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初中科学化学部分综合练习

浙教版初中科学化学部分综合练习
浙教版初中科学化学部分综合练习

化学部分综合练习一、选择题:

2. 发射“嫦蛾一号”的火箭用偏二甲肼(C

2H

8

N

2

)和四氧化二氮(N

2

O

4

)作常规推

进剂,其完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

2H

8

N

2

+2N

2

O

4

=3X+2CO

2

+4H

2

O,则X的化学

式为( )

A.N

2 B.H

2

C.O

2

D.CO

3. 氢氟酸可用于在玻璃上雕刻各种精美图案,雕刻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为:4HF

+SiO

2=SiF

4

↑+2H

2

O,该反应属于(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4. (08广东)右图所示微观变化的化学反应类型,与下列反应的反应类型一致

的是( )

6.某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则关于这种物质

的组成描述正确的是( )

A.该物质只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B.该物质中碳元素与氯元素的质量比为12︰1

C.该物质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该物质的分子中碳原子与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2

7. 下列化学方程式符合题意且书写正确的是( )

A.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的原因:CO

2+H

2

O=H

2

CO

3

B.医疗上用氢氧化镁中和过多胃酸:Mg(OH)

2+HCl=MgCl

2

+H

2

O

C.工业上用高温煅烧石灰石的方法制生石灰:CaCO

3高温

CaO+H

2

O

D.证明铁是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之前的金属:2Fe+6HCl=2FeCl

3+3H

2

8.煤气中添加少量有特殊臭味的乙硫醇(C

2H

5

SH),可以提醒人们预防煤气

泄露。乙硫醇在煤气燃烧过程中也可充分燃烧,其反应方程式为2C

2H

5

SH +

9O

2点燃

4CO

2

+ 2X + 6H

2

0,则 X 的化学式为:( )

A.SO

3 B.SO

2

C.CO

D.H

2

SO

4

9. CO

2是产生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只用C、CO、CuO、CaCO

3

、稀盐酸五种

物质,进行单一(一种反应物)或两两反应,可写出产生CO

2

的化学方程式有:(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12. 将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

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a和b是反应物,d可能是催化剂。

B.反应后a物质的质量为4.64g

C.c物质中元素的种类,一定等于a、b二种物质中元素的种类

D.若物质a与物质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1,则反应中a与b的化学计

量数之比为2:1

14. 在反应2A+5B=2C+4D中,C、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9:22。若2.6gA

与B完全反应后,生成8.8 gD。则在此反应中,B与D的质量比为( )

A.4:9

B.8:11

C.10:11

D.31:44

16. 下图是某兴趣小组设计的四个实验装置,其中实验能够成功的是

20. 对反应X+3NaOH=3Y+Fe(OH)

3

↓的分析,错误的是( )

A.X中含有三价元素

B.X可能是Fe

2(SO

4

)

3

C.Y中一定含有Na元素

D.Y可能是NaNO

3

2. 用下列序号填空:( )

①烧杯②试管③胶头滴管④燃烧匙⑤蒸发⑥过滤⑦搅拌

⑧量取,

能直接加热的玻璃仪器;

吸取或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

由食盐水制得食盐晶体的操作;

取用6.8mL某溶液的操作。

8.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9. 下列实验操作不当的是( )

A.将烧碱放在已知质量的烧杯里用托盘天平称量

B.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C.振荡试管时.用手紧握试管,拇指堵住试管口,上下晃动

D.滴加液体时,滴瓶滴管的尖端不能触及已加过其它试剂的试管内壁

17.)化学实验过程中要规范操作,注意实验安全,如果发生意外也要冷静处理。下列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中,错误的是( )

18.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或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用玻璃棒蘸取少量试液滴在湿润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并读

出试液的pH

B.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氨气时,试纸变为蓝色

C.向蛋清溶液中滴几滴浓硝酸,微热,出现黄色

D.碘水滴在馒头片上,出现蓝色

19.下列装置中,若不添加其他仪器,也不改变装置结构,就不能检查出装置

是否漏气的是 ( )

A. B. C. D.

1. 下列有关食品加工的做法不会影响人体健康的是( )

A.用甲醛的水溶液浸泡海产品

B.用碳酸氢钠焙制糕点

C.用淀粉、蔗糖、奶香精配成奶粉

D.用工业石蜡涂抹在瓜子表面增加光泽

3. 下列有关媒体的报道与化学知识不相违背的( )

A.某洗发水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B.科研人员发明了一种特殊催化剂,可以使水变为汽油

C.有关部门利用明矾对饮用水进行消毒杀菌,从而解决了灾民饮水难的问题

D.科研机构发明了一种用植物秸秆生产乙醇的新工艺

10.人体备注中钾元素偏低会影响肌肉和神经功能。下列物质中适合人体补充钾元素的是( )

C.KOH

D.KCN(氰化钾)

A.KCl

B.KNO

3

14.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做法存在安全隐患的是( )

①机动车推广使用乙醇汽油;②液化石油气罐中残留液体倒入下水道;③

为降低居室甲醛含量,新装修住房应紧闭门窗,并放置一盆水;④虾仁等水产品用甲醛的稀溶液进行处理,延长保鲜时间;⑤节日大量燃放烟花爆竹,增加喜庆气氛。

A.全部 B .除①外 C .除①③外 D .除③⑤外

3. 向氧化铜和铁粉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微热,分反应后过滤。

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

A.滤纸上可能含有铜

B.滤液中可能含有硫酸亚铁

C.滤液中可能含有硫酸铜

D.滤纸上可能含有氧化铜

4.(2008年临沂市)质量相同的下列金属,分别加入到足量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放出氢气最多的是( ) C

A.Mg

B.Al

C.Cu

D.Zn

10.(2008年贵港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

B.金属的活动性:Zn>Ag>Cu

C.合金属于纯净物

D.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16.(2008年山东省)向一定量的铁粉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至过量,下图是反应过

程中某种物质的质量Y随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变化的关系,则Y不可能表示()C

A.消耗铁粉的质量 B生成硫酸亚铁的质量C溶液的总质量 D生成氢气的质量

17.(2008年烟台市)印刷铜制电路板的“腐蚀液”为

FeCl

3溶液。已知铜、铁均能与FeCl

3

溶液反应,反应

方程式分别为:Cu+2FeCl

3=2FeCl

2

+CuCl

2

,Fe+2FeCl

3

=3FeCl

2

。现将一包铜、铁

的混合粉末加入到盛有FeCl

3

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烧杯中仍有少量固体,关于烧杯中物质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中一定含FeCl

3

,固体一定是铁和铜

B.溶液中一定含FeCl

2

,固体一定含铜

C.溶液中一定含FeCl

2、CuCl

2

,固体一定含铜

D.溶液中一定含FeCl

2

,固体一定是铁和铜

11.1854年5月30日,英国战舰“欧罗巴”的船舱里装滿了供战马吃的草料,航行途中突然草料着火,整个战舰瞬间变为火海。则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草料舱没有氧气 B.草料舱通风不好

C.草料发生缓慢氧化积累了大量的热

D.草料温度达到了草料的着火点33.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的外形好似“鸟巢”(The Bird Nest),有

一类物质也好似鸟巢,如化学式是B

5H

9

的五硼烷(见右图)。下列有关

五硼烷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五硼烷属于化合物B.五硼烷的相对分子质量是64

C.五硼烷中硼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5∶9

D.1个五硼烷分子由5个硼原子和9个氢原子构成

1.向200C的饱和澄清石灰水(甲溶液)中投入适量的氧化钙粉末,充分反应,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溶液温度末冷却到200C时,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B.溶液温度末冷却到200C时,溶质质量分数比甲溶液大

C.溶液温度恢复到200C时,溶液质量比甲溶液小

D.溶液温度恢复到200C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和甲溶液的相等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下图各图是某KNO3饱和溶液的5. 已知KNO

3

浓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化的图像(不考虑溶剂的质量变化),其中正确的是( ) C

17.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在t

1

C.在t

℃时,N点表示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2

℃时,100g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25g

D.在t

1

26.A图是物质M和N的溶解度曲线。B图中甲、乙试管分别盛有M、N的饱和

溶液,试管底均有未溶解的M、N固体。向烧杯中加入一种物质后,甲中的固体减少,乙中的固体增加,则加入的物质不可能是

( )

A.浓硫酸

B.硝酸铵固体

C.氧化钙

D.氢氧化钠固体

5.某工厂拟选用下列物质处理含硫酸的废水。现花最少的钱中和等量的废水应选择 ( )

A.NaCl

B.CaCO 3

C.Ca(OH)2

D.NaOH 7. 下列图象对应叙述关系正确的是( )

A.向PH=3的溶液中加水

B.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与锌粒反应

C.向H 2SO 4和CuSO 4混合溶液中加NaOH 溶液

D.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9. 下列鉴别物质的方法中,切实可行的是( )

A.用酚酞溶液鉴别NaCl 溶液和盐酸

B.用燃着的木条鉴别CO 2和N 2

C.用石蕊溶液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

D.用水鉴别NaOH 和CaCO 3固体 10. 下列物质的转化能实现的是( )

A.H 2SO 4 HCl

B.CO Na 2CO 3

C.Cu(OH)2 NaOH

D.NaNO 3 Ba(NO 3) 11.氮肥、磷肥、钾肥是农业生产中最主要的化肥,用简便方法区别三种化肥,在农业生产中具有实用性。区别下列相关化肥的方法可行的是( ) A.NH 4Cl 与KCl :观察外观 B.NH 4HCO 3与KCl :加水

C.K 2SO 4与Ca 3(PO 4)2:闻气味

D.(NH 4)2SO 4与K 2SO 4:加熟石灰研磨后闻气味 13.(2008年南京市)右下图中连线两端的物质在通常情况下可以相互反应。下列四组选项中,符合该图要求的是( )

16.下面右图中,四圆甲、乙、丙、丁分别表示一种溶液,两圆的相交部分为两溶液混合后出现的主要实验现象,下表中符合图示关系的是( )

18.向装有50g 稀硫酸的小烧杯中,不断慢慢滴加10%的Ba(OH)2溶液至过量。有关量的变化情况见下图(横坐标表示氢氧化钡溶液的质量,纵坐标表示小烧杯中量的变化)。其中肯定不正确的是( )

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验证NaOH 溶液中是否含有SO 42-,先加入稀硫酸,再加入BaCl 2溶液,有白色沉淀,证明含有SO 42-

B.测定溶液的pH,先用水润湿pH 试纸,然后将试纸插入待测液中

C.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呈红色,说明该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D.点燃可燃性气体时,要先检验气体纯度,后点燃

20. 下列离子能在pH=2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SO

42-、Fe3+、Na+、OH- B.K+、SO

4

2-、Cu2+、NO

3

-

C.Cl-、K+、SO

42-、Na+ D.Ca2+、Cl-、CO

3

2-、Na+

21.已知某固体粉末是由NaCl、Ba(NO

3)

2

、CuSO

4

、Na

2

SO

4

、Na

2

CO

3

中的一种或几

种组成,取这种粉末加足量的水,振荡后呈浑浊,再加稀盐酸,沉淀不溶解,过滤后得无色滤液,取滤液并滴加AgNO

3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对原固体粉末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可能含CuSO

4和Na

2

CO

3

B.一定含NaCl,可能含Ba(NO

3)

2

、Na

2

SO

4

,一定不含Na

2

CO

3

、CuSO

4

C.一定含NaCl、Ba(NO

3)

2

、Na

2

SO

4

,一定不含Na

2

CO

3

,可能含CuSO

4

D.可能含NaCl,一定含Ba(NO

3)

2

、Na

2

SO

4

,一定不含Na

2

CO

3

、CuSO

4

26.(2008年青岛市)下列图象正确反映对应的变化关系的是 ( ) (双选) AD

A.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硫酸至过量

B.向一定量的硫酸和硫酸镁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

C.将足量碳酸镁和氧化镁固体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

D.在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的硝酸钠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钠固体,充分搅拌

30.(2008年达州市)用一种试剂一次就能将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稀盐

酸三种无色溶液区别开来的是( ) C

A.无色酚酞试液

B.二氧化碳气体

C.碳酸钠溶液

D.氯化钡溶液

36.(2008年河北省)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B

A.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通入CO

2后的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所以CO

2

是酸

B.酸性溶液的pH小于7。食醋是酸性溶液,所以食醋的pH小于7

C.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所以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D.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时,溶质质量减小,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3. (2008镇江)下列实验方案中,可行的是 ( ) A

A.按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顺序分离CaCl

2、CaCO

3

的混合物

B.将白醋滴在润湿的pH试纸上,测定其pH

C.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CO

2

中的HCl气体

D.用BaCl

2溶液除去KNO

3

溶液中少量的K

2

SO

4

4. (2007昆明)除去KCl溶液中混有的少量K

2CO

3

,选用的试剂是( ) B

A.H

2SO

4

溶液 B.稀盐酸 C.K

2

SO

4

溶液 D. AgNO

3

溶液

5. (2008哈尔滨)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

6. (2008黄石)下列除杂方法正确的是 ( ) C

A.用NaOH除去CO

2中混有的HCl B.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

2

中混有少量的CO

C.用水除去MnO

2中混有的KCl D.用硝酸除去NaCl中混有的Na

2

CO

3

7. (2008盐城)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错误的是

( ) C

13.(2008

17.(2008十堰)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的是 ( ) C

A.粗盐提纯:溶解→过滤→蒸发

B.除去NaOH溶液中混有的Na

2CO

3

:加适量稀HCl

C.除去KCl溶液中混有的K

2CO

3

:加适量稀HCl

D.除去CaCO 3中混有的CaCl 2:加水→过滤→洗涤→干燥

19.(2007雅安)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

二、简答题:

6. (08黑龙江)金属钛及钛的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重要的金属材料,地壳中的钛矿石主要是金红石(TiO 2),TiO 2中钛的化合价是________。目前工业上制取钛的方法是:第一步,在高温时,将金红石、炭粉混合并通入氯气(Cl 2)制得TiCl 4和一种可燃性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是 ;第二步,在氩气的环境中,用过量的金属镁在加热条件下与TiCl 4反应制得金属钛(氩气不参加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08江苏南通)(4分)1909年化学家哈伯在实验室首次合成了氨。2007年化学家格哈德·埃特尔在哈伯研究所证实了氢气与氮气在固体催化剂表面合成氨的反应过程,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将氢气和氮气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的条件下合成氨(NH 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

分别表示N 2、H 2、NH 3。观察下图,写出

符合在催化剂表面合成氨反应过程的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下面五张图按反应过程顺序用序号排列)。

(3)表面化学对于化学工业很重要,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的过程。在潮湿的空气里,铁表面吸附了一层薄薄的水膜,同时由于空气中O 2的溶解,水膜呈中性。若空气中CO 2溶解,水膜呈酸性,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尾气净化装置,可使尾气中的CO 和NO 在催化剂表面发生反应,产生两种空气组成的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08江苏泰州) (4分)请你按照下列要求各写一个有水生成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1)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化合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复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非上述三种反应类型的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08黑龙江)+4;后两空评分要求:写错化学式得0分,不配平、不标反应

条件每空共扣0.5分。TiO 2 + 2C + 2Cl 2 TiCl 4 + 2CO 2Mg + TiCl 4

2MgCl 2

+ Ti

10.(08江苏南通)(1)N 2 + 3 H 2

2 NH

3 (2)⑤④①②③(3)H 2O + CO 2 = H 2CO 3

2 CO + 2 NO

N 2 + 2 CO 2

13.(08江苏泰州)(每空l 分,共4分) (1)H 2CO 3=H2O+CO 2↑或2H 2O 2 MnO 2

2H 2O+O 2

↑ (2)2H 2+O 2 点燃 2H 2O (3)NaOH+HCl =NaCl+H 2O (4)CH 4+2O 2 点燃 2H 2O+CO 2 或H 2+CuO △ H 2O+Cu (本题各小题其他答案只要合理、规范便可得分。其他方面都正确,但化学用语书写明显

28.(山西)蛋白质是组成细胞的基础物质,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人体内的血红蛋白、各种酶都是蛋白质。一些可溶性的重金属盐(如Cu 2+、Ba 2+ 、Ag +

等的可溶性盐)与蛋白质作用会使蛋白质凝固变性,从而丧失其生理功能危及生命。因此,可溶性重金属盐为有毒物质,根据上述所给知识,用化学式回答下列问题:

(1)CuSO

4、AgNO

3

、Ba(NO

3

)

2

、AgCl四种物质中,无毒的是______________;

(2)在医疗上用X射线检查胃肠疾病时,让病人服用硫酸钡的悬浊液(俗称钡

餐),而不能服用碳酸钡,其原因是人体胃液中含有一定量的___________,与碳酸钡反应后,产生了一定量的使人中毒的氯化钡,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因氯化钡中毒,下列方案中可作为最佳解毒措施的是

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多饮糖水

B.饮用纯碱溶液

C.饮用食盐水

D.饮用硫酸钠溶液

29.(08年江苏)氟利昂是一种常见的制冷剂。氟利昂在紫外线的照射下能分解

出氯原子破坏臭氧层,其破坏臭氧的循环示意图如下:

(1)请写出臭氧的化学式__ __;臭氧与氧气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

__;

(2)经过①②③的反应后,氯原子的个数_ ___(填“减少”或“增加”或“不

变”),反应①中的氯原子与反应③中的氯原子化学性质_ ___ (填“相同”或“不同”);

(3)有科学家指出:“少量的氟利昂就能对臭氧层产生巨大的影响”,请你根

据循环示意图说明理由

_ 。

31.(08年山东)小丽午餐时买了一份清炒菠菜和一份豆腐肉片汤,但同学告诉她菠菜不能与豆腐同食。

[发现问题]菠菜为什么不能与豆腐同食?

[查阅资料]a.制作豆腐需要加入石膏(主要成分:CaSO 4);b.菠菜中含有草酸、草酸盐等成分;c.草酸钙是一种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醋酸的白色固体,是诱发人体结石的物质之一。

[提出猜想]菠菜与豆腐同食可能会产生人体不能吸收的沉淀物。 [设计实验]

[发现新问题]被溶解的沉淀是什么?产生的气体又是什么?于是她又设计如下实验进一步探究: [反思与应用]

(1)家庭中常常将菠菜放在开水中烫过后再烹饪,其目的是

(2)联想到人体胃液中含有盐酸,请提出一个你想要探究的关于食用波菜

的新问题:

28.(1)AgCl (2)HCl BaCO

3+2HCl=BaCl

2

+CO

2

↑+ H

2

O

29.(1)O

3

_ _结构不同_(2)不变相同(3)反应过程中氯原子没有损耗,而是

在循环消耗臭氧,导致少量的氯原子能对臭氧层产生巨大影响

31.[设计实验]①硫酸钙(或氯化钙等)②草酸钙③澄清石灰水[或Ca(OH)

2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二氧化碳(或CO

2

) [反思与应用](1)除去(或减少)菠菜中的草酸、草酸盐等。

(2)草酸钙能否溶于盐酸?(或草酸钙在胃部会不会形成结石?)(其他合理答

案均可)

23.(08汕头)现有以下实验仪器,请按要求填空:

(1)仪器⑤的名称是__________;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需用到的

仪器有________ (填序号),还缺少的仪器是 (填名称);如果

用石灰石与盐酸反应制取CO

2

,可选上述仪器中的 (填序号)组合成制气装置。

(2)某同学利用仪器①与⑥组合成一个贮气装置。当装满水用排水法收集甲烷

(甲烷难溶于水、比空气轻)时,气体应从仪器①的 (填“a”或“b”)通人;集满甲烷后将其导出使用时,水应该从仪器①的 (填“a”或“b”)导入。

该装置还有其它用途,请你任举一

例:。

(3)下列对实验现象或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填序号,选错一

个扣1分,本小题不出现负分)。

①铁丝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

②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③将CO还原Fe

2O

3

的尾气直接排入空气;

④不慎将氢氧化钠溶液沾在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稀硼酸溶

液;

⑤加热高锰酸钾制备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满氧气后,先移出导管,后撤

酒精灯。

23.(1)烧杯③④⑤⑦药匙②⑥ (选①⑥也给分) (2) b a 除杂质(干燥气体等,合理均给分) (3) ②④⑤

18.(2008年烟台市)置换反应是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之一。

(1)金属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一般是活动性较强的金属可把活动性较弱

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如铜和硝酸银溶液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

(2)非金属单质也具有类似金属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规律,即活动性较强

的非金属可把活动性较弱的非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如在溶液中可发生下列反应:

C1

2+2NaBr=2NaCl+Br

2

;I

2

+Na

2

S=2NaI+S↓+Br

2

;Br

2

+2KI=2KBr+I

2

由此可判

断:

①S、C1

2、I

2

、Br

2

活动性由强到弱顺序是。

②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A)C1

2+2NaI=2NaCl+I

2

(B)I

2

+2KBr=2KI+Br

2

(C)Br

2+Na

2

S=2NaBr+S↓ (D)C1

2

+K

2

S==2KCl+S↓

23.(2008年汕头)把相同体积、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

分别滴到等质量、颗粒大小相同的X、Y、Z三种较活

泼金属中,生成H

2

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右图

所示。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为;假如X、Y、Z都是+2价金属,

则相对原子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34.(2008年南京市)京京同学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等知识进行了研究。

(1)根据右图中的实验现象判断,稀盐酸里的A、B、C、D四种金属中,在金

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后面的金属是(填字母) 。

(2)将甲、乙两种金属片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乙表面析出红色固体,甲没

有明显现象。判断甲、乙、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为。

(3)查阅资料:金属在活动性顺序里的位置越后,其化合物越不稳定,所以它

的氧化物越容易被还原.在下列①②中各写一个化学方程式,③中写出还原金屑氧化物的方法。

(4)查阅资料: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后面的金属Cu,在常温下虽然不

能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但可以与稀硝酸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

3Cu+8HNO

3(稀)=3Cu(NO

3

)

2

+2NO ↑ +4H

2

O反应生成的NO是无色、难溶于水

的气体,在常温下与空气中的O

2迅速化合生成 N0

2

,N0

2

是红棕色、有刺

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用右下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可以证明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的气体是NO。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关闭弹簧夹,将干燥管放人带有水的烧杯中,若观察

到,则表明该装置的气密性良

好。

②按右图所示进行实验:打开弹簧夹,用注射器慢慢抽取干燥管内的气体,

稀硝酸沿着干燥管慢慢上升,直到,停止抽拉注射器,关闭弹簧夹,观察干燥管内的现

象:。反应停止后,打开弹簧夹,用注射器抽取千燥管内的气体(事先已将注射器内原有的气体推出),关闭弹簧夹后取下注射器,并抽取一定量的空气,观察到气体变为红棕色。

③上述实验完成后,用足量NaOH溶液将气体吸收,其目的是

气体和空气混合的实验示意图,观察图中A、B、D的表示方法,④下图是NO

2

在C处画出相应的气体组成的粒子示意图。

(完整版)浙教版初中科学化学部分内容复习(可编辑修改word版)

浙教版初中科学化学部分内容复习 绪言 一.什么是化学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变化、性质以及制法的一门自然科学。 二.物质的变化 ⒈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⒉化学变化(即化学反应):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⑴镁(Mg)+ 氧气(O2)[点燃] →氧化镁(MgO) 银白色金属无色无味气体白色粉末 现象:剧烈燃烧,发出明亮耀眼的强光,生成白色粉末。 ⑵高锰酸钾(KMnO4)[加热] →锰酸钾(K2MnO4)+ 二氧化锰(MnO2)+ 氧气(O2) 紫黑色固体褐色固体黑色固体无色无味气体 现象:带火星的香棒伸入试管口,复燃。 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联系 联系:化学变化一定伴有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不一定伴有化学变化。 区别: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三.物质的性质 ⒈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 ⒉化学性质:物质必须通过化学性质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稳定性、不稳定性、助燃性、可燃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分解性 四.我国的化学发展史 ⒈商代就会制青铜器。 ⒉春秋晚期会炼生铁,战国晚期会炼钢。 ⒊古代的造纸、制火药、烧瓷器等工艺是世界闻名的。 ⒋近代我国著名科学家和工程师侯德榜发明了联合制碱法。 ⒌我国在世界上首先人工合成了蛋白质和核糖核酸等构成生命的物质。 第一章:纯净物和混合物 1.1组成物质的微粒 一.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和离子。 ⒈分子 ⑴定义:能够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⑵特点:① 很小 ② 不停的运动 ③ 分子和分子之间有间隙 ⑶氧化汞(HgO)[加热]→汞(Hg)+ 氧气(O2) 桔红色固体银白色液体无色无味气体 现象:加热氧化汞,试管内壁有银白色的液体生成,带火星的香棒伸入导管口,复燃。 氧化汞分子→ 汞原子 + 氧原子氧原子 + 氧原子→ 氧分子 ⒉原子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化学综合实验探究题

1.由于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方便袋造成的“白色污染”,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某科学研究小组的同学欲对某种塑料的组成进行分析探究(资料显示该塑料只有C、H两种元素),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目的是通过测量有关数据,推算塑料组成元素的含量。 图中字母A至G均表示装置编号。靖根据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发生装置A制取的氧气中混有CO2和水蒸气,为使D装置中塑料试样在纯氧中燃烧,装置C中盛放的试剂应该是; (2)E、F装置是气体的吸收装置,该处的设计有不正确的地方,如何改进.理由是;(3)碱石灰的成分是氢氧化钠和氧化钙,则装置连接正确时G装置的作用是。 2.由于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方便袋而造成的“白色污染”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某化学研究小组的同学对某种塑料袋的组成进行分析研究(资料显示该塑料只含C、H两种元素)。他们设计了图18所示的实验装置,使该塑料试样在纯氧中完全燃烧,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有关数据、推算元素含量。 (1)实验装置中有一处明显错误,请写出改正方法. (2)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装置E中的现象是,装置F的作用是 (4)若装置C的玻璃管中放入的塑料试样质量为5.9g,塑料试样充分燃烧后,装置D增重7.2g,则该塑料试样中含氢元素的质量为g;假设塑料的组成为C x H y,则装置C的玻璃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化学计量数用含x、y的代数式表示,且可以是分数) (5)若装置中没有连接装置B,将使该塑料试样中氢元素的质量测算结果(填“偏小”、“ 偏大”或“无影响” ) (6)若此塑料为聚氯乙烯则生成物中会有_____检验此物质应在____和____之间加______ ___ 3.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活动中展示了一套如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假设每步均完全反应,氧化铁样品中的杂质不参加反应)。

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完整版

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完整版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 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 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 (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 (4)如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沙子盖灭或用湿抹布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 (五)夹持器--铁夹、试管夹 铁夹夹持试管的位置应在试管口近1/3处。 试管夹的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 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持部位在距试管口近1/3处;用手拿住 (六)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 过滤时,应使漏斗下端管口与承接烧杯内壁紧靠,以免滤液飞溅。 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以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

浙教版初中科学知识点总结(八年级下)

浙教版初中科学知识点总结(八年级下)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浙教版科学八下 八年级下第一章 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 1、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 2、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分割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原子。 3、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 在变化中,物质的分子变成了其它物质的分子,就是化学变化。在变化中,物质的分子还是原来的分子,只是分子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就是物理变化。 4、分是由原子构成的。一些气体、液体主要由分子构成 5、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金属和固体非金属及稀有气体 原子结构的模型 质子(带正电) 夸克一、原子的结构:1、原子:原子核: (带正电) 中子(不带电) 夸克(不显电性)核外电子:(带负电) (1)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质子不同,原子种类一定不同。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五、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离子 【实验】钠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 实验现象:钠原子失去电子--形成正电荷的钠离子(阳离子)氯原子得到电子--形成负电荷的氯离子(阴离子) 离子就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离子的组成元素不止一种)。离子和分子、原子一样也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组成物质的元素 1、由多种物质组成叫混合物。由一种物质组成叫纯净物。 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3、元素在地壳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地壳主要由氧、硅、铝、铁、钙、钠、钾、镁、氢等元素组成。其中含量最高的是氧,其次是硅。金属元素中含量最高的是铝,其次是铁。

新浙教版初中科学化学方程式及其相关知识点总结完整

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 一、质量守恒定律: 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②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 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1)一定不变宏观:反应物生成物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质量不变 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2)一定改变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 (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变 二、化学方程式 1、遵循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②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书写:(注意:a、配平b、条件c、箭号) 3、含义以2H2+O2 ===点燃====== 2H2O为例 ①宏观意义: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 ②微观意义: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分子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化合生成2 (或原子)个数比个水分子

(对气体而言,分子个数比等于体积之比) ③各物质间质量比(系数×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化合生成36份质量的水 4、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包括 ①哪些物质参加反应(反应物);②通过什么条件反应:③反应生成了哪些物质(生成物);④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⑤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等等。 5、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三、化学反应类型 1、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③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④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2、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物质得到氧的反应还原反应:物质失去氧的反应 氧化剂:提供氧的物质还原剂:夺取氧的物质(常见还原剂:H2、C、CO) 3、中和反应: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Ⅱ、金属活动性顺序表: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小结:1、只有排在H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出酸里的氢 2、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常见物质的颜色、气味等: 红色:红P、Cu、Fe2O3 红褐色:Fe(OH)3 浅绿色:Fe2+盐的溶液

2018初中中考科学宁波卷,化学部分

浙江省宁波市2018年中考科学试题 (化学部分) 1. 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建设美丽宁波。下列做法不符合该理念的是 A. 对河道开展清淤保洁工作 B. 提倡步行或骑单车等出行 C. 燃煤发电厂安装脱硫装置 D. 提倡焚烧秸秆增加土壤肥力 【答案】D 【解析】A. 对河道开展清淤保洁工作,净化环境,符合理念;B. 提倡步行或骑单车等出行,减少汽车尾气排放,符合理念;C. 燃煤发电厂安装脱硫装置,减少可燃物,符合理念;D. 焚烧秸秆污染空气,不符合理念。故选D。 2. 在粗盐提纯的实验中,下列操作不规范的是 A. 称量 B. 溶解 C. 过滤 D. 蒸发 【答案】B 【解析】A、药品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正确;B、溶解在烧杯中进行,错误;C、过滤时,用玻璃棒引流,上边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处,漏斗末端紧贴烧杯内壁,正确;D、蒸发时,用玻璃棒搅拌,防止液滴飞溅,正确。故选B。 3. 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甲是最简单的有机物 B.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C. 反应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2 D. 一个甲分子是由两个氢分子和一个碳原子构成 【答案】D 【解析】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是:CH4+2O2CO2+ 2H2O。A. 甲是甲烷,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正确;B.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正确;C. 反应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2,正确;D. 一

个甲分子是由4个氢原子和1个碳原子构成的,错误。故选D。 4. 三氧化二碳(化学式C2O3)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可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草酸,且常温下不稳定,其他的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下列有关三氧化二碳说法错误的是 A. C2O3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 B. 三氧化二碳具有还原性 C. 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为二氧化碳 D. 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可生成盐 【答案】A 5. 20℃时,四个实验小组分别取不同质量的NaCl,逐渐加人到各盛有50g水的烧杯中,不断搅拌直到不再溶解为止,然后分别称量剩余NaCl的质量。记录数据如下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20℃时,50gNaCl饱和溶液中含有18gNaCl B. 用蒸发的方法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C. 第二组所得溶液的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9:25 D. 相同温度下,NaCl在水里的溶解度与水的质量无关 【答案】A 【解析】结合第二、第三、第四组实验中剩余固体的质量,知道20℃时50g水中最多能溶解18gNaCl。A. 20℃时,68gNaCl饱和溶液中含有18gNaCl,错误;B. 用蒸发的方法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正确;C. 第二组所得溶液的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20-2):50=9:25,正确;D. 相同温度下,NaCl在水里的溶解度与水的质量无关,正确。故选A。

新浙教版初中科学化学方程式及其相关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 一、质量守恒定律: 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②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 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1)一定不变宏观:反应物生成物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质量不变 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2)一定改变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 (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变 二、化学方程式 1、遵循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②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书写:(注意:a、配平 b、条件 c、箭号) 3、含义以2H2+O2 ===点燃====== 2H2O为例 ①宏观意义: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 ②微观意义: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分子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化合生成2 (或原子)个数比个水分子 (对气体而言,分子个数比等于体积之比) ③各物质间质量比(系数×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化合生成36份质量的水 4、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包括 ①哪些物质参加反应(反应物);②通过什么条件反应:③反应生成了哪些物质(生成物);④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⑤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等等。 5、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三、化学反应类型 1、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③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④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2、氧化还原反应

(完整word版)初中化学课程标准新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特征是研究物质和创造物质。 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体现启蒙性和基础性。 三、设计思路《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包括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四个部分,如图1所示。 1.依据国内化学课程的现状、国际科学教育和化学课程改革的趋势,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提出化学课程改革的重点如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强化评价的诊断、激励与发展功能。 四、关于目标要求的说明 《标准》对目标要求的描述所用的词语分别指向认知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和体验性学习目标。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他们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更好地适应现代生活。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学习,学生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得到发展。 一、知识与技能二、过程与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包括5个一级主题,每个一级主题由若干个二级主题(单元)构成。 一级主题二级主题 科学探究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 身边的化学物质我们周围的空气、水与常见的溶液、金属与金属矿物、生活中的常见化合物 物质构成的奥秘化学物质的多样性、微粒构成物质、认识化学元素、物质组成的表示 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认识几种化学反应、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与能源、资源、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利用化学物质与健康 化学与社会发展 保护好我们的环境 每个二级主题从“标准” “活动与探究建议”两个维度对学习内容加以说明。 “标准”规定了学习本课程所要达到的最基本的学习要求。 “活动与探究建议”中所列举的活动不要求全盘照搬,在教材编写或教学时可依据实际情况选择应用,也可以增补更适当的探究活动。其中的实验探究活动应尽可能鼓励学生主动去完成;综合性较强的探究活动要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协作完成,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同工作能力。 每个二级主题还提供了一些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为教学设计提供一定的线索。教材编写者和教师还可以选用其他的素材,创设更生动的教学情景。一、科学探究 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它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探究既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目标和重要内容,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标准》对科学探究主题的

浙教版科学化学推断题专题复习(精选)

初中化学推断题专题复习 一、基础过关[练习1]写出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 1.生石灰与水反应: 2.二氧化碳和水反应: 3.高锰酸钾固体加热分解: 4.用H2O2制取氧气: 5.镁条与盐酸反应: 6.锌粒与稀硫酸反应: 7.铁片与稀硫酸反应: 8.铁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 9.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 10.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 11.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 12.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13.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 14.三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15.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 16.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 17.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 18.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19.碳酸钠与盐酸反应: 20.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 21.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 22.用硫酸除去铁锈: 23.天然气燃烧: 24。煅烧石灰石: [练习2]写出常见的五种黑色固体的化学式、、、、。 [练习3]某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 mA + nB = aM + bN,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化学计量数m与n的比一定等于a与b的比 B. 若M是单质、N为化合物,则A和B中一定有一种是单质,一种是化合物 C.若B是酸,则M和N一定有一种是盐 D.若M和N中一种是盐,一种是水,则A和B中一种是酸,一种是碱 [练习4]由两种相同元素组成的化合物A、B,其中原子个数比分别为1:1和1:2,写出化合物A、B的化学式:。 [练习5]根据下表回答: (1) Zn(OH)2的溶解性。 (2)从上表中找出一种微溶性盐(填化学式,下同)。农业上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一种碱是 . (3)Zn(NO3)2、BaCl2两种溶液能不能发生反应?,理由是 . (4)完成硫酸和表中的一种可溶性盐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练习6](1)铝和二氧化锰在高温条件下反应制造金属锰,同时生成另一种氧化物 ,()反应(2)做化学实验时,不小心皮肤上沾上了硝酸银溶液,过一段时间会出现黑色痕迹,很难洗去,这是因为硝酸银见光分解生成一种金属、一种红棕色气体(NO2)和一种能供给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1-2章酸碱盐化学方程式默写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酸的通性: (一)酸+ 碱→盐+ 水 1、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氢氧化镁与硫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酸+ 盐→另一种酸+ 另一种盐(有沉淀或气体生成) 1、盐酸与硝酸银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氯化钡溶液与硫酸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碳酸钠与稀盐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酸(盐酸或硫酸)+ 金属(镁、铝、锌、铁)→盐+氢气 1、锌和硫酸反应制取氢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铝和稀硫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铁和稀硫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镁和稀盐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酸+ 金属氧化物→盐+ 水 1、稀盐酸清洗铁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氧化锌与稀硫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溶性碱的通性: (一)碱+ 酸→盐+ 水 1、氢氧化钙溶液与盐酸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氢氧化钡溶液与硫酸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碱+ 盐→另一种碱+ 另一种盐(有沉淀或气体生成) 1、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氢氧化钡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氢氧化钠与硫酸铵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碱+ 非金属氧化物→盐+ 水[来源:学科网] 1、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三氧化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二氧化碳通入氨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沪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

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 (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 (4)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沙子盖灭或用湿抹布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 (五)夹持器--铁夹、试管夹 铁夹夹持试管的位置应在试管口近1/3处。试管夹的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持部位在距试管口近1/3处;用手拿住 (六)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 过滤时,应使漏斗下端管口与承接烧杯内壁紧靠,以免滤液飞溅。 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以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一)药品的取用 1、药品的存放: 一般固体药品放在广口瓶中,液体药品放在细口瓶中(少量的液体药品可放在滴瓶中),金属钠存放在煤油中,白磷存放在水中 2、药品取用的总原则 ①取用量:按实验所需取用药品。如没有说明用量,应取最少量,固体以盖满试管底部为宜,液体以1~2mL为宜。多取的试剂不可放回原瓶,也不可乱丢,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在指定的容器内。 ②“三不”:任何药品不能用手拿、舌尝、或直接用鼻闻试剂(如需嗅闻气体的气味,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气体进入鼻孔) 3、固体药品的取用 ①粉末状及小粒状药品:用药匙或V形纸槽②块状及条状药品:用镊子夹取 4、液体药品的取用 ①液体试剂的倾注法: 取下瓶盖,倒放在桌上,(以免药品被污染)。标签应向着手心,(以免残留液流下而腐蚀标签)。拿起试剂瓶,将瓶口紧靠试管口边缘,缓缓地注入试剂,倾注完毕,盖上瓶盖,标签向外,放回原处。 ②液体试剂的滴加法: 滴管的使用:a、先赶出滴管中的空气,后吸取试剂b、滴入试剂时,滴管要保

2018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科学(化学部分)试卷含答案

杭州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1.液氧转化为氧气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是 A.混合物变为纯净物 B.分子间的空隙增大 C.化学性质发生变化 D.分子总数增加 【知识点】 混合物与纯净物的区别;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答案】B 【考查能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概念的辨析能力;根据物质的变化分析微粒的变化 【解读】 A、液氧与氧气都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液氧与氧气属于同种物质都 是纯净物,所以A不符合题意。 B、液氧转化为氧气,分子本身没变,分子之间的间距变大,所以 B符合题意。 C、液氧转化为氧气,分子本身没变,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显然 化学性质不变,所以C不符合题意。 D、液氧转化为氧气,分子本身没变,分子的总数不会增加,只是 分子之间的间距变大。所以D不符合题意。 【易错点】不理解液氧和氧气都是由氧分子构成,物质的构成相同,所以容易错选为A. 2.以下几种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b5E2RGbCAP 【知识点】灭火的原理,溶液的配制,量筒的正确使用方法,闻气体的方法,物质的分离方法,过滤的正确操作方法。p1EanqFDPw 【答案】B 【考查能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实验操作正确与否的判断,要求同学们要熟练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及实验的操作注意事项.DXDiTa9E3d 【解读】 A 、 酒精灯失火用湿抹布铺盖,采用隔绝空气的方法灭火,所以A 不符合题意; B 、 量筒不能作为反应容器和配制容器,所以B 符合题意; C 、 闻气体时用手轻轻扇动,让少量气体飘进鼻孔,即扇闻,所以 C 不符合题意; D 、 分离固液的混合物时可用过滤的分离方法,而且题中过滤操作 正确。所以D 不符合题意。 3.某些电子集成电路常用黄金镀膜。废旧电子产品上的黄金通过某 种溶液的溶解后,加入某种金属,即可回收。对黄金在电子产品上的应用和回收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RTCrpUDGiT A .集成电路用黄金镀膜可防止线路氧化 B .回收时往溶液中加入的金属可以选用铜 C .回收时溶解黄金的溶液不会是硫酸 D .回收时加入的金属与溶液发生了化合反应 A .酒精灯失火 用湿抹布扑盖 B .将NaCl 倒入量筒中配制溶液 C .加碱研磨后闻气味鉴别铵态氮肥 D .分离溶液中析出的KNO 3晶

人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绝对全,中考必备)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 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 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

浙教版初中科学化学部分综合练习

化学部分综合练习一、选择题: 2. 发射“嫦蛾一号”的火箭用偏二甲肼(C 2H 8 N 2 )和四氧化二氮(N 2 O 4 )作常规推 进剂,其完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 2H 8 N 2 +2N 2 O 4 =3X+2CO 2 +4H 2 O,则X的化学 式为( ) A.N 2 B.H 2 C.O 2 D.CO 3. 氢氟酸可用于在玻璃上雕刻各种精美图案,雕刻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为:4HF +SiO 2=SiF 4 ↑+2H 2 O,该反应属于(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4. 右图所示微观变化的化学反应类型,与下列反应的反应类型一致的是 6.某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则关于这种物质 的组成描述正确的是( ) A.该物质只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B.该物质中碳元素与氯元素的质量比为12︰1 C.该物质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该物质的分子中碳原子与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2 7. 下列化学方程式符合题意且书写正确的是( ) A.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的原因:CO 2+H 2 O=H 2 CO 3 B.医疗上用氢氧化镁中和过多胃酸:Mg(OH) 2+HCl=MgCl 2 +H 2 O C.工业上用高温煅烧石灰石的方法制生石灰:CaCO 3高温 CaO+H 2 O

D.证明铁是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之前的金属:2Fe+6HCl=2FeCl 3+3H 2 ↑ 8.煤气中添加少量有特殊臭味的乙硫醇(C 2H 5 SH),可以提醒人们预防煤气 泄露。乙硫醇在煤气燃烧过程中也可充分燃烧,其反应方程式为2C 2H 5 SH + 9O 2点燃 4CO 2 + 2X + 6H 2 0,则 X 的化学式为:( ) A.SO 3 B.SO 2 C.CO D.H 2 SO 4 9. CO 2是产生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只用C、CO、CuO、CaCO 3 、稀盐酸五种 物质,进行单一(一种反应物)或两两反应,可写出产生CO 2 的化学方程式有:(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12. 将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 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6.4 3.2 4.0 0.5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2.56 7.2 0.5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a和b是反应物,d可能是催化剂。 B.反应后a物质的质量为4.64g C.c物质中元素的种类,一定等于a、b二种物质中元素的种类 D.若物质a与物质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1,则反应中a与b的化学计 量数之比为2:1 14. 在反应2A+5B=2C+4D中,C、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9:22。若2.6gA 与B完全反应后,生成8.8 gD。则在此反应中,B与D的质量比为( ) A.4:9 B.8:11 C.10:11 D.31:44 16. 下图是某兴趣小组设计的四个实验装置,其中实验能够成功的是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化学部分知识点

九上第一章基础知识归纳 一、概念: 1、酸的组成——氢离子+酸根离子 2、碱的组成——金属离子+氢氧根离子 3、盐的组成——金属离子+酸根离子 4、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分 解反应。AB+CD=AD+CB 5、稀释浓硫酸的方法——一定要把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地注入水里,并不断搅动,使产 生的热量迅速地扩散,切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里。 6、中和反应——酸跟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二、熟记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口诀: (正价)一氢钾钠银,二钙镁钡锌,三铝、四硅、五氮磷。 (负价)负一价:氟、氯、溴、碘; 负二价:氧和硫。 (可变正价):一二铜汞,二三铁,二四碳,四六硫。 (原子团的化合价 负一价:氢氧根(OH),硝酸根(NO3),氯酸根(ClO3),高锰酸根(MnO4); 负二价:硫酸根(SO4),碳酸根(CO3),亚硫酸根(SO3),锰酸根(MnO4); 负三价:磷酸根(PO4); 正一价:铵根(NH4)。 三、熟记下列反应方程式: (一)酸的性质(1)与指示剂反应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2)酸+碱=盐+水。 (3)酸+某些金属氧化物=盐+水。 (4)酸+活泼金属=盐+氢气。 (5)酸+盐=新盐+新酸。 1、锌跟稀盐酸反应:Zn + 2HCl = ZnCl2 + H2 ↑有气泡产生,锌粒逐渐减少。 2、锌跟稀硫酸反应:Zn + H2SO4 = ZnSO4 + H2↑ 3、铁跟稀盐酸反应:Fe + 2HCl = FeCl2 + H2 ↑有气泡产生,铁逐渐减少, 4、铁跟稀硫酸反应:Fe + H2SO4 =FeSO4 + H2↑溶液变成浅绿色。 5、铁锈跟稀盐酸反应:Fe2O3 +6HCl = 2FeCl3 + 3H2O 红色铁锈逐渐消失, 6、铁锈跟稀硫酸反应: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 溶液变成黄色 7、氧化铜跟稀盐酸反应:CuO + 2HCl =CuCl2 +H2O 黑色氧化铜逐渐消失, 氧化铜跟稀硫酸反应:CuO +H2SO4 = CuSO4 + H2O 溶液变成蓝色。 (二)碱的性质:(1)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2)碱+多数非金属氧化物=盐+水 (3)碱+酸=盐+水 (4)碱+某些盐=另一种盐+另一种碱 1、氢氧化钠跟二氧化碳反应:2NaOH + CO2 = Na2CO3 + H2O 2、氢氧化钠跟二氧化硫反应:2NaOH + SO2 = Na2SO3 +H2O

2019中考浙教版科学——化学优先反应专题

【一】九年级化学优先反应类型专题训练2016.10.20 【酸碱反应优先】 (1)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易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变质。现向一 定质量且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并振荡。如图 表示反应过程中溶液质量随加入盐酸质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那 么,图线BC段对应的实验现象是,在C点时溶液中 的溶质是. (2)向一定量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某同学依据实验事实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至b段对应溶液的pH逐渐减小 B. b点对应溶液中的溶质为硫酸钠 C. c点对应溶液中的溶质种类最少 D. a至c段硫酸钠的质量先增加后减少 (3)若将Ba(OH)2溶液逐滴加入到混有少量硝酸的MgSO4溶液中,所得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的Ba(OH)2的质量变化符合下列图象的是______(选填序号) (4)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易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变质,请 写出此过程的化学方程式: .现向一定 质量且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并振荡。如图表 示反应过程中溶液质量随加入盐酸质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那么, 图线BC段对应的实验现象是,在B点时溶液中 的溶质是 .

(5)向用盐酸酸化的MgSO4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产生的沉淀质量m与加入的体积V 之间的关系,关于下图曲线的推测正确的是() A. ab段产生的沉淀为硫酸钡 B. ab产生的沉淀为氢氧化镁 C. bc产生的沉淀为氢氧化镁 D. bc产生的沉淀为硫酸钡和氢氧化镁 (6)将一定质量的Ba(OH)2溶液与Na2CO3溶液混合恰好完全反应,向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气体的体积与加入稀盐酸的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N点时,所得溶液的pH=7 B.Q点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只含有BaCl2 C.O至P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1+H2O D.P至Q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OH)2+2HCl=BaCl2+CO2↑ (7)某混合溶液是由稀硫酸、碳酸钾溶液、稀硝酸、氯化铜溶液中 的两种混合而成,向该混合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产生沉淀的 质量与加入Ba(OH)2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右图所示,该混合溶液组成 是() A. 稀硫酸、碳酸钾溶液 B. 稀硫酸、氯化铜溶液 C. 稀硝酸、碳酸钾溶液 D. 稀硝酸、氯化铜溶液 (8)小敏对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后的废液,进行溶质成分鉴定。取废液上层清液50克,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26.5%的碳酸钠溶液,出现气泡,滴加至10克开始出 现白色沉淀。继续滴加至沉淀不再产生,过滤,测得沉淀 的质量为5克,并绘制了图象。 (1)滴加的溶液中溶质属于___(选填“盐”或“碱”). (2)10克碳酸钠溶液中含有的溶质质量是克。 (3)图象中的a点数值是 . (4)废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写化学式). (5)通过计算说明,图象横坐标中的b点表示的溶液的质量是多少克? (9)含CuCl2和HCl的100g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参加反应的NaOH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关系如图,仅考虑沉淀为Cu(OH)2. 据图回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