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在药物流产中的应用

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在药物流产中的应用

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在药物流产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5-01-28T15:13:45.487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26期供稿作者:史秀娥

[导读] 米非司酮的化学结构的特点是它与孕酮受体的亲和力比孕酮强5倍,能代替孕酮与受体结合。

史秀娥

(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妇幼保健所内蒙古鄂尔多斯 017400)

【摘要】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在药物流产中的药理作用,服药方法,药流效果,临床应用。因安全、简便、痛苦小、创伤轻被广大妇女认可。

【关键词】药物流产口服效果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6-0159-02

药物流产就是使用药物而达到终止早孕的一种方法,临床上常用的药物为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序贯合并使用,可用于终止停经49天内的早期妊娠。大部分患者选择这种方法是因为两者序贯配合使用完全流产率可达90%~95%[1],而且安全.高效.副作用少.价格低。

1 米非司酮的药理作用

米非司酮的化学结构的特点是它与孕酮受体的亲和力比孕酮强5倍,能代替孕酮与受体结合,起到拮抗孕酮活性的作用,由此可引起孕酮支持的蜕膜细胞坏死,绒毛受损;从而导致子宫出血和内源性前列腺素的释放,增加子宫平滑肌的兴奋性,使子宫收缩,宫颈软化扩张。

2.2.1米非司酮的临床应用

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配伍使用可终止早孕,对停经≤49天,年龄≤37岁,确诊为宫内妊娠的健康妇女,其完全流产率达92%~96% [2],由于其成功率高,使用方便且痛苦小等优点,受到广大育龄妇女的欢迎。米非司酮口服吸收迅速,服用时宜空腹或餐后2小时,一般早晨口服50mg,12h后服25mg,连用2天,第3天早晨口服600ug米索前列醇后来医院复诊,观察绒毛有无排出。

2. 2.2配伍米索前列醇

配伍米索前列醇可用于终止11~14周妊娠,临床上对11~14周需终止妊娠的,一般用钳刮术.引产术,以上方法并发症多、风险高、住院时间长,各方面都不利于妊娠者。使用大剂量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简单方便出血少,无需住院[3]。方法:第1日早晨口服米非司酮150mg,当晚服50mg,第2日早晚各服50mg,, 共300mg。第3日来医院口服米索前列醇400ug,同时阴道后穹窿放置米索前列醇400 ug 。在4~8h排出胎体胎盘,如6h后仍未排出可加服米索前列醇200ug,等胎体胎盘排出后肌注缩宫素10u/d,连用3天。

2.2.3其它应用

米非司酮还能用于过期流产,子宫肌瘤的治疗

过期流产时由于胚胎死亡,胎盘组织机化与子宫壁粘连,造成出血,米非司酮与孕酮受体结合,拮抗孕酮活性,使胚胎组织与子宫壁分离,配伍米索前列醇后胚胎可自然排出。子宫肌瘤在育龄妇女中发病率较高,米非司酮作为孕酮拮抗剂不但拮抗孕酮还可阻断孕酮在子宫肌瘤中的扩血管作用,使用后可使子宫肌瘤体积缩小49%左右[4],用法每日睡前顿服米非司酮25mg或12.5mg ,连用3月。

3 米索前列醇的药理作用

米索前列醇是终止早孕药,它具有宫颈软化、增强子宫张力及宫内压作用。它具有 E型前列腺素的药理活性,对胃肠道平滑肌有轻度刺激作用,大剂量时抑制胃酸分泌。本品用于终止早孕时,必须与米非司酮配伍,严禁单独使用。

4 讨论

临床上应用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取得满意效果。由于口服用药方法简便,不需宫内操作,无创伤性,避免了子宫穿孔、手术刺激引起心律紊乱,尤其是有疤痕子宫、哺乳期子宫、子宫畸形或剖宫产1年内,人流半年内或有过多次人流史又怀孕者的女性终止早孕应用药物流产相对比较安全。虽然药物流产具有很多优点,但也有一定弊端,文献报道用于终止早孕有6%~10%的失败率[5]。有少数药流患者,流产后出血时间长,最后还的行清宫术,而且增加感染机会。药物流产后卵巢一般可在22天内恢复排卵功能,1月左右月经来潮,但有少数妇女在药流后出现经期延长、闭经等现象。药物流产后对妇女身体有影响,应该少用,避免乱用。临床上发现,有不少妇女药物流产后短期内未避孕又妊娠的现象,因此即使药物流产成功,流产后也要避孕。有许多未婚妇女,认为药物流产宛如月经来潮一样,不会影响健康,那是错误的观念,频繁的药流是非常有害的,作为医生我们应该告诉育龄妇女,采取切实有效的避孕措施是关键。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第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97-400.

[2]赵淑萍.药物流产失败的相关因素分析.实用妇产科杂志,2004,20(5):312-313.

[3]孙静.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不同给药方法用于孕10~14周流产对比观察.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4,20(9):568.

[4]乐杰.妇产科学[M].第7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371.

[5]黄秀玲,余红梅. 药物流产失败原因及相关因素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4):3222-3223.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