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八必选案例(上)《关注光污染》 案例分析

模块八必选案例(上)《关注光污染》 案例分析

>1、学校先给一个“人与自然“的大问题,然后让学生在这个范围内自主选题,你是否认同这种做法,为什么?
答:我认同学校的这种做法。因为这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发现创新为追求的理念。研究性学习就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课题可以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和家庭背景从生活、社会和自然中自由提取。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自选。还可以师生合作,对所选问题的社会价值和研究的可能性进行判断论证,共同确定待研究的问题。研究性学习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允许学生融会贯通,多角度、全方位地认识问题。学校先给一个“人与自然“的大问题,然后让学生在这个范围内自主选题,这符合课题选择的原则。研究性学习的选题就是要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探究空间,不能仅仅是对学生已知的概念和事物的翻版。学校这样做,没有把学生的思维定格,给了学生充分发挥的余地,让学生有所创新。
2、学校的“亮灯工程“是否必要?你认为学校还可以从哪些方面来支持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展?
答:我认为学校的“亮灯工程“很有必要。因为学校的“亮灯工程“ 是对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支持,给学生提供了方便的学习机会。方便了学生上机房、图书馆、实验室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研究主题的背景,开阔研究视野,为自主实施探究做好准备。同时,也方便了学生发送邮件、网上联络和交流等研究性活动,为学生能顺利完成这次研究性学习课程提供了保障。如果没有学校的“亮灯工程“,恐怕这次研究性学习的任务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学校除了通过“亮灯工程“ 来支持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展,我认为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些努力:
(1)、专家引领。聘请各个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来给学生作专题讲座,普及科学知识,介绍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同时也在研究方法方面指导学生。
(2)、健全制度。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加强监管和考核,使研究性学习健康成长。
(3)、经费保证。学校划拨研究性学习专项资金,使此项工作得以正常开展。
(4)、教师指导。学校安排教师进行指导,全程跟踪,为学生解决实际上的困难。
(5)、激励机制。建立激励机制,对开展实施好的研究团队进行一定的奖励,刺激他们的研究热情。
3、在寒假里“团队之星“小组成员是怎样交流的?他

们与专家是怎样交流的?信息化工具为教学交流带来了哪些好处?各有什么优点?
答:(1)、在寒假里“团队之星“小组成员的交流:小组成员分工协作, 为了联络方便,“团队之星“通过网上即时交流工具建立了一个群,充分利用群的实时聊天、群邮件、群共享等功能传阅资料,在线讨论。
(2)、 “团队之星“与专家的交流:通过网络查到了一些这方面专家的联系方式,因为专家都比较忙,所以沟通主要是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进行,专家们给了他们很多在图书馆和网上找不到的信息。李全的父亲是建筑设计师,夏林的母亲从事教育科学研究,他们也成了“团队之星“经常拜访的专家。从他们那里,“团队之星“得到了建筑材料和研究方法两个方面的指导。
(3)、信息化工具为教学交流带来的好处有:信息化工具在教学交流中可以在线讨论,即时通信,方便资料、信息收集。师生、生生的交流既方便又快捷。
信息化工具各有其特点:QQ可以实时、同步地传输信息。教师可以使用QQ与同事或学生进行即时发送和接收信息、语音视频面对面聊天,甚至传送文件等。QQ还具备群组功能,使用它可以建立网络工作小组或专题学习小组,方便地进行多人同时交流; E-mail通过因特网以电子的格式(如文本、多媒体文件等)将信息发送到收信人的邮箱中,收信人可随时进行读取,具有使用方便、传递迅速和费用低廉的优点;网络信息检索,利用Coogle、Baidu等可以收集到教学中所需的各种资料。当然,除此以外,还可以运用博客、MSN、BBS 等等信息化工具进行信息交流,都能取得很好的效果。本案例中,“团队之星“通过网上即时交流工具建立了一个群,充分利用群的实时聊天、群邮件、群共享等功能传阅资料,在线讨论。这些都为我们的教学交流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4、案例中,“团队之星“小组的研究性学习经过了哪些步骤?
答:案例中,“团队之星“小组的研究性学习经过了以下步骤:
(1)、动员培训阶段:校长亲自给全体同学做动员,随后学校请来的专家给同学们做了“如何进行科学研究“的专题讲座。
(2)、课题准备阶段:提出和选定研究课题,学校先给一个“人与自然“的大问题,然后让学生在这个范围内自主选题。这是正式开展研究的第一步,课题可以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和家庭背景从生活、社会和自然中自由提取。成立课题组,学生根据自己所选的课题,自由组成课题研究小组,并通过自由选举产生小组长,小组长负责小组成员的分工以及与指导教师的联络。制定小组实施方案以及开题报告和评审

(3)、课题实施阶段:小组成员按照实施方案开始课题研究,制定实施阶段的学习目标,了解、收集课题所需的各项信息。
(4)、课题总结阶段:包括撰写研究报告、进行结题和答辩以及评定成绩、总结和反思三部分内容。
5、请谈谈在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中,作为老师应在哪些方面给予指导?
答:在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中,作为老师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指导工作:
(1)、选题指导:了解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指导学生拟定科学的研究步骤;鼓励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选择问题;预测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帮助学生确定研究课题;重视思维方法的指导;初步查阅课题文献资料的指导等方面。
(2)、对分配小组的指导:教师在分组上要做好协调和指导工作,要改变“好生“和“差生“的传统观念,根据对学生的学习风格的了解,引导、鼓励每一个学生参与到小组中来进行研究,小组长的产生尽量避免“任命“的方式,而要鼓励民主选举产生。同时明确课题组成员的职责。
(3、)对实施方案和开题报告的指导:实施方案和计划对研究的开展影响深远,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课题实施方案,并用开题报告的形式对实施方案和计划进行评审,对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
(4) 、实施阶段的问题和对策:在课题的实施阶段,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结构、研究态度等方面的原因,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一定要及时发现并认真分析这些问题,寻找对策解决问题。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教师应成为学生研究信息交汇的枢纽,成为交流的组织者和建议者。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每一个学生在品德、能力、个性方面的发展,给予适时的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并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
(5)、结题阶段的指导策略:在结题阶段,教师一方面要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报告,将他们的研究过程、成果和体会有条理地体现在研究报告和答辩中,另一方面,要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尽可能给学生客观公平的评价。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