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浙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2015年浙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2015年浙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a ≥ 0) ;注意使用 a = ( a ) 2 (a ≥ 0) . a ) 2 = a (a ≥ 0) ,(2) a 2 = a = ?

- a (a < 0)

= (a ≥ 0 , b > 0) ,商的算术平方根等于被除式的算术平方根除

八年级下册知识点及典型例题

第一章

二次根式

1.二次根式:一般地,式子

a , (a ≥ 0) 叫做二次根式.注意:

(1)若a ≥ 0 这个条件不成立,

a 不是二次根式;

(2) a 是一个重要的非负数,即; a ≥0.

2.重要公式:(1)(

?a ? 3.积的算术平方根:

ab = a ? b (a ≥ 0, b ≥ 0) ,积的算术平方根等于积中各因式的算术

平方根的积;注意:本章中的公式,对字母的取值范围一般都有要求.

4.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

a ?

b = ab (a ≥ 0, b ≥ 0) .

5.二次根式比较大小的方法:

(1)利用近似值比大小;

(2)把二次根式的系数移入二次根号内,然后比大小; (3)分别平方,然后比大小.

6.商的算术平方根:

a a

b b

以除式的算术平方根.

7.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

(1) a = a (a ≥ 0 , b > 0) ;(2) a ÷ b = a ÷ b (a ≥ 0, b > 0) ;

b

b

(3)分母有理化:化去分母中的根号叫做分母有理化;具体方法是: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

分母的有理化因式,使分母变为整式.

8.常用分母有理化因式:

a 与 a , a -

b 与 a + b , m a + n b 与 m a - n b ,

它们也叫互为有理化因式.

9.最简二次根式:

(1)满足下列两个条件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① 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

是整式,② 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的尽的因数或因式;

(2)最简二次根式中,被开方数不能含有小数、分数,字母因式次数低于 2,且不含分母; (3)化简二次根式时,往往需要把被开方数先分解因数或分解因式; (4)二次根式计算的最后结果必须化为最简二次根式.

10.同类二次根式: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这几个二次

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11.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如: x 2 - - 3 = 0 是分式方程,所以 x 2 - - 3 = 0 不是一元二次方程。

( ( (1)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包括加、减、乘、除、乘方、开方六种代数运算,以前学过的,在

有理数范围内的一切公式和运算律在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中都适用;

(2)二次根式的运算一般要先把二次根式进行适当化简,例如:化为同类二次根式才能合并;

除法运算有时转化为分母有理化或约分更为简便;使用乘法公式等.

第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

1、认识一元二次方程:

概念: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可以化为 ax 2 + bx + c = 0 ( a , b , c 为常数,a ≠ 0 )的整式

方程叫一元二次方程。

构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三个重要条件:

①、方程必须是整式方程(分母不含未知数的方程)。

2 2 x x

②、只含有一个未知数。

③、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 2 次。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一般形式:ax 2 + bx + c = 0 ( a ≠ 0 ),系数 a , b , c 中,a 一定不能为 0,b 、c 则可以为 0,

所以以下几种情形都是一元二次方程:

①、如果 b = 0, c ≠ 0 ,则得 ax 2 + c = 0 ,例如: 3x 2 - 2 = 0 ;

②、如果 b ≠ 0, c = 0 ,则得 ax 2 + bx = 0 ,例如: 3x 2 + 4 x = 0 ; ③、如果 b = 0, c = 0 ,则得 ax 2 = 0 ,例如: 3x 2 = 0 ;

④、如果 b ≠ 0, c ≠ 0 ,则得 ax 2 + bx + c = 0 ,例如: 3x 2 + 4 x - 2 = 0 。

其中, ax 2 叫做二次项, a 叫做二次项系数; b x 叫做一次项, b 叫做一次项系数; c 叫做常数

项。任何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都可以化为一般形式。

例题:将方程 ( x - 3)(3x + 1) = x 2 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解:

( x - 3)(3x + 1) = x 2

去括号,得: 3x 2 - 8x - 3 = x 2

移项、合并同类项,得: 2 x 2 - 8x - 3 = 0

(一般形式的等号右边一定等于 0)

3、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1)、直接开方法: 利用平方根的定义直接开平方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形式: x

+ a )2 = b

(3)、公式法:(求根公式: x = )

n=2

(2)、配方法:(理论依据:根据完全平方公式: a 2 ± 2ab + b 2 = (a ± b )2 ,将原方程配成

( x + a )2 = b 的形式,再用直接开方法求解.)

-b ± b 2 - 4ac 2a

(4)、分解因式法:(理论依据: a ? b = 0 ,则 a = 0 或 b = 0 ;利用提公因式、运用

公式、十字相乘等分解因式方法将原方程化成两个因式相乘等于

0 的形

4、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例 1 :商场某种新商品每件进价是 120 元,在试销期间发现,当每件商品售价为 130

元时,每天可销售 70 件,当每件商品售价高于 130 元时,每涨价 1 元,日销售量就减少 1 件.据

此规律,请回答:

(1)当每件商品售价定为 170 元时,每天可销售多少件商品?商场获得的日盈利是多少?

(2)在上述条件不变、商品销售正常的情况下,每件商品的销售价定为多少元时,商场日盈

利可达到 1600 元?(提示:盈利=售价-进价)

分析:这是一个一元二次方程应用题,关键在于理清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1)解:销售件数:70- (170-130)?1 = 30 (件)

日获利: 30 ? (170 -120) = 1500(元)

(2)解:设每件商品的销售价定为 x 元

由题意得: (x - 120 )??70 - (x - 130 )?1?? = 1600

整理得: x 2 - 320 x + 25600 = 0

即: (x - 160 )2 = 0

∴ x = 160

答:每件商品的销售价定为 160 元时,商场日盈利可达 1600 元。

例 2 如图,用同样规格黑白两色的正方形瓷砖铺设长方形地面,请观察下列图形,并解答有

关问题:

n=1

(1)铺设地面所用瓷砖的总块数为

(用含n=3的代数式表示,n 表示第 n 个图

形)

一般的,有 n 个数 x , x , x ? ??, x , 我们把

叫做这 n 个数的算术平

n x (2)上述铺设方案,铺一块这样的长方形地面共用了 506 块瓷砖,求此时 n 的值;

(3)是否存在黑瓷砖与白瓷砖块数相等的情形?请通过计算加以说明。

分析:这是一个图形数列题,解题关键在于理清数量关系。黑瓷砖由四部分组成,比较难求。

所以先考虑白瓷砖数,观察白瓷砖数量变化,不难发现,第 n 个图形中白瓷砖数为 n ? (n + 1) 。

同时再观察整个图形瓷砖数量变化,易得,第 n 个图形中总瓷砖数为 (n + 2) ? (n + 3) 块。

解:(1) n 2 + 5n + 6

(2)由题意得: n 2 + 5n + 6 = 506 ,即 n 2 + 5n - 500 = 0

∴ (n - 20)(n + 25) = 0

∴ n = 20, n = -25 (不合题意,舍去)。

1

2

(3) 白瓷砖: n 2 + n (块)

黑瓷砖: 4n + 6 (块)

由题意得: n 2 + n = 4n + 6

n 2 - 3n - 6 = 0

解得: x = 3 ± 33

(不合题意,舍去)

2

∴ 不存在黑瓷砖与白瓷砖块数相等的情形。

第三章

数据分析初步

1、平均数

平均数是衡量样本(求一组数据)和总体平均水平的特征数,通常用样本的平均数去估

计总体的平均数。

平均数:把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平均数反映一组数据的平

均水平,平均数分为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

1

( x + x + x + ? ? ? + x )

1 2

3

n

1 2

3

n

均数简称平均数,记做 - (读作“x 拔”)

(定义法)

当所给一组数据中有重复多次出现的数据,常选用加权平均数公式。

且f+f+……+f=n(加权法),其中f,f,f???f表

123k

12k

示各相同数据的个数,称为权,“权”越大,对平均数的影响就越大,加权平均数的分母恰好为各权的和。

当给出的一组数据,都在某一常数a上下波动时,一般选用简化平均数公式

其中a是取接近于这组数据平均数中比较“整”的数;?

2、众数与中位数

平均数、众数、中位数都是用来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量。平均数的大小与每一个数据都有关,任何一个数的波动都会引起平均数的波动,

当一组数据中有个数据太高或太低,用平均数来描述整体趋势则不合适,用中位数或众数则较合适。中位数与数据排列有关,个别数据的波动对中位数没影响;

当一组数据中不少数据多次重复出现时,可用众数来描述。

众数: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有时不止一个),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把处在最中间的一个数(或两个数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例1、求下面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10,20,80,40,30,90,50,40,50,40。

3、方差与标准差

用“先平均,再求差,然后平方,最后再平均”得到的结果表示一组数据偏离平均值的情况,这个结果叫方差,计算公式是s2=

一般的,一组数据的方差的算术平方根

[(x-)2+(x-)2+…+(x-)2];

12n

S= [(x - x)2 + (x - x)2 + …+ (x - x)2 ] 称为这组数据的标准差。 n

1 _ _ _

1 2 n

标准差= 方差

方差和标准差都是反映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的一个量,其值越大,波动越大,也越不稳

定或不整齐。或者说,离散程度小就越稳定,离散程度大就不稳定。

第四章

平行四边形

1、多边形

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 n 边形的内角和为

(n ≥3)。

n 边形的对角线的总条数

(n ≥3)。

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1、 叫做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用符号“ ”表示。

2、平行四边形的角有什么关系: , 。

3、平行四边形的边有什么关系: , 。

4、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有什么关系: 。

3、中心对称

1、如果一个图形绕一个点旋转 180°后,所得到的图形能够和原来的图形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

心对称(point symmetry )图形,这个点叫对称中心。 2、对称中心平分连结两个对称点的线段

4、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三角形的中位线

1、

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3

2、三角形的中位线的定理是

6、反证法

定义:在证明数学问题时,先假设命题结论的反面成立,在这个前提下,若推出的结果

与定义、定理、公理相矛盾,或与命题中的已知条件相矛盾,或与假设相矛盾,从而说明命

题结论的反面不可能成立,由此断定命题的结论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叫做反证法。

反证法的步骤:1、假设命题反面成立;2、从假设出发,经过推理得出和反面命题矛盾,或

者与定义、公理、定理矛盾; 、得出假设命题不成立是错误的,即所求证命题成立.简而言之

就是“反设、归谬、结论”

矛盾的来源:1、与原命题的条件矛盾;2、导出与假设相矛盾的命题;3、导出一个恒假命

题.

适用与待证命题的结论涉及“不可能”、“不是”、“至少”、“至多”、“唯一”等字眼

时.

第五章 特殊平行四边形

矩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也说是长方形

性质: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

特别提示: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矩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

判定方法: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菱形: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菱形是平行四边形:一组邻边相等)

性质: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判定方法:

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

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正方形:

定义: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性质:正方形既有矩形的性质,又有菱形的性质。

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其对称轴为对边中点所在的直线或对角线所在的直线,也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为对角线的交点。

判定: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

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

图形

1.对边且;1.对边

且;

1.对边且四1.对边且四

条边都;条边都;

2.对角;2.对角2.对角;2.对角且四个

性质邻角;

3.对角线且四个角都是

3.对角线角都是;

且每3.对角线

;3.对角线条对角线且每条对角

;;线;面积

.

第六章

反比例函数

(一)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1. ( )可以写成 (

决有关自变量指数问题时应特别注意系数

)的形式,注意自变量 x 的指数为 这一限制条件;

,在解

2. ( )也可以写成 xy=k 的形式,用它可以迅速地求出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中

的 k ,从而得到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3.反比例函数

的自变量 (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在用描点法画反比例函数

,故函数图象与 x 轴、y 轴无交点.

的图象时,应注意自变量 x 的取值不能为0,且 x 应对称

取点(关于原点对称).

(三)反比例函数及其图象的性质

k>0

k<0

图像

象限 增减性 变化趋势 对称性

双曲线

第一、三象限 第二、四象限

y 随 x 的增大而减小 y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 双曲线无限接近于 x 、y 轴,但永远不会与坐标轴相交

双曲线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图象关于原点对 称,即若(a ,b )在双曲线的一支上,则( , )在双 曲线的另一支上;图象关于直线

对称,即若(a ,b )

在双曲线的一支上,则( , )和( ,

)在双曲线 的 另 一 支 上 .

面积不变性

任意一组变量的乘积是一个定值,即 xy=k

长方形面积 ︳m n ︱ =︳K ︱

y

B P(m,n) o A x

4.k 的几何意义

如图1,设点 P (a ,b )是双曲线

上任意一点,作 PA⊥x 轴于 A 点,PB⊥y 轴于 B

点,则矩形 PBOA 的面积是 (三角形 PAO 和三角形 PBO 的面积都是 ).

如图2,由双曲线的对称性可知,P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 Q 也在双曲线上,作 QC⊥PA 的延

长线于C,则有三角形PQC的面积为.

图1图2

5.说明:

(1)双曲线的两个分支是断开的,研究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时,要将两个分支分别讨论,不能一概而论.

(2)直线与双曲线的关系:

时,两图象必有两个交点,且这两个交当时,两图象没有交点;当

点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