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9.2溶解度知识点讲义(无答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9.2溶解度知识点讲义(无答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9.2溶解度知识点讲义(无答案)

知识点讲义——第九单元溶液

课题2 溶解度

知识点1 饱和溶液(重点)

1.探究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1)探究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实验目的】探究氯化钠是否可无限制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

【实验步骤】①常温下向盛有在20mL水的烧杯中加入5g氯化钠,搅拌;②等氯化钠溶解后再加5g氯化钠,搅拌,观察实验现象;③再加入15mL水,搅拌,观察现象。

注意:玻璃棒搅拌尽量不要碰到烧杯内壁和烧杯底部。以不发出声音为准!

【实验现象】如下表

变化。

(2)探究硝酸钾溶解的有关情况

【实验目的】探究硝酸钾的溶解是否受到温度的影响。

【实验步骤】①常温下向盛有20mL水的烧杯中加入5g硝酸钾,搅拌;

②再加5g硝酸钾,搅拌,观察现象;③加热烧杯,观察剩余固体有什么变化;

④再加5g硝酸钾,搅拌,观察现象;⑤把烧杯中的溶液冷却到室温,观察现象。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物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易错点津】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时,应注意:

(1)明确“一定温度”和“一定溶剂”,因为改变溶剂量或温度,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2)应明确是“某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如在一定条件下,不能再溶解NaCl的饱和溶液,可能还能溶解蔗糖(或KNO3),对蔗糖(或KNO3)来说该溶液就是不饱和溶液,故必须指明是哪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3)饱和溶液概念中的“不能”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里,溶解该物质的量达到了最大限度,;不饱和溶液概念中的“能”则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里,溶解该物质的量还没有达到最大限度。

3.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

由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可知,判断一种溶液是否饱和的依据是看在一定温度下,一定剂量里加入溶质是否还能继续溶解。

一般来说,可以向溶液中再加入少量该溶液的溶质,如果不能继续溶解,说明原溶液是该物质的饱和溶液;如果继续溶解,说明原溶液是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4.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通常情况下,一般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可以通过降温、加入溶质、蒸发溶剂等方法,变成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可以通过升温、增加溶剂等方法,变成一定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但有反常物质,如氢氧化钙,不饱和溶液需通过升温变成饱和溶液,饱和溶液需要通过降温变成不饱和溶液。

5.结晶

(1)概念:热的饱和溶液冷却后或蒸发溶剂时,已溶解在溶剂中的溶质以晶体的形式析出,这一过程叫结晶。

(2)结晶的方法:结晶有蒸发溶剂结晶和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两种方法。

①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一般就是指把在温度比较高的情况下的饱和溶液的温度降低,使其析出晶体的过程,即通过降低温度的方法使溶质从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来,适用于溶解的量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增大的物质。

②蒸发溶剂结晶:一般适用于溶解的量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的物质,如海水晒盐,就是利用涨潮将海水引进贮水池,待海水澄清后,先引入蒸发池,经过风吹和日晒使水部分蒸发;到一定程度后再引入结晶池中,继续风吹和日晒,海水就会慢慢变成食盐的饱和溶液,再晒,食盐晶体就会逐渐从海水中析出,得到粗盐,同时得到含有大量化工原料的母液(叫做苦卤)。

6.不饱和溶液与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关系及结晶的方法

【易错点津】(1)并不是所有物质在水中溶解的最大量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有些物质如熟石灰在一定量水中溶解的最大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2)有些物质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不能形成饱和溶液,如酒精没有饱和溶液。

【引申拓展】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的区别:

(1)溶液的稀、浓与溶液的饱和、不饱和没有必然的联系,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如蔗糖溶液,稀溶液并不一定就是不饱和溶液(如氢氧化钙溶液)。

(2)同一种溶质的溶液,相同温度下,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

在生活中,饱和溶液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如在粗盐提纯的时候,常用饱和食盐水来清洗蒸发后得到的食盐晶体,以达到精制食盐的目的;又如用饱和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制取硫酸后的尾气;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来吸收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等。

知识点2 溶解度(重、难点)

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1)溶解度的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2)固体溶解度概念中的四要素

①条件在一定温度下。

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内因是溶质和溶剂的性质,而外因就是温度。如果温度改变,则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也会改变。因此,只有指明温度时,溶解度才有意义。

②标准在100g溶剂里。

如果不指明溶剂,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指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为了确定标准,人们规定在100g溶剂里。需要强调和注意的是,此处100g是溶剂的质量而不是溶液的质量,一定要正确理解!

③状态达到饱和状态。

④单位溶解度是指溶解溶质的质量,单位为克。

(3)溶解度的含义

溶解度是指某物质在某温度下,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例如:在20℃时,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是36g,就是指在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36g氯化钠(这时溶液达到饱和状态)。

[引申拓展] 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有:

(1)内部因素:溶质和溶剂的性质。(2)外部因素:温度。与溶剂质量多少没有关系,因为概念中已经规定100g溶剂,所以溶质和溶剂确定时,固体溶解度只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4)溶解性与溶解度

溶解性是指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常用易溶、可溶、微溶、难溶(不溶)粗略表示,是物质的一种物理性质。溶解性的强弱与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有关,而溶解度是从数量的角度来表示物质溶解性的强弱。

【易错点津】习惯上把“难溶”称为“不溶”,但是绝对不溶的物质是没有的,如碳酸钙习惯上成为不溶,但仍然有极少量碳酸钙溶解于水中。

【身边的化学】我们知道茶壶永久了,总会有一层棕红色的不易洗掉的茶垢出现,这是因为当我们把茶叶放进茶壶里,冲进开水后,茶叶中几十种成分就会逐渐溶解到水中。所以,水中就有了茶的味道。这几十种成分中,有一种叫做鞣质的物质,它很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而生成一种难溶于水的棕红色物质,这种物质慢慢地在壶壁上生成,久而久之,壶壁上便留下了一层厚厚的茶垢。这个事实说明,不同物质的溶解性是不同的。

2.固体物质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1)列表法:把不同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写在同以表格中,能准确表示某物质在某温度时的具体溶

解度数值,但是只能表示一些特定温度时的溶解度,不能表示任意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

(2)溶解度曲线法: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用描点法绘出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3. 溶解度曲线

(1)几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 (2)溶解度曲线表示的意义

溶解度曲线可以表示如下几种关系:

①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不同溶解度数值。

②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溶解度数值。若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相交,则在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③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大小

④在溶解度曲线上方靠近曲线的点表示过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解的溶质的质量超过该温度时的溶解度但尚未析出晶体的溶液叫做过饱和溶液)。

⑤在溶解度下方的点表示不饱和溶液。 (3)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规律

①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表现在曲线“坡度”比较“陡”,如KNO 3 . ②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表现在曲线“坡度”比较“平”,如NaCl . ③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表现在曲线“坡度”下降,比如Ca(OH)2 . (4)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①判断某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 ③确定如何通过改变温度将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④判断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的趋势,从而确定通过改变温度或蒸发溶剂等方法使物质结晶析出,为混合物的分离、提纯提供理论依据。

【规律方法】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一般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结晶,如硝酸钾;溶解

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一般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结晶,如氯化钠。

4. 气体物质的溶解度

(1)概念:气体的溶解度是指压强为101KPa 和一定温度时,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例如:压强为101KPa 和温度为0℃时,1体积水里最多能溶解0.024体积的氮气,则在此时,氮气的溶解度为0.024 。

(2)影响因素:

内因:气体和溶剂的性质;外因:压强和温度(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如:打开汽水瓶盖时会有气泡冒出,这是因为汽水中溶有大量的CO 2,当打开瓶盖时压强减小,因此大量的CO2就会逸出而产生大量气泡。 烧开水时,刚开始会看到里面有许多小气泡不断上升,就是因为溶解在水中的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气泡会不断冒出。不能用凉开水养鱼就是因为凉开水中溶解的O2太少,不能供鱼呼吸。

【易错点津】 标准状况通常是指温度为0℃,压强为101KPa 时的状况,因此气体的体积受温度和压强的影响较大,所以非标准状

况时的气体体积要换算成标准状况时的体积。

边讲边练例1、下列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

B .同一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C .热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时,一定会析出晶体

D .饱和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点拨:饱和溶液是指溶质的饱和溶液,也就是说不能再溶解这种溶质的溶液,可能还能溶解其它的溶质;同一溶质的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一定要指明温度相同;只是大部分物质可以通过降温来结晶,并不指所有,如例如熟石灰的饱和溶液,降温时,其溶解的量反而增大;通过加溶质、改变温度的方法,可以将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针对训练1】现有t ℃时的硫酸铜饱和溶液,下列有关叙述违背客观事实的是 ( )

A.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铵固体后,固体溶解,并使溶液温度下降

B.加入一定量的水后,溶质质量变小

C.加入一定量的水后,硫酸铜溶解度不变,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D.放入一根铁丝后,铁丝表面有亮红色物质析出,说明铁比铜活泼

例2、可以证明一瓶硝酸钾溶液是饱和溶液的方法的是()A.蒸发掉1g水,有少量固体析出B.降低温度,有少量固体析出

C.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固体不再溶解D.加入少量水,没有固体析出

点拨:对不饱和溶液来说,通过蒸发也可能会由不饱和变为饱和,然后有固体析出;降温有固体析出,原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改变温度,在一定剂量里溶解的溶质的最大量发生变化;在不改变条件的前提下,某溶质的饱和溶液已经不能再溶解该溶质;溶剂变多,原溶液无论是饱和溶液还是不饱和溶液都不会再有固体析出。

【针对训练2】周末感到有点饿的甲同学泡了一杯白糖开水,他用筷子充分搅拌杯中的白糖后,将杯子放在一

边待糖水变凉,喝糖水时,发现杯底有少量未溶解的白糖(如图)。下列操作或现象能说明糖水一

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A.泡糖水时进行了充分搅拌B.糖水热的时候白糖全部溶解

C.凉的糖水底部都有剩余的白糖D.喝糖水时感到很甜

例3、要使一杯氯化铵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使()

A.加水B.不断搅拌C.升高温度D.加氯化铵晶体

点拨: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物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将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有:①增加溶质,②减少溶剂(可用蒸发法,最好为恒温蒸发),③降低温度(对大部分物质适用,并不是所有,例如熟石灰为例外)。

【针对训练3】在一定温度下,使固体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最可靠的方法使()

A.加入溶质或蒸发溶剂B.加入溶剂

C.采用升高温度的方法D.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

例4、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A.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36g

B.20℃时,100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氯化钠36g

C.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水与氯化钠的质量比为100:36

D.20℃时,将36g氯化钠溶解于100g水中,所得溶液为该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点拨:由溶解度的概念,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克,其涵义是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36g食盐,

溶液达到饱和状态,B中应该为136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有氯化钠36g,其余均正确。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20℃时,KNO3的溶解度为31.6g B.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30℃时,在100g KNO3饱和溶液中含有45.8g溶质

D.将40℃的饱和KNO3溶液降温至20℃,一定有晶体析出

例5、右图是KNO3和NH4Cl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KNO3的溶解度大于NH4Cl

B.t2℃时,KNO3和NH4Cl的溶解度相等

C.t3℃时,两溶液中KNO3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NH4Cl

D.NH4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大于KNO3

点拨:A、t1°C时,KNO3的溶解度小于NH4Cl;B、t2°C时,KNO3和NH4Cl的溶解度交于一点,二者的溶解度相等;C、不知溶液质量及是否饱和,无法比较KNO3和NH4Cl的质量大小;D、由图可知:NH4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小于KNO3 .

【针对训练5】右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2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t℃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C.采用降温的方法可以将乙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

D.45℃时,在100g水中加入100g甲,充分溶解后溶液质量为200g

例6、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不能说明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是()

A.烧开水时,沸腾前有气泡逸出B.喝下汽水感到有气体冲出鼻腔

C.揭开啤酒瓶盖,有大量的泡沫溢出D.夏季黄昏,池塘里的鱼常浮出水面

点拨:气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受温度及压强的变化,温度越高,气体的溶解性越小;压强越大,气体的溶解度越大。C中说明了压

强越小,气体的溶解度也越小,与温度无关。

【针对训练6】烧开水时,加热不久在锅底会出现许多气泡,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打开汽水瓶盖时,有大量泡沫从瓶口溢出,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演练

1、在一定温度下,向一硝酸钾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经充分搅拌,发现有部分硝酸钾晶体溶解,则原

溶液是()A.饱和溶液 B.不饱和溶液C.各部分性质不相同的液体 D.无法确定

2、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B.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

C.溶质的溶解度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D.溶质在溶解过程中,有的放出热量,有的吸收热量

3、将20℃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升温至50℃(不考虑水分蒸发),一定发生改变的是()

A.溶剂的质量 B.溶液的质量C.硝酸钾的溶解度 D.溶质的质量

4、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大,欲从其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一般采用()

A.降温B.蒸发C.沉淀D.过滤

5、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蔗糖溶液是稳定、均一的混合物

B.硝酸钾在20℃时的溶解度是31.6g,则100g硝酸钾溶液中含有硝酸钾31.6g

C.在鱼池中设立水泵,把水喷向空中,可以增加水中氧气的溶解量

D.冷却或蒸发溶剂都能使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达到饱和

6()

A.欲从海水中获取氯化钠,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

B.将50℃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10℃,有晶体析出

C.60℃时,往100g水中加入100g硝酸钾,可得到饱和溶液200g

D.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或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

7、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依据溶解度曲线可判断,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

B.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析出甲的质量大

C.将t2℃时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降温的方法

D.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各100g,其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

8、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时仍是饱和溶液

B.t1℃时,甲和乙各30g分别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均形成饱和溶液

C.t2℃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各100g,其溶质的质量相等

D.t2℃时,在100g水中加入60g甲,充分溶解,形成不饱和溶液

9、右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图。现有t2℃时甲、乙、丙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无固体存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依次为:乙>丙>甲

B.将温度由t2℃降到t1℃,所得溶液均为饱和溶液

C.将温度由t2℃降到t1℃时,析出甲的质量比乙多

D.若甲中含有少量杂质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进行提纯

10、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为A<B<C

B.t2℃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t3℃时B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变成不饱和溶液

D.若要将N点对应的A溶液转变为M点对应的A溶液,可以采取恒温蒸发溶剂的

方法

11、下列有关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饱和溶液的浓度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

B.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一定温度下,向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水后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D.任何饱和溶液升温后都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12、海洋资源开发前景开阔。海水晒盐后能得到粗盐和卤水,卤水中含有MgCl2、KCl

和MgSO4等物质。右图是它们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t1℃时,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MgCl2

B.t1℃时,分别在100g水中溶解等质量的MgCl2、KCl,两溶液都可以达到饱和

C.t2℃时,KCl和MgSO4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D.将t2℃时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均能析出晶体

13、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当温度为_______℃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30℃时,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_______g甲。

(3)将30℃甲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可得到甲物质的___________(填“饱和”

或“不饱和”)溶液。

14、下面的表格列出了NH Cl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4

(2)在20℃时,向100g水中加入50g NH4Cl,形成___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将其温度升高到60℃时,该溶质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

15、如图所示,烧杯中盛有硝酸钠的饱和溶液(底部溶有一些未溶解的硝酸钠固体)。

(1)现向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生石灰,烧杯中的小木块将___________(填“上浮”、“下

沉”或“不变”);若将生石灰换成___________,也会产生同样的现象。

(2)若向水槽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铵,烧杯中的小木块将,___________(填“上浮”、“下沉”或“不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1)25℃时,将25g甲固体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并恢复到原温度时,得到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g 。

(2)要使35 ℃时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有操作步骤:a.溶解 b.过滤 c.降温结晶d.加热浓缩;若甲固体中含有少量乙,则提纯甲的操作步骤是_____________ (填字母序号)。

(4)将35℃时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5℃,则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向100g35℃的水中加入45g甲固体,发现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甲的晶体析出。你认为“全部溶解”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和KCl在不同温度时溶解度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上表数据,绘制KNO3和KCl的溶解度曲线,图1中能表示KNO3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__。(填m 或n)

(2)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KNO3和KCl在某一温度时具有相同的溶解度x,则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

(3)10℃时,131g 饱和KCl溶液,蒸发10g水后,再降温到10℃,可析出KCl晶体的质量为________。

(4)如图2所示,20℃时,将盛有饱和KNO3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向水中加入某物质后,试管中有晶体析出.加入的物质可能是下列中的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氢氧化钠固体 B.生石灰固体 C.冰块D.硝酸铵固体 E.浓硫酸

初三化学溶解度曲线知识点(完整)知识讲解

初三化学溶解度曲线知识点(完整)

溶解度t/℃ 21m m 溶解度曲线知识点 一、正确理解溶解度曲线的含义 溶解度曲线就是在直角坐标系中,用来描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曲线。根据溶解度曲线可进行溶液的配制,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以及进行物质结晶或溶解的计算。下面,我们从溶解度曲线的特点入手,对溶解度作进一步的理解。 (一)点 1.曲线上的点:表示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如:下图中a 表示A 物质在t 1℃时溶解度为m 1g 。 2.曲线上方的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存在不能继续溶解的溶质。如:图中b 表示在t 1℃时,A 的饱和溶液中有(m 2-m 1)g 未溶解的溶质。

3.曲线下方的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如:图中C 表示在t 1℃时,A 的不饱和溶液中,还需要加入(m 1-m 3)g A 物质才达到饱和。 4.曲线交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相同。如图中d 表示在t 2℃,A 、B 两物质的溶解度都为m 4g 。 (二)线 如图中A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明显增大,A 曲线为“陡升型”。如KNO 3等大多数固体物质。 图中B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B 曲线为“缓升型”,如NaCl 等少数固体物质。 图中C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C 曲线为“下降型”,如气体及Ca(OH)2等极少数固体物质。 二、掌握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溶解度

1.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点,代表着某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因此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并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判断其溶解性。 2.可以比较在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相对大小。 3.根据溶解度曲线的形状走向,可以看出某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并根据此情况可以确定从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或进行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例如:某物质的溶解度曲线“陡”,表明该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明显,提纯或分离该物质时适合采用降温结晶法。某物质溶解度曲线“平缓”,提纯或分离该物质时适合采用蒸发溶剂法。 4.从溶解度曲线上的交点,可以判断哪些物质在该点所示的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 5.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确定一定质量的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时析出晶体的质量。

初三化学溶解度曲线知识点及习题

溶解度/g t/℃ 21m m m m 溶解度曲线知识点 一、正确理解溶解度曲线的涵义 溶解度曲线就是在直角坐标系中,用来描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曲线。根据溶解度曲线可进行溶液的配制,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以及进行物质结晶或溶解的计算。 点 ① 曲线上的点:表示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如:下图中a 表示 A 物质在t 1℃时溶解度为m 1g 。 曲线上方的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存在 不能继续溶解的溶质。如:图中b 表示在t 1℃时,A 的饱和溶液中有 (m 2-m 1)g 未溶解的溶质。 曲线下方的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如: 图中C 表示在t 1℃时,A 的不饱和溶液中,还需要加入(m 1-m 3)gA 物质才达到饱和。 ②曲线交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相同。如图中d 表示在t 2℃,A 、B 两物质的溶解度都为m 4g 。 2、线 如图中A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明显增大,A 曲线为“陡升型”。 如KNO 3等大多数固体物质: 图中B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B 曲线为“缓升型”, 如NaCl 等少数固体物质。 图中C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C 曲线为“下降型”,如气体及Ca(OH)2等极少数固体物质。 二、掌握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1. 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点,代表着某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因此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并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判断其溶解性。 2. 可以比较在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相对大小。 3. 根据溶解度曲线的形状走向,可以看出某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并根据此情况可以确定从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或进行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例如:某物质的溶解度曲线“陡”,表明该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明显,提纯或分离该物质时适合采用降温结晶法。某物质溶解度曲线“平缓”,提纯或分离该物质时适合采用蒸发溶剂法。 4. 从溶解度曲线上的交点,可以判断哪些物质在该点所示的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 5. 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确定一定质量的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时析出晶体的质量。 溶解度曲线专题练习 溶解度/g 度

溶液及溶解度学习知识点情况总结

中考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 【考点1】溶液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一、溶液的概念 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组成:溶液是混合物,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体积+溶剂体积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一种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物质。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水是最常见的溶剂。汽油、酒精也可以作为溶剂。 二、溶液的基本特征 ①均一性:指溶液形成以后,溶液各部分的组成、性质完全相同。如溶液中部分的浓度、密度和颜色完全一样。 ②稳定性:外界条件不变是溶液长期放置,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③是混合物。 【规律】溶液的判别 (1)澄清透明不代表是无色的。 (2)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 【举例】硬水、空气、纯净水属于溶液;泥水,油水,蒸馏水不是溶液。 【技巧】溶质、溶剂的判定 ①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是水溶液。 ②当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做溶剂,液体做溶剂。 ③当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叫做溶剂,量少的叫做溶质。 ④当物质溶解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要正确判断溶质。 ⑤溶质和溶剂是溶液所特有的概念,悬浊液和乳浊液不存在溶质和溶剂。 ⑥溶质质量是指溶液中已溶解溶质的质量。

影响物质溶解能力的因素: 1、相似相容,溶质和溶剂的性质相似,溶解能力越强。如:氯化钠易溶于水,难溶于油,碘易溶于汽油,那溶于水。 1、大部分物质稳定越高,溶解能力越强。 对于气体,压强越大溶解能力越强。 【考点2】溶液和浊液 1、浊液:包括乳浊液和悬浊液。 2、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不均一的、不稳定的混合物叫乳浊液。 悬浊液:固体颗粒分散到液体里形成不均一的、不稳定的混合物叫悬浊液。 3、溶液和浊液的区别

(完整word版)初三化学溶解度练习题

九年级化学溶解度练习二 基础练习 1.食盐的溶解度是36g,这句话最主要的错误是未指明()A.100g水中B.是否达到饱和状态 C.温度D.36g为最大量 2.在一定温度时,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加入一些水后,溶质的溶解度() A.变小B.变大C.不变D.不一定变 3.与固体溶解度无关的因素是() A.溶质和溶剂的量 B.溶液的温度

C.溶质的性质 D.溶剂的性质 4.当温度升高时,其溶解度降低的物质是() A.硝酸钾B.氯化钠C.氢氧化钙D.氧气 5.溶解度曲线图可表示的意义是() ①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 ②不同种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不同溶解度数值 ③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大小 ④比较某一温度下各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 A.全部B.①②C.①②③ D.①②④ 6.氯化钠溶解度曲线是()

A.一条略为上升的曲线B.一条略为上升的直线 C.一条陡峭上升的曲线D.一条略为下降的曲线 9.增大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可采用的方法有:①增大压强;②减小压强;③升高温度; ④降低温度,其中可行的是() A.①③B.②③C.①④ D.②④ 10.已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有下列方法:A.升高温度B.降低温度 C.加水 D.加硝酸钾

(1)能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 (2)能使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________; (3)能增大硝酸钾溶解度的方法是________; (4)能减小硝酸钾溶解度的方法是________。 11.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其含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与溶解性有如下关系,请按要求填表:

九年级化学下册《溶解度》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下册《溶解度》教学设计 第七章 第三节 溶解度 教学目标: 1、了解溶解度的概念,了解温度对一些固体物质的影响,了解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2、大致了解气体溶解度受温度、压强等的影响关系。 教学重点: 建立溶解度的概念。 教学难点: 正确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区分溶解性与溶解度在概念上的不同。 教具准备:1、仪器、试管、药匙、滴管、2、药品、食盐、汽油、植物油、水。 3、《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挂图 教学时数: 一教时 教学过程: 1、 由一组对比实验导入物质溶解性的概念,2、 并明确学习目标3、 (1) 演示实验1 在各盛有10毫升水的两支试管内,分别加入2克食盐和0.1克熟石灰振荡,观察现象,静置后,再观察现象。 (室温下,2克食盐完全溶解,0.1克熟石灰却不能完全溶解)可见这两种物质溶解在水里的能力是不一样的,我们把这种能力称之为“溶解性”。 明确溶解性的概念。追问:物质的溶解性大小受哪些因素影响呢? (2) 演示实验2 取一支试管倒入10毫升汽油,加入2克食盐,振荡,观察现象,静置后再观察。(食盐很难溶解) (3) 演示实验3 取两支试管。各取10毫升水、汽油、分别滴入5—6滴植物油,振荡,观察现象。(植物油很难溶解于水,却很容易溶解于汽油中) (4) 追问:从这两个实验中可得出哪些结论呢? 学生归纳:1、同一各物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不同。 2、不同种物质在同一种溶剂里的溶解性也不同。 教者小结: 物质的溶解性是物质本身的固有的一种属性,影响它的因素既与溶质、溶剂的性质有关系,也与温度、压强有关系。当我们要定量地比较物质溶解能力的大小时,仅靠溶解性是不够的,还需学习物质的“溶解度”。

初三化学中考专题(5)溶解度曲线练习及答案

初三化学中考专题(5)溶解度曲线练习及答案 1.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将t1℃时b的饱和溶液加水可变为不饱和溶液 B.将t2℃时a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液质量不变 C.t2℃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a>b D.将t2℃时a、b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2.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分别将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则所得的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乙>甲>丙 D.t1℃时,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 3.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将甲、乙、丙三种物质t2℃时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 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正确的是 A.甲>乙>丙 B.甲=乙=丙 C.甲=乙>丙 D.丙>甲=乙 4.(多选)甲、乙两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20g B.t1℃时,30g甲加入到50g水中最多可得70g溶液 C.t2℃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变成不饱和溶液 D.t2℃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甲<乙 5.(多选)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20℃时,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下列叙述正 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实验过程中,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A溶液和C溶液 C.实验过程中,只有B溶液和D溶液属于饱和溶液 D.实验过程中,B溶液与E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6.(多选)甲、乙、丙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t2℃时将50g甲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100g甲溶液 B.t2℃时配制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甲所需要的水最少 C.分别将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乙>甲> 丙 D.分别将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甲溶液中析出的晶体最多丙溶液中无晶体析出 7.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据图回答: (1)5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 g; (2)3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3)要使接近饱和的丙物质溶液变为饱和,可采取的一种措施是; (4)当溶液的浓度都用溶质的质量分数(m)表示时,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 是(选填序号)。 A.t1℃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两种溶液浓度也相等 B.t2℃时,甲、乙、丙三种溶液的浓度可能相等 C.将t2℃的甲、乙、丙三种饱和溶液的温度为降至t1℃时,甲溶液中析出的晶体最多 D.将t2℃的甲、乙、丙三种饱和溶液的温度分别降至t1℃时,所得溶液浓度的大小顺序为m(乙)> m(甲)=m(丙) E.将t1℃的甲、乙、丙三种溶液分别升温,其浓度可能都不发生变化 F.将t2℃的甲、乙、丙三种溶液分别降温,其浓度都可能发生变化

九年级化学下册课题2 溶解度

九年级化学下册课题2溶解度 九年级化学下册课题2溶解度 课题2溶解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含义。 2.通过实验探究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3.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了解结晶现象,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含义。 4.会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查阅相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能依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 5.知道影响气体溶解度的一些因素,会利用有关气体溶解度的知识解释身边的一些现象。 过程与方法 1.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含义,并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饱和与不饱和的相对性。 2.学习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并能归纳出相应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条件的改变,让学生感受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存在和转化是有条件的,逐步建立用辩证的、发展的思想观点来看待事物的变化,和逐步培养由具体到一般认识过程的能力,并培养学生互相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态。 教学重点 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

教学难点 1.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 2.正确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 教学方法 实验、对比,归纳,练习、联系实际。 教具准备 教师用具;投影仪。 学生用具;仪器:烧杯、玻璃棒、酒精灯、蒸发皿、药匙,天平、砝码、量筒、石棉网、铁架台、坐标纸。 药品;氯化钠、硝酸钾。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复习提问]什么叫溶液?溶液由什么组成? [学生活动] [引入]我们知道食盐易溶于水而形成溶液,但在一杯水里能否无限地溶解食盐呢? [学生发言]1.能2.不能 [过渡]下面我们就以氯化钠和硝酸钾为例探讨这个问题。 [投影]活动与探究 1.取装有20mL水的烧杯 操作加入5g氯化钠,搅拌再加5g氧化钠,搅拌再加5mL水,搅拌 现象 结论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溶解度

课题2 溶解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饱和溶液的涵义。 (2)了解溶解度涵义,初步学习绘制溶解度曲线和查阅溶解度曲线。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并能归纳出相应的概念。 (2)学习通过实验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2)树立做任何事情都要实事求是的观点。 教学重点 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 教学难点 1.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 2.正确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 教学方法 实验、对比,归纳,练习、联系实际。 教具准备 教师用具;投影仪。 学生用具;仪器:烧杯、玻璃棒、酒精灯、蒸发皿、药匙,天平、砝码、量筒、石棉网、铁架台、坐标纸。 药品;氯化钠、硝酸钾。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复习提问]什么叫溶液?溶液由什么组成? [学生活动] [引入]我们知道食盐易溶于水而形成溶液,但在一杯水里能否无限地溶解食盐呢? [学生发言]1.能2.不能 [过渡]下面我们就以氯化钠和硝酸钾为例探讨这个问题。 [投影]活动与探究 1.取装有20mL水的烧杯

│ [互相交流](由一组同学描述现象、结论,其他各组提出异议) [结论]1.在一定条件下,氯化钠不能无限溶解,当不能溶解时,加入水,又能继续溶解。 2.在一定条件下,硝酸钾也不能无限制溶解,当不能溶解时,升高温度,又能继续溶解。 [提问]上述活动的“一定条件”是什么? [学生讨论、总结]1.一定温度 2.一定量的溶剂 [追问]如果不指明这两个条件。能否说某物质的溶解量是有限的? [学生讨论、回答]不能。因为我们可以改变温度。改变溶剂的量,使溶质无限制地熔解。 [引导]我们把一定条件下不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叫饱和溶液,相反。还能继续溶解溶 质的溶液叫不饱和溶液。 [思考]请大家根据刚才的分析,总结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科学概念。 [学生发言] [投影板书]一、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①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②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 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思考]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能否溶解?

溶解度曲线中考试题解析

溶解度曲线中考试题解析 【知识点的认识】 所谓固体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就是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用字母S表示,单位为克/g),横坐标表示温度(用字母t表示,单位为℃),根据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不同,画出的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固体溶解度曲线的作用可从点、线、面和交点四方面来理解。具体如下: 1.点,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个点(即饱和点)表示的是某温度下某种物质的溶解度。即曲线上的任意一点都对应有相应的温度和溶解度。温度在横坐标上可以找到,溶解度在纵坐标上可以找到。溶解度曲线上的点有三个方面的作用: (1)根据已知的温度可以查出有关物质的溶解度; (2)根据物质的溶解度也可以查出它所对应的温度; (3)可以判断或比较相同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或饱和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 2.线,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曲线的坡度越大,说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越大;反之,说明受温度影响较小。溶解度曲线也有三个方面的应用: (1)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一般规律是:大部分固体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如硝酸钾;只有少数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如食盐(氯化钠);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反而减小,如熟石灰。 (2)根据溶解度曲线,判断或比较某一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 (3)根据溶解度曲线,选择分离、提纯某些可溶性混合物的方法(即选用蒸发结晶还是降温结晶);并且,还可以判断或比较析出晶体的质量大小(即曲线越陡,析出的晶体就越多)。 3.面,对于曲线下部面积上的任何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不饱和溶液;曲线上部面积上的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饱和溶液,且溶质有剩余。如果要使不饱和溶液(曲线下部的一点)变成对应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方法是向该溶液中添加适量的溶质使之到达曲线上;第二种方法是蒸发掉过量的溶剂。 3.交点,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点所示的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是相同的;并且,此时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的。 【命题方向】

初三化学溶解度知识点

《溶液》知识点 一、溶液的形成 二、溶解度 1、固体的溶解度 (1)溶解度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②标准:100g溶剂③状态:达到饱和④质量:单位:克 (2)溶解度的含义: 20℃时NaCl的溶液度为36g含义: 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 或在20℃时,NaCl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 (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②温度 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KNO 3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 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Ca(OH) 2 (4)溶解度曲线 ℃时A的溶解度为 80g 例:(1)t 3 (2)P点的含义在该温度时,A和C的溶解度 相同 (3)N点为 t ℃时A的不饱和溶液,可通过加 3 入A物质,降温,蒸发溶剂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 (4)t ℃时A、B、C、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C>B>A 1

(5)从A溶液中获取A晶体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获取晶体。(6)从B的溶液中获取晶体,适宜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获取晶体。 (7)t 2℃时A、B、C的饱和溶液各W克,降温到t 1 ℃ 会析出晶体的有A和B 无晶体析出 的有 C,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依次为 A

最新九年级化学溶解度曲线专题

人教新版九年级化学溶解度曲线专题 一.有关溶解度曲线的常见试题(见右下图) 1.t 3℃时A 的溶解度为 。 2.P 点的的含义是: 。 3.t 1℃时A 、B 、C 、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 。 4.除去A 中的泥沙用 法;分离A 与少量B 的混合物,用 法。 5.从A 溶液中获取A 晶体可用 降温结晶 的方法获取晶体。 6.从B 的溶液中获取晶体,适宜采用 蒸发结晶 的方法获取晶体。 7.N 点为t 3℃时A 的 溶液,可通过 加入A 物质,降温,蒸发溶剂 的方法使 它变为饱和溶液。 8.t 2℃ 时A 、B 、C 的饱和溶液各W 克,降温到t 1℃会析出大量晶体的是 ,无晶体析出的是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依次为 。 9. 曲线以上的点代表示对应温度的饱和溶液,曲线以下的点代表对应温度的不饱和溶液。加溶质相当于把点向正上方移动,加溶剂相当于向下竖直移动,降温相当于向左水平移动,升温相当于向右水平移动。 二.填空题 1、(2010年·武汉市·元调)右图为氯化铵和硫酸钠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1)40℃时硫酸钠的溶解度比氯化铵的溶解度 (填“大”或“小”)。 (2)要把60℃氯化铵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可以采取的办 法 (只写一种即可)。 (3)25℃时,将硫酸钠和氯化铵各35 g 分别放入100 g 水中,形成的溶液其溶 质质量分数较大的物质是 。 (4)除去硫酸钠中少量氯化铵时,比较高效的物理方法是 。 2、(2010年·武汉市·四调)(3分)A 、B 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 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 图中A 、B 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时,对应的温度是____ _℃。 ⑵ t 3℃时,将50 g A 物质溶于50 g 水中,得到的溶液是 _________(填“饱 和”或“不饱和”)溶液。 ⑶ 将t 2℃时A 物质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至t 1℃时,其溶质质量分数会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 (2010年·武汉市·四调)(3分)下图是A 、B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 t 1℃时,向两只盛有100 g 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A.、B 两种物质至不 能溶解为止,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较大的是___________溶液(填“A ”或 “B ”)。 (2) 若不考虑水分的蒸发,将t 2℃的A 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 3℃,溶液中 溶质的质量分数将___ __。(填“变大”、“变小” 或“不变”) 123 s /g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溶解度

溶解度 1、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的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判断溶液是否是饱和或是不饱和溶液,一定要指明在一定温度下和一定剂量里,离开这两个条件谈饱和或者不饱和溶液无意义。) (2)彼此互溶的两种物质不能形成饱和溶液(例如:酒精和水能以任意比互溶,故在一定温度下,一定剂量里酒精在水中不能形成饱和溶液。 (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换。 升高温度或加溶剂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增加溶质,降低温度或蒸发溶剂 (4)判断溶液是否是饱和溶液的方法:(1)若溶液中有溶质,并且溶质不减少,此溶液一定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反之则反。(2)若溶液中无溶质,加入同种溶质后溶质不溶解,则此溶液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反之则反。 2、溶解度。 (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如果不指明溶剂,一般指的是这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2)正确理解溶解度定义中的四要素:A 条件:在一定温度下,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内因是溶质和溶剂的性质,而外因就是温度,如温度改变,物质的溶解度也随之改变,因此只有指明温度谈溶解度才有意义。B 标准:在100克溶剂里,若不指名溶剂一般是指水做溶剂。C 状态:达到饱和状态。D 单位:溶解度的单位是“克”,在指物质溶解度时,一定要把单位带上,不带单位是错误的)。 3、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 (1)溶解度曲线表示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2)曲线上的点表示物质在该点对应的温度下的溶解度。 (3)曲线上的点表示物质在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曲线下的点表示物质在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 (4)几条曲线的交点表示几种物质在该交点对应温度下的溶解度相同。 (5)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溶解度》教案

溶解度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验探究,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方法,了解结晶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初步培养活动与探究的一般程序: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方案(画出实验简图)→动手实验→观察记录→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三、情感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条件的改变,让学生感受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存在和转化是有条件的,逐步建立用辩证的、发展的思想观点来看待事物的变化,和逐步培养由具体到一般认识事物过程的能力,并培养学生互相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态。 【教学重、难点】 饱和溶液的涵义及“活动与探究”。 【教学策略分析】 本节课以了解“饱和溶液涵义”为中心目标,以活动与探究为载体,以问题为主线,围绕一定温度、一定量溶剂“两个要素”大胆取舍,进行了有个性、有创意的快乐探究之旅。教师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教材中素材亲历探究过程,给学生活动提供了许多机会和空间,让课堂成为展示学生自我的舞台,突出了学生主体作用。另外教师有意制造错误,让学生产生顿悟,设计巧妙。教师设置问题群、应用多媒体动画、分步突破难点,使环节紧扣、层层递

进,师、生及教材编写者思维同步,形成共鸣,高潮迭起,延展了“涵义”──结晶现象,很好演绎了“组织者”“参与者”“首席”的角色。 【实验准备】 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不超过5人。 每组准备器材:烧杯2个(各装20 mL水)、玻璃棒1根、5 g NaCl 2包(预先称好)、5 g KNO34包(预先称好)、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火柴、量筒、胶头滴管。实物投影仪。 【教学设计】 小组讨论,提出假设。 NaCl能(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 阅读P33,确定方案(画出实验简图)。 投影方案,交流共享。 动手实验,观察记录。 上台展示,投影结论。

初三化学溶解度曲线知识点及习题

2016年初三化学复习材料 溶解度曲线知识点 一、正确理解溶解度曲线的涵义 溶解度曲线就是在直角坐标系中,用来描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曲线。根据溶解度曲线可进行溶液的配制,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以及进行物质结晶或溶解的计算。 占 八、、 ① 曲线上的点:表示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如:下图中a表示 I 1 A物质在tJC时溶解度为mg。 曲线上方的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存在 不能继续溶解的溶质。如:图中b表示在tJC时,A的饱和溶液中有 (m2-m i)g未溶解的溶质。 曲线下方的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如: 图中C表示在t i C时,A的不饱和溶液中,还需要加入(m i-mh)gA物质才达到饱

②曲线交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相同。如图中d表示在t2C, A、B

两物质的溶解度都为mg 2、线 如图中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明显增大, A曲线为“陡升型” 如KNO等大多数固体物质: 图中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B曲线为“缓升型”,如NaCI等少数固体物质。 图中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C曲线为“下降型”,如气体及Ca(OH)等极少数固体物质。 二、掌握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1?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点,代表着某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因此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并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判断其溶解性。 2. 可以比较在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相对大小。 3. 根据溶解度曲线的形状走向,可以看出某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并根据此情况可以确定从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或进行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例如:某物

最新初中化学溶解度曲线专项练习题

云南学诚教育 1 1. 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从t 1℃升温到t 2℃,仍是饱和溶液 B .t 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C .t 1℃时,甲和乙各30g 分别加入80g 水中,均能恰好完全溶解 D .t 2℃时,在100g 水中放入60g 甲,形成不饱和溶液 2. 右图是a 、b 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从图中可获得的信息是( ) A.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 .t ℃,相同质量的a 、b 溶解时放出热量相同 C .升高温度,可使a 或b 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D .将相同质量的a 、b 分别加入100g 水中,所得溶液质量分数相同 3.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 .乙的不饱和溶液降温可变成饱和溶液 C .20o C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D .50o C 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 4. 右图是a 、b 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A.b 的溶解度大于a 的溶解度 B.t 1℃时,将a 、b 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恒温蒸发等质量的 水, 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相等 C.将t 2℃时的b 的不饱和溶液降温至t 1℃,一定能得到b 的饱 和溶 液 D.t 2℃时,a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小于b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5.右图是a 、b 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 的溶解度大于b 的溶解度 B .在20℃时,a 、b 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C .a 、b 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D .a 、b 都属于易溶物质 6.t 2℃时往盛有100g 水的烧杯中先后加入a g M 和a g N (两种物质溶解时 互不影响,且溶质仍是M 、N ),充分搅拌。将混合物的温度降低到t 1℃,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 A.t 2℃时,得到M 的饱和溶液 B.t 2℃时,得到N 的不饱和溶液 C.温度降低到t 1℃时,M 、N 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得到M 、N 的不饱和溶液 D.温度降低到t 1℃时,M 、N 的溶解度相等,得到M 、N 的饱和溶液 7.右图是a 、b 、c 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将a 、b 、c 三种物质t 1℃时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 2℃,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a>b>c B .t 2℃时30g 物质a 加入到50g 水中不断搅拌,形成80g 溶液 12溶解度/g

最新溶液 溶解度知识点题型经典

最新溶液溶解度知识点题型经典 一、溶液选择题 1.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在100g水中加入120g固体,充分搅拌,在不同温度下存在①②③④四种状态.对这四种状态的描述正确的是 A.状态①为不饱和溶液, 状态②③④均为饱和溶液 B.状态①降温至10℃,有110g晶体析出 C.各状态的溶质质量分数:①>②>③>④ D.将状态②加水200g再降温至40℃可达到状态③ 【答案】A 【解析】 A、溶解度曲线上的点对应是该温度的饱和溶液,溶解度曲线下方的点对应是该温度的不饱和溶液,①在溶解度曲线的下方为90℃该物质不饱和溶液,②③④在溶解度曲线上为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正确; B、1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20g,此时100g水能溶解20g 溶质;状态①降温至10℃,有(120g-20g)=100g晶体析出,错误; C、状态①的质量分数 = 120 100120 g g g + ×100%=54.5 %;②③④在溶解度曲线上为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一定温 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s 100s + ×100%,状态②的质量分数 = 120 100120 g g g + ×100%=54.5 %;状态③的质量分数= 65 10065 g g g + ×100%=39.3 %;状态④ 的质量分数= 35 10035 g g g + ×100%=25.9 %;各状态的溶质质量分数:④=③>②>①;错 误;D、将状态②加水200g时,溶液中有水300g,溶质120g,再降温至40℃时,若可达

到状态③,则4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40g,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4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大于60g,错误。故选A。 点睛: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s 100s + ×100%。 2.氯化铵和硝酸钾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5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 B.a℃时,氯化铵与硝酸钾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 C.将6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会变为不饱和溶液 D.40℃时,50g水中加入50g硝酸钾,充分搅拌,得到质量分数约为39%的硝酸钾溶液【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从图中看出,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铵的,故A不正确; B、a℃时,硝酸钾和氯化铵的溶解度曲线相交,此时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则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其不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是否相等无法确定,故B不正确; C、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明显增大,将6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后会析出晶体,剩余的溶液仍然是低温下的饱和溶液,故C不正确; D、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64g,则50g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钾32g,所得溶液的溶质质 量分数为 32g 100%39% 32g+50g ?≈,故D正确。 故选D。 3.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溶解度导学案

课题2 溶解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含义。 2.通过实验探究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3.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了解结晶现象,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含义。 4.会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查阅相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能依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 5.知道影响气体溶解度的一些因素,会利用有关气体溶解度的知识解释身边的一些现象。 过程与方法 1.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含义,并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饱和”与“不饱和”的相对性。 2.学习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并能归纳出相应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条件的改变,让学生感受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存在和转化是有条件的,逐步建立用辩证的、发展的思想观点来看待事物的变化,和逐步培养由具体到一般认识过程的能力,并培养学生互相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态。 教学重点 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 教学难点 1.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 2.正确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 教学方法 实验、对比,归纳,练习、联系实际。 教具准备 教师用具;投影仪。 学生用具;仪器:烧杯、玻璃棒、酒精灯、蒸发皿、药匙,天平、砝码、量筒、石棉网、铁架台、坐标纸。 药品;氯化钠、硝酸钾。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一杯白糖水,溶质和溶剂分别是什么?要想让杯子里的水变得更甜,我应该怎么做?是否向杯子里加的白糖越多,水就会越甜? 学习研讨 一、饱和溶液 【自主学习】 【探究I】:阅读P33,小组讨论,提出假设:NaCl能(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完成试验9-5,填下表。 操作加入5g氯化钠,搅拌再加入5g氯化钠,搅拌再加入5ml水,搅拌 现象 结论 【探究II】完成试验9-6,填下表。 操作现象结论 加入5g硝酸钾,搅拌 再加入5g硝酸钾,搅拌 加热 再加入5g硝酸钾,搅拌 冷却 【形成概念】: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饱和溶液,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不饱和溶液。 2、这一过程叫做结晶。结晶包括结晶和结晶。 【分析归纳】: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溶解度 习题精选(一).docx

溶解度习题精选(一) 例1:将t ℃时的某饱和溶液蒸发一定量水后再恢复到t ℃有晶体析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溶液质量减小 B.溶液仍为t ℃时的饱和溶液 C.溶质在t ℃时的溶解度不变 D.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剖析:原溶液为t ℃时的饱和溶液,蒸发溶剂,由于溶剂减少,因此会有溶质析出,溶液质量减小,A 正确;因为溶液温度不变,所以溶解度不变,溶液仍为t ℃时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答案 D 例2:在一定温度下,将少量生石灰放入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搅拌并冷却至原来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剂质量不变 B.溶质质量增加 C.溶液浓度不变 D.溶解度增大 剖析:将生石灰(CaO)放入石灰水中,CaO与溶剂水反应:CaO+H2O==Ca(OH)2,溶剂质量减少,而原溶液是某温度下的饱和石灰水,温度不变,溶解度不变,因此溶质减少,浓度不变。 答案 C 例3: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当温度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t3 ℃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剖析:理解溶解度曲线,是初中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物质在该点所示温度下的溶解度,溶液所处的状态是饱和溶液,其中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在该点所示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就溶解度曲线的类型来说,可分为“陡升型”(如a)、“缓升型”(如b)和“下降型”(如c)。溶解度曲线的主要作用是可以查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比较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溶解度的大

小,确定一定质量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时析出晶体的质量及比较不同物质析出晶体的多少,以及进行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 答案:(1)t2 (2)a>b>c。 练习 1.要使溶解度增大采用的方法是() A.增加水 B.增加KNO3 C.不断搅拌 D.升高温度 2.下列物质中,随着温度的升高,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的是() A.熟石灰 B.食盐 C.硝酸钾 D.氮气 3.在30℃时,50g水中最多溶解A物质5g,在60℃时50g水最多能溶解B物质10g则() A.A的溶解度比B大 B.B的溶解度比A大 C.二者的溶解度相等 D.无法比较 4.在20℃时,30g水最多溶解1.3g的某物质,则该物质为() A.难溶物质 B.可溶物质 C.微溶物质 D.易溶物质 5.20℃时,甲、乙两烧杯内依次放入饱和的KNO3溶液100g、200g,若各蒸发5g水,再恢复到20℃后,两杯中析出晶体质量为() A.甲>乙 B.甲<乙 C.甲=乙 D.不一定

初中化学溶解度曲线知识点讲解

初中化学溶解度曲线知识点讲解 初中化学溶解度曲线知识点讲解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①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②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个点表示溶质在某一温度下的溶解度。此时,溶液必定是饱和溶液。 ③两条曲线的交叉点表示两种物质在该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在该温度下,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④在溶解度曲线的下方的点,表示该温度下的溶液是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⑤在溶解度曲线上方的点,表示该温度下的溶液是该物质的过饱和溶液,也就是说,在溶液中存在未溶解的溶质。 初中化学溶解度曲线表示知识点讲解 溶解度曲线表示 1点 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个点表示的是某温度下某种物质的溶解度。 2线 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根据溶解度曲线,选择分离某些可溶性混合物的方法。 3交点

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点所示的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此时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 大部分固体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如硝酸钾;少部分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如食盐;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反而减小,如氢氧化钙。 希望上对化学中溶解度曲线表示知识点的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上面的知识,相信同学们会从中学习的更好的。 初中化学金属与酸的置换反应知识讲解 下面是对化学中金属与酸的置换反应知识的内容讲解,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下面的知识。 金属与酸的置换反应 (1)金属的活动顺序。只有排在氢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出酸里 的氢(不是氢气);这里的酸常用稀盐酸和稀硫酸,不能用浓硫酸 和硝酸(氧化性太强,得不到氢气而是水,不属于置换反应)。注 意金属铁与酸反应得到的是亚铁盐(Fe2+的颜色为浅绿色)。 (2)金属(多数含杂质)与酸的有关计算。注意解题格式。 通过上面对化学中金属与酸的置换反应知识的'讲解学习,希望 同学们对上面的内容都能很好的掌握,相信同学们会学习的很好的。 初中化学金属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知识讲解 对于化学中金属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内容学习,我们做了下面的知识讲解,供大家参考。 金属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 金属与盐溶液的置换条件――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 需强调的是,这里的盐必须溶于水,即盐溶液;金属不包括K、Ca、Na、Ba[如将K放入CuSO4溶液中,得到的是Cu(OH)2蓝色沉淀

初三化学溶解度曲线知识点.docx

精品文档 溶解度曲线知识点 一、正确理解溶解度曲线的涵义 溶解度曲线就是在直角坐标系中,用来描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曲线。 根据溶解度曲线可进行溶液的配制,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以及进行物质结晶或溶解的计 算。近年来,以溶解度曲线为切入点的题目已成为中考、竞赛命题的一个热点。下面,我 们从溶解度曲线的特点入手,对溶解度作进一步的理解。 1、点 溶解度 /g m2b A m1aB m4 m3c O t 2t t/℃1 ①曲线上的点:表示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如: 下图中 a 表示 A 物质在 t 1℃时溶解 度为 m1g。 曲线上方的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存在不能继续溶解的溶质。如:图中 b 表示在 t ℃时, A 的饱和溶液中有 (m -m )g 未溶解的溶质。 121 曲线下方的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如:图中 C 表示在 t 1℃时, A 的不饱和溶液中,还需要加入(m1-m3)gA 物质才达到饱和。 ②曲线交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相同。如图中 d 表示在 t 2℃, A、 B 两物质的溶解度都为 m4g。 2、线 溶解度 /g A B C O t/℃ 如图中 A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明显增大, A 曲线为“陡升型”。如 KNO3等大多

精品文档 数固体物质: 图中 B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 B 曲线为“缓升型” ,如NaCl 等少数固体物质。 图中 C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C 曲线为“下降型” ,如气体及 Ca(OH)2等极少数固体物质。 二、掌握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1.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点,代表着某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因此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查 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并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判断其溶解性。 2.可以比较在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相对大小。 3.根据溶解度曲线的形状走向,可以看出某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并根据此情 况可以确定从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或进行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例如:某物质的溶解度 曲线“陡” ,表明该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明显,提纯或分离该物质时适合采用降温结晶 法。某物质溶解度曲线“平缓” ,提纯或分离该物质时适合采用蒸发溶剂法。 4.从溶解度曲线上的交点,可以判断哪些物质在该点所示的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 5.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确定一定质量的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时析出晶体的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