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年与甲子年对照表

公元年与甲子年对照表
公元年与甲子年对照表

-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 13 -

- 14 -

- 15 -

- 16 -

中国年号干支公元纪年对照表

中国历史年号·干支与公元纪年对照表(从公元元年起) 汉 (公元前206—公元220年) 二十二年丙午46 二十三年丁未47 二十四年戊申48 二十五年己酉49 二十六年庚戌50 二十七年辛亥51 二十八年壬子52 二十九年癸丑53 三十年甲寅54 三十一年乙卯55 三十二年丙辰56 中元元年丙辰56 二年丁巳57 永平元年戊午58 二年己未59 三年庚申60 四年辛酉61 五年壬戌62 六年癸亥63 七年甲子64 八年乙丑65 九年丙寅66 十年丁卯67 十一年戊辰68 十二年己巳69 十三年庚午70 十四年辛未71 十五年壬申72 十六年癸酉73 十七年甲戌74 十八年乙亥75 建初元年丙子76 二年丁丑77 三年戊寅78 四年己卯79 五年庚辰80 六年辛巳81 七年壬午82 八年癸未83 九年甲申84 元和元年甲申84 二年乙酉85 三年丙戌86 四年丁亥87 章和元年丁亥87 二年戊子88 永元元年己丑89 二年庚寅90 三年辛卯91 四年壬辰92 五年癸巳93 六年甲午94 七年乙未95 八年丙申96 九年丁酉97 十年戊戌98 十一年己亥99 十二年庚子100 十三年辛丑101 十四年壬寅102 十五年癸卯103 十六年甲辰104 十七年乙巳105 元兴元年乙巳105 延平元年丙午106 永初元年丁未107 二年戊申108 三年己酉109 四年庚戌110 五年辛亥111 六年壬子112 七年癸丑113 元初元年甲寅114 二年乙卯115 三年丙辰116 四年丁巳117 五年戊午118 六年己未119 七年庚申120 永宁元年庚申120 二年辛酉121 建光元年辛酉121 二年壬戌122 延光元年壬戌122 二年癸亥123 三年甲子124 四年乙丑125 永建元年丙寅126 二年丁卯127 三年戊辰128 四年己巳129 五年庚午130 六年辛未131 七年壬申132 阳嘉元年壬申132 二年癸酉133 三年甲戌134 四年乙亥135 永和元年丙子136 二年丁丑137 三年戊寅138 四年己卯139 五年庚辰140 六年辛巳141 汉安元年壬午142 二年癸未143 三年甲申144 建康元年甲申144 永嘉元年乙酉145 本初元年丙戌146 建和元年丁亥147 二年戊子148 三年己丑149 和平元年庚寅150 元嘉元年辛卯151 二年壬辰152 三年癸巳153 永兴元年癸巳153 二年甲午154 永寿元年乙未155 二年丙申156 三年丁酉157 四年戊戌158 延熹元年戊戌158 二年己亥159 三年庚子160 四年辛丑161 五年壬寅162 六年癸卯163 七年甲辰164 八年乙巳165 九年丙午166 十年丁未167 永康元年丁未167 建宁元年戊申168 二年己酉169 三年庚戌170 四年辛亥171 五年壬子172 熹平元年壬子172 二年癸丑173 三年甲寅174 四年乙卯175 五年丙辰176 六年丁巳177 七年戊午178 光和元年戊午178 二年己未179 三年庚申180 四年辛酉181 元始元年辛酉 1 二年壬戌 2 三年癸亥 3 四年甲子 4 五年乙丑 5 居摄元年丙寅 6 二年丁卯7 三年戊辰8 初始元年戊辰8 新始建国元年己巳9 二年庚午10 三年辛未11 四年壬申12 五年癸酉13 天凤元年甲戌14 二年乙亥15 三年丙子16 四年丁丑17 五年戊寅18 六年己卯19 地皇元年庚辰20 二年辛巳21 三年壬午22 四年癸未23 更始元年癸未23 二年甲申24 三年乙酉25 东汉建武元年乙酉25 二年丙戌26 三年丁亥27 四年戊子28 五年己丑29 六年庚寅30 七年辛卯31 八年壬辰32 九年癸巳33 十年甲午34 十一年乙未35 十二年丙申36 十三年丁酉37 十四年戊戌38 十五年己亥39 十六年庚子40 十七年辛丑41 十八年壬寅42 十九年癸卯43 二十年甲辰44 二十一年乙巳45

中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精编

中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 精编 Document number:WTT-LKK-GBB-08921-EIGG-22986

中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 夏约公元前21世纪-约公元前16世纪商约公元16世纪-约公元前1066 周西周约公元前1066-公元前771 东周公元前770-公元前256 春秋时代公元前770-公元前476 战国时代公元前475-公元前221 秦公元前221-公元前206 汉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3 东汉 25-220 三国魏 220-265 蜀 221-263 吴 222-280 西晋 265-316 东晋十六国东晋 317-420 十六国 304-439 南北朝南朝宋 420-479 齐 479-502 梁 502-557 陈 557-589 北朝北魏 386-534

东魏 534-550 北齐 550-577 西魏 535-557 北周 557-581 隋 581-618 唐 618-907 五代十国后梁 907-923 后唐 923-936 后晋 936-946 后汉 947-950 后周 951-960 十国 902-979 宋北宋 960-1127 南宋 1127-1279 辽 907-1125 西夏 1032-1227 金 1115-1234 元 1279-1368 明 1368-1644 清 1644-1911 中华民国 1912-1949

1、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五帝(约前26世纪初——约前22民纪末至约前21世纪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2、夏(约前22世纪末至约前21世纪初——约前17世纪初): 禹、启、太康、仲康、相、少、康、杼、槐、芒、泄、不降、扃、廑、孔甲、皋、发、桀 3、商(约前17世纪初——约前11世纪):汤、外丙、仲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已、太戊、仲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康丁、武乙、太丁、帝乙、纣 4、周(约前11世纪——前256)[西周、东周] 西周(约前11世纪——前771):武王(姬发)、成王(姬诵)、康王(姬钊)、昭王(姬瑕)、穆王(姬满)、共王(姬翳扈)、懿王(姬鞯)、孝王(姬辟方)、夷王(姬燮)、厉王(姬胡)、共和、宣王(姬静)、幽王(姬宫星) 5、东周(前770——前256):平王(姬宜臼)、桓王(姬林)、庄王(姬佗)、禧王(姬胡齐)、惠王(姬阆)、襄王(姬郑)、顷王(姬壬臣)、匡王(姬班)、

中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表

中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表 ┏━━━━┯━━━━━━━━┯━━━┯━━━━┓┃朝代│ 起讫 │都城│ 今地┃ ┠────┼────────┼───┼────┨ ┃夏 │约前22世纪末至约│安邑 │山西夏县┃ ┃ │前21世纪初—约前├───┼────┨ ┃ │17世纪初 │阳翟 │河南禹县┃ ┠────┼────────┼───┼────┨ ┃ │约前17世纪 │亳 │河南商丘┃ ┃商 │-前11世纪├───┼────┨ ┃ │ │殷 │河南安阳┃ ┠─┬──┼────────┼───┼────┨ ┃ │西周│约前11世纪-前771│镐京 │陕西西安┃ ┃周├──┼────────┼───┼────┨ ┃ │东周│前770-前256 │洛邑 │河南洛阳┃ ┠─┴──┼────────┼───┼────┨ ┃秦 │前221-前206 │咸阳 │陕西咸阳┃ ┠─┬──┼────────┼───┼────┨ ┃ │西汉│前206-公元25 │长安 │陕西西安┃ ┃汉├──┼────────┼───┼────┨ ┃ │东汉│ 25-220 │洛阳 │河南洛阳┃ ┠─┼──┼────────┼───┼────┨ ┃三│魏 │ 220-265 │洛阳 │河南洛阳┃ ┃├──┼────────┼───┼────┨ ┃ │蜀汉│ 221-263 │成都 │四川成都┃ ┃国├──┼────────┼───┼────┨ ┃ │吴 │ 222-280 │建业 │江苏南京┃ ┠─┼──┼────────┼───┼────┨ ┃ │西晋│ 265-317 │洛阳 │河南洛阳┃ ┃晋├──┼────────┼───┼────┨ ┃ │东晋│ 317-420 │建康 │江苏南京┃ ┠─┴──┼────────┼───┼────┨ ┃十六国 │ 304-439 │ - │ -┃ ┠─┬──┼────────┼───┼────┨ ┃南│宋 │ 420-479 │建康 │江苏南京┃

公元、农历纪年对照表

公元、农历纪年对照表

公元、农历纪年对照表 唐朝(公元618—907年) 高祖(李渊)公元农历年号公元农历年号633癸巳贞观七年618戊寅武德元年634甲午贞观八年619已卯武德二年635乙未贞观九年620庚辰武德三年636丙申贞观十年621辛巳武德四年637丁酉贞观十一年622壬午武德五年638戊戌贞观十二年623癸未武德六年639已亥贞观十三年624甲申武德七年640庚子贞观十四年625乙酉武德八年641辛丑贞观十五年626丙戌武德九年642壬寅贞观十六年太宗(李世民)643癸卯贞观十七年公元农历年号644甲辰贞观十八年627丁亥贞观元年645乙巳贞观十九年628戊子贞观二年646丙午贞观二十年629已丑贞观三年647丁未贞观二十一年630庚寅贞观四年648戊申贞观二十二年631辛卯贞观五年649已酉贞观二十三年632壬辰贞观六年

高宗(李治)公元农历年号公元农历年号670庚午咸亨元年650庚戌永徽元年671辛未咸亨二年651辛亥永徽二年672壬申咸亨三年652壬子永徽三年673癸酉咸亨四年653癸丑永徽四年674甲戌上元元年654甲寅永徽五年675乙亥上元二年655乙卯永徽六年676丙子仪凤元年656丙辰显庆元年677丁丑仪凤二年657丁巳显庆二年678戊寅仪凤三年658戊午显庆三年679已卯调露元年659已未显庆四年680庚辰永隆元年660庚申显庆五年681辛巳开耀元年661辛酉龙朔元年682壬午永淳元年662壬戌龙朔二年683癸未弘道元年663癸亥龙朔三年684甲申嗣圣元年664甲子麟德元年文明元年665乙丑麟德二年光宅元年666丙寅乾封元年685乙酉垂拱元年667丁卯乾封二年686丙戌垂拱二年668戊辰总章元年687丁亥垂拱三年669已巳总章二年688戊子垂拱四年

中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表

中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表 夏约前21世纪—约前16世纪商约前16世纪—约前1066 东周前779—前256 周{春秋前722—前481 战国前403—前221 秦前221—前206 西汉前206—公元23 汉{东汉25—220 魏220—265 三国{蜀221—263 吴222—280 西晋265—316 东晋317—420 十六国 304—439 南北朝 1,南朝【宋【420—479】 【2齐【479—502】 【梁【502—557】

【陈【557—589】 2,北朝【北魏【386—534】 【东魏【534—550】 【北齐【550—577】 【西魏【335—557】 【北周【557—581】随581—628 唐618—907 五代十国【后梁】907—923 【后唐】923—936 【后晋】936—946 【后汉】947—950 【后周】951—960 【十国】902—979 宋【南宋】960—1127 【北宋】1127—1279 辽907—1125 西夏1023—1277 金1115—1234 元1279—1368 明1368—1644 清1644—1911

中华民国1912—1949 注《论语》【孔子,先宋人,出生于鲁襄公23年庚戌11月庚子,鲁昌平乡陬邑。昭公25年甲申,孔子年35,而昭公奔齐,鲁乱,于是适齐,为高昭子家臣,以通乎景公。公欲封以尼溪之田,宴婴不可,公惑之。孔子遂行,反平鲁。定公元年壬辰】 由此孔子出生西汉前148年,定公元即在183年壬辰。 根据相关资料证实,就年代而言; 【靖康2年1127年】【绍兴13年1142年】【康熙22年1683年】 【康熙60年1721年】【乾隆10年1745】【嘉庆3年1789年】 自【960年至1127年】属北宋时期。以汴梁【今河南开封】为都,共历七代九帝。 即; 太祖赵匡胤【960年至976年在位】 太祖弟,太宗赵光义【976至997年在位】 太宗子,真宗赵恒【998至1022年在位】 真宗子,仁宗赵祯【1023至1063年在位】 仁宗子,英宗赵曙【1064至1067年在位】

年号纪年与公元纪年对照表

年号纪年与公元纪年对照表 中国历史年号·干支与公元纪年对照表(从公元元年起) 汉 (公元前206—公元220年) 二十二年丙午46 二十三年丁未47 二十四年戊申48 二十五年己酉49 二十六年庚戌50 二十七年辛亥51 二十八年壬子52 二十九年癸丑53 三十年甲寅54 三十一年乙卯55 三十二年丙辰56 中元元年丙辰56 二年丁巳57 永平元年戊午58

三年庚申60 四年辛酉61 五年壬戌62 六年癸亥63 七年甲子64 八年乙丑65 九年丙寅66 十年丁卯67 十一年戊辰68 十二年己巳69 十三年庚午70 十四年辛未71 十五年壬申72 十六年癸酉73 十七年甲戌74 十八年乙亥75 建初元年丙子76 二年丁丑77 三年戊寅78 四年己卯79 五年庚辰80

七年壬午82 八年癸未83 九年甲申84 元和元年甲申84 二年乙酉85 三年丙戌86 四年丁亥87 章和元年丁亥87 二年戊子88 永元元年己丑89 二年庚寅90 三年辛卯91 四年壬辰92 五年癸巳93 六年甲午94 七年乙未95 八年丙申96 九年丁酉97 十年戊戌98

十一年己亥99 十二年庚子100 十三年辛丑101 十四年壬寅102 十五年癸卯103 十六年甲辰104 十七年乙巳105 元兴元年乙巳105 延平元年丙午106 永初元年丁未107 二年戊申108 三年己酉109 四年庚戌110 五年辛亥111 六年壬子112 七年癸丑113 元初元年甲寅114 二年乙卯115 三年丙辰116 四年丁巳117 五年戊午118 六年己未119

七年庚申120 永宁元年庚申120 二年辛酉121 建光元年辛酉121 二年壬戌122 延光元年壬戌122 二年癸亥123 三年甲子124 四年乙丑125 永建元年丙寅126 二年丁卯127 三年戊辰128 四年己巳129 五年庚午130 六年辛未131 七年壬申132 阳嘉元年壬申132 二年癸酉133 三年甲戌134 四年乙亥135 永和元年丙子136 二年丁丑137

中国历史朝代公元年鉴对照表

朝代起讫都城今地 夏约前2070—前1600 安邑山西夏县阳翟河南禹县 商前1600—前1046 亳河南商丘殷河南安阳 周西周前1046—前771 镐京陕西西安东周 春秋时代 战国时代① 前770—前256 前770—前476 前475—前221 洛邑河南洛阳 秦前221—前206 咸阳陕西咸阳 汉西汉②前206—公元23 长安陕西西安东汉25—220 洛阳河南洛阳 三国魏220-265 洛阳河南洛阳蜀221-263 成都四川成都吴222-280 建业江苏南京 西晋265-316 洛阳河南洛阳 东晋十六国东晋317-420 建康江苏南京十六国③304-439 —— 南北朝南 朝 宋420-479 建康江苏南京齐479-502 建康江苏南京梁502-557 建康江苏南京陈557-589 建康江苏南京 北 朝 北魏386-534 平城山西大同 洛阳河南洛阳东魏534-550 邺河北临漳北齐550-577 邺河北临漳西魏535-556 长安陕西西安北周557-581 长安陕西西安 隋581-618 大兴陕西西安唐618-907 长安陕西西安 五代十国后梁907-923 汴河南开封后唐923-936 洛阳河南洛阳后晋936-946 汴河南开封后汉947-950 汴河南开封后周951-960 汴河南开封十国④902-979 —— 宋北宋960-1127 开封河南开封南宋1127-1279 临安浙江杭州 辽916-1125⑤皇都 (上京) 辽宁 巴林右旗

西夏1038-1227 兴庆府宁夏银川 金1115-1234 会宁阿城(黑龙江) 中都北京 开封河南开封 元1271-1368⑥大都北京 明1368-1644 北京北京 清1644-1911 北京北京 中华民国1912-1949 南京江苏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日成立,首都北京。 附注: ①这时期,主要有秦、魏、韩、赵、楚、燕、齐等国。 ②包括王莽建立的“新”王朝(公元8年—23年)。王莽时期,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建立了农民政权。公元23年,新王莽政权灭亡。公元25年,东汉王朝建立。 ③这时期,在我国北方和巴蜀,先后存在过一些封建割据政权,其中有:汉(前赵)、成(成汉)、前凉、后赵(魏)、前燕、前秦、后燕、后秦、西秦、后凉、南凉、北凉、南燕、西凉、北燕、夏等国,历史上叫做“十六国”。 ④这时期,除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外,还先后存在过一些封建割据政权,其中有:吴、前蜀、吴越、楚、闽、南汉、荆南(南平)、后蜀、南唐、北汉等国,历史上叫做“十国”。 ⑤辽建国于公元907年,国号契丹,916年始建年号,938年(一说947年)改国号为辽,983年复称契丹,1066年仍称辽。 ⑥铁木真于公元1206年建国;公元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79年灭南宋。

六十甲子表

六十甲子表,按人出生的年份,分为十二属相: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自古以来,不少命理学对十二属相都有论述,但唯独没有论及十二属相的真与假。所谓真假,就是十二属相的真象与假象。比如说,民间常有"真龙"天子的说法,那么有"真龙",就必然有"假龙",这个道理大家很清楚。 十二属相真与假的最明显的差别就是:地理环境能适应该属相生存发展的为真象,不适应该属相生存的就为假象。现在就十二属相真假分别论述。 鼠:甲子、戊子为假鼠。甲子纳音金,是金鼠,金鼠不是动物,只是工艺品装饰品而已;戊子为火鼠,火鼠不是动物。也没有火老鼠。 庚子、壬子为真鼠。庚子纳音土,老鼠靠土生存发展;壬子纳音为木,老鼠在树林生存发展,所以为真鼠。丙子纳音为水,有人说有水老鼠,有人说没有水老鼠,故这个称呼不论。 牛:乙丑、己丑为假牛。乙丑纳音金,金牛只是工艺品和装饰品;己丑纳音火,牛不能在火中生存,也无火牛之物。 丁丑纳音为水,辛丑纳音为土,癸丑纳音为木,牛靠水、土、草木生存和发展,故为真牛。牛有水牛黄牛之分,即南方用来耕田的皮毛为黑色者为水牛,北方用来耕地的,皮毛为黄色者为黄牛。 虎:丙寅、壬寅、甲寅。丙寅纳音为火,壬寅为金,甲寅为水,世上无火虎水虎之物,金虎是工艺品和装饰品,为假虎。 戊寅、庚寅。戊寅纳音为土,老虎在土地上生存发展;庚寅为木,老虎在树林里生存发展,故为真虎。 兔:丁卯、癸卯、乙卯。丁卯纳音为火,乙卯为水,世上无火兔、水兔之物;癸卯为金,金兔子为工艺品、装饰品,故为假兔。

己卯、辛卯。己卯纳音为土,兔子在土地上生存发展;辛卯为木,兔在树林里生存发展,故为真兔。 龙:戊辰、壬辰、丙辰。戊辰纳音为大林木,龙在树林森林生存发展,壬辰为水,龙在水里生存发展,龙人江海必成大器;丙辰为土,龙在土地上生存发展,故为真龙。 庚辰、甲辰。庚辰为金、金龙只是工艺品装饰品;甲辰为火龙,世无火龙之物,放金龙、火龙为假龙。 蛇:己巳、癸巳、丁巳。己巳纳音为木,蛇在树林生存发展而成蟒蛇,蟒修练可成龙;癸巳为水,蛇有水蛇,蛇在水中可生存发展;丁巳为土,蛇在地上,在山洞地洞里生存发展,故为真蛇。 辛巳、乙巳。辛巳纳音为金,金蛇是工艺品、装饰品;乙巳为火、世上无火蛇之物,故为假蛇。 马:庚午、壬午。庚午纳音为土,马在土地上生存发展;壬午为木,马在树林里生存发展,故为真马。 甲午、丙午、戊午。甲午纳音为金,金马是工艺品装饰品;丙午为水,戊午为火,世上无水马火马之物,故为假马。 羊:辛未、癸未。辛未纳音为土,羊在土地上生存发展;癸未为木,羊在树林里生存发展,故为真羊; 乙未、丁未、己末;乙末纳音为金,金羊是工艺品装饰品;丁未为水,己未为火,世上无水羊火羊之物,故为假羊。 猴:壬申、甲申、丙申。壬申纳音为金,金猴为工艺品、装饰品,甲申为水,丙申为火,世上无水猴火猴之物,故是假猴。

中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

中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 夏约公元前21世纪-约公元前16世纪 商约公元16世纪-约公元前1066 周西周约公元前1066-公元前771 东周公元前770-公元前256 春秋时代公元前770-公元前476 战国时代公元前475-公元前221 秦公元前221-公元前206 汉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3 东汉25-220 三国魏220-265 蜀221-263 吴222-280 西晋265-316 东晋十六国东晋317-420 十六国304-439 南北朝南朝宋420-479 齐479-502 梁502-557 陈557-589 北朝北魏386-534 东魏534-550 北齐550-577 西魏535-557 北周557-581 隋581-618 唐618-907 五代十国后梁907-923 后唐923-936 后晋936-946 后汉947-950 后周951-960 十国902-979 宋北宋960-1127 南宋1127-1279 辽907-1125 西夏1032-1227 金1115-1234 元1279-1368 明1368-1644 清1644-1911 中华民国1912-1949

1、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五帝(约前26世纪初——约前22民纪末至约前21世纪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2、夏(约前22世纪末至约前21世纪初——约前17世纪初): 禹、启、太康、仲康、相、少、康、杼、槐、芒、泄、不降、扃、廑、孔甲、皋、发、桀 3、商(约前17世纪初——约前11世纪):汤、外丙、仲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已、太戊、仲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康丁、武乙、太丁、帝乙、纣 4、周(约前11世纪——前256)[西周、东周] 西周(约前11世纪——前771):武王(姬发)、成王(姬诵)、康王(姬钊)、昭王(姬瑕)、穆王(姬满)、共王(姬翳扈)、懿王(姬鞯)、孝王(姬辟方)、夷王(姬燮)、厉王(姬胡)、共和、宣王(姬静)、幽王(姬宫星) 5、东周(前770——前256):平王(姬宜臼)、桓王(姬林)、庄王(姬佗)、禧王(姬胡齐)、惠王(姬阆)、襄王(姬郑)、顷王(姬壬臣)、匡王(姬班)、定王(姬瑜)、简王(姬夷)、灵王(姬泄心)、景王(姬贵)、悼王(姬猛)、敬王(姬丐)、元王(姬仁)、贞定王(姬介)、哀王(姬去疾)思王(姬叔)、考王(姬嵬)、威烈王(姬午)、安王(姬骄)、烈王(姬喜)、显王(姬扁)、慎靓王(姬定)、赧王(姬延) 6、秦[秦帝国(前221——前206)] 周赧王59年乙巳(前256),秦灭周。自次年(秦昭襄王52年丙午,前255)起至秦王政25年己卯(前222),史家以秦王纪年。秦王政26年庚辰(前221)完成统一,称始皇帝。 昭襄王(嬴则,又名稷)、孝文王(嬴柱)、庄襄王(嬴子楚)、始皇帝(嬴政)、二世皇帝(嬴胡亥) 7、汉(前206——公元220)[西汉、东汉] 8、西汉(前206——公元25) 包括王莽(公元9——23)和更始帝(23——25)。 高帝(刘邦)、惠帝(刘盈)、高后(吕雉) 文帝(刘恒)——后元 景帝(刘启)——中元、后元 武帝(刘彻)——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汉、太始、征和、后元 昭帝(刘弗陵)——始元、元凤、元平 宣帝(刘询)——本始、地节、元康、神爵、五凤、甘露、黄龙 元帝(刘示)——初元、永光、建昭、竟宁 成帝(刘骜)——建始、河平、阳朔、鸿嘉、永始、元延、绥和 哀帝(刘欣)——建平、元寿 平帝(刘侃)——元始 孺子婴(王莽摄政)——居摄、初始 [新]王莽——始建国、天凤、地皇 更始帝(刘玄)——更始 9、东汉(25——220)

历史朝代时间表格全

历史朝代时间表格全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中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表 1、夏:约前22世纪末约至前21世纪初——约前17世纪初 2、商:约前17世纪初——约前11世纪 3、周:A.西周:约前11世纪——前771 B.东周:前770——前256 春秋时代:前770——前476 战国时代:前475——前221① 4、秦:前221——前206 5、汉:A.西汉②:前206——公元25 B.东汉:25——220 6、三国:A.魏:220——265 B.蜀:221——263 C.吴:222——280 7、西晋: 265——317 8、东晋/十六国:东晋:317——420 十六国③:304——439 9、南北朝: A.南朝:a.宋:420——479 b.齐:479——502 c.梁:502——557 d.陈:557——589 B.北朝:a.北魏:386——534 b.东魏:534——550

c.北齐:550——577 d.西魏:535——556 e.北周:557——581 10、隋: 581——618 11、唐: 618——907 12、五代: A.后梁:907——923 B.后唐:923——936 C.后晋:936——947 D.后汉:947——950 E.后周:951——960 13、十国④: 902——979 14、宋: A.北宋:960——1127 B.南宋:1127——1279 15、辽: 907——1125 16、西夏: 1032——1227 17、金: 1115——1234 18、元: 1206——1368 19、明: 1368——1644 20、清: 1616——1911 21、中华民国: 1912——1949 附注: ①这时期,主要有秦、魏、韩、赵、楚、燕、齐等国

历史公元纪年与干支年表对照简表

历史公元纪年与干支年表对照简表 干支年表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乙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 1804 1805 1806 1807 1808 1809 1810 1811 1812 1813 1864 1865 1866 1867 1868 1869 1870 1871 1872 1873 1924 1925 1926 1927 1928 1929 1930 1931 1932 193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乙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 1814 1815 1816 1817 1818 1819 1820 1821 1822 1823 1874 1875 1876 1877 1878 1879 1880 1881 1882 1883 1934 1935 1936 1937 1938 1939 1940 1941 1942 194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乙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 1824 1825 1826 1827 1828 1829 1830 1831 1832 1833 1884 1885 1886 1887 1888 1889 1890 1891 1892 1893 1944 1945 1946 1947 1948 1949 1950 1951 1952 195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乙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 1834 1835 1836 1837 1838 1839 1840 1841 1842 1843 1894 1895 1896 1897 1898 1899 1900 1901 1902 1903 1954 1955 1956 1957 1958 1959 1960 1961 1962 196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乙酉庚戌辛亥壬

六十甲子纳音表

六十甲子纳音表 甲子乙丑海中金丙寅丁卯炉中火戊辰己巳大林木庚午辛未路旁土壬申癸酉剑锋金甲戌乙亥山头火丙子丁丑涧下水戊寅己卯城头土庚辰辛巳白腊金壬午癸未杨柳木甲申乙酉泉中水丙戌丁亥屋上土戊子己丑劈雳火庚寅辛卯松柏木壬辰癸巳长流水甲午乙未沙中金丙申丁酉山下火戊戌己亥平地木庚子辛丑壁上土壬寅癸卯金箔金甲辰乙巳佛灯火丙午丁未天河水戊申己酉大驿土庚戌辛亥插环金壬子癸丑桑枝木甲寅乙卯大溪水丙辰丁巳沙中土戊午己未天上火庚申辛酉石榴木壬戌癸亥大海水 六十甲子纳音表 甲子乙丑海中金丙寅丁卯炉中火戊辰己巳大林木庚午辛未路旁土壬申癸酉剑锋金甲戌乙亥山头火丙子丁丑涧下水戊寅己卯城头土庚辰辛巳白腊金壬午癸未杨柳木甲申乙酉泉中水丙戌丁亥屋上土戊子己丑劈雳火庚寅辛卯松柏木壬辰癸巳长流水甲午乙未沙中金丙申丁酉山下火戊戌己亥平地木庚子辛丑壁上土壬寅癸卯金箔金甲辰乙巳佛灯火丙午丁未天河水戊申己酉大驿土庚戌辛亥插环金壬子癸丑桑枝木甲寅乙卯大溪水丙辰丁巳沙中土戊午己未天上火庚申辛酉石榴木壬戌癸亥大海水 六十甲子纳音表 甲子乙丑海中金丙寅丁卯炉中火戊辰已巳大林木 庚午辛未路旁土壬申癸酉剑锋金甲戌乙亥山头火 丙子丁丑漳下水戊寅已卯城头土庚辰辛巳白腊金 壬午癸未杨柳水甲申乙酉泉中水丙戌丁亥屋上土 戊子已丑霹雳火庚寅辛卯松柏木壬辰癸巳长流水 甲午乙未砂石金丙申丁酉山下火戊戌已亥平地木 庚子辛丑壁上土壬寅癸卯金薄金甲辰乙巳覆灯火 丙午丁未天河水戊申已酉大驿土庚戌辛亥钗环金 壬子癸丑桑柘木甲寅乙卯太溪水丙辰丁巳沙中土 戊午已未天上火庚申辛酉石榴木壬戌癸亥大海水 六十甲子纳音表 甲子乙丑海中金丙寅丁卯炉中火戊辰已巳大林木 庚午辛未路旁土壬申癸酉剑锋金甲戌乙亥山头火 丙子丁丑漳下水戊寅已卯城头土庚辰辛巳白腊金 壬午癸未杨柳水甲申乙酉泉中水丙戌丁亥屋上土 戊子已丑霹雳火庚寅辛卯松柏木壬辰癸巳长流水 甲午乙未砂石金丙申丁酉山下火戊戌已亥平地木 庚子辛丑壁上土壬寅癸卯金薄金甲辰乙巳覆灯火 丙午丁未天河水戊申已酉大驿土庚戌辛亥钗环金 壬子癸丑桑柘木甲寅乙卯太溪水丙辰丁巳沙中土 戊午已未天上火庚申辛酉石榴木壬戌癸亥大海水

干支纪年与公元纪年对照表

干支纪年与公元纪年对照表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1804 1805 1806 1807 1808 1809 1810 1811 1812 1813 1864 1865 1866 1867 1868 1869 1870 1871 1872 1873 1924 1925 1926 1927 1928 1929 1930 1931 1932 193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1814 1815 1816 1817 1818 1819 1820 1821 1822 1823 1874 1875 1876 1877 1878 1879 1880 1881 1882 1883 1934 1935 1936 1937 1938 1939 1940 1941 1942 194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1824 1825 1826 1827 1828 1829 1830 1831 1832 1833 1884 1885 1886 1887 1888 1889 1890 1891 1892 1893 1944 1945 1946 1947 1948 1949 1950 1951 1952 195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1834 1835 1836 1837 1838 1839 1840 1841 1842 1843 1894 1895 1896 1897 1898 1899 1900 1901 1902 1903 1954 1955 1956 1957 1958 1959 1960 1961 1962 196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中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简表

中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简表 表一: 朝代时间都城(今.....)夏前2070-1600年安邑山西夏县470年商①约前1600-1046年亳河南商丘554年周:西周前1046-771年②镐京陕西西安?275年东周前770-256年洛邑河南洛阳?514年秦前221-207年咸阳陕西咸阳汉:西汉③前202—公元25 长安陕西西安 东汉25—220 洛阳河南洛阳三国:魏220-265 洛阳河南洛阳蜀221-263 成都四川成都 吴222-280 建业江苏南京西晋265-317 洛阳河南洛阳东晋317-420 建康江苏南京十 六国④304-439 ——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是东晋之后建立于南方的四个朝代的总称。宋420-479 建康江苏南京齐479-502 建康江苏南京梁502-557 建康江苏南京陈 557-589 建康江苏南京北朝:(公元386年—公元581年)是我国历史上与南朝同时代的北方王朝的总称。北魏386-534 平城山西大同东魏534-550 邺河北临漳北齐550-577 邺河北临漳西魏535-557 长安陕西西安北周557-581 长安陕西西安隋581-618 大兴陕西西安唐618-907 长安陕西西安289年后梁907-923 汴河南开封后唐923-936 洛阳河南洛阳后晋936-946 汴河南开封后汉947-950 汴河南开封后周951-960 汴河南开封十国⑤902-979 ——北宋960-1127 开封河南开封南宋1127-1276 临安浙江杭州辽907-1125 皇都(上京) 辽宁巴林右旗西夏1038-1227 兴庆府宁夏银川金1115-1234 会宁阿城(黑龙江) 中都北京元1206-1368 大都北京明1368-1644 北京北京276年?清1644-1911 北京 北京267年中华民国1912-1949 南京江苏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日成立,首都北京。附注:①约公元前14世纪盘庚迁都于殷,此后商也成为殷。②公元前841年(西周共和元年)为中国历史确切纪年的开始。③包括王莽建立的“新”王朝(公元8年—23年)。王莽时期,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建立了农民政权。公元23年,新王莽政权灭亡。公元25年,东汉王朝建立。④这时期,在我国北方,先后存在过一些封建政权,其中有:汉(前赵)、成(成汉)、前凉、后赵(魏)、前燕、前秦、后燕、后秦、西秦、后凉、南凉、北凉、南燕、西凉、北燕、夏等国,历史上叫做“十六国”。⑤这时期,除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外,还先后存在过一些封建政权,其中有:吴、前蜀、吴越、楚、闽、南汉、荆南(南平)、后蜀、南唐、北汉等国,历史上叫做“十国”。 表二: 朝代起讫都城今地夏约前22世纪末—约前16世纪初安邑山西夏县亡于商阳翟河南禹县商①约前16世纪—约前11世纪亳安徽亳州亡于周殷河南安阳周西周约前11世纪—前771②镐京陕西西安(亡于大戎)东迁东周前770—前256 洛邑河南洛阳亡于秦 秦前221—前206 咸阳陕西咸阳亡于汉西汉③前202—公元25 长安陕西西安亡于汉东汉25—220 洛阳河南洛阳亡于魏三国魏220-265 洛阳河南洛阳亡于晋蜀221-263 成都四川成都亡于魏吴222-280 建业江苏南京亡于晋西晋265-317 洛阳河南洛阳亡于赵东晋 十六国东晋317-420 建康江苏南京亡于宋十六国④304-439 ——南朝宋420-479 建康江苏南京亡于齐齐479-502 建康江苏南京亡于梁梁502-557 建康江苏南京亡于陈陈 557-589 建康江苏南京亡于隋北朝北魏386-534 平城山西大同分裂成东西魏洛阳河南洛 阳东魏534-550 邺河北临漳亡于齐北齐550-577 邺河北临漳亡于周西魏535-557 长 安陕西西安亡于周北周557-581 长安陕西西安亡于隋隋581-618 大兴陕西西安亡于唐 唐618-907 长安陕西西安亡于后梁五代十国后梁907-923 汴河南开封亡于后唐后唐 923-936 洛阳河南洛阳亡于后晋后晋936-946 汴河南开封亡于契丹后汉947-950 汴河南开封亡于后周后周951-960 汴河南开封亡于宋十国⑤902-979 ——宋北宋960-1127 开封河南开封亡于金南宋1127-1276 临安浙江杭州亡于元辽907-1125 皇都亡于金(上京) 辽宁巴林右旗西夏1038-1227 兴庆府宁夏银川亡于蒙古金1115-1234 会宁阿城(黑龙江) 亡于蒙古中都北京开封河南开封元1206-1368 大都北京1368年败北,1543年分裂,1600年后降清明1368-1644 北京北京(前期南京江苏南京)亡于清清1616-1911 北京北京(皇太极迁盛京辽宁沈阳)(顺治前往北京)亡于民国中华民国1912---1949 南京中华 朝代表

公元1984年农历甲子鼠年日历表WORD版直接打印

01 January 02 February 03 March 日一二三四五六SUN MON TUE WED THU FRI SAT 日一二三四五六 SUN MON TUE WED THU FRI SAT 日一二三四五六 SUN MON TUE WED THU FRI SAT 1 2 3 4 5 6 7廿九三十腊月初二初三初四初五89 10 11 12 13 14初六初七初八初九初十十一十二1516 17 18 19 20 21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2223 24 25 26 27 28二十廿一廿二廿三廿四廿五廿六2930 31 廿七廿八廿九 1 2 3 4 三十正月初二初三 5 6 7 8 9 10 11 初四初五初六初七初八初九初十 1213 14 15 16 17 18 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 1920 21 22 23 24 25 十八十九二十廿一廿二廿三廿四 2627 28 29 廿五廿六廿七廿八 1 2 3 廿九三十二月 4 5 6 7 8 9 10 初二初三初四初五初六初七初八 1112 13 14 15 16 17 初九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 1819 20 21 22 23 24 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廿一廿二 2526 27 28 29 30 31 廿三廿四廿五廿六廿七廿八廿九 04 April 05 May 06 June 日一二三四五六SAT SUN MON TUE WED THU FRI 日一二三四五六 SUN MON TUE WED THU FRI SAT 日一二三四五六 SUN MON TUE WED THU FRI SAT 1 2 3 4 5 6 7三月初二初三初四初五初六初七89 10 11 12 13 14初八初九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1516 17 18 19 20 21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廿一2223 24 25 26 27 28廿二廿三廿四廿五廿六廿七廿八2930 廿九三十 1 2 3 4 5 四月初二初三初四初五 67 8 9 10 11 12 初六初七初八初九初十十一十二 1314 15 16 17 18 19 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 2021 22 23 24 25 26 二十廿一廿二廿三廿四廿五廿六 2728 29 30 31 廿七廿八廿九三十五月 1 2 初二初三 3 4 5 6 7 8 9 初四初五初六初七初八初九初十 1011 12 13 14 15 16 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 1718 19 20 21 22 23 十八十九二十廿一廿二廿三廿四 2425 26 27 28 29 30 廿五廿六廿七廿八廿九六月初二 07 July 08 August 09 September 日一二三四五六SUN MON TUE WED THU FRI SAT 日一二三四五六 SAT SUN MON TUE WED THU FRI 日一二三四五六 SUN MON TUE WED THU FRI SAT 1 2 3 4 5 6 7初三初四初五初六初七初八初九89 10 11 12 13 14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1516 17 18 19 20 21十七十八十九二十廿一廿二廿三2223 24 25 26 27 28廿四廿五廿六廿七廿八廿九七月2930 31 初二初三初四 1 2 3 4 初五初六初七初八 5 6 7 8 9 10 11 初九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 1213 14 15 16 17 18 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廿一廿二 1920 21 22 23 24 25 廿三廿四廿五廿六廿七廿八廿九 2627 28 29 30 31 三十八月初二初三初四初五 1 初六 2 3 4 5 6 7 8 初七初八初九初十十一十二十三 910 11 12 13 14 15 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 1617 18 19 20 21 22 廿一廿二廿三廿四廿五廿六廿七 2324 25 26 27 28 29 廿八廿九九月初二初三初四初五 30 初六 10 October 11 November 12 December 日一二三四五六SUN MON TUE WED THU FRI SAT 日一二三四五六 SUN MON TUE WED THU FRI SAT 日一二三四五六 SAT SUN MON TUE WED THU FRI 1 2 3 4 5 6 初七初八初九初十十一十二78 9 10 11 12 13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1415 16 17 18 19 20二十廿一廿二廿三廿四廿五廿六2122 23 24 25 26 27廿七廿八廿九十月初二初三初四2829 30 31 初五初六初七初八 1 2 3 初九初十十一 4 5 6 7 8 9 10 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 1112 13 14 15 16 17 十九二十廿一廿二廿三廿四廿五 1819 20 21 22 23 24 廿六廿七廿八廿九三十闰十月初二 2526 27 28 29 30 初三初四初五初六初七初八 1 初九 2 3 4 5 6 7 8 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 910 11 12 13 14 15 十七十八十九二十廿一廿二廿三 1617 18 19 20 21 22 廿四廿五廿六廿七廿八廿九冬月 2324 25 26 27 28 29 初二初三初四初五初六初七初八 30 31 初九初十 小寒 01月06日 11:40:51 清明 04月04日 22:22:20 小暑 07月07日 06:29:06 寒露 10月08日 10:42:35 大寒 01月21日 05:05:02 谷雨 04月20日 05:38:06 大暑 07月22日 23:58:12 霜降 10月23日 13:45:39 立春 02月04日 23:18:44 立夏 05月05日 15:50:57 立秋 08月07日 16:17:53 立冬 11月07日 13:45:32 雨水 02月19日 19:16:13 小满 05月21日 04:57:36 处暑 08月23日 07:00:10 小雪 11月22日 11:10:38 惊蛰 03月05日 17:24:39 芒种 06月05日 20:08:37 白露 09月07日 19:09:50 大雪 12月07日 06:28:03 春分 03月20日 18:24:19 夏至 06月21日 13:02:14 秋分 09月23日 04:32:53 冬至 12月22日 00:22:48 公元 1984 年日历农历甲子年(鼠年) 农历节日 二十四节气表备注:公元1984年,公历闰年,53周,共366天。农历,甲子(鼠)年,闰十月,共384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