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归去》教学设计

《我心归去》教学设计
《我心归去》教学设计

《我心归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生能通过对文本的反复研习,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以及它对人精神世界的滋养。

2.学生能独立阅读,独立思考,与文本、编者、教师、同学展开对话,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揣摩作者饱含感情,富有哲理的语言,解读“故乡”的文化涵义,体会刻骨铭心的家园之思。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文本研习

教学过程

导入:有一首歌曲《故乡的云》不知道大家是否听过?这首歌是由旅美歌手费翔演唱,歌词是一首表达浪迹天涯的游子对故乡无限思念的乡情诗,在歌唱中,将漂泊的游子想要归返故乡的感情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下面就请同学们来听这首歌曲。如果说费翔是用他的歌声来表达对故土的思念,那么作家韩少功则是用自己的文字在抒写思乡之情,从心里发出“我心归去”的呼喊。

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体味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深切故乡

情。

大体明白文章的内容和思路之后,我们就一部分一部分地来研读文章。

研读课文

在第一个部分(1—4小节)里,作者写了自己在法国圣纳塞尔访问时候的情形和感慨。开篇第一段描述了他在法国的临时的“家”,大家注意这里的家是打上双引号的,告诉我们这只是个临时住所罢了,显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家。同学看看,这个“家”是怎么样的?他的这个家是一幢雅静的别墅,有两层楼,六个房间四张床和三个厕所,房子前面可以看到大海,旁边有个绿公园。可以说既宽敞有雅致,而且环境又好。那么作者住在那舒服吗?他有什么独特的感受和体会?用书上的话来说,他感到“难耐的冷清”“虚空”“日子让人发疯”。文中那些话体现了这样的感受?冷清就在于“这个城市不属于你,除了所有的服务都要你付钱,这里的一切声响都弃你而去,奔赴它们既定的目的,与你没有什么关系。”显然作者被忽视与隔绝了,在一个不属于他的城市,找不到自己应存在的位置。那么我们为什么没作者这样的感受呢?我们周围的声响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呢?大家想想?

比如铃声告诉我们要上课或者是下课了。比如我现在在说话,是为你们在上课,你们和周围环境密切相关,你们没有被忽视被隔绝,在属于自己的城市,绝不会感到冷清。而作

者却孤独的身在异地,周围的声响似乎和他没什么关系。“电话不知道要打到哪里,你拿着门钥匙不知道出门后要去向何方。电视广播以及行人的谈话全是法语法语法语,把你囚禁在一座法语的监狱无出逃遁。”这段描写非常的真实,一个人离开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离开自己熟悉的人群,离开自己的文化,特别是离开自己的母语,自然就有种被隔绝的感受,与周围的一切无法交流,感到巨大的孤独。最后作者还用了个比喻,来渲染自己的虚空,这种寂寞孤独比跌入深谷还要可怕。第三段中说“对吊灯作第六或六十次的研究”,这样夸张的细节描写,也告诉我们日子无聊的简直令人发疯。基于这样的感受,当好友问他是否想留在法国的时候,他心里坚定的认为自己不想移民,不在乎法国的面包和雷诺牌的汽车。到这里第一部分就结束了,无论是异地生活的寂寞冷清,还是虽然法国物质丰富环境优美自己仍然不想久留,这一切的落脚点,原因所在是想家了。

自然5—6两小节就开始抒发对家、对故乡的思念。第5段里,作者是怎么来表达自己对家人的思念呢?首先作者是直接说出自己的心声“很想念家里”“惦念亲人”,然后写了对亲人生活场景的想象,之后发出了一番议论,从而自然地点出了思乡的主题,并且也把家的含义进一步深化了。这里的家不仅仅是家人,还是养育我的一片热土——我的故乡。接着第6段里,作者写到“我的故乡没有繁华酥骨的都会

------故乡甚至是贫瘠而脏乱的。”那么请同学们思考,这段文字作者运用了那些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有排比修辞,三个“没有”,还有对比,将法国和故乡进行对比,欲扬先抑,表明虽然我的故乡比这里差,甚至是贫瘠和脏乱,但是自己仍然热爱着它,思念着它。然后作者谈到自己听舒伯特的某支独唱曲时候,因舒缓的乐曲而泪流满面,边听边想到故乡。那么这里作者想到了什么?想到了小径,月夜,月夜下的草坡,未归家的小羊,还有插在田头的犁。其实这是人在特定环境中的音乐感受。旁边对话栏里王国维的话很好地为我们做了解释。概括说就是“心由境生”。不知道同学是否有这样的感触?当你想家的时候,你想到的是什么?或者说如果让你置身于韩少功的境地,你最想家里的什么?看来大家想的各有异同,其实想家的东西越具体,想家的感受就越强烈,感觉往往是需要借助一定的意象来表达的。这段的最后一句,“带泪的微笑”怎么理解?我们能明白二胡演奏悲怆,可是马赛曲与赶集曲是属于欢快的乐曲,为什么也有悲伤呢?

最后一个部分(7—9小节)是作者对“故乡”这个文化概念的思考。什么是故乡?作者是否给读者像新华词典那样下了个明确的定义呢?显然是没有,在旁边的对话栏里,编者评注说“作者在这里并不是下定义,而是用形象的语言去表达富有个性的理解,是感情和哲理的融合”,你们是否有这样

的体悟呢?请同学们把文章中,作者对故乡的理解的话找出来。(然后就同学的话来做个分析)①故乡存留了我们的童年,或者还有青春和壮年,也就成了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成了我们自己。这句话还是比较好理解的,就是说我们人生的开始或是早期时光基本上是在故乡度过的,这段时期是我们的成长时期,故乡以它的山水风情,以它的风土人情孕育着我们,它自然也就成了人生的一部分。②故乡比任何旅游景区都多了一些东西:你的血、泪、还有汗水。故乡的美丽总是含着悲伤。这句血是亲青,血浓于水,泪是回忆,欢笑和悲伤,汗水是自己在故乡土地上付出的努力。故乡的美丽含着悲伤?怎么理解呢?③故乡意味着我们的付出——它与

出生地不是一回事。只有艰辛劳动过奉献过的人,才真正拥有故乡。那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故乡和出生地不同?这里的意思是只有奋斗、奉献过,才会在故乡的土地上留下自己的印迹,故乡也才会作为生命的一部分而与自己不可分离。故乡才会是心有所归的无量幸福。除了这三个对故乡文化含义的理解之外,文章的第8段再次运用对比的手法,写人在他乡与在故乡的不同感受,烘托对自己故乡的眷恋与热爱。文章写到“那种失望不同与对旅泊之地的失望,那种失望能滴血。血沃之地将真正生长出金麦穗和赶车谣。“你对这句话如何理解的?“旅泊之地的失望”是什么?故乡

那能滴血的失望又是什么?“血沃之地将真正生长出金麦

穗和赶车谣”又是什么意思?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虽然你对

故乡有痛心的失望,但是你仍然热爱她,眷念她,在失望中,想要通过劳动与奉献让自己的故乡变的更繁荣和富强。

到这里我们大体就把文章赏析完了,其实文中还有很多富有哲理的话值得我们我细细体味,我想课后同学们可以再次阅读,在书的对话栏空白处,写下自己的体会与感悟,做出自己的评点。

总结课文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如果你在故乡的土地上艰辛的劳动、真诚的奉献过。故乡其实是人们心灵与精神的家园。回望故乡,是每一个人自我辨认的需要,同时也是再次远行的证明。

说书人公开课(教案)

说书人 主备人:毛玉梅二次备课及授课人:毛玉梅 课前自主学习(学案) 一、识作者 师陀(1910—1988),原名王长简,笔名芦焚、师陀,中国现代作家。著有短篇小说集《谷》《果园城记》(《说书人》最初收集于短篇小说集《果园城记》中)等,长篇小说《结婚》《马兰》等。1921年高中毕业后赴北平谋生。1936年秋,从北平到上海。不久抗日战争爆发,遂长期蛰居于日军占领的上海。1941年至1947年,任苏联上海广播电台文学编辑,《果园城记》的大部分内容写于这个期间。建国以后,他历任上海出版公司总编辑、上海电影剧本创作所编剧,曾到河南、山东等地访问,写下的作品主要收入于短篇小说集《石匠》中。1957年后一直是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专业作家。60年代初期,曾专注于历史小说和历史剧的创作,发表了剧本《西门豹》《伐竹记》和小说《西门豹的遭遇》等,颇得好评。 二、知背景 《说书人》是现代作家师陀1942年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后收入师陀的短篇小说集《果园城记》。 《果园城记》是作者描写20世纪初年至40年代北方农村和小城镇的社会和人的短篇小说集。这是一本较为特殊的短篇小说集,它不是一般的小说汇集,而是根据事先的计划创作的。据作者说,那是1936年7月底,他从北平去上海,绕道一位朋友祖居的小城。小城到处栽满的果树把他迷住了,他当时就起意拿小城写一本书。但是没有能马上兑现,接着抗日战争爆发,作者流落上海洋场,直至1938年才又拾起来。全书十八篇,后来又补写了一篇。除第一篇“果园城”概括介绍小城的地理历史外,每篇基本上是写一、二个人物,其中有豪绅地主、地痞流氓、知识分子、邮差先生、说书人、行商、走贩、小渔夫、小学教师,也有革命家、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人,可称之为“小城人物大观”。师陀在《果园城记》的后记中写道:“这小书的主人公是个我想象中的小城,……它在我心目中有生命,有性格,有思想,有见解,有情感,有寿命,像个活的人。我从它的寿命中我顶熟悉的一段:从清末年到民国二十五年,凡我能了解的合乎它的材料,全放进去。 三、注字音 笸箩(pǒluó)扈家庄(hù)咳嗽(ké sou)台衔(xián)踌躇(chóu chú)玉墀(chí)蝙蝠(biān fú)唾血(tuò)喑哑(yīn)灵柩(jiù)阡 zhǒng)瘟癀(wēn huáng)喽啰(lóu luō) 1. 分析人物形象 2. 体悟作者情感 3. 赏析散文笔法 【教学重点】 分析说书人形象 【教学难点】 赏析本文散文化特点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我心归去》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我心归去》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揣摩作者饱含感情富有哲理的语言。 2、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 3、体会文中浓浓的思乡情。 【重点难点】 1、揣摩作者饱含感情富有哲理的语言。 2、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老舍先生的《想北平》,从那里我们感知了老舍先生对于故乡北平的热爱与思念之情,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作家韩少功的文字,来聆听他内心那归心似箭的呼喊。 二、作者简介 韩少功,1953年生,湖南省长沙市人,中国当代作家。他是1985年倡导“寻根文学”的主将,发表《文学的根》提出“寻根”的口号,并以自己的创作实践了这一主张。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归去来》,中篇小说《爸爸爸》,长篇小说《马桥词典》、《暗示》等,散文《完美的假定》等。 2000年作品集《山上的声音》被法国读者网上评为“2000年法国十大文学好书”,2002年4月荣获法国文化部颁发的“法兰西文艺骑士勋章”。本文就是作者应邀去法国领奖期间写下的。 三、预习检测 一幢(zhuàng)惦(diàn)念眷(juàn)顾逃遁(dùn) 烙(lào)印静谧(mì)模(mú)样奇诡(gu?) 贫瘠(jí)潦(liáo)悲怆(chuàng)熠(yì)熠

麦穗(suì)墟(xū)场矫(ji?o)饰钥(yào)匙 四、自学指导一: 浏览课文,作者人在何处?心欲归何处?两处的环境有什么特点? (指导:快速浏览全文,用笔划出相关内容,用课文原句回答) 明确: 人在法国、心归故乡 法国居住环境——风雅富贵之邦。 a、(第1段)雅静的别墅:两层楼、六间房、四张床、三厕所 蓝海、绿公园……(环境优美) b、(第4段)法国面包、雷诺汽车(物质条件优 越) c、(第6段)繁华酥骨的都会、静谧侵肌的湖泊、幽深奇诡的城堡、融化思绪的大森林(自然优美) 故乡的景象——贫瘠而脏乱 (第6段)故乡贫瘠而脏乱 (第8段)浮粪四溢的虚场、拥挤不堪的车厢、阴沉连日的雨季那种失望能滴血 过渡: 生活在这样的一个风雅富贵之邦,“我”的心为什么却要“偷偷”归去?首先,我们要确定作者身处法国的感受是什么? 明确:因为在法国感觉到冷清、空虚。(第2节“突然陷入难耐的冷清”) 五、自学指导二: 作者是怎么具体描绘和渲染这种冷清的?结合对话栏,划出相关语句并试着理解(提示:运用的修辞手法)。 a、“法语法语法语,把你囚禁在一座法语的监狱无处逃遁。” 比喻,写出了作者的离开了熟悉的人、环境、文化后的主观感受。

最新《我心归去》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我心归去》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作为教者,基于对学生和教学任务的分析,而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材料、教学进度、课程评估等做出系统设计.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我心归去教案教学设计的相关资料,供您阅读. 我心归去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目标 1. 体会作者刻骨铭心的家园之思,了解故乡的人文,激发为故乡富强而勤奋学习的激情. 2. 品味富有哲理的语言,体会字里行间饱含的深情. 3. 学会使用评点的方法来解读文本; ●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故乡的人文,体会字里行间饱含的深情. 难点:品味富有哲理的语言. ● 设计思想 《我心归去》是苏教版必修一月是故乡明专题漂泊的旅人板块的第二篇文章,这个板块前有老舍的《想北平》后有柯灵的《乡土情结》.《想北平》和《我心归去》典型地体现了人与故乡的关系和人对故乡的特殊情感;而《乡土情结》则梳理了人与故乡的经典情结,是这一板块的总结与升华. 本专题是文本研习专题,专题要求教师创设文本解读的情境,指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来研习文本,鼓励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与文本、编者、教师、同学交流,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以及它对人精神世界的滋养.

高一学生在学习这个专题之前,已经学过向青春举杯和获得教养的途径两个专题,接触到的文体有诗歌、散文等;学生还学习了老舍先生的《想北平》,初次领略了故乡在人心深处的永恒魅力.由于阅历不深,高一的学生还是较难理解语句中蕴含的哲理,尤其是对故乡人文的理解,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把这作为教学的难点. 诵读品味、独立评点和探讨交流的方式,让学生透过文字表面,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情感,了解人文,因为不管是新教材还是老教材,主旨的把握总是建立在对文本的解读上的,而不是架空分析出来的. ● 教学资源 一.资料辑录. 韩少功(男)(1953- )笔名少功、艄公等.湖南长沙人.1969年初中毕业后,下放汩罗县的农村插队.1974年调县文化馆工作,开始发表作品.执笔含有大量史料的传记《任弼时》(与甘征文合作).1978年考入湖南师范学院中文系.1979年发表短篇小说《月兰》(人民文学1979.4)在文坛崭露头角.同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2年毕业后在湖南省总工会的杂志《主人翁》任编辑.1984年调作协湖南分会从事专业创作.到海南后1988年开始主编《海南纪实》杂志.1996年与同仁策划文人杂志《天涯》,任杂志社社长,发行后广受好评.出版有中短篇小说集《月兰》、《飞过蓝天》、《诱惑》等,文艺理论《面对神秘空阔的世界》.1996年出版的长篇小说《马桥词典》(作家出版社)因其标新立意的形式尝试引起各方争论.对传统文化心理的反思和批判是其创作的一个基本主题,他的《西望茅草地》和《飞过蓝天》分获1980、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是1985年倡导寻根文学的主将,发表《文学的根》(作家1985.4)提出寻根的口号,并以自己的创作实践了这一主张.比较著名的有《爸爸爸》、《女女女》等,表现了向民族历史文化深层汲取力量的趋向,饱含深邃的哲学意蕴,在文坛产生很大影响. 有短篇小说集《归去来》,中篇小说《爸爸爸》、《女女女》,长篇小说《马桥词典》《暗示》等. 2002年4月获得法国文化部颁发的法兰西文艺骑士勋章 《我心归去》是他访问法国归来后的一组散文中的一篇,总题是《访法散记》. 二.相关文本 灵魂归处是故乡

《我心归去》教案

《我心归去》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揣摩作者饱含感情,富有哲理的语言 2、体会作者把说理蕴藏于形象中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刻骨铭心的家园之思,了解故乡的人文内涵,激发为故乡富强而勤奋学习的激情。 教学重点难点 揣摩作者饱含感情,富有哲理的语言 学习方法:讨论法;文本研习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课前准备: 1准备有关故乡的诗文 2你对故乡是怎样理解的? 3搜集有关韩少功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学生背诵有关思乡的诗歌。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里,大陆在那头。

这是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生 于斯长于斯的家园,每个人都拥有融于自己的血脉的故土亲 情。对故土的情结对一个人的影响常常是终生的,有时甚至 让人魂牵梦绕,荡气回肠。 故乡是可大可小的。到了县城,家乡是一个村庄,是村头的 千年香樟,是一味熟悉的菜肴香气。到了省城,家乡是溧阳 天目湖的砂锅鱼头,是淹城的一处古迹。到了国外,家乡就 是我们的祖国,我们美丽的汉语。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韩 少功笔下的家乡,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二.解题 心归去会让你想到什么? 归哪儿?教师明确:归乡作者写思乡的文字(5——9)节 为什么会归去?教师明确(1——4)写在法国的生活孤寂空虚。 2、研读文本 法国是大家熟悉的地方,是一个很发达的地方,是这样吗? 作者是不是也是跟我们一样的感觉呢?——(第一节)法国 的家宽敞、豪华、奢侈、环境雅静。——进一步讲(第六节),外国有豪华酥骨的都会,有静谧侵肌的湖泊,有幽深奇诡的 城堡,有绿得能融化你所有思绪的大森林。 可是作者的故乡又是什么样子呢?——(第六节)贫瘠脏乱,(第七节)浮粪四溢,拥挤不堪,阴沉连日。

14《前方》教案(最新)

前方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摄影散文的一些特点,体会联想这一创作手法的具体运用。 2. 把握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局部只有在整体中才能体现,整体是局部的语言环境。 过程与方法 1. 自主学习,反复阅读,加强自己与文本、教师和同学的对话体验,增进交流。 2. 探究与活动,进一步了解和探索人类的“精神家园”。 3. 思维与训练,与文本直接对话,加以评点,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了解人类的“精神家园”。情感态度价值观 1. 深入体验人类“精神家园”的内涵。 教学重点 1. 立意上的反弹琵琶。 2. 虚实结合的写法。 教学难点 了解本文反弹琵琶的写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表达的手段也在发展变化。过去,传媒是非常单调的,现在,人们不仅有文字印刷,还有围绕图像、声音创造出的广播、摄影、电影、电视、电脑、互联网等等,而且这些传媒手段又不断融合、交叉,形成新的综合的表达手段和表达样式,如广播剧、电视散文、电视电影等等。摄影散文也是其中的一种。摄影散文是一种新兴的文体,顾名思义,它是由摄影和文字构成的。这种新的文体兼具了两种表达手段的审美特点,即摄影的直观性和散文的自由灵活性(可以自由地展开联想),两者相互补充,相互影响,成为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板书:摄影散文)《前方》就是这样一篇摄影散文。 印度是一个人口大国,流动人口也非常多。一位印度摄影师拍摄了这幅照片,题目就叫《前方》。请大家认真看这幅照片,你看见了什么? 摄影作品〈〈前方〉〉见课本插图。充满画面的是一辆破旧简陋的汽车,车中是几位神态各异的旅客,其中给人最突出印象的是一位男子,他手托下巴,望向窗外,眼中流露出处于艰难旅程中的人的惶惑与茫然。 曹文轩看到了这幅照片以后也想到了很多,于是他就写了《前方》这篇文章(板书题目、作者)。二:解题 曹文轩,1951年生,江苏盐成人。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担任中国作协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协副主席。他是中国当代文坛“新古典主义”的代表人物,作品以优美、感人著称。代表性长篇小说有《草房子》、《山羊不吃天堂草》、《红瓦》、《天瓢》、《青铜葵花》等;主要文学作品集有《忧郁的田园》、《红葫芦》、《蔷薇谷》等;2003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曹文轩文集》(9卷)。多部作品被翻译为英、法、日、韩等文字。长篇小说《红瓦》曾被节选入韩国中学教材。《山羊不吃天堂草》先后获宋庆龄儿童文学奖金奖、中国作协第二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短篇小说《蓝花》获首届冰心儿童图书奖新作奖。 三:研习课文 (一)理清思路

月是故乡明复习

《月是故乡明》专题复习学案 复习篇目:《想北平》《我心归去》《乡土情结》《前方》《今生今世的证据》 复习重点:1、落实基础知识。 2、鉴赏语句。 写在前面的话:故乡似慈母,临别时,给出门的儿女系上一根思念的线,从此,远在异乡的游子便再也挣不断这根柔柔的丝线。故乡是一个人的根,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我们的精神家园。 一、字词 1、读准下列加点的字。 筏船(fá) 寰宇(huán) 肴馔 (yáo)(zhuàn) 神裔 (yì) 宅邸(dǐ) 眷念 (juàn) 绮窗 (qǐ) 魂牵梦萦 (yíng) 酒阑灯灺 (lán)(xiè) 惦念 (diàn) 喜上眉梢 (shāo) 搭讪 (shàn) 悠邈 (miǎo) 褪色 (shǎi) 一饮一啜 (chuò) 田塍 (chéng) 濡染(rú) 烙印(lào) 匝数 (zā) 侘傺 (chà)(chì) 铩羽而归(shā) 恬淡(tián) 缔造 (dì) 谪居 (zhé) 低徊 (huí) 欷嘘 (xī)(xū) 根深蒂固 (dì) 发轫 (rèn) 檀香山(tán) 方兴未艾 (ài) 含辛茹苦 (rú) 翘首(qiáo) 桑梓 (zǐ) 蕞尔(zuì) 翰苑 (hàn) 别墅 (shù) 逃遁 (dùn) 熠熠闪光(yì) 静谧 (mì) 奇诡 (guǐ) 贫瘠 (jí) 悲怆 (chuàng) 矫饰 (jiǎo) 湖泊 (pō) 酥骨 (sū) 迁徙 (xǐ) 戈壁 (gē) 按捺 (nà) 憔悴 (qiáo)(cuì) 颠簸 (bǒ) 惶惑 (huáng) 丰子恺 (kǎi) 抛锚 (máo) 崔颢 (hào) 廿七 (niàn) 粘合 (nián) 什刹海 (chà) 辜负 (gū) 菜圃 (pǔ) 烟垢 (gòu) 渗浸 (shèn) 打夯 (hāng) 2、正确书写下列加点的字。 宅邸惦念搭讪一饮一啜悠邈崎岖田塍濡染 烙印匝数侘傺铩羽而归恬淡缔造谪居低徊 欷嘘发轫檀香山根深蒂固翘首桑梓蕞尔方兴未艾 翰苑别墅逃遁含辛茹苦静谧奇诡贫瘠熠熠闪光 雄浑悲怆矫饰游泊酥骨迁徙戈壁按捺 憔悴颠簸惶惑丰子恺抛锚崔颢什刹海辜负 菜圃烟垢渗浸打夯喧嚣筏船 3、解释下列字词。 喧嚣:声音杂乱不清静。 安然无恙:很平安,没有什么疾病和事故。恙,病。 惠赐:敬词,用于指别人赠送给自己的(物品)。 费尽心机:用尽了心思。 寰宇:寰球,天下。肴馔:丰盛的饭菜。 审慎:周密而谨慎。 魂牵梦萦:形容思念非常深切,达到梦中都在牵挂的地步。 搭讪:为了跟人接近或打破尴尬局面而主动找话说。 悲欢离合:泛指人生的种种经历、遭遇和感受。 铩羽而归:指失败或不得意,灰溜溜地回来。铩,摧残、伤害。 悠邈:久远。邈,遥远。寄人篱下:比喻依靠别人过活。

我心归去 教案教学设计 _1

我心归去教案教学设计 《我心归去》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1、体会作者刻骨铭心的家园之思 2、揣摩作者饱含感情,富有哲理的语言 教学重点:1、体会作者刻骨铭心的家园之思 2、揣摩作者饱含感情,富有哲理的语言 教学难点:揣摩作者饱含感情,富有哲理的语言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师:想象一下,如果你独自一人在国外生活,会是一种怎样的感受? 生:最好是法国,法国是一个浪漫的国家,在那里生活一定非常惬意、浪漫。 生:最好是新西兰,空气好,还能品尝原汁原味的牛奶的味道。 生:我觉得还是在中国好,这里有我的家,我的亲人,我所熟悉的一切,最重要的是文化。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积淀,孕育了现在这样一个我,我不能离开。

师:这位同学说的很好。的确,让我们离开我们自己的家乡,我想肯定是很沉重的。我们看看作家韩少功在异国他乡有着怎样的感受。 二、作者简介: 师:他是1985年倡导“寻根文学”的主将,发表《文学的根》,提出“寻根”的口号,并以自己的创作实践了这一主张。比较著名的有《爸爸爸》、《女女女》等,表现了向民族历史文化深层汲取力量的趋向,饱含深邃的哲学意蕴,在文坛产生很大影响。 2002年韩少功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2年度小说家”荣誉。颁奖词是这样说的: “韩少功的文字一直呈现着一个探索者和怀疑论者的坚定面容。他智慧的笔触,时刻渴望在历史、文明和语言的死结中突围,这迫使他的写作必定更多地关注被压抑和被遮蔽的生活真相。他一次次地勇敢探索,一次次地突破语言和文体的边界,似乎就是为了追问,在现有的语言未能抵达的地方,生活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存在,精神又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形态。” 可以说,韩少功是在用文字进行着精神探索。 三、文本研读 (一)人在他乡

《漂泊的旅人》学案.doc

《漂泊的旅人》学案 《乡土情结》【学习过程】一、检查字词预习1给加点字注音魂牵梦萦(1 ng) 忐忑(t颈t C )不安 怯(qi e )生生 田睦(he ng)悠邈(i a ) 崎岖(qlq u ) 三匝(z a ) 叢(zui )尔纟杀(sh a )羽而归 谪(zhe )居 欷歔(x ix 口) 方兴未艾(a i )桑梓(z 丫) 屹(i )立

搭讪(shan) 褪(tu I )色发轲(ren) 濠(ha )水 翰苑(uan) 缔(di )造翘(qi么)首 杀戮(Iu ) 谛(di )听2解释下列词语佬傑:失意的样子。锈羽而 归:指失败或不得意,灰溜溜地回来。田睦:田境。叢尔: 形容小(多指地区)。寄人篱下:比喻依靠别人过活。功败垂成:快要成功的时候遭到失败。I】辰美景:美好的时光,美好的景致。忐忑:心神不定。含辛茹苦:经受艰辛苦难。方兴未艾:事物正在发展,一时不会终止。翘首:抬起头来望。发轲:比喻新事物或某种局面开始出现。3作家作品柯灵,浙江绍兴人,现代著名作家。曾任《文汇报》副社长兼副总编

辑、文化部电影剧本创作所所长、《大众电影》主编、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作协上海分会书记处书记、上海影协党组成员兼常务副主席、上海电影局顾问等职。建国后主要著作有杂文散文选集《遥夜集》,短篇小说集《同伴》,散文集 《暖流》,电影文学剧本《腐蚀》《不夜城》。根据夏衍的剧 本改编的《秋瑾传》等。他的散文文字精致清雅,立意高调极品。4背景介绍每个人都有乡土情结。作为一位世纪文化老人,柯灵早年辗转各地,饱受战争与灾难的离乱之苦,对家园之思有特别的体会。因此,在《香港文学》创刊七周年之际,柯灵是怀着真挚深厚的情感写下了《乡土情结》这篇散文。二、文本研读1作者为什么把乡思称为“情结”?结合第二段内容,谈谈你的认识。之所以称为“情结”,是因 为它像烙印、像蚕茧、像文身一样不能化解与消退。一个人的出身地不仅给他自然的生命,而且给了他文化,他之所以成为这样的人,而不是另一个人,故乡的文化起了决定性作用。2乡土给人们打下了哪

韩少功《我心归去》阅读答案

韩少功《我心归去》阅读答案 韩少功《我心归去》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第12—15题。 ①我在圣·纳塞尔市为时一个月的“家”,是一幢雅静的别墅。两层楼的六间房子四张床三个厕所全属于我,怎么也用不过来。房子前面是蓝海,旁边是绿公园。很少看见人——除了偶尔隔着玻璃窗向我叽里哇啦说些法语的公园游客。 ②最初几天的约会和采访热潮已经过去,任何外来者都会突然陷入难耐的冷清,恐怕连流亡的总统或国王也概莫能外。这个城市不属于你,除了所有的服务都要你付钱外,这里的一切声响都弃你而去,奔赴它们既定的目的,与你没有什么关系。你拿起电话不知道要打向哪里,你拿着门钥匙不知道出门后要去向何方。电视广播以及行人的谈话全是法语法语法语,把你囚禁在一座法语的监狱无处逃遁。从巴黎带来的华文报纸和英文书看完了,这成了最严重的事态,因为在下一个钟头,下一刻钟,下一分钟,你就不知道该干什么。你到了悬崖的边缘,前面是寂静的深谷,不,连深谷也不是。深谷还可以使你粉身碎骨,使你头破血流,使你感触到实在,那不是深谷,那里什么也没有,你跳下去不会有任何声音和光影,只有虚空。 ③你对吊灯作第六或六十次研究,这时候你就可以知道,你差不多开始发疯了。移民的日子是能让人发疯的。 ④我不想移民,好像是缺乏勇气也缺乏兴趣。C曾问我想不想留在法国,他的市长朋友可以办成这件事,他的父亲与法国总理也是好朋友。我说我在这里能干什么?守仓库或做家具?当文化盲流变着法子讨饭?即使能活得好,我就那么在乎法国的面包和雷诺牌汽车? ⑤很想念家里——似乎是有点没出息。倒不是特别害怕孤寂,而是惦念亲人。我知道我对她们来说是多么重要,我是她们的快乐和依靠。我坐在柔和的灯雾里,听窗外的海涛和海鸥的鸣叫,想像母亲、妻子、女儿现在熟睡的模样,隔

《月是故乡明》教案

陈常锋 文本学习目标: l 体会作品表现的人对家、家园和故乡的刻骨铭心的依恋之情极其深刻内涵。 l 学会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的评点方法,记下自己阅读作品时的感受、理解、评价和质疑,与作品展开对话。 l 尝试以散文的形式表达你自己对故园的情怀。 导入: (课间播放梅艳芳的《床前明月光》) (上课前3分钟)上课!(起立、问好)欣赏了这首美丽的歌曲,我们再来欣赏一首诗歌朗诵。 (播放诗歌朗诵《乡愁》) 刚才大家听到的歌曲是这让我们想起了诗歌是谁能告诉我它们共同的主题是什么 - 很好,思乡之情。古往今来,思乡的作品很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表达思乡之情的散文。请大家先看课本前面的目录,找出你认为最能表达思乡之情的文本。(学生查阅,有的说是《我心归去》有的说是《乡土情结》《月是故乡明》……)最富有诗情画意的是《月是故乡明》。 看人看眼睛,读文读题目。我们还是先看文章的题目——月是故乡明。看到这个题目你都能想到什么 1、有可能想到主旨是“思念家乡”。 2、有可能想到出处: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3、有可能联想到其他诗句:李白的《静夜思》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同学们,诗文鉴赏有三点不可忽视:题目、作者和注释。了解了题目,我们再来看作者。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 ( 季羡林是一位什么样的人物呢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 作者简介: 北京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梵文、巴利文专家。山东清平(今临清)县人。1930年考入北京清华大学西语系。1934年毕业后,在济南山东省立高中任教。1935年考取清华大学交换研究生,赴德国留学,在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古代语言。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辞掉剑桥大学的约聘,毅然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教授、系主任。1978年任北京大学副校长。1995年11月,“北京大学季羡林海外基金会”成立。 季羡林老先生已然功成名就,为什么还念念不忘那个小山村 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这篇散文,走进季老的内心世界。现在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课文。 (分男生、女生部朗读,读的同时请把你认为优美的段落作上标志) 同学们读得不错,男生声音洪亮,女生感情细腻。这里有几个词语需要特别注意。 浩渺篝火旖旎绝伦惆怅耄耋 嚼烂慨然恍然大悟离乡背井 (学生认读) !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文章哪些段落写得非常优美 (学生站起来朗读并稍加分析,3-4个人) 我也找了两段,大家看看能不能把空填上 我看过许许多多的月亮。在________的瑞士莱芒湖上,在________的非洲大沙漠中,在 ________的大海中,在________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

2019必修一专题三《月是故乡明》学案(学生版)语文

苏教版必修一专题三《月是故乡明》学案(学生 版)专题三《月是故乡明》学案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黏合()辜负()什刹海()匀调()僻静()菜圃() 差点儿()廿() 二、成语集释1、九牛一毛:比喻极大数量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例:而我的北平 大概等于牛的一毛。 2、杜鹃啼血:形容哀痛之极。 我心归去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一幢()别墅()钥匙()()逃遁()惦念()熟睡()旅泊之地()贫瘠()静谧()湖泊()熠熠闪光()奇诡()宫廷()矫饰()繁华酥骨()麦穗()悲怆()墟场()血沃()潦倒 ()模样() 二、成语集释概莫能外:一概不能例外。 例:最初几天的约会和采访热潮已经过去,任何外来者都会陷入难耐的冷清,恐怕连逃亡的总统或国王也概莫能外。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概莫能外。 班级姓名学号 乡土情结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绮窗( )魂牵梦萦( )屹立( )酒阑灯灺( ) 搭讪( )一饮一啜( )怯生生( )褪色( ) 幽邈( )一丝一缕( )故园扉( )田塍( ) 烙印( )铩羽而归( )檀香山( )寥落( )

濡染( )侘傺( )( )三匝( )慰藉( ) 恬淡( )安土重迁( )谪居( )遣戍( ) 口占( )方兴未艾( )濠水( )蕞尔( ) 发轫( )衣锦还乡( )翰苑( )低徊( ) 桑梓( )欷歔( )( )翘首( )忐忑( )( ) 二、成语集释 【魂牵梦萦】形容思念情切。 例: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方魂牵梦萦的土地。 【酒阑灯灺】代指酒宴结束。 例:海天茫茫,风尘碌碌,酒阑灯灺人散后,良辰美景奈何天,洛阳秋风,巴山夜雨,都会情不自禁地惦念它。 【良辰美景】形容美好的时光和景物。 例:西湖的中秋之夜,自古公认为良辰美景,充满了诗情画意。【情不自禁】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 例:听了这个感人的故事,我情不自禁的留下了眼泪。【触景生情】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起联想,产生某种感情。例:杜甫眼见山河依旧而国破家亡,春回大地却满城荒凉,不禁触景生情,发出深重感言。 【愁肠百结】忧愁苦闷的心肠好象凝结成了许多的疙瘩。形容愁绪郁结,难于排遣。 【忐忑不安】心神极为不安。 例:好不容易能回家了,偏又忐忑不安。 【悲欢离合】泛指生活中经历的各种境遇和由此产生的各种心情。例:祖祖辈辈 都植根在这片土地上,有一部悲欢离合的家史。

《我心归去》教案

《我心归去》教案 教学目标(投影) 1、学会与文本、作者对话,与老师、同学展开讨论,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2、揣摩作者饱含感情、富有哲理的语言。 3、让学生通过对文本的反复研习并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以及它对人精神世界的滋养。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习惯。 教学难点(投影) 1、揣摩作者饱含感情、富有哲理的语言。 2、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以及它对人精神世界的滋养。 教学步骤 一、导语 在我们的情感背囊里有颗熠熠生辉的钻石——乡情。它甜蜜、温馨、芳香四溢,烈火不能使其变质,激流不能使其变色,火焰又能更让其璀璨夺目。乡情是心理细胞不能变异的遗传基因,代代相传。思乡是恒久的、常新的题材,流水无法稀释思乡情怀,风霜刀剑无法斩断思乡情丝。今天就让我们随同韩少功的《我心归去》去体会故乡在一个异地他乡之人心灵深处的分量,去品味异地他乡之人对故乡的思念、眷恋之情。 二、作者简介(投影) 韩少功,1953年生,湖南省长沙人。1968年初中毕业,作为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到湖南省汨罗江边的天井乡务农。在农村,劳动之余写些对口词、小演唱、小戏曲。1977年正式开始文学创作。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多有作品问世,并引起一定反响,《西望茅草地》和《飞过蓝天》分别获1980、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85年3月在《作家》上发表《文学的根》一文,提倡文学应植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在文艺界引起广泛的讨论,6月发表中篇小说《爸爸爸》,亦引起一定反响。主要作品有小说集《月兰》、《飞过蓝天》、《诱惑》、《空城》、《谋杀》,长篇小说《马桥词典》、《暗示》,评论集《面对空洞而神秘的世界》,译著《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惶然录》,部分作品多次在中国内地及台湾获奖,并有英、法、意、日等多种文字的译本在海外出版发行。2000年,作品集《山上的声音》被法国读者网上评为“2000年法国十大文学好书”。2002年4月,获

我心归去教案设计

我心归去 教学目标: 1、通过“异乡”和“故乡”的对比解读,把握作者的思乡情感 2、揣摩本文语言和富有哲理的句子 3、从文化内涵上理解故乡 教学重点: 1、人在故乡与异乡的生活状况以及感受 2、深刻体味本文富有哲理和情思的语言 教学难点: 故乡、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3分钟) 1.解说:第三专题的标题“月是故乡明”。 师:我们,看一下第三专题的标题是“月是故乡明”,回忆一下,这句话出自哪,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归纳:“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杜甫的诗《月夜忆舍弟》中的名句。 诗人身处他乡,举头望月,因为热爱故乡、思念故乡,所以感情上觉得故乡的月比其他地方的更明。这就是家园之思。 2.交流:我国古典诗词中反映家园之思这一主题的名篇名句。 师:在我们古代诗词中有很多诗句是反映家园之思,你知道哪些? 归纳: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渡汉江》)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卢纶《长安春望》)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范仲淹《苏幕遮》) 3、师:的确,对故土的情结对一个人的影响常常是终生的,有时甚至让人魂牵梦绕,荡气回肠。今天,我们再来读一篇游子对故乡的思念之作:《我心归去》。 板书——我心归去韩少功 二、解题(2分钟) 师:下面我们看这篇课文,本文题目叫“我心归去”,作者身在何处,其心又去了哪里? 归纳: 身在何处:○1根据隐含判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身处异乡,既然归去,那必然是处于异乡。 ○2本专题都设有小标题,根据“漂泊的旅人”,可以看出作者身处异乡。 ○3课文第一句话可以看出作者身在法国的圣·纳赛尔市,法国西部的海滨城市。 心归何方:故乡 我们看书下注释,韩少功是湖南长沙人,这里我要补充一点知识,韩少功在1968年初中毕业后,作为上山下想知识青年到湖南省汨罗江边的天井乡务农,他在那付出过,有归属感,此文也可以说是献给这个县城的。

《我心归去》教学实录 教案教学设计

《我心归去》教学实录教案教学设计 《我心归去》教学实录 盐城市田家炳中学仇玲丽 [课前准备] 1.播放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学生很有感觉,为导入新课作准备) 2.投影资料 别墅(shù)静谧(mì) 贫瘠( jí ) 酥骨(sū) 奇诡(guĭ) 悲怆(chuàng) 眷顾(juàn) 逃遁(dùn) 潦倒(liáo) 矫饰(jiăo) 熠熠(yì) 注:字词就在课间解决,不再占用课堂的时间了。 [进入课堂] 一、导入 师: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曾传唱中国,因为他真切地表达了对祖国无尽的思念与热爱之情。歌里这样唱到:“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的祖国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当殖民已经成为过去,当远浮海外已经成为潮流,远在异乡的游子是否依然如是?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韩少功的《我心归去》,这是韩少功旅法归来后写的一篇。

二、作者简介 投影资料 韩少功 1953年生,湖南省长沙市人。有小说集《月兰》、《飞过蓝天》、《诱惑》、《空城》、《谋杀》,长篇小说《马桥词典》、《暗示》,评论集《面对空洞而神秘的世界》,译著《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惶然录》。部分作品多次在中国内地及台湾获奖,并有英、法、意、日等多种文字的译本在海外出版发行。2000年,他的作品集《山上的声音》被法国读者网上评为“2000年法国十大文学好书”,2002年4月,获得法国文化部颁发的“法兰西文艺骑士勋章”。 (以上只是一带而过,学生不需要对作者了解那么多,因为他们没有读过作品,只有通过课文才能以文知人) 三、感知文章 师:大家阅读文章思考两个问题: 1.这篇文章写了什么内容? 2.文章中最打动你的是什么?一句话,一个字,还是一段情?为什么打动你? (学生浏览课文,思考几分钟) 生:本文写了作者在法国的生活和对家乡的思念,最打动我的是这样一段话:我坐在柔和的灯雾里,听窗外的海涛和海

(现代文阅读题)韩少功我心归去阅读答案

韩少功我心归去阅读答案现代文阅读题 我心归去 韩少功 ①我在圣纳塞尔市为时一个月的家,是一幢雅静的别墅。两层楼的六间房子四张床三个厕所全属于我,怎么也用不过来。房子前面是蓝海,旁边是绿公园。很少看见人除了偶尔隔着玻璃窗向我叽里哇啦说些法语的公园游客。 ②最初几天的约会和采访热潮已经过去,任何外来者都会突然陷入难耐的冷清,恐怕连流亡的总统或国王也概莫能外。这个城市不属于你,除了所有的服务都要你付钱外,这里的一切声响都弃你而去,奔赴它们既定的目的,与你没有什么关系。你拿起电话不知道要打向哪里,你拿着门钥匙不知道出门后要去向何方。电视广播以及行人的谈话全是法语法语法语,把你囚禁在一座法语的监狱无处逃遁。从巴黎带来的华文报纸和英文书看完了,这成了最严重的事态,因为在下一个钟头,下一刻钟,下一分钟,你就不知道该干什么。你到了悬崖的边缘,前面是寂静的深谷,不,连深谷也不是。深谷还可以使你粉身碎骨,使你头破血流,使你感触到实在,那不是深谷,那里什么也没有,你跳下去不会有任何声音和光影,只有虚空。 ③你对吊灯作第六或六十次研究,这时候你就可以知道,你差不多开始发疯了。移民的日子是能让人发疯的。

④我不想移民,好像是缺乏勇气也缺乏兴趣。C曾问我想不想留在法国,他的市长朋友可以办成这件事,他的父亲与法国总理也是好朋友。我说我在这里能干什么?守仓库或做家具?当文化盲流变着法子讨饭?即使能活得好,我就那么在乎法国的面包和雷诺牌汽车? ⑤很想念家里似乎是有点没出息。倒不是特别害怕孤寂,而是惦念亲人。我知道我对她们来说是多么重要,我是她们的快乐和依靠。我坐在柔和的灯雾里,听窗外的海涛和海鸥的鸣叫,想像母亲、妻子、女儿现在熟睡的模样,隔着万里守候她们睡到天明。人们无论走到哪里,都没法不时常感怀身后远远的一片热土,因为那里有他的亲友,至少也有他的过去。时光总是把过去的日子冲洗得熠熠闪光,引人回望。 ⑥我这才明白,为什么各种异国的旅游景区都不能像故乡一样使我感到亲切和激动。我的故乡没有繁华酥骨的都会,没有静谧侵肌的湖泊,没有悲剧般幽深奇诡的城堡,没有绿得能融化你所有思绪的大森林。故乡甚至是贫瘠而脏乱的。但假若你在旅途的夕阳中听到舒伯特的某支独唱曲,使你热泪突然涌流的想像,常常是故乡的小径,故乡的月夜,月夜下的草坡泛着银色的光泽,一只小羊还未归家,或者一只犁头还插在地边等待明天。这哪里对呀?也许舒伯特在歌颂宫廷或爱情,但我相信所有雄浑的男声独唱都应该是献给故乡的。就像我相信所有的中国二胡都只能演奏悲怆,即便是赛马曲与赶集调,那也是带泪的笑。 ⑦故乡存留了我们的童年,或者还有青年和壮年,也就成了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成了我们自己。它不是商品,不是旅游的去处,不是按照一定价格可以向任何顾客出售的往返车票和周末消遣节目。故

高一语文高效课堂:《我心归去》

高一语文高效课堂资料 我心归去 教学目标 1.积累文中的生字词等基础知识。 2.把握文章主旨,分析富有哲理性的句子。 3.深刻体会作者刻骨铭心的情思,进一步了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以及它对人精神世界的滋养,激发学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1.总体把握文本,仔细品味语言,深刻体味感情。 2.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以及它对人精神世界的影响。 课时1课时 教法朗读法、讨论法和点拨法 预习 1.诵读本文,扫除语言障碍,掌握重点字词。 2.理清结构,整体把握文章大意,勾画出哲理性语句,在对话栏内写下理解。 3.思考文章在反映家园之思主题上的独特之处。 4.查找我国古典诗词中反映家园之思这一主题的名篇名句。 教学内容和过程 一、导入: (播放台湾歌手费翔的歌《故乡的云》)《故乡的云》在1987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唱响之后,传遍世界各地,曾打动过多少海外游子的心。那么,对于故乡,你有怎样的认识呢?(请两到三名同学口答) 或许,囿于我们的人生履历,我们对于故乡的理解尚不够深刻,那么,今天,就让我们追随曾经多次访问法国,并在回国之后,用一组散文追思往事、记录心情的韩少功先生的脚步,走进《我心归去》。 二、检查预习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别墅.(shù)静谧(mì)贫瘠.( jí) 酥.(sū)骨奇诡.(guǐ) 悲怆.(chuàng) 眷.(juàn)顾逃遁.(dùn) 潦.(liáo)倒矫.(jiǎo)饰熠熠.(yì) 钥.(yào )匙锁钥( yuè) 模( mú )样模( mó )型烙.( lào )印炮烙.( luò ) 2.文学常识 韩少功,1953年生,湖南省长沙市人。有小说集《月兰》《飞过蓝天》《诱惑》《空城》《谋杀》,长篇小说《马桥词典》《暗示》,评论集《面对空洞而神秘的世界》,译著《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惶然录》。他是1985年倡导“寻根文学”的主将,发表《文学的根》(作家1985.4)提出“寻根”的口号,并以自己的创作实践了这一主张。比较著名的有《爸爸爸》、《女女女》等。 2000年,他的作品集《山上的声音》被法国读者网上评为“2000年法国十大文学好书”,2002年4月,获得法国文化部颁发的“法兰西文艺骑士勋章”。 《我心归去》是他访问法国归来后的一组散文中的一篇,总题是《访法散记》。 三、走进文本 (一)自主学习,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结构,把握作者情感。 1、本文题目叫《我心归去》,作者的心去了哪里?(故乡)

《漂泊的旅人》教案

《漂泊的旅人》教案 下面是由出国留学整理的《漂泊的旅人》教案,欢迎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教案文章,请关注实用资料栏目。 【《漂泊的旅人》教案(一)】 板块学习目标: 【阅读目标】 1、学生能通过对文本的反复研习,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进一步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以及它对人的精神世界的滋养;体会作者朴实真切的乡土之思。 2、学习文章通俗生动的语言;体会作者大量引用诗文的意图;理解作者独特的哲理思考。 3、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主旨。 【写作目标】 学习散文的表现手法,并在写作实践中综合运用。 【板块内容概说】 《画风》这一课讲了三个小学生一起动脑想办法,把无形的风生动地展现在画纸上的故事。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字,能正确、流利、有事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为了使学生自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激起他们的兴趣,我在课前做了如下布置:选择你喜欢的途径搜集有关风的资料。课后,我对教学中的成与败、得与失、好与差进行了反思。 这是第一部分的延伸、拓展。除了用《乡土情结》《我心归去》来继续铺陈渲染人们对故乡的眷念外,还以《前方》从另一个角度去深化它。在本专题中,只有《前方》这一篇看上去是作的反面文章,是反弹琵琶,因为它说的是离家。但是,要注意,作者从反面落笔,归结的仍然是对家的追寻:“人的悲剧性质,还不完全在于总想到达目的地,而在于走向前方、到处流浪时,又时时刻刻地惦念着正在远去和久已不见的家、家园和家乡,就如同一首歌唱到的那样:回家的心思,总在心头。”只不过这里的家已经不是普通的生养之地,而是精神的栖身之所。《前方》涉及的人对“精神家园”的追寻,它本身也是本专题人文内涵的构成部分,同学们一定要讨论清楚。这一部分在编排上可以说是两块,一是文本,二是“对话栏”以及对话栏中编者对文章所作的评点。因为考虑到要与同学们对话,所以编者的评点注意了两个方面:一是尽量留下空间,让同学们参与进来,与编者一道与文本和作者进行对话;二是编者的评点明显地是以同学们作为对话者的,在口吻上尽量以商量的、征询的方式来进行,有许多地方并没有展开,也没有给出结论,而是留给同学们去继续思考,在学习的时候应该注意。

【精品】最新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精品】最新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本二单元以“家国情怀”为主题,共有4篇文章——《黄河颂》《最后一课》《土地的誓言》《木兰诗》。“祖国”是一个内涵丰富的称谓,她意味着大地、江河、语言、文化、民族、同胞等等。爱祖国就是爱这些与祖国息息相关的事物。学习本单元,要注重精读,在涵泳品味中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并揣摩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体会不同的抒情方式。 单元目标: 1.感受作品的抒情方式,认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特点。 2.细心揣摩课文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在涵泳品味中深刻体会课文情感。 3.学习批注的读书方法,记录阅读的体会。 4.在写作中运用恰当的抒情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课型、课时及阅读安排:

【单元导读、整体识字课】 学习内容: 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黄河颂》、《最后一课》、《土地的誓言》、《木兰诗》。学习目标: 1.通读单元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积累文学常识知识。 (第一课时) 学习过程: ●阅读单元提示,明确学习重点。(5′) 1.思想内容重点:家国情怀,即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化、热爱家乡的土地人民…… 2.阅读方法重点:精读,涵泳品味,批注 3.写作方法重点:抒情方式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30′) 阅读要求: 1.用你习惯的方式通读单元课文,时间约20分钟。 2.边读边标记段落序号;圈画生字词,并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决字词疑难。 3.阅读思考:四篇课文分别从哪些方面抒发(或表达)“家国情怀”的? 阅读交流: 先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阅读思考”,再与全班同学进行交流。 ①《黄河颂》:通过对黄河的热情赞颂,歌颂中华民族的伟大坚强。 ②《最后一课》:通过对祖国语言的热爱,表达对祖国的热爱。 ③《土地的誓言》:通过对故乡土地上一幅幅动人画面的描写,抒发了对故乡的怀念、热爱和为故乡而献身的热烈情感。 ④《木兰诗》:讲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孝亲爱国的巾帼英雄形象。 ●整理字词和文学常识。(10′) 1.将本单元的字词工整地积累到字词积累本上,1音2词。(包括阅读中解

江苏省射阳县第二中学高中语文《专题三 我心归去》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必修1

我心归去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揣摩作者饱含感情,富有哲理的语言 2、体会作者把说理蕴藏于形象中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1. 自主学习,反复阅读,适时加以评点,记录自己的阅读体会。 2. 合作与探究,交换评点,讨论文中富含哲理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刻骨铭心的家园之思,了解故乡的人文内涵,激发为故乡富强而勤奋学习的激情。 学习重点:揣摩作者饱含感情,富有哲理的语言 课时:2课时 学习过程: 一.引入课文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里,大陆在那头。 二.资料链接 走近作者 韩少功,1953年生于湖南长沙。有小说集《月兰》、《飞过蓝天》、《诱惑》、《空城》、《谋杀》,长篇小说《马桥词典》、《暗示》,评论集《面对空洞而神秘的世界》,译著《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惶然录》。部分作品多次在中国内地及台湾获奖,并有英、法、意、日等多种文字的译本在海外出版发行。2000年,他的作品集《山上的声音》被法国读者网上评为“2000年法国十大文学好书”,2002年4月,获得法国文化部颁发的“法兰西文艺骑士勋章”。 三、自主研习、探究文本 不动笔墨不读书 评点------ 一种有效的语文学习方式 评点,一般用来记录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对作品的感受、理解、评价和质疑。 ◆我的疑问与思考 文本研习与评点 (一)感性认知(自主探究) 师生互动以下问题,主要由学生依托文本得出结论,教师适当点拨。

1.文题为“我心归去”,作者的心从哪里归去哪里? 2.法国和自己的故乡有哪些不同呢?试着从原文筛选信息,体会作者笔下的异乡与故乡的区别。文中有表现作者这种心情的语句吗?请同学们找出来,从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上进行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