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城市规划特点及形态分析

银川城市规划特点及形态分析
银川城市规划特点及形态分析

塞上湖城——银川

—城市规划探究

银川市地处祖国西北边陲,银川是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也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银川市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共有汉、回、满、蒙、朝鲜等26个民族。历史的年轮、多元的文化在这里积淀,中原文化、边塞文化、河套文化、丝路文化、西夏文化、伊斯兰文化等多种文化激荡交融,浓郁的回乡风情,雄浑的大漠风光,秀丽的塞上水色,古老的黄河文明,神秘的西夏文化,构成了“雄浑贺兰、多彩银川”的城市形象,形成了“塞上湖城、西夏古都、回族之乡”的鲜明特色。

行政区划

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2011年城市建成区面积为107平方公里以上。下辖兴庆区、金凤区、西夏区、永宁县、贺兰县、灵武市。其中兴庆区面积828.26平方千米,人口67.83万人;金凤区面积353平方千米,人口28.26万人;灵武

市面积4538.97平方千米,人口27.12万人;永宁县面积1178.68平方千米,人口21.83万人;贺兰县面积1527.20平方千米,人口22.30万人。

城市定位

作为西北地区东部的重要城市,银川市承担着陕甘宁蒙毗邻地区的加工制造业基地和商贸物流中心、金融中心及信息中心的职能,承担着自治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信息中心的职能。

银川市将成为西北地区东部面向华北经济圈的重要交通枢纽,成为西北风情旅游目的地、旅游集散和综合服务中心,发挥旅游组织、协调和商务服务的职能,承担我区最重要的国家级大型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的职能。结合国家对西部地区城市发展的宏观政策和银川市的特点,银川市城市性质确定为:宁夏首府;全

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西北地区东部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

城市形态

1.银川城市空间形态的历史演化。

(1)银川古代城市空间形态为横向发展、均衡对称的矩形城廓。银川自公元前119年始建,公元1033年李元昊称帝,建大夏国,定都兴庆府(今银川旧城),城市开始大规模发展,城市空间形态开始形成。兴庆府城池位于淤积而成的高地上,四周湖沼星罗棋布,因受南北湖泊群的限制,只能横向发展,成为东西长、南北短的矩形城廓,呈朝南偏西方位。至明代,城市规模扩大,但城市空间形态基本未变。银川古代空间形态的形成,主要是为政治军事目的服务的,但其中很大程度上也体现了当时人们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和天人感应的思想观念。(2)清乾隆年间形成新、旧双城空间格局。清雍正年间设镇守总兵驻扎宁夏府,并于府城外东北5km处筑“宁夏满营”。乾隆三年宁夏遭遇8级大地震,府城、满城均遭毁灭性破坏。乾隆五到六年,修复府城,城市空间形态未发生大的变化。满城移建于府城西15里,是为“新城满营”(今银川新城)。至此,新旧双城空间格局形成,并延续至今。

(3)计划经济时代“哑铃状”城市形态。1958年包兰铁路修建,火车站选址在新城西侧,另外考虑到旧城所在地带为地震断裂带,城市在原有旧城基础上向周围发展,具有相当大的风险,而且旧城所在地周围均为灌溉良田,而城市以西的新城周围地区多为荒地,城市发展不占农田,具有很大的用地潜力,所以在包兰铁路以西建设了“新市区”,开辟了城市发展的新空间,进一步强化了新、旧两片城区的空间格局。

(4)改革开放后带状组团式城市空间结构。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城市发展进入一个较快的阶段,城市形态上逐步走向带状组团结构。城市规模逐渐扩大,城市总体空间呈“一城两区四片”的布局形式(其中“一城”指银川旧城,“两区”指城区和新城区,“四片指旧城、开发区、新城、新市区)。

2.建国后银川城市空间的集中与分散的阶段及特征

1)1951年----1995年城市重心西移

建国以前,银川的发展像是在一个矩形框内画了一个三角形。三角形以东南

的主要建成区为底向西逐渐变小,至西关相交于三角形的顶点。当时银川市的发展主要集中在旧城区,以两条主要街道的交会点为中心向外发散,东南部分为主要建成区,西北基本处于未开发状态,西南散乱地分布一些政府机构,东北则主要为军队所占。总体来说,当时的城市空间布局很不合理,其发展局限在一个很小的区域内。

新中国成立以后,为满足银川市城市建设的需要,于1951年将新城(金凤区)正式规划归银川市管辖,1955年在此设新城镇,自此新城称为银川市向西发展的依托。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后,为满足银川市各项建设事业迅速发展的需要,银川市开始开发包兰铁路以西沙丘荒漠为城市用地,定名为新市区(西夏区),占地27平方公里,1961年新城镇设置新城区辖新市区。

最终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从城市总体布局来看,银川市建成区东西约25公里,自东向西按建成时代分为旧城、新城、新市区三部分,先后始建于公元678年、1739年、1958年。城市布局相当分散,尤其东西两城间还横亘着一条约5公里长的城乡结合部,形成名副其实的“城中村”。再形象些说,当时的银川城活像人肩膀上一根扁担(东西贯通的银巴路)担着俩萝筐,“一头(东)大,一头(西)小”。

这样的格局形成后,新市区由于绿化好,并且有行政办公、大专院校和工业区及其配套居住功能,尽管旧城区在当时还算不上拥挤,但其愈来愈差的环境条件,例如由于黄河泥沙淤积致使城区排水功能出现一系列问题,不少人,特别是在新市区工作的人,逐渐将居住地选择在新市区,城市结构趋于分散。此时的城市结构基本上是在东西两片的基础上发展,是一种大范围的分散与小片区的集中相结合的发展模式。

上个世纪80年代后,城市发展速度开始加快,但是表现在三个城市区间却是非常的不均衡。由于新市区的市政设施相对薄弱,城市功能不够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市区的建设发展,造成城市活力大大减弱。相反,旧城区因为地理位置优越,城市各类配套基础设施相对齐全,从而掀起一轮又一轮的房地产开发热。面对条件改善后的旧城区和功能薄弱的新市区,很多的人又选择搬回旧城区,这一现象在1995、1996年两年中达到高峰。随后几年,宁夏回族自治区纪检委、自治区团委、妇联、工会以及自治区人大等行政机关渐次搬回旧城区。人口的回流使得旧城区的城市结构逐渐集中,城市空间紧凑度上升,地价也随之上升。另一方面,随着新市区居民和机关的迁移,原本发展就比较脆弱的新市区商业遭受致命打击,新市区的建设陷入窘境,不得不说,这是对“城市西移”目标的一个重大的打击。

从1951年至1995年,即从计划经济时代到改革开放时期,城市空间结构也经历了从“哑铃状”到“带状组团式”的改革,城市规模逐渐扩大,总体空间呈“一城两区四片”的布局形式(其中“一城”指银川旧城,“两区”指旧城区和新城区,“四片”指旧城、开发区、新城、新市区)。

2) 1996年——2010年银川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重心西移失败后,针对城市建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新问题,银川市政府提出对原有城市总体规划进行调整,这就是《1996年——2010

年银川城市总体规划》。

通过对银川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和主要制约因素的分析,结合国家西部地区城市发展宏观政策和银川市特点,该规划制定了银川城市社会经济和城镇发展的策略、目标以及城市性质和功能。银川市城市性质确定为: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宁夏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西北地区东部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

遵照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严格控制城市建设规模的精神,尤其是严格控制城市建设占用耕地的指示及对银川城市规模科学详细的预测,本次规划确定的城市发展规模为:城市人口规模72.5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76。

根据对历史上银川城市空间布局的演变及城市地理条件、地质条件的分析,城市发展规模与城市形态的比较分析,城市发展以保护耕地和保护历史文化名城为原则,规划确定银川市城市总体空间布局的原则为:“一城两区,空间间隔,功能互补,协调发展。”在此次规划的基础上,银川市进行了行政区划的大调整,撤销了原老城区、郊区、新城区,从东向西成立了兴庆区、金凤区、西夏区。

从规划方案的提出至实行,中间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兴庆区作为城市建

设的中心,越来越多的人移居至此,规划初的72.5万人到了2000年时已经达到了117万人,人口的增加给城市的建设带来了新的压力。兴庆区在面临这一问题时,首先想到的是柯氏的集中主义理论,利用城市的三维空间的扩增来实现人口的集中。所以,在兴庆区内,拆建工作无休止地进行着,农田也受到了很大的蚕食,基础设施也是翻了建、建了翻,老银川的标志性建筑越来越少。这样直接导致的结果是历史与文化底蕴的消减,散落城市各个角落的历史遗迹面临着日益严重的被拆除的危险。城市建设已成为城市文物保护工作面临的最大挑战。另一方面,西夏区和金凤区发展受到地理条件的抑制,无法起到平衡人口的作用,直到2002年为止,银川市的人口大范围的集中在兴庆区,城市的发展受到很大的阻碍。

2002年5月10日,银川市专门召开“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动员大会”,并在那次大会上首次提出“建设大银川,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定位。银川市"城中村"的大规模改造也始于2002年。为解决拆迁矛盾,银川的办法是,集中成片开发康居新村,一步到位安置拆迁农民,从而彻底解决了以往“城市不断发展,农民反复拆迁”的恶性循环。面对银川市东西发展不均衡的问题,银川市提出了在金凤区建立新区的方案,新区的规划范围东至唐徕渠,西至满城北街,南至杨昭渠,北至贺兰山路,占地面积10.25平方公里。特别在2006年银川市各级领导机关从位于繁华闹市区的"老城"--中山南街迁入临近人民广场新建成的行政中心内后,金凤区的发展迎来了新一次的高潮。金凤区的新区开发,行政中心先行,这是走了一条低成本、快运营的城市发展之路,以此拉动土地升值,吸引人流,吸引房地产商,吸引三产投资者。

金凤区的发展带动了人口的西移,使得兴庆区内人口过度集中的现状得到一定的缓解。经过几十年的建设,银川市已经形成今天“三中心并联式”的格局。从三个独立的城区看,兴庆区、金凤区和西夏区既是统一的城市,又是相对独立的小城镇群。三片市区功能各异,各有特色。兴庆区是西夏国的国都所在地,虽历经战乱和地震破坏,仍保留着原有的城市格局及一些文物古迹,规划中基本保留原来的特色,成为银川市的文化古迹中心和市级行政中心;金凤区具有工业镇的特点;西夏区规划为自治区行政中心、文教科研中心和工业中心。在兴庆区内部进行大规模改造建设的同时,金凤区在原新满城的基础上也进行了扩建,主要是向南、向西发展,借包兰铁路运输之利形成了工业镇。西夏区的建设沿东西走向的西夏路呈带状分布,路南是工业的主要集中地,路北是文化、教育和党政机关的分布区。

综上,在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银川市在城市空间结构上做出了相应的规划,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金凤区的建设发展中所带动的人口迁移基础上,2002年以前兴庆区拥挤吵闹的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人口分散的使得城市结构趋向于有机集中,城市的发展更加合理化、规范化。城市西移的目标在这一阶段得到了实现。西夏区将成为银川市进一步发展工作的重心,城市西移的脚步还会不断前进。

3)2004年----2020年银川城市总体规划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和自治区“把银川市建成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决策的实施,银川城市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到2004年,银川城市人口和城市建设用地分别达到78.98万人和94.46平方公里,提前6年超过了原规划终期目标。为此,2005年,银川市着手进行新一轮的城市规划。

本次规划期限为2004年至2020年。其中,近期为2004至2010年,终期城市人口达到100万人;远期为2011年至2020年,终期人口达到130万人左右,城镇建设用地控制在185至195平方公里,中心城区用地控制在140平方公里。

本次规划提出,在宁夏的核心地区形成都市圈,以银川为核心,以吴忠、青铜峡为副中心,依托自治区“三纵六横”公路网中的“X”型公路骨架及规划中的古窑子至青铜峡支线以及铁路规划中的包兰线、大古线与银川联络线围成的“银三角”,形成发展走廊。银川市都市圈的核心地区由兴庆区、西夏区、金凤区、贺兰县和永宁县组成。兴庆区注重突出历史文化名城地位,重点发展高层次的金融保险、商贸、信息等第三产业。金凤区突出“塞上江南”自然景观特色,依托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畜牧业、水产业,发展成为高科技、行政、信息、旅游等第三产业发展中心和景色优美、人居环境适宜、具有现代化气息的城市新区。西夏区依托银川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发展化工、机械、建材等产业和生态、观光农业,依托集中的科技优势,发展成为大学城、科技文化中心。在生态保护上,进行流域的综合治理,规划突出银川“塞上江南”的风貌;在城市布局上形成城市组团镶嵌于自然环境之中的城市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园林化格局。

城市新规划内容

发展规划

(一)城市规划区面积达2286.5平方公里

本次规划期限确定为2007年至2020年,近期为2007年至2010年,远期为2011年至2020年,远景为2020年以后。根据《规划》,本次划定的城市规划区面积为2286.5平方公里,包括兴庆区、金凤区、西夏区3个市辖区1773.5平方公里,德胜工业园区及商住区17平方公里,望远工业园区22平方公里,河东机场控制区80平方公里以及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控制区394平方公里。本次规划确定的中心城范围包括环城高速以内地区,面积约400平方公里。

(二)打造区域中心城市

作为西北地区东部的重要城市,银川市承担着陕甘宁蒙毗邻地区的加工制造业基地和商贸物流中心、金融中心及信息中心的职能,承担着自治区的政治、经

济、文化和信息中心的职能。

银川市将成为西北地区东部面向华北经济圈的重要交通枢纽,成为西北风情旅游目的地、旅游集散和综合服务中心,发挥旅游组织、协调和商务服务的职能,承担我区最重要的国家级大型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的职能。

(三)2010年城市人口165万人至175万人

根据规划,到2010年,银川市区域总人口将达到165万人至175万人,2020年达到205万人至215万人;银川市中心城区人口2010年达到100万人,2020年达到130万人。2010年,银川市中心城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175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17平方米;2020年,银川市中心城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52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17平方米。

(四)城镇规划分为4个等级

根据规划,银川市区域城镇规划等级机构共分为4个等级:多于100万人的城市1个,银川中心城(130万人);5万人至20万人的城市6个,包括灵武东塔、贺兰习岗、永宁杨和、宁东组团、德胜组团、望远组团;1万人至5万人的城镇10个,包括机场组团、掌政、大新、镇北堡、李俊、闽宁、洪广、马家滩、崇兴、丰登;小于1万人等级的城镇12个。

(五)“三位一体”打造银川旅游业

根据未来规划,银川将建成为西北风情旅游目的地城市、旅游集散和综合服务中心城市。

旅游发展布局为:在贺兰山东麓文化旅游带形成西夏王陵-滚钟口西夏离宫-拜寺口西夏寺庙、西夏王陵-贺兰口岩画、滚钟口-镇北堡西部影视城-苏峪口3条以历史文化旅游为特色的专题旅游路线。

黄河旅游带:结合水洞沟遗址、南磁湾恐龙化石、兵沟汉墓群、长城遗址等重要文物古迹,形成集休闲度假、时尚运动、观光、科学考察为一体的综合性景区。

塞上湖城、回乡风情旅游区:作为旅游综合服务基地和集散中心,结合回乡博物馆等民族特色景区和城市周边的湖泊湿地,形成富有民族和地方特色的旅游风情区。

建设规划

(一)城市布局:南进北拓西优东控

规划期内的城市发展方向为南进、北拓、西优、东控。近期向南发展,优先推进城市核心区和金凤区南部的建设,同时在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兴庆区北部区域进行适度的建设与开发。远景中心城区重点向南北方向扩展,与德胜组团、望远组团和贺兰县城、永宁县城形成区域一体化的空间格局。

(二)主要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行政办公用地:规划在金凤区北部集中建设行政办公中心,同时在兴庆区、金凤区、西夏区和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适当调整和

(三)增加行政办公用地

商业金融用地:规划2个市级商业中心,包括位于兴庆区的传统商业中心,以及结合城市中心区、在北京中路与亲水大街交叉路口周边地区增设的新市级商业中心,同时还规划3个区级商业中心。

文化娱乐用地:结合位于金凤区北部的行政办公中心,规划城市文化中心,包括自治区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大剧院和银川文化艺术中心等大型文化设施。

(四)体育用地:规划共有4处体育中心

(五)医疗卫生用地:优化配置卫生资源,规划至2020年,实现每万人拥有病床数70张,医生50人。

(六)居住用地布局:此次规划强调面向不同收入阶层,建立完备的住房供应保障体系,以发展适应广大市民需要的住房为主,重点解决好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提高廉租房的供应比例,增加中低档商品住房的供给,控制高档商品住房的发展。实现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的小康水平,2010年达到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改善住房设施,推进节能省地型住宅和生态住宅建设。

(七)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在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环境质量。城市空气污染指数二级及好于二级的天数达到311天,城市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控制在70分贝以下,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85%以上,危险废物集中处置率达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0%以上,单位GDP污染物排放量持续减少达到国家要求。

(八)人均绿地面积12.5平方米

绿地系统规划至2020年,中心城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分别达39.5%和4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2.5平方米。

(九)建机场增加航线

对银川河东机场进行扩建,并扩充航线。开辟未通省会城市、国家重点旅游城市的航线;增加现有航线航班密度,逐步开通宁夏至日本、韩国、中东、中亚等地区的航线,远期应重点强化与附近枢纽机场的联系,使银川成为面向中东、中亚地区的区域性航空货运中枢。

(十)铁路规划为:重点建设太中铁路和包兰铁路的联络线太中银铁路,建设包兰铁路复线,在宁东地区对大古铁路进行扩能改造,同时规划建设2条地方铁路和7条铁路专用线。

(十一)公交规划为:在中心城市规划建设3条大运量干线公交线路,分别位于北京路、贺兰山路和长城路上。同时结合主要旅游景点规划公交专用线。

根据对历史上银川城市空间布局的演变及城市地理条件、地质条件的分析、城市发展规模与城市形态的比较分析,城市发展以保护耕地和保护历史文化名城为原则,规划确定银川市城市总体空间布局的原则为:“一城两区,空间间隔,功能互补,协调发展。”

旧城区以商贸和居住为主,产业发展以“退二进三”为原则。新市区以文教科研、工业和居住为主,产业发展以“优二兴三”为原则。空间间隔部分严格控制城区的蔓延,并作为基本农田保护区和城市居民休闲旅游绿化地带予以控制,再创一个具有宜人工作和居住环境的“塞上江南”。

工程管理0902班

U200915929

李磊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经典规划方案——银川艾依河滨水公园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经典规划方案——银川艾依河滨水公园 城市公园景观不仅是城市绿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座城市风貌的 基本体现。在进行城市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时,设计师们应尽可能的营造和谐原 生态的景致。 作为中国最优秀的滨水景观设计专家、城市旅游度假新模式的倡导者,毕 路德在建筑景观方面,以创造独特“意境”体验的能力著称。由毕路德首创的 以城市公园为核心的旅游度假规划新模式,运用匠心独运的设计为城市挖掘“可记忆的一面”,令景致虚实相生、底蕴丰厚,吸引游人流连其中。下面, 以刚刚作为中国首个景观作品入围了“2015英国WAN Waterfront滨水设计大奖”的经典公园景观——银川艾依河滨水公园为例进行分析。 银川艾依河滨水公园 项目名称:银川艾依河滨水景观公园 项目面积:212000平方米 项目客户:银川水务局 设计单位:毕路德 景区面积:192000平方米 项目地点:中国宁夏银川 项目主创:杜昀 完成时间:2014年3月 项目概况: 银川艾依河滨水景观公园基地位于银川市金凤区东北部,紧邻城市新区, 北起唐徕渠,南到贺兰山路,东临海宝公园,西至亲水大街,位于交通黄金焦 点上。滨水优美休闲空间是每个城市的梦想,艾依河正是实现这种梦想的地方。但项目面临的现状却是粗糙的城市滨水区域,不仅水和城市割裂,未能实际解 决城市的环境问题;而且滨水景观只作装饰存在,没有建立多元的体验体系,

毫无无人气;定位不全面,只考虑简单的城市配套性质,对城市影响力的提升无能为力。 规划设计方案: 在进行规划设计中,毕路德的设计理念从融合地域特色、凸显生态低碳、以人为本三大主题核心入手,立意于银川的发展和传统文化的结合,采用较为抽象的手法来表达主题设计理念。由金凤栖水、塞上奇观抽象出来的折线造型阐述公园现代游憩体验的主体空间结构。创造先进的设计体验及优越的城市形象,营造一条视觉享受和生态休闲的记忆性景观地标。 通过与传统文化的结合,打破绿化隔离,拉近亲水距离,形成一个水城交融、展示城市魅力的舞台。将其打造成中国西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城市轴线,形成银川面向世界的形象窗口与最靓丽的城市名片。 银川艾依河滨水公园平面设计图

银川市城市中轴线概念规划

银川市城市中轴线概念规划说明 银川,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中国西北璀璨的明珠。 巍巍贺兰山,漫漫黄河水。秀美富饶的塞上湖城,不仅用千古文明、多元文化,支撑着银川不断发展的辉煌。如今,更因为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十二五”规划宏图的实施,拉开了更高发展的序幕。 一、规划范围 银川市城市中轴线全长17.5公里,是城市南北向新主干。主轴南段起点在五里台,现状是宁安大街,北段终点在元宝湖,现状位于万寿路。 二、规划依据 《银川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 《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 《银川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等。 三、规划理念 银川城市中轴线以“多彩银川”作为规划理念,不仅表达了银川城市人文生命序列空间的规划诉求,更加体现出“贺兰岿然、长河不息” 的城市精神之魂。 三、规划结构 “多彩银川”城市中轴的规划结构,分为一轴一心,三廊五段,九大节点。 按照城市人文生命序列中轴线由南向北分为历史银川、风情银川、和谐银川、开放银川和未来银川五段。历史银川是表达银川千年人文的底蕴,风情银川是反映银川民俗民风珍贵遗产,和谐银川是打造银川最靓丽的窗口,开放银川是创新银川城市精神的新亮点,而未来银川,则是进一步展示银川可持续发展的新辉煌。 九个城市节点分别为塞上明珠、银川民风、文化中心、城市中央、市民中心、塞上西湖、中阿论坛、北部新城、月坛金凤。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有历史文化公园、英贤祠、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宁夏民风街、银川青少年宫、宝鼎广场、宁夏歌剧院、银川图书馆、宁夏博物馆、三馆两中心、曾杏绯艺术馆、中阿论坛、宁夏移民博物馆、人文亭阁等。 银川市城市中轴线概念规划通过集中考虑设置和完善一批大型文化空间,城市公园和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城市人文的精神所向,提高城市居民生活品质和开放性城市旅游价值,同时向全中国及世界人民展示着银川城市人文生命序列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城市规划毕业论文

浅谈城市规划与城市景观生态规划 长期以来,我国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许多城市在制订了规划之后,就按照特定的功能布局和用地性质、直接进入建筑设计阶段。这样做很难把握城市空间环境的总体特征,轻易产生城市形象的无序化和城市环境的非人化现象。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城市景观规划并不是对传统的园林、绿地规划的摒弃,而是对它的延伸和发展,两者没有矛盾,但也不能等同。在城市总体规划中进行景观规划,首先要分析研究城市景观资源结构,充分挖掘其中能反映城市特征的景观要素,对其功能用地加以周密翔实的考虑,为城市景观系统的形成创造条件。所以,要建立长远的城市可视形象,提高城市的可识别性,增强城市环境的整体美,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对于生存的城市空间环境质量的要求,必须从城市总体规划阶段起就对城市整体空间形态、城市景观特色等作出统一规划和精心设计,并进行有效的控制,引导各项开发建设。下面将从理论和方法两个方面进行讲述。 现代系统观认为,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运动是一个总体过程,要全面地把握和控制对象,综合地探索系统中要素与要素、要素与系统、系统与环境、系统与系统的相互作用和变化规律,把握住对象的内、外环境的关系,以便有效地认识和改造对象。 这一观点着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自然界没有废物。每一个健康生态系统,都有一个完善的食物链和营养级,秋天的枯枝落叶是春天新生命生长的营养。公园中清除枯枝落叶实际上是切断了自然界的一个闭合循环系统。在城市绿地的维护管理中,变废物为营养,如返还枝叶、返还地表水补充地下水等就是最直接的生态设计应用。第二、自然的自组织和能动性。自然是具有自组织或自我设计能力的,热力学第二定律告诉我们,一个系统当向外界开放,吸收能量、物质和信息时,就会不断进化,从低级走向高级。进化论的倡导者赫胥黎就曾描述过,一个花园当无人照料时,便会有当地的杂草侵入,最终将人工栽培的园艺花卉淘汰。Gaia 理论告诉我们,整个地球都是在一种自然的、自我的设计中生存和延续的。一池水塘,如果不是人工将其用水泥护衬或以化学物质维护,便会在其水中或水边生长出各种水藻、杂草和昆虫,并最终演化为一个物种丰富的水生生物群落。自然系统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远远超出人为的设计能力。与其如此,我们不如开启自然的自组织或自我设计过程。自然是具有能动性的,几千年的治水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对待洪水这样的自然力,应因势利导而

城市空间结构的集中与分散实例--银川

城市空间的集中与分散实例分析----银川 摘要:城市是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集居地,是聚落的一种特殊形态。每个城市都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集中与分散则是研究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的一个基本视角。本文从集中与分散的角度分析城市空间的演化过程,选取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城市银川市作为实例进行分析。银川市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不同的城市空间结构,建国以来,由民国初期的“哑铃状”发展到“带状组团式”,改革开放后进行了一次大的规划,最终形成银川市“三中心并联式”的格局。在这一系列的变革中,城市空间经历了集中---分散---再集中—再分散的过程。 关键词:城市空间结构集中分散银川市规划 一.城市空间结构的集中与分散 城市空间结构指的是城市物质要求在特定社会生产和生活水平以及自然环境资源多种背景下所形成的城市功能组织方式以及背后社会政治、经济、生态、文化等内在机制相互作用所决定的空间布局特征。集中与分散是城市空间演化中的基本表现,它们贯穿于城市发展运动的全过程,并体现于不同尺度的城市空间结构形态的组织上。因此,集中与分散是研究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的一个基本视角。 集中是城市空间的基本特征,它是城市空间演化过程中集聚与扩散等作用引力聚焦的过 程。集中的相对性决定了集中的复杂性。集中主义的代表是勒柯布西埃,他提出用城市的 三维结构来解决大城市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著名的“平行城市”方案。 分散是城市空间的一种异化现象,是对城市空间过度集中的—种反动,也是城市空间结构演化过程中的必然行为。分散的相对性只有与集中空间联系起来考察后才有真实的意义。分散的城市形态所反映的正是空间内人类活动分散化了的表征,同时也是受制于各种自然条件与环境的结果。分散主义的代表是霍华德,为了解决城市中存在的问题,他提出了田园城市理论。 集中与分散作为城市空间结构的一种状态,所反映的是空间结构内在的相互关系。集中与分散的空间运动总是在一定的人类行为动力的驱使下以或聚或散的空间表现而呈现两相依依的社会与空间关系。 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城市空间的演化遵循从集中—分散—再集中—再分散的轨迹,其中每一个阶段都有完全不同的意义,每后一个阶段也不单单是前一个阶段的简单重复。 二.城市空间结构的集中与分散实例分析----银川 本文选取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城市银川作为实例进行城市空间结构的集中与分散的探讨、分析。选取该城市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以银川为中心半径500公里范围内,包括内蒙古西部的阿拉善盟、巴彦淖尔盟、乌海市,陕西北部的榆林市、延安市及甘肃的庆阳地区,它们的经济、文化、商业触角均远离其本省区的核心辐射,而在这10万多平方公里、1000万人口的区域范围内,只有银川是省会城市,同时又是城市人口超70万的大城市。因此有理由认为,银川的强盛会带动在包头、太原、西安、兰州一带形成新经济三角带,在中国西部城市规划编制史上具有积极意义,同时也具有可操作性。2、作者本人来自宁夏,对银川的城市发展有一定的了解,银川作为我的故乡,借这次机会可以更好的了解银川的历史发展及规划现状。 1.银川城市空间的历史演化。 1)银川古代城市空间形态为横向发展、均衡对称的矩形城廓。银川自公元前119年始建,

城市规划专业调研报告

城市规划专业调研报告 篇一:城市规划专业历年获奖调研报告选题一览表 城市规划专业历年获奖调研报告选题一览表 篇二:建筑与城市规划专业评估调研报告 精选范文:建筑与城市规划专业评估调研报告(共2篇)据统计,截止到XX年8月,在所有的专业院校中通过国家城市规划专业教育评估的院校有18所,占总数的十分之一;通过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的院校有33所,占总数的五分之一。绝大部分院校因办学时间太短或自知办学条件与水平存在差距而未申请参加评估。通过对建设部《评估标准》的学习,对我校建筑专业、城市规划专业现状的分析,我们深刻的认识到评估工作的紧迫性和严峻性:硬件(实验设备、教学科研面积、教学经费等)不足,软件(职称评定、成果认定、绩效考核)落后,迎评时间短,工作任务重。XX年6—9月,在学院领导的带领下,先后考察浙江大学、苏州科技学院、山东建筑大学等高校,对外校办学经验、评估经验进行了学习和借鉴,同时在“师生与教学管理用房”、“实验室”、“图书资料”、“科研与课程建设”四个方面与我校建筑与城市规划专业进行了横向比较,提出基本问题与建设建议如下。 一、师生与教学管理用房建设建议1、提高城市规划专业招生数量提高城市规划专业每年招生人数为30人以上,满足

评估标准。2、增加建筑学与城市规划学科教师数量按目前的招生规模来计,建筑学专业需要引进10名专业教师,城市规划专业学要引进7专业教师,建议XX年达到1:12左右。 3、加大师资培养和引进力度评估前应达到“具有副教授职称以上的专职教师人数不低于本系(学院)专职教师总数的30%,并有正教授2人以上”的评估要求,并需增加2-3名副教授以上教师。 4、扩大职称成果认定范畴(1)认可教师获奖作品和学生竞赛获奖作品,提高其科研级别,划入职称成果认定范畴;(2)增设建筑学与城市规划专业核心期刊种类。 5、增加教学管理用房根据生均10平方米的评估要求和其它高校平均水平,我校建筑学与城市规划专业需教学管理用房的建筑总面积6880 m2。现有设计教室、办公室总建筑2400 m2,需增加面积4280 m2,必须增加以下用房,并满足相应的面积:(1)教学用房(使用面积2400 m2 建筑面积3500 m2 )①专业教室20间,按每间容纳30人,每间80 m2 左右,使用面积1600 m2建筑面积xx m2。②多媒体教室二间 90~100 m2/间③计算机教室一间 150 m2/间(现有学院机房70 m2/间)④评图室一间 90~100 m2/间⑤报告厅 300 m2⑥师生展览厅 200 m2(2)办公管理用房(使用面积290 m2 建筑面积450 m2 )①教学与行政办公室 250 m2②接待室 40~50 m2 6、相对独立并集中教学管理用房(1)

城市规划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书-汪剑锋

安徽科技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书 题目怀远县唐集镇武杨村美好乡村建设规划 学生姓名汪剑锋―指导教师I—梁鑫斌―r职帚助教研究目的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状况和应用前景(附参考文献):

研究方法:1、文献比较收集查阅相关技术资料,消化吸收,形成初步设计思路。 2、实际调研现场调研,了解项目地块周边环境,结合基地现状,充分了解周边的有利条件。 3、归纳总结在文献比较、实际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归纳总结,形成初步方案并绘制各项规划分析图,完成设计构思。 4、图形文字结合通过图片和文字相结合的方法更好的展现方案。用同一的标准书写、绘制规划文本及图纸 思路:

规划通过现状调研,了解村民们的关注焦点,同时结合上位规划及美好乡村建设的要求,确定规划重点如下: 1、根据武杨村的等级和规模合理配套公益性设施及经营性设施。 2、合理确定村庄道路等级,合理确定各级道路的路面宽度,形成环路,实现户户通。配设停车场地,提高村庄对外通达能力。 3、配套村民文化休闲场地,提高村民生活质量。 4、解决村民的用水问题,优先实现区域供水。无条件时建设小型集中式供水工程,保障农村饮水安全。 5、统筹电力、有线电视、网络、电话配置,并考虑今后扩展的可能性。 6实施农村清洁工程,规划配置垃圾收集站垃圾箱等。 7、整治好村庄排水系统,疏通水系。改善农居室内的厨房卫生设施,给排水等基础设施,适应现代生活要求。 8、整治村容村貌。整治改造已有农居,使新老建筑风格融合、协调,突出村庄自身特色。搞好村庄绿化工作,美化村容村貌。

总体安排和进度(包括阶段性工作内容及完成日期) 2012年10月一12月确定设计方向及题目。 2013年01月一02月现场勘查记录资料。 2013年02月一03月做问卷调查,结合所得结论绘制功能分区及平面图。 2013 年3月01 —27 日确定大体布局及根据实际绘制局部效果图草图。 2013 年3月27 —30 日绘制平面图。 2013 年4月01 —20 日将已绘制的平面图及功能分区图给老师批改。 2013 年4月20 —25 日最后确定功能分区及效果图小样。 2013 年4月25 —30 日再次实地考察分析并绘制道路系统平面图。 2013年4月31 —5月16 确定最终详细方案,认真遵循老师所给的意见绘制修改方案。 日 2013 年5月16 —30 日制作电子版的毕设,加上详细合理的设计说明。设计完成,准备答 亠、丄 辩。 指导教师意见(研究的意义、创新点、前期基础工作、存在的难点和困难、建议等) 指导教师签名: 学院领导组意见: 签名:

必须了解的十大城市规划理论

城市理论是对城市应该是什么样的描述。这个问题十分复杂,存在很多学派,看法很不一致,但有一点是一致的,即城市要“以人为本”和“宜人为本”。不同的行业如城市规划、城市建筑设计、城市管理、城市环境的学者,从自己专业的角度可以提出对城市的不同理论。但是,联合国于1996年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召开的《人居国际会议》上,通过了《关于新千年中的城市和其他人类居住区的宣言》,简称《21世纪人居议程》,其中反复强调了城市要以人为本的基本观点。主要的传统理论有: (1)城市规划理论 《雅典宪章》(1933)指出,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居住、工作、休闲及交通四大活动问题。原则有:①城市建筑景观美化的原则;②城市生态环境原则;③城市功能布局与城市结构相协调的原则;④城市交通现代化的原则;⑤城市土地利用合理布局的原则。还有如:城市要与所处的自然背景或周围环境相融为一体的原则,建筑艺术、园林艺术与文化历史相协调的原则,要与国土规划、区域规划相协调的原则等。 重庆鲁能·星城的规划设计说明,就是以《雅典宪章》为线索进行论述: ·住宅区应该计划成安全舒适方便宁静的邻里单位。——1933年《雅典宪章》 ·城市依赖地理的,经济等区域单位而发展。——1933年《雅典宪章》 ·工作地点与居住地点之间的距离,应该在最少时间内可以到达。——1933年《雅典宪章》 ·公园适当的地点应留作公共设施之用,设立音乐台、小图书馆、小博物馆及公共会堂等,以提倡正当的集体文娱活动。——1933年《雅典宪章》 (2)城市建筑理论 城市是以建筑为主题的,而建筑之道以人为本,建筑之美宜人为本。建筑的一切要素应以人的舒适、安全、愉悦为出发点。在有限的物质空间里,营造并延伸精神的自由空间(张开济,2000)。 (3)人居环境科学理论 吴良镛(2001.9)提出城市的五大纲领(生态、经济、技术、社会、人文艺术),五大系统(自然、人、社会、居住、支撑网络),五大层次(全球、区域、城市、社区、建筑)和一个原则(“以人为中心的生态环境”)。俞孔坚(2000.6)提出理想人居原则——天、地、人和谐的原则,即城市建筑要与自然环境相协调,要宜人为本。 (4)人类生态系统理论 城市是城市范围的,甚至是一个地区的社会、经济的自然生态系统的复合体,是人类对自然改造的人工生态系统。人类是该系统的主体,城市是人工环境(各类建筑物)和自然环境相结合的产物。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是生产(主要指商品生产和精神文明生产)和消费(原料、食物等),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是守恒的,但它们的价值是不守恒的,增值的主要原因与信息有关,这一过程还是非线性的。 (5)城市生态理论或生态城市理论 在殖民时期,欧洲移民兴建的沿海城市,都是以大教堂、主广场为中心,采用棋盘式布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拉丁美洲各国首都和港口城市的人口迅速增加,圣保罗、里约热内卢、布宜诺斯艾利斯、圣地亚哥、墨西哥城、波哥大等很快发展为几百万人口的大都市,高楼大厦次第出现。但城市只是按原有布局延伸扩大,出现了住宅短缺、交通阻塞、环境质量下降等情况。从上世纪50年代起,一些国家的城市规划有所发展。巴西为发展内地经济,

关于城市规划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暂行规定

关于城市规划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暂行规定 为了更好地开展城市规划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增加师生间的融合度,特制订本规定。 一、师生互选原则 ()师生双向选择原则。要求教师与毕业生的兴趣相结合,教师和学生均有选择学生和指导老师的同等权力。 ()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师生互选的过程公开透明,教师和学生均有权力介入和参与其中(兼顾到工作效率,需要直接参与师生互选工作的老师可以提前向教务员提出申请,便可直接参与师生互选;学生则采用学生代表的形式,参与师生互选)。 ()限额原则。每位教师最多指导毕业论文(设计)学生为名学生(含名)。 二、选择导师程序 为体现上述师生互选原则,组成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构成的师生互选小组(教师均可参与,学生则委派学生代表参与指导老师选择)具体开展毕业论文(设计)的互选工作。师生互选遵循按照程序: ()环节:学生填写“毕业论文(设计)导师申请表”,依序选择名老师作为指导老师意愿。如果仅选择名老师作为指导老师,且未被其有意向的老师选择,则直接进入环节。 ()环节:依据学生志愿,老师选择学生,但不得超过限额中的名指导学生。 ()环节:在环节中,未被选中的学生根据二、三志愿进行分配指导教师。志愿集中时,将采用学生代表抽签的方式决定其毕业论文(设计)指导老师(在环节中,名额已满的老师,将不进入环节)。学生代表,由班级学生自行推荐。 ()环节:仍有学生未被老师选择,继续采用学生代表抽签的方式决定其指导老师。对环节中,如果仅选择名老师作为指导老师,且未被其有意向的老师选择的学生,则由师生互选小组指定其指导老师。 三、毕业论文(设计)主要时间节点安排 ()第九学期结束前,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师生互选工作。 ()第十学期开学一周内,在学生和指导老师协商后,确定毕业论文题目;开展毕业设计的,由指导老师提出毕业设计任务书。毕业论文(设计)题目统一

城市规划论文

学号 11230906 天津城建大学 成都某大学周边居住区的居住环境 与景观分析 学生姓名石智鑫 班级11级土木9班 成绩 指导教师(签字) 土木工程学院 2014年 5 月 16 日

成都某大学周边居住区的居住环境与景观 分析 摘要:本文选择成都市某大学周边3处具有不同人居环境条件的居住小区及其居民为调查与分析的对象,对住区内外部各项人居环境条件,以及公共设施规模等现状进行分析。最后对居住小区人居环境的可享资源公平性进行评价,并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居住区;人居环境;公平性;景观;发展; 1.研究背景 成都作为“天府之城”,自古以来被认为是我国人居环境最好的城市之一,但是从20 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城市人口迅速膨胀,流动人口急剧增加,成都这一自古为诸多文人赞誉的"最适合居住"的城市,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各不同阶层居住社区在享有住区物质环境条件,公共服务设施等的各个方面都显示出不同程度的差异性。因此,作为家住川大周边的成都人,我将对川大周边的居住小区的人居环境进行分析,以期为城市居住区的环境及公共设施规划提供一些可借鉴的新思路。 2.研究与分析的基础情况说明 根据居住区环境条件状况的不同,我选取了四川大学周边的三个居住小区:河滨印象,棕北小区,水井坊社区,以它们分别作为高,中,低档住区的代表,来进行调查分析。 “河滨印象”定位于以三层联排式别墅为主的绿色生态高档住宅区。位于成都市东南部锦江区上河心村,在府南河、石牛堰两河交汇处,新九眼桥飞架府南河两岸,使其与成都名胜古迹望江公园、四川大学紧密相连。 棕北小区位于成都市科华北路段,与四川大学隔街相望,交通便利,环境优雅,周边教育商业设施便利,交通便捷。棕北小区的整体规划体现了“占地不多环境美”的设计思想。住宅群体平面布局合理,立面富于变化,居住环境幽静,具有川西民居特色。住宅单体设计采用“大厅小卧室”的布局,注重功能完善,厨房、卫生间生活设施齐备。配套公共建筑造型别致,功能齐全,位置适中,方便居民生活。宅前绿地、组团花园、中心游园美观大方,令人赏心悦目。 水井坊社区位于锦江区中部,九眼桥头,系府河、南河两江环抱之地。水井坊社区历史悠久,社区有远近闻名的国家一级保护文物——水井坊遗址。 3.小区环境景观分析 3.1绿化 居住区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居环境指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面广量大,且与居民关系密切,对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和城市生态患境具有重要的作用。居住区绿地能改善居住区小气候,净化空气,提高空气质量,隔声防风防尘,遮阳,还可提供户外活动场地美化居住环境。一个优美的绿化环境有助于人们消除疲劳,振奋精神,可为居民创造游憩交往的场所。 3.1.1绿化率:绿化率是反映居住区绿化水平最直观最主要的指标之一。河滨印象作为城市高端住宅商品房,其绿化占地比例高,设计美观,是典型的佳作,具有花鸟山水的幽雅

2017年市政园林景观设计行业分析报告

2017年市政园林景观设计行业分析报告 2017年4月

目录 一、行业生命周期 (4) 二、行业上下游的关系 (4) 三、行业概六 (5) 1、行业监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5) 2、主要法律法规 (5) 3、主要产业政策 (6) 四、行业市场规模 (9) 1、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增长带动行业市场规模的发展 (9) 2、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稳步发展 (10) 3、市政工程设计市场前景 (10) 4、景观设计市场前景 (11) 五、行业壁垒 (12) 1、企业资质壁垒 (12) 2、技术人才壁垒 (12) 3、企业品牌壁垒 (13) 4、区域壁垒 (13) 六、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13) 1、有利因素 (13) (1)宏观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13) (2)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持续增长 (14) (3)国家产业政策的积极支持 (14) (4)客户购买力增强 (15)

(5)行业准入壁垒持续存在 (15) 2、不利因素 (15) (1)教育培训体系不健全,高端技术人才紧缺 (15) (2)市场秩序不够规范,缺乏有效的市场监督 (16) 七、行业风险特征 (16) 1、宏观经济风险 (16) 2、政策调控风险 (16) 3、市场竞争风险 (17) 4、人才流失风险 (17) 八、行业竞争格局 (18)

一、行业生命周期 行业生命周期一般可分为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工程勘察设计行业是通过提供技术和服务,将技术成果应用于各项建筑工程之中,因此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的发展依赖于建筑行业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对生活水平要求日益提高,政府对民生工程和城市基础设施工程建设越来越重视,这些都有力地推动了行业的发展。另外,工程勘察设计行业还受固定资产投资额的影响,近年来固定资产投资额持续稳定增长,促进了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的持续发展。因此,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目前位于行业生命周期的成长阶段。 二、行业上下游的关系 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从其上游产业主要采购日常所需的电脑、图纸等办公用品,以及模型制作、晒图等劳务服务,这些办公用品和劳务服务市场供应充足,竞争充分,价格透明度高,而且不直接影响工程勘察设计活动,因此不会对工作成果造成较大影响。工程勘察设计行业通过提供技术和服务应用于各项建筑工程中,因此行业下游为工程建设的需求者,包括各级政府及所属机构、房地产开发商等企事业单位。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的需要是行业下游需求的主要来源,其通过影响城市建设、房地产开发、政府投资等方面,从而间接影响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的发展。因此,行业的下游客户对行业的发展起到重

城市规划管理论文分析

当前城市规划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城市的有效规划管理是是一个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建设工作的重要举措。所以,要建设好一个城市,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统一适宜的布局管理,尤为重要。然而,我国目前的城市规划管理还存在诸多较严重的问题。做好新形势下的城市规划管理工作,已经成为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本文详细阐述了当前我国城市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完善城市规划管理的有效措施。 所谓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所谓城市规划管理,是保证城市各项建设事业有秩序的、协调的发展,使城市的发展建设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一系列有效举措。由于我国地域宽广、人口众多,大中小城市分布极不平衡,导致当前我们在城市规划管理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如何做好城市的规划管理工作,确保建设有特色、有品位,规划管理规范有效、尽然有序,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当前城市规划管理面临的问题 (一)目前城市规划的大体概况。 近年来,我国掀起了一股城市规划建设的热潮,与之并存的是规划建设中的盲目、无序。具体表现在:城市规划时间大大缩短,部分城市20年的规划指标在5年内即已完成,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失去了应有的调控作用;城乡规划体制分割脱节,城郊结合部建设管理混乱;部分城市打着改造旧城、消除危房等幌子,严重破坏历史建筑、城市风貌;部分城市规划建设不善,导致城市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导致城市环境严重污染,生态遭到破坏;部分城市规划管理监督约束机构不健全,导致违法建筑现象严重;部分城市建设时序混乱,存在先建房后修路等错误建设时序,导致建设绿地被大量占用,建筑垃圾

(完整版)城市规划师必须了解的十大城市理论

城市规划师必须了解的十大城市理论 城市理论是对城市应该是什么样的描述。这个问题十分复杂,存在很多学派,看法很不一致,但有一点是一致的,即城市要“以人为本”和“宜人为本”。不同的行业如城市规划、城市建筑设计、城市管理、城市环境的学者,从自己专业的角度可以提出对城市的不同理论。但是,联合国于1996年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召开的《人居国际会议》上,通过了《关于新千年中的城市和其他人类居住区的宣言》,简称《21世纪人居议程》,其中反复强调了城市要以人为本的基本观点。主要的传统理论有: (1)城市规划理论 《雅典宪章》(1933)指出,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居住、工作、休闲及交通四大活动问题。原则有:①城市建筑景观美化的原则;②城市生态环境原则;③城市功能布局与城市结构相协调的原则;④城市交通现代化的原则;⑤城市土地利用合理布局的原则。还有如:城市要与所处的自然背景或周围环境相融为一体的原则,建筑艺术、园林艺术与文化历史相协调的原则,要与国土规划、区域规划相协调的原则等。 重庆鲁能·星城的规划设计说明,就是以《雅典宪章》为线索进行论述: 1住宅区应该计划成安全舒适方便宁静的邻里单位。——1933年《雅典宪章》 2城市依赖地理的,经济等区域单位而发展。——1933年《雅典宪章》

3工作地点与居住地点之间的距离,应该在最少时间内可以到达。——1933年《雅典宪章》 4公园适当的地点应留作公共设施之用,设立音乐台、小图书馆、小博物馆及公共会堂等,以提倡正当的集体文娱活动。——1933年《雅典宪章》 (2)城市建筑理论 城市是以建筑为主题的,而建筑之道以人为本,建筑之美宜人为本。建筑的一切要素应以人的舒适、安全、愉悦为出发点。在有限的物质空间里,营造并延伸精神的自由空间(张开济,2000)。 (3)人居环境科学理论 吴良镛(2001.9)提出城市的五大纲领(生态、经济、技术、社会、人文艺术),五大系统(自然、人、社会、居住、支撑网络),五大层次(全球、区域、城市、社区、建筑)和一个原则(“以人为中心的生态环境”)。俞孔坚(2000.6)提出理想人居原则——天、地、人和谐的原则,即城市建筑要与自然环境相协调,要宜人为本。 (4)人类生态系统理论 城市是城市范围的,甚至是一个地区的社会、经济的自然生态系统的复合体,是人类对自然改造的人工生态系统。人类是该系统的主体,城市是人工环境(各类建筑物)和自然环境相结合的产物。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是生产(主要指商品生产和精神文明生产)和消费(原料、食物等),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是守恒的,但它们的价值是不守恒的,增值的主要原因与信息有关,这一过程还是非线性的。

城市规划专业论文的写作

城市规划专业论文的写作 发表职称论文QQ:2205424335城市建设杂志社王编辑城市规划是一门自古就有的学问,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知识组成。城市规划(Urban Planning)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运行三个阶段管理的龙头 论文写作前应全盘考虑。如实评价一下,自己得了些什么新的结果,自己起了些什么作用。应该问一下自己,这些结果值不值得写,该不该由自己来写,该写些什么,该不该这样写,等等。对自己的工作既不要自以为是,妄自尊大;也不要缺乏信心,妄自菲薄。应该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尤其下面几个关系要处理好: 一.材料、观点和文字 材料是基础,观点是灵魂,文字是外在表现。材料和观点是内容,文字是形式。形式是表现内容的,内容要通过形式来表现。三者的完美结合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材料来源于实验。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材料获得的效率与质量。整篇论文是由若干工作单元组成的,每一工作单元又是由每次实验材料积累起来的。因此要善待每天的实验。每天工作时都要考虑到这一数据在将来论文中的可能位置,对每一张影像记录都要认真收集保存。材料要真实可靠,数据要充足。有了异常,要及时分析处理,要保证所得结果可信,排除假象。一篇论文总要有新现象、新处理、新效果、新观点。 观点应明确,客观辩证。不要、也不能回避不同观点。从定题到结论,处处有观点,所以观点是灵魂,是贯穿始终的。讨论观点时不要强词夺理,不要自圆其说,力戒片面性、主观性、随意性。要和国内外文献上的观点相比较,也要和自己实验室过去的观点相比较。在比较中分析异同,提高认识。也不要怕观点错误,不要怕改正错误。要百家争鸣,通过争鸣,认识真理。 文字要自然流畅,“言而无文,行之不远”,但也不要华丽雕琢,目的是“文以载道”。叙述要合乎逻辑,层次分明,朴素真实,分寸恰当。 二.准备和动笔 论文写得好坏,关键在于准备。会写文章的人,一般总是三步过程。写前深思熟虑,全局在胸;充分打好腹稿后,提起笔来,一气呵成;写出初稿后,放一段时间,反复吟读,干锤百炼。 不会写文章的人相反。肚子里空洞洞,脑子里乱烘烘,笔头上千斤重。他们拿起笔来就写,写几下就停。写写停停,停停写写。忽儿找材料,忽儿查数据,忽儿补实验。忽儿撕掉一页,忽儿抄上几句。忽儿哀声叹气,搔头模耳,咬笔杆,踱方步。这两种人的差别在于三个阶段。 1.近期(写时)准备 是指实验结束后到着手写作前一段时间的准备。应该收齐材料,处理好数据,制备好图表,完成统计处理。然后打好腹稿,列出提纲,明确基本观点和主要结论。与指导者和合作者讨论,取得共识。深思熟虑后,一气呵成。其中“打腹稿”是关键阶段。这时应将所有工作和数据通盘考虑,全局在胸。这就像战斗打响前的运筹帷幄一样,是作者脑力劳动最紧张的时刻。 2.中期(做时)准备 会写论文的人不是做完实验后才开始考虑写文章的,而是在研究工作的全过程中都考虑着写文章。“题目”和“引言”是论证时各种思考的凝炼。“材料和方法”是在找方法、建方法时形成的,写时只要如实叙述就可以了。“实验结果”是在实验设计、实验操作、阶段归纳、资料整理等过程中不断积累、整理而来的。“讨论”是综合平时的思考,同周围人员经常讨论商

银川市金凤区七十二连湖地块项目定位报告全整理

中海宏洋地产(银川)有限公司 银川市金凤区七十二连湖项目定 位报告 (西区) 营销策划部 2011/03 目录

第一部分定位基础 一.地块条件 地块位置 项目位于银川市金凤区南部,东至七十二连湖,南至金凤十二路,西至正源南街,北至艾依河。项目距离银川市政府约公里,距离银川市核心商业区约公里。 地块现状 目前土地主要以原农业用地面貌为主,有少量农房。北侧A地块内西北角有水泥搅拌站,地块外有华雁湖清真大寺。场地内地势平整,东、南面视野开阔,西和北两个方向可见在建和已建成高层住宅楼栋。临基地周边市政规划道路尚未形成。南北A、B两地块由市政规划六盘山路连接。此路北侧湖面尚未开挖,还保留填湖造田后的面貌;南侧临近我司地块湖面有限,其形态大多为芦苇湿地,原始生态形貌保存较好,生物物种多样,景观资源十分丰富。 地块经济指标与规划要点 地块总占地面积约2036亩,合计约135万平方米,由11幅地块组成,其中8幅住宅用地,规划容积率;3幅商服用地,规划容积率。总规划建设面积约为万平方米。地块成交总价约为亿,每平米楼面单价约1392元/平米。1 按照《银川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银川市新建住宅小区配套建设廉租住房的暂行规定的通知》(银政发【2008】77号)的规定,新建商品房住宅小区需按照建筑面积3%的比例配建廉租住房。按照此规定,我司8幅住宅用地(商服用地不需建设廉租房)共需提供71,126平方米廉租房,建成后产权交银川市政府。(原则上必须在开发建设的小区内配建廉租房,因规划等原因不能配套建设廉租房的,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可采取建设单位异地建设或者缴纳建设成本,由市住房保障管理部门代为建设。) 出让同时要求地块3年全部动工,且3年内预售建筑面积达到全部建筑面积的80%以上。逾期不开放或不能完成上述建设指标,竞得人按照未开工土地量和大不到开发预售的比例,补缴三年后土地地价上涨总额60%的土地出让金。 1廉租房建安成本如按2000元/平米计算,土地出让附带之71,126平米廉租房成本大约为 亿;廉租房占地面积22120平米,土地成本大约3000万;这两者增加楼面地价至1500元/平米 左右。此土地成本尚未包含市政配套设施费。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二) 理论思想:人民的利益是城市规划的基础,以人的尺度和需要来估量功能的分区和布局,为城市规划的发展指明了以人为本的方向。 思想基础:奠基于物质空间决定论的基础之上,认为通过物质空间变量的控制,以形成良好的环境,则可自动地解决城市中的社会、经济、政治问题,促进城市的发展和进步。 思想方法:提出功能分区,认为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是城市的四大基本活动。它依据城市活动对城市土地使用进行划分,突破了过去追求图面效果和空间气氛的局限,引导规划向科学的方向发展。 功能分区及其之间的机械联系:从对城市整体的分析入手,对城市活动进行分解,在揭示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改进建议,将各个部分结合在一起复原成为一个完整的城市。(在印度新城市昌迪加尔的规划中,得到了具体实践) 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制定规划方案,建立各功能分区在终极状态下的"平衡状态"和"最合适的关系"。城市看成一种产品的创造,物质空间规划成为城市建设的蓝图。 20.下列不属于城市规划的主要任务是()。 A.从城市的整体和长远利益出发,合理、有序的配置城市空间资源 B.通过空间资源配置,提高城市的运作效率,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C.深化城市规划体制改革,加强队伍建设 D.通过信息提供,促进城市房地产市场的有序和健康运作 答案:C 考P41 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点是城市规划的主要任务。包括: (1)从城市的整体和长远利益出发,合理、有序的配置城市空间资源; (2)通过空间资源配置,提高城市的运作效率,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3)确保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增强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 (4)建立各种引导机制和控制机制,确保各项建设活动与城市发展目标相一致; (5)通过信息提供,促进城市房地产市场的有序和健康运作。 30.下列不属于为城市土地得以合理利用必须做到的是()。 A.严格查处一切违法用地行为,坚决依法收回违法用地。 B.充分利用闲置土地,尽量少占基本农田。 C.深化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促进土地合理利用,提高土地收益。 D.协调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对土地的需要,以取得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答案:D 考P48 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点是为城市土地得以合理利用必须做到。要明确和强化城市规划对于城市土地利用的管制作用,确保城市土地得以合理利用,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科学编制规划,合理确定城市用地规模和布局,优化用地结构,并严格执行国家用地标准。 2、充分利用闲置土地,尽量少占基本农田。 3、按照法定程序审批各项建设用地,对城市边缘地区土地利用要严格管制,防止乱占滥用。 4、严格查处一切违法用地行为,坚决依法收回违法用地。 5、深化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促进土地合理利用,提高土地收益。 6、重视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在城市规划统一指导下进行,统一规划,综合开发。 36.在城市规划调查中,对那些没有文字记载的民俗民风应该采用方法是()。 A.现场踏勘或观察

城市规划研究报告

城市规划研究报告 在一个供大于求的需求经济时代,企业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是否能够在需求尚未形成之时就牢牢的锁定并捕捉到它。那些成功的公司往往都会倾尽毕生的精力及资源搜寻产业的当前需求、潜在需求以及新的需求! 随着城市规划行业的设计院纷纷改企建制,城市规划行业的竞争不断加剧。国内优秀的城市规划设计企业愈来愈重视对行业市场的研究,特别是对企业发展环境和客户需求趋势变化的深入研究。正因为如此,一大批国内优秀的城市规划企业迅速崛起,逐渐成为城市规划行业中的翘楚! 本报告利用前瞻资讯长期对城市规划行业市场跟踪搜集的一手市场数据,采用与国际同步的科学分析方法,全面而准确地为您从行业的整体高度来架构分析体系。本报告主要分析了中国城市规划行业的背景环境;城市规划行业当前的发展现状;全国典型总体城市规划;城市规划行业主要细分领域发展状况;城市规划行业的领先企业经营状况;城市规划行业的发展趋势及前景预测;同时,佐之以全行业近5年来全面详实的一手连续性市场数据,让您全面、准确地把握整个城市规划行业的市场走向和发展趋势。 本报告最大的特点就是前瞻性和适时性。报告根据城市规划行业的发展轨迹及多年的实践经验,对城市规划行城市规划行业的定义 21

行业定义 21 行业的作用 21 行业发展历程 23 城市规划行业特性分析 25 行业的综合性 25 行业的法制性、政策性 25 行业的地方性 25 行业的长期性 25 行业的实践性 26 城市规划行业政策分析 27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解析 27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解析 28 城市规划行业体制分析 30 我国城市规划行业体制分析 30 四大代表城市规划体制分析 30 (1)北京市规划体制分析 30 (2)上海市规划体制分析 31 (3)深圳市规划体制分析 31 (4)重庆市规划体制分析 32 城市规划行业经济环境分析 34 国际宏观经济走势分析 34 (1)国际宏观经济现状 34

城市规划毕业论文题目

城市规划毕业论文 近代上海城市规划法制研究 新中国建立初期城市规划事业的启动和发展 我国城市规划公众参与探讨 济南近代城市规划研究 制定我国城市规划听证制度的研究 上海近代城市规划的发展及其范型研究 城乡规划法施行后城市规划决策优化途径研究 从城市可持续发展角度看城市规划政策与管理 城市规划与房地产开发的协调机制研究 中国近代分散主义城市规划思潮的历史研究 中国近代城市规划中的传统思想研究 城市规划作用特征:一种比较的观点 城市规划专业教育中的人文学科 城市规划的法学思考 城市规划不能留缺憾 城市规划信息系统初探 城市规划系统悖论及其出路 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以广州市城市规划应用实践为例从一次道路规划听证会看城市规划不可诉及其意义 现代城市规划方法论的演变和发展 我国城市规划法律制度研究 我国城市规划立法问题研究 将城市热岛效应分析融入GIS中应用于城市规划 从上海高层如林说到城市规划编制与实施机制 城市公共政策与城市规划政策概论——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政策研究浅述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 市场经济下的城市规划 作为公共政策的城市规划——兼论基于城市规划的空间政策

刘刚会见城市规划博士张兵 城市规划必须凸显科学规划理念 城市规划的历史经验教训不能忘记 21世纪的城市规划:从美国看中国 谈建筑的造型及其位置与城市规划的相关性 以城市规划调控城市经济系列研究之三城市规划调控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 城市规划行政区划社区建设 论城市规划的科学实施 广州市佛山市同城化建设城市规划合作协议 通过城市规划平台加强区域合作 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浅析虚拟现实技术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以人为本的城市规划与社区发展 城市规划的新形势和新任务 今年城市规划重点轨道交通上报审批 外资企业可投资我国城市规划服务 把握城市脉络,引导持续发展——“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与UIA奖的申报GIS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我国城市规划中居民参与的必要与可能 市场经济下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的良性互动 天津:郊区12镇拟按中等城市规划 文化认同与城市规划的终极关怀 由于篇幅所限,以上题目对应的毕业论文范文请到轻风论文网查阅,另外,你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定制毕业论文写作服务,具体价格咨询王老师QQ: 8149528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