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灸法习题

常用灸法习题
常用灸法习题

中医技术灸法试题及答案

中医技术灸法试题及答案 1【单选题】灸法的作用() A、温经散寒 B、扶阳固脱 C、消瘀散结 D、以上全是 正确答案: D 2【单选题】不属于灸法应用范围是() A、虚证 B、阴虚阳亢 C、寒证 D、阴证 正确答案: B 3【单选题】以下病症哪个适合艾灸治疗() A、中风闭证 B、高热神昏 C、遗精阳痿 D、阴虚咯血 正确答案: C 4【单选题】下列哪些部位不宜使用直接灸() A、面部穴位 B、乳头

C、大血管 D、孕妇的腹部 E、以上均是 正确答案: E 5【单选题】温和灸与皮肤的距离约为() A、2~3cm B、4~5cm C、5~6cm D、10cm 正确答案: A 6【单选题】下列疾病中适合雀啄灸的是() A、胎位不正 B、风湿痹痛 C、感冒 D、腹痛 正确答案: A 7【单选题】下列哪种疾病不适合灸法() A、虚证 B、痹痛 C、中风脱证 D、中风闭证 正确答案: D

8【单选题】最适宜隔盐灸的部位是() A、中脘 B、气海 C、脐中 D、关元 正确答案: D 9【单选题】针灸并用的方法是() A、太乙神针 B、雷火神针 C、温针灸 D、温和灸 正确答案: C 10【单选题】瘢痕灸是指下列哪种方法() A、化脓灸 B、非化脓灸 C、间接灸 D、灯火灸 正确答案: A 11【单选题】可以治疗蛇蝎毒虫所伤的灸法是() A、隔姜灸 B、隔蒜灸 C、隔附子饼灸

D、隔盐灸 正确答案: B 12【单选题】下列哪项是施灸的禁忌证() A、瘿瘤 B、阴虚发热证 C、乳痈初起 D、脱肛 正确答案: D 13【单选题】隔姜灸多用于治疗() A、肺痨瘰疬 B、未溃疮疡 C、阳痿早泄 D、风寒痹症 正确答案: D 14【单选题】关于瘢痕灸,叙述不正确的是() A、施灸前先在所灸腧穴涂以少量大蒜汁 B、每壮艾柱不必燃尽,燃剩1/4时应易柱再灸 C、选用大小适宜的艾柱 D、灸后1周左右,施灸部位化脓形成灸疮 正确答案: B 15【单选题】属于间接灸的是() A、太乙神灸

针法灸法1

南阳医学高等专 科学校 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2007级国医、普大针灸推拿专业 《针法灸法》 期末考试试卷(一卷)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动留针法 2.实按灸 3.灯火灸 4.闪罐法 5.腧穴磁疗法 二、填空题(40空,每空0.5分,共20分)1.透穴刺法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标幽赋》中说:“……春夏瘦而______,秋冬肥而______”。 3.艾条灸分为实按灸和______。隔蒜灸属于______。 4.三棱针挑刺法是将针______向刺入穴位皮肤,挑破皮肤______cm挑断______组织。5.金代_______医家提出“子午流注”。6.头针中,额中线是指从_______ 穴向前平刺1.0寸。 7.腕踝针上5点相当于______穴处,上2点相当于______穴处。 8.腕踝针下1点在________穴直上3寸。 9.穴位埋线 正常的术后 反应是_______________。 10.穴位注射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宜选用 ____________。 11.在腧穴贴敷法中,用哪种物质调药可以起到解毒、化瘀、敛疮的作用______。 12.皮内针有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________皮内针对准穴位直刺,________皮内针对准穴位平刺。 13.在针刺得气后,针尖顺其经脉,随而济之为______;针尖逆其经脉,迎而夺之为______。 14.临证以______的艾绒为佳品,艾炷的制作要求_________。 15.耳穴在耳廓的分布犹如一个在子宫的胎儿,头部______,臀部______,其中与腹腔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线

传统康复考试试题

第一章 一.选择题 1.“康复”的主要目的是解决(D ) A.疾病预防 B.治愈疾病 C.治疗残疾 D.功能障碍 E.卫生保健 2.中国传统康复技术的手段不包括(C) A.针灸 B.气功 C.作业治疗 D.推拿 E.拔罐 3奠定了中国传统医学理论基础的著作是(A) A.皇帝经 B.伤寒杂病论 C.诸病源候论 D.脾胃经 E.五十二病方 4中国传统康复技术的两大特点是(A ) A.整体康复与辨证康复 B.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 C.脏象学说 D.元气学说 E.经络学说 5.中医七情不包括(D) A.喜 B.怒 C.忧 D.痴 E.思 6.传统康复独特的治疗原则不包括(C ) A.调整阴阳 B.协调脏腑 C.药物治疗 D.调理气血 E.扶正祛邪 7.中国传统康复技术的理论基础(A) A.先 B.唐 C.宋 D.明 E.清 8,。中国传统康复技术起源最早追溯与( D ) A.解剖学 B.病因学 C.病机学 D.中国传统哲学 E.病理学 二.多选题 9.指导传统康复治疗技术的核心思想的(AB ) A.整体康复 B.辨证康复 C.综合康复 D.全面康复 E.早期康复 10.传统康复医学的理论与康复技术的学术繁荣时期为(BDE) A.唐 B.宋 C.明 D.金 E.元 第二章 一.选择题 1.十二经循行中,阴经与阳经的交接部位是(D ) A.胸部 B.头面部 C.上肢部 D.手足部 E.下肢部 2.以“手足、阴阳、脏腑”命名的是(C) A.十二别经 B.十五络脉 C.十二经脉 D.奇经八脉 E.十二皮部 3.小肠经和心经衔接于( B ) A.无名指 B.小指 C.中指 D.食指 E.拇指 4.下列穴位中,不属于足阳明胃经的是(C ) A.足三里 B.天枢 C.中脘 D.丰隆 E.庭 5.足三阳经在躯体的分布规律是(E ) A.太阳在前,阳明居中,少阳位后 B.阳明在前,太阳居中,少阳位后 C.少阳在前,太阳居中,阳明位后 D.太阳在前,少阳居中,阳明位后 E.阳明在前,少阳居中,太阳位后 6,有表里关系的经脉是(C) A.足阙阴肝经与手阳明大肠经 B.手阙阴心包经与手太阳小肠经 C.足少阴肾经与足太阳膀胱经 D.足少阳胆经与手阙阴心包经 E.足太阳脾经与手太阳肺经 7.患儿男,7岁。夜睡后不知排尿,常在尿床后方完全清醒,尤其当阴雨天活冬季加重,常每夜遗尿2~3次,怕冷,近3年症状加重。若选取下列穴位治疗,最佳的是(A )

中医护理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医护理知识考试卷 科室:姓名: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70分) 1、在中医观察舌象的目的中哪项不对:(E) A.判断正气盛衰 B.辨别病位深浅 C.区别病邪性质 D.推断病情进展 E.了解病位深浅 2、春季人体肝气、脾气相对不足,易精神倦怠,嗜睡,应适当控制睡眠时 间,起居方面应遵循:(C) A.早卧早起 B.早卧晚起 C.夜卧早起 D. 夜卧晚起 E.以上均不对 3.入秋后,白昼渐短,夜来提前,人身阳气渐内收,阴气渐长,秋季起居 方面应遵循:(A) A.早卧早起 B.早卧晚起 C.晚卧早起 D.晚卧晚起 E.以上均不对 4.护理人员应设法消除病室嘈杂之声不能超过(C) A、60-80分贝 B、20-40分贝 C、40-60分贝 D、40-50分贝 E、50-70分贝 5.普通病室的室温应在(B) A、16~20℃ B、18~22℃ C、20~24℃ D、24~26℃ E、26~28℃ 6、老年患者、新生儿、沐浴者、阳虚证、寒证病人的病房的室温应在(E) A、18~26℃ B、18~28℃ C、20~24℃ D、24~26℃ E、20~28℃ 7.病房的温度最好维持在(C) A、30%-40% B、40%-50% C、50%-60% D、60%-70% E、70%-80% 8、吸收快,能迅速发挥疗效,作用强,并可根据病情变化加减使用的中 药剂型是(D) A.散剂 B.丹剂 C.冲剂 D.汤剂 E、丸剂

9、中药汤剂的质量与选用的煎药器有密切的关系,最好选用(B) A、铁锅 B、瓷罐 C、铝锅 D、搪瓷锅 E、不锈钢锅 10、煎中药时,一般第一煎加水量应淹过药面(A) A、3-4cm B、4-5cm C、5-6cm D、6-7cm E、8-10cm 11、煎中药前需将中药用凉水浸泡,一般,根茎种子、果实宜浸泡(E) A、20分钟 B、30分钟 C、40分钟 D、50分钟 E、60分钟 12、煎药的火候应(B) A、先文后武 B、先武后文 C、直接用文火煮沸 D、直接用武火煮沸 E、文武交替使用 13、下列哪味中药需先煎(C) A、茯苓 B、白术 C、石膏 D、甘草 E、大黄 14、下列哪味中药需包煎(A) A、旋覆花 B、陈皮 C、连翘 D、甘草 E、黄芪 15、关于“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鲁莽造次,水火 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的说法,出自医家(B) A.徐大椿 B.李时珍 C.张仲景 D.孙思邈 E、朱丹溪 16、中医的四种诊法(D) A、望、触、问、切 B、视、触、叩、听 C、望、触、叩、听 D、望、闻、问、切 E、望、闻、叩、听 17、病情观察的目的哪项不妥(E) A、为护理诊断和护理计划提供依据 B、判断疾病的发展趋向和转归 C、及时了解用药反应和治疗效果 D、及时发现危重症或并发症 E、及时了解病人及家属的意见和建议 18、在四季环境适宜避外邪中哪项不妥(B) A、春防风 B、夏防热 C、长夏防湿 D、秋防燥 E、冬防寒 19、中医用药“八法”中不包括:(E) A、清法 B、吐法 C、下法 D、和法 E、热法 20、服用滋补药一般宜在:(E) A、饭后服用 B、饭后二小时服用 C、饭前二小时服用

几种常见的艾灸方法

1 肠胃不太好,用艾灸足三里,神阙,关元。 2 扁桃体炎用艾条灸下颌下的扁桃体点和大椎穴。 3 大便不爽:艾灸(悬空灸)近10天肚脐和脐周足三里,按摩百会穴,感觉大肠蠕动增强,每天都有排气,也没有胃肠胀气现象了,便后清爽了再巩固治疗,每周2-3次。 4 反流性胃炎可以用化脓灸的方式在中脘穴、足三里还有丰隆处艾灸。 5 胆囊长了息肉:可以艾灸关元、期门、日月、阳陵泉. 6 艾灸可以治疗咽炎,方法是在大椎穴点刺放血后,拔罐,然后在艾灸。大椎和天突.(有慢性咽炎的,会导致晚上睡觉打呼。用艾灸盒绑在大椎穴或颈夹脊穴,就会有很好的效果。) 7 胃与十二指肠溃疡可以艾灸治疗,用四眼艾灸盒在腹部的胃经大面积艾灸,还有用单眼灸盒在足三里和梁丘艾灸. 8 糜烂性胃炎可以艾灸治疗,用四眼艾灸盒在腹部的胃经大面积艾灸,还有用单眼灸盒在足三里和梁丘艾灸可以艾灸治疗. 9 高血压可以艾灸大椎和百会. 10 艾灸可以治疗便秘。灸神阙、关元、足三里. 11 早泄可以艾灸关元、中级、八髎穴。 12 霉菌性阴道炎艾灸关元,中极,子宫归来,还有三阴交.如果有了很好的效果,就可以隔天一次了. 13 宫颈糜烂艾灸治疗此病有很好的疗效,取穴关元、子宫、归来、八髎穴、三阴交可以艾灸治疗,是个需要长期坚持治疗的疾病。 14 子宫肌瘤可以艾灸治疗,是个需要长期坚持治疗的疾病。可以艾灸关元、子宫、归来、八髎穴、三阴交. 15 肾虚应该艾灸中脘、关元、足三里、八髎穴. 16 十二指肠溃疡,艾灸的话以中脘。关元、天枢、足三里和胃俞、脾俞、肝俞这些辅助穴位为主。 17 肩周炎,可以艾灸或直接灸更好,还可以灸后按摩。可以在天柱、肩井、肩髎、中府、曲池、外关和局部压痛点。 18 腰间盘突出:腰椎间盘突出的部位艾灸和通窜部位艾灸。 19 功能性子宫出血,可以艾灸关元、子宫、三阴交和隐白. 20 宫颈炎可以用艾灸关元、带脉,加上五味消毒饮“蒲公英15g,金银花10g,野菊花10g,紫花地丁10g,天奎子10g”,不久即可全愈。 21 肝郁的厉害,口苦、还有焦虑症,先从百会、大椎和中脘足三里开始,逐步体会效果。 22 预防经常感冒,艾灸最有效果。可以艾灸中脘、关元、足三里即可,用温和灸的方式或隔姜灸的方法。 23 提高免疫力的穴位是中脘、关元、足三里。 24 肝气不足,脾胃虚,肾阳虚。艾炙中脘、脾俞、肝俞、足三里。 25 过敏性鼻炎可以灸:迎香、印堂、肺俞、合谷、大椎。

刺法灸法学考试重点(非常全面)

一、单选题 ◆最早的针具是:砭石 ◆决定毫针规格的部位是:针身 ◆药物消毒法,常用什么浓度的酒精浸泡,浸泡时间通常为:75%、30-60分钟 ◆现代毫针刺法应包括:进针法、行针法、补泻法、留针法及出针法。 ◆下面那种灸法属于非艾火类的灸法:天灸. ◆全面总结上古以来的刺法与补泻手法的书籍是:《内经》 ◆针刺的行针的基本手法是:捻转法 ◆最早的拔罐法所用的“罐”是:兽角 ◆最早强调双手配合操作书籍为:《难经》 ◆大部分穴位的针刺深度,一般以什么为原则:有针感而又不伤及重要脏器 ◆一般进针角度为45o时称斜刺 ◆如在临床针刺过程中病人发生晕针时最应首先采取的措施是立即停止再针刺并将针拔出◆“得气”又称气至 ◆针下得气后,均匀地提插捻转以调节逆乱的气机,用于临床一时性的气血逆乱、经气失 调,虚实不明显的病症的针刺方法为:平补平泻法 ◆在针刺过程中,病人感到精神疲倦,头晕目眩,胸闷气短,心慌心悸,恶心欲吐,面苍 肢冷,脉微细。此称:晕针 ◆当出针后,局部出血青肿明显时,下面那种处理方法是正确的:先冷敷,再热敷 ◆当病人在针刺过程中出现触电感向四肢末端放射,甚至引起肢体瘫痪时,说明针刺:刺 伤了脊髓 ◆属于瘢痕灸的是:化脓灸 ◆雷火针属于:药条实按灸 ◆属于针法与灸法相结合的方法是:温针灸 ◆观察毫针刺入的深度及提插幅度的部位是:针根 ◆现代毫针刺法应包括:进针法.行针法.补泻法.留针法及出针法 ◆大部分穴位的针刺深度,一般以什么为原则:有针感而又不伤及重要脏器 ◆下面那种刺法不属于《内经》的浅刺法:短刺 ◆捻转补泻法的补法为拇指向前用力重向后用力轻,捻转角度小,频率慢,操作时间短。 ◆当针下得气后,用特定的方法使针感向病所传导扩散的方法称:行气法

刺法灸法考试复习题

1.九针:即九种不同形制和用途的金属针具,包括:鑱针、圆针、提针、锋针、铍针、圆利针、毫针、长针和大 针等。其中锋针发展为三棱针,长针发展为硭针。(选择)古代最原始的切割和医疗工具称为:砭石。又称针石。2、毫针的构成,分为针尖、针身、针根、针柄、针尾5个部分;(选择)1)针尖:是针身的尖端部分,亦称针芒,是刺入腧穴肌肤的关键部分;2)针身:是针尖至针柄间的主体部分,又称针体,是毫针刺入腧穴内相应深度的主要部分;3)针根:是针身与针柄连接的部分,是观察针身刺入腧穴深度和提插幅度的外部标志;4)针炳:是用金属丝缠绕呈螺旋状,从针根至针尾的部分,是医者持针、行针的操作部位,也是施用温针灸法时装置艾绒之处;5)针尾:是针柄的末端部分。 3、无痛进针的要点:1)进针前缓解患者紧张情绪2)适当按压患者穴位,避免将针刺入毛孔;3)进针时持针要紧,针尖离皮肤要近;4)快速刺入皮肤(达到真皮层)或进针时适当下压针体或上下轻微振动针体。 4、腕踝针临床选点原则:1)上病取上、下病取下;2)左病取左、右病取右;3)区域不明、选双上1;4)上下同取;5)左右共针; 1 5、得气的指征,一是患者对针刺的感觉和反应,另一是医者刺手指下的感觉; 5、得气的意义,是针刺产生治疗作用的关键,是判断患者经气盛衰、疾病预后、针治效果的依据,也是针刺过程中进一步实施手法的基础。 6、气至病所:是指通过一定的手法,使针刺感应向着病所方向扩延和传布,最终达到病变部位。 7、行气法:是针刺得气后,进一步使气循经而行,乃至达到病所的方法。又称运气法、气至病所法等。操作时可采用按努、针向行气和飞经走气、通经接气等。临床常用的行气方法循摄法、逼针法、推气法、按截法。 8、电针注意事项:1)使用前必须检查其性能是否良好,输出按钮必须先调到0;2)调节输出量应缓慢,开机时输出强度应逐渐从小到大,切勿突然增大,以免发生意外;3)在治疗严重心脏病患者时,避免电流回流经过心脏;4)有人工起博器的患者,严禁使用电针;5)年老、体弱、醉酒、饥饿、过饱、过劳等,不宜使用电针。孕妇慎用电针。 6)作为温针使用过的毫针,应用时须将输出线夹在毫针的针体上或使用新的毫针。 9、耳穴的分布规律:与面颊相应的穴位在耳垂;与上肢相应的穴位在耳舟;与躯干相应的穴位在对耳轮体部;与下肢相应的穴位在对耳轮上、下脚;与腹腔相应的穴位在耳甲艇;与胸腔相应的穴位在耳甲腔;与消化道相应的穴位在耳轮脚周围等。 10、耳针临床应用:恶心呕吐,神门;哮喘,交感;失眠,内分泌、皮质下;荨麻疹,肾上腺;(补充) 11、头皮针刺激部位:1)额中线,主治神志病,头、鼻、舌、眼、咽喉病等;2)额旁1线,主治肺、心等上焦 病症;3)额旁2线,主治脾、胃、肝、胆等中焦病症。4)额旁3线,主治肾、膀胱等下焦病症。5)顶中线, 主治腰腿足病症。6)顶颞前斜线,主治运动功能障碍病症如瘫痪等。7)顶颞后斜线,主治感觉功能障碍病症, 如疼痛、麻木等。8)顶旁1线,主治腰腿足病症;9)顶旁2线,主治肩臂手病症。10)颞前线,主治偏头痛、运动性失语、周围性面瘫及口腔病症。 12、晕针:是在针刺过程中患者发生的晕厥现象。1)现象,轻者感觉精神疲倦,头晕目眩,恶心欲吐;重者突然出现心慌气短,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厥冷,脉细弱而数或沉伏。2)原因,因情绪紧张、虚弱、劳累、饥饿,或大汗、大泻、大失血后针刺;也有因体位不当,手法过重,闷热、过寒冷、临时的恶性刺激等。3)处理,立即停止针刺,拔针平卧,饮温水。不解者,可指按或针刺急救穴,如人中、合谷、内关、足三里等。也可灸百会、关元、气海。4)预防,主要根据晕针发生的原因加以预防。对初次接受针治者,要做好解释工作,解除恐惧心理,对体质虚弱或年迈者应采取卧位,手法宜轻,切勿过重。对过累、过饥、过饱患者,推迟针刺时间。注意室内空气流通,消除过冷、过热因素。密切观察患者的神态变化,询问其感觉。(论述) 13、针后异常感:是指出针后患者酸痛、沉重、麻木、酸胀等不适的感觉。1)现象,出针后患者不能挪动体位;或原症状加重。2)原因,多半是行针手法过重,或留针时间过长,或体位不适。3)处理,一般出针后让患者休息片刻,不要急于离去。用手指在局部上下循按,或可加艾条施灸,即可消失或改善。4)预防,行针手法要匀称适当,避免手法过强和留针时间过长。 14、针刺引起神经损伤:针刺对神经系统的损伤,包括中枢神经和外周神经。针刺损伤涉及大脑、小脑、脑干、脊髓、四肢及头面的一些神经干、支,还有内脏神经的损伤。1)刺伤脑脊髓是指针刺颈项、背部腧穴过深,针具刺入脑脊髓,引起头痛、恶心等现象;2)刺伤周围神经是指针刺引起的周围神经损伤,出现损伤部位感觉异常、肌肉萎缩等现象。 15、艾灸法作用特点:主要作用是温热透达腧穴深部,和艾叶芳香温通药性的综合效应。主要应用是以经脉陷下、阴阳皆虚,经脉坚紧者为宜。可治针刺或中药疗效不显著,亦即‘针所不为,灸之所宜。主要用于寒证。

针法灸法1

南 阳 医 学 高 等 专 科 学 校 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 2007级国医、普大针灸推拿专业《针法灸法》 期末考试试卷(一卷)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动留针法 2.实按灸 3.灯火灸 4.闪罐法 5.腧穴磁疗法 二、填空题(40空,每空0.5分,共20分) 1.透穴刺法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标幽赋》中说:“……春夏瘦而______,秋冬肥而______”。 3.艾条灸分为实按灸和______。隔蒜灸属于______。 4.三棱针挑刺法是将针______向刺入穴位皮肤,挑破皮肤______cm 挑断______ 组织。 5.金代_______医家提出“子午流注”。 6.头针中,额中线是指从_______穴向前平刺1.0寸。 7.腕踝针上5点相当于______穴处,上2点相当于______穴处。 8.腕踝针下1点在________穴直上3寸。 9.穴位埋线正常的术后反应是_______________。 10.穴位注射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宜选用____________。 11.在腧穴贴敷法中,用哪种物质调药可以起到解毒、化瘀、敛疮的作用______。 12.皮内针有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________皮内针对准穴位直刺,________ 皮内针对准穴位平刺。 13.在针刺得气后,针尖顺其经脉,随而济之为______;针尖逆其经脉,迎而夺之为______。 14.临证以______的艾绒为佳品,艾炷的制作要求_________。 15.耳穴在耳廓的分布犹如一个在子宫的胎儿,头部______,臀部______,其中与腹腔脏器相对应的耳穴在____________,与胸腔脏器相对应的耳穴多分布在______。 16.进针法包括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皮肤针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古代刺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18.常用的非艾灸类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天灸等 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40分) (一)A 型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1.药液浸泡消毒法可将针具放入( ) A .95%乙醇内浸泡30~60分钟 B .75%乙醇内浸泡30~60分钟 C .75%乙醇内浸泡10~15分钟 D .95%乙醇内浸泡10~15分钟 2.取面颊、颈侧、耳部等的腧穴,适宜的体位是( ) 系、部 班级 姓名 学号 考场 --------------------------------------------------密----------------------------------封------------------------------------------线----------------------------------------

中医护理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医护理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姓名:科室: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70分) 1、在中医观察舌象的目的中哪项不对:(E) A.判断正气盛衰 B.辨别病位深浅 C.区别病邪性质 D.推断病情进展 E.了解病位深浅 2、春季人体肝气、脾气相对不足,易精神倦怠,嗜睡,应适当控制睡眠时 间,起居方面应遵循:(C) A.早卧早起 B.早卧晚起 C.夜卧早起 D. 夜卧晚起 E.以上均不对 3.入秋后,白昼渐短,夜来提前,人身阳气渐内收,阴气渐长,秋季起居 方面应遵循:(A) A.早卧早起 B.早卧晚起 C.晚卧早起 D.晚卧晚起 E.以上均不对 4.护理人员应设法消除病室嘈杂之声不能超过(C) A、60-80分贝 B、20-40分贝 C、40-60分贝 D、40-50分贝 E、50-70分贝 5.普通病室的室温应在(B) A、16~20℃ B、18~22℃ C、20~24℃ D、24~26℃ E、26~28℃ 6、老年患者、新生儿、沐浴者、阳虚证、寒证病人的病房的室温应在(E) A、18~26℃ B、18~28℃ C、20~24℃ D、24~26℃ E、20~28℃ 7.病房的温度最好维持在(C) A、30%-40% B、40%-50% C、50%-60% D、60%-70% E、70%-80% 8、吸收快,能迅速发挥疗效,作用强,并可根据病情变化加减使用的中 药剂型是(D) A.散剂 B.丹剂 C.冲剂 D.汤剂 E、丸剂

9、中药汤剂的质量与选用的煎药器有密切的关系,最好选用(B) A、铁锅 B、瓷罐 C、铝锅 D、搪瓷锅 E、不锈钢锅 10、煎中药时,一般第一煎加水量应淹过药面(A) A、3-4cm B、4-5cm C、5-6cm D、6-7cm E、8-10cm 11、煎中药前需将中药用凉水浸泡,一般,根茎种子、果实宜浸泡(E) A、20分钟 B、30分钟 C、40分钟 D、50分钟 E、60分钟 12、煎药的火候应(B) A、先文后武 B、先武后文 C、直接用文火煮沸 D、直接用武火煮沸 E、文武交替使用 13、下列哪味中药需先煎(C) A、茯苓 B、白术 C、石膏 D、甘草 E、大黄 14、下列哪味中药需包煎(A) A、旋覆花 B、陈皮 C、连翘 D、甘草 E、黄芪 15、关于“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鲁莽造次,水火 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的说法,出自医家(B) A.徐大椿 B.李时珍 C.张仲景 D.孙思邈 E、朱丹溪 16、中医的四种诊法(D) A、望、触、问、切 B、视、触、叩、听 C、望、触、叩、听 D、望、闻、问、切 E、望、闻、叩、听 17、病情观察的目的哪项不妥(E) A、为护理诊断和护理计划提供依据 B、判断疾病的发展趋向和转归 C、及时了解用药反应和治疗效果 D、及时发现危重症或并发症 E、及时了解病人及家属的意见和建议 18、在四季环境适宜避外邪中哪项不妥(B) A、春防风 B、夏防热 C、长夏防湿 D、秋防燥 E、冬防寒 19、中医用药“八法”中不包括:(E) A、清法 B、吐法 C、下法 D、和法 E、热法 20、服用滋补药一般宜在:(E) A、饭后服用 B、饭后二小时服用 C、饭前二小时服用

刺法灸法题库

刺法灸法学初赛范围 (一)叙述并演示类: 一、叙述并演示提插法和捻转法。 1.提插法:是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上提下插的操作手法。使针由浅层向下刺入深层的操作谓之插,从深层向上引退至浅层的操作谓之提。提插幅度的大小、层次的变化、频率的快慢和操作时间的长短,应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腧穴部位和针刺目的等灵活掌握。使用提插法时指力一定要均匀一致;幅度不宜过大,一般以3~5分为宜;频率不宜过快,每分钟60次左右;保持针身垂直,不改变针刺角度、方向。通常认为行针提插的幅度过大,频率过快,刺激量就大;反之,提插幅度小,频率慢,刺激量就小。 2.捻转法:是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向前向后捻转动作使针在腧穴内反复前后来回旋转的行针手法。捻转角度大小。频率的快慢、时间的长短等,需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腧穴部位、针刺目的等具体情况而定。使用捻转法时,指力要均匀;角度要适当,一般应掌握在180°左右;不能单向捻针,否则针身易被肌纤维等缠绕,引起局部疼痛和导致滞针而使出针困难。一般认为捻转角度大,频率快,其刺激量就大;反之,就小。 二、临床上常用的行针辅助手法有哪几种?(叙述并演示) 1.循法:医者用手指顺着经脉的循行径路,在腧穴的上下部分轻柔循按的方法。 2.弹法:针刺后在留针过程中,以手指轻弹针尾或针柄,使针体

微微振动的方法称为弹法。 3.刮法:毫针刺入一定深度后,经气未至,以拇指或示指的指腹抵住针尾,用拇指、示指或中指指甲,有下而上或由上而下频频刮动针柄,或用拇。中二指固定针柄,以示指指尖由上至下刮动针柄的方法。 4.摇法:毫针刺入一定深度后,手持针柄,将针轻轻摇动的方法。 5.飞法:针后不得气者,用右手拇、示二指执持针柄,细细捻搓数次,然后张开两指,一搓一放,反复数次,状如飞鸟展翅。 6.震颤法:针刺入一定深度后,右手持针柄,用小幅度、快频率的提插、捻转手法,使针身轻微震颤的方法。 三、叙述并演示捻转补泻和疾徐补泻、开阖补泻。 1、捻转补泻:针下得气后,捻转角度小,用力轻,频率慢,操作时间短,结合拇指向左向前、示指向右向后者为补法、捻转角度大,用力重,频率快,操作时间长,结合拇指向右向后、示指向左向前者为泻法。 2.徐疾补泻:进针时徐徐刺入,少捻转,急速出针者为补法;进针时疾刺刺入,多捻转,徐徐出针者为泻。 3.开阖补泻:出针后迅速按针孔为补法;出针时摇大针孔而不按者为泻法。 四、叙述并演示提插补泻和迎随补泻、呼吸补泻。 1.提插补泻:针下得气后,先浅后深,重插轻提,提插幅度小,

传统康复考试试题

第一章 一.选择题 1.“康复”的主要目的是解决(D) A.疾病预防B.治愈疾病 C.治疗残疾D.功能障碍 E.卫生保健 2.中国传统康复技术的手段不包括( C) A.针灸 B.气功 C.作业治疗 D.推拿E.拔罐 3奠定了中国传统医学理论基础的著作是(A) A.皇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 C.诸病源候论 D.脾胃经E.五十二病方 4中国传统康复技术的两大特点是(A ) A.整体康复与辨证康复 B.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C.脏象学说 D.元气学说 E.经络学说 5.中医七情不包括( D) A.喜B.怒 C.忧 D.痴E.思 6.传统康复独特的治疗原则不包括( C) A.调整阴阳 B.协调脏腑C.药物治疗 D.调理气血E.扶正祛邪 7.中国传统康复技术的理论基础(A) A.先秦 B.唐 C.宋 D.明E.清 8,。中国传统康复技术起源最早追溯与( D) A.解剖学 B.病因学C.病机学D.中国传统哲学 E.病理学 二.多选题 9.指导传统康复治疗技术的核心思想的( AB ) A.整体康复 B.辨证康复 C.综合康复 D.全面康复 E.早期康复 10.传统康复医学的理论与康复技术的学术繁荣时期为(BDE) A.唐B.宋 C.明D.金E.元 第二章 一.选择题 1.十二经循行中,阴经与阳经的交接部位是(D ) A.胸部B.头面部C.上肢部D.手足部 E.下肢部 2.以“手足、阴阳、脏腑”命名的是(C)?? A.十二别经B.十五络脉C.十二经脉 D.奇经八脉 E.十二皮部 3.小肠经和心经衔接于( B) A.无名指 B.小指 C.中指 D.食指 E.拇指 4.下列穴位中,不属于足阳明胃经的是(C ) A.足三里 B.天枢 C.中脘 D.丰隆 E.内庭 5.足三阳经在躯体的分布规律是(E ) A.太阳在前,阳明居中,少阳位后 B.阳明在前,太阳居中,少阳位后 C.少阳在前,太阳居中,阳明位后 D.太阳在前,少阳居中,阳明位后 E.阳明在前,少阳居中,太阳位后 6,有表里关系的经脉是(C) A.足阙阴肝经与手阳明大肠经B.手阙阴心包经与手太阳小肠经 C.足少阴肾经与足太阳膀胱经D.足少阳胆经与手阙阴心包经 E.足太阳脾经与手太阳肺经 7.患儿男,7岁。夜睡后不知排尿,常在尿床后方完全清醒,尤其当阴雨天活冬季加重,常每夜遗尿2~3次,怕冷,近3年症状加重。若选取下列穴位治疗,最佳的是(A) A.气海B.关元C.中极 D.水分 E.阴陵泉

中医护理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医护理知识考试 姓名: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70分) 1、在中医观察舌象得目得中哪项不对:( ) A。判断正气盛衰B、辨别病位深浅C。区别病邪性质 D、推断病情进展E、了解病位深浅 2、春季人体肝气、脾气相对不足,易精神倦怠,嗜睡,应适当控制睡眠时间, 起居方面应遵循:( ) A.早卧早起 B.早卧晚起C。夜卧早起 D。夜卧晚起E.以上均不对 3、入秋后,白昼渐短,夜来提前,人身阳气渐内收,阴气渐长,秋季起居方面应遵 循:( ) A、早卧早起B。早卧晚起C、 晚卧早起 D、晚卧晚起E、以上均不对 4.护理人员应设法消除病室嘈杂之声不能超过() A、60-80分贝 B、20—40分贝 C、40—60分贝 D、40-50分贝E、50-70分贝 5、普通病室得室温应在()??? A、16~20℃B、18~22℃C、20~24℃ D、24~26℃E、26~28℃ 6、老年患者、新生儿、沐浴者、阳虚证、寒证病人得病房得室温应在( ) A、18~26℃ B、18~28℃ C、20~24℃ D、24~26℃E、20~28℃ 7.病房得温度最好维持在( )

A、30%-40%B、40%—50%C、50%-60%D、60%—70% E、70%—80% 8、吸收快,能迅速发挥疗效,作用强,并可根据病情变化加减使用得中药剂型就是( ) A。散剂B。丹剂C、冲剂D。汤剂E、丸剂 9、中药汤剂得质量与选用得煎药器有密切得关系,最好选用() A、铁锅B、瓷罐C、铝锅D、搪瓷锅E、不锈钢锅 10、煎中药时,一般第一煎加水量应淹过药面( ) A、3—4cm B、4-5cm C、5-6cm D、6-7cm E、8-10cm 11、煎中药前需将中药用凉水浸泡,一般,根茎种子、果实宜浸泡( ) A、20分钟B、30分钟C、40分钟D、50分钟E、60分钟 12、煎药得火候应( ) A、先文后武B、先武后文C、直接用文火煮沸 D、直接用武火煮沸 E、文武交替使用 13、下列哪味中药需先煎( ) A、茯苓 B、白术 C、石膏D、甘草E、大黄 14、下列哪味中药需包煎( ) A、旋覆花 B、陈皮 C、连翘 D、甘草 E、黄芪 15、关于“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鲁莽造次,水火不良,火 候失度,则药亦无功"得说法,出自医家( ) A。徐大椿B、李时珍C、张仲景D。孙思邈E、朱丹溪

针法灸法

针法灸法 **刺灸法包括各种刺法和灸法,主要论述针刺和艾灸 等治疗方法的实施手段及其基本理论。这是针灸治疗的具体操作技术,为针灸临床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得气:称,气至,针感,是指毫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提插或捻转等行针 手法,使针刺部位获得经气感应。行针又名运针,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为了使之得气、调节针感和进行补泻而施行的各种针刺手法。得气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所产生的经气感应,又名针感。行针的手法可分为基本手法和辅助手法。 **毫针的结构可分为5个部分,即针尖、针身、针根、针柄、针尾。 ①.单手进针法②.双手进针法③.管针进针法 补法,是泛指能鼓舞人体正气,使低下的功能恢复旺盛的方法; 泻法,是泛指能疏泄病邪,使亢进的功能恢复正常的方法。 捻转补泻:针下得气后,捻转角度小,用力轻,频率慢,操作时间短者为补法;捻转角度大,用力重,频率快,操作时间长者为泻法。拇食指捻转时,补法须以大指向前,食指向后,左转为主;泻法须以大指向后,食指向前,右转为主。”提插补泻:针下得气后,先浅后深,重插轻提,提插幅度小,频率慢,操作时间短者为补法;先深后浅,轻插重提,提插幅度大,频率快,操作时间长者为泻法。 1).晕针晕针是在针刺过程中患者发生的晕厥现象。 原因多见于初次接受治疗的患者,可因精神紧张、体质虚弱、过度劳累、饥饿,或大汗、大泻、大失血之后,或体位不适,以及施术手法过重,而致针刺时或留针过程中发生此症。 症状患者突然出现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慌气短、出冷汗,恶心欲吐;精神痿倦,血压下降。脉沉细。严重者会出现四肢厥冷,神志昏迷、二便失禁,唇甲青紫,脉细微欲绝。 处理立即停止针刺,将已刺之针迅速起出,让患者平卧,头部放低,松开衣带,注意保暖。轻者静卧片到,给予热茶或温开水饮之,糖水亦可,一般可渐渐恢复。 预防主要根据晕针发生的原因加以预防,对于初次接受针灸治疗和精神紧张者,应先做好解释工作,以消除疑虑。 2).滞针滞针是指在行针时或留针后医者感觉针下涩滞,捻转、提插、出针

针灸推拿专业基本教学要求

高等职业教育针灸推拿专业教学基本要求 专业名称针灸推拿 专业代码630108 招生对象 普通高中毕业生。 学制与学历 三年制,专科。 就业面向 在城镇、社区、农村基层医疗机构、保健康复机构及疗养院从事临床医疗、预防、保健和康复工作。通过外语强化训练,也可参与涉外针灸推拿医疗、保健工作。 工作岗位主要有各类基层医院的中医助理执业医师(毕业一年后参加卫生技术人员系列资格考试,获得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书)岗位;各类保健机构的保健按摩师、足部按摩师、保健刮痧师、灸疗师等岗位;各类康复机构从事中医传统医疗康复工作。 培养目标与规格 培养适应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人文精神和职业素养,掌握本专业所需的基本知识、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的,能从事医疗、预防和保健康复服务第一线岗位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针灸推拿专门人才。 一、能力目标 1.具备运用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基本观念进行医学逻辑思维的能力。 2.具备运用中医望、闻、问、切并结合现代医学诊断方法,正确作出本专业常见疾病的诊断及症候辨析的能力。 3.熟悉中医诊治程序,掌握方剂的组方原理和配伍规律,对本专业常见病具备正确处方、合理用药的能力

4.具备运用传统针灸疗法与现代常用针灸仪器治疗本专业常见病症的能力。 5.具备运用推拿疗法治疗本专业常见病症的能力,具有使用中医其它外治方法辅助治疗的能力。 6.具有对危重急诊的应急处理和转院前预处理能力。 7.具有书写规范病历和其它医学文件的能力。 8.具备适应临床医疗机构、农村基层和城镇社区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第一线需要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二、知识目标 1.掌握中医基础、诊断、中药、方剂等基本知识;掌握中医临床各科基本知识,并能运用于临床实践。 2.掌握现代医学解剖、生理、病理、药理等基础知识;掌握现代医学诊断学及临床各科基本知识,并能运用于临床实践。 3.掌握经络腧穴基本概念、十四经穴循行路线、起止点,常见腧穴定位取穴等基本知识。 4.掌握刺法灸法、推拿手法的基本概念,常用针刺手法、灸法、推拿手法及临床运用基本知识。 5.掌握针灸、推拿疗法在临床各科常见病治疗中诊断、辨证施治(针灸、推拿处方)等基本知识。 6.熟悉中医康复学、中医养生学等基本知识。 7. 了解现代康复医学、预防医学、急症医学等方面的知识。 三、素质目标 1.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正确人生观和救死扶伤、防病治病,实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职业思想。 2.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专业素质等。 3.热爱中医针灸推拿事业,具有严谨、认真、求实、勤奋的作风,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度事业心与责任感,全心全意地为人民健康服务。 4.熟悉体魄锻炼的基本知识,具有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有适应职业转换的心理准备。 5. 熟悉卫生法规的主要内容,具备运用法律知识保护患者和医生自身权益的能力。 6.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处理公共关系、化解医患纠纷的能力。 7.具有一定的人文、美学、社会等与医学相关学科知识,能够提供心理咨询、怡情养性等方面的保健服务。

常用灸法

常用灸法 (总分:18.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A1型题(总题数:13,分数:13.00) 1.隔蒜灸多用于治疗( ) ?A.腹痛泄泻 ?B.呕吐腹痛 ?C.未溃疮疡 ?D.阳痿早泄 ?E.疮疡久溃 (分数:1.00) A. B. C. √ D. E. 解析: 2.属于间接灸的是( ) ?A.太乙神灸 ?B.蒜泥灸 ?C.温灸器灸 ?D.隔附子饼灸 ?E.无瘢痕灸 (分数:1.00) A. B. C. D. √ E. 解析: 3.有关瘢痕灸,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施灸前先在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大蒜汁 ?B.每壮艾炷不必燃尽,燃剩1/4时应易炷再灸 ?C.选用大小适宜的艾炷 ?D.灸后1周左右,施灸部位化脓形成灸疮 ?E.常用于治疗哮喘、肺痨、瘰疬等慢性顽疾

(分数:1.00) A. B. √ C. D. E. 解析: 4.有关灸法的注意事项,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先灸上部,后灸下部 ?B.施灸也应注意补泻的操作方法 ?C.先灸阴部,后灸阳部 ?D.壮数应先少后多 ?E.艾炷应先小后大 (分数:1.00) A. B. C. √ D. E. 解析: 5.隔盐灸多用于治疗( ) ?A.阳痿早泄 ?B.腹痛便秘 ?C.未溃疮疡 ?D.伤寒阴证 ?E.风寒痹痛 (分数:1.00) A. B. C. D. √ E. 解析: 6.瘢痕灸多用于治疗( ) ?A.肺痨瘰疬

?B.虚寒病证 ?C.疮疡久溃不敛 ?D.风寒痹痛 ?E.阳痿早泄 (分数:1.00) A. √ B. C. D. E. 解析: 7.隔姜灸多用于治疗( ) ?A.肺痨瘰疬 ?B.未溃疮疡 ?C.阳痿早泄 ?D.中风脱证 ?E.风寒痹痛 (分数:1.00) A. B. C. D. E. √ 解析: 8.属于直接灸的是( ) ?A.蒜泥灸 ?B.实按灸 ?C.隔姜灸 ?D.瘢痕灸 ?E.温灸器灸 (分数:1.00) A. B. C. D. √

中药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药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药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篇一:中药学试卷及答案2套】 题:从每道试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择1个最佳答案,并将答案的英文字母代码填入答题卡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中药性能的内容不包括() a形色b性味c升降浮沉d归经e毒性 2.将生地黄制成熟地黄的目的是( ) a消除毒性b改变药物的性能c便于服用d便于贮藏 疗效 3.中国最早的药学专著是() a《神农本草经》b《新修本草》c《证类本草》 d《本草纲目》e《本草经集注》 4.用单味药治病称为() a单行b相恶c相畏d相使e配伍 5.风寒感冒,巅顶头痛者,宜用() a柴胡b升麻c藁本d白芷e羌活 6.治肝胆湿热、实火的药,宜选() a柴胡b香附c青皮d黄柏e龙胆草 7.具有泻下、软坚、清热功效的药物是() a生地b玄参c大黄d芒硝e芦荟增强e

8.能行气、燥湿、消积、平喘的药物是() a草果b厚朴c苍术d羌活e独活 9.功能清利湿热、利胆退黄的药物是() a茵陈b猪苓c泽泻d滑石e关木通 10.元气大亏,阳气暴脱,肢厥汗出,呼吸微弱,应选下列哪一组药物()a附子、黄芪b附子、白术c附子、人参d附子、肉桂e 附子、干姜 11.理气药主治的病证是() a气滞血瘀证b气滞证或气逆证c气虚气逆证d中气下陷证e食积腹痛证 12.可内服或外用治疗跌打损伤、瘀滞疼痛,为伤科要药的止血药是( )a白及b三七c五灵脂d蒲黄e茜草 13.川芎的功效为() a活血行气,利水消肿b活血行气,祛风止痛c活血化瘀,理气 止痛 d活血化瘀,祛风胜湿e活血行气,温经通络 14.桑白皮与葶苈子的共同功效是( ) a泻肺平喘,利水消肿b利水通淋,润肠通便c开宣肺气,止咳 平喘 d降泄肺气,利水消肿e泻肺平喘,降逆止呕 15.既能清热解毒,又能镇心安神的药物是() a龙骨b酸枣仁c柏子仁d朱砂e穿心莲 16.牛黄的功效除清热解毒外,还能()

中医护理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医护理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70分) 1、在中医观察舌象的目的中哪项不对:(E) A.判断正气盛衰B。辨别病位深浅 C.区别病邪性质 D.推断病情进展E.了解病位深浅 2、春季人体肝气、脾气相对不足,易精神倦怠,嗜睡,应适当控制睡眠时间,起居方 面应遵循:(C) A。早卧早起B。早卧晚起 C。夜卧早起 D. 夜卧晚起E。以上均不对 3.入秋后,白昼渐短,夜来提前,人身阳气渐内收,阴气渐长,秋季起居方面应遵循:(A)? A.早卧早起 B.早卧晚起C.晚卧早起 D.晚卧晚起 E。以上均不对 4.护理人员应设法消除病室嘈杂之声不能超过(C) A、60-80分贝 B、20-40分贝 C、40-60分贝D、40—50分贝 E、50-70分贝 5。普通病室的室温应在(B)???? A、16~20℃ B、18~22℃ C、20~24℃ D、24~26℃ E、26~28℃ 6、老年患者、新生儿、沐浴者、阳虚证、寒证病人的病房的室温应在(E) A、18~26℃ B、18~28℃C、20~24℃ D、24~26℃E、20~28℃ 7。病房的温度最好维持在(C) A、30%-40% B、40%-50% C、50%-60% D、60%-70% E、70%—80% 8、吸收快,能迅速发挥疗效,作用强,并可根据病情变化加减使用的中 药剂型是(D) A。散剂 B。丹剂 C.冲剂 D.汤剂 E、丸剂 9、中药汤剂的质量与选用的煎药器有密切的关系,最好选用(B) A、铁锅 B、瓷罐 C、铝锅 D、搪瓷锅 E、不锈钢锅 10、煎中药时,一般第一煎加水量应淹过药面(A) A、3-4cm B、4—5cm C、5-6cm D、6—7cm E、8—10cm 11、煎中药前需将中药用凉水浸泡,一般,根茎种子、果实宜浸泡(E) A、20分钟 B、30分钟 C、40分钟 D、50分钟 E、60分钟 12、煎药的火候应(B) A、先文后武 B、先武后文 C、直接用文火煮沸 D、直接用武火煮沸 E、文武交替使用 13、下列哪味中药需先煎(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