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数学课程教案.docx

离散数学课程教案.docx
离散数学课程教案.docx

教案课程

名称类别

任课教师

授课对象

基本教材和主要参考资料

教学目的要求

教学重点难点

离散数学

课程编号总计

学分 4.5

学时: 72

讲课

必修课(√ )选修课()理论课(√ )实验课()学时: 72

实验

学时:刘光辉职称讲师上机

学时:

专业班级:信息科学 0501、 0502、 0503共 3 个班

序号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1离散数学孙吉贵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年2离散数学王兵山等国防科技大学出社2001 年3离散数学(修订版)

耿素云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年

屈婉玲

本课程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数理逻辑、集合论、代数系统、图论。在

教学过程中除讲清楚各部分的基本内容外,还应使学生在以下几方面得到培养和训练。

1.有效地掌握该门课程中的所有概念。通过讲课和布置一定数量的习题

使学生能够使用所学的概念对许多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

2.通过课程中许多定理的证明过程复习概念,了解证明的思路,学会证

明的方法,并使学生掌握定理的内容和结果。

3.通过介绍各种做题的方法,启发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创造性的提出

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逻辑思维和逻辑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正规的逻辑思维方式。

教学重点:

1.数理逻辑:等价演算,推理理论

2.集合论:集合恒等式,关系运算,关系性质,等价关系,偏序关系

3.代数系统:代数系统,群的性质,子群,陪集与拉格朗日定理,循环群,置换群

4.图论:图的基本概念,图的矩阵,根树,平面图的概念与性

质教学难点:

一阶逻辑推理,关系的运算,偏序关系,陪集,置换群,根树的应用,平面图

的性质

授课时间第_____周周____ 第 ______节课次

授课方式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 习题课□其他□课时

2 学时

(请打√)□安排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二章命题逻辑基本概念 2.2命题公式及其赋值

教学目的、要求:

1.理解命题公式的概念

2.掌握基本复合命题及复合命题符号化

3.掌握公式真值表的构造,掌握公式类型的判断

4.深刻理解等值式的定义,知道公式之间的等值关系具有自反性、对称性、传递性。

5.牢记基本等值式的名称及它们的内容,掌握公式的等值演算

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复合命题的符号化; 构造公式的真值表,并根据真值表

求公式的成真赋值、成假赋值 ; 公式的分类,根据真值

表判断公式的类型 ; 等值式 ; 等值演算

教学难点:复合命题的符号化

教学基本内容

一、命题公式、翻译

1 .合式公式的定义、合式公式的层次 ;

2 .命题的翻译二、真值表

1 、赋值 ;

2 、真值表的概念以及构造方法 ; 3、命题公式的成真

赋值、成假赋值

三、公式分类

1 .公式的类型 ;

2 .根据真值表判断公式的类型

四、等值式

1.等值式的概念 ; 2 .基本的等值式模式 ;3 .等值演算

方法及手段

1.教学过程,坚持吸收

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相

互补充综合利用特色材

料教学。 2.将课堂教学、网上自主学习、课后实践教学融入一体的立体化

教学体系 3.传统教学方

式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

作业和思考题:P39:3 , P41:1,2 ,教学后记:

授课时间第_____周周____ 第 ______节课次

授课方式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 习题课□其他□课时

2 学时

(请打√)□安排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二章命题逻辑基本概念 2.1命题与联结词

教学目的、要求:

1.分清简单命题(既原子命题)与复合命题

2.深刻理解 5 种常用联结词的涵义,每种联结词的真值

3.分清“相容或”与“排斥或”

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命题的概念;简单命题(既原子命题)与复合命题;5

种常用联结词;“相容或”与“排斥或”

教学难点:“相容或”与“排斥或”逻辑区别

教学基本内容方法及手段

0.引言:离散数学的基本内容,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可以解决的实际问题

1.命题的概念,真命题,假命题,真值

2.命题的判断,简单命题的符号化

3.联结词:

4.每个联结词表示的逻辑关系

5.每个联结词的真值1.教学过程,坚持吸收

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相

互补充综合利用特色材

料教学。 2.将课堂教学、网上自主学习、课后实践教学融入一体的立体化

教学体系 3.传统教学方

式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

作业和思考题: P39:1,2 ,教学后记:

授课时间第_____周周____ 第 ______节课次

授课方式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 习题课□其他□课时

2 学时

(请打√)□安排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二章命题逻辑 2.3等值式 2.4析取范式与合取范式

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文字、简单析取式、简单合取式、析取范式,合取范式,主析取范式与

主合取范式等概念。

2.熟练掌握求主析取 ( 主合取 ) 范式的方法。

3.会用主析取范式求公式的成真赋值、成假赋值、判断公式的类型、判断两个

公式是否等值。

4.掌握使用主析取范式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

1.析取范式,合取范式的概念

2. 求主析取 ( 主合取 ) 范式的方法

3. 主析取范式求公式的成真赋值、成假赋值、判断公式的类型、判断两个公式是否等值

4. 使用主析取范式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 求主析取 ( 主合取 ) 范式 2. 使用主析取范式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基本内容

一、析取范式与合取范式

1.文字、简单析取式、简单合取式、析取范式、合取范式等概念 ;

2. 析取范式和合取范式的存在定理 ;

3. 求公式的析取范式和合取范式的步骤 ;

4. 公式的析取范式和合取范式的应用

二、主析取范式与主合取范式

1.极小项、极大项的定义,名称、下角标与成真赋值的关系,主析取范式与主合取范式的定义 ;

2. 主析取范式和主合取范式的存在定理 ;

3. 求主析取范式与主合取范式的方法 ;

4. 用主析取范式求公式的成真赋值、成假赋值、判断公式的类型、判断两

个公式是否等值 ;5. 使用主析取范式解决实际问题

方法及手段

1.教学过程,坚持吸收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相互补充综合利用特色材

料教学。 2.将课堂教学、网上自主学习、课后实践教学融入一体的立体化

教学体系 3.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

作业和思考题: P47:1 ( 2,4) ,6 ,教学后记:

授课时间第_____周周____ 第 ______节课次

授课方式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 习题课□其他□课时

2 学时

(请打√)□安排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二章命题逻辑 2.3联结词的完备集

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扩充的联结词

2.熟悉联结词完备集的概念

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 1. 联结词的扩充 ;2. 联结词的完备集

教学难点:联结词完备集的证明

教学基本内容方法及手段

一、析取范式和合取范式 1 .教学过程,坚持吸收

练习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相二、联结词的扩充和功能完全组互补充综合利用特色材

料教学。 2.将课堂教学、1.与非联结词

网上自主学习、课后实践2.或非联结词

教学融入一体的立体化三、联结词的完备集

教学体系 3.传统教学方1.联结词完备集的概念式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2.联结完备集的证明合

作业和思考题: P53:3 , 4,5

教学后记:

授课时间第_____周周____ 第 ______节课次

授课方式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 习题课□其他□课时

2 学时

(请打√)□安排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二章命题逻辑推理理论 2.3推理的形式结构

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推理的基本概念

2.了解推理的形式表示

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推理的形式

1. 推理规则和推理定律

2.证明

教学基本内容方法及手段

一、理的基本概念1.教学过程,坚持吸收1.推理的概念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相

互补充综合利用特色材2.推理形式结构:

料教学。 2.将课堂教学、二、推理规则和定律

网上自主学习、课后实践1.推理规则: P 规则, T 规则,替换规则,代入规则, CP规则教学融入一体的立体化2.推理定律教学体系 3.传统教学方

式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

作业和思考题: P47: 7 , 8,

教学后记:

授课时间第_____周周____ 第 ______节课次

授课方式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 习题课□其他□课时

2 学时

(请打√)□安排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推理规则和推理定律

2.掌握证明有效结论的方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 1.推理规则和推理定律;2 .证明有效结论的方法

教学难点: 1.推理规则和推理定律 2.证明

教学基本内容方法及手段

1.教学过程,坚持吸收

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相

互补充综合利用特色材

料教学。 2.将课堂教学、

网上自主学习、课后实践

教学融入一体的立体化

教学体系3.传统教学方

式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

作业和思考题:

教学后记:

授课时间第_____周周____ 第 ______节课次

授课方式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 习题课□其他□课时

2 学时

(请打√)□安排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三章一阶逻辑基本概念 3.1 一阶逻辑命题符号化

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个体词、谓词和量词的概念以及表示方法

2.掌握在谓词逻辑中命题的翻译

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

1.个体词、谓词和量词的概念

2.个体词、谓词和量词的表示方法

2.谓词逻辑中命题的翻译

教学难点:谓词逻辑中命题的翻译

教学基本内容

谓词逻辑中基本概念与表示

1.个体词,谓词和命题的谓词形式

2.原子谓词

3.量词

4.谓词逻辑的翻译

方法及手段

1.教学过程,坚持吸收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相互补充综合利用特色材

料教学。 2.将课堂教学、网上自主学习、课后实践教学融入一体的立体化

教学体系 3.传统教学方

式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

作业和思考题: P59:1,3 ,教学后记:

授课时间第_____周周____ 第 ______节课次

授课方式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 习题课□其他□课时

2 学时

(请打√)□安排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三章一阶逻辑 3.2 一阶逻辑公式及解释

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一阶逻辑公式的概念

2.熟悉一阶逻辑的解释的组成,一阶公式在不同的解释中的不同真值情况

3.了解赋值满足公式的定义,了解等同赋值的概念

4.了解一阶公式的真与逻辑有效的概念

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

1.一阶逻辑的解释的组成

2.一阶公式在不同的解释中的不同真值情况

3.赋值满足公式的定义,等同赋值的概念

4.一阶公式的真与逻辑有效

教学难点: 1. 赋值满足公式的定义,等同赋值的概念

教学基本内容

一、一阶逻辑公式的解释

1.一阶逻辑公式的定义

1.一阶逻辑解释的定义

2.赋值的概念, x- 等同赋值的定义

3.赋值满足公式的定义

二、真与逻辑有效

1.公式在某个解释中为真的概念

2.逻辑有效的定义

3.逻辑有效的判定2.逻辑有效的判定

方法及手段

1.教学过程,坚持吸收

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相

互补充综合利用特色材

料教学。 2.将课堂教学、

网上自主学习、课后实践教

学融入一体的立体化

教学体系 3.传统教学方

式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

作业和思考题: P62:2,3 ,教学后记:

离散数学课程教案

授课时间第_____周周____ 第 ______节课次

授课方式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 习题课□其他□课时

2 学时

(请打√)□安排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三章一阶逻辑 3.3 一阶逻辑公式的等价 3.4 范式教学

目的、要求:

1.掌握谓词逻辑中的 4 组基本的等值式,熟悉一阶逻辑中的等价演算

2.掌握约束变元改名规则

3.掌握前束范式的定义及求解方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

1.一阶逻辑中的 4 组基本的等值式

2.约束变元改名规则

3.前束范式的定义及求解方法

教学难点:约束变元改名规则

教学基本内容方法及手段

一、一阶逻辑中的等价式1.教学过程,坚持吸收1.有关量词否定的等值式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相2.有关量词辖域扩大与缩小等值式互补充综合利用特色材

3.有关量词分配的等值式料教学。 2.将课堂教学、

网上自主学习、课后实践4.有关量词消去等值式

教学融入一体的立体化二、变换规则

教学体系 3.传统教学方1.约束变元改名规则式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

2.置换规则合

3.一阶公式的等值演算

三、一阶逻辑中的范式

1.前束范式的定义

2.前束范式的求解

作业和思考题: P62:2,3 ,P66:1,2 ,

离散数学课程教案

授课时间第_____周周____ 第 ______节课次

授课方式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 习题课□其他□课时

2 学时

(请打√)□安排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三章一阶逻辑§3.6谓词逻辑的应用

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一阶逻辑中有关量词消去和产生规则

2.掌握一阶逻辑中的推理理论

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 1. 一阶逻辑中有关量词消去和产生规则:全程量词消

去规则,全程量词产生规则,存在量词消去规则,存在量词产生规则

2.一阶逻辑中的推理理论

教学难点:一阶逻辑中有关量词消去和产生规则

教学基本内容一、推理定律

1.重要的推理定律

二、有关量词消去和产生规则

1.全称量词消去规则( UI 规则)

2.存在量词消去规则( EI 规则)

3.全称量词产生规则( UG规则)4.存在量词产生规则( EG规则)

三、一阶逻辑中的推理实例

1.有关量词消去和产生规则的使用说明2.推理实例

作业和思考题: P70:1,2

方法及手段

1.教学过程,坚持吸收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相互补充综合利用特色材

料教学。 2.将课堂教学、网上自主学习、课后实践教学融入一体的立体化

教学体系 3.传统教学方

式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

离散数学课程教案

授课时间第_____周周____ 第 ______节课次

授课方式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 习题课□其他□课时

2 学时

(请打√)□安排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CH1 集合§1.1集合的基本概念

教学目的、要求:

1.熟练掌握集合的两种表示法

2.能够判别元素是否属于给定的集合

3.能够判别两个集合之间是否存在包含、相等、真包含等关系

4.熟练掌握集合的基本运算(幂集运算,普通运算和广义运算)并能化简集合表达式5.掌握有穷集合的计数方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 1. 集合的两种表示法 2.集合之间的包含、相等、真包含等关系

3. 集合的基本运算(幂集运算,普通运算和广义运算)

4.有穷集合的计数方法

教学难点:有穷集合的计数方法

教学基本内容方法及手段

一、集合的基本概念1.教学过程,坚持吸收

1.集合的概念,集合的两种表示法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相互补充综合利用特色材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料教学。 2.将课堂教学、3.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包含、相等、真包含等关系网上自主学习、课后实践4.空集,全集,幂集的概念教学融入一体的立体化二、集合的运算教学体系 3.传统教学方1.集合的基本运算(幂集运算,普通运算和广义运算),化简集合表式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

达式合

2.有穷集合的计数方法

教学后记:

离散数学课程教案

授课时间第_____周周____ 第 ______节课次

授课方式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 习题课□其他□课时

2 学时

(请打√)□安排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1.2 关系

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有序对的定义

2.掌握笛卡儿积运算和性质

3.熟练掌握二元关系的定义

4.掌握二元关系表达式、关系矩阵、关系图的表示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1.有序对的定义; 2.笛卡儿积运算和性质

3.二元关系的定义; 4.二元关系表达式、关系矩阵、关系图的表示法

教学难点:笛卡儿积运算和性质

教学基本内容方法及手段

一、有序对

1.有序对的概念

2.有序对的性质

3.有序 n 元组

二、笛卡儿积

1.笛卡儿积的定义

2.笛卡儿积的运算和性质

三、二元关系

1.二元关系的概念

2.集合 A 到 B 的关系、集合 A 上的关系的定义

3.关系表达式、关系矩阵、关系图的表示法1.教学过程,坚持吸收

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相互补充综合利用特色材

料教学。 2.将课堂教学、网上自主学习、课后实践教学融入一体的立体化

教学体系3.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

教学后记:

离散数学课程教案

授课时间第_____周周____ 第 ______节课次

授课方式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 习题课□其他□课时

2 学时

(请打√)□安排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 1.2 关系(二)

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二元关系的域运算

2.掌握二元关系的合成运算

3.熟悉二元关系合成运算的性质及矩阵表示法

4.掌握二元运算的幂运算

5.掌握二元关系的逆运算

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1.二元关系的域运算; 2.二元关系的合成运算

3.二元关系合成运算的性质及矩阵表示法;4.二元运算的幂运算

5.二元关系的逆运算

教学难点:二元关系合成运算的性质

教学基本内容方法及手段

一、二元关系的域运算

1.求定义域,值域,域

二、二元关系的合成运算

1 .二元关系的合成运算定义;

2 .二元关系合成运算的性质3.二元关系合成运算的矩阵表示法

三、二元关系的逆

1.逆运算的定义; 2 .逆运算的性质

四、关系的幂运算

1.幂运算的定义; 2 .幂运算的性质

作业和思考题: P18:4,5 ,7

教学后记:1.教学过程,坚持吸收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相互补充综合利用特色材

料教学。 2.将课堂教学、网上自主学习、课后实践教学融入一体的立体化

教学体系 3.传统教学方

式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

离散数学课程教案

授课时间第_____周周____ 第 ______节课次

授课方式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 习题课□其他□课时

2 学时

(请打√)□安排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1.2 关系

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二元关系的基本性质及其关系矩阵、关系图上的体现

2.掌握二元关系的各种性质存在的充要条件

3.了解二元关系各种性质与集合运算的关系

4.掌握自反性、对称性、传递性的证明方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

1.二元关系的基本性质:自反性,非自反性,对称性,反对称性,传递性

2.二元关系的各种性质存在的充要条件

3.二元关系的基本性质在关系矩阵、关系图上的体现

4.二元关系各种性质与集合运算的关系

5.自反性、对称性、传递性的证明方法

教学难点: 1. 二元关系的各种性质存在的充要条件 2. 自反性、对称性、传递性的证明方法

教学基本内容方法及手段

一、二元关系的基本性质

1.自反性的定义及关系矩阵、关系图的特征

2.非自反性的定义及关系矩阵、关系图的特征

3.对称性的定义及关系矩阵、关系图的特征

4.反对称性的定义及关系矩阵、关系图的特征

5.传递性的定义及关系矩阵、关系图的特征二、

二元关系的各种性质存在的充要条件

三、二元关系各种性质与集合运算的关系

1、集合的并、交运算对自反性的保持

2、集合的并、交运算对对称性的保持

3、集合的并、交运算对传递性的保持

四、二元关系性质的证明

作业和思考题: P18:9,12 ,15

教学后记:

离散数学课程教案

授课时间第_____周周____第______节

授课方式

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

(请打√)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1.3 映射

教学目的、要求:

1.分清可数集合与不可数集合;

2.深刻理解集合的基数

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数教

学难点:不可数集合

1.教学过程,坚持吸收

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相

互补充综合利用特色材

料教学。 2.将课堂教学、

网上自主学习、课后实践教

学融入一体的立体化

教学体系 3.传统教学方

式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

课次

课时

其他□ 2 学时

安排

教学基本内容方法及手段

1.集合的基数2.可数集合3.不可数集合1.教学过程,坚持吸收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相

互补充综合利用特色材

料教学。 2.将课堂教学、

网上自主学习、课后实践教学融入一体的立体化

教学体系3.传统教学方

式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

作业和思考题: P25:2 , 3

教学后记:

离散数学课程教案

授课时间第_____周周____ 第 ______节课次

授课方式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 习题课□其他□课时16 学(请打√)□安排

时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CH4 图与网络

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图的有关概念;用关联矩阵和相邻矩阵表示图;路的基本概念,权图的概念,用 Dijkstra 算法求权图中最短路;树、二叉树与支撑树的有关概念;用 Kruskal 算法求权图中最小树。

2.理解:图的连通、同构的概念;树的等价定理;有向图与有向树的概念。

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图的有关概念;用 Dijkstra 算法求权图中最短路;树、二叉

树与支撑树的有关概念

教学难点:图的连通、同构的概念

教学基本内容方法及手段

一、图的概念:1.教学过程,坚持吸收

1、图的基本概念;

2、无向图;

3、图的连通性、同构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相

二、图的矩阵表示:

互补充综合利用特色材

1、关联矩阵;

2、相邻矩阵;料教学。 2.将课堂教学、

三、权图中的最短路问题:

网上自主学习、课后实践

1、权图;

2、最短路径;

3、迪克斯特拉( Dijkstra )算法

教学融入一体的立体化

四、树:

1、树;

2、二叉树;

3、支撑树;

4、树的等价性定理;教学体系 3.传统教学方

五、权图中的最小树:式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

1、权图中的最小树;

2、克鲁斯卡尔( Kruskal )算法;合

六、有向图与有向树

七、典型例题解析与本章小结

作业和思考题: P93:1 , 2,3, 4 ,5, 6; P99:7 , 8; P99:1 , 2,3, 4, 6, 8;

P108:1 , 3, 6, 8; P117:1 , 2,3; P152:1

教学后记:

离散数学课程教案

授课时间第_____周周____ 第 ______节课次

授课方式

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 习题课□其他□课时

2学时

(请打√)安排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六章群与环 6.1代数系统

教学目的、要求:

1.理解代数系统的概念

2.掌握同类型的代数系统

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①代数运算的概念② 代数运算的表示方法③ 二元运算定律特异元素④代数系统的概念,同类型的代数系统,子代数的概念教学难点:同类型的代数系统

教学基本内容方法及手段代数系统的基本概念:结合律、交换律、分配律、单位元、

1.教学过程,坚持吸

逆元、零元,收国内外最新研究成

代数系统间的同构与同态。果,相互补充综合利用特色材料教学。 2.将课堂教学、网上自主学习、课后实践教学融入一体的立体化教学体系 3.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

作业和思考题: P196:2

教学后记:

离散数学课程教案

授课时间第_____周周____ 第 ______节课次

授课方式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 习题课□其他□课时

8 学时

(请打√)□安排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六章群与环

教学目的、要求:

1.分清简单命题(既原子命题)与复合命题

2.深刻理解 5 种常用联结词的涵义,每种联结词的真值

3.分清“相容或”与“排斥或”

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①半群和独异点的概念及性质②群的定义及性质③ 子群

的概念,子群判定定理④ 陪集的概念,拉格朗日

定理,正规子群的概念,正规子群的性质及判定⑤群的

同态概念⑥ 循环群的概念,循环群的性质⑦ 置换群的

概念,置换群的性质

教学难点:群判定定理,正规子群的性质及判定,群的同态概念;

域;布尔代数

教学基本内容方法及手段

1、群(定义证明与判定,性质)1.教学过程,坚持吸

2、置换和轮换(概念和运算性质)置换群收国内外最新研究成

3、循环群:概念,生成元的求法,元素周期的求法果,相互补充综合利用

4、子群(概念与判定)正规小群(概念)特色材料教学。 2.将

5、拉格朗日定理及其应用;陪集与陪集关系(概念,陪课堂教学、网上自主学

集的构造)习、课后实践教学融入

6、同余关系与商群(概念)群同态(概念)一体的立体化教学体

、环与域(定义)系 3.传统教学方式与

7

8、格与布尔代数(定义,格的制定)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

作业和思考题: P2208:1,4;P216:3, 6, 11;P222:1,3,7;P287:3, P295:2,3 P301:2 ,3

教学后记: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