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综合实践活动-制定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及演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综合实践活动-制定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及演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综合实践活动-制定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及演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一、课标分析

学生能从活动设计和活动组织中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并逐步提升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具有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

价值体认:通过自觉参加实践活动,组织社团活动,深化社会规则体验,初步体悟个人成长与职业世界、社会进步、国家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系,增强根据自身兴趣专长进行生涯规划和职业选择的能力,强化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和感情,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国际视野。

责任担当:关心他人、社区和社会发展,能持续地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和法治观念,理解并践行社会公德,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问题解决:能对个人感兴趣的领域开展广泛的实践探索,提出具有一定新意和深度的问题,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用科学方法开展研究,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及时对研究过程及研究结果进行审视、反思并优化调整,建构基于证据的、具有说服力的解释,形成比较规范的研究报告或其他形式的研究成果。

创意物化:积极参与动手操作实践,熟练掌握多种操作技能,综合运用技能解决生活中的复杂问题。增强创意设计、动手操作、技术应用和物化能力。形成在实践操作中学习的意识,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不是一般意义的教科书,它的功能定位在引导、启发同学们扎扎实实地开展实践

活动,它是在研究过程中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要求同学们要主动参与活动的实践和研究,积极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努力学习并逐渐把握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切实培养自己的组织能力,培养自身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自然灾害的理性认识已有一定程度,而感性认识还不足,这是一个困难;学校每个月组织一次“应急疏散演练”,在组织演练过程,学校组织者无论重视程度有多高,仿真度有多高,在演练过程中,学生还是会出现嘻嘻哈哈的情况,态度不是那么认真,针对这一具体情况,通过活动来克服学生对感性认识不足这一困难。

学校是学生成长的舞台之一,学校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学生也大都参加过,也从活动中得到了锻炼和成长。但是,多数同学参加这些可能都是被动地参与,甚至更多地同学把活动当成了一种娱乐。其实,同学们才是这些校园活动的主人,无论是从活动的策划,还是到活动的组织实施,再到活动的总结,他们都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创造性。鉴于之前学校组织的应急疏散演练活动中,学生总是紧张不起来,好象与自己关系不大,在演练过程中嘻嘻哈哈,为改变这一现象,更为锻炼学生的策划和组织能力,让同学们在思想上和行动上真正重视起来,让同学们在活动中最大程度地发展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增长自己的才干!

~

四、教学设计

《制定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及演练》

一、教学内容

制定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及演练

二、教学目的

1、价值体认:通过自觉参与应急疏散方案的制定及演练,初步体悟个人成长与职业世界、社会进步、国家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系,增强根据自身兴趣专长进行角色转换的能力,强化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和感情,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国际视野。

2、责任担当:在活动中学会关心同学,关心学校的发展,能持续地参与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关注社区及社会存在的主要问题,热心参与志愿者活动和公益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和法治观念,形成主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情怀,理解并践行社会公德,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

3、问题解决:能对参与的应急演练活动开展广泛的实践探索,提出具有一定新意和深度的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用科学方法开展研究,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及时对活动过程及演练结果进行审视、反思并优化调整。

4、创意物化:创造性地参与应急演练活动,动手设计应急演练流程,熟练掌握应急逃生技能,形成在实践操作中学习的意识,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设计活动流程。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自己角色的职责。

四、教学方法

老师引导、小组讨论、分工合作相结合。

五、教学过程

#

(一)情景导入

创设一种情景:组织学生观看录象或图片,让学生感知地震给人们带来的危害。

提问:假如现在火灾(地震)已经发生,我们第一时间该怎么办?

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见识和感受。

(二)情景假设

1、假设你是一名上课的老师(比如现在正在上课的我),现在发生了火灾(地震),第一

时间应该怎么办?

2、假设你是学校的一名值班领导,现在发生了火灾(地震),第一时间应该怎么办?

(三)假戏真做

*

通过学生对以上二个问题的思考与分享,引导学生去组织实施一次校园应急疏散模拟演练,从而导出本节课的主题《制定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及演练》。

(四)活动启动

1、选拔活动总指挥

学生在课堂内通过小组讨论,选拔出本次活动的总指挥。

2、小组分工,布置假期活动任务。

在总指挥的带领下,组织召开小组长会议,讨论分工合作事宜,从哪些角度来开展工作。

3、小组碰头会议,收集整理假期中采访收集来的材料。

4、第一次全体会议,讨论修改应急疏散演练方案(草案)。

!

(五)工作汇报

各小组长把本小组分解的任务准备情况向教师汇报,在汇报过程中,教师及时点评学生准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六)组织实施

1、第二次全体会议,布置详细的小组分工及人员安排。

2、学生组织技能逃生训练。

知识点:

火灾时的撤离知识:如果是火灾发生,浓烟很大,很多人死于浓烟窒息或踩踏事故。要求学生要冷静,注意观察撤离路线,避开着火区域。

疏散过程中,学生必须做到:降低重心、小步快走、右侧通行;不推、不超、不冲,前后保持一定距离。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用湿手绢或布掩住口鼻,尽量减少浓烟进入口中。切忌乱冲乱撞和不必要的大声呼叫。

地震时的撤离知识:从你意识到这是一次地震,到地震结束,一般只有十几秒钟的时间,很少会持续一分钟以上。要把握好最早的几秒钟,赶紧躲到最近的安全地方。躲避直到地面停止摇动,再也没有东西落下来为止。要保持镇定,切莫惊慌失措。尽快躲避到安全地点,千万不要匆忙逃离房屋。在室内的学生,应立即就近躲避,身体采用卧倒或蹲下的方式,使身体尽量小,躲到桌下或墙角,以保护身体被砸,但不要靠近窗口。躲避的姿势:将一个胳膊弯起来保护眼睛不让碎玻璃击中,另一只手用力抓紧桌腿。在墙角躲避时,把双手交叉放在脖子后面保护自己,可以拿书包或其他保护物品遮住头部和颈部。卧倒或蹲下时,也可以采用以下姿势:脸朝下,头近墙,两只胳膊在额前相交,右手正握左臂,左手反握右臂,前额枕在臂上,闭上眼睛和嘴,用鼻子呼吸。在室外的同学,应跑到空旷的地方。疏散过程中,学生必须做到:降低重心、小步快走、右侧通行;不推、不超、不冲,前后保持一定距离。要用双手放在头上,防止被砸,要避开建筑物和电线。

恰当的姿势:室内避震也要讲究恰当的姿势,通常有下蹲式和俯倒式。采用下蹲式时,应尽量使自己的身体缩小一些,可进入坚固的床下或桌下,注意用胳膊护住头和眼睛,防止被利器和粉尘所伤,一手窝牢支撑物,防止在晃动中脱离保护,也可以用枕头、水盆之类的东西护住头部。采用俯倒式时,位置应贴近炕沿或床沿,双臂交叉与胸前,两肘接触地面,防止心脏受伤,闭上眼和嘴,用鼻子呼吸,防止被尘埃窒息。无论何种姿势,目的都是要保护头部,降低高度,使坠落物被隔档,保证自身安全。

注意事项:住在楼房中的人,遭遇地震时,决不能一时冲动跳楼逃避(这一点极为重要)或拥向走道、楼梯夺路奔逃,这类盲目避震的做法,会造成无谓的伤害。同时也千万不要乘坐电梯。现代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防震建筑有很强的刚性,也有相当的韧性,一次地震导致彻底倒塌的是极少数,建筑物完全倒塌主要是主震后的强余震造成的。室内避震要主要离开墙

体的薄弱位置。它们是楼道、楼梯口、阳台、外墙、窗户附近等,因为这些地方不是作为建筑的主要承重部位,整体性较差,地震时容易开裂倒塌,造成伤害。

3、学生组织召开主题班会。

4、学生组织模拟应急疏散演练

(七)总结分享

演练结束后,学生总结体验过程,分享收获。

地震或火灾发生时,至关重要的是要有清醒的头脑,镇静自若的态度。只有镇静,才有可能运用平时学到的应急知识并判断灾情的大小和远近。

*

通过组织本次模拟疏散演练,发现自己在沟通能力、交际能力、协调能力等方面都有不小的收获,但还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各种能力,为以后的工作更好的服务。

六、课后反思

(一)活动选题的反思

本课真正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选题是来自学生自己兴趣领域,让学生做自己真正喜欢的研究和探索,学生的参与度是最高的。而老师要做的就是指导学生如何找到问题的切入点;如何开展有效的规范的应急预案工作;在遇到困难时指导孩子如何梳理问题找到突破点;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并感染学生学会鼓励自己;在活动结束后分享学生研究的喜悦并及时地引导学生进行研究过程的反思。

(二)活动开展过程的反思

在开展活动时我发现,学生往往对热热闹闹的活动场面很感兴趣,对这种全新的学习方式也十分好奇,但对如何进行实践活动却茫然无知,学生缺乏开展应急疏散演练必备的常识,即缺乏必要方法的学习和训练,对活动的目标不具体、不明确。这样就在开题课中,通过我的引导,让学生真正理解此次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引导学生把活动目标细化、分解,并进行合理分工;掌握逃生的基本要求和操作要领,结合具体的活动情境,来完成活动的具体任务

和目标。

(三)总结评价过程的反思

在学生汇报准备工作阶段,各位小组长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能,能够提得出问题,也能想办法去解决问题,遇到困难不害怕,敢于面对。

在活动的总结交流阶段,学生在展示活动成果的同时,对活动过程进行回顾、总结和反思,我帮助他们理顺在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认识和体验,做到“关注过程,兼顾结果”。

(四)存在的问题

1、给学生自主活动的空间和时间还是不足。

2、学生在整个制定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及演练的过程中,我给予学生鼓励性的语言需要进一步加强!

附件:《制定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及演练》—学生设计方案

一、指导思想

~

为普及减灾知识,增强师生的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提高学校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和我校实际情况,举行减灾应急避险和疏散逃生演练,重在培养师正确的逃生要领,正确对待灾害的发生,最大限度保护师生的人身安全。同时通过演练活动培养学生听从指挥,提高突发事件下的应急反应能力。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二、组织机构

成立安全疏散演练工作指挥部,组织成员如下:

1、指挥部:成立防灾防空应急疏散指挥部。

总指挥:徐世龙

副总指挥:纪瑞佳

2、组织协调组

组长:于航

%

3、宣传报道组

成长:叶星辰

4、疏散引导组

成长:孙子瀚

5、抢救护理组

组长:王志远

6、后勤保障组

组长:黄靖翊

~

三、演练准备

(一)学生疏散线路图

1、同学快静有序地撤离,单人单排,前后保持合适距离。

2、撤离路线:

3、班级撤离顺序:

就近楼道班级开始

各班长职责:指导本班学生按照路线有序地撤离到安全区,并抱头蹲下

4、疏散路线疏导点分工、任务

满思香:一楼楼梯口中间、保护楼上学生安全有序地撤离

李启明: 二楼楼梯口东、保护楼上学生安全有序地撤离

满在伟:二楼楼梯口西、保护楼上学生安全有序地撤离

朱宏:旗台处、预防学生碰撞旗台

李冰:西报栏北端转弯处、对常班和学前学生分流

吴开梅:东报栏北端转弯处、对常班和学前学生分流。

李海燕:大门内侧、预防学生靠近或碰撞旗台

陆晴:大门北安全区、维护撤离学生的秩序

郑翠玲:大门北安全区、维护撤离学生的秩序

(二)、宣传教育。

由叶星辰同学于3月上旬向学生做全面宣传动员,并安排每班各出一期防震减灾知识黑板报,全校各班进行一次防震减灾安全知识主题班会,确保每位学生掌握避震疏散常识,自救互救常识和紧急救护、消防安全常识,在楼梯间张贴显眼的疏散指示标志,让每位学生明确疏散路线,做好演练充分准备,戴小凡同学讲逃生要领,疏散的纪律。

四、演练要求

1、保持镇定,听从指挥,服从安排,确保安全。

2、保持安静,动作敏捷,严禁推拉,拥挤,(学生疏散中不能回头寻找遗失的物体)

3、安规定线路疏散,不得串路。

五、演练程序

(一)3月22日课间操时由戴小凡向同学讲解避震动作要领和疏散要求。

*

(二)避震演练。

4月4日下午4:10分(第4节课时间),总指挥徐世龙下达演习开始命令,启动发生地震的紧急信号(急促持续的哨笛声),各班学生听到信号后,在徐世龙指导下,迅速双手护头(左手在下,右手在上,不要交叉),躲在课桌下,同时各楼梯口疏散员及时到达指定位置。

(三)疏散演练。

疏散信号为两声长哨声,每次信号发出后,徐世龙组织本班学生有序撤离疏散,有两道门的班级就近疏散,楼梯间疏散人员负责组织监督不互相推挤,窜队和掉队。

(四)清点人数。

同学们到达指定地点后,每班分三队站列。孙子瀚及时清点学生人数,向指挥部汇报。

(五)演练结束。

演练结束后,指挥部及时总结演练过程的经验与不足

(六)演练情况总结

演练结束后,及时召开全体会议,指挥部认真总结演练过程的的经验和不足,并明确要求广大同学们碰到突发地震情况时必须按演练程序及时做出处理,以最大限度保证灾害带来的危害。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自然灾害的理性认识已有一定程度,而感性认识还不足,这是一个困难;学校每个月组织一次“应急疏散演练”,在组织演练过程,学校组织者无论重视程度有多高,仿真度有多高,在演练过程中,学生还是会出现嘻嘻哈哈的情况,态度不是那么认真,针对这一具体情况,通过活动来克服学生对感性认识不足这一困难。

学校是学生成长的舞台之一,学校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学生也大都参加过,也从活动中得到了锻炼和成长。但是,多数同学参加这些可能都是被动地参与,甚至更多地同学把活动当成了一种娱乐。其实,同学们才是这些校园活动的主人,无论是从活动的策划,还是到活动的组织实施,再到活动的总结,他们都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创造性。鉴于之前学校组织的应急疏散演练活动中,学生总是紧张不起来,好象与自己关系不大,在演练过程中嘻嘻哈哈,为改变这一现象,更为锻炼学生的策划和组织能力,让同学们在思想上和行动上真正重视起来,让同学们在活动中最大程度地发展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增长自己的才干!

{

效果分析

在这次的《制定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及演练》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不仅仅学到了组织一次活动,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去准备,应该去准备哪些材料、与哪些部门沟通、与哪些部分协调,如何与同学团结协作分工,如何去制定方案,如何去讲授演练的技能,怎么样组织班会,明白在组织活动中保证学生的安全是最大的问题。看着孩子们亲历实践后,从以前应急疏散演练的嘻嘻哈哈到现在的认真对待,从之前无知到现在的收获满满,为孩子们点燃,正如陶行知所言:“生活即教育”。

教材分析

~

本教材不是一般意义的教科书,它的功能定位在引导、启发同学们扎扎实实地开展实践活动,它是在研究过程中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要求同学们要主动参与活动的实践和研究,积极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努力学习并逐渐把握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切实培养自己的组织能力,培养自身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测练习

1、采访过程---你学到了什么?

2、亲自准备---你做得怎么样?

[

3、遇到困难---你是怎么解决的?

4、检查标准---自己制定的方案认真修改了吗?

5、检查落实---最后的方案中的环节都一一落实了吗?

6、体验结果---最值得我们骄傲的是什么?

体验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

7、效果延伸---体验结束后,我们应该把哪些好的做法坚持下去?

课后反思

*

一、活动选题的反思

本课真正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选题是来自学生自己兴趣领域,让学生做自己真正喜欢的研究和探索,学生的参与度是最高的。而老师要做的就是指导学生如何找到问题的切入点;如何开展有效的规范的应急预案工作;在遇到困难时指导孩子如何梳理问题找到突破点;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并感染学生学会鼓励自己;在活动结束后分享学生研究的喜悦并及时地引导学生进行研究过程的反思。

二、活动开展过程的反思

在开展活动时我发现,学生往往对热热闹闹的活动场面很感兴趣,对这种全新的学习方式也十分好奇,但对如何进行实践活动却茫然无知,学生缺乏开展应急疏散演练必备的常识,即缺乏必要方法的学习和训练,对活动的目标不具体、不明确。这样就在开题课中,通过我的引导,让学生真正理解此次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引导学生把活动目标细化、分解,并进行合理分工;掌握逃生的基本要求和操作要领,结合具体的活动情境,来完成活动的具体任务和目标。

三、总结评价过程的反思

在学生汇报准备工作阶段,各位小组长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能,能够提得出问题,也能想办法去解决问题,遇到困难不害怕,敢于面对。

在活动的总结交流阶段,学生在展示活动成果的同时,对活动过程进行回顾、总结和反思,我帮助他们理顺在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认识和体验,做到“关注过程,兼顾结果”。

四、存在的问题

1、给学生自主活动的空间和时间还是不足。

2、学生在整个制定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及演练的过程中,我给予学生鼓励性的语言需要进一步加强!

课标分析

学生能从活动设计和活动组织中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并逐步提升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具有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

价值体认:通过自觉参加实践活动,组织社团活动,深化社会规则体验,初步体悟个人

成长与职业世界、社会进步、国家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系,增强根据自身兴趣专长进行生涯规划和职业选择的能力,强化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和感情,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国际视野。

责任担当:关心他人、社区和社会发展,能持续地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和法治观念,理解并践行社会公德,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问题解决:能对个人感兴趣的领域开展广泛的实践探索,提出具有一定新意和深度的问题,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用科学方法开展研究,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及时对研究过程及研究结果进行审视、反思并优化调整,建构基于证据的、具有说服力的解释,形成比较规范的研究报告或其他形式的研究成果。

创意物化:积极参与动手操作实践,熟练掌握多种操作技能,综合运用技能解决生活中的复杂问题。增强创意设计、动手操作、技术应用和物化能力。形成在实践操作中学习的意识,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试题练习题高考试题参考答案

自然灾害与防治练习题 1.下列地理事件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A.太平洋海底火山爆发B.2006年3月重庆开县天然气泄漏C.1976年唐山大地震D.2005年吉林化工厂爆炸导致松花江污染2.某一自然灾害的灾情指标有受灾面积、成灾面积、绝收面积、减产面积、经济损失等。该自然灾害可能是() ①干旱②洪涝③地震④风暴潮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06年3月27日下午4时45分,太旧高速公路(太原至旧关)太原到阳泉段寿阳县境内的一百米左右路基出现沉陷,至当晚七时左右,坍塌地段路基整体外移,长度约一百五十米,最大深度约五米,路基大塌陷,致使交通处于瘫痪状态。太旧高速公路是山西省的第一条高速公路,已经平安运行十年之久。据此回答3-4题。 3.关于此次事件原因的分析,你认为最可能是() A.该路段地基出现滑坡现象 B.该地发生了地震,导致泥石流 C.该建设项目是标准的“豆腐渣工程” D.台风的影响导致洪水冲垮路基 4.关于对该事件处理的措施,正确的是() ①立即抢修路面,保证交通畅通②启用交通应急预案,疏导公路交通③查找塌陷原因,然后再整修路面④宣布废弃该公路,重新修建新的一条高速公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2005年高考广东卷) 2004年12月26日发生的印度洋海啸.使沿岸若干国家遭受巨大灾难。回答5-6题。 5.这次海啸产生的原因是()双选 A.特大风暴潮引起的B.印度洋洋底大地震造成的 C.海平面上升造成的D.板块移动岩层破裂引发的 6.对海啸灾害,合理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是()双选 A.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B.将人们迁离海岛和沿岸居住 C.增高海岸堤防围海造陆D.在海岸复种红树林保护海岸 下面是世界最大的再保险公司——慕尼黑再保险公司对全球20世纪后50

(完整word版)学校自然灾害应急处置预案

学校自然灾害应急处置预案 为更好地贯彻“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救”的防灾方针,共同做好本校防自然灾害工作,切实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师生人身安全,保证学校良好的教学秩序,结合学校的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预防为主,灾时有备,提高警惕,群防群治”的原则,增强全校师生防灾、减灾的意识,提高师生在自然灾害发生时的自救本领,切实保护广大师生的人身安全,减少由于灾害带来的财产损失。 二、防灾领导小组职责 1、接受上级防灾指挥部的各项指令,制定校内防自然灾害应急预案,领导部署校园台风、暴雨、寒冷、地震来临前的应急防御,做好紧急救灾和恢复校园正常和教学的工作。 2、认真宣传、贯彻、执行上级实行防灾的批示,传达防灾信息。 3、组织师生学习掌握台风、暴雨、寒冷、地震等灾害预警信号,预防和自救知识。 4、定时和不定时排查校园的课室、地下排水管道、配电房、食堂、消防安全设施、树木、陡坡、墙报栏、窗户等安全方面的隐患,发现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并监督整改。 5、制定实施抢险救灾方案,组织和训练,并指导校内师生模拟预防演练。 四、防灾应急方案 1、做好全校师生员工疏散撤离工作和转移保护学校贵重物品工作,这是最重要。 2、到上级指令或天气监测预报系统、预警信号,需要停课,则通过学校通讯网络设备在第一时间将信息传递给有关老师、学生及家长,立即采取措施停课放假。 3、预防自然灾害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应随时与上级主管部门取得联系,在接到台风、暴雨及冰雹等信息时,进入战备状态,随时待命。 4、在发生灾害时,后勤人员在下班前切断电源,检查和加固窗外的悬挂物,检查旗杆、墙报栏,防止高空悬挂物和衣盆摔落伤人。 5、各年段组、班主任负责教室内门窗。电脑室的老师负责检查电脑室内电脑总电源的开关。 6、发生破坏性灾害时,立即做好抗灾自救工作,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精神,开展自救活动。 7、做好卫生防疫工作,做好灾后卫生消毒,防止传染疾病在校园滋生蔓延,做到大灾后无大疫。 8、灾后要科学安排学习科目和课时,使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尽快恢复正常。

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1第三章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第二节

第二节常见自然灾害的避防课程标准学业质量标准核心素养 运用资料,了解 防灾减灾的措 施。 水平1:结合地理资料,说出防灾 减灾的主要途径。 水平2:运用地理资料,说明防灾 减灾的主要手段,防御自然灾害 的主要措施。 水平3:能够运用资料,结合主要 自然灾害,提出该自然灾害防御 的主要措施。 水平4:能够运用资料,结合主要 自然灾害,制定该自然灾害的防 灾减灾方案。 人地协调观:从人地协调 角度评价防灾减灾措施。 综合思维:根据自然灾害 的成因及特点,分析防灾 减灾措施。 区域认知:了解区域差异, 因地制宜制定防灾减灾措 施。 地理实践力:能够进行防 灾减灾措施的调查研究。 一、自然灾害的监测和防御 1.灾害监测是防灾减灾工程的先期性措施 (1)许多国家初步建立了自然灾害监测系统,进行□01灾前预警、灾时□02跟踪、灾后评估,并提出减灾决策建议。 (2)我国建立了包括□03地面监测、海洋海底观测和天—空—地观测在内的自然灾害立体监测体系。 2.灾害防御的工程性措施 (1)手段:通过修建防灾减灾工程,改变地表环境,控制灾害与人口和财物等的直接接触,提高财物的□04抗灾性能等。 (2)我国建设减灾工程措施

林业工程:“三北”防护林、长江□05中上游防护林等;河流堤坝:松花江下游、黄河□06下游和□07内蒙古(省区)段;环□08北京治沙区;重点抗震防灾城市;滑坡泥石流防御城市。 3.灾害防御的非工程性防御措施 是指国际组织和各个国家的减灾规划与防灾法律法规、各级行政部门的减灾□09管理、公众减灾教育等。 1.判断正误。 (1)监测灾害对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起不到作用。(×) (2)防护林建设对自然灾害防御的意义重大。(√) 2.“三北”防护林的“三北”是指() A.东北、华北、河北B.华北、河北、陕北 C.西北、华北、东北D.张北、京北、华北 答案 C 解析我国“三北”防护林工程是指西北、华北、东北防护林,各段防御灾害的方向存在差异。 3.我国建设堤防工程有效防御、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黄河重要的堤防工程为什么建设在下游? 提示黄河下游为地上河,河床高于两岸地面,夏季雨季汛期易发生洪涝灾害,所以加高加固黄河下游堤坝,可以控制黄河水的洪水径流。 二、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 1.救灾准备:包括救灾□01物资和救灾物资储备基地。 (1)救灾物资分为生活、□02救生、医用和取暖御寒物品四大类。 (2)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决定了救灾物资的□03到达时间。 2.灾中救援:指灾害发生后,相关救灾部门采取各种积极措施对灾民进行□04救护和救济,对损坏的各种设施进行□05抢修,以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所造成的损失。

高中综合实践活动_孔明锁的加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经历孔明锁的加工过程,将流程基本知识应用于实践,感悟流程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2、对中国传统木工榫接结构有所认识和了解,学习划线、锯割、凿削、锉削等木工工艺。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掌握手锯、凿子、锉等木工工具的使用方法。 2、体会流程设计对我们的生活、生产实践的重要意义,用文字或图表说明流程设计的特点或者流程的改进方案的优越之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体验中华文明,传承工匠精神。 2、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交流态度,形成对技术设计问题的敏感性和探究欲望。 教学重点: 进行孔明锁加工流程的设计和改进,对榫接制作的实践与评价。 教学难点: 通过孔明锁的制作感悟流程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一、导入: 课前大家已经完成了孔明锁的设计以及制作流程图的绘制,这节

课我们将通过孔明锁的制作来体验流程设计,学会利用流程让我们的设计与制作过程更高效更有序。 流程第一步,让我们再次来明确制作要求与目标! 制作材料: 方木7x1.5x1.5cm,一组三根 制作工具: 锯子,锉刀,凿子,钉锤,铅笔,橡皮,尺子 时间:20分钟 二、明确流程设计的目标 复习回顾流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设计一个技术活动的流程,最主要的要求是要根据该项活动的内部工作原理及变化规律,科学地安排活动的环节及时序又达到预期的目的。其具体要求有如下几点: 1、提高效率。经常是通过节省时间来完成的。 2、提高质量。主要是合理地安排环节。 3、保证安全。在每个环节上都要对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作详尽的考虑,并要有保证安全的可靠措施。 4、节省资源。 5、提高管理水平。 6、提高经济效益。 7、注意环保等。 学生思考:对于孔明锁的加工流程来说,流程设计的目标是什

学校自然灾害应急预案

学校自然灾害应急预案 为提高我校自然灾害应急反应能力和救灾工作整体水平,建立和完善灾害救助应急体系,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确保广大师生员工的生命财产和校舍安全,维护校园稳定,结合我校的实际,制定本预案。 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是灾害发生后对校园受灾师生学习、生活进行救助的紧急行动方案。本预案适用于台风、大雪、洪涝、冰雹、地震等自然灾害发生后的应急救助反应。 一、指导思想 坚持“预防为主,灾时有备,提高警惕,群防群治”的原则,增强全校师生防灾、减灾的意识,提高师生在自然灾害发生时的自救本领,切实保护广大师生的人生安全,减少由于灾害带来的财产损失。 组织机构 组长:廖永和 副组长:李昂香王会梅 成员:李艳兰吴国兰李海梅杨慧兰 成立校园自然灾害救助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全校救灾工作。救灾领导小组为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救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地点设在总务处。 三、紧急工作 (一)及时向县教育局汇报灾情和救助工作进展情况,负责处理校救灾领导小组交办的各项工作和日常事务。 (二)联系县民政局,做好救灾物资的登记、收集、保管和分配工作。 (三)负责灾后防疫和校园卫生整治工作,联系防疫部门进行传染病的预防。 (四)落实灾后校园各项安全规范和措施,监督检查灾后学校饮水,食品卫生工作。 (五)做好危困教职工的救助和校园灾后重建工作。 (六)保障救灾信息畅通,做好救灾宣传,加强灾后值班纪律。 四、灾情报告 应密切注意气象、地震和灾害预报部门发出的灾情预警。在自然灾害发生后,学校必须立即向县教育局和县救灾办报告有关情况,启动灾害救助应急预案。

灾情报告内容主要包括:灾害种类、发生时间、地点、范围、程度、灾害后果,救灾工作和受灾师生生活安排情况。 五、应急反应 (一)救助领导小组进入工作状态,研究确定救灾工作事宜。 (二)迅速组织受灾师生按照预案,紧急转移,安排他们的学习、生活,做好食品、饮水、衣物等救灾物资的调集和发放工作。 (三)根据救灾工作的需要,向上级主管部门提出救助申请。 六、防灾制度 (一)办公室定时和不定时排查校园的课室、地下排水管道、配电房、食堂、消防安全设施、树木、墙报栏、窗户等安全方面的隐患,发现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并监督及时整改。 (二)制定实施抢险救灾方案,组织和训练,并指导校内师生模拟预防演练。全校二百多名师生,做好疏散撤离学生工作和转移保护学校贵重物品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每学期进行疏散撤离演习一次。 (三)办公室接到上级指令或天气监测预报系统、预警信号,需要停课,则通过学校通讯网络设备在第一时间将信息传递给有关老师、学生及家长,立即采取措施停课放假。 (四)预防自然灾害应急工作领导小组随时与上级主管部门取得联系,在接到地震、暴雨及冰雹等信息时,进入战备状态,随时待命。 (五)在发生灾害时,后勤人员在下班前切断电源,检查和加固窗外的悬挂物,检查旗杆、墙报栏,防止高空悬挂物和衣盆摔落伤人。 (六)各年级组、班主任负责关好室内门窗。电脑室的老师负责检查电脑室内电脑总电源的开关。 (七)发生破坏性灾害时,立即做好抗灾自救工作,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精神,开展自救活动。 (八)做好卫生防疫工作,做好灾后卫生消毒,防止传染性疾病在校园滋生蔓延,做到大灾之后无大疫。 (九)灾后要科学安排学习科目和课时,使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尽快恢复正常。

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第三节中国的海洋灾害教学案中图选修5

第三节国的海洋灾害 中国的海洋灾害 ——————情景导入先思考——————— 2014年3月19日,国家海洋局发布了《2013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公报显示2013年我国海洋灾害以风暴潮、海浪、海冰和赤潮灾害为主。与近10年(2004~2013年)海洋灾害平均状况相比,2013年海洋灾害直接经济损失高于平均值,死亡(含失踪)人数低于平均值(见下图)。 2004~2013年海洋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和死亡(含失踪)人数2013年各类海洋灾害中,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最严重的是风暴潮灾害,占全部直接经济损失的94%;人员死亡(含失踪)全部由海浪灾害造成。 思考探究:说出造成我国直接经济损失最严重的风暴潮灾害的类型及影响地区。 提示:台风风暴潮和温带气旋风暴潮。台风风暴潮主要影响东部大江大河的入海口、海湾沿岸和一些沿海低洼地区,温带风暴潮主要影响渤海和黄海沿岸。 ——————基础知识要记牢——————— 一、中国海洋灾害的主要类型 1.主要有风暴潮、灾害性海浪、赤潮等。 2.危害:风暴潮灾害位居海洋灾害之首,也是我国最主要的海洋灾害。 二、风暴潮 1.台风风暴潮

(1)发生时间:主要发生在夏秋季节,以8~9月最为集中。 (2)特点:来势猛、速度快、破坏力强。 (3)发生地区:广东、广西、海南、台湾、福建、浙江是台风登陆最多的省区,也是台风风暴潮发生次数最多的地区。 2.温带气旋风暴潮 (1)发生时间:多发生在春秋季节,夏季也时有发生。 (2)受灾地区:主要集中在渤海和黄海沿岸。 三、灾害性海浪和海啸 1.灾害性海浪 以台风引发的灾害性海浪为主,造成翻沉、损坏各类船只,造成人员死亡或失踪。 2.海啸 灾害发生的频次不多,据记载,平均200年发生一次。 ——————重点难点掌握好——————— 一、我国的风暴潮 二、赤潮的定义、发生条件和危害

高中综合实践活动_中国梦沂蒙情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创意剪刻纸-中国梦沂蒙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以新课程核心理念为指导,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本框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深入了解沂蒙红色文化、学习创意剪纸的创作过程及创作要素。 2、方法与过程:本课作创意剪刻纸的重要部分,通过组织学生开展有深度的学习活动,组织学生经过参观红色基地、跟随本地剪纸大师林化强观摩实践、运用互联网搜集素材进行深入探讨与细致分析进行剪纸设计。教学中要利用剪纸创作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民间美术及沂蒙红色文化之间的关系,以沂蒙红色文化与创意剪纸的设计制作之间关系为引导,探索实践---整理设计---制作实践—评价总结。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设计有主题性的剪纸作品为依托,弘扬沂蒙红色文化,弘扬民间艺术,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爱家乡的思想感情体验技能。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明确剪纸创作基本步骤,实践对素材中红色文化元素在设计、草稿、制作的过程中转换及应用。 教学难点:本课中沂蒙红色文化故事是具体的、可分类的,又包含在整个作品的设计中,势必会增加学生对沂蒙红色文化的收集整理及理解的深度和广度,所以培养创造力、审美力,陶冶情操、提升修养,达到创意与生活相结合,通过中国梦的剪刻作品来彰显沂蒙精神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 课堂活动分为三个环节:一、参观观摩搜集素材二、设计初稿、三、课上实践展评。让学生在过程中打造多维立体课堂。 一、参观观摩搜集素材 有文化支撑的校本课程才有生命力。地处红色圣地的我们,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通过:a参观学习红色教育基地感受红色沂蒙;b跟随剪纸大师林化强老师观摩学习,在他的原创作品《沂蒙红嫂》系列中汲取营养;c观摩校园艺术节的电影《沂蒙六姐妹》等电影寻找镜头做素材。 二、设计初稿

(完整word)高中地理自然灾害完整版

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复习总结 一、我国自然灾害多发的地理背景: (一)自然背景: (1)气候背景: ①我国东部濒临太平洋,面对世界上最大的台风源区(西北太平洋台风区)。 ②位于最大的季风气候区,受强大的季风环流控制,降水时空分布极为不均。 ③气候复杂多变,气候不稳定性强。 (2)地形地质背景: ①地形复杂多样,西高东低,起伏较大,以山地丘陵为主。 ②太平洋板块俯冲,印度洋板块碰撞,地壳运动活跃。 ③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之间。 (3)生物背景: 地域辽阔,气候多样,土壤和植被类型多样,滋生和繁殖了多种有害生物。 九种自然灾害分布典型区域及主要特点Array 1、洪涝灾害——东北、黄河流域、长江、 淮河、珠江流域等。 2、干旱高温——较广,如华北地区春旱; 长江中下游地区伏旱;华南地区干旱;西北、 西南内陆地区干旱。 3、台风——台、闽、粤、琼东南沿海地区 4、沙尘暴——西北、华北 5、寒潮——影响范围大,我国除青藏、滇 南外,各地都受影响(包括海南、台湾等地)。 6、地震——东部沿海;西南、西北、华北 地区。 7、滑坡、泥石流——西南山区 8、赤潮——珠江口、杭州湾、渤海湾等 9、咸潮——东南沿海,如珠江三角洲 二、我国主要灾害的地域特点和形成原 因: 1地震: (1)时空分布特点: 集中四大地区,台湾福建沿海、华北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地区、西南青藏高原和它边缘的

四川云南两省西部、西北的新疆甘肃和宁夏。 (2)原因: 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俯冲带、印度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带,地壳运动活跃。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之间。 ②我国板块内部多断裂破碎构造。 2 滑坡、泥石流 (1)时空分布特点: ①具有突发性,雨季更易发生。 ②主要分布在西南山区,及地势的二三级阶梯交界处以西至北京-兰州-昌都一线之间。 (2)成因: ①地形复杂,山地多,坡度大;②降水集中,多暴雨;③植被的破坏;④不合理的工程建设。 3.旱灾(我国气象灾害之首): (1)时空分布特点: ①各地均可发生,频率不同,黄淮海最重、华南西南次之、再次是长江中下游地区。 ②全年均发生,南北差异大,北方春旱、长中下夏秋旱,华南秋冬旱。 (2)原因: 自然原因——季风气候显著,降水集中,且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人为原因——①过度放牧②过度开垦③过度砍伐④不合理的利用水资源。 4 洪涝 (1)地域分布特点: ①地区性明显,季风区多,西部几率小。最重是珠江流域、二是淮河流域、三是长江流域。 ②季节性明显,集中于夏季。 (2)成因: 自然原因: 季风气候显著,降水时空分布不均且季节、年际变化较大,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如长江流域梅雨天气);夏季风强弱变化(副高强,南旱北涝;副高弱、南涝北旱);台风的影响;缺少天然入海河道(淮河);地势低洼(海河、珠江);水系支流多(扇形或树枝状水系);河道弯曲(荆江段);厄尔尼诺现象、凌汛等。 人为原因:①植被破坏②过度开垦③围湖造田占用河道、使湖泊调蓄能力减弱④不合理水利工程建设。

学校自然灾害应急预案.

中学自然灾害应急预案 “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救”的防灾方针,共同做好学校自然灾害工作,切实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师生人身安全,保证学校良好的教学秩序,结合学校的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预防为主,灾时有备,提高警惕,群防群治”的原则,增强全校师生防灾、减灾的意识,提高师生在自然灾害发生时的自救本领,切实保护广大师生的人生安全,减少由于灾害带来的财产损失。 二、机构设置 预防自然灾害应急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各班主任 三、防灾领导小组职责 1、接受上级防灾指挥部的各项指令,制定校内防自然灾害应急预案,领导部署校园暴雨、滑坡、地震来临前的应急防御,做好紧急救灾和恢复校园正常教学的工作。 2、认真宣传、贯彻、执行上级实行防灾的指示,传递防灾信息。 3、组织师生学习掌握暴雨、滑坡、地震等灾害预警信号,预防和自救知识。

4、定时和不定时排查校园的课室、地下排水管道、食堂、消防安全设施、树木、墙报栏、窗户等安全方面的隐患,发现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并监督及时整改。 5、制定实施抢险救灾方案,组织和训练,并指导校内师生模拟预防演练。 四、防灾应急方案 1、全校六百多名师生,做好疏散撤离学生工作和转移保护学校贵重物品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每学期进行疏散撤离演习一次。 2、预防自然灾害应急工作领导小组随时与上级主管部门取得联系,在接到暴雨及冰雹等信息时,进入战备状态,随时待命。 3、在发生灾害时,后勤人员在下班前切断电源。 4、各科室、年级组、班主任负责关好室内门窗。电脑室的老师负责检查电脑室内电脑总电源的开关。 5、发生破坏性灾害时,立即做好抗灾自救工作,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精神,开展自救活动。 6、做好卫生防疫工作,做好灾后卫生消毒,防止传染性疾病在校园滋生蔓延,做到大灾之后无大疫。 7、灾后要科学安排学习科目和课时,使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尽快恢复正常。

高中地理 自然灾害 生物灾害教案

第二章从主要灾种了解自然灾害 第三节生物灾害 【教材分析】本节主要是通过对生物灾害的了解和学习,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科学观念。【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 认识几种有害昆虫及其对农作物的危害。 2.了解鼠类的类型。 过程与方法:1.列举我国蝗虫灾害的危害。 2.列举鼠类对农田、草地、森林的危害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科学观念。 【教学重点】 虫灾和鼠灾的危害。 【教学难点】 虫灾和鼠灾的防治。 【教学方法】 启发式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以教材上的案例(2004年塞内加尔蝗灾)或其他蝗灾为导入点,导入新课。让学生生物灾害有个感性认识。 (设问)你能否说出其他的生物灾害?他们会造成什么样的灾害? (学生讨论)结合过去几年国内外发生的生物灾害,总结归纳。 (总结归纳)除了蝗灾,还有鼠灾、棉铃虫灾害、禽流感灾害等等,综上所述,生物灾害可以分为:病害、虫灾和鼠灾。我们教材上主要讲述了后两者。我们先来学习虫灾。 一、虫灾 (导学问题一)什么是虫灾? (学生活动)根据案例总结。 (总结归纳)虫灾就是害虫造成的灾害,一般是指昆虫造成的灾害。 (导学问题二)虫灾有哪些种类?各有什么分布特点?又有什么危害? (可以课件演示)演示各种虫害、分布及其危害。 (学生活动)研究教材,阅读课件上的知识点,总结规律,回答问题。 (总结归纳)虫灾可以分为:农作物害虫和森林害虫。前者包括:粘虫、蝗虫、稻螟等等,主要随温度梯度分布,主要危害农作区的农作物,对于我们农业大国,危害十分巨大;后者包括:松毛虫、天牛等等,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三大林区,主要危害林区的林业发展,被称为“不冒烟的森林火灾”。 (导学问题三)历史上,上述虫灾中的哪些灾害发生最频繁? (学生活动)研究教材,回忆历史知识,回答问题。 (可用课件演示)演示我国蝗灾的有关资料。 (总结归纳)是蝗灾。我国的蝗灾自古至今绵延不断,危害巨大。古代蝗灾与水灾、旱灾并称三大自然灾害。可以看出我国的蝗灾危害之重,危害之广。 (学生活动)完成教材P38《活动》题。大约4-5分钟。 (承转)我国洞庭湖地区最近几年屡次发生鼠灾,成群的老鼠遍布田野和河道,给生产

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主题一:外出活动保安全 活动目标 1.了解外出活动中常见的意外伤害以及产生的原因和后果,增强安全意识。 2.初步学会多渠道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方法,能够主动交流、分享信息。 3.了解外出活动应该注意的问题,知道如何预防意外伤害,能根据出现的意外情况采取合理的急救措施,培养自我防范、自我救护的能力。 重难点:知道如何预防意外伤害,能根据出现的意外情况采取合理的急救措施。 活动准备:搜集学生外出时发生的安全事故资料。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揭示主题,制订活动方案 (一)情境导入 当同学们出去游玩,或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时,大家一定非常高兴。但对于大家外出活动,我们的家长和学校、老师都非常担心,为什么呢? 学生:担心出现安全问题。 教师:的确,外出活动存在着很多安全隐患。(多媒体演示学生外出活动时发生的安全事故) 提问:看到这些触目惊心的事例,你有什么想法? 学生交流。

(二)汇报交流 各小组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师生相互补充,共同归纳出以下几个方面:交通、游泳、旅游、乘车游玩、公共场所等安全问题。 (三)选择研究内容 1.总结引申 教师:通过同学们的调查和交流,我们知道在外出活动时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如果我们缺乏安全意识,不能做到事先防范,就可能造成意外伤害。造成这些意外伤害的原因是什么?怎样避免和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呢?今天就让我们围绕外出活动安全展开研究,了解外出活动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掌握更多的安全防范措施。 2.确定研究内容 各组通过讨论确定研究内容。组织全班交流,要求说明为什么确定这个内容,准备怎么研究。 (四)制订活动方案 1.教师提供相应的表格做参考,对相关问题进行提示。学生分组讨论具体的活动任务、活动步骤、研究方法等。利用表格呈现方案内容。 2.分组交流活动方案,听取其他同学和老师的意见。 (五)搜集信息 鼓励学生在课下分组通过多种渠道搜集信息,如:通过网络或到图书馆通过书籍查找相关资料。

学校防范自然灾害应急预案

学校防范自然灾害应急预案 为了更好地贯彻“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救”的防灾方针,共同做好学校预防自然灾害工作,切实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师生人身安全,保证学校良好的教学秩序,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预防为主,灾时有备,提高警惕,群防群治”的原则,增强全校师生防灾,减灾的意识,提高师生在自然灾害发生时的自救本领,切实保护广大师生的人身安全,减少由于灾害带来的财产损失。 二、组织机构。 xxxx) 三、防灾领导小组职责。 1、接受上级防灾指挥部的各项指令,制定校内预防自然灾害应急预案,领导部署校园台风、暴雨、寒冷、地震等来临前的应急防御,做好紧急救灾和恢复校园正常和教学工作。 2、认真宣传、贯彻、执行上级防灾的批示,传达防灾信息。 3、组织师生学习掌握台风、暴雨、寒冷、地震等灾害预警信号、预防和自救知识。 4、定时和不定时排查校园的课室、地下排水道、配电房、消防安全设施、运动器械、树木、宣传栏、窗户等安全方面

的隐患,发现问题及时反映,并监督整改。 5、制定实施抢险救灾方案,组织和训练并指导校内师生模拟预防演练。 四、防灾应急方案。 1、接到上级指令或天气监测预防系统,预警信号,需要停课,则通过学校通讯网络设备在第一时间将信息传递给有关老师、学生及家长,立即采取措施停课放假。 2、预防自然灾害领导小组应随时与上级主管部门取得联系,在接到台风、暴雨及冰雹等信息时进入战备状态,随时待命。 3、在发生灾害时,后勤人员应切断电源,检查和加固廊道悬挂物,检查旗杆、宣传栏,防止高空悬挂物摔落伤人。 4、发生破坏性灾害时,立即做好抗灾自救工作,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精神,开展自救活动。 5、做好卫生防疫工作,做好灾后卫生消毒,防止传染疾病,做到大灾后无大疫。 6、灾后要科学安排学习科目和课时,使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尽快恢复正常。 突发灾害安全防护工作制度 1、学校应在各类灾害发生前做好信息收集和预测工作,化被动为主动,实行全员监控。 2、在遭遇不可预见的洪灾、火灾、地震、战争等灾害时,应有序组织学生紧急疏散和撤离现场,保证学生的生命

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第二节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教学案中图版

第二节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 我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分布与危害 ——————情景导入先思考——————— “三天一小干、五天一大旱”“春雨贵如油”“春旱不算旱、夏旱减一半”。 思考探究:上述谚语主要反映了我国哪种气象灾害的发生?分别对应我国的哪些地区? 提示:干旱。东北地区、华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 ——————基础知识要记牢——————— 一、台风的分布与危害 1.分布 (1)源地:菲律宾群岛以东太平洋洋面(西太平洋)。 (2)移动路径: ①西移路径:从生成地向偏西移动,在广东、海南沿海登陆。 ②西北路径:从生成地向西北移动,在台湾、福建、浙江沿海登陆。 ③转向路径:从生成地向西北移动,到达我国东部沿海后,转向东北方向。 (3)影响范围: 主要在太行山-伏牛山-武陵山-苗岭以东区域,其中广东、海南、福建、台湾、浙江受灾最为严重,江苏、广西次之。 2.危害 (1)构成因素:主要有强风、暴雨和风暴潮。 (2)强风危害:颠覆海上船只,摧毁房屋,折断树木,刮断电线。 (3)暴雨:巨大洪涝灾害。 (4)风暴潮:冲破海堤,引起海水倒灌。 二、寒潮的分布与危害 1.分布 (1)时间分布:9月到次年的5月,其中3~4月最强。

(2)空间分布: ①源地:北方大陆与冰雪洋面。 ②侵入路径: 西路:从西部进入我国,直接向东移动。 中路:从西北进入新疆北部,向东南经黄河河套进入华北平原,直达长江中下游。 东路:从北方直接南下。 2.危害 (1)使农作物、果木等遭受严重冻害。 (2)大雪、冰冻会造成牲畜死亡,交通堵塞,电力、通讯中断。 (3)造成风暴潮及海上翻船事故等。 三、旱灾的分布与危害 1.分布 (1)空间分布:形成了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地区四个旱灾多发中心。 (2)时间分布:持续时间长,多为春旱,夏、秋旱次之,连旱现象也较明显。 2.危害 是我国范围最广、历史最长、对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气象灾害。影响工农业生产、城市供水、人民生活和生态环境等。 ——————重点难点掌握好——————— 一、对比我国的台风与寒潮灾害 灾害 路径 灾害 名称 台风寒潮→天气 系统 气旋冷锋 成因形成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强烈 发展的热带气旋 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 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

高一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

高一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之一 内容:拟写公益广告词 授课时间:2012年10月31日 授课地点:南州中学高一13班 授课人:杨贤哲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公益广告的概念、特点、作用。 2.过程与方法:分析、学习优秀公益广告词的拟写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爱护环境,做有责任的人。 教学过程 一、公益广告的概念 公益广告是指为社会公众利益服务的,旨在以倡导或警示等方式传播某种公益观念,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种非商业性广告。 二、优秀的公益广告词有什么特点? 展示一些优秀公益广告词,引导学生总结公益广告词的特点。 (一)文字类 1、你知道我在等你吗? 2、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 3、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二)图片文字类 (三)视频类 明确:优秀公益广告词有以下特点: 主题鲜明,内容具体。 以理服人,语言简洁。 以情感人,亲切温馨。 构思新颖,富有创意。 三、分析公益广告词的拟写技巧。(学生讨论总结) (一)、分析下面的公益广告词,它们分别是从哪个角度来拟写的? 1、我为你美丽的心灵绽放。(小草、小花) 2、花开堪赏直须赏,莫要折花空赏枝。(劝导) 3、种一棵树,种一枝花,世界会更美好。(倡导) 多个角度,内容全面。

(二)分析下面的公益广告词,它们在语言方面有什么特色? 1、树木拥有绿色,地球才有脉搏。(比喻) 2、愿君莫伸折枝手,鲜花亦自有泪滴。(拟人) 3、来时给你一阵芳香,走时还我一身洁净。(对比) 4、小草有生命,足下多留“青”。(谐音) 5、草木不是无情物,脚下留心更护花。(化用) 巧用修辞,生动活泼。 (三)分析下面的公益广告词,它们在音韵方面有什么特点? 1、小草对你微微笑,请你把路绕一绕。 2、红花绿草满园栽,风送花香蝶时来。 3、一花一草皆生命,一枝一叶总关情。 4、欲揽春色入自家,无可奈何成落花。 注重押韵,朗朗上口。 (四)分析下面的公益广告词,它们的句式有什么特点? 1、花草丛中笑,园外赏其貌。(整句) 2、草木绿,花儿笑,空气清新环境好。(散句) 3、踏破青毡可惜,多行数步何妨?(问句) 4、距离产生美,谢绝亲密接触!(感叹) 句式变化,灵活多样。 总结拟写公益广告词的技巧。 多个角度、巧用修辞、注意押韵、句式多样。 四、秀出我的精彩 请拟写一则公益广告,以警醒劝诫那些沉溺于网络的同龄人。(学生讨论发言)举例: 1、网海无边,回头是岸。 2、以己驭网是福,以网驭己是祸。 3、做网虫,毁(悔)一生。 五、做生活的有心人: 生活中,我们时常会看到一些不文明的现象,如乱扔垃圾、乱停车、语言粗野、公共场合大声喧哗等等,请你选择一种不文明现象,拟写一则公益广告。 六、作业:我们学校一直倡导“书香校园”,但是许多同学所读的书品位较低,请以“研读名著”为主题拟一则公益广告。

(完整版)高中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

各种自然灾害重要知识点总结 【地质灾害】 地震 一、与其他灾害相比地震具有的特点:突发性强、破坏性大、社会影响深远、防御难度大。 二、地震分布:地震多分布于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一般呈带状分布。我国地震西多东少,主要有青藏、新疆、华北、台湾四个多发区。 三、成因:岩层在力的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使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造成地震。 四、危害:人员伤亡、房屋倒塌、桥梁断落、水坝开裂、铁轨变形、山体滑坡、还可能引发火灾、水灾、堰塞湖、瘟疫等次生灾害。 五、防治措施: ①加强地震监测与预报②采取有效的避震措施③增强房屋等建筑物的抗震性 ④增强抗震意识⑤提高震后救灾应急能力等 滑坡、泥石流 一、滑坡 1.成因 (1).自然原因:岩体破碎、地势起伏大、植被覆盖较差、暴雨集中。 (2).人为原因:破坏植被、不合理的工程建设(如修水库、山脚下采石等) 2.影响滑坡危害程度的因素有:滑坡体的位置高低、体积大小、移动速度快慢、移动路径 远近等。 二、泥石流的成因 1.地形:坡陡谷深的山区,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质多 2.植被:植被缺乏,山坡表层缺少保护 3.气候:暴雨或连续性降雨或冰雪融水汇集 4.人类破坏植被等不合理的活动 三、滑坡和泥石流的危害 1. 破坏森林、农田、道路; 2.摧毁城镇、村庄; 3.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 4.泥石流能堵塞江河,形成堰塞湖,造成洪涝灾害。 四、滑坡泥石流的防御措施 1.加强监测预报 2.提高人们的防灾意识 3、建立健全法律体系 4.建立应急预案

5、加固稳定变形土体 6、建立护坡、挡墙、格栅坝等支挡物 7、植树造林,保护植被,提高植被覆盖率 8、暴雨过后注意滑坡迹象,及时转移居民 9.掌握一些自救互救知识,发生泥石流时,沿与泥石流垂直的高处逃跑,并保护好头部。 五、中国的滑坡、泥石流 1.我国滑坡、泥石流多发、危害大的原因 (1)我国山地面积广、地质构造复杂、岩性相对松软 (2)降水集中、多暴雨, (3)植被破坏严重, (4)山区人口较多、耕地面积较大,铁路运营里程长,人口财产相对集中 2.我国滑坡、泥石流的空间分布特点 (1)空间分布不均 (2)分布广泛又相对集中 (3)主要发生在山区,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黄土高原较集中 (4)西密东疏,西南地区是重灾区 六、我国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 ①地质构造复杂,构造运动强烈,多地震,诱发滑坡和泥石流; ②地貌类型多变,地势起伏大,大斜坡多,易发生滑坡; ③降水多,尤其是山区多暴雨、久雨天气,极易发生泥石流; ④人为因素,如开垦、开矿等,诱发或加剧滑坡和泥石流。 【水文灾害】 洪涝 一.我国洪涝灾害分布总的特点: 1.空间分布不均; 2.分布范围广,主要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平原地区; 3.东部多,西部少; 4.沿海多,内陆少; 5.平原低地多,高原山地少; 6.山脉东坡和南坡多,西坡和北坡少。 二.成因 1.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 2.水系:流域面积大,集水区域广;支流多,汇水量大 3.地形: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4.多曲流,易淤塞 5.破坏植被,陡坡开垦,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致河湖蓄洪泄洪能力下降,并且植被覆盖率低,汇水速度快,蒸发下渗减少,使下游河道短时来水过多。 6.围湖造田,使湖泊的调蓄功能降低。 7.下游低洼地过度开发和建设(建筑物占据河道) 三.危害

医院自然灾害应急预案 (1)

北厝医院自然灾害应急预案 为了有效提高自然灾害事故应急反应能力和救灾工作整体水平,建立和完善灾害救助应急体系,最大限度地减轻或消除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和医院安全,维护医院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一、总则 自然灾害事故应急预案是灾害发生后,对医院受灾群众工作、生活进行救助的紧急行动方案。本预案适用于洪灾、旱灾、地震、火灾、冰雹、雷击及暴雪等因素造成医院建筑倒塌、淹没、群众伤害、道路阻塞等的应急救助反应。 二、灾害救助应急机构 成立自然灾害救助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学校救灾工作。 主要职责: 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强化工作职责,加强对破坏性自然灾害及预防减灾工作研究,完善各项应急预案的制定及各个项措施的落实。 2、充分利用各种渠道进行自然灾害知识的宣传教育,组织、指导全院干部、职工的防灾抗灾知识的普及教育,广泛开展自然灾害中的自救和互救训练,不断提高广大医务人员防灾、抗灾的意识和基本技能。 3、认真搞好各项物资保障,严格按预案要求积极筹备,落实饮食饮水、防冻防雨、抢险设备等物资落实,强化管理,使之始终保持良好战备状态。 4、破坏性自然灾害发生以后,采取一切必要的手段,组织各个方面力量全面进行抗灾减灾工作,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点。 5、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迅速恢复医疗秩序,全面保证和促进社会安全稳定。

领导小组下设通讯联络组、警戒保卫组、宣传报道组、医疗救护组和后勤保障组。 1、通讯联络组: 负责事故的报警、报告及各方面的联络沟通。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立即赶赴现场,及时向上级报告受灾情况。 2、警戒保卫组: 负责组织应急安全队员有序疏散人员,设置警戒区域,维护现场秩序,疏通道路交通。 3、宣传报道组: 协助组长、副组长,利用灾害应急广播及时调配人员、播报信息等。 4、医疗救护组: 负责对受伤害人员实施就地抢救,恢复医疗秩序。 5、后勤保障组: 负责供应各类医疗急救和生活物资。 三、工作目标 (1)加强自然灾害危害性的教育,提高广大医务人员自我保护意识。 (2)完善自然灾害事故的报告网络,做到早预防、早报告、早处置。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不因自然灾害而危及群众生命安全和财产损失。 四、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经常宣传自然灾害事故的预防知识,提高全院干部、职工的安全保护意识。加强日常检查,发现隐患及早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努力减小自然事故的损失。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自然灾害事故的预

高中地理《气象灾害》教案

高中地理《气象灾害》教案 一、素质教育目标 了解我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危害以及监测防御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分析、/Article/Index.html>总结和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有些气象灾害既有自然的因素也与人类活动有关并不断探讨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趋利避害的实际行动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气象灾害的危害和预报 2.难点:台风的形成 3.疑点:无 4.解决办法:结合录像、图片讲述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1.启发式; 2.分析讨论法; 3.讲述法 五、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台风、暴雨、寒潮和干旱等气象灾害的危害 (2)认识到监测防御灾害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资料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以及概括/Article/Index.html>总结的能力 (2)能学生联系实际了解当地常发性的气象灾害及应采取的预防措施 3.德育目标 (1)知道应在认识自然的基础上探讨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趋利避害扬长避短的实际行动 (2)提醒人们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会导致或加剧气象灾害的产生 (二)整体感知 气象灾害是全球各类自然灾害中最严重的灾害在学习了前面气候资源之后本节课将气候灾害列为专题讲述便于学生更加全面地、客观地认识我国的气候资源同时清楚地阐述了大气环境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影响使学生了解人类活动与大气环境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引入:通过对气候资源的学习我们认识了气候作为一种资源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作用但同时大气也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以及国防建设等造成了直接或间接的损害我们称之为气象灾害气象灾害种类很多本节课重点学习几种对我国影响较大的气象灾害台风、寒潮、洪涝和干旱

学校自然灾害事件应急预案

中川乡中心学校自然灾害事件应急预案 为了有效提高应急处置学校自然灾害事件的能力和水平,规范应急处置工作,减轻或者消除自然灾害的危害,保障全体师生员工的人身安全,减少国有资产损失,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结合我县教育系统实际,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适用范围 1、本预案所指的学校是:中川乡辖内经依法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中小学、教学点。 2、本预案所指自然灾害应急事件包括:台风、洪灾、旱灾、地震、山体滑坡、火灾、冰雹暴雪等因素而造成学校校舍倒塌、校园淹没、道路阻塞等的应急事件。 二、工作目标 1、加强自然灾害危害性的教育,提高学校和广大师生员工自我保护意识。 2、完善自然灾害事件的报告网络,做到早预防、早报告、早处置。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不因自然灾害而危及师生安全和财产损失。 三、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经常宣传自然灾害事件的预防知识,提高学校和师生员工的安全保护意识。加强日常检查,发现隐患及早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努力减少自然灾害事件的损失。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自然灾害事件的预防、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对于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各级各类学校,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成立学校自然灾害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预防、指挥、协调、处理工作。 3、条块结合,以块为主。 自然灾害事件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属地管理。全乡中小学(教学点)的自然灾害事件预防、控制由中心学校和学校直接管理负责,并请示教育局参与负责协调、指导工作。 4、快速反应,运转高效 建立预警快速反应机制,增强人力、物力、财力储备,提高应急处理能力。一旦发生自然灾害事件,快速反应,及时高效地做好处置工作。 四、组织管理 (一)教育行政部门职责。中心学校在乡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成立由中心学校校长任组长,分管领导及相关人员组成的工作小组。主要职责是: 1、在中心学校自然灾害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指导和落实全县教育系统自然灾害事件预防的各项工作。 2、监督、汇总和收集全乡自然灾害事件的信息情况,分析、研究教育系统预防的工作措施。 3、根据不同季节和情况,宣传自然灾害事件的预防知识。

(新)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2_1自然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教案中图版选修6

2.1 自然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课标要求 举例说明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课标解读 1.通过举例让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其分类。 2.通过对图表材料的分析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所导致的土地资源问题的表现形式及其主要原因。 3.通过相关事例分析和数据图表分析让学生了解世界和我国能源供应紧张的原因。 ●新课导入建议 展示材料: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站2012年7月10日发布,我国土地资源有四个基本特点:绝对数量大,人均占有少;类型复杂多样,耕地比重小;利用情况复杂,生产力地区差异明显;地区分布不均,保护和开发问题突出。由此导入新课——自然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流程设计 ①看教材P20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1、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分类”并完成[思考交流]1;②看教材P20~23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2、主要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并完成[思考交流]2。→步骤1: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提问,检查预习效果。→步骤2:师生互动完成“探究1”[问题导思]1、2、3。 ↓ 步骤6:先由学生自主总结本课时学习的主要知识,然后对照[课堂小结],以明确掌握已学内容,安排学生课下完成[课后知能检测]。←步骤5:教师通过[例2]和[图表活动解读]中教材P23图2-1-5的解读以及[思考解答]中对教材P21、P22、P23思考的解答,讲解研析“主要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总结方法规律。←步骤4;师生互动完成“探究2”[问题导思]1、2、3。←步骤3:教师通过[例1]的解读,讲解研析“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分类”,总结

方法规律。

一、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分类2.分类 思考交流 1.矿产资源是绝对不可再生的吗? 【提示】矿产资源并不是绝对不可再生的,只是由于它的更新时间太长,相对于短暂的人类历史来说可以认为是不可再生的。 二、主要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1.土地资源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建设占用 (2)土地退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