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词汇差异的成因

英汉词汇差异的成因
英汉词汇差异的成因

浅析英汉词汇差异的成因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语言不断更新,词汇的发展日趋显著。文章以词汇为切入点,从自然环境、价值观念及文化差异三方面对英汉词汇的不同进行成因分析,实现对英汉词汇差异根源的探究。

关键词:英汉词汇对比成因分析自然环境价值观念文化差异

1.英汉词汇对比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组成要素之一,更是语言系统赖以存在的支柱。英汉词汇差异根源于巨大的文化差异,笔者主要就词汇方面对两种语言进行对比,对形成英汉词汇差异的成因进行分析。

2.形成英汉词汇不同的成因分析

2.1自然环境不同

一个国家的词汇传承源起并依赖于一个民族的地理、历史的因素。英国是个岛国,位于大西洋中的不列颠诸岛上,是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其雨量充沛,风大雾多,因此有雨,和雾组成的词语特别多,如习语中的“be rained of”(无论情况如何),“come rain or shine”(因雨延期),“in a frog”(一无所知)“have not the foggiest idea”(完全不知道怎么一回事)。正因为英国的天气变化无常,阴雨天多,人们对天气便产生了特殊的情感,所以更喜欢讨论天气方面的话题,中国人可能无法理解为什么英国人和你见面时会谈论天气,就像英国人在中国,无法理解为什么中国人见面会

英汉词汇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8d6020368.html, 英汉词汇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作者:徐洁 来源:《新一代》2011年第03期 摘要:文化差异是造成翻译困难的重要原因,而词汇作为构成语言的最小单位,它所表 现出来的文化差异对翻译的成功有着重要影响。本文从词汇的指称意义和语用意义来探讨英汉文化的差异以及如何采取灵活的翻译手法,尽可能减少文化亏损,全面传达词汇的文化含义。 关键词:词汇;文化差异;指称意义;语用意义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3-0185-02 翻译是译者对所认识的事物的再认识和再表达,这种再认识和再表达常常是从不同的角度,按照译语民族的习惯方式进行的,所以说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过程,同时也是文化的移植过程,文化的差异必定造成翻译的困难。王佐良先生曾经说过:“翻译的最大困难就是两 种文化的不同。”(1989)因此,解决好翻译中的文化差异问题是保证译作成功的关键。本文拟从词汇的指称意义和语用意义来看英汉文化的差异及差异在翻译中的补偿。 一、英汉词汇层上的跨文化差异 (一)指称意义上的文化差异 词的指称意义即语言交际中所表达出来的词语的最基本的意义,也就是词的确切和字面的意思。由于客观事物本身的差异和人们在对客观事物做出反映和概括时,始终都受到本民族文化的影响,这种反映或概括就在不同的语言上表现出差异。 1.原语中的指称对象在译语文化中不存在或不常见。 英语中的一些词汇,如hot dog,hippy,fairplay,等都是汉语文化中没有的词汇,而汉语中的“天干”、“地支”、“楷书”、“赤脚医生”等也无法在英语中找到对应的词。(刘川,段跃萍,1998) 2.原语文化在概念上加以明确区分的实体,译语文化不加区分;或反之。 一种语言用单个词语明确标记的东西,另一种语言却可能兜圈子才能表述。文化重点(cultural load)直接影响着语言词汇的多寡,特化程度和分化程度。 亲属称谓是语言反映文化的一个突出例证。例如,在英语中的brother是“兄”或“弟”,sister是“姐”或“妹”,汉语中没有一个字与brother或sister完全相等。在我们的文化中严格区别

英汉语言的主要差异

英汉语言得主要差异 如果学生能够对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结构方面得差异有所了解,掌握两者之间得一些转化规律,再假以时日反复练习,做好口笔译也不就是一件很难得事情。笔者根据多年得教学经验,结合众多语言学前辈得研究成果,在此总结出英汉语言在结构方面得一些主要差异,相信对各位同学必有所裨益。 一、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 就整体结构与表达方式而言,英语就是一种形合性得语言,而汉语则就是一种意合性得语言。英语得句子一般就是按照固定得结构与方式来组织与表达得,偏重于形式;汉语得句子则就是按照其字词得含义来组合与连接得,表达方式灵活多变,偏重于语意。英语句子之间得关系可以通过时态、标点符号、连接词等表示得一清二楚;而汉语句子之间得关系则要靠句子本身得语意来表现。 【例1】Anotherattempt, and you’ll succeed、 【译文】再试一次,您就会成功。 或:只要再试一次,您就会成功。 【分析】本句就是一个由and连接得简单并列句,一般将来时态明确表明了两句间得动作关系。但汉语译文就比较灵活,句子之间得关系主要靠语意来表达,关联词可译(括号内译文)也可不译,习惯于不译。 【例2】Now the integrated circuit hasreducedby many times thesizeof theputerofwhich itforms a part, thu screating a new generationof portable miniputer、 【译文】现在集成电路成了计算机得组成部分,使计算机得体积大大缩小,从而产生了新一代得可携式微型计算机。 【分析】本句就是由一个主句、一个定语从句与一个分词状语组成得主从复合句。主句用现在完成时,定语从句用一般现在时,再加一个由thus连接得现在分词短语作状语,通过时态、逗号、关联词与现在分词短语把各句之间得关系表达得非常清楚。而汉语则在对各句简单陈述得基础上,通过调整语序与运用“使”、“从而”得词意把各句之间得层层递进得因果关系表达出来。 掌握“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得差异就是做好英汉互译得核心。英译汉时,要尽量在理清英语各句关系得基础上,打乱其原有得句式结构,按照“汉语重意合”

英汉词汇文化意义的差异性

145 2012年 Vol.27 No.10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外语研究收稿日期:2012-09-10 作者简介:周艳琼(1976-),女,四川简阳人,讲师,从事语用学,语言测试,语言学方向研究。 语言学家将文化定义为:“文化就是一个人为了让自己的行为被其社会成员所接受而必须知道或相信的任何东西并且按着这些要求去行事。”(goodenough,1957);“文化是从社会习得的知识,从某种意义上说,习得一种语言就意味着习得那种语言所关联的文化。”(Hudson,2005)。可见语言与文化密切相联,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语言词汇则是最明显的承载文化信息、反映人类社会文化生活的工具。英汉语言中许多词汇都常带有特定的文化信息,此种文化信息在交际中发挥着功能作用,即可称为文化功能。英语和汉语产生、发展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各自独特的文化必然会反映在其词语中,词汇不只限于表达表层的所指意义,而是蕴涵着深层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价值取向等文化内涵, 能生动地体现语言文化的差异性。学习英语时通过对词汇文化意义的了解学习从而对英美等国的风俗习惯、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审美意识等有所了解,这将有利于提高对中外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克服文化差异造成的跨文化交际障碍、避免语用失误。 一、英汉词汇文化意义差异的含义 通常英汉词汇意义都是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指称意义,这是词汇的原本含义。一般来说,这一部分意思是词语的字面意思,或者说是表层意思,在字典里能找到的解释;二是词汇的文化意义,这是词义的隐含意义,这部分能显示特有的民族文化特色,在字典里找不到这方面的解释。 人类是通过语言来反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但由于人类不同群体所处的环境、历史、政治和经济各不相同,对客观世界的感知结果也不尽相同,许多词汇都带有与本民族特有的文化密切相关的内涵意义,由此构成不同语言词汇意义的文化差异。英汉两种语言都有大量对应的词语,其意义有许多共同的地方,但在文化背景方面,意义有较大差异。这就是英汉词汇文化意义的差异性。 二、英汉词汇文化意义差异的表现形式 英汉词汇文化意义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下列几个方面:1.文化意义部分相同 在英汉两个民族的文化中,对应词语在某些方面会引起不同民族的共同联想,而在其它方面却不会。如:英语rose和汉语的“玫瑰”在中西方文化中有相同的文化内涵,都象征“爱情”,但在英语成语under the rose中,rose的文化意义却是“秘密”、“沉默”;又如:在中国文化中,人们常将“猫头鹰”与“倒霉、厄运、不吉利”等联系起来,认为它是不吉利之 鸟,在这点上,英汉两种语言也有相同的文化内涵,但除此,在英语中owl还有“精明”、“神情严肃的人”等文化意义。汉语中“叔叔”是指父亲的弟弟或比父亲年轻的长辈,在英语文化里面,sister, uncle,aunt, brother,grandpa等词所指的关系是一种有某种血源的亲戚关系,可在汉语文化里面对不同的社会关系也可能会用到这些词,如这样的句子: “孩子不哭,警察叔叔给你讲故事。” ,某个英雄牺牲了,可能会出现这样的句子 “……,一路走好,叔叔阿姨来送你。” 在这些句子里的 “叔叔” “阿姨”的文化内涵就不能等同于英语的 “uncle”, “aunt”。 2.文化意义完全不同 同一词语在英汉两种语言中,虽然有共同的概念意义,文化意义却完全不同。如英汉词汇里表示颜色的词汇,虽然字面意义相同,然而其联想意义却很不同。如黄色、黑色。在汉文化中,因为黄音同皇,在中国古代黄色被视为尊贵的颜色,“黄榜”(im-perial edict),“黄袍”(imperial yellow robes),“黄袍加身”(take thethrone; seize political power after a coup),黄道吉日(a propitiousdate)都无一不与尊贵荣耀联系在一起。而英语中的黄色表示“胆小,卑鄙,猜忌”的意思,例如He is too yellow to stand up and fight中的yellow不是指他尊贵,而是指软弱。如英语中swan(天鹅)用来指才华横溢的诗人,而在汉文化里天鹅一般代表稀有、高贵、优雅,一般用来形容容貌出众的女子。“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便是形容一个男人对一个远胜过自己的女子的不切实际的追求。 3.文化意义的空缺 由于各自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语言心理、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宗教、审美、文化传统以及对客观世界的感知和社会生活的不同,各民族都产生了一些本民族所特有的具有鲜明文化内涵的词汇,它们只表达该民族语言所具有的事物和现象,在一种语言里的词很难在另一种语言里找到对应的词或意义。主要有两种空缺情况,一为词汇的空缺。如汉文化所特有的词汇:干妈、干爹、吃醋(表示嫉妒)、洋气、狐狸精、爬灰(……每日家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红楼梦》第7回)、三八红旗手、戴绿帽、走光、母夜叉、七仙女下凡等,这些汉文化所独有的词汇是没有办法在英语里找到对应词汇的,这是一种词汇的空缺。此外还有一种情形是:英汉有对应词,但一种语言的词汇有文化意义,另一种语言的词则没有什么文化意义。例如:英语white elephant与汉语“白象”, white elephant指“使人感到累赘的赠品”,或“招致亏损的财产”,而汉语“白象”则没有什么文化意义; oyster(牡 浅谈英汉词汇文化意义的差异性 周艳琼 (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科学系 广西南宁 530000) 摘 要:语言与文化密切相联,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英汉语言中许多词汇都常带有特定的文化信息,生动地体现语言文化的差异性。本文从词汇文化意义差异性的含义、表现形式、产生原因几个方面浅析词汇文化意义的差异性,说明词汇文化意义的差异性的意义所在。 关键词:语言;文化;差异性 中图分类号:H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757(2012)10-0145-02

英汉外来词的对比及翻译

英汉外来词的对比及翻译 摘要:一种语言借用、吸收另一种语言的词语,这是语言的普遍现象。而在语言的动态发展变化中,词汇的变化是最敏感、最快捷、最频繁的。对比英汉外来词的产生方式,分析其原因,促进翻译的发展,反应事物文化,将符合人们心理的优质外来词吸入本族语言,丰富本族语言,推进语言的发展。 关键词:外来词对比翻译方式 随着世界各民族之间的各种形态接触,一个民族语言中的某些形式传至另一个民族的语言,于是就产生了外来词,吸收和使用外来词成为语言词汇变化的重要因素。叶斯帕森说,“没有任何一种语言是绝对纯洁的,我们也找不出一个没有吸收外来词的民族。”萨丕尔也曾指出, 由于交际的需要, 使说一种语言的人们直接或间接和那些邻近的或文化优越的语言说者发生接触。然而各种语言对外来词语吸收、消化的能力,存在着很大差异。 1 汉字吸收外来词的主要方式 汉字既有表意功能,又有表音功能。因此,外来词要进入汉语的词汇系统,必须接受汉语的语音、语法和构词规则等各方面的改造,以符合汉语的发音习惯、语法和词汇规则。因为现代汉字是“表意和表音文字”。外来词有音译词、意译词、音意兼译词和直接借用四种主要形式。 通过音译借用吸收,语音和语义全部借自外族词,例如,“罗曼蒂克”,这四个字内部并无一定的语义关系,它只是音译了英语(romantic)。音译是用发音近似的汉字将英语翻译过来,这种被译音了的汉字不再有其自身的原意,只是保留其语音和书写形式。再如:歇斯底里(hysteric)、幽默(humor)、布丁(pudding)、康乃馨(carnation)、马赛克(mosaic)、扑克(poker)、马拉松(Marathon)等。 通过意译改造融合。意译词是运用本族语言的构词材料和规则构成的新词,把外语中的某个意义移植进来。例如,“传真(fax)”、“安乐死(euthanasia)”、工会(trade union)、篮球(basketball)等。 通过音意兼译。用汉字记录外来词的读音的同时也用汉字的意义表示其意义。如:奔驰(bonze)、香波(shampoo)、蹦极跳(bungee)。也可采用半部分音译,半部分意译,如:呼拉圈(hula-hoop)、绷带(bandage)、白金汉宫(Buckingham Palace)、水上芭蕾(water ballet)、奶昔(milk shake)等。 直译。这种词往往有两个以上的构成部分,直译的时候就按照这些构成部分进行意译,然后拼凑成词。如将“honey”直译为“蜜”,将“moon”直译为“月”,结构形式也是直接照搬,同外语原词同构,如原词“honeymoon”,译词也作“蜜月”。如:马力(horse power)、篮球(basketball)、白领阶层(white collar)、自我实现

英语的单词比较

1.neglect, ignore, omit “忽略,遗漏” neglect指对职责、义务或应做的事没有给予足够的注意,这种忘记可能是有意的,也可能是无意的。 Those who neglect their duties should be punished. 玩忽职守者应受惩罚。 Why do they always neglect the traffic regulation? ignore指疏忽、不顾、强调对某人或某物故意不理会,有时还带有固执地拒绝的意味。When I saw Tom, I stopped to greet him, but he ignored me and walked on. The teacher ignored my difficult questions. omit指因专注或疏忽而忘记某事,这种失误可能是有意或无意的,该词还可指删除不利或不必要的东西。 She should not omit to visit the museum. The third part of the book may be omitted. The joys of travel having long ____C______the disabled,are opening up to virtually anyone who has the means. A. omitted B. missed C. neglected D. Discarded 2.principal, principle principal既可作形容词,又可用作名词。作形容词用时,通常用来形容地位、作用等优于任何其它的物或人,常作“首要的”、“主要的”、“最重要的”解。作名词用时,通常指技术学校、师范学校或音乐学校的“校长”,在美国可指中小学的“校长”,等于英国英语中的headmaster;也可指剧团里的“主要演员”,在法律方面,只犯罪团伙中有别于教唆犯或从犯的“主犯”,在财政方面指经营的活产生利息的“资本”、“本金”等。 principle属名词,通常指做某事的“原则”或某种学科的“原理”。 3.continual, continuous, constant 这三个形容词都有“连续的”,“不断的”的意思,但也有所区别。 continual “连续的,继续的,老是“,指在一个较长时间或空间内有间歇的重复。通常修饰一个令人不快的东西。 continuous “连续的,不断的”,指某事在或长或短的时间或空间内连续发生,毫无间歇,但有开始和结束。 constant “不断的;经常的”,含有“永恒不变”的意思。 1. ________ smoking does harm to health. 2. She was tired of _________ trips to the grocery, school and office. 3. The noise of _________________ hammering disturbed me. 4. The brain needs a ____________ supply of blood. 5.There was ________________ rain for weeks. 6. It is important in scientific experiments that all the conditions should be ____________. 7. He was _________ in his efforts to improve his skills. 4.emerge,appear&loom这三个词都有“出现”之意

文化差异与英语词汇

文化差异与英语词汇 文化差异与英语词汇、句法 2010-11-04 23:15:15 Tag: 文化差异与英语词汇、句法:中西文化差异会对词汇的理性意义、色彩意义、用法、内涵非对应或零对应词产生影响;也会造成中英文句式在形合与意合、客观与主观、首重心与尾重心方面的不同。 一、引言 英语词汇知识、句法知识是英语学习者听说读写译各项能力中的必要技能,也是英语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语言教学过程中文化导入的重要性在国内外外语教学界已获得普遍认可。本文所尝试探讨的是在词汇与句法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内容。本文共分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论述词汇教学中文化教学内容的渗透;第二部分着重讨论句法教学中文化教学的体现。 二、文化差异与词汇教学 正因为词汇知识是英语能力中的必要技能,因此,目前英语教学中引导学生达到对词汇层次的适当理解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而词语是文化信息的载体, 各种文化特征都将在该语言的词汇里留下它的印记。因此,在进行词汇教学时,教师应当在讲解词汇基本含义与用法的基础上向学生介绍其由于文化差异所赋予词汇的不同特征。具体讲授思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由于文化差异对词的理性意义产生的影响 1. 词义概念范围大小不同 概括性是词义最重要的特点之一。词义的概括性是在使用语言的集团内部长期地、历史地形成的,是指人们在了解、掌握一个词的意义时,舍弃了客观事物的个性而把握了它的一般特征。英汉有些同义词事实上词义概念范围是不同的,有些汉语释义缩小英语词义的概念范围,有些汉语释义扩大了英语单词的概念范围。譬如:汉语的“工程师”是比较高级的技术职称,一般指受过大学教育并有若干年工作经验、经国家认定的技术人员,但英语的engineer 含义五花八门,按《新英汉词典》的释义,它既指工程师、技师,也指火车司机、轮机员、工兵,乃至倒垃圾的工人sanitary engineer,这就与中国的“工程师”的含义相差甚远了。 2. 语意轻重不同 例如:The conflict spread everywhere,intovillages ,as well as intocities.根据英汉综合大词典对as well as 的释义:(1)不亚于;与……相同;(2)又,也,此外。如果简单地把例句理解成“冲突到处蔓延,蔓延到了农村,也蔓延到了城市”,则把原文的语意轻重关系给弄颠倒了。在原文中as well as 的前项为语义重点,而在上面的中译文中却把as well as 的后项变为语义重点了。因此,上面的英文应当理解成:冲突到处蔓延,蔓延到了城市,也蔓延到了农村。 3. 词义着重点不同

浅谈英汉词汇文化意义的差异性

浅谈英汉词汇文化意义的差异性 语言学家将文化定义为:“文化就是一个人为了让自己的行为被其社会成员所接受而必须知道或相信的任何东西并且按着这些要求去行事。文化是从社会习得的知识,从某种意义上说,习得一种语言就意味着习得那种语言所关联的文化。可见语言与文化密切相联,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语言词汇则是最明显的承载文化信息、反映人类社会文化生活的工具。英汉语言中许多词汇都常带有特定的文化信息,此种文化信息在交际中发挥着功能作用,即可称为文化功能。英语和汉语产生、发展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各自独特的文化必然会反映在其词语中,词汇不只仅限于表达表层的所指意义,而是蕴涵着深层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价值取向等文化内涵, 能生动地体现语言文化的差异性。学习英语时通过对词汇文化意义的了解学习从而对英美等国的风俗习惯、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审美意识等有所了解,这将有利于提高对中外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克服文化差异造成的跨文化交际障碍、避免语用失误。 一、英汉词汇文化意义差异的含义 通常英汉词汇意义都是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指称意义,这是词汇的原本含义。一般来说,这一部分意思是词语的字面意思,或者说是表层意思,在字典里能找到的解释;二是词汇的文化意义,这是词义的隐含意义,这部分能显示特有的民族文化特色,在字典里找不到这方面的解释。 人类是通过语言来反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但由于人类不同群体所处的环境、历史、政治和经济各不相同,对客观世界的感知结果也不尽相同,许多词汇都带有与本民族特有的文化密切相关的内涵意义,由此构成不同语言词汇意义的文化差异。英汉两种语言都有大量对应的词语,其意义有许多共同的地方,但在文化背景方面,意义有较大差异。这就是英汉词汇文化意义的差异性。 二、英汉词汇文化意义差异的表现形式 英汉词汇文化意义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1.文化意义部分相同 在英汉两个民族的文化中,对应词语在某些方面会引起不同民族的共同联想,而在其它方面却不会。如:英语rose和汉语的“玫瑰”在中西方文化中有相同的文化内涵,都象征“爱情”,但在英语成语under the rose中,rose的文化意义却是“秘密”、“沉默”;又如:在中国文化中,人们常将“猫头鹰”与“倒霉、厄运、不吉利”等联系起来,认为它是不吉利之鸟,在这点上,英汉两种语言也有相同的文化内涵,但除此,在英语中owl还有“精明”、“神情严肃的人”等文化意义。汉语中“叔叔”是指父亲的弟弟或比父亲年轻的长辈,在英语文化里面,sister, uncle, aunt,brother,grandpa等词所指的关系是一种有某种血源的亲戚关系,可在汉语文化里面对不同的社会关系也可能会用到这些词,如这样的句子:“孩子不哭,警察叔叔给你讲故事。” ,某个英雄牺牲了,可能会出现这样的句子“……,一路走好,叔叔阿姨来送你。” 在这些句子里的“叔叔” “阿姨”的文化内涵就不能等同于英语的“uncle”, “aunt”。 2.文化意义完全不同 同一词语在英汉两种语言中,虽然有共同的概念意义,文化意义却完全不同。如英汉词汇里表示颜色的词汇,虽然字面意义相同,然而其联想意义却很不同。如黄色、黑色。在汉文化中,因为黄音同皇,在中国古代黄色被视为尊贵的颜色,“黄榜”(im-perial edict),“黄 1

英汉语言八大差异

英汉语言的八大差异。 一、英语为静态语言,汉语为动态语言 英语有一种少用(谓语)动词或使用其他手段表示动作意义的自然倾向;汉语则有使用动词的固定习惯,在实际的语言运用中,汉语往往大量采用兼动式或连动式的说法。英语的静态特征表现是多维的,但简而言之,不外乎句法方式或词汇方式两种。前者如使用非谓语动词或非限定动词,省略动词以及将动词名词化等;后者如使用动词的同源名词、同源形容词、介词及副词等等。相对而言,汉语的动词由于无英语动词那样的形态变化,若要表达动作意义,往往别无选择,只能采用动词本身。如: 1.You must be a very bad learner; or else you must be going to a very bad teacher. 你一定很不善于学习,要不然就是教你的人很不会教。 2.I am afraid of you misunderstanding me. 我担心你误解我。 3.The computer is a far more careful and industrious inspector than human beings. 计算机比人检查得更细心、更勤快。 二、英语重抽象,汉语重具体 英语的名词化往往导致表达的抽象化。英语的抽象表达法主要见于大量使用抽象名词。这类名词含义概括,指称笼统,覆盖面广。往往有一种“虚”、“泛”、“暗”、“曲”、“隐”的魅力。常用于表达复杂的思想和微妙的情绪。抽象表达法在英语里使用得相当普遍,尤其常用于社会科学论著,官方文章,报刊评论,法律文书,商业信件等文体。与英语相比,汉语用词倾向于具体,常常以实的形式表达虚的概念,以具体的形象表达抽象的内容。这主要因为汉语缺乏象英语那样的词缀虚化手段。汉语没有形态变化,形式相同的词,可以是名词,也可以是动词,还可以是形容词或其他词。1汉语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实、明、直、显、形、象的表达的法,即措辞具体、涵义明确,叙述直接,常常借助于比喻和形象,因而比较平易、朴实(down-to-earth style)。如: 1. The absence of intelligence is an indication of satisfactory developments. 没有消息即表明有令人满意的进展。 从形式上看, absence , intelligence 和indication这三个词都是抽象名词,但译成汉语时,应化抽象为具体,而且应化静为动,分别译成了“没有”,“消息”,“表明”,这样既表达了英语原句的具体内容,也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2. Again, therefore, she applied herself to the key, and after moving it every possible way, for some instances, with the determined celebrity of hope’s last effort, the door suddenly yielded to her hand. (J.Auten: Northanger Abbey,Ch.6,V.II)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差异的原因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差异的原因 英汉两种语言是发达的语言,词汇极为丰富,其中与动物有关的词汇极多。动物词汇指表示动物的单词和包括这些单词的短语和其他成语。这些词汇不仅能形象地表现某种品质﹑性格,还可以简洁地描述某些事件及传达某种情绪。在日常生活中,动物词汇由于具有丰富的表现力,经常被人们用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丰富自己的语言,已被融入到各民族的语言中,为人们接受并广泛使用。由于各民族的文化差异,动物被赋予的各种寓意都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特色及深远的社会历史渊源,英汉语中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就存在很大差异,体现了其所属群体的文化背景。 英汉两种语言中,通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即一种动物的概念意义(referential meaning)完全相同,而其文化内涵却有明显差异、相互矛盾甚至相反。由于英汉两个民族长期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自然而然地对同一动物词产生不同的联想,赋予动物词以更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从历史文化、地域文化、习俗文化以及审美价值取向和社会心理方面分析英汉同一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不对等现象。 (一)因历史文化不同而产生的文化内涵差异 龙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图腾形象。在我国传说中,龙是一种能够兴云降雨的神异动物,它集蛇、鸟、马、鹿、鱼、鹰等八种动物于一身,因而它具有这八种动物的本领,能上天,能入地,能在路上走,能在水里游,能在空中飞。中国人都以龙为吉祥如意的象征,并以“龙的传人”而自豪。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中,龙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一直作为封建专制权力的象征。龙的勇猛和不屈精神也是中华民族所推崇的。正是对“龙”精神的不断发扬光大,形成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和崇尚正直的道德观念,从而构成民族特有的文化精神和道德规范。因此,在汉语中有关龙的成语就特别多。例如:龙腾虎跃、生龙活虎、龙凤呈祥、望子成龙等许多褒扬之词。 但在西方神话传说中,dragon(龙)是一种巨大的蜥蜴,长着翅膀,身上有鳞,拖着一条长长的蛇尾,能够从嘴中喷火,是邪恶的象征。龙被认为是凶残肆虐的怪物,应予消灭。《圣经》中与上帝作对的魔鬼撒旦(Satan)就被称为the great dragon。现代英语中用dragon喻人常包含贬义,如果把一个女人叫做dragon,意思是她很凶猛,令人讨厌。 (二)因地域文化不同而产生的文化内涵差异 英汉两个民族生活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中,各属于不同的文明体系,中国属于黄土文明,英国属于海洋文明,因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英汉两个民族对与其生活息息相关的动物赋予了各自不同的文化内涵和寓意。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农耕国,“牛”在我国农业史上作为主要农耕工具具有重要作用,是人们劳作不可缺少的工具。因此,牛在我国文化中是一个很受欢迎的形象,人们对牛的情感也反映在语言上。在汉语中有很多带“牛”字的成语都富有褒义色彩,如汗牛充栋,老牛舐犊,老黄牛,孺子牛,壮实如牛等。 相反英语国家的人们不以牛为“农家宝”,而只是“盘中餐”。他们眼中的牛满身缺点,如a bull in a china shop 鲁莽闯祸的人;like a bull at a gate狂怒凶悍;throw the bull胡言乱语。John Bull(约翰牛)是英国人的绰号,这个词在John Arbuthnot(1667-1735)的笔下第一次出现时,指的是一个名叫John Bull的英国人,此人心直口快,行为鲁莽,躁动不安,滑稽可笑。calf(牛犊)、cow(母牛)、buffalo(水牛)的文化内涵也都是贬义的,如calf 比喻呆头呆脑的人;cow比喻肥胖丑陋的人;to buffalo sb.指哄骗某人。 (三)因习俗文化不同而产生的文化内涵差异 英汉民族中都有人养狗,且狗与dog所指称对象完全一致,但英汉民族对养狗的目的和态度很不相同。英语民族养狗不仅是为了用来打猎、看家、而且常常是为了作伴。有的人没有子女,便拿狗来代替,他们的狗能得到相当多的“优待”和“特权”。它们有吃,有穿,还有音乐家专门为之谱写“狗曲”。狗得病时可请兽医,还请心理学家、专科医生来治疗。当主人外出度假时,它们还可以享受“最好的…假期?待遇”。但在汉民族中,这种现象是不可能实现的。而在英语中有很多带“dog”的褒义短语和句子。比如,“Love me, love my dog”指爱屋及乌,“a lucky dog”指幸运的家伙,“Every dog has its day”意为“凡人皆有得意日”,“A good dog deserves a good bone”指有功者应受奖赏,“Help a lame dog over a stile”指雪中送炭、助人于危难之中等。 与西方英语国家的人相比,中国人则更在意狗的奴役性和使役性。中国人养狗的目的主要是用来看门。

英汉词汇中文化差异对比

英汉词汇中文化差异的比较 外语学院笔译班 林立胜1311051093 孙诗钊1311051085 文化内涵词 culturally loaded words ?直接意义 ?文化内涵 ?文化差异→正确得体地使用语言 ?词语的英汉文化差异 ?原因分析 1颜色词语的英汉文化差异 to make a blue joke 开一个下流的玩笑 汉语中的蓝色指秋高气爽的天空色,给人以辽远、宁静和超脱的感觉。在英美国家,蓝色表示高雅和忠诚,常用来喻指人的“情绪低沉”、“黄 色的”、“下流的”。 她皮肤白皙。 不宜译成:She has a white skin. 应译为:She has a fair skin /complexion. 因为汉语的“白”也不等于英语的white。英语中的白色表示纯洁、高贵,故婚纱是白色的,而在中国白色意味着死亡、疾病。 a white man 忠实可靠的人 2亲属称谓词语的英汉文化差异 ?亲属称谓 ?1汉语详繁VS 英语简单(举例cousin、aunt) 2汉语中的亲属称谓常用于非亲属之间泛化 英语中亲属称谓一般只限于家庭内部 举例:爷爷、奶奶(举例:开车) 汉语中出于礼貌VS 英语中嘲笑意味 3动物词语的英汉文化差异 英语中百兽之王狮子 汉语中百兽之王老虎 play oneself in the lion's mouth 置身虎穴 come in like a lion and go out like a lamb 虎头蛇尾

4数字词语的英汉文化差异 ?英语单数吉利数字 ?在表示更深程度时,常在整百整千的偶数后再加上“一”:one hundred and one thanks (十分感谢、千恩万谢),have one thousand one things to do(日理万机)等。 中国双数吉利数字 人们喜欢双数的偶合意义,追求“好事成双”,渴望“双喜临门”,百事顺心为“六六大顺”,美不可言为“十全十美”。 英汉词汇文化差异原因分析 ? 1.自然环境 ?英国是个岛国,位于欧洲西部大西洋中的不列颠诸岛上,是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其特点是雨量充沛,风大雾多。因而由“雨”(rain)和“雾”(fog)构成的英语词汇(尤其是习语)在英国人的语言里出现较多。 ?例如:和“rain”有关的词汇有come rain or shine (不论情况如何)、be rained off(因 雨延期)等。和“fog”有关的词汇有in a fog(在雾里,一无所知)、have not the foggiest idea(如堕五里雾中,完全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等。 2历史典故 ?英汉两种语言都从历史典故中形成了大量的习语。这些表达法,虽然结构简单,但 意义深远,其含义往往是不能从字面上去理解。不同民族的历史典故赋予同一词汇不同的文化意义。 ?如我们用“鸿门宴”来暗指用心险恶的布局,以使人落入事先安排好的陷阱。 ?在英语中,Cinderella一词来自于童话故事《灰姑娘》,讲的是一个心地善良的漂 亮女孩受继母的虐待,过着悲惨的日子,后得到仙女的帮助,与王子结为夫妻。现在人们常用Cinderella一词指暂时不受人重视、有才干但一时未被人赏识的人。 ?Shylock是莎士比亚戏剧《威尼斯商人》中的一个凶狠贪婪的人,为了获取暴利, 他在放债时提出了极为苛刻、违背人性的条件。现在,人们如看到心肠狠毒、唯利是图的小人,常称之为Shylock。 3.风俗习惯 ?习俗文化是指处于一般社会生活和交际活动中的各民族在长期的约定俗成中形成 的风俗习惯和文化规约。英汉两种语言中习俗文化差异的例子比比皆是。 ?由于不同的宠物习俗而带来的词汇差异: 西方养狗是把它当宠物,尤其是陪伴那些孤独的老人,因而dog们备受宠爱和青睐。 如lucky dog(幸运的人),big dog(大亨,要人)和Every dog has his day(人

英汉语言十大差异

英汉语言十大差异 语言毕竟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与文化,甚至历史、地理、风俗、政治、经济等常常水乳交融,它们无孔不入地反作用于语言,使语言打上深深的文化烙印。英汉翻译者,若不知英汉各自的特点,不知两者的差异,是不能想象的。不要以为,汉语是我们的母语,从牙牙学语开始,便开始接触汉语,因此,就想象自己很了解汉语。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汉语到底有什么特点? 就汉语论汉语,因为没有距离,就看不真切,因为没有比较,就看不明白!只有当汉语和英语比肩而立,碰撞交流,才会燃爆出绚丽的火花,两者之差异,才会赫然呈现。 目前,从事英汉对比研究的学者和专著在我国并不少,但是,当我们放眼这个领域,就觉得有必要正面回答一个问题:英汉对比研究的目的是什么? 弄明白英汉的差异,并不是我们研究的最终目标,至多只能是一种手段而已,而手段总得服务于一定的目的。英汉对比研究的一个重要的目的应该是:服务于翻译。 译界的实践证明:只有对英汉之差异了然于心,译者才能做到下笔如有神。下面结合英汉翻译的实际,对英汉之间的明显差异作鸟瞰式分析和归纳。 1.英语重形合(Hypotaxis),汉语重意合(Parataxis) 汉语重意合,结构松弛,多以意思连接的积累式分句(Accumulative Clause)或独立的单句(independent Sentence),其彼此的逻辑关系多以句序之先后加以暗示。 有的语言学家以“竹节句法”写英句,所谓“竹节”,则指其断不可缺的种种连接词(Connectives);有以“流水句法”写汉句,所谓“流水”,指少用乃至不用连接词的行文流畅。 美国的翻译学家Eugene A.Nida在其Translating Meanings (1983)一书中曾经深入浅出地说明了英汉这一差异: 就汉语和英语而言,也许在语言学上最重要的一个区别就是形合和意合的对比,在英语以及大多数的印欧语言中,句子的从属关系大多是用连接词如,although,because,when,in order that,so及so that等词明确地表达出来。但是,这同一概念,我们用意合的方法基本上也可以表达出来;那就尽说,将两个句子放在一起并无连接词表明其相互关系,而从句子本身的意思中体现出来。例如,我们说because it is late,I must leave.在这里两个句子的逻辑关系是用连接词 because加以表达的。然而我们也可以说it is late,I must leave.在这里,虽然无明确的词汇表明彼此的关系,但是这种关系显然是存在的。 以上Nida所言,有一点需要加以纠正。他说:“我们也可以说It is 1ate,I must leave.” 此议不妥,因为这样缺乏连接词的英句是不合其表达习惯的,至少也是拙句(C1umsy Sentence)。比如: An Englishman who could not speak Chinese was once travelling in China. 译文:一个英国人,不会说中国话,有一次在中国旅行。 英语原句是一个典型的形合句,而相应的汉译则是意合句。假如,将英语原句改成意合句,那读上去还有英语味吗? There was an Englishman.He could not speak Chinese.He was once travelling in China.同理,假如我们将此句译成:一个不会说中国话的英国人有一次在中国旅行。读上去便稍有绕口之嫌。 从语法范畴分析, 英语动词的时体显得极为丰富,从理论言,英语有十六个时态。若就“形态结构”的视角进行观察比较,似又可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英语是一种更为形式化的语言,它注重形式的变化。就语法范畴言,英语的代词(名词)可以有性、数或格的形态变化, 动词还可有时、体、态、气等形态变化,等等。

中英语言差异

中英语言差异 霍红丽 12外21 12042024 (江苏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徐州) 引言学一门语言,必须去掌握它所反映的文化。即学习者在学习语言本身的同时,也要大量接触所学语种的文化,培养一种强烈的文化习得意识。什么是文化?1871年,英国人类学家泰勒(Edward Tylor)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文化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任何其他的能力和习惯。”中国的学者梁漱溟认为,“文化者,人类心能所能开释出来之有价值的共业也”。语言又是什么呢?它是一个民族经过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创造出来并为他们服务的一种特殊的社会产物,受生活习惯、思维方式、行为规范、道德价值和政治观念等社会要素的制约,是不能脱离社会独立、自由发展的。现代社会语言学家指出,任何人类社会都离不开文化,文化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由于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亦即文化个性,不同的文化必然会呈现出不同的文化形态。而这种文化形态的差异则鲜明的反映到语言系统的不同层面上。下面就此分析中英语言差异。 关键词中英语言差异文化 一、英语重形合(Hypotaxis),汉语重意合(Parataxis) 汉语重意合,结构松弛,多以意思连接的积累式分句(Accumulative Clause)或独立的单句(independent Sentence),其彼此的逻辑关系多以句序之先后加以暗示。 美国的翻译学家Eugene A.Nida在其Translating Meanings (1983)一书中曾经深入浅出地说明了英汉这一差异:就汉语和英语而言,也许在语言学上最重要的一个区别就是形合和意合的对比,在英语以及大多数的印欧语言中,句子的从属关系大多是用连接词如,although,because,when,in order that,so 及so that等词明确地表达出来。但是,这同一概念,我们用意合的方法基本上也可以表达出来;那就尽说,将两个句子放在一起并无连接词表明其相互关系,而从句子本身的意思中体现出来。例如,我们说because it is late,I must leave.在这里两个句子的逻辑关系是用连接词 because加以表达的。然而我们也可以说it is late,I must leave.在这里,虽然无明确的词汇表明彼此的

英汉词汇对比与翻译

英汉词汇对比 20150414 ?词汇的结构(对称性与非对称性) ?词汇的意义 ?词汇的表达能力 ?词汇的形态与翻译 ?词汇的准确理解 ?词汇的准确表达 Warm-up ?1. In the evening, after the banquets, the concerts and the table tennis exhibitions, he would work on the drafting of the final communiqué. [k?'mju:n?ke?] ?1)晚上在参加宴会、出席音乐、观看乒乓球表演之后,他还得起草最后公报。 ?2) His being neglected by the host added to his uneasiness. ?2)主人的冷遇使得他更加不舒服。 Warm-up 3) The thought that she would be separated from his husband during his long and dangerous journey saddened Mrs. Brown. ?布朗太太一想到丈夫要踏上那漫长而危险的旅途而自己又不能跟他一起去,(心里)不禁感到难过。 4) “Coming!” Away she skimmed over the lawn, up the path, across the veranda, and into the porch. 词汇的结构 ?英语词汇的形态变化丰富,词缀多且构词能力强。包括:内部形态变化和外部形态变化。 ?内部形态变化是指通过添加前缀或后缀方式构成意义不同的新词汇。 ?大多数的前缀只起着构成新词汇的作用。 ?如,形容词前加un-,non-,im-,ir-构成新词,表示否定意义。 ?后缀不仅能构成新词,还能改变词性。 ?如,形容词前添加-en, 变成动词。某些动词后面添加-er或者-or构成名词,表示某一类人。?大多数的前缀只起着构成新词汇的作用。 ?如,形容词前加un-,non-,im-,ir-构成新词,表示否定意义。 ?后缀不仅能构成新词,还能改变词性。 ?如,形容词前添加-en, 变成动词。某些动词后面添加-er或者-or构成名词,表示某一类人。 ?英语词汇的外部变化是指词汇为了在句中起到句法功能作用而不得不添加的一些特定的标记。如名词有数和格的变化,动词有人称、时态、语态、情态、语气及谓语的变化(如不定式、现在分词、动名词),形容词和副词有比较级和最高级等级的变化等等。 ?汉语的词汇变化没有形态变化,它主要依靠词语、词序及内在的逻辑关系来表达句子的含义。 ?比如,汉语中的“老王”和“王老”的意义大不同;“丫头”和“丫头片子”的语气也存在差异;“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