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祠心得体会

包公祠心得体会
包公祠心得体会

包公祠心得体会

篇一:参观肇庆包公祠心得体会

参观肇庆包公祠有感

肇庆市实验中学胡春娇

20XX年6月28日,在学校党委的组织和领导下,作为党员的我,有幸参观了肇庆包公祠。炎炎夏日,酷热难当,但仍然抵挡不住我们的一颗积极向党的心。包公祠离我们学校不远,坐车大约半个小时。但我却是第一次知晓,也正如此,才更感荣幸。

曾在20XX年七月,本人慕名参观了河南开封的包公祠。今年新修的肇庆包公祠,相比开封府而言,面积上更宽广,达到11500平方米,里面布局上更具现代性,对廉洁的诠释分成四个单元。其中第一单元是孝闻乡里,第二单元是清忠初绩,第三单元是廉吏风仪。每个单元里都有电子触屏讲述包公在任时期的的故事,还有大屏幕以戏剧的形式模拟包公断案的故事,比如二人夺子。对包公破案团队的展现也很生动形象,有用塑胶泥捏成并上色的在肃穆大堂之上的破案过程片段(缩小版),也有用粘土做成型的团队外出片段(正常版)。“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这两句,相信90前的几代人都很熟悉,但是大部分人包括本人在内,以为在包公身上值得学习的就是“刚正不阿,不畏强权,清正廉洁”,可这次肇庆包公祠的参观,还让我知道了包“青天”作为一个领导者工作上的智慧。

看过《三侠五义》的人,或许还记得“包公夜审郭槐”这一桥段。该剧讲述经包公穿针引线使得宋仁宗与亲身母亲李氏相认之后,包公又施计在“阴间”夜审郭槐,迫使郭供出当年狸猫换太子之事。非常欣赏包公的施计。在班主任的工作中,也会遇到学生宿舍失窃,学生之间打架等等事件,处理之前的排查是个艰难的工作,有时候动之以理晓之以情根本不起作用,导致无从查起。我们为什么不学习包公呢?我们有自己的工作目标,为了实现目标,在过程中完全可以灵活机智一点,撒点小慌,吓唬恐吓,威逼利诱,让知情者不敢隐瞒,

让当事人自乱阵脚。类似能体现包公作为事件处理者的智慧的案件还有“包公智断割牛舌”、“包待制智斩鲁斋郎”、“巧断匿金案”等。

这次参观因为时间的限制,脚步匆匆,很多都没有吃透,理解透,等待下次找个时间,准备自己再去一趟包公祠,好好的看看,更全面的了解包公的事迹,让自己的工作能力有所提高。

篇二:游砚洲岛之心得体会

游砚洲岛之心得体会

经济与管理学院

在4月21日两点左右参观完阅江楼,我们又马不停蹄地向砚洲岛出发啦!在去砚洲岛的车上,一路前行,望着道路两旁的树木在后退,听着师姐讲解着砚洲岛的神秘,与同学唱着经典歌曲,一种愉悦之情飘荡在心中。

我们在渡江的船上,沿西江堤,欣赏砚洲岛的风景,砚洲岛漂浮在西江中,四面环江,像一块浮在江中的端砚,它是肇庆文化的瑰宝,更

是人间的奇迹。它以其蜿蜒曲折、奔腾起伏的身影点缀着肇庆大地的锦绣河山,使之更加雄奇壮丽。到了岛上,我们先分配住房,放好行李,准备那两天一夜游。在宾馆休息了一下,到傍晚时分,我们就穿着统一的国贸班服,谁知道,与我同行的朋友迷路了,尽管迷路,我们也不忘了欣赏沿途的风景。那一大片的蕉林海洋,那一栋栋村民的大小房子,那浅浅的小河湾都让我们感受到一种质朴、纯粹的温情。在找回路的时候,我们还看到了陈家祠,那是一件怎样的建筑呢?那是一座寄托了后人对先祖先烈那满满的敬佩与缅怀之情的祠堂。看着它,你会毫不犹豫地想起辛苦孕育我们的祖先,也会对它虔诚地朝拜一下。看完它,我们又马上找烧烤场的位置,不然,不见我们的同学会担心我们,为了避免别人的担心,我们还是求助了村民,村民热情的为我们指明路。经过小小的曲折,我们终于到达烧烤场进行自助烧烤。我们几个人几个人地分组,自己烘碳自己烧烤,非常地快乐!我们还时不时把自己的“作品”拿到别人处,给别人品尝。并且在烧烤的同时,偶尔找些同学进行表演,当然,也有集体表演的环节。一群人玩得越来越疯狂,把友谊快乐地传递下去,此时此刻,砚洲岛成了欢乐的海洋。

第二天清晨,我们各自行动,陆陆续续去参观包公祠。在包公祠里,突然想起了它的来历:据传,在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包拯任端州知郡事三年期满离肇庆时,船出羚羊峡,突然波浪翻腾,狂风骤起。包公事感跷蹊,立即查问手下人。原来是端州砚工为了表达他们对包公体恤民情的敬仰,托人送来了一方用黄布裹着的端砚。手下人见是

一方石砚,并非金银珠宝,于是便收下了。包公立即取来端砚抛到江中,刹时风平浪静。后来,在包公掷砚处便隆起了一块陆洲,这就是砚洲岛。包砚的那块黄布,顺流而下,在不远处的西江边形成了一片黄色的沙滩,这就是现在“黄布沙”。当地人根据此传说,在砚洲岛上建起了一座包公祠(后易名为“包公楼”),至今犹存,且香火不断。这就是西江二十景之“砚渚清风”。我谨慎地摸着这古老的祠庙,虽然没有什么花纹,但朴素之中却透露出一丝华丽,不失优雅之气。上面留下的历史斑驳的痕迹,经过几百年的风雨洗礼,见证了多少个岁月的流逝。我继续参观,走着走着,看着远处的流水,好像触摸到一种情绪:“两袖清风今包公,是非曲直只公论,豪气壮志千古颂”。

慢慢的,慢慢的,我们走回宾馆,收拾东西,踏上返程。坐在车上,虽然累,但我还是静静的思考着这次砚洲岛之行。砚洲(:包公祠心得体会)岛,看似是一个没什么特色的小岛,但那莽莽岛土上拥怀着的建筑让我们惊叹;那流淌着的江流惊动着我们的神经;还有那些朴实的人群让们感动。砚洲岛,你的美丽深深的烙在我心中!

篇三:开封包公祠导游词

各位朋友:

大家到宋都开封旅游,自然就会想到北宋名相----包拯。他刚直不阿,铁面无私,为民请命,有说不完的故事。好了,现在我们就一起去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清官包公的纪念地-----包公祠游览。

包公祠坐落在古城开封的西南隅,这里有一片美丽的湖泊,叫包公湖,相传一千年前宋代管理京城的开封府就被埋在湖面九米之下。为纪念

中国历史上的著名清官包拯而兴建的包公祠就位于包公湖畔。

包拯,字希仁,庐州人(今安徽合肥),生于宋真宗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卒于宋仁宗嘉佑七年(公元1062年),享年六十四岁,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包拯历任知县、知府、按察御史、枢密副使等职,并出使过契丹,后封为龙图阁大学士,死后封谥号为孝肃公。包拯是我国北宋时期很有名望的直臣官吏,在人心目中,他是清官的代表,百姓称之为“包青天”。他的政绩和特点主要可纳为执法严明、铁面无私;关心民苦、为民请命;谏言改革、兴利除弊;严惩贪污、谦洁清正。

关于包公的故事和传说自我国元朝以来就在民间流传开来,直至形成现在这样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形象的包公,深受广大劳动人民的景仰和喜爱,大家心目中的包公也就充满了传奇色彩。我们今天就通过包公祠所展出的内容来认识一下这个包大人吧!

(引领游客进入前殿)首先我想请问各位朋友,大家心目中的包公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先生讲,黑老包当然是黑脸的,还有女士补充,头上有个月牙,胖胖的,很高大。这是我样心目中包公的形象:黑面威严,高大威猛。那么历史上的包公到底是什么样子呢?请看这一幅宋包孝肃公遗像。此碑高一百八十五厘米,宽一百一十厘米。关于这块石刻画像的来历,我们从此碑文上可以很清楚的了解到,在清朝光绪年间,有一位叫徐琪的官吏,在他赴任途径淝水时,在包公的后代家中,看到了一张珍藏的包公遗像。当时他惊喜异常,就出资把包公的遗像刻在石碑上,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那块石刻的完整拓片,它真实

的反映了包公的真面目,逼真的再现了包公当年的风度和仪容。包公就是这样一位文质彬彬的书生。看到有人在摇头,不象啊,因为跟传说中反差太大。为什么传说中是黑脸的?大家知道上,中国各个省份都有地方戏,包公的故事在宋以后就被搬上了舞台,舞台常用各种颜色的油彩绘成的脸谱来刻画人物的性格及特征,其中,白色多表示胆小、懦弱,一般来形容小人及奸臣的可恶嘴脸,从俗语“小白脸、坏心眼”中可体会到人们对白脸的反感。所以象包公这样的清官绝对不可以是白脸的。戏剧家们按照包公刚毅的性格特别设计出黑色脸谱来表示包公的铁面无私。由于包公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的高大,他在舞台上的形象也是高大威猛、超出常人、与众不同,久而久之,我们就都觉得包公就该是黑脸、大个子。看来,实际并不是这个样子。包公去世后,皇帝停朝一日,以示哀悼,并赐谥号孝肃公。我们了解包公就由这孝肃开始。孝,表示包公是个极孝顺的人;肃,是表示严肃,开封有“包公笑比黄河清”之说。历史上,包公的父母中年得此独子,视为掌上明珠,抚养成人。少年包公聪明好学,二十岁就满腹经纶,心怀报国之志,家人望包公通过科举考试步入仕途,但包公不肯,他遵循一则古训“父母在,不远游”。大家很为他惋惜,就想到让包公娶妻,二十六岁包公与董氏完婚,心安理得留下贤惠夫人照料父母赶赴京城参加考试,二十八岁时包公考中进士,被派去做知县,但包公很犹豫,因父母年迈不愿远行。此时的包公毅然辞官不做,他的理由是自已还年轻,还有很多机会为国家效力,而父母年迈,已无太多时日,自古忠效难两全,他决定先尽孝后尽忠,回到家乡侍奉双亲。三十六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