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中考题汇总练习答案解析(学生版+教师版)diy

《三峡》中考题汇总16篇(学生版)

《三峡》中考题一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阙.处(quē)素湍.(tuān)属.引(zhǔ)绝(yǎn)

B.沿溯.(sù)曦.月(xī)叠嶂.(zhàng)襄.陵(xiāng)

C.悬.泉(xuán)飞漱.(sù)哀转.(zhuàn)蔽.日(bì)

D.涿.县(zhuō)略.无(lüè)绿潭.(tán)凄.异(qī)

2.下列加点词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略无阙.处(阙:通“缺”)

B.良.多趣味(良:很)

C.晴初霜旦.(旦:早晨)

D.林寒涧肃.(肃:严肃)

3.下列一词多义的词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A.自.三峡七百里中(在)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B.沿溯阻绝.(断)绝.巘多生怪柏(极)哀转久绝.(停止,消失)

C.或.王命急宣(或者)或.以钱币乞之(有人)

D.悬泉瀑布,飞漱其间.(中间)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

4.下面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属.予作文以记之

B.或.王命急宣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C.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D.哀转久绝.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5.对文章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三峡之水,突出了其不同季节的特点。

B.文章使用了大量极富表现力的骈散句,语言清新俊逸。

C.文章的第二段关于三峡江水的描写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

同工之妙。

D.文章布局自然,先写山,后写水,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险的特点。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选自《水经注》,作者是北魏著名的地理学家、散文作家郦道元。

B.用凝练的语言,依次描绘了三峡四季山水的特色,抒发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C.“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用夸张手法极写夏水之大,流速之快,与李白的“朝辞

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异曲同工。

D.课文最后引用渔歌,使文章描写真切,留有余韵,又是侧面烘托,渲染了悲情色彩。

《三峡》中考题二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结合有关语句,说一说三峡两岸山有什么特点。

2.概括上文三段内容的大意。

①段写夏季三峡情景:

②段写春冬时三峡情景:

③段写秋天三峡情景:

3.文中的“良多趣味”指的是什么?

4.文章花了大量笔墨,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直接描绘三峡的景物,而第四段中却写到“渔者歌

曰”,这是采用的描写手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写三峡秋景抓住了什么事物?突出了什么气氛?

(2004河南)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下面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或.王命急宣

A. B.

属.予作文以记之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哀转久绝.

C. D.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翻译:

3.第③段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静景,也描写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4.从全文看,第④段中引用渔者歌谣的作用是什么?

(2006年郴州市)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

A.沿溯.阻绝(顺流而下)

B.乘奔.御风(奔驰)

C.夏水襄陵.(河岸)

D.属.引凄异(连续)

2.下面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一句的翻译,请选出正确的一项( )

A.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

B.向来碧绿的潭水里,清楚的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

C.平静的河流,碧绿的潭水,都清楚的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

D.平时碧绿的潭水里,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影子。

3.选出最能概括本文段内容的一项( )

A.描绘了三峡夏季水流之急。

B.描绘了三峡四季的美丽景色。

C.描绘了三峡春冬之时的美丽景色。

D.描绘了打鱼人的悲惨生活。

(2006年湖北省黄冈市)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

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嗽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

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良.多趣味: (2) 林寒涧肃.

: (3)属.引凄异: (4)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

也: 2.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译文:

3.填空:文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4.昔日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更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

【相关链接】新华网三峡工地5月20日专电(记者江时强、刘诗平)

2006年5月20日14时,三峡坝顶上激动的建设者们见证了大坝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的历史性时刻。至此,世界规模最大的混凝土大坝终于在中国长江西陵峡全线建成。

三峡大坝建成后,大坝本身就是一道壮丽的景观。北京三峡游的线路一直在追踪三峡大坝的建设进程。

导游词:

新姿

(2008年株洲市)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

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面加横线的词:

①沿溯.阻绝: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翻译下面句子: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译文:

3.阅读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文章的第②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_________的特点;文章第④段与诗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相对应。

(2009黑龙江齐齐哈尔市)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阙.:②襄.:

2.翻译下列语句。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文: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

3.总结三峡的景物特点,给下面的对联补出上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高地厚华夏情。

4.下面是《小石潭记》中的一段文字,和本文第②段比较,在写水方面有什么异同?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答:相同点:都从侧面写水。

不同点:《三峡》写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小石潭记》写出水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010广东省珠海)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

2.郦道元堪称写水的高手,他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水势盛大,

又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江水清澈,语言凝练而意蕴丰富。(用原文的语句填空)

3.文末描写“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突现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答:

(2010湖南省娄底市)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

...的一项是(2分)()

A.至于/夏水襄陵

B.绝/多生怪柏

C.虽/乘奔御风

D.常有高/猿长啸

2.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2分)( )

A.隐.天蔽日(隐瞒)

B.良.多趣味(确实)

C.绝多巘.生怪柏(山峰)

D.哀转久绝.(消失)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春冬之时”中的“之”用法和意思相同

..的一项是(2分)() A.何陋之.有 B.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C.已而之.细柳营

D.策之.不以其道

4.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2分)( )

A.本文第一段写山势,先写其连绵不断,再写其高耸。

B.本文第二段写水势,先写水之速,再写水之盛。

C.作者将景物寓于四季变化中来描写,将静态景物动态化。

D.本文描写了大自然无比雄伟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怀。

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4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文:

(2011泰安)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对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B.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C.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D.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对画横线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像风那样飞奔,也没有那么快。

B.虽然骑着如飞的快马,也没有那么快。

C.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风,也没有那么快。

D.即使骑着风奔跑,也没有那么快。

3.文章第四段给读者的感受是()

A.莫名的惊恐与无尽的哀愁,具有凄婉美。

B.淡淡的烦恼与朦胧的伤感,具有幽怨美。

C.豪放而又洒脱,具有粗犷美。

D.细腻而又柔软,具有平和美。

4.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文章第①段写山势,先写其连绵不断,再写其高耸。

B.文章第②段写水势,先写水之速,再写水之盛。

C.“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让人自然想到李白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

日还。”

D.作者抓住三峡不同季节的景物特点,写出了三峡的美,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2004南京)

【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乙】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又作“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用“/”标出下面句中的两处停顿。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下列加点词在《辞海》中有多个义项,请选出在该句中释义恰当的一项。(只填序号)

①沿溯阻绝.绝:A.断绝 B.极、最 C.缺乏 D.穿过

②有时朝发.白帝发:A.射出 B.揭露 C.启发 D.出发

③水落而.石出者而:A.如果 B.表承接 C.表转折 D.通“尔”

答:①绝:②发:③而: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翻译,错误

..的一项是( )

A.日出而林霏开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了

B.云归而岩穴暝云雾归去,山洞里就昏暗了

C.良多趣味实在有很多趣味

D.飞漱其间在那里飞流冲荡

4.两段选文都描写了四季佳景,请分别找出描写秋景

..的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

答:【甲】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4年云南省玉溪市)

【甲】①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②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①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②至若春明景和,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记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1.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2分()

哀转久绝.属.引凄异

A. B.

群响毕绝.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至若春和.景明把酒临.风

C. D.

地利不如人和.临.溪而渔

2.下列句子加点的“则”字与“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中的“则”字用法和意思相同

的一项是(2分)()

A.入则无法家拂士

B.诚如是,则霸业可成也

C.(驴)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D.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译文:

4.【甲】文第②段和【乙】文②段中的景物描写分别渲染了什么样的气氛?

【甲】文第②段:

【乙】文第②段:

5.结合具体语境,说说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使用的妙处。

(1)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答:

(2)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答:

(2006年山西省)

【甲】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窥谷忘反.: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3.下列解说不恰当

...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的作者是北魏的郦道元,乙文的作者是南朝的吴均。

B.由【甲】文中“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可以联想到李白《望天门山》中的诗句:“朝

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C.【甲】文写猿鸣突出了环境的悲凉凄清;【乙】文写猿鸣则与其他事物共同表现了富春山

的勃勃生机。

D.【甲】文的“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与【乙】文的“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在描写水势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10.郦道元笔下那雄奇险峻的三峡,业已成为举世瞩目的水利工程。截至2006年5月20日,大坝工程全线建成。听到这振奋人心的消息,你想对三峡工程的建设者们说些什么?(字数在50个以内)(2分)

(2009柳州市)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

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或巚)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略无阙.处:(2)虽.乘奔御风:

(3)负.势竞上:(4)望峰息.心:

2.写列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力拉崩倒之声

.. B.中间

C.阡陌交通

..语,皆指目陈胜

..,鸡犬相闻 D.旦日,卒中往往

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译文:

(2)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译文:

4.比较两篇短文的异同。(3分)

(1)两文都写了山和水,突出了山的连绵、高峻和水的____、____等共同特征。

(2)两文都写了猿鸣,但写作目的不同,《三峡》通过猿鸣烘托环境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朱元思书》则通过猿鸣表现了环境的生机勃勃。

5.甲乙两段都描写了奇山异水,但思想感情有差异,请结合原文的语句说说两文不同的思想感

情。(4分)

答:

《三峡》中考题汇总16篇答案解析(教师版)

《三峡》中考题一答案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C )

A.阙.处(quē)素湍.(tuān)属.引(zhǔ)绝(yǎn)

B.沿溯.(sù)曦.月(xī)叠嶂.(zhàng)襄.陵(xiāng)

C.悬.泉(xuán)飞漱.(sù)哀转.(zhuàn)蔽.日(bì)

D.涿.县(zhuō)略.无(lüè)绿潭.(tán)凄.异(qī)

答案:C,“漱”读“shù”,“转”读“zhuǎn”。

2.下列加点词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D)

A.略无阙.处(阙:通“缺”)

B.良.多趣味(良:实在)

C.晴初霜旦.(旦:早晨)

D.林寒涧肃.(肃:严肃)

答案:D,寂静。

3.下列一词多义的词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C )

A.自.三峡七百里中(在)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B.沿溯阻绝.(断)绝.巘多生怪柏(极)哀转久绝.(停止,消失)

C.或.王命急宣(或者)或.以钱币乞之(有人)

D.悬泉瀑布,飞漱其间.(中间)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

答案:C,“或”译为“有时”。

4.下面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C)

A.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连接、连续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托

B.或.王命急宣有时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也许

C.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早上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早上

D.哀转久绝.停止、消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

答案:C,都译为“早上”。

5.对文章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A.文章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三峡之水,突出了其不同季节的特点。

B.文章使用了大量极富表现力的骈散句,语言清新俊逸。

C.文章的第二段关于三峡江水的描写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

同工之妙。(表现夏天水流速度快)

D.文章布局自然,先写山,后写水,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险的特点。

答案:按照夏天、春冬、秋天的顺序来写的。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B)

A.本文选自《水经注》,作者是北魏著名的地理学家、散文作家郦道元。

B.用凝练的语言,依次描绘了三峡四季山水的特色,抒发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C.“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用夸张手法极写夏水之大,流速之快,与李白的“朝辞

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异曲同工。

D.课文最后引用渔歌,使文章描写真切,留有余韵,又是侧面烘托,渲染了悲情色彩。

答案:B,没有从四季写山。

《三峡》中考题二答案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结合有关语句,说一说三峡两岸山有什么特点。

连绵不断和高峻险拔

2.概括上文三段内容的大意。

①段写夏季三峡情景:水涨流急,交通阻断

②段写春冬时三峡情景:水退潭清,风景秀丽

③段写秋天三峡情景:水枯气寒,猿鸣凄凉。

3.文中的“良多趣味”指的是什么?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4.文章花了大量笔墨,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直接描绘三峡的景物,而第四段中却写到“渔者歌

曰”,这是采用的描写手法,其作用是:侧面描写(间接描写)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渲染三峡秋景凄凉、肃杀气氛。

5.作者写三峡秋景抓住了什么事物?突出了什么气氛?

抓住了有代表性的事物“猿”,突出了凄凉、肃杀的气氛。

(2004河南)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下面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C)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连接、连续或.王命急宣有时

A. B.

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托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或许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早上哀转久绝.停止、消失

C. D.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早上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翻译:水清、树荣、山高、草茂,实在是有许多趣味。

3.第③段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静景,也描写了

“悬泉瀑布,飞溯其间”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4.从全文看,第④段中引用渔者歌谣的作用是什么?

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渲染三峡秋景凄凉、肃杀气氛。

(2006年郴州市)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D )

A.沿溯.阻绝(顺流而下)

B.乘奔.御风(奔驰)

C.夏水襄陵.(河岸)

D.属.引凄异(连续)

答案:D。A译为“逆流而上”;B译为“飞奔的马”;C译为“小山包”。

2.下面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一句的翻译,请选出正确的一项( A )

A.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

B.向来碧绿的潭水里,清楚的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

C.平静的河流,碧绿的潭水,都清楚的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

D.平时碧绿的潭水里,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影子。

3.选出最能概括本文段内容的一项( B )

A.描绘了三峡夏季水流之急。

B.描绘了三峡四季的美丽景色。

C.描绘了三峡春冬之时的美丽景色。

D.描绘了打鱼人的悲惨生活。

(2006年湖北省黄冈市)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嗽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

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良.多趣味:实在、的确 (2) 林寒涧肃.:寂静

(3)属.引凄异:连接、连续 (4)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快

2.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译文: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

3.填空:文中用“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林寒涧肃,

常有高猿长啸”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4.昔日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更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

旅游。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

【相关链接】新华网三峡工地5月20日专电(记者江时强、刘诗平)

2006年5月20日14时,三峡坝顶上激动的建设者们见证了大坝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的历史性时刻。至此,世界规模最大的混凝土大坝终于在中国长江西陵峡全线建成。

三峡大坝建成后,大坝本身就是一道壮丽的景观。北京三峡游的线路一直在追踪三峡大坝的建设进程。

姿

导游词:各位旅客,欢迎你们来三峡观光。七百里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四季美景风格迥异。春冬之时,潭水碧绿,清波回旋,怪柏凌峰,瀑布飞悬;夏季水涨,江流汹涌;秋景凄寒,猿鸣哀转。走进三峡人家,品尝金黄蜜桔;登上三峡大坝,感受磅礴气势。多情的三峡风光,热情的三峡人民,欢迎各位常游此地。

(2008年株洲市)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

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面加横线的词:

①沿溯.阻绝:逆流而上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快

2.翻译下面句子: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译文:(声音)回响在空旷的山谷中,很长时间才消失。

3.阅读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文章的第②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湍急的特点;

文章第④段与诗中两岸猿声啼不住一句相对应。

《三峡》中考题汇总练习答案解析(学生版+教师版)diy

《三峡》中考题汇总16篇(学生版) 《三峡》中考题一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阙.处(quē)素湍.(tuān)属.引(zhǔ)绝(yǎn) B.沿溯.(sù)曦.月(xī)叠嶂.(zhàng)襄.陵(xiāng) C.悬.泉(xuán)飞漱.(sù)哀转.(zhuàn)蔽.日(bì) D.涿.县(zhuō)略.无(lüè)绿潭.(tán)凄.异(qī) 2.下列加点词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略无阙.处(阙:通“缺”) B.良.多趣味(良:很) C.晴初霜旦.(旦:早晨) D.林寒涧肃.(肃:严肃) 3.下列一词多义的词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A.自.三峡七百里中(在)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B.沿溯阻绝.(断)绝.巘多生怪柏(极)哀转久绝.(停止,消失) C.或.王命急宣(或者)或.以钱币乞之(有人) D.悬泉瀑布,飞漱其间.(中间)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 4.下面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属.予作文以记之 B.或.王命急宣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C.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D.哀转久绝.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5.对文章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三峡之水,突出了其不同季节的特点。 B.文章使用了大量极富表现力的骈散句,语言清新俊逸。 C.文章的第二段关于三峡江水的描写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 同工之妙。 D.文章布局自然,先写山,后写水,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险的特点。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选自《水经注》,作者是北魏著名的地理学家、散文作家郦道元。 B.用凝练的语言,依次描绘了三峡四季山水的特色,抒发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C.“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用夸张手法极写夏水之大,流速之快,与李白的“朝辞 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异曲同工。 D.课文最后引用渔歌,使文章描写真切,留有余韵,又是侧面烘托,渲染了悲情色彩。

《三峡》中考真题精练

专题03 《三峡》(中考真题精练) 【2020·重庆B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5分)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略无阙.处 _________ (2)至于夏水襄.陵 _________ (3)沿溯.阻绝 _________ (4)虽乘奔.御风 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3.下列对本文内容和写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展现了三峡独具特色的山水美景,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的赞叹之情。 B.文中“或王命急宣……不以疾也”一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回环曲折的特点。 C.第③段从俯视、仰视的角度描绘出三峡春冬之时清幽秀美的景象。 D.本文语言凝练生动,句式骈散结合,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 4.写景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请说出“链接材料”与选文第④段分别表现了景物的什么特点。(4分) 【链接材料】 滟滪①大如马,瞿塘②不可下;滟滪大如牛,瞿塘不可留;滟滪大如襆③,瞿塘不可触……

(节选自《乐府诗集》) [注] ①〔滟(yàn) 滪(yù)〕瞿塘峡口的一个巨大礁石,枯水期露出水面时如牛马般高大。 ②〔瞿(qú)塘〕瞿塘峡,长江三峡之一。③〔噗(fú)〕古代男子束发用的头巾。 【答案】 1.(1)同“缺”(空隙,缺口) (2)冲上(漫上) (3)逆流而上 (4)飞奔的马 2.(1)如果不是在正午和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2)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 3.B(这句话并不能体现“山高”“回环曲折”的特点) 4.链接材料表现瞿塘峡的凶险;选文第①段表现三峡秋景的肃杀,凄异。 【2019·湘西州卷】 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题目。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翁忽,似与游者相乐。 (1)下列加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顺流而下) B.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表示数目不确定) C.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虽然) D.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穿过,透) (2)【甲】文段中与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 (3)翻译下列句子。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译文: ②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译文:

(名师整理)最新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三峡》满分精练(含答案解析)

1三峡 课内精读】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或.王命急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乘奔.御风 (3)良.多趣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属.引凄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2)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3.《三峡》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_____________ 、_ ________ 的_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 景象。 4.请你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1)上文描绘了三峡的景色。说到三峡,你会想到的古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 。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你眼前呈现出长江宽阔的江面上帆船航行的景象时,你会想到的古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层次清楚,先写山,后写水;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四时景色 B.文中写山,突出了连绵不断、雄奇险峻、隐天蔽日的特点。 C.“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写出了三峡水流的迅急。 D.文章用“寒”“肃”“ 凄”“哀”数字,便将三峡秋季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6.文章结尾引用渔者之歌

第10课《三峡》同步练习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含答案)

第10课《三峡》同步练习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含 答案) 《三峡》核心素养练习 【核心素养一练习:语言建构与运用】 1.请写出下面字的读音。 阙()湍()涧()曦()啸() 溯()漱()嶂()襄()属() 【答案】quētuān jiàn xīxiào sùshùzhànɡxiānɡzhǔ 2.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 (1)略无阙处:___ (2)略无阙处: (3)重岩叠嶂:___ (4)自非亭午夜分: (5)自非亭午夜分亭午:___(6)自非亭午夜分: (7)不见曦月:___ (8)至于夏水襄陵: (9)至于夏水襄陵:___ (10)沿溯阻绝: (11)沿溯阻绝:___(12)或王命急宣: (13)虽乘奔御风:___ (14)不以疾也: (15)素湍绿潭:___(16)素湍绿潭: (17)绝巘多生怪柏:___(18)飞漱其间: (19)清荣峻茂:___(20)良多趣味: (21)晴初霜旦:___(22)林寒涧肃: (23)属引凄异:___(24)属引凄异: (25)空谷传响:___(26)哀转久绝: 【答案】(1)完全,全部(2)断(3)直立像屏障的山峰(4)如果(5)正午(6)半夜(7)日光,这里指太阳(8)上(9)大的土山,这里泛指山岭(10)顺流而下(11)逆流而上(12)宣布,传播(13)即使(14)快(15)白色(16)急流的水(17)极高的山峰(18)冲荡(19)山高(20)的确,实在(21)早晨(22)寂静(23)动词,连接(24)延长(25)回声(26)断绝,消失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古今异义词。 (1)至于夏水襄陵 古义: 今义: (2)或王命急宣 古义: 今义: (3)虽乘奔御风 古义: 今义: (4)泪沾裳 古义: 今义: 【答案】(1)一个动词“到”和一个介词“于”常连用在一起,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另提一事(2)有时(有的人) 表示选择关系的连词(3)即使虽然(4)古人的下衣衣服 4.写出下面加点字的词类活用类别,并解释该词的意思。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回清倒影: (3)晴初霜旦: (4)空谷传响: 【答案】(1)动词用作名词,奔驰的快马(2)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3)名词用作动词,结霜(4)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 5.写出下面句子的句式。 (1)重岩叠嶂句式: (2)沿溯阻绝句式: (3)飞漱其间句式: (4)有时朝发白帝句式: 【答案】(1)省略句,句首省略名词“两岸”(2)省略句,“沿溯”后面省略名词“舟”(3)省略句,“飞漱”后面省略介词

八年级上册《三峡》练习题(含答案)

《三峡》练习题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自.三峡七百中自: (2)略无阙 ...处略无:阙:(3)自.非亭午夜分自: (4)不见曦.月曦: (5)夏水襄.陵襄: (6)沿溯 ..阻绝.沿:溯:绝:(7)或.王命急宣.或:宣: (8)虽.乘奔.御风虽:奔: (9)不以疾.也疾: (10)则素湍.绿潭湍: (11)回清 ..倒影回清: (12)绝.巘多生怪柏绝: (13)飞漱 ..其间飞漱: (14)清荣.峻茂荣: (15)良.多趣味良: (16)每至晴初 ..霜旦晴初: (17)林寒涧肃.肃: (18)属.引凄异属:引: (19)空谷传响.响: (20)哀转 ..久绝哀转:绝: 2.翻译下面句子: (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4)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3.理解性默写: (1)写山连绵不断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写山高俊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夏水的句子:写水势凶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水流湍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表现秋季凄清萧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写三峡春冬景色时,即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静景,也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10)文章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由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一诗句,你想到《三峡》中于此意境相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一段作者采用了什么写法,表现了三峡怎样的特点? 5.文章第一段歇山,第二段写水,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6.文章为何险些夏而后写春冬、秋? 7.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三峡的山”和三峡四季景物的特点。 8、写“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的作用是什么? 9.文章结尾引用渔者歌谣有什么作用?

《三峡》中考阅读试题集(基础+对比阅读) 原卷+答案解释版 2022年-2023学年八年级上部编版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 《三峡》中考阅读试题集(原卷版) 一、阅读《三峡》,完成7—10题。 三峡(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7.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线词的意思。(2分)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9.阅读文中画线的语句,发挥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清荣峻茂”在脑海中呈现出的是怎样一幅画面。(3分) 二、阅读文言文《三峡》,完成1l~15题。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2分) ①略无阙处阙:②虽乘奔御风奔: 13.把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3分)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14.下列对文意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文章先写山,后写水,重点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先写“夏水”。 B.第①段中作者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突出山的高峻,第②段则只用正面描写突出江流的汹涌。

C.“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D.结尾引用渔歌,既突出三峡山高岭长的地形特点,又渲染三峡秋天凄凉的环境特点。 15.你认为是郦道元让三峡闻名于世,还是三峡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中外游客?请说说理由。(3分) 三、阅读【甲】【乙】文言文选段,完成7-11题。(18分) 【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7.请用“/”标示下面语句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⑴至于夏水襄陵⑵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8.解释下列加框的词语。(4分) )() ())9.下列各组语句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沿溯阻绝往来而不绝者B.其间千二百里又何间焉 C.方其远出海门今齐地方千里D.素湍绿潭吴广素爱人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⑵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11.填空。(6分) 甲段描写三峡的夏水,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突出其、的特点,描写春冬之水则紧扣其的特点,以“素湍”、“回清”、“ ”的动态之美映衬“绿潭”的静态之美,动静相映成趣。乙段从、色、等方面进行正面描写,由远及近地写出了钱塘江潮雄奇壮观的景象。 四、阅读《三峡》,完成10—14题。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0课《三峡》同步练习(含答案)

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0课《三峡》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至于夏水襄.(xiāng)陵,沿溯.(shù)阻绝。B.春冬之时,则素湍.(tuán)绿潭,回清倒.(dào)影。C.绝.(yǎn)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shù)其间。D.常有高猿长啸.(xiào),属.(shǔ)引凄异,空谷传响。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含义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略无阙处(略微没有)绝巘多生怪柏(山峰) B.至于夏水襄陵(冲上、漫上)不以疾也(疾病) C.不见曦月(日光,这里指太阳)属引凄异(连接) D.虽乘奔御风(这里指飞奔的马)或王命急宣(或者) 3.下列句中加点词没有活用的一项是()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B.愿为市.鞍马 C.每至晴初霜.旦D.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4.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至于/夏水襄陵B.绝嫩/多生怪柏 C.虽/乘奔御风D.常有高/猿长啸 5.以下四个选项,是小文同学在传统文化论坛中整理的知识点,请你选出他整理错误的一项()A.《三峡》选自《水经注校证》,作者郦道元,北魏著名的地理学家。 B.古人用“阴”“阳”表示方位。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阴”,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阳”。 C.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北宋风俗画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幅。 D.人们常用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来概括唐、宋、元、明、清这几个时期突出的文学形式。6.下列对《三峡》一文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给人一种婉转悦耳、余音绕梁的感觉。 B.文章使用了大量极富表现力的骈散句,语言清新俊逸。 C.文章不仅运用正面描写直接描绘三峡的景物,还写到“渔者歌曰”的内容,从侧面渲染了秋天萧瑟肃杀的气氛。 D.文章布局自然,先写山,后写水,突出了三峡山高水急的特点。 7.文中的“”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而“”以雅致的笔调写出了山水、草木的秀丽和富有趣味。(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8.重岩叠嶂.嶂: 9.不见曦.月曦:

《三峡》(解析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外拓展延伸阅读(部编版)

第10课 《三峡》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大江自三峡来,所遇无非石者,势常结约①不舒. 。至西陵以下,岸多沙泥,当之辄靡, 水始得遂其剽悍之.性。如此..者凡数百里,皆不敢与之. 争,而至此忽与石遇。水汹涌直下,注射拳石,石堮堮②力抵其锋,而水与石始若相持而战。以水战石,则汗汗田田③ 滹滹干干 ④,劈之.为林,蚀之为窍,锐之为剑戟,转之为虎兕,石若不能无少让者。而以石战水,壁 立雄峙,怒狞健鸷⑤,随其洗磨;簸荡之来,而浪返涛回,触而徐迈..,如负如背。 (节选自《游石首绣林山记》) 【注释】①结约:盘曲。②堮堮:山崖高峻的样子。③汗汗田田:水势浩大的样子。④滹滹干干:水流迅疾的样子。⑤怒狞健鸷:凶猛刚健。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①势常结约不舒. :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此.. 者凡数百里:_________________ ③触而徐迈.. :_________________ 6.辨一辨下列句子中“之”字的意思。 ①水始得遂其剽悍之. 性________________ ②皆不敢与之. 争________________ ③劈之. 为林________________ 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水始得遂其剽悍之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蚀之为窍,锐之为剑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全文描述的是什么场面?(请用原文回答) 9.请概述文中的“水”与“石”各有何特点。(各举文中一个词语为例)

三峡历年经典中考题(带答案)

《三峡》历年中考题(一) 1.表现三峡长的句子 自三峡七百里中。 1.表现三峡山峰多的句子 两岸连山,略无缺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3. 从正面描写三峡山形挺拔险峻的句子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4.从侧面描写三峡山势高峻的句子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5. 直接描写三峡水流湍急的句子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6.运用对比手法写出三峡水流湍急的句子 随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7.文中总括三峡地貌的句子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缺处 8.描写水清的句子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9.描写秋景的句子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10.描写深秋凄婉优美的句子 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 11.描写三峡峡谷之长的句子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12.文中引用渔者歌的作用 (1)渲染三峡秋天萧瑟的气氛,突出景物凄凉的特点。 (2)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 (3).从侧面写出渔夫生活的悲惨,暗含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4).表示人物悲凉,忧伤的心情 13.《三峡》中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意思相近的是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 14、用快马疾风写船行之快的句子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5、作者从哪些方面写三峡的自然景观? 作者是从“山”、“水”两方面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的 16、文章第一段写山,第二段写水,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 写山的特点是为写水做铺垫 17、作者为什么从山写起?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写水? 峡是两山夹水形成的,有山才有峡,所以从山写起;因为水在夏季是最湍急的,才能写出三峡水的特点 18、作者是如何从不同的季节影像描写江水的特点的? 夏水:湍急 春冬之时:清丽奇秀 秋季:清冷寂静,凄凉萧瑟 19、文中2、3、4段分别写三峡夏春冬秋怎样的景色? 夏:水流湍急 春冬: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清荣峻茂) 秋:冷清凄凉 20、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及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中考语文专题4三峡对比阅读(解析版)

三峡 (一)(2022·海南·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自三峽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素湍.绿潭(duān)B.飞漱.其间(sù) C.饮少辄.醉(zhè)D.觥.筹交错(gōng) 2.给下列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义项。 (1)①沿溯阻绝.( ) ②绝. 多生怪柏( ) 绝:A.隔断 B.独一无二 C.极(高) D.气息中止 (2)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 ②临.溪而渔( ) 临:A.到 B.居高面下 C.将要 D.照着字画模仿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三峡》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三峡》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虽然乘着奔驰的风也不会快) ②属引凄异(引人凄怆而又奇异) 2.请分别概括三峡四个季节的特点。 ①夏季:江水湍急,行船困难。 ②春冬:清幽秀美,景色宜人。 ③秋季:凄婉幽美,景色悲壮。 3.填写出描写三峡形势的语句。 ①体现三峡长的语句是: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②体现三峡险的语句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③体现三峡窄的语句是:沿溯阻绝。 ④表现山河秀丽的语句是: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清荣峻茂。 4.文中的“良多趣味”指的是什么?指的是春冬时节三峡 景色的奇异趣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良多趣味(丰富多彩的趣味) (2)林寒涧肃(林木凋零,涧流澄澈) (3)属引凄异(具有凄怆而又奇异的感觉) (4)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乘着奔驰的风也不会快) 2.翻译下面文言语句。(2分)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译文:峭壁上生长着奇异的柏树,悬崖间有瀑布飞流而下。

1.文章作者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撰,本文选自《水经注》,三峡是长江中游的总称。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3分) ①重岩叠嶂嶂:指山石重重,层层叠叠的嶙峋山势。 ②夏水襄陵襄:指夏季时水位高涨,行船困难。 ③不以疾也疾:即使乘着奔驰的风也不会快。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译文:除了中午到半夜这段时间,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②空谷传响,哀转久绝。译文:空谷中传来的声响,悲哀回荡,久久不绝。 4.请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三峡的山”和“夏季江水”的特点。{4分} 三峡的山:三峡的山峰陡峭,重岩叠嶂,层层叠叠,山势雄奇,景色秀丽,令人叹为观止。

中考课内文言文基础重点拓展真题《三峡》(原卷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10课《三峡》经典练习 一.整体把握课文 1.本文以凝练、生动的笔墨, 描绘了三峡()、()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 2.说说作者描写了三峡的哪些景观? 答: 二.基础知识积累 3.下列语句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至于/夏水襄陵 B.绝巘/多生怪柏 C.虽/乘奔御风 D.常有高/猿长啸 4.读课文《三峡》,体现三峡山河秀丽的句子() A.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B.三峡七百里 C.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D.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5.读课文《三峡》,最能表现三峡秋季特点的句子() A.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B.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C.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D.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6.读课文《三峡》,下列各句翻译错误的是() A.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 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C.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很多趣味。 D.素湍绿潭,回清倒影。”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7.读课文《三峡》,从侧面交代三峡两岸山势之高的句子() A.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B.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D.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8.对文章《三峡》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三峡之水,突出了其不同季节的特点。 B.文章使用了大量极富表现力的骈散句,语言清新俊逸。 C.文章的第二段关于三峡江水的描写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 D.文章布局自然,先写山,后写水,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险的特点。

部编版初中八上语文10三峡课堂练习题课课练(后附答案)

10 三峡 一、积累运用 1.按要求填空。 (1)课文作者, (朝代)地理学家,课文选自《》,它是有文学价值的巨著。三峡,指、和的总称。 (2)作者写山从正面和侧面突出山高。从正面写的句子是“”;从侧面写的句子是“”。 (3)郦道元堪称写水的高手,他用“”描写水势盛大,又用“”描写江水清澈,语言凝练而意蕴丰富。 (4)写春冬之时山水草木秀丽的句子是“”。 (5)写春冬之水的特点的句子是“”。 (6)文中用“”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写出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2.下列句子中的“之”与“春冬之时”中的“之”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至之市,而忘操之. B.故时有物外之.趣 C.是吾剑之.所从坠 D.鞭数十,驱之.别院 3.下列对《三峡》一文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给人一种婉转悦耳、余音绕梁的感觉。 B.文章使用了大量极富表现力的骈散句,语言清新俊逸。 C.文章不仅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直接描绘三峡的景物,还写到“渔者歌曰”,从侧面渲染秋天萧瑟肃杀的气氛。 D.文章布局自然,先写山,后写水,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险的特点。 4.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至于/夏水襄陵 B.绝 /多生怪柏 C.虽/乘奔御风 D.常有高/猿长啸 5.三峡是万里长江上最为奇秀的一段,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的山水画廊。为配合《三峡》的学习,班上举行以“浪漫三峡游”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办一期手抄报】老师要求每人办一期手抄报,你的同学计划把下面一段文字作为这期手

抄报的“赞美三峡”栏目的导入语,标题拟好了一半,请你帮他拟写另一半。 三峡多美景, 我曾经乘船路过三峡,也游过三峡,相当程度上来讲,是奔着唐诗的意境而去的。唐诗意境的精华在哪儿?我以为就是那可见可闻的猿影、啼声。想想看,那时候没有机器船,只有根根悠悠纤绳拉着的舟,江水伴着纤夫号子,时而间闻几声猿啼,有如闪电划破山谷,惊心动魄,余音缭绕,那才是峡谷中强劲的音符! (2)【做一回小导游】昔日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如今更是因三峡工程闻名于世,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学完课文之后,老师决定带同学们去三峡旅游,请你联系课文的描述,为你的同学做一回小导游。 (3)【唱一曲三峡颂】三峡最壮丽,秀美天下闻。古往今来,有多少文学大家为它吟诗作赋,泼墨挥毫。请根据你的积累,写两句描写三峡或长江的诗词名句。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二翁登泰山 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甚友善。甲翁之妻子去乡,唯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①,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冀、雍②,然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

(完整版)《三峡》练习题及答案

《三峡》综合练习题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②属引凄异() 3.请分别概括三峡四个季节的特点: 4.填写出描写三峡形势的语句。 ①体现三峡长的语句是: ②体现三峡险的语句是: ③体现三峡窄的语句是: ④表现山河秀丽的语句是: 5.文中的“良多趣味”指的是什么? 6.文末引用渔歌的作用是什么? 参考答案: 1.①飞奔的马②连续3.①水势迅急凶猛②景色秀丽奇绝③萧瑟凄凉4.①三峡七百里②两岸连山,略无阙处③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④素湍绿潭,回清倒影5.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6.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 3.填空:文中用“------------------------”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2分) 4.昔日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更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3分) 参考答案:3.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2分,每处1分) 4.示例:各位旅客,欢迎你们来三峡观光。七百里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四季美景风格迥异。春冬之时,潭水碧绿,清波回旋,怪柏凌峰,瀑布飞悬;夏季水涨,江流汹涌;秋景凄寒,猿鸣哀转。走进三峡人家,品尝金黄蜜桔;登上三峡大坝,感受磅礴气势。多情的三峡风光,热情的三峡人民,欢迎各位常游此地。(3分,三峡风光介绍2分,时代变化1分。如语言不简洁连贯,不生动优美,酌情扣分) 2.填空题。 ①《三峡》选自《》,三峡是()的总称,作者(),字()。 ②《三峡》一文中总写三峡地貌的句子是 ③故渔者歌曰: 3.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②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③绝多生怪柏()() ④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⑤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⑥猿鸣三声泪沾裳() ⑦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⑧自三峡七百里中() 4.区别下列加点字的古义和今义。①自非亭午夜分古义:,今义:②或王命急宣古义:,今义: ③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古义:,今义: 5.解释下列词句: ①重岩叠嶂:②素湍绿潭:③清荣峻茂:④林寒涧肃:⑤晴初霜旦: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⑦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6.解释词语含义。①略无②嶂③蔽④曦 7.本段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8.结合有关语句,说一说三峡两岸山有什么特点。(试用两个字概括) 9.“重岩叠嶂”和“隐天蔽日”两句写景角度有什么不同? 10.“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11.概括上文三段内容的大意。

部编版八(上)-第10课-《三峡》-试题及答案

一、基础巩固 三峡 【北魏】郦(lì)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略无阙.处:____________ 2.不见曦.月:____________ 3.夏水襄.陵:____________ 4.沿溯.阻绝:____________ 5.素湍.:____________ 6.绝 .:____________ 7.飞漱.:____________ 8.属.引凄异:___________ (二)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 1.自.三峡七百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略无阙.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亭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夜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不见曦.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至于夏水襄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沿溯 ..阻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乘奔.御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不以疾 ...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素湍 ..绿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回清 ..倒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绝. .多生怪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飞漱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完整版)《三峡》练习题及参考详细答案

《三峡》练习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练习题一 1. 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②属引凄异() 2•请分别概括三峡四个季节的特点。 ①夏季: ②春冬: ③秋季: 3•填写岀描写三峡形势的语句。 ①体现三峡长的语句是: ②体现三峡险的语句是: ③体现三峡窄的语句是: ④表现山河秀丽的语句是: 4. 文中的“良多趣味"指的是什么? 5•文末引用渔歌的作用是什么? 练习题二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良多趣味(2)林寒涧肃 (3)属引凄异(4)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 •翻译下面文言语句。(2分)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译文: 3•填空:文中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绘了山形 的挺拔险峻,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练习题三 1 •文章作者是北魏地理学家(人名)__________ ,撰______________ ,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峡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的总称。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30篇精选课内文言文考点 《三峡》(原卷版+解析版)

专题05课内重点文言文篇——《三峡》(原卷版) 《三峡》节选自《水经注校证》,作者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他撰写的《水经注》是公元6世纪前中国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1)〔自]于。这里是“在”的意思。 (2)[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两岸都是相连的山,略无,完全没有。阙,同“缺”,空隙、缺口。(3)〔自非]如果不是。 (3)[亭午]正午。 (4)[夜分]半夜。 (5)(曦(xī)月]日月。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6)(襄(xiāng)陵]水漫上山陵。襄,冲上、漫,上。陵,山陵。 (7)(沿溯(sù)阻绝]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是断,不能通航。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9)〔白帝]古城名,故址在今重庆奉节东塘峡口。 (10)[江陵]古城名,在今湖北荆州。 (11)奔:奔驰的快马.御风:驾着风.不以疾:不以,不如.疾:快.倒影. (12)(素湍(tuān)]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湍,急流。 (13)[回清]回旋的清波。回清倒影:回旋着清波,映出了(山石林木的)绝巘(yǎn):极高的山峰.巘,山峰. (14)[飞漱(shù)]飞速地往下冲荡。 (15)[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荣,茂盛。[良]甚,很。 (16)【霜旦]下霜的早晨。肃]肃杀,凄寒。 (17)[属(zhǔ)引]接连不断。属,连接。引,引:延长.[凄异]凄惨悲凉。[响〕回声。 (18)[哀转]声音悲凉婉转。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羲月 【答案】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答案】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答案】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 4、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答案】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影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5、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答案】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 6、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答案】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实在有很多趣味。 7、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答案】每当到了初晴或结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 7、常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答案】有时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声音持续不断,异常凄凉。 8、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答案】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一.朗读并背诵课文。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三峡景物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先写山,写出山高、岭连、峡窄的特点,为下文写水作铺垫。夏水浩大,所表现出

初中 语文 八年级 上学期 三峡 对比阅读 练习题(含解析答案)

八年级上学期文言文《三峡》对比阅读练习题 一、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后面小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乙) 六里,渡一溪,颇大。又南,有峰东环而下。又二里,盘峰冈之南,乃西向觅小径入峡。峡中西望重峰掩映最高一峰当其后,有雪痕一派①,独高垂,如匹练界②青山,有溪从峡中东注,即清碧③之下流④也。……从其后西二里,蹑⑤峻凌崖。其崖高穹⑥溪上,与对崖骈⑦突如门,上耸下削,溪破其中出。 (选自《游大理日记》)(注释)①派:量词。②界:隔断。③清碧:溪水名。④下流:河流的下游。 ⑤蹑:踩、踏。⑥穹:隆起。⑦骈:并列。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 (1)略无阙.处(_______) (2)沿溯.阻绝(_______) (3)有峰东环.而下(_______) (4)乃.西向觅小径入峡(_______)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峡中/西望重峰/掩映最高一峰当其后 B.峡中西望/重峰掩映/最高一峰当其后 C.峡中西望重峰/掩映最高一峰/当其后 D.峡中西望/重峰掩映最高一峰/当其后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乃西向觅小径入峡。 4.请分别写出(甲)(乙)两文中表现水流湍急的句子。(用原文语句回答)

【答案】 1.阙,同“缺”,空隙、缺口逆流而上环绕于是 2.B 3.(1)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阳;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2)(我)于是向西寻找小路走入峡谷。 4.【甲】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乙】溪破其中出。 【分析】 1. 本题考查重点词语。 (1)略无阙.处: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阙,同“缺”,空隙、缺口。 (2)沿溯.阻绝:上行和下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断。溯:逆流而上。 (3)有峰东环.而下:有山峰向东方环绕而下。环:环绕。 (4)乃.西向觅小径入峡:于是向西寻找小径走入峡谷。乃:于是。 2. 句意为:从峡中朝西望,重重山峰互相掩映,最高的一座山峰位于峡谷后方。故断句为:峡中西望/重峰掩映/最高一峰当其后。 故选B。 3. 本题考查翻译句子。注意重点词语:(1)自非:自非:如果不是。自:如果。非:不是。亭午:正午。夜分:半夜。曦:日光,这里指太阳。(2)乃:于是。觅:寻觅。小径:小路。入:进入。峡:峡谷。 4.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甲:写三峡水流湍急的句子是: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意思是: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快马,也不如船快。这句没有正面写流水快,而是通过水上的船快,体现水流急;乙:写水流急的句子:溪破其中出,句意:溪流冲破其中流出去。结合文中意思:上边高耸,下面陡削,溪流能够冲破其中流出去,可见水流湍急。注意都用原句归纳答案。 【点睛】 译文: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