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藏工程课程设计-油藏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油藏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油藏

前言

陕甘宁盆地是三叠系正式形成的一个内陆盆地。三叠系末印支运动使盆地整体抬升,延长组遭到风化剥蚀,形成一个宽广的东倾的河谷系统,它以东西向的甘陕古河为主干,很多南北向的支流汇入其中。侏罗系地层首先沉积于这些河谷中,早期富县组沉积期间,盆地继续保持一段时间的上升,而后渐趋稳定。马岭油田位于陕甘宁盆地东南部,天环向斜东翼.构造“基底”是三叠系延长组顶部风化壳。目前基本探明含油构造面积约200000000㎡,闭合面积18800000㎡,闭合高度20—30m ,主要油层系为侏罗系延安组,油藏埋藏深度在2000—3200m,基本探明原油地质储量7721.1419 104t,预计油田面积和储量将进一步扩大。

我们主要研究了油田的概况及地质特征,应用各层的有效厚度,孔隙度及含油饱和度等参数求得储量丰度进而确定各个小层的地质储量。用容积法计算的储量与各小层计算的储量相差不大。根据表中所给数据求得主力油层各单井的无阻流量,进而确定该层原油产量,对该油藏的产能进行测试,描述了渗透率、产能系数、含水率上升与含水率等的关系,确定了油藏产能的大小。并对有藏采收率和可采储量进行了确定。

学习使用新型的Swift试井分析软件进行7850水井及1-4a油井的试井资料试井分析,输出该井各自资料的有因次、无因次双对数曲线和半对数试井曲线。

1 油藏概况

1.1 地理环境

该油藏层状低渗透砂岩油藏,位于陕甘宁盆地南部,天环向斜东翼斜坡中部,油田探明面积主要分布在陕西,甘肃,宁夏境内,地面海拔1120—1820m,含沙量大,油田所属地区属内陆性干旱气候,夏季最高温度36℃,冬季最低气温-28℃,平均气温7.8℃,冬夏多风沙,昼夜温差大,降雨量小,蒸发量大。油田至城区的公路便利,城区已通火车,交通相对便利,油田的开发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改善当地的生活条件,对发展该地区的作用十分明显。

1.2 区域地质构造

1.2.1 地层层序:该油田自下而上钻遇的地层有中生界三叠系延长组,侏罗系富县组,延安组,直罗组和安定组,白垩系志丹组,新生界第三系和第四系,主要油层系为侏罗系延安组,油藏埋藏深度在2000—3200m。

1.2.2 生储盖组合:该油藏位于陕甘宁盆地东南部,构造基底是三叠系延长组顶部风化壳,三叠系末期,印支运动使盆地整体抬升,延长组受风化剥削和切割,古地形高低起伏,古河道,古残丘纵横分布,构造面积约200000000㎡,闭合面积18800000㎡,闭合高度20—30m,油层分布在平台区和构造高的部位,在上倾方向由岩相变化而形成圈闭,为岩性构造油藏结合油藏的形态,水动力系统及开发特征,大体上把油田划分为俩大类:层状低渗透砂岩油藏和层状特低渗透砂岩油藏。该油藏属于层状低渗透砂岩油藏。

1.2.3 沉积类:经过测试该油藏为长石硬砂质石英砂岩沉积,多柔性岩块,为多个透镜状砂叠加而成,粗中粒,成分混杂,杂基含量一般在16%—48%之间,砂体连续性差,分选不好,油层渗透率低,一般仅在﹝1.0—22.7﹞×10,沉积时河流的特点是迅速填积,稳定多河道相互交织,低弯曲度,小坡降,侧向受限制的网状河流,经过对比,该储层的沉积模式为网状河流砂体。

1.3 勘探成果及开发准备程度:

1.3.1 地震资料:由于盆地逐渐发展为河流湖沼相环境,形成了一套含煤系地层,沉积厚度9.2—6

2.2m之间油层主要分布在分流河道的小砂体,中一细粒张石质砂岩,杂基含量一般在15%,砂体一般长2—5m,宽200—500m,砂体单层厚度2——5m 左右,最大叠加厚度可达30m,呈正韵律,底部有较粗的滞留沉积物,向上弯曲。依次出现交错层理,斜层理,波纹层理等。

1.3.2探井资料井资料:该油层的分选性好,油层的平均渗透率 3.7。孔隙度

14%——17%,油层的沉积环境为三角洲相,浅湖相,由于三角洲不断后移,形成了零分布的凸镜状小砂体。在这些不同的砂体中,形成了许多以岩性圈闭为主的多种类型的油藏。

2 油藏地质特征

油藏描述是对油藏动,静态特征的综合性技术研究.油藏开发阶段的不同,其描述目标与内容有很大差别.开发早期油藏描述是综合地质,测井,地震,岩芯及渗流物性分析试采及生产测试等资料,研究整个油田的构造形态,储层岩相,结构特征及油藏基本参数的空间分布规律,计算原油地质储量,估算油藏产能与产量,研究油藏开发过程中的参数变化,综合构成对油藏的动,静态特征的详细描述.其中静态部分油藏地质特征描述,以下为马岭层状低渗透油藏地质特征.

2.1 油藏构造特征

马岭油田位于陕甘宁盆地东南部,天环向斜东翼.构造”基底”是三叠系延长组顶部风化壳.三叠系末期,印支运动使盆地整体抬升,延长组遭受风化剥蚀和切割.古地形高低起伏,古河道,古残丘纵横分布,到侏罗系盆地整体下降,延安组早期地层沿河谷以添平补齐方式层层超复于古残丘周围,S1+S2末期,沟谷基本添平,S3及以上地层广布其上,差异压实结果,形成了与古潜山,古残丘基本一致的披覆鼻状构造。构造向西倾没,向东抬升,近东西向。

在鼻状构造内部可分为东,中,西三部分,西部为西倾的阶梯状斜坡,与贺旗凹槽相邻,走向东北,它不仅控制着地层沉积,而且也是油气运移的重要通道。中部为微有起伏的平台,东部为三个东西向次的一级隆起,隆凹相间,油层分布在平台区和构造的高部位,在上倾方向由岩相变化形成圈闭,为岩性构造油藏.

2.2 地层与沉积特征

马岭油田自下而上钻遇的地层有中生界三叠系延长组,侏罗系富县组,延安组,直罗组和安定组;白垩系志丹组;新生界第三系和第四系;主要含油层系为侏罗系延安组,油层埋藏2000—3200m.延安组为一套沙泥岩互层夹煤层沉积,地层厚度为300米,总体上呈下粗下细的正旋回.根据次级旋回及沉积性质的变化,分为,S4-5+S5,S3-4+S4,S1+S2,和S3,四个主力产层.

马岭油田中一区位于甘陕古河道南侧,碎屑沉积物主要来自西南向东北流的贺旗古河.早期富县组首先沉积在这一河谷中,随着河谷的充填,到富县组沉积后期,沉积范围已经扩大到台地上.现对主力油层特征做以描述:

S3油层:岩性为灰白色-灰褐色石英砂岩,以中砂岩为主,底部含砾和泥质团块,上部为细砂岩,顶部以灰黑色泥岩和泥质粉砂岩结束,下粗上细为不对称正韵律;层理为斜层理夹水平层理,底部有冲刷面,顶部为不规则的水平层理或波状层理;层内无泥质夹层,只有少数井有致密砂岩或泥质粉沙岩夹层.

S3油层:岩性为灰白色-灰褐色细-含砾粗,中砂岩,粗中-中砂岩占油层厚度的70%~80%,层内泥质夹层小,粒度序列不清晰,类型多,正反,复合韵律皆有,以复合韵律为主,总体上呈无规则沉积序列;层理为底角度斜层理,直线斜层理和水平层理交互,顶部为水平层理和波状层理;粗细砂岩分带明显.全剖面岩性粒度粗,序列不清晰,具大型交错层理,层内夹层少和中心滩较固定等特征.S3油层:岩性为灰白色,灰褐色中细-细中粒石英砂岩,岩性纯,局部含砾,下部为中砂岩,上部为细砂岩,总体上看呈现下粗上细的正旋回;层理构造为斜层理夹水平层理;砂岩底面有冲刷面,砂岩直接与泥岩接触.

2.3 油层特征

2.3.1 油层岩性,厚度,与物性特征

中一区储层岩性为细-中粒为主(含粗粒)的石英砂和长石石项砂岩,基本特点是胶结物含量高,胶结作用强,岩性致密,并含有一定水敏矿物,S3为纯石英砂岩,碎屑含量86.4%,胶结物含量13.6%.碎屑成分中石英占81.1%,长石0.4%,岩屑4.9%.石英含量占碎屑总量93.9%.胶结物以粘土为主,占8.7%,以及后生的碳酸盐硫酸盐硅质等胶结物,胶结物类型以空隙,接触-空隙和空隙-接触为主,胶结比较致密.

S3油层在马岭油田北区和中区沉积了一套石英砂岩,砂岩呈中厚层,薄层状.油层平均厚度11.1m,其上S1+S2油层平均厚度13.5m,其中油层内夹层少,岩心观察,砂体内不连续夹层为砂质泥质,泥质砂岩和致密粉细砂岩.S3-4+S4油层平均厚度14.7m,S4-5+S5油层平均厚度10.7m.

岩心分析统计,油层平均空隙度12.7%,渗透率6.2毫达西,为明显的低渗透.2.3.2 油层储积空间与孔隙结构

油层储集空间原生粒间孔,次生,溶蚀孔,晶间孔,裂隙孔组成.S3层长石含量少,岩性纯,孔隙以粒间孔为主,次为溶蚀孔,晶间孔,以及极少的裂隙孔.S1+S2油层长石含量较多,在成岩过程中酸性水的溶蚀下,长石发生强烈溶蚀和高岭石化,形成很多次生孔隙,构成以粒间孔-溶蚀孔为主的孔隙网络.

储层非均质特点是:喉道细,属大孔隙,细喉道类型;孔喉系统分为由大喉道连通的孔隙体积(40%)、中等喉道连通的孔隙体积(40%)和小喉道连通的体积(30%).水驱油试验结果,大喉道连通的孔隙多,无水期驱油效率越高;小喉道连通的孔隙越多,孔喉月不均匀,残余油越多,水驱油效率越低.石英次生加大破坏了孔喉的分选性,渗透率越高,孔喉分选性越差,产生了与原生粒间孔相反的特征.

2.3.3 成岩作用与矿物

延安组地层沉积后,经历了机械压实,化学压溶,酸性水溶滤等多期成岩作用,使油层孔隙度减少,渗透率降低.成岩过程中的主要自生矿物有伊利石、高龄石和晚

期碳酸盐、硫酸盐胶结物.成岩早期的产物伊利石对渗透率影响很级大.自生高龄石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由长石蚀变而来,另一种是直接在孔隙中沉淀出来.延安组成岩作用的特点是成岩作用经历的时间长,作用强,地层压实后又经历了自生胶结,石英次生加大的普遍固结,高龄石的又一次充填,油气运移聚集后,晚期又有碳酸盐,硫酸盐,局部固结,只有充填,很少迁移,孔隙中充满填隙物,化学胶结作用十分强烈,造成了油层的低渗透.

2.4 油藏类型

2.4.1 古地貌特征

陕甘宁盆地是三叠系正式形成的一个内陆盆地。三叠系末印支运动使盆地整体抬升,延长组遭到风化剥蚀,形成一个宽广的东倾的河谷系统,它以东西向的甘陕古河为主干,很多南北向的支流汇入其中。侏罗系地层首先沉积于这些河谷中,早期富县组沉积期间,盆地继续保持一段时间的上升,而后渐趋稳定. 2.4.2 油藏圈闭

在鼻状构造内部可分为东,中,西三部分,西部分为西倾的阶梯状斜坡,与贺旗凹槽相邻,它不仅控制着地层沉积,而且也是油气运移的重要通道。中部分为微有起伏的平台,东部为三个东西向次一级隆起,隆凹相间油层分布在平台区和构造的两部位,在上倾方向由岩相变化形成圈闭,为岩性构造油藏。

2.5 油藏中流体的性质与渗流特征

2.5.1 流体性质(高压物性)

原油属低粘,低含硫的石蜡基原油,原油性质较好。原始条件下原油体积系

oi B =1.7,饱和压力下的原油体积系数ob B =1.5,原油压缩系数

o 1

C 0.009156MPa

=原油粘度oi U =1.14mPa s

地层水性质:地层水压缩系数w 1C 0.000497MPa =原始含水饱和度wi S =0.35,地层水粘度wi U =0.3426mPa s

天然气性质:本区天然气属于油藏伴生气,在地下处于溶解状态。 原始地层原油粘度为oi

U =1.14mPa s ,地层水粘度为wi U =0.3426mPa s ,油水粘

度比为3.327对油的流动比较有利。

表1-1 油藏基本参数

含油面积(2km ) 27.7 平均有效渗透率(μm 2

) 0.0062 地质储量 (104

t ) 7627.8777 地面原油密度 (g/cm 3

) 0.818 原始地层压力(MPa ) 28.8 地面原油粘度(mPa.s) 1.14 原始饱和压力(MPa ) 18.2 地层油体积系数 1.7 平均有效厚度(m ) 5 平均有效孔隙度(%)

12.7 平均有效孔隙度(%)

12.7

体积系数

1.5

2.5.2 渗流特征

油水相对渗透率,根据对样品油水相对渗透率测试,wi S =0.35 oi S =0.65。(见

图表)

表2-1油水相对渗透率

w S % 31.68 35 40 45 50 55 60 65 rw K 0 0.007 0.013 0.033 0.049 0.065 0.085 0.11 ro K

1

0.8

0.49

0.22

0.12

0.065

0.03

0.01

图2-1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

图2-2原油压缩系数与地层压力曲线关系曲线

表2-2 原油黏度与地层压力关系

地层压力(MPa) 18.2 15.81 12.89 9.97 9.14 原油黏度(mPa·s) 1.1 1.19 1.28 1.37 1.46

图2-3原油黏度与底层压力关系曲线

表2-3 毛管压力

S w(%) 31.68 35 40 45 50 55 60 65 70.36 p cow(MPa) 0.85 0.6699 0.4544 0.324 0.221 0.165 0.135 0.116 0.0963

图2-4毛管压力曲线

表2-4 相对渗透率关系

含气饱和度%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1 63

气体相对渗透率0 0 0.042 0.076 0.125 0.19 0.248 0.321 0.395 0.405 0.56

原油相对渗透率 1 0.706 0.482 0.316 0.198 0.116 0.063 0.03 0.001 0 0

图2-5油气像对渗透率关系曲线

2.6 驱动及流体分布

把延安组油层岩心铸体薄片的孔隙体系光刻到玻璃板上,制成显微模型,在显微镜下进行油驱水和水驱油试验,直观的揭示了水驱油过程,残余油分布,相对数量及形成机理。

微观模型常规水驱油显示为润湿性不同,水驱时油水运动形式明显不同。 在亲水模型中,注入水首先沿大孔隙的壁楔入爬行,水膜逐渐加厚,水从边部逐渐向孔隙中部推进,从而把油驱出,当注入水到达孔隙出口的喉道处,孔喉比较大时,水很容易把油卡断,形成孤岛状残余油留在孔隙中间,对于一般并联的孔道来说,注入水能比较快的占据小孔道,当孔喉太小时注入水绕国这些小孔隙喉道所控制的含油部分。从而有较多的原油呈簇状残留下来。当油层渗透率分布不均匀时,虽然毛管力是驱动力,但注入水主要还是在高渗透部分窜流,低渗透部分是很难进水的,当提高注水压力,这些残余油仍可能发生流动原已被水占据的大孔道仍有可能再被油侵入,这时油以油柱或细长的油滴形式在孔道的中心部位移动。

在亲油模型中注入水首先沿大孔道的轴部推进,指进现象非常明显无水期很短,大量的油是在油水同流期采出,油水同流是以较大的油滴形式产出,被小孔道包围的大孔隙油较难排出,残余油明显高于亲水模型,亲油程度越高指进现象越严重,残余油饱和度越高,模型中残余油饱和度最高可达50%以上。

残余油的分布特征是:在亲水模型中残余油的主要形式是以不规则的珠状,索状和簇状,绝大部分被水分割成孤立状态滞留在孔隙中。在亲油模型中残余油的形态有三种,一是以被小喉道包围的大孔隙中大片油块;其次是残在小孔隙和一端封闭的死孔隙中的原油;三是以油膜,油珠状态吸附在孔壁上的原油。

其次还有显分:提高注入压力,残余水,残余油的分布状况可能发生变化,并继续流动,但靠提高压力来提高水驱效果很不理想,当注入压力提高一倍时只有少量的残余油被驱动,因此现场难以实现。

2.7 地层压力

原始地层压力i =28.8MPa p ,饱和压力b =18.2MPa p 废弃地层压力

a =9.14MPa p

3储量计算

3.1 储量计算的容积法

油、气储量是指导油田勘探与开发,确定投资规模的重要依据。在油田勘探初期,要算准储量比较困难,容积法正是在油田投产前唯一可利用静态资料计算储量的方法,它适用的油藏类型广泛,对不同圈闭类型、储集类型和驱动方式的油藏均可使用。它沿用的时间长,从发现油田到开发中期都可使用。所以容积法是国内的储量计算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容积法计算储量的可靠性随资料的增多而提高。从经验来看,一般大、中型的构造油藏储量计算的精度较高,断块,岩性和裂缝性复杂油气藏储量计算的精度较差。

容积法计算油、气储量的实质是计算地下岩石孔隙中油、气所占的体积,然后用地面的重量单位或体积单位表示。原油地质储量计算公式为:

N=100AhΦ(1-S wi)ρo /B oi(3-1)

式中N——原油地质储量,104t

A——含油面积,km2

h——平均有效厚度,m;

——平均有效孔隙度,%;

S wi——平均束缚水饱和度,%;

ρo——平均地面脱气原油密度,t/m3;

B oi——平均地层原油体积系数。

代入数据,

对S1+ S2油层组:

N1=100×25.0×11.1×0.13×0.63×0.822/1.540

=2876.9971(104t)

对S3油层组:

N2=100×22.3×13.5×0.13×0.65×0.815/1.462

=3031.1(104t)

对S3-4+S4油层组:

N3=100×12.9×14.7×0.12×0.62×0.818/1.441

=1663.0192(104t)

对S4-5+S5油层组:

N4=100×1.5×10.7×0.13×0.61×0.818/1.441

=150.0256(104t)

地质储量:

N=N 1+N 2+N 3+N 4=2876.9971+3031.1+1663.0192+150.0256

=7721.1419(104t )

3.2 参数确定

3.2.1 油层有效厚度的平均值

计算储量需要代表整个油田和区块的油层平均有效厚度。选择有效厚度的平均方法与油田地质条件和井点分布情况有关。油层有效厚度的平均值有算术平均法和面积权衡法。算术平均法求油层平均有效厚度为各井油层组有效厚度累加值除以总井数;面积权衡法与算术平均法的不同之处在于面积权衡法的“权”,由每口井所控制的面积决定。所以面积权衡法适用于井网不均匀的评价钻探地区。 平均有效厚度(用算术平均法计算h=有效厚度总和/含油面积)

h=(11.1×25.0+13.5×22.3+14.7×12.9+10.7×1.5)÷27.7

=28.3(m ) 3.2.2 油层平均孔隙度

计算孔隙度平均值,应当用油层有效厚度范围内的分析样品数据,或测井数据。平均有效孔隙度应采用岩石体积权衡法。

此外,需要计算平均体积系数、平均原油密度等。

平均有效孔隙度(用有效厚度作权系数Ф=∑h j Фj /∑h j )

(11.10.13+13.50.13+14.70.12+10.70.13)(11.1+13.5+14.7+10.7)

=0.127

Φ=????

3.2.3 油层渗透率的平均值

K=0.0062μ2m 3.2.4 平均束缚水饱和度

计算平均束缚水饱和度,也可通过取芯并进行室内实验,通过加权即可求得。 平均束缚水饱和度(用有效厚度作权系数S wi =∑h j ·S wij /∑h j )

wi S (11.10.37+13.50.35+14.70.38+10.70.39)=0.372

=????

3.3 储量评价

储量计算完成后,应对油气藏储量进行评价,这是衡量勘探经济效果,指导储量合理使用的一项重要工作。储量评价工作通常按以下几个方面及评价标准进行。 3.3.1 流度K/μ -3

2

10μm /mPa s

高:>80; 中:30—80; 低:10—30; 特低:<10。 代入数据,

2-320.0062

K/μ=μm /mPa s =5.4410μm /mPa s 1.14

?

5.44<10

故该油田为特低流度油田

3.3.2 地质储量(108吨——油田、108方——气田)

特大油田:>10

大型油田:1—10大型气田:>300

中型油田:0.1—1 中型气田:50—300小型油田:<0.1 小型气田:<50

总地质储量N=7721.1419?104t=0.7721?108t

0.1<0.7721<1

故该油田为中型油田

3.3.3 地质储量丰度(油:N/A 气:G/A)

油田(104t/km2) 气田(108m3/km2)

高丰度:>300 >10

中丰度:100—300 2—10

低丰度:50—100<2

特低丰度:<50

代入数据,

N/A=7721.1419

27.7

=278.7416(104t/km2)

100?104t/km2 <278.7416?104t/km2<300?104t/km2

故该油田为中储量丰度油田

3.3.4 油气井产能

千米井深稳定日产油量t/d·km 千米井深稳定日产气量104m3/d·km 高产:>15 10

中产:5—15 3—10

低产:1—5<3

特低产:<1

代入数据,

千米井深稳定日产油量=1.9047

3

=0.6349(t/d·km)(平均单井产能计算见下部分)

0.6349<1

千米井深稳定日产油量属于特低产水平单位厚度采油指数t/d·MPa·m

高:>1.5; 中:1—1.5; 低:0.5—1; 特低:<0.5 单位厚度采油指数=

J H =q

ΔH P = 1.9047(29.418.2)28.3

-?=0.00601 (t/d ·MPa ·m ) 0.00601<0.5 ,故为特低水平。 3.3.5 油层埋藏深度

油田 气田

浅层: <2000 <1500 中深层: 2000—3200 1500—3200 深层: 3200—4000 3200—4000 超深层: >4000 >4000

由地质资料可知,马岭油田侏罗系埋藏深度在2000—3200间, 故该油藏为中深层油藏

通过储量评价,即可为全面的规划投产油田的顺序、资金的分配等作出决策。

3.4采收率预测

设定1988年5月1日至1989年5月1日这一年时间的采油速度为0.2%, 这一年时间的采油量

?N p =N ?0.2%

=7721.1419?0.2%

=15.4423(104

t )

产量Q=423.077(t/d ) =517.209(m 3/d )

单井平均产量为5.172m 3

/d (初期总采油井数为100口,见油藏工程设计部分) 由p wf (t )=p i -2.1208

μBq

Kh (lgt+lg 2

t w

K μc r Φ+0.8686S+1.9077) (3—2) 取S=0,p wf (t )=p i -2.1208

μBq

Kh

(lgt+lg 2

t w K μc r Φ+0.8686S+1.9077) =28.8-2.1208

1.14 1.5 5.172

0.006228.3

???{ lgt+ lg[0.0062

/(0.127×1.14×20.65×410-×2

0.1)]+1.9077} 取:p wf (t )=p b =18.2MPa

c t = c P + c o S o + c w S w + c g S g

初期S g =0

c t =6.52410-?+19.56410-??0.628+4.97410-??0.372+0

=20.65410-?(1/MPa )

取S=0,p wf (t )=p b =18.2MPa ,并把其它数据代入公式(3—1)得

t=0.0183h

由上面计算可知,油井生产很短时间,井底压力降低到饱和压力,为了有效开发油藏,防止溶解气分离,故一开始就进行注水,见油藏工程设计部分。

对反九点法注水井网:

注水井井底压力p =ρgh =29.4MPa=p e

设定此油藏为圆形油藏,流体作平面径向稳定渗流,由丘比公式得:

e w e

w

2πKh(-)B

q =

r μln

r p p (3—3) 取p wf (t )=p b =18.2MPa ,并把其它数据代入公式(3—2)得:

q=1.9047(m 3

/d )

油田1988年5月试采,1996年见水。这9年间持续注水,100口井共可获得原油量为64.0668?104t ,1990年刚开始见水时,采出程度为1.57%。

假定含水率按每年2%的增长速度递增,则累积产水量与累积产油量可预测如下表:

表3-1

利用上表数据,以N p 为横坐标,以 lg W p 为纵坐标在直角坐标系绘制下面的关系图,并拟合出直线方程。

图3-1 N P -lg W P 关系曲线图

即lgW P =1.156+3610-?N P B 2=3610-?,A 2=1.156 当含水率为98%时, WOR=49 W P =

2

WOR

2.303B =7.092199610?t

由lgW P =1.156+3610-?N P 知, N P =189.826410?m 3

当含水率为98%时,采出程度为2.004%

以上分析说明:仅靠水驱方法提高采收率,采收率很难提高。所以,针对 油田的特低渗透性,可采取超前注水、压裂、酸化等措施提高采收率。

4 油田开发的方针和原则

高效开发油田的根本要求是少投入,多产出,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然而,油田开发的效果是由若干因素所决定的,比如:开发规模,井网形式,进距,井数,开发方式,采油速度,配产等的不同,都将对油田开发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而最优开发方案只能在多个不同方案的技术经济指标对比分析以后才能得出。

油田开发应坚持“少投入,多产出”原则,以尽可能获取最大经济效益。为此,在气田开发中应尽量采用高新适用技术,综合配套,全面提高气田开发效果。

4.1 开发方案设计.钻采工艺设计和地面工程设计应协调衔接,确保油田开发系统的整体效益。

4.2 总体规划部署,分期实施.在确保产油量的前提下,初期尽量少打井,避免资金积压,减少投入,降低成本,缩短投资回收期。

4.3 由于长S1+S2、S3、S3-4+S4、S4-5+S5四油层组除含油面积和深度有异外,其他参数均很接近。经过一翻实验与比较,决定采用反九点法面积井网对两层同时进行开发。S1+S2含油面积25km2且油藏厚度为11.1m,S3含油面积22.3km2,且油藏厚度13.5m,S3-4+S4含油面积12.9km2,且油藏厚度14.7m。S4-5+S5含油面积1.5km2,且油藏厚度10.7m.所以,初期可以先以S4-5+S5为对象打探井试采,根据动态反映调整井网和井位。

4.4 为确保油量的持续供应,建议初打井数不应超过计划打井数的80%,留下20%的井数应考虑在中后期作为开发调整使用。

4.5 由于所属油藏K=0.0062(μm2)。孔隙度为0.127,故其属于低渗油气藏。所以,要采取压裂注水开采的方针,努力改造地层性质,实现原油的持续开采。

4.6 在方案实施过程中逐步建立完整的动态监测系统。初期利用不具备工业标准的探井做观察研究。开发中利用低效开发井,并补充个别新钻井作观察井。

5 油藏工程设计

5.1 开发方式的确定

根据物质平衡方程可以判断天然能量的大小:

pr N =

o P oi t N B ΔN c B P

=

()

42155.6926 1.469

7721.1419 1.720.651028.818.2-?????- (5-1)

=11.02

则有10

根据地质资料反应,该油藏的地饱压差大,边水不活跃,且根据已给的参数知道有p i >p b ,则该油藏为欠饱和油藏,驱动方式为弹性水压驱动类型。

5.2 开发层系的划分

开发层系的划分,既要达到纵向上波及体积提高,又要有最佳的经济效益,根据层系划分原则,一个独立开发的层系应该具有一定的地质储量,根据容积法计算,四个层系的原油地质储量分别为:

对S 1+ S 2油层组:

N 1=100×25.0×11.1×0.13×0.63×0.822/1.540

=2876.9971(104t )

对S 3油层组:

N 2=100×22.3×13.5×0.13×0.65×0.815/1.462

=3031.1(104t )

对S 3-4+S 4油层组:

N 3=100×12.9×14.7×0.12×0.62×0.818/1.441

=1663.0192(104t )

对S 4-5+S 5油层组:

N 4=100×1.5×10.7×0.13×0.61×0.818/1.441

=150.0256(104t ) 地质储量:

N=N 1+N 2+N 3+N 4= 2876.9971+3031.1+1663.0192+150.0256 =7721.1419(104t )

且四个层系相互独立,又因为四个油层的孔隙度,含油饱和度相近,均属低渗透型油藏,原油性质相近,属于一个压力系统,单井采油能力低等特点,可以设计一个开发层系分层注水,合层开发。

5.3 开发井网的部署

合理的开发井网是高效开发油田的重要条件之一,对于像马岭油田这样的特低渗,非均质性比较明显的非常规性油田,需要确定一套合理的开发井网。

根据此油田的地质特征和储曾的物性参数,此油田的井网部署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5.3.1 网要能最有效的控制住油藏的储量。

5.3.2 井网能保证达到一定的生产规模和一定的稳产期。 5.3.3 要能保证尽可能高的采收率。 5.3.4 钻井投资及工作量最小。 5.3.5 为开发后期调整留有余地。

根据资料显示,在此区块的早期开发采用面积注水开发试验,采用600m 井距,反九点不规则面积注水井网投入开发,随着油田衰竭式的开采,采收率逐渐降低,因此在原井网的基础上进行了加密调整,用数值模拟计算了主力油层,不同井距(300,400,500,600),不同井网(五点法,反七点法,反九点法)的12个方案,从计算结果及经济效益看来,井距增大,打井少,效益好。反七点法效益最差,同一井距五点法比反九点法效益好。对比结果认为:300,400m 五点法和反九点法,500m 反九点法5个方案可以选用。但是,此5个开发方案中,可采程度差别比较大。经过模拟计算,在同一开发年限下(45年),400m 反九点法的含水率,日注水,累积产水,注入倍数均为最小,采出程度,累积采油量均为最大,在含水率为95%时的开采年限超过了45年,所以采用400m 反九点法为最佳方案。反九点法的井网分布为:每一个注水单元为一个正方形,其中有一口注水井和八口开发井。注水井位于注水单元中央,四口生产井分布在四个角上(称为角井),另四口井布于正方形的四个边上(称为边井)。其注采井数比为1:3。但是随着油田的开发,井距还应该根据开发现状和剩余油分布进行适当加密。

5.4 开发指标的预测和评价

由于已知p i =28.8MPa ,p b =18.2MPa ,p i >p b ,则此油藏为欠饱和油藏,且该油藏的驱动方式为未饱和油藏的天然弹性水压驱动。该油藏的条件为:p i >p b ,系数m=0, R p =R s =R si ,B o -B oi =B oi C o △P 则该油藏的简化物质平衡方程式为:

()o W

P e P oi t --N W W B B N =

ΔC B P

, 其中

e W —天然水侵量 P W —人工注水量

得:e W =4570.06110-?,P W =4

531.91410-? 则可以利用物质平衡方程对此油田做一动态预测。 5.4.1 确定采出程度

原油累积产量的公式为()()WC

W

o oi P oi o r B =100AH Φ1--1-N S

S B B ??

??

?

? (5-2)

在注水保持地层压力下,B oi >>B o ,则上式可以简化为:

()o w p wc oi

0.818r N =100AH Φ-S 10027.728.30.127(0.800.35)S 1.7B =????-

=2155.6926(104t)

此时,假定此油田现在处于高含水采油期,且目前的含水率约为60%~90%,在此假定S w >>0.80。则可以计算得马岭油田目前的采出程度为:

p O 12

N 2155.6926

=

=

=0.2792R +7721.1419

N N

5.4.2 开发现状

就油田开发全过程而言,任何油田的开发都要经历产量上升,产量稳定,产量递减三个阶段,马岭油田现在已经进入高含水开采的(幽静产量占总产量地2/3),进行含水类型的拟合,其结果均属于S —凹型(有S 型,S —凹型,凹型三种类型),拟合得相关的S —凹型曲线,有公式: ()w o =-6.918392Lg 1--0.3050192f R 其中o R —平均采出程度

含水上升率公式为:w

o o

1df

=2.97981-R dR ?? ?

??

由于马岭油田各区块与其它油田含水曲线具有共同特征,即没有无水采油期的S —凹型含水曲线类型,只是初始含水的高低影响各油田的采收率。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设计完整版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报告 系别:城市建设学院 专业班级:工程管理0802 学生姓名:董小勇 指导教师:贺瑶瑶 (课程设计时间:2011年1月3日——2011年1月17 日)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

目录 一、课程设计目的 (2) 二、课程设计题目描述和要求 (2) 1、课程设计题目描述 (2) 2、课程设计要求 (2) 三、设计报告内容 (2) 1.工程概况 (2) 1.1建筑设计特点 (2) 1.2结构设计特点 (2) 1.3建筑地点特征 (2) 1.4施工条件 (3) 2.施工方案 (3) 2.1土石方工程 (3) 2.2基础工程 (3) 2.3砌筑工程 (4) 2.4钢筋混凝土工程 (4) 2.5垂直运输和水平运输 (7) 2.6屋面工程 (7) 2.7装饰工程 (7) 2.8板的吊装 (8) 3.施工进度计划 (8) 3.1施工进度计划的作用 (8) 3.2编制依据 (8) 4.施工准备工作计划 (9) 4.1技术资料准备 (9) 4.2物资准备 (9) 4.3劳动组织准备 (10) 4.4施工现场准备 (10) 4.5冬期、雨季施工的准备 (11) 5.劳动力、材料、机械等各项资源需要量计划 (12) 6.施工总平面图的设计步骤 (13) 6.1场外交通的引入 (13) 6.2仓库与材料堆场的布置 (13) 6.3加工厂布置 (13) 6.4布置内部运输道路 (13) 6.5临时水电管网及其他动力设施的布置 (14) 7.主要技术组织措施 (14) 7.1保证工程质量措施 (14) 7.2安全施工措施 (15) 7.3降低成本措施 (15) 7.4现场文明施工措施 (15) 四、小结 (15) 参考资料 (16)

(建筑工程设计)油藏工程课程设计报告

(建筑工程设计)油藏工程课程设计报告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报告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单位:中国地质大学能源学院 日期:2008年3月2日 目录 第一章油藏地质评价 (1) 第二章储量计算与评价 (8) 第三章油气藏产能评价 (10) 第四章开发方案设计 (14) 第五章油气藏开发指标计算 (17) 第六章经济评价 (22) 第七章最佳方案确定 (25) 第八章方案实施要求 (25) 第一章油(气)藏地质评价 一个构造或地区在完钻第一口探井发现工业油气流后,即开始了油气藏评价阶段。油气藏评价,主要是根据地质资料、地震资料、测井资料、测试资料、取芯资料、岩芯分析、流

体化验和试采等资料,对油气藏进行综合分析研究、认识、评价和描述油藏,搞清油气藏的地质特征,查明油气藏的储量规模;形成油气藏(井)的产能特征,初步研究油气藏开发的可行性,为科学开发方案的编制提供依据。 一、油气藏地质特征 利用Petrel软件对cugb油藏进行地质建模,得出cugb油藏的三维地质构造图(见图1-1)。 图1-1 cugb油藏三维地质构造图 (一)构造特征 由图知:此构造模型为中央突起,西南和东北方向延伸平缓,东南和西北方向陡峭,为典型的背斜构造;在东南和西北方向分别被两条大断裂所断开,圈闭明显受断层控制,故构造命名为“断背斜构造”。 (1) 构造形态: 断背斜构造油藏,长轴长:4.5Km, 短轴长:2.0Km 比值:2.25:1,为短轴背斜。 (2) 圈闭研究: 闭合面积:4.07km,闭合幅度150m。 (3)断层研究: 两条断层,其中西北断层延伸4.89km,东南断层延伸2.836km。 (二) 油气层特征:

建筑施工设计方案课程设计报告

第一章、工程概况 一、项目情况 项目名称:大屯中学食堂男女生浴室 开工时期:2016年7月23日 竣工时间:2016年12月18日 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市大屯乡烙烘村大屯中学校园。2层无地下室钢筋砼框架结构,占地面积483.49㎡,建筑面积890.29㎡,防火等级为2级。屋面排水等级为一级,防水层合理使用期限为10年,抗震设防为六度,安全等级为2级。 二、施工条件及地勘情况 1、施工条件:该工程处于乡镇地区,无大型施工机械及商砼。结构为两层总高度10.1无需使用大型垂直运输机械。工程施工区与学校教学区相隔23.4米,必须严格计划工期,使工期去学校教学时间错开,并严格做好安全措施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施工北侧为原有道路,必须严格控制雨季排水对道路的影响。 2、地质条件:根据地质勘查报告,该工程处的地质良好,无其他特殊土层结构,均为持力层良好的无黏性土。地下水位位于-5.32米处。

三、编制依剧 现行及部、省、市有关建筑设计规规定主要有: 建设(委托)单位提供的施工图纸及相关要求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2013版) 《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规GBT_50520_2009》 《建筑设计防火规》GB50016_2006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_2005 《中小学设计规》GB50099_2011 《饮食建筑设计规》JGJ_67_89 《西南地区建设标准设计通用图》11JX_2011 其他相关文件。 第二章、施工部署及总平面布置图 一、工程目标 1、质量目标: (1)实现对业主的质量承诺,以领先行业水平为目标,严格按照合同条款要求及现行规标准组织施工。 (2)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100%,优良率达到80%以上。 2、安全目标: (1)无因工死亡、重伤和重大机械设备事故。

安全人机工程课程设计范本

摘要:自行车是目前最流行、最便捷的交通工具之一,本着低碳环保的特点,越来越成为人们青睐的对象。本设计就是要运用安全人机工程学的相关知识对 自行车的设计进行安全分析评价,为自行车设计提供参考,使自行车更加安全舒适,造福人群。 关键词:自行车、低碳环保、安全人机工程学、安全分析评价、设计 Abstract Bicycle is the most popular, the most convenient means of transport, in the low carb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haracteristics,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 object. This design is to use safety ergonomics knowledge of the bicycle design safety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for the bicycle,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design, make the bike more safe and comfortable, to benefit the people. Key wards Bicycle、Low-carbonlife、Safety Ergonomics、Safety analysis and evaluation、Design 目录 0 前言 1 1 课题简介 1 1.1课题现状与问题 1 1.2研究目的与意义 1 2 自行车的结构尺寸 1

3 坐垫 2 3.1坐垫的人机关系 2 3.2坐垫的人机评价 3 3.3坐垫的优化设计 4 4 车把 5 4.1车把的人机关系 5 4.2车把的人机评价 5 4.3车把的优化设计 5 5 车架 6 5.1车架的人机关系 6 5.2车架的人机评价 6 5.3车架的优化设计 7 6 脚蹬与曲柄 7 6.1脚蹬与曲柄的人机关系 7 6.2脚蹬与曲柄的人机评价 7 7 结束语 9 参考文献 9

土木工程施工A课程设计报告讲解

《土木工程施工A》 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某小区住宅楼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院(系):______ 城市建设学院 __________ 专业班级:____________ 工程管理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 -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3年12月30日至2014年.L月込日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制

工程概况 1、工程特点 本工程是某校拟建的办公楼,位于XX区,总建筑面积3018.46平万米,建筑 占地面积414.2平方米,其中地面以上7层,建筑高度自室外筑成地面到女儿墙顶23.1米,平面示意图参见图1。层高为3米。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建筑耐久年限为50年。建筑屋面防水等级为I级,耐久年限为15年,采用二道设防。结构形式 为框架结构,柱下独立基础。墙体用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楼面现浇,屋面为平屋面,有女儿墙,SBS改性沥青卷材防水。内墙面为混合砂浆抹灰,外墙面砖饰面。详细建筑、结构概况如表1,表2。 图1建筑平面示意图 武汉地区降水充沛, 多年平均降水量 1284.0mm 1_I I_f 33840 建筑概况一览表表1

结构概况一览表表2 2自然条件和技术物资供应条件 (1)地质水文资料 拟建场位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场地地势平坦,地貌属长江二级阶地,地下水的埋藏类型为上层滞水,主要赋存与结构松散,孔隙连通性好的上层杂填土中,大气降水及地表生活用水为其主要补给水源,地下水位较浅,据场地附近有的水文地质资料,地下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 地质状况:坡地回填土场地,表层为杂填土,厚度 1.0m,中间层为素填土,厚度为 2.0m,最下层为黏土厚度未揭穿 (2)气象资料 建设地点位于武汉市,武汉市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最高气温41C左右,最低气温-5 C左右,热季时间7-8月份,冷季在12-元月份,武汉地区降水充沛,多年平均降水量1284.0mm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夏季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室外平均风速2.6m/s,附近河流最高水位29.93m,最低枯水位8.86m,水位降幅高达20.06m。本工程施工期间经历冷、热、雨季,主要在冬季、夏季,因此施工须做好季节性施工措施,特别是冬季施工措施。基本风压:3。=0.35KN/卅。基本雪压:S。 =0.40KN/ m2 (3)主要工程量一览表(表3) 表3 序号项目名称单位|数量备注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报告.doc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报告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单位:中国地质大学能源学院 日期:2008年3月2日

目录 第一章油藏地质评价 (1) 第二章储量计算与评价 (8) 第三章油气藏产能评价 (10) 第四章开发方案设计 (14) 第五章油气藏开发指标计算 (17) 第六章经济评价 (22) 第七章最佳方案确定 (25) 第八章方案实施要求 (25)

第一章油(气)藏地质评价 一个构造或地区在完钻第一口探井发现工业油气流后,即开始了油气藏评价阶段。油气藏评价,主要是根据地质资料、地震资料、测井资料、测试资料、取芯资料、岩芯分析、流体化验和试采等资料,对油气藏进行综合分析研究、认识、评价和描述油藏,搞清油气藏的地质特征,查明油气藏的储量规模;形成油气藏(井)的产能特征,初步研究油气藏开发的可行性,为科学开发方案的编制提供依据。 一、油气藏地质特征 利用Petrel软件对cugb油藏进行地质建模,得出cugb油藏的三维地质构造图(见图1-1)。 图1-1 cugb油藏三维地质构造图 (一)构造特征 由图知:此构造模型为中央突起,西南和东北方向延伸平缓,东南和西北方向陡峭,为典型的背斜构造;在东南和西北方向分别被两条大断裂所断开,圈闭明显受断层控制,故构造命名为“断背斜构造”。 (1) 构造形态: 断背斜构造油藏,长轴长:4.5Km, 短轴长:2.0Km 比值:2.25:1,为短轴背斜。 (2) 圈闭研究: 闭合面积:4.07km2,闭合幅度150m。

(3)断层研究: 两条断层,其中西北断层延伸4.89km ,东南断层延伸2.836km 。 (二) 油气层特征: 油水界面判定: C3 井4930-4940m 段电阻率为低值0.6,小于C1 井4835-4875m 、C2 井4810-4850m 、C 3井4900-4930m 三井段高值3.8,故为水层,以上3段为油层。 深度校正: 平台高出地面6m ,地面海拔94m ,故油水界面在构造图上实际对应的等深线为4930-(6+94)=4830.0m 由C 1、C 2、C 3井的测井解释数据可知本设计研究中只有一个油层,没有隔层(见图1-2)。 图1-2 CUGB 油藏构造图 (三) 储层岩石物性特征分析 表1-1 储层物性参数表 〈1〉岩石矿物分析:由C 1井中的50块样品,C 2中的60块样品,C 3井的70块样品的分析结果:石英76%,长石4%,岩屑20%(其中泥质5%,灰质7%)。可推断该层段岩石为:岩屑质石英砂岩。 水 水 C1 C2 C3 40m 40m 30m 油 -4810m -4900m -4835m

大数据课程设计报告

大数据课程设计报告 导语: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大数据课程设计报告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大数据课程设计报告最近几年,我国各个院校相继开设交互设计课程,但是目前我国的交互设计教学处于初步阶段,交互设计教学的模式研究仍然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我国交互设计现状的分析,探讨现代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相关建议,以期推进我国交互设计教学的进步。 交互设计;教学模式;大数据时代 随着科学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交互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联想、新浪、腾讯等等众多企业对交互设计人才的需求越来也多,但是行业内人才比较缺乏。如何提高交互设计专业的教学质量,满足日益增长的人才需要,成为教育工作者亟需解决的一个难题。 《高等教育法》第5条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意味着高等教育肩负着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文化发展两大任务,高校理工科教师身兼教学工作者和科研工作者双重身份,在教学与科研两大阵

地中耕耘。因此,发挥高校理工科教师的双重角色优势,在理工科教学的课堂上引入科学研究的思维与方法,使大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工作”地学习,能促进“学术性之教学”的形成,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铸造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基于此,如何将科研思维有效地引入课堂是值得探索的一个方向。 最近几年,交互设计专业在我国各个院校相继开设,发展迅速,但是我国的交互设计教学的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虽然在交互专业教学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却也存在不少问题。 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目前,各个院校主要利用多媒体进行交互设计课程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是通过老师向学生传递知识,学生接受知识,从而完成教学的目的,但是这种教学模式只考虑到了课程内容的前瞻性和系统性,并没有考虑到怎样才能保证教学的效率,因而造成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处于被动的位置。 课程体系不完善交叉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专业,涉及设计艺术学、计算机科学、认知科学、心理学等等交叉研究的领域。但是目前各个院校内交叉设计这门课程的教学体系还不够完善,只包括了交互设计体验设计、交互界面设计、感性工学、人机工程学等课程。在逻辑学、认知心理学等方面很多院校还未创立相关课程。另外,很多院校设立的交叉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概述页

目录 1 油藏描述 (1) 1.1油藏概况 (1) 1.2油藏地层特征 (1) 1.3油藏沉积特征 (2) 1.4油藏构造特征 (2) 1.5岩石学特征 (3) 1.6物性特征 (4) 1.7温压系统 (7) 1.8原油性质 (8) 1.9地层水性质 (9) 1.10渗流物理性质 (9) 1.11储量计算及评价 (10) 1.11.1储量计算方法 (10) 1.11.2储量参数的确定 (11) 1.11.3储量评价 (12) 2三维地质模型的建立 (13) 2.1导入井头数据、分层数据 (13) I / 1

2.2断层模型 (14) 2.3网格模型设计 (15) 2.4构造模型 (15) 2.5属性模型的建立 (16) 2.5.1渗透率模型 (16) 2.5.2孔隙度模型 (17) 2.6划定油水界面 (17) 2.7储量计算 (18) 2.8三维地质模型储量计算及储量拟合 (19) 3.数值模型建立 (19) 3.1地质模型导入 (20) 3.2流体性质 (21) 3.3相渗关系 (24) 3.4储量计算 (25) 3.5储量拟合 (26) 4 油藏工程论证 (27) 4.1油藏产能评价 (27) 4.2单井产能 (28) I / 1

4.3开发层系划分 (29) 4.3.1开发层系的分析 (29) 4.3.2开发层系划分的原则 (30) 4.4开发方式论证 (31) 4.4.1天然能量驱动采收率预测方法 (32) 4.4.2注水开发水驱采收率预测方法 (33) 4.4.3注水开发可行性论证 (34) 4.5井网密度的计算 (38) 4.6井网密度和井距的确定 (42) 4.7注采压力系统优化 (42) 4.8注水压力 (45) 4.9注水井注水量 (47) 5 开发方案设计 (47) 5.1开发方案设计原则 (47) 5.2开发井网部署 (48) 5.3开发方案指标预测 (49) 5.4经济评价及方案优选 (54) 5.5 方案优选 (55) I / 1

水利工程施工课程设计报告

水利水电工程课程设计报告 姓名:韩瑶瑶 学号:1334001273275 二○一五年七月

1、课程设计目的和要求 1.1 课程设计的目的 (1)巩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课程的相关理论知识。 (2)强化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工程施工实际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绘图能力及使用设计规范、设计手册、定额、设计图集、参考资料等基本资料编写技术报告的能力。 (4)培养学生掌握施工组织设计有关内容的设计方法与编制步骤。 1.2 课程设计的要求 (1)能根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利用所给的基本资料,认真独立地完成设计任务。 (2)独立思考,敢于创新。 (3)报告书应简明扼要,逻辑性强,结论准确,计算正确;方案有较全面的分析论证且具备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 (4)设计成果均装入档案袋,并注明班级、姓名、学号及资料清单,然后上交。

2、设计题目 2.1 工程概况 S.T工程枢纽属一级建筑物,由河床混凝土重力坝、溢洪道、右岸土坝和坝后厂房等部分组成。坝址上下游均有砂石材料,特别是坝址下游砂石藏量丰富,开采运输比较方便,质量一般符合工程要求。 2.1.1混凝土工程量及工期要求 (1)C15混凝土(每位同学学号的最后两位数都不为零时采用学号数的最后两位加8,否则采用93.4)3 4 ?,埋石率5%。 10m (2)C20混凝土(若学号的倒数第二位数为零时,采用学号数的最后一位数,否则采用12.6)3 4 ? 10m (3)总工期20个月,在开工后的8个月内应完成混凝土总量的30%~40%,15个月内应完成总量的80%~90%,剩余的在后5个月内完成。 2.1.2混凝土的配合比 表1 混凝土配合比

人机工程学论文

人机工程学课程设计 鼠标、键盘的人机工程学设计产品的 现状与分析 学院:工程学院 姓名:张彰高 学号:20094027016 指导教师:王黎明 中国·大庆

鼠标、键盘的人机工程学设计产品的现状与分析 专业:09工业设计姓名:张彰高学号:20094027016 摘要:调查分析了当前鼠标、键盘人体工程设计产品的现状,着重分析了人体工程学在鼠标、键盘设计领域的应运。并从正面反应了人体工程设计产品的优势,及带使用者操作舒适便捷的享受。 关键词:鼠标;键盘;设计;人体工程学 引言: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人体工程学就已经作为独立的学科开始发展,在设计、环境、军事等诸多领域都开始广泛的应用,可以说,只要是有人机交流的地方就有人体工学的应用。键鼠产品已经发展了几十年,作为电脑桌面上使用频率最高的输入工具,同时也是人机交流的最重要工具,它的性能好坏直接决定了我们工作效率的高低。随着技术的发展,我们从最原始的机械鼠标到激光鼠标,从有线鼠标到无线鼠标,从功能简单的机械键盘到功能丰富的多媒体键盘,我们已经突破了诸多技术瓶颈。 鼠标键盘是人和计算机交互的一个主要界面,它同时集成了光标的移动和计算机的操作的功能,轻松的运动和多功能的按键使鼠标领先于其他各种定位设备,可以说鼠标键盘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操作电脑的一个最常用的工具,因此设计具有人机工程学特点的鼠标键盘是十分有意义的。鼠标键盘的人机工程学设计,主要就是鼠标键盘的造型设计。以人体工程学设计的鼠标键盘已经成分为市场的主流。 1、鼠标设计现状分析 1.1、人手掌的生理结构 图一:人手掌的血管和神经解剖结构

如图一,人手的结构中,与鼠标相关的部分向上包括前臂,而向下则有手腕、手掌、手指等结构。前臂内部包括尺骨、桡骨等主要的骨骼人就是依靠这两根骨头的交错来完成手腕的旋转的。而手腕结构中主要是一快腕骨,它的转动使得人的手腕可以仰俯。而人的手掌则主要由两组肌肉组成,一个是拇指屈肌和外展肌组成的肌群,一个是小指屈肌及展肌组成的肌群,在两个肌群指间有一条沟壑。对于不同的人,这条沟的深度和宽度是不同的。而这条沟内部,则是人手主要神经和血管所走的地方。手指的结构则相对比较简单,每个手指包括三个指节,并在一定范围内可以作横向的展开。 对于手腕结构来说,多次的试验证明,当人的手腕呈“仰起”状态时,则“仰起”的夹角在15 度-30 度之间的时候,是最舒适的状态,超出这个范围,会导致前臂肌肉处于拉伸状态,而且也会导致血流的不畅。对于手掌来说,其最自然的形态就是半握拳状态。而鼠标的造型设计,实际上就是要尽量贴合这个形态。对鼠标的设计原则,可以归结为以下三点: 1、要使鼠标外壳紧密贴紧人手掌的两个主要肌群——拇指肌群和小指肌群。使它们能够贴紧而又不受压迫。受压迫会导致手掌处于疲劳状态,而贴不紧又有握不住的感觉。 2、要使鼠标外壳紧贴掌弓而又不压迫它。也就是鼠标外壳要贴紧手掌中间的那条“沟”。如果它不能贴紧,那么手心就会有“悬空”的感觉,而如果压迫了它,因为下面是手主要动脉和神经的必经之地,时间长了以后会导致手缺氧。 3、鼠标的最高点应该位于手心而不是后部的掌浅动脉弓,否则会造成手掌产生压迫感。对于手指,手指的自然形态应该是五个手指都不悬空,而且处于呈150 度左右的自然伸展状态。而对于鼠标设计来说,手指部分的一个特别要求,就是当手指自然伸展时,第三指节的指肚应该正好处于鼠标按键的微动开关上,这样才能获得最佳的按键手感。 1.2、鼠标的人机工程学设计 本人认为符合人机工程学的设计并不是适合每个人,这一点上在鼠标的设计中尤为明显。有很多号称符合人机工程学的鼠标用起来并不是很舒服,主要原因在于这些鼠标设计的时候是以欧美人士作为基准的,而这个基准对于亚洲人来说显得过大了。欧美人士的手掌心平均要比亚洲的手掌心深1-2CM,而且手要长 3-4CM。如图二,就是一张标准体型的亚洲人(174CM)和低于标准体型的欧美人(178CM)士的手掌。 图二:左边为亚洲人手掌,右边为欧美人手掌

石油与天燃气专业介绍

石油与天燃气专业介绍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专业名称:钻井技术 专业代码:540401 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能从事石油与天然气钻井工程设计、施工及组织管理等方面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专业核心能力:油气井工程设计及施工管理。 专业核心课程与主要实践环节: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机械设计基础、计算机程序设计、钻井机械、钻井工程、海洋钻井、试油工程、钻井仪表及自动化、油气层保护技术;制图测绘与CAD训练、金工实习、机械基础课程设计、地质实习、钻井生产实习、常规钻井设计训练、储层保护综合训练等,以及各校的主要特色课程和实践环节。 可设置的专业方向: 就业面向:陆地和海洋钻井工程、试油、井下作业、钻井及工艺设计、探矿、盐业和地热开发等工作。 专业名称:油气开采技术 专业代码:540402 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能从事油气田开发与开采的施工与设计、生产组织管理等方面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专业核心能力:提出增产措施、进行开采方案设计和组织施工与生产管理。 专业核心课程及主要实践环节:机械设计基础、计算机程序设计、油层物理、渗流力学、油藏工程、采油工程、采气工程、图测绘与CAD训练、金工实习、机械基础课程设计、地质实习、生产实习、油气开采项目成本分析、油藏工程课程设计、采油课程设计、采气课程设计、油气井开采综合训练等,以及各校的主要特色课程和实践环节。 可设置的专业方向: 就业面向:油气田、地方石油与天然气公司的油气开采工程技术、城市燃气输配工作和相关的管理工作。 专业名称:油气储运技术 专业代码:540403 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能从事石油及天然气(包括成品油和城市燃气)的集输、储运方面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专业核心能力:油气集、储、输、配等方面的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 专业核心课程及主要实践环节:工程力学、计算机程序设计、泵与压缩机、伙表与自动化、油气集输工程、油气管输工艺、金属腐蚀与防腐、城市燃气输配、制图测绘与CAD训练、工程测绘实习、金工实习、油气集输课程设计、油气管道课程设计、油库管理及设计等,以及各校的主要特色课程和实践环节。

施工组织课程设计

施工组织课程设计 第一部分编制依据 1. 施工合同 2. 施工图纸 3.主要法律、法规、规范和规程 4.相关图集和技术标准 第二部分工程概况 1、建筑物概况 本工程为某省XX公司的办公楼,位于XX市郊XX公路边,建筑总面积为6262 仃,平面形式为L型,南北方向长61.77m,东西方向总长39.44m。该建筑物大部分为五层,高18.95m,局部六层,高22.45m,附楼(F?L轴)带地下室,在(11)轴线处有一道温度缝,在F轴线处有一道沉降缝。其总平面、立面、平面如图1-1、图1-2 所示。 本工程承重结构除门厅部分为现浇钢筋混凝土半框架结构外,皆采用砖混结构。 基础埋深1.9 m,在C15素混凝土垫层上砌条形砖基础,基础中设有钢筋混凝土地圈梁,实心砖墙承重,每层设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内外墙交接处和外墙转角处设抗震构造柱;除厕所、盥洗室采用现浇楼板外,其余楼板和屋面均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多孔板,大梁、楼梯及挑檐均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构件。 室内地面除门厅、走廊、试验室、厕所、后楼梯、踏步为水磨石面层外,其他皆采用水泥砂浆地面。室内装修主要采用白灰砂浆外喷106涂料,室外装修以马赛克为主。窗间墙为干粘石,腰线、窗套为贴面砖。散水为无筋混凝土一次抹光。 屋面保温为炉渣混凝土,上做二毡三油防水层,铺绿豆砂。上人屋面部分铺设预制混凝土板。 设备安装及水、暖、电工程配合土建施工。 2、地质及环境条件

根据勘测报告:土壤为I级大孔性黄土,天然地基承载力为150kn/m2,地下水位 在地表下7?8m本地区土壤最大冻结深度为0.5 m。 建筑场地南侧为已建成建筑物,北侧西侧为本公司地界的围墙,东侧为XX公路,距道牙3 m内的人行道不得占用,沿街树木不得损伤。人行道一侧上方尚有高压输电线及电话线通过。 3、施工工期 本工程定于4月1 日开工,要求在本年12月30 日竣工。限定总工期9个月,日历工期为225 天。 4、气象条件 施工期间主导风向偏东,雨季为9 月份,冬季为12 月到第二年的1 月份和2 月份。 5、施工技术经济条件 施工任务由市建X公司承担,该公司分派一个施工队负责。该队瓦工20人,木 工16人,以及其他辅助工种工人如钢筋工、机工、电工及普工等共计140 人。根据施工需要有部分民工协助工作。装修阶段可从其他施工队调入抹灰工,最多调入70 人。 施工中需要的电、水均从城市供电供水网中引入。建筑材料及预制品件可用汽车运入工地。多孔板由市建总公司预制厂制作(运距10km),木制门窗由市木材加工厂制作(运距 7km)。 临建工程除工人宿舍可利用已建成的家属公寓楼外,其他所需临时设施均应在现场搭建。 可供施工选用的起重机有QT1-6型塔吊,QT1-2型塔吊。汽车除解放牌(5吨)外,尚有黄河牌(8 吨)可以使用。卷扬机、各种搅拌机、木工机械、混凝土震捣器、脚手架、板可根据计划需要进行供应。 第三部分施工准备 1、施工进场准备 (1). 按照建筑总平面图及规划局、勘测院提供的永久性经纬坐标控制和水准点控制基桩,进行建筑物施工测量定位,设置现场的永久经纬坐标桩,水准点基桩和工程测量控制网。

人因工程学课程设计报告书

人因工程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学生宿舍公共洗漱室的 人机学研究与设计小组: 成员姓名: 班级学号: 完成时间: 成绩: (学校) (系别)

目录 《人因工程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1) 课程设计说明书 (2) 前言 (3) 一、选题的目的 (3) 二、选题的意义 (3) 三、设计程序 (3) 第一部分评析准备 (4) 一、实地调研考察 (4) 1.1、洗漱室实际情况及调查表 (4) 1.2、问卷结果整理 (8) 1.3、问卷结果分析 (16) 第二部分人机评价及改进准备 (17) 一、洗漱室的整体布局评价 (17) 2.1.1、门的宽度 (18) 2.1.2、门的位置 (18) 2.1.3.人均使用面积 (19) 二、水龙头的使用及其与水管材料评价 (19) 2.2.1 水龙头的清洁及损坏 (20)

2.2.2 水龙头的使用空间 (20) 三、水龙头的水流的评价 (20) 四、洗漱室水槽的评价 (21) 2.4.1、水池太浅 (22) 2.4.2、水槽的高度 (23) 五、晾衣绳的高度评价 (24) 六、洗漱室的灯光评价 (25) 七、地板湿滑积水评价 (28) 2.7.1 地板湿滑 (28) 2.7.2、地面积水 (28) 第三部分改进设计 (32) 一、洗漱室的空间布局的设计改进 (32) 二、洗漱室水槽的设计改进 (33) 三、洗漱室的排水系统 (35) 第四部分设计评价 (38) 总结 (39) 参考文献 (40) 附录 (41)

《人因工程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学生宿舍公共洗漱室的人机学研究与设计》 二、设计任务 通过调研考察,分析现有学生宿舍洗漱室的人机关系是否合理,并结合所学《人因工程学》原理,对其进行调整设计,使得公共洗漱室能够得到更好地使用。

土木工程课程设计报告

页眉 土木工程课程设计 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1142 土木班级: 号:1141401227 学 秦齐姓名: 陈宝海指导老师:

页脚 页眉 目录 1. 工程概况 施工方案2. 3. 施工准备工作计划 4. 资源需要量计划 施工准备工作计划5. 6.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主体分部分项工程 7. 附图: 施工平面布置图一、 施工进度计划图二、

页脚 页眉 1.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某高级中学综合楼,位于解放路。采用现浇柱,预制梁,整体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1.1 层高及建筑面积:总共六层,顶高23.1m,1-2层层高4.8m,3、4、5层层高为3.3m,6层层高为3.6m。总建筑面积7834m。21.2 绝对标高:±0.00相当于绝对标高425.044。 1.3 结构方案:本工程为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横向框架梁为预制迭合梁,纵向框架梁,次梁,柱,楼梯等均为现浇。楼盖除厕所、盥洗、水箱间及二层售饭处为现浇外,其余均为预制空心板,上有4cm整浇层。墙体为非承重墙,外墙为240m厚普通粘土砖墙,内墙为大孔空心砖墙。施工时横向预制梁吊装后再现浇纵向框架梁和次梁。 1.4 楼地面:水泥砂浆地面用于厨房和库房,教室宿舍等。水磨石地面用于上述以外的其它部位,底层地面垫层为60厚100素混凝土。#1.5 顶棚及墙面:楼梯间为石膏板隔墙,贴白色塑料壁纸。其它顶棚及墙面均为石灰砂浆打底,纸筋灰罩面,喷白灰浆二道。 1.6 外墙面:为绿色水刷石,局部构件(檐口、阳台、雨蓬)及凸出墙面壁柱等贴马赛克。1.7屋面防水层:沥青胶隔汽层,水泥蛭石保温层,二毡三油防水层上铺绿豆砂。 二、施工方案

铁路施工课程设计报告书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2) 第二章施工组织布置 (4) 第三章路基工程的施工方法及处理措施 (10) 第四章附图 (28)

第一章工程概况 第一节概况 我工区承建施工的兰青线至增建第二线某段路基工程,该段区间新增线大多数为双绕地段,其中DK26+000~DK36+000段属并肩地段,多数绕行于既有线右侧,其间 DK26+130~DK36+240段新线绕行至既有线左侧施工,有两处于既有线交叉后绕行,施工对行车干扰较大,本区段路基基本与既有线等高,路基半宽3.85m,曲线外侧按要求加宽0.3m~0.4m,线间距直线段 4.4m,曲线地段 4.4m~5.3m,新建双绕地段路基面形状为三角形,设有路基面中心向两侧4%的横向排水坡,并肩地段二线路基面自既有线基床底层表面向外做4%的排水横坡,横坡以上部分填渗水性能好的A组填料或级配碎石材料。本段路基路堑多于路堤,大多数地基均须特殊处理,绕行地段采用重型碾压、翻挖回填夯实、换土及土质改良等措施;并肩地段采用开挖回填夯实、换土及土质改良等措施;排水方面在路堤、路堑上均分别考虑了浆砌排水沟、侧沟及天沟;路堤于路堑坡面防护均考虑了浆砌护坡并设液压喷播植草等措施防护;本段路基土方大多数移挖作填。 该地区施工点围的主要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筑砂质黄土、圆砾土、卵石土分述如下: 砂质黄土:主要为既有路基填料,稍湿,中密,二级普通土。其中DK26+700~DK29+000具三级自重湿陷性,湿陷性土层厚8~12m,DK29+000~DK30+600具二级自重湿陷性,湿陷性土层厚5~6m。 =650KPa。 粗圆砾土:稍湿,中密,三级硬土,σ =650Kpa,地下水位埋深大于20m。 卵石土:稍湿,中密,三级硬土,σ 第二节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特征 一、自然特征 (一)地形地貌 本线地处省的西缘和省的东部,地势西高东低,一般海拔在1500~ 3000m,所经地貌大致可分为黄河河谷阶地、湟水宽谷阶地和湟水峡谷三个单元。(二)工程地质条件 沿线特殊岩土主要为湿陷性黄土,其广泛分布于河谷阶地、沟谷、黄土塬

人机工程学课程设计

人机工程学课程设计 现在是人工智能的时代,下面是人机工程学课程设计,欢迎参考! 人机工程学课程设计安全人机工程学是从安全角度出发,讨论人、机和人机相互关系的规律,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研究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的协调方式,通过设计使人一机系统的总体性能达到安全、准确、高效、舒适的目的。 机械系统过程的任何阶段都必须有人参与,人始终起着主导作用,是最活跃、最难把握,同时也最容易受到伤害的。由于机械设计违反安全人机学原则导致的事故时有发生,据国外资料统计,生产中有58%一70%的事故是与忽视人的因素有关。因此,机械设计应考虑与人体有关的人体测量参数、人的感知特性、反应特性及人在劳动中的心理特征,以减少人为差错,最大限度地减轻体力、脑力消耗及精神紧张感。 由于生理影响产生的危险。不利于健康的操作姿势、用力过度或重复用力等体力消耗产生的疲劳所导致的危险。 由于心理-生理影响产生的危险。在对机器进行操作、监视或维护时,由于精神负担过重、缺乏思想准备以及过度紧张等原因,造成心理负担过重而导致的危险。 由于人的各种差错产生的危险。受到环境不利因素的干

扰或由于人-机配合、协调不当,使人产生各种错觉而引起误操作所造成的危险。 在机械设计中,根据安全人机学原则,通过减小操作者心理和生理的不利影响,协调好人、机的功能分配和相互作用来改善机器的操作性能和可靠性,从而减少机器使用各阶段的差错概率,以保障安全。机械设计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合理分配人机功能。在机械的整体设计阶段,要分析、比较人和机的各自特性,合理分配人机功能。在可能的条件下,尽量通过实现机械化、自动化,减少操作者干预或介入危险的机会。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人机功能分配出现向机器转移,人从直接劳动者向监控或监视转变的趋势,向安全化生产迈进。 适应人体特性。在确定机器的有关尺寸和运动时,应考虑人体测量参数、人的感知反应特性以及人在工作中的心理特征,避免干扰、紧张、生理或心理上的危险。 友好的人机界面设计。人机界面,即在机器上人、机进行信息交流和相互作用的界面。人、机相互作用的所有要素,如操纵器、信号装置和显示装置,都应使操作者和机器之间的相互作用尽可能清楚、明确,信息沟通快捷、顺畅。 作业空间的布置。这是指显示装置和操纵装置的位置,以及确定合适的作业面。它对操作者的心理和行为可产生直

课程设计报告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目录 1 施工顺序 (2) 1.1 普遍框架结构施工顺序 (2) 1.2 本工程主体各结构施工次序 (2) 2 工程概况 (2) 2.1 工程基本情况 (2) 2.2 施工工期要求 (3) 2.3 地质及环境条件 (3) 2.4 气象条件 (3) 2.5 施工技术经济条件 (3) 3 主体工程施工方案 (3) 3.1 施工准备 (3) 3.1.1 施工技术准备 (3) 3.1.2 施工物质准备 (4) 3.1.3 施工设备准备 (4) 3.1.4 框架柱定位放线 (4) 3.2 钢筋工程施工工艺及要点 (5) 3.3模板工程施工工艺及要点 (7) 3.4 混凝土工程施工工艺及要点 (11) 3.4.1 混凝土的浇筑 (12) 3.4.2 混凝土养护 (14) 3.4.3 混凝土质量检查 (14) 4 编制依据 (17) 4.1 编制说明 (17) 4.2 编制依据 (17) 4.3 编制原则 (17) 5 主要技术组织措施——质量 (18) 5.1 保证测量精度与准确的措施 (18) 5.2 保证砖砌体施工质量的措施 (18) 5.3 防治外墙涌水的措施 (18) 5.4 防治屋面漏水的措施 (18) 5.5 防止外墙面砖脱落 (19) 5.6 雨季施工技术措施 (19)

1 施工顺序 1.1 普遍框架结构施工顺序 建筑物定位放线,有桩基的放桩位、轴线、标高,轴线、标高测量放线,土方开挖、验槽、混凝土垫层,基础模板安装,钢筋加工、安装,隐蔽验收,混凝土开盘鉴定,强度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浇筑、振捣、抹平、养护,混凝土试块留置,水电避雷接地焊接,回填,夯实,环刀取样。主体施工:首先测量放轴线、控制线,套柱箍筋,柱筋电渣压力焊,柱箍筋绑扎,模板支撑搭设,模板安装,模板加固校正,柱混凝土浇筑,梁板钢筋安装,梁板混凝土浇筑,养护,填充砌体施工,以上各层以此类推。屋面保温,防水,水落管安装。室内外装饰装修抹灰,门窗安装,水电安装等。 1.2 本工程主体各结构施工次序 现浇框架柱→吊装横向预制迭合梁→现浇纵向框架梁、次梁、楼梯等→吊装预制空心板→二次结构→装饰工程 2 工程概况 2.1 工程基本情况 工程为西安某高校的综合楼,位于金花路,由I部和II部组成L型转角楼。采用现浇柱,预制梁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1)层高及建筑面积:I部五层,顶高21m,层高4.2m,II部为六层,顶高 23.1m,1-2层层高4.8m,3、4、5层层高为3.3m,6层层高为3.6m。 总建筑面积7834m2 。 2)绝对标高:±0.00相当于绝对标高425.044。 3)结构方案:本工程为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横向框架梁为预制迭合梁, 纵向框架梁,次梁,柱,楼梯等均为现浇。楼盖除厕所、盥洗、水箱间 及二层售饭处为现浇外,其余均为预制空心板,上有4cm整浇层。墙体 为非承重墙,外墙为240m厚普通粘土砖墙,内墙为大孔空心砖墙。施 工时横向预制梁吊装后再现浇纵向框架梁和次梁。 4)楼地面:水泥砂浆地面用于II部厨房和库房,教室宿舍等。水磨石地 面用于上述以外的其他部位,底层地面垫层为60厚100#素混凝土。 5)顶棚及墙面:I部楼梯间为石膏板隔墙,贴白色塑料壁纸。其他顶棚及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一口井的设计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一口井的设计

哈尔滨石油学院本科生课程设计 报告 课程钻井课程设计 题目一口井的设计 院系石油工程系 专业班级石油工程10- 班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

哈尔滨石油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 主要内容: (1) 油藏地质概况; (2) 油藏流体物性分析; (3) 油藏温度、压力系统; (4) 油藏储量计算; (5) 油藏驱动能量及开发方式的确定; (6) 开发井网、开发层系及开采速度的设计; (7)开发方案的经济评价与对比。 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根据实例分析,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地完成设计任务,最终以设计报告的形式完成本专题设计,设计报告具体包括以下部分: (1) 封面;(2)任务书;(3) 基本数据;(4) 目录;(5)正文;(6)结论;(7)参考文献。 设计报告采用统一格式打印,要求图表清晰、语言流畅、书写规范、论据 充分、说服力强,达到工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主要参考资料: [1] 刘德华.油藏工程基础.石油工业出版社,2004 [2] 李传亮.油藏工程原理.石油工业出版社,2005 [3] 何更生.油层物理.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 [4] 刘吉余.油气田开发地质.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 [5] 陈涛平等.石油工程.石油工业出版社,2000 [6] 李颖川.采油工程. 石油工业出版社,2009

目录 第1章油藏地质概况 (2) 1.1油藏构造特征 (2) 1.2 油藏储层特性分析 (3) 第2章油藏流体物性分析 (6) 2.1油水关系(边底水,气顶,溶解气) (6) 2.2油气水的高压物性 (7) 2.3渗流物理特性 (8) 第3章油藏温度、压力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油藏压力系统 (11) 3.2 油藏温度系统 (13) 第4章油藏储量计算 (15) 4.1油藏储量计算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各种储量参数的获得 (18) 4.3最终计算N、 Gs (18) 4.4可采储量及采收率的预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4.5储量评价 (19) 第5章油藏驱动能量及开发方式的确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天然能量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开发方式的确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6章开发井网、开发层系及开采速度的设计 .. (22) 6.1开发层系的划分 (22) 6.2开发井网的设计 (22) 6.3开发速度的设计 (22) 第7章开发方案的对比与经济评价 (25)

施工组织的课程设计报告

目录 工程计算书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基础工程7 二、主体工程9 三、屋面工程12 四、装修工程12 五、总工期15 六、工艺及组织流线图16 七、附图17 附图一、基础工程流水施工横道图与劳动力曲线13 附图二、主体工程流水施工横道图与劳动力曲线18附图三、屋面工程流水施工横道图与劳动力曲线19附图四、装修工程流水施工横道图与劳动力曲线20 附图五、基础、主体工程流水施工水平图表21 附图六、屋面、装修工程流水施工水平图表22 附图七、基础工程双代号网络图23 附图八、主体工程双代号网络图24 附图九、屋面工程双代号网络图25 附图十、装修工程双代号网络图26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组织设计 一、工程资料 1、工程概况 (1)建筑地点:XX市南部。 (2)总平面图见图1所示,结构施工图见图2、图3所示。 (3)建筑设计特点:本工程为一幢“L”形建筑,共4层,建筑面积3510.23m2.建筑物长54.24m,宽21.24m,檐口高度16.9m,开间6m,室内外高差0.30m。(4)建筑结构特点:本工程为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横向框架梁承重,柱下为独立阶梯形混凝土基础,预制空心板楼板。 2、自然条件: (1)雨季为4~5月,施工期间月平均气温变化较大。5月平均气温20℃;6月平均气温25℃;7月平均气温25℃;8月平均气温32℃。主导风向南方。(2)该工程地址地形平坦,土质为亚粘土,常年最高地下水位在室外地坪下1.8m。工程的基础垫层设在室外地坪下1.7m处(标高-2.05m)。 3、施工条件及技术经济条件 (1)运输条件:该工程位于市南郊,厂内的道路可通行30t以内的各种载重汽车,交通便利,施工中各种设备、构件、材料可直接运抵现场。 (2)钢筋由公司的加工厂成型后运至现场,故现场不设钢筋加工机械设备。(3)混凝土预制空心板等预制构件由专业预制构件厂订做,在安装前运至现场。(4)在现场设置混凝土搅拌站制备混凝土。 (5)水是由本市城市自来水管网提供的饮用水,电源为本市民网提供的380V/220V交流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