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十大名方

1、小青龙汤《伤寒论》
组成:麻黄9克、桂枝9克、干姜9克、细辛3克、五味子6克、白芍9克、半夏12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分二次服。
功能: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外感风寒,内停水饮证。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咳嗽、痰多色白清稀、甚则喘息不得卧或肢面浮肿、口不渴、苔薄白而润、脉浮紧。
方解:本方为解表涤饮方剂。内有水饮者,一旦感受外寒,每致表寒引动内饮,水寒射肺则咳痰清稀,喘息胸满,甚则喘息不得平卧,当内饮外邪得解,里饮得化。
方中麻黄发汗解表、宣肺行水为主药。桂枝助麻黄解表,又能温化阳气,助麻黄行水为辅药。芍药配桂枝以调和营卫。干姜、细辛温脾肺之寒,使脾散精,上归于肺,肺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故水液能在体内正常运行,以杜其生痰之源;半夏燥温化痰,治已成之水饮;五味子敛肺止咳,并防肺气耗散太过之弊,以上均为佐药。甘草调合诸药,以缓和麻、桂、姜辛温刚烈之性。诸药合用,共凑解表涤痰、止咳平喘之功。
临床运用:
1.本方为温化痰饮、宣肺平喘之代表方剂。凡咳嗽、痰白清稀有泡沫、口不渴、舌苔白润者,无论有无恶寒发热,有汗无汗均可加减运用。如恶寒无汗者,重用麻黄;恶风自汗者,重用桂芍,或加姜枣以调和营卫;外寒已解而咳嗽未除者,去麻桂,改用蜜炙麻黄,加杏仁以加强宣肺平喘之功;若痰多清稀、咳喘不得平卧者,重用细辛、半夏、干姜以温化降逆寒痰。
2.本方加石膏,名小青龙加石膏汤(《金匮要略》)。用于本方证兼有热象者。
3.本方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均有一定疗效。
注意事项:干姜、细辛、半夏、五味子为治咳喘痰饮之要药。若肺寒停饮偏重,五味子用量宜少于干姜、细辛;若寒饮之咳肺虚者,则五味子用量宜酌加大。
2、小柴胡汤《伤寒论》
组成:柴胡9克 黄芩9克 制半夏6克 炙甘草3克 生姜3片 大枣3枚 党参6克
用法:水煎服。
功能:和解表里,扶正祛邪。
主治:用于少阳证之寒热往来,胸胁苦满、不欲饮食、心烦呕恶、口苦咽干、耳聋目弦、舌苔薄白、脉弦而数者。
方解:邪在表者宜汗,在里者宜下,而少阳病是邪在半表半里之间,故既不可汗,又不可下,只能用柴胡透达少阳半衰之邪,黄芩泄半里之热。二药配伍以解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等症。配半夏、生姜和胃降逆以止呕;配党参、甘草、大枣益气扶正祛邪,同时姜、枣相配,可以调和营卫。
临床应用:
1.本方善治邪在半表半里,寒

热往来的病证。若见心中烦闷而无呕吐者,可去半夏、党参、加瓜萎;若口渴者,可去法半夏加天花粉。
2.可治疟疾,去甘草加草果等。
3.清泄肝胆湿热,如黄疸型传染性肝炎、胆囊炎等病。本方可去参、姜、草、加茵陈、龙胆草、川楝子、栀子等。
4.本方可用于妇女经期前后外感、肾盂肾炎、胸膜炎、症见寒热往来者,均可斟酌使用。
3、大承气汤《伤寒论》
组成:大黄12克 厚朴9克 枳实9克 芒硝12克。
用法:水煎服。
功能;峻下热结。
主治:1.肠胃燥热积滞。证见大便坚实不通,脘腹胀满,疼痛拒按,高热神昏,谵语,舌苔焦黄起刺,脉沉实有力。
2.热结旁流。证见下利清水臭秽,虽利而腹满胀痛不减,按之坚硬有块,口干舌燥,脉滑数。
方解:本方为泻下之峻刺,有通便泻热之功。方中以大黄苦寒泄热通便、荡涤肠胃为主药;辅以芒硝咸寒泻热,软坚润燥;积滞不去,由于气滞不行,故佐以枳实、厚朴消痞除满,行气散结,四药合用,有峻下热结的功效。对于肠胃燥实、郁滞不通者能承顺胃气下行,使塞者通,闭者畅,故名承气。
本方治症是因实热与燥屎壅结于里所致。本方主证前入归纳为“痞、满、燥、实”四字。“痞”是自觉脘有闷塞压重感;“满”是脘腹胀满,按之有抵抗感;“燥”是指肠中粪便,既燥且坚按之坚硬;“实”是指肠胃有燥粪与热邪互结,而有便秘、腹痛拒按,或下利清水臭秽而腹胀满不减。
临床应用:
1.本方主治辩证要点以“痞”、“满”、“燥”、“实”及脉实等。
2.本方去芒硝叫小承气汤。主治与大承气汤略同,但证情较轻,便虽硬,秘结尚不如大承气汤之坚实
3.本方去枳、朴、加甘草,叫调胃承气汤。治阳明证,口渴便秘,腹痛拒按,大便坚结、苔黄燥、脉滑数者。
注意事项:
1.本方为泻下峻剂,如气虚阴亏,或表证未解,或胃肠无热结,均不宜用。
2.本方作用峻猛,中病即止,过用会损耗正气,孕妇禁用。
4、五苓散《伤寒论》
组成:茯苓9克 猪苓9克 泽泻12克 白术9克 桂枝6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利水渗湿,健脾化气。
主治:水湿内停所致的水肿,泄泻,小便不利,以及痰饮病而见咳嗽、吐痰清稀,眩晕心悸等证。
方解:方中茯苓、猪苓、泽泻利水渗湿为主药;白术健脾运湿,与茯苓配合更增强健脾去湿之作用,为辅药;桂枝温阳以助膀胱气化,气化则水自行,为佐药。诸药合用,既可淡渗以利水湿,也可健脾以运水湿,气化以行水湿,

故对水湿内停所致的各种水湿证均可治之。
临床运用:
(1)本方化气利水,健脾祛湿,为治水湿内停、小便不利而致水泻、泄泻等证的常用方。加减变化后,可治多种病证,如湿伤脾胃,大便溏薄,小便短少,可用四苓散(本方去桂枝);若寒湿困脾,脘腹胀痛泄泻,小便短少者,可用胃苓汤(本方与平胃散合方);若水肿较甚,可酌加桑白皮、陈皮、大腹皮等化气利水药,以增加利尿消肿的功效;如治湿郁黄疸,小便不利,偏于湿重者,可用茵陈五苓散(本方加茵陈)。现用于治疗慢性肾炎水肿、急性肠炎的水泄、胃无力或幽门梗阻的振水音等属水湿内停者。据研究本方利尿作用较其中各单味药均强,服用后能使尿量明显增加,并有排钠及增加肾血流量的作用。
(2)《伤寒论》中本方原治太阳经证表邪未解,内传太阳膀胱腑证,致膀胱气化不利而成蓄水证。证见头痛发热、烦渴欲饮、水入即吐、小便不利、苔白脉浮等。
5、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柴胡12克 白芍12克 当归12克 茯苓12克 白术12克 炙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亦可将上药共为散,每次6克,生姜、薄荷少许水煎汤冲服。日3次。
功用:疏肝养血健脾。
主治:肝郁血虚脾弱所致的两胁作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或月经不调、XXXXX胀痛,脉弦而虚者。
方解:柴胡疏肝解郁,当归、白芍养血柔肝,三药配合,补肝体而助肝用,共为方中主药;白术、茯苓健脾和中,为方中辅药;佐薄荷、生姜助本方疏散条达之力;炙甘草调和诸药为方中使药。诸药合用,使肝郁得解,血虚得养,脾弱得健,则诸症自愈。
临床应用:
1.本方常用于辩证属肝郁血虚脾弱的慢性肝炎、胃肠功能紊乱、神经官能症,月经不调等病症。
2.本方治证见虚热征象明显时,加用丹皮、炒栀子,名为丹栀逍遥散。
3.治疗肝郁血虚之痛经,加用生地黄或熟地黄,名为黑逍遥散。
6、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
组成:当归9克 生地黄9克 桃仁12 红花9克 枳壳6克 赤芍6克 川芎5克 柴胡3克 桔梗5克 牛膝9克 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主治:胸中血瘀、血行不畅所致的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内热烦闷、心悸失眠、入暮渐热。舌质暗红、有瘀斑或瘀点,脉涩或弦紧。
方解:方中桃仁、红花、川芎活血祛瘀为主药;当归、赤芍养血活血,牛膝祛瘀通脉并引血下行,3药助主药以活血祛瘀为辅药;生地黄配当归养血和血

,使祛瘀而不伤阴血,柴胡、枳壳、桔梗宽胸中之气滞,治疗气滞兼证,并使气行血亦行,共为方中佐药;甘草协调诸药为使。合而用之,使血行瘀化诸症之愈。
临床应用:
1.以胸痛、舌暗红、脉涩或弦紧为辩证要点。
2.血瘀经闭、痛经,可用本方去桔梗加香附、茺蔚子、泽兰等;胁下痞块属血瘀者,本方加郁金、丹参等;兼有气虚见症加党参。
7、补中益气汤《脾胃论》
组成:黄芪15克 白术10克 党参15克 当归6克 陈皮6克 柴胡5克 升麻5克 炙甘草5克。
功效:调补脾胃、益气升阳。
用法:水煎服。
主治:脾胃气虚及气陷。症见神疲乏力,食少便溏、舌嫩色淡、脉虚或身热有汗、渴喜热饮、或脱肛、子宫脱垂、久痢、久 疟等证.
方解:本方主要用治脾胃气虚、中气下陷。方中黄芪补中益气,升阳固表为主药;党参、白术、炙甘草甘温益气,补益脾胃,为辅药;脾胃为气血营卫生化之源;脾虚易致气滞,故用陈皮理气化滞;升麻、柴胡协同芪、参升阳陷;气虚则血虚,故用当归补血和营,均为佐使药。诸药合用,共凑补中益气,升阳固表,强健脾胃之功。
临床应用:
1.素体气虚,易患感冒,或气虚外感发热不退,身倦多汗等症,可用本方治疗。
2.本方亦可用于气虚下陷所致的胃下垂、肾下垂、眼睑下垂等证。若加入积壳或积实可使内脏平滑肌收缩有力,肌张力增强,效果更好。
3.凡一般慢性疾病,症见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少气懒言,自汗体倦,动则气促,舌淡脉虚等,亦可加减使用。
8、归脾汤《济生方》
组成:白术9克 茯神10克 黄芪12克 龙眼肉10克 酸枣仁10克 党参12克 炙甘草5克 克当归10克 远志10克 木香10克。
用法:加生姜6克大枣3枚水煎服。
功效:健脾养心,益气补血。
主治:
1.心脾两虚,气血不足所致的心悸、健忘、失眠、食少体倦、面色萎黄、舌色淡白、脉弱。
2.脾虚不摄所致的月经不调,崩漏带下,以及皮下出血等证。
方解:方中四君子汤补气健脾,使脾胃强健、则气血自出、气能统血为主药;当归补血汤补气生血、使气固血充,为辅药;龙眼肉,酸枣仁,远志养心安神,木香理气醒脾,使补而不滞,均为佐药;生姜、大枣调和营卫,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凑益气健脾、补血养心之效。
临床应用:
1.用于心脾两虚的心悸、失眠;对于脾虚血少的血证,可加入阿胶、首乌、鹿角霜等补血、止血药同用。
2.月经后期,色淡量少,或停经再生,淋沥不断,以及月经过多,伴有头晕、心悸、体倦等心

脾两虚见症,可用本方治疗。
3.可用于久病体虚遗精、盗汗、自汗、脏躁等证。
9、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熟地黄240克 山萸肉120克 山药120克 泽泻90克 茯苓90克 丹皮90克。
用法:研未,炼蜜为丸或作汤剂煎服。
功效:滋补肝肾。
主治:肝肾阴虚,虚火上炎所致腰膝酸软、头目眩晕、耳鸣耳聋,盗汗遗精,或骨蒸潮热,手足心热,消渴、虚火牙痛、舌燥喉痛、舌红苔少、脉细数。
方解:方中熟地黄滋肾填精,为主药;辅以山药补脾固精,山萸肉养肝涩精,称为三补。又用泽泻清泻肾火,并防熟地黄之滋腻;茯苓淡渗脾湿,以助山药之健运,丹皮清泄肝火,并制山萸肉之温,共为经使药,谓之三泻。六药合用,补中有泻,寓泻于补,相辅相成,补大于泻,共凑滋补肝肾之效。
临床应用:
1.本方为补阴之代表方,加黄柏、知母,名知柏地黄丸,其滋阴降火之力更大,用于阴虚火旺所致的骨蒸潮热、盗汗等证;各加入枸杞子、菊花,名杞菊地黄丸,着重滋补肝肾以明目,用于肝肾不足所致之视物不清及眼睛涩痛等症;若加五味子、名都气丸,用于肾虚气喘、呃逆等症;若加麦冬、五味子,名麦味地黄丸,用于肺肾阴虚,咳嗽吐血,潮热盗汗等症。
2.本方对于神经衰弱、肺结核、糖尿病、甲状机能亢进、肾结核、高血压,功能性子宫出血等属于肝肾阴虚者,均可加减使用。
3.本方加入当归、柴胡、五味子等治疗球后视神经炎,中心性视网膜炎,视神经萎缩、有一定疗效。
10、温胆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组成:半夏6克 竹茹6克 枳实6克 陈皮9克 甘草3克 茯苓5克 生姜3克 大枣3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理气化痰,清胆和胃
主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虚烦不眠,或呕吐呃逆,以及惊悸不宁,癫痫等证。
方解:方中以半夏为君,降逆和胃,燥湿化痰。以竹茹为臣,清热化痰,止呕除烦;枳实行气消痰,使痰随气下。佐以陈皮理气燥湿,茯苓健脾渗湿,俾湿去痰消。使以姜、枣、甘草益脾和胃而协调诸药。综合全方,共奏理气化痰、清胆和胃之效。
临床应用:
1、本方治证为湿痰微有化热之象。以舌苔白腻微黄,脉弦、滑或略数者为证治要点。
2、若心内烦热者,加黄连、麦冬以清热除烦;口燥舌干者,去半夏,加麦冬、天花粉以润燥生津;癫痫抽搐,可加胆南星、钩藤、全蝎以熄风止痉。
3、适用于神经官能症、急慢性胃炎、慢性支气管炎、美尼尔综合征、妊娠呕吐等属痰热内扰与胆胃不和者。




复方及中成药:

二天油——内服致过敏:全身瘙痒,躯干与四

肢出红丘疹,形成小水泡并溃烂

三九胃泰——内服致固定性药疹,全身荨麻疹型药疹,孕妇过敏型药疹,冲服致过敏:周身丘疹或风团,痛痒,头痛,高热,休克症状

三蛇胆川贝露——内服致过敏性斑疹块

三黄膏——乳香、没药致过敏:丘疹。水泡。

三黄片——内服致血尿,停药自愈

四虫散加味——内服过量致复合中毒:眼脸浮肿,会阴、下肢水肿,水泡,溃疡,肾损伤

六神丸——新生儿内服中毒致心律失常,致急性胃粘膜损伤,致过敏:全身瘙痒,皮肤风团块,休克症状,内服致胎动,胎漏,先兆流产

六味地黄丸——内服致过敏:手足瘙痒,心慌不安,停药自愈

十滴水——内服致过敏性休克。

101毛发再生精——外搽头部引发支气管哮喘

七厘散——外敷致过敏:敷处肿胀,紫红色,奇痒,大水泡,

人参蜂王浆——内服致齿龈渗血,原症状加重

人参丸——内服美国人参丸致猩红热样药疹

新人参顺血散——内服致皮疹,表皮坏死,溶解型药疹

大黄蛰虫丸——内服致猩红热样药疹,胸背部、外阴、股内侧潮红,肿胀,丘疹,瘙痒

大活络丹——内服致过敏性药疹,口唇疙疹,充血性胃炎,上消化道大出血,与骨刺片同服致心律失常:胸闷,憋气,头痛,早搏

小活络丹——内服致急性胃粘膜损害,黑便,呕血

川芎蛋偏方——内服致中毒:脐周与下腹疼痛,肾损害

云芝肝泰——内服致周身风团等过敏反应,恶心呕吐,心绞痛,大汗

云南白药——内服致尿失禁,血小板减少,过敏:胸闷,心慌,腹痛,恶心欲吐,奇痒

云南白药膏——外贴致过敏

云香精——过量服用致中毒:面色苍白,气喘,心力衰竭

乌龙散——内服致过敏性肺泡炎

乌头细辛酒——内服或内服兼外用致中毒:全身麻木,心率加快,周身发冷,血压下降,死亡

牛黄解毒片(丸)——内服致急性胃粘膜损害,致大疱性药疹并肝功能损害,致支气管哮喘,长期服用致成瘾

牛黄抱龙丸——内服致腹泻.

牛黄上清丸——内服致过敏性休克

牛黄蛇胆川贝液——内服致过敏反应。

安宫牛黄丸——鼻饲致过敏:全身皮肤发红,瘙痒,出水泡;内服致过敏:憋气,心慌,面部浮肿,心率快

元胡止痛片——内服致急性胃粘膜损害

心肝宝——内服致过敏性药疹

心脉宁片——服之过敏:全身瘙痒,伴丘疹,烦躁

中华跌打丸——内服致过敏性肾炎

风痛灵——滴入鼻腔致过敏:腹痛,气急,口唇发绀,血压下降

跌打丸——用酒调糊外敷处致过敏:痒而疼痛,肿胀,丘疹。

皮炎宁——配剂外搽致剥脱性皮炎


麦柑橘冲剂——内服致荨麻疹样固定药疹

加味逍遥散——内服致瞑眩

正红花油——外用致过敏性休克或过敏性紫癜

正天丸——内服致固定性药疹,致过敏

片仔癀——内服致等麻疹样药疹

华陀再造丸——内服致龟头皲裂,阴囊湿疹,长期服用致中毒:头晕头痛,口咽干,心烦,大便干,小便赤,手麻,下肢无力

防风通圣丸——内服致光敏皮炎样药疹。

复方炉甘石——瘙痒、红斑

补中益气丸——内服致过敏

良附丸加味——内服致小产

乳腺康——肌注致过敏性皮炎

国公酒——内服致胃粘膜损害病变

白降汞软膏——连续使用致敏:发热,全身大水泡,口腔粘膜糜烂

妇宁栓——接触致过敏:全身疫痒,风团样药疹

克银丸——长期服用致肝炎:上腹胀痛,瘙痒,尿黄,巩膜黄染,黄疸指数高;致剥脱性皮炎,致月经不调

治伤散——口服中毒:头昏,心慌,胸闷,肢体麻木,呕吐,心律失常

治癫丸——服用中毒:头晕,恶心,食欲减退,乏力,腹绞痛,尿铅升高

金匾肾气丸——内服致过敏:全身瘙痒,斑疹,心律失常

复方丹参片——内服致口腔多处溃疡

复方参液——静注致过敏性休克

复方甘草片——内服致固定红斑性药疹,全身皮肤发绀,昏迷,呼吸衰弱,瞳孔缩小。

复方青黛丸——内服致肝脏损害,致缺血性结肠炎

复方瓜蒂——内服致中毒死亡

复方草珊瑚片——含服致过敏性药疹

复方穿心莲——内服致过敏

保济丸——内服过量中毒:畏寒,四肢酸麻并抽搐

消咳喘糖浆——内服致哮喘:面赤气粗,胸隔痞闷,喉中痰鸣,哮鸣气促

消渴喘糖浆——内服致小儿过敏性药疹

消渴丸——内服致低血糖:大汗,脸色苍白,乏力

消炎解毒丸——内服致荨麻疹样药疹

消炎利胆片——与胆石通伍用致急性胃粘膜损害

消肿片——内服致过敏:全身侵痒,口干喉燥,头晕目眩,胸部红疹

消痔片——注射致过敏:干咳,头晕,风团皮疹,瘙痒

咳特灵——内服致急性溶血:胸闷,腹胀,寒战,恶心呕吐,腰酸痛,全身黄染浮肿,尿少呈酱油色

枳马散——内服过量致马钱子

洁尔阴——洗液外搽患处致接触性皮炎

神功元气袋——外用致接触性皮炎

骨友灵搽剂——外搽致接触性皮炎

脉络宁——静滴致急性呼吸窘迫过敏症

脑立清——内服致过敏性药疹

祛痰灵——内服致过敏

蛇胆川贝液——内服致过敏

脑心舒——内服致过敏:烦躁身痒,四肢震颤

速效伤风胶囊——内服致婴儿严重神经症状,致哺乳期团乳,急性尿潴留或大疱型红斑样药疹

清开灵——肌

注致荨麻疹,致过敏:全身丘疹,面部水泡,低热

清热解毒液(剂)——肌注致过敏性休克:胸闷,面色苍白

银翘解毒片——内服致过敏休克:全身团块样丘疹,头晕,恶心,心悸,四肢麻木,口唇发组,血压下降

银翘解毒液——口服致荨麻疹样皮疹

银黄注射液——内服致过敏:四肢风团样皮损,烦躁,瘙痒。

黄连上清丸——内服致胃粘膜损害

速效救心丸——内服致口腔溃疡

速效感冒冲剂——内服致小儿惊厥;意识不清,双眼上翻,牙关紧闭,口唇发紫,四肢肌张力增强

速效感冒儿——内服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游医丸——内服致亚急性铅中毒并严重心律失常

蛤蚧定喘丸——内服致上消化道出血

感冒2号——内服致荨麻疹样药疹

感冒清——内服致老年人急性粒细胞减少或再障性贫血

感冒通——内服致血尿,或皮肤过敏

感冒冲剂——内服致急性胃粘膜损害

腰肾膏——贴敷致全身过敏性皮炎

熊胆丸——内服致过敏性皮炎

颠茄合剂——内服致急性荨麻疹

麝香虎骨膏——外贴致银屑病,或过敏性皮炎

麝香风湿油——外搽致敏,皮肤起红斑,水泡,皮肤剥落.

麝香追风膏——外贴致过敏性休克

霍香正气丸——内服致心动过速,或致过敏性休克:头晕,胸闷,寒战,血压下降,晕厥

哮喘丸——长期接触致砷中毒;头晕头痛,纳差,全身浮肿,出丘疹,指甲变脆有裂

康妇清炎栓——致过敏。全身皮疹,瘙痒,腹痛腹泻,停用症状消失

睫毛生长灵——致接触性皮炎:双眼睑瘙痒,浮肿,丘疹

癫痫丸——内服致铅汞复合中毒:恶心呕吐,头昏,腹痛胀,口内有金属味,齿龈红肿,肝触痛

慢肾宝——内服致过敏:全身皮疹,红肿,起水泡,奇痒,纳差,乏力,阴囊肿大

喉症丸——内服致心动过速,心律失常

雄狮丸——连续内服致过敏:全身红斑水肿,瘙痒,发热。

排石汤剂——内服致肠麻痹,腹胀,恶心

草乌,雪上一枝蒿独脚莲等复合外敷——致并发症,红肿,灼痛,水泡,溃疡、肢体畸形,功能障碍

太阳神口服液——内服致过敏:皮肤红色风团,瘙痒,胸闷

双黄莲——静滴致血管神经性水肿型药疹,全身瘙痒,口、眼难张开

风油精——内服致依赖性:停药出现抑郁,嗜睡,厌食、气喘加重

甘草合剂——内服致急性中毒

克瘟散——误服致中毒:深度昏迷,血压下降,瞳孔缩小,紫绀流涎,出汗,尿失禁

肝炎灵——肌注致过敏:全身荨麻疹,瘙痒,胸闷,腹痛

治腰痛方剂——内服致过敏:全身出水肿型红斑,口腔与外阴部溃疡

冰硼散——外用致

中毒死亡:西红柿样便,皮疹,大便潜血,神志不清,休克死亡

虎骨木瓜酒——内服致过敏:全身瘙痒,面浮肿,头痛,头晕,纳差

豹骨壮筋丸——内服致中毒:头晕,恶心呕吐

参脉注射液——静注致过敏:面潮红,荨麻疹,胸闷,气促,咳嗽,心律失常

附子理中丸——乌头碱类中毒;口舌麻辣,咽喉不适,味觉消失,舌卷缩不能

橘红化痰丸——白矾不纯,内含砷致中毒:恶心呕吐,脐周绞痛,尿铅高,齿龈铅线明显

生黄芪,青蒿——过敏,丘疹,红斑,奇痒

止痛丹——内有乌头碱类,服用过量致中毒

砒枣散——治皮肤溃疡,长期用药致砷中毒:头痛,腹痛,恶心呕吐,全身瘫软,砷中毒皮炎

含砷石膏方剂——石膏不纯,含砷内服致中毒:腹泻,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嗜睡

赤芍甘草汤——致乳汁全无

葛艾汤——外用治皮炎而致接触性皮炎:面部瘙痒,丘疹,水泡

桔梗片——头晕,乏力,心慌作呕,四肢冷汗,血压下降

大蒜素——内服致茶碱代谢慢而中毒

三尖杉酯碱——鞘内注射致严重精神障碍。

东莨菪碱——静滴致精神症状,尿滞留,腹胀等

补骨脂素——接触致变应性皮炎与接触性皮炎

苦杏仁甙——服用致氰化物中毒,严重者死亡

雷公藤多甙——内服过量致麻痹性肠梗阻,急性肾衰,中毒性肝炎等

藻酸双酯钠——静滴致心绞痛,心悸,血压下降,关节疼痛,致流感综合征,静滴致过敏性低血压休克,全身瘙痒,胸闷,风团样荨麻疹

一叶萩碱——肌注致肝损害:腹胀,纳差,乏力,尿黄,GPT高

腹蛇抗栓酶——静滴致脑出血死亡,白细胞减少,急性肾功能衰竭,全身血肿,大片皮肤紫癜,复视等

葫芦素——口服过敏:全身皮疹

甘草锌胶囊——长期服用致低血钾性瘫痪,或全身过敏,出风团,奇痒

右旋***——致接触性皮炎:颈,躯干,手鼻呈湿疹性皮疹

颅痛定——内服致尿潴留:嗜睡,下腹痛胀,排尿困难

靛玉红——内服致再生障碍性贫血,或肺动脉血压升高




口腔溃疡中药验方

【辨证】心脾积热。

【治法】泄火解毒。

【方名】南黄散。

【组成】黄连(黄连叶可代)20克,大黄40克,南星30克,吴萸20克。

【用法】将四药晒干研细末,用醋调,敷涌泉穴,用布包好,1日1换,一般2次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