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上帝的爱来爱孩子

用上帝的爱来爱孩子
用上帝的爱来爱孩子

用上帝的爱来爱孩子郭老师

我曾担任10多年国小老师,非常喜欢「小学老师」这个职份,因为能服事许多小生命。但一年又一年,随着大环境的快速变化,让人对现代家庭的困境也愈来愈担心。

原生家庭的影响

还记得第一个单元「被养育─影响」,就让我深受震撼。这个单元是要我们找出生命中影响我们最深的人,例如,父母的性格特质很容易显现在儿女们的身上。这对我们家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现─认识自己在生命成长中所受到的影响─无论是好与不好的传承。

我由祖父母带大,从小就很少见到父亲,母亲因对父亲的怨恨与不安全感,情绪时常不稳定。记得母亲常对我说的话就是:「妳怎么长得这么像妳爸,我讨厌妳!」在我尚未被神搭救前,我参加过很多成长团体,想知道过去的我,为何总被一股忧郁笼罩着,但从不曾找到答案。

带领团体的老师常惊讶地私下问我:「妳来自这样一个家庭,怎么还可以这么善良、单纯,没有变坏?」因为这些老师们都是专家,很有名气,我非常相信他们说的话,当时心中庆幸,还好我没有变成他们说的那个样子。

认识神改变生命

现在才认识我的人一定很难体会那个曾被忧郁深深笼罩着的我,因为现在的我非常喜乐。感谢主,祂一次次模塑我,让我可以拾回祂给我的自由生命。然而,即使我已是基督徒,但生命仍不完全。因在我们的生命中,圣灵与情欲(老我)仍旧不断相争。圣经中许多人物也曾面临与老我相争的问题,如亚伯拉罕、以撒、雅各,并且为此付上代价。他们都是神所爱的,但他们也犯罪;他们是神的子民,但也同样面临圣灵与情欲的相争。

很多人认为只要信了主,就只有恩典,而不会有说谎、暴怒、骄傲、忧郁等试探。但是,亲爱的,你可知这些并不是神给你的?是我们受多年世界的影响而形成的。因神是信实、温柔、谦卑、喜乐…。所以我们更需要神来翻转我们,翻转我们的家庭。

成为孩子的保护

上完「LOVE亲亲宝贝」的课程,我才明白,原来我之所以没有变坏的原因是:祖父母无条件的爱和良好德性影响了我,使我也有爱众人的心。我受到他们好性格的影响,才能将这些好品格传递给我的孩子。

因此,亲爱的,你知道你有多重要吗?你是延续你孩子生命性格的那一位。作父母的

将自己的枝子修剪干净,学习改变,才能将好的祝福带给孩子和他们的后代。

你多久没和孩子散步了呢?你多久没静下来,跟他说说话,听听他在生活中所遭遇的事呢?孩子们需要父母的保护,这是神给我们的任务之一。第一是做好自己,第二是要作好父母。

用上帝的爱来爱孩子

因为曾担任老师,我看到许多孩子们的问题,几乎每天都有孩子需要接受辅导,而我则以神的「爱」来帮助这些孩子。有个孩子认为父母离婚是自己的错,选择不再说话,我每天陪她吃中饭,跟她说了半年话。另外有一个孩子,也因为家庭原因,上课时竟拿着美工刀划手腕…。

我告诉这些孩子,我愿意作他们的母亲,爱他们。孩子们渐渐地接受我,因为他们心里知道:郭老师不会遗弃我,不管我多不完全,她不会遗弃我。也许孩子们当时无法明白,但我只不过是为神所使用的管道罢了。同事们也因听我分享孩子们的经历而感动流泪,惊讶这些孩子的转变。

这几年来,因为传统家庭结构逐渐解体,单亲、双薪、隔代教养家庭愈来愈多,孩子们的价值观不断受到挑战、引诱,问题也越来越复杂、广泛。因此我开始思考如何用我的经验帮助更多家庭,使孩子们可以得着健康的成长环境。同时也教导、帮助更多的人,使自己和他人的家庭关系架构得以完整。

好课程帮助家庭重建

参加好课程,例如学习沟通,人际关系。。等等。正好填补我的需要,教导我如何有效地处理亲子沟通的语言。我发现这真是一门需要学习的功课,因我们常看不到自己的问题,以致无法有效地和孩子对话。

没有一个父母不爱孩子,但当爱变成伤害、拒绝、不被了解、出气筒…时,就会让对方产生怀疑,进而由怀疑变不信,由不信变成恨,这就是现代家庭的痛。但我要与您分享,这种情形是可以改变的。透过课程,我学会放下,学习以孩子的语言,达成更多有效的沟通。

爱孩子,也要选择对的方式 教育孩子的方式作文

爱孩子,也要选择对的方式教育孩子的方式作文 现在家里的孩子都很幸福,因为每个家庭里面的孩子都是比较少的,都是一家几口人围绕一个孩子转,当然老人和我们疼爱孩子的方式也是不一样的,来说说我家老人疼爱孩子的方式吧。 我婆婆是一个能干的女人,一个人拉扯大了几个孩,年轻的时候没少受罪,如今我的婆婆比较享福了,几个孩子都成家了,过得也都不错,彼此也都有了自己的孩子。都说隔代亲吧,所以我婆婆对孩子也很疼爱。她对孩子的疼爱可以说是含到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在疼爱孩子的方式上我和婆婆总出现矛盾。 我家孩子小的时候,每次到吃饭的时候他都说不饿,等我们刚刚吃过饭之后,他又在那里大喊,饿了饿了,每次孩子喊饿了之后,婆婆就会给孩子零食吃,我孩子比较瘦都是不吃饭的结果,我就告诉婆婆说,孩子吃饭的时候不吃饭就饿着他,不能惯着他吃零食的习惯,这样久而久之的吃零食孩子会缺少营养的,不吃饭的孩子容易生病,婆婆每次都说知道了,可是还是不忍心看到自己的孙子挨饿,总是偷偷的给孩子吃零食,我和老公商量了以后,下决心每到吃饭的时候强制孩子吃饭,慢慢的孩子也改变了吃零食的毛病,老人真的太溺爱孩子了。 后来我就给婆婆说,我知道你疼爱孩子,可是这样是害他,并不是说不让孩子吃零食,我只是希望孩子能多吃饭,这样身体才能长高,长胖才不容易生病,婆婆也知道这样疼爱孩子不对,就改变了这种疼爱孩子的方式了。 有一次一家人去外面跑着玩儿,我们刚刚下车孩子就喊太累了,走不动了,就让我抱着他走,明明还没走呢怎么会累呢,我就让孩子自己走,孩子一直哭,婆婆心疼的受不了了,她自己就抱起孩子走,她六十多岁的人了,我和老公肯定不会让婆婆抱着孩子走路了,就让孩子下来了,给孩子说我们一起比赛跑步吧,看谁先跑到前面的位置上谁就是第一名,第一名的人以后就是大王,孩子听到后呼呼的跑过去了,我们叫他大王的时候小家伙开心的不得了。 其实那么小的孩子很容易养成不好的习惯,在我们年轻人和老人之间对孩子的疼爱方式有很多的不同,老人们总是喜欢惯着孩子,他们对孩子溺爱导致成孩子不能更好的成长,所以

用爱来温暖学生

用爱来温暖学生 爱是世界上是最美好的情感,是最美丽的词汇,是最温暖的话语。爱对于教育来说更是如此。有人说:“教育是爱的事业,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因为只有有了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才会投身教育事业;只有有了对学生的爱,才有呕心沥血的言传身教,倾囊相授的面命耳提;正因为有了爱,才会对三尺讲台不弃不离……用爱来温暖学生,才能提升教学质量,才能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这是我从教近三十年来的最深的感受。如何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温暖呢? 首先,教师要有一颗仁爱之心。教师只有拥有一颗仁爱之心,才能爱这个世界,爱人类、爱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不同于父母对子女的爱,它应是世界上最崇高、最理智的爱,没有这种爱做基础,就发现不了学生中那些真、善、美的东西,所以教师要用爱来照亮学生的心灵。我们得承认:教书育人的工作其实是一项长期而枯燥繁琐的工作,如果没有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对自已所面对的学生发自内心的真挚的爱,如何才能坚持下来。所以要想搞好教学工作,教师必须带着一颗仁爱之心,关爱学生。关爱学生必须从点点滴滴做起,关心学生的学习,关心学生的生活,关心学生的身体健康,关心学生的思想动态。生活上,对学生尤其是是哪些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的学生,在物质给予必要的帮助,精神给予学生以鼓励,积极从教学生的体育锻炼,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帮助学生解决思想的困惑的问题,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生活。 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爱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教育因素,可以说

是事关教育成败的心理基础,然而,每个学生的条件和所处的环境不同,我们要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因人施爱,有针对性的去爱。我们班有一个男生,平时诚实、勤快,这方面可以说是班上的表率,但惟一的缺点就是不爱学习,我找他谈过几次话,先表扬他的优点,然后鼓励他学习,但是没什么效果,我不得不采取批评的方式,可是批评也不管用,学习上不见起色,究竟是什么原因?我始终不解。在国庆长假期间,我校放假一星期,在放假期间,要求每个老师有两个家访任务,我就利用假期对他进行家访,第二天我就打电话到他家,了解他的情况,电话是他妈妈接的,告诉我他去田里干活去了,很晚才回来,我顺便就了解了一下情况,原来他母亲长期有病,他父长期在外打工,对他关心的很少,放学回家还要干农活,我心酸了,怪不得他平时这么勤奋,但是就不用到学习上,性格也孤僻,原来缺少父母的爱和关心,从而失去了学习的信心,之后,我就经常找他谈话,规劝他,鼓励他,举成功人士的例子来诱导他,并主动提出帮他补课,让他找回学习的信心。另外,加强跟他家长的联系,让他家长多关心他的学习,慢慢的他的学习兴趣来了,后面的几次测验中,他的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要与学生建立起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搞好素质教育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保障,可以使课堂教学更活跃,师生关系更融洽,课堂教学更高效。素质教育和新课程要求教学方式的变革,要求教师确立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意识,真正把学生看成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是具有认识能力的主体,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老师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学生,而是要引导学生充分与课本对话,在

把爱献给山里的孩子

优秀教师发言材料 把爱献给山里的孩子 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 我叫廖卫红,系湘北边陲龙门镇的一位普通教师。我从平庾的湘阴湖区,来到贫瘠的平江山沟,一干就是二十一年,我把爱献给了山里的孩子,我用自己赤诚的心志,坚定的信念,顽强的精神、无私的行动,在山村教育这块土地上默默地耕耘着,领导曾给了我许多的荣誉,我多次被评为“平江县优秀教师”“龙门镇优秀教师”“优秀人大代表”“优秀班主任”“优秀团队辅导员”。。。。。。今天,我又有幸站在这里,向领导和同仁们汇报我的工作,汇报我的思想,汇报我为自己钟爱的山区教育事业所做的点点滴滴,我讲的题目是:“把爱献给山里的孩子” 一、因为爱山,我在平江扎下了根。 我生在洞庭湖区湘阴的一位教师家庭。从小向往“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迷人山景,在读师范的时候,春插假期间,我随平江的同学到龙门泉水游玩,更是深深地爱上了这里的一草一木,在我的眼里,山是静的,有时宛如亭亭玉立的姑娘,矗立在大地上,山是活的,一层层松浪随风而起,伴着跳跃的阳光,伴着人们的心在追逐,在嬉戏:在山是绿的,是春姑娘永恒的宫殿,近看深绿,远看黛青,恰似一块碧绿的绸缎在飘动。我暖暖下定决心:毕业后,一定要到这里来工作。在岳阳读师范的时候,最喜欢平江人讲山的故事。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1991年,我怀着对“平江山青水秀人也美“的憧憬,来到平江县龙门镇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正式投入大山的怀抱。但现实生活中并非尽如人意,这儿离县城七十多公里,周围全是典型的丘陵地带。一条破烂的小街两旁横着镇政府的几个机关,由于当地经济的落后严重影响到了教育事

业的发展,各个学校的老师都有着不同程度的缺员现象。也许是对外地人的特殊优待,我在泉水中学任教一年后被分安排到了龙门镇中心小学。和很多同龄人一样在这儿完成了人生的两件大事——结婚生孩子,二十一年来,我一直默默无闻地做着“孩子王”,全心全意地带好每一届学生。当昔日的学生从四面八方用不同的方式向我表达感激之情的时候,我体会到了做一名教师特有的幸福。 二、因为爱生,我吧心掏给了孩子。 罗丹说过:“工作就是人生的价值,人生的欢乐,也是幸福之所在。”在三尺讲台上,我辛勤耕耘,用心培育,希望换来满园的芬芳。每一天的迎来送往,我快乐。每堂课瞧着张张满意喜悦的笑脸,我快乐。学生是如此的可爱、聪明、好学,于是更激励着我努力工作,为了上好每一堂课,我不断的思考,如何让学生身临其境?采取过:表演、小品、辩论等。在1997年龙门镇的语文教学观摩课上,我采用了学生表演的方法对《观日出》进行教学,获得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后来在镇、县的教学竞赛中多次获得奖项。小学三年级作文是入门课,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从看实物,说实物,写实物开始,每个学生,每篇作文都面批。并进行及时的表扬和鼓励。班上形成了写作文你追我赶的风气。记得张春珑同学的《小白兔》写得栩栩如生,方武子同学为了写好碧源水电站租车去实地观察。也许是工作努力的缘故,几年后,老校长把我推荐到平江十二中,并且担任初一的班主任。有人说:爱自己孩子的是人,爱别人孩子的是神。我或许从来刻意追求这种境界,也或许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工作于什么了不起,但我总是用爱教学生做人,引导学生人格健康地发展,用爱来推动学生成才。2006年,泉水村有个吴争得学生,成绩很优秀,但母亲患了癌症,弟妹均小,紧靠父亲种地维持家庭生活,开学报到时因自己无法交学费而独自坐在校门前流

对孩子的爱需要用正确的方式来表达

爱需要用正确的方式来表达-摘自《孩子的问题都是父母的问题》 每当面对天真无邪、活泼可爱的孩子时,父母的心中都会充满无限的欢喜,恨不得把全世界都给他。孩子的存在会在无形之中给予我们一种使命感:我要好好地照顾他,给予他最好的生活!为了孩子,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 可是,你爱孩子的方式正确吗?你爱孩子的行为到底会给予孩子能量还是会阻碍孩子的成长呢?面对这个问题,很多父母就会面露迟疑:也许有的时候我的方式不对,但我绝对是爱孩子的,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 一句“为了孩子好”似乎让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成了理所当然。可是,想一下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我们的父母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不是也是“我都是为了你好”?我们当时在面对这句话时又是怎样的感受呢?因为这句话我们失去了自由,在父母爱的捆绑下,我们活得很吃力,父母也爱得很辛苦。 如今,我们有了自己的孩子,却在不知不觉中延续了父母爱我们的方式。为了让孩子服从我们的意志,反复地对孩子说“我都是为了你好”。在这种爱的压力之下,孩子不得不无奈地接受,实际却渐渐升起了逆反心理。 我们在现实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父母不断地为自己不正确的爱披上“华丽”的外衣——“我都是为了你好,你不可以说不”,孩子备受压抑的心终会爆发,会冲着父母大喊:“不要再说为我好了,你考虑过我的感受吗?”是啊!我们考虑过孩子的感受吗?他在我们这种“爱”下都快要窒息了。 然而,很多父母却根本不觉得自己错了,反而会觉得孩子不懂事,觉得自己这样是对孩子负责,是在保护孩子不受伤害。殊不知,不恰当的爱就是一种最大的伤害,会直接摧残孩子的身心健康。 父母对孩子无条件的爱,是孩子成长中最大的礼物,也是父母修为自己的一个方向。那么,我们错在哪里了呢?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经常会陷入哪些爱的误区呢?

教育需要智慧

教育需要智慧 教育需要的是智慧而不是兵法 文\李素怀 最近看到李镇西老师写的一篇文《班主任:兵法用来对付谁?》,虽然我没有赏析过万玮老师《班主任兵法》,但我从同事那里听说过这本书。尤其从同事表情里投射出的激动,他们如获至宝的谈兵法,整治学生妙招。就如李镇西老师说的,很多老师误解了万玮的“兵法”他应该是教育学生的一些技巧和方法,是一种爱的智慧。尊重的诠释。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老师真的把学生看成了对立面,成了你的敌人,有这种思想和观念是很残忍的,因为孩子是成长的,是需要老师用爱和尊重引导和帮助的。耐心和信任和他一起长大。 在当班主任的最初,因为苦恼一个“问题班级”的管理,曾看了一些班主任工作妙招和技巧,也曾研究一些所谓的“兵法”

来应付学生的小错误和坏习惯。当我庆幸终于可以压制这群孩子时,偶尔听到了一段话,让我觉得我是一个失败者,无意间带给学生的伤害。刚升入初中时,班级都是各地小学调皮的学生,有他们所谓的“四大金刚”,“六小龄童”,这群孩子行为习惯不好,但最重哥们义气,团结的如一家人,每当犯了错误,他们就会联合起来蒙骗老师,并接二连三的犯错误。给我惹来的麻烦让我应接不暇,这件没有处理完,另一件又发生了。 当时很恨这群孩子,也抱怨老天对自己的不公,怎么非让我接手这样的班级,但没有办法,既然接手了就要想对策,来管制他们。当时想出了一个办法,要“拆散”他们,让他们这个小团伙,不再团结。 当时在六个人中先选择一个比较听话的孩子,做他工作。拉拢他,逐渐的让他做我的内奸。当把六个人的“将军”孤立起来,我很庆幸,兵法的功效。可以解决军事,商业,更可以解决教育。可是当那个“将军”失望的对我有了敌意,失去朋友的他选择了转学之后,我才反思,我伤害到了孩子。 “将军”说老师让他失去了人生最珍贵的朋友,因为他从小爸爸妈妈离婚,当妈妈带着两个姐姐离开了他,他成了被遗弃

用正确的方式爱孩子

用正确的方式爱孩子 爱孩子没有错,可是任何的爱一旦泛滥,就是灾害。教育孩子,如果父母以极端的方式,哪怕是爱,也是伤害。用正确的方式爱孩子。 今年3岁的小综,要上幼儿园了,父母把他从老家接回来。由于在祖父母的溺爱中长大,小综在爸爸妈妈面前也当起了“小皇帝”。面对不听话、固执的儿子,父母对他的蛮横无理进行了指责。小综有一天突然说出:“爸妈死了才好呢!”专家表示,儿童心理出现问题,除了遗传、生活方式等因素外,家庭教育的缺失越来越占主导位置。“家庭极端教育都极易令孩子出现紧张、焦虑、退缩、恐惧等情绪问题,引发不同形式的心理疾病。” 误区:只有一个孩子,给他最好的 分析:过分骄纵,小孩“脾气大” 小综的行为就极具攻击性。“攻击性行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幼儿阶段主要表现为吵闹、惹是生非,是一种身体上的攻击;稍大一些的孩子更多的是采用语言攻击,谩骂、诋毁,故意给对方造成心理伤害。他们口中常说诸如‘不喜欢这个’、‘不跟你好了’、‘烦死了’等”。 谢海燕指出,攻击性行为形成的关键期是婴幼儿阶段,“父母脾气暴躁,当孩子的行为令其不满意时,训斥、打骂,为孩子树立了攻击性行为的模型,形成了攻击意识。在溺爱娇惯纵容孩子的环境中生长的孩子常表现出任性、蛮横、不讲理。家庭成员教育态度的不一致并将分歧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如孩子犯错时,有批评、有训斥、有体罚的、也有哄骗的,孩子与大人意见相左无法侍从,极易产生强烈的攻击意识,稍不如意就以‘攻击’的手段来发泄不满情绪,甚至发展到以攻击他人为乐趣的地步”。 误区:“吓一下,小孩就听话”

分析:恐吓教育,孩子易焦虑 今年8岁的芊芊一直有“肚子疼”的毛病,且经常在早晨上学前“发作”,医生检查后诊断,肚子疼是假的,由于恐惧上学而患上了焦虑症才是真的。 “小孩子不愿离开父母是正常的心理反应,但随着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心智的成熟,应该逐渐形成适应陌生环境的能力。”谢海燕分析,较焦虑的孩子一方面是先天素质、个性的因素,另一方面也与家长的言行有关。 她指出,儿童焦虑症常见是分离焦虑,多发病于学龄前期,主要表现为儿童与亲人分离时产生的焦虑反应。由于焦虑中的孩子会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寻找亲人上。他们可以表现出不吃、不喝、不玩,还会引起孩子生理上的应激反应,长时间焦虑,容易使孩子抵抗力下降。这些孩子常常很容易感冒、发烧、肚子疼等等。 误区:“不打不成才?” 分析:以打代教,孩子“爱说谎” 6岁的花花很喜欢说话,坐着几分钟就自言自语地说个不停,有时妈妈在看电视,身边的她仍然说个不停。更严重的是,今年开始,花花越来越喜欢说谎,一会儿说同学欺负了她,一会儿又说自己考了100分。 “有些家长忙于工作,忽视了孩子需要关心的要求,当孩子一次偶然的说谎或者眨眼后,家长注意了,关心了,就可能在孩子心里产生影响。”谢海燕表示,有些家长习惯以打代教,一发现孩子说谎就是一顿痛打,这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甚至会令孩子不断“改进”说谎技术来对付家长的打骂。 专家有SAY 家长期望“过高”“过低”都不当 “成人存在的心理问题多是在童年引起的,儿童的心理问题应当引起重视”。谢海燕表示,“造成儿童压力引起心理疾病的情况主要是由家庭原因决定的。” 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谢海燕分析,一种情况存在于放纵型家庭,家人对孩子过度溺爱,孩子习惯索取,不懂得奉献。一旦进入学习氛围,在学校严格的教育方式下,容易形成焦虑、偏执、脾气暴躁等心理问题。还有一种情况是专制型家庭,家长对孩子要求过于严格,孩子容易形成自卑、胆怯、回避的性格,成长过程中,在学习的压力下,容易形成心理疾病。

演讲稿:用心感受温暖,用爱滋润幸福

用心感受温暖,用爱滋润幸福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用心感受温暖,用爱滋润幸福》。 幸福是什么?有人说,一起床就看到家人微笑的脸庞是幸福;一出门就为了家人和自己的理想打拼是幸福;一回家就有暖洋洋的灯光在等待是幸福;一家人心朝着同一个方向眺望是幸福……德国伟大的诗人歌德说:“无论是国王还是农夫,家庭和睦是最幸福的”。确实如此,和睦的家能给我们带来温暖,带来快乐,带来前进的力量。但和睦的家需要“爱”来营造,需要我们爱父母,爱孩子,爱伴侣,有浓厚的爱来滋润的家庭才能让每一位家人和谐相处,感受幸福。 爱父母。 前几天,在公交车上,我看到一个年轻的母亲抱着几个月的婴儿安详地坐在座位上,突然一个急刹车,母亲和婴儿重重的撞在前面的椅背上,顿时,母亲的手臂由于护着孩子,被椅背拉开了长长的一道口子,但她顾不得自己,却慌忙查看孩子是否受伤,头上,手上,脚上,在她检查了婴儿身体的每一处确信没有受伤后,惶恐的脸才舒展开露出了笑容。她紧紧的搂着孩子,脸贴着孩子的脸,如此的静谧,仿佛时间停止。而此刻,母亲手背的伤口上正渗着血珠……这就是母爱,普普通通、平平凡凡、真真切切的母爱。 父母的爱总是刻骨铭心的,而我们作为儿女又为他们做过什么?当初那个给我们生命,一辈子对我们细心呵护,哪怕我们失败了也不离不弃的父母亲,我们又用什么方式去爱他们了? 我们常说的“爱父母”,仅仅是在母亲节的时候,路过一家花店,买了几支你也不知道什么品种的花,回家告诉妈妈这是康乃馨,这是爱吗?一年半载才回一趟老家,靠在已经瘫痪在床上不能自理的父亲身边,拍了一张照片上传微博,上面写着“爸爸,女儿永远爱你。”你以为这是爱吗?

我常常在想,作为儿女,如果有一天,你买了新房搬了家,你是否愿意把最好的卧室留给年迈的她;如果有一天,他们端碗的双手颤抖着,一次次把油腻的汤洒在你心爱的木地板,你是否愿意给他们一个好脸色;如果有一天,他们开始糊涂,路也走不好了,你是否愿意慢下脚步,给他们多一点耐心和搀扶? 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位朋友,都有一颗赤子之心,都曾在心底发过誓: 等我长大了,要做父亲的肩膀,帮他扛下整个世界; 等我有钱了,一定会让父母过上好日子; 等我…… 可是,我们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忘了“子欲孝而亲不在”的忏悔! 所以,从今天开始,让我们以自己的方式去爱父母吧。也许是亲手做的一碗热腾腾的面条;也许是寒冷的冬天为父母洗次脚;也许是为他们买一双合脚的布鞋,也许是下班之后同父母出去散步,及时行孝,以真诚感恩之心待父母,才会有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 爱子女。 父母对我们的爱是深刻的,但我们对自己的子女呢?能否以正确的方式去爱他们?除了满足他们物质上需求,你是否真正从他们的内心深处去了解他们的需求从而赋予他们爱? 最近网上疯传的一组题为“爸爸妈妈,我想做你们的手机”漫画图震撼了无数人,让无数人都沉默了!漫画中,孩子多么渴望与父母在一起学习,一起游戏玩乐,共同体验成长的快乐。可是现实中,许多年轻父母他们或者忙着挣钱,或者忙着应酬,或者忙着追求自己曾经的梦想,而忽视家庭中爱的互动,忽视孩子心灵上的需求,导致家庭温馨欢乐场面越来越少,孩子越来越孤单。长期如此,孩子心理发展越来越不健全,家庭矛盾冲突不断,家庭和谐也愈趋愈远。

把浓浓的爱献给学生

把浓浓的爱献给学生 李经玉 经过这次家访后,我的心态好多了,每个孩子成绩和品质的好坏都与家庭环境是紧密相关的,我相信每个孩子都是最棒的,只要你愿意献出宝贵的爱,用心去对待他们,他们一定是大有希望的。 伴随着“课内比教学”活动开展的同时,“课外访万家”的活动也在我校全面展开,大家都知道只要教育存在,家访就存在,但是从古至今都只是极少数,小范围的进行家访,而这次我校的家访活动规模之大是前所未有的,是家家访,户户问,所有的老师都要到位。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们也不再是从前在家听父母的话,在校听老师的话的孩子。他们也在随着时代的步伐不断前进,他们通过电视、网络,获取更多的信息,他们有了自己的思想,这迫使老师们不得不加快自己的步伐去了解孩子们的内心,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孩子们负责,更好地促进孩子们的成长。因此学校与家庭紧密联系起来共同关注孩子们的成长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家访就成了每位教师的必修课。 (一)只有通过家访,才能真正理解到老师的责任 责任心对教师而言,是师德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师德的外在表现。没有教育责任心,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对于老师的责任,之前我也只能停留在以上的表面文字上,没有能从内心真正体会到:对于一个家庭来说,老师的责任大如天。 有一天我接到小军家长打来的电话,主动要求我以及科任老师到他家去家访。我自认为平时在这位同学身上花了不少精力,因为他小毛病较多,也就成了办公室的常客。家访中我们了解到小军的父亲一直在外打工,工作很繁忙。他母亲整天忙着农活,对孩子的辅导也是有心无力,学习的事只能靠老师。老师教育对每个家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对于一个家庭来说,老师的责任大如天。(二)只有通过家访,才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学生 最普遍的现象就是,学生在学校可能沉默寡言,但是在家里就活泼起来。在学校纪律性不强,在家反倒是个听话的好孩子。我班的小超就是这样一名学生。在班上,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讲话、疯打、不完成作业等等。所以我决定去他家进行家访。访过后才知道,原来这名学生父母离异,现在只有爷爷在家照顾他,并且在爷爷面前,他就是一个十足听话的好孩子,跟学校里是判若两人。通过交流,我了解到他更多心理上的问题以及他的更多想法。回到学校后,对他的教育方式也就发生的转变,并有了很明显的效果 (三)只有通过家访,才能以一种更自然的方式建立学生、家长、老师的相互信任关系 小晖是我班的一个特殊的学生,平时沉默寡言,学习或纪律上出现问题时,对老师的教育表现出抵触。在家访中,我们各科老师和他们一家三口围在茶几前,整个过程是轻松愉快的。通过了解,我们才发现,原来这名学生一直以来和父亲的关系不融洽。通过家访,父亲当着孩子面讲了很多以前从没讲过又想讲的话,孩子也表示能够理解父亲。这次家访,可以说是解开了父子之间的一个心结。在之后的教学中,我们也觉得逐渐得到了这名学生的信任,师生关系更加融洽。

师德演讲稿:用爱温暖孩子

师德演讲稿:用爱温暖孩子 各位领导,同仁们: 大家好! 幼儿时在我的心中老师就是那个抱着我哄我不哭给我温暖怀抱的阿姨;上小学时在我的心中老师就是那个天天检查我们作业的严厉的老太婆;中学时老师在我心中就是那个为我们能有个好成绩而辛勤工作的园丁;大学时老师在我心中就是那个给我人生指出方向的导航者。从来没有想到过大学毕业后我会成为一名教师,成为一名幼儿教师,成为那个我儿时心中的阿姨。 一转眼我已经在幼儿园工作两年多拉,记得刚来的时候我对每天的工作都摸不着头脑,面对那些叽叽喳喳的小孩子也真的是不知道怎应付,很多不习惯,很多不自然,也发生了很多不应该发生的状况,比如我对孩子没有足够的耐性,有时候忍不住的会对他们大喊大叫,在比如小班的孩子尿裤子拉,我怕脏装作不知道,摸摸良心地说这都是我刚来的时候做出来的事情。当然也有很多同学问我:每天面对那么多闹来闹去的孩子你不烦吗?我很自然地说:怎么不烦?烦死啦,每天都生活在超级市场里,能不烦吗?转眼间我已经在这个超级市场里工作了两年,通过这两年多来的工作生活,很多事情慢慢的改

变了我对幼儿园和我对幼儿教育工作者的看法。更是有 很多事情让我渐渐的懂得了教师尤其是作为一名幼儿教 师的责任有多么的重大。而在我的心里我也真的是从一 个被人照顾的孩子变成了一名每天呵护孩子的幼儿教师。正是工作中许多小而让人感动的事情,在我的心里荡起 了爱的涟漪。 记得有一个学期我被派到小一班工作,正好新孩子 入园的时候,很多孩子由于不适应新生活而哇哇大哭, 那种场面当时在我看来是很壮观的,孩子在里面哭,家 长在外面揉眼睛,而且孩子们只要哭起来就很难停止, 我甚至把耳朵堵上任他们哭闹,后来我发现我们班的徐 老师很细心的接待每个孩子和家长,她总是很体贴的把 他们抱在怀里像自己的孩子一样细心的安慰,给孩子喂饭,哄孩子睡觉,甚至给他们洗尿了拉了的裤子,对待 家长更是耐心解释和劝导,慢慢的有的孩子不哭拉,泪 水中也见到了可爱的笑容,这就是爱的力量,徐老师用 爱换来了孩子们的笑容和家长们的赞许。水是有源的, 树是有根的,赵本山能给范伟送乌龟那也是有原因的。 能打开孩子们心灵窗户的应该是爱心,是耐心,是诚心,更是一颗充满了伟大母爱的心。 这些当然都是我本来应该付出而没有付出的,于是 我开始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在别人的身上学美德。我开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后感 近日,有幸拜读了苏霍姆林斯的《教育三部曲》之《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深有感触。苏 霍姆林斯基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他对教育实践的爱,包括他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孩子的爱以及 对孩子实施爱的教育,他说:“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他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用力用心用爱呵护每一个孩子的成长,用实际行动来诠释“爱生如子”的真谛,这着实令人佩服。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这本教育名著,我深深被他的理论折服?被其 教育实践所吸引。苏霍姆林斯基用自己的行动给广大教育工作者指明了方向,激励我们用童 心唤醒爱心,用爱心滋润童心。 在这本书中苏霍姆林斯基所写的教育实践字里行间流露出他的爱,这包括他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孩子的爱以及对孩子实施爱的教育,让他们拥有爱心、懂得怎样去爱别人。他说:“要 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作者深爱着这些孩子,他亲昵地称 他们为“小家伙、小鬼”,他认为教师首要的职责就是“爱孩子”。因为爱,他期望每一个孩子都有着健康的体魄;因为爱,他也竭尽全力去帮助孩子们学会学习。爱孩子,应该说是 作为教师的最基本的条件,但如果是始终如一的爱,坚持不懈的爱,面向全体的爱,也是不容易做到的。爱孩子,很重要的一点是爱得要纯粹。不是施舍,不搀杂功利。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想给孩子们带来快乐,而孩子们的快乐,对于我就是最大的幸福。” 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告诫教师们:“请 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 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教师的爱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师爱是教师 发自内心的对学生关心、爱护、尊重、信任、期望、赏识以及尽责的美好情感,我们上课时, 向学生露出的亲切笑脸,投去的友善目光,;下课时,我们留在教室和学生们谈心,说笑话…… 都 是师爱的表现。当学生感悟到这种师爱后,便会激发出积极向上的热情,从而达到良好的 教育效果。教师有了爱,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充满信 心和爱心,才会有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创新的精神。学生才会把我们当朋友,敞开心扉,让我 们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如果我们发自内心地向学生倾注真情,用真心、善意和语言去打动 他们、启发他们、感化他们、诱导他们,让他们增强信心和勇气,让他们认识到问题的根源,奋起直追,最终他们会成为生活和学习的强者。 苏霍姆林斯基曾多次在书中强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知识的入门。瑞士著名教育 家皮亚杰也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 他就会入迷地去追求,去探索。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必将成为他学习的内在动力。学 生对学习有无兴趣,既是反映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教师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 因此,如何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从 而提高教学质量,应该成为每个教师在教学中不断追求、探索的重要内容。爱尔维修如是说:“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不要吝啬自己动人的微笑,由衷的赞叹,热情的鼓励,真诚的帮 助和无私的爱心,它们是清香宜人的玫瑰,它们是哺育万物的阳光雨露,它们是滋补孩子们 心灵的灵丹妙药。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当把关心留给社会,把热心留给学校,把中心留给 教育,把真心留给同事,把耐心留给自己,把爱心留给学生;让我们真正做到:把整个心灵献给每一个孩子! 自从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这本书,对我的教育工作有很大的启发。启发我

用智慧之爱引导学生——结合《爱的智慧与教育》与案例谈体会

评价等级:案例: 某校有一个小学四年级女生,因饮食不当,特别爱吃甜食零食,10岁左右,体重达50kg,她参加各项活动动作迟缓,上课经常迟到,课间又爱打架,经常被老师批评。班上同学反感她,给她取绰号“小航母”。这年夏季的某一天,上午第三节上思品课,上课铃响过3分钟,她气喘吁吁地拿着一个冰棍跑到教室门口喊“报告”要求进教室,此时全班同学的目光聚焦她身上,正在上课的教师采取了一个同学们都感意外的方式对她进行了教育,她走到座位上哭了。从此她前后判若两人,不断改错进步,长大后她成了一位舞蹈表演家。 1、请你根据《案例》,假设其他教师对她可能采取哪些教育方式? 答:其他教师可能会采取以下措施: (1)不问缘由,把她手上的冰棍扔出去,当面进行严肃批评责令写出检讨; (2)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嘲笑该学生这么胖还吃这么多,不让她进教室上课,在教室外罚站; (3)认为学生是“惯犯”,批评该学生没有时间观念、不该迟到,并把迟到的事报告家长; (4)老师问明缘由,没有批评学生,让该学生先把冰棍吃完再进教室。 2、请你猜想,这位教师采取了什么教育方式,让她感动的哭了? 答:这位教师可能采取了这样的做法: 老师先问明缘由,温和地叫该学生先在教室外把冰棍吃完再进教室上课,并对班里的学说:“现在天气很热,吃根冰棍解暑是件大快人心的事,这位女同学不是有意捣乱,还没吃完东西就赶着来学习,况且这么热的天气,冰棍一会就会化了,要是叫她把冰棍扔了,就有点可惜了,如果不扔,会把课本弄湿,这样我们大家都会因为这个冰棍受到影响,不如让她吃了放心,我相信她以后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的。况且我们都知道,这位同学特别喜欢吃甜食,她能为了学习,还没吃完东西就跑着来上学,这种精神非常好, 希望你在各方面都像这样严格要求自己。”

爱孩子的十种方法

爱孩子的十种方法 卢勤(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副总编辑) 一、要用爱的目光注视孩子。 爱的目光是孩子成长的最重要养分,温暖孩子的心灵。与孩子交流时,爱的目光,往往胜过语言。三分之一的少年犯从小缺乏这种爱的目光。 假如你的孩子变得烦躁不安,你可以想一想,是不是孩子缺少了爱的目光?假如你的孩子变得沉默寡言,你是不是扪心自问,对孩子爱的目光足够吗? 二、要用爱的微笑面对孩子。 爱的微笑是爱的语言,今天,很多爸爸妈妈和老师都不会笑了。 对孩子来说,爸爸妈妈的面部表情非常重要。微笑能照亮所有看到它的人,它像穿过乌云的太阳,带给人温暖。 孩子们都喜欢爱笑的人。笑,是爱的语言。你冲他微笑,这表达了你内心的感情:“我爱你!我喜欢你!你使我快乐。我很高兴见到你。”从小在微笑中长大的孩子,容易形成乐观、积极的心态。作父母的再忙、再累、再烦,也不要忘记把微笑送给孩子。 三、要用爱的眼睛发现孩子。 成长中的孩子最需要发现。发现什么?孩子的长处。谁会以自己的短处作为生存条件呢?人应当扬长避短。如果经常展示自己的长处,别人就会认为他行,他就朝更行的方向努力。我们只有用爱的眼睛去看孩子,才能发现孩子的长处。正像北京前门小学钱红石校长说的那样:“只要看重您的孩子,就会让蒙尘的金子闪光 发现孩子的长处,发现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有什么不一样。孩子是需要发现的。我们要用欣赏的眼光发现自己的孩子。 发现孩子的长处,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入手: (一)发现不同点 就像天下没有一模一样的树叶一样,世间也没有一模一样的孩子。父母的责任就是发现自己孩子的“不同”。 那么,你的孩子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吗?如果你还没有发现,你就有可能扼杀一个天才,尽管你是无意的。每个人都有与众不同之处,这个不同点也许就是他最行的地方。(二)发现闪光点 孩子天天在进步。父母和老师要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去发现孩子,特别要善于发现后进孩子的闪光点,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 (三)发现动情点 孩子的内心是纯洁的,孩子的情感是细腻的。我们要与孩子为友,就要去发现孩子的真诚,倾听他们真挚的声音。 孩子对亲人的爱往往表现在细微之处,这细微之处又往往容易被忽视和误解。 家庭生活中,常常发生的是细微小事,但是从中我们不难发现孩子的真诚和爱善于发现,是我们走近孩子并与之沟通的法宝。 四、要用爱的耳朵倾听孩子。

《用心去爱每一个孩子》心得体会

《用心去爱每一个孩子》心得体会 在学校提供的资源下,我有机会聆听黄静华老师的报告--《用心去爱每一个孩子》,在她娓娓道来的话语中,我体会到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 看了黄老师的感人事迹,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她所说的那句话--“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在对学生生气的时候应当想到这句话。“春雨润物细无声”,黄老师的所作所为真正做到了潜移默化,用爱去感染学生。有一位教育家说过“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如果我们在教育学生的时候态度和蔼一些,语气委婉一些,是不是很多事情就迎刃而解了?如果我们真正的用自己的心去爱学生,真正从他们的出发点来思考,是不是学生就更信赖我们呢?如果我们用平等的视角去对待学生,是不是孩子就更爱学习呢?大爱无言,爱是教育的根基,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没有爱就没有富

有成效的教育。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学生,学生是富有情感的人,因而学生都喜欢被赏识,被赞美。在一些发达国家,对少年儿童进行赏识与激励,被视为教育的精髓。“没有赏识,就没有孩子学习的成功,没有激励,就没有孩子成绩的进步”,这一新鲜而又经典的教育理念,已被许多活生生的实例所证实,也正被广大的家长与教师所接受。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正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理发出来的才能到达内心深处”。黄静华老师在报告中将理论和亲身实例相结合说明“爱学生”应当是教师工作中最重要的部分。教师爱护学生,相应的学生就会敬爱教师,有了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自然会亲其师信其道,很多工作就会迎刃而解。而这份爱护必须建立在真诚的基础上,也只有彼此真诚相对才能建立起沟通心灵的桥梁。 赏识成“柳”,葳蕤葱葱。相互欣赏是爱的基石,是团结的催化剂,是架起

把爱送给每个孩子

【职业叙事】 把爱送给每个孩子 当一名班主任是辛苦的,做好小学班主任工作是繁琐的,千头万绪的,但我相信有着积极好学的心态,班主任的道路会越走越平坦。在班级管理的道路上,我从懵懵懂懂、跌跌撞撞走过来,现在我不敢说我是成熟的,但我想说承担班主任管理工作,让我学会了淡定,学会了从容。 记得2011年9月份,我接一个新班,班里有个叫陈涛的学生,他上课总爱搞小动作、说说话或者趴在课桌上,不听讲,也不做笔记。于是我采用了快刀斩乱麻的方法处理。由于不了解他以前的表现,所以我严字当头,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了他,并要求他以后要遵守课堂纪律。后来,我发现他上语文课时能约束自己了,不会总犯错了。但经过了解,我才知道其他课堂上他仍我行我素。这时,我意识到他表面上服气了,但实际上只是畏于班主任的威严,心里并不服气。我“以退为进”,先表扬他,让他知道老师也很欣赏他——他正直、敢作敢当、明辨是非等,接着,我与他谈心,让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所在,并从心里接受批评。后来,他上课认真听了,我也更关注他了——他完成作业了,我表扬他,他上课表现好,我就在巡堂时拍拍他的肩膀,递给他一个眼神,意在告诉他,他很棒。他的表现,让我越来越有成就感。对于其他学生,我一视同仁,尽量多了解他们,多帮助他们,期待他们有所进步。 渐渐地,我意识到班风是班级好坏的决定因素,于是,我培养一个健康向上的班集体,使每个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我给孩子们一个明确的目标,让

孩子们心里有个正确的向导。 现在,我明白了作为一个班主任,接一个新班,一定要大致了解每个孩子,与他们多谈心,让他们知道我会因为他的某个闪光点而喜欢他,一旦他有一丁点儿进步,我会大力表扬他,让他们都感受到我的爱,这样他们会做得更好。有时我会无意间忽视某个孩子,但待我觉察时,我会及时送出关爱。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面对孩子们的错误我失态过,但更多的时候我是换位思考,以情动人;面对鸡毛蒜皮的小事,我怠慢过,但更多的时候我是认真对待,尽力解决。当孩子们取得优异的成绩时,当孩子们有进步时,我的内心是欣慰的,是满足的,是骄傲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更加谦虚地向同事学习,更加真诚地对待我的孩子们。

爱与智慧读后感

《爱与智慧的教育》读后感 高二地理组刘娜暑假有幸读到《爱与智慧的教育》这本书,令我受益匪浅,素质教育已成为当今中国教育的主流。身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我深感肩上担子的沉重。这本书就如同一盏明灯,使我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更深刻的了认识,并对以后的教学工作充满了热情与信心。 曾军良校长对教育宗教般的虔诚和热爱,值得我们学习。正如他所说:“既然选择了当老师,那就选择做一个幸福的老师,做一个有价值的老师,做一个学生永远不会忘记的老师。我们的教育就是制造惊喜,制造学生一生难以忘记的记忆。把孩子培养成人,你永远觉得自己是幸福的老师。”曾校长的爱,是智慧之爱,是流入到学生心灵深处的甘泉,他特别反对没有智慧的盲目之爱。 从书中我认识到理想的教育应该是不断追求完美的,教育本身就是一个不完美的人引领着另一群不完美的人追求完美的过程。理想的教育应该营造朗朗读书声、朗朗歌声,朗朗的校园氛围;理想的教育应该不断引导孩子善于学习,勤于自我反思。理想的教育应该开发适合孩子快速发展的多彩课堂,推动孩子的全面发展以及个性发展;理想的教育应该尊重、包容、理解、接纳每一个孩子;理想的教育应该为基本国策的落实贡献力量,要让人口意识和环境意识深入人心;理想的教育应该让师生过一种充实的、完整的、有价值的学校生活。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应该与学生共同努力,引导并帮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

而事实上,理想的教育要想实现,就需要教师的爱与智慧,教育需要心灵之爱、需要激励之爱、需要理性之爱、需要力量之爱、需要文化之爱、需要智慧之爱,无论怎样教育要体现师生之间心与心的智慧的交流。 对此我做了以下思想上的改进: 首先,以爱的智慧抚慰学生的心灵。在班集体中精心营造一种平等、和谐、友爱的气氛。让后进生能够感到集体的温暖,感受到自己在班上有一席之地。作为一个教师,我想着就是一种幸福,一种用语言无法表达的幸福。其次,宽容善待学生的不足,我们时常会用一个要求,同一种模式来塑造我们的学生,但是我们经常发现,有的学生没有按照你所设置的轨道去走,因为学生千差万别,他们各有自己的特点,各有自己的爱好,这就要求我们老师用一颗宽容的心。我们都知道学生的不良习性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在平时也就表现得反复无常,所以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不能认为只是一次简单的谈心就能有所改变,彻底扭转,老师要有一定的耐心,当然这种耐心不是消极的等待,要作有心人,为后进生的转化积极创造条件,发现每一个人的闪光点,发掘其身上的潜能,充分肯定,千万不要吝啬好话,积极的评价能使学生的进取之火燃得更旺,获得克服缺点的勇气和信心,我们要相信学生,即使他现在不行,他明天,后天就能行,要相信学生,他的潜力一旦开发出来,就会给我们很大的惊喜。我们要经常对他说“你能行!”培养学生自信的方向盘就掌握在我们每个家长和老师的手中。“冰心老人曾经说过:“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实的美

给孩子适宜的爱

给孩子适宜的爱 有一种爱,叫做“父爱”和“母爱”,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爱,这种适度的爱是真正的爱孩子,如果这种爱、爱的过分就变成了溺爱,孩子的人生将受到很大的影响。 在日常生活中,没有哪个父母是不爱自己的孩子的,爱可以,但是一定要讲究一个度。有些孩子自己可以力所能及地做一些事情了,家长们还是会主动替孩子做,不让孩子自己动手去做,这样长期如此,孩子什么时候才能学会独立呢?我是一名护士,在我的单位中常常能见到有父母极度溺爱孩子的。有天有个孩子的父母在门诊处大声吵嚷着,我们科室所有的医护人员都赶了过去,让我们医生尽快地给孩子就诊,医生忙问就诊原因,当这位家长说:“我的孩子跟别的小朋友在楼下玩不小心摔了一跤,头磕在了一个石头上”。主治医生观察了一下孩子的头部,发现并无大碍,也连忙告诉家长不用太担心,只是轻微擦伤。谁知孩子的妈妈说了一句让我们感到惊讶的话。她说:“不行,我的孩子必须要拍X光片!我家可就这一个宝贝,要是真有什么事那可不行!”连医生都说没有大问题可以回家了,孩子的妈妈却硬要去拍X 光片,这未免也太小题大做了吧。我认为这样的孩子只会在一个圈子内走动,长大了也会形成依赖,这样孩子便会永远长不大,最终是一个窝囊废。这样的结果家长真的喜欢吗? 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一定要让他自己尝试着去做,即使做的不好也没有关系,适当的鼓励他再接再厉,慢慢的他会一次比一次做得更好。有的家长,孩子在幼儿园、在学校受不得一点委屈,即使是做错了事情让老师批评了也觉得孩子委屈的不行了,或是心理有阴影了,不能正确看待老师的教育批评,这样的孩子长大了会经历不了一点点的风波和波折,内心十分脆弱,不够强大,所以家长一定要从小树立孩子正确看待任何人的批评教育以及经历一些挫折,做错了事情要敢于担当勇于承认,接受别人的教育和批评,树立自信心。

用“爱”温暖每一个学生

班主任论坛演讲稿 各位老师下午好!今天能和大家一起交流学习的机会,感到非常高兴。下今天我谈的主题是“用‘爱’温暖每一个学生”。 一、用爱心去温暖学生 教师的爱,尤其是班主任的爱,是照亮学生心灵窗户的盏盏烛光。对学生的爱应是普遍而广泛的,不以社会原因、家庭背景及平时表现而有所偏爱,而是一视同仁。同时爱心也是具体的,例如每天早晨巡视教室,先看看学生有没有到齐,遇到天冷或天热的时候,照料同学们衣服穿得是否合适,早上是否吃过了早餐。集体活动前要安排好同学们应必备的用品,放学前提醒学生注意安全等,看起来很平常的事情,但我投入了真情,也换来了学生对自己工作的承认,家长对自己工作的认可。 二、要严爱相济,因材施教 付出爱心与严格要求是不矛盾的。爱心是伟大的,但是绝对不是万能的。如果仅有爱心,没有严格要求也不行。现在的孩子大都是不缺少爱的,或者说他们拥有的爱太多了,以至于在我们对他们付出爱时,他们以为是理所当然。所以,我想,很多时候,我们的教育离不开严格要求。当然,严格要求之中,一定要包含爱的感情。我们班级的每位同学都承认我对他们的要求很严格,他们都没有责怪我,有的还要求我对他们更加严格些,我想这与我们的感情联系有很大关系吧。 同时一个班集体不可能全部是好生,也不可能全部是差生,这就要求因材施教。我的做法是: 1、“宽爱”后进生。后进生,常是很多人歧视的对象,由于学习成绩差,他们处处低人一等。在班集体中,我总精心营造一种平等、和谐、友爱的气氛,让他们体验集体的温暖和同学间的友谊,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在班上有一席之地。也许我们无法帮助一个孩子提高成绩,但是我们可以设法帮助一个孩子克服他自己的缺点,帮助他树立人生的自信,让他尽可能多学一点,少浪费一点时间。

把爱献给每一个孩子

把爱献给每一个孩子 有人把教师比喻成一名乐师,说:“孩子的心灵就像一把琴,只要拨动了他的琴弦,必然会发出动听的音响,这其间的奥妙就在于教育者如何去拨动琴弦!”而我,是农村幼儿园一名普通的年轻教师,虽然谱写的音符简单又简单,但却清纯、温馨而深情;我所从事的工作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成就,更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但是,我仍以拥有这份平凡和富有创意的事业骄傲和自豪。我正专心地聆听着,这一曲曲孩子演奏的幸福旋律! 自2011年9月参加工作以来,我连续担任大班的班主任好久年。在这几年中,我一直积极思考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希望自己成为一名智慧爱心型的班主任。通过这几年的教育教学,使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教育的过程是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提高的过程,每一次活动的开展,每一天的工作感受,每一点一滴小事都能使我从中反思,获取不同的经验和知识。作为一名教师,工作的对象很特殊,需要做好很多细致的工作,而班主任的责任就更为重大了。因此,作为"班集体灵魂"的班主任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所承担的历史重任。 一、用爱搭建师生平台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理解,爱是同情,爱是尊重,爱是信任,爱是宽容,爱是鼓励,爱是奉献,爱是当好班主任的前提。 “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谁,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班主任要爱护孩子,体贴和关心学生,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亲近和"爱"。这是班主任顺利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研究幼儿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最好的途径是通过活动观察。一要了解家长普遍的文化层次,二要研究幼儿的个性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爱好等),了解个人的生活环境,掌握哪些是安静的乖宝宝,哪些是特别需要注意的淘气的小顽皮等等。浓厚的职业情感与敬业精神,让我钟爱每一个小朋友,了解他们的内心,走进他们的世界是我始终如一的追求。每次在幼儿入园之前,我总是第一步进行家访活动,让孩子们与我彼此熟悉,来到陌生的幼儿园后并不感到孤独,感受到老师像妈妈的温暖。一日活动中我让自己尽力“儿童化”,来拉近和孩子的距离,对孩子微笑、宽容、耐心。从不体罚、变相体罚、讽刺幼儿。在教育中我总是对孩子多一些柔和,少一些苛刻,多一些引导少一些压力,让孩子默认你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