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小麦后期管理

河南省小麦后期管理
河南省小麦后期管理

浅谈河南省小麦后期管理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5-0071-01

当前,河南省小麦由南向北逐步进入抽穗、扬花期、灌浆期,小麦根、茎、叶等营养器官基本停止生长,每亩成穗数也基本定型,生育中心转入子粒上来。大量研究证明,小麦的子粒产量有70%以上来自于后期的光合产物,有不到30%是茎叶和叶鞘中贮藏的营养物质供应。特别是在高水肥条件下,由于苗期和中期氮代谢旺盛,碳水化合物的贮藏量少,子粒产量基本上是来源于后期的光合产物。由于我省小麦生育后期的降雨量少,气温高、蒸发量大,小麦常出现干旱、病虫害和干热风等逆境胁迫,造成粒重下降,从而影响产量和品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证明,高产麦田维持常年穗数和穗粒数水平,千粒重每增减1克,每公顷产量可增减150~200公斤。由此可见,搞好后期麦田管理对夺取小麦丰产丰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提高小麦产量,可以采用以下几点措施:

一、适时早浇灌浆水

小麦从抽穗到成熟是整个生育中需水量最多的时期,一般每亩小麦日耗水量达1立方米左右。此期保持适宜的土壤水分,对延长叶片功能期,提高粒重具有重要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小麦抽穗到子粒形成期(约开花期后10天左右),根系生活力仍然较强,子粒迅速膨大,对水分要求迫切。如果此期水分供应不足,会使叶片光合强度下降,严重影响碳水化合物的合成与运作,导致子粒退化,

小麦后期管理技术要点

小麦后期管理及花生栽培技术 第一节、小麦后期管理 中后期管理要以延长叶片功能期、稳定亩穗数、增加穗粒数、提高千粒重、优化品质为主攻方向。现提出如下管理措施: 1.补施灌浆肥:小麦抽齐穗后(5月上旬)结合浇水亩追施尿素4—5公斤,对于增加穗粒数,提高千粒重效果明显。 2.叶面喷肥:小麦叶面喷肥可延长叶片功能期,保持根系活力,防止早衰,抵御干热风危害,增加穗粒数,提高千粒重。具体方法是在孕穗至灌浆期,亩用磷酸二氢钾0.15公斤加尿素0.5公斤加硫酸锌0.1公斤或天丰素8克对水50公斤喷洒叶面,间隔7天喷洒一次,提高千粒重,预防干热风。 3.以锈病、白粉病、赤霉病为主的病害防治:白粉病一般发生在4月中下旬,发现有发病中心的麦田亩用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20—30克对水50公斤及时喷雾防治;加强条锈病监测,发现发病中心立即施药防治,方法同防治白粉病;赤霉病以预防为主,小麦抽穗期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克,对水40—50公斤喷雾,扬花后再喷一遍。 4.以吸浆虫、麦穗蚜为主的虫害防治:发生吸浆虫地块要搞好蛹期防治和穗期的成虫补治。方法是:在4月下

旬亩用50%辛硫磷乳油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300毫升加水5公斤拌干细沙土20公斤顺垄撒施,撒后及时浇水。抽穗后,当两手扒开麦垄一眼能看见2-3头成虫时,亩用50%辛硫磷乳油50毫升或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5毫升加水30—40公斤喷雾防治成虫,间隔2—3天喷一次,连喷3—5次。当百株有蚜500头时,亩用25%氰戊氧乐乳油50毫升或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0克对水40-50公斤喷雾防治。 5.适时收获:蜡熟中后期及时收获,强筋小麦分品种单收、单打、单贮,防止机械混杂,降低小麦品质。 第二节、花生栽培技术 1.平整土地 花生是地上开花,形成果针后钻到地里结果的经济作物。适宜种植在疏松的沙质土、油沙土上。种花生的地块要深翻,结合翻地每公顷施优质农家肥30-40吨,翻后镇压1-2遍。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先灌水,然后把农肥、化肥混合施入垄沟,起垄镇压,以备适时播种。注意,花生喜欢生茬,不宜重茬和迎茬。较好的前茬作物是玉米、谷子和高粱。 2.栽培品种 花生要高产,良种是基础。适合本区种植的花生品种主要包括扶花系列品种与吉扶系列品种(俗称四粒红)。生育期在110-120天左右。选用果大饱满、形状整齐、无破碎的荚果作种。在剥壳前要晾晒1-3天,剥壳后进一

小麦中后期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小麦中后期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春小麦孕穗期及抽穗期;冬小麦抽穗扬花及灌浆期。其主攻目标防倒伏、防病虫害,养根护叶,增加粒重。 ⒈及时灌溉。要浇好孕穗、扬花、灌浆水,避免大风和暴雨时灌水。同时要根据麦田墒情,浇好麦黄水,采取大水快灌方式浇,即“跑马水”,促进子粒饱满;但切忌高温干旱天气中午浇水,以免小麦逼熟而减产。 ⒉病害防治。小麦孕穗后,往往是小麦叶片及穗部多种病害发生危害的重要时期。 ⑴锈病、白粉病及赤霉病等防治。当上部叶片有病症且病情指数达25%左右时,要及时亩用20%三唑酮水剂45-50克加水16公斤进行叶面喷施1-2次,中间间隔7-10天。 ⑵细菌性条斑病防治。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克加水16公斤进行叶面喷施1-2次,中间间隔7-10天。 若麦田同时有上述多种病害混合发生时,可将三唑酮与多菌灵混配施用,能增强防病治病效果。其各用药量同上,亩用水量16-20公斤。 ⒊看苗追肥。 ⑴追穗肥。对于叶色淡黄缺肥麦田,孕穗期可结合灌水,亩追尿素3-5公斤,以增加穗期营养,防早衰。 ⑵后期叶面追肥。在小麦扬花后,可亩用磷酸二氢钾120克加尿素50克加水16公斤,进行叶面喷施,既能防早衰,又兼防干热风。 上述无论施药或施叶面肥,一定要在早晚麦田墒情好的情况下进行,且施药浓度不可过大,以免灼伤叶片反而导致上部功能叶加速发黄枯死,造成严重减产;收获前20天应禁止使用任何叶面肥和农药,确保小麦产品无污染。 ⒋收获。 当95%的小麦进入黄熟期时,即可进行机械收获。收获过程中要防止淋雨、芽变降低品质,确保颗粒归仓,丰产丰收。 对于要复播冬菜或其它早熟农作物的麦田,除及时突击收获麦穗外,还应随即将麦秆拉出地外,给复播提供场地,以免贻误播期。

2021年全国冬小麦春季管理技术意见

2021年全国冬小麦春季管理技术意见 当前,“立春”将至,气温回升,黄淮海等主产区冬小麦即将返青,正是加强田间管理、促进苗情转化、搭好丰产架子的关键时期。目前,主产区土壤底墒总体较好,苗情长势好于上年和常年,但部分地区存在苗情长势不平衡、病虫草害基数大、冻害发生等不利因素,初春天气不确定性也较大。针对当前冬小麦苗情长势和气候特点,春季田间管理要重点抓好“一促(促弱转壮)、两控(控旺长、控病虫)、三防(防冻害、防干旱、防干热风)”,夯实夏粮丰收基础。 一、黄淮和北部冬麦区 去年秋播以来,大部分地区降水充沛、热量充足,土壤墒情适宜,播种质量高,出苗质量好,气象条件总体有利于形成冬前壮苗,越冬期苗情好于上年和常年。但部分地区受秋季连阴雨的影响,前茬作物收获推迟,小麦播期拉长,加之出苗后气温偏高,旺苗弱苗并存;部分抢墒播种的麦田出现旱情;小麦条锈病存在潜在的重度流行风险,部分地块茎基腐病、纹枯病等病害发生较重,杂草发生密度较大。春季田管重点是:强化分类指导,科学肥水运筹,促弱苗早发增蘖、稳壮苗生长保蘖、控旺苗过多分蘖,构建合理群体;突出防灾减灾,防控病虫草害,力夺夏粮丰收。 一是镇压划锄,提温保墒。开春后进行麦田镇压,以踏实土壤,促根生长。及时划锄,破除板结,改善土壤通透条件,消灭杂草;弱苗浅中耕增温促长,旺苗深中耕控长。 二是分类管理,肥水调控。对地力水平一般的一二类苗,起身期结合浇水亩施尿素15公斤,促苗稳健生长,提高分蘖成穗率,培育壮秆大穗。对地力水平较高的一二类苗,前控后促,拔节期结合浇水亩施尿素10公斤,促穗大粒多。对晚播弱苗,控制早春浇水,以免降低地温而影响麦苗生长,返青期趁墒追施氮肥,促苗早发快长,促弱转壮。对没有出现脱肥现象的过旺麦田,在镇压和喷施化控剂等控制措施的基础上,将追肥浇水时期推迟到拔节中后期,控制群体旺长。 三是防控病虫,化学除草。加强小麦条锈病监测防控,做好纹枯病、茎基腐病、麦蜘蛛、蚜虫等病虫害综合防治,选用对路药剂,早防早治,统防统治。对冬前没有化除的麦田,根据田间杂草种类、草相,选择适宜除草剂,严格按照使用浓度和技术操作规程进行化除,以免发生药害。 四是防控冻害,控旺防倒。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在寒流来临前及时灌水,以改善土壤墒情,调节近地面层小气候,减小地面温度变幅,减轻冻害发生。冻害发生后,应及时采取追肥等补救措施,促进受冻麦苗尽快恢复生长。对长势偏旺的麦田,要及时采取深中耕、镇压、化控等措施,保苗稳健生长,为预防后期倒伏打好基础。 二、长江中下游冬麦区 去年秋播时气象条件较好,有利于提高稻茬小麦播种质量,适期播种面积比例是近年来最高的,苗情基础总体较好。但存在两极分化现象,部分早播田块有旺长趋势,部分晚播麦叶龄偏小、群体茎蘖数不足,受几次冬季低温寒潮影响,旺长苗、弱小苗及不当使用除草剂

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技术

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技术 侯其林 (安徽省涡阳县义门农业综合服务站,安徽涡阳233600) 摘要从水肥管理、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小麦防冻害技术、喷施叶面肥技术等方面总结了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技术。 关键词小麦;田间管理;春季中图分类号S51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8421(2012)12-1278-01 作者简介 侯其林(1962-),男,安徽涡阳人,助理农艺师,从事农业 技术推广工作。 收稿日期2012-12-05春季是小麦生长的关键时期,春季小麦管理要因地因苗制宜, 做到早抓早管、分类指导、合理运筹肥水,实现中期稳健生长保大穗,后期不早衰增粒重,达到“穗多、穗大、粒重”,为涡阳县小麦高产奠定良好的基础,自2011年11月下旬以来,涡阳县平均气温异常偏低,小麦播种到越冬期的有效积温明显偏少, 加之播期较常年推迟,目前小麦生长量不足,苗情总体偏弱。为争取早春有利时机,促进苗情转化,就加强小麦早春田间管理提出了技术措施。1水肥管理1.1 水分管理 弱苗早施返青肥,促进小麦苗情转化升级。 返青至拔节期间是促进小麦苗情转化升级的关键时期,要抓住早春气温回升的有利时机, 因苗实施管理,确保小麦返青起身期有充足的肥水供应, 以巩固年前分蘖,加快春生分蘖生长,促进分蘖成穗,实现苗情转化升级,确保小麦有足够的有效穗。对于二、 三类苗早施返青肥,一般于2月上旬追施尿素75 105kg /hm 2,趁雨撒施,促进春季分蘖早生快长,弥 补冬前茎蘖数不足,增加穗数。1.2 肥料运筹 应根据苗情长势,科学进行管理。涡阳县 自11月以来气温比常平偏低, 小麦生长量不足,越冬小麦苗情、个体小、群体不足的弱苗。针对壮苗以采取氮肥后移技术,主攻大穗,就是不施返青分蘖肥,改施拔节肥为主,在3 月20日以后施尿素150 225kg /hm 2 ,有条件的最好加钾肥 75 150kg /hm 2。对于弱苗田块以促为主,促进早发苗、早分蘖、 早长根。早施返青分蘖肥,于2月上中旬可施尿素75 112.5kg /hm 2,拔节后可根据苗情适当施拔节肥,可施尿素75 112.5kg /hm 2即可。2病虫草害综合防治2.1 及时进行化除 冬前没有进行化除的田块,返青期要 及时进行化除。对于禾本科杂草宜选用6.9%精噁唑禾草灵(膘马)水乳剂600 900ml /hm 2,于小麦拔节期前,对水600kg /hm 2 茎叶喷雾。防除阔叶杂草:用20%使它隆乳油750 ml /hm 2,对水600kg /hm 2 茎叶喷雾,或用10%苯磺隆可湿性 粉剂150 225g /hm 2, 小麦拔节前,对水600kg /hm 2 喷雾,或用75%苯磺隆(巨星)干悬浮剂15 22.5g /hm 2,于小麦拔节 前,对水600kg /hm 2 茎叶喷雾。2.2 病虫害防治 小麦病虫害发生以小麦纹枯病、小麦赤 霉病、 小麦蚜虫、红蜘蛛为主。小麦纹枯病:春季小麦病株率达20%的田块及时喷药,喷药时期为小麦拔节初期,以阻止 病害侵入茎秆, 喷雾所用药剂为20%三唑酮乳油、15%或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三唑醇可湿性粉剂等,此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0%多菌灵悬浮剂、5%井冈霉素水剂等农药也可继续使用。常规喷洒加水的药液600 750kg /hm 2,连喷2次,每次间隔7 10d 。在小麦生长中后期,加强田间管理,清沟沥水,降低田间湿度,减轻病害发生程度。小麦赤霉病: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应预防为主,其关键在于首次用药时间,当扬花10% 50%时即可喷药保护预防病菌侵染和传播,若用药时遇雨,可补喷1次,第1次用药后7d 左右再喷药1次。在小麦初花期,选择渗透性、耐雨水冲刷性和持效性较好的农药,可选用40%多菌灵悬乳剂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g /hm 2,或80%多菌灵超 微粉750g /hm 2, 也可用28%复方多菌灵2250g /hm 2 。机动弥雾机施药:药液量225kg /hm 2 ;手动喷雾器喷雾:药液量 450 600kg /hm 2。小麦红蜘蛛:小麦返青后每周进行调查,当平均每尺长有虫200头或每株有虫6头时即可施药防治,可用2%混灭威粉剂或1.8%阿维菌素乳油120 150ml /hm 2;40%乐果乳油、 40%毒死蜱乳油600 750ml /hm 2加水750kg /hm 2 喷雾, 并兼治麦蚜等。小麦蚜虫:防治指标为拔节初期百株平均蚜量达50头,有蚜株率达20% 40%,孕穗期百株平均蚜量达200 250头,有蚜株率达50%,灌浆初期百株平均蚜量达500头, 有蚜株率达70%左右,即可用药防治,可用10%吡虫啉或50%抗蚜雾可湿性粉剂150 225g /hm 2,40%乐果、25%唑蚜威或25%快杀灵乳油600 750ml /hm 2, 2.5%功夫或10%氯氰菊酯乳油300 450ml /hm 2,1.8%阿维菌素乳油105 150ml /hm 2,对水750kg /hm 2 左右 喷雾。尤其是小麦扬花后至灌浆期间,蚜量上升迅速,危害严重,应适期早治。3小麦防冻害技术 3.1 小麦遭受早春冻害的原因早春冻害(倒春寒)是指小 麦在过了“立春”季节进入返青拔节这段时期,因寒潮到来降温, 地表温度降到0?以下,发生的霜冻危害。因为此时气候已逐渐转暖, 又突然来寒潮,所以也称为倒春寒。在3、4月份,本地小麦先后完成了春化阶段和光照阶段的发育,小麦完成春化阶段发育抗寒力就降低,通过光照阶段后开始拔节,完全失去了抗御0?以下低温的能力,便会发生早春冻害。3.2 早春冻害的早春预防和冻害补救措施 一是对生长过 旺麦田适度抑制生长,主要措施是早春镇压起身期喷施壮丰 安;二是灌水防早春冻害, 在寒潮来前喷水,可以起到调节地(下转第1320页) 责任编辑胡先祥责任校对胡先祥 农技服务,2012,29(12):1278,1320

太和县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技术-精选文档

太和县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技术 2010年9月27日以来,太和县已连续4个多月无有效降雨。 由于干旱持续时间长,加之2010 年冬季强寒流南下频繁,形成旱冻叠加,造成部分地块苗情青枯和黄苗现象,冻害级别达级。太和县大部分小 1~3 麦在越冬前浇灌1~2 遍,但2010年由于受 上述因素特别是持续旱情的影响,又出现旱情导致苗情降级。未浇水的麦 田受害更重,已有个别地块出现青枯死亡现象。在砂礓黑土地中旋耕整 地、镇压不实的田块,小麦根系缺水造成植株长势不良,群体不足甚至干 枯死亡。立春季节已过,气温逐渐回升,小麦进入旺盛生长阶段,此阶段是决定小麦穗数和穗粒数的关键时期,为了使麦田苗情有效转化,稳健生 长,夺取丰收,结合太和县生产实际,将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技术总结如下。 1 科学浇水,抗旱保苗 1.1适期灌溉 小麦的灌溉时间越早越好。一般在立春前,当气温回升时,根据苗情和土壤墒情进行灌溉。在立春之后,要大面积对小麦进 行灌溉,防止出现干旱现象。一般要求在2月20日前对缺水麦 田进行第1次浇灌。为避免浇水后土壤结冰,宜在10: 00—16: 00 进行灌溉。 1.2适量灌溉 在对小麦进行灌溉时要控制灌水量,不宜过多或过少。一般 灌水量为450 m3/hm2 左右,一般灌溉以田块表面不积水为宜。 1.3 按照次序灌溉 首先应该浇灌旱情较重的砂礓黑土、淤土地以及秸秆还田的地块。然 后浇灌沙土、两合土地;弱苗、黄苗要比旺长苗、壮苗先浇水。高岗坡地先 于洼地、河滩地浇水。

2 因苗追肥,促弱转壮 春季的4 个月是决定小麦产量的关键时期。小麦起身期是争穗数的关键时期;拔节期是争大穗的关键时期。春季田管要达到 保穗数、争大穗”的预期目标,在做好抗旱浇麦的同时,还要看苗追肥。追肥时间掌握在3 月20 日至4 月20 日,以3 月底4 月初追施最好。追施量视苗情而定,一般施尿素75~150 kg/hm2。 瘦弱发黄、群体不足的麦田多追,旺长苗少追并延迟到清明以后追施[1-2] 。有雨趁雨撒施,无雨在墒情充足的情况下,用独腿楼隔行穿施。 中耕划锄既能疏松土壤,消除板结,提高地温,通气保墒,促根生长,健壮植株,又能消除杂草,减少病虫发生,深锄还可控旺。要结合灌溉进行 中耕,宜在浇水后地皮泛白时进行。一般中耕深度为3?5 cm,三类苗田块应浅锄,苗稠、苗旺的田块适 中耕划锄应在2 月底前结束。 4 预防倒春寒 太和县4 月上中旬往往出现倒春寒天气,形成小麦冻害或冷

小麦中后期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措施

小麦中后期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措施 小麦生长中后期是决定小麦粒数和粒重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是麦田病虫害多发、重发期,也是小麦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麦田管理的好坏,对小麦产量的高低影响非常大。因此搞好中后期管理和病虫防治对于小麦获得丰产丰收尤为重要。为了最大限度的提高穗粒数和粒重,夺取小麦高产稳产。在管理技术上主要抓好以下几各方面。 1 保持适宜的氮素营养水平 小麦生长中后期是小麦一生中需肥最多的时期,一旦脱肥将会造成严重减产,因此对有可能出现发黄脱肥的麦田要在孕穗期进行施肥给予调节,施肥量不可过大,一般不要超过7.5公斤;小麦生长后期不脱肥的麦田不要再施氮素化肥。关于小麦贪青晚熟的问题,主要是在生长前期氮肥施用量过大造成的,根本途径是控制基肥和拔节前氮肥施用量。 2 浇水 小麦拔节后即进入孕穗、扬花、灌浆时期,即是需水的高峰期,也是形成经济产量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稍有旱象,就会明显影响小麦的产量。保证水分

供应是确保小麦正常扬花、灌浆、增粒数、争粒重的关键。孕穗阶段,麦田墒情稍有不好,就应马上浇水,满足小麦穗部发育对水分的需求,以攻穗大粒多。小麦在抽穗灌浆期的需水量占全生育期的三分之二,孕穗期是小麦需水的临界期,浇水对保花增粒有显著作用,应根据土壤墒情在孕穗期和开花期浇水,以保证土壤水分为田间持水量的75%左右。晚茬麦要浇好灌浆水,以提高光合高值持续期,并抵御干热风的危害,提高千粒重。但是在成熟前小麦抽穗期要遇旱浇水,保持土壤湿润,才能穗大粒多,麦田在收获前15~20天,减少浇水避免引起沤根造成小麦早衰死亡。 3 加强预测预报防治小麦病虫害 要加强麦田病虫预测预报,一旦达到防治指标要立即进行防治,减少损失。小麦条锈病、叶锈病、赤霉病、叶枯病以及小麦蚜虫和红蜘蛛等都是每年要发生的小麦病虫害,只不过是在发生程度上有所不同。要做好预测预报,随时注意病虫害发生动态。 4 叶面喷肥 小麦后期进行叶面喷肥是增加粒重的有效措施,小麦开花以后,植株营养水平不良时,如小麦叶片发黄有可能脱肥早衰的麦田,可采用叶面喷肥的方法予以调节补充。应根据麦苗田间长势,抓住有利的墒情,

小麦中后期管理技术要点

小麦中后期管理技术要点 中后期管理要以延长叶片功能期、稳定亩穗数、增加穗粒数、提高千粒重、优化品质为主攻方向。现提出如下管理措施: 1、合理追施拔节肥、提高穗粒数:返青期未施肥的地块,拔节中后期亩施尿素20公斤,施过肥的地块亩施尿素7.5--10公斤,以减少小花退化,提高穗粒数,并为提高粒重打基础。 2、预防低温冷害:在寒流到来时,提前浇水,以水调温,调节小麦植株附近的温度,可预防或减轻晚霜危害。 3、补施灌浆肥:小麦抽齐穗后(5月上旬)结合浇水亩追施尿素4—5公斤,对于增加穗粒数,提高千粒重效果明显。 4、叶面喷肥:小麦叶面喷肥可延长叶片功能期,保持根系活力,防止早衰,抵御干热风危害,增加穗粒数,提高千粒重。具体方法是在抽穗至灌浆期,亩用磷酸二氢钾0.15公斤加尿素0.5公斤加硫酸锌0.1公斤或天丰素8克对水50公斤喷洒叶面,间隔7天喷洒一次,提高千粒重,预防干热风。 5、以锈病、白粉病、赤霉病为主的病害防治:白粉病一般发生在4月中下旬,发现有发病中心的麦田亩用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20—30克对水50公斤及时喷雾防治;加强条锈病监测,发现发病中心立即施药防治,方法同防治白粉病;赤霉病以预防为主,小麦抽穗期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克,对水40—50公斤喷雾,扬花后再喷一遍。 6、以吸浆虫、麦穗蚜为主的虫害防治:发生吸浆虫地块要搞好蛹期防治和穗期的成虫补治。方法是:在4月下旬亩用50%辛硫磷乳油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300毫升加水5公斤拌干细沙土20公斤顺垄撒施,撒后及时浇水。抽穗后,当两手扒开麦垄一眼能看见2-3头成虫时,亩用50%辛硫磷乳油50毫升或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5毫升加水30—40公斤喷雾防治成虫,间隔2—3天喷一次,连喷3—5次。当百株有蚜500头时,亩用25%氰戊氧乐乳油50毫升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克、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0克对水40-50公斤喷雾防治。 7、适时收获:蜡熟中后期及时收获,强筋小麦分品种单收、单打、单贮,防止机械混杂,降低小麦品质。

冬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技术

冬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技术 一、旱地、水浇地冬小麦春季管理技术 1.旱地麦田 (1)趁墒追肥。早春趁墒追肥可有效促弱转壮、提高中后期良好生长和抗旱吸肥能力。对于未施基肥或基肥使用量不足的弱苗田,在返青~拔节前尽早趁墒亩追施尿素4~5公斤。追肥方法有二种:一是返青初期趁土壤返潮之际,行间耧施化肥,这是机播麦区首选方法;二是趁雨追肥。 (2)耙地与镇压。耙地与镇压可切断土壤水分散失通道、弥补裂缝,具有明显保墒增温促早发的效果。可在土壤化冻3~5厘米时,用人工丁字耙或机引耙地农具,顺行耙地;旺苗田、返青前失墒较多麦田、表土喧松且土坷垃较多麦田,返青初期可采取轻磙镇压办法,镇压避免在天寒地冻时进行。 (3)中耕除草。早春耙地或镇压后,结合除草,在起身~拔节初期再进行人工划锄1次。各类麦田都应划锄,划锄具有保墒、除草、松土多重功效,划锄要行间深(2~3厘米)、株边浅(1~2厘米)。 2.水浇地麦田 我区有少部分水浇地冬小麦。头水一般亩灌溉量40~70方,结合灌水、头肥可亩追施尿素10公斤左右;水肥条件较好川区有少部分早播旺苗田,要促下控上,头次水肥使用可推迟到拔节期使用。在浇水时间上,注意选在日均气温稳定在3℃以上的晴天中午浇水。尽量小水细浇,防止大水漫

灌,避免田间积水,出现夜间结冰。水浇地冬小麦一般不进行早春趁墒追肥、顶凌耙地和镇压作业,但也需在起身~拔节初期进行至少1次中耕除草的划锄作业,同时更应重视病虫草害和“倒春寒”的防控。 二、不同苗情分类指导,科学管理 春季肥水管理是调控群体和个体的关键措施,各乡镇一定要因地因苗管理,突出分类指导。 1.旺长麦田。该类麦田冬前亩茎数达80万以上。该类麦田易遭受早春冻害,群体通风透光不良,后期易倒伏,春季管理应采取以控为主。一般早春化冻前用较重石磙镇压,可控制植株疯长;返青初期,用锄头适当深锄(3厘米左右),切断部分表层根系,促进根系下扎,防止后期根倒发生;起身期喷施矮壮素等化学药剂防倒伏。同时水肥管理上,旱地冬小麦如果没有因为旺长而出现脱肥症状,苗期不追肥。若有脱肥症状,起身~拔节期趁墒每亩追施尿素5~10公斤。水浇地冬小麦旺长田,一般要将水肥使用时间推迟到拔节期。但已出现发黄脱肥症状的旺长田,可在起身初期结合浅浇水(30~40方/亩),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如无脱肥症状,可在拔节中后期结合灌水亩追施尿素约8公斤。 2.一类麦田。一类麦田多属于壮苗麦田,也是最理想的苗情,亩茎数60~80万,应促控结合、防止由壮转旺。一般返青期如果墒情较好,早春化冻前用轻型石磙镇压,耙地适当推迟,适当拉长镇压和耙地间隔期。锄地可在返青中期~起身期结合除草进行。同时水肥管理上主张氮肥后移,

小麦后期管理关键技术(完全版)

小麦生育后期,是指小麦从抽穗开花,历经灌浆到小麦成熟收获这一段时间,约40天左右,时间虽短,但却是小麦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 小麦后期管理的主攻方向

保护叶片功能 小麦抽穗以后,主要是旗叶、倒二叶和穗下节间进行光合作用,生产碳水化合物供给籽粒灌浆。 因此,保护好旗叶和倒二叶,延长它们的绿色功能期,增加光合作用强度,对提高粒重有重要作用。 延缓根系衰老 小麦拔节期后,次生根的增加率显著下降,根系生长一般持续至抽穗时为止,根系功能可延续到成熟期。 在花后,根系的活力就开始衰退,对肥水的吸收能力下降。通过叶面追肥可有效的延缓根系衰老,使小麦根系具有较长时间吸收水分和养分的功能,同时对提高叶片光合作用强度和持续时间也有直接的影响。 防治病虫害 小麦生长后期的病害主要有赤霉病、锈病、白粉病等,虫害主要是吸浆虫、麦蜘蛛、蚜虫等,若未及时防治,对产量影响极大。

小麦后期管理技术 早浇灌浆水 俗话说:“灌浆有墒,籽饱穗方”,充分说明充足的水分对提高小麦千粒重的必要性。 充足的水分以保证小麦生理用水,利于贮存在茎叶中营养物质向籽粒运转。同时还可改善田间小气候,降低高温对小麦灌浆的不利影响,减少干热风的危害。灌浆水可提高籽粒灌浆强度,提高饱满度,增加粒重。 浇灌浆水的的注意事项 灌浆水一般应在孕穗期至灌浆初期选择晴天无风时进行。 ● 早浇灌浆水,籽粒尚未灌浆,不易倒伏,小麦扬花后一周左右应及时浇灌浆水。小麦成熟前15天要停止浇水,不宜浇麦黄水。

● 做到无风快浇,有风停浇,密切注意天气变化,不在温度过高的天气状况下浇水;切忌在风雨天气来临前浇水,以防倒伏。 ● 浇水不宜过大,但要使底墒得到补充,保护深层根系不早衰。 及时防治病虫害 主要虫害:蚜虫、吸浆虫、麦蜘蛛等 小麦蚜虫 蚜虫是影响小麦灌浆的最主要的害虫,繁殖很快,多雨时易爆发。 穗期田间百株蚜量达1000头以上,益害比(天敌∶蚜虫)低于1∶150时,可选用啶虫脒、吡虫啉、抗蚜威、高效氯氟氰菊酯、苦参碱、耳霉菌等药剂喷雾防治。

小麦中后期管理的技术

小麦中后期管理技术 目前我省小麦正处在起身拔节期,是肥水管理的关键时期,针对当前我省小麦苗情、土壤墒情,农民朋友应积极开展小麦中后期管理,构建合理群体,预防可能出现的不利因素,夺取小麦丰产丰收。具体应做好以下措施: 旱地麦田 1、旱地麦田立足抗旱,做好锄划保墒,促进个体发育。 因去冬及今春的低温和阶段性的干旱,我省旱地小麦个体发育普遍偏小,生育期较常年稍推迟。虽然2月下旬和3月中旬的降雨补充了表墒,但近期气温回升较快、多风,土壤失墒严重。因此,旱地麦田管理重点是中耕锄划,松土保墒,促苗早发,同时消灭杂草,抑制春蘖生长,确保麦苗稳健生长。对于晚播弱苗田,还应抓住有效降雨过程,每亩撒施或沟施尿素5-7.5公斤或10公斤的黑金珠营养肥。所有麦田都应在进行红蜘蛛和麦蚜防治时混喷叶面肥和抗旱保水剂,以减少叶面蒸腾,提高小麦自身抗旱能力,提高成穗数,增加穗粒数和粒重。 2、地膜小麦做好中期护膜保墒,后期应揭膜防止早衰。

地膜破损会大大降低保墒增温效果,对出现破损或揭膜的地膜小麦田应进行膜际两侧培土作业护膜,并用土封堵膜上较大的破洞,以减少土壤蒸发,并进行膜侧中耕保墒除草。小麦生育后期土壤水分主要通过叶面蒸腾散失,地面蒸发量较小,为降低地温,延长灌浆时间,预防早衰,地膜小麦应在小麦灌浆中期进行揭膜。 水地麦田 目前,冬、春浇过的麦田土壤墒情均可满足小麦起身期对水分的需求。因此中后期管理上应根据苗情、分类指导、巧用肥水、科学管理,构建合理成穗群体,促进成大穗。 1、晚播麦田肥水管理措施。 针对目前亩总茎数60万左右的晚播麦田,管理措施上仍以促为主,尽早浇水,并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或20公斤黑金珠全营养肥,促进个体发育,延缓小蘖分化,增加中小蘖成穗,提高亩穗数,促进小花分化,实现穗大粒多。浇水后及时中耕提温保墒,多管齐下增加群体,争取高产。 2、壮苗田肥水管理措施。 亩总茎数80万左右的壮苗麦田,应适当将浇水时期推迟到拔节中期,并亩追施尿素 5-7.5公斤或10-15公斤黑金珠全营养肥,促进穗大粒多,延缓叶片和根系衰老,提高粒重。 亩总茎数90-100万的壮苗麦田,目前土壤墒情较好,应将浇水时间推迟到拔节末期,并亩追施尿素5~7.5公斤或10-15公斤黑金珠全营养肥,以促进大小蘖两极分化,防止出现倒伏或贪青晚熟;针对土壤墒情较差或出现脱肥症状的麦田,应在拔节前期浇水,并亩追施尿素5~10公斤或10-15公斤黑金珠全营养肥,以防根系早衰,粒重降低,影响产量。 3、旺苗田肥水管理措施。 亩总茎数在100万以上的旺长麦田,易发生春季冻害,应采取适当深中耕7-10厘米,切断部分根系,起到蹲苗和控制第一节间长度防倒,促进大小蘖两极分化的效果,以构建合理群体,减少水肥消耗,改善田间通风透光等生态环境,减少病害发生,实现穗大粒多。这类麦田以控为主,一旦发生早衰或脱肥,应立即浇水追肥,减轻早衰。 4、拔节期增量灌水,满足后期生长需要。

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冬小麦高产栽培 摘要:我团有效积温2600-3000℃,适宜冬小麦的生长,近几年单产较往年有所提高,但还没有挖掘出最大潜力,还有提升空间。 关键词:冬小麦高产栽培 1、精细整地 小麦的根系比较发达,其中70%集中在距地表10—30 厘米的耕层内,播前做好精细整地工作,对于促进小麦根系的发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氮、磷配合,三肥坐底 据研究表明小麦施肥实行粗、细结合,氮、磷配合,采用粗肥、氮肥、磷肥“三肥坐底”的方法,是一项显著的增产措施,也是培育冬前壮苗的有效手段。增施有机肥料,可以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结构,是建设稳产、高产农田的根本途径之一。因此,要本着“粗肥为主,化肥为辅”的原则,通过各种途径,广辟肥源,为麦田备足底肥。一般重施底化肥的麦田,要比在年后追施同等肥量的麦田苗期生长快、长势壮,越冬死苗少、成穗率高、增产显著。一般保肥能力强的粘质土壤,可将全生育期氮肥总量的一半以上坐底施用;保肥能力较差的沙质土壤适当少些,约占全期氮肥总量的40%左右坐底为宜。根据大量试验证明,一般亩产500千克以上的麦田,需施优质土杂肥5000千克以上,标准氮、磷肥各50千克,硫酸钾10千克左右。 2.1、适墒播种 水分是种子发芽、出苗的必要条件。小麦种子必须吸收相当于本身重量45%左右的水分才能发芽。水分不足,往往成为影响出苗和提高小麦产量的主要限制因素。所以足墒下种是确保苗全苗壮的重要措施。我团近几处秋季雨量逐渐减少,且前茬作物灌水较少,待秋作物收获后,土壤墒情已显不足。所以浇足底墒水,不仅能满足小麦出苗和苗期的生长需要,而且为中、后期生长奠定良好的基础。一般认为,沙土地含水量若小于15%一16%;二性土含水量小于17%一18%;粘土地含水量小于20%,都应在浇足底墒水后

当前小麦田间管理技术

当前小麦田间管理技术 小麦拔节期是小麦从以营养生长为主转向以生殖生长为主的重要时期,是决定小麦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的关键时期,是调控小麦群体的最后时期,是防治小麦纹枯病的最后一道关口。所以加强小麦返青拔节期管理,对奠定小麦丰收基础,挖掘小麦增产潜力具有重要意义。要突出抓好以下几项技术措施。 1、及时追施拔节肥孕穗肥 普施重施小麦拔节孕穗肥。小麦拔节孕穗肥是指从起身拔节到剑叶露尖期间施用的肥料。施好拔节孕穗肥,提高供肥强度,可满足小麦需肥高峰对肥料的需求,它可巩固分蘖成穗,确保足穗;减少小穗和小花退化,增大穗型,提高每穗实粒数;增强光合能力,防早衰、争粒重。因此,小麦拔节孕穗肥是小麦一生中最为关键性的肥料,是一次当家肥。 2、纹枯病的防治 小麦纹枯病要在返青拔节期及时进行1-2次防治。纹枯病的防治要做好喷洒用药、喷洒时期、喷洒方法三个环节。喷洒用药以井冈霉素、三唑酮、禾果利效果较好,喷洒时期以返青至起身期为最佳时机,同时拔节期应继续补治。喷药时一般每亩用5%井冈霉素150-200毫升对水50公斤喷麦茎基部防治,或20%的三唑酮乳油80~100毫升,加水量50公斤以上,才能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喷洒三唑酮还有控制中后期锈病、白粉病发展蔓延的效果。 3、黄花叶病的防治 感病小麦秋苗期一般不表现症状,春节后小麦返青期才显症。发病初期,心叶上出现长短不等的褪绿条状斑,随着病情扩展,多个条斑联合形成不规则的淡黄色条状斑块或斑纹,成黄色花叶状。感病小麦植株矮化,穗小粒少,子粒秕瘦。小麦土传花

叶病主要靠病土、病根残体和病田流水的扩散自然传播;传播的直接生物媒介是一种习居于土壤的真菌——禾谷多黏菌,一般侵染温度为12.2~15.6℃,潜育2周后表现症状。春季长期阴雨、低温也能加重病害的发生。一是加强肥水管理,增施基肥和充分腐熟的农家肥,健田与病田不串灌、漫灌;二是加强栽培管理,防止病残体、病土等传入无病区。三是化学防治,对发病区域可追施尿素每亩5~6公斤补充营养2~3次,或2%的尿素溶液加磷酸二氢钾叶面喷施3~5次,也可用2%菌克毒克200ml,也可按照说明书加入病毒快克等药剂,加水50kg喷雾,加速苗情转化;对点片发生的地块,可将病株连土一起挖除,在病穴中撒入生石灰填平。 4、搞好化控,防止倒伏 对于高产壮苗麦田,以及群体偏大有倒伏趋势的麦田,为控制植株旺长,缩短基部节间,降低株高,防止倒伏,要在小麦起身期喷施20%的壮丰安乳油,每亩用量40~50毫升对水30~40公斤,进行叶面喷施。喷施化控剂一定要注意喷匀,严防重喷和漏喷。 5、蚜虫的防治 蚜虫刚发生时多在小麦底部叶片上,所以不易被发现,当发现上部叶片被危害时,就已对小麦产量造成了影响,严重时影响小麦抽穗,所以应注意观察,早发现、早防治。拔节及孕穗期当有蚜株率达15%或平均每株有蚜虫10头左右就要及时防治。可每亩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80毫升、20%百蚜净60毫升、40%保得丰80毫升、2%蚜必杀80毫升、35%乐斯本30~35毫升,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0~15克,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克,上述农药品种任选一种,对水35~50公斤,于上午露水干后或下午4点以后均匀喷雾。如发生较严重,每桶水再加1包10%的吡虫啉混合喷施。

【农业】小麦中后期管理关键技术(完全版)

小麦中后期管理关键技术(完全版) 小麦生育后期,是指小麦从抽穗开花,历经灌浆到小麦成熟收获这一段时间,约40天左右,时间虽短,但却是小麦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 一、小麦后期管理的主攻方向 1、保护叶片功能 小麦抽穗以后,主要是旗叶、倒二叶和穗下节间进行光合作用,生产碳水化合物供给籽粒灌浆。因

此,保护好旗叶和倒二叶,延长它们的绿色功能期,增加光合作用强度,对提高粒重有重要作用。 2、延缓根系衰老 小麦拔节期后,次生根的增加率显著下降,根系生长一般持续至抽穗时为止,根系功能可延续到成熟期。在花后,根系的活力就开始衰退,对肥水的吸收能力下降。通过叶面追肥可有效的延缓根系衰老,使小麦根系具有较长时间吸收水分和养分的功能,同时对提高叶片光合作用强度和持续时间也有直接的影响。 3、防治病虫害 小麦生长后期的病害主要有赤霉病、锈病、白粉病等,虫害主要是吸浆虫、麦蜘蛛、蚜虫等,若未及时防治,对产量影响极大。

二、小麦后期管理技术 1、早浇灌浆水 俗话说:“灌浆有墒,籽饱穗方”,充分说明充足的水分对提高小麦千粒重的必要性。充足的水分以保证小麦生理用水,利于贮存在茎叶中营养物质向籽粒运转。同时还可改善田间小气候,降低高温对小麦灌浆的不利影响,减少干热风的危害。灌浆水可提高籽粒灌浆强度,提高饱满度,增加粒重。 浇灌浆水的的注意事项:灌浆水一般应在孕穗期至灌浆初期选择晴天无风时进行。

● 早浇灌浆水,籽粒尚未灌浆,不易倒伏,小麦扬花后一周左右应及时浇灌浆水。小麦成熟前15天要停止浇水,不宜浇麦黄水。 ● 做到无风快浇,有风停浇,密切注意天气变化,不在温度过高的天气状况下浇水;切忌在风雨天气来临前浇水,以防倒伏。 ● 浇水不宜过大,但要使底墒得到补充,保护深层根系不早衰。 2、及时防治病虫害 (1)主要虫害:蚜虫、吸浆虫、麦蜘蛛等

冬小麦田间管理技术

摘要总结冬小麦田间管理技术,包括冬前管理、越冬管理、早春管理、中后期管理等方面内容,以为冬小麦高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冬小麦;田间管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12-0098-01 1 冬前管理(10月下旬至12月下旬) 1.1 主攻目标 这一时期主攻目标是促根增蘖、培育壮苗。如遇干旱应及时浇水,因为小麦最忌苗期干旱,浇水时应浇透水,且浇水后及时中耕破除地表板结,增强土壤保墒能力。一般基本苗数达到240万~270万株/hm2,12月中旬主茎叶龄7.5叶,单株分蘖4~5个最佳。 1.2 主要措施 一是播种出苗后及时对大田进行查苗补缺,对播种过稀或过密或出现疙瘩苗的地块,应及时补种。对群体过大或疙瘩苗进行中耕,做到苗匀苗壮。二是开展化除。根据麦田杂草的发生规律,一般10月20日至11月底为杂草出土高峰期,翌年2月中旬至3月上旬次高峰。对水旱轮作或单子叶杂草和阔叶杂草混发麦田,用6.9%精恶唑禾草灵750 ml/hm2、75%苯磺隆干浮剂22.5~30.0 g/hm2或50%异丙隆1 800~2 250 g/hm2对水375 kg/hm2在冬前或早春进行喷雾防治。对泽漆、麦家公和其他阔叶杂草混生的麦田,用20%氯氟吡氧乙酸600~750 ml/hm2或40%唑草酯30~60 g/hm2对水375 kg/hm2喷雾防治。对猪秧秧、繁缕等恶性杂草多发生田,可将20%使它隆乳油375~450 ml/hm2与骠马6.9%乳油750 ml/hm2混用,兼治播娘蒿、荠菜、看麦娘、棒头草等。 2 越冬管理(12月下旬至2月上旬) 2.1 主攻目标 保主茎、促大蘖、安全越冬。要加强麦田水肥管理,如遇干旱要浇好越冬水,注意在浇水时一定要浇足浇透,为小麦分蘖打下基础,同时也为安全越冬作保障。 2.2 主要措施 一是中耕松土,除草保墒,每次大雨后或浇水后都要及时进行中耕,既可以防止土壤板结,降低土壤水分蒸发速度,又可以提高地温保证小麦安全越冬。二是防止畜禽糟蹋和人为损害。三是镇压挖旺。对于麦苗生长过旺的田块要适时镇压,起到抑制地上部生长,控旺促壮作用。在平均气温5 ℃以上、地表较干、没有冻土层时,选择晴天午后进行。压干不压湿、不压冻,连续镇压2~3次,隔10 d进行1次。镇压后及时中耕。冬前旺长麦田要在11月底或12月初进行横耕或深中耕。耙掉部分麦苗,切断部分次生根,抑制群体过快增长,控制发育进程,以防群体过大或拨节过早。同时也可开展化学调控,控旺防倒。在旺长麦田喷洒壮丰胺等生长调节剂,可控制旺长,并可防止麦田发生早春冻害[1-2]。为防旺长麦田中后期倒伏,可在小麦拔节期喷洒壮丰胺、矮壮素等抑制类植物生长调节剂。 3 早春管理(2月中旬至3月上旬) 3.1 主攻目标 这一时期为小麦的返青至拔节期,要控春蘖、促大蘖。 3.2 主要措施 要及时追施氮素化肥,促进小分蘖迅速生长。发现主茎和大分蘖已经冻死的麦田,要分2次追肥。第1次在田间解冻后即追施速效氮肥,施尿素150 kg/hm2,开沟施入,以提高肥效。缺墒麦田对水施用;磷素有促进分蘖和根系发育的作用,缺磷的地块可以混合施用尿素和磷酸二铵。第2次在小麦拔节期,结合浇拔节水施肥,施尿素150 kg/hm2。一般受冻麦田,仅叶片冻枯,没有死蘖现象,早春应及早划锄,提高地温,促进麦苗返青。在起身期追肥浇水,提高分蘖成穗率。但是对于过量滋生或生长过旺的田地应控春蘖、促大蘖、抑小蘖、育

冬小麦春季管理技术要点

冬小麦春季管理技术要点 摘要:春季冬小麦要因苗管理,运筹肥水,促弱控旺,及时防治病虫草害。 关键词:春季;冬小麦;管理技术 春季是冬小麦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管理要以多成穗,成大穗、防倒伏为主要管理目标。 一、因苗管理,运筹肥水 春季在小麦的返青、起身、拔节和挑旗各期,要根据土壤肥力水平和麦苗生育状况确定肥水的施用。 1、返青期。是冬小麦进入以根、蘖、叶为生长中心的营养生长时期,对氮素营养的需要虽然不多,但却是决定小麦产量的氮素反应敏感期,即氮营养临界期。如果氮营养不足,就会造成根少、苗小、分蘖少,不能形成高产群体;而氮素过多,则叶大,分蘖多,群体过大,营养消耗多,对生殖生长造成影响。因此,返青肥水应根据苗情而定。在底肥充足,冬季已施肥、浇水或土壤肥力水平较高的田块,可以不施用返青期肥水。在旱地麦田或晚播麦田,麦苗长势弱,返青期肥水具有促分蘖,提高成穗率的重要作用,可在返青后追施尿素15~25kg或碳铵50~70kg。地力较差的麦田氮肥不应过多,如果基肥磷钾肥不足还要追施磷、钾肥。 2、起身期。起身期施用肥水,可以巩固冬前分蘖,促进春季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特别是对群体较小的壮苗效果最好,可以亩施尿素10~15kg。对冬季未施肥且群体大小适中的田块,此期肥水也有较好的效

果。对返青期经过深中耕控制且群体过大的田块,此期应少施或不施肥。 3、拔节期。对苗情好、分蘖多、群体和个体生长适宜的麦田,应促控结合,以提高分蘖成穗率,促穗大粒多为目标,每亩施尿素15kg 左右。返青期追肥量不足的麦田,在拔节中期再追施尿素10kg。如果小麦出现微量元素缺素症状,还要在这个时期有针对性地喷施锌、锰、钼等微肥,可以有效地提高结实率,促进籽粒饱满,增加产量。 4、对于强筋小麦,要在扬花期追施一次氮肥,亩施尿素4~5kg。 二、划锄镇压,增温保墒,促弱控旺 中耕划锄具有防止土壤板结、除草、保墒防旱、提高地温、促进生长以及控制旺长等多种功效,降雨、灌溉后以及早春季节,应对小麦进行中耕、划锄。对于肥力充足,群体生长旺盛的麦田,为了促进保墒,应加强中耕,通过深中耕伤根控制植株长势,促进麦苗早发稳长。但是,对于没有水浇条件的旱地麦田,要将镇压提墒作为春季管理的重要措施,经过浅划锄减少蒸发,保持水分。对晚播小麦则应该及时进行浅中耕划锄,划锄时要防止锄断根系和掩埋麦苗。对于旺长麦田,返青期镇压可以健根促蘖、控旺转壮防倒伏;也可以在返青前后使用生长调节剂控制旺长,防止倒伏。 三、化学除草、防治病虫害 开春后要加强病虫草害的监测防治,重点防治小麦纹枯病、条锈病、白粉病、红蜘蛛等病虫害。在温度适宜是及时进行化学除草。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2011年冬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技术指导意见

2011年冬小麦返青至拔节期田间管理技术指导 意见 自去年10月中旬以来,我县连续4个月降水量4.2毫米,较常年偏少79.7%,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气候干旱。面对严重的旱情,我县迅速开展了以“科学抗旱、分类指导”为原则的冬小麦抗旱促春管保夏收活动,普遍实施了以镇压、中耕锄划抗旱防寒措施,对未浇封冻水、严重干旱地块实施了浇救命水补救措施,取得显著的成效。但是,随着气温的不断提升,旱情的持续,冬小麦墒情和苗情不容乐观。据气象部门测报,目前日平均气温已连续5天3℃以上,小麦即将进入返青期,正是促小麦促进苗情转化升级的关键时期。为切实抓好冬小麦返青期田间管理,促进苗情转化升级,为夏粮丰收奠定基础,针对我县冬小麦苗情和旱情,提出以下技术指导意见。 一、对墒情较好的地块,要进一步搞好中耕锄划 中耕锄划是一项传统有效的麦田管理措施。中耕锄划既能破除板结,疏松土壤,起到提墒、保墒、抗旱、增温的作用,利于进根、蘖发育,促进小麦早返青早生长,促进根系生长,又能消除杂草,控制旺长。各地要提高认识,加强宣传发动,组织和动员广大农民群众切实抓好麦田中耕锄划,力争在返青前后对所有的麦田中耕锄划一遍。锄划时要切实做到细、匀、平、透,不留坷垃、不压麦苗、不漏杂草,确保锄划效果。

二、对土壤墒情严重不足的麦田,早浇返青水补墒,补施速效化肥,浇后锄划 1、早浇返青水。据气象部门测报,目前日平均气温已连续5天3℃以上,对土壤墒情严重不足(目前土壤表层干土层仍大于3厘米)的地块,于近日抓紧浇水。浇水时应注意,选择晴天上午10点到下午4点前小水细浇。要做到小水灌溉,白天浇水后能较快渗下,当日下渗,地表无存水。杜绝大水漫灌,防止地表积水,出现夜间地面结冰现象。浇水时如遇大幅降温,应立即停浇,待气温回升后再浇,以防冻害发生。浇水量以晚上降温前全部渗完、地面无积水为宜。 2、结合浇水追肥。每亩补施5-7公斤尿素或10-15公斤碳酸氢铵,底肥不足的适量增施磷酸二铵或三元复合肥,促麦苗转化升级。 3、浇水后地表墒情适宜时要及时划锄。锄划可以破除板结,疏松土壤,保墒增温,缓解因浇水造成的低温下降,促进根系和分蘖生长。 三、突出搞好水浇麦田的分类管理 目前水浇麦田墒情、苗情、土壤供肥能力差异较大,返青期肥水管理一定要因地因苗制宜,分类指导。对于冬前浇过越冬水、墒情较好的水浇麦田,春季管理可按照先管三类麦田,再管二类麦田,最后管一类麦田的顺序管理。 1、以促为主,搞好三类麦田的肥水管理。三类麦田返青始

小麦中后期管理技术要点

小麦中后期管理技术要点,高产就在一瞬间! 因地制宜,浇足开花水或灌浆水 小麦开花至成熟期的耗水量占整个生育期耗水总量的四分之一,需要通过浇水满足供应。干旱不仅会影响粒重、抽穗、开花,还会影响穗粒数。 所以小麦扬花后10天左右应浇开花水或灌浆水,以保证小麦生理用水,同时还可改善田间小气候,降低高温对小麦灌浆的不利影响,抵御干热风的危害,提高籽粒饱满度,增加粒重。此期浇水应特别注意天气变化,不要在风雨天气浇水,以防倒伏。成熟前土壤水分过多会影响根系活力,降低粒重,所以,小麦成熟前10天要停止浇水。

做好“一喷三防” “一喷三防”喷施时期是在小麦抽穗扬花至灌浆期。这一时期的病害主要有白粉病、锈病、纹枯病、赤霉病等。害虫主要有蚜虫、吸浆虫等。 小麦抽穗期一般与小麦吸浆虫成虫出土期吻合,整个抽穗期都是小麦吸浆虫危害的高峰期,是吸浆虫防治的关键时期。 在抽穗期拨开麦田一眼看见2~3头成虫成虫时,便需要立刻进行穗期喷药防治。在小麦抽穗70%~80%时进行穗部喷药效果最好。 注意事项 1、用药量要准确:一定要按具体农药品种使用说明操作,确保准确用药,各计各量,不得随意增加或减少用药量。 2、严禁使用高毒有机磷农药和高残留农药及其复配品种:要根据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和发生趋势,选择适用农药,采取科学配方,进行均匀喷雾。

3、配制可湿性粉剂农药需注意:一定要先用少量水化开后再倒入施药器械内搅拌均匀,以免药液不匀导致药害。 4、扬花期喷药,要避开授粉时间:小麦扬花期喷药时,应避开授粉时间,一般在上午10时以后进行喷洒,喷药后6小时内遇雨应补喷。 5、农技专家推荐配方:麦霸+雪赤+赛欧亚 小麦生长后期干热风的预防 干热风是一种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力的农业灾害性天气。干热风对小麦产量影响较大。 干热风出现时,温度显着升高,湿度显着下降,并伴有一定风力,植株蒸腾加剧,根系吸水能力下降,光合强度降低,干物质积累提前结束,灌浆时期缩短,往往导致小麦灌浆不足,秕粒严重,甚至枯萎死亡。 高温还可使籽粒呼吸作用加强,消耗增加,积累减少,造成粒重进一步降低。我国的北部冬麦区和黄淮冬麦区小麦灌浆期间受干热风危害的频率较高,其它麦区也有不同程度的干热风出现。 预防小麦干热风主要是喷施抗干热风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和速效叶面肥。在小麦灌浆初期和中期,向植株各喷一次0.2%~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能提高小麦植株体内磷、钾浓度,增大原生质粘性,增强植株保水力,提高小麦抗御干热风的能力。同时,可提高叶片的光合强度,促进光合产物运转,增加粒重。 1.防病长持效,防病谱广,能够有效预防小麦上各种高等真菌性病害; 2.预防空壳瘪粒,提高植株抗逆性增强长势; 3.预防干热风,提高作物产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