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二期末质量检测试题2011_2

高一历史必修二期末质量检测试题2011. 6

命题李双勋(金台教研室)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答题卡及试卷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纸上。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第Ⅱ卷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计50分)每小题列出的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司马迁引《周书》的话说:“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以上材料表明司马迁的经济主张是

A.肯定人们的求利活动 B.对农工商业一视同仁

C.以农为本 D.重农抑商

2、《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而足……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说明汉代江南的经济状况是

①人烟稀少②耕作技术落后③商品交换不发达④贫富分化的程度高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

①② D.③④

3、中国读书人历来“耻于言商,耻于言利”,而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却放弃仕途,投身于近代工商业。这里反映出的观念意识是

A.实业救国 B.工商皆本 C.重利轻义 D.重商轻农

4、1898年,袁世凯为慈禧贺寿,进贡一辆奔驰轿车。不料,太后仅坐一次便弃之不用了。原来,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跪且坐,还坐在慈禧的前面!这一事例说明的主要问题是

A.慈禧生活俭朴 B.中国不需要汽车

C.中国汽车依赖进口 D.封建观念阻碍近代化

5、“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花生亩产一万多斤的高产‘卫星’,从湖北麻城和福建南安的田野上腾空而起。”这则报道可能发生在

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期间 B.“大跃进”运动期间

C.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后 D.杂交水稻推广后

6、中共十四大后,“下海闯市场”成为人们日常话题的重要内容,中共十四大中与此直接相关的是

A.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B.把增强企业活力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C.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决定在深圳、珠海、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7、民国之初,跪拜、作揖等被鞠躬、握手取代,“大人”、“老爷”等被“先生”、“君”取代,造成这种礼仪变化的历史背景包括①西方生活习俗的影响②教育制度的改革③五四运动的洗礼④民国政府的大力提倡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8、新航

路开辟后,世界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加强,世界市场逐渐形成,欧洲主要的商路和贸易中心也转移到了

A.红海沿岸 B.地中海沿岸 C.太平洋沿岸 D.大西洋沿岸

9、诺贝尔奖获得者道格拉斯·诺斯写道:“假设一位古希腊人能被奇迹般地送到1750年的英国他或她会发现许多熟悉的事物。不过,如果希腊人再晚两个世纪被送来,就会发现,自己宛如置身于一个“幻想的”世界,什么都不认识,甚至什么都不理解。”作者提出后一种假设的主要历史依据是

A.人口爆炸性增长 B.工业社会形成与发展

C.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 D.各国间交往密切

10、某作家在他的一部最新电影剧本中描写了19世纪中期的伦敦,你认为哪一项需修改

A.英国有钱人以坐轮船游览伦敦的泰晤士河为时尚

B.岸边工厂一间接着一间,巨大的烟囱冒着浓烟

C.汤姆打电话约玛丽周末参观工厂

D.不时有一列列火车呼啸而过

11、美国是新殖民主义的倡导者和设计者。下列哪一件史实能说明这一点

A.打出“泛美主义”旗号 B.夺取西班牙的殖民地菲律宾

C.主张重新分割殖民地和势力范围 D.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12、“英国是最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再不需要把黑人当作商品从非洲运走,而要把他们当作劳动力留在非洲来生产原料,并为资本主义国家准备市场。”由此可见,黑人奴隶贸易停止的根本原因在于

A.黑人奴隶的起义和战争 B.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

C.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 D.工业革命发展的客观必然

13、1930年,美国通过法案提高进口关税。这一行动引起连锁反应,各国纷纷调高关税。这反映了经济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

A.一致提高关税,共度难关 B.设置关税壁垒,转嫁危机

C.整顿金融体系,扩大内需 D.实行国家干预,限制出口

14、右图中所示工

程为美国罗斯福新政时期修建的田纳西水利工程,其直接目的是

A.促进就业,缓和社会矛盾

B.整顿银行秩序,克服金融危机

C.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D.减少农产品过剩,保护农民利益

15.罗斯福新政开创了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新模式。新模式主要“新”在

A.国家加强经济干预 B.依靠市场调节经济

C.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D.完善社会保障机制

16.克林顿时期,美国基本实现了经济学家们期望的零通货膨胀下的充分就业,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克林顿时期的经济政策是

A. 新边疆

B. 伟大社会

C. 自由放任

D. 宏观调控、微观自

17、二战后,日本在短短25年时间内赶超了英国、法国、联邦德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1987年就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这主要得益于日本政府采用了一种适合本国特点的经济发展模式。该模式通常被称为

A.计划指导型经济 B.混合市场经济 C.社会市场经济 D.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

18、一部描写1919年苏俄人民抗击协约国和国内白匪的电影,有这样几组镜头,你认为不符合历史真实的是

A.一位农民牵着几头羊到集市上去卖,与一位买主讨价还价

B.几乎所有的工厂都注明“苏维埃国有”字样

C.老百姓的生活用品由政府定期发放,他们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D.成年人每周都自觉参加一天义务劳动

19、《华盛顿邮报》在某一时期陆续刊登了几篇新闻评论,其标题分别是:“莫斯科:是巨大的机会吗?”、“西方的援助应当使苏联实行改造而非改革”、“大学对俄国如何走向资本主义观点不一”。由此推断,该时期是 K^S*5U.C

A.赫鲁晓夫执政时期 B.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

C.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 D.普京执政时期

20、分析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图,其中导致1921~ 1925年粮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D.农业集体化政

21、就其实质而言,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经济改革失败的相同原因是

A.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没有彻底改变

B. 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

C. 重点放在农业

D. 重点放在重工业

22、下列关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说法,错误的是

A.是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 B.以减少贸易壁垒为宗旨

C.有利于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D.促进了货币问题的国际合作

23、有研究显示,2001 年全球有 6 万多家跨国公司,这些公司通过建立独资与合资企业、战略联盟等形式,几乎渗透到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所有产业领域和部门。这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中的

A.贸易保护主义现象

B. 区域集团化趋势

C.全球化趋势

D. 多极化现象

24、2002年元旦,欧元在欧盟多数国家正式流通,主要表明

A.区域集团内的经济联系更加稳定

B.各成员国自力更生能力得到加强

C.法德两国在欧盟内取得主导地位

D.欧洲盛行保护主义

25、全球化并非经济发展的“避风港”。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有

①经济危机的传染性空前增强②促使更多的国家实行市场经济体制③全球范围的贫富差距扩大④发展中国家面临挑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50分)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计50分)

26、(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大致可以看出全球化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然后是大英帝国、法国、比利时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

——节选自白海军《大预言:2049年的世界》

材料二:(19世纪后期)英国科学家虽然有不少发明,但他们固守蒸汽时代的旧技术,轻视电力技术应用,比如电灯发明后,它以耀眼的光芒宣告,新的光源将使世界的面貌焕然一新。而当时在英国,电灯的推广却遭到煤气照明公司的反对,千方百计保护已取得垄断地位的煤气照明,致使第二次科技革命产生的新型工业部门发展迟缓。

——《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针对经济全球化问题,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说:“如果由于害怕全球化的破坏而希望挡回全球化的力量,我认为是不可取的。”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则认为“由于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使广大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反而造成……富国愈富,穷国愈穷”。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把1492年看作是全球化的开始”是什么意思?(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英国失去在全球化趋势中主导地位的原因。(4分)

(3)依据材料三,分别归纳克林顿与卡斯特罗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不得照抄材料)。(6分)

27、(18分)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俄、美国面对国内危机各自采取相应措施。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继续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对一些国家暂时无力开发的矿产、森林、油田等,政府以租让的方式让外国资本家经营;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废除实物分配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