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位知名针灸专家的烧山火与透天凉操作手法

14位知名针灸专家的烧山火与透天凉操作手法
14位知名针灸专家的烧山火与透天凉操作手法

14位知名针灸专家的烧山火与透天凉操作手法

14位知名针灸专家的烧山火与透心凉操作手法

黄帝问曰:愿闻《九针》之解,虚实之道。岐伯对曰:刺虚则实之者,针下热也,气实乃热也。满而泄之者,针下寒也,气虚乃寒也。——《素问·小针解篇》

一曰烧山火:治顽麻冷痹,先浅后深,凡九阳而三进三退,慢提紧按,热至紧闭插针,除寒之有准。

二曰透天凉:治肌热骨蒸,先深后浅,用六阴而三出三入,紧提慢按,徐徐举针,退热之可凭,皆细细

搓之,去病准绳。——《金针赋》

【烧山火】

操作方法:将所刺腧穴的深度分作浅、中、深三层(天、地、人三部)。

(1)进针时,医者重用指切押手。

(2)令病人自然地鼻吸口呼,随其呼气时,将针刺入浅层(天部)得气。

(3)得气后,重插轻提,连续重复9次(行九阳数)。(4)再将针刺入中层(人部),重插轻提,连续重复9次(行九阳数)。

(5)其后将针刺入深层(地部),重插轻提,连续重复9次(行九阳数)。此时,如果针下产生热感,稍待片刻。(6)随病人吸气时将针1次提到浅层,此为一度。如果针下未产生热感可随病人呼气时,再施前法,一般不过三度。(7)手法操作完毕后,留针15~20分钟,待针下松弛时,侯病人吸气时将针快速拔出,急按针孔。

【透天凉】

操作方法:将所刺腧穴的深度分作浅、中、深三层(天、地、人三部)。

(1)在进针时,医者轻用押手。

(2)令病人自然地鼻呼口吸,随其吸气将针刺入深层(地部)得气。

(3)得气后,轻插重提,如此6次(行六阴数)。

(4)再将针提至中层(人部),轻插重提,连续6次(行六阴数)。

(5)再将针提至浅层(天部),轻插重提,如此6次(行六阴数)。

此时,针下产生凉感,称为1度。如果针下未出现凉感,可将针1次下插至深部,再施前法。但一般不超过三度。凉感不论在地部、人部或天部出现,可停止手法操作。

(6)手法操作结束后,可随病人呼气将针缓慢拔出,不按针孔或者缓按针孔。

1焦勉斋的烧山火、透天凉

烧山火:进针气至后,先将针上提至浅部,用紧按慢提,三进一退的手法(不限于三一之数,以进多出少为原则,透天凉则以少进多出为原则)配合医者之呼吸运气,向下插针时,用紧按法,口鼻呼吸;向上退针时用慢提法,微微吸气,这样提插进退配合,约5分钟即有热感。

透天凉:进针气至后,先将针插至深部,用紧提慢按,合医者呼吸运气而施术,向上提针时,医者吸气并用力捻转针柄,向下插针时徐徐口鼻呼气,进退提插配合,约5分钟即有凉感。

2陆瘦燕的烧山火、透天凉

烧山火:先进针至天部(腧穴深度的上1/3处),慢提紧按九次,按针时左转;次进至人部(腧穴深度的中1/3处),提插、捻转如前数;再进至地部(腧穴深度的下1/3处),施术同前;然后从地部一次退至天部,这样为一度。反复三度,倘热至,出针揉闭孔穴;如无热感,可反复再施,直到热至。

透天凉:进针直至地部,在该部紧提慢按六次,提针时右转;次退至人部,同前提插、捻转六次;再退至天部,亦同前法施术;这样一进三退,称为一度。操作三度,若凉生,则可出针,出针前摇大其孔,不闭其穴。如无凉感,应反复再施,直至凉生。

3周树东、周楣声的烧山火、透天凉

烧山火:烧山火可补虚寒,法取三才逐步探三按拇前呼始入,一提拇后吸相关由浅渐深天至地,慢提紧按九成三疾以出针当疾扪,热生针下效非凡。

有歌曰:“烧山之火能除寒,一退三飞病自安。始是五分终一寸,三番出入慢提看。”分天、地、人三部徐徐进针。

初进针时可将针直入至适当深度,得气后将针向上提至天部,随即用紧按慢提,三进一退。因患者之呼吸而运用手法,目视患者,手不离针。当患者呼气时向下三次进针为主,吸气时一次退针为辅。呼气时口唇微闭,如吹风状,三次从口呼出。吸气时即闭合其口,一次由鼻吸入。向下进针时用紧按法,拇前食后行九阳数。停针时要用力按针不动。向上退针时是用慢提法,食前拇后,在天部提三按九,左捻多右捻少,呼进吸退;热生以后将针从人部再至地部时,也同样行之。患者即感有针下发热,并能沿经传布,上下周流。当针

深入地部后,将针再提至人部,如此反复行之。最后一次出针至天部,少停再尽出针,疾扪其穴。

透天凉:透天凉可除烦热,直针至地徐后撤紧提随吸食指前,慢按随呼食后说针下凉生再上提,三退一进热自夺退针至天再入深,如此反复同前撤。

有歌曰:“透天凉法退热烧,一进三飞冷风飘。先针一寸退五分,三出三入紧提消”。

先一次进针至应有深度,再先深后浅,分地、人、天三部徐徐退针。直针入地得气后,注视患者呼吸,紧提慢按,三退一进,目视患者,手不离针。当患者吸气时向上三次提针为主,并用食前拇后稍向右捻,行六阴数。呼气时一次按针为辅,同时拇前食后稍向左捻。吸气时口唇微开,三次用口吸入。呼气时即闭其口,一次用鼻呼出。当针下发凉时,即退针至人部,施术如前。能使凉气循经传导,最后遍体清凉。出针时不按针孔。所谓一进三飞或一退三飞者,意即连续前进三次或后退三次,轻巧快捷,犹如鸟之飞翔也。

4彭静山的烧山火、透天凉

烧山火补法:适用于虚寒症。选好穴位,针刺得气以后,这时拇指用力向前作龙眼推旋,当拇指向前推旋完毕,左手拇、食两指用力夹住针柄上端,不使针向回松劲,急用右手拇指

指甲,从上向下刮动针柄。这时病人酸麻的感觉,就变为热的感觉。这种热由针穴局部向远处传导。

透天凉泻法:适用于实热症。选好穴位,针刺得气后,拇指用力以凤眼法向后拉捻,急用左手拇、食二指夹住针柄上端,夹的紧点,固定针柄,不使它向回松劲,然后用右手小指指甲,从下向上刮动针柄。这时病人已产生的酸麻感觉,就会变成凉的感觉。其凉从内向外,直透出来,颇感愉快。

5吴倬仙的烧山火、透天凉

灵枢经云:“刺诸热者如以手探汤。刺寒清者如人不欲行。”此即继起者用透天凉烧山火之两手法。针灸家师承有云:提针为热。插针为寒。内转为泻。外转为补。补泻之法。可停针侯气。迟迟转之。提插之法。不可偏用。盖尽量插之。而至于骨。则不可再插。尽量提之。而针以外出。则不能再用。故定为三提一插。提针呼气。插针吸气。为烧山火。盖提数多。则气之出于卫分者多振振恶寒之证。用此手法。阳日用偶数。阴日用奇数。必能使之发热。

反言之,三插一提,插针吸气,提针呼气,为透天凉。盖插数多,则气之入于营分者多蒸蒸发热之证。用此手法,阳日用奇数,阴日用偶数,必能使其退热。除寒退热,乃针灸家必要之手法,故灵枢经列于第一篇九针十二原之末,等于冠诸本腧篇之首也。以上所言烧山火透天凉之正法,乃男用于

午前,女用于午后。如男子午后,有大寒证大热证,当用烧山火透天凉者,则反而用之;如女子午前有大寒证大热证,当用烧山火透天凉者,以反而用之。歌曰:三插一提透天凉,三提一插火烧山,提针吹气插针吸,女午后兮男午前。

6刘炳权的烧山火、透天凉

烧山火:烧山火(热补法)是指施术后病人自觉穴位针下有热感。此法常用于治疗寒证、虚证。它将穴位分天、人、地三部分进行操作,表层为天,中间为人,深层为地。方法是进针得气后浅层为天部,操作拇指向前单方向捻转(顺时针),捻转度为120度,频率为每分钟80~100次,捻转同时将针提插,插时用力要重,提时用力要轻,称重按轻提。天部捻转提插9次,完毕,然后将针进入人部,同法施术,完毕,再将针进入地部,同法施术,完毕后将针提至天部可重复上述操作3~4次,直至病人有热感,每隔5~7分钟行针一次。

透天凉:透天凉(凉泻法)是指施术后病人穴位针下自觉凉感,常用于治疗热证、实证。它亦是将穴位分天、人、地三部进行,但此法与烧山火操作相反,由深层即地部开始,操作拇指向后单方向捻转(逆时针),捻转度为140度左右,频率每分钟60~80次,捻转同时将针提插,插时用力要轻,提时用力要重,称轻按重提。地部捻转提插6次,完毕,然

后将针退至人部,同法施术完毕,再将针退至天部,同法施术,完毕后将针进入地部,可重复上述操作,直至病人有凉感,每隔5~7分钟行针一次。

7罗逸仙、张鹳一的烧山火、透天凉

罗老先生烧山火:拇指与中指夹针,成兰花式,待病人呼气时进针天部(应刺深度的上1/3处),左捻九数;再呼,再进入人部(应刺深度的中1/3处),行九数;再呼,再进入地部(下1/3处),行九数。侯病人吸气时,将针一次提至天部,反复行之,共九九八十一捻,则病人自觉热气内生矣。行此法须注意四点:一是适宜于虚证、寒证,凡火证、实证均禁用之;二是行针时,聚精会神,细心观察病人呼吸与捻转节律,不可紊乱;三是捻力轻徐均衡,不可忽轻忽重,忽快忽慢;四是吸气提针时,以净巾掩病人口鼻。

透天凉:拇指与食指持针,成展翅式,待病人吸气时,将针一次进入地部,右捻六数,呼气时将针慢提至人部,行六数;再呼,再提至天部,行六数。如此再吸再插,反复行之,六六三十六数,则病人自觉寒冷内生矣。行此法亦须注意四点:一是适用于火证、实证;二要聚精会神,捻转合拍;三要捻重、提慢、插快,指力均衡;四令病人以鼻呼气,以口吸气。

8楼百层的烧山火、透天凉

烧山火:将针刺入应针深度的1/2时,行左右捻转手法9次以侯气,若觉针下沉紧,再刺入应刺深度,急行三出三入,慢提紧按的提插捻转手法,一般可使针下产生热感。

透天凉:将针刺入应针深度,即行左右捻转手法6次以侯气,若觉针下沉紧,再将针提起1/2,急行三入三出,紧提慢按的提插捻转手法,一般能使针下产生凉感。

9管正斋的烧山火、透天凉

烧山火:

(1)行降阴法:用左手押准穴位,右手持针刺入穴内。针分3次渐次的下降,先进至皮下天部,次进至人部,再进至地部,最后再由地部直接提出于皮肤外面。此法的要点是先浅后深,使针力着重于深部,徐内疾出。

(2)在酸麻胀重感觉的基础上捻针时,使指力向下,将针向左方向捻转,每次180度~360度,即将针刺的右手(刺手)拇指向前进、食指后退的捻转方向,反复行之,有的患者即可产生热的感觉。

(3)慢按紧提,此“紧”字的涵义作“重”字解。“慢”字的涵义作“轻”字解。进针在天人地部提插针时,要用重插轻提。

(4)行九阳数:(周易:单数、奇数为阳,九数为老阳,七数为少阳。)进针在天人地部捻转(或提插)3次,三三

得九,为九阳数(亦可在每部各行九阳数)可少停,反复行之。管老在行九阳数时,强调实效,不泥于古数,注重病人体质、敏感程度等客观情况,所以有时仅用三三得九,有时用三九二十七……灵活运用。

(5)随而济之:随顺其经气的流行而补其气,如手之三阴经及足之三阳经,是从上而下,于刺针后捻插时,使麻酸胀重感觉,向下传达,与经气的去路相顺。管老不仅重视针刺方向顺行经气,更强调针感顺应经气,并且巧妙地应用押手、循经、阻压等辅助手法屡能达到针感顺经之目的。

(6)行震刮术:先用左手指固定针体,再用右手拇指向下震刮针柄,或右手食指做固定,右手拇指向下震刮针柄,震刮30~60次,每可产生热的感觉。

(7)乘病人呼气进针,吸气出针。

(8)出针后,立即以指(或棉球)按揉针孔,以扶正气,使真气存留,不任已入之阳气外逸。

透天凉:

(1)行升阳法:押手及刺手式,同烧山火。不同之点是,将针直刺入地部,然后分3次,作阶梯状,经人部天部提出于皮肤外。此法的要点是先深后浅,使针力着重于浅层,疾内徐出。

(2)在酸麻胀重感觉的基础上捻针时,使指力向上,将针向右方向捻转,每次90度~180度,即将持针的右手(刺手)

拇指退后、食指前进的捻转方向,反复行之,有的患者即可产生凉的感觉。

(3)紧提慢按,退针在地人天部提插针时,用重提轻插。(4)行六阴数:(周易:双数、偶数为阴,六数为老阴,八数为少阴。)退针在地人天部捻转(或提插)时,针尖向上提起,使力在针体,每部各捻转(或提插)2次,二三得六,为六阴数(亦可在每部各行六阴数)可少停,反复行之。(5)迎而夺之:与经络循行的来源去路相反,如手之三阳及足之三阴经,是从下向上,于刺针捻插时,使酸麻胀重感觉向下传达,与经气的来路相逆。

(6)行震刮术:先用左手拇指固定针体,再用右手食指(或拇指)向上震刮针柄,或以右手食指固定,右手拇指向上震刮针柄,震刮30~60次,每可产生凉的感觉。

(7)乘病人吸气进针,呼气出针。

(8)出针时,将针摇动,使针孔扩大,去针后不揉针孔,以泻散其邪气。

10郑毓琳、郑魁山、李志明的简易凉热补泻法

热补法医生左手食指或拇指紧按针穴,右手将针刺入穴内,候其气至,左手加重压力,右手拇指向前连续捻按3-5次,候针下沉紧,针尖拉着有感应的部位,连续紧按慢提3-5次,拇指再向前连续捻按3-5次,针尖顶着产生感觉的部位守气,

使针下继续沉紧,产生热感。根据病情留针后,缓慢将针拔出,速闭针孔。

凉泻法医生左手食指或拇指紧按针穴,右手持针刺入穴内,候其气至,左手减轻压力,右手拇指向后连续捻提3-5次,候针下沉紧,提退一分许,针尖向有感应的部位,连续紧提慢按3-5次;拇指向后再连续捻提3-5次,针尖拉着产生感觉的部位守气,使针下松滑,产生凉感。根据病情留针后,急速将针拔出,不扪针孔。

开设针灸推拿科合作协议

开设针灸推拿科合作协议 甲方:(以下简称甲方) 乙方:(以下简称乙方) 甲乙双方本着共同发展、相互合作、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决定由 乙方提供部分资金、技术。甲方开展针灸、推拿康复理疗业务并就有关事宜达 成如下协议: 一、甲方开设针灸、推拿专科、乙方投入资金和技术、开展针灸、推拿业务。 二、合作期限暂定为3年,自年月日至年月日止。合同期 满若需续签合作协议、应在本协议期满提前3个月向甲方申请。甲方应与第三方同等条件的情况下优先考虑给予乙方续签。 三、乙方向甲方一次性交医疗风险金2万元(无利息),待合同终止3个月 后无任何医患纠纷,一次性退还给乙方。 四、甲方责任及义务: 1、甲方同意为乙方提供诊室一间(室内设备由乙方自行购买、水电独立。装空调、电表由甲方负责,费用由乙方承担。合同期满后,电表、控调无偿交甲方使用。)和相应的配套设施(如病床、办公桌椅、医用印刷品等),其他辅助诊室由甲方提供。 2、负责办理有关手续(包括协作医生注册手续) 3、负责协调院内外有关部门的关系,如乙方发生医疗纠纷等问题、甲方应及时派员协助解决,但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及经济责任均由乙方承担。 4、在合作期间、甲方承诺不得开展与乙方相同科目。

5、保证乙方享受医疗政策的合法性、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6、配合乙方做好市场宣传、对乙方的宣传材料、义诊活动进行审核和监督。 7、负责为乙方统一挂号,收费由院财务统一管理。 五、乙方责任及义务 1、执业医师合法注册、开展专业医疗项目服务。 2、负责提供专科所有器械,药品使用医保政策目录内用药,特殊专科用药向甲方提出申请批准后使用,不自行出售药品。 3、乙方自行聘用专科医护人员,必须持有合法证书,在当地卫生主管部门申报注册后上岗,否则责任自负。 4、服从甲方的统一管理、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参加院部的各项活动。接受正常的市、县卫生主管部门和相关职能管理单位的考核。 5、负责针灸、理疗康复科室的医疗业务,承担项目合作期内的一切经济、法律、医疗责任及经营费用。乙方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如出现医疗纠纷及事故、乙方赔偿一切经济损失,甲方派员协助解决。 6、合理收费、严格执行医疗项目收费标准(射阳县物价局审核批准) 7、维护医院的良好形象、不收受红包、不开回扣药品、不在科室内发药、收费、如发现一次当月罚人民币2000元。不超范围诊治、不作违规医疗广告、不作包医包治的承诺、如发现每次罚人民币5000元。 六、结算方式 1、针灸、理疗康复门诊(除药物成本)一切费用,住院费用结算后按5:5分成。掛号费由甲方所得。 2、结算方式每月按绩效考核后发放。应交工资个人所得税按规定标准由乙方缴纳,

针灸推拿手法基础(材料相关)

针灸推拿手法基础(理论部分) 一、经络总论 1、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组成详见附表),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 2、十二经脉偱行分布规律基本上按阳明、太阴在前,少阳、厥阴居中,太阳、少阴在后排列。但足三阴经在下肢部内踝上八寸下处,足厥阴肝经在前,足太阴脾经居中,足少阴肺经在后。 3、十二经脉表里属络关系为阴经属脏络腑,阳经属腑络脏。 4、十二经脉偱行走向是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5、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为a、阴经与阳经多在四肢末端衔接 b、阳经与阳经在头面部衔接c、阴经与阴经在胸部衔接 6、奇经八脉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的总称。 7、经络的生理功能a、联络脏腑,沟通肢窍 b、运行气血,濡养周身 c、抗御外邪,保卫机体二、腧穴总论 1、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可分为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三类 2、四穴总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3、腧穴的定位方法有骨度分寸法、自然标志取穴法、手指同身寸法三种。(详见附表)

三、十四经络偱行及常用腧穴的定位 1、手太阴肺经 尺泽:位于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列缺:位于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处少商:位于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2、手阳明大肠经 迎香:位于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 曲池:位于肘横纹外侧段,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处合谷:位于第1、2掌骨之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3、足阳明胃经 承泣:眼球与眶下缘之间四白:当眶下孔凹陷处 地仓:位于面部,口角外侧,上与瞳孔直对处颊车:咀嚼时当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下关: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天枢:位于腹中部,距脐中2寸处 足三里:位于小腿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上巨虚:位于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6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丰隆:位于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8寸,距胫骨前缘二横指处 4、足太阴脾经 血海:位于大腿内侧,屈膝髌骨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

针灸配合推拿治疗肩周炎60例

针灸配合推拿治疗肩周炎60例 发表时间:2012-03-16T15:04:11.38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48期供稿作者:许青华刘艳红[导读] 肩周炎又称五十肩、冻结肩,是以肩部疼痛和功能障碍为主要症状的常见病症。 许青华刘艳红(凌源市中医院辽宁凌源 122500)【中图分类号】R24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48-0431-01 【摘要】本文对60例肩周炎患者利用针灸配合推拿治疗疗效进行了分析探讨,认为有一定的疗效。【关键词】针灸推拿肩周炎疗效观察【Abstract】 This paper sixty cases of patients with acupuncture and massage periarthritis of shoulder by the curative effect a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think have certain curative effect. 【Key words】Acupuncture Massage Periarth ritis of shoulder Curative effects 肩周炎又称五十肩、冻结肩,是以肩部疼痛和功能障碍为主要症状的常见病症[1]。主要见于中老年患者,严重影响患者肩关节功能活动及生活质量。本科采用针灸配合推拿治疗该病60例,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60例患者均为本科近3年门诊患者,其中男26例,女34例;年龄最大者65岁,最小者42岁;有外伤史者6例;病程最长者6个月,最短者7d。 1.2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所有病例均有肩部疼痛,以夜间为甚,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局部压痛;X线检查无骨、关节病变,均符合肩周炎的诊断标准。 2 治疗方法 2.1针灸治疗取穴:患侧肩髃、肩贞、肩前、臂臑,双侧曲池、合谷、血海、阳陵泉。针灸方法:常规消毒,针刺得气后留针30min,留针期间每5min行针1次,平补平泻,虚、寒证者加艾条温灸。 2.2推拿治疗针灸结束后对肩关节局部先施以揉法,手法以轻为宜,时间3~5min;继用拿、捏法,手法稍重,时间3~5min;再用运动关节法,作肩关节各个方向被动运动,幅度逐渐增加,力量由小到大,以患者疼痛能耐受为度,时间5~8min;最后以搓、抖法结束,手法轻柔,时间2~3min。 针灸推拿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5d。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治愈:肩部疼痛消失,肩关节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好转:肩部疼痛减轻,活动功能改善;未愈:症状无改善。 3.2治疗结果 1个疗程治愈者17例,2个疗程治愈者30例,3个疗程治愈者7例,好转6例。 4 典型病例 李某,男,56岁,于2008年5月16日初诊。左肩部疼痛伴功能障碍1月。1月前出现左肩部疼痛不适,逐渐出现左肩功能受限,自行贴“麝香壮骨膏”无效,病情逐渐加重。就诊时患者左肩部疼痛,肩前部压痛明显,肩关节外形正常,功能活动受限,“扛肩”现象较明显,舌淡苔薄白,脉缓;左肩关节摄片无异常。以上述方法治疗,1个疗程即愈,随访半年无复发。 5 讨论 由于肩部活动范围大,故肩部肌肉、肌腱、韧带等经常受到上肢重力和肩关节大范围活动的牵拉,较易劳损而发生变性[1],导致肩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形成肩周炎。本方法治疗肩周炎,肩髃、肩贞、肩前、臂臑位于肩关节周围,“穴位所在,主治所能”;肩髃、臂臑、曲池、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穴位,大肠经经脉循行过肩部“经脉所过,主治所在”;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血海穴属脾经,脾为气血生化之源,“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阳陵泉为“八会穴”之“筋会”。诸穴合用,共奏通经、活血、止痛之功;虚、寒加灸,乃“寒者温之”之意;再辅以按摩治疗,以进一步疏通经络、止痛,逐步恢复肩关节功能。在本病的诊断和治疗中还必须注意:一是在治疗前应先摄片检查肩关节,以排除骨、关节本身的病变;二是如果是因为骨折而继发的肩周炎,须待骨折完全愈合后才能配合按摩治疗;三是在治疗的同时应根据患者病情,教会患者锻炼方法,要求患者配合肩部功能锻炼;四是按摩及功能锻炼应把握循序渐进原则,以防加重患者肩关节损伤。参考文献 [1]俞大方.推拿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109~110. [2]ZY/T001.1~001.9-94,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

针灸的安全操作规范

针灸的安全规范及器具灭菌 1 预防感染 与任何皮下或肌肉注射一样,为避免感染针灸时需要做到:.清洁的工作环境 .操作者手的清洁 ..针灸部位的准备 ..消毒针和器具以及适当的存放 .无菌操作 认真管理和销毁使用过的针和棉签。 1.1 清洁的工作环境 治疗室应无灰尘,并具有一个专门的工作区域,例如盖有消毒巾的桌子,摆放消毒过的器具(包括针灸盘、棉球和棉签,70%的酒精)都必须盖上消毒巾直至使用。整个治疗室要保持良好的光线和通风。 1.2手的清洁 治疗前,操作者必须洗手。针灸施治前再次洗手对于预防感染尤为重要。洗手包括用肥皂彻底地涂擦双手和指甲,流动水冲洗15 秒,取干净纸巾仔细擦干。 1.3针灸部位的准备 针刺部位应清洁,并且没有伤口,皲裂或感染。用70%酒精或异丙醇,从穴位中心向外周绕圈擦拭,令酒精自然干。

1.4消毒以及针和器具的存放 所有针具(毫针、梅花针、七星针、皮内针、揿针)、火罐和其他的器具(储物盘,镊子、管针管、棉球或棉棍等)都需消毒灭菌。 一次性针使用后必须马上丢弃,并放置专门的容器中。每一支消毒毫针只能使用一次。 梅花针或七星针可反复用于同一病人,但在下一个病人使用前必须消毒,或使用一次性梅花针头。 针灸盒中的消毒针需在每天工作结束后重新消毒,因为针灸盒在治疗使用中已被污染。 1.5 无菌操作 行针时操作者的手指不能触摸针体。对于长针可持消毒棉球夹住针体进针。 起针时,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刺部位的皮肤,以保护受创皮肤的表面不接触潜在的病原菌,也保护医者不接触到针体和病人的体液。 所有被血液和体液污染过的敷料或棉球等都必须丢弃到一个专门的污物器中。 2.禁忌症 考虑到针灸在治疗中的“调整作用” ,很难为其界定绝对的

针灸科技术操作规范及流程图

艾灸操作规程 一、简介 艾灸疗法简称灸法,是运用艾绒或其他药物在体表的穴位上烧灼、温熨,借灸火的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治法。 二、适应症 主要适用于慢性虚弱性疾病,以及风寒湿邪为患的病症。如眩晕、贫血、风湿疼痛、肢体麻木、腹痛、呕吐、泄泻、脱肛、阴挺、阳萎、遗尿、寒厥等。灸足三里、气海、关元、大椎等穴。 三、禁忌症 1、禁灸部位部分在头面部或重要脏器、大血管附近的穴位,则应尽量避免施灸或选择适宜的灸法,特别不宜用艾炷直接灸。另外,孕妇少腹部禁灸。 2、禁忌病证凡高热、大量吐血、中风闭证及肝阳上亢头痛症,一般不适宜用灸法。 3、禁忌体质对于过饱、过劳、过饥、醉酒、大渴、大惊、大恐、大怒者,慎用灸法。 四、用物准备 治疗盘、艾条、火柴(或香枝)、凡士林、弯盆、小口玻璃瓶、纱布。必要时备浴布、屏风等物。 五、操作步骤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核对姓名、诊断、部位及方法,做好解释工作,取得合作。根据应灸腧穴部位,取适当体位,协助病人松开衣裤,暴露应灸腧穴部位,用纱布(或小毛巾)清洁局部皮肤,保暖。 2、核对、确定腧穴部位及施灸方法。 3、温和灸:手持艾条,点燃一端后,对准施灸的腧穴部位(距

离皮肤2-3公分),进行熏烤,使局部皮肤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5-15分钟,至皮肤稍起红晕为度。 4、雀啄灸:艾条点燃的一端,对准施灸部位,如同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不停地移动,一般灸5分钟左右。 5、回旋灸:将艾条点燃的一端,距离施灸腧穴部位3公分左右,反复地旋回移动或作左右方向移动。一般可灸20-30分钟。 6、施灸时,应密切观察艾条燃烧情况,随时弹去艾灰,防止艾火烧伤皮肤、衣被,注意施灸局部皮肤有否熏烤灼伤趋向等。 7、施灸完毕,熄灭艾火。清洁局部皮肤,协助病人衣着。整理床单,合理安置体位,清理用物,归还原处。洗手; 8、记录施灸腧穴部位、方法、时间、反应及疗效等。并签名。 六、注意事项 1、实施艾灸前要全面了解受术者整体状况明确诊断,做到有针对性;准备好施术时所需要的器材、用品等;指导受术者采取合适的体位;加强与受术者之间的交流,使其解除不必要的思想顾虑。 2、治疗过程中施术者要全神贯注艾灸操作要保持合适的温度,以受术者感觉舒适为佳,并且认真观察受术者的反应情况,必要时调整艾灸的角度及距离。 3、治疗后受术者宜卧床休息5-10min,不宜马上进行剧烈运动 七、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 1、不良反应实施艾灸过程中可能出现胸闷、心慌、晕厥,皮肤瘙痒、刺痛、水疱等不良反应。 2、处理措施 ①根据体质和病情选用合适的灸法以受术者的病情、年龄、体质等决定施灸量的多少,若要选用化脓灸时,一定要征得受术者的同意,并在病历上记录、签字。 ②晕灸现象处理立即停止艾灸,让受术者平卧于空气流通处,

针灸的精华补泻手法

针灸手法 疾徐补泻:进针慢、退针快,少捻转为补;进针快、退针慢,多捻转为泻。 呼吸补泻:呼气时进针,吸气时退针为补;吸气时进针,呼气时退针为泻。 开合补泻:出针后迅速按压针孔为补;出针时摇大针孔为泻。 提插补泻:先浅后深,重插轻提,提插幅度小,频率慢为补;先深后浅,轻插重提,提插幅度大,频率快为泻。 迎随补泻:针尖随着经脉循行的方向,顺经斜刺为补;针尖迎着经脉循行的方向,迎经斜刺为泻。 捻转补泻:左转时角度小,用力轻为补;右转时角度大,用力重为泻。 另外还有很多复杂的复式手法,临床上常用的有烧山火和透天凉两种。 烧山火因可使病人局部或全身出现温热感而得名,适用于治疗麻冷顽痹等寒证。操作方法是:将穴位纵向分为天、地、人三部,将针刺入天部(上1/3),得气后行捻转补法,再将针刺入人部(中1/3),得气后行捻转补法,然后再将针刺入地部(下1/3),得气后行捻转补法,即慢慢地将针提到天部。如此反复操作三次,即将针按至地部留针。 透天凉因可以使病人在局部或全身出现寒凉感而得名,适用于热证。操作方法是:将针刺入应刺深度的地部(下1/3),得气后行捻转泻法,然后再将针紧提至人部(中1/3),得气后行捻转泻法,然后再将针紧提至天部(上1/3),得气后行捻转泻法,将针缓慢地按至地部。如此反复三次,将针紧提至天部即可留针。 此外,临床上对于虚实不明显的病症一般采用平补平泻的方法。本法介于补法和泻法之间,操作时应均匀地提插、捻转,力量速度中等,以得气为度,然后用中等速度出针。 “补泻不明,扎针不灵”是针灸学界的一句格言。在针灸的临床治疗中,只有针对素体症状配合相应的针灸补泻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中医发展中几千年的精华也在于此。

中医针灸推拿学入门学习心得

中医针灸推拿学学习心得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变得更加快速和紧凑,在长期的劳累中,人们才发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因此,推拿在当今的社会中,广泛受到人们的青睐。推拿按摩操作方便,不需要很多的时间,并且经济安全,不需要大笔的医药费,且不会产生药物的副作用,而且推拿对一些疾病还有显著的疗效,省去了吃药打针的麻烦。除此之外,推拿的保健作用更提升了它在人们头脑中的印象分。当初我抱着极大的热情选了这门课程,就是因为我想通过这门学科的学习,获悉一些中医的文化和针灸推拿学概况,掌握一些按摩推拿的技巧,以此来强身健体,更主要的是我热爱为我的家人和身边的人按摩。很荣幸我们课程的张水生老师是临床经验丰富的教授,他向我们展示了很多关于同学们关心以及切身健康问题的解决之道。比如如何缓解痛经,调理内分泌,减肥,美容,预防和治疗脊椎疼痛等等,这些都是相当实用的,以及按摩哪些具体的穴位,缓解什么病症等等,通过自身调节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课余时间,老师还为学生提供了养生保健咨询,同学们受益匪浅。对于选学<针灸(推拿)学>这门课程,我兴趣于推拿这个部分,因为相较针灸来说,它更具有实际操作性,不像针灸需要专业的知识和精准的手法技法,以下为我对推拿学和养生保健学习的心得体会。首先什么是按摩呢?按摩为中医外治法,按摩即为用能量手进行技能操作,激发人体生物能量,平衡阴阳,改善相关病症的方法。中医博大精深,古老而神奇,是我国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四大国粹之一,在国际上有着越来越重大的影响,深受大家的热爱和欢迎。当然也包括我们这些业余爱好者。五十年来中医药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针灸的故乡在中国,这让我感受到无比的自豪!至今日,推拿学的存在历史已经很长了,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中,就有关于保健按摩及推拿治疗的记载,沿续至今,在当代医学不断的研究发展中,出现了众多的操作方法,得到了创新和更有针对性的突破,特别是对一些疾病:内分泌失调、精神紧张、高血压、脾气不和、糖尿病、头痛失眠、腰酸背痛四肢风湿、体弱多病具有很好的疗效。在保健功能上,推拿能促进血液循环、肌肉活络、醒脑安神、舒肝顺气、还能高免疫力、健体增寿,能达到养生地。想按摩成功,认识经络和穴位是基础,也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活中,多了解一些中医常用的取穴方法和人体骨节定位知识,可以让按摩收到更好的疗效,对于自己和家人的健康都大有裨益。日常按摩手法有很多种,主要包括按法、推法、拿法、摩法、揉法等。这些手法简单易学、操作安全实用,对预防和治疗各种疾病具有良好的效果。通过学习,我才发现我已经掌握了那么多种手法,只是手法加速需要加强。我梦想着我能拥有像理发店洗发小姐熟练又舒服的按摩技巧。按摩是讲究原则的,首先你要有力,而且要持久,并且柔和,最后力道要均匀。因部位的不同可选择不同的肢体部位选择不同的手法。只有掌握这些原则,才能很好的驾驭按摩。就拿我的亲身经历来说,从前我给家人按摩的时候,操作上便出了错误,着力部位没有紧贴体表,暴力猛然按压,以致被按者反映不舒服。其实正确方法是按而留之,刚中兼柔,不可移动,用力要由轻而重,这是要吸取教训的。所以说按摩也是一种学习的过程,一份功力,一份效验。通过学习,我知道了人体中有14 条经脉,它内属于脏腹外络与沟通,是运行气血的通络,有运行气血、濡养全身、抗御外邪、保卫机体的作用。在临床上能说明病理变化,指导辩证归经指导疗效及判断疾病预治。针炙治病,是要针炙在一定穴位上的,这些施术点,是指人体体表部位,人体俯气血输注,它大体分为经穴、经外穴和阿是穴腧穴,有近治和远治的作用,当指刺某些腧穴,对机体的不同状态可起双重良性,另外,有些腧穴还具有相对特殊性的作用。腧穴的位置不像阿是穴那样好确定,找对压痛点就找到了它的位置,是很难确定精确的位置,医学上运用人体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如神门穴的定位,它在手腕部,腕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骨度折量定位法,(如劳宫穴,定位于在手掌第二、三掌骨之间,偏于第三掌骨,握拳屈指时中指指尖处)、及指寸定位法(如天枢穴的定位,在腹中部,距脐中两寸,人的大拇指宽为一寸)拟取腧穴。每一个穴位都会有一个主治功能,如劳宫穴,主治中暑、中风昏迷、口臭等症状。腧穴又分为手太阳肺经、手少阴经、足太

针灸推拿之推拿手法:小儿腹痛中医推拿疗法

腹痛是小儿常见的证候,可见于多种疾病,涉及范围较广,由于小儿病情变化多端,对疼痛表达能力差,而且部分病例有进一步演变为急腹症的可能,所以一定要认真辨证,属急腹症的患儿宜马上接受手术治疗。 病因病机 1.感受寒邪 护理不当、腹部受凉、饮食当风、过食生冷→寒邪搏结肠间,中阳受遏(寒主收引,寒凝不散)→气机凝涩,经脉不通(不通则痛)→腹痛。 2.乳食积滞 乳食不节(暴饮暴食,恣食肥甘),饮食不洁→损伤脾胃,升降失和,气机阻遏,郁而不通→食积而痛。 3.脾胃虚寒 素体阳虚,久病体弱,脾胃虚弱,脾阳不振→中焦虚寒,水谷失运→寒湿滞留,气机不畅,或气血不足,脏腑失养→腹痛。 4.虫积气滞 虫体扰动于胃肠中→气机受阻→气滞腹痛。 5.脾胃蕴热 暑热外侵,内邪(寒邪,食积等)郁久化热,恣食辛辣厚味→中焦湿热交阻,气机不和,传导失职→腑气不通→腹痛。 6.气滞血瘀 跌仆创伤,腹部手术之后,恐惧惊吓→腹内经络受损,气血逆乱→气血经脉失调→肠腑气滞血瘀→腹痛。 中医推拿治疗 1.治疗原则:调和脏腑,畅通气血,缓急止痛。 2.手法处方:推脾经,掐揉一窝风,运内八卦,摩腹,拿肚角,分腹阴阳。 3.方义:推脾经,摩腹,分腹阴阳——调理脾胃,和中止痛。运内八卦——理气调中,并能起到调和及加强其他手法的作用。拿肚角,掐揉一窝风——缓急止痛。

4.加减治疗 ⑴寒实痛:加揉外劳宫,推三关,推脾经用补法以温中散寒,助阳止痛。 ⑵伤食痛:加揉板门,清大肠,揉中脘,揉天枢以消食导滞,理气助运,和中止痛。 ⑶虚寒痛:加补肾经,推三关,揉外劳宫,揉脐,按揉足三里,推脾经用补法以温补脾肾,助阳散寒,益气止痛。 ⑷虫积痛:加揉外劳宫,推三关,揉脐以温中安蛔,缓急止痛,蛔遇寒易扰动不安,遇温则静。 ⑸热痛:加清大肠,退六腑,推下七节骨,推脾经用调法以清泻胃肠实热积滞,调通中焦气机升降。 ⑹气滞血瘀:加平肝经,清心经,按弦走搓摩,推脾经用调法以行气活血,通络解郁,以通止痛。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 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规范

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规程松木坪镇中心卫生院中医科

目录 1、针刺技术操作规程…… 2、敷药技术操作规程…… 3、熏洗疗法技术操作规程…… 4、艾灸技术操作规程…… 5、拔罐技术操作规程…… 6、推拿技术操作规程…… 7、耳穴埋籽技术操作规程…… 8、刮痧技术操作规程…… 9、红外线治疗仪操作规程…… 10、温针灸技术操作规程…… 11、穴位注射技术操作规程…… 12、牵引治疗操作规程…… 13、中频电疗技术操作规程…

. 一、针刺技术操作规程毫 针刺法技术操作规程 【目的】 采用不同型号的金属毫针刺激人体一定的腧穴,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目的。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疾病。 【用物准备】 治疗盘,毫针盒(内备各种毫针)或一次性使用的毫针,0.5%碘伏,棉签,棉球,镊子,弯盘,必要时备毛毯和屏风等。 【操作方法】 1. 进针法图1-1指切进针法 1.1 指切进针法:又称爪切进针法。一般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穴位旁边,右手持针,用拇、食、中三指挟持针柄近针根处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此法适宜于短针的进针。(图1-1) 1.2 夹持进针法:或称骈指进针法。即用左手拇、食二指捏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入腧穴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腧穴。此法适用于肌肉丰满部位及长针的进针。 1.3 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或有皱褶部位的腧穴,

如腹部的穴位。

1.4 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皮肤顶端将针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进针。如印堂穴。(图10-69) 2. 进针角度和深度 2.1 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构成的夹角。 2.1.1 直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度角左右手垂直刺入。此法适用于人体大部分腧穴。 2.1.2 斜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度角左右手倾斜刺入。此法适用于肌肉较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或不宜于直刺、深刺的腧穴。 2.1.3 平刺:即横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度角左右沿皮刺入。此法适用于皮薄肉少部位的腧穴,如头部。 2.2 深度:是指针身刺入皮肉的深度,一般根据患者体质、年龄、病情及针刺部位而定。 2.2.1 体质:身体瘦弱,宜浅刺;肌肉丰满者,宜深刺。

针灸手法操作

针灸手法及针灸急救知识 香河县中医医院徐冬梅 一.针灸技术的掌握与操作技能 一、毫针刺法 1、针刺进针法 (1)单手进针法: 操作:单手进针法:术者以拇指、食指持针,中指端紧靠穴位,指腹紧靠针身下段。当拇、食指向下用力按压时,中指随之屈曲,将针刺入,直刺至所要求的深度。 适用:短针进针。 (2)双手进针法: ①指切进针法 操作:用左手拇指或食指或中指的爪甲切按在腧穴位置上,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腧穴。 适用:短针进针。 ②舒张进针法 操作:用左手食、中二指或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向两侧撑开,使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食、中二指或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 适用:皮肤松弛部位得腧穴。 ③夹持进针法 操作:左手拇食二指持捏消毒的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露出针尖,将针尖固定于针刺穴位的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持针柄,使针身垂直,在右手指力下压时,左手拇食二指同时用力,两手协同将针刺入穴位皮肤。 适用:此法适用于长针的进针. ④提捏进针法 操作: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上端将针刺入。 适用:适用于皮肤浅薄部位(如印堂、列缺)的进针。 2、行针手法 行针又名运针,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为使之得气,调节针感和进行补泻而施行的各种针刺手法。 行针基本手法:提插法、捻转法。 行针辅助手法:循法、弹柄法、刮柄法、摇柄法、挫柄法、震颤法。 在第二站的操作考试中,行针手法题目极少,主要是考基本手法,考生要注意两个基本手法动作要领的语言叙述。 (1)提插法: 操作: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上提下插动作的操作手法。(这种使针由浅层向下刺入深

层的操作谓之插,从深层向上引退至浅层的操作谓之提,如此反复地上下呈纵向运动的行针手法,即为提插法)。 要领:使用提插法时的指力要均匀一致,幅度不宜过大,一般以3~5分为宜,频率不宜过快,每分钟60次左右,保持针身垂直,不改变针刺角度、方向和深度。 (2)捻转法: 操作: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向前向后捻转动作的操作手法。(这种使针在腧穴内反复前后来口的旋转行针手法,即为捻转法)。 要领:使用捻转法时,指力要均匀,角度要适当,一般应掌握在180o左右,不能单向捻针,否则针身易被肌纤维等缠绕,引起局部疼痛和导致滞针而使出针困难。 3、针刺补泻手法 针刺补泻手法中,最重要的是提插补泻法、捻转补泻法,这两项内容也是笔试中经常出现的考点。记忆的时候,要配合动作找其中的规律,不要单纯背文字,不然很容易搞混的。 (1)提插补泻法: 先浅后深,重插轻提,提插幅度小,频率慢,操作时间短者,为补法。(下插用力为主) 先深后浅,轻插重提,提插幅度大,频率快,操作时间长者,为泻法。(上提用力为主) (2)捻转补泻法: 捻转角度小,频率慢,时间短为补; 捻转角度大,频率快,时间长为泻。 捻转时补法拇指向前,食指向后,左转为主; 捻转时泻法拇指向后,食指向前,右转为主。 (3)迎随补泻法: 进针时,针尖随着经脉循行去的方向刺入,为补法; 进针时,针尖迎着经脉循行来的方向刺入,为泻法。 (4)疾徐补泻法: 进针时徐徐刺入,少捻转,疾速出针者,为补法; 进针时快速刺入,多捻转,徐徐出针者,为泻法。 (5)开阖补泻法: 出针时迅速按拙揉针孔为补法; 出针时摇大针孔而不立即按揉为泻法。 二、灸法操作 1、灸法总论: 灸法的内容看起来虽然比较多,但在实践技能第二站的考试中,考点主要集中在艾柱灸的间接灸和艾条灸的悬起灸。这是复习的重点。在灸法内容的复习中,首先要分清每个灸法的大概类别和内容,这样就容易多了。 艾灸主要分两大类:艾柱灸和艾条灸。这两类的划分,是用于灸法的材料的不同。

针灸配合推拿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针灸配合推拿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并分析应用针灸配合推拿治疗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本院选择2014年5月~2015年8月颈椎病患者共12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应用推拿进行治疗,试验组患者应用针灸配合推拿进行治疗。结果试验组患者相比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增加(95.31% vs 73.44%),两组结果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针灸配合推拿治疗颈椎病患者,临床疗效显著。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massage on cervical spondylosis patients.Methods In our hospital in May 2014 to August 2015 during cervical spondylosis patients with a total of 128 cases,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by massage therapy,experimenta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massage.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clinical treatment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95.31%vs 73.44%),and the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P<0.05).Conclusion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massage treatment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patients,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is significant. Key words:Acupuncture;Massage;Cervical spondylosis 頸椎病又被称为颈椎综合症,是颈神经根综合症、增生性颈椎炎、颈椎骨关节炎和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总称,主要是由颈椎劳损、骨质增生,颈椎间盘突出、韧带增厚,以致颈椎出现一系列功能性障碍[1]。针灸、推拿均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治疗骨科疾病的传统方法,已有研究报道,针灸结合推拿用于治疗骨关节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2]。本文分析了应用针灸配合推拿治疗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院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选择2014年5月~2015年8月颈椎病患者共128例,其中男性67例,女性61例,年龄均在35~66岁,平均年龄为(50.7±1.9)岁,病程均在2个月~3年。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64)和对照组(n=64),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各方面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应用推拿进行治疗,方法如下[4]:①患者取坐位,头部前屈,暴露颈椎部位,医者准备施术;②首先进行揉拔理筋,通络止痛,于患者外关、肩部、合谷、曲池、风府至大椎段按压揉拔;③然后于患者颈椎两侧按揉,使上肢、颈、肩等部位肌肉完全放松,并对颈后以及两侧肌肉进行提拿;④最后对患者肩井进行按揉提拿,并对上肢、肩等部位进行叩打。

针灸推拿各自特点与优势比较分析

针灸推拿各自特点与优势比较分析.方磊: 祖国医学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块瑰宝五千年来它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和人类健康事业作出了巨贡献。而针灸与推拿则是镶嵌在块瑰宝上的两颗璀璨明珠,二者交相辉映对人类的贡献功不可没。 针灸与推拿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都以中医基础理论作为指导思想,运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思想来分析病情,辨别证候。在治法上以经络学与腧穴学为根本,通过经络的循行走向、功效,腧穴的定位、主治以及配穴原则等来治疗疾病,而且治疗中无毒副作用符合人们追求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绿色治疗观念。 两者犹如孪生兄弟一样既存在着不少共性,又在临床上有着各自的优势与特点。 l针刺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比推拿治疗为量化 针刺治疗疾病较为量化可通过留针与电针较长时间的刺激穴位,较准确地控制刺激量,较好地激发经气,其巾电针可代替长时间的持续运针,并且只需调节频率高低,刺激强度大小和波形即可。在针刺手法上也比推拿量化如子午捣臼法是一很好的例子.下针得气后分三部每部紧按慢提81次,退针分二部每部紧提慢按64次,同时每度行针时三进二退紧按慢提结合左转针,紧提慢按结合右转针。要在五个部分内提插捻转371次,三度行针共 1 131次,在行针次上有明确的标准规定。而推拿手法的量化问题现在还处于研究阶段没有统一标准。有的以减轻疼痛为度.有的以手法作用于局部皮肤使之发热升温为准,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2针刺手法深奥繁多似简实难 针刺的手法有青龙摆尾、白虎摇头、赤风迎源等等,但归根溯源就是补法与泻法的巧妙组合与运用。它根据辨经络、脉象、形神来施以补泻并且利用调节进针速度、针深度、捻转的方向和幅度等方法控制补泻的效果。针刺手法看起来似乎简单,但要是想运用手法达到高一级要求就颇为不易。比如运用透天凉就要求医生有扎实手法基础。针刺时手不离针、目无它视、调整自己与病人的呼吸,随息下针,行针时三退两进反复操作。要使针下有凉感产生,并能循经感传就必须指力强大、手法纯熟、体力充沛。所以一个有基础的针灸医生自幼即练习太极拳和气功,绝对不是一刺二捻就了事。 3灸法与针刺推拿手法相比更具有温经通络祛风散寒的作用 灸法是根据不同人的体质和病症运用不同的施炙方法和材料治疗疾病。它的温通作用是针剌推拿手法无法比拟的,艾条燃烧时温度可达800 C以上能使皮肤局部温度骤然上升。在施灸手法上雀啄灸可较精确地对某个特定穴进行长时问较大的刺激,而熨热灸则通过艾在患处的来回移动来温通经络,治疗大而积风湿痹痛和软组织损伤达到祛风湿的作用。推拿手法是通过能量之间相互转化生热达到温经通络的效果。此法与灸法相比发热作用时间短.接触面过大对于各溃疡性皮肤病、皮肤烧伤、皮肤过敏等患者则不能施以此法限制其作用的发挥。针刺手法中烧山火运用徐疾、提插、开阖等各种手法刺激人体,使肢体未梢毛细血管呈舒张反应血流加速、血糖与血浆柠檬酸上升,体温也随之上升。它与灸法比较只是单纯的物理刺激并无合并药物的功能而且升高的温度也不及灸法。例如:吴秀锦等在1980年采取组间对照的观察方法用徐疾补泻针刺合谷、曲池穴经过32人次的观察有30人次升温,升温幅度在O.4~3.5 C其中有1 7人次升温在1 C以上(P

针灸推拿读书心得

针灸推拿读书心得 通过这学期的推拿按摩选修课学习,我对推拿按摩有了初步的了解,知道了所有 手法都要求持久、有力、均匀、柔和,从而达到深透和渗透的目的。所谓“持久”是指按手法的要求作用一段时间。所谓“有力”是指手法要有一定的力度,达到 一定的层次。在用力时应根据被按摩者者的爱好择适当的力量,力量是可大可小的,大时力量可达肌肉、骨骼;小时仅达皮肤和皮下。也就是说力量并不是越大 越好。所谓“均匀”是指手法的力量、速度及操作幅度要均匀。在操作时力量不 可时轻时重,速度不可时快时慢,幅度不可时大时小。在改变力量、速度、幅度 时要逐渐地、均匀地改变。所谓“柔和”是指手法要轻柔缓和,不使用蛮力、暴力,做到“轻而不浮,重而不滞,松而不懈,紧而不僵”。所谓“深透”是指每 个手法应用完之后,均能使该部位浅层组织和深层组织得到充分放松。所谓“渗透”是指一些手法产生的效果是从浅层组织渗透到深层组织,如应使按摩法产生 的热逐渐渗透到深层组织,这称为“透热”。 在整个课堂中,最能令我兴奋的或许不是学到了多少专业知识,而是因为这节课 授课方式的与众不同,我喜欢这种和同学合作的学习方式。喜欢交流,而这种肢 体语言的交流,更容易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非常感谢学校、感谢老师给了我这次学习与交流的机会,我珍惜我所学到的知识,更珍惜我在这里认识的新朋友。 针灸推拿读书心得2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变得更加快速和紧凑,在长期的劳 累中,人们才发现身体健康的得要性,因此,推拿在当今的社会中,广泛受的到 人们的青睐。的推拿是什么呢?推拿就是运用一些特定的手法作用于人体表面的 部位或穴位,运动人的肢体,改变和调节机体病理和生理状况,进行防治疾病的 一种疗法。 推拿之所以被人们青睐,是因为推拿按摩操作方便,不需要很多的时间,并且经 济安全,不需要大笔的医药费,且不会产生药物的副作用,而且推拿对一些疾病 还有显著的疗效,省去了吃药打针的麻烦。除此之外,推拿的保健作用更提升了 它在人们头脑中的印像分,这也是我选择这一学科的一个原因之一吧。 直至今日,推拿学的存在历史已经很长了,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中,就有关于保 健按摩及推拿治疗的记载,沿续至今,在当代医学不断的研究发展中,出现了众 多的操作方法,得到了创新和更有针对性的突破,特别是对一些疾病:内分泌失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普通针刺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普通针刺 一.针刺前的准备 1.针具:根据病情部位的不同应选择适宜的毫针。 2.部位:根据病人的病情选择适应的穴位做为治疗部位。 3.体位:选择患者舒适,医的者便于操作体位。 4.消毒:针具:送医院消毒供应室高压灭菌消毒。患者的部位:用碘伏棉签擦拭选定的的穴位皮肤。医生手的消毒:用肥皂水清洗,必要时,用消毒液擦拭. 5.环境:清洁卫生无污染,温度适宜。 二.针刺的方法 (一)持针法:二指持针,三指持针,四指持针,五指持针。 (二)进针法: 1.进针速度分:速刺法,缓刺法。 2.刺入术式分:插入法,捻入法。 3.刺押手势分:单手进针,双手进针:爪切法,夹持法,舒张法,提捏法。 (三)针刺角度 1.直刺90°左右 2.斜刺45°左右 3.平刺15—25°

(四)针刺的方向一般根据经脉循行腧穴分布和所要达到的疗效而定。 (五)针刺的深度腧穴的针刺深度应根据你年龄、体质、病情、季节的不同而刺入的深度也应有所不同,有些穴位较危险刺入深度一定要谨慎。 (六)行针手法 1.提插法:上提下插的动作 2.捻转法:前后捻动针柄 (七)针刺得气 一是患者对针刺的感觉和反应,患者的针刺部位有酸胀、麻重等自觉反应,有时或出现热、凉、痒、痛、抽搐、蚁行等感觉;另一是医者对刺手指下的感觉,针下沉紧、涩滞或针体颤动等反应。若针刺后未得气,患者则无任何特殊感觉或反应,医者刺手亦感到针下空松、虚滑。 (八)留针法毫针刺入人体腧穴留置一定时间称为留针。一般留20—40分钟。 (九)出针法用左手持棉签按压针刺部位,右手持针将针慢慢提出皮肤。 三.适应症 针刺适应范围很广,涉及内外妇儿多个科室病症,以痹症疼痛方面见长。

针灸推拿科工作计划

针灸推拿科工作计划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针灸推拿科2016年工作计划 2016年,我们以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凝聚人心,以新思路、新观念、新举措增强急诊工作的生机与活力,加强临床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巩固队伍,使科室医疗体系更加规范化,为加快我科发展,现将2016年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以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城市居民医保工作为目标,以维护健康,关爱生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科室宗旨,为把我科建设成为民众信赖、医院放心,医德高尚、医术高超的科室迈出坚实的步伐。 二、主要措施 1.医疗质量:要在巩固前两年管理年活动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等级医院复审整改工作,围绕“质量、安全、服务、价格”,狠抓内涵建设。要进一步加强专业队伍的设置,进行医学知识的学习,了解针灸治疗在当前社会的重要性及普及性,稳进队伍发展。完善工作流程,管理文件资料、对各支持系统服务的规范。协调临床各科对针灸工作的配合。加强上级医师急救指导,加强三级会诊,加强与其他专科的协作配合,使针灸推拿科多种中医技术在本科室的各种疾病使用率比率达到100% 2.质量管理:狠抓“三基三严”,加强病史询问及规范查体、大病历规范书写、针灸推拿技术演练、抗生素合理使用等专项培训力度。认真执行首诊负责制、交接班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各级各类人员职责、依据病情优先获得诊疗程序。加强运行病历的考评,重点检查与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相关的内容,完善定期检查、考评、反馈、总结的质控制度,坚持一周一小查,一月一大查,对环节管理、凝难病

针灸推拿的基本作用和原理

中医学,是发祥于中国古代的研究人体生命、健康、疾病的科学。它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科学思维方法,是以自然科学知识为主体、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相交融的科学知识体系。中医学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但亦具有浓厚的社会科学的特点,同时还受到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深刻影响,是一门以自然科学为主体、多学科知识相交融的医学科学。手法的概念 手法是指利用肢体的某一部分通过其在肌肉、关节、骨骼表面运用各种术式或互相协调操作,达到对患者进行检查,治疗康复和保健的作用。 手法医学的概念:研究手法在诊断疾病和治疗疾病及保健中的临床应用操作技巧和作用机理的一门学科。 推拿的作用原理: 1、调节神经机能 2、促进血液、淋巴液的循环 3、加速修复损伤的软组织、 4、有利于气血充足,精力充沛,五脏安康 艾条的作用:温经散寒祛风、行气活络、活血止痛、升阳举陷、补虚固脱。用于风、寒、湿痹痛、痿证、虚寒咳喘、泄泻、胃脘冷痛、遗精、阳痿等。 灸法的作用: 灸法对心脑血管病变有明显的调节作用;艾灸是通过灸法可能有促进肾上腺活动的作用腧穴经络而起作用,同时能提高免疫功能,可能是灸疗治疗肿瘤的主要机理,而且灸法具有调整内脏活动功能的作用。 针灸的作用 1、疏通经络疏通经络是针灸治病最主要、最直接的作用。针灸通过疏通经络、调理气血,从而排除致病因素,治愈疾病。同时针灸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 2、扶正祛邪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和对体内体外环境的适应力,祛逐致病因素是针灸治病的根本法则和手段。 3、调和阴阳促进人体气血充足,精力充沛,五脏安康是针灸治病的最终目的。 拔罐的作用: 1、促进人体气血充足,精力充沛,五脏安康。 2、调和脏腑、疏通经络、调理气血; 3、协助诊断;

14位知名针灸专家的烧山火与透天凉操作手法

14位知名针灸专家的烧山火与透心凉操作手法 黄帝问曰:愿闻《九针》之解,虚实之道。岐伯对曰:刺虚则实之者,针下热也,气实乃热也。满而泄之者,针下寒也,气虚乃寒也。——《素问·小针解篇》 一曰烧山火:治顽麻冷痹,先浅后深,凡九阳而三进三退,慢提紧按,热至紧闭插针,除寒之有准。 二曰透天凉:治肌热骨蒸,先深后浅,用六阴而三出三入,紧提慢按,徐徐举针,退热之可凭,皆细细搓之,去病准绳。——《金针赋》 【烧山火】 操作方法:将所刺腧穴的深度分作浅、中、深三层(天、地、人三部)。 (1)进针时,医者重用指切押手。 (2)令病人自然地鼻吸口呼,随其呼气时,将针刺入浅层(天部)得气。 (3)得气后,重插轻提,连续重复9次(行九阳数)。(4)再将针刺入中层(人部),重插轻提,连续重复9次(行九阳数)。

(5)其后将针刺入深层(地部),重插轻提,连续重复9次(行九阳数)。此时,如果针下产生热感,稍待片刻。(6)随病人吸气时将针1次提到浅层,此为一度。如果针下未产生热感可随病人呼气时,再施前法,一般不过三度。(7)手法操作完毕后,留针15~20分钟,待针下松弛时,侯病人吸气时将针快速拔出,急按针孔。 【透天凉】 操作方法:将所刺腧穴的深度分作浅、中、深三层(天、地、人三部)。 (1)在进针时,医者轻用押手。 (2)令病人自然地鼻呼口吸,随其吸气将针刺入深层(地部)得气。 (3)得气后,轻插重提,如此6次(行六阴数)。 (4)再将针提至中层(人部),轻插重提,连续6次(行六阴数)。 (5)再将针提至浅层(天部),轻插重提,如此6次(行六阴数)。 此时,针下产生凉感,称为1度。如果针下未出现凉感,可将针1次下插至深部,再施前法。但一般不超过三度。凉感不论在地部、人部或天部出现,可停止手法操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