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研究方法教程重点

社会研究方法教程重点
社会研究方法教程重点

第一章绪论科学与科学研究

科学科学是从确定研究对象的性质和规律这一目的出发,通过观察、调查和实验得到的系统的知识。

科学的主要任务描述、解释和预测事物的产生、发展和变化。

科学研究科学研究是以系统的、实证性的方法获取知识。

科学的主要性质系统性科学理论是一种逻辑上相互联系的命题体系。

因果决定论事物之间存在着有序的因果联系。

普遍性科学的对象和科学的结论是普遍联系的。

开放性任何知识都只是相对真理。

实证性科学研究主要依靠实证性方法。

客观性科学研究的方法与规则尽可能地排除个人主观因素。

明确性科学是针对具体事物的,并且是以明确的操作化方法进行的。

社会性科学必然受到社会的影响与制约。

科学的功能技术功能、学术功能和社会功能

当代科学发展的三个问题科学与文化的分离、科学方法的局限和社会制度的制约

社会科学知识的性质系统性社会科学的目的是系统地说明和解释人类的社会行为。

因果决定论每一个事物都是由在它之前的某些事物所决定的。

普遍性社会科学注重从多种因素中找出最主要的、对所有人都有

影响的因素。

开放性任何科学都是开放的,社会科学也不例外,社会的复杂性

和多样性使得修正社会科学知识更为频繁。

社会科学研究的性质实证性理论必须与资料所显示的结果一致。

明确性社会科学研究中,对概念的明确更为重要。

客观性社会科学研究不属于任何个人与组织。

社会科学研究的特点社会科学所研究的对象比较复杂、异质性较大。

社会科学研究更多地受到个人因素的影响。

社会现象的不确定因素更多,它的偶然性和独特性也更大。

社会研究与社会调查社会研究是个比较宽泛的概念,既包括社会科学各学科的研究,有

包括各个社会部门的研究。一般情况下,科学家不去

严格定义它。

社会调查是一种了解客观事物的感性活动,是直接收集社会资料的

过程,而社会研究是通过对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加工探索真

理的理性活动。

社会研究方法体系方法论主要探索研究的基本假设、逻辑、原则、规则、程序等问题,

它是指导研究的一般思想方法或哲学。

研究方式指贯穿于研究全过程的程序和操作方式,它表明研究的主要

手段与步骤,包括研究法与研究设计类型。

具体方法与技术主要包括资料收集方法、资料分析法和其他工具方法。

第二章社会研究发展史

实证主义与反实证主义

实证主义实证主义(positivism)是强调感觉经验、排斥形而上学传统的西方哲学派别。又称实证哲学。产生时间:19世纪30~40年代的法国和英国。创始人: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始祖A.孔德,主要代表:英国的J.S.密尔和H.斯宾塞。形成标志:为1830年开始陆续出版的孔德的6卷本《实证哲学教程》。

以孔德为代表的实证主义称为老实证主义,20世纪盛极一时的逻辑实证主义称为新实证主义。

实证主义的基本特征:将哲学的任务归结为现象研究,以现象论观点为出发点,拒绝通过理性把握感觉材料,认为通过对现象的归纳就可以得到科学定律。它把处理哲学与科学的关系作为其理论的中心问题,并力图将哲学溶解于科学之中。

实证主义的影响:实证主义不仅对哲学而且对整个社会科学均发生了深刻影响,孔德所创立的实证主义社会学,在其后的一个半世纪是西方社会学的主流。

实证主义是一种哲学思想。

广义而言,任何种类的哲学体系,只要囿于经验材料、拒绝排斥先验或形而上学的思辨,都为实证主义。

狭义而言,实证主义则指法国哲学家孔德(Auguste Comte)的哲学。这条目内主要介绍狭义的实证主义。

孔德生长的时代,正是一个宣扬理性主义及科学思想发端的时代,在“科学万能”思想的冲击下,人们对形而上学产生怀疑,逐渐以注重经验的科学方法观察、研究事物,探求事实的本原和变化的现象。

实证主义又称实证论,其中心论点是:事实必须是透过观察或感觉经验,去认识每个人身处的客观环境和外在事物。实证论者认为,虽然每个人接受的教育不同,但他们用来验证感觉经验的原则,并无太大差异。实证主义的目的,在希望建立知识的客观性。

孔德认为人类非生而知道万事万物,必须经由学习过程,从不同的情境中获得知识。透过直接或间接的感觉、推知或体认经验,并且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推论还没有经验过的知识。超越经验或不是经验可以观察到的知识,不是真的知识。

反实证主义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欧洲大陆兴起的一种与实证主义相对立的主观主义思潮。在自然科学迅速发展的推动下,关于人的生理和心理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科学中的机械决定论模式为新发现所冲破,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自然科学中的唯心主义倾向。一些社会学家抛弃了以整体观和进化观为内容的实证主义模式,试图以个人行动的主观根源说明人的活动、社会关系、社会结构和社会发展。它反对实证主义社会学从自然科学中寻找可以运用于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方法,提出了从个人的、主观的动机或体验的认识中寻找认识社会的方法,从而形成了反实证主义的主观主义社会学思潮。

方法论特征在方法论上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强调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区别,反对把自然科学方法运用于社会科学。认为自然科学是探寻自然界的一般规律,而社会科学则是说明社会中的个别具体事物的联系,它具有不可重复性,也没有一般规律。

反对社会唯实论,主张社会唯名论。认为社会由个人组成,社会活动由个人行动所决定,个人行动由个人动机、行为规范和价值关系决定。主张社会科学首先要研究个人行为动机与社会规范,反对实证主义社会学把社会生活看成是一些无个性的社会事实或社会结构的相互作用。

认为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应该着重于分析社会整体的因素,找出它的成分,说明整体与成分的关系。在分析各社会有机体时强调作分类研究,说明其个别的功能,反对实证主义把社会学研究归结为只对各种社会现象作整体说明。

认为社会科学的主要方法是以描述性的历史方法说明社会现象,反对在社会科学中运用自然科学的概括性规律方法。

认为考察主体的认识能力是主要的认识方法,而实证主义的所谓客观事实是由主体的认识能力产生的,社会科学知识是主观的和相对的。

实证主义与人文主人文学科的主观方法论(人文主义)主要区别与联系

实证主义强调经验归纳,人文主义强调理解的方法

在人文主义与近代的唯理论有师承关系,实证主义与经验论有师承关系。科学实证主义和人文主义在认识论上存在着以下几点不同:

科学实证主义认为,科学只涉及事实,与价值问题无关,价值判断必须从研究中摈除或还原为事实问题,研究应持客观中立立场;而人文主义则认为,社会现实的本质并不是客观存在的,而是因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空赋予各自不同的意义。

科学实证主义极力推崇经验的作用,认为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必须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一切可靠知识只能来源于经验,理论和假设的可靠性必须由经验来验证;人文主义则强调理性的思维,认为人类可以依靠理性的翅膀翱翔在知识的天空,同时注重客体的差异和多样性。

科学实证主义倾向于夸大科学方法的作用,认为自然科学的方法应该被用于一切的研究领域,包括哲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同时强调研究应精确化、量化;人文主义则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因此应关注人的价值、意义、态度与理解,关注价值世界,注重情感、创作性的智慧和对生命的感受,而这一切是无法用数字的语言、用数据的形式来表现,只能通过描述性的、解释性的语言来实现。

一般的教科书和现代西方哲学总论中,这是为了研究或论述的方便而人为总结的所谓“现代西方哲学两大思潮”。前者包括各种实证主义、分析哲学和语言哲学等流派,后者包括意志主义、存在主义、现象学、心理分析和新历史主义等学派。

大而化之的说,这样的总结是可以的,但是事实上,它没有真正涉及到各个流派之间的区分、各自的理论旨趣和建构。

第三章社会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社会理论的构造

社会理论的主要功能指导研究方向、描述事物的状况和性质、解释现象之间的关系、预测

未来的事件或现象。

社会理论的主要构成要素

关于概念

抽象人们经过经验观察,从类似事物中归纳出一些独立的共同属性的过程。

概念是对经验事实的分类,抽象是运用主观思维的推断。概念不仅仅反映感性经验,还具有理性认识的特征。

概念可分为实体概念和非实体概念。

实体概念可直接观察到的物体、事物或现象,如青少年、犯罪、游行等。

非实体概念无法直接观察到的,如智力、社会关系、动机等。

概念是由名词、抽象定义和经验内含组成的。名词是对同一类现象的概括,抽象定义界定这些现象的特征和范围,经验内含是名词所指示的那部分现象,在经验层次上与名词和抽象定义相对应。

关于变量

变量是概念的一种类型,它是通过对概念的具体化而转化来的。

从变量之间的影响关系上可分为:自变量与因变量。

自变量在一组变量中,能够影响其他变量发生变化,而自身不受其他变量影响的变量。因变量依赖于其他变量,而又不能影响其他变量的变量。

变量间的关系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变量相联系的性质。

相关关系变量甲与变量乙一起变化。

因果关系有相关关系的两变量中,明确说明了一个变量的变化引起了另一个变量的变化。虚无关系从某一变量很难预测另一个变量怎样变化。

关于命题与假设

命题的类型

公理(公设)处于理论的最高层次,是高度抽象的陈述。可以作为理论的出发点,所有理论都可以从公理推演而来。其正确性由定义或假设而来,无法为直接被经验

检验,只能通过逻辑推理得到部分证明。

定理是由公理推导出来的,可被经验事实来检验。

经验概括不是由公理或定理推导出来的,而是通过大量经验观察归纳出来的,抽象程度低。关于假设

假设是在研究之前提出的待检验的命题。它来自理论演绎或经验,是可检验的,它在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

假设有三种陈述形式函数式y=f(x) ,x发生变化,则y发生变化

条件式如果x ,则y 。

差异式A组与B组在变量x上无(或有)差异,这种无差异假设

也称作零假设或虚无假设。

假设在研究中主要有三种作用指导作用科学研究一般都从假设着手,指导假设从何处入

手。

逻辑推导假设有不同的抽象层次,从理论直接演绎过来的

假设一般比较抽象,研究者可以有这种抽象的理

论假设推导出具体而特殊的经验假设,也称作工

作假设。科学研究就是运用不同层次的假设,来

完成抽象到具体,具体到抽象之间的往返的。

发展理论假设不管是来自理论演绎还是经验观察,只要被

证实或证伪,都能增加知识,促进理论的应用或

发展新的理论。

关于理论的形式

特纳根据理论陈述的不同组织方式区分了四种理论形式:

思辨理论不关注解释具体现象,主要从哲学角度探讨理论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假设。仅仅停留在哲学问题上的争论会使社会停滞。

分析理论侧重对人类社会做出类型学的划分,试图建立一套概念体系和分类框架。只局限于抽象层次,使用的概念往往十分模糊,很难做出经验检验。

演绎理论也称形式理论,仿效于自然科学的公理理论。由一系列不同等级的命题构成的,

从高层次命题可以推出低层次命题,可以用来解释具体经验现象。与公理理论不同之处:缺乏公认的公理或公设;逻辑推演并不严格;陈述不像公理理论具有普遍性。

模型理论一般由经验概括而来,抽象层次较低。它运用大量归纳方法从实证研究资料中概括出某些因果解释,但只适于特定的经验现象或事物,很难上升到更高的层次。解释的类型

解释就是解答疑惑、释疑。

个性解释和共性解释

个性解释对某一独特事件或个人行为的解释,即对其特殊性或独特性的解释。个性解释主要有一下几种类型:

发生学解释历史学研究常用发生学解释,从历史的根源或历史的发展上来说明事件产生的经过。

意向性解释多用于解释个人行为,它通过对行为动机和目的的分析来解释某一行为。

倾向性解释类似于意向性解释,注重用个人的性格、态度、思想倾向来说明。

多因素解释应用性研究和政策性研究中常用,这种方式是列举各种因素,如政治因素、历史因素等。

实地研究、个案研究一般是与个性解释相联系的,有利于从具体的、特殊的现象入手来发现事物的普遍性。“共性寓于个性之中”,科学解释需要从个性到共性。

共性解释科学的最终目的是得到共性解释,这种解释方式是试图找出对某一类型的行为或现象都有影响的最主要的因素。共性解释主要有两种类型:

因果解释亨佩尔指出,一个科学的解释是由解释项和被解释项组成的。被解释项是研究者需要解释的现象,解释项是这一现象发生的一些列先决条件,这组先决条件可以

称作原因。得到因果解释的方法主要有:求同法、差异法、求同求异法、共变法

和剩余法。探求因果解释的五种策略:原因解释、结果解释、内部构成解释、外

部背景解释和分类解释。

功能解释(老师没讲,pass掉了)

第四章社会研究的过程

社会研究的逻辑

科学环社会学家华莱士1971年提出了社会研究的逻辑模型,被称作“科学环”。

归纳与演绎

归纳是从经验观察出发,通过对大量现象的观察概括出具有普遍性或一般性的结论。也可以说,归纳是从特殊到一般,从个性到共性,从具体到抽象,从经验到理论,而演绎则正好相反。历史上培根强调归纳,笛卡尔强调演绎,波普则主张将二者结合。

假设检验逻辑

假设检验法从理论推导出研究假设,然后通过观察来检验假设。若被证实,就可以对观察到的具体现象作出解释;若被证伪,就要对理论进行修正,甚至推翻原有理论,发展新的理论。

理论构建过程观察经验概括理论

从观察到经验概括经验资料可分为案例资料和统计资料。案例资料是对多个个案的调查

记录,归纳方式有两种:列举归纳,通过简单的枚举建立经验概括;

排除归纳,在多个命题中排除不符合事实的命题,保留符合事实的命

题建立经验概括。统计资料是对大量样本的统计。由统计资料归纳出

的命题成为统计概括。

从经验概括到理论建立理论解释运用创造性想象和思维的抽象,包括四个步骤:建立

解释项的抽象概念;建立被解释项的抽象概念;建立理论命题;建立

命题体系。

抽象的策略理论建构的关键是从具体的经验事实中抽象出社会现

象的普遍意义和特征。主要有以下策略:列举共同因素;

利用现有的理论和概念作出解释;探询背景联系;询问;

内省。

扎根理论由经验资料建立的理论成为扎根理论,它的建构程序是:

未经研究假设而直接从实际观察入手;从观察资料中归纳

出经验概括;由经验概括上升至理论。主要特点在于从经

验是是抽象出了新概念和新思想。扎根理论的缺陷:无法

从多种解释中判断那种更可信;其理论也缺乏必然的可信

性。

理论检验的过程理论推演假设检验假设

推演假设理论检验研究是运用假设检验逻辑,他首先是从理论推演出研究假设,主要有逻辑推演和经验推演两种方法。逻辑推演是从公理推出定理。经验推演是把理论假

设中的概念与经验变量和指标联系起来,在经验层次上建立工作假设。

假设的检验研究假设与虚无假设主要检验方法是直接检验和间接检验。直接检验是收

集大量资料去直接检验。间接检验是提出一个与之相

反的虚无假设。

研究假设与理论解释研究的目的不仅是要验证假设,更主要是要完善理

论,这种对理论的改进和发展是从反驳研究假设开始

的。反驳研究假设主要有两种方法:简单证伪法,寻

找否定研究假设的经验证据。理论证伪法,对多种解

释进行检验,以便选择一种更有说服力的解释。

检验的步骤确定研究课题、选择理论解释,明确所要检验的理论;运用逻辑演从理论推导出一系列命题;运用经验将理论假设转述为具体的研究假设;收集资料;

整理分析资料;检验与评价理论。

研究步骤与研究准备

社会研究的具体步骤

第五章社会研究的设计

研究类型

描述性研究与解释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从观察入手来了解研究者感兴趣的问题,描述社会现象是什么,它是如何发展的,它的性质特点是什么。

解释性研究说明社会现象的原因、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或后果、探寻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主要运用假设检验逻辑,提出明确的理论假设,将它们联系起来,构成

因果解释模型,主要有三种方式:理出现象的原因和结果;详析两变量间的

关系;深入分析变量间的作用机制。

横剖研究与纵贯研究

横剖研究在某个时间对研究对象进行横断面的研究。所谓横断面是指研究对象的不同类型在某一时间点的全貌。人口普查和民意调查多采用横剖研究。

纵贯研究不同时间点或较长时间内观察和研究社会现象。历史研究和人类学研究多采用纵贯研究。纵贯研究包括三种类型:趋势研究,是对研究对象随时间推移而发

生的变化进行研究;同期群研究,是对同一时期同一类型研究对象随时间推移

所发生的变化的研究;追踪研究,是对同一批研究对象随时间推移发生的变化

进行的研究。

普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

普查是对较大范围的地区或部门中的每一个对象都进行调查。

抽样调查是从研究对象的总体中抽取一些个体作为样本,并通过样本的状况来推知总体状况。

个案调查是从研究对象中选取几个或几个个体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

研究方法

统计调查在自然状态下通过直接询问、观察或由被调查人填写问卷。其显著特征是:使用结构式的调查方法收集资料;在对大量个案做分类比较的基础上进行统计分

析。

实地研究不带假设直接到社会生活中去收集资料,然后考研究者本人的理解和抽象概括从经验资料中得出一般性结论。

实验适用于解释对象间的联系。

文献研究利用现存的第二手资料,侧重于从历史资料中发掘事实和证据。不直接与研究对象接触,不会对研究对象产生干扰,因而不会造成资料失真。因此也被称为

简介研究或非接触性研究。

研究方法的讨论

定量方法与定性方法

定量方法就是对多少可比较的一组单位进行观察。它是从一组单位中收集各单位的可对比信息。只有这种可对比信息才可能进行计算,并进行更广泛的定量分析。优

点在于:标准化和精确化程度高;逻辑推理严谨;更客观,更科学;有利于推

进理论概括性和抽象化。局限在于:难以获得深入广泛的信息,容易忽略深层

动机和具体社会过程。

定性方法是对观察资料进行归纳、分类、比较,进而对某个或某类现象的性质和特征做出概括。局限性在于:结论不一定具有普遍性;结论容易受到主观因素干扰。资料的可靠性与有效性(可考的东西没什么,pass掉了)

分析单位与研究内容

分析单位一般说来,分析单位等同于抽样单位,主要分析单位有以下几类:个人;群体,是有某些共同特征的一群人;组织。有共同目标和具体分工的一群人组成的单

位;社区,按地理划分的社会单位;社会产物,例如社会关系、社会活动等。研究内容研究内容是分析单位的属性和特征,按分析单位的属性特征可分为三大类:状态,是一些客观指标,通过它们可以描述分析单位的基本状况;意向性,是分

析单位的内在属性,是一种主观变量,包括观念、信仰,个性等;行为,是一

种外显变量,研究者可直接观察到的各种社会行为和社会活动,如选举、入学、

参军等。

层次谬误与简化论

层次谬误又称生态谬误,是指用一种高层次的分析单位做调查,却用另一种低层次的分析单位做结论。

简化论又称还原论,是指局限于用某类特征来分析和解释各种复杂的社会现象。

研究方案的设计(有点复杂,而且还是以例子的形式给出的,书上有自己看)

第六章测量

测量的概念所谓测量就是对所确定的研究内容或调查指标进行有效的观测与量度。具体说来是将数字或符号按一定规则分派到研究对象的特征之上,使之数量化或

类型化。这一定义有几个概念需要说明:研究变量,是通过对概念的界定和

具体化二转化来的,它是分析单位所具有的属性和特征;数字(符号),测量

时得到的一定的数值可作为某一特征的代表符号;分派规则,测量操作的方

法或索引,指导研究者如何测量,规则必须满足准确性。互斥性和完备性三

个条件。

测量尺度从测量的角度看,可以将变量话分为四种:定类变量、定序变量、定距变量和定比变量,相应也就有四种测量尺度。

定类尺度(名义尺度)测量尺度中最低的一种,大多数变量测量采用这一

尺度,严格区分起来又可分为标记和类别两种。

定序尺度(等级尺度)一个变量按照操作化定义所界定的特征或属性而排

列等级大小、高低、先后的次序,就可以适用定序

尺度。主要分为四种方法:等第序数法、配对比较

法、恒常刺激法和连续性类别法。

定距尺度(等距尺度)除了具有定类尺度和定序尺度的特征外,还要求尺

度上的间距代表所测量的特征量的间距。例如IQ

测试。它具有加减属性,却不具有乘除属性。

定比尺度(比例尺度)是测量中的最高层次,除了上述特征之外,还要求

具有实在意义的真正零点。例如年龄、身高、体重

等。

关于测量尺度需要主要的问题大多社会现象只能进行定类或定序,少数现

象也近似视为定距或定比,如IQ。

高层次尺度可以获得更多更精确的数据,但

工作量较大。

采用低尺度收集的数据不能用高尺度运算处

理,反之则可以。

一个变量可能适合各种尺度测量,如何选择

尺度取决于研究要求的精度。

概念的具体化与操作化、测量理论的问题(老师也没怎么讲,估计也不会考,更何况我们还

做过作业,pass掉了)

信度

信度的定义所谓信度是指测量数据(资料)与结论的可靠性程度,即测量工具能否稳定地测量到它要测量的事项的程度。

效度

效度的定义所谓效度是指正确性的程度,即测量工具能测出其所要测量的特制的程度。

效度越高表明测量结果越能显示其所要测量的真正特征。

第七章抽样(关键是怎么抽的问题,概念很多很细,量他也没这心思考这么细,所以抽样方法自己看书可能会比较好,我也归纳不明白,pass掉了)

剩下的内容就是资料收集了,我记得他说过只会重点考下文献法,问卷做过了,量表与测验法,还有观察法和实验法没怎么细讲,还可能考的就是访问法了,就这两个内容做下归纳。

第九章访问法

结构式访问又称标准化访问,它是一种对访问过程高度控制的访问。结构式访问的特点是对访问过程高度控制,有利于减少来自被调查者的误差,提高调查结果的

可靠性;但费用较高,时间长,受规模和时间的限制,而且访问程序固定,

难以发挥访问者与被访问者的积极性。其优点有:访问结果便于量化可作统

计分析;回收率高。结构式访问常用于大规模社会调查,需要较多的访问员,

事先必须对访问员进行必要的培训。结构式访问除了个别访问还可以采用集

中访问的方式。

无结构式访问又称非标准化访问,是一种半控制或无控制的访问。它事先不预定问卷、表格和提问标准程序,只给被访问者一个题目。无结构式访问的特点是:

弹性大,能充分发挥访问员与被访问者的积极性;能够对问题做最全面深

入的了解。这种无结构式访问常应用于探索性研究中,用于提出假设和构

造理论。无结构式访问可分为:

重点访问又称集中访问,它是集中于某一经验及其影响的访问。重点访

问是基于这样一种假设,透过某种刺激,可是被访问者在情境

上产生特殊的反应。具体做法是:选择一定的情境,并把调查

对象安排到这一情境中去,或者选择有过这种经历的访问对

象;然后对他们进行访问。常为心理学家所采用。

深度访问又称临床式访问,它是为搜集个人特定经验的过程及其动机和

情感资料所做的访问。其目的是做出临床诊断,挽救罪犯等。

客观陈述法又称非引导式访问,最大特点是让调查对象对他自己和他周

围的社会先做考察,在客观陈述出来。调查者基本是只是一

个听众,他的提问只依赖于中立式的插问。

座谈会它是一种无结构式的集体访问,即将调查对象集中起来进行共同

讨论。其最大特点是:它不仅是访问者与被访问者之间的交流,

而且还是被访问者之间的交流,座谈会资料受到这两种互动的影

响。常用于验证或调查集体行为与群体关系的倾向,以及心理诊

断和企业组织诊断。

访问的程序与技巧

访问的控制(重点是访问的注意事项)始终保持中立态度,避免问题的倾向性,不做答案

的诱导。

把握方向及主题焦点,尽量减少题外话,集中要点。

注意时间上的顺序,事件先后顺序很重要。

语言要简练,以能准确达意为原则,不要有感情色

彩的字眼,如自由、先进等。

注意掌握问题提法和问话口气。

第十三章文献法

严格意义上文献法不是一种资料收集的方法,而是一种研究方式——即既包括资料的收集方法也包括对这些资料的分析方法。它与其他方法又一个明显的不同,就是资料来源不同,它不是直接从研究对象获得资料,而是去收集和分析现存的、以文字材料为主的资料。

文献的类别与来源

所谓文献,指的是包含我们希望加以研究的现象的任何信息形式。根据文献来源的不同,可以分为三大类:个人文献、官方文献和大众传播媒介。也可以分为原始文献(第一手文献),由亲身经历某一事件或行为的人所写的资料,和第二手文献(文献学上称为二次文献),利用别人的原始文献所编写的或产生的新的文献资料。

日记、回忆录和自传西方国家有过利用日记进行研究的例子,但在我国,日记这一

文献资料的利用受到很大的局限。

回忆录是作者对某一时段中一些特殊经历的描述,作者可以不

是中心人物。对于研究过去发生的某一事件或运动以及社会变

迁来说具有较高价值。

自传区别于回忆录的是作者本身是中心人物,是按时间给出的

连续性记述。利用自传进行研究最著名的例子是美国社会学家

托马斯和兹南尼基所作的波兰农民的研究。

信件信件也常常作为一种描述事件或描述人们对某种事物的个人感情的资料。但存在很大局限性:写信的人通常不能构成普通人口总体的代表;人们在信件中对

事物的描述往往经过了不正常的压缩,往往是从特定角度描述的。

报刊这是文献中用得较多的资料之一。新闻报道常成为人们分析某一事件或运动的依据,但报纸上报道的文章通常不是事件的全部,它受到报道人个人思维、表

达能力的限制,同时也受版面和编辑部负责人以及有关部门限制。

官方统计资料是文献研究中另一个重要的资料来源。再利用官方资料时,应注意:应该对统计资料的内容、对象、范围、特点都有明确的认识;对于出现的各种

数字、指标以及它们的计算方法都要明确。

历史文献往往是指那些形成的时间距目前较远且文献的作者以及事件或运动的当事人都已经过世的资料。

第二手分析

第二手分析的含义也称二手分析,指的是对那些由其他人原先为别的目的手机和分析过

的资料所进行的新的分析。这种新的分析有两种类型:把同一种资料

用于不同问题的研究;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处理同一材料,看能否得到

同一结论。二手分析所用的资料常常是别的研究者或研究机构通过实

地调查所得到的原始数据,以及各统计部门编制的统计资料。

第二手分析的步骤选择研究主题寻找合适材料对资料的再创造分析资料

第二手分析的优缺点首先具有省时、省钱、省力气的优点,以便有更多时间来和精力来

分析资料;另一个优点的是特别适合比较研究和趋势研究。主要缺

点在于:其资料准确性和适用性。

内容分析内容分析是这样一种技术,它对各种信息交流形式的明显内容进行客观的、系统的、定量的描述。

内容分析的程序抽样编录

内容分析的类型计词法确定与研究相关的关键词,统计它们在样本中出现频率和百分

比,进行比较。

概念组分析将与研究内容有关的关键词分成小组,每组代表一个概

念,同时也是理论假设的一个变量。

语义强度分析给出词汇的强度权,以显示它们在使用时的差别。

内容分析的优缺点最大优点是省时、省钱;而且保险系数大;是一种非干扰性的研究方

法,不会对研究对象产生影响。

现存统计资料分析现存统计资料分析与二手分析很相似,不同的是二手分析所用的是原

始资料,现存统计资料分析用的是那种以频数、百分比等形式出现的

资料,例如统计年鉴等。

现存统计资料分析的主要步骤选择合适的资料处理资料说明资料来源

文献法的特点

文献法的优点文献法具有无反应性的优点,研究对象不会因研究者的影响而发生变化,收集资料方法本身不会使正在收集的资料发生变化。

文献法费用较低。

文献法可以研究那些无法接触到的研究对象,尽管所用的资料会存在一些

问题,但这是达到其研究目的的唯一途径。

文献法适于作纵贯分析。

文献法的缺点文献质量难以保证,特别是主观意图和客观限制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文献内容的可靠性。

资料不易获得。许多有价值的文献都是不公开的或随意获得的,因此文献

研究很难获得足够的资料。

许多文献资料缺乏标准化的形式,难以编录和分析。

补充:文献综述与文献法的区别

文献法主要是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的科学认识的方法。文献综述,是指就某一时间内,作者针对某一专题,对大量原始研究论文中的数据、资料和主要观点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提炼而写成的论文。综述属三次文献,专题性强,涉及范围较小,具有一定的深度和时间性,能反映出这一专题的历史背景、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社会研究方法_中南大学网络教育_课程考试复习题

《社会研究方法》期末复习资料 试题: 1.请以低保家庭生活状况为调查主题设计一份调查问卷; 2.对你的研究课题进行操作化; 3.问卷设计要求有不少于30道题,要求包含封面信、指导语、问题和答案(指导语可以包含在封面信里); 4.问题必须有开放式和封闭式问题,同时至少有一个相倚性问题。答案设计可以自由选择多种形式; 5.请尽量避免犯下问卷设计的一些常见错误。 解答:共四页 关于某某社区城市低保家庭生活情况调查问卷 关注和提高贫困群体的收入是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帮助这部分人尽快脱贫是各级政府都非常关注的问题。我认真学习《社会研究方法》这门课程,并将所学理论知识联系实际对本人居住社区城市低保家庭进行走访调查,随机选取享受城市低保待遇的50户居民家庭为调查样本, 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开展城市低保家庭生活状况调查。 姓名 _________ 性别 _________ 年龄 ______________ 通信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家庭成员人数____________ 1、您的婚姻状况是 □已婚 □离婚 □丧偶 □未婚 2、您的的受教育程度

□小学以下 □初中 □高中或中专 □专科 □本科 □硕士以上 3、您的政治面貌 □群众 □中共党员 □其它党派人士 4、您及其家庭成员每月领取的低保补助是多少 □100元以下 □100-300元 □300-500元 □500元以上 5、您及其家庭成员每月收入主要来源 □种植养植业 □低保收入 □外出打工 □做小生意 □工资收入 □其它 6、您已经享受城市低保的时间 □半年以下 □半年-一年 □一年-二年 □二年以上 7、您及其家庭的住房面积 □50平米以下 □50-80平米 □80-100平米 □100平米以上 8、您及其家庭居住房屋结构 □钢筋混凝土 □砖混材料 □砖瓦砖木 □其它 9、您及其家庭居住房屋来源 □租赁房 □购买商品房 □自建住房 □拆迁安置房 □保障性住房 10、您及其家庭成员中就业人数

2020南大社会研究方法第一次作业

作业名称社会研究方法第一次作业作业总分100 起止时间2020-9-20至2020-10-31 23:59:00 通过分数60标准题总分100 题号:1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3问卷不宜太长,通常以回答者在20分钟以内完成为宜,最多也不要超过() A、50分钟 B、30分钟 C、40分钟 D、45分钟 标准答案:b 说明: 题号: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个人所组成的各种社会群体本身,也可以成为社会调查中的() A、研究资料 B、分析单位 C、访问对象 D、观察对象 标准答案:b 说明: 题号:3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什么是社会调查?这是每一个尝试做社会调查的人应弄明白的() A、第一件事 B、重要事件 C、核心内容 D、重点方向 标准答案:a 说明: 题号:4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社会调查的第二个用处------解释社会现象发生的() A、现状 B、原因 C、趋势 D、状况 标准答案:b 说明: 题号:5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抽样的最终目的在于通过对样本统计值的描述来勾画出() A、样本状况 B、总体面貌 C、分析形态 D、群体动态 标准答案:b 说明: 题号:6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3社会调查最经常地被用于对某些总体或某种现象进行描述的() A、说明 B、追求 C、途径 D、目的 标准答案:d 说明: 题号:7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社会调查是一种系统的认识活动,它具有一定的结构和() A、对象 B、目标 C、主体 D、程序 标准答案:d 说明: 题号:8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3抽样误差就是用样本统计值去估计总体参数值时所出现的() A、相似 B、相合 C、误差 D、差异 标准答案:c 说明: 题号:9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3对构成总体的所有个体无一例外地逐个进行调查简称为() A、普查 B、抽查 C、访谈

社会研究方法2016.10试题及答案

201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社会研究方法试卷 (课程代码03350) 本试卷共6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 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社会研究活动要符合法律和社会规范,并受其他多种社会因素的制约。这表明社会研究具有( D ) A.目的性B.经验性C.理论性D.社会性 2.以思辨为主要方法的研究是( D ) A.社会科学研究B.历史研究 C.心理学研究D.哲学研究 3.应用性研究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 C ) A.“是什么”的问题 B. “为什么”的问题 C.“如何做”的问题D.“怎么样”的问题

4.通过调查鞍山钢铁公司、武汉钢铁公司、宝山钢铁公司等几个公司生产和销售的情况,来掌握全国钢铁生产和销售的基本情况。这使用的调查方法是( B ) A.抽样调查B.重点调套C.定性调查D.典型调查 5.研究选题时,要求从不同的角度去对一个旧的问题进行新的研究,从而得出不同的结论。这一选题原则体现了( C ) A.研究领域的新颖性B.研究方法的新颖性 C.研究视角的新颖性D.研究内容的新颖性 6.在一些微观层次的研究中(如心理学研究),研究者要直接确定变量之间的因果关 系,比较常用的研究方式是( B ) A.调查研究B.实验研究 C.文献研究D.实地研究 7.从内容上看,社会理论是( A ) A.对客观社会现象实质和规律的认识 B.对日常生活的经验概括 C.对现实世界各种现象抽象概括的形式 D.社会实践中认识和反映客观现实的一种方式 8.与一般自然界的因果关系相比,社会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 A ) A.具有概率性特点B.具有必然性特点 C.通常可直接观察D.通常可直接测量 9.从“所有的人都是要死的”和“张三是人”这两个命题推导出“张三会死”这个新 命题,这体现了社会研究的科学逻辑中的( A ) A.演绎推理原则B.经验归纳原则

社会研究方法教程 第三讲 笔记整理

第二讲:社会科学研究的理论建构 一.社会研究的层次与角度 岩石(片) 社会是一个 网 个人的层次 群体(集体)的层次 社会的层次社会结构的层次 文化的层次 看成 宏观有机整体(历史文化的角度研究社会发展规律)(一)社会研究 微观(微观与宏观矛盾) (二)社会整体与个体 区别/联系 分析各自的优缺点:不能抹杀任意一方 二.社会理论的构建 (一)理论的功能:1.指导研究的方面 2.描述事物的性质和状况 3.解释现象之间的关系 4.预测事物的未来以及未来的现象(历史决定你的现在,现在决定你的未来) 理论的特性:1.抽象性 2.必须主题化,论点前后一致 3.与历史统一 4.解释性 解释范围广 好的理论解释精确 结构简单 (二)理论的层次:1.宏观理论(高度概括的解释框架) 2.微观理论三者镶嵌在一起 3.中观理论 三.理论构建的要素 (一)概念:1.实体概念(可直接观察到) 2.非实体性概念(例:智力、情商、文化、尊重) (世界上抽象程度最高的三个概念:物质、精神、上帝)

(二)变量:概念的一种类型 变量之间的关系:a、因果关系(指标、操作化) b、相互关系(正相关、负相关) c、虚无关系 (三)命题与假设(陈述与形式) a、公理(不言自明) 命题的类型b、定理(被经验检验) c、经验概括和假设(为了得到逻辑或经验的结论做实验性的假设) 形式:a、函数式的陈述y=f(x) b、条件式陈述 假设c、差异式的陈述A组/B组 作用:指导研究、逻辑推导、发展理论 四、科学理论的构建过程 第一阶段:归纳法六经注我个别一般 第二阶段; 演绎法我注六经一般个别

第三讲:社会研究设计 一.基本要求:1.目标明确 2.最好的手段、方法 个人与个人 人个人与集体 集体与集体 为什么要研究 如何实现 二.基本目的:1.探索议题 2.描述情况、事件 3.解释 三.社会研究的内容:1.状态(客观指标) 2.意向性(主管意志:态度、观念、个性、偏好、倾向性) 3.态度(行为) 横剖研究:一段时间内对不同变量的研究 宏观研究 纵贯研究:长时间内对同一个主观变量进行研究四.社会研究的方法 微观研究:某一阶段采用的具体方法 定量方法 统计调查 定性方法 实验法 文献法

社会研究方法期末试题

社会研究方法期末考试题 一、简答题 1. 简要介绍测量的4种层次并举例。 答:(1)定类测量:又叫类别或定名测量,是测量层次最低的一种。即将研究对象的不同属性或特征加以区分,标以不同的名称或符号,确定其类别。其数学特征主要是等于或不等于。如:社会研究中,对诸如人们的性别、职业、婚姻状况、宗教信仰等特征的测量。它们分别将被研究者划分成“男女、工人、教师、商人……”等各种不同的群体或类别,且每一类别都是穷尽且互斥的,即既是相互排斥,互不交叉重叠,又对各种情况包罗无遗。 (2)定序测量:又叫顺序或等级测量,可以按某种特征或标准将对象分为强度、程度或等级不同的序列。其数字特征是大于或小于,它比定类测量高一个层次。比如:测量人们的文化程度,可将其分为文盲、半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这是一种由低至高的等级排序,还有如:测量城市的规模,人们的社会地位,生活水平,住房条件等都属于定序测量。 (3)定距测量:又叫等距或区间测量。它不仅能将社会现象或事物区分为不同的类别,不同的等级,且可以确定它们互相间不同等级的间隔和数量差别。数值特征是加或减。比如:公元年代,智商,温度等。这些都可以进行加减的,但值得注意的是定距测量的值虽然可以为0,但这个0不具备数学中的意义。如说温度为零,并不是代表没有温度,二是说达到了冰点温度。

(4)定比测量:又叫等比或比例测量。它除具有上述三种测量的全部性质外,还有一个绝对的零点,即有实际意义的零。它测量所得的数据既能进行加减外,又能进行乘除运算。如:对人们的收入、年龄、出生率、城市人口等进行的测量都是定比测量。 2. 什么是区位谬误?请举例说明。 答:又叫层次谬误,生态谬误或体系错误,指在社会调查中,研究者用一种比较大的集群分析单位作研究,而用另一种比较小的或非集群分析单位作结论的现象。如在以城市为分析单位调查犯罪现象时,研究者发现,流动人口多的城市的犯罪率大大高于流动人口少的城市,呈现出“城市的流动人口越多,城市的犯罪率越高”的趋势。若研究者据此得出“流动人口比非流动人口的犯罪率高”,则犯了层次谬误。因为他的调查资料以城市为单位收集而来,所得出的结论也只能是有关城市的结论,而不能是以有关流动人口和非流动人口的结论。 3. 什么是概念操作化? 答:指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观察的具体指标的过程。或者说,它是对那些抽象层次较高的概念进行具体测量时所采用的程序,步骤方法手段的详细说明。比如:将抽象概念“同情心”转化为“主动帮助盲人过街,主动给讨饭者钱物,主动向灾区捐款等就是操作化的一个例子。 4. 我们做研究为什么要抽样? 答:抽样指按一定方式从总体中选择或抽出样本的过程。在研究中之所以要进行抽样可从以下几方面说明:第一,抽样作为人们从部分认识整体这一过程的关键环节,其基本作用是向人们提供一种实现“由部分认识总体”这一目标的途径和手段;第二,在社会研究中,抽样主要解决的是对象的选取问题,即如何从总体中选出一部分对象作为总体代表的问题。这样就有利于我们在研究中节省时间,方便有效。

社会研究方法期末重点整理

社会研究方法期末重点整理 题型: 1、填空题:20*1分=20分 2、不定项选择:10*1分=10分 3、名词解释:5*4分=20分 4、简答题:5*5分=25分 5、论述题:两题12分+13分=25分 一、导论 1、社会研究的概念: PPT:社会研究指的是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社会研究的目标是探索和理解我们生活于其中的社会世界。而从事这种活动所用的方法,就是社会研究方法。 书本: (P2)社会研究是社会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泛指对各种社会现象的科学研究,即在一定的理论和方法论指导下运用系统的方法,通过建立科学理论来解释具体社会现象,并力图找到具体现象背后的普遍规律。 (P4)社会研究方法:有目的的对各种社会现象和人类各种社会行为进行科学研究的方式和手段。其研究对象包括社会要素、社会结构、社会文化、社会意识、社会生活及与之相关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内容。 2、社会研究的特点:(P5) (1)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科学性(指研究者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调查研究);(2)研究的方式是实证的(价值中立)——实证性(社会研究不涉及到价值判断,或者说研究者在研究中要保持一种“价值中立”的态度。) (3)研究的主题是经验的(可检验,也重复)——经验性(指社会研究必须依据可获取的资料,并能通过验证资料的验证。) (4)研究过程是客观的——客观性(指研究者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要保持客观、中立的立场,获得的经验事实是客观的。) 3、社会研究的类型:(P11) (1)按研究性质:理论性研究、应用性研究; (2)按研究目的: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 (3)按研究对象的范围:普遍调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 (4)按社会研究的应用领域:行政统计调查、学术性调查、民意调查、市场调查 (5)从时间性角度:横向研究、纵向研究(P18) ①横向研究/横剖研究/截面研究:(瞬间取景)在一个时间点上收集研究资料,并用以描述研究对象在这一时间点上的状况,或者探讨这一时间点上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横剖研究通常是较简单、较省钱的方法,但缺点是无法捕捉社会过程或变迁状况,是调查研究最常用的一种形式)。 ②纵向研究/纵贯研究:指的是在较长时期内的若干个不同的时间点上收集资料,用以描述现象的发展变化,以及解释不同现象前后之间的联系,分析社会现象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条件,探讨社会现象的前后联系,力图揭示社会现象的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纵贯研究通常比横剖研究来得复杂,涉及的成本也比较高,但也比较有力,特别是当研究者想要寻找社会变迁问题的答案时。 ●纵贯研究的三种主要类型:(区别) A.趋势研究/时间序列研究:在不同时点上所进行的若干次横向研究必须是具有同样的研究内容,采用的是同样的测量方法(总体的某一特征一直得到研究)。(书本:是指对一般总体随时间推移而变化的变化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一般总体在不同时间点的资料比较,以揭示和发现现象的变化趋势和规律。) B.同期群研究/同龄群研究/世代研究/人口特征组研究:对某一特殊人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研究,每

《社会研究方法》复习笔记

《社会研究方法》复习笔记 第一章社会研究导论 第一节 (一)社会研究:指通过采用科学的方法,系统地收集和分析关于社会现象的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对相关的社会现象及其本质和规律做出科学认识的活动。 (二)社会研究的特征:1目的性 2经验性 3理论性 4社会性 (三)社会研究的基本要素:1社会研究的主体 2社会研究的对象 3社会研究的内容 4社会研究的方法 社会研究的主体有:1社会研究活动的组织者 2社会研究项目的委托者 3社会研究项目的承担者 4社会研究的资助者 5社会研究者个人 类别概念是指由具有相同属性或特征的人或事物所构成的一个类别。 集合概念社会研究是指由一些分子所组成的集合体。 组织、社区、国家、社会等概念都是集合概念。 集合概念最大的特征是“总体大于部分之和”。 各项社会研究的内容分为五种:1现状调查 2态度调查 3因果分析 4预测分析 5对策研究 第二节 (一)社会研究的目的:1探索未知的事物 2验证不确定的知识 3扩展已有的知识 (二)社会研究的意义:1社会研究的理论性意义 2社会研究的应用性意义 (三)社会研究的基本原则:1、客观性原则 2、价值中立与价值关联 3、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 4、遵守法律和社会规范 第三节 (一)社会研究方法的意义体现在两个方面:1、是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而保证社会研究的客观性 2、是通过科学的方法来提高社会研究活动的效率。 (二)现代社会研究方法的特征:1、经验性 2、理论性 3、规范性 4、多样性

1、社会研究的方法论 2、社会研究的研究方式 3、社会研究中的具体方法和技术 社会研究中的研究方式,分为:问卷调查研究、实地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 第四节 (一)社会研究的一般过程:1、确定研究题目阶段 2、研究设计阶段 3、收集资料阶段 4、整理和分析资料阶段 5、研究报告的写作和发表阶段 第二章社会研究的主要类型 第一节 1、从研究的性质上看,分为理论性研究、应用性研究; 2、从研究的目的上看,分为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 3、按照调查对象的范围可分为普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 4、从研究方法上看,分为定性研究、定量研究; 5、从研究的时间尺度上看,分为横向研究、纵向研究。 (一)理论研究关注点:在于探索现象之是的因果关系和增加对社会现象内在规律的认识。 社会科学理论研究与哲学和历史学研究的不同:(简答) 1、社会科学的理论研究与哲学研究的不同主要在其理论抽象的层次和研究方法的不同。 2、社会科学的理论研究与历史学研究的不同主要在于前者更注重对当代社会问题的社会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二)应用性研究:是指针对现实问题,旨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的经验研究。 理论性研究与应用性研究的区别:主要在于其研究目标的不同。 应用性研究的主要类型:社会生活状况研究、社会问题研究、社会政策研究、社会影响评估 第二节 从研究的目的划分,社会研究可分为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 (一)探索性研究:是研究者在整个研究工作的前期阶段中对所研究的现象或问题进行初步了解的过程。探索性研究通常包括三个部分:1、实地考察;2、请教专家;3、查阅资料。 (二)描述性研究的基本要求:包括描述的准确性和概括性。 描述的概括性包含两层含义:1、描述研究要反映总体状况的一般特征; 2、描述研究也要对总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作准确的概括。 描述性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对社会现象的状况、过程和特征进行客观准确的描述。 (三)解释性研究:是对于社会现象或事件之间因果关系和研究。 第三节 (一)普查(又称普遍调查或整体调查):是指指在一定范围内对调查对象的全部单位无一例外地逐个进行的调查。 普查的主要特点:1、结论确定 2、资料精确普查的形式比较规范 3、调查项目少 4、工作量大。 (二)抽样调查:按照一定的方法从研究对象的总体中抽取一些个体作为样本来进行调查,并通过样本统计量来推论总体情况。

2018年10月社会研究方法试题

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研究方法试题 (课程代码0335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在社会调查活动中,直接访问和观察的个人、群体和组织是 A.社会研究总体 B.社会研究对象 C.社会调查对象 D.社会研究范围 2.社会研究中,研究者对某种社会现象的好坏、意义、重要性等具有主观评价,这被称为 A.事实判断 B.价值判断 C.价值中立 D.价值关联 3.要使社会研究的结论具有“可重复性”和“可检验性”,则该项研究必须具有 A.理论性 B.社会性 C.规范性 D.多样性 4.某项社会研究针对的是现实社会问题,旨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策,该项研究属于 A.理论性研究 B.应用性研究 C.探索性研究 D.解释性研究 5.同组研究是对同一批研究对象随时间推移丽发生变化的研究,这里的“同一批研究对象”是指 A.对象是同一时期的即可 B.对象是同一类型的即可 C.对象必须是相同的、不变的 D.对象必须是随机抽取的 6. 定性研究的哲学基础是 A. 功能主义 B. 科学主义 C. 实证主义 D. 人文主义 7. 社会研究选题要求具有新颖性,其中最高层次的新颖性是 A. 研究内容的新颖性 B. 研究视角的新颖性 C. 研究领域的新颖性 D. 研究方法的新颖性 8. 在社会研究中,对整个研究起着规范方向作用的是 A. 研究目的 B.研究内容 C. 研究方法 D.研究对象 9. 研究者在一次研究中抓住社会现象的一种特征,并且在考虑这一特征时短暂忽略其他特征,这是指 A.理论检验 B.理论概括 C.理论抽象 D.理论模型 10. 研究者需要通过理论检验的方法来验证理论假设的真实性,理论检验的第一步是 A. 提出理论模型 B. 进行经验检验 C.进行理论构建 D. 进行命题推演 11. 在一个900人的总体中,用等距抽样方法抽取一个包含20人的样本,抽样间距是 A. 35 B. 40 C. 45 D. 55 12. 在量化测量中,测量指标的精确度是用测量层次来衡量的,测量层次按精确度由高到底排列,依次为 A. 定距测量---定序测量---定比测量---定类测量 B. 定距测量---定比测量---定序测量---定类测量 C. 定比测量---定序测量---定距测量---定类测量 D. 定比测量---定距测量---定序测量---定类测量 13. 对所测对象的复合变量的各个方面按同样的方式,将其可取值按一定顺序排列触雷的测量工具是 A. 量表 B. 指数 C. 问卷 D. 指标

《社会研究方法》(风笑天)知识点汇总

《社会研究方法》(风笑天)知识点汇总 1、社会研究:社会研究是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 2、社会研究的特征:(1)研究的主题是社会,非自然的。(2)研究的方式是经验的,而非四辩的。(3)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而非判断的。 3、社会研究中的困难:人的特殊性、研究的干扰性、社会现象的复杂性、研究受到特定的制约、保持客观性的困难。 6、判断理论优劣的标准(1)解释范围越广泛的理论越是好的理论。(2)解释越精准的理论越是好理论;(3)结构越简练的理论越是好的理论。 7、变量:所谓变量,就是具有一个以上不同取值(不同的子犯筹、不同的属性,或不同的亚概念)的概念。 自变量:我们把那种引起其他变量变化的变量叫做自变量。 因变量:把那种由于其他变量的变化而导致自身发生发生变化的变量叫做因变量中介变量:指出现在更为复杂一些的因果关系链中的第三个变量。 8、假设:假设是一种有关变量间关系的尝试性陈述,或者说是一种可用经验事实检验的命题。 9、两种推理方式(1)归纳推理:即从具体的观察中概括出一般性的结论;(2)演绎推理:即从一般性的理论推演到新的经验性现象。 10、研究问题:指的是一项社会研究所要回答的具体问题,它是一个可以通过研究来进行回答的问题。 11、研究主题:指的是社会研究所涉及的某一类现象或问题领域。 12、选题的标准:重要性、创造性、可行性、合适性。 13、探索性研究:探索性研究是一种对所研究的现象或问题进行初步了解,以获得初步的印象和感性认识,同时为今后更周密、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基础和方向的研究类型。 14、描述性研究:描述性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收集有关总体分布特征的资料,提供有关总体结构、现象特点等方面的信息。 15、解释性研究:指的是那种探寻现象背后的原因,揭示现象发生或变化的内在规律,回答各种“为什么”的社会研究类型。 16、理论性研究:指的是那些侧重于发展有关社会世界的基本知识,特别是侧重于建立或检验各种理论假设的经验研究。 17、应用性研究:指那些侧重于认识现实社会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供特定的社会政策的经验研究。 18、四种基本的研究方式: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实地研究、文献研究。 19、分析单位:指的是一项社会研究中的研究对象。或者说,是一项社会研究中被研究的人或事物。 20、分析单位的主要类型:个人、群体、组织、社区、社会产品。 21、横向研究:横向研究也称为横剖研究,它指的是在一个时间点上收集研究资料,并用以描述研究对象在这一时间点上的状况,或者探讨这一时间点上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 纵向研究:指的是在若干个不同的时间点上收集资料,用以描述现象的发展变化,以及解释不同现象前后之间的联系。 趋势研究:指的是对一般总体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变化的研究。

社会研究方法试题及答案

201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社会研究方法试卷 (课程代码03350) 本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 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 ?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 0. 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 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社会研究活动要符合法律和社会规范, 具有(D ) 目的性 B .经验性 以思辨为主要方法的研究是 (D ) 社会科学研究 B 心理学研究 D 应用性研究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 “是什么”的问题 “如何做”的问题 并受其他多种社会因素的制约。这表明社会研究 A. 2. A. C. .理论性 .历史研究 .哲学研究 ?社会性 3. A. C. ( B. D “为什么” .“怎么样” 的问题 的问题 通过调查鞍山钢铁公司、武汉钢铁公司、宝山钢铁公司等几个公司生产和销售的情 况,来掌握全国钢铁生产和销售的基本情况。这使用的调查方法是 A.抽样调查 B .重点调套 C .定性调查 5. 研究选题时,要求从不同的角度去对一个旧的问题进行新的研究, 这一选题原则体现了 (C ) A.研究领域的新颖性 C.研究视角的新颖性 6. 在一些微观层次的研究中 系,比较常用的研究方式是 调查研究 文献研究 从内容上看,社会理论是 4. B ) .典型调查 从而得出不同的结论。 A. C. 7. A. B. B D (如心理学研究 (B ) B D (A ) .研究方法的新颖性 .研究内容的新颖性 ),研究者要直接确定变量之间的因果关 ?实验研究 .实地研究 C. D. & A. 对客观社会现象实质和规律的认识 对日常生活的经验概括 对现实世界各种现象抽象概括的形式 社会实践中认识和反映客观现实的一种方式 与一般自然界的因果关系相比,社会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 具有概率性特点 B .具有必然性特点

社会研究方法期末试题样本

社会研究办法期末考试题 一、简答题 1. 简要简介测量4种层次并举例。 答:(1)定类测量:又叫类别或定名测量,是测量层次最低一种。即将研究对象不同属性或特性加以区别,标以不同名称或符号,拟定其类别。其数学特性重要是等于或不等于。如:社会研究中,对诸如人们性别、职业、婚姻状况、宗教信奉等特性测量。它们分别将被研究者划提成“男女、工人、教师、商人……”等各种不同群体或类别,且每一类别都是穷尽且互斥,即既是互相排斥,互不交叉重叠,又对各种状况包罗无遗。 (2)定序测量:又叫顺序或级别测量,可以按某种特性或原则将对象分为强度、限度或级别不同序列。其数字特性是不不大于或不大于,它比定类测量高一种层次。例如:测量人们文化限度,可将其分为文盲、半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这是一种由低至高级别排序,尚有如:测量都市规模,人们社会地位,生活水平,住房条件等都属于定序测量。 (3)定距测量:又叫等距或区间测量。它不但能将社会现象或事物区别为不同类别,不同级别,且可以拟定它们互相间不同级别间隔和数量差别。数值特性是加或减。例如:公元年代,智商,温度等。这些都可以进行加减,但值得注意是定距测量值虽然可觉得0,但这个0不具备数学中意义。如说温度为零,并不是代表没有温度,二是说达到了冰点温度。

(4)定比测量:又叫等比或比例测量。它除具备上述三种测量所有性质外,尚有一种绝对零点,即有实际意义零。它测量所得数据既能进行加减外,又能进行乘除运算。如:对人们收入、年龄、出生率、都市人口等进行测量都是定比测量。 2. 什么是区位谬误?请举例阐明。 答:又叫层次谬误,生态谬误或体系错误,指在社会调查中,研究者用一种比较大集群分析单位作研究,而用另一种比较小或非集群分析单位作结论现象。如在以都市为分析单位调查犯罪现象时,研究者发现,流动人口多都市犯罪率大大高于流动人口少都市,呈现出“都市流动人口越多,都市犯罪率越高”趋势。若研究者据此得出“流动人口比非流动人口犯罪率高”,则犯了层次谬误。由于她调查资料以都市为单位收集而来,所得出结论也只能是关于都市结论,而不能是以关于流动人口和非流动人口结论。 3. 什么是概念操作化? 答:指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可观测详细指标过程。或者说,它是对那些抽象层次较高概念进行详细测量时所采用程序,环节办法手段详细阐明。例如:将抽象概念“同情心”转化为“积极协助盲人过街,积极给讨饭者钱物,积极向灾区捐款等就是操作化一种例子。 4. 咱们做研究为什么要抽样? 答:抽样指按一定方式从总体中选取或抽出样本过程。在研究中之因此要进行抽样可从如下几方面阐明:第一,抽样作为人们从某些结识整体这一过程核心环节,其基本作用是向人们提供一种实现“由某些结识总体”这一目的途径和手段;第二,在社会研究中,抽样重要解决是对象选用问题,即如何从总体中选出一某些对象作为总体代表问题。这样就有助于咱们在研究中节约时间,以便有效。

社会研究方法重点概念之欧阳光明创编

社会研究方法重点概念 第一章 欧阳光明(2021.03.07) 第二章导论 1、社会研究的定义: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探究活动。 2、社会研究的基本特征: (1)研究主题:社会的,而非自然的。 (2)研究方式:经验的,而非思辨的。 (3)研究问题:科学的,而非判断的。 3、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困难: (1)人的特殊性(2)研究的干扰性(3)社会现象的复杂性 (4)研究受到特定的制约(5)保持客观性的困难 4、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方法论、研究方式、具体方法和技术。 5、社会研究的方法论倾向:实证主义方法论和人文主义方法论。 6、社会研究的研究方式: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实地研究和文献研究。 7、社会研究的具体方法和技术:在研究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资料收集方法、资料分析方法,以及各种特定的操作程序和技术。 8、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比较:

9、社会研究的过程: (1)确定研究课题并将其系统化(2)设计研究方案和准备研究工具(3)资料收集 (4)资料的处理与分析(5)结果的解释与报告 第二章理论与研究 1、理论的层次:宏观理论、中观理论和微观理论。 2、理论的基本要素:概念、变量、命题和假设。 3、变量的分类: (1)自变量:引起其他变量变化的变量。 (2)因变量:由于其他变量的变化而导致自身发生变化的变量。(3)中介变量:出现在更为复杂一些的因果关系链中的第三变量。 3、科学环(如文末) 4、社会研究的推理方式: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 5、理论对经验研究作用: (1)理论作为研究的基础、背景,为研究提供特定视野和概念框架。 (2)理论指导研究的方向。 (3)理论提供研究的解释。 6、经验研究的理论功能:开创理论、重整理论、扭转理论和廓清理

2018年10月自考《社会研究方法》真题(完整试题)

2018年10月自考《社会研究方法》真题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在社会调查活动中,直接访问和观察的个人、群体和组织是 A.社会研究总体 B.社会研究对象 C.社会调査对象 D.社会研究范围 2、社会研究中,研究者对某种社会现象的好坏、意义、重要性等具有主观评价,这被称为 A.事实判断 B.价值判断 C.价值中立 D.价值关联 3、要使社会研究的结论具有“可重复性”和“可检验性”,则该项研究必须具有 A.理论性 B.社会性 C.规范性 D.多样性 4、某项社会研究针对的是现实社会问题,旨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策,该项研究属于 A.理论性研究 B.应用性研究 C.探索性研究 D.解释性研究 5、同组研究是对同一批研究对象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研究,这里的“同一批研究对象”是指 A.对象是同一时期的即可I B.对象是同一类型的即可 C.对象必须是相同的、不变的 D.对象必须是随机抽取的 6、定性研究的哲学基础是 A.功能主义 B.科学主义 C.实证主义 D.人文主义 7、社会研究选题要求具有新颖性,其中最高层次的新颖性是 A.研究内容的新颖性 B.研究视角的新颖性 C.研究领域的新颖性 D.研究方法的新颖性 8、在社会研究中,对整个研究起着规范方向作用的是 A.研究目的 B.研究内容 C.研究方法 D.研究对象 9、研究者在一次研究中抓住社会现象的一种特征,并且在考虑这一特征时暂时忽略其他特征,这是指 A.理论检验B,理论概括 C.理论抽象 D.理论模型 10、研究者需要通过理论检验的方法来验证理论假设的真实性,现论检验的第一步是 A.提出理论模型 B.进行经验检验 C.进行理论建构 D.进行命题推演 11、在一个900人的总体,用等距抽样方法抽取一个包含20人的样本,抽样间距是 A. 35 B. 40 C. 45 D. 55 12、在量化测量中,测量指标的精确度是用测量层次来衡量的,测量层次按精确度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 A.定距测量—一定序测量—一定比测量一一定类测量

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重排本)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

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重排本)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5分) 1.阿道夫·凯特勒 答:阿道夫·凯特勒是统计学发展史上早期开拓者之一,是数理统计学派的创始人,也被称为“经验社会学之父”。凯特勒是位法籍比利时学者,他是将概率论思想引入社会研究的第一人。他坚信社会生活具有一定的统计规律,这一点在他的社会调查实践中得到证实。凯特勒在研究法国不同年龄层次的犯罪现象时系统地运用了数理统计。 在实际研究的基础上,凯特勒提出了具有深远意义的“平均人”概念。他注意到,在人数的统计量足够大的时候,人们各种特性的分布遵从正态分布律。而“平均人”是所有人的特性的平均数,其属性正处于正态分布图形的中央。按凯特勒的理解,“平均人”是一个民族主要生理素质和道德素质的客观指标,是一个社会的典型,是描绘社会稳定状况的统计指标的中轴。 2.扎根理论 答:由经验资料建立的理论称为扎根理论,它的建构程序是:a.未经研究假设而直接从实际观察入手;b.从观察资料中归纳出经验概括;c.由经验概括上升到理论。 3.鲍格达斯量表 答:鲍格达斯量表,又称社会距离量表。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它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鲍格达斯于1925年创用的。这种量表过去一直广泛用于测量人们对种族群体的态度,

现在,它也被用来测量人们对职业、社会阶层、宗教群体等事物的态度。 鲍格达斯量表由一组表示不同社会距离或社会交往程度的陈述组成。按从最近社会距离到最远社会距离排列开来,如可以结亲(1)﹑可以作为朋友(2)﹑可以作为邻居(3)﹑可以在同一行业共事(4)﹑只能作为公民共处(5)﹑只能作为外国移民(6)﹑应被驱逐出境(7)。括号内分值越大表示社会距离越大。在这一组问题中,实际上蕴含着一种超强的逻辑结构。 4.前侧与后侧 答:在实施实验刺激前对实验对象(实验组和控制组)进行的测量称为前测。而在实施实验刺激后对他们的测量称作后测。在对实验对象进行前测和后测过程中,也可能产生一定的问题: ①实验对象可能会对测量问题的形式由不熟悉变得比较熟悉,对研究的目的由不了解变得比较了解,因而可能在后测中有意改变他们的回答,从而影响到实验结果的客观性; ②两次测量可能会使一部分对象感到厌烦,因而缺乏积极合作的热情; ③两次测量之间其它一些因素(如实验对象个人的生活经历、环境等)可能发生变化,也可能出现一些突发事件,因而导致两次测量的差别不能完全归于实验刺激。 5.社会网络分析 答:社会网络分析是包括测量与调查社会系统中各部分(“点”)的特征与相互之间的关系(“连接”),将其用网络的形式表示出来,然后分析其关系的模式与特征这一全过程的一套理论、方法和技术。

社会研究方法试题范文

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社会研究方法”课程期末试卷 提示:答案文档直接在学生平台提交 一、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简述普遍调查的特点。 答:由于普遍调查涉及的对象多、范围广,所以这一调查方式有以下特点:1.工作量大,耗时、费力、费钱。2.需要高度集中的组织和高度统一的安排。3.调查项目不能多。 2、简述随机抽样的一般程序。 答:1、界定总体。2、制定抽样框。3、决定抽样方案。4、实际抽取样本。5、评估样本质量 3、简述选题的标准。 答:选择调查课题既然有着如此重要的意义,当然应该高度重视选题的工作。为了选好题、选准题,必须明确进行选题时应该依据的标准。在实践中,人们通常采用下列几条标准来作为选择调查课题的依据。这几条标准是:重要性,创造性,可行性,合适性。 4、简述影响样本规模确定的因素。 答:1总体的规模。2抽样的精准性。3总体的异质性程度。4研究者所拥有的经费、人力、时间。 5、简述抽样的一般程序。 答1、界定总体。2、制定抽样框。3、决定抽样方案。4、实际抽取样本。5、评估样本质量 二、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论述抽样的一般操作步骤。 答:1)设计阶段:确定抽样调查目的,作用和要求;确定调查对象(总体)的范围和样本单位的样式;确定抽取样本的方式和样本单位的数目;组织抽取样本单位的工作;辅助工作的准备,如人员培训,资料印刷,工作进度安排。 (2)样本资料的收集 (3)资料的整理和推算 2、试论述社会调查的特征。

答:(1)随机性 客观现象可以分作确定性现象和非确定性现象。确定现象是指在某种条件下一定发生的想象。非确定性现象是指在某种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现象。 (2)统计规律性 由于存在着随机性,人们就不能简单地把抽样结果当做总体分析的数据。但抽样结果与总体性质也并非毫无关系。统计的内在规律性,使我们可以透过抽样推论总体。抽样结果与总体性质是两个既有差别又有内在联系的两个量。 三、操作题(共40分) “新的一年将继续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完善社保体系,争取使每个人病有所医、住有所居、活得更有尊严......” 请结合课程内容试对上述论述中的“尊严”一词进行概念操作化。 答:尊严的概念是指人和具有人性特征的事物,拥有应有的权利,并且这些权利被其他人和具有人性特征的事物所尊重。简而言之,尊严就是权利和人格被尊重。尊严就是不容亵渎的,尊严是不分男女的只是每个人生活的环境不一样所以自己要保护的东西也不一样,活得更有尊严,活得更好。 提交截止日期:2016年6月28日 注:请将文档保存类型设为“word 97-2003 文档”。 雷同卷按0分处理!

风笑天巴比社会研究方法(笔记整理)

社会研究方法 (顾书第十一章“社会工作研究(资料搜集和分析技术)”补充) 一、导论 (一)社会研究中的困难: a) 人的特殊性;b)研究的干扰性;c) 社会现象的复杂性; d) 研究受到特定的制约;e) 保持客观性的困难。 (二)研究过程的五个阶段: ①确定研究课题并将其系统化; 选题阶段主要有两个任务:一是选取主题,二是形成研究问题。 选择问题阶段受多种因素制约。 a.主观:研究者理论素养、生活阅历、观察角度、研究兴趣; b.客观:社会环境等。研究问题选择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个研究工作的成败。 ②设计研究方案和准备研究工具; 研究设计阶段由两部分组成: a.道路选择(为了达到研究的目标而进行的研究设计工作,设计研究的思路、策略、方 式、方法以及具体技术工具等各个方面)。 b.工具准备(对研究所依赖的测量工具或信息收集工具如问卷、量表、实验手段等等的 准备)。 ③资料的收集;资料收集阶段略。 ④资料的处理与分析; 资料分析阶段:对收集的原始资料进行系统的审核、整理、归类、统计和分析。 ⑤结果的解释与报告。 得出结果阶段:撰写研究报告,评价研究质量,交流研究成果。 二、理论与研究 (一)理论研究 有宏观理论、中观理论和微观理论三个层次。 1.宏观理论(一般性理论) 往往以全部社会现象或各种社会行为为对象,提供一种高度概括的解释框架。它的体系通常十分庞大、结构十分复杂、概念十分抽象。如马克思主义理论,达尔文进化论,社会学中结构功能主义理论、交换理论、冲突理论。它往往并不直接与具体的、经验的社会研究发生联系,它们更多是作为研究者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时所采取的一种理论视角或依据的一种理论背景。 2.中观理论(中层理论) 即中层理论,介于微观、宏观理论之间,以某一方面的社会现象或某一类型的社会行为为对象,提供一种相对具体的分析框架。只涉及有限的社会现象。它由几个有限的几组假定所组成,通过逻辑推导可以从这些假定中产生能接受经验研究证实或证伪的具体假设。如:社会学中常见的社会流动理论、社会分层理论、角色理论、参照群体理论等等。 3.微观理论 一组陈述若干概念之间关系、并在逻辑上相互联系的命题,其中一些命题可以通过经验检验。实际上是操作层次上的命题陈述,其特点是直接由经验材料或数据来证明或证伪。具有三个重要特征:a.由一组命题构成;b.这些命题在逻辑上相互联系;c.命题中的一部分可

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 笔记及考研真题详解 (1-5章)【圣才出品】

第一章绪论——科学与社会研究 1.1 复习笔记 一、科学 1.科学的含义及主要性质 (1)科学的含义 科学是从确定研究对象的性质和规律这一目的出发,通过观察、调查和实验而得到的系统的知识。科学的三个主要任务是描述、解释和预测失误的产生、发展与变化。 科学是人的有目的的活动与客观的、可实证的知识体系的结合,即科学是科学研究与科学知识这两种形式的结合。 ①科学知识所说明的是具有普遍性的事物,而不是某个具体现象或特殊事件。 ②科学研究是以系统的、实证性的方法获取知识。科学要使用实验、观察、检验等实证方法,以保证所获得的知识是真实可靠的。 (2)科学的主要性质 ①系统性。科学理论是一种逻辑上相互联系的命题体系。 ②因果决定论。科学假定,事物之间存在着有序的因果关系,尽管这种因果关系可能表现为概率的形式。 ③普遍性。科学的对象与科学结论是普遍的。 ④开放性。任何科学知识都只是相对真理。 ⑤实证性。科学研究要依靠经验观察与验证等实证方法,无法被实践检验的知识称不上

科学。 ⑥客观性。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规则尽可能地排除了研究者主观因素的影响,使科学发现具有客观性。 ⑦明确性。科学研究都是针对具体事物,并且是以明确的操作化方式进行的。 ⑧社会性。科学必然要受到社会的影响和制约。 2.科学的功能 (1)技术功能。科学作为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有效手段,使人类摆脱了对于物质世界的被动地位。 (2)学术功能。科学是一种探索未知、发现真理、积累知识、传播文明、发展人类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活动。 (3)社会功能。科学是社会变革的主要力量,它首先是通过技术革命间接地、不自觉地对社会产生影响,然后是通过思想革命直接地、自觉地促进社会变革。 3.科学的发展 (1)科学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大阶段: 第一阶段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与分类; 第二阶段是对自然界的运行机制或规律的认识; 第三阶段是对人类社会和人类本身的认识。 (2)当代科学在发展问题上面临着三个重大问题: ①科学与文化的分离; ②科学方法的局限; ③社会制度的制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