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

新课程下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新课程下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地理新课程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在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的改革中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如地理教学方法和手段比较落后、学生知识能力结构不够合理等问题,尤其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还远远不够。其次,地理教育改革缺少必要的理论指导,时常处于观望、等待的状态,地理教育理论对地理教育实践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也缺乏分析能力和评价能力。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向学生提问多,而引导学生主动发问少,轻视甚至抑制学生发现问题、主动提问的意识和热情;提“知识训练”型的问题多,而思维性、启发性的问题少;课堂提问的权利控制在老师手里,学生只是在教师的层层“诱惑”下沿老师设计的思路解答问题,而学生的自主探究、发现、创新的意识得不到应有的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等得不到应有的塑造和升华。 此外,新教材在知识结构方面,较旧教材而言更加不系统,这对于教师而言,如何把握好教材的深度、广度,如何处理好教材的知识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教材课堂活动量明显增加,教师如何有效的组织好这些活动,如何安排好教学进度,这些都为每一位高中地理教师提出了挑战。教师普遍感觉到课时不够,在活动的组织上时间难以把握,如果不充分让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于,那就只是走过场,流于形式,如果充分调动每位同学,那么时间难于把握,课时不够,教学进度无法完成。 诸多的不配套影响了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材与教辅资料明显不配套,新的教材还没有相应的教辅,现有的教辅资料还都是以旧教材为蓝本,许多内容新教材中已作了相应的修改和删减,但在练习中却出现了。对于这些问题,教师该不该讲,应讲到什么程度,教师难于把握。

学校在地理教学资源上与现行的高中地理新课程的要求严重不匹配。高中地理新教材的文字表述,结论性的东西减少了,但学生的活动增加了,动手、动脑,动眼观察的实际操作的内容明显增多,但学校必要的教学辅助工具不足,有的甚至缺乏。如缺少应有的实物模型和多媒体演示实验,学生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及以产生的时差和太阳高度的变化等难以理解。 初高中地理教学严重脱节以及初高中地理课程的要求不一致。初中一、二年级开设地理课,初三不开设地理,中考又不考地理,使得许多初中学校地理课形同虚设。新课程改革的初中地理,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低,教材内容过于简单,而高中地理在难度和要求方面上升辐度大,这对于学生而言,无凝一下难于适应,给教师的教学带来更大的难度。许多学生连经线、纬线都不懂,这样对于地球的运动、时差的计算、季节的形成等问题的理解更是水中望月。如果教师再利用上课时间给学生进行讲解,这就面临课时紧张,教学任务难于完成。也正是因为这些多方面的原因,使得高中地理让许多学生感到难学,导致兴趣渐无。如何更好的转变学生现有的学习状态,困惑着许多教师。 高中学生普遍对新课程改革了解不够以及学生传统的学习行为使学生一下子也很难适应新形式下的课堂教学。还有,学生对地理学习的不重视和认识不足始终是影响地理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教师对新教材也有诸多不适应的地方,如新教材中的部分内容高度概括、高度浓缩,新课程的名词、概念出现得少了,结论性的叙述少了,“读图思考”“活动”“阅读”和“案例”等问题探究的形式多了。但是我们教学仍然受传统教学的经验的影响,对学生总是不放心,总是想讲的面面俱到,千方百计的给学生灌输,新教材注重的是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于学习,真正使学生

最新初中地理教学反思及心得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及心得 鳌陵初中朱康靖 一、新课程的教育教学理念 近几年,初中地理与其它课程一样实施了新教材,我们的教材从原来的人教版到中图版再到现在的星球版。我作为一名从教近5年的地理教师非常关心新教材的内容,拿到教材后,深感教材的难度明显降低,但趣味性和实用性明显提高,从而要求体现学生的主动学习,而新课标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那些理性的共同的知识,更要关注学生个性的差异,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为此,我经过认真地反思,认为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在地理教学中应从有利于学生“生活再现”和“终身发展”入手,建立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在教师的指导下,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作为一名教师应与时俱进,放弃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创造条件。以“34个省级行政区”教学为例,该教材如果采用传统教学法中的讲述法组织教

学则效果不佳,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尝试以“快乐教学”中的巧用游戏法,采用多媒体技术制成“ 中国政区拼图”,引导学生开展拼图竞赛活动,寓教于乐,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活化了课堂教学。同时,在教学中鼓励学生通过网络、报刊杂志及其它媒体获取地理信息,并适时的交流,给学生以施展才华的机会,同时在交流信息的过程中,给予及时的指导和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在教学中如何进一步强化地图教学 打开地理新教材,我们会发现文字篇幅有所减少,各种地理图表去占了近一半的篇幅,如地形图、政区图、气候图、人口分布图、照片等,还有各种统计图表,不仅具有形象、直观、信息量大、空间性突出等特点,还可以形象、直观、准确、趣味的表现地理事物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课堂上面对课本里种类繁多的地图,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我经常反思在地理教学中应怎样充分发挥这些地图的作用?又如何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读图、析图、描图、绘图?怎样将地图变成学生学习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怎样培养学生查阅地图、获取地理信息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等等。鉴于这种情况,我主要通过现代教学手段(如多媒体等)和传统教学方法(如挂图等)相结合的方式,有意识地将地图展示给学生,从地图的三要素入手,教他们认识地图信息,帮助学生掌握观察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使他们提高看图的兴趣,从而养成看图的习惯。例如,在“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的教学

对中学地理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的思考【原始稿】

对中学地理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的思考 李发超 (淮安市新马高级中学,江苏淮安 223000)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环境危机日益严重。在地理教学中实施和加强环境教育解决环境问题已经刻不容缓。然而,长期以来环境教育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并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主要针对当前环境教育的实际,指出环境教育在当前教育中的不足,强调了要不断加强中学地理教育中环境教育,阐明了加强学生环保意识的必要性,并进一步提出了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实施环境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环境问题;中学地理教学;环境教育 0引言 当今世界,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人们正在总结过去以大量消耗自然资源和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而高速发展经济所带来的严重教训,发展科学技术,加强技术创新,努力探索和建立一条“人口、资源和环境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1]。中学教育中的地理教育在这一背景下显的尤为重要。 中学地理教育是通过对中学生进行地理知识传授,从而达到让学生了解地理科学的基本知识,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目的。通过地理教育,学生可获得比较系统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地理科学的发展与成就,使具有地理才能的学生获得较多的与祖国建设有关的地理知识与技能。地理教育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民族、家乡、社会主义建设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学地理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自然和人文地理教育、国情教育、环境教育、资源教育、以及从中形成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等等。 环境教育作为地理教育的一方面,有其实施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首先,环境教育不仅是环境保护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次,环境不断恶化、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人地关系矛盾日益突出等严重问题使得加强环境教育、改善环境状况、寻求人地和谐迫在眉睫;再次,人口形势严峻,环境压力不断增大。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环境压力已越来越大,开展环境教育来缓解环境压力是非常重要的;最后,资源浪费和生态破坏等问题已严重影响、制约着我们的经济发展,实施环境教育十分必要[2]。同时,我国学生的文化素质普遍提高,但对环境教育的认识程度不够,环境意识不强,加强

高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研究

高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研究 地理是一门横跨自然和人文两个领域的交叉学科,地理学科与中学其他学科之间是相互渗透、紧密联系的,所以学好其他学科是学好地理的必要条件,而学好地理知识又能有助于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和巩固。纵观当前全球学校教育,实施课堂有效教学依旧是推进素质教育和提高学生知识能力的主要渠道;同时,实施课堂教学目前依旧是推行新课改的主要阵地,所以,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一直是教育工作者的一个历久弥新、锲而不舍的研究课题。构建高效的课堂是当代学校教育的必修课,同时也是推行国民素质教育的需要,还是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 一、高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改革提出的背景 1.班级授课的局限性 我们目前的学校教育采取的是班级授课制,但是班级授课制不是近些年来的首创,它最早出现于工业革命初期,当时开展班级授课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习效率。从历史的经验我们可以看出,教学的组织形式是与社会发展阶段密切相关的。新时代也被称为信息时代,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等媒介更快地获取信息,甚至很多是课堂无法给予的,所以就有一部分学生幻想摆脱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殊不知,哪怕网络

信息已经丰富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学校的班级授课还是无法取代的,毕竟网络具有虚拟性和限制性,再丰富的信息或者再先进的网络教育也是不能完全取代学校教育的,起码目前是一定不可以的。传统课堂面临冲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新时代要不停探寻和摸索,不断进行课程改革,以期重构“高效课堂”。 2.初中对地理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初中地理课程都只是作为学生毕业会考的一个考试科目,不参加中招考试。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无形中就降低了初中地理课程在学生和家长心目中的地位,继而得不到学生和家长对地理课程的重视,大部分学生和家长都把地理当作所谓的“副科”。另一方面就是在初中,地理老师没有专业对口的,都是其他主科老师代上课的,上课也不讲,让学生把主要知识点画下来,让学生加强记忆就算完成教学任务。 3.高中地理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地理学科在高中依然是处于“副科”地位,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方面学校对地理学科的重视程度不够,高一地理课周课时安排偏少,目前高一地理课程一般都是按照每周?山诳卫窗才诺模?和其他科目相比,周课时安排偏少。即使是大纲要求每周三个课时,但是大多数学校都是安排两个课时,高一地理课程所要学习的内容却并不少,特别是必修一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地理论文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 【摘要】教学难点是指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它如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绊脚石,往往成为教学活动的严重障碍,但地理教学难点的突破方法应当因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学生认知能力、学校所在环境和学校的办学条件等而各有选择。 【关键词】初中地理;地理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旧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已不能适应新的课堂教学需要。根据初中地理新课标的要求,在地理课堂教学和学习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国务院在《国家“十二五”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教育要不断深化改革,切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我们应该顺应时代的潮流,在地理教学中树立教学创新意识,探索创新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开创地理教学新局面。实现地理教育与素质教育同步发展的良性循环。 一、在地理教学实施开放式学习 教学活动中要力求把静态的内容变为可探究性的内容,对于那些有争议的问题,不必刻意追求标准答案,而是要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谈谈自己的见解,从而达到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在地理教学中,我们除了给学生多创设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外,还根据教学内容,支持学生的个性发展,设法鼓励学生从思想上解放自己,鼓励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不要随波逐流,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例如,在学习“海陆的变迁”时,有位学生说:“若干年前有一条大鱼死后沉入海底,最后变成了化石,突然有一天,我们在非洲大陆沿海的地层中发现了化石的一半,而另一半在哪里呢?”于是学生们七嘴八舌,有的说在南美洲,有的说在北美洲,有的还说

在非洲,还有的说可能已经不存在了。我说:“你又有了一个伟大的假说,让我们共同寻找那剩下的另一半吧!”虽然同学们的问题和答案不是很成熟,但这毕竟是他们自己想出来的,是他们努力思考的结晶,我们不要轻易掐灭这刚刚燃起的火花。 二、融洽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关系 情感共振原则情感是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对人的认识、行为有很大的影响。学生个体认知素质中的道德感、责任感、理智感、美感等积极情感对提高地理学习效果极为有利,情达则理通,凡是能激发学生情感的地理事物往往能较长地保留在他们的头脑中。地理课文中蕴藏的国情极其丰富,这些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的情感性教学行为作用下,都会深深地吸引学生,使他们产生喜悦、赞美和崇敬的感情,从而形成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教师应根据不同情况,创设良好氛围,教管结合,多表扬鼓励,少惩罚打击,采取多种子方式创设浓郁的趣味情景、民主情景、激励情景、主动学习情景、探研情景等,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和主动学习的行为,感受民主、和谐氛围、教师期望、同伴的鼓励,体验成功的欢乐。 三、创设新颖的情境 由于长期以来不少学校的初中地理课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在教学中往往沿用了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普遍存在着两种引入新课方法。一种是“讲”法,即“同学们,今天我们讲……”,“同学们,现在老师讲……”。这样就把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引向“老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活动。还有一种是“翻书”法,即“同学们把书翻到……页”。把以地图教学为主的地理课变成看书划书的枯燥的文字教学课。初中地理教师应该努力用“学习”或“讨论”来代替“讲”,用翻

初中地理教学的反思与感悟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8c16081787.html, 初中地理教学的反思与感悟 作者:王强 来源:《教育周报·教育论坛》2019年第04期 几年来的教学,有得有失,感触颇多,但始终不断地在反思着,以期自我的工作能有所进步。以下是针对自我近年来的地理课堂教学的三点反思。 一、走出教材,走近生活 地理课本中的案例有些并不贴合地方学生的经验基础。因此,很有必要根据我们地方特色、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知识背景来创设情境、设计案例。 二、学生活动要有“质”,即体现思维性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但如果课堂活动有量无质,则活动的价值也就丧失殆尽。一堂课下来热热闹闹,恐怕留在学生脑海中的只有热闹的场景,很难有真正的思维活动。课堂的学生活动是为了更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教学方式,因此流于形式的“活动”是形同虚设的。为了能使全员参与课堂活动并提高其有效性,应努力提高活动的“质”的水平。对探究问题或任务的设计要贴合学生的经验水平;情境的创设 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并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活动过程中要多加鼓励,创造“思维性讨论”的气氛,激发全员的参与欲望,并注意适时评价。 三、转换传统的师生主角,学生是课堂的主角 在课堂的探究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充當探讨问题的主人。这一从引导者到组织者的转变,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角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从思维的角度讲,学习过程是一种具备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需针对不一样状况做出适时反馈,引导使之朝有利于知识建构的方向发展。例如:在讲到目前的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时,就应让学生来谈谈,这样不仅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带给互相交流的机会、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某些潜力,而且能够使学生自我感悟出问题的严重性,进而去思考其产生的原因,从而得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四、教学过程中的有效策略 (1)课前抽查,查找问题,找准切入点。要增加教学的针对性,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认真研究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加强群众备课,研究每一节课的地理主干知识和考点资料,针对主干资料和考点资料设置情景,找准重难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对策研究开题报告

《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对策研究》开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所遇到的最大挑战和所受到的最强烈批评就是教学无效和低效的问题。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巩固课程改革成果,推进课程改革持续深化发展的关键。教学效率是指单位时间里课堂教学的效果。具体地说,是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增幅三者之和所达到的效果。它不但是预期教学目标实现程度的综合反映,而且是评价教学优劣的重要指标和整个教学过程运作状态是否良好的重要标志。 随着我校从中等师范向普通高中的转型,在分析为我校办学传统、师资优势和生源的质量等基本条件的基础上,学校把“秉承我校的优良传统,突出学校在文科和艺术教育方面的优势,坚持走以艺术类学生为突破口的特色办学之路”作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事实上,大多数学生的地理成绩不高,成为我校文科学生和艺术类考生成绩不够理想的重要障碍。可以说,学生地理成绩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高考文科综合考试成绩的好坏,高考文科综合成绩的好坏决定着学生能否考取理想的大学。为此,真正吃透地理课程标准,重视地理课堂教学改革,强化教法学法研究,对切实提高教学效率显得尤为重要。 《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地理课标》)指出,“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高中地理课程是学生学习地球科学、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初步掌握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基础课程,跨人文与社会、科学两个学习领域。”要使学生高质量地实现学习地球科学、掌握地理学习与地理研究的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的基本目标,确实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我们必须从调查分析地理“学困生”的学习现状入手,研究学生在地理学习中存在的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薄弱知识点”,找准学生学习地理的“现有发展区”和“最近发展区”,了解学生的学习地理的需要、动机、态度、兴趣、信心、方法、能力等的非智力因素。在此基础上,通过采取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基础的学案、以直观形象为手段的多媒体课件、以形式多样的发展性评价等措施,不断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自主性和探究性,提高地理教学的直观性和综合性,强化地理练习的针对性和合理性,增强地理教学评价的自觉性和有效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端正学生的态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较短的教学时间内,通过积极的师生互动,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提高地理学习的效率。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目标 “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马克思)。教学的历史则是教学工作者不断追求教学活动效率的过程而已。换言之,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必须始终坚持教学的有效性。教学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使绝大多数学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改革

我国基础教育要求改变“应试教育”的偏向,强调着眼于提高公民素质,为基础地理教育提供了大好的发展前景。地理作为一门边缘学科,要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根据地理学科自身的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融感情、知识、能力于一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情感”因素在地理教学中不可忽视 初中地理教学意识的更新和教学技能的提高,需从地理教师的主客观两方面进行加速。目前,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往往拘泥于教材,强调地理事实的记忆和地理思维的严谨,缺乏生动活泼的地理情趣,也就是过多注重了知识目标而忽视了情感目标。但对于初中生而言,学习动机、学习目的性还不强烈,愉悦、兴趣是他们学习的一种驱动器,甚至对地理老师的好感也会成学习的驱动力。 二、“电化教学”、“互动教学”应用于课堂 电化教学是利用幻灯机、录像、电影等各种电教手段来帮助学生认识复杂的地理事物。地理内容广泛复杂,时间的长久性、空间的无限性及现象的抽象性、间接性的特点,决定了地理教学的综合性、复杂性、困难性。而电化教学正好能解决这些教学上的问题。 1、化虚为实。比如,在讲“中国的商业和旅游业”这一章节时,笔者曾在两个班采用不同的尝试。甲班按步就班细讲课本中的每一个知识点。乙班只放了两段录像,一段是

中国商业发展史及当今商业形式和商业发展成就,另一段是关于中国主要旅游景观的介绍。结果两个班的反响截然不同:甲班学生觉得枯燥乏味。而乙班学生因有“走马观花,身临其境”的体会,所以,除能掌握本节内容外,还对地理这门学科大感兴趣。 2、互动教学“更应在地理教学中得到体现。时代进步了,学生的学习环境也变化了,特别是地理知识传播的渠道更广了,地理课已经不再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师应该转变教师角色,改变过去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的习惯教法,将师生互动教学引入地理课堂教学,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授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由于初中生心理的特点,他们很乐于参与教学过程。可以把学生组织起来亲历这些过程。如进行学生地理新闻发布会和点评活动,地理角色扮演、课堂讨论等活动既活跃又深入。 三、改革教学方法,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教学质量 把漫画形式或者游戏课的设置溶入教学。现在中学地理教材中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是有丰富多彩的插图:地图、统计图表、图画、漫画等。其中漫画以其新颖别致的特点在教材中倍受学生的青睐,当然,对于一个初中学生来说,对漫画的理解能力并不是那么深刻,可能还只局限于表面现象。老师必须利用学生这种对漫画的好奇,正确地引导学生分析

关于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

关于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 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的中小学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然而学生却没得到应有的发展。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必须面对这一问题而且还需要提供多种问题解决的方案。其中一个尤为重要的方案就是如何使教师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和技术。否则即使有理想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其结果也只能是纸上谈兵。所谓有效教学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和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和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否则就是无效教学。这就需要我们认真领会课程改革的精髓掌握全新的现代教育理念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必须具备什么样的特征呢?下面我谈谈我的体会:从形式上来看应具备以下两个特征: 1.要面向全体学生。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这是每一个教师都能脱口而出的这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一个导向性指标之一。实际上深入课堂看一看就不难发现真正落实的却很少特别是应试教育下的课堂教学。很多课都是少数优生在表演在唱主角变成了老师和优生的交流。具体表象有:答问时以个别优生的回答当作全体的回答练习时以优生的速度决定教学的进程等。我们应反思我们的教学看是不是真正的面向了每一个学生是不是在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2.建立民

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学民主我们喊了很多年但收效甚微特别是在基础教育这一块。究其因就是传统的师道尊严在做怪。老师难以拉下面子和学生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自然教学氛围也难以和谐。不民主不和谐的教学氛围导致的是学生的思维的压抑唯老师是从这也是为什么学生越到高年级发言的学生越少教学活动难为开展的原因之一。在教学中教师应和学生形成一种学习合作者的关系把自己当作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学习行为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人格对学生不正确的地方不要简单否认要善于引导。教学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互相学习的过程。在上海实行的小班化教育他的课堂就好象是一个圆桌会议在学生中间永远有一个座位是为老师留着的。此外象举手发言这应该倡导但对同学不同意见群起攻之各抒己见也可对老师的说法有疑义拥上讲台和老师辩论也可张扬这就是一种气氛如果此时刻意要求学生先举手后回答举手时还不能叫喊等到你喊他讲的时候也许他的思想火花早已不见了。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说在新的教学形势下教学不民主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也难以有突破。从内涵上来说课堂教学应有以下指标: 1.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教学民主的思想但又不是他的全部内涵。在组织实施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的确立涉及到多方面的内容:在教学目标上以前的教学目标的表述行为主体大都是教师部分地存在脱离学生实际空而不实的倾向。如:《小足球赛》的教学目标:A 指导看图和学文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B指导

对中学地理案例教学的一点思考

对中学地理案例教学的一点思考 [摘要]:乘着新课改的东风,案例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逐步推广。它打破了原有教材中严密的知识体系,取而代之是一个个蕴藏着不同知识规律的地理案例。如何能够从一个个案例中分析得出地理知识和规律,即能否进行有效的地理案例教学,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基于这种背景,笔者结合平时案例教学的实践谈一点个人的思考。 [关键词]:案例教学策略效果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是通过对一个具体的地理教学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观察、调查、分析、讨论、实践、思考和归纳的一种开放式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不仅有传授学生“知识”的方法,还包括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即教知识的同时渗透学知识的方法;在让学生学知识中的同时学会学习的方法,从而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教法和学法的有机整合,符合新课程的理念。 一、案例教学的主要特点: 1、地理案例与生活密切相关 教师必须帮助学生主动学习地理,通过案例教学,学生的学习应当是积极、活跃、主动的,学习的内容应当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2、地理案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地理的兴趣 案例教学所选择的实例必须和学生的阅历有密切联系,要使学生感受到案例和他本人的经验以及日常所见所闻有关,如在讲述教材中“高新技术产业”这一内容时,笔者并未使用书中的案例,而是使用了山东中大集团的克隆牛这一生动案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地理教学中的每个步骤要和学生的心理发展阶段相吻合,要同时考虑所教学生的知识度、审美水平、道德水平、兴趣、思维方式和社会活动等情况。 3、通过活生生的地理案例让学生学会掌握地理学科的知识结构 通过地理案例学习,要求学生能够认识地理基础知识的内部逻辑结构,从地理案例入手,掌握地理学科基本概念,基本知识。 地理案例教学反对传统地理教学一味讲求系统传授知识,面面俱到地讲授各种领域的完整知识,事无巨细都要求学生学习、记忆等做法。有不少教师认为传统地理教学方法,对学生系统掌握知识十分重要,其实学生并不能记住多少,而是往往记少丢多,出现了“考前死记,

地理课堂教育教学问题改革的初步设想和做法

地理课堂教育教学问题改革的初步设想和做法 发表时间:2009-04-10T11:56:53.733Z 来源:《现代教育教研》2009年第3期供稿作者:牛志远张云华 [导读] 在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课堂教育教学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课堂教育教学改革. 【摘要】本文从当前在地理教学的新课程标准的形势下,如何加强对地理课堂教育教学改革出发,就多年来的地理教学和近几年多来实施新的地理课程标准的教育教学实践的体会中,提出了一些在地理新课程标准下的地理课堂教育教学问题改革的初步设想和做法。 【关键词】重视基础;教学情感;互动教学;学习评价 Geography teaching problem of classroom education reform of first step conceive with way of doing Niu Zhi-yuan Zhang Yun-hua 【Abstract】This text from current under the situation that geography teaching of new course standard, how strengthen to geography classroom education the reform in education set out, much come to implement for many geography teaching and the last few years of in the last years new of geography course standard of education teaching practice of realize medium, put forward some in geography new under the course standard of geography classroom education teaching problem reform of first step conceive with way of doing. 【Key words】Value foundation;Teaching emotion;Interaction teaching;Study evaluation 多年以来,初中地理教育教学在社会上急功近利思潮和应试教育思想的双重冲击下,学生地理学习水平处在低谷状态。特别是地理教学质量不令人满意,经过多年来的地理课堂教学,特别是近几年来,在地理新课程课堂教学中,仍然有相当多的学生没有学会判读经纬度、计算实地距离、判断方位和气候类型、年平均温差等实用技能,没有具备基本的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知识的公民意识。 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及《地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指导下,以新课标,新环境,高要求进行地理教育教学工作。在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课堂教育教学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课堂教育教学改革: 1.在地理教学中应加强“情感”教育 初中地理教师的教学意识的更新和教学技能的提高,需要从地理教师的主客观两方面进行加速。目前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往往过多注重了知识目标而忽视了情感目标。非专业地理的科任教师往往拘泥于课本、强调地理事实和记忆,缺乏地理情趣。非专业地理的兼课教师更拘泥于课本和缺乏地理情趣。而地理专业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也往往过于严谨和强调地理思维、缺乏生动活泼。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学习动机、学习目的性还不强烈,愉快、兴趣是学生学习驱动力之一,甚至对教师的好感也会成为学习的驱动力。如果学生不喜欢地理课、不喜欢地理教师,那么怎么会喜欢“地理”?怎么能学好地理?所以,在初中地理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更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和“以趣激疑,以趣引思,以趣导知,知趣相融”努力创造一个轻松、和谐和舒畅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师生都充满着无拘无束地共同“自由地呼吸”亲切的地理课堂教育教学和环境的气氛。因此,地理课堂教学中应该有欢声笑语,更需要地理教师注意增强自己的组织能力与亲和力。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精湛的语言、诙谐与幽默、机敏的教学智慧、可亲可敬的教态,会使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特别在初中阶段,“愉快”仍然是学生乐于学习的原因之一,不能搞“一堂式”,要发扬“民主”。 2.在地理教学中应用“互动教学”法 现在的时代进步了,学生的学习环境变化了,特别是地理知识传播的渠道更广了,地理课已经不是学生获得地理知识与技能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师应该转变“教师角色”,改变过去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的习惯性教学方法,将师生“互动教学”引入地理课堂,“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并且将地理课堂教学的“课堂”含义广义化,包括一般意义上的网络“课堂”。由于初中生心理的特点,他们很乐意参与教学过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时往往需要布设教学情境,可以把学生组织起来亲历这些过程,如进行学生地理新闻发布活动、地理新闻点评活动、地理角色扮演活动等。要注意有适当的“教学民主”。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如在讲我国的河流──“黄河”时,提出:“面对我国黄河中下游水资源紧张的严峻局面,如何治理?”的问题,学生围绕着问题的提出,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我在八年级(1)班上课时,提出这样的问题时,有一男生举手发言,一本正经地提出将黄河“几”字形拉直,从甘肃的兰州到河南的洛阳挖一条运河,使黄河上游的水少走弯路流到中下游。而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观摩课中,我也同样听到这样的教学情景,也有学生提出相同的治理方法。可是,学生的想法很幼稚,而出乎任课教师的意料。但教师没有指责、嘲笑,也没有回避,而是允许学生继续发言。在表扬有大胆的学生的设想的同时,教师话锋一转:假如全班一半的同学住在这“几”字形地区,是否同意他的建议,为什么?由此全班同学在这个问题上产生了共鸣,课堂讨论既活跃、又深入,对师生有很大受益。 3.在新课地理要有“情境”引入 由于长期以来不少初中地理课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在教学中往往沿用了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普遍存在着两种引入新课方法。一种是“讲”法,即“同学们,今天我们讲……”,“同学们,现在老师讲……”,这样就把师生互动的地理教学活动引向“老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活动。还有一种是“翻书”法,即“同学们请把书翻到……页”,把以地图教学为主的地理课变成看书划线的枯燥的文字教学课。初中地理教师应该努力用“学习”或“讨论”来代替“讲”,用翻“图”来代替翻“书”。虽然是“一字之差”,这也代表着地理课堂的实质进步的一面。在实际地理课堂教学中行之有效的“引入”新课的新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在学习“世界人种”时,我引入故事趣闻法说:毛泽东主席在世时,有一天,在他的书房会见了一位美国友人戴勒时,戴勒在盯看着主席,一句话都不说,主席见后就说,你为什么老盯看我。这时戴勒说,你具有一付东方人的脸。主席听后直言,我是代表中国人的脸,我们可以演各国的戏,包括你们美国人的戏,你们鼻子长,我们可以加鼻子,可你们是演不了中国人的戏,不能把鼻子割掉。这故事说明了什么?等等,使学生联想到这是讲世界人种特征问题。 4.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地图化 “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所以地图教学是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就是说地图是其他任何工具无法取代的。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中,知识的更新速度非常之快。由于初中地理学科内容的基础性特点,学生无须死记硬背地理知识,完全可以借助地图来掌握有关知识。即使是地理基本原理的学习,也可以借助地图来学习、掌握。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对初中学生而言,是帮助其树立空间地域概念的基础,也是培养其地理思维的主要手段。所以,地图在一定意义上既是教具,也是学具。学好地图,并用好地图,对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当前初中生的地理学习还是停留在简单的、机械的记忆水平上,对地图的学习和运用则显得比较薄弱,关键在于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很难真正懂得地理知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不仅如此,学习和掌握地图知识,对于学生学习其它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的重要性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的重要性 初中地理教学不受重视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其根本原因在于中考没有将地理作为考试科目,“副科”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学生轻视、教师也将其视为“副科”。在初中阶段,可以说,地理这门课程如同鸡肋一般尴尬地生存于夹缝之中,难以找到自己应有的重要位置。 一、初中地理教学的现实重要性 我国古代常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晓人和”来形容一个人知识的渊博,这就体现了地理的重要性。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问题也与地理知识密切相关,我们常说地理是一门上研究天,下研究地,

中间研究空气的综合性学科。在科学技术力量日新月异的今天,地理与社会经济各方面都具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在初中阶段开设地理课,并且重视初中地理教学是具有十分突出的现实意义的。 初中地理是基础地理,而高中地理是高考文综三门里最难的一门,而初、高中地理一脉相承,初中地理知识的缺失磨灭了初入高中的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与热情,甚至是信心。磨刀不误砍柴工,学好初中地理是为将来学好高中地理做必要的准备。想要提高高考文科生的学习质量,首先必须重视初中地理教学的质量,传授他们基本能力。 素质教育要求初中地理着重传播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

谐相处,从而实现“双赢”的思想。素质教育以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为根本目的。初中地理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联系较为紧密的课程,应该成为素质教育的一面旗帜。 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初中地理与各学科的联系十分紧密。政治、历史事件都在地理舞台上上演,一切生物过程都有它的地理背景。我们本身就是地理环境的一份子,从小树立对社会、对人类未来的生存环境负责的观念,培养学生正确的环境观与发展观。 二、解决中学地理教学问题的几点建议 转变教育观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未来生活有帮助的地理”是当代

乡村初中地理教学的几点思考-最新范文

乡村初中地理教学的几点思考 [摘要]:乡村初中地理教学薄弱,应从提高认识,培养学习兴趣、思维品质、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提高教学艺术,开展课外活动等方面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学生地理水平。 [关键词]:认识、兴趣、思维、习惯、方法、课外活动 21世纪是人才涌动,万马奔腾的时代。在这个时代谁能拥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极高的综合素质,谁就能成为新世纪的弄潮儿。党中央国务院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多次强调,学校要均衡开课,学生要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地理是一门文理兼有的综合性学科,涉及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多方面的知识,具有很强的基础性、广泛性、区域性、动态性和实用性。如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地理学科具有不可推脱的责任。鉴于当前初中学段地理教育的现状,笔者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应加强和改进。 一、加大认识力度形成共识 认识是一切行动的指南,只有认识正确统一,才能形成高效的战斗力。 受传统观念和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地理学科一直处于被忽视的状态,尤其是乡村中学。人们习惯称其为“副课”、”小科”,导致地理教学非常薄弱。处于定势的老师学生包括学校都对地理不够重视。学生学习处于消极被动局面:上课不听讲,不带书,做其它功课,课后

不闻不问的人应有尽有,厌学之风日趋其上;教师消极应付:不备课、不准备,照本宣科,没采取任何有效的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学校不设专职教师,而是主科教师兼代,整体地理水平极其低下。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新世纪的到来,素质教育已成为摆在国民面前的头等大事。全面开课,全面发展也势在必行。地理课程的任务不仅是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还在于教育学生关心并参与人类可持续发展,引导学生树立环境意识及全球化意识,能从经济、社会、生态和人文精神方面理解、评价、认识人类所面临的全球性问题,培养学生对地理事物的观察分析的综合能力。从这个角度讲地理教学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学校、社会、教师应该不遗余力地加强对地理教育的目的意义的认识,消除不正确的思想观念,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将地理教学引入健康全面发展的轨道。 二、不断摸索提高课堂效益 课堂是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第一战场。课堂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成效。提高地理课堂效率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要培养学生地理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魔力,可以创造出人间奇迹”。兴趣是行动的不竭之源。心理学实验表明: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主动地、积极地、执着地去探索该事物的奥秘。因此,教师在地理教学中首先应让学生产生兴趣。让学生充分认识学习地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理解学习地理对自己成才的重要作用,还要培养学生对教学内容和学习过程本身的

地理教学改革

地理教学改革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中学地理教学的实践中越来越多的应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以便提高地理学科的教学质量,例如合作教学作为一种小组学习形式,是目前很多课程教学中都比较适用的教学方式。高中地理阅读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方法,可以有效的改善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模式,将教师转型为课堂的引导者,将学生变为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使得他们在小组合作中相互探讨,相互学习,最终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有效的训练学生的学习策略和认知能力,同时提升学生的小组参与与合作意识,使得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有效的习得地理学习的技巧和策略。 一、地理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地理课堂教学改革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主动性,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探索地理知识的兴趣,扩展视野,提高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极大的局限了学生学习的方法和兴趣,也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因此,进行地理课堂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采用新型的教学方法,像任务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等来改善地理课堂教学的困境。地理学科在中学教学内容中是十分重要的一门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以一味传授理论知识的教学模式进行课程内容的教授。这种机械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对教学内容兴趣低下,同时也降低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因此,新课程改革对于地理

学科的促进作用是十分巨大的,通过课堂教学改革,使得课堂教学的效果得以提高。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就是改革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交流沟通和合作能力,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二、地理课堂教学改革的途径和策略 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目前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方法和策略上要进行全方位的探索和改革。目前很多地理课堂上教师过于强调知识目标的重要性,将教学内容局限在课本内容中,知识的拓展性较低,而且教师强调知识的死记硬背,忽略了学生学习中的情感因素、学习方法及策略。地理知识本身是丰富而有趣的,如果将地理知识能够以一定的方法串起来呈现给学生,将大大提升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学习的乐趣。那么如何能够引起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呢?理论知识和实践的结合才是地理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以某地区天气、地理及文化知识为例,教师可以以图片、幻灯片或视频的方式给学生呈现,然后结合这些生动的画面进行地理理论知识的传授。结合本地的气候和天气,给学生讲解和天气相关的知识。教师也可以带着学生走进自然,观察自然,将各种植物的生长结合气候进行分析,不同气候下的植物生长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样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增加了学生对自然的兴趣。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 地理教育在提高国民整体素质方面有着巨大的作用。因而,在新课程理念下,地理教学更应该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笔者就初中教学中,如何搞好地理教学,谈只言片语。 一、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思想素质 地理教学中的思想素质教育内容,就是爱国主义、国情国策教育、环境保护教育和法制教育。 (一)紧扣教学内容,画龙点睛,激发爱国热情 爱国主义情感是在许多情绪体验中产生的,是在对祖国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地理课具有很强的爱国主义教育职能,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十分丰富。 我国地理疆域辽阔,面积960多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整个欧洲,或40个英国,或18个法国,或26个日本的面积。是世界第三大国,又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国的山河,气象问起,处处惹人生恋。“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的南国春色;“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北国之冬;“三秋桂子,十里荷香”的西子湖景;“浪水叠锦,苍崖翠壁”的松花江;“碧莲玉笋”的桂林山水;雄伟壮观的“三山五岳”等,千姿百态,美不胜收。江山如此多娇,怎不令人为

之倾倒、为之自豪!这些油然生爱自然地理景观,激发起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 (二)国情国策教育 结合我国的地理国情,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地大物博,但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匮乏。当前,我国资源“红灯”亮起,电力、石油、土地和水资源等最普遍的资源紧缺。教学中,让学生真正懂得今日的国情,为今后自觉执行国家政策奠定基础。 (三)环保教育 环境是人类的产物。人类出现以后,不断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使得地球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但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资源造成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人类的发展和生存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要通过地理课程,教育学生更好地保护地理环境,我们地理教师,也应该通过课堂渗透环保教育,使学生明确环境――资源――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做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四)法制教育 为了保护自然资源,合理利用资源,我国制定了很多法律法规。虽说法律法规已公布实施,但是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时有发生。可见,要想让每个公民自觉遵纪守法,就必须从思想上提高他们的认识。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从学生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