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乳酸高产菌株的选育和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目录

D-乳酸高产菌株的选育和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5)

ABSTRACT (6)

第一章综述 (11)

1 乳酸的结构与性质 (11)

2 D-乳酸的应用 (13)

1.2.1 D-乳酸在农业领域应用 (13)

1.2.2 乳酸在工业领域的应用 (14)

1.2.3 聚乳酸的应用 (14)

3 工业化生产D-乳酸的方法 (15)

1.3.1 发酵法 (15)

1.3.2 化学合成法 (16)

4 D-乳酸菌株对营养的要求 (16)

1.4.1 碳源 (16)

1.4.2 氮源及生长因子 (17)

5 D-乳酸菌对培养条件的要求 (18)

1.5.1 发酵温度 (18)

1.5.2 pH调节剂 (19)

1.5.3 接种量 (19)

1.5.4玉米浆干粉 (20)

1.5.5 D-乳酸商业生产状况 (20)

6 应用于生物过程优化的统计学方法 (21)

1.6.1 Plackett-Burman 实验设计法 (21)

1.6.2最陡爬坡法(Steepest Ascent) (22)

1.6.3响应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 (22)

7 本论文的工作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22)

第二章D-乳酸高产菌株的筛选、鉴定 (24)

1 实验材料 (24)

1.1 培养基 (24)

1.2主要试剂及仪器 (24)

1.3 试验主要仪器设备 (26)

2 实验方法 (26)

2.1 D-乳酸菌株的筛选 (26)

2.2 培养方法 (27)

3 菌种鉴定 (27)

3.1 菌体形态及单菌落形态 (28)

3.2 菌株HKM-1 16SrDNA序列及系统进化树 (28)

4 分析方法 (36)

4.1 总还原糖的测定 (36)

4.2 pH值的测定 (36)

4.3 L-乳酸的测定 (36)

4.4 D-乳酸的测定 (36)

4.5 计算方法 (39)

第三章培养基及培养条件优化 (40)

1 实验材料 (40)

1.1 菌种 (40)

1.2 主要仪器 (40)

1.3 主要试剂 (41)

1.4 培养基 (42)

2 菌种发酵及保藏方法 (43)

3 分析方法 (43)

4 计算方法 (43)

5 出发菌株生长曲线的绘制 (43)

6 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45)

6.1 不同碳源的使用对菌株HKM-1 D-乳酸发酵终产量的影响 (45)

6.2 不同葡萄糖初糖浓度的使用对菌株HKM-1 D-乳酸发酵终产量的影

响 (45)

6.3 不同装液量的使用对菌株HKM-1 D-乳酸发酵终产量的影响 (45)

6.4 不同接种量的使用对菌株HKM-1 D-乳酸发酵终产量的影响 (46)

6.5 不同培养温度温度对菌株HKM-1 D-乳酸发酵终产量的影响 (46)

6.6 氮源对菌株HKM-1 D-乳酸发酵终产量的影响 (47)

6.7 碳酸钙浓度对菌株HKM-1 D-乳酸发酵终产量的影响 (47)

6.8 5 L发酵罐验证实验 (48)

7 响应面分析发酵培养基 (48)

7.1 Plackett-Burman 实验法选取关键的影响因素 (49)

7.2 最陡爬坡实验 (49)

7.3 Central Composite实验设计 (49)

7.4 响应面模型的验证 (50)

7.5 响应面培养基5 L发酵罐验证 (50)

8 结果与讨论 (50)

8.1 不同碳源对菌株HKM-1 D-乳酸发酵终产量的影响 (50)

8.3装液量对菌株HKM-1 D-乳酸发酵终产量的影响 (53)

8.4 接种量对菌株HKM-1 D-乳酸发酵终产量的影响 (54)

8.5 温度对菌株HKM-1 D-乳酸发酵终产量的影响 (55)

8.6 氮源对菌株HKM-1 D-乳酸发酵终产量的影响 (56)

8.7 玉米浆干粉的浓度对菌株HKM-1 D-乳酸发酵终产量的影响 (58)

8.8 中和剂对D-乳酸产酸能力的影响 (59)

8.9 最优发酵培养基5 L发酵罐发酵验证实验 (60)

9 响应面分析发酵培养基 (61)

9.1 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 (62)

9.2 最陡爬坡实验 (64)

9.3 响应面分析实验设计优化培养基 (65)

10 三角瓶静置培养验证实验 (70)

11 经济型培养基5 L发酵罐验证实验 (70)

第四章结论及展望 (72)

论文发表 (74)

参考文献 (75)

致谢 (79)

第一章综述

1 乳酸的结构与性质

乳酸是自然界最小的手性分子,化学名为2-羟基丙酸,英文名Lactic aci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