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综合性练习试题.doc

高二语文综合性练习试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下面小题(共19 分)

材料一 :

这几天 ,一个叫“李子柒”的名字和她的故事真的火了。据称,李子柒不仅在微博拥有 2000 多万粉丝 ,抖音拥有3000 万粉丝,甚至还火到了海外。截至目前李子柒虽然在YouTube 只发布了104 个视频 ,但总播放量却达到了让人

瞠目的亿 !而且这些视频连英文字幕都没有,也就是说各国老外虽然看不太懂却也深感“画面太美”。

这绝对称得上自媒体时代的一个奇迹。然而这次李子柒的火却是缘于人们对她针锋相对的争议。一种观点认为 , 李子柒的视频如此深受世界各地的粉丝喜爱,每年还能赚几百万美元,是非常成功的文化输出。而另外一种观点则

认为 :中国不需要这样的文化输出,因为李子柒镜头里展示的不是真实的中国,而是“落后” 的农耕文化 ,会给国外造成一种“中国落后”“中国人都在务农”的印象,因此是一种负面文化输出。

另一方面 ,李子柒的视频也没有像有些人说的那样不堪,好像展示的都是中国负面、落后甚至腐朽的糟粕吧与此

相反 ,人们更多听到的是对她和她的视频人美、景美、意境更美的溢美之词。纵使在有些人看来有些“太假”,或

是背后有团队操盘,但对于一种商业视频制播来说也无伤大雅,人家拍的又不是纪录片。

诚然 ,李子柒作为一种“现象样本”确实值得关注和探讨,但没必要将其上纲上线或妖魔化。她和前段时间同样

引发热议的“口红一哥”李佳琦一样,就是自媒体和直播风口上崛起的一个成功网红,是互联网多元文化的引领者和

商业浪潮的一个弄潮儿。

(摘编自《对李子柒现象不必上纲上线》,东方网 ,2019 年 12 月 12 日 ) 材料二 :

美食视频博主李子柒的视频让李子柒在海外圈粉无数,激起了许多国家的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甚至还引发了许多网友对文化输出的讨论。

李子柒是不是一种文化输出有种看法认为,她传播的是偏生活化的简单意象,过于肤浅、过度娱乐,而且向外界展示的是一种“落后”的乡土生活,不能反映一个立体的中国。这显然是一种误解,李子柒制作内容的出发点是卖货,不太可能肩负起“展示中国”的重任,但客观地说,在这个过程中她确实传播了一种文化面貌。另一方面,把乡土生活理解为“落后”,未免有点太妄自菲薄了,在推进城市化的过程中,传统乡村或许有不相适应的一面,但农耕文明里的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等文化精神,难道不能真实地反映中国人吗

李子柒的走红 ,对于今天如何向世界更好地展现中国文化、贡献中国智慧,也有一定启示。现在,在传播环境的

巨变之下 ,短视频以前所未有的跨文化融合优势,大大降低了人们的理解门槛,让一名博主收获不同文化背景的海外

粉丝成为可能。因此 ,及时丰富自己的传播媒介和传播手段,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传播效果。此外,大众文化的生动性和亲和力 ,相比那些主题鲜明的内容可能更有传播力,就像美国电影、日本动漫等各种软文化产品,让人爱看想看,

才能把具象文化传播向外。作为这一路径的探索者,李子柒的经验值得借鉴。

(摘编自《李子柒海外走红的启示》,《南方日报》 ,2019 年 12 月 10 日 ) 材料三 :

讲好中国故事 ,不必只拘泥于宏大叙事。“嫦娥”上天、“蛟龙”入海、高铁飞驰、5G 网络通天下 ,我们的对外传播对这些成就多用笔墨 ,有利于构建一个开放、自信的中国形象 ,有利于在国际舆论场中创建更多的中国话语,但这并不意味着“小而美”的事物不值得传播。

比如李子柒制作的短视频 ,其内容主要反映的是乡村生活的点点滴滴,乍看起来似乎没什么稀奇,但实际上 ,这些视频结合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时令、节气等元素,融合了中国农耕文明中的传统习俗,这种精致、可亲、具有烟火气

和人情味的文化产品,可以说某种程度上打开了一扇扇小小的窗子,让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可以了解中

国文化、爱上中国文化,进而拉近彼此的距离。

讲好中国故事 ,在于是否用对方听得懂的“语言”。国内媒体如今在海外落地的不少,但有广泛影响力的还不够

多 ,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出在表达方式上,宣传甚至说教的意味太浓,悬在“臭氧层”之外 ,让人难以接近。其实,“讲好中国故事” ,这个提法本身就已经为文化传播指明了方向:告诉国际社会我们是一群什么样的人,我们从哪里来、爱好什么、过着怎样的生活。能够做到这些,也就真正实现了有效传播。

李子柒在海外大火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她的视频,没有配发字幕 ,很多外国网友听不懂她在讲什么,但这并没有影响传播效果。因为,她用了另外一种全世界人民都“听得懂的语言”:最真实的生活。我们生而为人,都向往田园牧歌般的美好,都对地球另一个角落人们的生活充满好奇。这既是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也是中华文明与世界对话的

价值共识。

讲好中国故事,多一些有感而发,少一些刻意为之。李子柒说,当初自己的想法很简单,只是想告诉那些远离了

乡土、自然的人们,原生态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不曾刻意策划,只做一个农耕生活忠实的“记录者” ,她着眼于平凡的生活 ,

却收获了不平凡的成就。

这也告诉我们 ,讲好中国故事 ,需要回归初心,做最纯粹、有意义的事情。所谓“无心恰恰用,用心恰恰无” ,生活中那些感人至深的人或事 ,也会在大洋彼岸引发共鸣。遵从内心的召唤,做自己认为应该做的,无形中或许就契

,这比带着很强的动机、预设宣

合了不同文明、不同价值观的交汇点,在“润物细无声”的过程中达到传播的目的传目标,

然后再生搬硬套罗织内容形成的产品要好得多。

(摘编自《李子柒走红海外带给我们什么启示》,中国网 ,2019 年 12 月 11 日 )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李子柒及其故事在海内外的火爆,与其在微博、抖音及3 分)

YouTube 上的粉丝数量有关,也得益于她的短视频没有字

幕 ,画面很美。

B.李子柒视频内容,多展现中国乡村的人美、景美、意境美,但其背后有团队支持,存在商业运作,这使她的视频“太假” ,从而招致批评。

C.李子柒的走红,反映了传播环境变化背景下 ,短视频独有的跨文化融合优势 ,具有消除理解障碍、沟通不同文化背景的巨大作用。

D.透过李子柒的走红,回归初心 ,用无心之举 ,讲述生活中的感人至深的故事 ,比带有强烈的动机及明确的预设的传播效果

要好很多。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为自媒体时代的一个奇迹 ,针对李子柒的火爆

3 分)

,存在着两种尖锐对立的观点,即成功的文化输出和负面的文化输

出。

B.对李子柒现象 ,既不能将其农村乡土题材视频等同于落后粗鄙 ,也不应将其提升至文化输出的高度进行道德绑架。C.李

子柒的视频 ,传播的是一种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的传统农民的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等农耕文明里的

文化精神。

D.李子柒现象为利用生动亲和的大众文化,探索如何使文化产品达到与美国电影、日本动漫等一样的效果,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3.下列各项,不能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3 分)

A.“李子柒在微博、抖音等平台拥有众多粉丝,只是自媒体和直播界的一个成功网红而已。”

B.“尽管李子柒没有想到有众多的海内外粉丝,但传播中她自觉担当了弘扬、输出文化的重任。”

C.“李子柒在镜头里展示了真实的中国,展示了真实的中国农村和乡土,不是有意展示乡村的落后与丑陋。”

D.“李子柒的视频深受海内外大众喜爱,但她和李佳琦一样 ,是互联网多元文化的引领者。”

4.材料三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5 分)

5.在如何看待李子柒现象的问题上,三则材料分别提出了怎样的观点,请简要概括。( 5 分)

二《先秦诸子》课内基础练习(共10 分)

6.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

A.梁惠王认为自己在治理国家方面已经费尽心力了。因为他在灾年能迁徙灾民,调运粮食 ,及时救荒。

B.孟子通过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使梁惠王认识到他只是做了一些救灾的好事而已,本质上与邻国并没有区别。

C.孟子投其所好 ,用作战的故事讲道理,以避免梁惠王产生抵触情绪。

D.在使梁惠王明白了自己做法并不比邻国高明多少的基础上,孟子提出了自己关于民本的终极理想,即“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7.下列关于选文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老子认为,天下大事都得自于小事、易事,没有“小”,就没有“大”,善于做好小事,就能够成为真正的

圣人、伟人。

B.“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是老子重要的处事方法,他要求做事要有预见,要及时处理好事件,不要等到

出了问题再去想办法处理它。

C.老子对社会与人生有着深刻的洞察。他认为世界的东西,凡是坚强的都是死的一类,凡是柔弱的都是生的一类。

因此,他认为人不可逞强斗胜,而应柔顺谦虚。

D.老子的语言巧用修辞,哲理深刻奇警,如“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运用比喻、夸张手法,

阐述了积累的重要意义。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选文第1 则,一连使用六组对立概念构成一组排比句,说明了在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许多事物是矛盾对立

相互依存的永恒规律。

B.选文第2 则,总结了在日常生活中“有”和“无”的相互矛盾又相互依存的关系。车、器、室都是“有”——

有形的东西;车毂、器皿的中空部分、房屋的四壁中间是“无”——无形的东西,正是有了“无”,“有”才能发

挥作用。

C.选文第 3 则通过列举一系列的社会人生现象,剖析了“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的危害,从正面证明

了“无我”的重要性,阐明了无为立身的主张。

D.“知足者富”,一般人认为富有意味着拥有大量的财产,可老子却说那些知道满足的人就是富有的人。其中的

启示意义很深刻,一个拥有大量财产的人如果不知道满足,那么他就会跟缺乏财物的人一样苦恼。

9 下列对原文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庄暴见孟子,曰:‘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文中这样写的作用是用庄暴不懂得音

乐与政事的关系,说明音乐在政事上的重要性。

B.听了孟子的问话“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时,“王变乎色”。“王变乎色”的原因是为自己不喜欢先王

之乐而爱好世俗之乐而羞愧。

C.孟子说:“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今之乐由古之乐也。”“今之乐由古之乐也”,在孟子看来,其问

题不在爱好新乐或古乐,在于能否施行仁政。

D.孟子由欣赏音乐推及欢乐,技巧十分高明。“臣请为王言乐。”这里的“乐”当解释为“欢乐”,而不能解

释为“音乐”,是因为“言乐”的内容包括两个:一是王鼓乐,二是田猎。这两件事,都归结到是否与民同乐。

10.下面关于文段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

A.老子所说的“死而不亡”,体现了他“无为”的思想主旨。“死而不亡”并不是在宣传“有鬼论”,不是在宣扬

“灵魂不灭”,而是说,人的身体虽然消失了,但人的精神是不朽的,是永垂千古的,这当然可以算作长寿了。

B.老子反对急躁冒进,主张采取顺应自然的态度,必须以平静的思想和行为对待生活。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从

小到大,由少到多,由易到难。

C.老子从直观的认识角度,看到了人活着时身体是柔弱的,死了以后就变得坚硬了;草木有生命时也是柔弱

的,死了以后就变得枯槁了。因此,老子主张人生在世,不可逞强斗胜,而应柔顺谦虚,有良好的处世修养。

D.“强大处下,柔弱处上。”老子以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形象地向人们提出了奉告,希望人们不作为,一切以

无为胜有为。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共13 分)

三贝先生家训

沈从文

年高有德的三贝先生不幸于今年正月初四日“遽返道山”了!这在 C 城是一种惊人的骚动,重大的损失。当三

声落气炮响过后不到五分钟,全县城人便都在纷纷议论他的“平生大节”了。大凡贤者身后,总有一部分不能了解

他伟大人格的人,常常立于反对方面,加以攻讦诋毁。三贝先生自然也不是例外。也许是他太好——不然,便是 C 县的舆论太不公允了:你无论走到什么地方,见了一个卖豆腐或卖落花生的小贩,问他“三贝先生如何”,他答复

了你所问以外,必定还附带一句奚落三贝的话,如“那个吝啬鬼”或“那老怪物”一类的言辞。

据说三贝是无疾而终的。这正是一般“积德厚福”之人应有的事。不过,从田大伯妈处得来的消息,则又明明

是因问他做校长的那个儿子索退抚育费不得而气死的。田大伯妈是与三贝有瓜葛的人。她女婿曾拜认过三贝隔房堂

弟做干崽,大概这话总不是全无把柄!

总之,三贝先生是今年正月初四日午时死去了。是“无疾而终”还是“气伤肚肠”而死的,不是我们应措意的

事,很可以不必再过问。倘若是真有那种好揽闲事的人寻根究底,只指示讣闻给看就得了;讣闻明明载着“享年七

十有八无疾而终”。

三贝是有钱有势的人,丧事自然是非常之热闹。他第五儿子是现在县署第二科的科员,第六儿子——就是有气

死老子嫌疑的那个——又是中学的校长,儿孙又多,因之出殡那一天竟有许多人执绋。有用松柏枝扎成的香亭,有

用白布缠就的灵轿,有十来个敲法器的大师傅,有各种无字的脚牌,有朱红绫子的铭旌,有写上“典型犹存”或“里失贤者”的挽联和祭幛,有两堂锣鼓及一队细乐,有一队制服整齐的学生,而且,知事大人也屈尊到送丧。此外,

典狱官张四老爷,地方财产保管处田老爷,宋连长,复查局刘局长,初从上海毕业转来的九二先生都莫不在大襟

上佩了一朵白纸花,沉肃谨敬地在鼻涕眼泪一把抓的孝子前头走着。警察所长呢,另外又专派了四名着号衣的年轻

警兵,随同灵柩左右照料,免得那些打高脚牌、扛祭幛的小孩子,沿途吵嘴滋事。

“好热闹阔绰的丧事!”

当灵柩从道门口菜市过身时,许多妇人、老头子以及卖白菜的老孀,都带了羡慕神气这样说。

三贝先生的生活就是这样结束了,也可谓“生荣死哀”。

不过,虽人死去,但其“嘉言懿行”流传于 C 城老一辈人口中的却很多很多。大体都关于“世道人心”。因此

谨就我所知者,摘录一二;至于其“出处大节”,则已有 C 县宿儒方梧庐先生为之作传,兹均不述及。

节抄家训:

过大桥时,应将脚步加速——但亦不必如驰如奔免撞损徐元记之窑货担子——不然,设于此时桥忽圮下,岂不

危极险极桥久不修,年代渊远,适于此时圮下,实亦“事所必至理有固然”者也!

进城时,到城洞下亦应加快一脚,尤其是曾经失火之东门,并须用双手将脑壳掩护,如此:既可防意外之虞,

即或万一猛不知道于彼时从上面掉落一砖头瓦片;亦可因手在上而不至伤脑。至于到城门洞卖羊肉、卖粉条、卖布

那种要钱不要命之事情,千万莫去做。最好连买也莫买,即或东西再好,价钱再贱。

有客久坐未动时,应不俟呼唤时时将茶献客。冲茶之水不必顶沸——不沸之水则尤好。若然,客即不知趣硬赖

到吃饭后方去,其食量因喝水过多亦必大减。

逢年过节用大荤祀祖——其实不用亦可,不见“采藻明其洁” 之训乎——实在万不得已,最好是用零买法为佳。

譬如称肉一斤,则分为四处称,每处四两。如此办法,既可选择皮薄骨少心所欲得之肉,而斤两上亦占便宜不少。

厕房粪坑到夏天粪过稀不能售出时,可加以草灰斗许;但应切记将草灰之价同时算入。

三贝先生家训多至百则,而每则均有独到之见解,此处但选其一小部分耳。其行为尤嵚崎不同于流俗,容当汇

次编出,以介绍于“未获亲炙”三贝先生诸读者前。

究竟在湖南哪一处,我也不大清楚了。至于其家训,除为代加标点外,初未敢易去一字。一

九二五年二月中旬作

(选自《沈从文文集》第八卷,有删改)1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小说开篇写三贝先生“遽返道山”,说“这在 C 城是一种惊人的骚动,重大的损失”,句中“惊人”和“重大”强调了三贝先生的死确实是 C 城的一大损失。

B.“三贝先生家训多至百则,而每则均有独到之见解”,家训中所表现的虽然只是三贝先生一个人,但刻画的却是当

时社会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一类人物。

C.“遽返道山”“积德厚福”“典型犹存”“里失贤者”“嘉言懿行”“生荣死哀”这些赞美词语,用在三贝先生身

上有褒词贬用的意味。

D.小说前半部分运用侧面描写来塑造三贝先生这一形象,即通过写三贝先生死后人们的种种反应来表现其性格

特征。

12 .小说的前一部分写三贝先生死后热闹阔绰的丧事,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5 分)

13 .这篇小说的语言风格独特,这与它所叙述的故事、塑造的人物、表达的主旨有关。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5 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各题(共28 分)

文言文第一篇:

李含,字世容,陇西狄道人也。侨居始平。少有才干,两郡并举孝廉..。安定皇甫商州里年少,恃豪族,欲与结交,含距而不纳,商恨焉。遂讽州以短檄.召含为门亭长。会州刺史郭奕素闻其贤,下车擢含为别驾,遂处群僚之右。司徒选含领始平中正。秦王柬薨,含依台仪,葬讫除丧。尚书赵浚有内宠,疾含不事己,遂奏含不应除丧。本州大

中正傅祗以名义贬含。中丞傅咸上表理含曰:“秦王之薨,悲恸感人,百僚会丧,皆所目见。而今以含俯就王制,谓

之背戚居荣,夺其中正。天王之朝,既葬不除,藩国之丧,既葬而除。藩国欲同不除,乃当责引尊准卑,非所宜言耳。

今天朝告于上欲令藩国服于下此为藩国之义隆而天朝之礼薄也又云诸王公皆终丧礼宁尽乃叙明以丧制宜隆务

在敦重也。”帝不从,含遂被贬,退割为五品。后为始平令。及赵王伦篡位,或谓孙秀曰:“李含有文武大才,无以资人。”秀以为东武阳令。河间王颙表请含为征西司马,甚见信任。顷之,转为长史。颙诛夏侯奭,送齐王冏使与

赵王伦,遣张方率众赴伦,皆含谋也。后颙闻二王兵盛,乃加含龙骧将军。初,梁州刺.史皇甫商为赵王伦所任,伦败,去职诣颙,颙慰抚之甚厚。含谏颙曰:“商,伦之信臣,惧罪至此,不宜数与相见。”商知而恨之。初,含之本谋欲

并去乂、冏,使权归于颙,含因得肆其宿志。既长沙胜齐,颙、颖犹各守藩,志望未允。颙表含为河南尹。时

商复被乂任遇,商兄重时为秦州刺史,含疾商滋甚,复与重构隙。商说乂曰:“河间之奏,皆李含所交构也。若不早图,祸将至矣。且河间前举,由含之谋。”乂乃杀含。

(节选自《晋书?李含传》)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今天朝告于上/欲令藩国服于下/此为藩国之义隆/而天朝之礼薄也/又云诸王公皆终/丧礼宁尽乃叙/明

以丧制/宜隆务在敦重也/

B.今天朝告于上/欲令藩国服于下/此为藩国之义隆/而天朝之礼薄也/又云诸王公皆终丧/礼宁尽乃叙/明

以丧制宜隆/务在敦重也/

C.今天朝告于上/欲令藩国服于下/此为藩国之义隆/而天朝之礼薄也/又云诸王公皆终丧/礼宁尽乃叙/明

以丧制/宜隆务在敦重也/

D.今天朝告于上/欲令藩国服于下/此为藩国之义隆/而天朝之礼薄也/又云诸王公皆终/丧礼宁尽乃叙/明以

丧制宜隆/务在敦重也/

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的一种科目,《陈情表》中“察臣孝廉”即是此意。

B.檄,是中国古代官府往来文书中一种上行文书的名称,常用于晓谕、征召、声讨等。

C.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为薨,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皇子公主。

D.刺,有检核问事的意思。刺史,官职名,刺史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监察制度。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李含少有才干,得到举荐任用。李含在少年时代就表现出了出众的才华,先受到陇西、始平两郡的推荐,后

又得到郭奕的提拔重用。

B.李含依礼服丧,遭到诋毁被贬。秦王司马柬去世,李含按制度服丧除丧,却遭到存有私心的赵浚、傅祗等人

的中伤诋毁,后被贬官。

C.李含富有谋略,深受上司信任。司马颙杀夏侯奭,派张方投赴司马伦等计策,都出自李含;被司马颙视为心

腹,先后被封征西司马、龙骧将军。

D.李含志愿未遂,最终惨遭杀害。李含辅佐司马颙想使其掌管执政大权,但最终愿望还没实现,后在皇甫商的

挑唆下,被司马乂所杀。

文言文第二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大讷①,字敬叔。县人周恭肃王元俨②之十世孙也。起家译曹掾,调泉州录事。大盗起,宁都泉之无赖男子啸

众应之,遂谋来攻城。大讷作栅以御其冲,盗为引去。迁兴化录事,转龙溪尹。俗尚鬼,垒石作祠,以奉紫衣神,

黠民将为奸利,必牲犬以祭。大讷投神江中,移石以修孔子庙.。庭县多山畬洞獠,官稍侵之,辄弄兵暴掠,至烦。大将

出屯,经年不解,大讷调御得其术,服从如良民。邑大姓怙势杀人,郡守受其财出之。大讷抱案诣府,历指其

奸。守怒,阴中以他罪,大讷略无所慑。俄迁永嘉,永嘉计口赋盐,民以为病,大讷建请令富商转售之瑞安。猾吏伪

为官书,诬平民盗贩,民自杀者三人。府下大讷讯之,大讷徙之临汀。州城枕大江水暴岸善崩大讷列植巨木先以

萁芒杀浪势然后实土以石甃之岸凡数千尺得不坏。除温、台等处海运千户,遭母丧,改知永新州,州民素豪,势出

守吏上,闻大讷至皆畏服不敢吐气。乡饮酒之礼久废,大讷讲而行之,宾主就位,献酬有节,揖拜有容,观者叹悦。

.......

在官二年,告老解印绶而归,时至正八年夏六月也。大讷性刚直,不惮大吏,屡典剧县,皆有能声,卒胥无敢出乡,宿猾元豪亦相告远遁,数平反冤狱,民为立生祠。或以事如远乡,父老携子弟聚观曰:“此赵侯也!”其为人爱慕

如此。大讷同时,有金徳润君泽者,亦县人,由湖南亷访司掾,历官至嘉兴推官,亦以政事称其果毅有为,议者谓

不如大讷云。

赞曰:丈夫之以功名自见者,岂必藉祖父之势哉藉祖父之势而成者,世岂无之终不足谓之丈夫,必也。奋自布

衣,卓然有立,小或作州牧,大或闻国政,使徳泽简在人心,声闻流于后世,然后始无愧于斯名,善矣哉!

(选自(明)宋濂《浦阳人物记》)(注)①赵大讷,元朝人。②周恭肃王元俨,指宋太宗赵匡义的第八子赵元俨,封周王,谥恭肃。

1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州城枕大江水/ 暴岸善崩 / 大讷列植巨木/ 先以萁芒杀浪势/ 然后实土以石/ 甃之 / 岸凡数千尺得不坏/

B.州城枕大江/ 水暴 / 岸善崩 / 大讷列植巨木/ 先以萁芒杀浪势/ 然后实土 / 以石甃之 / 岸凡数千尺得不坏/

C.州城枕大江水/ 暴岸善崩 / 大讷列植巨木/ 先以萁芒杀浪势/ 然后实土 / 以石甃之 / 岸凡数千尺得不坏/

D.州城枕大江/ 水暴 / 岸善崩 / 大讷列植巨木/ 先以萁芒杀浪势/ 然后实土以石/ 甃之 / 岸凡数千尺得不坏/

18.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庙古代本是供祀祖宗的地方,也常用来敕封、追谥文人武士。后来庙逐渐与原始的神社混在一起,蜕变为为

祭鬼神的场所。

B.乡饮酒礼是周代以宴饮为形式的礼仪,主要是向国家推荐贤者,后融入了儒家尊贤养老的思想,使乡人在宴

饮时受到教化。

C.揖拜是我国传统礼仪,分揖与拜两类。揖即拱手礼,多用于平辈、陌生人之间;拜即跪拜礼,常用于对君主、

上级、长辈。

D.赞是史书的一种体裁,用以表达作者或注家对人物的赞美之情。史书的纪传篇总是先记述后评论,赞就是文后

赞美性的评论。

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赵大讷治理有方,退大盗服顽民。他在要冲之处设置栅垒,抵御攻城的盗匪,令其知难而退;修孔庙,兴教

化,调御有术,使蛮獠顺服。

B.赵大讷性情刚直,勇斗大吏猾胥。不论是面对收受贿赂、包庇大姓豪族的郡守大员,还是诬陷平民,使平民

自杀的胥吏,他都严格执法。

C.赵大讷德能兼备,深受百姓爱戴。他多次治理政务繁重的县域,又多次平反冤假错案,百姓爱慕他,在他活

着的时候就为他建立了祠堂。

D.赵大讷成就卓然,声名流芳后世。虽然是凭借祖辈父辈的势力进入仕途,但在此以后,奋发作为,广布德

泽,卓然有立,终于成就美名。

2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会州刺史郭奕素闻其贤,下车擢含为别驾,遂处群僚之右。

(2)大讷抱案诣府,历指其奸。守怒,阴中以他罪,大讷略无所慑。

五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个小题, 8 分)

青房并蒂莲·维扬怀古

周邦彦

醉凝眸。正楚天秋晚,远岸云收。草绿莲红,浅映小汀洲。芰荷香里鸳鸯浦,恨菱歌、惊起眠鸥。望去帆、一

派湖光,棹声咿哑橹声柔。

①。拥倾国纤腰皓齿,笑倚迷楼。空令五湖夜月,也羞照三十六宫

愁窥汴堤细柳,曾舞送莺时,锦缆龙舟

秋②。正浪吟、不觉回桡,水花风叶两悠悠。

[注]①锦缆龙舟:隋炀帝巡游江都(扬州)事。②三十六宫秋:源自徐凝《汉宫曲》“掌中舞罢箫声绝,三十

六宫秋夜长”,赵飞燕独受汉成帝宠幸,“一人承宠,各院凄凉”。

2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上阕选用草、莲、芰荷、鸥、菱歌、棹橹声等意象,调动多种感官,动静结合,描绘出眼前扬州美好的图景。

B.上阕中“恨”字承接开篇“醉”字,写出作者虽面对扬州美景,却伤心国事,是典型的以乐景衬哀情。

C.下阕借眼前细柳转入对历史的回顾,描写出隋炀帝当年奢靡的生活,既有宏大的场面,又有笑倚迷楼的特写。

D.全词以景结情,借流水落花、风吹落叶之景,写出作者的惆怅与伤感,“悠悠”二字耐人寻味,意蕴丰富。

22.与作者的《苏幕遮·燎沉香》相比,有人评论本词“更能表现一个进步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请结合两首词

简要分析。( 5 分)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共12 分)

突然,那人唱了起来,细听,那歌无词,也无统一的曲调,只有一种内在的音韵连续在一起。如果说有歌词的

话,那只有“咧”一个字。咧 --咧 --咧 --,歌声好似被鞭梢越沟撩过来,抑或是被风断断续续扔过来。满地是无边的黄

土壑,昏黄的夕阳在黄土上,满地好似涂着秦汉边卒那风干的血。那歌声,似情歌却含雄壮,似战歌却嫌凄

婉;似悲歌却多悠扬,()那是一首真正的绝唱,无词,而饱含万有,无调,却调兼古今。

根据地势,那是长城的外侧,也就是长城要守御的对象。长城一线,仅一墙之隔,即便同民族,甚至同家族也

风俗迥异。其显著标志便是寒食节长城内侧家家户户送寒衣,而长城外侧则无此风俗。长城不光是一道军事防御线,(),这条线已超越了历史,超越了民族,它是一种习惯,一种地域自觉。那么,对面平台上引吭高歌的究竟

是秦汉边卒的骨血还是匈奴的遗脉仅一沟之隔,便有之感。我只有倾听他那洞穿物障的声音。咧--咧 --咧 --,他究竟要咏叹什么,歌颂什么,怨懑什么,冀求什么他是为秦汉边卒而歌还是为匈奴先民而歌抑或是为千年历史陈迹

而歌无词,无调,那单调而无端的音符随着朔风洒向山川沟壑,沿着陡崖一路流淌而去,风沙草棵中。

2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A.浮起可望而不可即变幻汇入

B.升起望尘莫及变幻飘进

C.浮起望尘莫及变换飘进

D.升起可望而不可即变换汇入

2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我们想探究他要咏叹、歌颂、怨懑、冀求什么,也想知道他是为秦汉边卒而

歌还是为匈奴先民而歌,还是为千年历史陈迹而歌。”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5 分)

25.请在文中括号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 个字。( 5 分)

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大疫之时,很多标语引发了网民的关注和热议。

乡间标语:

口罩还是呼吸机,您老看着二选一。

老实在家防感染,丈人来了也得撵。

街头标语:

武汉人,不服输,疫情面前不低头。

你加油,我加油,战胜病毒有盼头。

众志成城齐努力,誓把病毒全抗击。

日本援华物资标语: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盛唐?王昌龄)

山川异域,日月同天。(盛唐?日本大臣赠中国僧人语)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先秦《诗经?无衣》)

这些语言承自先民,馈自邻邦,萌于热土,其中蕴含着人们的情感和智慧,给与大疫抗争的中国人以鼓舞和力

量。乡间百姓富有生活气息的标语和日本人对传统中国诗文的运用,更给我们对于如何传承、创造和运用民族

语言带来诸多思考。请你选择一个角度,就此谈谈你的感触和思考。自拟标题,不少于800 字。

高二语文综合性练习试题答题纸

4.材料三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5 分)

5.在如何看待李子柒现象的问题上,三则材料分别提出了怎样的观点,请简要概括。( 5 分)

12.小说的前一部分写三贝先生死后热闹阔绰的丧事,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5 分)

13.这篇小说的语言风格独特,这与它所叙述的故事、塑造的人物、表达的主旨有关。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5分)

2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会州刺史郭奕素闻其贤,下车擢含为别驾,遂处群僚之右。

(2)大讷抱案诣府,历指其奸。守怒,阴中以他罪,大讷略无所慑

22.与作者的《苏幕遮·燎沉香》相比,有人评论本词“更能表现一个进步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请结合两首词

简要分析。( 5 分)

2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我们想探究他要咏叹、歌颂、怨懑、冀求什么,也想知道他是为秦汉边卒而

歌还是为匈奴先民而歌,还是为千年历史陈迹而歌。”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5 分)

25.请在文中括号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 个字。( 5 分)

① ___ _② __ 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