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北大医学部神经生物学考试题

2008年北大医学部神经生物学考试题
2008年北大医学部神经生物学考试题

2008-2009神经生物学复习范围

名词解释:课件上出现的所有相关的专业名词,中英文

问答题范围

于常海教授

1.神经元的分类

神经元的分类

1.根据突起的多少可分为

<1>.假单极神经元从胞体发出一个突起,距胞体不远呈“T”形分为两支,外

周突为树突;中枢突为轴突。如脊神经节细胞。

<2>.双极神经元两个突起,一个是树突,一个是轴突,如视网膜的双极神经元。

<3>.多极神经元有一个轴突,多个树突,为体内数量最多的一类神经元,如大

脑皮质的锥体细胞。

2.根据神经元的功能,可将神经元分为:

<1>.感觉神经元又称传入神经元,突起构成周围神经的传入神经。

<2>.运动神经元又称传出神经元,如脊髓前角运动神经。

<3>.中间神经元连接前两种神经元的作用,如大脑灰质的小锥体细胞。3.根据神经元释放的递质的不同又可分为:

<1>.胆碱能神经元

<2>.胺能神经元

<3>.氨基酸能神经元

<4>.肽能神经元

4.另外,根据神经元的形态和兴奋或抑制作用进行分类。

2.神经胶质细胞的分类及其功能

胶质细胞的分类

1.星形胶质细胞

<1>.纤维性星形胶质细胞多分布在脑和脊髓的白质内。

<2>.原浆性星形胶质细胞多分布在脑和脊髓的灰质内。

2.少突胶质细胞CNS的灰质与白质内,形成CNS有髓神经纤维的髓鞘。

3.小胶质细胞属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4.室管膜细胞在脑室和脊髓中央管的腔面构成室管膜。

神经胶质细胞功能

(1)支持作用,由于神经胶质细胞广泛地紧密地包围着神经细胞,因而起到支持的作用。此外,在人、猴的大脑皮质及小脑皮质的发育过程中,神经元沿着神经胶质细胞突起的方向迁移到它以后“定居”的部位,所以,神经胶质细胞似乎为神经细胞的发育和组构(organization)提供了一定的基本支架。(2)隔离及绝缘作用,神经胶质细胞可?能有限制K+和递质扩散的作用。(3)摄取化学物质,哺乳动物的背根神经节、脊髓、植物性神经节以及甲壳类的神经肌肉接点处的神经胶质细胞能摄取γ-氨基丁酸。(4)分泌功能,神经胶质细胞具有分泌功能,?例如在慢性去神经支配的骨骼肌上,许旺氏细胞占据神经末梢的位置,它能分泌乙酰胆碱,并引起微终板电位。(5)修复及再生作用,成年动物的神经胶质细

胞仍然保持着生长、分裂的能力。当神经细胞因损害或衰老而消失后,其空隙就由分裂增生的神经胶质细胞所填充,起到了修复与再生的作用。在外周神经再生过程中,轴突是沿着许旺氏细胞所开辟的路径生长的。(6)运输营养作用,神经胶质细胞的部分终足?(endfoot)附着在毛细血管壁上,另一部分终足与神经元相接触,可能起着运输营养物质的作用

3.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间的相互作用

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形成直接的联系网络。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细胞内、外的代谢产物的交换,这种交换是通过缝隙连接和两侧递质受体的活化进行的。当神经元轴突上的电活动作为信息通路在人体进行长距离的信息传导时,信号神经胶质细胞在空间上更加受限于配对合胞体的缝隙连接。

星形胶质细胞为神经元提供能量:葡萄糖由脑毛细血管获取或由糖原动员产生,再由星形胶质细胞合成乳酸盐,乳酸盐作为生成氧化的ATP的底物被神经元利用。

谷氨酸-谷氨酰胺循环:谷氨酸神经递质被谷氨酸能神经元释放到突触间隙,再被星形胶质细胞吸收。星形胶质细胞中的谷氨酰胺合成酶将谷氨酸转化成谷氨酰胺,谷氨酰胺再被释放并被神经元作为合成谷氨酸的前体利用。

星形胶质细胞为神经元提供谷胱苷肽前体:星形胶质细胞释放的GSH是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的作用底物,GSH被γ-GT一部分转化为γ-谷氨酰,另一个产物——二肽CysGly 最有可能被神经肽酶水解为半胱氨酸和甘氨酸。另外,谷氨酰胺被星形胶质细胞释放,并被神经元作为合成谷氨酸的前体,这是GSH合成所必需的。

星形胶质细胞网络系统:缝隙连接通道联系邻近的星形胶质细胞,进行第二信使和小分子代谢产物如inositol trisphosphate(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磷酸盐肌醇?)、葡萄糖或乳酸盐的传递。

星形胶质细胞谷氨酸受体的激活:谷氨酸突触外渗可以刺激邻近的星形胶质细胞,激活亲代谢性谷氨酸盐受体,导致星形胶质细胞Ca2+浓度瞬间升高。

谷氨酸由星形胶质细胞释放:Ca2+浓度的升高诱导星形胶质细胞释放谷氨酸,星形胶质细胞还表达几种突触前释放的小泡中的蛋白。

ATP介导的神经元-胶质细胞信号转导:突触释放ATP活化星形胶质细胞P2型嘌呤受体,相反,ATP也可以被星形胶质细胞释放,并且调节突触传导。

4.轴突运输系统

轴突运输(axonal transport)在神经元细胞中,轴突末端到细胞体的距离很长,并且轴突末梢要释放大量的神经递质,所以神经元必须不断供给大量的物质,包括蛋白质、膜,以补充因轴突部位的胞吐而丧失的成分。由于核糖体只存在于神经细胞的细胞体和树突中,在轴突和轴突末梢没有蛋白质的合成,所以蛋白质和膜必须在细胞体中合成,然后运输到轴突,这就是轴突运输。

神经末梢还可吸收一些蛋白质,通过反方向的转运送到胞体。因此,在正常条件下,神经纤维中存在着两种方向相反的运输过程,顺向转运和逆向转运。

轴浆运输的速度可快可慢,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速度。膜蛋白、分泌蛋白、膜磷脂以及胆固醇等的转运速度较快。目前认为这类快速转运的物质不是以单分子形式转运,而是经过包装后以囊泡或囊泡小管形式转运。快速转运的速度可达300~400mm/d。一些与细胞骨架有关的微管、微丝蛋白以及一些酶类的转运速度则很慢,速度只有0.01~1mm/d。

轴浆运输是需要代谢提供能量的,例如在缺氧条件下快速转运减慢甚至中止。轴浆运输也是可以调节的,例如在神经被切断后,一些与生长有关的蛋白质的转运可增加100倍。关于轴浆运输的详细机理目前还了解不多。

逆向运输,即由末梢向胞体的转运。这类转运的物质包括一些可供神经元再利用的物质,经末梢吸收后转运至胞体。破伤风毒素及狂犬病毒由外周进入中枢也可能是利用了这种逆向运输机制。辣根过氧化酶可以由神经末梢吸收后通过逆向运输机制向胞体运输。这种酶可促进某些底物的氧化而着色,因此在一部位注射辣根过氧化酶后,在它的传送过程中以及最后到达胞体,都可以作连续切片,从形态上追踪该酶的去向。这一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神经系统的研究。

崔彩莲教授

1.神经细胞的增殖,迁移和分化

2.突触的形成

生长锥与适宜靶细胞接触(生长锥在轴突的尖端,其引导轴突的生长。)

②神经递质释放增加

③突出前膜与靶细胞黏附增强

④其他竞争突触被特异突触压抑

⑤受体在突触后膜堆积

⑥新受体在突触后膜合成并插入

⑦接头外受体消失

(轴突接近靶细胞时,生长锥形状改变,片状伪足不规则延伸,最终生长锥与靶细胞接触后,片状伪足与丝状伪足消失,神经递质囊泡进入轴突尖端。轴突尖与细胞接触点变成完全羽化的突触,突触间隙聚集物质,突触后膜加厚,形成致密区。)

3.活动依赖的突触重排

突触重排是地址选择的最后一步,神经元活动发挥了重要作用。突触重排中发生了突触分离、突触会聚和突触竞争。皮层突触的可塑性可表述为:[1]当突触前轴突产生兴奋,并且与此同时在其他突触输入的影响下突触后神经元被强烈的激活,由突触前轴突所导致的突触形成得以加强,也就是说一起激活的神经元就连接在一起,这是hebb假说。[2]当突触前轴突产生兴奋,而与此同时突触后神经元只被其他的突触输入微弱的激活时,突触前轴突所导致的突触形成则被消弱,也就是说不同步激活的神经元则失去它们的联系。其机制为:谷氨酸的神经递质受体有两种AMPA和NMDA受体,当突触刚形成时,突触后膜只有NMDA 受体。当高度兴奋时,NMDA受体强烈兴奋,大量钙离子内流,使新的AMPA受体掺入突触膜,除此之外,增强了的突触还能一分为二形成不同的突触连接,这就是长时程增强。NADA受体活动的低水平和钙离子内流低下使得突触中AMPA受体数量减少,但未知突触数目是否减少,这称为长时程压抑。可见神经元的活动在突触重排中发挥重要作用。故皮层的发育与环境相关。

张嵘

1.神经递质的判定标准

神经递质判定标准:

①突触前神经元存在合成递质的前体和酶体系,并能合成该递质。

②递质存在突触小泡内,当冲动抵达末梢时,小泡内递质能释放入突触间隙。

③递质释出后经突触间隙作用于后膜上特异受体而发挥其生理效应。

④存在使该递质失活的酶或其他方式(如重摄取)。

⑤有特异的受体激动剂或拮抗剂,并能够分别拟似或阻断该递质的突触传递作用

2.神经递质与神经调质的区别及联系

神经调质的作用:

本身不直接触发所支配细胞的功能效应,只是调制传统递质的作用。可由神经细胞、胶质细胞或其它分泌细胞所释放,对主递质起调制作用;本身不直接负责跨突触信号传递或不直接引起效应细胞的功能改变,而是通过改变突触前终末递质释放及其基础活动水平或改变靶细胞对递质的敏感性来调节信息传递的效率,增强或削弱递质的效应。

1.相对分子量大小不同

2.合成部位与方式不同

3.存储、释放和清除的途径不同

4.表达的可塑性不同

5.作用的方式途径不同

3.神经递质合成,储存,释放和失活

4.神经递质的释放和调控

5.中枢突触整合

6.突触传递和各种生理及病理现象

7.突触递质传递和神经系统研究方法

王克威

1.离子通道及钠钾泵

2.离子通道的分类

3.不同类型离子通道的门控特性

按照门控原理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电压门控通道门控能量来自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变化,根据通透的离子分为几类:Na+,K+,Ca2+……Example:电压门控的钾通道,含六个跨膜的α螺旋,一个保守的K+选择性的离子孔区以及留在胞浆内的N-和C-末端。在细胞膜去极化时受点激活而突然开放,数毫秒至数十毫秒后瞬间自身失活而关闭。

2.配体门控通道受体与通道为一个分子,当受体与配体结合便可使通道开放。按作用途径又可分为:

<1>.配体直接门控离子通道如GABA受体通道,本身为递质门控Cl-通道,又含

有GABA和多种药物配基受点,是一个通道、受体复合体。

<2>.配体间接门控离子通道配体激活受体之后,通过第二信使控制门控通道如

通过G蛋白到第二信使(cAMP)调节的离子通道,NE结合受体之后激活G

蛋白,再通过激活腺甘酸环化酶产生cAMP,cAMP再激活蛋白激酶,使通道

磷酸化失活关闭

3.机械门控通道又名机械敏感性通道或张力激活性通道,是一类开放概率和细胞张力变化成相关变化的通道,按其功能可分为:

<1>.张力激活性离子通道有张力激活性钾通道、阴离子通道以及主要存在于细

菌和酵母重的张力激活性非选择性通道。

<2>.张力失活性离子通道细胞膜紧张性增加时失活关闭,这种通道较少见。4.离子通道主要研究方法

离子通道的主要研究方法有:⑴电生理学技术,如膜片钳技术(Patch clamp recordings),双电极电压钳技术(Two-electrode voltage clamp);⑵分子生物学技术,如基因克隆,PCR,Northern blot;⑶细胞生物学技术,如共聚焦显成像(ConfocalImaging);⑷生物化学手段,如Western,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荧光探针(Fura-2/AM,Indo-1/AM);⑸结构生物学,如NMR(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X-ray crystallography。

5.离子通道疾病

张瑛

1.感受器及感受器活动的特征

感觉器官将内外环境变化的信息,以神经冲动的方式传至中枢不同水平,最后到达大脑皮质特定区域,经过分析处理产生各种特定感觉。

感觉的特征:

1感觉的形式

每个感觉器官传递一组性质上相似的感觉印象或模态。经典的五种感觉模态是视,听,触,嗅,味。此外,还有痛觉,平衡感觉等。在每一种感觉模态中,通常可进一步按其性质分类。如味觉的质为甜,酸,咸,苦等。

2感觉的定位

包括刺激器的位置,大小,形状,结构。

3感觉的强度

一般刺激强度增加,则感受器电位增高,峰电位频率变大,感觉强度提高。

4感觉的时间特性

1)适应:延长刺激时间,感觉将减弱甚至消失,这种由传入神经纤维脉冲频率下降引起的现象称为感受器的适应。

a.快适应:只在刺激开始和结束时发放冲动。

b.慢适应:在整个刺激时程中都有冲动发放。

2)感觉融合:感受器管反映的频率响应特性一般不高,刺激间的时间间隔太短,就会产生融合的感觉。

2.感觉模态

模态:a group of similar sensory impressions。“一组相似的感觉印象”

参考书:不同感觉器官传递一组性质上相似的感觉模态

3.感受器适应现象

4.感觉信号在感觉通路中的编码

感觉特征的编码:

1感觉形式和部位的编码:

不同的感受器所产生的脉冲在形式上十分相似,它引起的感觉的性质与部位取决于传入冲动的途径和到达的高级中枢的部位。当刺激发生在特定的感觉传导通路上任何部位时,只可引起特定性质的感觉。

感受野:对感觉通路中任何一个神经元来说,其感受野由所有能影响它活动的感受器组成,这种影响可以是兴奋性的,也可以是抑制性的;可以是直接来自感受器的,也可能经由中间神经元或来自不同的水平。在不同情况下,感受野的大小,形式以及有效刺激的性质都会变化。

2感觉强度和时间特性的编码:

单个感受器的兴奋通常并不引起感知,即感知要比感受器的阈值高。当刺激强度高于感知阈值时,在刺激强度(S)和感觉强度(I)之间存在一定的数学关系。感觉强度和时程是由神经冲动的频率和时程来编码的。

5.感受野

在视觉通路上,视网膜上的光感受器(杆体细胞和锥体细胞)通过接受光并将它转换为输出神经信号而来影响许多神经节细胞,外膝状体细胞以及视觉皮层中的神经细胞.反过来,任何一种神经细胞(除起支持和营养作用的神经胶质细胞外)的输出都依赖于视网膜上的许多光感受器.我们称直接或间接影响某一特定神经细胞的光感受器细胞的全体为该特定神经细胞的感受野(receptive field

6.感知觉的一般规律

7.视锥和视杆细胞

视网膜感受器包括视锥细胞(cone)和视杆细杆(rode)两种,视锥细胞对于强光敏感,具有辨色功能;视杆细胞对于弱光敏感,不具有辨色功能。视杆细胞的感光色素是视紫红质,在黑暗环境中,视黄醛以11一顺型的形式存在,与视蛋白紧密地嵌合为感光色素视紫红质。光照下,视杆细胞外段的视紫红质发生光化反应,

11一顺型视黄醛的分子侧链结构发生异构化改变,生成全反视黄醛,与视蛋自分解。进入黑暗环境中时,首先,视锥细胞敏感度增加100倍,之后,许多视杆细胞汇聚到一个双极细胞上,使双极细胞对暗光反应的几率达到最大。少量刚刚分解的全反视黄醛在异构酶的作用下短时间还原成11一顺型视黄醛,与视蛋自结合形成视紫红质,帮助眼睛对于暗环境的应急性适应。其余大量全反维生素A酯在脱氢酶的参与下进入视杆细胞外段形成11一顺型维生素A,继而在还原酶的参与下形成11一顺型视黄醛与视蛋自结合形成视紫红质。

视杆系统(由视杆细胞及其相联系的双极细胞和神经节细胞等成分组成)对光的敏感性较高,即使在昏暗的环境中也能感受到光的刺激并引起视觉。视物无色觉,因为视杆细胞内只含有一种感光色素,即视紫红质,所有视杆细胞有相同的光谱感受曲线,他们不能区分光谱敏感曲线中兴奋细胞到达相同程度的波长是曲线的升支还是降支。另一种视锥系统(由视锥细胞及有关的传递细胞等组成)对光的敏感性较差,仅仅在类似白昼的强光条件下才能感受刺激,视物是可以辨别颜色。所以暗中不能看见颜色。

8.视杆细胞的光反应通路

9.明适应及暗适应

当人长时间在明亮环境中突然进入暗处时,最初看不见任何东西,经过一定时间后,视觉敏感度才逐渐增高,能逐渐看见在暗处的物体,这种现象称为暗适应(dark adaptation)。相反,当人长时间在暗处而突然进入明亮处时,最初感到一片耀眼的光亮,不能看清物体,只有稍待片刻才能恢复视觉,这称为明适应(light adaptation)。

暗适应是人眼在暗处对光的敏感度逐渐提高的过程。一般是在进入暗处后的最初约7分钟内,人眼感知光线的阈值出现一次明显的下降,以后再次出现更为明显的下降;大约进入暗处25-30分钟时,阈值下降到最低点,并稳定于这一状态。据分析,暗适应的第一阶段主要与视锥细胞视色素的合成增加有关;第二阶段亦即暗适应的主要阶段,与视杆细胞中视紫红质的合成增强有关。

明适应的进程很快,通常在几秒钟内即可完成。其机制是视杆细胞在暗处蓄积了大量的视紫红质,进入亮处遇到强光时迅速分解,因而产生耀眼的光感。只有在较多的视杆色素迅速分解之后,对光较不敏感的视锥色素才能在亮处感光而恢复视觉。

邢国刚

1.中枢神经系统对运动协调能力调控的层次

2.人行走时双脚能交替收放的脊髓机制

3.大脑对脊髓运动功能调控的内,外侧通路的起源,功能及其调控机制4.大脑初级运动区和次级运动区作用的区别

5.大脑皮层与基底神经节的纤维联系,发挥作用的神经递质及大脑皮层与基底节之间的相互作用

6.小脑的三个功能分区,传入及传出纤维联系及其生理功能

7.苔藓纤维及攀缘纤维在小脑传递不同信息中所起的作用

8.运动的策划,执行及协调的调节部位,基底神经节及小脑在其中的作用

刘风雨

1.研究人体脑功能的方法

2.脑电图的概念,主要参数及各参数的意义

3.诱发电位

4.睡眠与觉醒

6.生理性昼夜节律

王韵

学习与记忆全部内容(课件为准)

吴鎏桢

1.动机驱使的进食行为的短期及长期调节

2.多巴胺系统在奖赏中作用

崔德华

1.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概念及分类

神经退行性病变是一种由特定神经细胞(神经元)退化而导致的疾病。通常情况下细胞病变将会引起功能异常,并最导致细胞死亡。诸如老年痴呆(AD),帕金森氏病(PD),克雅氏病,多发性硬化(MS)等疾病都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细胞调亡导致的。

老年痴呆(Alzheimer’s Disease—AD)主要与脑内与记忆以及智力发生相关的神经元病变有关。其胞内有大量异常tau蛋白聚集,并在神经细胞间存在有多肽成分(Beta-淀粉样蛋白),从而破坏了细胞之间的信息连接。

帕金森氏病(Parkinson’s disease—PD)主要累及脑内控制随意运动的神经细胞。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死亡导致神经抵制的不足,并打破细胞间的沟通连接。

克雅氏病(Creutzfeldt-Jakob disease)由一种异常建构蛋白prion导致神经元细胞损伤,从而引起病发。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则主要累及神经髓鞘。

2.帕金森病

帕金森氏病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缓慢退行性病变,导致80%-90%多巴胺能神经元调忘坏死,从而影响到动作、肌肉控制和平衡。通常一部分脑干内黑质组织会遭到破坏,导致发出至双侧白质和灰质脑区的神经纤维受损。

其症状主要包括震颤、动作迟缓、姿态不稳,此外还包括僵硬、弯曲姿态、呆滞现象以及姿态反射消失。患者通常会有抑郁,睡眠紊乱,头晕,语言、吞咽、性功能障碍。其诊断较难,常规血液检查以及影像学诊断均不能准确确诊。对于帕金森病的治疗与要遵循个体化原则,在缓解症状的同时应将副作用降至最低。由于无法根治,所以所有的治疗都只是将症状以及病人的痛苦降至最低。

可使用左旋多巴以及卡比多巴进行治疗,两药合用效果可增强。

近些年来,一些研究正围绕环境毒素、内源性毒素以及病毒感染展开,以期发现此病的可能致病因素。

3.AD诊断标准及临床症状

4.老年健忘与早期AD

年龄相关性记忆损伤(良性记忆损伤):正常老年人的记忆减退是一种常见现象,又称老年良性记忆障碍或老年生理性记忆减退。主要影响记忆的速度和灵活性,而对过去的知识和经验仍保持良好,一般对工作和社会生活能力无多大明显影响,以主观感受自己的记忆力下降,人们不易发现为主要特点,而且持续多年(5年)也不会有明显加重。

特点如下:

记忆损伤和其年龄和教育程度不相符;

常主观抱怨记忆障碍但无临床客观证据;

一般认知功能存在;

日常生活活动尚可。

早期确诊要点:

正常老年人主观感觉记忆力不佳,但缺乏客观依据;

对日常生活没有造成重大影响;

正常老人的记忆减退为非进行性,多年以后无明显进展,一般认为4~5年内无进展者大致确定为正常老化;

如病程短,有遗忘史,神经影响学有改变及智测结果阳性者应考虑早期痴呆;

老年痴呆(AD)早期阶段:

鉴别诊断:

发病较急,呈进行性发展;

以近记忆力障碍为首发症状,逐渐发展而出现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人格出现变化;

出现以记忆功能受损为主要特征的认知功能障碍:如错认,失认,失用,失语;

记忆力减退特点:

最明显的是学习新信息的能力受损,较严重的病例队既往学过的东西的回忆也会受损。这种损伤累计言语和非言语性资料。记忆减退应该是可经客观检查证实的。应通过从知情人获得可靠的病例,在可能时还应通过神经心理学测量或定量化认知评定加以补充。记忆丧失的程度足以影响日常活动,但未严重到不能独立生活的程度。病人对日常生活事件的识记、储存和回忆困难。

认知功能减退导致日常生活能力受损,但尚未达到使其依赖他人的程度。不能进行复杂的日常活动或娱乐活动。

运动生物化学习题

《运动生物化学》习题集 绪论 一.名词解释运动生物化学是生物化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用生物化学的理论及方法 研究人体运动时体内的化学变化即物质代谢及其调节的特点与规律 研究运动引起体内分子水平适应性变化及其机理的一门学科。 二.是非判断题 1、人体的化学组成是相对稳定的,在运动的影响下,一般不发生相应的变化。(错) 2、运动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化学组成的一门学科。(错) 3、1937年Krebs提出了三羧酸循环的代谢理论。(对) 4、《运动生物化学的起源》是运动生物化学的首本专著。(错) 三.填空题 1、运动时人体内三个主要的供能系统是___、___、____。 2、运动生物化学的首本专著是____。 3、运动生物化学的研究任务是____。 1、磷酸原系统、糖酵解系统、有氧代谢系统 2、《运动生物化学概论》 3、揭示运动人体变化的本质、评定和监控运动人体的机能、科学地指导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 四.单项选择题 1. 运动生物化学成为独立学科的年代是()。 A. 1955年 B. 1968年 C. 1966年 D. 1979年 2. 运动生物化学是从下列那种学科发展起来的()。 A. 细胞学 B. 遗传学 C. 生物化学 D. 化学 3. 运动生物化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 A. 研究运动对机体组成的影响 B. 阐明激素作用机制 C. 研究物质的代谢 D. 营养的补充 4. 运动生物化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 A. 人体 B. 植物体 C. 生物体 D. 微生物 1、A 2、C 3、A 4、A 五.问答题 1.运动生物化学的研究任务是什么? 1 揭示运动人体变化的本质 2 评定和监控运动人体的机能 3 科学地指导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 第一章物质代谢与运动概述 一.名词解释

《神经生物学》考试大纲

《神经生物学》考试大纲 《神经生物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认知神经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神经生理学是生理学的一部分,主要研究神经系统的功能。同神经生物学、心理学、神经病学、临床神经生理学、电生理学、行为学和神经解剖学等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要求考生深入了解各部分的基本概念,系统地掌握各部分的主要理论及其实验方法,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分析问题、设计实验和解决问题中去。 考试内容及要求: 一、细胞的基本功能 1、了解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 2、熟悉细胞的跨膜信号传导过程 3、掌握细胞生物电现象的各种机制 4、了解肌细胞的收缩机制 二、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的一般功能 1、熟悉神经元的结构、功能和分类 2、了解神经胶质细胞的特征和功能 三、神经元的信息传递 1、熟悉突触传递的定义、分类和相关术语 2、掌握神经递质和受体的定义、分类和组成 3、了解反射弧中枢部分的活动规律 四、感觉系统总论 1、掌握感觉和感觉器官一般概念 2、了解感受器信号及感觉信息的编码 3、了解感觉通路中的信号编码和处理

4、掌握感知觉的一般规律 五、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 1、熟悉躯体感觉的传入通路、皮层代表区和各种躯体感觉的特点 2、了解内脏感觉的传入通路、皮层代表区和各种内脏感觉的特点 3、熟悉视觉、听觉的传入通路、皮层代表区和功能特点 4、了解平衡感觉、嗅觉和味觉的一般概念 六、痛觉及其调制 1、掌握损伤性刺激引起伤害性感受器兴奋的机制 2、熟悉脊髓背角作为痛觉初级中枢的作用 3、了解伤害性信息传到脑的几条上行传到通路 4、熟悉丘脑作为痛觉整合中枢的作用 5、掌握脊髓伤害性信息传递的节段性调制 6、熟悉脑高级中枢对背角伤害性信息传递的下行调制 七、大脑皮层的运动功能 1、掌握运动传出的最后公路 2、熟悉初级运动皮层和前运动区的定义和作用 3、了解皮层神经元的组成 4、掌握初级运动皮层和皮层脊髓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5、了解大脑皮层运动区的传入 6、了解初级运动皮层的运动参数编码过程 7、熟悉辅助运动区和前运动皮层的运动功能 8、了解后顶叶皮层在运动中的作用 9、熟悉姿势的中枢调节

生物化学题库及答案大全

《生物化学》题库 习题一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蛋白质中的苯丙氨酸、酪氨酸和__色氨酸__3种氨基酸具有紫外吸收特性,因而使蛋白质在 280nm处有最大吸收值。 2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最基本的有两种类型,它们是_α-螺旋结构__和___β-折叠结构__。前者的螺距为 0.54nm,每圈螺旋含_3.6__个氨基酸残基,每个氨基酸残基沿轴上升高度为__0.15nm____。天然 蛋白质中的该结构大都属于右手螺旋。 3氨基酸与茚三酮发生氧化脱羧脱氨反应生成__蓝紫色____色化合物,而脯氨酸与茚三酮反应 生成黄色化合物。 4当氨基酸溶液的pH=pI时,氨基酸以两性离子离子形式存在,当pH>pI时,氨基酸以负 离子形式存在。 5维持DNA双螺旋结构的因素有:碱基堆积力;氢键;离子键 6酶的活性中心包括结合部位和催化部位两个功能部位,其中前者直接与底物结合,决定酶的 专一性,后者是发生化学变化的部位,决定催化反应的性质。 72个H+或e经过细胞内的NADH和FADH2呼吸链时,各产生3个和2个ATP。 81分子葡萄糖转化为2分子乳酸净生成______2________分子ATP。 糖酵解过程中有3个不可逆的酶促反应,这些酶是己糖激酶;果糖磷酸激酶;丙酮酸激酶9。 10大肠杆菌RNA聚合酶全酶由σββα'2组成;核心酶的组成是'2ββα。参

与识别起始信号的是σ因子。 11按溶解性将维生素分为水溶性和脂溶性性维生素,其中前者主要包括V B1、V B2、V B6、 V B12、V C,后者主要包括V A、V D、V E、V K(每种类型至少写出三种维生素。) 12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是以mRNA作为模板,tRNA作为运输氨基酸的工具,蛋白质合 成的场所是 核糖体。 13细胞内参与合成嘧啶碱基的氨基酸有:天冬氨酸和谷氨酰胺。 14、原核生物蛋白质合成的延伸阶段,氨基酸是以氨酰tRNA合成酶?GTP?EF-Tu三元复合体的形式进 位的。 15、脂肪酸的β-氧化包括氧化;水化;再氧化和硫解4步化学反应。 二、选择题 1、(E)反密码子GUA,所识别的密码子是: A.CAU B.UG C C.CGU D.UAC E.都不对 2、(C)下列哪一项不是蛋白质的性质之一? A.处于等电状态时溶解度最小 B.加入少量中性盐溶解度增加 C.变性蛋白质的溶解度增加 D.有紫外吸收特性 3.(B)竞争性抑制剂作用特点是:

【高考生物】运动生物化学考题(A卷)

(生物科技行业)运动生物化学考题(A卷)

运动生物化学考题(A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4分) 1.电子传递链(呼吸链) 2.底物水平磷酸化(胞液) 3.糖酵解作用 4.酮体 5.氨基酸代谢库 6.运动性疲劳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运动生物化学是生物化学的分支,是研究时体内的化学变化即及其调节的特点与规律,研究运动引起体内变化及其的一门学科。是从生物化学和生理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体育科学和生物化学及生理学的结合。 2.据化学组成,酶可以分为:类和类,在结合蛋白酶类中的蛋白质部分称之为,非蛋白质部分称为(或辅助因子)。 3.人体各种运动中所需要的能量分别由三种不同的能源系统供给。即、、。 4.生物氧化中水的生成是通过电子呼吸链进行的,在呼吸链上有两条呼吸链,一条为:NADH 氧化呼吸链,一分子NADH进入呼吸链后可产生分子的ATP;另一条为FADH2氧化呼吸

链,一分子FADH2进入呼吸链后可产生分子ATP。 在肝脏,每分子甘油氧化生成乳酸时,释放能量可合成ATP;如果完全氧化生成CO2和H2O时,则释放出的能量可合成ATP。 5.正常人血氨浓度一般不超过μmol/L。 评价运动时体内蛋白质分解代谢的常用指标是尿素氮;尿中。 血尿素在安静正常值为毫摩尔/升 6.运动强度的生化指标有、、;运动负荷量的生化评定指标主要有:、、、。 三、辨析题:(判断正误,如果表述错误,请将正确的表述论述出来。每题判断正误2分,论述2分,共16分) 1.安静时,运动员血清酶活性处于正常范围水平或正常水平的高限;运动后或次日晨血清酶活性升高;血清中酶浓度升高多少与运动持续时间、强度和训练水平有关。运动员安静时血清升高是细胞机能下降的一种表现,属于病理性变化。 2.底物水平磷酸化与氧化磷酸化都是在线粒体中进行的。 3.所有的氨基酸都可以参与转氨基作用。 4.脂肪分子中则仅甘油部分可经糖异生作用转换为糖。脂肪酸不能转化为糖。

神经生物学复习大全

2009年神经生物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静息电位:活细胞处于安静状态时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 在多数细胞中呈现稳定的内负外正的极化状态,通常是采用细胞内记录获得。 阈电位和阈强度:能使Na+通道大量开放从而产生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或 能使膜出现Na+内流与去极化形成负反馈的膜电位值)称为阈电位。在一定的刺 激持续作用下,引起组织兴奋所必需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 动作电位“全或无”现象:指动作电位的产生,不会因为刺激因素的不同或强度 的差异而使动作电位的形状发生改变,即动作电位只要发生,它的波形就不发生 变化。 后电位:在锋电位下降支最后恢复到静息电位水平前,膜两侧电位还要经历一些 微小而较缓慢的波动,称为后电位。 突触:一个神经元和另一个神经元之间的机能连接点,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特 殊结构。突触的结构一般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组成。根据突触连接的界面分类:分为Ⅰ型突触或非对称突触;Ⅱ型突触或对称突触。根据突触的功能特性分类:分为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根据突触的信息传递机制分类:分为化学突触和电突触。 突触整合:不同突触的冲动传入在神经元内相互作用的过程。它不是突触电位的 简单代数和,其本质是突触处激活的电导和离子流的对抗作用,从而控制膜电位 的去极化和超极化的相对数量。(当神经元具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信号同时输入的时候,这些信号在神经元上就会发生叠加,这种现象称为突触整合。两次兴奋造成的神经元去极化作用将大于单个兴奋性;如果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同时发生,则两种作用可能会互相抵消。) 电压依赖性离子通道 离子通道是神经系统中信号转导的基本元件。能产生神经元的电信号,调节神经递质的分泌,也能将细胞外的电解质、化学刺激及细胞内产生的化学信号转变成电反应。有两个基本特性:对离子的特异性和对调节的易感性。有一类通道对电压变化敏感,受电压变化的调节而关闭。 化学依赖性通道:能特异性结合外来化学刺激的信号分子,引起通道蛋白质的变构作用而使通道开放,然后靠相应离子的易化扩散完成跨膜信号传递的膜通道蛋白。 化学门控通道:能特异性结合外来化学刺激的信号分子,引起通道蛋白质的变构作用而使通道开放,然后靠相应离子的易化扩散完成跨膜信号传递的膜通道蛋白。 时间性总和:局部兴奋的叠加可以发生在连续解接受多个阈下刺激的膜的某一点,即当前面刺激引起的局部兴奋尚未消失时,与后面刺激引起的局部刺激发生叠加。 G蛋白:能与GTP 结合的蛋白称为G 蛋白,它能接到神经递质、光、味、激素和其他细胞外信使的作用。一般说来。G蛋白是一个三聚体结构,由alpha、beta、garma亚基组成,具有多种类型。 反常整流:也称为内向整流器,钾通道的一种,因去极化而关闭,只有在膜处于超极化并且大于静息电位时才开放,此时开放的钾电流为内向的,驱使膜电位趋向钾离子平衡电位。 快瞬性钾通道:也称早期钾电流,可被很小的去极化作用迅速激活和失活,特别是在一次动作电位之后。被超极化作用“去失活”而接通。 生长锥:神经元轴突和树突生长的末端被称为生长锥,它是一种高度能动的细胞结构特化形式,它的三个结构域是中央区、片状伪足和丝状伪足。其功能活动受细胞胞体(细胞内游离Ca2+ 浓度)和外部环境(神经递质、细胞外基质、细胞粘连分子)的调节。 先驱神经纤维:在神经束中轴突生长期间,发育期间形成较早,最早到达靶组织的轴突,是其他轴突发育为神经束的引路向导。

生物化学考试试题库

生物化学考试试题库 蛋白质化学 一、填空题 1.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种,一般可根据氨基酸侧链(R)的大小分为侧链氨基酸和侧链氨基酸两大类。其中前一类氨基酸侧链基团的共同特怔是具有性;而后一类氨基酸侧链(或基团)共有的特征是具有性。碱性氨基酸(pH6~7时荷正电)有两种,它们分别是氨基酸和氨基酸;酸性氨基酸也有两种,分别是氨基酸和氨基酸。 2.紫外吸收法(280nm)定量测定蛋白质时其主要依据是因为大多数可溶性蛋白质分子中含有氨基酸、氨基酸或氨基酸。 3.丝氨酸侧链特征基团是;半胱氨酸的侧链基团是;组氨酸的侧链基团是 。这三种氨基酸三字母代表符号分别是 4.氨基酸与水合印三酮反应的基团是,除脯氨酸以外反应产物的颜色是;因为脯氨酸是α—亚氨基酸,它与水合印三酮的反应则显示色。 5.蛋白质结构中主键称为键,次级键有、、 、、;次级键中属于共价键的是键。 6.镰刀状贫血症是最早认识的一种分子病,患者的血红蛋白分子β亚基的第六位 氨酸被氨酸所替代,前一种氨基酸为性侧链氨基酸,后者为性侧链氨基酸,这种微小的差异导致红血蛋白分子在氧分压较低时易于聚集,氧合能力下降,而易引起溶血性贫血。 7.Edman反应的主要试剂是;在寡肽或多肽序列测定中,Edman反应的主要特点是。 8.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基本类型有、、 和。其中维持前三种二级结构稳定键的次级键为 键。此外多肽链中决定这些结构的形成与存在的根本性因与、、 有关。而当我肽链中出现脯氨酸残基的时候,多肽链的α-螺旋往往会。 9.蛋白质水溶液是一种比较稳定的亲水胶体,其稳定性主要因素有两个,分别是 和。 10.蛋白质处于等电点时,所具有的主要特征是、。 11.在适当浓度的β-巯基乙醇和8M脲溶液中,RNase(牛)丧失原有活性。这主要是因为RNA酶的被破坏造成的。其中β-巯基乙醇可使RNA酶分子中的键破坏。而8M脲可使键破坏。当用透析方法去除β-巯基乙醇和脲的情况下,RNA酶又恢复原有催化功能,这种现象称为。 12.细胞色素C,血红蛋白的等电点分别为10和7.1,在pH8.5的溶液中它们分别荷的电性是、。 13.在生理pH条件下,蛋白质分子中氨酸和氨酸残基的侧链几乎完全带负电,而氨酸、氨酸或氨酸残基侧链完全荷正电(假设该蛋白质含有这些氨基酸组分)。 14.包含两个相邻肽键的主肽链原子可表示为,单个肽平面及包含的原子可表示为。 15.当氨基酸溶液的pH=pI时,氨基酸(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当pH>pI时,氨基酸

生物科技行业运动生物化学考题A卷

生物科技行业运动生物化学考题 A 卷 运动生物化学考题(A 卷) 一. 名词解释:(每题 4 分,共24 分) 1.电子传递链(呼吸链) 2.底物水平磷酸化(胞液) 3.糖酵解作用 4.酮体 5.氨基酸代谢库 6.运动性疲劳 二.填空题:(每空1 分,共25 分) 1.运动生物化学是生物化学的分支,是研究时体内的化学变化即及其调 节的特点和规律,研究运动引起体内变化及其的壹门学科。 是从生物化学和生理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体育科学和生物化学及生理学的结 合。 2.据化学组成,酶能够分为:类和类,在结合蛋白酶类中的蛋白质部分称之 为,非蛋白质部分称为(或辅助因 子)。 3.人体各种运动中所需要的能量分别由三种不同的能源系统供给。即、、。4.生物氧化中水的生成是通过电子呼吸链进行的,在呼吸链上有俩条呼吸链,壹条为: NADH 氧化呼吸链,壹分子NADH进入呼吸链后可产生分子的ATP;另壹条为FADH2 氧化呼吸链,壹分子FADH2进入呼吸链后可产生分子ATP。 在肝脏,每分子甘油氧化生成乳酸时,释放能量可合成ATP;如果完全氧化生成 CO2和H2O 时,则释放ft的能量可合成ATP。 5.正常人血氨浓度壹般不超过μmol/L。 评价运动时体内蛋白质分解代谢的常用指标是尿素氮;尿 中。血尿素在安静正常值为毫摩尔/升 6.运动强度的生化指标有、、;运动负荷量的生化评定 指标主要有:、、、。 三、辨析题:(判断正误,如果表述错误,请将正确的表述论述ft来。每题判断正误2 分, 论述2 分,共16 分) 1.安静时,运动员血清酶活性处于正常范围水平或正常水平的高限;运动后或次日 晨血清酶活性升高;血清中酶浓度升高多少和运动持续时间、强度和训练水平有关。 运动员安静时血清升高是细胞机能下降的壹种表现,属于病理性变化。 2.底物水平磷酸化和氧化磷酸化都是在线粒体中进行的。 3.所有的氨基酸都能够参和转氨基作用。 4.脂肪分子中则仅甘油部分可经糖异生作用转换为糖。脂肪酸不能转化为糖。 四、简答题:(每题 5 分,共25 分) 1.简述三大营养物质(糖原、脂肪、蛋白质)生物氧化的共同规律。 2.从葡萄糖至1,6-2磷酸果糖生成消耗多少ATP?消耗ATP的作用是什么? 3.糖酵解过程可净合成多少分子ATP?根据运动实践谈谈糖酵解是何种运动状态下的主要 能量来源。 4.描述糖有氧氧化的基本过程。(三个步骤) 5.乳酸消除的意义是什么? 五.总结三大功能系统的特点(10 分)。

认知神经科学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认知神经科学》期末复习 一、概论 1.什么是认知神经科学? [ppt]认知神经科学是阐明认知活动的心理过程和脑机制的科学。其研究模式是将行为、认知过程、脑机制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书]认知神经科学是在传统的心理学、生物学、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生物医学工程,以及物理学、数学、哲学等学科交叉的层面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在分子(基因)、细胞、网络(神经回路)、脑区、全脑、行为等各个水平上对人类的所有初级和高级的精神活动的心理过程和神经机制—包括感知觉、运动、注意、记忆、语言、思维、情绪、意识等—开展研究。简而言之,它是研究脑如何创造精神的。 二. 方法: 2. 结构磁共振成像的空间contrast与功能共振成像的时间contrast 的概念 结构像的空间contrast:结构像一般认为是比较固定的,在短时间内不会变化,所以空间contrast是被试间某个脑区volume大小的contrast; 功能像的时间contrast:功能像在时间维度上是变化的,使用block design/event related design时,可以在被试内做时间上的experimental condition vs. baseline的contrast,当然在这之后也可以做被试间的两个时间上的experimental condition vs. baseline的contrast的contrast。 3. fMRI研究中的多重比较校正的概念。为什么需要做多重比较?常用的矫正方法有哪些(列举3个左右)?(答案1:在我们进行voxel-by-voxel比较时,由于比较次数很多,那么犯I型错误的数量也随之增加,如果还以只进行一次比较的α值为犯I型错误的概率的话,就会出现假阳性的结果,所以理论上比较次数大于1次的分析都应该进行多重比较校正。 另外,在fMRI数据分析中,我们相信脑的活动应该在灰质的一定范围内,而不是仅在一个voxel内,所以通过多重比较校正我们可以把这些单个的假阳性voxel排除。fMRI数据分析中常用的多重比较校正有FDR(false discovery rate),FWE(family-wise error)和AFNI提供的校正方法。) 4. 在磁共振成像中的血液动力学响应函数指的是什么? 血液动力学响应函数受区域性脑血流(rCBF)、血体积(rCBV)等的变化影响,是随着刺激出现从平稳状态先降低,再升高,再降低,最后恢复到平稳状态的一条函数曲线。 5. 什么是成像设备的空间分辨率与时间分辨率? 这两个分辨率都应该指设备进行功能成像的描述。 空间分辨率(Spatial Resolution)是指成像设备在什么空间水平上反映大脑活动的信号,也就是能在什么样的空间水平上分辨出不同的信号的变化,可以反映为突触级,神经元级,voxel级,脑回级等空间分辨率。 时间分辨率(Temporal Resolution)是指成像设备在脑活动后多长时间内能记录下活动信号,可以反映为毫秒(ms)级,秒(m)级,分钟(min)级,小时(h)级等时间分辨率; 空间分辨率:单细胞记录 > 颅内ERPs > 颅外ERPs、fMRI、PET。 时间分辨率:MEG、颅外ERPs > fMRI、TMS、PET。 6. BOLD-fMRI, NIRS, EEG/ERP这三种成像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哪两个之间可以同时记录,好处在哪里?

大学生物化学考试题库

二、单选题 1维持蛋白质二级结构稳定的主要因素是:(B ) A、静电作用力 B、氢键 C、疏水键 D、德华作用力 2下面哪一项代是在细胞质进行的( D ) A、脂肪酸的β-氧化 B、氧化磷酸化 C、三羧酸循环 D、脂肪酸合成 3米氏常数Km是一个用来度量( A) A、酶和底物亲和力大小的常数 B、酶促反应速度大小的常数 C、酶被底物饱和程度的常数 D、酶的稳定性的常数 4某酶今有4种底物(S),其Km值如下,该酶的最适底物为(D )A、S1:Km=5×10-5M B、S2:Km=1×10-5M C、S3:Km=10×10-5M D、S4:Km=0.1×10-5M 5tRNA的分子结构特征是:(A) A、有反密码环和3’—端有—CCA序列 B、有密码环 C、有反密码环和5’—端有—CCA序列 D、5’—端有—CCA序列 6具5’-CpGpGpTpAp-3’顺序的单链DNA能与下列哪种RNA杂交? (C) A、5’-GpCpCpAp-3’ B、5’-GpCpCpApUp-3’ C、5’-UpApCpCpGp-3’ D、5’-TpApCpCpGp-3’ 7维系DNA双螺旋稳定的最主要的力是(C ) A、氢键 B、离子键 C、碱基堆积力D德华力 8草酰乙酸经转氨酶催化可转变成为(B ) A、苯丙氨酸 B、天冬氨酸 C、谷氨酸 D、丙氨酸 9在脂肪酸合成中,将乙酰CoA?从线粒体转移到细胞质中的化合物是(C) A、乙酰CoA B、草酰乙酸 C、柠檬酸 D、琥珀酸 10生物体大多数氨基酸脱去氨基生成α-酮酸是通过下面那种作用完成的?(D ) A、氧化脱氨基 B、还原脱氨基 C、联合脱氨基 D、转氨基 11下列氨基酸中哪一种可以通过氧化脱氨基作用生成α-酮戊二酸?( A )A、Glu B、Ala C、AspD、Ser 1212 蛋白质合成起始时模板mRNA首先结合于核糖体上的位点是(B) A、30S亚基的蛋白 B、30S亚基的rRNA C、50S亚基的rRNA D、50S亚基的蛋白 13原核细胞中新生肽链的N-末端氨基酸是(C ) A、甲硫氨酸 B、蛋氨酸 C、甲酰甲硫氨酸 D、任何氨基酸 14蛋白质合成所需的能量来自(C) A、ATP B、GTP C、ATP和GTP D、CTP 15蛋白质生物合成中多肽的氨基酸排列顺序取决于(C) A、相应tRNA的专一性 B、相应氨酰tRNA合成酶的专一性 C、相应mRNA中核苷酸排列顺序 D、相应tRNA上的反密码子 16热变性的DNA分子在适当条件下可以复性,条件之一是(B ) A、骤然冷却 B、缓慢冷却 C、浓缩 D、加入浓的无机盐 17Tm是指(C) A、双螺旋DNA达到完全变性时的温度 B、双螺旋DNA开始变性时的温度

习题-运动生物化学

第一章物质代谢与运动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 运动生物化学成为独立学科的年代是()。 A. 1955年 B. 1968年 C. 1966年 D. 1979年E1982年 2. 运动生物化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 A. 研究运动对机体组成的影响 B. 阐明激素作用机制 C. 研究物质的代谢 D. 营养的补充 E. 研究运动人体的物质组成 3.酶促反应中决定反应特异性的是() A. 酶蛋白 B. 辅基 C. 辅酶 D. 金属离子 E .变构剂 4.酶促反应速度(V)达最大反应速度(Vm)的60%时,底物浓度[S]为() A. 1 Km B. 2 Km C. 1.5 Km D. 2.5 Km E. 3 Km 5.下列哪个化学物质不属于运动人体的能源物质。() A.葡萄糖 B.维生素C C.氨基酸 D.软脂酸 E.糖原 6.酶分子中将底物转变为产物的基团是() A. 结合基团 B. 催化基团 C. 碱性基团 D. 酸性基团 E. 疏水基团 7.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是() A. 低温可以使酶失活 B. 催化的反应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C. 最适温度是酶的特征性常数 D. 最适温度随反应的时间而有所变化 E. 以上全对 8.关于酶活性中心的叙述,哪项不正确() A. 酶与底物接触只限于酶分子上与酶活性密切有关的较小区域 B. 必需基团可位于活性中心之内,也可位于活性中心之外 C. 一般来说,总是多肽链的一级结构上相邻的几个氨基酸的残基相对集中,形成酶的活性中心 D. 酶原激活实际上就是完整的活性中心形成的过程 E. 当底物分子与酶分子相接触时,可引起酶活性中心的构象改变 9.一种酶作用于多种底物,其天然底物的Km是() A. 与其他底物相同 B. 最大 C. 最小 D. 居中 E. 与Km相同

神经生物学试卷试题及包括答案.docx

神经生物学思考题 1.叙述浅感觉传导通路。 ⑴躯干四肢的浅感觉传导通路:第 1 级神经元:脊神经节细胞→第 2 级神经元:脊髓后角(第Ⅰ、Ⅳ到Ⅶ 层)→脊髓丘脑束→第 3 级神经元:背侧丘脑的腹后外侧核→内囊→中央后回中、上部和中央旁小叶后部 ⑵头面部的浅感觉传导通路:第 1 级神经元:三叉神经节→ 三叉神经脊束→第 2 级神经元:三叉神经脊束核(痛温觉) 第 2 级神经元:三叉神经脑桥核(触压觉) →三叉丘系→第 3 级神经元:背侧丘脑的腹后内侧核→内囊→中央后回下部 2.叙述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的基本过程。 轴突再生通道和再生微环境的建立→轴突枝芽长出与延伸→靶细胞的神经 重支配→再生轴突的髓鞘化和成熟 轴突再生通道和再生微环境的建立:损伤远侧段全程以及近侧端局部轴突 和髓鞘发生变形、崩解并被吞噬细胞清除,同时施万细胞增殖并沿保留的基底 膜管规则排列形成 Bungner 带,这就构成了轴突再生的通道。同时,施万细胞 分泌神经营养因子、黏附分子、细胞外基质分子等,为轴突再生营造适宜的微 环境。 轴突枝芽长出与延伸:再生通道和再生微环境建立的同时或紧随其后,在 损伤神经近侧轴突末梢的回缩球表面形成胚芽,长出许多新生轴突枝芽或称为 丝足。新生的轴突枝芽会反复分支,在适宜的条件下,轴突枝芽逾越断端之间 的施万细胞桥长入远侧端的 Bungner 带内,而后循着 Bungner 带一每天 1mm 到数毫米的速度向靶细胞延伸。 靶细胞的神经重支配:轴突枝芽不断向靶细胞生长延伸,最终达到目的地 并与靶细胞形成突触联系。

再生轴突的髓鞘化和成熟:在众多的轴突枝芽中,往往只有一条并且通常 是最粗的一条能到达目的地,与靶细胞形成突触联系,其他的轴突枝芽逐渐溃 变消失,而且也只有到达目的地的那条轴突才重新形成髓鞘,新形成的髓鞘起 初比较细,也比较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轴突逐渐增粗,髓鞘也逐渐增厚, 从而使有髓神经纤维不断趋于成熟。 3.Concept and stage of memory,Types, and features of each type of memory 从心理学来讲,记忆是存储,维持,读取信息和经验的能力。 ② 记忆的基本过程:编码,储存,提取 ③ 记忆类型: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④ 感觉记忆特点:包括图像记忆声像记忆触觉记忆味觉记忆嗅觉记忆 信息保持的时间极短并且每次收录的信息有限,若不及时处理传送至短时 记忆,很快就会消失。信息的传输与衰变取决于注意的程度。 短时记忆特点:又称工作记忆。是有意识记忆,信息保持的时间很短,易 受干扰而遗忘,经复述可以转入长时记忆 长时记忆特点:包括程序性记忆和陈述性记忆。程序性记忆是指如何做事 情的记忆,包括对知觉技能,认知技能,运动技能的记忆,其定位是小脑深部 核团和纹状体。陈述性记忆是指人对事实性资料的记忆,其定位是海马和大脑 皮层。长时记忆的信息内容不仅限于外界收录的讯息,更包括创造性意念,知 识。记忆容量非常大,且可在长时间内保有信息。 4.Changes of electrophysiology and structure when long term memory is formed 电生理的改变:包括LTP(长时程增强效应):给突触前纤维一个短暂的高 频刺激后,突触传递效率和强度增加几倍且能持续数小时至几天保持这种增强 的现象。 LTD(长时程抑制效应) LTP和 LTD相互影响,控制着长时程记忆的形成。 LTP强化长时记忆, LTD则在长时记忆形成过程中起到调节作用。 突触前的变化包括神经递质的合成、储存、释放等环节;突触后变化包括 受体密度、受体活性、离子通道蛋白和细胞内信使的变化

神经生物学复习题

希望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然后带着下列的问题重点复习 一、名词解释 神经元、神经调质、离子通道、突触、化学突触、电突触、皮层诱发电位、信号转导、受体、神经递质、神经胚、神经诱导、神经锥、感受器、视网膜、迷路、味蕾、习惯化、敏感化、学习、联合型学习、非联合性学习、记忆、陈述性记忆、非陈述记忆、程序性记忆、边缘系统、突触可塑性、量子释放、动作电位、阈电位、突触传递、语言优势半球、RIA、LTP、CT、PET、MRI、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儿茶酚胺、神经递质转运体、神经胚、半规管、传导性失语、离子通道、神经生物学、神经科学、免疫组织化学法、细胞外记录、EEG、突触小泡、纹外视皮层、半侧空间忽视、 二、根据现有神经生物学理论,判断下列观点是否正确?说明其理由。 1、神经系统在发育过程中,从神经胚到形成成熟的神经系统,其神经细胞的数 量是不断增多的。 2、在神经科学的发展过程中,西班牙的哈吉尔(Cajal)、英国的谢灵顿 (Sherrinton)和俄国的巴甫洛夫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并因此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其中哈吉尔主要是因创立了条件反射理论,谢灵顿主要是因创立神经元的理论,而巴甫洛夫主要是因创立反射(突触)学说。 3、神经元是神经组织实施其功能的主要细胞,但其数量在神经组织并不是最多 的。 4、海马的LTP与哺乳动物的学习记忆形成的机制有关。 5、神经系统的功能学研究方法和形态学研究方法是本质上不同的两种方法,因 此迄今尚没有办法把功能学和形态学研究结合起来。 6、一个神经元一般只存在一种神经递质或调质。 7、大脑功能取决于脑的重量。 8、神经肌肉接头处是一个化学突触。

9、Bernstein 的膜假说和Hodgkin等的离子学说均能很好地解释神经细胞静息 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 10、EPSP有“全和无”现象 11、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与氯通道激活有关,而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产 生与钠通道激活有关。 12、视锥决定了眼的最佳视锐度(空间分辨率),视杆决定视敏度。 13、神经管的细胞不是神经干细胞,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不能由神经管的 细胞转化。 14、哺乳动物特殊感觉的形成需要经过丘脑的投射,而一般感觉的形成则一 般不经过丘脑的投射。 15、语言的优势在大脑左半球,所以语言的形成与右半球无关。 16、在神经科学的发展过程中,一些实验材料的应用对一些神经生物学理论 的创立有重要的作用,其中海兔对乙酰胆碱作用的了解,鱼类的电器官对学习记忆机制的阐述,枪乌贼对细胞生物电离子学说的建立有重要的意义。 17、神经元是神经组织实施其功能的主要细胞,其树突和轴突分别有接受和 传出神经信息的作用。 18、REM睡眠与觉醒时脑电图相似,而这两个时期脑和躯体状态有明显的不 同。 19、采用脑透析术可引导脑的诱发电位。 20、ATP是神经系统中的一种神经递质或调质。 21、钾通道既有电压依赖性离子通道,也有化学门控性离子通道。 22、视觉的形成需要经过丘脑的投射,而听觉的形成则一般不经过丘脑的投 射。 23、裂脑实验证明大脑两个半球的功能既有对称性,也有不对称性。 24、典型的突触结构主要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 25、大脑皮层中央后回是运动代表区,中央前回是躯体感觉代表区。

大学生物化学考试题库附有答案

大学生物化学考试题库 附有答案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内含子酶的活性部位氧化磷酸化基因组核酸的变性高能化合物反转录新陈代谢酶原的激活pI Tm 米氏常数Glycolysis β-氧化、蛋白质的四级结构增色效应米氏常数 PCR 1、蛋白质在一个较宽的生理pH范围内具有缓冲能力,是因为() A、它们是相对分子量很大的分子 B、它们含有许多具有不同pKa值的功能基团 C、它们含有许多肽键,而肽键对于体内的H+和OH-是不敏感的 D、它们含有许多氢键 2、下述氨基酸中,()与茚三酮作用呈黄色斑点 A、组氨酸 B、苏氨酸 C、脯氨酸 D、精氨酸 3、在生理pH条件下,下述三肽在水中的溶解度最大的是() A、Asp-Ser-His B、Ala-Asn-Phe C、Ala-Ile-Phe D、Ala-Ser-His 4、下列关于双螺旋DNA的结构与性质的有关叙述,除()外都是正确的 A、A/T = G/C B、AT含量为35%的DNA解链温度高于AT含量为65%的DNA C、当DNA复性时,紫外吸收值增高 D、温度升高是导致DNA变性的因素之一 5、酶能加快化学反应速度是由于下述哪种原因所致() A、增高活化能 B、降低活化能 C、降低反应物能量水平 D、降低反应的自由能 6、E. coli DNA复制涉及除()之外的哪些蛋白质 A、DNA聚合酶 B、RNA聚合酶 C、DNA解链蛋白 D、DNA旋转酶

7、下述DNA分子中,除()外都具有双链结构 A、E. coli DNA B、质粒DNA C、噬菌体X174 DNA D、线粒体DNA 8、在采用链终止法测定DNA顺序时,为了获得以腺苷酸残基为末端的一组大小不同的片段,应该采用哪种双脱氧类似物() A、5’-ddATP B、5’-ddCTP C、5’-ddGTP D、5’-ddTTP 9、催化单底物反应的酶的米氏常数(Km)是()无答案 A、底物和酶之间的反应的平衡常数 B、给出最大反应速度的底物浓度 C、给出最大半反应速度的底物浓度 C、大致与酶催化反应的速度成比例 10、在下列转录抑制剂中,能对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转录都有作用的是() A、放线菌素D B、利福平 C、利链菌素 D、a-鹅膏蕈碱 11、下列氨基酸中,在水中溶解度最低的是() A、组氨酸 B、赖氨酸 C、亮氨酸 D、苏氨酸 12、X174噬菌体基因组的大小不足以编码它的九种不同的蛋白质,但它实际 编码了这些蛋白质。这是下述哪种原因所致() A、密码子的简并性 B、密码子重叠 C、基因重叠 D、密码子的摆动性 13、下述RNA在细胞内的含量最高的是() A、tRNA B、rRNA C、mRNA D、hnRNA 14、用于肌肉收缩的能量主要以哪种形式贮存在组织中() A、磷酸肌酸 B、磷酸精氨酸 C、ATP D、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15、在DNA复制与DNA修复中共同出现的酶是() A、DNA连接酶 B、RNA聚合酶 C、DNA内切酶 D、RNA外切酶

运动生物化学考题

得分 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4分) 1.电子传递链(呼吸链) 2.底物水平磷酸化(胞液) 3.糖酵解作用 4.酮体 5.氨基酸代谢库 6.运动性疲劳 得分 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运动生物化学是生物化学的分支,是研究时体内的化学变化即及其调节的特点与规律,研究运动引起体内变化及其的一门学科.是从生物化学和生理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体育科学和生物化学及生理学的结合. 2.据化学组成,酶可以分为: 类和类,在结合蛋白酶类中的蛋白质部分称之为,非蛋白质部分称为(或辅助因子). 3.人体各种运动中所需要的能量分别由三种不同的能源系统供给.即, , . 4.生物氧化中水的生成是通过电子呼吸链进行的,在呼吸链上有两条呼吸链,一条为:NADH氧化呼吸链,一分子NADH进入呼吸链后可产生分子的ATP;另一条为FADH2氧化呼吸链,一分子FADH2进入呼吸链后可产生分子ATP. 在肝脏,每分子甘油氧化生成乳酸时,释放能量可合成ATP;如果完全氧化生成CO2和H2O时,则释放出的能量可合成ATP. 5.正常人血氨浓度一般不超过μmol/L. 评价运动时体内蛋白质分解代谢的常用指标是尿素氮;尿中. 血尿素在安静正常值为毫摩尔/升 6.运动强度的生化指标有, , ;运动负荷量的生化评定指标主要有: , , , . 得分 三,辨析题:(判断正误,如果表述错误,请将正确的表述论述出来.每题判断正误2分,论述2分,共16分) 1.安静时,运动员血清酶活性处于正常范围水平或正常水平的高限;运动后或次日晨血清酶活性升高;血清中酶浓度升高多少与运动持续时间,强度和训练水平有关.运动员安静时血清升高是细胞机能下降的一种表现,属于病理性变化. 2. 底物水平磷酸化与氧化磷酸化都是在线粒体中进行的. 3. 所有的氨基酸都可以参与转氨基作用. 4. 脂肪分子中则仅甘油部分可经糖异生作用转换为糖.脂肪酸不能转化为糖. 得分 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 1.简述三大营养物质(糖原,脂肪,蛋白质)生物氧化的共同规律. 2.从葡萄糖至1,6-2磷酸果糖生成消耗多少ATP 消耗ATP的作用是什么 3.糖酵解过程可净合成多少分子ATP 根据运动实践谈谈糖酵解是何种运动状态下的主要能量来源. 4.描述糖有氧氧化的基本过程.(三个步骤) 5.乳酸消除的意义是什么 五.总结三大功能系统的特点(10分).

神经生物学考试重点整理版3

谷氨酸受体与突触可塑性—长时程增强(p307) 长时程增强L TP:给突触前纤维一个短暂的高频刺激后,突触传递效率和强度增加几倍且能持续数小时至几天保持这种增强的现象。 早期L TP: ?Ca/CaM依赖的蛋白激酶II(CaMKII) ?蛋白激酶C(PKC) 产生逆行信使(NO),促进突触前神经元递质的释放 CaMKII能触发在突触后膜上插入AMPA受体或增加谷氨酸受体通道的传导性?晚期L TP:3小时以上 ?蛋白激酶A(PKA)和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通路 ?需要有基因的转录和蛋白质的合成 ?(在谷氨酸突触传递过程中,AMPA受体和NMDA受体都会被激活 ?AMPA受体介导的快速反应 ?NMDA受体介导的较慢但持续时间长的反应 ?AMPA受体激活引起的去极化是移除阻滞在NMDA受体上的Mg2+所必需的?NMDA受体激活后,大量的胞外Ca2+进入细胞; ?由NMDA受体介导的神经递质传递较慢并且持续时间长) 胆碱能受体的分型、分布和作用机理

?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上两个是外周神经系统,后两个是中枢的) 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

?儿茶酚胺的种类,合成途径(Tyrosine是酪氨酸)酪氨酸羟化酶(TH)多巴脱羧酶(DDC) 多巴胺-β-羟化酶(DBH)苯乙胺-N-甲基转移酶(PNMT)(a-左旋多巴,b-多巴胺,c-去甲,d-肾上腺素) ?

?5-HT的降解代谢途径 失活 5-HT释放后,主要通过膜转运体重摄取 酶解 重摄取: 5-HT膜转运体属Na+/CI-依赖型转运体 5-HT被膜转运体摄入胞浆再经囊泡 单胺类转运体进入囊泡内储存 酶解: 5-HT →MAO →5-HIAA 主要酶解失活途经 5-HT →MAO →5-MIAA 病理情况HIOMT (5-甲氧基吲哚乙酸) 5-HT →AANMT →N-甲基5-羟色胺 芳香烃胺氮位甲基移位酶(AANMT) 5-HT →HIOMT →N-乙酰基-5-甲基5-HT(松果体) 5-HT氮位乙酰转移酶(褪黑素melatonin)

大脑的奥秘——神经科学导论(期末考试答案)

一、 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1.0 分)
1.0 分
?
A、
没有声音刺激时耳蜗会自发发生声波震动
?
B、
如果检测不到自发耳声发射,有可能外毛细胞功能出现问题
?
C、
在不打开大脑直接观察的情况下,不同的细胞类型,不同的通路位置的异常是无法检测到的
?
D、
传出神经纤维的活动会刺激外毛细胞,接着会改变外毛细胞机械特性会产生自发的声音发射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2
自主神经系统对心血管活动的调控中错误的是()。 (1.0 分)
1.0 分
?
A、
心脏受到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双重调控,前者是兴奋作用,后者具有抑制作用
?
B、

当血压升高时,动脉管壁受到牵拉,交感神经会兴奋,血管会收缩
?
C、
动脉血压降低时,压力感受器传入冲动减少,迷走神经紧张性减弱,交感神经紧张性会加强,血管会收缩
?
D、
血压升高时,压力感受器传入冲动增加,迷走神经紧张性活动加强,心交感神经紧张性活动减弱,血管会 舒张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3
在小鼠关键期内进行过一次单眼剥夺实验,然后又使其恢复;同一只小鼠在关键期之外,再 进行一次单眼剥夺实验,它的可塑性变化为()。(1.0 分)
1.0 分
?
A、
由于在关键期之外,所以不存在可塑性
?
B、
可塑性增强
?
C、
由于在关键期内做过单眼剥夺实验存在记忆,当再一次进行时此类实验是可能达到相同效果
?
D、
可塑性减弱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4
关于情景记忆,不正确的说法是()。

生物化学题库及答案.

生物化学试题库 蛋白质化学 一、填空题 1.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种,一般可根据氨基酸侧链(R)的大小分为侧链氨基酸和侧链氨基酸两大类。其中前一类氨基酸侧链基团的共同特怔是具有性;而后一类氨基酸侧链(或基团)共有的特征是具有性。碱性氨基酸(pH6~7时荷正电)有两种,它们分别是氨基酸和氨基酸;酸性氨基酸也有两种,分别是氨基酸和氨基酸。 2.紫外吸收法(280nm)定量测定蛋白质时其主要依据是因为大多数可溶性蛋白质分子中含有氨基酸、氨基酸或氨基酸。 3.丝氨酸侧链特征基团是;半胱氨酸的侧链基团是 。这三种氨基酸三字母代表符号分别是 4.氨基酸与水合印三酮反应的基团是,除脯氨酸以外反应产物的颜色是;因为脯氨酸是α—亚氨基酸,它与水合印三酮的反应则显示色。 5.蛋白质结构中主键称为键,次级键有、、 、、;次级键中属于共价键的是键。 6.镰刀状贫血症是最早认识的一种分子病,患者的血红蛋白分子β亚基的第六位 氨酸被氨酸所替代,前一种氨基酸为性侧链氨基酸,后者为性侧链氨基酸,这种微小的差异导致红血蛋白分子在氧分压较低时易于聚集,氧合能力下降,而易引起溶血性贫血。 7.Edman反应的主要试剂是;在寡肽或多肽序列测定中,Edman反应的主要特点是。 8.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基本类型有、、 和。其中维持前三种二级结构稳定键的次级键为 键。此外多肽链中决定这些结构的形成与存在的根本性因与、、 有关。而当我肽链中出现脯氨酸残基的时候,多肽链的α-螺旋往往会。 9.蛋白质水溶液是一种比较稳定的亲水胶体,其稳定性主要因素有两个,分别是 和。 10.蛋白质处于等电点时,所具有的主要特征是、。 11.在适当浓度的β-巯基乙醇和8M脲溶液中,RNase(牛)丧失原有活性。这主要是因为RNA酶的被破坏造成的。其中β-巯基乙醇可使RNA酶分子中的键破坏。而8M脲可使键破坏。当用透析方法去除β-巯基乙醇和脲的情况下,RNA酶又恢复原有催化功能,这种现象称为。 12.细胞色素C,血红蛋白的等电点分别为10和7.1,在pH8.5的溶液中它们分别荷的电性是、。 13.在生理pH条件下,蛋白质分子中氨酸和氨酸残基的侧链几乎完全带负电,而氨酸、氨酸或氨酸残基侧链完全荷正电(假设该蛋白质含有这些氨基酸组分)。 14.包含两个相邻肽键的主肽链原子可表示为,单个肽平面及包含的原子可表示为。 15.当氨基酸溶液的pH=pI时,氨基酸(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当pH>pI时,氨基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