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及其应用》实验报告1

《数据库及其应用》实验报告1
《数据库及其应用》实验报告1

《数据库及其应用》实验报告

实验序号:B0901000-02 实验项目名称:数据库设计和创建、表的创建与相关设置

本实验的操作步骤如下。

由ER模型转换的关系模型如下:

1.学生(学号,姓名,性别,生日,民族,籍贯,专业号,简历,登记照)

2.专业(专业号,专业,专业类别,学院号)

3.学院(学院号,学院名,院长)

4.课程(课程号,课程名,学分,学院号)

(一)数据库与表的设计与创建

1概念设计与逻辑设计

见E-R模型图

转化为关系模型如下

(1)将每个实体型转化为一个关系模型:

学生(学号,姓名,性别,生日,民族,籍贯,简历,登记照,)

专业(专业编号,专业名称)

学院(学员号,院长,学院名)

课程(课程号,课程名,学分)

(2)将E—R图中的联系转化为关系模式,它们分别是:

主修(学号,专业编号)

设置(专业编号,学院号)

选修(学号,课程号,成绩)

开设(学院号,课程号)

(3)合并优化上述关系模型,得到学生教学管理系统的关系结构模型:

学生(学号,姓名,性别,生日,民族,籍贯,简历,登记照,专业编号)

成绩(学号,课程号,成绩)

专业(专业编号,专业名称,学院号)

学院(学院号,院长,学院名)

课程(课程号,课程名,学分,学院号)

2数据库结构设计

3定义数据库文件

新建数据库文件,并将其保存至“E:\教学管理”文件夹中。

4定义数据库中各表

依次建立“学院”表、“专业”表、“课程表”、“学生”表和“成绩”表

5定义表之间的联系见截图三

6输入表记录

见截图七,截图八,截图九,截图十,截图十一

(二)Access数据库窗口基本操作

1设置教学管理数据库窗口表对象列表窗口的显示格式为“详细信息”

点击教学管理数据库工具栏上(如图一)“详细信息”按钮即可完成

2隐藏和重新显示教学管理数据库窗口

在“工具”菜单上,选择“启动”菜单项,弹出启动对话框,若要打开数据库时隐藏数据库窗口,清楚对话框中“显示数据库窗口”复选框,确定。这样,下次打开该数据库文件时,将不再显示相应的数据库窗口,当没有数据库窗口显示时,“工具”菜单上的“启动”菜单项不可用。要想重新显示数据库窗口,可以按F11键,这时将重新显示数据库窗口,“启动”菜单项也可以使用。然后再“启动”对话框中选中“显示数据库窗口”复选框,单击确定按钮,这样又恢复原来的样子。3.定义一个“学生与成绩”组,将“学生”、“成绩”表放置到该组中

在数据库窗口界面中,选择“编辑”菜单“组”下的“新组”菜单项,或者在“对象标签栏”中单击右键,然后再快捷菜单中选择“新组”项,弹出“新建组”对话框,然后在“新组名称”中输入组的名称,这样,就会在数据库窗口中创建一个组,显示在对象标签栏的下部。

将表放入组中的操作方法是:进入要加入的组的对象界面,在对象标签栏中选择“表”对象单击,然后,选中“学生”表单击右键,在所显示的快捷菜单中“添加到组”菜单项的下级菜单中选择“学生与成绩”项,这样,学生表的快捷方式就加入到“学生与成绩表”中了。依此方法将成绩表放置到改组中。

(三)创建表时的完整性设置

1.定义主键,实现实体完整性的操作

每个表都可以定义主键。在Access中为教学管理数据库的各表定义主键。

基本操作:在“表设计视图”中,先选择要定义为主键的字段,然后单击主键按钮或者从

“编辑”菜单中选择主键项。

当一个表没有合适的字段作为主键时,一般会增加一个“id”字段。试在“成绩”表中增加一个“成绩id”字段,并定义为“自动编号”型,然后定义其为主键。

操作步骤:打开成绩表设计视图,定义一个“成绩id”字段,设置其数据类型为“自动编号”,并将其定义为主键。

2.进行设置参照完整性的操作

在定义的有关系的表上,为关系设置参照完整性。

操作:进入表对象界面,单击数据库工具栏中关系按钮,或者选择“工具”菜单中的“关系”菜单项,启动“关系”窗口。在关系窗口中单击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显示”表菜单项,弹出“显示表“对话框,在显示表对话框中选中表,并单击“添加”按钮依次将列表添加到“关系”窗口,最后关闭“显示表”对话框。对于要建立关系的父子表,从父表中选中主键或无重复索引字段并拖动到子表对应的外键字段上,这时就会弹出“编辑关系”对话框,单击创建即可。

3.通过不同方式实现用户定义的完整性的操作

用户定义的完整性,是指由用户规定的对于表中数据取值的约束。在Access表定义时,除定义主键和关系外,通过多种方式设置用户定义完整性。

对教学管理数据库中必要的用户定义完整性进行设置和定义。

四)字段属性定义与应用

1.字段显示格式设置

①使“学生”表中的“民族”字段以黄色显示。

操作:在格式属性中输入:@@[黄色] 见截图四

②使“学生”的生日以中文方式、红色显示。

操作:在格式属性框中输入:dddddd[红色] 见截图五

③使“成绩”表中成绩的显示为3位整数和一位小数,蓝色。

操作:在格式属性中输入:000.0[蓝色] 见截图六

2.字段输入掩码设置

在定义“学生”表时,由于“学号”是8位文本,且每位都由0~9组成,因此,要在定义“学号”字段时规定每一位的输入都必须是数字。

其他如课程表的“课程号”字段、专业表的“专业号”字段等都可以定义类似的输入掩码。

操作:打开“学生”表设计视图,在“学号”的输入掩码属性栏中输入00000000,表示必须输入共8位只能由0~9数字组成。

3.定义字段查阅方法

“查阅”控件与字段绑定,可以提示字段的输入。为“专业”表的“专业类别”定义查阅控件绑定。

为“专业”表的“学院号”字段设计“查阅”控件。数据从“学院”表中来,显示“学院号”和“学院名”两列数据,采用列表框。

操作:进入专业表的设计视图,选择学院号字段,选择查询选项卡,并将“显示控件”设置为“列表框”将行来源类型设置为“表/查询”将行来源设置为“学院”,将绑定列属性设为1,该列将对应学院表中的第一列学院号,将列数属性设置为2,保存表设计。

(五)数据表视图下数据记录的显示与操作

1.输入操作

利用数据表视图进行输入操作,输入的数据应该满足完整性的要求。而如果是有关系的表中的子表,外键输入时还要与主键值对应。

根据给定的数据,为数据库中各表(重点介绍一到两个表)输入记录。

2. 修改和删除操作

修改“课程”表,将“运筹学”所在记录的学分增加1分,将开设学院变为“工商管理学院(05)”。

删除“课程”表中“美术设计”课程。

操作:进入课程表数据表视图,对“运筹学”所在记录进行相应得修改,选中“美术设计”课程,点击工具栏中的删除记录按钮,点击提示中的是即可。

3. 数据表视图中的设置

数据表视图是浏览表中数据的界面,可以做不同的设置,以获得不同的效果。

①数据表视图中父子表的展开。

操作:依次单击,将分别展开字表数据。单击折叠指示器,将收起已展开的字表数据,

同时(—)变成(+),若要展开当前拥有焦点的数据表或子数据表的全部子数据库表,可选择“格式”菜单项中的“全部展开”项,单击“全部折叠”项则全部收起已展开得字表。若有多个表作为其子表,将弹出“插入子数据库表”对话框,用户选择想要显示的子表。

②按照指定的字段排序浏览。

在“成绩”数据表视图中,按照成绩的大小排列。

操作:选择成绩字段,单击升序按钮或者降序按钮,将该字段的值按照升序或降序方式

排序。

若一次选择了相邻的几个字段,使用升序或者降序方式排序,记录将按照这几个字段从左至右的优先级,按照值的升序或降序排列。

如果根据几个字段的组合对记录进行排序,但这几个字段的排序方式不一致时,可以使用记录菜单下的筛选命令中得高级筛选/子命令,操作步骤如下:选择记录菜单中的筛选命令中的高级筛选/子命令,弹出筛选对话框在QBE网络字段栏的下拉列表中指定要排序的字段,并指定该字段的排序方式,设置的字段依次称为第一排序字段、第二排序字段、······选择筛选菜单中的应用筛选/排序命令,即可。

②在学生表中只显示女生数据记录。

在筛选窗口中指定参与筛选的字段,接着将筛选条件输入到QBE网格中的“条件”行和“或”

行中,设置完毕,选择筛选菜单中得应用筛选/排序命令,即可。见截图十二

物理实验报告测量单缝衍射的光强分布

实验名称:测量单缝衍射的光强分布 实验目的: a .观察单缝衍射现象及其特点; b .测量单缝衍射的光强分布; c .应用单缝衍射的规律计算单缝缝宽; 实验仪器: 导轨、激光电源、激光器、单缝二维调节架、小孔屏、一维光强测量装置、WJH 型数字式检流计。 实验原理和方法: 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将绕过障碍物,改变光的直线传播,称为光的衍射。当障碍物的大小与光的波长大得不多时,如狭缝、小孔、小圆屏、毛发、细针、金属丝等,就能观察到明显的光的衍射现象,亦即光线偏离直线路程的现象。光的衍射分为夫琅和费衍射与费涅耳衍射,亦称为远场衍射与近场衍射。本实验只研究夫琅和费衍射。理想的夫琅和费衍射,其入射光束和衍射光束均是平行光。单缝的夫琅和费衍射光路图如下图所示。 a. 理论上可以证明只要满足以下条件,单缝衍射就处于夫琅和费衍射区域: L a 82>>λ或8 2 a L >>λ 式中:a 为狭缝宽度;L 为狭缝与屏之间的距离;λ为入射光的波长。 可以对L 的取值范围进行估算:实验时,若取m a 4 101-?≤,入射光是Ne He -激光,其波长为632.80nm ,cm cm a 26.12 ≈=λ,所以只要取cm L 20≥,就可满足夫琅和费衍射的 远场条件。但实验证明,取cm L 50≈,结果较为理想。 b. 根据惠更斯-费涅耳原理,可导出单缝衍射的相对光强分布规律:

20 )/(sin u u I I = 式中: λ?π/)sin (a u = 暗纹条件:由上式知,暗条纹即0=I 出现在 λ?π/)sin (a u =π±=,π2±=,… 即暗纹条件为 λ?k a =sin ,1±=k ,2±=k ,… 明纹条件:求I 为极值的各处,即可得出明纹条件。令 0)/(sin 22=u u du d 推得 u u tan = 此为超越函数,同图解法求得: 0=u ,π43.1±,π46.2±,π47.3±,… 即 0sin =?a ,π43.1±,π46.2±,π47.3±,… 可见,用菲涅耳波带法求出的明纹条件 2/)12(sin λ?+±k a ,1=k ,2,3,… 只是近似准确的。 单缝衍射的相对光强分布曲线如下图所示,图中各级极大的位置和相应的光强如下: ?sin 0 a /43.1π± a /46.2π± a /47.3π± I 0I 0047.0I 0017.0I 0018.0.I

SQL语言的应用 南京邮电大学软件工程与数据库实验报告一

实验报告一 实验名称:SQL语言的应用 指导教师:茅苏 实验类型:验证 实验学时:4*2 实验时间:2012年9月28日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练习使用SQL SERVER数据库产品,熟练使用查询分析器和企业管理器; 掌握SQL语言中常用的语句:用DDL创建基本表;用DML插入、修改、删除数据;用QL查询数据等。 二、实验环境(实验设备) 硬件:个人计算机; 软件:MS SQL SERVER环境。 三、实验原理及内容 1.用SQL SERVER的企业管理器创建数据库 数据库名称:10001927db 操作步骤:1、单击左侧的SQL Server组 右键 新建SQL Server注册 下一步 在左侧的“可用的服务器”栏选中或输入CC-PC,点击中间 的添加,将CC-PC添加到右侧的“添加的服务器”栏 下一步 选中“登录时使用Windows身份认证”,然后点击下一步 选中“在 现有SQL Server组中添加SQL Server”,然后点击下一步 完 成 关闭。 2、单击左侧的SQL Server组下面可用的已注册子组里面的数据库→ 右键→新建数据库→输入数据库名称10001927db 2.用查询分析器在上一步创建的数据库中完成以下功能 (1)进入查询分析器并选择操作的数据库 操作步骤:1、开始→程序→MS SQL Server→查询分析器 确认SQL Server(s)为CC-PC 选择Windows身份认证 点击确定 2、在工具栏的下拉链表种选择名为10001927db的数据库。 (2)建立基本表:学生、课程和选课,写出DDL语句。 要求:需为每张表建立主键,其他完整性约束可自己添加。

甘特图实验报告doc

甘特图实验报告 篇一:Project实验报告 Project实验报告 朱曦朦 学号:XX306202412信管1001 实验目的: 通过做出一个标准的实验,了解project的基本运用方法和实验步骤,掌握设定项目的开始日期的基本方法。完成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并对工期做一个初步的调整, 提高估计工期的精确度,掌握PERT的方法,实现整个过程(本文来自:https://www.360docs.net/doc/8c3547128.html, 小草范文网:甘特图实验报告)的最优配置。对甘特图,关键路径等基本定义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初步学习到PROJECT的基本内容。 一;定义起始时间: 在定义项目中进行时间的确认: 一直保存至第三步,进行初始化的设定。 二复制新产品模板. 三调整资源的最大单位 修改资源“产品工程设计”的最大单位为200%,并增加资源“生产线”(工时资源,100%,用于完成生产任务,原来工程师需要5小时完成的任务,生产线只要1小时就能完

成,但必须同时配1名产品工程设计进行监控)。 通过视图进入资源工作表,将“产品工程设计”的最大单位改为 200% 在甘特图中未找到工程师,所以未对其进行修改。 三.为了提高估计工期的精确度,采用PERT技术规划项目工期(选取2到3个任务进行规划)。 设置PERT权重 设置后观察得到PERT项工作表。 选取2,3个项目后确定乐观工期,预期工期,悲观工期,通过计算PERT得出结论。 四.分析项目工期由哪些任务决定,确定压缩工期的方法。通过格式中的甘特图向导,对关键路径进行确认,从而得到确定项目工期的任务,由红线显示。编号为2,3,5,6,8,9,10, 11 对项目进行优化,可以通过2种路径,一是调整关键路径的工期,将其缩短。二是删除原有的链接关系,将后面的工期开始时间提前,如下图所示。 篇二:MS Project 上机实验报告 MS Project 上机实验报告 一、工程概况

单缝衍射光强分布实验报告

单缝衍射光强分布实验 报告 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单缝衍射光强分布 【实验目的】 1.定性观察单缝衍射现象和其特点。 2.学会用光电元件测量单缝衍射光强分布,并且绘制曲线。 【实验仪器】 【实验原理】 光波遇到障碍时,波前受到限制 而进入障碍后方的阴影区,称为衍 射。衍射分为两类:一类是中场衍 射,指光源与观察屏据衍射物为有限远时产生的衍射,称菲涅尔衍射;一类是远场衍射,指光源与接收屏距衍射物相当于无限远时所产生的衍射,叫夫琅禾费衍射,它就是平行光通过障碍的衍射。 夫琅禾费单缝衍射光强I =I 0 (sin β)2β2;其中β=πa sin θλ;a 为缝宽,θ 为衍射角,λ为入射光波长。 上图中θ为衍射角,a 为缝宽。 【实验内容】 (一) 定性观察衍射现象 1.按激光器、衍射板、接收器(屏)的顺序在光节学导轨上放置仪 器,调节光路,保证等高共轴。衍射板与接收器的间距不小于1m 。 2.观察不同形状衍射物的衍射图样,记录其特点。 (二)测量单缝衍射光强分布曲线 仪器名称 光学导轨 激光器 接收器 数字式检流计 衍射板 型号

1.选择一个单缝,记录缝宽,测量-2到+2级条纹的光强分布。要求至少测30个数据点。 2.测量缝到屏的距离L。 3.以sinθ为横坐标,I/I0为纵坐标绘制曲线,在同一张图中绘出理论曲线,做比较。 【实验步骤】 1.摆好实验仪器,布置光路如下图 顺序为激光器—狭缝—接收器—数字检流计,其中狭缝与出光口的距离不大于10cm,狭缝与接收器的距离不小于1m。 2.调节激光器水平,即可拿一张纸片,对准接收器的中心,记下位置,然后打开激光器,沿导轨移动纸片,使激光器的光点一直打纸片所记位置,即光线打过来的高度要一致。 3.再调节各光学元件等高共轴,先粗调,即用眼睛观察,使得各个元件等高;再细调,用尺子量取它们的高度(狭缝的高度,激光器出光口的高度,接收器的中心),调节升降旋钮使其等高,随后用一纸片,接到光源发出的光,以其上的光斑位置作为参照,依次移动到各个元件前,调节他们的左右(即调节接收器底座的平移螺杆,狭缝底座的平移螺杆)高低,使光线恰好垂直照到元件的中心。 4.调节狭缝宽度,使光束穿过,可见衍射条纹,调节宽度,使条纹中心亮纹的宽度约为5mm,且使得条纹最亮,而数字检流计的读数最大,经过上述调节后,上述任何一个旋钮的改变都会使读数变小。

物理实验报告5_测量单缝衍射的光强分布(完整资料).doc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 实验名称:测量单缝衍射的光强分布 实验目的: a.观察单缝衍射现象及其特点; b.测量单缝衍射的光强分布; c.应用单缝衍射的规律计算单缝缝宽; 实验仪器: 导轨、激光电源、激光器、单缝二维调节架、小孔屏、一维光强测量装置、WJH型数字式检流计。 实验原理和方法: 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将绕过障碍物,改变光的直线传播,称为光的衍射。当障碍物的大小与光的波长大得不多时,如狭缝、小孔、小圆屏、毛发、细针、金属丝等,就能观察到明显的光的衍射现象,亦即光线偏离直线路程的现象。光的衍射分为夫琅和费衍射与费涅耳衍射,亦称为远场衍射与近场衍射。本实验只研究夫琅和费衍射。理想的夫琅和费衍射,其入射光束和衍射光束均是平行光。单缝的夫琅和费衍射光路图如下图所示。 a. 理论上可以证明只要满足以下条件,单缝衍射就处于夫琅和费衍射区域:

L a 82 >>λ或82a L >>λ 式中:a 为狭缝宽度;L 为狭缝与屏之间的距离;λ为入射光的波长。 可以对L 的取值范围进行估算:实验时,若取m a 4101-?≤,入射光是Ne He -激光,其波长为632.80nm ,cm cm a 26.12 ≈=λ,所以只 要取cm L 20≥,就可满足夫琅和费衍射的远场条件。但实验证明,取cm L 50≈,结果较为理想。 b. 根据惠更斯-费涅耳原理,可导出单缝衍射的相对光强分布规律: 20 )/(sin u u I I = 式中: λ?π/)sin (a u = 暗纹条件:由上式知,暗条纹即0=I 出现在 λ?π/)sin (a u =π±=,π2±=,… 即暗纹条件为 λ?k a =sin ,1±=k ,2±=k ,… 明纹条件:求I 为极值的各处,即可得出明纹条件。令 0)/(sin 22=u u du d 推得 u u tan = 此为超越函数,同图解法求得: 0=u ,π43.1±,π46.2±,π47.3±,… 即 0sin =?a ,π43.1±,π46.2±,π47.3±,… 可见,用菲涅耳波带法求出的明纹条件 2/)12(sin λ?+±k a ,1=k ,2,3,… 只是近似准确的。 单缝衍射的相对光强分布曲线如下图所示,图中各级极大的位置和相应的光强如下: ?sin 0 a /43.1π± a /46.2π± a /47.3π±

SQL语言的应用实验报告 南京邮电大学

实验报告 2013 /2014 学年第二学期 实验名称SQL语言的应用专业广播电视工程 学生学号11003829 学生姓名____林钢_____ 指导教师胥备

SQL语言的应用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SQL语言的应用 指导教师:胥备 实验类型:验证 实验学时:4*2 实验时间:2014年3月18日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练习使用SQL SERVER数据库产品,熟练使用查询分析器和企业管理器; 掌握SQL语言中常用的语句:用DDL创建基本表;用DML插入、修改、删除数据;用QL查询数据等。 二、实验环境(实验设备) 硬件:个人计算机; 软件:MS SQL SERVER环境。 三、实验原理及内容 1.用SQL SERVER的企业管理器创建数据库 数据库名称:M11003829 操作步骤:1、单击左侧的SQL Server组→右键→新建SQL Server注册→下一步→在左侧的“可用的服务器”栏选中或输入CC-PC→点击中间 的添加将CC-PC添加到右侧的“添加的服务器”栏→下一步→选 中“登录时使用Windows身份认证”→点击下一步→选中“在现 有SQL Server组中添加SQL Server”→点击下一步→完成→关 闭。 2、单击左侧的SQL Server组下面可用的已注册子组里面的数据库→ 右键→新建数据库→输入数据库名称M11003829 2.用查询分析器在上一步创建的数据库中完成以下功能 1)进入查询分析器并选择操作的数据库 操作步骤:1、开始→程序→MS SQL Server→查询分析器

设置:确认SQL Server(s)为CC-PC 选择Windows身份认证 确定 2、在工具栏的下拉链表种选择名为M11003829的数据库。 2)建立基本表:学生、课程和选课,写出DDL语句 建立学生表、插入数据。 学生 学号姓名年龄性别 S1 WANG 20 M S2 LIU 19 F S3 CHEN 22 M S4 WU 19 M S5 LI 21 F Create TABLE STUDENT ( SNO VARCHAR(7) NOT NULL, SNAME VARCHAR(10)NOT NULL, AGE INT NOT NULL, SEX VARCHAR(7), Primary Key(SNO), ); use M11003829; Insert Into STUDENT Values ('S1' ,'WANG', '20', 'M'); Insert Into STUDENT Values ('S2', 'LIU','19',' F'); Insert Into STUDENT Values ('S3', 'CHEN' ,'22', 'M'); Insert Into STUDENT Values ('S4', 'WU', '19', 'M'); Insert Into STUDENT Values ('S5', 'LI', '21', 'F'); 建立课程表、插入数据。

project项目管理实验报告

计算机辅助项目管理 课程报告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

目录 1、项目概况 (2) 1.1项目简介 (3) 1.2项目任务关系、固定成本及资源需求量 (2) 1.3可用资源 (2) 2、项目的实施计划 (3) 2.1初始计划 (3) 2.2初始计划的调整和优化 (5) 3、跟踪监控 3.1第一轮监控 (7) 3.2第二轮监控 (21) 3.3第三轮监控 (25) 3.4第四轮监控 (25) 4、项目完工总结分析报告 4.1总结分析报告 (26) 4.2分析实施和管理的成效 (26) 4.3目标实现措施的分析 (26) 5.学习思考总结 5.1问题思考 (27) 5.2问题分析与总结 (28) PROJECT项目管理课程报告

1、项目概况 1.1项目简介 项目的主要工作是维修某主要道路下一段长约1公里的供水管道,市政局要求电力部门配合施工,同时铺设一条地下电缆,以增加该道路两侧的用电用户。由于该项目是在现有道路上开挖,故市政局决定在回填后顺便铺设新的混凝土路面。为此,专门成立了一个项目管理办公室,以管理、协调该项目。项目内容包括:供水工程、电力工程和道路工程。整个项目从2016年7月1日提交预算报批为开始,市政局希望将项目施工对公众造成的影响降至最低,故希望该项目能在2016年10月底竣工并恢复交通。 1.2项目任务关系、固定成本及资源需求量 项目各项任务逻辑关系及固定成本(设备费、材料费等)、资源需求量如表1。 表1 工程工艺关系、固定成本及所需资源表 编号工序名称固定 成本 紧前 工序 资源需求 技工壮工 人数工日人数工日 1 道路及配套工程 2 准备工作 3 预算报批5000 4 对外公告1500 3 5 开走路上停留 的车辆 2000 4 3 6 6 开挖槽沟50000 5 15 200 7 供水工程5000 8 维修水管50000 6 12 200 35 500 9 压力试验1500 8 5 10 10 电力工程 11 支设新电杆15000 5 5 50 10 75 12 铺设电缆50000 6 8 50 25 150 13 吊装变压器75000 11,12,16 15 100 25 250 14 电力入户25000 13 20 240 20 240 15 道路工程25000 16 剪除树枝1500 5 6 12 17 复铺路面150000 9,12 20 300 30 420 18 恢复交通14,17 预算报批需1周,对外公告需2周时间。 1.3可用资源

编译原理实验报告

编译原理实验报告 班级 姓名: 学号: 自我评定:

实验一词法分析程序实现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通过编写和调试一个词法分析程序,掌握在对程序设计语言的源程序进行扫描的过程中,将字符形式的源程序流转化为一个由各类单词符号组成的流的词法分析方法。 二、实验内容 根据教学要求并结合学生自己的兴趣和具体情况,从具有代表性的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的各类典型单词中,选取一个适当大小的子集。例如,可以完成无符号常数这一类典型单词的识别后,再完成一个尽可能兼顾到各种常数、关键字、标识符和各种运算符的扫描器的设计和实现。 输入:由符合或不符合所规定的单词类别结构的各类单词组成的源程序。 输出:把单词的字符形式的表示翻译成编译器的内部表示,即确定单词串的输出形式。例如,所输出的每一单词均按形如(CLASS,VALUE)的二元式编码。对于变量和常数,CLASS字段为相应的类别码;VALUE字段则是该标识符、常数的具体值或在其符号表中登记项的序号(要求在变量名表登记项中存放该标识符的字符串;常数表登记项中则存放该常数的二进制形式)。对于关键字和运算符,采用一词一类的编码形式;由于采用一词一类的编码方式,所以仅需在二元式的CLASS字段上放置相应的单词的类别码,VALUE字段则为“空”。另外,为便于查看由词法分析程序所输出的单词串,要求在CLASS字段上放置单词类别的助记符。 三、实现方法与环境 词法分析是编译程序的第一个处理阶段,可以通过两种途径来构造词法分析程序。其一是根据对语言中各类单词的某种描述或定义(如BNF),用手工的方式(例如可用C语言)构造词法分析程序。一般地,可以根据文法或状态转换图构造相应的状态矩阵,该状态矩阵同控制程序便组成了编译器的词法分析程序;也可以根据文法或状态转换图直接编写词法分析程序。构造词法分析程序的另外一种途径是所谓的词法分析程序的自动生成,即首先用正规式对语言中的各类单词符号进行词型描述,并分别指出在识别单词时,词法分析程序所应进行的语义处理工作,然后由一个所谓词法分析程序的构造程序对上述信息进行加工。如美国BELL实验室研制的LEX就是一个被广泛使用的词法分析程序的自动生成工具。 总的来说,开发一种新语言时,由于它的单词符号在不停地修改,采用LEX等工具生成的词法分析程序比较易于修改和维护。一旦一种语言确定了,则采用手工编写词法分析程序效率更高。 四、实验设计 1)题目1:试用手工编码方式构造识别以下给定单词的某一语言的词法分析程序。 语言中具有的单词包括五个有代表性的关键字begin、end、if、then、else;标识符;整型常数;六种关系运算符;一个赋值符和四个算术运算符。参考实现方法简述如下。 单词的分类:构造上述语言中的各类单词符号及其分类码表。 表I 语言中的各类单词符号及其分类码表 单词符号类别编码类别码的助记符单词值

单缝衍射实验实验报告

单缝衍射实验 一、实验目的 1.观察单缝衍射现象,了解其特点。 2.测量单缝衍射时的相对光强分布。 3.利用光强分布图形计算单缝宽度。 二、实验仪器 He-Ne激光器、衍射狭缝、光具座、白屏、光电探头、光功率计。 三、实验原理 波长为λ的单色平行光垂直照射到单缝上,在接收屏上,将得到单缝衍射图样,即一组平行于狭缝的明暗相间条纹。单缝衍射图样的暗纹中心满足条件: (1) 式中,x为暗纹中心在接收屏上的x轴坐标,f为单缝到接收屏的距离;a为单缝的宽度,k为暗纹级数。在±1级暗纹间为中央明条纹。中间明条纹最亮,其宽度约为其他明纹宽度的两倍。 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1 实验装置示意图 光电探头(即硅光电池探测器)是光电转换元件。当光照射到光电探头表面时在光电探头的上下两表面产生电势差ΔU,ΔU的大小与入射光强成线性关系。光电探头与光电流放大器连接形成回路,回路中电流的大小与ΔU成正比。因此,通过电流的大小就可以反映出入射到光电探头的光强大小。 四、实验内容 1.观察单缝衍射的衍射图形;

2.测定单缝衍射的光强分布; 3.利用光强分布图形计算单缝宽度。 五、数据处理 ★(1)原始测量数据 将光电探头接收口移动到超过衍射图样一侧的第3级暗纹处,记录此处的位置读数X(此处的位置读数定义为0.000)及光功率计的读数P。转动鼓轮,每转半圈(即光电探头每移动0.5mm),记录光功率测试仪读数,直到光电探头移动到超过另一侧第3级衍射暗纹处为止。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将表格数据由matlab拟合曲线如下:

★ (2)根据记录的数据,计算单缝的宽度。 衍射狭缝在光具座上的位置 L1=21.20cm. 光电探测头测量底架座 L2=92.00cm. 千分尺测得狭缝宽度 d’=0.091mm. 光电探头接收口到测量座底座的距离△f=6.00cm. 则单缝到光电探头接收口距离为f= L2 - L1+△f=92.00cm21.20cm+6.00cm=76.80cm. 由拟合曲线可读得下表各级暗纹距离: 各级暗纹±1级暗纹±2级暗纹±3级暗纹 距离/mm 10.500 21.500 31.200 单缝宽度/mm 0.093 0.090 0.093 单缝宽度计算过程: 因为λ=632.8nm.由d =2kfλ/△Xi,得 d1=(2*1*768*632.8*10^-6)/10.500 mm=0.093mm. d2=(2*2*768*632.8*10^-6)/21.500 mm=0.090mm.

衍射光强分布测量实验报告

衍射光强分布测量 査凡物理系 摘要:为了观察并验证单缝衍射和多缝衍射的图样以及它们的规律,本实验设计了基于水平光路的测量方法。运用自动光强记录仪来对衍射现象进行比较函数化的观察。实验观察到衍射条纹随着缝宽变窄而模糊和间距扩大,并且通过仪器对光强图样的位置定位和夫琅禾费光强的公式来计算单缝的缝宽。该实验装置结构简单、调节方便、条纹移动清晰。 关键词:衍射自动光强记录仪单缝多缝 The Experiment Of Light Distribution Of Diffraction Fan Zha Department of Physics Abstract: In order to observe and validate the rule of light distribution of single slit diffraction and multiple slits diffraction, the automatic grapher of light intensity is used in this experiment in a horizontal light path. We have verified that the diffraction stripes become dim and far away from each other since the slit(s) become narrow, and calculated the width of slit by using the formulas of light intensity. The experimental instrument is simple and convenient to adjust, and the moving interference fringes are clear. Key Words: diffraction automatic grapher of light intensity single slit multiple slits

【VIP专享】南邮数据库实验报告

课内实验报告 课程名:数据库原理与应用任课教师: 专业: 学号: 姓名: 2014/2015学年第2学期 南京邮电大学管理学院

指导教师成绩评定表 题 目学生成绩管理数据库的建立 学生姓名班级学号专业 评分内容评分标准总分评分 平时成绩10%认真对待课程设计,遵守实验室规定,上机不迟到早退,不 做和设计无关的事。 10数据设计是否完整、合理10流程设计是否全面、深入10 设计内容 30% 界面设计是否美观易用10 文档内容是否完整、逻辑清晰10 文档写作 20%文档格式是否符合要求10运行效果20 系统运行 40%现场问题的回答20 总评分 其他问题 成绩指导教师签名翟丹妮日期2015.6.10

……系统设计与开发 一.问题描述 1.场景介绍 学生成绩管理数据库的建立 2.存在的问题 数据录入方式的问题,查询问题,sql语言的编写 3.解决方式 你的系统打算通过什么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 使用ACCESS数据库来处理 二.系统分析 1.用户分析 教师、学生 2.流程分析 设计学生数据结构,输入信息,排版建立窗体搜索 3.数据分析 学生(学号,姓名,性别,年龄,籍贯,班级代号)课程(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数,教师代号) 成绩(学号,课程号,成绩,考试时间) 教师(教师代号,姓名,性别,年龄,职称) (1)构建一个教学管理关系数据库如下: 学生(学号,姓名,性别,年龄,籍贯,班级代号)课程(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数,教师代号) 成绩(学号,课程号,成绩,考试时间) 教师(教师代号,姓名,性别,年龄,职称) 4.功能分析 针对各类用户,你的系统打算分别提供哪些功能 学生成绩的录入,搜索,排名等

Project实验报告

Project实验报告 朱曦朦 学号:2010306202412 信管1001 实验目的: 通过做出一个标准的实验,了解project的基本运用方法和实验步骤,掌握设定项目的开始日期的基本方法。完成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并对工期做一个初步的调整, 提高估计工期的精确度,掌握PERT的方法,实现整个过程的最优配置。对甘特图,关键路径等基本定义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初步学习到PROJECT的基本内容。 一;定义起始时间:

在定义项目中进行时间的确认: 一直保存至第三步,进行初始化的设定。二复制新产品模板.

三调整资源的最大单位 修改资源“产品工程设计”的最大单位为200%,并增加资源“生产线”(工时资源,100%,用于完成生产任务,原来工程师需要5小时完成的任务,生产线只要1小时就能完成,但必须同时配1名产品工程设计进行监控)。 通过视图进入资源工作表,将“产品工程设计”的最大单位改为200% 在甘特图中未找到工程师,所以未对其进行修改。

三.为了提高估计工期的精确度,采用PERT技术规划项目工期(选取2到3个任务进行规划)。 设置PERT权重 设置后观察得到PERT项工作表。 选取2,3个项目后确定乐观工期,预期工期,悲观工期,通过计算PERT得出结论。

四.分析项目工期由哪些任务决定,确定压缩工期的方法。通过格式中的甘特图向导,对关键路径进行确认,从而得到确定项目工期的任务,由红线显 示。编号为2,3,5,6,8,9,10,11 的链接关系,将后面的工期开始时间提前,如下图所示。

实验总结: 通过按要求做实验,初步掌握的project的基本方法,但大部分还是按照书本的内容照搬,自己缺乏独立的融会贯通并将只是运用到实际甘特图中,并且,在有一些需要拓展的部分自己还是缺乏想法,没能很好地掌握知识。后面还需要多加练习,对制图还有一定的兴趣,但还是缺乏足够的训练。

编译原理实验报告总结

学年第学期《编译原理》实验报告 学院(系):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班级:11303070A 学号:11303070*** 姓名:无名氏 指导教师:保密式 时间:2016 年7 月

目录 1.实验目的 (1) 2.实验内容及要求 (1) 3.实验方案设计 (1) 3.1 编译系统原理介绍 (1) 3.1.1 编译程序介绍 (2) 3.1.2 对所写编译程序的源语言的描述 (2) 3.2 词法分析程序的设计 (3) 3.3 语法分析程序设计 (4) 3.4 语义分析和中间代码生成程序的设计 (4) 4. 结果及测试分析 (4) 4.1软件运行环境及限制 (4) 4.2测试数据说明 (5) 4.3运行结果及功能说明 (5) 5.总结及心得体会 (7)

1.实验目的 根据Sample语言或者自定义的某种语言,设计该语言的编译前端。包括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及中间代码生成部分。 2.实验内容及要求 (1)词法分析器 输入源程序,输出对应的token表,符号表和词法错误信息。按规则拼单词,并转换成二元形式;滤掉空白符,跳过注释、换行符及一些无用的符号;进行行列计数,用于指出出错的行列号,并复制出错部分;列表打印源程序;发现并定位词法错误; (2)语法分析器 输入token串,通过语法分析,寻找其中的语法错误。要求能实现Sample 语言或自定义语言中几种最常见的、基本的语法单位的分析:算术表达式、布尔表达式、赋值语句、if语句、for语句、while语句、do while语句等。 (3)语义分析和中间代码生成 输入token串,进行语义分析,修改符号表,寻找其中的语义错误,并生 成中间代码。要求能实现Sample语言或自定义语言中几种最常见的、基本的语法单位的分析:算术表达式、布尔表达式、赋值语句、if语句、for语句、while 语句、do while语句等。 实验要求:功能相对完善,有输入、输出描述,有测试数据,并介绍不足。3.实验方案设计 3.1 编译系统原理介绍 编译器逐行扫描高级语言程序源程序,编译的过程如下: (1).词法分析 识别关键字、字面量、标识符(变量名、数据名)、运算符、注释行(给人看的,一般不处理)、特殊符号(续行、语句结束、数组)等六类符号,分别归类等待处理。 (2).语法分析 一个语句看作一串记号(Token)流,由语法分析器进行处理。按照语言的文法检查判定是否是合乎语法的句子。如果是合法句子就以内部格式保存,否则报错。直至检查完整个程序。 (3).语义分析 语义分析器对各句子的语法做检查:运算符两边类型是否相兼容;该做哪些类型转换(例如,实数向整数赋值要"取整");控制转移是否到不该去的地方;是

南邮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课程设计I报告 题目:课程设计 班级:44 姓名:范海霞 指导教师:黄双颖 职称: 成绩: 通达学院 2015 年 1 月 4 日

一:SPSS的安装和使用 在PC机上安装SPSS软件,打开软件: 基本统计分析功能包括描述统计和行列计算,还包括在基本分析中最受欢迎的常见统计功能,如汇总、计数、交叉分析、分类比较、描述性统计、因子分析、回归分析及聚类分析等等。具体如下: 1.数据访问、数据准备、数据管理与输出管理; 2.描述统计和探索分析:频数、描述、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分析、分布分析与查看、正态性检验与正态转换、均值的置信区间估计; 3.交叉表:计数;行、列和总计百分比;独立性检验;定类变量和定序变量的相关性测度; 4.二元统计:均值比较、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 5.相关分析:双变量相关分析、偏相关分析、距离分析; 6.线性回归分析:自动线性建模、线性回归、Ordinal回归—PLUM、曲线估计; 7.非参数检验:单一样本检验、双重相关样本检验、K重相关样本检验、双重独立样本检验、K重独立样本检验; 8.多重响应分析:交叉表、频数表; 9.预测数值结果和区分群体:K-means聚类分析、分级聚类分析、两步聚类分析、快速聚类分析、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最近邻元素分析; 10. 判别分析; 11.尺度分析; 12. 报告:各种报告、记录摘要、图表功能(分类图表、条型图、线型图、面积图、高低图、箱线图、散点图、质量控制图、诊断和探测图等); 13.数据管理、数据转换与文件管理; 二.数据文件的处理 SPSS数据文件是一种结构性数据文件,由数据的结构和数据的内容两部分构成,也可以说由变量和观测两部分构成。定义一个变量至少要定义它的两个属性,即变量名和变量类型其他属性可以暂时采用系统默认值,待以后分析过程中如果有需要再对其进行设置。在spss数据编辑窗口中单击“变量视窗”标签,进入变量视窗界面,即可对变量的各个属性进行设置。 1.创建一个数据文件数据 (1)选择菜单【文件】→【新建】→【数据】新建一个数据文件,进入数据编辑窗口。窗口顶部标题为“PASW Statistics数据编辑器”。 (2)单击左下角【变量视窗】标签进入变量视图界面,根据试验的设计定义每个变量类型。

编 译 原 理 实 验 报 告

编译原理实验报告 课程:编译原理 系别:计算机系 班级:11网络 姓名:王佳明 学号:110912049 教师:刘老师 实验小组:第二组 1

实验一熟悉C程序开发环境、进行简单程序的调试 实验目的: 1、初步了解vc++6.0环境; 2、熟悉掌握调试c程序的步骤: 实验内容: 1、输入下列程序,练习Turbo C 程序的编辑、编译、运行。 #include main() { printf(“Programming is fun.\n”); } 2、分析程序,预测其运行结果,并上机检测你的预测。 #include main() { printf(“*\n”); printf(“* * *\n”); printf(“* * * * *\n”); printf(“* * * * * * *\n”); } 3、下面是一个加法程序,程序运行时等待用户从键盘输入两个整数,然后求出它们的和并输出。观察运行结果(程序输出),上机验证该程序。 #include main() { int a,b,c; printf(“Please input a,b:”); scanf(“%d,%d”,&a,&b); c=a+b; printf(“%d+%d=%d\n”,a,b,c); } 2

实验二词法分析器 一、实验目的: 设计、编制、调试一个词法分析子程序-识别单词,加深对词法分析原理的理解。 二、实验要求: 1.对给定的程序通过词法分析器弄够识别一个个单词符号,并以二元式(单词种别码,单词符号的属性值)显示。而本程序则是通过对给定路径的文件的分析后以单词符号和文字提示显示。 2.本程序自行规定: (1)关键字"begin","end","if","then","else","while","write","read", "do", "call","const","char","until","procedure","repeat" (2)运算符:"+","-","*","/","=" (3)界符:"{","}","[","]",";",",",".","(",")",":" (4)其他标记如字符串,表示以字母开头的标识符。 (5)空格、回车、换行符跳过。 在屏幕上显示如下: ( 1 , 无符号整数) ( begin , 关键字) ( if , 关键字) ( +, 运算符) ( ;, 界符) ( a , 普通标识符) 三、使用环境: Windows下的visual c++6.0; 四、调试程序: 1.举例说明文件位置:f:、、11.txt目标程序如下: begin x:=9 if x>0 then x:=x+1; while a:=0 do 3

衍射光强实验报告

教学目的 1、观察单缝衍射现象,加深对衍射理论的理解; 2、学会使用衍射光强实验系统,并能用其测定单缝衍射的光强分布; 3、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重点:SGS-3型衍射光强实验系统的调整和使用 难点:1)激光光线与光电仪接收管共轴调节;2)光传感器增益度的正确调整 讲授、讨论、实验演示相结合 3学时 一、实验简介 光的衍射现象是光的波动性的一种表现。衍射现象的存在,深刻说明了光子的运动 是受测不准关系制约的。因此研究光的衍射,不仅有助于加深对光的本性的理解,也是 近代光学技术(如光谱分析,晶体分析,全息分析,光学信息处理等)的实验基础。 衍射导致光强在空间的重新分布,利用光电传感元件探测光强的相对变化,是近 代技术中常用的光强测量方法之一。 二、实验目的 1、学会SGS-3型衍射光强实验系统的调整和使用方法; 2、观察单缝衍射现象,研究其光强分布,加深对衍射理论的理解; 3、学会用光电元件测量单缝衍射的相对光强分布,掌握其分布规律; 4、学会用衍射法测量狭缝的宽度。 三、实验原理 1、单缝衍射的光强分布 当光在传播过程中经过障碍物时,如不透明物体的边缘、小孔、细线、狭缝等, 一部分光会传播到几何阴影中去,产生衍射现象。如果障碍物的尺寸与波长相近,那么 这样的衍射现象就比较容易观察到。 单缝衍射[single-slit diffraction]有两种:一种是菲涅耳衍射[Fresnel diffraction],单 缝距离光源和接收屏[receiving screen]均为有限远[near field],或者说入射波和衍 射波都 是球面波;另一种是夫琅禾费衍射[Fraunhofer diffraction],单缝距离光源和接收屏 均为

MSProject上机实验报告

MS Project 上机实验报告 一、工程概况 1.1 项目简介 项目的主要工作是维修某主要道路下一段长约1公里的供水管道,市政局要求电力部门配合施工,同时铺设一条地下电缆,以增加该道路两侧的用电用户。由于该项目是在现有道路上开挖,故市政局决定在回填后顺便铺设新的混凝土路面。为此,专门成立了一个项目管理办公室,以管理、协调该项目。项目内容包括:供水工程、电力工程和道路工程。整个项目从2014年7月1日提交预算报批为开始,市政局希望将项目施工对公众造成的影响降至最低,故希望该项目能在2014年10月底竣工并恢复交通。 1.2项目任务关系、固定成本及资源需求量 项目各项任务逻辑关系及固定成本(设备费、材料费和管理费等)、资源需求量如表1。 预算报批需1周,对外公告需2周时间。 1.3 可用资源

项目施工可用资源(仅考虑劳动力)及其费率如表2所示,项目实施期间的日常管理费用为每天50元。 表2 项目可用资源(劳动力)数量及费率 资源名称最大限量(人)费率(元/工日)备注 技术工人(技工)2050 非技术工人(壮工)5030 二、创建初始计划 1、打开Microsoft Project 2003,出现甘特图界面。点击“项目”,选择“项目信息”,如图2.1,将项目开始日期改为2014年7月1日。 图2.1 项目信息对话框 2、点击“工具”,选择“更改工作时间”,新建一个自己的日历“道路及配套工程”,复制“标准”日历。如图2.2。 图 2.2 创建新日历 将所选日期设置为“使用默认设置”,点击确定,如图2.3。

图2.3 设置工作时间 标准日历为每周工作5天,每天工作8个小时(从上午8点到下午5点。其中,上午12点到下午1点为午餐时间)。 3、点击视图栏中的跟踪甘特图,输入任务名称,并将任务分级,设置主任务和子任务,(升级),(降级),如图2.4。 图2.4 任务升级和降级例如:道路及配套工程为主任务,选中其子任务:准备工作,供水工程、电力工程、道路工程及 恢复交通,然后点击即可。同理,可以设置以上子任务的分部任务,再降一级即可。

编译原理实验报告一

实验一词法分析程序实现 一、实验目得与要求 通过编写与调试一个词法分析程序,掌握在对程序设计语言得源程序进行扫描得过程中,将字符流形式得源程序转化为一个由各类单词符号组成得流得词法分析方法 二、实验内容 基本实验题目:若某一程序设计语言中得单词包括五个关键字begin、end、if、then、else;标识符;无符号常数;六种关系运算符;一个赋值符与四个算术运算符,试构造能识别这些单词得词法分析程序(各类单词得分类码参见表I)。 表I语言中得各类单词符号及其分类码表 输入:由符合与不符合所规定得单词类别结构得各类单词组成得源程序文件。 输出:把所识别出得每一单词均按形如(CLASS,VALUE)得二元式形式输出,并将结果放到某个文件中。对于标识符与无符号常数,CLASS字段为相应得类别码得助记符;V AL UE字段则就是该标识符、常数得具体值;对于关键字与运算符,采用一词一类得编码形式,仅需在二元式得CLASS字段上放置相应单词得类别码得助记符,V ALUE字段则为“空". 三、实现方法与环境 词法分析就是编译程序得第一个处理阶段,可以通过两种途径来构造词法分析程序.其一就是根据对语言中各类单词得某种描述或定义(如BNF),用手工得方式(例如可用C语言)构造词法分析程序。一般地,可以根据文法或状态转换图构造相应得状态矩阵,该状态矩阵连同控制程序一起便组成了编译器得词法分析程序;也可以根据文法或状态转换图直接编写词法分析程序。构造词法分析程序得另外一种途径就是所谓得词法分析程序得自动生成,即首先用正规式对语言中得各类单词符号进行词型描述,并分别指出在识别单词时,词法分析程

PROJECT软件实验报告

PROJECT软件实验报告 成绩: 班级: 学号: 姓名: 2006年10月

实验一、项目基本设定与项目工作的安排与设定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使学生熟悉Microsoft Project2003的基本功能。 (2)对利用Microsoft Project2003创建项目及进行项目工作的安排与设定有一定掌握与认识。 二、实验内容 主要分为以下3部分: (1)Microsoft Project2003的基本介绍,主要包括:操作界面、常用视图、获得帮助。 (2)自选项目,利用Microsoft Project2003进行项目创建。 (3)利用Microsoft Project2003进行项目工作的安排与设定。包括在项目中建立任务、输入任务的工期、调整任务的层次、设定任务之间的关联性、在任务中加入更多说明。 三、实验步骤 (1)创建一个项目: (2)设置项目的基本信息: (3)日历的新建、日历的关联、日历的优先级、日历的共享: (4)输入任务: (5)周期性任务输入: (6)调整任务的层次关系 (7)显示WBS编码、定制WBS编码: (8)建立树状WBS; (9)输入与设定任务工期 (10)PERT分析; (11)建立任务的逻辑关系 (12)里程碑设定 (13)辅助功能设定(设定任务信息、设定备注信息) (14)任务拆分

实验二、项目资源与成本的分派与设定 一、实验目的 对利用Microsoft Project2003进行项目资源与成本的分派与设定有一定掌握与认识。 二、实验内容 主要分为以下3部分: (1)利用Microsoft Project2003建立项目所需资源。 (2)利用Microsoft Project2003将资源分派到任务中。 (3)利用Microsoft Project2003录入成本信息及查看成本。 三、实验步骤 (1)建立项目所需的资源(工时资源、材料资源): (2)将资源分配到任务中: (3)成本信息录入: (4)查看任务的成本信息; (5)查看项目的总成本信息; (6)输入资源成本在过程中的变化信息; (7)固定成本的输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