,图像由斜椭圆变为直线时的频率就是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

3)加速度判别法

将激振信号输入到采集器的通道1(即x轴),加速度传感器输出信号输入到采集器通道2(即y轴),此时两通道的信号分别为:

激振信号:

sin

F F tω

=

加速度信号:2

sin()

x x t

ωω?π

=-+

共振时,

n

ωω

=,2/

φπ

=,x轴信号和y轴信号的相位差为π/2,根据李莎育图形原理,显示器上的图像将是一个正椭圆。当ω略大于nω或略小于nω时,图像都将由正椭圆变为斜椭圆,其变化过程如下图所示。因此,图像由斜椭圆变为正椭圆时的频率就是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

四、仪器参数设置

打开采集器的电源开关,双击控制分析软件,进入数采分析软件的主界面,设置采样频率、量程范围,输入位移传感器的灵敏度。位移传感器输入方式选SIN_DC。

打开七个窗口,分别显示三个位移通道和一个力通道的时间信号及力与位移响应1,位移响应1与位移响应2、位移响应1与位移响应3之间的李莎茹图形。

图1-2-15 用速度判别法测共振时李莎茹图形的变化

图1-2-16 用加速度判别法测共振时李莎茹图形的变化

五、实验步骤

1、选择激振点在靠近简之端的位置,安装激振器。在梁的四等分点上用磁性表座安装3个电涡流位移传感器。

2、按测试框图连接好系统。检查后接通电源,预热各仪器。

3、调整位移传感器的初始间隙,保证传感器具有较大的线性动态测量范围。

4、用共振响应法测量简支梁的固有频率。

给电动式激振器输入变频恒流正弦扫频信号,使激振器产生一幅值恒定的正弦波激振力并作用在梁上。从低到高调节激振力的频率,观测激振力与位移响应1之间的相位差,并辅助观测各响应点的幅值,当李莎育图形为正椭圆时,表示位移响应信号与激振力信号的相位差为90o。根据位移判别法,说明此时梁已处在共振状态,且激振力的频率就等于梁的某一阶固有频率。由于激励频率是从低往高变化的,则第一次出现共振时,激励频率就是梁的第一阶固有频率。这时,也可通过观察各响应点之间的相位,来判断属第几阶共振。

5、当梁处在共振状态时,测量各点的响应幅值及各点之间的相位,就能确定其振型。

6、阻尼比的测量可以采用两种方法:一是自由衰减法,先让梁处于某阶共振状态,然后将激振力突然关掉,此时梁上各响应点将按该阶固有振动作自由衰减,记录各点的自由衰减运动曲线,计算阻尼比值;二是半功率点法,先让梁处于某阶共振响应状态,记录此时的激振频率值i f和一个响应点的幅值ii A,并将该幅值乘以0.707,将激振频率向低于共振频率方向微调,当同一响应点的幅值等于所计算的值时,记录此时激振频率1i f值,再将激振频率向高于共振频率方向微调,当同一响应点的幅值等于所计算的值时,记录此时激振频率2i f值,此时阻尼比可由下式计算

i i

i

f f

f 21

2-

=

ζ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

1、实验数据

(图1)1阶固有频率

37.3Hz

(图2)2阶固有频率121.9Hz (图3)3阶固有频率259.2Hz

阶数频率

/Hz 位移1

/mm

位移2

/mm

位移3

/mm

各响应点之间的相位

1-2 1-3

1 37.3 0.020 0.028 0.019 0°0°

2 121.9 0.0092 0.0010 0.0090 180°180°

3 259.2 0.0012 0.0018 0.0012 180°0°

2、理论计算

根据所给简支梁的参数,计算其固有频率理论值;

附:简支梁参数:=

l60cm,h=0.7cm,b=5.6cm,E=2.1x106Kg/cm2,ρ=7.8x103kg/m3

答:简支梁第r阶固有频率为其中

b h

.

3、数据处理

1)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简支梁的第一、二阶阻尼比;

1阶:f1=37.3Hz,f12=36.5Hz,f21=39.0Hzζ=39.0?36.5

2×37.3

=0.034

2阶:f2=121.9Hz,f21=121.2Hz,f22=122.9Hzζ=122.9?121.2

2×121.9

=0.0070

2)画出简支梁的第一、二、三阶振型;

3)与理论值作比较,分析误差的原因。

答:系统误差,传感器安装不到位。测量有误差,即测量梁的参数有误差。

七、思考题

1、激振点选择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怎样合理选择激振点?

答:

1)预先估计得到模态节线和反节线位置,避免放在节点附近和反节线上。

2)在自由悬挂状态下,选择放在结构的端部。

3)在测试过程,要变换几次激励点的位置,检查是否有遗漏的模态。

2、能否用“共振响应法”测出梁的高阶固有频率?

答:

很难做到,高阶分量衰减很快,在不分离前几阶主模态的情况下难以识别。

3、阻尼比除用上述两种方法测量外,还有没有其它的测量方法?

答:

(1)共振频率法;在系统上安装位移、速度,或速度、加速度传感器,分别测出其共振频率,

w x 0=w 0√1?2ζ2w x?0=w 0}?ζ=√12[1?(w x w x )2] , w x?0=w 0√1+2ζ2w x?0=w 0

}?ζ=√12[(w x 0w x )2?1]

注意:当阻尼比远远小于1时,此法不好用,因为三者频率相差不太大,不好测准,必须

采用精密仪器。

(2)放大系数法:在正弦激励下,系统发生共振时阻尼比为静力振幅与激励振幅之间比值的一半。

实验四 用正弦扫频、随机和敲击激励测简支梁的频率响应函数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正弦扫频、随机和敲击激励法的优缺点和使用方法。

2、掌握频率响应函数的定义及测量方法。

3、掌握使用不同激励信号激励时触发方式、平均方式及窗函数等选择方法。

二、实验系统框图

三、实验原理

频率响应函数的测量是试验模态分析的核心,其测量质量将直接影响模态参数识别的精度。频率响应函数是指一个机械系统系统输出的傅立叶变换与输入的傅立叶变换的比值,对于单自由度系统,其频率响应函数为

计算机

简支梁

加速度传感器

激振器 力传感器

扫频信号源

力锤

电荷放大器

电荷放大器

信号采集器

力传感器

电荷放大器

图1-2-18

功率放大器

()

()()

X H F ωωω=

而对于多自由度系统,它的频率响应函数为一矩阵,即

上式中的任一元素lp H 的表达式为

其中,l 为响应点,p 为激励作用点,lp H 表示在p 点作用单位力时,在l 点所引起的响应,即l 和p 两点之间的频响函数。根据模态分析原理,要识别结构的固有频率,只要测得频响函数矩阵中任何一个元素即可,但要识别所有模态参数时,必须测得频响函数矩阵中的一行或一列。由lp H 的表达式可知,要测量矩阵中的一行时,要求拾振点固定不变,轮流激励所有的点,即可求得[()]H ω中的一行,这一行频响函数包含进行模态分析所需要的全部信息。而要测量[()]H ω中任一列时,则激励点固定不变,而在所有点进行拾振,便可得到[()]H ω中的一列,这一列频响函数也包含进行模态分析所需要的全部信息。在进行多点拾振时,若传感器足够多,且所有传感器质量加起来比试验物体的质量小很多时,就可安装多个传感器同时拾振,这样可以节省试验时间,且数据的一致性也好;但如果只有一只传感器时,则一个一个点进行测量,这样虽试验时间长一些,但试验成本较低,需保证激励信号的一致性。

在模态试验时,频率响应函数的估计有三种估算形式,它们分别为 第一估算式 1()()()

fx ff G H G ωωω=

第二估算式 2()

()()xx xf G H G ωωω=

第三估算式 2

()

()()

xx a ff G H G ωωω=

在没有噪声污染的理想情况下,这三种估算形式是等价的。实际上试验信号总会伴随噪声的存在,因此三种估算形式一般会有差异。当只有响应信号受到噪声污染时,第一估算式为频响函数的真估计,第二、第三估算式均为频响函数的过估计;当只有激励信号受到噪声污染时,第二估算式为频响函数的真估计,第一、第三估算式均为频响函数的欠估计;激励和响应信号都受到噪声污染时,第一估算式为频响函数的欠估计,第二估算式为

[]1112121

2221

2

....()::::..n n n n nn H H H H H H H H H H ω?????

?=??

????

1

()()()

()n

l lp lr pr r r p X H H F ωωφφωω===∑

频响函数的过估计,第三估算式接近频响函数的真估计。由三种情况可以看出,系统的频率响应函数是介于第一估算式和第二估算式之间,即

12()()()H H H ωωω≤≤

目前,高精度动态信号分析仪能同时给出三种估算式,则它们可以相互校核。一般来说,在共振频率附近,响应信号强,激励信号弱,而弱信号的信噪比总是偏低,所以第二估算式比第一估算式更接近真值;而在反共振频率附近,响应信号较弱。激励信号较强,第一估算式比第二估算式更接近真值。

现有一些分析仪一般只给出第一估算式,为了保证频响函数测量的可靠性,应同时测量相干函数。相干函数()γω无论输入信号还是输出信号受到噪声污染时,它的值均小于1而大于零,即

212()

0()1()

H H ωγωω≤=

相干函数是描述系统输入与输出相关性的一个函数,如果测量的相干函数值偏小,说明我们测量的响应信号不完全是由激励引起的,可能还存在其它的激励或干扰,这时应分析干扰的来源;若测量的相干函数值接近1,则说明系统响应完全是由激励引起的。相干函数值的大小,表明了频率响应函数的质量。一般情况下,在测量频响函数时,它的相干函数值应大于0.8左右。

测量频率响应函数时,可采用多种激励方式:正弦扫频激励、随机激励、冲击激励等。

1、正弦扫频包括稳态正弦扫频和快速正弦扫频两种激励方式。稳态正弦扫频是最普遍的激振方法,它是借助激振设备对被测对象施加一个频率可控的简谐激振力。这一扫频方式在扫描频带范围内,扫频信号将具有连续频谱,能激起该频带的所有振动模态。它的激振频率改变有两种方式,即线性扫频和对数扫频,若所关心的结构固有频率范围不大,可采用线性扫频;对于关心固有频率范围较大的情形,则采用对数扫频。扫频速度的控制也很重要,若扫描的太快,对于轻阻尼结构,可能会遗漏一些模态,因此频率的变化要尽可能慢,以使系统响应达到稳定状态。为了避免响应滞后引起幅频特性的峰值后移,可反复进行频率从低到高和从高到低的扫频激励,并取多次测量的平均。这种激励方式的优点是激振功率大,能量集中、信噪比高,能保证响应测试的精度,信号的频率和幅值易于控制,且当激励能量大小不同时,在非线性结构中将产生不同的频率响应函数,因而能检测出系统的非线性程度。其缺点是测试周期长,特别是小阻尼结构,不能通过平均消除系统非线性因素的影响,容易产生泄漏误差。

2、随机随机激振是一种宽带激振,一般用纯随机、伪随机或猝发随机信号为激励信号。纯随机信号一般由模拟电子噪声发生器产生,经低通滤波器滤波后成为限带宽白噪声,并在给定频带内具有均匀连续谱,可以同时激励该频带内所有模态。白噪声的自相关函数是一个单位脉冲函数,即除τ=0 处以外,自相关函数等于零,在τ=0 时,自相关函数为无穷大,而其自功率谱密度函数幅值恒为1。实际测试中,当白噪声通过功放并控制激振器时,由于功放和激振器的通频带是有限的,所以实际的激振力频谱不能在整个频率域

中保持恒值。纯随机信号优点是可以经过多次平均消除噪声干扰和非线性因素的影响,得到线性估算较好的频响函数;测试速度快,可做在线识别。其缺点是容易产生泄漏,虽然可以加窗控制,但会导致分辨率的降低,特别是小阻尼系统,激振力谱难以控制。

3、伪随机信号是将白噪声在时间T内截断,然后按周期T重复所形成的一种激励信号。其自相关函数与白噪声的自相关函数相似,但由于它有一个重复周期T,它的自相关函数在τ=0,T,2T,…以及-T,-2T,各点取值为a^2 ,而在其余各点之值均为零。伪随机信号既具有纯随机信号的真实性,又因为有一定的周期性,在数据处理中避免了统计误差。伪随机信号优点是激励信号的大小和频率成分易于控制,测试速度快;如果分析仪的采样周期等于伪随机信号周期的整数倍,就可以消除泄漏误差。其缺点是由于信号的严格重复性,不能采用多次平均来减少噪声干扰和测试结构非线性因素的影响。

4、猝发随机信号只在测量周期的初始一段时间输出信号,其占用时间可任意调节,以适应不同阻尼的结构。与连续随机信号不同的是,猝发随机激励时,能保证一个测量窗的响应信号完全由同一测量窗的激励信号引起,输入与输出相干性较好。而连续随机信号激励时,下一个测量窗的响应信号可能有一部分是由上一个测量窗的激励信号引起。猝发随机信号具有周期随机信号的全部优点,既具周期性,又具随机性,同时还具瞬态性,测试速度较伪随机要快,是一种优良的激励信号。其缺点是为了控制猝发时间,需增加特殊硬件设备。

5、敲击激励是采用一个装有传感器的锤子(又称脉冲锤)敲击被测对象,对被测对象施加一个力脉冲。脉冲的形成及有效频率取决于脉冲的持续时间。而持续时间则取决于锤端的材料,材料越硬,持续时间越小,则频率范围越大。这种激励方式优点是:激振设备简单,价格低廉,使用方便,对工作环境适应性较强,特别适应于现场测试,激励频率成分与能量可大致控制,试验周期短,无泄漏。缺点是信噪比较差,特别是对大型结构,激励能量往往不足以激起足够大的响应信号。且在着力点位置、力的大小、方向的控制等方面,需要熟练的技巧,否则会产生很大的随机误差。

测点的布置也很重要,测点数目及布置情况应依据具体结构和测试目标而定,高阶模态由于振型复杂,需要足够的测点才能清楚地识别出来。若只测量频率且用一个传感器进行测量时,不能只测量一个点,应多次更换测量点位置进行测量,以防漏掉某阶频率。

在选择激振点时也要注意,预先估计得到模态的节线和反节线位置,避免将激振器放在节线附近和反节线上。若结构处在自由悬挂状态下,可选择将激振器放在结构的端部,对于悬臂梁或简之梁结构,在测量模态阶数比较低时,可将激振器安装在靠近固之端或简之端附近。对于其它结构,在测试过程,应变换几次激励点的位置,检查是否有遗漏的模态。

四、实验方法

1、安装激振器和传感器。用固定台架将激振器安装在简支梁靠近端部的位置,并将压电式力传感器串接在激振器与梁之间,使激振器顶杆保持一定的预压力,用磁性座将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固定在简支梁适当位置。

机械测试技术实验报告

《机械测试技术》 实验报告 学院: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学号:姓名 中北大学机械工程系 2012年5月15

实验一:用应变仪测量电阻应变片的灵敏度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电阻应变片的粘贴工艺技术; 2.掌握选择应变片的原则及粘贴质量的检查; 3. 掌握在静载荷下使用电阻应变仪测量方法; 1.掌握桥路连接和电阻应变仪工作原理; 5. 了解影响测量误差产生的因素; 6.为后续电阻应变测量的实验做好在试件上粘贴应变片、接线、防潮、检查等准备工作。 二、实验仪器及设备 常温用电阻应变片;等强度梁试件; 天平秤;砝码;INV1861应变调理器; 千分尺(0~25㎜);INV3018C信号采集分析仪; 防潮用硅胶;游标卡尺; 电烙铁、镊子、砂纸等工具;小台钳、钢尺、划针; 502粘结剂(氰基丙烯酸酯粘结剂);丙酮、乙醇、药棉等清洗器材等。 三、实验原理 电测法的基本原理是:将电阻应变片粘贴在被测构件的表面,当构件发生变形时,应变片随着构件一起变形(ΔL/L),应变片的电阻值将发生相应的变化,通过电阻应变仪,可测量出应变片中电阻值的变化(ΔR/R),并换算成应变值,或输出与应变成正比的模拟电信号(电压或电流),用记录仪记录下来,也可用计算机按预定的要求进行数据处理,得到所需要的应变或应力值。电阻应变片的灵敏度是构件单位应变所引起应变片电阻值的变化量,用S来表示。 本实验中用到的是单臂电桥,即四分之一桥,工作中只有一个桥臂电阻随着被测量的变化而变化,设改电阻为R1,产生的电阻变化量为ΔR,原理如下图所示:

个 则输出电压0U 的值为: 01 4 e u u S =ε 式中, 0u 为输出电压,ε为应变值,e u 为供桥电压,0u 和ε可从分析仪中直接读出, e u 在应变仪中读出,S 为实验所求。 四、实验方法与实验步骤 1.选片。目测电阻应变片有无折痕、断丝、霉点、锈点等缺陷,缺陷应变片不能粘贴,必须更换。 2.测片。用数字万用表或电桥精确测量应变片电阻值的大小。注意:不要用手或不干净的物品直接接触应变片基底。测量时应放在干净的书面上,不能使其受力,应保持平直。记录各个应变片的阻值,要求应变片阻值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数字。对于标称电阻为120Ω的应变片,测量时数字万用表必须打到200Ω档位上,所测电阻值为原始电阻。要求同一电桥中各应变片之间阻值相差均不得大于0.5Ω,否则需要更换。 3.试件表面处理。实验所用试件为等强度梁,为使粘贴牢固,必须对试件表面进行处理,处理过程如下: (1)用细砂纸在等强度梁表面需贴片处打磨,打磨方向与贴片轴线位置成45度交叉。如等强度梁上有以前贴好的应变片,先用小刀铲掉。应变片为一次性消耗材料,粘贴后再起下来不能再用。 (2)用棉花球蘸丙酮、乙醇擦洗表面的油污和锈斑,直到干净再自行晾干。 (3)然后用划针在贴片处划出十字线,作为贴片坐标,再用棉球擦一下。 (4)打磨好的表面,如暂时不贴片,可涂以凡士林等防止氧化。 4.贴片。贴片过程如下: R1+δR R2 R4 R3 U e B D R2 A B C D R1 R4 R3 C 0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讲解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实验一观测50Hz非正弦周期信号的分解与合成 一、实验目的 1、用同时分析法观测50Hz非正弦周期信号的频谱,并与其傅立叶级数各项的频率与系数作比较。 2、观测基波和其谐波的合成 二、实验设备 1、信号与系统实验箱:TKSS-A型或TKSS-B型或TKSS-C型: 2、双综示波器。 三、实验原理 1、一个非正弦周期函数可以用一系列频谱成整数倍的正弦函数来表示,其中与非正弦具有相同频率的成分称为基波或一次谐波,其它成分则根据其频率为基波频率的 2、 3、 4、。。。、n等倍数分别称二次、三次、四次、。。。、n次谐波,其幅度将随谐波次数的增加而减小,直至无穷小。 2、不同频率的谐波可以合成一个非正弦周期波,反过来,一个非正弦周期波也可以分解为无限个不同频率的谐波成分。 3、一个非正弦周期函数可用傅立叶级数来表示,级数各项系数之间的关系可用一个频谱来表示,不同的非正弦周期函数具有不同的频谱图,各种不同波形及其傅氏级数表达式如下,方波频谱图如图2-1表示 图2-1方波频谱图

1、方波 ()?? ? ??++++= t t t t u t u m ωωωωπ7sin 715sin 513sin 31sin 4 2、三角波 ()?? ? ??++-= t t t U t u m ωωωπ5sin 2513sin 91sin 82 3、半波 ()?? ? ??+--+= t t t U t u m ωωωππ4cos 151cos 31sin 4212 4、全波 ()?? ? ??+---= t t t U t u m ωωωπ6cos 3514cos 1512cos 31214 5、矩形波 ()?? ? ??++++= t T t T t T U T U t u m m ωτπωτπωτππτ3cos 3sin 312cos 2sin 21cos sin 2图中LPF 为低通滤波器,可分解出非正弦周期函数的直流分量。BPF 1~BPF 6为调谐在基波和 各次谐波上的带通滤波器,加法器用于信号的合成。 四、预习要求 在做实验前必须认真复习教材中关于周期性信号傅立叶级数分解的有关内容。 五、实验内容及步骤 1、调节函数信号发生器,使其输出50Hz 的方波信号,并将其接至信号分解实验模块 BPF 的输入端,然后细调函数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频率,使该模块的基波50Hz 成分BPF

中南大学机械工程技术测试技术实验报告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 实 验 报 告 姓名:*** 班级:***** 学号:******** 时间:2018-5-12

实验一金属箔式应变片――全桥性能实验 一、实验目的 了解全桥测量电路的优点。 二、实验仪器 应变传感器实验模块、托盘、砝码、数显电压表、±15V、±4V电源、万用表 三、实验原理 电阻丝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变形时,其电阻值发生变化,这就是电阻应变效应,描述电阻应变效应的关系式为:ΔR/R=Kε,式中ΔR/R为电阻丝电阻相对变化,K为应变灵敏系数,ε=Δl/l为电阻丝长度相对变化。金属箔式应变片就是通过光刻、腐蚀等工艺制成的应变敏感组件,如图1-1所示,四个金属箔应变片分别贴在弹性体的上下两侧,弹性体受到压力发生形变,应变片随弹性体形变被拉伸,或被压缩。 图1-1

图1-2全桥面板接线图 通过这些应变片转换被测部位受力状态变化、电桥的作用完成电阻到电压的比例变化,如图1-2所示,全桥测量电路中,将受力性质相同的两只应变片接到电桥的对边,不同的接入邻边,当应变片初始值相等,变化量也相等时,其桥路输出 Uo= E(1-1) E 为电桥电源电压,R 为固定电阻值,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1.应变传感器已安装在应变传感器实验模块上,可参考图1-1。 2.差动放大器调零。从主控台接入±15V 电源,检查无误后,合上主控台电源开关,将差动放大器的输入端Ui 短接并与地短接,输出端Uo2 接数显电压表(选择2V 档)。将电位器Rw4 调到增益最大位置(顺时针转到底),调节电位器Rw3 使电压表显示为0V。关闭主控台电源。(Rw3、Rw4 的位置确定后不能改动)。3.按图3-1 接线,将受力相反(一片受拉,一片受压)的两对应变片分别接入电桥的邻边。 4.加托盘后电桥调零。电桥输出接到差动放大器的输入端Ui,检查接线无误后,合上主控台电源开关,预热五分钟,调节Rw1 使电压表显示为零。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实验报告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实验报告 专业 班级学号 姓名 成绩 沈阳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2015年4月

目录 实验一金属箔式应变片——电桥性能实验1 1.1实验内容1 1.2实验目的1 1.3实验仪器、设备1 1.4简单原理1 1.5实验步骤2 1.6实验结果2 1.7思考题4 实验二状态滤波器动态特性实验4 2.1实验内容4 2.2实验目的4 2.3实验仪器、设备5 2.4简单原理5 2.5实验步骤5 2.6实验结果6 2.7思考题11 实验三电机动平衡综合测试实验11 3.1实验内容11 3.2实验目的11 3.3实验仪器、设备11 3.4简单原理12

3.5实验步骤12 3.6实验结果13 3.7思考题15 实验四光栅传感器测距实验15 4.1实验内容15 4.2实验目的16 4.3实验仪器、设备16 4.4简单原理16 4.5实验步骤16 4.6实验结果17 4.5思考题19 实验五 PSD位置传感器位置测量实验19 5.1实验内容19 5.2实验目的19 5.3实验仪器、设备19 5.4简单原理19 5.5实验步骤20 5.6实验结果20 5.7思考题23 -

实验一金属箔式应变片——电桥性能实验指导教师日期 1.1实验内容 1.2实验目的 1.3实验仪器、设备 1.4简单原理

1.5实验步骤 1.6实验结果 表1.1 应变片单臂电桥实验数据表

表1.2 应变片半桥实验数据表 根据实验结果计算单臂和半桥的灵敏度、线性误差、回程误差,在座标纸上分别画出单臂、板桥的输入及输出关系曲线,并在曲线上标出线性误差、回城误差位置:

实验报告实验心得

实验心得体会 在做测试技术的实验前,我以为不会难做,就像以前做物理实验一样,做完实验,然后两下 子就将实验报告做完.直到做完测试实验时,我才知道其实并不容易做,但学到的知识与难度 成正比,使我受益匪浅. 在做实验前,一定要将课本上的知识吃透,因为这是做实验的基础,否则,在老师讲解时就 会听不懂,这将使你在做实验时的难度加大,浪费做实验的宝贵时间.比如做光伏的实验,你要 清楚光伏的各种接法,如果你不清楚,在做实验时才去摸索,这将使你极大地浪费时间,使你事 倍功半.做实验时,一定要亲力亲为,务必要将每个步骤,每个细节弄清楚,弄明白,实验后,还 要复习,思考,这样,你的印象才深刻,记得才牢固,否则,过后不久你就会忘得一干二净,这还 不如不做.做实验时,老师还会根据自己的亲身体会,将一些课本上没有的知识教给我们,拓宽 我们的眼界,使我们认识到这门课程在生活中的应用是那么的广泛. 通过这次测试技术的实验,使我学到了不少实用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做实验的过程,思考 问题的方法,这与做其他的实验是通用的,真正使我们受益匪浅. 实验心得体会 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测试技术这门课程,它是一门综合应用相关课程的知识和内容来解 决科研、生产、国防建设乃至人类生活所面临的测试问题的课程。测试技术是测量和实验的 技术,涉及到测试方法的分类和选择,传感器的选择、标定、安装及信号获取,信号调理、 变换、信号分析和特征识别、诊断等,涉及到测试系统静动态性能、测试动力学方面的考虑 和自动化程度的提高,涉及到计算机技术基础和基于labview的虚拟测试技术的运用等。 课程知识的实用性很强,因此实验就显得非常重要,我们做了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 半桥、全桥比较, 回转机构振动测量及谱分析, 悬臂梁一阶固有频率及阻尼系数测试三个实 验。刚开始做实验的时候,由于自己的理论知识基础不好,在实验过程遇到了许多的难题, 也使我感到理论知识的重要性。但是我并没有气垒,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自己看书,独立思 考,最终解决问题,从而也就加深我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实验中我学会了单臂单桥、半桥、全桥的性能的验证;用振动测试的方法,识别一小阻 尼结构的(悬臂梁)一阶固有频率和阻尼系数;掌握压电加速度传感器的性能与使用方法; 了解并掌握机械振动信号测量的基本方法;掌握测试信号的频率域分析方法;还有了解虚拟 仪器的使用方法等等。实验过程中培养了我在实践中研究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以及培养了良好的工程素质和科学道德,例如团队精神、交流能力、独立思考、 测试前沿信息的捕获能力等;提高了自己动手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增强创新意 识。 实验体会 这次的实验一共做了三个,包括: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半桥、全桥比较;回转机构 振动测量及谱分析;悬臂梁一阶固有频率及阻尼系数测试。各有特点。 通过这次实验,我大开眼界,因为这次实验特别是回转机构振动测量及谱分析和悬臂梁 一阶固有频率及阻尼系数测试,需要用软件编程,并且用电脑显示输出。可以说是半自动化。 因此在实验过程中我受易非浅:它让我深刻体会到实验前的理论知识准备,也就是要事前了 解将要做的实验的有关质料,如:实验要求,实验内容,实验步骤,最重要的是要记录什么 数据和怎样做数据处理,等等。虽然做实验时,指导老师会讲解一下实验步骤和怎样记录数 据,但是如果自己没有一些基础知识,那时是很难作得下去的,惟有胡乱按老师指使做,其 实自己也不知道做什么。 在这次实验中,我学到很多东西,加强了我的动手能力,并且培养了我的独立思考能力。 特别是在做实验报告时,因为在做数据处理时出现很多问题,如果不解决的话,将会很难的 继续下去。例如:数据处理时,遇到要进行数据获取,这就要求懂得labview软件一些基本

中南大学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 实验报告 学号:0801130801 学生: 俞文龙 指导老师:邓春萍

实验一电阻应变片的粘贴及工艺 一、实验目的 通过电阻应变片的粘贴实验,了解电阻应变片的粘贴工艺和检查方法及应变片在测试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实验原理 电阻应变片实质是一种传感器,它是被测试件粘贴应变片后在外载的作用下,其电阻丝栅发生变形阻值发生变化,通过阻桥与静动态应变仪相连接可测出应变大小,从而可计算出应力大小和变化的趋势,为分析受力试件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三、实验仪器及材料 QJ-24型电桥、万用表、兆欧表、电烙铁、焊锡、镊子、502胶、丙酮或酒精、连接导线、防潮材料、棉花、砂纸、应变片、连接片。 四、实验步骤 1、确定贴片位置 本实验是在一梁片上粘贴四块电阻应变片,如图所示: 2、选片 1)种类及规格选择 应变片有高温和常温之分,规格有3x5,2x4,基底有胶基箔式和纸基箔式。常用是3*5

胶基箔式。 2)阻值选择: 阻值有120欧,240欧,359欧,500欧等,常用的为120欧。 3)电阻应变片的检查 a.外观检查,用肉眼观察电阻应变是否断丝,表面是否损坏等。 b.阻值检查:用电桥测量各片的阻值为配组组桥准备。 4)配组 电桥平衡条件:R1*R3 = R2*R4 电桥的邻臂阻值小于0.2欧。 一组误差小于0.2% 。在测试中尽量选择相同阻值应变 片组桥。 3.试件表面处理 1) 打磨,先粗打磨,后精细打磨 a. 机械打磨,如砂轮机 b. 手工打磨,如砂纸 打磨面积应大于应变片面积2倍,表面质量为Ra = 3.2um 。应成45度交叉打磨。因为这样便于胶水的沉 积。 2)清洁表面 用棉花粘积丙酮先除去油污,后用酒精清洗,直到表面干净为止。 3)粘贴。涂上502胶后在电阻应变片上覆盖一薄塑料模并加压,注意电阻应变片的正反面。反面涂胶,而正面不涂胶。应变片贴好后接着贴连接片。 4)组桥:根据要求可组半桥或全桥。 5)检查。 用万用表量是否断路或开路,用兆欧表量应变片与被测试件的绝缘电阻,静态测试中应大于100M欧,动态测试中应大于50M欧。 6)密封 为了防止电阻应变被破坏和受潮,一般用AB胶覆盖在应变片上起到密封和保护作用,为将来长期监测做好准备。 五实验体会与心得 本次亲自动手做了应变片的的相关实验,对应变片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通过贴应变片组成电桥,认识并了解了应变片的粘贴工艺过程,以及对应变片在使用之前是否损坏的检查。通过实验,进一步了解了应变片在试验中的作用,同时也锻炼了自身的动手能力。

JGB测试技术基础实验报告

测试技术基础实验报告 2017年06月8日

实验一光栅传感器测位移实验 1、四倍频辨向电路的工作原理 四倍频电路是一种位置细分法,就是使正弦信号在0度、90度、180度、270度都有脉冲输出,可使测量精度提高四倍。 光栅传感器输出两路相位相差为90的方波信号A和B.如图l所示,用A,B 两相信号的脉冲数表示光栅走过的位移量,标志光栅分正向与反向移动.四倍频后的信号,经计数器计数后转化为相对位置.计数过程一般有两种实现方法:一是由微处理器内部定时计数器实现计数;二是由可逆计数器实现对正反向脉冲的计数. ①当光栅正向移动时,光栅输出的A相信号的相位超前B相90,则在一个周期内,两相信号共有4次相对变化:00→10→11→01→00.这样,如果每发生一次变化,可逆计数器便实现一次加计数,一个周期内共可实现4次加计数,从而实现正转状态的四倍频计数. ②当光栅反向移动时,光栅输出的A相信号的相位滞后于B相信号90,则一个周期内两相信号也有4次相对变化:00→01→11→10→00.同理,如果每发生一次变化,可逆计数器便实现一次减计数,在一个周期内,共可实现4次减计数,就实现了反转。 2、四倍频辨向电路波形图

实验二:电容式、涡流式传感器的特性及应用实验 一变面积传感器实验原理及电路 实验电路框图如图2所示。电容的变化通过电容转换电路转换成电压信号,经过差动放大器后,用数字电压表显示出来。 图2 电容式传感器实验电路框图 图3 电容转换电路原理图

图4 二极管环形电桥原理图 1、根据表1实测数据,画出输入/输出特性曲线Uo=f(X),并且计算灵敏度和 非线性误差。 表1-1变面积电容传感器实测数据记录表 输入/输出特性曲线

机械工程测试实验报告----白云静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 实验指导书 学院: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专业:车辆工程 班级: 11010141 学号: 1101014125 姓名:赵艳峰

实验一 用应变仪测量电阻应变片的灵敏度 一 实验目的 1、掌握在静载荷下使用电阻应变仪测量方法; 2、掌握桥路连接和电阻应变仪工作原理; 3、了解影响测量误差产生的因素。 二、实验仪器及设备 等强度梁 编号;天平秤;砝码;yd-15型动态电阻应变仪; 游标卡尺;千分尺(0~25㎜);DY-15型直流24伏电源; 三、实验原理 电测法的基本原理是:将电阻应变片粘贴在被测构件的表面,当构件发生变形时,应变片随着构件一起变形(ΔL/L ),应变片的电阻值将发生相应的变化,通过电阻应变仪,可测量出应变片中电阻值的变化(ΔR/R ),并换算成应变值,或输出与应变成正比的模拟电信号(电压或电流),用记录仪记录下来,也可用计算机按预定的要求进行数据处理,得到所需要的应变或应力值。电阻应变片的灵敏度是构件单位应变所引起应变片电阻值的变化量,用K 来表示, K= L/L R/R ??=ε R/R ? yd-15动态电阻应变仪主要技术参数 1、测量点数:4点 8点 2、测量范围: 10000微应变 3、标定应变: 50, 100, 300, 1000, 3000微应变,标定误差不超过 1%,最小 1微应变 4、灵敏系数:k=2.00 5、灵敏度:0.25mA/με(12Ω及2Ω负载) 0.093 5mA/με(16Ω负载) 0.025mA/με(20Ω负载) 0.01mA/με(50Ω负载) 0.01伏/με(1k 负载) 6、电阻应变片:按120Ω设计,100~600Ω可用。 7、线性输出范围:0 30mA(12Ω及2Ω负载)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试卷4,有答案

一、 填空题(20分,每空1分) 1.测试技术是测量和实验技术的统称。工程测量可分为 静态测量 和 动态测量 。 2.测量结果与 被测真值 之差称为 测量误差 。 3.将电桥接成差动方式习以提高 灵敏度 ,改善非线性,进行 温度 补偿。 4.为了 补偿 温度变化给应变测量带来的误差,工作应变片与温度补偿应变片应接在 相邻 桥臂上。 5.调幅信号由载波的 幅值携带信号的信息,而调频信号则由载波的 频率 携带信号的信息。 6.绘制周期信号()x t 的单边频谱图,依据的数学表达式是 傅氏三角级数中的各项系数 ,而双边频谱图的依据数学表达式是 傅氏复指数级数中的各项系数 。 7.信号的有效值又称为 均方根值 ,有效值的平方称为 均方值2ψ ,它描述测试信号的强度(信号的平均功率)。 8.确定性信号可分为周期信号和非周期信号两类,前者频谱特点是 离散的 ,后者频谱特点是 连续的 。 9.为了求取测试装置本身的动态特性,常用的实验方法是 频率响应法 和 阶跃响应法 。 10.连续信号()x t 与0()t t δ-进行卷积其结果是:0()()x t t t δ*-= 0()x t t - 。其几何意义是 把原函数图像平移至0t 位置处 。 二、 选择题(20分,每题2分) 1.直流电桥同一桥臂增加应变片数时,电桥灵敏度将(C)。 A .增大 B .减少 C.不变 D.变化不定 2.调制可以看成是调制信号与载波信号(A)。

A 相乘 B .相加 C .相减 D.相除 3.描述周期信号的数学工具是(D)。 A .相关函数 B .拉氏变换 C .傅氏变换 D.傅氏级数 4.下列函数表达式中,(B)是周期信号。 A .5cos100()00 t t x t t π? ≥?=? ?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实验报告

武汉理工大学《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课程实验报告 专业:机械电子工程 姓名:大傻逼 年级:2019级 班级:测控1班 学号:201903704567

实验三等强度梁弯矩、拉力测试和标定实验 实验目的 学会制定梁的弯矩和拉力传感器制作方法;学会金属电阻应变片的标定方法;学会通过弯矩信号推导等强度梁的垂向结构参数(固有频率和阻尼比系数) 2实验原理 实验原理图: 应变片R1 R2 R3 R4接线图 (3)电桥的灵敏度 电桥的灵敏度Su是单位电阻变化率所对应的输出电压的大小

Su=U/(ΔR/R)=0.25UO(ΔR1/R1+ΔR2/R2+ ΔR3 / R3- ΔR4 / R4)/(ΔR/ R) n=(R1/R1- R2 / R2+ R3/R3- R4/R4)/(ΔR/ R) 则Su=0.25n U1 式中,n 为电桥的工作臂系数 利用最小二乘法计算单臂全桥的电压输出灵敏度S,S = ΔV/Δm,并做出V~m 关系 在载物平台上加标准砝码,每加一个记录一个放大器输出电压值,并列表: 灵敏度为直线的斜率为 =(1.35+0.81+0.28)-(1.09+0.54+0)/3*2=0.135 V/k 实验图片贴片

贴片一 贴片二 固有频率和阻尼比的计算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使用的是自由衰减法,以下是实验应该得到的曲线样本及物理模型。 做震动减弱原理图

实验步骤及内容 1,按要求,把各实验仪器连接好接入电脑中,然后在悬臂梁上粘紧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打开计算机,。。 2,打开计算机,启动计算机上的“振动测试及谱分析.vi ”。 3,选择适当的采样频率和采样点数以及硬件增益。点击LabVIEW 上的运行按钮(Run )观察由 脉冲信号引起梁自由衰减的曲线的波形和频谱。 4,尝试输入不同的滤波截止频率,观察振动信号的波形和频谱的变化。 5,尝试输入不同的采样频率和采样点数以及硬件增益,观察振动信号的波形变化。 6,根椐最合适的参数选择,显示最佳的结果。然后按下“结束按钮,完成信号采集。最后我选择的参数是:采样频率sf 为512HZ,采样点数N为512点。 7,记录数据,copy读到数据的程序,关闭计算机。

哈工大测试技术基础实验报告word精品文档8页

实验一波形的合成与分解 一、实验目的 1、了解信号分析手段之一的傅里叶变换的基本思想和物理意义。 2、观察和分析由多个频率、幅值和相位成一定关系的正弦波叠加的合成波形。 3、观察和分析频率、幅值相同,相位角不同的正弦波叠加的合成波形。 4、通过本实验熟悉信号合成、分解的操作方法,了解信号频谱的含义。 二、实验结果 图1.1方波 图1.2锯齿波 图1.3三角波 图1.4正弦整流波 实验二典型信号的频谱分析 一、实验目的 1、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通过本实验熟悉典型信号的频谱

特征,并能够从信号频谱中读取所需的信息。 2、了解信号频谱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用频谱分析提取测量信号特征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信号频谱分析是采用傅里叶变换将时域信号x(t)变换为频域信号X(f),从而帮助人们从另一个角度来了解信号的特征。 工程上习惯将计算结果用图形方式表示,以频率f为横坐标,X(f)的实部a(f)和虚部b(f)为纵坐标画图,称为时频—虚频谱图;以频率f为横坐标,X(f)的幅值A(f)和相位φ(f)为纵坐标画图,则称为幅值—相位谱;以f为横坐标,A(f)2为纵坐标画图,则称为功率谱。 频谱是构成信号的各频率分量的集合,它完整地表示了信号的频率结构,即信号由哪些谐波组成,各谐波分量的幅值大小及初始相位,揭示了信号的频率信息。 三、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图2.1 白噪声信号幅值频谱特性

图2.2 正弦波信号幅值频谱特性 图2.3 方波信号幅值频谱特性 图2.4 三角波信号幅值频谱特性 图2.5 正弦波信号+白噪声信号幅值频谱特性 四、思考题 1、与波形分析相比,频谱分析的主要优点是什么? 答:信号频谱() X f代表了信号在不同频率分量成分的大小,能够提供比时域信号波形更直观,丰富的信息。 2、为何白噪声信号对信号的波形干扰很大,但对信号的频谱影响很小? 答:白噪声是指在较宽的频率范围内,各等带宽的频带所含的噪声能量相等的噪声。在时域上,白噪声是完全随机的信号,叠加到波形上会把信号的波形完全搅乱,所以对信号的波形干扰很大。但在整个频带上,白噪声均匀分布,所以从频谱上看,只是把有用信号的频谱抬高了一点而已。 五、工程案例分析 频谱分析可用于识别信号中的周期分量,是信号分析中最常用的一种手段。例如,在机床齿轮箱故障诊断中,可以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 实验指导书 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实验中心 2008年2月

目录 实验一信号分析实验——————2 实验二传感器的标定实验——————8 实验三测试装置特性实验——————————15 实验四静态应力应变测试实验——————23 实验五动态应力应变测试实验——————33 实验六机械振动测试梁的固有频率测定实验————42 实验七传感器应用---转速测量实验————48 实验八扭转振动测量实验————————38 实验九设计实验—————————————50

实验一信号分析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信号时域参数的识别方法,学会从信号时域波形中观察和获取信号信息。 2.加深理解傅立叶变换的基本思想和物理意义,熟悉典型信号的频谱特征,掌握使用频谱分析提取测量信号特征的方法。 3.理解信号的合成原理,观察和分析由多个频率、幅值和相位成一定关系的正弦波叠加的合成波形。 4. 初步了解虚拟仪器的概念。 二、实验原理 1.信号时域分析 信号时域分析又称为波形分析或时域统计分析,它是通过信号的时域波形计算信号的均值、均方值、方差等统计参数。信号的时域分析很简单,用示波器、万用表等普通仪器就可以进行分析。通过本实验熟悉时域参数的识别方法,能够从信号波形中观测和读取所需的信息,也就是具备读波形图的能力。 2信号频谱分析 信号频谱分析是采用傅里叶变换将时域信号x(t)变换为频域信号X(f),从而帮助人们从另一个角度来了解信号的特征。频谱是构成信号的各频率分量的集合,它完整地表示了信号的频率结构,即信号由哪些谐波组成,各谐波分量的幅值大小及初始相位,揭示了信号的频率信息。信号频谱X(f)代表了信号在不同频率分量成分的大小,能够提供比时域信号波形更直观,丰富的信息。工程上习惯将计算结果用图形方式表示,以频率f为横坐标,X(f)的实部和虚部 为纵坐标画图,称为时频-虚频谱图;以频率f为横坐标,X(f)的 幅值。和相位为纵坐标画图,则称为幅值-相位谱。

测试技术基础实验报告汇总

实验一波形的成与分解 一、实验目的 1、加深了解信号分析手段之一的傅里叶变换的基本思想和物理意义。 2、观察和分析由多个频率、幅值和相位成一定关系的正弦波叠加的合成波形。 3、观察和分析频率、幅值相同,相位角不同的正弦波叠加的合成波形。 4. 通过本实验熟悉信号合成、分解的操作方法,了解信号频谱的含义。 二、实验结果 由傅里叶级数展开式,用一个频率为100hz、幅值为600正弦波的前五项谐波近似合成方波、三角波锯齿波、正弦整流波: 图1.1方波

图1.2锯齿波 图1.3三角波

图1.4正弦整流波

实验二典型信号的频谱分析 一、实验目的 1、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通过本实验熟悉典型信号的频谱特征,并能够从信号频谱中读取所需的信息。 2、了解信号频谱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用频谱分析提取测量信号特征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频谱分析可用于识别信号中的周期分量,是信号分析中最常用的一种手段。 信号频谱分析是采用傅里叶变换将时域信号x(t)变换为频域信号X(f),从而帮助人们从另一个角度来了解信号的特征。 工程上习惯将计算结果用图形方式表示,以频率f为横坐标,X(f)的实部a(f)和虚部b(f)为纵坐标画图,称为时频—虚频谱图;以频率f为横坐标,X(f)的幅值A(f)和相位φ(f)为纵坐标画图,则称为幅值—相位谱;以f为横坐标,A(f)2为纵坐标画图,则称为功率谱。 频谱是构成信号的各频率分量的集合,它完整地表示了信号的频率结构,即信号由哪些谐波组成,各谐波分量的幅值大小及初始相位,揭示了信号的频率信息。 三、实验结果 图2.1 白噪声信号幅值频谱特性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实验报告

实验1 箔式应变片性能—单臂、半桥、全桥 1 实验目的 1.观察了解箔式应变片的结构及粘贴方式。 2.测试应变梁变形的应变输出。 3.比较各桥路间的输出关系。 2 实验原理 本实验说明箔式应变片及单臀直流电桥的原理和工作情况。 应变片是最常用的测力传感元件。当用应变片测试时,应变片要牢固地粘贴在测试体表面,当测件受力发生形变,应变片的敏感栅随同变形,其电阻值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通过测量电路,转换成电信号输出显示。 电桥电路是最常用的非电量电测电路中的一种,当电桥平衡时,桥路对臂电 阻乘积相等,电桥输出为零,在桥臀四个电阻R 1、R 2 、R 3 、R 4 中,电阻的相对变 化率分别为ΔR 1/R 1 ,ΔR 2 /R 2 ,ΔR 3 /R 3 ,ΔR 4 /R 4 。当使用一个应变片时, ∑R=ΔR/R;当二个应变片组成差动状态工作,则有∑R=2ΔR/R;用四个应 变片组成二个差动对工作,且R 1=R 2 =R 3 =R 4 =R,∑R=4ΔR/R。 由此可知,单臂,半桥,全桥电路的灵敏度依次增大。 3 实验所需部件 直流稳压电源(士4V档,、电桥、差动放大器、箔式应变片、测微头、电压表。 4 实验步骤: 1.调零。开启仪器电源,差动放大器增益置100倍(顺时针方向旋到底)," 十、一"输入端用实验线对地短路。输出端接数字电压表,用"调零"电位器调整差动放大器输出电压为零,然后拔掉实验线。调零后电位器位置不要变化。 如需使用毫伏表,则将毫伏表输入端对地短路,调整"调零"电位器,使指针居"零"位。拔掉短路线,指针有偏转是有源指针式电压表输入端悬空时的正常情况。调零后关闭仪器电源。 2.按图(4)将实验部件用实验线连接成测试桥路。桥路中R 1、R 2 、R 3 和W D 为电 桥中的固定电阻和直流调平衡电位器,R为应变片(可任选上、下梁中的一片工作片)。直流激励电源为士4v。测微头装于悬臂梁前端的永久磁钢上,并调节使应变梁处于基本水平状态。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实验报告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实验报告(一) 实验名称:力测量实验 实验地点 实验日期 指导教师 班级 小组成员 报 告人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设备及仪器 三、力传感器工作原理 四、实验结果及报告要求 1.记录、整理、分析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并分析其结果。绘制出单臂、半桥、全桥时传感器的实验特性曲线。 2.比较单臂、半桥、全桥输出时的灵敏度和非线性度,并从理论上加以分析比较,得出相应的结论。 3.根据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讨论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4.实验报告应逻辑严密,内容简练,书写规范,图表、书写的物理量必须标注单位。 5.实验报告按照科技论文格式书写,清洁整齐,内容简明扼要。 五、思考题 1.单臂电桥时,作为桥臂电阻应变片应选用: ( ) (1)正(受拉)应变片(2)负(受压)应变片(3)正、负应变片均可以 2.半桥测量时两片不同受力状态的电阻应变片接入电桥时,应放在: ( ) (1)对边(2)邻边。 成 绩 批阅人

3.全桥测量中,当两组对边(R1、R3为对边)值R相同时,即R1=R3,R2=R4,而R1≠R2时,是否可以组成全桥:()(1)可以(2)不可以。 4.桥路(差动电桥)测量时存在非线性误差,是因为:() (1)电桥测量原理上存在非线性(2)应变片应变效应是非线性的(3)调零值不是真正为零。 5.为什么R3和R4的工作状态要相反?若相同,其输出电压将会是多少?测量时,电桥不平衡会对测量产生什么影响,为什么每次测量前要重新检查平衡? 6.某工程技术人员在进行材料拉力测试时在棒材上贴了两组应变片,如何利用这四片电阻应变片组成电桥,是否需要外加电阻。 图1-1 应变式传感器受拉时传感器周面展开图 4、根据单臂、半桥和全桥实验的数据计算输出时的灵敏度,并从理论上进行分析比较。 阐述理由(注意:单臂、半桥和全桥实验中的放大器增益必须相同)。 六、体会与建议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实验报告1

海南大学学生实验报告 课程:机械工程测试技术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12机制2班 实验名称 实验一 MA TLAB 基本应用 姓名、学号 ====== 一、实验目的: 1.学习MATLAB 的基本用法; 2.了解MATLAB 的目录结构和基本功能。 二、实验内容: 1.已知x 的取值范围,画y=sin (x )的图形: 代码如下: x=0:0.05:4*pi y=sin(x); plot(y) 图像如下: 050100150200250300-1-0.8 -0.6 -0.4 -0.2 0.2 0.4 0.6 0.8 1 2.已知z 的取值范围,x=sin (z );y=cos (z ),画三维图形: 代码如下: z=0:pi/50:10*pi; x=sin(z); y=cos(z); plot3(x,y,z) xlabel(’x ’) ylabel(’y ’) zlabel(’z ’) 图像如下:

-1-0.500.51-1-0.5 0.5 1 10 20 30 40 3.已知x 的取值范围,用subplot 函数图像: 代码如下: x=0:0.05:7; y1=sin(x); y2=1.5*cos(x); y3=sin(2*x); y4=5*cos(2*x); subplot(2,2,1),plot(x,y1),title('sin(x)') subplot(2,2,2),plot(x,y2),title('1.5*cos(x)') subplot(2,2,3),plot(x,y3),title('sin(2*x)') subplot(2,2,4),plot(x,y4),title('5*cos(2*x)') 图像如下: 024 68-1-0.5 0.5 1 sin(x) 02468 -2-1012 1.5*cos(x)02468-1-0.5 0.5 1 sin(2*x)02468 -5055*cos(2*x)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报告

西华大学实验报告(理工类) 开课学院及实验室:自动检测及自动化仪表实验室实验时间:年月日 一、实验目的 1.观察了解箔式应变片的结构及粘贴方式; 2.测试应变梁变形的应变输出; 3.比较各桥路间的输出关系; 4.比较金属应变片与半导体应变片的各种的特点。 二、实验原理 应变片是最常用的测力传感元件。当用应变片测试时,应变片要牢固地粘贴在测试体表面,当测件受力发生形变,应变片的敏感栅随同变形,其电阻值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通过测量电路,转换成电信号输出显示。 三、实验设备、仪器及材料 直流稳压电源(±4V档)、电桥、差动放大器、箔式应变片、测微头、(或双孔悬臂梁、称重砝码)、电压表。 四、实验步骤(按照实际操作过程) 1.调零。开启仪器电源,差动放大器增益置100倍(顺时针方向旋到底),“+、-”输入端用实验线对地短路。输出端接数字电压表,用“调零”电位器调整差动放大器输出电压为零,然后拔掉实验线。调零后电位器位置不要变化,调零后关闭仪器电源。 2.按图1.1将实验部件用实验线连接成测试桥路。桥路中R1、R2、R3、和W D为电桥中的固定电阻和直流调平衡电位器,R为金属箔式应变片(可任选上、下梁中的一片工作片)。直流激励电源为±4V。

3.确认接线无误后开启仪器电源,并预热数分钟。测微头装于悬臂梁前端的永久磁钢上,并调节使应变梁处于基本水平状态。调整电桥W D 电位器,使测试系统输出为零。 4.旋动测微头,带动悬臂梁分别作向上和向下的运动,以悬臂梁水平状态下电路输出电压为零为起点,向上和向下移动各5mm ,测微头每移动0.5mm 记录一个差动放大器输出电压值,并列表。 5.直流半桥:保持差动放大器增益不变,将R2换成与应变片R 工作状态相反的另一金属箔式应变片,(若R 拉伸,换上去的应为压缩片)形成半桥。重复单臂电桥的步骤; 6.直流全桥:保持差动放大器增益不变,将R1换成与应变片R 工作状态相反的另一金属箔式应变片,(若R 拉伸,换上去的应为压缩片),将 R3换成与应变片R 工作状态相同的另一金属箔式应变片,形成全桥。重复单臂电桥的步骤。 五、实验过程记录(数据、图表、计算等) + -图1.1 单臂电桥测试原理图

测试技术实验报告最终版汇总

BEE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机械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学院 测试技术基础 实验报告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4年6月

实验一直流电桥实验 实验目的 金属箔式应变片的应变效应,单臂、半桥、全桥测量电路工作原理、性能。 二实验仪器 源、正负4V电源)。 三实验原理 电阻丝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变形, 电阻值发生变化,这就是电阻应变效应, 关系式: (1-1) 式中一R 为电阻丝电阻相对变化;R k为应变灵敏系数; —为电阻丝长度相对变化l 金属箔式应变片就是通过光刻、腐蚀等工艺制成的应变敏感组件。如图1-1 所示 应变传感器实验模块、托盘、砝码、试验台(数显电压表、正负15V直流电

通过这些应变片转换弹性体被测部位受力状态变化, 电桥的作用完成电阻到 电压的比例变化, (1)单臂电桥:如图1-2所示R 5 R Q R 7 R 为固定电阻,与应变片一起构 成一个单臂电桥,其输出电压 (1-2) E 为电桥电源电压; 式(1-2)表明单臂电桥输出为非线性,非线性误差为 L 1 — 100% 。 2 R (2)半桥:不同受力方向的两只应变片接入电桥做为邻边,如图 1-3。电桥 输出灵敏度提高,非线性得到改善,当两只应变片的阻值想同、应变数也相同时, 半桥的输出电压为 k 为应变灵敏系数; f 为电阻丝长度相对变化; E 为电桥电源电压 式中 U o R —为电阻丝电阻相对变化; R E _R 2 R (1-3) 应变片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实验报告

01 实验报告实验项目:涡流传感器标定

02 振动测量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测量动态应变原理,熟悉信号测量及变换过程中的典型电路。 2、了解中间变换器的原理,掌握使用和分析方法,熟悉信号处理过程。 3、能熟练操作仪器调试出实验中的重要波形,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图形。 4、分析调试出的振动图像,了解测试振动频率与传感器输出的关系。 二、基本原理: 用金属梁上四片(2片拉伸,2片压缩)金属箔式应变片组成全桥,采用交、直流预调平衡装置对电桥预调平衡。 在电桥的电源端加上频率为f0的等幅正弦波,此等幅波的振幅经电桥随梁的应变引起应变片的电阻变化而变化,电阻变化频率远小于f0,在电桥的输出端获得一个载波为f0的调幅波。此过程叫调幅过程。将此调幅波经差动放大器放大,由相敏检波器检波,用低通滤波器滤去载波和高次谐波,取出被放大的包络信号,此信号与被测应变信号形状相同,再用毫伏表将信号显示出来。毫伏表就反映了梁的应变大小。 当振动梁被不同频率的信号激励时,起振幅度不同,贴于应变梁表面的应变片所受应力不同,电桥输出信号大小也不同,若激励频率与梁的固有频率相同时则产生谐振,此时电桥输出信号最大,根据这一原理可以找出梁的固有频率。 三、实验器件与单元: 传感器主控台、音频振荡器、低频振荡器、振动源、应变式传感器实验模板、移相器_相敏检波器_低通滤波器模板、双踪示波器、万用表(自备)、导线若干、打印机。

振动源应变式传感器实验模板移相_相敏检波_低通滤波器模板 四、实验步骤: 1、应变模板接线。接入模板电源±15V(从主控台引入,使应变模板工作),将实验模板调节 增益电位器R W3顺时针调节大致到中间位置(约3转)。接好电桥电路,并分别将交流偏置电压,交直流补偿单元接入点桥电路,然后将电桥输出接入差分放大电路输入端。(接线图应变模板单元中,有粗线连接提示。) 2、给电桥电路加交流偏置电压。查接线无误后,合上主控台电源开关。将音频振荡器的频率 调节到1.5KHz左右,幅度调节到10Vp-p(频率可用数显表Fin监测,幅度用示波器监测)。 3、使用专用连接线,将振动台面三源板与应变传感器实验模板相连。 (注意:模块上的传感器不用,改为振动梁的应变片,即振动台面上的应变输出。) 4、应变模板接线与中间变换器模板连接。 5、调交流电桥输出平衡。接好交流电桥调平衡电路及系统,R8、R w1、C、R w2为交流电桥调 平衡网络。首先旋动移项器和相敏检波器旋纽,将示波器显示波形调为“m”形波。然后旋动R w1、R w2旋钮,将“m”形波波峰调低,贴近水平轴。 6、起振。低频振荡器输出接入振动台激励源插孔,调低频输出幅度旋钮约放在3/4位置( 8 主控台面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