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武汉大学哲学学院638哲学基础之西方哲学史考研核心题库之论述题精编

特别说明

本书根据历年考研大纲要求并结合历年考研真题对该题型进行了整理编写,涵盖了这一考研科目该题型常考试题及重点试题并给出了参考答案,针对性强,考研复习首选资料。

版权声明

青岛掌心博阅电子书依法对本书享有专有著作权,同时我们尊重知识产权,对本电子书部分内容参考和引用的市面上已出版或发行图书及来自互联网等资料的文字、图片、表格数据等资料,均要求注明作者和来源。但由于各种原因,如资料引用时未能联系上作者或者无法确认内容来源等,因而有部分未注明作者或来源,在此对原作者或权利人表示感谢。若使用过程中对本书有任何异议请直接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与您沟通处理。

因编撰此电子书属于首次,加之作者水平和时间所限,书中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恳切希望广大考生读者批评指正。

重要提示

本书由本机构编写组多位高分在读研究生按照考试大纲、真题、指定参考书等公开信息潜心整理编写,仅供考研复习参考,与目标学校及研究生院官方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一、2021年武汉大学哲学学院638哲学基础之西方哲学史考研核心题库之论述题精编

1.试述维特根斯坦后期对他前期思想中所反映的以往哲学共有的一些根本性观念的批判。

【答案】(1)彻底抛弃了传统哲学关于世界本质的看法,即相信世界上存在着作为世界本质结构最基成分的简单对象的看法,指出了对象存在的相对性,由此也否定了世界本质的存在,用“家族相似性”概念取代了“本质”概念。

(2)放弃了对语言意义的追求,强调对语言用法的观察,并最终否定了作为语言所指对象的“意义”的存在,而把意义概念本身也归结为对它的不同使用。

(3)彻底抛弃了传统哲学对哲学性质的认识,即把哲学理解为一种理论体系的看法,提出哲学的任务是描述日常语言的用法,哲学就是对日常语言语法规则的研究;最后又进一步提出,哲学其实正是我们错误地使用语言而产生的结果,因而,哲学研究的任务就是如同治疗疾病一样,这是一种理智上疾病,而一旦这个疾病得到了治愈,哲学也就消失了。

2.唯名论与实在论的对立观点及斗争发展

【答案】(1)唯名论及其基本观点;

(2)唯理论及其基本观点;

(3)两派对立斗争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过程。

3.试述黑格尔对市民社会的批判。

【答案】“市民社会”是黑格尔精神哲学中客观精神的第三阶段,伦理的三个部分(家庭、市民社会、国家)的第二部分,主要指资本主义社会。

黑格尔认为,家庭是直接的或自然的伦理精神,有直接的自然的普遍性,在其分裂为特殊的单个人时,即发展到市民社会。它是单个人的联合,是一种相对的全体,表现在需要的体系、司法、警察和同业公会的活动中。市民社会分为三个等级:实体性的或直接的等级,指农民阶级,依赖于自然界;反思的或形式的等级,指产业阶级,包含手工业等级、工业等级和商业等级,反思即理智的能力,认为它倾向于自由的经营活动;普遍等级,是以普遍利益为其职业,指公职官员。

黑格尔沿用封建社会的等级划分来指称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对立,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固有矛盾,财富与贫困并行增长。对于这种矛盾,黑格尔主张把“市民社会的这种辩证法”(《法哲学原理》第245页)推出去,通过建立殖民地输出矛盾。

在市民社会中,抽象法被指定成法律,财产所有权和人格是得到了法律的认可,这样,犯罪就是挑战社会的共有原则。因此市民社会就需要警察保障个人安全。人们还按照自己的特殊技能组成同业公会维护自身的利益,而监督同业公会的任务由“国家”担任,这样就从拥有同业公会的市民社会转入国家。国家是家庭和市民社会的统一,是伦理法的实现。

4.试述黑格尔对辩证法的贡献。

【答案】辩证法在西方哲学史上的最初显现是古希腊朴素的辩证法。古代哲学家从经验直观中体会到了世界的运动变化,并从中抽象出了最初的辩证思想,但是此时的辩证法还处于直观猜想阶段,具有朴素的自发性。15-18世纪的哲学以形而上学的方法为指导,“辩证法”成了指称经院哲学烦琐论证的贬义词,

这种状况直至康德提出了宇宙发展的辩证思想,才打破了形而上学的世界观。黑格尔继承发展了康德的思想,成为了辩证法思想史上第二个形态的代表。

黑格尔从唯心主义思辨出发,对辩证法作了两种规定:一是指概念思维的矛盾发展,一是指对象自身的矛盾。黑格尔认为,“辩证法是现实世界中一切运动、一切生命、一切事业的推动原则,同样,辩证法又是知识范围内一切真正科学认识的灵魂”(《小逻辑》)。

黑格尔在西方哲学史上第一次系统地自觉地表述了辩证法的基本特征,把辩证法提升为思维的普遍规律,制定了辩证法的基本规律的内容,用辩证法总结了客观世界的规律和人类的历史,所以黑格尔是哲学史上对辩证法作出全面叙述的第一个哲学家,辩证法是黑格尔哲学最主要的贡献。

5.黑格尔的辩证法与马克思的辩证法的关系?

【答案】(1)两者的共同性。都是对西方哲学史上辩证法的系统总结和发展。

(2)黑格尔是西方哲学史上的对辩证法最系统体系化论述的哲学家。马克思的辩证法则是在黑格尔的基础上的新的变革,使唯心主义辩证法转变为唯物主义的辩证法。

(3)两者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不同。黑格尔是以否定之否定规律核心。整个体系也是以这种方式而展开。马克思则是以对立统一规律为核心来展开自己的全部哲学理论体系的。一是从事物发展的整个过程来论述,另一个则是从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源泉来论述的。

(4)两者具有不同的理论意义。

6.评述实用主义的真理观。

【答案】皮尔士:从主要倾向来说,他作为一个严肃的自然科学家经常企图对真理问题作出比较客观的回答。他强调真理与实在一致,不以个别人或某些人的判断、思想为转移。他的确定信念的方法也正是确定真理的方法;而他只主张以实在为依据的科学方法。当他像其他实用主义者把效用、满足当做真理的标准时也往往企图用这种科学方法去加以限制。他在真理观上未能超越唯心主义。他认为真理独立于个别人或某些人的思想,但并不独立于一般思想。他对这种使人一致的东西的所是未作出客观回答。他有时把真理等同于人们对于对象的信念,而信念是人的一种主观意识状态,并不一定有客观根据。

詹姆士:他的真理论其基本思想倾向与皮尔士也大体一致。但两人立论角度不同。皮尔士注重以实际效果来确定概念的意义,詹姆士注重概念的实际效果对于具体的个人的作用。詹姆士真理论的主观点是:……(四点)。他在阐述其真理论时,总是力图与理性派的真理论对立起来。他在正确地强调真理的具体性时,却又由于将其绝对化而倒向了主观主义、相对主义。

杜威:他认为如果它们对达到们预期的目标有用,能使他们成功便是真理,否则便是谬误。基本倾向与詹姆士几乎一致。然而他把满足观念和行动的要求当做真理的标准,把满足人的愿望和目的当做真理的标准,尽管他把对个人的满足改为对“大家”、“公众”的满足,但也并无肯定科学的概念、观念是客观实在的反映的含义。他也像詹姆士一们由否定真理的客观性而否定了真理的绝对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倒向了相对主义。

7.试论古希腊自然哲学始基学说的演化过程。

【答案】古希腊早期自然哲学本原(始基)学说是宇宙论形成、兴盛继而衰落的过程。

宇宙论(始基学说)的形成是以这样的追问开端的:“超越时间变化的万物始基是什么,万物始基如何变成特殊事物,特殊事物如何变成了万物始基”,对这个问题首先试图解答的是纪元前六世纪的米利都自然学派,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和阿那克西米尼。泰勒斯把水作为世界的本源;阿那克西曼德把始基引导到了经验之外,设想出一种形而上学的概念,即“无限”;阿那克西尼用无规定性和“气”来充当世界

的本原。米利都学派的思想在西方思想史上第一次抛弃了神创说的传统观念,坚持用自然本身的东西来说明自然万物的生成和存在。

赫拉克利特继承了米利都学派、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某些思想。他认为“火”是世界的本原,火转化为万物,万物又复归于火。且火本身在运动的过程中也要受一定的原则限制和支配,这个尺度就是“逻各斯”。可以说赫拉克利特的“火”第一次把世界的本原规定为一种辩证性的运动,对后世辩证法影响深远。

与前自然哲学相反,在西南部的意大利一带则出现了较为思辨的元形体本原和强调规定性的“始基”说,主要体现在毕达哥拉斯学派和巴门尼德为代表的爱利亚学派。

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数”是万物的本原。与伊奥尼亚学派相比,数具有更高的普遍性,概括性和抽象性,更能体现在然万物的统一性。但还是没有彻底的摆脱感觉经验的限制。可见他们的思想具有某种过渡性。

巴门尼德提出“存在说”“存在”是对事物最普遍的属性的概括和抽象。这是以前有形本质元说是无法比拟的,因而能够成为西方哲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因此,巴门尼德是希腊自然哲学的转折点。他确立了存在本体论思想基础。

于是巴门德尼摒弃了自然哲学的道路,以“存在”为哲学研究对象,从而迫使其后的自然哲学采取了多元论的方式。“始基”也就到此有了一个终点。以后的自然哲学只是从动力本质层面去探讨万物运动和存在的根据。

8.试论希腊晚期哲学的伦理化倾向。

【答案】希腊晚期哲学的伦理倾向主要是对这个时期的新学派而言的,如伊壁鸠鲁派、斯多亚派、怀疑派和新柏拉图主义。所谓伦理化,指以伦理学为核心和归宿,哲学的主要目标不再是追求智慧,而是追求幸福。他们借助前人的形而上学,自然哲学和知识论作为自己伦理学的基础。伦理化倾向的原因,一是城邦制的瓦解所造成的社会动荡,使人们普遍渴望安宁和谐的生活;二是罗马人和东方人的实用态度和宗教信仰侵入希腊哲学内部;三是怀疑主义和相对主义引起的无畏争吵也从内部毁坏了希腊人固有的思辨理性精神。

伊壁鸠鲁派把幸福等同于快乐。肯定快乐与德性之间的相互蕴合。但伊壁鸠鲁坚决反对把快乐与享乐相等同,并区分了动态快乐与静态快乐。静态快乐指身体免遭痛苦和心灵不受干扰两个方面,指身体健康和心灵宁静,所以“宁静”的心态是静态快乐的主要特征,是最高的善。

斯多亚派认为德性是生活的最终目标和最高的善。德性被等同于幸福,他们提出了“德性就是自足”的观点,表现在两方面:第一,德性是不依赖于肉体的灵魂状态;第二,德性是不谋求任何外在目的和利益的行为特征。

怀疑主义的伦理观主要是“不动心”,这主要建立在皮罗“悬搁”的基础之上。皮罗认为,生活的目标是灵魂的安宁,要达到这种安宁,就要取“不动心”状态,这样就可以摆脱烦恼和困扰。

新柏拉图主义者注重个人灵魂的净化。普罗提诺提出三种德性,即观照、净化和公德,三者关系依次下降。德性的特征是自有和幸福。幸福是生命的强度和充实,而观照是最高德性,这种德性使人迷狂。这种迷狂是一种不可名状的神秘状态,所以,神人合一是新柏拉图主义的最高道德理想。从以上多种学派的伦理观可以看出,希腊晚期哲学体现出一种伦理化倾向,并主要体现在对幸福的追求上,尽管他们对幸福的理解不同,但同时这种伦理倾向也成为希腊哲学趋向衰落的一个标志。

9.苏格拉底思想述评。

【答案】与前自然哲学家追问世界本原不同,苏格拉底把研究转向现实人世问题。苏格拉底“认识你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