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景要素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声景要素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声景要素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声景要素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据研究表明,人对环境认知的85%来自于视觉,10%来自于听觉感官,视觉和听觉构成了我们对外界感知的最重要的二种感官【1】。因此在人的五官感受中,听觉作为其中一个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是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感知园林景观、进行景观审美的重要途径。声景观不仅包含了实体的声音,还包括了非实在的声音,如历史的声音、记忆中的声音、联想的声音等等。当然这也是与人的感情色彩相联系,与听者所处的“场景”及所受的外界视觉或听觉刺激有关。在某种条件下,外界的刺激使得听者对在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象的声音产生联想。所以园林景观中环境的设计组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声景的基本概念

“声景”(Soundscape)一词最早由芬兰地理学家格拉诺(Granoe)在1929年提出,这个词类推于“景观”(Landscape)。加拿大音乐家和作曲家谢弗(R. Murray Schafer)于20世纪60年代末首先阐释“声景”(Soundscape)的概念——“the music of theenvironment”,即在自然和环境中,从审美角度和文化角度值得欣赏和记忆的声音【2】。基于谢弗的思想并通过大量的研究,“世界声景计划”给出了声景的定义:“一种强调个体或社会感知和理解的方式的声音环境”。这清楚地表明声景是作为一种社会文化事件来理解的,通过声音来理解人们在特定的时代中与环境作用的方式。因此,有学者建议对声景的认识应从听者、声音和环境三个要素来理解【3】。

2、声景要素的意境营造

在古典园林中,声景的营造往往体现了园主人对园林整体意境的营造和追求。风过松林、雨打芭蕉、流水叮咚、虫呜鸟叫、古寺钟鸣、传统仪式等声音,都能人景,引发人们动心动情,产生无穷的意境遐想,正如黑格尔在《美学》中指出:“声音固然是一种表现和外在现象,但是它这种表现正因为它是外在现象而随生随灭。耳朵——听到它,它就消失了;所产生的印象就马上刻在心上了;声音的余韵只在灵魂最深处荡漾……

图1 图2

而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由于对环境中的意境营造缺乏关注,常常会忽略人们身在环境中的各种感官体验及内心感受。因此,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声景营造需要根据场地的不同主题和功能来确定所要表达的意境,然后充分利用各种设计手段来创造声响,引导人们以全身的感官去感受所要表达的意境,并激发内心的感受和体验,以期达到人与环境的相互交融。

图3 声景在世博馆中的运用

2.1听者的体验使景观设计更具多变性

听者作为声景研究中的主体,是声景的直接感知者。听者的社会背景和即时状态对他们的声景体验有着显著的影响【4】。使用者的社会背景包括年龄、性别、文化层次、职业等。调查表明, 年轻人比较偏向轻快前卫的音乐, 喜欢诸如马达轰鸣、篮球鞋摩擦地面等刺激的声响, 对交通噪声不太反感。而受到良好教育的中年男子却更容易对交通噪声发出抱怨。听者的状态, 是指听者在不同心理条件下感受景观时, 对声音有不同感知。听者在轻松平和的状态下能对声景观有比较客观的评价。而听者如果心绪烦躁,对环境中的噪声就更难以忍耐。听者的艺术修养和文化底蕴不同,对声景中包含的美的情趣和意境的蕴涵也是具有多变性的。

比如自唐宋以来,文人园林已成为私家造园活动中的一股潮流,占着占着士流园林的主导地位,同时还影响及于皇家园林和寺观园林。由于文人园林

的兴起,文人既是造园者又是园林的游赏者和听者,在声景的营造和体验中,他们注重听者对于声景的感受和品味,充分融入了诗画的情趣,并藉以诗情画意的意境来产生情感的共鸣。如拙政园的留听阁取李商隐的“留得枯荷听雨声”之意,在留听阁听雨,秋雨的凝愁,枯荷的落寞,冷风的萧瑟,如歌如泣,动人心弦,烘托出一种冷寂清幽的残缺美感。

景观常常是由观赏者在运动中感受的, 单个景观的观赏不如景观序列的积累效果来得好。当视点跟着脚步移动时, 移步异景的体验比视点固定的定视式游赏更具趣味性, 使人流连。采用露地式的方式游览, 观赏者是沿着固定、单一的方向移动的, 这就好像设计者在向观赏者描述一个故事。故事有开端、发展、高潮和尾声, 听觉景观空间布置也要有这样一个发展的过程, 让人有一个享受环境的过程。当采用回游的方式时, 观赏者的移动方式是多方向的, 有更多的选择, 我们可以划分不同的区域布置听觉景观, 突出各景区的不同特色,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

2.2 声音的来源使景观空间更具层次性

对听觉景观进行空间布置, 我们可以从分析游赏方式入手。借鉴日本园林的游赏方式, 按视点的固定和移动分为3 种形式: 定视式、露地式和回游式。定视式是指从某一固定位置观赏庭院, 注视感强烈, 呈现绘画性的、静止的景观。回游式是指可以沿循环的路线观赏园内各个部分, 园林对于观者本身来说呈现立体的景观构成。露地式是介于定视和回游之间, 沿着固定、单一的方向移动,呈现连续的景观空间构成变化【4】。当我们在某个景点观赏时, 就是定视式, 我们布置声音位置时, 就可以将声音像画面那样分成远景、中景和近景, 分别在距离观赏者不同位置和方向的地方播放声响,从而增强画面的层次感。例如在远景中是树叶的沙沙声和风声, 偶尔配上一些鸟叫声, 在中景中加一些水流的淙淙声, 近景则为游客自身所发出的交谈的声响。

此外,空间布局中还可以利用各类标志音或是人们熟悉的声音作为提示,起到直观的听觉导向作用来组织交通。

2.3环境的组织使景观元素更具协调性

物质环境是组成声景的重要元素之一,既包括了视觉形象景观,也包括了听觉景观。视觉景观能使人客观地、理性地感受环境,而听觉景观则带有更多的主观因素,较为感性。视觉与听觉的结合,可以演绎出美妙的艺术效果。因此,视听景观设计的结合,更有可能设计出较为完整的景观环境。视觉景观与听觉景观有的需要相互协调,来强化景观主题;有的则相互对比,以动衬静,或者试图显现冲突矛盾用以发人深省;还有的景观中融入了声音元素后,使人的视觉与听觉产生互动,例如音乐喷泉水柱随着音乐起伏而摆动【1】。

园林设计中声景的营造,不仅仅是风声、雨声、动物声等声响的单独鸣响,往往是根据既定的主题,借助于植物、山水、建筑等景观要素,与园内外的各类自然声和人工声共同烘托出美好的声环境。

合理的搭配景观元素,更能通过环境组织,突出园林所表达的意境。如中国古典园林中,在植物的选择和搭配上也是较为讲究的。对于庭前堂后的植物种植,常常选用梧桐、竹、松、芭蕉等,植物本身既有着美好的寓意,又能够营造听风听雨的环境。《园冶》中的“移竹当窗,分梨为院;溶溶月色,瑟瑟风声”正是对古典园林中植物烘托声景的最好描述。对于营造自然山林的成片种植,往往也是以大片的松林、竹林为主,可听松涛竹韵。如承

德避暑山庄的“万壑松风”和沧浪亭的“翠玲珑”。对于“无水不成园”的古典园林,水边及水面上的植物选择,也充分考虑到声景的营造,岸边常植的杨柳,往往能够吸引莺鸟欢唱,如西湖著名的“柳浪闻莺”景点;水面上不可或缺的荷花睡莲,也正是园主人藉以听雨的道具之一,拙政园 “留听阁”的意境正是“留得残荷听雨声。”

图4竹林 图5雨打芭蕉

水是园林中最富变化的造园要素,其性柔,静时寂无声,动时奔流跌落而轰鸣,使园林增添无限生机;其无色,却在光照的影响下异彩纷呈; 其无形,却又能随池岸等的变化而改变形状【6】。如在古典园林中的堆山理水,大多是对自然山水的模仿,通过假山的堆叠形成各种峰、谷、涧、矶等,引入水源,便可创造出瀑、泉、溪、池等,并发出各种自然动听的水声。如寄畅园的八音涧,正是利用黄石堆叠而成的石涧引入泉水,涧中石路迂回,上有茂林,下流清泉,创造出了“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的境界。

图7

图6水的运用 图8

图6 图8

除了植物和水,声景的营造也离不开园林建筑,建筑常常是活动声产生最

为密集的场所,特别是以琴声、戏曲声为主要声源的琴房、戏楼等。园林中图7

的琴房大多采用封闭式建筑结构以聚音响,明代文震亨的《长物志》里谈到琴室“层楼之下,盖上有板,则声不散。下空旷,则声透彻。”园林中用作看戏听曲的建筑,大多选址和布局上都依水而建,如“濯缨水阁”和“三十六鸳鸯馆”,既可赏景听曲,又增加了声景的意境蕴涵。

图9濯缨水阁图10三十六鸳鸯馆

3、结语

声景营造的最大特色就是从声音的选择、听者的定位到环境的营造各方面都充分体现了园林的整体意境。而这一点也正是声景观研究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声景已不仅仅局限于降低噪音的干扰,而更多的是需要关注声音、听者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期达到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中的声音能够给人带来美好、和谐的声景观体验。因此,声景要有助于人们更深刻地感受景观空间。

参考文献

[1] 翁玫.听觉景观设计.中国园林,2007(12):46-51.

[2] 喻有慧,高翅.城市公园声景设计浅析. 山西建筑,2008(09):340-342 .

[3] 葛坚,卜菁华.关于城市公园声景观及其设计的探讨. 建筑学报,2003(03):58-60 .

[4] 许浩.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技法[M].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

[5] 叶茂乐. 五感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D] .天津: 天津大学, 2009.

[6] 陈宇芳,水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探讨.南方农业,2012(2):3-5

[7] 周维权.2008.中国古典园林史[M].第三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8] 吴晓华.声音在城市园林景观中的应用[D]:2007[硕士学位论文].河北农业大学,2007.

园林景观设计常用规范汇总

园林景观设计常用规范摘抄 一、《公园设计规范》CJJ 48-92 第4.3.2条硬底人工水体的近岸2.0m范围内的水深,不得大于0.7m,达不到此要求的应设护栏。无护栏的园桥、汀步附近2.0m范围以内的水深不得大于0.5m。 第4.3.3条溢水口的口径应考虑常年降水资料中的一次性最高降水量。 第4.3.4条护岸顶与常水位的高差,应兼顾景观、安全、游人近水心理和防止岸体冲刷。 第5.1.2 第5.1.3条园路线形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与地形、水体、植物、建筑物、铺装场地及其它设施结合,形成完整的风景构图; 二、创造连续展示园林景观的空间或欣赏前方景物的透视线; 三、路的转折、衔接通顺,符合游人的行为规律。 第5.1.4条主路纵坡宜小于8%,横坡宜小于3%,粒料路面横坡宜小于4%,纵、横坡不得同时无坡度。山地公园的园路纵坡应小于12%,超过12%应作防滑处理。主园路不宜设梯道,必须设梯道时,纵坡宜小于36%。 第5.1.5条支路和小路,纵坡宜小于18%。纵坡超过15%路段,路面应作防滑处理;纵坡超过18%,宜按台阶、梯道设计,台阶踏步数不得少于2级,坡度大于58%的梯道应作防滑处理,宜设置护栏设施。 第5.1.6条经常通行机动车的园路宽度应大于4m,转弯半径不得小于12m。 第5.1.7条园路在地形险要的地段应设置安全防护设施。 第5.1.8条通往孤岛、山顶等卡口的路段,宜设通行复线;必须沿原路返回的,宜适当放宽路面。应根据路段行程及通行难易程度,适当设置供游人短暂休憩的场所及护栏设施。 第5.3.3条通行车辆的园桥在正常情况下,汽车荷载等级可按汽车-10级计算。 第5.3.4条非通行车辆的园桥应有阻止车辆通过的措施,桥面人群荷载按 3.5kN/m2计算。 第5.3.5条作用在园桥栏杆扶手上的竖向力和栏杆顶部水平荷载均按1.0 kN/m 计算。 第7.1.2条游览、休憩、服务性建筑物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与地形、地貌、山石、水体、植物等其它造园要素统一协调; 二、层数以一层为宜,起主题和点景作用的建筑高度和层数服从景观需要;

风景园林设计要素-重点

风景园林设计要素 铺装 1. 铺装的导游作用只有当其按照合理的运动路线被铺成带状时,才会发挥作用,而当路线过于曲折变化并使人走“捷径”较容易时,其导向作用便难以发挥。在公园和校园中,解决这一问题的方式,便是预先在规划图上标出“捷径线”,随后铺设的道路应大体上反映出这些“捷径线”,以便能消除穿越草坪的可能性。如果在一个特殊的空间中存在着众多的“捷径线”,那么,最好的办法是将铺装材料铺成一块较大的广场,一方面允许更大的自由穿行,另一方面提供了统一协调的布局,不致于过于复杂。 2. 在进行铺装的选择时,设计师应对其在平面造型和透视效果上加以研究。在平面布局上,应着重注意构成吸引视线的形式,及与其它要素的相互协调作用。在透视中,平行于视平线的铺装线条,强调了铺装面的宽度,面垂直与视平线的铺装线条,则强调其深度。 3. 景观中使用铺装地面的原则:1)用在特定设计区段的铺装材料,应从帮助确保整个设计统一为原则,材料的过多变化或图案的繁琐复杂,易造成视觉的杂乱无章。在设计中,至少应有一种铺装材料占有主导地位,以便能与附属的材料在视觉上形成对比和变化,以及暗示地面上的其它用途。这一种占主导地位的材料,还可贯穿于整个设计的不同区域,以使建立统一性和多样性;2)在没有特殊目的的情况下,不能任意变换相邻处的铺料及形式。 4. 为了某些特殊原因而变化铺地材料和形式时,必须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如果在相接的两个空间中,铺料及形式出现不同,那么水平高度也应有所变化,以此来分割和区别两种不同的铺地形式。水平高度的变化主要起着过渡、媒介的作用,并由此而避免两种铺料和形式可能出现的任何直接相邻的问题。如果在分割两种详细铺装地面,水平高度的变化不可行时,则可以采取另外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采用第三种在视觉上具有中性效果的材料放于两种材料之间。这第三种材料能在短距离上达到前两种材料的视觉上的分隔,并减缓不一致的形式和线条相互发生的冲突。 5. 在一些气候较温和的地方,一般说不宜用砾石来代替环绕植物根部的覆盖物,否则会减少植物的繁衍,同时对大多数植物的生长很不利。 6. 在以直线铺砌时,应该注意砖应垂直于视线横铺,而不应与视线平行,这样做的理由是横铺的观赏面比直铺大。 7. 一般说来,大道、小路或其它大面积的铺装广场,伸缩缝之间的最大间距为9m。假缝也是混凝土地面的刻线。假缝的深度一般仅为0.3~0.5cm,而且它根本不将混凝土路面分断成独立的路段。从建筑的角度而言,假缝的作用是一缓冲槽,以调节可能在路表面形成的龟裂。一些专家建议,在任何方向,假缝最好相距16cm。 8. 在具有曲线的地面上做伸缩缝或假缝时,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是要避免伸缩缝和假缝与铺面边缘成锐角。如果有可能,应尽量将伸缩缝与地面铺装边缘成直角相交。 园林构筑物 1. 室外台阶的升面与踏面的大小比例需考虑:1)室外空间比较宽阔,容易使物体看起来较小,所以室外台阶比室的台阶,在尺寸上应该稍大一点;2)不同的气候因素,会直接影响到安全问题。因此,室外的台阶应做得较宽阔而且平缓。 2. 对于踏面与升面之间的比例关系来说,普通的原则是,升面尺寸乘以2,再加上踏面等于66cm(2R+T=66cm)升面的最小高度极限为10cm,最大高度为16.5cm。 3. 一般说来,一组台阶的升面的垂直高度应保持一个常数。如果其高度每层都在变化,那么,顺阶而上的人就得不停地注意自己的每一步落点,经常调整步伐,分散了人们的注意

《风景园林设计要素》读后感

《风景园林设计要素》读后感 通过对《风景园林设计要素》的阅读,让我受益匪浅。也扩宽了我对专业知识的了解,让我学到了一些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自麦克哈格将生态学思想运用到风景园林设计中,产生了“设计尊重自然”,把风景园林设计与生态学完美地融合起来,开辟了生态化风景园林设计的科学时代,也产生了更为广泛意义上的生态设计。通过读这本书我了解了园林设计的几大要素:地形;建筑物;植物材料;铺装;园林的构筑物;水;设计程序等等。 一:生态学思想的引入,使风景园林设计的思想和方法发生了重大转变,也大大影响甚至改变了风景园林的形象。风景园林设计不再停留在花园设计的狭小天地,它开始介入更为广泛的环境设计领域,体现了浓厚的生态理念。与风景园林设计相关的主要生态学理论有生物多样性原理,生态位原理,互惠共生原理,生态平衡原理,生态调控原理。 生物多样性理论不仅反映了群落或环境中物种的丰富度、均匀度等,也反映了群落的动态结构与稳定性,以及不同的环境条件与群落的相互关系。城市中的生境条件比较恶劣,环境资源比较匾乏,物种通过本身一系列的相应变化来增加自己的适合度,以充分利用有限的环境资源,从而保持系统的稳定。群落中物种多样性尤其是遗传多样性越高,物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就越强,群落抗干扰的能力和维系自身动态平衡的能力也就越强。景观生态学中强调景观的异质性可提高物种总体共存的潜在机会。因此在现代风景园林的构建过程中以生物多样性原理为指导是其最基本的前提。 生态位理论已在种间关系、种的多样性、种群进化、群落结构、群演替以及环境梯度分析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生态位的概念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主要有格林尼尔的“生境生态位”;埃尔顿的“功能生态位”;哈奇森的“超体积生态位”。在这里我们主要引用马世骏的生态位概念: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作用以及它在时间和空间中的地位,反映了物种与物种之间、物种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城市园林绿化植物的选配,实际上取决于植物生态位的配置,这直接关系到园林绿地系统景观审美价值的高低和综合功能的发挥。 在现代风景园林规划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物种的生态学习性与生态环境条件,利用不同物种在空间、时间和营养生态位上的差异,合理地选配植物种类,避免

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的四大要点

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的四大要点 园林景观生态设计应以保护自然能资源,维护自然资源的循环过程为前提,在此基础上合理的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使得园林景观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应顺应自然。自然界是没有废物的。每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都有一个完善的食物链和营养级。自然具有自我组织的能动性,整个地球都是在一种自然的、自我的设计中生存和延续的。自然系统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远远超出人为的设计能力,在设计时,应该因地制宜,利用原有地形及植被,避免大规模的土方改造工程,尽量减少因施工对原有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2、要体现地域特点,并且是节约能源资源的设计。此类设计方法主要特点,就是要保留当地的环境特点和文化特点,尽可能采用可循环资源进行设计,对场地中需要的材料进行循环利用,减少生产加工,运输施工中的材料消耗和废弃物的产生,达到节约环境资源的目的。 3、需要处理好园林景观要素的空间关系。园林景观特别重视景观要素的空间关系,如形状和大小、密度和容量、连接和隔断、区位和层序等,如同它们所含有的物质和自然资源质量一样重要。如景观规划要注意合理安排城市空间格局,相对集中开敞空间。建筑空间要疏密相间;在人工环境中努力显现自然;增加景观的视觉多样性;保护环境敏感区和推进绿色空间体系建设。在做景观生态规划时,人与自然的纽带是设计师在设计时首要考虑的问题。

4、应保护生物多样性,模拟植物自然配置,作为反映环境中物种的稳定性、丰富度和均匀度的重要表现,物种多样性反映了植物群落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由此,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中,合理的增加多物种组成的植物群落设计,可以使植物景观具有更大的稳定性,可以更有效的利用资源,对保持物种资源多样性、文化特质多样性和环境艺术多样性具有极为重要的环境意义。

万科园林景观设计细则

万科集团园林景观设计细则 一、总体设计要求 1 整体规划注重形成项目地貌,同时考虑的土方平衡。 2 要重点考虑小区内部之重点部位,如销售厅周边、会所周 边及小区主入口等设计。 3 景观设计师要与建筑师进行充分的合作与沟通,配合建 筑设计院对建筑立面风格设计、土方工程量、护坡、基础处 理等提出合理化建议。 4 设计必须将工程造价控制在发展商的预算范围内,要因地 制宜,充分考虑武汉地区的实际状况:当地树种、当地材料、施工水平等因素,不应选用过于昂贵的装饰材料及过于繁琐 的施工工艺,力争用较低的价格获得优良的效果。处理地型 尽可能减少挡土墙的出现,减低其工程造价,并能提出巧妙 构思解决高差问题。 5 项目环境设计适当考虑无障碍设计。园区内商业步行街及 休闲广场存在高差处考虑无障碍设计。 6 本项目采取组团划分与分期开发,每期/组团有各自的主题 概念设计; 创造内向亲和的组团绿化休闲空间和外向流通、 立体共享的安全、宁静的户外步行活动公共绿化休闲空间。 7 考虑武汉地区的气候环境,使园区环境具有四季景观。 二、竖向设计1 整体设计原则

1.1 要考虑未来建筑与场地的景观效果; 1.2 非山地项目的原场地土方、地形地貌尽量利用,减少土 地及景观资源的消耗和破坏; 1.3 山地项目的原始地形、地貌不是最终的实施地形地貌时,要以场地现状来做为景观竖向设计和施工组织方案的条件, 并应时时跟进调整; 1.4 山地项目的景观竖向设计应保持与建筑设计的同步协 调; 1.5 竖向设计要综合考虑土方平衡、边坡支护方案;边坡支 护方案要考虑建筑与道路的关系; 1.6 景观的竖向设计要结合室外的管线设计标高和坡向综合 考虑。 2 设计原则: 2.1 分项设计原则见表格

风景园林设计要素地形重点

一、地形 概要: 地形是所有室外活动的基础,在设计的运用中既是一个美学要素,又是一个实用 要素。地形就是地表的表现,如山谷、高山、丘陵、草原以及平原,称为大地形;地形含土丘、台地、斜坡、平地、或因台阶和坡道所引起的水平面变化的地形,称为小地形;起伏最小的称为微地形,总之,地形是外部环境的地表因素。 地形直接联系着众多的环境因素和环境外貌,所以地形能影响某一区域的美学 特征,影响空间的构成和空间感受,也影响景观、排水、小气候、土地的使用,以及影响特定园址中的功能作用。地形还对景观中其他自然设计要素的作用和重要性起支配作用。所以所有设计要素和外加在景观中的其它要素都在某种程度上依赖地形,并相联系。 地形是室外环境中的基础成分,它是连接景观中所有因素和空间的主线。在平坦的地方,地形的作用是统一和协调;在崎岖的地方,它的作用是分割。 地形对室外环境还有其他显著的影响,地形被认为是构成景观任何部分的基本 结构因素。地形能系统的制定出环境的总顺序和形态。因此,在设计过程中的基址分析阶段,正确评估某一已知园址时,最明确的做法是首先对地形进行分析研究,尤其是该地形既不平坦,又不均匀时,基址地形的分析,能知道设计师掌握其结构和方位。同时也暗示风景园林师对各不同的用地、空间以及其他因素与园址地形的内在结构保持一致。 地形还可以作为其它设计因素布局和使用功能布局的基础或场所,它是室外空 间和用地的基础,所以设计程序的首要任务是绘制基础图,然后设计师根据原地形图 画出用地的功能分区图,这一步很重要,因为它的布局会影响室外环境的序列、比例 尺度、特征或主题,以及环境质量。 风景园林师独特而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具有灵敏地利用和熟练的使用地形的 能力。此外,风景园林业还标志着公众的使用和享受而改变和管理地球表面。

房地产园林景观设计管理流程及管控要点.docx

房地产园林景观设计管理流程、阶段性成果及各阶段管控要点 管理流程 (一)、景观设计启动阶段 一、启动时间:规划开始即介入成果: 1、参与确定规划设计总图。 2、景观设计启动报告(确定样板区范围、景观设计客户敏感点、竞争楼盘景观分析、设计风格意向、景观建造成本) 3、确定设计公司、签订设计合同(附设计任务书)。 管控要点: 1、参与确定规划设计总图:充分挖掘的项目价值,实现项目价值最大化。充分挖掘项目可利用、保留、改造的资源,规划与景观密切结合。 2、景观设计启动报告:与营销讨论确定最利于体验、感受项目价值的样板区范围;根据项目定位、产品业态和客户定位明确客户敏感点;考察、分析竞争楼盘景观优缺点,提出本项目景观设计建议;根据以上分析确定景观风格意向及建造成本。 3、设计公司的选择:目标:寻找与项目定位、风格相匹配的设计单位和主设标准:项目业绩;设计能力;企业文化、合作意愿;档期;设计服务态度及收费标准。步骤:设计单位收集、设计单位考察、设计单位比选、合同谈判。、景观概念设计 (二)景观概念设计、

1、景观概念设计文本及电子文件。 2、景观彩色总平面图及设计说明。 3、景观设计各类分析图(包括:现状分析图、道路交通分析图、功能分析图、景点布置分析图、空间关系、竖向分析图、视线分析图等)。 4、反映设计效果的说明图片若干张。 5、绿化布置意向图及植栽效果意向图。 6、重要景观场地设计意向图片及场地剖面。 7、成本分析。 管控要点: 1、概念设计风格意向与项目的契合度; 2、景观概念与营销的结合; 3、概念的可实施性; 4、交通组织、景观功能空间的合理性; 5、关键节点的意向; 景观方案设计 (三)景观方案设计(4-6 周) 成果: 1、方案设计文本及电子文件。 2、设计理念文字说明(中文)。 3、总平面彩图及主要分区图。 4、总体竖向设计图及各种分析图(功能、空间、交通等)。 5、重点轴线剖面图,重要节点放大平面图及剖面图。 6、灯光配置图、给水点布置图 7、方案阶段方向性植物布置平面图(乔木位置、灌木位置、草坪位置)。 8、不同空间植物组合意向图片及文字说明。 9、小品或雕塑设计意向草图。 10、主要节点景观彩色透视效果图。 11、主要物料样板及装饰小品示意尺寸图片。 12、技术经济指标。

风景园林设计要素——读书笔记

《风景园林设计要素》——读书笔记 2012-07-12 18:43:20 地形 1. 在设计过程中的基址分析记得,正确估价某一已知园址时,最明智的做法是首先对地形进行分析研究,尤其是该地形既不平坦,又不均匀时。基址地形的分析能知道设计师掌握其结构和方位。同时也暗示风景园林师对各不同的用地、空间以及其它因素与园址地形的内在结构保持一致。 2. 设计程序中首要任务之一,通常是要绘制“基础图”(base sheet)或园址的地形图。这种原地形图通常绘有等高线、地界线、原有构筑物、道路及现存植物。原始地形图可通过现场勘测、地图测绘或航测等方式绘制而成。 3. 所有的设计思想和方案,都可以覆盖于原地形图上的透明纸上进行研究推敲和绘制。 1)在原地形图上大致画出用地的功能分区图。 2)研究各用途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与原有地形的关系。 4. 从排水的角度来考虑,种植灌木的斜坡为防止流失,必须保持10%的最大坡度,而草坪地区为避免出现积水,就需有不小 于1%的坡度。此外,调节地表排水和引导水流方向,乃是园址地形设计的重要而又不可分割的部分。 5. 在大陆性温带地区,朝南的坡向在冬季比其它任何方位的坡向受到的直接日照要多。朝北的坡向在冬季几乎得不到日照。在夏季,所有方位的坡度都可受到不同程度的日照,其中西坡所受辐射最强,这主要因为它直接曝晒于午后的太阳之下。 6. 大陆性温带地区的东南坡向由于不受冬季风的侵袭,而受益于夏季微风的吹拂,冬季太阳的辐射和间接受到夏季午后阳光的光照等原因,而成为最受欢迎的开发地段。 7. 网球场的理想位置应在1-3%的坡度上。 8. 就大多数园址平面图的比例而言(图纸比例尺1:100-1000),等高差一般有1m或0.5m。而地区性的比例而言(图 纸比例尺为1:5000-30000),平面图的等高差可为5m、10m、15m。 9. 等高线使用原则: 1)原地形等高线应随手用短线(虚线)表示。

园林设计要素

园林建筑设计要素 园林建筑作为造园四要素之一,是一种独具特色的建筑,既要满足建筑的使用功能要求,又要满足园林景观的造景要求,并与园林环境密切结合,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建筑类型。 一、功能: 1、满足功能要求: 园林是改善、美化人们生活环境的设施,也是工人们休息、游览、文化娱乐的场所,随着园林活动的日益增多,园林建筑类型也日益丰富起来,主要由茶室、餐厅、展览馆、体育场所等等,以满足人们的需要。 2、园林景观要求: (1)点景:点景要与自然风景融会结合,园林建筑常成为园林景观的构图中心主体,或易于近观的局部小景或成为主景,控制全园布局,园林建筑在园林景观构图中常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2)赏景:赏景作为观赏园内外景物的场所,一栋建筑常成为画面的管点,而一组建筑物与游廊相连成为动观全景的观赏线。因此,建筑朝向、门窗位置大小要考虑赏景的要求。 (3)引导游览路线:园林建筑常常具有起乘转合的作用,当人们的视线触及某处优美的园林建筑时,游览路线就会自然而然的延伸,建筑常成为视线引导的主要目标。人们常说的步移景异就是这个意思。 (4)组织园林空间:园林设计空间组合和布局是重要内容,园林常以一系列的空间的变化巧妙安排给人以艺术享受,以建筑构成的各种形式的庭院及游廊、花墙、圆洞门等恰是组织空间、划分空间的最好手段。 二、特点: 1、布局园林建筑布局上要因地制宜,巧于因借,建筑规划选址除考虑功能要求外,要善于利用地形,结合自然环境,与自然融为一体。 2、情景交融园林建筑应结合情景,抒发情趣,尤其在古典园林建筑中,常与诗画结合,加强感染力,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 3、空间处理在园林建筑的空间处理上,尽量避免轴线对成,整形布局,力求曲折变化,参差错落,空间布置要灵活通过空间划分,形成大小空间的对比,增加层次感,扩大空间感。 4、造型园林建筑在造型上更重视美观的要求,建筑体型、轮廓要有表现力,增加园林画面美,建筑体量、体态都应与园林景观协调统一,造型要表现园林特色,环境特色、地方特色。一

浅析低成本景观设计要点

济和人工方面的高投入。相对于高成本景观设计,低成本景观设计是在设计过程 资。低成本景观设计的难点在于“权衡”:即权衡短期投资和长期收益, 权衡在保证形式美感、功能使用、自然生态等前提下, 降低景观成本的同时获得更好的使用效果和经济效益。 和技术的发展,使景观设计达到景观综合效益的最大化和景观成本的最低化。低成本景观设计的原则有: 经济适用美观原则 和利益价值进行统筹规划,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和景观效益。 可操作性原则 在景观设计中,设计方案要结合实际情况,尽量使用实施性好可操作的设计手法,避免工程出现不可操作的情况,从而出现更大的资源浪费,增加建造的成本和难度。 生态节能原则 景观设计要遵循可持续的原则,在资源使用时,要尽可能合理利用资源,避免资源的浪费;还要重复利用现有资源,使资源循环再生;在景观设计中,要尽可能少消耗资源;施工时,要采用耗能低、对环境危害小的方式,从而降低污染。 因地制宜原则 景观设计要从场地的自然环境出发,充分利用自然的景观要素,如石头、植被、地形等,要充分利用场地原有的地形、地貌和植被,使景观有种返璞归真的意境。原有的景观要素不需要经过严格的技术处理就可以直接应用在景观设计中,从而节约了景观的资源。在后期的维护和管理中,这些自然要素也方便管理,可更

好节省资金投入。 材料的选择与应用 材料的选择和运用直接影响和决定着景观设计作品的最后面貌。材料成本是 本的浮动。 而材料本身所具有的丰富性、可塑性、可变性又为创新设计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和可能性。当设计师在创造性的运用材料的同时,许多富有创建的设想和做法本身往往也是节省成本的,印证了创造性和低成本之间相互转换的道理。 传统材料的创新运用 尽管许多传统材料不适应自今社会的主流文化,使用度逐渐降低,但材料本身固有的特征不会改变是不会改变的,设计师正好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对此类材料进行创意开发、二次设计。例如:趁混凝土还没有完全干的时候,在它的表面经过擦、刷等技术加工或者露出碎石、鹅卵石后,造景呈现出天然去雕饰的全新感觉。废弃材料的再利用 建设低成本创造性景观的材料策略应以减少各种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各类自然材料和人工材料的合理利用、循环利用为原则。在景观设计实践中其实有不少富有创意令人惊喜的废弃物循环利用的方法,经过设计变成十分奇特有趣的景 观建设的材料,为营造独特而富有地域特色和历史沧桑感的景观做点缀,或者是护养景观的生物性肥料。 本土材料的充分利用 我国幅员辽阔,地域差距显著,南方喜用竹材、湖石一类材料,清新淡雅、精致隽秀;北方多用砖石、山石,豪迈大气、粗狂有力,可谓景观特色各有天地,景观材料的使用也各具特色,迥然不同。在景观设计中充分利用本土的材料,能够有效 师灵感的源泉。 地方材料容易采集,运输方便,与基地风貌协调一致浑然一体,既降低了建设成本,又能达到很好的景观效果。充分合理使用地方材料,发掘地方材料的特性和独特魅力,是低成本创造性景观的有益探索方向。

园林景观设计规范要点

园林景观设计规范 文章主题标签:广州园林绿化广州园林设计广州园林工程广州绿化工程广州植物租摆 一、图纸内容要求 (一)图纸排列顺序 为了使设计师能够较好地向甲方表达其设计意图,又使施工者有较完整的施工依据,减少施工中的变更、拆改项目,提高有效工作时间,因此要求设计师必须图纸齐全,排列有序(按以下顺序排列)。 ⑴封面(按设计院统一制作的模板打印) ⑵目录(按设计院统一制作的模板打印) ⑶工程概况 ⑷设计说明 ⑸装饰工程项目表(按设计院统一制作的模板打印) ⑹施工图纸(总平面图、总天花平面图、平面、天花、立面、大样详图等)(二)图纸的内容要求 利用正投影原理所绘制的平面、立面、剖面图是设计师的设计意图与其现场施工交流的语言。设计师要将自己的设计意图充分的表达给客户及施工人员,设计师就必须掌握设计的图纸规范;正投影制图要求使用专业的绘图软件工具,在图纸上作的线条必须粗细均匀、光滑整洁、交接清楚。因为这类图纸是以明确的线条,描绘建筑内部或者外部装饰空间的形体轮廓线来表达设计意图的,所以严格的线条绘制和严格的制图规范是它的主要特征。

1. 封面(按设计院统一制作的模板打印) 2. 图纸目录 图纸目录必须标有正投影图的图号、图名及备注。图名是按图纸编排顺序,从第一页施工图开始编号。 3. 工程概况 工程概况内容应反映出建筑工地的大体格局、工程地址、设计部门、工艺级别、设计风格等。 4. 设计说明 5. 装饰工程项目表 必须标明装饰工程涉及的每个空间的顶面、墙面、地面、家具、踢脚、门窗、及套和装饰工程的外部装饰的材质、品牌、规格、颜色,以便甲方及观者对装饰工程的主材及建议的色彩、配饰思路更清晰。 6. 施工图纸: (1)平面布置图 A. 平面图应在建筑物的门、窗洞口处,水平剖切俯视。图内应包括剖切面及投影方向可见的构造。 B. 平面图须注清立面标识、房间名称、地面材料(包括材料尺寸、规格,边长≥450的材料应画准排砖位置)、主要家具及家电平面布置图(电视、冰箱、洗衣机、空调等)。

景观设计的设计要素

景观设计的设计要素 摘要:地形地貌是景观设计最基本的场地和基础。这里谈的地形,是指景观绿地中地表各种起伏形状的地貌。在规则式景观中,一般表现为不同标高的地坪、层次;在自然式景观中,往往因为地形的起伏,形成平原、丘陵、山峰、盆地等地貌。通常一般的景观设计中所涉及到的部分,是后一部分内容。地形地貌总体上分为山地和平原。进一步可以划分为盆地、丘陵,局部可以分为凹地、凸地等。在景观设计时,要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考虑生态学的观点,营造符合当地生态环境的自然景观,减少对其环境的干扰和破坏。同时,可以减少土石方量的开挖,节约经济成本。因此,充分考虑应用地形特点,是安排布置好其他景观元素的基础。景观用地原有地形、地貌是影响总体规划的重要因素,要因地制宜。 关键词:景观,硬质,软质,设计 一、引言 景观设计主要分为硬质景观(人造景观)和软质景观(自然景观)。所有的景观都是通过景观要素来体现的,景观设计的素材和内容包括地形地貌,植被,水体,铺地和景观小品。其中,地形地貌是设计的基础,其余是设计的要素。 二、硬质景观 1.道路设计 这里所说的道路,是指景观绿地中的道路、广场等各种铺装地坪。它是景观设计中不可缺少的构成要素,是景观的骨架、网络。景观道路的规划布置,往往反映不同的景观面貌和风格。例如,我国苏州古典园林,讲究峰回路转,曲折迂回,

而西欧古典园林凡尔赛宫,讲究平面几何形状。 景观道路和多数城市道路不同之处,在于除了组织交通、运输;还有其景观上要求:组织游览线路;提供休憩地面。景观道路、广场的铺装、线型、色彩等本身也是景观一部分。总之,当人们到景区,沿路可以休憩观景,景观道路本身也成为观赏对象。 景观道路分类 一般景观的景观道路分为三种: (1)主要道路。贯通整个景观,必须考虑通行、生产、救护、消防、游览车辆。宽7-8米。 (2)次要道路。沟通景区内各景点、建筑,通轻型车辆及人力车。宽3-4米。 (3)林荫道、滨江道和各种广场。 (4)休闲小径、健康步道。双人行走1.2-1.5米,单人0.6-1.0米。健康步道是近年来最为流行的足底按摩健身方式。通过行走卵石路上按摩足底穴位既达到健身目的,同时又不失为一个好的景观。 2.地面铺装 地面铺装和植被设计有一个共同的地方即:交通视线诱导(包括人流、车流)。这里植被设计被再次提起,使希望大家不要忘记,无论是运用何种素材进行景观设计,首要的目的是满足设计的使用功能。地面铺装和植被设计在手法上表现为构图,但其目的是方便使用者,提高对环境的识别性。在明晰了设计的目标后,可以放心地探讨地面铺装的作用、类型和手法。 考虑因素:

《风景园林设计要素》读书笔记

《风景园林设计要素》读书笔记 通过对《风景园林设计要素》的阅读,让我受益匪浅。也扩宽了我对专业知识的了解,让我学到了一些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自麦克哈格将生态学思想运用到风景园林设计中,产生了“设计尊重自然”,把风景园林设计与生态学完美地融合起来,开辟了生态化风景园林设计的科学时代,也产生了更为广泛意义上的生态设计。通过读这本书我了解了园林设计的几大要素:地形;建筑物;植物材料;铺装;园林的构筑物;水;设计程序等等。 一:生态学思想的引入,使风景园林设计的思想和方法发生了重大转变,也大大影响甚至改变了风景园林的形象。风景园林设计不再停留在花园设计的狭小天地,它开始介入更为广泛的环境设计领域,体现了浓厚的生态理念。与风景园林设计相关的主要生态学理论有生物多样性原理,生态位原理,互惠共生原理,生态平衡原理,生态调控原理。 生物多样性理论不仅反映了群落或环境中物种的丰富度、均匀度等,也反映了群落的动态结构与稳定性,以及不同的环境条件与群落的相互关系。城市中的生境条件比较恶劣,环境资源比较匾乏,物种通过本身一系列的相应变化来增加自己的适合度,以充分利用有限的环境资源,从而保持系统的稳定。群落中物种多样性尤其是遗传多样性越高,物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就越强,群落抗干扰的能力和维系自身动态平衡的能力也就越强。景观生态学中强调景观的异质性可提高物种总体共存的潜在机会。因此在现代风景园林的构建过程中以生物多样性原理为指导是其最基本的前提。 生态位理论已在种间关系、种的多样性、种群进化、群落结构、群演替以及环境梯度分析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生态位的概念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主要有格林尼尔的“生境生态位”;埃尔顿的“功能生态位”;哈奇森的“超体积生态位”。在这里我们主要引用马世骏的生态位概念: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作用以及它在时间和空间中的地位,反映了物种与物种之间、物种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城市园林绿化植物的选配,实际上取决于植物生态位的配置,这直接关系到园林绿地系统景观审美价值的高低和综合功能的发挥。 在现代风景园林规划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物种的生态学习性与生态环境条件,利用不同物种在空间、时间和营养生态位上的差异,合理地选配植物种类,避免

风景园林设计要素-重点

风景园林设计要素 铺装 1.铺装的导游作用只有当其按照合理的运动路线被铺成带状时,才会发挥作用,而当路线过于曲折变化并使人走“捷径”较容易时,其导向作用便难以发挥。在公园和校园中,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式,便是预先在规划图上标出“捷径线”,随后铺设的道路应大体上反映 出这些“捷径线”,以便能消除穿越草坪的可能性。如果在一个特殊的空间中存在着众多的 “捷径线”,那么,最好的办法是将铺装材料铺成一块较大的广场,一方面允许更大的自由 穿行,另一方面提供了统一协调的布局,不致于过于复杂。 2.在进行铺装的选择时,设计师应对其在平面造型和透视效果上加以研究。在平面布 局上,应着重注意构成吸引视线的形式,及与其它要素的相互协调作用。在透视中,平行于 视平线的铺装线条,强调了铺装面的宽度,面垂直与视平线的铺装线条,则强调其深度。 3.景观中使用铺装地面的原则:1)用在特定设计区段的铺装材料,应从帮助确保整个 设计统一为原则,材料的过多变化或图案的繁琐复杂,易造成视觉的杂乱无章。在设计中, 至少应有一种铺装材料占有主导地位,以便能与附属的材料在视觉上形成对比和变化,以及暗示地面上的其它用途。这一种占主导地位的材料,还可贯穿于整个设计的不同区域,以使建立统一性和多样性;2)在没有特殊目的的情况下,不能任意变换相邻处的铺料及形 式。 4.为了某些特殊原因而变化铺地材料和形式时,必须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 )如果在相 接的两个空间中,铺料及形式出现不同,那么水平高度也应有所变化,以此来分割和区别 两种不同的铺地形式。水平高度的变化主要起着过渡、媒介的作用,并由此而避免两种铺料和形式可能出现的任何直接相邻的问题。如果在分割两种详细铺装地面,水平高度的变化 不可行时,则可以采取另外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采用第三种在视觉上具有中性效果的材料放于两种材料之间。这第三种材料能在短距离上达到前两种材料的视觉上的分隔,并减缓不一致的形式和线条相互发生的冲突。 5.在一些气候较温和的地方,一般说不宜用砾石来代替环绕植物根部的覆盖物,否则会减少植物的繁衍,同时对大多数植物的生长很不利。 6.在以直线铺砌时,应该注意砖应垂直于视线横铺,而不应与视线平行,这样做的理由是横铺的观赏面比直铺大。 7.一般说来,大道、小路或其它大面积的铺装广场,伸缩缝之间的最大间距为9m假 缝也是混凝土地面的刻线。假缝的深度一般仅为?,而且它根本不将混凝土路面分断成独 立的路段。从建筑的角度而言,假缝的作用是一缓冲槽,以调节可能在路表面形成的龟裂。一些专家建议,在任何方向,假缝最好相距16cm。 8.在具有曲线的地面上做伸缩缝或假缝时,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是要避免伸缩缝和假缝与铺面边缘成锐角。如果有可能,应尽量将伸缩缝与地面铺装边缘成直角相交。 园林构筑物 1.室外台阶的升面与踏面的大小比例需考虑:1)室外空间比较宽阔,容易使物体看 起来较小,所以室外台阶比室内的台阶,在尺寸上应该稍大一点;2)不同的气候因素,会 直接影响到安全问题。因此,室外的台阶应做得较宽阔而且平缓。 2.对于踏面与升面之间的比例关系来说,普通的原则是,升面尺寸乘以2,再加上踏 面等于66cm (2R+T=66cn)升面的最小高度极限为10cm,最大高度为。 3.一般说来,一组台阶的升面的垂直高度应保持一个常数。如果其高度每层都在变化,

景观设计要点.doc

植物配置要点 植物配置种植,实际上是一门很有意思的学问,从乔木到花卉、地被,不同的组合和位置选定直接影响景观效果,在这我们谈谈,景观中植物种植施工的一些要点。 实际上,种植效果的关键在于地形的充分营造,苗木甄选,种植方案的连贯性,进度的合理安排,施工养护技巧的成熟度及执行力。 1 | 乔木种植 乔木种植需要较好的空间感,通过种植乔木营造整个场地的骨架。 另外,根据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种植手法,但是大部分采用V,倒V、 W、M、C字型和五饼型。部分精品特选苗孤植、对称、阵列种植。 ▌V字型种植图 定位技巧:先定点主视角线上的第一棵,再定主视角近端一棵,最后是远端。角度根据坡型适当平行打开,避免直角、等边。主视角前方选择矮胖型植株(红色虚线为可参照的林缘线条)。▌C字型种植图 定位技巧:以坡地高点为圆心,选定主视角线上第一棵,并以圆心与此点之间距离为半径,基本平行于地形的外围弧线做圆,在圆弧上选取合适的第二和第三点(红色虚线为可参照的林缘线条)。

▌单骨架混搭二乔种植图 定位技巧:选取坡地高点种植单棵骨架乔木,其体量要明显大于二乔,结合实际在其外围使用V字型或C字型搭配二乔。 优点:混搭手法弥补了V、C字型种植的弱点,视觉上重心明显,天际线饱满,减少了大乔苗木数量和整体造价,符合以中小乔木为主造景的发展趋势。 缺点:组团的体量、气势和年代感要弱于V、C组团。 ▌倒V字型种植图 定位技巧:选取主视角上的坡位高点(不一定是坡地最高点)为W(或倒V)的中心点,W走势与外围弧度保持一致。中心点选择体量最大的一棵,高度冠幅最大。 优点:骨架饱满有气势,层次感强,没有大的视角弱点,重心稳。天际线成伞形,自然美观,组团的时间、空间跨度感大,容易形成好的、厚重的景观品质。 缺点:内凹区需要大灌木或二乔补充,种植层次多,耗时间,搭配容易重复,成本造价偏高。▌M字型双坡造型种植图 定位技巧:选取两坡的最高点为发起点,两坡大小相差较大时,采取四六分的原则,中间过渡位置向大坡偏移,高差较大时同样适用。若出现小坡高于大坡且大小区分明显时,以大为参考原则。树的大小选择时有一定灵活性,中间过渡株选择最小棵,其余通常遵循在主视角上近低远高的原则。

园林构成要素及设计

第三章园林构成要素及设计 一、名词解释 1.等高线:等高线是一组垂直间距相等、平行于水平面的假想面,与自然地貌相交切所得到的交线在平面上的投影。 2.花镜:沿着花园的边界或路缘种植花卉,称为花镜。 3.孤植:园林中的优型树,单独栽植时,称为孤植。 4.对植:对植树一般是指两株树或两丛树,按照一定的轴线关系左右对称或均衡的种植方法,主要用于公园、建筑前、道路、广场的出入口,起遮荫和装饰美化的作用。 5.绿墙:绿篱高度在人视线高160cm 以上,有的在绿墙中修剪形成绿洞门。 二、填空题 1.平坦地形、凸地形、山脊、凹地形、谷地。 2.独立花坛、花坛群、花坛群组、带状花坛、连续花坛群、连续花坛群组。 3.花丛式花坛、图案式花坛、立体花坛、草皮花坛、木本植物花坛、混合花坛。 4.规则式、自然式。 5.绿墙、高绿篱、中绿篱、矮绿篱。 6.常绿篱、话篱、观果篱、编篱、刺篱、落叶篱、蔓篱。 7.孤植、对植、丛植、群植树、列植。 8.平桥、曲桥、拱桥、屋桥、亭桥。 三、判断题 四、简答题 1.园林道路按功能分有那些类型?各起什么作用? 答:⑴主干道。供大量游人行走,必要时通行车辆。主干道要接通主要入口处,并要贯通全园景区,形成全园的骨架。

⑵次干道。主要用来把园林分隔成不同景区,它是各景区的骨架,同附近景区相通。 ⑶小道。为引导游人深入景点,探幽寻胜之路。 2.花坛有哪些形式?他们在设计上都有哪些要求? 答:1 独立花坛作为局部构图的主体,一般布置在轴线的交点,公路交叉口或大型建筑前的广场上。 2 花坛群由两个以上的个体花坛,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构图整体。称之为花坛群。花坛群的构图中心可以采用独立花坛,也可以采用水池、喷泉、雕像来代替,组成花坛群的各花坛之间常用道路、草皮等互相联系,可允许游人入内,有时还可设置座椅、花架供游人休息。 3 花坛群组又许多花坛群组合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构图整体,称为花坛群组。花坛群组常设于城市的大型建筑广场上。或设于大规模整齐的规则园林里,它的构图中心大多用水池、大型喷泉、雕塑或纪念性建筑物。 4 带状花坛花坛的外形为狭长形,宽1m 以上,且长度比宽度大3 倍以上时称为带状花坛。带状花坛可作为主景或配景,常设置于道路的中央或两旁,也可作为建筑物的基部装饰和广场、草地的边饰物。 5 连续花坛群由许多独立花坛或带状花坛呈直线排列成一行组成一个有节奏的不可分割的构图整体,这种花坛群称为连续花坛群。常布置于道路或游乐休息的林荫路和纵长广场的长轴线上,多用水池、喷泉、雕塑等来强调连续景观的起始与终结。在宽阔雄伟的石阶坡道的中央也可设置连续花坛群。 6 连续花坛群组由多个花坛群成直线排列,派成一行或数行,或由数行连续的花坛群排列起来组成一个沿直线方向演进、具有节奏、不可分割的构图整体的花坛群组,称为连续花坛群组。连续花坛群组常结合连续喷泉群、连续水池群、连续雕塑群等。进行统一设计。 3.花坛设计的一般原则? 答:1 主题原则主题是造景思想的体现,是神之所在。提别是作为主景设计的花坛从各个方都应该充分体现其主题功能和目的,即文化、保健、美化、教育等多方面功能。而作为建筑物陪衬则应与相应的主题统一、协调,不论是形状、大小、色彩等都不应喧宾夺主。 2 美学原则美是花坛设计的关键。花坛的设计主要在于表现美。因此花坛的设计在其组成的各个部分从形式、色彩、风格的功能方面都要遵循美学原则。特别是花坛的色彩布置,既要有协调,又要有对比。对于花坛群的设计要有统一,又要有变化,才能起到花坛的装饰效果,从尺度上更要重视人的感觉,充分体现哗然的功能和目的。 3 文化性原则植物景观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体现,花坛的植物搭配也不例外,它同样可以给人以文化享受。特别是木本花坛、混合花坛。其永久性的欣赏作用,渗透的是文化素养,情

公园设计要点

公园设计要点 景观解析 首先,公园的设计要点主要从景观解析和景观的把握两方面来谈。公园景观是由植物、建筑、地形、道路等构成要素,按照构图规律而组成的。 一、景观解析 1)构图特点:所谓“构图”即组合、联系、布局的意思。我国画论叫“经营位置”,造园叫“园林章法”。公园绿地的性质、功能等是公园艺术构图的依据;园林材料、空间、时间是构图的物质基础。 公园的构图必须把公园的功能要求和艺术要求以及公园的立地条件(地形、植被等)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加以考虑。那么需要着重考虑公园的空间和时间两个因素。公园需要对空间的大小和性质加以考虑。 首先,空间是由一个物体同感觉它存在的人之间产生的相互联系,在城市或公园这样广阔的空间中,它有自然空间和目的空间之分。 作为与人们的意图有关的目的空间又有内在秩序的空间和外在秩序的空间两个系列。平常所谓的外部、内部空间是相对于室内空间而言的。它既可设计成具有外在秩序(开敞或半开敞),也可设计成具有内在秩序(围合、封闭)。但是内、外部空间并不是绝对划分的。如:某人住在带有庭院的住所内,他的居室是内部空间,庭院就是外部空间,但相对于整个住所来说,院外道路的空间就是外部的。而园林中的空 间就是一种相对于建筑的外部空间,它作为园林艺术形式的一个概念和术语,意指人的视线范围内由树木花草(植物)、地形、建筑、山石、水体、铺装道路等构图单体所组成的景观区域而成,它包括平面的布局,又包括立面的构图,是一个综合平、立面艺术处理的二维概念。 园林空间构成的.依据是人观赏事物的视野范围,在于垂直视角(约20?60 度)水平视角(约50?150度)以及水平视距等心理因素所产生的视觉效果。因此,园林空间的构成须具备三因素:一是植物、建筑、地形等空间境界物的高度

园林景观构成要素

形形色色的园林大致可以归纳为五大要素:即山水地形,植物,建筑,广场与道路和园林小品.无论任何形式的园林都由这些要素组成。 1、山水地形地形是构成园林的骨架,主要包话平地,丘陵,山峰等类型.地形要素的利用 和改造,将影响到园林的形式,建筑的布局,植物配置,景观效果,给排水工程,小气候等因素.水体也是地形组成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水是园林的灵魂,水体可以简单地划分为静水和动水两种类型.静水包括湖,池,塘等形式.动水主要有河,溪,喷泉等.另外,水声,倒影也是园林水景的重要组成部分. 2、植物植物是园林中有生命的构成要素.植物要素包括乔木,灌木,攀援植物,花卉,草坪等.植物的四季景观,本身的形态,色彩,芳香等都是园林造景的题材.园林植物与地形,水体,建筑,山石等有机的配植,可以形成优美的环境.园林中草药除了考虑植物要素外,自然界往往是动物,植物共生共荣构成的生物生态景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动物景观的规划,如观鱼游,听鸟鸣等可以为园林景观增色. 3、建筑根据园林的立意,功能,造景等需要,必须考虑建筑和建筑的适当组合,包括考虑建筑的体量,造型,色彩以及与其配合的假山艺术,雕塑艺术等要素的安排,并要求精心构思.使园林中的建筑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4、广场与道路广场与道路,建筑的有机组织,对于园林形式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广场与道路的形式可以是规则的.也可以是自然的.或者自由曲线流线形的.广场和道路系统构成了园林的脉络,并且起着园林中交通组只和导游线的作用. 5、园林小品园林小品是园林构成中主要的部分.小品使园林的景观更具有表现力.园林小品,一般包括园林雕塑,园林山石,园林壁画等内容。

公园设计要点

公园设计要点 ——景观解析 首先,公园的设计要点主要从景观解析和景观的把握两方面来谈。公园景观是由植物、建筑、地形、道路等构成要素,按照构图规律而组成的。 一、景观解析 1)构图特点:所谓“构图”即组合、联系、布局的意思。我国画论叫“经营位置”,造园叫“园林章法”。公园绿地的性质、功能等是公园艺术构图的依据;园林材料、空间、时间是构图的物质基础。 公园的构图必须把公园的功能要求和艺术要求以及公园的立地条件(地形、植被等)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加以考虑。那么需要着重考虑公园的空间和时间两个因素。公园需要对空间的大小和性质加以考虑。 首先,空间是由一个物体同感觉它存在的人之间产生的相互联系,在城市或公园这样广阔的空间中,它有自然空间和目的空间之分。 作为与人们的意图有关的目的空间又有内在秩序的空间和外在秩序的空间两个系列。平常所谓的外部、内部空间是相对于室内空间而言的。它既可设计成具有外在秩序(开敞或半开敞),也可设计成具有内在秩序(围合、封闭)。但是内、外部空间并不是绝对划分的。如:某人住在带有庭院的住所内,他的居室是内部空间,庭院就是外部空间,但相对于整个住所来说,院外道路的空间就是外部的。而园林中的空 间就是一种相对于建筑的外部空间,它作为园林艺术形式的一个概念和术语,意指人的视线范围内由树木花草(植物)、地形、建筑、山石、水体、铺装道路等构图单体所组成的景观区域而成,它包括平面的布局,又包括立面的构图,是一个综合平、立面艺术处理的二维概念。 园林空间构成的.依据是人观赏事物的视野范围,在于垂直视角(约20~60度)水平视角(约50~150度)以及水平视距等心理因素所产生的视觉效果。因此,园林空间的构成须具备三因素:一是植物、建筑、地形等空间境界物的高度(H);二是视点到空间境界物的水平距离(D);三是空间内若干视点的大致均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