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9级特大地震简介(徐锡伟 )

日本9级特大地震简介(徐锡伟 )
日本9级特大地震简介(徐锡伟 )

日本9级特大地震简介

徐锡伟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9级特大型地震,地震持续时间达5分钟,诱发了超过10米高的海啸,不仅冲刷了日本东北部海岸建构筑物、船只、汽车等所有地面物品,还引起了火灾、核电站设施爆炸、核泄漏和上万人死亡,这不仅仅是日本的灾难,也是全人类共同面对的灾难,引发了全球对核电站安全的担忧。同时,还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经验和教训,如果我们能够从中吸收有用的养分,有可能让我们今后更从容面对未来的地震灾害。

1地震基本参数

时间:2011年3月11日14时46分23秒(东京时间)

地点:日本本州东部海岸附近海域,北纬38.322,东经142.369

震中:日本东北地区宫城县

地震矩释放量:3.6×1022Nm,Mw=9.0

9级地震发生在太平洋板块俯冲到北美板块及更西的欧亚板块之下的巨型逆断层上

(上图显示日本地震震源百年复发间隔的发震概率图:2011年地震发生在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的板块边界带上(蓝色矩形框内,是原来预测的多个小于8级潜在震源a, B1, B2, b, c, d,

and e级联破裂的结果)

震源深度:24.4km

震源机制解见下图:

根据主震和余震和已有地震的准确定位资料和震源机制解等,可以推测发震断层: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到北美板块及更西的欧亚板块之下的巨型低角度逆断层,属板块边界带地震。

发震断层走向:194.9度,倾向西,倾角14.9度。

用于约束板块俯冲带几何结构的地震分布图(据https://www.360docs.net/doc/8d13618627.html,/earthquakes/eqarchives/subduction_zone/usc0001xgp/)

板块俯冲带发震断层倾角拟合(据https://www.360docs.net/doc/8d13618627.html,/earthquakes/eqarchives/subduction_zone/usc0001xgp/)

板块俯冲剖面模型图(右侧为太平洋板块,下插到西侧北美板块(左侧)之下引发东北部海

域9级特大地震

破裂范围:南北长450km,东西宽150km

破裂速度: 2.0km/s

破裂持续时间:300 S,比汶川地震多3分钟

最大断层滑移量:18m(据日本国立地球科学与防灾研究所资料)

日本东北部海域9级特大地震震源破裂分布图(据日本国立地球科学与防灾研究所资料)GPS观测到的同震位移场:

38.5度附近最大东南向位移7m(据名古屋大学Takeo Ito等,2011)。

日本国土地理院最大东向位移4米。

2地震灾害三大原因

据日本气象厅报告,截止到3月17日上午9点,日本9级特大地震期间死亡人数已经上升到2414人,失踪3118人。沿岸地段地震烈度最高达到最高等级7度,相当于我国地震烈度12度,许多地段达到6度,外围地区在5度左右。原因何在?

日本地震烈度分布(据日本气象厅)

(1)震级高。震级大达到9级,是日本有史以来记录到的最大震级地震。

(2)地震持续时间达5分钟,汶川地震长3分钟,持续震动对建筑结构破坏显然要严重。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日本是一个多地震国家,且经济发达,地面构建筑物的抗震设防标准明显地比我们国家的标准要高,在相同的地震破坏条件下,地震灾害会比我国轻。

(3)海啸。由于本次地震在海域地壳出现局部隆起最大达4米左右,引发了浪高10米的海啸。海啸应该说是严重地震灾害的主因。

(4)严重的福岛核电站核泄漏灾害。在地震期间安全关闭,但是没有能够保证关闭后的安全问题。

震中区附近局部隆起与沉降引发了海啸(据日本国土地理院)

3板块边缘地震迁移与地震预测的困境

源于板块边界带的地震空段理论也很难作为预测特大地震的法宝。

我们都知道,地球上发育着3条大的地震带:一是环太平洋地震带,包括日本、中国台湾、美国加州圣安德烈斯断层区等著名的地震活动区,全球约70%的地震分布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二是从喜马拉雅到地中海的欧亚地震带,地震分布的特点是比较分散,不像环太平洋地震带那么集中、那么规则,欧亚地震带约占全球地震的15%左右。三是沿着各大洋洋中脊分布的洋脊地震带,约占5%左右。这些地震板块之间俯冲、碰撞、剪切走滑等多种作用的结果,所以大多数地震都分布在板块的边缘地区。

全球地震分布图(1990~2000),图中红点代表地震的震中(资料来源:USGS)

1900年以来全球发生的矩震级Mw大于或等于8.5级特大地震16次,有5次发生在欧亚地震带东段,包括1950年发生在喜马拉雅东构造结的墨脱8.5级地震。其他的11次,包括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9级特大地震发生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因此,特大地震在板块边界上,尤其是环太平洋地震带上也是比较高的。从2004年苏门答腊9.3级地震引发海啸起,到2010年智利海域8.8级地震,再到日本海域9级地震,体现出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在时间上具有不均匀性,表明近期板块边界地震较为活跃。受板块边界带活跃影响,板块内部或大陆地区的地震也受到影响,例如2008年汶川地震、2010年玉树7.1级地震,2010年新西兰7.1级地震和2011年6.3级地震等可能是受板块边界带活动的影响而出现的板块内部地震。

1900年以来全球发生的8.5级以上特大地震分布图

Google Earth KML

(requires Google Earth)

值得指出的是,板块边界特大地震,特别是环太平洋地震带地震比较有规律地发生在历史上或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破裂的地震空段内,但要想准确预测也非是一件容易的事。

日本最近几十年的所作所为:根据形变测量数据、历史地震活动性、现今地震分布和板块俯冲几何结构特征等,推定了日本东海岸板块俯冲带不同段落的地震震级大小和发震概率,其中一直把东京湾以南、静冈的东海地震作为未来发生8级地震的预想地,发震概率达87%,30年以来一直以这一预想地,发生8级地震后包括东京都在内的邻近地区如何应对为目标,不断地进行地震演练,而东北部海沟附近作为发震概率不高、震级相对较小的潜在危险区。结果在东北部海沟附近几个潜在震源区发生了级联破裂,产生了9级地震。

地震在如此规律的板块边缘要进行真正意义上的预测尚且不可能,更何况板块内部呢?困难可想而知。

日本东部沿海俯冲带地震预测与发震概率图(据日本地震调查推进本部)

4面对频发的地震灾害我们该怎么办?

2011年3月11日日本本州东部海域发生9级地震震动破坏,大面积海啸冲刷、核电站核经受长时间震动破坏引发的核泄漏-将成为抹不去的长久灾难。面对灾难,我们必然要问:怎么办?

4.1地震灾害观测事实

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期间,从朝日新闻报道中注意到了这样的一个事实:地震重灾带集中在野岛—会下山—西宫断层沿线,90%以上的震亡人数和木质房屋倒塌率30%以上的地段均集中在距断层2—3公里宽度范围内(翠川三郎,1995),重灾带以外地区破坏很轻,为什么?因为野岛—会下山—西宫断层就是阪神地震的发震断层,断层所在地带为灾害特别严重带!

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带状分布地震灾害图(据朝日新闻)

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地表破裂带小仓断错点地面建筑设施破坏实例

1999年土耳其伊兹米特地震、台湾地区集集地震和美国霍克托曼地震3次地震现场考察表明:地震灾害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地震的震动引起的破坏,呈面状分布。这种类型的地震灾害可以提高抗震设防标准来有效地减轻,这也就是为什么在美国、日本等欧美发达国家,同样的7级地震死亡人数有时是零或很少的根本原因。

地震灾害的另一部分是由发震断层在地震的同时产生地表错动对地面建构筑物的直接

毁坏,这种同震地表错动可以说是无坚不摧的。实际上涉及到地面间构筑物的抗断问题。

车龙埔断裂同震地表破裂通过处桥梁断裂,河床形成跌水陡坎,显示出活动断层同震错动对

地面间构筑物是无坚不摧的!!!

另外,近断层强地面运动记录也反映出近断层地震动量值明显比远离断层区域要大。集集地震记录到上千条地震动记录,从统计图件上可以看到,活动断层发生地震的时候,在离断层三公里的范围内强地震动参数最大,例如峰值加速度有的达到1G ,甚至超过1G ,什么概念?可以把人抛起来。所以,在近断层3km范围内破坏最严重。三公里以外逐渐衰减到正常值,约在0.2G 或者以下。这种情况下,合理的抗震设防标准,如果房屋是保证质量的,是按照一定的抗震设防标准设计的,在三公里以外,应该说是可以保证房屋裂而不倒的。

1

3

5

79111315171921232527293133

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

10001100

Closest distance to fault(km)

P G A (c m /s /s )

台湾集集地震近断层强地面运动峰值加速度随断层距离的变化(王国权提供)

(PGA: 峰值加速度;Closest distance to fault: 离断层距离)

四川龙门山区白露中心学校可能是地震灾害防御、避让活动断层可以有效减轻地震灾害的教科书:断层就从学校两栋教学楼之间的操场上通过,形成的陡坎高2米,陡坎南面教学楼是1996年造的,按照7度设防的,窗户的开间比较大,产生好多X剪切裂缝,房柱钢筋发生了扭曲。陡坎北面的教学楼也是按照7度设防于2006年造的,墙体没有出现裂缝。所以,在质量保证的条件下,离开断层就可以保证地震安全。

白露中心学校地震陡坎与教学楼:避让活动断层是有效减轻地震灾害的最好措施

汶川地震尽管造成很大的灾害,但是给我们带来一个机会研究地表变形与房屋破坏之间的关系。通过详细测量、分析地表变形与房屋破坏的关系,得知地表变形梯度大于0.03地段房屋才出现中等及其以上破坏,也就是说在断层附近30米的范围内会产生严重的破坏,其它的破坏不是由于断层错动造成的,是由地震动引起的。

4.2减灾应对方法-科学技术做后盾

减轻灾害必须解决地面建构筑物的抗震与抗断两个问题。

地震灾害实例观测告诉我们,地面震动导致的破坏可以通过提高抗震设防标准,合理的抗震设计来有效地抗震。通过活动断层鉴定和大比例尺的填图可以准确地确定具有发震能力的活动断层位置,为土地规划、建设提供避让依据,那就是抗断问题。如果地面建筑物避开具有这些发震能力、地震的时候能够产生错动的断层,就可以有效的减轻由地面破裂引发的灾害。

1)避让活动断层-科学行动

(1)自2004年开始在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国家财政部、科技部、中国地震局

等部委和各级地方政府的资助和支持下,首先对20个具有发震构造背景、历史上发生过6.5级以上地震或存在活动断层的大中城市进行了城市活动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通过探测与活动断层科学鉴定,在20个城市存在的108条断层中,通过编制区域地震构造图、1:5万活动断层分布图、深浅地震构造勘探、钻孔联合探测和多手段新年代学样品测试等,鉴定、甄别出26条具有发震能力的活动断层,对这26条活动断层进行了加密勘探,确定空间位置,综合编制了1:1万活动断层分布图,供规划、建设部门使用,避让“活动断层”,防患于未然。目前,地市级城市活动断层探测还在进行中。按照国务院的有关文件精神,到2020年前全面完成地市级城市活动断层探测。

(2)地震重点防御区和主要地震区带的活动断层填图工作,通过大地震复发间隔的探槽开挖、断错地貌的测量、地质样品的年代测定等,在确定空间位置的基础上,获得反映活动断层发震危险性的定量参数,对这些活动断层发震危险性做出中长期评价,这是一项地震灾害预防的基础性科研工作,能够有效地提高防震减灾的能力。(喜马拉雅计划)

2)适当提高建构筑物抗震设防标准

迄今为止,多地震国家都有符合自己经济实力和反映科学技术水平的抗震设防标准。

新一代地震区划图在中国地震局震害防御司和主编高孟潭研究员支持下正在紧锣密鼓地编制中,编制过程中考虑了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我国经济的发展、地震安全等因素,要求大震不倒,针对我国不同地震构造区活动断层分布、地震类型、地震频度、潜在震级大小、地震波衰减关系、场地条件等,适当提高了我国建构筑物抗震设防标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3)重大工程场址,特别是核工程场址的区域稳定性问题--福岛核电站的经验与教训核电站不仅要考虑场址区和近场区没有活动断层,还要保证一定区域范围的地壳稳定性,避免核电站因震动引起核泄漏事故,以及建立安全关闭后核电站的安全问题保障体系!!

东日本大地震对我国的防震启示

东日本大地震对我国的防震启示 杜军 赵雁 西安三建建设有限公司 摘 要:2011年3月11日14时46分23秒在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9级特大地震,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同时造成大量建筑的损毁,本文主要结合日本此次地震的经验教训,对我国的的工程抗震提出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东日本大地震;隔振;消能减震;建筑法规;鲁棒性 东日本大地震不仅造成了建筑物的损害和财产损失,更引起了巨大海啸以及最高级别的核事故,其引起的次生灾害无论对人类生活还是自然生态都是损失巨大的,但是日本的建筑质量的优良表现展示了人类在灾害面前的智慧,借鉴邻国日本的此次地震经验来审视下我国的防灾和建筑质量是非常有必要的。 1震害原因分析 1.1 地震客观原因 此次地震属于板块边缘地震,属于逆断层地震,此次地震矩释放能量3.6× Nm,Mw=9.0,能量相当于汶川地震30倍,破裂范围:南北长450km,东西宽150km;破裂速度: 2.0km/s,破裂持续时间:300S,比汶川地震多3分钟,最大断层滑移量:18m[1]。在震源附近K-NET筑馆观测点(宫城县),观测到2933 cm/ s2的强烈加速度。从茨城县到岩手县南部的广阔的范围内,超过200 cm/s2的强烈加速度传播。从东北关东地区,结果发现有最大超过50cm的地震动位移发生。特别是仙台平原,也有超过100cm的地震动位移发生[2]。由图3地震烈度分布图可以看出日本大部分地区均达到了6度(相当于我国烈度十度)。另外此次地震不但是震级高,而且还引发了十米高的海啸,建筑物不仅遭受了地震动,还遭受了海啸的冲击,所以经不起冲击的木结构房屋基本上被夷为平地,而抗冲击能力好的如钢筋混凝土房屋发生整体坍塌的比例小。(见图11) 2.2 隔振与消能减震技术的应用  结构消能减震技术的方法是指在结构的某些部位(如支撑、剪力墙、节点、连接缝或连接件等)设置消能阻尼装置或元件,通过消能装置产生摩擦非线性滞回变形耗能来耗散或吸收地震能量以减小主体结构的水平和竖向地震反应,从而避免结构产生破坏或倒塌,以达到减震抗震的目的[3]。 图1:隔振示意图 图2:采用隔振的弹性建筑 如图1所示,普通居民住宅在基础设置隔震层,在建筑物底部安装橡胶弹性垫或摩擦滑动承重座等抗震缓冲装置,可通过隔震层先耗散能量,大大降低了建筑物直接承受地面传来的地震波的风险,减少了建筑发生灾害的可能性。又如图2:日本东京建了12座弹性建筑,这种弹性建筑物建在隔离体上,隔离体由分层橡硬钢板组和阻尼器组成,建筑结构不直接与地面接触,此次地震中甚至连玻璃都没有损坏。 我国新的抗震规范也提出了隔振与消能减震方面的指导性意见,明确隔振与消能减震设计可用于对抗震安全性和使用功能有较高要求或专门要求的建筑,当遭遇到本地区的多遇地震影响、设防地震 影响和罕遇地震影响时,可按高于本规范的基本设 ?82?

2008年日本宫城、岩手 7.2级大地震灾害案例评析

2008年日本宫城、岩手 7.2级大地震灾害案例评析 一、事件概述 2008年6月14日,日本宫城、岩手地区发生里氏7.2级大地震,地震类型与同年5月12日发生于我国四川汶川大地震相同,均为为“逆断层型”,震中位于岩手县内陆南部,距离仙台市北部85公里,东京市东北部385公里,震源深约8公里。此次地震主震于当地时间14日上午8点43分在岩手县南部爆发,日本气象厅评定地震强度为里氏7.2级,美国地震勘测局测定其摇晃强度为6.9级。此次地震所引发的余震规模也同样不可小觑,根据日本气象厅统计数据显示,6·14宫城岩手地震余震在主震爆发的头24小时中,共计200余次,头7天内共计400余次,余震强度最大达到5级甚至更强。尽管此次地震的摇晃强度堪比1995年阪神大地震,但地震所造成的损失却远远低于彼时。据东京技术研究所环境建设部所发布的《2008年日本宫城岩手地震报告》中统计的损毁情况来看,此次地震中共有11人死亡,12人失踪,450人受伤,2000多座房屋不同程度受损。 虽然在如此强烈的地震中,宫城、岩手两县均为震中重灾地区,受到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的严重影响,位于山区的居民遭遇与世隔绝的困境,但震灾由始至终都并未出现

如阪神或汶川地震般巨大的人员伤亡,这一方面缘于地震震中位于人口及建筑物相对稀少的山区;另一方面则是得益于日本先进的临灾预警机制和高效的灾害管理体系。 二、处置经过 日本地震灾害频繁,而宫城岩手地区则一直处于地震活跃期,据统计,该地区平均每隔37.1年就会爆发一次大地震。1978年宫城大地震及1995年阪神大地震的重创之后,日本不断吸取经验教训,完善自身灾害预警机制和管理体系,因此,对于6·14宫城岩手大地震的防治,日本政府及相关机构可谓做好了充分准备。 地震发生前,震源地区的地震监测系统探测到P波后,迅速启动临灾预警机制,日本气象厅通过NHK发布地震临灾预警警报(主要通过电视、电台和手机短信紧急发布预警信息),震源区域的警报是提前2秒发布的,一部分地区则是与地震发生同时发布。而离震源100公里的仙台市,则做到了在地震发生14秒之前,电视台就播出了“可能有强烈地震,请立即避难”的紧急预报。 地震发生48秒之后,日本各大电视台开始全面播发地震消息,并明确播出了震源地区、各地的震级、有无发生海啸的危险等消息。 地震发生1分钟后,警察厅成立了灾害警备本部;两分钟后,东北、关东和中部地方警察本部接到指示,广域紧急援助队做好准备。

海地、汶川、日本311大地震对比

日本大地震 2011年3月11日,日本当地时间14时46分,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地震震中位于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震源深度海下10千米。东京有强烈震感。地震引发的海啸影响到太平洋沿岸的大部分地区。地震造成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1~4号机组发生核泄漏事故。4月1日,日本内阁会议决定将此次地震称为“东日本大地震”。截至2011年12月22日,3月11发日生的日本大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已确认造成15,843人死亡、3,469人失踪。 汶川地震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8级强震猝然袭来,大地颤抖,山河移位,满目疮痍,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地震重创约5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大地。截至2009年4月25日10时,遇难69225人,受伤374640人,失踪17939人。其中四川省68712名同胞遇难,17921名同胞失踪,共有5335名学生遇难或失踪。直接经济损失达8451亿元。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自建国以来影响最大的一次地震。震级是自1950年8月15日西藏墨脱地震(8.5级)、和2001年昆仑山大地震(8.1级)后的第三大地震,直接严重受灾地区达10万平方公里。 海地地震 加勒比岛国海地当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16时53分(北京时间13日5时53分),发生里氏7.0级大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台网测

定,海地当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下午发生里氏7.3级强烈大地震),首都太子港及全国大部分地区受灾情况严重,截至2010年1月26日,海地地震进入第15天,世界卫生组织确认,此次海地地震已造成22.25万人死亡,19.6万人受伤。此次地震中遇难者有联合国驻海地维和部队人员,其中包括8名中国维和人员遇难。地震发生后,国际社会纷纷伸出援手,表示将向海地提供人道主义援助。 伤亡对比:日本大地震震级最高,但是伤亡人数最少。而海地地震震级最小,伤亡人数却最多。主要原因是海地经济不发达,城市规划不合理,房屋建筑抗震不达标,抢救不及时,导致伤亡数增多。而日本经济发达,地震预警及时,人们的防震意识比较高,所以伤亡人数较少。汶川地震则是因为人口密度太大,预警不及时,且房屋建筑抗震多数不达标,导致伤亡较大。

日本如何应对自然灾害

日本如何应对自然灾害 日本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地震、海啸、台风、火山喷发随时可能发生。在这种自然条件中,日本长期以来形成了一套健全的灾害应对体系,各级政府、机构分工明确,国民普遍具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和应急知识,以应对突如其来的灾难。 机制健全 日本内阁府设有名为中央防灾会议的常设机构,会议主席是首相,成员有国家公安委员会委员长、有关大臣和有关专家。中央防灾会议负责制订防灾基本计划,决定防灾基本方针。各都道府县分别设有地方防灾会议,由知事任主席,负责制订地方防灾计划。 重大灾害发生时,日本政府会在30分钟内成立紧急灾害对策总部,由首相亲自挂帅,立即投入工作。地方政府在灾害发生或有可能发生时也成立灾害对策总部,由知事任部长,立即向首相报告情况。 2004年10月23日,日本新潟县中越地区发生里氏6.8级强烈地震,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各级灾害应对机制在应对此次地震灾害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潟地震发生4分钟后,日本首相官邸便设立“官邸对策室”,负责收集地震信息,调查灾情。次日一早,日本政府根据《灾害对策基本法》,设立以防灾相村田吉隆为首的“非常灾害对策本部”,成员则由相关省厅局长级官员组成,负责调查灾情,指挥救灾。“非常灾害对策本部”决定动用储备的约9万份救灾食品,运往灾区;政府还决定编制2004年度补充预算案,拨款用于新潟地震灾区的重建。 日本自卫队在地震发生后迅速采取行动。地震发生4分钟后,防卫厅便设立“灾害对策本部”。半个多小时后,陆上自卫队、海上自卫队和航空自卫队的飞机相继飞往灾区。陆上自卫队各驻地都有一支由二三十人组成的24小时救灾

部队,可随时前往灾区进行救助。此外,还有4.3万名陆上自卫队队员和180 架飞机处于待命状态。陆上自卫队的168辆配有炊具的车辆也于第三日驶抵灾区。 除自卫队外,抗灾救灾的主力军还有各都道府县警察总部设立的大范围紧急救援队,总人数约4000人;日本各市町村的消防总部、消防团和灾害紧急消防救援队,全国共2210支,人数约为3.1万人。 各司其职 得益于健全的灾害应对机制,在地震发生后很短时间内,各级政府、机构就能迅速做出反应,分工合作,投入抗灾和救灾工作中。 2007年7月16日,日本中部地区发生里氏6.8级强烈地震,尚未从200 4年地震中完全复原的新潟县再一次成为重灾区。 地震发生20分钟后,厚生省立即着手从全国大约240家医院调集医护人员,组成约300支“灾害派遣医疗队”,随时待命。到地震当天晚上8时30分为止,已有24支医疗队从9个县市赶到地震灾区,开展救援活动。 地震发生后半小时,自卫队就派出救援队伍赶赴受灾现场。当天,自卫队出动490名自卫队员、190辆救援车、9艘舰船和23架飞机,供应42吨饮用水,发放3600份食物。此后,救援规模不断扩大,到8月29日救灾活动结束自卫队撤出时为止,共有9.24万名自卫队员、3.51万辆车、95艘舰船和1184架飞机投入救援。 此外,地震发生不到半小时,消防厅、警察厅在接到报告后也分别派出各自的救援队。 恢复基础 除政府部门外,日本电力、煤气、自来水公司、通信、交通等基础部门都有各自的防灾机制。发生灾害时,它们不仅会自主抗灾,还能在行业协会的组织协调下统一行动。

日本与中国的地震烈度(内容清晰)

日本与中国的地震烈度 饶扬誉孟慧付燕玲罗兰 (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武汉 430071) 日本气象厅的地震烈度(IJMA,Intensity of Japan Meteorological Agency)称为“震度”,从0到7度共划分为8个等级(表1)。除根据宏观地震现象外,日本的地震烈度主要考虑地震时地面的最大水平加速度。 表1 日本地震烈度表 烈度(震度) 名称说明 加速度 (cm·s-2) 0 无感人无感觉,地震仪可以记录到。<0.3 1 微震静止的人或对地震特别注意的人能感到有地震。0.8~2.5 2 轻震多数人可感到,屏风仅有轻微的震动。 2.5~8.0 3 弱震房屋摇动,屏风咔咔响,电灯等垂吊物在摇动,容器内水面发生波动。8.0~25.0 4 中震房屋强烈摇动,放置不稳的花瓶等倾倒,器内水外溢,行人有感,人 逃屋外。 25.0~80.0 5 强震墙壁裂缝,墓碑、石灯笼倒塌,烟囱毁坏。80.0~250 6 烈震房屋倒塌30%以下,山崩、地裂、多数人无法站立。250~400 7 激震房屋倒塌30%以上山崩、地裂、有断层发生>400 在发布实时地震预警信息时,往往采用随时间而变化的实时地震烈度(Ir)[1]。为了进一步区分破坏性烈度的等级,常常把5度和6度进一步细分为5-、5+、6-和6+,表示5度弱、5度强、6度弱和6度强的震感。所以,实际发布的烈度有10个等级(负值烈度除外)。 实时地震烈度,是地震灾害速报和预警的基础,而核心是采用时间域近似滤波法。 以往,计算IJMA是在频率域进行滤波变换,往往需要在地震动结束时才能算出烈度值,地震预警的时间延误十分明显。后来改进了滤波方法,采用在时间域近似滤波方法[1],这样,就可以得到随时间而变化的实时地震烈度值Ir,而时间序列内Ir的最大值Ia(近似地震烈度,发布系统自动舍小留大),就是与IJMA对应的地震烈度。 它和中国的12等级的地震烈度有较大差别。 中国的地震烈度从Ⅰ度~Ⅻ度共划分为12个等级(见表2)[2]。评定烈度时,Ⅰ度~Ⅴ度以地面上人的感觉及其他震害现象为主;Ⅵ度~Ⅹ度以房屋震害和其他震害现象综合考虑为主,人的感觉仅供参考;Ⅺ度~Ⅻ度以地表震害现象为主;凡有地面强震记录资料的地方,表列水平向地面峰值加速度和峰值速度可作为综合评定烈度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功刀卓,青井真,中村洋光. 震度のリァルタィム演算法,地震第60卷第4号日本地震学会, P243-252,200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 17742-2008 中国地震 烈度表,2009. 表2 中国地震烈度表(GB/T 17742-2008)(根据文献[2]整理)

日本地震多发原因

日本每年有感地震高达千次 日本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的西缘,犹如坐在一把摇晃不停的椅子上,每年发生的有感地震高达1000多次。20世纪以来,里氏6级以上的地震已超过50次。对上一次6级以上地震发生在去年10月4号,冲绳宫古岛发生里氏6.4级地震,一度发出海啸警报,无人伤亡。 1995年1月17号的阪神7.3级大地震,则是一次典型的地成直下型地震,官方公布有6435人丧生,四万多人受伤,超过十万栋房屋被毁,几十万人无家可归,经济损失近千亿美元。 近几年来,2008年7月24号,日本东北地区的6.8级地震,造成115人受伤。同年6月14号,岩手宫城内陆发生7.2级地震,造成7死两百多人受伤,福岛县一家核电厂有少量辐射水外泄。2007年7月16号,新泻发生的6.8级地震,一家核电厂发生火灾,导致辐射水泄漏,地震造成8人死亡,八百多人受伤。 延伸阅读:地震频发常态化日本警钟长鸣不懈怠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日本群岛地质的主要特点就是不稳定性。首先是因为日本群岛正好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在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之下,交界处的岩层便出现变形、断裂等运动,产生火山爆发现象与地震。其次是日本国内存在活火山86座,占世界活火山总数的约1/10。火山多,地震发生次数也多。日本每年平均有感地震1000次,仅东京的有感地震年均约40次。因此,日本是地震频繁发生的地带。2007年日本新潟发生强烈地震,当地核电站损坏严重。有人指责电力公司把核电站建在地震带上,后来发现日本现有50多个核电站都无法避开地震带。日本媒体经常发表专家学者的文章和谈话提示民众:日本随时可能发生强烈地震。警钟长鸣使日本民众对地震灾害不懈怠。 地震监测网络化 对于地震发生,尽管日本目前还无法准确预报,但监测地震是多方投入、不惜成本。位于筑波科技城的日本防灾科学技术研究所,是隶属文部科学省的国立科研机构。该研究所共设立的监测网包括三级2000多个点。其一是有感地震监测网,在全日本有1000个点。其二是包括能测微小地震在内的24小时监测网,共有1000多个点,基本是20至25公里有一处。其三是强震监测网,主要用于分析和监测地震发生的原因,这个监测网在因特网上设有网页。在日本东海地区和关东南部地区30多个点的地下数十米深处,气象厅设置了监测岩石体积变化的感应器,相关数据随时被传送至气象厅,作为分析地震的重要资料。在新干线列车途经的东海地区,日本铁道东海公司在铁路沿线设置了“早期监测地震警报系统”,以尽量保障行驶列车安全。

东日本大地震

东日本大地震 背景资料 时间日本时间2011年3月11日14时46分(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 地理位置:日本东北部海域 震中经纬度:北纬38.1度,东经142.6度 震源深度:10公里

震级:里氏9.0级 震中烈度:9度 伤亡人数:14063人死亡、13691人失踪(2011年4月12日19时) 震害分析 (1)释放能量 由于这次地震缘于板块间垂直运动而非水平运动,因此触发海啸,对日本一些海岸造成严重破坏,给整个太平洋沿岸带来威胁。这次地震释放的能量“将近美国全国一个月的能量消耗”。地球物理学家肯·赫德纳特说,依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收集的资料,这次强震使日本本州岛向东移动大约3.6米,使地球自转加快1.6微秒,地轴移动6微米。美国地震专家11日表示,日本时间11日下午发生的里氏9、0级强震是日本历史上“近1200年一遇”的地震,预计将造成数以千万美元计的损失。 (2)具体灾难 a地震引发海面上出现大漩涡 西太平洋海域11日发生里氏9.0级地震后,位于夏威夷的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针对太平洋沿岸大部分地区发布了海啸预警,各相关国家已分别采取了预警措施。 夏威夷州首府檀香山市警报长鸣,当地广播反复播发海啸预警,动员居住在沿海撤离区的居民及时撤离。预计第一波海啸可于当地时间11日2时55分(北京时间20时55分)抵达。当局已经组织大巴疏散当地居民,并准备开放疏散中心。印尼气象、气候和地球物理机构对该国巴布亚省、北苏拉威西省、北马鲁古省等地发布了海啸预警。预测海啸将于北京时间19时左右抵达印尼,该机构说,海啸可能对印尼多地区造成影响,该国东部各岛的北端尤其可能受到冲击。 b燃气泄漏火灾频现 强震发生在当地时间11日14时46分26秒(北京时间13时46分26秒),出现多次余震,宫城县、岩手县、青森县和包括东京在内的关东地区震感强烈。按照美国地质勘探局的说法,震级为里氏8.8级,震中位于宫城县以东130公里的太平洋海域,震源深度24公里。

日本3.11大地震感悟体会

日本3.11大地震感悟体会 北京时间20XX年3月11日13点46分,日本本州岛附近海域发生里氏9.0级强烈地震,震中位于北纬38.1度、东经142.6度的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震源深度20公里,东京有强烈震感。日本气象厅此前认定此次地震是日当地震记录史上震级最高的一次,为在板块接壤处发生的逆断层型地震。这次的地震让我们惊心动魄,这次的地震是非常厉害的,整个本州岛面目全非,地震引发的大火烧了整个城镇,并且由于本州岛是沿海地区,所以因为地震还引发了10米高的海啸,海啸一直冲到宫廷县德楼,把整个日本本州岛可以说是全部吞没,变成了茫茫的海洋,今天,由于海啸发生,于是引起了漩涡,把东西都卷了进去。地震还引发福岛核电站的屡次爆炸,可能导致严重的核泄漏,这不仅危害到整个日本,就连周边国家都进入紧张状态。截至21日18时,大地震及海啸已确认造成8805人死亡,12654人失踪,最终或超18000人。受地震影响避难人数达35万。在这次地震中,好多人都失去了家人和朋友,有些人甚至自己都死了,他们多么可怜呀!自然灾害是无情的,据专家介绍,这次日当地震毁坏力超过20个汶川地震的毁坏力。这次地震有史以来级数最高的一次地震,实在是威力巨大!他们知道,失去家人是多么痛苦的一件事情,作为生活在同一个地球的我们,也应该帮助他们。 从世界方面考虑,这不单单是日本受到灾难。而是世界受到了灾难,是地球受到了灾难,更是人类受到了灾难。每一次灾难来临都标

志着危险在向世界靠近,在向地球靠近,在向人类靠近。因此每一次灾难来临,世界各国都应全力去营救,尽力去弥补灾难所带来的损失。这也是我们力所能及的事。只有世界和平、统一人才能有更好更快的开展。让世界和平、统一从我做起,从现在的每一件事做起,更要从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做起。 各种自然灾害并没有因为人类科技的进步而减少,反而呈现出逐步增多乃至频繁的倾向。这个时候,就更需要我们当代研究生们从各方面积极学习抗震救灾能力,提高本身素质,以求最终更大的开展。这次地震其实也是一个警钟,它在提醒我们,要保护环境,不要大量抽取地下能量,这样会导致强烈的大地震,要是沿海地区也要注意不要把垃圾扔到海里,这样也会污染环境。让我们环保起来吧!让我们的地球变得更加的美丽,更加的漂亮! 在巨大的灾难面前,我当机立断的写下了这篇文章。在灾难面前,小小的博文显得那么渺小。我希望在这渺小的地方,能承载更多的人类灾难,只要因此能减少灾难。祝福每一个日本朋友和在日本的华人华侨以及其他国家的朋友——风雨过后是彩虹,灾难过后,幸福宁静。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请按需要编辑修改

日本地震年表

日本地震年表 全球里氏6级以上地震的五分之一发生在日本 【财新网】日本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带,地震频发。全球里氏6级以上地震的五分 之一发生在日本。每五分钟日本就会经历一次震动,每年日本人能感受到的地震 达2000次。以下为日本地震年表。 ------------------------------------------------------------------------------------------------------- 时间名称震级位置死亡人数影响 ------------------------------------------------------------------------------------------------------- 684/11/29 白凤南海地震 8.0-8.4 32.8°N 不详 134.3°E ------------------------------------------------------------------------------------------------------- 745/6/5 箕面地震 7.9 34.8°N 不详 135.5°E ------------------------------------------------------------------------------------------------------- 869/7/13 贞观地震 8.3 38.5°N 1000 地震引发海啸 143.8°E 导致仙台洪灾 宫城县 ------------------------------------------------------------------------------------------------------- 1293/5/27 镰仓地震 7.1-7.5 35.2°N 2.3万镰仓和神奈川县 139.4°E 受损最为严重 ------------------------------------------------------------------------------------------------------- 1361/8/3 正平南海地震 8.25-8.5 33.0°N 地震引发海啸 135.0°E ------------------------------------------------------------------------------------------------------- 1586/1/18 伊势湾地震 7.8 伊势湾伊势湾部分岛屿消失 ------------------------------------------------------------------------------------------------------- 1703/12/31元禄大地震8 江户 10.8万地震引发海啸 即现东京地区袭击房总半岛和相模湾 -------------------------------------------------------------------------------------------------------1707/10/28宝永地震 8.6 纪伊半岛6万地震导致房屋倒塌6万户 海啸吞噬大约2万户居民 富士山火山喷发 ------------------------------------------------------------------------------------------------------- 1854/12/23安政东海地震8.4 骏河湾 2000 ------------------------------------------------------------------------------------------------------- 1854/12/24安政南海地震8.4 南海海槽1万 ------------------------------------------------------------------------------------------------------- 1855/11/11安政江戸地震6.9 江户 6641 余震持续20天 ------------------------------------------------------------------------------------------------------- 1858/4/9 飞越地震 7.0-7.1 本州岛岛 200-300 地震引发山体滑 坡

东日本大地震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论东日本大地震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摘要 日本自泡沫经济崩溃之后,国内宏观经济持续着缓慢恢复态势。但是2011年3月11日的日本宫城县大地震并发海啸、核污染等复合灾难,给本就不乐观的日本宏观经济复兴带来了更加沉重的打击。日本大地震不仅对本国的宏观经济、政治、文化和旅游产业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和影响,还引发了一系列的国际连锁反应,给周边国家乃至全球的经济和政治格局都带来了巨大的震动。日本3.11宫城县大地震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此次的里氏9.0级大地震给日本关东地区造成的经济损失是无可估量的,但地震在给日本带来无尽的痛苦的同时,也让日本政府和民众认识到了经济发展战略调整的必要性,给日本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一定启示。 本文主要采用调研法、文献资料研究和个别实例分析等方法,从东日本大地震对日本三大产业的直接破坏、造成日本政府的财政多方面压力以及地震后的次生经济危机等方面入手,为大家阐述东日本大地震对日本经济的多方面破坏。 关键词日本;大地震;经济;影响

目录 摘要 (Ⅰ) 要旨 (Ⅱ) 第1章绪论 (1) 第2章东日本大地震对日本经济的巨大破坏 (1) 2.1大地震对日本经济产业的破坏 (1) 2.1.1大地震对日本公共服务业的破坏尤其严重 (1) 2.1.2给股票市场和石油期货带来的动荡 (2) 2.1.3对工业的破坏 (2) 2.1.4对日本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破坏 (3) 2.2大地震增加了政府经济工作的压力 (3) 2.2.1地震增加了日本的对外债务 (3) 2.2.3通货膨胀日益严重 (3) 2.2.4失业率居高不下 (3) 2.3地震灾害重创日本经济的多重表现 (4) 2.3.1经济前景不容乐观 (4) 2.3.2民众对经济形势的悲观和不信任 (4) 2.3.3核污染带来的“核危机” (5) 第3章东日本大地震给日本经济带来的启示 (5) 3.1促进了日本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 (5) 3.2为“核灾难”背后的核工业发展带来启示 (5) 3.3农业生产和粮食问题得到进一步重视 (6) 3.4使日本政府对失业问题加以重视 (6) 结论 (6) 致谢词 (7) 参考文献 (8)

日本地震相关法律法规简介

日本地震相关法律法规简介 新闻分类:它山之石创建日期:2008年06月05日浏览次数:1949[加新][推荐] 日本有关地震的法律法规大体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地震保险,关于该部分的国会立法(相当于我国人大制定的法律)主要有《关于地震保险的法律》,其次是内阁政令(相当于我国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主要有《关于地震保险的法律的施行令》,然后是省令(相当于我国各部委制定的行政规章),主要包括大藏省(类似于我国的财政部,于2000年被废除,其权力由现在日本的财务省和金融厅接管)制定的《关于地震保险的法律的实施规则》和《关于地震保险的再保险金额的概算与支付的省令》;第二个部分是地震防灾;关于该部分的国会立法有《地震防灾对策特别措施法》,《关于地震防灾对策强化地区的地震对策紧急整备事业的财政特别措施法》,以及《大规模地震对策特别措施法》;这些法律都配有相应的施行令(政令)和施行规则(省令)。第三个部分,支援制度。日本没有单独对地震后的支援活动作特别的规定,而是针对所有的灾害作了统一的规定。此外还有一些适用于具体地震灾害的财政支援措施,比如:《关于平成十九年新泻县中越冲地震灾害认定为激甚灾害以及其适用措施的有关政令》,《关于平成十六年新泻县中越地震灾害认定为特定非常灾害以及其适用措施的有关政令》,《关于平成五年北海道南西冲地震灾害认定为激甚灾害以及其适用措施的有关政令》(日本的县对应我国的省);除了这三部分日本对地震研究以及研究机构也作了一些规定,以下就这三个部分做一个简单介 绍。 第一部分地震保险 由于日本的火灾保险合同通常将地震,火山喷发,海啸列为了免责事由,火灾保险并没有帮助在1923年9月1日发生的关东大地震以及1964年6月16日发生的新泻地震中受灾的人们。鉴于创设地震保险的社会需求的增强,1966年起日本制订并施行了《关于地震保险的法律》和《地震再保险会计法》(2007年3月废止),实现了地震保险。 《关于地震保险的法律》的目的在于通过政府对保险公司承担的地震保险责任进行再保险,实现地震保险的普及,从而力求受灾者的生活的安定。由于地震保险是以受灾者的生活的安定为目的,因此保险标的限于住宅和生活用品,保险事故包括地震,火山喷发以及因此引起的海啸所导致的火灾,损害,埋没,流出所造成的全损,半损以及部分损。并且,损害保险公司的利润不包含在保险金当中。该保险不是独立保险,其附带在火灾保险之中。原则上在保火灾险的同时需要附带保地震险,如果不愿意保地震险需要在确认栏中盖私人章。 针对地震损失的巨大性,政府实施了再保险制度,确保保险金的支付。地震险的保险金额可以设定在火灾险的保险金额的30%到50%的范围内,建筑物和家庭财产的保险金额上限分别是5000万日元和1000万日元。保险费根据住所地和建筑物的构造不同而不同。住所地根据所处地域的地震危险度分成四个等级,建筑物的构造分为木造和非木造两种。此外,还有建筑年份和耐震强度等的折扣制度。一次地震所支付的保险金总额限度由地震保险法的施行令来予以规定,应该支付的保险金总额超过了限度额的,对保险金作相应的削减。 地震保险的保险费率的基准由金融厅根据损害保险费率估算机构的申报予以设定,各保险公司根据该基准各自设置保险费。在创设地震保险时,根据地震的发生状况,频率,活动断层等当时的数据估算地震的发生率,以此将47个都道府县分成了四个等级设定保险费率的基准。但是,考虑到此后地震发生和活动断层的调查结果,该基准再2006年有所修改(如下图所示)。此外, AAAAAA

地震大国”日本的中小学防震措施和防灾教育

地震大国”日本的中小学防震措施和防灾教育 在日本,75%的小学生认为“不远的将来身边可能发生大地震”,有90%的人表示“最担心的灾害是地震”。但是,由恐惧而生的不是恐慌,而是从娃娃抓起的危机意识和行动。 众所周知,日本是地震多发国家,但是地震造成的伤亡人数却不多。日本为什么能将“地震大国”变为“减灾大国”?其原因是多方 面的。 恐惧感转化为危机意识 日本人对自然灾害中的地震具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和恐惧感。调查显示,高达75%的小学生认为“不远的将来身边可能发生大地震”,有90%的人表示“最担心的灾害是地震”。为此,有60%的家庭购置了便携式收音机、手电筒和药品,有20%的家庭储存了应急食品,有86%的民众确认过去附近避难所的路线。 日本地方自治团体和学校也为应对地震灾害而采取了措施。在只有10万人口的千叶县镰谷市,在3所小学和2所初中建造了5座40吨的耐震储水池和水井,配置了发电机,即使在断电情况下每分钟也能提供120升饮用水。该市设置了3个防灾仓库,如北部小学的仓库

长期储存防灾食品64580份、饮用水袋4500个、简易厕所42个、帐篷12顶、担架60副、药品48箱、毛毯2440床,等等。该市还在16所中小学和3所幼儿园设置了25个避难所和11个临时救护所。另外,还配备了67个户外喇叭、10个车载式无线电发射台。当强烈地震等灾难来临时,即使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师生和当地居民也能 依靠这些食品和设备进行自救。 防灾教育持之以恒 为了把地震的灾害减低到最低限度,日本各地中小学都非常重视防灾组织的建立、教师进修、学生防灾知识的学习和防灾演练等工作。以兵库县为例,该县所有的小学、初中、高中和特殊学校都有常设的防灾教育委员会,负责防灾指南手册的编制、教职员分工、规划和实施防灾教育等工作。该县有77%的小学、69%的初中、60%的高中和43%的特殊学校开展了定期的有关防灾对策、指导学生防灾方法、学生心理辅导为主要内容的教师防灾进修或研讨会。几乎所有学校每年都要实施1至2次防灾演练,近30%的小学每年举行防灾演练4次以上。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日本中小学一般都把防灾教育列入学校正式教育计划中,编制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防灾教育课程。如在理科、社会等课程中指导学生学习地震发生的原理、所在地区的自然环境以及过去所遭受的自然灾害的特征等;在道德课、综合学习课、课外活动等时间培养学生的防灾意识、讲解日常生活中防灾的注意事项、灾害发生时应采取什么行动,以提高学生防灾的实际技能。防灾演习是把

地震大国日本的中小学防震措施

"地震大国"日本的中小学防震措施 众所周知,日本是地震多发国家,但是地震造成的伤亡人数却不多。日本为什么能将“地震大国”变为“减灾大国”?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恐惧感转化为危机意识 日本人对自然灾害中的地震具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和恐惧感。调查显示,高达75%的小学生认为“不远的将来身边可能发生大地震”,有90%的人表示“最担心的灾害是地震”。为此,有60%的家庭购置了便携式收音机、手电筒和药品,有20%的家庭储存了应急食品,有86%的民众确认过去附近避难所的路线。 日本地方自治团体和学校也为应对地震灾害而采取了措施。在只有10万人口的千叶县镰谷市,在3所小学和2所初中建造了5座40吨的耐震储水池和水井,配置了发电机,即使在断电情况下每分钟也能提供120升饮用水。该市设置了3个防灾仓库,如北部小学的仓库长期储存防灾食品64580份、饮用水袋4500个、简易厕所42个、帐篷12顶、担架60副、药品48箱、毛毯2440床,等等。该市还在16所中小学和3所幼儿园设置了25个避难所和11个临时救护所。另外,还配备了67个户外喇叭、10个车载式无线电发射台。当强烈地震等灾难来临时,即使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师生和当地居民也能依靠这些食品和设备进行自救。 防灾教育持之以恒 为了把地震的灾害减低到最低限度,日本各地中小学都非常重视防灾组织的建立、教师进修、学生防灾知识的学习和防灾演练等工作。以兵库县为例,该县所有的小学、初中、高中和特殊学校都有常设的防灾教育委员会,负责防灾指南手册的编制、教职员分工、规划和实施防灾教育等工作。该县有77%的小学、69%的初中、60%的高中和43%的特殊学校开展了定期的有关防灾对策、指导学生防灾方法、学生心理辅导为主要内容的教师防灾进修或研讨会。几乎所有学校每年都要实施1至2次防灾演练,近30%的小学每年举行防灾演练4次以上。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日本中小学一般都把防灾教育列入学校正式教育计划中,编制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防灾教育课程。如在理科、社会等课程中指导学生学习地震发生的原理、所在地区的自然环境以及过去所遭受的自然灾害的特征等;在道德课、综合学习课、课外活动等时间培养学生的防灾意识、讲解日常生活中防灾的注意事项、灾害发生时应采取什么行动,以提高学生防灾的实际技能。防灾演习是把学生平时习得的知识和技能运用于实践的一项综合活动,日本各校分别针对地震发生在课上、课间、放学回家途中等不同情形进行各种实战训练,并请防灾教育专家或当地消防员来校指导,总结每次训练的经验和不足之处,以便下次演练时改进。由于日本各地学校防灾教育都能做到持之以恒,所以当地震来临时,教师和学生大多能迅速作出正确的避难行动,避免了无谓伤亡。 达标校舍须抗7级地震 日本中小学在大地震中的伤亡率之所以很低,当然主要归因于校舍的耐震性能比较高。根据2009年日本文部科学省对全国中小学校舍耐震性能的调查结果,日本六成以上的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校舍到达了日本政府规定的耐震标准,即“在发生强6级至7级左右的强烈地震时,校舍虽然有部分损伤但不会

日本3.11大地震心得体会

日本3.11大地震心得体会 北京时刻2011年3月11日13点46分,日本本州岛附近海域发生里氏9.0级强烈地震,震中位于北纬38.1度、东经142.6度的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震源深度20公里,东京有强烈震感。日本气象厅此前认定此次地震是日本地震记录史上震级最高的一次,为在板块交界处发生的逆断层型地震。这次的地震让我们触目惊心,这次的地震是特别厉害的,整个本州岛面目全非,地震引发的大火烧了整个城镇,同时由于本州岛是沿海地区,因此因为地震还引发了10米高的海啸,海啸向来冲到宫廷县德楼,把整个日本本州岛能够说是全部吞没,变成了茫茫的海洋,今天,由于海啸发生,于是引起了漩涡,把东西都卷了到里面去。地震还引发福岛核电站的多次爆炸,可能导致严峻的核泄漏,这别仅危害到整个日本,就连周边国家都进入紧张状态。截至21日18时,大地震及海啸已确认造成8805人死亡,12654人失踪,最终或超18000人。受地震妨碍避难人数达35万。在这次地震中,好多人都失去了家人和朋友,有些人甚至自己都死了,他们多么悲伤呀!自然灾难是无情的,据专家介绍,这次日本地震破坏力超过20个汶川地震的破坏力。这次地震有史以来级数最高的一次地震,实在是威力巨大!他们知道,失去家人是多么痛苦的一件情况,作为日子在同一具地球的我们,也应该帮助他们。 从世界方面思考,这别仅仅是日本受到灾害。而是世界受到了灾害,是地球受到了灾害,更是人类受到了灾害。每一次灾害来临都标志着惊险在向世界靠近,在向地球靠近,在向人类靠近。所以每一次灾害来临,世界各国都应全力去营救,竭力去弥补灾害所带来的损失。这也是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惟独世界和平、统一人才干有更好更快的进展。让世界和平、统一从我做起,从如今的每一件事做起,更要从每一具国家、每一具民族做起。 各种自然灾难并没有因为人类科技的进步而减少,反而呈现出逐渐增多乃至频繁的倾向。那个时候,就更需要我们当代研究生们从各方面积极学习抗震救灾能力,提高自身素养,以求最终更大的进展。这次地震事实上也是一具警钟,它在提醒我们,要爱护环境,别要大量抽取地下能量,如此会导致强烈的大地震,要是沿海地区也要注意别要把垃圾扔到海里,如此也会污染环境。让我们环保起来吧!让我们的地球变得更加的漂亮,更加的美丽! 在巨大的灾害面前,我坚决果断的写下了这篇文章。在灾害面前,小小的博文显得那么渺小。我希翼在这渺小的地点,能承载更多的人类灾害,只要所以能减少灾害。未动分毫祝愿每一具日本朋友和在日本的华人华侨以及其他国家的朋友——风雨过后是彩虹,灾害过后,幸福安详。

关于日本大地震的感想

关于日本大地震的感想 摘要 2011年3月11日,日本当地时间14时46分,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地震震中位于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震源深度20公里。东京有强烈震感。地震引发的海啸影响到太平洋沿岸的大部分地区。地震造成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1~4号机组发生核泄漏事故。4月1日,日本内阁会议决定将此次地震称为“东日本大地震”。截至当地时间4月12日19时,此次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已确认造成13232人死亡、14554人失踪。 关键词日本大地震思考 当我们听到日本发生大地震时,国人反应不一,有的在高声庆祝,有的因为人道主义的原因在祈祷。以下是我个人的看法。 首先我们不得不说地震时日本人的反应,一把面对横扫一切的大灾难,日本人表现出了让世人吃惊的沉稳,这不是最触动我的,最触动我的是日本民众之间的团结互助。地震之后,日本社会上的自动贩卖机、便利店和公用电话等全部免费。日本最大的自动零售企业三得利在地震之后就宣布,所有的三得利自动贩卖机全部免费,而在去年的8月份,三得利就将所有的自动贩卖机进行了改造,以保证发生地震时自动贩卖机可以转为免费模式;民众到超市内免费取用物品时,秩序井然的同时也绝不会多拿物品;震后部分地区手机通讯中断,民众也自觉排队打公用电话……似乎每一个人都那么自觉,像是形成了某种默契,这种默契像是刀子刻到了我们心里。因为,汶川地震的时候,我们有人趁机发灾难财,哄抬物价;而关于排队的问题,即使是在日常的生活状态里,我们也不敢说我们做得有多好,更不用说是在地震后了…… 在这些表现里,我们看到了日本的一种民族精神,无形的,不容我们忽视的,让我们不得不打从心底里佩服的。我们的国家当然也有自己的民族精神,但也缺少某些东西,我们在弘扬自己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的同时,是不是也该反思我们到底缺了什么东西呢? 相比之下在汶川地震,中国遭受了那么大的灾难,其中有天灾,也有人祸。可是事后除了表彰、立功、嘉奖、升官,可有什么教训总结?平静的时候,人类不会思考如何预防灾难,一定要被狠狠教训一顿才会想起,哦,下次一定要XXXX,不能XXXX。学费虽然巨大,不过总算有所收获,不会在同一个地方摔倒两次,这就是日本社会的逻辑。充分的总结一定要全社会的参与,日本在阪神地震中和地震后,日本媒体用鸡蛋里面挑骨头的态度苛责日本政府,这才有了日本社会预防地震灾难的结构性变化。 可是我们呢?唐山地震后,地震死亡人数有没有大幅度下降?汶川地震后,到底有哪些教训被总结了?除了乘机成立一些不知道会不会有用的机构,采购不知如何使用的设备,以及各级各部门官员集体全国性地“礼尚往来”。任何公开的稍微深刻一些的批评,哪怕是善意和有根据的,都会被政治化而被压制,这也是地震后,我们几乎看不到对汶川灾难的有价值的反思,救灾时仅有的一些质疑

日本311大地震东京电力的覆辙与教训

东京电力的覆辙与教训 和静钧,西南政法大学副教授 东京电力之错,在于企业治理的缺陷,在于其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的缺失。这场危机,暴露出牵涉到一个企业的“内部性”灾难时,政府应该如何平衡管理和安全的矛盾。 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漏事故,经过大地震之时的初发、到之后形势恶化、最后到接入外部电源成功进行连续海水注入,历时11天之后,危机才开始显露趋缓曙光。在这段核恐怖时间里,数百民众受到严重的核辐射伤害,不仅令遭受了地震和海啸灾难的周边数万居民,不得不为躲避成倍增长的核辐射而逃离家园,也使人口稠密和经济发达的东日本,一度面临着“完全被毁灭的危险”(日本首相菅直人语),甚至让这场危机引发的恐慌扩散到日本周边国家和地区。 现在看来,造成如此大的后果,很大程度上与东京电力公司“人为因素”密不可分。应当承认,在地震和海啸第一波冲击时,福岛第一核电站被迫停止运行,外部电网和备用柴油被海啸摧毁,但相对于核泄漏灾难而言,其内部依然处于可控状态,只要当时决策正确,及时启动海水注入等措施,福岛第一核电站之后的危机就不会升级。然而,东京电力管理层却采取向核反应堆外墙喷洒海水降温的方法,致使裸露于水面上的核燃料棒处于因过热而熔毁的危险,一旦内部过热引发爆炸,大量的核尘埃就会通过空气向四周扩散,从而引发真正意义的严重核灾难。 东京电力在这期间,还涉嫌故意隐瞒信息,没有第一时间向政府核问题顾问机构披露充分的信息,以通讯不便为由拖延发布最新信息,甚至晚于电视台通报情况。据报,日本首相菅直人在电视上看到核电站机组出现氢蒸气炸毁厂房屋顶新闻之后1小时,才接到东京电力的最新事故报告。在通报厂区和周边辐射量时,也以计算错误为由,故意低报辐射量。 除决策不当、瞒报外,东京电力管理层还公然不服从政府指令。早在厂区机组出现连续爆炸之后,政府就指示东京电力迅速接通外部电源,注入海水控制核燃料棒温度,但东京电力置若罔闻,甚至一直不愿意要求自卫队特别核处理力量来参与救灾。直到菅直人当面对东京电力管理层训斥和强烈要求后,东京电力才启动本该在第一时间就启动的海水注入程序,而此时,危机已经铸成,后果已经产生。 东京电力何以胆敢如此?显而易见,东京电力在平衡利益与损失之时,把投资者利益放到了公共利益之前。由于担心海水注入有可能造成核反应堆永久性损坏从而使核电站变成一堆废址,使投资者血本无归,东京电力一直不想采取任何对核反应堆可能造成伤害的应对行为,甚至把美国从千里之外紧急运送来的治核灾难“特效药”硼酸也没有用上场。这种狭隘的利益观,在行为的清单中展露无遗。 这场危机,暴露出牵涉到一个企业的“内部性”灾难时,政府应该如何平衡管理和安全的矛盾。东京电力管理层素有“内向和否定”的企业文化,虽名为民营企业,但股权结构复杂,有政府股份,也有外国主权基金的投资,更有巨富特权阶层的投资,这使企业牢牢被少数大股东和管理层所把持。东京电力历史上也存在过窜改数据、虚报信息的行为。虽然日本有“防灾大纲”等法律,但除非现实危险已到了一定程度,政府无法接管一个企业,所以政府面对全球最大的核电企业,往往针插不进,无计可施。东京电力之错,在于企业治理的缺陷,在于其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的缺失。对任何致力于增进社会责任的企业,都应好好从东京电力身上吸取教训。 美媒东京电力为保资产贻误抢险时机他们的初期反应失败了,东京电力就像是在捡一个10日元硬币的时候却丢了一个1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