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浅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

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浅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
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浅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

浅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

浅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的毕业论文怎么写,为你提供一篇

范文参考,希望您喜欢!

论文内容摘要:词汇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世界范围内“汉语热”现象的出现,关于如何提高词汇教学效果的探讨也越来越成为研究的重点。本文主要从词汇教学入手,通过对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教学的目标和任务、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拓展和教学实践等几方面进行了全面论述,从不同角度对词汇教学的深层问题和教学方法做出思考。

词汇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近年来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词汇教学越来越得到大家的重视,几乎每一篇关于词汇教学的论文中都谈到了词汇教学的重要性。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词汇教育的重要性做了详细论述:杨惠元先生从词汇教学与句法教学的关系角度提出“强化词语教学,淡化句法教学”①的观点;齐春红先生从认知语言学理论的角度对词汇教学的关键作用进行了理论阐释,详细论述了词汇教学的特点与认知理据②;胡明扬先生以语言的实质情况为视角,认为“语言说到底是由词语组合而成的……离开了词语也就没有语言可言。”③ 总之,词汇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因此,从不同角度对词汇教学的深层问题和教学方法做出思考,对于提高对外汉语教学效果、提升留学生语言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 词汇教学的目标和任务

词汇是语言学习的基础,它贯穿学习的始终,词汇教学的效果也直接影响着留学生汉语学习的整体水平。汉语的词汇体现了语音的结构和变化,组成语句又体现了种种语法关系,因此,词汇的学习也涉及到语音和语法。词汇的本质就是人们对现象的分类、归类和命名,词汇具有音节的整齐性、组词的灵活性以及复合词的构成方式跟词与词的结合方式的一致性等特点④。词语教学作为提高学生汉语认知能力的一门教学是必不可少的,关键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内容应该包括什么,如何通过对词汇本质和特点的把握来实现词汇教学的目标?笔者认为:以汉字为基础的词汇讲解是基础,因为学生学习汉语有一个很重要的目的是要与中国人交流,能够应用。所以对外汉语中的词汇教学要能够让学生把自己学到的汉语应用起来,就是教给他们如何应用和怎样应用,让他们分清日常口语词汇和书面语词汇的不同,并加以运用。同时需要学生明白,书面语词汇与口语词汇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很多时候书面词汇的东西也需要在口头上来表达,在初等阶段需要的是汉字(语素)与基本词汇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词汇认知能力是词汇教学的重要目标,词汇认知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具体表现为词汇意思表达的准确性、词汇运用的正确性和词汇使用的得体性,这种能力要建立在语言知识和相关文化知识的基础上。词汇教学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任务非常繁重,因此教学要分阶段、有侧重地完成目标。

二.词汇教学的难点

词汇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困难环节,汉语词汇数量庞大,系统繁复,外国学生又全然没有语感。至今为止,国内对外汉语教学界还未找到高效的词汇教学途径。字及词,经过字

中国人学汉语都由

义的组合和类推去理解词义。但是,我国早期的

对外汉语教学一直以语法教学为中心,把词作为最基本的教学单位,教材中只列词义、不列字义,忽略了汉字与词的密切关系,结果使得“学生看不清汉语词汇的规律,不知道汉语词汇跟汉字的密切关系,学习和记忆起词汇困难很大”⑤。

胡明扬先生曾经指出:语汇本身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每个词语几乎都有自己的个性,共性不那么多,不便于进行系统的教学⑥。词汇间相互在音、义、形关系上总是处于相互制约、矛盾统一的状态,“教一个学一个”的传统词汇教学方法在起始阶段有利于学生学习,但后期则成为进一步深入学习的障碍,这也是很多汉语学习者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同时,现行的词汇教学教材中存在的问题也成为教学的一个难点:一是汇量编排不均,如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级汉语教程》,课后所列生词编排不均,少的只有51 个,多的达135个,生词数量的分布不均让学习者无所适从;二是词语选择失当,《中级汉语教程》选取的课文多为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这些文章中的大部分生词缺乏实用性和系统性;三是词语练习设计单调,现行对外汉语教材的词汇练习设计不合理,《中级汉语教程》仅有词语连线、词语搭配、用指定的词语回答问题和选词填空几项,这些练习大多属于语法训练的范畴,没有严格意义的词汇形态变化的特点,难以让学生在完成练习后真正掌握汉语词汇的具体用法。⑦此外,在教学实践中,由于班级学生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很难掌握好上课的进度和难度,留学生的自身情况也很难通过考试分清,这些也使得老师在进行词汇教学中一定程度处于被动。

三.词汇教学的方法拓展

在词汇教学中需要全面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在

明白词义的基础上正确运用词汇,并且要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词汇扩展,用以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实现学生对所学词汇的正确运用。

1、进行语素教学。“除了讲解目标词语的词义和用法外,还要将词语中的语素(字)加以离析,然后以一定的义项为单位与其他已学或未学的语素再行组合,从而巩固所学词语(包括目标词语和已学词语)和扩大新词的学习范围。”⑧进行语素教学的重点在于,语素拓展成词语和“核心”语素的学习两个方面,学生通过学习要能够掌握构词能力极强的汉字(即核心语素),因为这些字的基本含义与包含有这些汉字的词语的整体意义关系密切。学生在学会了一个语素的基本意义之后,再接触由这个语素组成的其它新词时,就会根据该语素义去理解和记忆新词词义,方便学生以后的自主学习。

2、注重“语境词汇”教学。词汇教学所教授的不是语言中的词汇,而是言语中的词汇。语言中的词汇是静态的,用描述的方式来释义,例如词典中的释义。而词汇教学所要教给学生的词,应该是动态的,即要教会学生如何使用这个词,如何用这个词来表达。一个词总是出现在一定的句子或上下文中,正是语言环境的存在,才使一个词有了某种特定的含义。大多数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意思,词汇释义和使用都离不开语言环境。因此,掌握词汇的具体意义应从不同的语境入手,要结合语境和句子来进行词汇教学。

3、重视“语用色彩”教学。词汇的语用色彩往往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表现出来的,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语用色彩的教学,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词语色彩。如“第一次到昆明,我下榻在翠湖宾馆”和“放假回家,我会晤了很多老同学”,这两个句子的错误均是由于“语用色彩”使用不当而造成的。因此,我们在词汇教学中要让学生知道这是两个文言色彩很重的词,要用在郑重场合,并且用在大人物身上,这样学生就不会

再犯类似的错误。同时,在词汇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一个词的褒贬色彩以及与其它词的搭配关系,特别是近义词、多义词、虚词等,一定要结合句子及上下文进行讲解。

4、运用“多媒体”教学。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者

在学习第二语言时,动用身体的器官越多,学习的效果越佳。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多媒体得以广泛应用于教学中,多媒体集声音、图像、文字于一体,拓展了词汇教学的方法。教师可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来演示词汇,通过图像剪辑手段从电视或电影中剪辑某个片段为词汇教学设置语境,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词汇在不同语境中的运用情况。

四.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实践

笔者认为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实践中,需要注意以下几

个问题:

1、师生情感交流。在词汇教学中要建立一种有利于缓解

学生紧张情绪的师生关系模式。要强化课堂上师生之间的感情投

入,教学中的情感因素是双向的,教师以情来打动学生,学生就

会用情来参与学习。情感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它

可以转化为一种内驱力,使学生将外语在认知结构中内化而产生

学习的兴奋点,从而摆脱词汇课普遍存在的畏难心理。正如一些国外的教育学家指出的,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此外,要营造趣味浓厚的课堂气氛。在良好的课堂气氛中,学生的思维会更加敏捷,情感交流更加容易进行,学生也更愿意表达自己。

2、教学中词汇量的控制。一堂课学生能接受多少信息量,有一个度的问题,超过或是达不到这个“度”都将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无法让学生真正学会所教词汇。所谓“学会”一个词汇,仅仅知道这个词的意思不能算学会,最重要的标志是能够直接用汉语思维在不同的场景运用这个词汇。此外,教学中词汇量的控制要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即根据学生的需要教授常用性的词汇。比如:大量很专业的科技词汇,都需要在学习和研究科技的过程中才能掌握,因此在对外汉语的词汇教学中可以不必予以考虑。笔者认为,教师还需要开展基本词汇和最低限度词汇的研究,有了这方面的研究,词汇量的控制才能建立在更加科学的基础之上。

3、教学中的词汇讲授技巧。怎样让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

词汇,达到真正掌握呢?第一,要准确而透彻地讲解所教词汇及构成该词汇的字的意义,这是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基础;第二,要注重词汇用法的讲解,许多用词不当的病句,不是因为学生不了解该词汇的意思,而是由于学生不能准确了解该词汇的具体用法;第三,要结合教材中课文实例,分析、讲解课文中出现的词汇。教师结合课文中的语境,对出现的词汇进行透辟的分析讲解,可以让学生在脑海里留下很深的印象。不仅有助于学生记住、掌握所学的词汇,而且更能让学生懂得该词汇在不同语境中的正确用法。

4、在纠错方面应注意的问题。传授知识并纠正练习中的错误,是教师教学的重要责任。留学生在使用汉语词汇时,由于语境的不同而常常出错。所以,与当前所学词汇有关的错误,尤其是对所学词汇尚未掌握或母语干扰所造成的错误,教师要及时给以纠正。对于学生自己不能纠正的错误,教师除了直接纠正外,还需要给出一定量的练习供学生加深印象;对于学生可以自己纠正的错误,教师可采用重复、提问,或运用体态语,让学生自觉意识到错误。此外,在词汇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互相指错,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更加了解、熟悉汉语词汇,并且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

参考文献:

①. 杨惠元. 强化词语教学淡化句法教学—也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J].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1).

②.齐春红.词汇教学的特点及其认知理据J].云南师范

大学学报( 哲学与社会科学版).2002,(6).

③. 胡明扬. 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教学的若干问题[J]. 语言文字应用.1997,(1).

④. 吕必松. 语言教育与对外汉语教学[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98~101.

⑤. 贾颖,字本位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J]. 汉语学

习. 2001,(8).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笔记整理

【汉语国际教育】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复习资料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笔记整理 一、总论 1.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任务 (1)性质: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第二语言教学与对外汉语教学(96年解释;99、02、03年填空)(2)任务:研究—— ①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原理; ②教学的全过程; ③教学体系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④教学规律和学习规律。 并由此制订出对外汉语教学的差不多原则和方法,用以指导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 (3)目的:培养学习者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99年填空)2.建国以后对外汉语教学的进展概况 (1)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进展 ①初创时期(20C 50’s初—60’s初) 汉语预备教育:

a. 1950年,清华大学成立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是我国第一个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专门机构)。周培元、吕叔湘负责业务工作;邓懿、王还等6人授课。 b. 1952年,由于全国高校院系调整,该班调到北大,更名为北京大学外国留学生中国语文专修班。 c. 1960年9月,北京外国语学院成立了非洲留学生办公室。什么缘故讲对外汉语教学的差不多目的是培养学习者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96年问答) ②巩固和进展时期(60’s初—60’s中) a. 1962年,北京外国语学院外国留学生部独立,成立了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是我国第一因此对外汉语教学为要紧任务的高校)。 b. 1964年,改名为北京语言学院。 c. 1964年暑假,越南政府派来2000名留学生,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单位扩展到23所。 d. 1965年暑假,北语为新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22所院校举办了对外汉语教师培训班。 e. 1965年下半年,北语创办《外国留学生基础汉语教学通讯》(是我国第一份对外汉语教学的专业刊物)。

对外汉语初级阶段教学大纲

《对外汉语初级阶段教学大纲》 主编:杨寄洲 副主编:邱军 编者:杨寄洲邱军李宁 编写说明 《对外汉语初级阶段教学大纲》 本大纲为对外汉语初级阶段的教学大纲。 大纲规定了对外汉语初级阶段的教学对象、教学时间、教学目的、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大纲是初级阶段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教 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的重要依据。 本大纲还包括几个附属文件,它们是: 1、对外汉语初级阶段教学语法大纲 2、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功能意念大纲 3、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情景和言语活动大纲 4、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考试大纲 5、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词汇大纲 一、教学对象 母语为非汉语、以不同学习目的学习汉语的各国学生。 1、年龄:年满十八岁、身体健康。 2、学历:具有高中毕业以上(含高中)学历。 3、汉语水平: A、基本没有学过汉语,零起点的学生。 B、学过少量汉语,词汇量为600左右,基本没有表达能力的学生。 C、学过汉语,词汇量为1200左右,有一定的表达能力,但语音 语调不准,语法不清楚,表达不完整、不准确的学生。 二、教学时间 A、B类学生教学时间为一学年(两学期),实际教学时间约为40周, 每周24学时,共计960学时(包括复习考试)。 C类学生教学时间也是一学年(两学期),实际上课时间为40周,第一 学期每周24学时,教学时间为480学时(包括复习考试);第二学期每周 20学时,教学时间为400学时,年教学时间为880学时。(包括复习考试、语言实践活动)。 学习时间不少于上述所规定的学时,才能达到本大纲所规定的各项教学要求。 三、教学目的 初级汉语教学的目的是通过一年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具有 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和初步的言语交际能力,能满足日常生活、学习和一般社 交场合的交际需要,学习结束时,达到《汉语水平等级标准和等级大纲》所规 定的一年级的标准。同时具有上专业课、阅读专业材料、进行专业交谈的初步 能力,为他们升入高年级继续汉语学习和进入其他高等院校学习相关专业打下 语言基础。 初级汉语教学目的还包括适当地介绍和讲授中国国情和中国文化知识,减 少语言学习中的文化障碍。 通过初级汉语的学习,学生能够具备自学汉语的能力。

《对外汉语教学入门》笔记周小兵主编教程文件

《对外汉语教学入门》笔记周小兵主编

对外汉语教学入门笔记 周小兵,李海鸥 上编主要介绍学科建设以及教学方法,中编主要介绍语言要素以及文化教学,下编主要讲语言技能教学机测试。 第一编 一教学简论 1.语言学习的基本概念 第一语言第一语言是指孩子最早习得的语言,也就是从父母或者周围其他人哪里自然习得的语言。 第二语言第二语言是指在第一语言之后再学习的其他语言。 目的语目的语是指学习者正在学习的语言。它的涵盖性强,可以包括第一语言,第二语言,母语,外语,本族语,非本族语,标准语,方言等。不管是什么语言,只要是一个人正在学习并希望最终掌握的语言,都可以成为目的语。 习得与学习 习得是指从周围环境中通过自然学习过的某种能力。比如说,幼儿站立,行走,饮食的能力,就是自然习得的。习得无需专门的教师,专门的教学。习得理论包括强化论,传递论,内在论,认知论等。 学习是从阅读,听讲,研究,实践,训练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多数情况下,学习是指在专门场所由专门教师实施的专门教学,应该有教学计划,教材,教学实施和测试。学习包括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多种辨别学习,言语联结学习,概念学习,原理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学习等。 2.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学习的差异 儿童第一语言习得和成人第二语言学习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主体,动机,环境,方式,教育者及相关因素,过程和文化等方面。 3.基础学科和相关学科 对外汉语教学的产生本身就是多学科交叉的结果,相关学科主要有神经生理学,心理学,语言学,教育学等。 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并很快成为应用语言学中最有影响的部分。 1.对比分析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习惯和偏误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两个重要概念。

精心整理打印版-刘询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笔记

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笔记(一) 第一章对外汉语教育是一门专门的学科 第一节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名称 一、语言教学中有关语言的几个基本概念 1、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 这是按人们获得语言的先后顺序来区分的两个概念。第一语言是指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第二语言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以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有的幼儿出生以后同时获得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叫双语或多语现象。 2、母语和外语 这是按国家的界限来划分的。母语是指本国、本民族的语言;外语是指外国的语言。一般情况下,母语是指人们的第一语言,但不能等同。 3、本族语和非本族语 这是按言语社团,通常是按民族的界限来分的。本族语就是本民族的语言,这一术语可以与“母语”通用。非本族语是指本族以外的语言,可能是外语,也可能是指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从对语言的掌握程度及运用情况来看,母语、本族语和第一语言通常是一个人的“主要语言” 4、目的语 这是指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第二语言”和“外语”这两个概念的区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一般来说,第二语言是指母语之外的、本国通用语或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而外语是指别国家的语言。但是近年来出现一种用“第二语言”取代“外语”的趋向。这是因为,各国间交流与合作加强,世界正越来越小,在这种情况下,称“外国人”和“外语”就显得见外了;另一方面“第二语言”就学习时间先后这层意义上说,确实可以说包括外语、非本

族语,特殊情况下甚至包括母语。广义地说,第二语言与外语的关系是包容的关系。 西方学者还从有无语言学习环境的角度,对“第二语言”和“外语”做了区分:凡是在该语言使用的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成为第二语言;而不在其使用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成为外语。综上所述,广义的“第二语言”是指任何一种在第一语言获得以后学习和使用的语言,包括外语。狭义的“第二语言”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指第一语言以外的本国通用语或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不包括外语;另一种情况是指在该语言的使用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包括一部分外语。 二、学科名称的讨论 1、对外汉语教学 《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中写到:“对外汉语教学是指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实际上也包括对第一语言不是汉语的海外华人进行的汉语教学。这一名称基本上体现了这个学科的特点和内涵,简洁上口、符合汉语习惯。局限:只突出了主要教学对象,未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科性质——第二语言教学。 2、汉语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原本是针对国内教外国人汉语这一事业所起的名字,明显带有从中国人的视角来称述这一学科的色彩。“对外”二字无法为国外从事汉语教学的同行使用,因此它只适用于中国。海外同行有的叫“中文教学”(美国),有的叫“中国语教学”(日本),也有的叫“华文/语教学”(东南亚) 3、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从学术上较精确地指称这一学科内涵和性质的,应该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Teaching of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TCSL)这一名称能统指以上各名称,但名称太长不上口。

对外汉语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一、对外汉语教育发展情况 1.对外汉语教育基本概念 (1)母语与外语 (2)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 (3)目的语与媒介语 2、对外汉语学科构架 (1)基础理论 (2)应用理论 (3)应用研究 (4)教育实践 (5)对外汉语教学的四大环节 3、学科特点 (1)对外汉语教学与母语文教学的关系 (2)对外汉语教学的特点 (3)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 (4)交际能力 4、对外汉语教育发展历史 (1)1949年前的对外汉语教学概况 (2)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机构 (3) 第一份对外汉语教学学术刊物 (4)学科地位的确立 (5)著名对外汉语教学专家:吕叔湘朱德熙邓懿王还杜荣 二、教学模式 1、教学法 2、教学模式 3、语法翻译法 4、阅读法 5、听说法

6、全身反应法 7、团体学习法 8、暗示法 9、自然法 10、交际法 11、任务式教学 12、侵入式教学 三、对外汉语课堂教学 1、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 2、课程设计 3、教学大纲 4、结构大纲 5、功能大纲 6、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原则 7、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基本步骤 四、对外汉语教材及测试 1 著名的对外汉语教材 (1)《老乞大》 (2)《语言自迩集》 (3)《汉语教科书》 (4)《基础汉语课本》 (5)《实用汉语课本》 (6)《中文听说读写》 (7)《新实用汉语课本》 2 教材的分类 (1)综合型教材与分技能教材 (2)单元制教材与单课制教材 (3)结构型教材与功能型教材3 教材选用的原则

4 语言测试的种类 5 语言测试的效度 6 语言测试的信度 7 汉语水平主干考试及分支考试种类 8 教学评估 第二部分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一、第二语言习得基本概念 1.习得与学习 2.外语习得与第二语言习得 3.语言习得机制 4.中介语 5.普遍语法 6.母语迁移 7.化石化 8.教师语言、外国人话语 9.个体差异 10 认知风格 二、第二语言习得基本理论 1. 对比分析 (1). 对比分析 (2). 对比分析强势说及弱势说 (3). 对比分析的意义和局限 2. 偏误分析 (1).偏误分析理论背景 (2).偏误和错误的区分 (3).偏误分析研究的步骤 (4)偏误的五个来源 (5)偏误分析的贡献 (6)偏误分析的局限

对外汉语教学案例分析

题目:《她学得很好》案例分析 课程名称: 对外汉语教学案例研究 姓 名: 任鹏颖 学 号: 13065084 培养单位: 沈阳师范大学 院系专业: 文学院 汉语国际教育 沈阳师范大学研究生处印制 得 分 评卷人

她学得很好案例分析 案例描述: 这是我在博文楼311听的一节汉语综合课,张老师(化名)的主要教学任务是教授十五名初级阶段的留学生学习《汉语教程》第一册(下)第二十五课《她学得很好》。张老师是一名有数次教学经验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十五名留学生中有八名来自韩国,两名来自非洲,三名来自意大利,两名来自俄罗斯。韩国留学生的发音相对其他国家的留学生来说要好一些,但也存在问题,非洲留学生的发音相对来说不太好,意大利和俄罗斯留学生的发音还算可以。十五名留学生的发音总体上都有问题。 张老师先进行了新课导入环节,张老师在PPT上展示图1,走下讲台说“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二十五课,那么在上课之前呢老师想跟大家分享一件事情,昨天晚上老师做了一个梦,大家最近看了那个韩剧《太阳的后裔》了吧?那么老师梦见了宋仲基跟老师结婚了,所以老师今天非常开心。”张老师一直面带微笑,语气活泼,声音响亮。导入结束后走回讲台在PPT上放了图2与图3,开始新课讲解。张老师先请同学读课文:“下面呢,请同学们来读一下课文。”并叫了两名学生分别扮演课文中的人物来读课文。同学“老师:罗兰,电视台想抢留学生表演一个汉语节目,你愿意去吗?罗兰:老师我不想去。老师:为什么?罗兰:我汉语说得不好,也不会表演。老师:你学得不错,有很大进步,汉语水平提高得很快。罗兰:哪里,我发音发得不准,说得也不流利。让玛丽去吧。她汉语学得很好,说得很流利。玛丽会唱京剧。老师:是吗?她京剧唱得怎么样?罗兰:王老师说她唱得不错。老师:她怎么学得这么好?罗兰:她非常努力,也很认真。”张老师说:“非常好,谢谢!那么大家注意一下老式标红色和蓝色的部分。

(完整版)对外汉语教学中高级阶段功能大纲

对外汉语教学中高级阶段功能大纲 前言 一、本大纲的制定 对学习者来说,其语言学习的初级阶段是基本言语能力形成的过程,中高级阶段则是交际能力逐步熟练的过程,是使语言成为言语习惯、言语行为的过程。在初级阶段向中高级阶段转化的过程中,更需要课堂教学的交际化,这一认识是我们多年来对外汉语教学的实践总结。在20多年的课堂教学和教材缩写中,我们逐步认识到,仅理解和掌握某些词汇和言语知识是不够的,如:课文练习中的词语解释、理解重点词、近义词辨析、联词写话等练习对扩大词汇量无疑有很大的帮助,但在具体的言语环境中使用起来常常出现偏误,如果在教学中注意语法、语义、语境的有机结合,就能正确地掌握和运用。基于以上认识,我们编制了这部包括功能、意念、情景、文化等多种因素的综合性大纲《对外汉语教学中高级阶段功能大纲》(下称《大纲》),以作为对中高级阶段对外汉语教学的指导和规范。 二、中高级功能顶目的分类及功能大纲的等级特性 《大纲》在选择功能项目时充分考虑了交际的普适性和通用性。汉语的功能项目浩繁、复杂,功能项目的范围到底有多大,很难给出一个确切的数字,因此,我们所选取的功能项目是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筛选出来的。 《初级功能大纲》(杨寄洲主编)共选用121个功能项目。根据中高级阶段学习者的交际需

要,本大纲在《初级功能大纲》基础上有所增补,扩展为152项,归纳为7大类。这7大类是: l.社交活动中的表达功能; 2.对客观情况的表述; 3.对理性认识的表达; 4.对主观感情的表达; 5.对道德情感的表达; 6.表达使令; 7.交际策略的表达。 本大纲中的许多功能项目与《初级功能大纲》是共同的,其差别体现在言语形式的简单与复杂及出现的先后顺序上。有些较简单的言语形式,由于重音、语调乃至语境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功能会产生变化。在中高级阶段,由于学习者的语感能力增强,对这样的言语形式,只要教师稍加提醒和引导,学生就能理解和掌握,因此,在我们的大纲中没有将其全部列出,在教学实践中可以自行补充完善。 另外,许多功能项目用以表达的言语形式繁多,不能在初级阶段不加控制地给予学习者,需要合理地分配在不同阶段。我们的选择和分配依据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汉语水平考试部编制的《汉语水平词汇和汉字等级大纲》和《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语法等级大纲》,超纲部分浮动在20%左右。 语段和语篇所表达的功能近年来在教学中引起普遍关注。我们在编写《大纲》的过程中力图在这方面有所加强,哪怕是点滴的,或许还没被语言学界普遍承认的,只要对教学有利,也编入了《大纲》。但语段的功能多数不是单一的,选择起来难度较大。我们的做法是确定其语义中心或焦点,以此定位其功能,在使用过程中再加以调整。

对外汉语教学教案

对外汉语教学教案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对外汉语教学 (教案) 一、课型: 中级汉语词汇课。 二、教学对象: 掌握1500词左右的汉语进修生。(中级) 三、教学内容: 1、词组:越……越…… 2、量词:趟 四、教学目标: 1、认知领域: (1)通过语法的学习,能够掌握“越……越……”的语义特征、句式特点和准确用法。 (2)通过量词的学习,能够准确掌握量词“趟”的意义和用法。 2、技能领域: (1)听:能够听懂含有“越……越……”句式和量词“趟”的语句。 (2)说:能够会用“越……越……”句式和量词“趟”来表达。 (3)读:能够会读“越……越……”句式和量词“趟”。 (4)写:能够会用“越……越……”句式和量词“趟”来写作。 3、情感领域: (1)学生有了解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愿望。 (2)学生有用这种词汇来描述自己经历的愿望。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掌握重点生词“越……越……”和“趟”的词义和用法。 六、教学方法: 1、运用直观手段,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2、讲练结合,精讲多练,听说领先,同时加强汉字的读写训练。 七、教具: 媒体类:图片、动画 八、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1分钟) (二)学习生词(6分钟) 1、领读。 2、讲解。 (1)越……越……/越来越……: PPT图片:他以前很矮,随着年龄的增长,所以现在他怎么样了? ——他越长越高。/他越来越高。

PPT图片:杰克以前很瘦,可是因为妈妈做的菜太好吃了,所以他现在怎么样了? (2)S1越……S2越…… 如:A、汤姆特别喜欢吃辣的。 ——菜越辣他越喜欢吃。 B、天气越冷我们穿得越多。 C、你们的汉语水平越高,老师——(越高兴)——他越吃越胖。/他越来越胖。 (3)趟:V.+一趟 趟表示来回走动的次数,前面的动词一般是“来、去、跑、走、回”,强调来回的整个过程。 如:我去了一趟教室。 请你来办公室一趟。 他去了一趟上海。 3、齐读。 4、个别认读。 5、综合练习(7分钟) (1)图片展示:这是你们送给老师的生日卡片,老师看着这张卡片。(老师越看越高兴) (2)用生词填空。 她的钱包丢了,特别着急,我告诉他别着急。(越着急越找不到。) (3)问:你/他昨天去了哪? 可以答:我昨天去了一趟超市。 他昨天去了一趟图书馆 (4)用生词填空。 我刚去了一(趟)火车站。 爸爸去了一(趟)北京。 九、布置作业(1分钟) 1、各写一个“越……越……”和“趟”的句型。 2、预习生词。

刘珣_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笔记(精华)

第一章对外汉语教育是一门专门的学科 第一节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名称 对外汉语教育,或称其核心部分——对外汉语教学,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一、语言教学中有关语言的几个基本概念 1、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这是按人们获得语言的先后顺序来区分的两个概念。 第一语言指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第二语言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以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有的幼儿出生以后同时习得两种语言甚至更多,称为双语或多语现象。 2、母语和外语——这是按国家的界限来划分的。 母语指本国、本民族的语言。外语是指外国的语言。(注意:不能把第一语言与母语完全等同起来,第二语言也不一定就是外语,如移民国外的子女,学习的第二语言倒可能是自己的母语。)3、本族语和非本族语——这是按言语社团,通常是按民族的界限来分的。 本族语是指本民族的语言,非本族语可能是外语,也可能是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但相对于汉族而言,其他少数民族的语言不能叫做外语,只能叫非本族语。 4、目的语——这是指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 第二语言与外语的关系是包容的关系。 二、学科名称的讨论 1、对外汉语教学(现在在我们国内,其正式名称是“对外汉语教学”) 2、汉语教学 3、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英文缩写TCSL) 以下是关于“第二语言教学”的名称 4、应用语言学 5、外语教学法 6、外语教育学 7、第二语言教学(有取代外语教学这一名称的趋向) 三“对外汉语教育学科”的提出(P7、8) 教育与教学的关系: 教学指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有组织有计划的传授和学习有关的知识与技能,从而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它只是教育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对教学的研究通常以教学过程及其规律为对象。而教育的内涵则丰富得多,指从德智体美方面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我们应当把本学科的研究提升到教育层面上。 第二节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任务和学科体系 一、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任务 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任务是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育原理、教育过程和教育方法,并用来指导教育实践,从而更好地实现学习者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任务二:以自身的学科理论建设,为第二语言教育学科甚至整个语言教育学科的理论发展做出贡献。 对外汉语教育学科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对外汉语教学。 内部因素: 学习与教学活动的主体——学习者和教师,包括学习者心理、生理、策略等个体因素和教师的基本素质。 学习与教学活动的客体——所教的目的语,即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

16周随堂练习-对外汉语教学案例分析 (1)

班级:2011级对外汉语班 姓名:杨语佳 学号:20111032132 一、案例分析: 某位本土汉语教师在教学日志中记录了如下情况: “今天教了五年级的学生。让他们写自己的名字。有一个学生写他的姓是瘳。我问他你是不是姓廖?他说是。我说你写错了后面的两个点应该没有。他不但没有承认错误反而还大声地跟我说:我以前也这样写,我妈妈也这样写,我的老师也这样写。然后我给他看一本词典,但是我恰巧带的是一本小的词典,里面没有廖这个词。这个学生跟我说,你自己也看词典嘛!我跟他说我想给你看你写错了。他还不服说,‘你不相信就问我妈妈,问我的老师,我的老师是从中国来的。’中国来的老师有什么了不起?” 问题: 1.面对学生的质疑,你认为该本土汉语教师的处理 方式是否得当?如果是你,你怎么处理? 2.从这份教学日志,不难看出该本土教师在汉语教 学课堂中,遇到了除“质疑”以外的“问题”, 由此,给予了你什么启示?

3.在汉语教学课堂中,教师常会面临学生的“质 疑”,请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列举自己曾经遇 到过的“质疑” 答:1.如果是我会先上完准备的内容后再依靠词典等工具书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然后告诉学生老师的观点不一定全正确要有求真务实的精神。 2.案例分析:这个案例暴露出很多问题,同时也给了我们很多启示。第一,作为对外汉语教师,对汉语本体知识的掌握必须过硬,否则教给学生错误的知识,只会误人子弟。如案例中的事件,就是由中国的汉语老师教错了汉字才引发的。该案例中,中国老师之所以教错,很可能是因为他本身就认为“廖”字就应该有后面的两个点,由此可见该教师对汉字的掌握并不过硬,最起码对“廖”和“瘳”两个字的区别并不清楚。把错的东西当成正确的教给学生,自然会出现问题。 第二,在教授过程中,如遇到自己不确定的字词或知识点,一定要查阅、确认之后再告诉学生正确答案,不能凭自己的感觉或猜测来应付学生。所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如案例中,如果该生之前的老师能负责地查阅词典、确认之后再教给学生“廖”字的正确写法,也就不会发生这种事了。发生教错的事,其一可能是如第一条中所述,老师本身对知识的掌握有问题;其二,则是老师也不知道正确答案,而随意地拿自己也不确定的答案来应付学生,这是一种很不负责任的表

论初级对外汉语教学顺序

对外汉语教学模式初探 ——巴基斯坦留学生汉语习得顺序 摘要: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客观认识医学院目的语环境下接受教育的巴基斯坦留学生汉语学习、教学的现状。结合学生特点,吸收借鉴对外汉语已有的先进教学理念,摸索适合医学院校留学生(汉语授课)对外汉语的教学模式,即以交际任务为中心,强调听说,先语后文,科学测评。希望通过对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改革,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帮助留学生早日、熟练地使用汉语进行交际,实现方便留学生学习生活、辅助临床实践的对外汉语教学目标。 关键词:先语后文字本位组合汉语 随着汉语走向世界的进程不断加快,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所面对的学习群体发生了显著变化:以前来华的留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区域,而且在数量上也较少。现在来华留学生多是来自不同国家内单一语言背景和文化背景。就来我校巴基斯坦学生来说,他们同为巴基斯坦人,同讲官方语言乌尔都语,都能熟练掌握英语,汉语基础都为零。他们都信仰伊斯兰教,都不吃猪肉,有着相似的婚恋观…… 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客观认识医学院目的语环境下接受教育的巴基斯坦留学生汉语学习、教学的现状。结合学生特点,吸收借鉴对外汉语已有的先进教学理念,摸索适合医学院校留学生(汉语授课)对外汉语的教学模式,即以交际任务为中心,强调听说,先语后文,科学测评。希望通过对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改革,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帮助留学生早日、熟练地使用汉语进行交际,实现方便留学生学习生活、辅助临床实践的对外汉语教学目标。 第二语言教学所面对的学习群体随着对外汉语事业的发展,已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同一国家,同一母语背景的留学生越来越多,为了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效率,对外汉语教学的针对性迅速引起对外汉语教学界的高度关注,国别化教材的编写、国别化工具书的编纂、国别化的教学词表的制定得到了诸多学者的关注,但国别化教学目前还没有探索出好的方案。 就语言本身而言,语言是思想、生存方式、生活方式的多项折射,包含着文化的深层奥秘,语言也是一种世界观的含义。在历史的长河中,任何一种语言都要经历诞生、成长、兴盛、衰微、消逝的过程。文化是语言的底座,是思维在语言上的反映,文化也正是由于有了语言而得以表达、保持、发展和传播。因此,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了解中国文化,就得用心帮助他们掌握好汉语,熟练掌握汉语发音、听写等基本技能。 在这一点上,不论东方还是西方,许多学者都达成了广泛共识。早在上世纪四十年代,罗常培先生已意识到语言和文化的密切联系,对这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并写成《语言与文化》一书。美国语言教授萨丕尔也说:“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并且,语言不能离文化而存在。所谓文化就是社会遗传下来的习惯和信仰的总和,由它可以决定我们的生活组织。”近些年更是不乏对语言与文化二者关系的研究。比如,朱瑞平先生认为“语言既是文化的一种载体,是文化赖以构建和传承的主要手段和形式,而语言本身又是文化的积淀,是文化的映像,是文化的一部分,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而由美国教育部门以及多个外语教学协会共同研制的国家外语课程标准——《21世纪外语学习标准》中更是提出5C的核心主题,即Communication(交际)、Cultures(文化)、Connections(贯连)、Comparisons(比

对外汉语教学内容及目的

1.对外汉语教学的任务及体系 对外汉语教学是针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它既不同于针对本族人的汉语教学,也不同于针对本族人的外语教学。任何学科只有具有自身独特的学科任务,才有独立分科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因此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对外汉语教学也具有独特的学科任务。 2.对外汉语教学的特征 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包括以下几点:对外汉语教学首先是一种语言教学,它的根本任务就是要教好语言。与此同时,对外汉语教学又是第二语言教学,这就与第一语言教学(常常是母语教学)区别开来。由于它是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因此它一方面要受到第二语言教学普遍规律的制约,同时又要受到汉语教学本身特殊规律的制约。此外,对外汉语教学是针对外国人而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因此它又不同于对我国国内少数民族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根据以上有关对外汉语教学性质的分析,可以简要归纳出几个对外汉语教学的特征:(1)以培养汉语交际能力为目标——不是让已具备汉语运用能力的本族人掌握更多的语言和文化知识,而是让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掌握用汉语进行听说读写交际活动的能力。(2)以技能训练为中心,将语言知识转化为技能——语言作为技能和能力,只有通过练习、实践才能掌握。(3)以基础阶段为重点——语言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最为重要,基础阶段总是拥有最多的学习者,也最能体现第二语言教学的特点与规律。(4)以语言对比为基础——通过汉语与学习者母语的对比确定教学的难点与重点,分析并纠正学习者的错误。(5)与文化因素紧密结合——语言教学离不开文化教学,语言教学本身就应包含运用目的语成功地进行交际所必需的文化内容。(6)集中、强化的教学——相对说来,课程较集中,课时较多,内容较密集,进度较快,班的规模较小。 (三)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与课程设计 教学目的是教学过程结束时所要达到的结果,或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它是教学领域里为实现教育目的而提出的一种概括性的、总体的要求,制约着各个教育阶段、各科教学的发展趋势和总方向,对整个教学活动起着统贯全局的作用。教学目的发挥积极作用的前提条件是教学目的制定的合理性。教学目的要在教学计划中恰当定位,与教学客体、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协调一致,指导教学主体行动并转化为教学结果,从而实现自身的合理性。 对外汉语教学的对象是以汉语为第二语言的外国学习者,他们来自世界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希望能够利用中国的语言和文化环境,更好地掌握汉语、了解中国文化,因此我们在制定教学目的时一定要兼顾外国学习者及其国家与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从加强各国之间、各国人民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的愿望出发,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培养全面发展的外国汉语人才。 关于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对外汉语学者将其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1)掌握汉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基本技能,培养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这是对外汉语教学最直接也是最根本的目的,它体现了语言教学的根本任务。由于对外汉语教学具有在汉语的语言环境中学习并运用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的特点,因而比其它情况下的汉语教学更充分地显示出把培养汉语交际能力为教学目的的必要性和可能性。(2)增强学习汉语的兴趣和动力,发展智力,培养汉语的自学能力。语言学习是一个认知发展的过程,不仅需要有智力因素发挥作用,同时也需要情感因素的参与。在掌握目的语的过程中,由于教在掌握目的语的过程中,由于教师有意识地采取适当的训练和辅导方法,加上学习者的积极配合,智力和情感因素都能得到锻炼和发展。(3)掌握汉语的文化因素,熟悉基本的中国国情和文化背景知识,提高文化素养。学习汉语必须同时掌握一定的中国文化知识,可以说,中国文化知识越丰富就越能从深层次上掌握汉语,发展高级的汉语交际能力。

《实用对外汉语教学法》课堂笔记

实用对外汉语教学法 第一章总论 一、对外汉语教学法的课程性质和意义 1、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汉语作为外语或者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2、对外汉语教学法:是实现对外汉语教学总目标和总任务、落实教学基本原则的方法。 总结:教学需考虑学习者自身因素,但教师的自身素质、教学方法也起着中要的作用。 4、与其他学科联系。 (1)与外语教学有密切联系。 (2)与哲学、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对外汉语教学法 心理、社会语言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 二、对外汉语教学法的理论支柱 1、语言学原理。 (1)一切外语教学法所涉及的教学内容都跟语言有关。如何对待并且处理这些语言学原理、语言要素和语言之间的不同点,就构成了不同教学法的原则和特点。 (2)每一种语言学派的兴起,都会形成以这种语言理论为基础的新外语教学法流派。 十七八世纪,机械语言学:普遍语法——语法翻译法 二十世纪40年代,结构主义语言学:不存在普遍语法,研究美洲印第安语——听说法 二十世纪60年代,转换生成语言学:语言规则具有生成性,教师要让学生发现规则——认知法 二十世纪70年代,社会语言学: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功能法 2、心理学原理。 (1)心理学研究什么? 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心理活动 情感、意志-->心理过程 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脾气、内外向-->个性倾向和特征 (2)心理学对人的心理活动、心理过程及个性倾向等等的研究,都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外语教学方法。 十九世纪后期,实验心理学诞生,提出“语言心理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感觉而非思维”,导致了直接法的产生。 二十世纪40年代,在巴甫洛夫两个信号系统理论的影响下,产生了自觉对比法。 二十世纪40年代以后,在斯金纳新行为主义理论的影响下,产生了听说法。 二十世纪50年代,在行为主义心理学和格式塔心理学的基础上产生视听法。 二十世纪60年代,在认知心理学理论的作用下,产生了认知法。 二十世纪70年代,提出“习得理论”和“监控理论”,倡导自然法。 3、教育学原理及教育心理学原理 (1)教育学的发展影响外语教学法 在传统古典教育思想(死记硬背)的制约下,只能采用翻译法。 捷克教育家认为教育必须“遵循自然”,从而产生了直接法。

对外汉语课堂案例分析

课堂案例分析5 参照视频内容,经小组讨论,就该课堂的教学背景方面从视频中的课堂内容及授课方式可以推出以下几点:

由于对本视频的教学目的及背景不是太确定,如此一来很难很好地界定教师教学目的实施的效果,因此我们小组针对本课的学生及教师背景及教学目的进行了多方大胆的猜测,并分别依照达到各种目的所使用的手段进行了教学效果的评价:

一、教学总体流程概述 教师首先在黑板上贴上一幅图画,图画的最上边分别画着草莓、香蕉、苹果三种水果。在三个水果的下边是者三种水果打乱顺序随机的图案。教师先分别按顺序指向这三种水果,并演示三种水果的读音,然后开始游戏环节: 游戏一:教师先指着草莓,然后示意学生:“我说草莓,你们(指着学生拍了一下手)”,之后再次用手比划出“一”来帮助学生理解。虽然学生没有任何汉语知识,但是因为学生都是成年人,有较好的思考联系能力,借助教师手势的帮助能够很好地理解教师的意图。以上这一点从接下来教师指着香蕉说,“我说香蕉,你们~”教师还未示意,就已经有学生做出拍两下手的反应中就可以看出。依照这草莓、香蕉、苹果的顺序各拍一、二、三次掌的规则开始游戏,教师采用的方法是慢慢加快指物频率,不断地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以达到教学目的。 游戏二:在游戏一完成之后,教师变换游戏方式,引导学生采用草莓:拍一下手;香蕉:跺一下脚;苹果:转一圈的规则来重复游戏一的内容,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全都站起来完成游戏,更大程度上地活跃了课堂气氛,加强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教师采用自身的肢体语言如“换”即左右手重复交叉的方式让学生明白了游戏方式之后,数了苹果的总数是十一个,用手势示意学生要转很多圈,然后用汉语问学生“你们可以转吗?”但是学生对汉语一无所知,对于教师的提问不能做出任何反应,使课堂陷入了尴尬的沉默,变成了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之后的“准备好了吗?”的提问等也都出现了这种情况。其次,由于学生都是三四十岁左右的成年人,也许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这种游戏过分重复且简单幼稚,因此在此轮游戏中,当教师刚开始指向苹果的时候学生还有几个愿意转圈的,但是到最后就只剩下一个学生在转圈了。 游戏三:教师再次引导学生变换游戏方式,再次用“换”的手势让学生自己思考还能用怎样的肢体动作来表示三种水果,同时让学生上台来带动台下的同学做动作。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上讲台指水果并示范动作的学生已经可以用生硬的带泰国口音的汉语分别叫出草莓、香蕉和苹果的名称了,说明之前两轮的游戏效果已经初步达成,学生基本掌握了这三种水果图案和读音相对应的能力。 在做完游戏之后,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换”,先是将这三个水果换成其他的水果,先是西瓜再是换成草莓,由教师的板书手势大概可以看出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了西瓜和榴莲的示意图,但是西瓜还写出了汉字,这个应该是不必要的。在这个阶段,我们小组先是判断教师的意图应该是再拓展别的水果的语音表达和对照能力,那教学目的就很明显了,但是接下来,教师立刻又让学生用鸟、猫、狗等动物来替换,这样教学目的就又模糊了。而且教师的画画技巧不是太过关,如菠萝就一直画不清楚,浪费了一些课堂时间,之后示意同学上来帮忙画画学生也没理解,在这一点上陷入了交流的断层,降低了课堂的效率。 二、课程整体评价 教师教态良好,针对汉语完全零基础的学生采用游戏教学法,再辅助于较多的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有助于增强学生在学习初级阶段的自信心培养,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对汉语兴趣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完全不使用拼音,几乎没涉及汉字的书写,主要是集中在口语的表达及听力的刺激训练上,而且采用的是教师单方面输入而学生仅仅是按照教师的引导进行反应及各类游戏,而学生几乎没有输出部分,即学生几乎没有自己开口说汉语,如果这堂课的教学目的仅仅是让学生认识到每种水果对应的名称,那么教师的教学目的则是成功地达到了,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记忆程度还有待商榷。 教师的教学语言完全采用汉语,而没有借助任何的中介语,无论是泰语还是英语,第

基础篇 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基础1

基础篇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基础 1.学科理论基础是一门学科赖以形成的基石。 2.各自独立的学科(或学科分支),有各自的研究对象、范围、目的、方法和理论体系。 3.和对外汉语教学关系最直接的学科理论基础包括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文化学。 一.1.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体系 Stern:第二语言教学理论的一般模式:基础理论;应用型理论;实践型理论 2.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体系 (1)吕必松:(1996)基础理论;教学理论;教学法。 (2)第二语言教学的基本结构 3.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体系 崔永华:(1997)学科支撑理论;学科基础理论;学科应用理论。 4.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体系 刘珣:(2000)理论基础(七大学科); 学科理论:基础理论;应用研究 教育实践:对外汉语学习者的教育;未来汉语师资的教育。 (一)哲学是对外汉语教学最深厚的理论基础 1.在方法论和认识论上提供指导 2.认识语言本质和二语习得过程的本质 3.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各种矛盾 4.是其他学科的理论基础 (二)语言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核心理论基础 语言学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第二语言教学以语言为教学内容;语言学研究语言是什么,第二语言教学研究怎么教和怎么学,两者有着天然的联系。 因此,语言学对第二语言教学的指导和影响是多方面、深刻的,也是根本性的。

二、语言的基本特征及其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1)语言是一种表达观念的符号系统 启示:a 音义联系;b 语言系统及各分支系统;c 听说领先、读写跟上 (2)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 语言是对言语的抽象概括,言语是语言的表现形式。 启示:a 教学应以言语为对象,培养言语技能。 b 感性认识——理性认识,语音、词汇、语法等的教学和自觉掌握。 (3)语言具有生成性 启示:a 教学目的:培养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用有限的材料表达丰富的思想。 b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并灵活运用语言规则。 (4)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交际communication:传递与获得信息。 启示:a 教学的根本目标:培养汉语交际能力。 b 技能训练。 (5)语言是人类的思维工具 语言反映思维,影响思维。 启示:a 教学中介绍民族思维方式的特点。 b 培养学生用目的语进行思维的能力。课堂用语目的语。 (6)语言产生于特定的社团并体现该社团的文化。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能离开社会事实而存在。 启示:教授与汉语紧密相关的文化因素。 (7)语言是人类独有的 语言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主要标志。 启示:a 语言是可以学会的。 b 二语教学注意学习者的心理和生理因素。 c 研究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和规律有助于 提高教学效率。 二、语言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对第二语言教学的影响 (1)古代语言学三大中心:中国、印度、希腊 (2)近现代语言学的发展 1)历史比较语言学德国Historical and Commparative Linguistics 琼斯(W.Jones)1786 揭开历史比较语言学研究的序幕; 拉斯克(R.Rask)、格里姆(J.Grimm)、葆朴(F.Bopp); 施莱赫尔(A.Schleicher)19世纪中“谱系树”理论; 洪堡特(W.Humboldt)19世纪下半叶普通语言学的研究

《对外汉语教学入门》笔记周小兵主编

对外汉语教学入门笔记 周小兵,李海鸥 上编主要介绍学科建设以及教学方法,中编主要介绍语言要素以及文化教学,下编主要讲语言技能教学机测试。 第一编 一教学简论 1.语言学习的基本概念 第一语言第一语言是指孩子最早习得的语言,也就是从父母或者周围其他人哪里自然习得的语言。 第二语言第二语言是指在第一语言之后再学习的其他语言。 目的语目的语是指学习者正在学习的语言。它的涵盖性强,可以包括第一语言,第二语言,母语,外语,本族语,非本族语,标准语,方言等。不管是什么语言,只要是一个人正在学习并希望最终掌握的语言,都可以成为目的语。 习得与学习 习得是指从周围环境中通过自然学习过的某种能力。比如说,幼儿站立,行走,饮食的能力,就是自然习得的。习得无需专门的教师,专门的教学。习得理论包括强化论,传递论,内在论,认知论等。 学习是从阅读,听讲,研究,实践,训练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多数情况下,学习是指在专门场所由专门教师实施的专门教学,应该有教学计划,教材,教学实施和测试。学习包括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多种辨别学习,言语联结学习,概念学习,原理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学习等。 2.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学习的差异 儿童第一语言习得和成人第二语言学习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主体,动机,环境,方式,教育者及相关因素,过程和文化等方面。 3.基础学科和相关学科 对外汉语教学的产生本身就是多学科交叉的结果,相关学科主要有神经生理学,心理学,语言学,教育学等。 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并很快成为应用语言学中最有影响的部分。 1.对比分析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习惯和偏误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两个重要概念。 对比分析的内容对比分析假说的心理学基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假说有两派:强硬派和温和派。对比分析的语言学基础是结构主义语言学。它强调对语言进行细致描述。 对比分析遭遇的批评20世纪60年代以来,对比分析假说在发展中受到的批评主要来自一下三个方面:非干扰性偏误的事实,理论批评和来自实践的批评。 对比分析的发展对比分析在三个方面有了明显发展:回避,相似等级和干扰是学习者的策略。汉外对比分析汉外对比有宏观、微观两类。 2.偏误分析 偏误分析的步骤和作用 Corder曾详细描述了偏误分析的五个步骤:语料选择,偏误识辨,偏误分类,偏误解释和偏误评估。 偏误类别包括语际偏误、语内偏误和认知偏误。 3.中介语及其变异 中介语中介语的概念是:学习者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构建的,既不同于母语又不同于目的语的

对外汉语教学案例评析

对外汉语教学案例评析 14级汉语国际教育潘琛 F21414030 注:本案例来自于实训课堂学生试讲案例,授课人为其他学生,教学过程由本人听课记录下来。 案例正文 标题:在活动中学汉语 关键字:以学生为中心交际文化教学与技能教学相结合 一、教学背景 教学类型:对外汉语综合课 教学内容:第九课《一封信》 教学对象:母语为非汉语的留学生 教学目标: 1、掌握生词的听说读写和运用 2、掌握表示原因和假设的句式用法 3、掌握简单记叙文的和书信的书写格式 4、掌握简单的量词搭配 教学时间:全课有一个课时,共90分钟。 教学环境:中国教师在中国教汉语的语境,在中国学习,具备目的语环境,学习效果较为理想。 学生特点:学生都是来自不同的国家,分布比较广,主要是日本、韩国、新加坡、泰国、印度尼西亚、埃塞俄比亚等国家的外国留学生。学生具备一定的汉语水平,但是仍然处于初级阶段。由于个体的差异,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存在差异。 二、教学过程描述 环节一:组织教学 1、问好 教师语言:同学们下午好! 学生语言:老师好! 2、导入 教师语言:写信是中国人传统的联系方式。大家都是怎么联系家人和朋友的? 学生行为:学生们争相回答。 学生回答:打电话/发短信/E-mail/视频…… 教师语言:小天以前也是用那些方式联系好朋友的,不过今天他给好朋友东东写了《一封信》。我们来看看信里都写了什么吧。 教师行为:教师打开PPt,展示今天的课题——一封信。同时黑板上进行板书。 环节二:学习新课 1、生词讲练

生词一:香港 教师行为:教师展示PPT图片,并向学生提问这是哪儿。 学生回答:上海/北京/不知道…… 教师行为:教师告诉学生这是香港,引出生词香港,并在黑板上板书。 学生行为:学生看老师是怎么书写汉字的。 教师行为:教师领读生词,读两遍,并用手势强调声调的升降。 学生行为:学生齐读生词两遍。 教师行为:教师请几个学生读生词,并注意纠正发音。 生词二:冬天 教师行为:教师展示PPT图片,并向学生提问。 教师语言:图片中的人穿得衣服多不多? 学生回答:多。 教师语言:他们穿这么多衣服,说明很冷对不对? 学生回答:对。 教师语言:同学们知道什么时候很冷吗? 学生回答:不知道/春天/秋天/冬天…… 教师语言:对,我听到有人说了冬天。冬天很冷,要穿很多衣服。 教师行为:教师进行板书,同时领读生词,读两遍,并用手势强调声调的升降。学生行为:学生齐读生词两遍。 教师行为:教师请几个学生读生词,并注意纠正发音。 生词三:手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