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心理学自学考试大纲

个性心理学自学考试大纲
个性心理学自学考试大纲

个性心理学自学考试大纲[06060]咨询师考试

心理资讯频道2010年09月27日09:16 考试课程

[导读]

考试,是一种严格的知识水平鉴定方法。为了保证结果的公平,考场必须要求有很强的纪律约束,并且专门设有主考、监考等监督考试过程。绝对禁止任何舞弊行为。

考试课程是同学们学习前应该了解的重点,是指导学生考前复习的重要依据个性心理学自学考试大纲[06060]浙江省教育考试院二OO七年七月自学用书:《个性心理学》,高玉祥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第2版

一、课程性质、设置目的和基本要求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个性是决定人的独特的行为和思想的个人内部的

身心系统的动力组织,个性心理学就是研究这一动力组织的决定因素,有关的理论和规律,发展过程、结构、动力学特点和个性过程的一门科学。个性心理学是一门基础课,它是儿童心理学、教学心理学、青少年心理学、工业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心理卫生和治疗、特教心理学等等心理学科的基础,个性心理学是心理学教学课程中的核心课程。设置个性心理学课程的目的是,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对学生进行个性心理学的系统教学,使学生掌握个性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内容、基本规律、本学科发展的历史、今后研究的动向。要求学生掌握个性判断的方法和使用,以及个性对于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和意义,即个别差异的作用,培养学生研究和分析个性的能力。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本学科的学习,要求学生:1.首先要求学生掌握个性心理学课程的性质、特点、地位、研究对象以及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本术语。2.掌握个性心理学研究的方法,掌握本学科的经典研究和实验。3.要求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掌握将个性心理学原理应用于实践的知识和方法,以及它在各个相关领域发挥的影响及其应用。(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1.个性心理学是心理学科中的一门基础课,它与各门应用心理学有密切的关系,是心理卫生、医学心理学、心理治疗与咨询、变态心理学、青少年心理学、妇女心理学、老年心理学、学校心理学、消费与广告心理学、犯罪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宣传心理学、司法心理学等课程的基础。2.与本专业课的关系个性心理学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基础,为本专业的核心课程。

二、考核目标

第一章个性概念一、学习目的和要求本章是整本个性心理学教材的总论的第一部分,着重介绍个性心理的规律,个性的概念,个性与其他概念的区别,个性心理学与心理学的关系、个性的特征,是个性心理学以后各章节的铺垫。本章使学生形成对全书的基本观念。本章的自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一)了解个性心理学的对象;(二)个性的特征;(三)了解个性心理学与心理学的关系。二、考核知识点(一)个性心理的规律性(二)个性的概念(三)个性的特性三、考核要求(一)识记:(1)个性的定义;(2)个性的特性;(二)理解:(1)个性心理的规律性表现在哪几方面;(2)个性与人格、个体的关系;(3)个性心理学与心理学的关系。(三)应用:举例说明个性心理是由生物制约性和社会制约性决定的。

第二章个性心理结构一、学习目的和要求本章是社会心理学总论的第二部分,着重介绍了理解个性结构的基本原则、个性的狭义结构和广义结构以及几个重要的个性结构理论。由于以后的各章均与本章内容有关,因此,本章内容的掌握是学习以后章节的关键,特别是个性的广义结构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一)理解个性结构的四条基本原则;(二)掌握个性的狭义结构和广义结构的区分,特别是广义结构几个不同层次;(三)掌握几个重要的个性结构理论。二、考核知识点(一)个性结构的基本原则(二)个性的狭义结构和广义结构(三)重要的个性结构理论三、考核要求(一)识记:(1)广义结构中的个性倾向概念;(2)个性心理特征概念;(3)心理过程概念;(4)心理状态概念;(5)自我调节系统的定义。(二)理解:(1)个性结构的基本原则;(2)掌握个性的狭义结构和广义结构的区分;(3)掌握几个重要的个性结构理论,如弗洛伊德、勒温、凯利的个性结构理论。(三)应用:举实际例子说明心理状态的特点。

第三章个性心理学的发展(一)学习目的和要求本章重点介绍了个性心理学

的发展简史,掌握这部分的知识对于了解个性心理学的内容,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第三节--前进中的中国个性心理学,可为我们了解我国个性心理学的现状、成就和努力方向提供重要参考资料。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一)掌握西方个性心理学的发展简史;(二)了解前进中的中国个性心理学,它的简史、在理论和实证方面研究的重点、成就和努力方向。二、考核知识点(一)西方个性心理学的进展(二)苏联的个性心理学(三)前进中的中国个性心理学三、考核要求(一)理解:(1)西方个性心理学发展的主要特点;(2)中国的个性心理学发展的简史;(3)了解

我国个性心理学研究的主要领域、成就和方向。(二)应用:举一个我国学者研究个性心理学的例子,说说该研究的方向和成就。

第四章动机一、学习目的和要求本章是第二篇个性的动力和调控的第一章,动机是个性心理倾向的重要基本概念。理解动机的基本概念、类别、与其他心理过程和心理因素的联系和差别,对于了解人们积极性的来源和有效地调动积极性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一)掌握动机的定义,与目的的联系和区分;(二)掌握动机与需要、认知、情境、诱因和行为的联系,了解动机产生的不同时相;(三)掌握动机的功能和分类;(四)掌握挫折产生的原因、冲突和如何正确对待冲突;(五)掌握本章的一些关键术语。二、考核知识点(一)动机的基本概念,动机与目的的关系(二)动机的过程及其与其他心理因素的关系(三)动机的功能(四)动机的主要类别(五)挫折的定义及产生的原因(六)冲突的定义、意义及其解决办法三、考核要求(一)识记:(1)动机概念;(2)被意识到的动机概念;(3)未被意识到的动机概念;(4)诱因概念;(5)外加动机概念;(6)内在动机概念;(7)生理性动机概念;(8)习得的社会性动机概念;(9)挫折概念;(10)冲突概念。动机与目的和行为的联系和区分;(二)理解:(1)动机产生的基础;(2)如何分析动机的产生过程;(3)动机的功能;(4)掌握有关交往需要和焦虑的实验研究;

(5)掌握动机冲突的三种类型。(三)应用:举例说明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冲突。

第五章兴趣一、学习目的和要求兴趣是个性心理学中心理倾向的一部分。本章主要阐述兴趣的一般概念,它与兴趣和年龄、性别、个性心理特征的关系,兴趣的分类和品质以及如何培养兴趣。掌握有关兴趣的知识对于儿童和青少年教育,特别是学习上的辅导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此章学习,使学生(一)了解兴趣的基本概念,与其他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区别;(二)理解不同年龄、性别、个性心理特征上所表现出来的兴趣的差异性;(三)了解兴趣的分类及其主要品质;(四)重点掌握如何培养兴趣。二、考核知识点(一)兴趣的一般概念(二)兴趣和年龄、性别、个性心理特征的关系(三)兴趣的分类和品质(四)兴趣的培养三、考核要求(一)识记:(1)兴趣概念;(2)爱好概念;(3)嗜好概念;(4)物质兴趣概念;

(5)精神兴趣概念;(6)直接兴趣概念;(7)间接兴趣概念;(8)兴趣的倾向性概念;

(9)兴趣的广度概念;(10)兴趣的稳定性概念;(11)兴趣的效能概念。(二)理解:(1)兴趣的特点;它与爱好、嗜好的联系与区别;(2)兴趣的分类和兴趣的品质;

(三)简单应用:(1)兴趣在个性形成中的意义和在人的活动中有何作用;(2)举例说明儿童年龄发展与兴趣的关系;(四)综合应用: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儿童的兴趣;

第六章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虽然内容较为简单,但它讲述了个性心理学中的几个重要的概念。认真掌握本章的基本概念和内容,是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辅导工作的知识前提。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一)掌握理想在个性中的意义;(二)掌握信念与个性的关系;(三)了解世界观在个性结构中的地位;我们应该如何研究世界观。二、考核知识点(一)理想(二)信念(三)世界观三、考核要求(一)识记:(1)理想概念;(2)信念(3)世界观(二)理解:(1)理想在个性中的意义;(2)信念与个性的关系;(3)世界观在个性结构中的地位;(4)我们应该如何研究世界观;(三)应用:举例说明青少年世界观形成的特点;

第七章个性中的自我意识一、学习目的与要求自我是个性心理学中重要的核心概念。自我概念和自我意识将会影响到自我成就、自尊及所产生的情绪状态,因此它们与努力程度、成就动机以及心理健康等等均有密切的关系。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一)正确地理解自我和自我的结构;(二)自我意识的概念及其特点;(三)掌握自我意识的发展与个性之关的关系;(四)掌握自我意识如何调节和控制个性的。二、考核知识点(一)自我的概念和结构(二)自我意识及其特点(三)自我意识的形成与调控三、考核要求(一)识记:(1)自我意识概念;(2)自我认识概念;(3)自我体验概念;(4)自我控制概念;(5)自尊概念;(6)自信概念;(7)自我展示概念;(8)自我超越概念;(9)自我完善概念。(二)理解:(1)自我的结构;

(2)自我意识的特点;(3)自我意识是如何发展起来的。(三)应用:举例说明自我意识的各种成份如何调控个体的心理活动和行为。

第八章个性的动力理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个性的动力理论是阐述了人们个性发挥其功能的来源。这一章内容是了解个性之所以能起作用的一个理论基础。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一)掌握个性的本能论,特别是弗洛伊德理论的主要思想;

(二)了解体内平衡状态理论;(三)掌握赫尔的内驱力递减理论;(四)掌握米勒和道拉德的理论;(五)了解需要理论;(六)掌握期待-价值论的主要内容;(七)韦纳的归因理论。二、考核知识点(一)个性的本能论(二)个性的内驱力理论(三)个性的需要理论(四)个性的动机认知理论三、考核要求(一)识记:(1)本能概念;(2)

驱力递减说概念;(3)蔡加尼克效应。(二)理解:(1)期待-价值论的主要内容;(2)韦纳的归因理论;(3)赫尔的内驱力递减理论。(三)简单应用:举例说明米勒和道

拉德的四种学习成分说;(四)综合应用:从具体例子出发评述个性的本能理论,特别是弗洛伊德的理论。

第九章气质与性格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个性心理特征的首章。气质与性格是个性心理特征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与人之间个性差异的主要方面。了解气质与性格对于教育、人际关系、心理辅导和矫治都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前提。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一)掌握气质的定义和特征;(二)掌握气质的分类;

(三)掌握有关气质的知识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四)掌握性格的定义、特点及其制约性;(五)掌握性格的结构,了解性格各成分的特征;(六)掌握气质与性格的关系。二、考核知识点(一)气质(二)性格三、考核要求(一)识记:(1)气质概念;

(2)性格概念;(3)意志概念;(4)自觉性概念;(5)坚定性概念;(6)果断性概念;

(7)自制力概念;(8)勇敢概念;(9)四类气质类型。(二)理解:(1)气质的特征;(2)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说对气质的解释;(3)性格的特点;(4)气质与性格的关系;(5)性格结构的动力性表现在哪些方面。(三)应用:举例说明气质的实践意义。

第十章能力与智力一、学习目的与要求能力与智力是个性心理学中的核心。了解能力与智力的概念,它们之间的关系,它们的发展,以及其他因素在创造性活动中的作用,有助于更好地了解个体,培养人才,对学习落后学生的辅导和咨询等等都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对于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以及我们如何进行素质教育,都有启发和实践方面的意义。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一)掌握能力的概念、能力与才能的关系;(二)掌握能力与知识、技能的联系与区别;(三)掌握能力的分类;(四)了解心理学家对智力结构的不同看法;(五)天才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六)掌握非智力因素在创造性活动中的作用。二、考核知识点(一)能力的概述(二)能力的种类(三)智力结构的理论(四)能力发展的个别差异(五)非智

力因素在创造性活动中的意义。三、考核要求(一)识记:(1)能力概念;(2)才能概念;(3)智力概念;(4)知识概念;(4)技能概念;(5)一般能力概念;(6)特殊能力概念;(7)模仿能力概念;(8)创造能力概念;(9)认知能力概念;(10)操作能力概念;(11)流体能力概念;(12)晶体能力概念;(13)超常儿童概念;(14)低常儿童概念;(15)天才概念。(二)理解:(1)能力与才能、智力的联系与区别;(2)能力与个性的关系;(3)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区别;(4)能力的类别;(5)了解心理学家对智力结构的不同看法;(6)能力发展上有哪些主要差异。(三)应用:举例说明非智力因素在创造性活动中的作用。

第十一章个性类型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个性类型是人们探讨个性差异的一条途径。本章叙述了人们根据不同的标准是如何划分个性类型的。其中的向性类型说、价值观类型说和认知类型说为许多人所接受,也广为流传。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一)掌握个性类型的定义及三种个性类型的模式;(二)掌握外向性和内向性的定义、划分及其影响;(三)了解价值观的性格类型说;(四)掌握认知类型说,特别是依据场论对个性的分类;(五)了解其他的类型学说,特别是心理机能类型论;(六)评述个性类型理论。二、考核知识点(一)什么是个性类型,三种个性类型的模式(二)体型类型说(三)向性类型说(四)价值观的性格类型说(五)认知类型说(六)其他类型说三、考核要求(一)识记:(1)个性类型概念;(2)内向性概念;(3)外向性概念;(4)场依存性概念;(5)场独立性概念;(二)理解:(1)三种个性类型的模式;(2)体型类型说的主要内容;(3)荣格与弗洛伊德对"力必多"的看法有何不同;(4)认知类型说以及它的特点;(5)心理机能类型论。(三)应用:(1)评价荣格的向性理论;(2)评述斯普兰格的价值观类型论;(3)评价个性类型说。

第十二章特质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特质论是有关个性由什么构成的一类理论,即有关个性结构的一类理论。在西方的个性心理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本章介绍了三个主要的特质论,并对特质论与类型论的异同作了阐述。在学习时,把握特质论的主要观点,才能对本章内容有较透彻的理解。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一)清楚地掌握三个典型的特质理论的特点及主要内容;(二)掌握特质论与类型论的各自特点及一致性。二、考核知识点(一)奥尔波特的特质论(二)卡特尔的特质论(三)艾森克的特质论(四)特质论、类型论的特点和一致性三、考核要求(一)识记:(1)一般特质概念;(2)特有特质概念;(3)首要特质概念;(4)中心特质概念;(5)次要特质概念;(6)个别特质概念;(7)共同特质概念;(8)表面特质概念;(9)根源特质概念。(二)理解:(1)奥尔波特是如何理解特质的以及对特质进行分类的;(2)卡特尔的特质论有何特点,他是如何确定根源特质的;(3)艾森克的个性层次结构论的主要内容及个性维度;(4)特质论与类型论的各自特点及一致性;(三)应用:对特质论的评价。

第十三章个性形成的遗传生物因素和环境因素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个性形成中是遗传生物因素重要还是环境因素重要,一直是个性心理学家争论不休的问题,有时还引出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哲学争论。从唯物辩证法角度来正确理解这个问题,有助于我们了解个性的本质。本章的重点是遗传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问题。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一)理解遗传生物因素和环境因素在个性形成中的作用;(二)掌握个性形成的遗传生物因素决定论的不科学之处;(三)掌握环境因素决定论的机械主义观点。二、考核知识点(一)个性形成的遗传生物因素(二)个性形成中的环境因素(三)遗传与环境的相互关系问题三、考核要求(一)理解:(1)理解遗传生物因素在在个性形成中的作用;说明遗传决定论的错误之处;(2)理解环境因素在个性形成中的作用;说明环境决定论的偏颇之处;(二)应用: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认识遗传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第十四章心理的发展阶段和个性形成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从心理发展的角度探讨个性的形成。学习有关个体在发展过程中如何逐渐形成个性的知识之后,有助于加深对个性的理解,也有助于我们对儿童的教育和心理辅导,做到有的放矢。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一)掌握发展的一般概念;(二)掌握自我意识发展的规律;(三)掌握道德意识的发展过程;二、考核知识点(一)发展的概念(二)自我意识的发展(三)道德意识的发展三、考核要求(一)识记:(1)发展;(2)道德意识。(二)理解:(1)辩证唯物主义发展观所遵循的原则;(2)儿童道德意识发展的特点。(三)应用:以自我意识发展为例说明个性形成和年龄发展阶段的关系。

第十五章家庭、学校、生活实践与个性形成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从环境因素--家庭、学校以及生活实践角度着重阐述了它们如何影响个性形成的。这三类因素对个性形成起了非常大的作用。不良个性形成应从这三类主要因素中去寻找,从形成良好的氛围来影响和塑造儿童的个性。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一)掌握家庭环境,特别是亲子之间的关系如何影响儿童的个性形成;(二)掌握不同类型的教育方式如何影响了儿童的个性形成;(三)掌握同伴关系如何影响儿童的个性形成;(四)了解成人期的人际关系如何影响一个人的个性的。二、考核知识点(一)家庭环境与个性形成;(二)学校教育与个性形成;(三)社会生活实践与个性形成。三、考核要求(一)识记:罗森塔尔效应。(二)理解:(1)家庭环境,特别是亲子之间的关系如何影响儿童的个性形成;(2)儿童的同伴关系如何影响心身的发展;(3)社会中的人际关系如何影响一个人的个性。(三)应用: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教育方式如何影响了儿童的个性形成。

第十六章个性发展理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是对前一章的进一步阐述。从个性发展的三个著名理论来论述个性发展的规律性。这三个理论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来阐述的,应注意它们的区别和各自的特点。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一)

掌握艾里克森的个性发展理论,特别是有关它的个性发展的八个阶段论;(二)

了解艾里克森与弗洛伊德在个性形成理论的不同之处;(三)掌握班杜拉的人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观点;(四)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的内容。二、考核知识点(一)艾里克森的个性发展理论(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三、考核要求(一)识记:(1)自我同一性概念;(2)模仿概念;(3)认同概念;(4)自我实现概念。(二)理解:(1)艾里克森与弗洛伊德在个性形成理论的不同之处;(2)班杜拉的人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观点;(3)马斯洛把需要分为几个层次,层次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三)应用:评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以及它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

第十七章个性测量的基本理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从本章开始讲的是个性测量的方法论。如果没有测量个性的技术,就不能对个性理论做出评价,也不能进行有关个性的研究。我们应该重视对研究方法的学习。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一)掌握个性心理的外部表现;(二)掌握测量个性的基本要求;(三)掌握个性测量方法的主要类别。二、教学知识点(一)个性心理的外部表现(二)标准化、信度和效度(三)个性测量方法的分类三、考核要求(一)识记:标准化概念;、信度概念;、效度概念;、效标关联效度概念;、并存效度概念;、预测效度概念;、构思效度概念。(二)理解:(1)我们主要通过什么来了解一个人的个性的;

(2)标准化的具体内容;(3)信度的基本特点;(4)要达到一定的效度要做些什么工作;(5)奥尔波特对个性研究方法是如何分类的。

第十八章个性测量方法一、学习目的与要求前一章讲的是个性测量的方法论和介绍测量中的几个重要概念。本章着重介绍具体的测量方法。学习个性心理学的学生应该了解这些具体的研究方法,以便在教育和心理咨询中加以科学的运用。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一)掌握自然观察法和实验法各自的特点;(二)掌握访谈法与调查法的特点及异同;(三)掌握能力测验的意义;(四)了解几种重要的人格问卷测验的内容;(五)掌握投射测验的概念,了解几种主要的投射测验。

二、考核知识点(一)自然观察法和实验法;(二)访谈法与调查法;(三)能力测量;

(四)人格测验。三、考核要求(一)识记:(1)自然观察法概念;(2)实验室实验概念;

(3)自然实验概念;(4)调查法概念;(5)能力测验概念;(6)人格测验概念;(7)句子完成法测验概念。(二)理解:(1)自然观察法和实验法各自的特点并举例;(2)几种重要的人格问卷测验的内容;(3)简述几种重要的人格问卷测验的内容;(三)应用:(1)能力测验的意义,并对现有的能力测验作出评价;(2)投射测验的概念,

例举几种主要的投射测验;(3)访谈法与调查法的特点及异同,它们在研究个性中的作用。

三、题型举例

(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考试大纲中题型举例仅作参考,实际命题时不受此限)(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将其号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1.个性是人的本性,人的本性在于它的()A.生物性B.独特性C.社会性D.自我意识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正确的,将正确选项的号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错选、漏选均不给分)1.兴趣有三个特点,它们是()A.指向性B.喜好性C.价值性D.情绪性E.动力性答案:ADE三、名词解释题1.心理状态答案:指在当前一刻相对稳定的心理背景,它是受机体内外刺激的影响,在大脑皮层中进行的兴奋和抑制活动的独特的暂时状态,它影响着人所进行的各种活动。四、简述题1.简述动机的功能答案:动机主要有下述四种功能:(1)唤起行动的始动功能;(2)将活动引向一定目标的指向性功能;(3)强化功能;(4)形成一定动机模式的调整功能。五、论述题1.为什么说个性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分支?答案:(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心理现象非常复杂,多种多样,也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在内的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学是从诸多心理现象中,相对地把个性心理分割出来,作为本门学科的研究对象。(2)个性心理学作为心理学分支,它并未离开心理学的框架,但它又不同于其他分支。一般来说,研究个性的心理学家和研究心理学其他领域的心理学家,在研究心理现象方面有某些一致性,但个性心理学的研究也有自己的侧重点。个性心理学家更注意对人的内部世界的稳定性研究。

人格心理学自考复习题整理

现代人格心理学 名词解释: 1.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2.范型:指一定时期在某一或多个学科中的多数科学家所共同接受的一套理论和方法。 3.人格结构:是研究气质、性格、能力以及个人活动倾向性等心理特点如何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一定的组织模式。 4.人格理论:是一套正规的符号系统,用来组织人格研究材料,解释和说明人格、人性、人格结构、人格发展动力、条件以及阶段等理论问题,以反映人格心理现象的本质与规律,并提出可验证的理论假设和启发人格研究的新观点、新方法。 5.人格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格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6.生的本能:包括生存本能和性本能,生本能所提供的能量称为埃罗斯,埃罗斯代表爱和创造的力量。 7.里比多:即为广义的性,就是一切寻求快感的潜力,泛指心理活动的能量。 8.无意识:不曾在意识中出现的心理活动和曾是意识的但已受压抑的心理活动。 9.潜意识:位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由那些虽不能即刻回想起来,但经过努力就可以进入意识领域的主观经验所组成。 10.意识:人格最表层部分,它由人能随意想到,清楚觉察到的主观经验所组成。 11.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 12.自我: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 13.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生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 14.停滞:心理障碍可以导致任何阶段的发展停顿和延缓,这种现象称之为停滞。 15.倒退:由于早期阶段发展停滞使某些早期的特征保留在以后的阶段中,当个人面临危机和挫折时,他很有可能退回到较早的阶段,这一过程称为倒退。16.压抑:自我防止引起焦虑的思想观念进入意识领域的一种方法。 17.自由联想法:就是让患者处于身心放松状态,鼓励其说出脑海里涌现的任何思想观点或感情经验。 18.梦的分析:佛洛伊德认为,梦是一种潜意识现象,是潜意识愿望经过伪装后的象征性的满足,实质就是被压抑的无意识欲望的一种变形的满足。19.个体潜意识:是潜意识的表层,它包括了一切被遗忘了的记忆、知觉以及被压抑的经验。 20.集体潜意识:指在漫长的历史演化过程中,世代积累的人类祖先的经验,是人类必须对某些事件做出特定反应的先天遗传倾向。 21.生活风格:阿德勒把个人追求优越目标的方式成为“生活风格”,这是一种标识个体存在的独特方式。 22.创伤范式:佛洛伊德早期在运用催眠术和疏导法治疗神经症时发现,如果病人把内心的“创伤”倾吐出来,病症就会消失,这就是创伤范式。 23.内驱力范式:佛洛伊德早期把人格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的人格结构理论,其中内驱力与本我对应,内驱力是人格发展的动力。 24.自我范式:把自我看成是人格结构,当中相对独立的部分。 25.角色混乱:指个体不能正确地选择适应社会环境的角色。 26.显在焦虑:是对显在危险的反应,产生情景性神经症。 27.基本焦虑:指人将基本敌意泛化到一切人甚至整个世界,从而感到世间的一切事物和一切人都是潜伏着的危险因素。 28.特质:是一种概括化了的行为方式,具有个体特征,并且人际之间有很大差异,它是一种实在的和具有决定意义的神经心理结构。 29.机能自主性:是指一个成人现在进行某一活动的原因不是他原来要求行为的那些原因。 30.根源特质:是隐藏在表面特质,是人格的内在因素,是人格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一个人行为的最终根源。 31.共同特质:一个社区或一个集团成员所共同具有的特质。 32.动力特质:是促使人朝着一定的目标去行动,它是人格的动力性因素。 33.正强化:呈现正强化物可以增加有机体反应概率的现象。 34.负强化:撤去负强化物可以增加有机体反应概率的现象。 35.观察学习:是指人们仅仅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就能学会某种行为,又称替代学习、模仿学习。 36.替代强化:榜样的行为是否受到强化,受到什么样的强化,并不一定影响模仿者的行为学习,这时候的强化对于榜样而言,则是一种间接强化,又称替代强化。 37.自我效能感:指个体相信自己能成功地做出某种行为的主观体验。 38.强化物:多拉德和米勒认为强化也就是内驱力的降低,任何能够导致内驱力降低的刺激就是强化物。 39.约拿情节:在我们的社会中,如果一个聪明的人说:“我是十分聪明的”。就会冒犯他人,引起对立、敌意、打击。于是,优秀的个体一般要学会像变色龙一样掩饰自己,贬低自己来避免他人的攻击,就像圣经上的约拿一样,这种情节称之为约拿情节。 40.自我概念:代表对自我感知的一种组织化和一致性的模式,它是指个体对自己心理现象的全部经验。 41.移情:从另一个人的观点对他的问题进行理解,从那个人的内部参考模式出发。 42.高峰体验:人们会产生某些基本的认识与感受,如爱的体验、审美感知、创造等,这些认识与感受以及所有其他最高程度创造和成就的时刻,称之为高峰体验。 43.场依存—场独立性:主要依据视野线索来做出判定的倾向称为场依存性;主要依据身体经验线索来做出判定的倾向称场独立性。 44.原型:是某类事物在个人心目中的典型形象。

人格心理学试题及问题详解

人格心理学练习题一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填入下面的表格) 1. 人格心理学是探究个体的( A )及其适应等领域的表现和规律的科学。 A.人格结构.动力.发展 B人格评价 C. 人格变态 D.人格元素.组织.特质 2.本我的活动遵循( A ) 。 A.快乐原则 B.道德原则 C.现实原则 D.法律原则 3.“从小看大,三岁知老”反映了人格的( A ) 。 A.稳定性 B.生物性 C.个别性 D.整体性 4.对人格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贡献最大的心理学家是( A )。 A.奥尔波特 B. 卡特尔 C.艾森克 D. 艾里克森 5.奥尔波特表达他对人格发展动力的看法用的概念为( B ) A.自我统一性 B.机能自主 C.创造性自我 D.统我 6.弗洛伊德提到可以通过( A ),了解无意识过程。 A.梦的解析 B.谈话 C.量表 D.绘画 7. 受辅者是关于自己最好的专家的观点来源于( D )。 A.建构疗法 B. 认知疗法 C. 行为疗法 D. 个人中心疗法 8. 艾森克把( B)看做是神经质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A、外周神经系统 B.自主神经系统 C.激素 D.神经递质 9.能力特质在卡特尔的特质理论中属于( D ) A.一般特质 B. 共同特质 C.表面特质 D.根源特质 10. 艾森克的人格结构中包括内外倾.精神质和( A )三个人格维度。 A.神经质 B.宜人性 C.聪慧性 D.开放性 11.对自己暗恋的人,也觉得对方也喜欢自己,在防御机制上属于( C )。 A.压抑 B.合理化 C.投射 D.反向形成 12.人格成分中不包括(A )。

A.情绪过程 B.气质 C.性格 D.能力 13. 在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中,强化的出现( D )。 A.与刺激有关 B.与刺激无关 C.在反应之前 D.在反应之后 14.主题统觉测验是可以了解( B )动机测验。 A.意识 B.潜意识 C.行为 D.都不是。 15. 强调观察.模仿学习作用的行为的心理学家是( B )。 A.华生 B.班杜拉 C.罗杰斯 D.斯金纳 16.爱与人交往,喜欢热闹的气质类型是( B ) 。 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17. 人格结构包括能力.气质.性格.自我和(A)。 A.需要动机及价值观 B. 情绪 C.外倾 D.内倾 18.人格中遗传占主导部分的是( A )。 A.气质 B. 自我 C. 性格 D. 能力 二、简答题 1.简述人格的概念机包含的主要成分。 人格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 2.什么是人格评鉴,涉及哪些变量? 指在具体的条件下以系统的方式来收集有关人格的资料。有系统的收集这个人或这些人的有关资料,涉及的变量很多。所要收集的资料最起码要涉及下列四种变量:情境的性质.刺激的性质.指导语的性质和被试反应的性质。收集到资料之后,还要根据资料进行评分.分析和解释,然后才有可能对一个人或许多人的人格特征作出评定。 3.简述人格的基本特征。 人格的结构性;人格的整体性;人格的稳定性;人格的独特性;人格的社会性 4.什么是人格心理学,其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 人格心理学是探究个体的人格结构.动力.发展及其适应等领域的表现和规律的科学,包括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人格心理学是当代心理学学科体系中唯一从整体上探讨人的认知.需求.感情.意志和行为的复杂组织的一门学科,也是唯一系

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理论疗法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Alfred Adler 1870.02.07-1937.05.28],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精神分析学派内部第一个反对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体系,由生物学定向的本我转向社会文化定向的自我心理学,对后来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阿德勒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郊区一个富裕的谷物商人的家庭,但却度过了一个不幸的儿童时代,从小因患脊柱症而身体孱弱、行动笨拙,喉部也常因哭叫而感觉窒息。三岁时,睡在身旁的弟弟去世,又他幼年有两次被车撞的经验,使他十分畏惧死亡。五岁时,因得了肺炎,痊愈后决定当医生。求学时成绩平平,数学成绩极差,然因父亲不断地支持、鼓励,他终成班上数学最好的学生。 ****** 阿德勒受到哲学家维欣格(Hans Vaihinger)一本名《虚假的心理学》的出版物影响,认为人们很容易活在自卑情结(Inferiority Complex)与虚幻的心理境况下,而这样的情况发生很大程度上源自“男性倾慕”(Masculine protest)这一貌似正常的社会现象。阿德勒同弗洛伊德的分歧开始在1911年的魏玛精神分析会上,阿德勒公然对当时的精神病理学权威弗洛伊德的理论提出不同意见。强调社会因素在精神病理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而不认同

弗洛伊德一直所推崇的性欲、生理等方面起决定性因素的论点。甚至很大程度上否决了弗洛伊德认为精神病理学的最重要元素:俄狄浦斯情结,阴茎羡妒等理论。随后阿德勒亦离开了维也纳精神分析学会,自己创建了个体心理学派并组建自由精神分析研究会自任会长,研究会又在1912年正式更名为个体心理学会。 他特别注意身体器官的自卑,认为它是驱使个人采取行动的真正动力。后转向精神病学,曾追随弗洛伊德探讨神经症问题,1902 年他参加弗洛伊德周三讨论会,是当时精神分析学派的核心成员之一。1910 年任维也纳精神分析学会主席。 阿德勒认为每个人在幼儿时期,就渐渐形成一种生活模式,根据此生活模式而形成生活的主观目标,但每个人的生活模式不同,因此每一个人的主观目标不完全相同,研究心理过程应以每个人的特殊心理经验为对象,故阿德勒的心理学被称为“个体心理学”。 阿德勒的学说以“自卑感”与“创造性自我”为中心,并强调“社会意识”。主要概念是创造性自我、生活风格、假想的目的论、追求优越、自卑感、补偿和社会兴趣。 指出成长期儿童经历的重要性,早期记忆是影响一个人的重要心理状态。并致力推广社会性在人生命中扮演的重要角色,讲述合作才是人一生中必须努力遵循及学习的重点。阿德勒亦由此得以成为同弗洛伊德、荣格等齐名的重要心理学家的。阿德勒最重要的观点,"个人行为是否具有社会意义表现为:对于社会的责任性,工作中与旁人的联系以及是否很好的完成性别角色的扮演。" & 关于同性恋 同卖淫和犯罪一样,阿德勒将同性恋亦放在了所谓失败的生活的表现方式当中。在1917年,阿德勒出版一本52页说明同性恋以及比对各种同时期有关同性恋作品的刊物。荷兰的精神病理学家Gerard J. M. van den Aardweg特别提出在1917年阿德勒已经发现并指出了同性恋与自卑之间的必然联系。

人格心理学(复习题)

《人格心理学》 一、概念解释 人格、人格的整体性、人格的稳定性、人格的独特性、人格的社会性、投注、生活风格、机能自主、基本焦虑、能和外能、力比多、特质、自卑感、个人构念、现象场、集体潜意识、强化、观察学习、控制点,晶体智力,流体智力 二、填空 1.人格心理学主要的研究途径有:、、。 2.人格的特性有:、、、。 3.人格心理学研究的主要领域有:、、、、。 4.四种基本的人格理论范型是:、、、。 5.弗洛伊德把焦虑分为三类,即、、。 6.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为:、、、、。 7.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包括、、。 8.梦的工作包括:、、、。 9.荣格的集体潜意识中的原型主要有:、、、、。 10.荣格的人格发展阶段是:、、、。 11.荣格认为人格的动力是:。它按原理和原理活动。 12.阿德勒的两种错误的生活风格是:、。 13.霍妮提出的神经症的三大类型指:、、。 14.霍妮的理论被称为:。她认为人格发展的动力是:。 15.精神分析论者关于人格动力的基本概念不同,弗洛伊德是、荣格是、阿德勒是、霍妮是。 16.行为矫正的主要方法有:、、、。 17.斯金纳按强化物的来源把它们分为:、。 18.艾森克的人格维度是指:维度、维度和维度。 19.特质理论的新进理论是和。 20.多拉德和米勒关于学习的四个要素:、、、。 21.多拉德和米勒将冲突分为四类:、、、。 2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包括五种需要、、、、。 23.凯利的CPC循环指、、。 24.人本主义人格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25.罗杰斯认为机能完善的人的特点是:、、、、。三、简答 1.简述阿尔波特健康人格的特点。 2.简述学习论和特质论的区别。 3.简述多拉德和米勒的挫折—攻击理论。 4.简述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的八阶段理论。 5.简述荣格的集体潜意识理论。

人格心理学书籍:自卑与超越

人格心理学书籍:《自卑与超越》 《自卑与超越》是西方心理学大师久负盛名之典籍,对于生命存在意义有科学依据的探索总结。 内容简介 《自卑与超越》为个体心理学研究领域的权威著作,通过深入剖析与研究每个人与生俱来,以及生命中的一系列自卑情结,为我们提供了化自卑为动力,从而克服自卑心理、不断超越自己、追求优越、实现个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 书中,对人们在童年时期的自卑与优越心理进行了分析,既可以指导人们如何促进自己的心理健康,还可以指导父母更好地开展家教;此外,人们的出生顺序、早期的记忆,还有神奇的梦等等,会对人们以后有哪些重要的影响?本书从个体心理学的角度,一一给出切实的答复。 而且,《自卑与超越》作为阿德勒博士重要的著作,对世界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并直接促进了亲子教育、人格培养、婚姻与爱情、职业生涯、家庭建设、人际关系、社会环境等诸多领域的长足发展,成为人们了解心理学的经典读物。 作者简介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Alfred Adler,1870-1937年)

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个体心理学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弗洛伊德的学生之一,也是精神分析学派内部第一个反对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体系的心理学家。 阿德勒的作品有《The Practice and Theory of Individual Psychology》(中文译名“个体心理学的实践与理论”)、《Understanding Human Nature》(中文译名“理解人类本性”)、《What Life Should Mean to You》(中文译名“生命对你意味着什么”或“自卑与超越”)等。 编辑推荐 1.经常会有人呼喊“我们是为什么而活?生活的意义是什么?”,但阿德勒断言,人们只有在遭受到失败的时候,才会发出这种疑问。细想确实如此。 2.打破弗洛伊德泛性论,提出人一切行为动力均源于超越自卑的需要,是自卑感推动了人的进步。阿德勒开创了个体心理学,其理论不仅对荣格、霍妮、弗洛姆、利沙文、罗洛?梅、罗杰斯等人有过启发,而且今天仍然在《美国个性心理学杂志》上通过美国个性心理学会继续得到促进和发展,经久不衰。 3.自卑感在阿德勒的理论中占有很大份量,他认为人有三种自卑:面对宇宙的自卑,面对其他生物的自卑和面对他人的自卑。他认为一般的自卑感是行为的原始决定力量,自

2018人格心理学复习要点

2018年人格心理学期末复习要点 1.人格的定义(P5) 人的稳定而独特的行为模式及其内在动力组织的统一体 2.人格的基本特性(P5) 整体性、稳定性、复杂性、独特性 3.人格分析的三个层面(P7) 种属共有、群属共有、个属特有 4.人格研究的三种方法及各自的优缺点(P20-30) 个案法评价:优势 生态效度高 深入性强 独特性好 ;劣势 代表性弱 专业性强 主观性明显 相关法评价:优势 代表性强 效率高 提出假设主要方法 ;劣势 不能得出因果关系 很难消除社会称许性 牺牲独特性 实验法评价:优势 能够得出因果关系结论 较好实现对变量的控制 ;劣势 生态效度弱 成本高 专业性强 5.人格投射测验(P33-35) 概念:让人对模糊不清的刺激信息进行自由反应,以评估其人格的方法。 类型:罗夏墨迹、主题统觉、画画测验等。 优势:反应的真实性高;操作简单。 劣势:解释困难;主观性太强。 6.测评的评价:信度、效度(P38) 信度:测验的可靠性(稳定性) 效度:测验的准确性(目标性) 7.Allport的人格结构理论(P44-45) 统我-特质-态度-习惯-反射 反射是对外界刺激的本能随机反应;习惯是对具体刺激的特定反应;态度是诸多习惯引起的情感倾向;特质乃是人格中最基本和最稳定的单位,当一个人具有某种特质时,他的思想和行为会具有经常朝某个方向反应的倾向;统我:是人格中趋于内在统一的所有方面,包括个体内部对自我认同感和自我提升的所有方面,是客观存在的“我”的所有方面。 8.Catell对特质的区分:表面特质与根源特质(P51) 表面特质: 从外部行为能直接观察到的特质 个体相对外显的特质 彼此之间并没有相互的关系 根源特质:内在的、稳定的、作为人格结构的基本因素的特质 由表面特质推断而来 彼此相关、共同变化的一系列特征 9.Catell的根源特质确定方法:因素分析(P53) 10.Eysenck的大三人格模型(P56) 外向性(extraversion)反映的是人的活动性指向和强度 神经质(neuroticism)反映了人情绪的稳定性

个性心理学复习题

个性心理学 名词解释: 1、个性心理学:是以研究人的个性为 对象,从心理学的角度去探讨其发 展、构成及表现的规律。 2、个性:把一个人在人生舞台上所扮 演角色的种种心理活动的总体看成 是个性。 3、个性倾向性:决定人对事物态度和 行为的动力系统,他以积极性和选 择性为特征。其中包括需要、动机、 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4、动机:是在需要刺激下直接推动人 进行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 力。 5、需要:是人的个体的和社会的客观 需求在人脑中的反映。 6、诱因:激发和促进活动的外部刺激 或情境都称之为诱因。(正诱因和负 诱因) 7、外加动机:是指推动行动的动机是 外力诱发出来的,这些行为的动机 都是来自体外的刺激。 8、内在动机:是指人的行动出自于人 本身的自我激发。 9、成就需要:是指个人要积极获得并 追求完美的自认为对自己是有价值 的工作的一种心理历程。 10、挫折:是指一个人在要达到某种目 标的活动过程中,由于受到妨碍或 干扰,当目标不能实现时所产生的 情绪状态。 10.情绪矛盾:被这种同一对象对人既具吸引又具排斥的特殊状态称之为情绪矛盾。 11、兴趣:是指人力求认识和趋向某种事物并与肯定情绪相联系的个性倾向。 12、理想:是对符合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的奋斗目标的向往与追求。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政治理想 13、信念:是指激励、支持人们行为的那些自己深信无疑的正确观点和准则,是被意识到的个性倾向。 14、世界观:是指由人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所组成的信念体系。包括自然观、社会观、人生观。 15、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作为客体存在的各方面的意识。 三个特点:社会性,能动性,同一性。16、自尊:是指一个人对自我价值的总 体评价而产生的意识倾向。他调整和控 制着个体行为。 17、自我展示:人们在交往中,认真地、 有意识地公开自己,向别人传达个人信 息,就称之为自我展示,或叫自我推荐, 自我呈现。 18、气质:是不依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 移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 征。 19、性格: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 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 的总和。 20、能力: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任务在 心理方面需要的基本条件,它在活动中 表现出来,并直接影响活动效果,是个 性心理特征的组成部分。 21、才能:在活动中,多种能力的结合 保证着各种活动顺利进行,这种完备地 结合在一起的能力就叫才能。 22、天才:能力高度发展并得到最完备 的结合,使人能创造性地完成多种复杂 的活动,称之为天才。 23、智力:人在认识过程方面所表现出 来的能力。 24、个性类型:是基于一定规则,把某 一群人或某一群具有相似个性的人归为 一类,划分为类型,以便于了解个性。 25、发展:是人的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 过程中所发生的积极的、有规律的变化 过程。 26、信度:是指经过多次重复测量其结 果的一致程度,也叫可靠度。 27、效度:是指测量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校标关联效度和想、构想效度。 28、自然观察法:是指对被观察者不加 干涉,在自然状态下,对他的个性特征 进行直接观察的方法。 29、自陈量表法:是一种自我评定式的 测量方法。其基本假设是,被试者对自 己最为了解,任何一位观察者都不可能 了解被试的各个方面。通过被试个人提 供有关于自己心理特征的报告,可获得 较全面的研究资料。 30、评定量表法:是被试通过观察他人 某种行为或品质作出评价的方法。 31、自我实现:个人在不排斥他人,不 侵犯他人的原则下充分发挥自己,充实 自己,达到尽善尽美,既成为自己想要 成为的完整的个性。 32、归因:是指人们对别人或自己的行 为原因加以解释或推论的过程。 33、流体能力:是指人在认识和解决问 题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 34、晶体能力:是指通过后天学习获得 语文、数学及其他学科知识内容的能力。 35、道德意识:是关于道德行为准则及 其意义的认识和伴随道德认识所出现的 内心体验,以及具体表现于外部的道德 行为方式的总称。 简答题: 1、如何理解个性心理的规律性? 答:(1)个性个性的显著标志是其独特 特性,即人和人之间的个性差异性。(2) 形成个性过程中的规律性。(3)个人行 动的规律性。 2、概括地说有哪几种个性定义? 答:(1)列举个人特征,强调个人独特 性的定义(2)总和式定义(3)整体的 定义(4)从适应方式方面下的定义(5) 操作性的定义(6)综合机能的定义 3、给个性下定义应注意那些问题? 答:整体性、独特性、共同性、多面性 和动力性等多种特征。也要重视它的调 控系统。 4、简要说明个性有哪些特征? 答:(1)个性的整体性(2)个性的个别 性和共同性(3)个性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4)个性的生物制约性和社会制约性 5、确定个性结构的原则是什么? 答: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研 究个性心理结构的最高指导原则。在这 个总原则下,应该遵循以下几项具体原 则。(1)把人看作是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人 (2)个性结构的整体性原则(3)个性 结构的动态性和静态性相结合的原则。 (4)结构的稳定性和可变性原则 6、个性的狭义结构包括哪些内容? 答: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 理。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感觉、 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情感过程 (人对现实态度的体验,包括情绪、情 感、情操)意志过程—人在改造客观世 界时克服困难,完成任务时的心理过程。 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需要、动机、 兴趣、理想、信念等。个性心理特征— 能力、气质、性格等。 7、对个性结构作广义理解其意义何在?

人格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来源:考试大2009/6/24 【考试大: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模拟考场视频课程 一.判断题 (×)1.人格是探讨情意过程与个体发展的心理学领域。 (√)2.人格是个人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指向性方面的稳定的动力特征。 (×)3.性格是个体对现实的态度和暂时性行为方式的人格特征。 (×)4.人格评鉴是采用某种测量方法得出人格特征结论的过程。 (×)5.投射测验是由被试根据所列题目叙述是否符合自己情况进行回答的过程。 (×)6.个人潜意识地阻止有关自己痛苦事实进入意识的自我防御机制是移情。 (×)7.个人遇到挫折时以显得幼稚行为来应付现实困境的自我防御机制是文饰作用。 (√)8.将本能的冲动或欲望转移到为社会许可的目标或对象上去的自我防御机制是升华作用。以某种方式释放能量.那么以另一种方式释放的能量就会相对减少,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C)。 A、荣格 B、阿德勒 C、弗洛依德 D、埃里克森 7.个体感知到环境中真实的客观的危险所引起的情绪反应是(A)。 A、现实性焦虑 B、神经性焦虑 C、道德性焦虑 D、防御性焦虑 8.个体潜意识地阻止有关自己痛苦的事实进入意识,这种自我防御机制是(B)。 A、压抑 B、否认 C、自居作用 D、投射作用 9.人格作为一个整体(精神或心灵),包括思想、感情和行为,无论是意识或潜意识,它的作用是调节和控制个体使之与环境相适应,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A)。 A、荣格 B、阿德勒 C、卡特尔 D、弗洛伊德 10.人是一个整体,是一个与他人和社会和睦相处,选择和追求与社会理想相一致的人,

而不是一个一切为“性”的动物,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C)。 A、弗洛伊德 B、荣格 C、阿德勒 D、埃里克森 11.强调自我对健康成长和环境适应以及自我的自主性。人格发展包括了集体成熟、自我成长和社会关系三个不可分割的过程。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A)。 A、埃里克森 B、弗洛伊德 C、荣格 D、阿德勒 12.把人格特质分为个人特质和共同特质的心理学家是(C)。 A、卡特尔 B、艾森克 C、奥尔波特 D、马斯洛 13.把人格特质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的心理学家是(B)。 A、艾森克 B、卡特尔 C、奥尔波特 D、罗杰斯 14.把人格分为类型、特质、习惯反应和特殊反应四级水平的心理学家是(D)。 A、卡特尔 B、奥尔波特 C、罗杰斯 D、艾森克 15.通过感知、记忆、判断、推理等心理活动来获取信息和运用信息的操作过程称为(A)。 A、认知 B、认知风格 C、认知方式 D、认知类型 16.个体所偏爱使用的信息加工方式及特性称(A)。 A、认知风格

人格心理学之个体心理学

个体心理学 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的人格理论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 并非指完全个人的或个别差异的心理学。他所指的个体是一个与社会、与他人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一个有自己独特的目的、寻求人生意义、追求未来理想的和谐整体。 (一)人格动力学理论 阿德勒反对弗洛伊德把性本能视为人类行为的根本动力。相反,他的理论是以社会文化为取向的他把社会的价值观念、人的社会性视为行为的动力,并用“自卑感及其补偿” 、“侵犯驱力和男性反抗” 、“追求优越”等概念来表述人类行为的动力特征。 1907 年阿德勒发表《器官的自卑感及其生理补偿》一文,指出有生理缺陷的人往往有一种生理上的自卑感,他必须通过发展有缺陷的器官或全力发展其他功能而使这种缺陷得到补偿。从1910 年开始他对自卑感的看法发生了改变。他认为每个人一生下来就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儿童生存必须依赖成人。与成人相比,儿童感到了自己的孱弱,产生了强烈的自卑感。 阿德勒认为,自卑感支配着人的心理活动,一个人作为人存在着,就意味着具有自卑感,它不断地驱使你去克服它,而只有在你感到向上斗争的过程中达到一种满意阶段时,你才有轻松感、价值感和幸福感。这种自卑感和向优越的努力是正常的、内在的,是人的行为的动力因素。有了自卑感,人也就有了补偿的需要(有意和无意),不断地补偿而又不断地发现新的自卑,于是又向新的优越努力,如此持续不断,这便是一个人发展的基本动力。 为了克服自卑感,儿童用先天的“侵犯驱力” 来寻求补偿,使自己的人格在文化与顺应中得到发展。后来阿德勒将“侵犯驱力”改为“男性反抗” 。他认为如果儿童顺应或很少反抗,这种自卑感就带有女性品质或使他成为生活的弱者。反之,儿童若奋起反抗,这种自卑感便带有男性的品质。 阿德勒认为,自卑感是推动每个人去获取成就的主要推动力。一个人正是感到自卑,才会千方百计地去寻求补偿,否则他就会得心理疾病,甚至失去生活的勇气。阿德勒相信心理治疗和儿童教育的目的是给人提出目标定向,这种目标就是追求优越。因此,羡慕别人、胜过别人或超过别人、征服别人等都是这种追求优越的人格体现。人生的主导动机就是追求优越。后来,阿德勒把追求个人优越改为追求一种优越而完美的社会。 不过,追求优越的结果却有两重性。它既可以激励人去追求更大的成就,使人的心理得到积极的成长,也会由于追求个人优越而忽视社会和他人的需要,从而产生“自尊情结” ,使人变得缺乏社会兴趣,妄自尊大。儿童从不断的自卑感和它的补偿中所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呢?也就是说人的全部生活要“何去何从” 呢?阿德勒认为,人的全部心理表现都是由目标定向的,每个人都要奋力达到他的目标,把全部心理表现都结合到一起,哪怕是结合到一个“想象的目标”上。目标不是别的,就是一种优越感,它包含着完满的发展、成就、满足和自我实现。阿德勒早在1921 年《神经症的构成》中作了初步的图示说明。 将阿德勒的动力等级图与马斯洛的需要等级图相比较,可以看出他们的相似之处。不同的是阿德勒的动力等级图是参照病态人格作出的,马斯洛则是以积极的健康的人格为参照,并且更加强调了人的发展需要和自我实现的意义。 (二)生活风格理论 在阿德勒看来,每个人追求优越的目标是不同的,个体所处的环境条件也千差万别,从而导致每个人试图获得优越的方法也迥然不同。阿德勒把个人追求优越目标的方式称为“生活风格”(life style )。这是一种标识个体存在的独特方式,是作为一个统一整体的自我在社会生活中寻求表现的独特方式。 首先,我们来看看生活风格的形成过程。阿德勒认为,儿童在四五岁时就已形成了他的生活风格。它是以“原型”的方式无意识地表现出来的,儿童自己还意识不到。原型的内容包括人生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策略等。至于儿童形成的是什么样的生活风格,则要取决于他的生活条件和家庭及

《个性心理学》,高玉祥著 自学考试大纲

《个性心理学》,高玉祥著自学考试大纲 指定用书:《个性心理学》,高玉祥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第2 版。 一、课程性质、设置目的和基本要求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个性是决定人的独特的行为和思想的个人内部的身心系统的动力组织,个性心理学就是研究这一动力组织的决定因素,有关的理论和规律,发展过程、结构、动力学特点和个性过程的一门科学。个性心理学是一门基础课,它是儿童心理学、教学心理学、青少年心理学、工业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心理卫生和治疗、特教心理学等等心理学科的基础,个性心理学是心理学教学课程中的核心课程。 设置个性心理学课程的目的是,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对学生进行个性心理学的系统教学,使学生掌握个性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内容、基本规律、本学科发展的历史、今后研究的动向。要求学生掌握个性判断的方法和使用,以及个性对于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和意义,即个别差异的作 用,培养学生研究和分析个性的能力。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学科的学习,要求学生: 1.首先要求学生掌握个性心理学课程的性质、特点、地位、研究对象以及基本 理论、基本概念、基本术语。 2.掌握个性心理学研究的方法,掌握本学科的经典研究和实验。 3.要求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掌握将个性心理学原理应用于实践的知识和方法,以及它在各个相关领域发挥的影响及其应用。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1.个性心理学是心理学科中的一门基础课,它与各门应用心理学有密切的关系,是心理卫生、医学心理学、心理治疗与咨询、变态心理学、青少年心理学、妇女心理学、老年心理学、学校心理学、消费与广告心理学、犯罪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宣传心理学、司法心理学等课程的基础。

《人格心理学》期末考试题整理大全

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 4.荣格集体潜意识中的黑暗面是指( C 阴影 )A 情结 B 自卑 D 自性 6.荣格个体潜意识的集中体现是( B 原型 )A 幽默 C 移情 D情结 二.单项选择 1、个体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整合,其中包含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是(D)。D、人格 2.个体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和指向性方面的稳定的动力特征是(A)。A、气质 3.个体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与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是(B)。B、性格 4.个体自出生至终身的整个生命全程中,人格特征表现随着年龄和习得经验的增加而逐渐改变的过程称(C)。 A、人格结构 B、人格动力 C、人格发展 D、人格适应 5.个体与其生活环境保持和谐状态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反应称(C)B、人格发展C、人格适应D、人格动力 6.人是一个能量系统,整体上能量有限.若以某种方式释放能量.那么以另一种方式释放的能量就会相对减少,这种观点的提出 者是(C)。C、弗洛依德 7.个体感知到环境中真实的客观的危险所引起的情绪反应是(A)。A、现实性焦虑 8.个体潜意识地阻止有关自己痛苦的事实进入意识,这种自我防御机制是(B)。A、压抑B、否认 9.人格作为一个整体(精神或心灵),包括思想、感情和行为,无论是意识或潜意识,它的作用是调节和控制个体使之与环境相适应,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A)。A、荣格 10.人是一个整体,是一个与他人和社会和睦相处,选择和追求与社会理想相一致的人,而不是一个一切为“性”的动物,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C)。C、阿德勒 11.强调自我对健康成长和环境适应以及自我的自主性。人格发展包括了集体成熟、自我成长和社会关系三个不可分割的过程。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A)。A、埃里克森 12.把人格特质分为个人特质和共同特质的心理学家是(C)。 C、奥尔波特 13.把人格特质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的心理学家是(B卡特尔)。 14.把人格分为类型、特质、习惯反应和特殊反应四级水平的心理学家是(D)。D、艾森克 17.在人格研究中,从大量相关变量中抽取最基本的维度或因素加以分析的统计方式称(D)。D、因素分析 19.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主观世界之中,并决定人的行为,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C)。C、罗杰斯 25.提出智力三元成分理论的心理学家是(A)。A、斯腾伯格1.二.单项选择 1、个体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整合,其中包含区别 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是(D)。 A、性格 B、气质 C、能力 D、人格 2.个体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和指向性方面的稳定的动力特征是(A)。 A、气质 B、性格 C、人格 D、能力 3.个体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与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是(B)。 A、人格 B、性格 C、能力 D、气质 4.个体自出生至终身的整个生命全程中,人格特征表现随着年龄和习得经验的增加而逐渐改变的过程称(C)。 A、人格结构 B、人格动力 C、人格发展 D、人格适应 5.个体与其生活环境保持和谐状态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反应称(C)。 A、人格结构 B、人格发展 C、人格适应 D、人格动力 6.人是一个能量系统,整体上能量有限.若以某种方式释放能量.那么以另一种方式释放的能量就会相对减少,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C)。 A、荣格 B、阿德勒 C、弗洛依德 D、埃里克森 7.个体感知到环境中真实的客观的危险所引起的情绪反应是(A)。 A、现实性焦虑 B、神经性焦虑 C、道德性焦虑 D、防御性焦虑 8.个体潜意识地阻止有关自己痛苦的事实进入意识,这种自我防御机制是(B)。 A、压抑 B、否认 C、自居作用 D、投射作用 9.人格作为一个整体(精神或心灵),包括思想、感情和行为,无论是意识或潜意识,它的作用是调节和控制个体使之与环境相适应,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A)。A、荣格B、阿德勒C、卡特尔D、弗洛伊德 10.人是一个整体,是一个与他人和社会和睦相处,选择和追求与社会理想相一致的人,而不是一个一切为“性”的动物,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C)。A、弗洛伊德B、荣格C、阿德勒D、埃里克森 11.强调自我对健康成长和环境适应以及自我的自主性。人格发展包括了集体成熟、自我成长和社会关系三个不可分割的过程。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A)。A、埃里克森B、弗洛伊德C、荣格D、阿德勒 12.把人格特质分为个人特质和共同特质的心理学家是(C)。A、卡特尔B、艾森克C、奥尔波特D、马斯洛 13.把人格特质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的心理学家是(B)。 A、艾森克 B、卡特尔 C、奥尔波特 D、罗杰斯 14.把人格分为类型、特质、习惯反应和特殊反应四级水平的心理学家是(D)。 A、卡特尔 B、奥尔波特 C、罗杰斯 D、艾森克 15.通过感知、记忆、判断、推理等心理活动来获取信息和运用信息的操作过程称为(A)。 A、认知 B、认知风格 C、认知方式 D、认知类型 16.个体所偏爱使用的信息加工方式及特性称(A)。 A、认知风格 B、认知类型 C、认知过程 D、认知活动 17.在人格研究中,从大量相关变量中抽取最基本的维度或因素加以分析的统计方式称(D)。 A、Q分类法 B、语义分析 C、内容分析 D、因素分析

《人格心理学》期末考试题整理大全

二、填空 1.人格心理学研究的途径有:临床法、相关法、实验法。2.人格的特性有: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社会性。3.人格心理学研究的主要领域有:人格结构、人格动力、人格发展、人格适应、人格评鉴。 4.四种基本的人格理论范型是:精神分析范型、特质论范型、学习论范型、现象学范型。 5.弗洛伊德把焦虑分为三类,即现实性焦虑、神经性焦虑、道德性焦虑。 6.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为: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期. 8.梦的工作包括:凝缩、替代、象征、润饰。 9.荣格的集体潜意识中的原型主要有:人格面具、阿尼玛、阿尼姆斯、阴影、自身。 10.荣格的人格发展阶段有:童年期、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11.荣格认为人格的动力是:生命力。它按等值原理和熵原理活动。 12.阿德勒的两种错误的生活风格是:自卑情结、优越情结。13.霍妮提出的神经症的三大类型指:远离众人、接近众人、反对众人。 14.霍妮的理论被称为:神经症文化决定论。她认为人格发展的动力是:基本焦虑。 15.精神分析论者关于人格动力的基本概念不同,弗洛伊德是性本能、荣格是生命力、 阿德勒是自卑感、霍妮是基本焦虑。 16.行为矫正的主要方法有:系统脱敏法、代币制、厌恶刺激疗法、行为协约。 17.斯金纳按强化物的来源把它们分为:一级强化物、二级强化物。 18.艾森克的人格维度是指:内外向维度、神经质维度和精神质维度。20. 多拉德和米勒关于学习的四个要素:内驱力、线索、反应、奖赏。 21.多拉德和米勒将冲突分为四类:接近-接近冲突、回避-回避冲突、接近-回避冲突 双重接近-回避冲突。 2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包括五种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宿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 自我实现需要。 24.人本主义人格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罗杰斯。25.罗杰斯认为机能完善的人的特点是:经验的开放、协调的自我、机体估价过程、 无条件的积极自我看待、与同事和睦相处。 2.个体感知到环境中真实客观的危险产生的情绪反应是( A 现实性焦虑) B 神经性焦虑 C 道德性焦虑 D 防御性焦虑 4.把人格特质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的心理学家是(B 卡特尔 6.荣格集体潜意识中的黑暗面是指( C 阴影)A 情结B 自卑 D 自性 7.顺利完成任务而必须具有的人格特征是( A 能力)B 气质 C 性格 D 智力 8.荣格个体潜意识的集中体现是( B 原型)A 幽默 C 移情D情结 9.1937年,美国心理学家()发表名著《人格:心理学的解释》,标志着人格心理学诞生。 A 阿德勒 B 奥尔波特 C 罗杰斯 D 艾森克10.阿德勒认为()是人格发展的主要动机。A 生活风格 B 保持自卑 C 社会兴趣D追求优越

个性心理学简答题(背诵)

四、简答题 1.简述兴趣在人的生活与活动中所起的作用。2 答: (1)兴趣在个性形成中的意义: 兴趣可以促使能力的发展,对人形成优良的个性品质有促进作用。 (2)兴趣在人的活动中的作用: ①兴趣可以使人善于适应环境,对生活充满热情; ②兴趣对丰富知识,开发智力有重要意义。 2.简述能力的概念及其种类。 答: (1)能力概念: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任务在心理方面需要的基本条件,它在活动中表现出来,并直接影响活动效果,是个性心理特征的组成部分。 (2)能力的种类: ①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②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 ③认知能力和操作能力 ④流体能力和晶体能力 3.简述卡特尔特质论的结构。 答: 4.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不足之处。3 答: (1)自我实现的理论带有明显的形而上学色彩,把人的个性形成模式化、固定化,强调需要层次的普遍性和天然性,层次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自然性,认为在个人的所有需要都得到满足以后,自我实现的需要才活跃起来,这是不完全符合实际的。 (2)自我实现论过分强调个性形成中的潜能或需要的作用,把自我实现和为达到目的所进行的创造活动当作人的自然能力的结果。 (3)马斯洛的理论是不讲动机斗争和需要之间的矛盾的,但人生活在现实生活中,任何时

候都不会只有一个需要存在,而一些同时存在的需要必然会发生矛盾,产生动机斗争。5.个性规律性的具体表现有哪些?(为什么说个性心理是有规律的)5 答: (1)个性的显著标志是其独特特性,即人和人之间的个性差异性; (2)形成个性过程的规律性:生物因素与外界现实; (3)个人行动的规律性。 6.简述动机的功能有哪些?3 答: (1)唤起行动的始动功能; (2)将活动引向一定目标的指向性功能; (3)强化功能; (4)形成一定动机模式的调整功能。 7.青少年世界观形成的特点有哪些?4 答: (1)青少年世界观的萌发依赖他们的知识结构与智力水平; (2)青少年世界观的形成主要是解决人生意义问题; (3)青少年世界观的形成是不成熟的,具有不稳定性和可塑性。 8.能力与知识技能间的联系有哪些?3 答:知识、技能不等于能力。知识、技能虽然都具有概括性,但它们和能力概括化的性质与迁移程度是不同的。 9.简述培养兴趣的几种途径。2 答: (1)正确对待儿童萌发的兴趣; (2)引导儿童多参与有益的活动,激发儿童的好奇心; (3)给儿童制定一个经过努力而能获得的目标; (4)鼓励儿童努力克服当前的困难; (5)让儿童把成功看作是前进的开始。 10.简述智力发展的个别差异。 答: (1)超常和低常的差异; (2)发展早晚的差异 11.简述奥尔波特提出的特质概念及其分类。 答: (1)奥尔波特提出的特质概念:奥尔波特认为特质是一般化了的,个人所具有的神经心理

人格心理学试题及答案汇总.doc

人格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判断题 (×) 1.人格是探讨情意过程与个体发展的心理学领域。 (√) 2.人格是个人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指向性方面的稳定的动力特征。 (×) 3.性格是个体对现实的态度和暂时性行为方式的人格特征。 (×) 4.人格评鉴是采用某种测量方法得出人格特征结论的过程。 (×) 5.投射测验是由被试根据所列题目叙述是否符合自己情况进行回答的过程。 (×) 6.个人潜意识地阻止有关自己痛苦事实进入意识的自我防御机制是移情。 (×) 7.个人遇到挫折时以显得幼稚行为来应付现实困境的自我防御机制是文饰作用。 (√) 8.将本能的冲动或欲望转移到为社会许可的目标或对象上去的自我防御机制是升华作用。 (√) 9.荣格把个人潜意识中对自己生活至关重要的特征称为情结。 (×) 10.阿德勒认为,人生来就有基本动机,即追求卓越,其中包含着移情、阿尼玛、成就和自我实现。 (√) 11.移情分为正移情和负移情,它反映了来访者的过去经历,即情绪体验。 (×) 12.奥尔波特认为,人格应具备能够代表个体生活总体的测量单位,这个测量单位即为性格。 (√) 13.卡特尔认为,气质特质决定一个人情绪反应的速度与强度。 (√) 14.场独立型是指人在信息加工中倾向更多利用自我的内在参照。 (×) 15.戴斯根据脑功能研究认为,左优势表现出同时加工的认知风格。 (√) 16.场依存型是指人生信息加工中倾向于更多的外在参照。 (×) 17.戴斯根据脑功能研究认为,右脑优势表现出继时加工的认知风格。 (√) 18.马斯洛认为,健康的人是自我实现的人,而人的基本需要的满足是在人际关系中实现的。 (√) 19.罗杰斯是心理辅导个人中心疗法的创始人。 (√) 20.能力不同于知识和技能,但能力与知识、技能密切联系。 二.单项选择 1、个体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整合,其中包含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是(D)。 A、性格 B、气质 C、能力 D、人格 2.个体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和指向性方面的稳定的动力特征是(A)。 A、气质 B、性格 C、人格 D、能力 3.个体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与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是(B)。A、人格B、性格C、能力D、气质 4.个体自出生至终身的整个生命全程中,人格特征表现随着年龄和习得经验的增加而逐渐改变的过程称(C)。 A、人格结构 B、人格动力 C、人格发展 D、人格适应 5.个体与其生活环境保持和谐状态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反应称(C)。 A、人格结构 B、人格发展 C、人格适应 D、人格动力 6.人是一个能量系统,整体上能量有限.若以某种方式释放能量.那么以另一种方式释放的能量就会相对减少,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C)。 A、荣格 B、阿德勒 C、弗洛依德 D、埃里克森 7.个体感知到环境中真实的客观的危险所引起的情绪反应是(A)。 A、现实性焦虑 B、神经性焦虑 C、道德性焦虑 D、防御性焦虑 8.个体潜意识地阻止有关自己痛苦的事实进入意识,这种自我防御机制是(B)。 A、压抑 B、否认 C、自居作用 D、投射作用 9.人格作为一个整体(精神或心灵),包括思想、感情和行为,无论是意识或潜意识,它的作用是调节和控制个体使之与环境相适应, 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A)。A、荣格B、阿德勒C、卡特尔D、弗洛伊德 10.人是一个整体,是一个与他人和社会和睦相处,选择和追求与社会理想相一致的人,而不是一个一切为“性”的动物,这种观点的 提出者是( C)。A、弗洛伊德B、荣格C、阿德勒D、埃里克森 11.强调自我对健康成长和环境适应以及自我的自主性。人格发展包括了集体成熟、自我成长和社会关系三个不可分割的过程。这种 观点的提出者是(A)。A、埃里克森B、弗洛伊德C、荣格D、阿德勒 12.把人格特质分为个人特质和共同特质的心理学家是(C)。A、卡特尔B、艾森克C、奥尔波特D、马斯洛 13.把人格特质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的心理学家是(B)。 A、艾森克 B、卡特尔 C、奥尔波特 D、罗杰斯 14.把人格分为类型、特质、习惯反应和特殊反应四级水平的心理学家是(D)。 A、卡特尔 B、奥尔波特 C、罗杰斯 D、艾森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