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语言教学习题

学前儿童语言教学习题
学前儿童语言教学习题

一、填空题:

1.()就是使用语言的人对语言内容内在规则的把握,()则是指在一定的语境中对于语言具体运用的能力。

2.语言符号的()和()是对立的统一,人们不能随意更改已经约定的音义关系。

3.语言可以分为底层和上层: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一般分为三级,分别是()

4()是符号与符号组合起来的关系,也就是构成线性序列的语言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

5.语言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符号结构系统,按其构成成分来说,包括()三个方面。

6.目前学界关于儿童语言获得的理论概括为三大类:()。

7()体现了词和事物的联系,特别是词指称整类事物的概括性。()体现了造句的基本原理,就是选择需要的词,按照学会的格式把它们组合在一起。

8.一般而言,学前儿童只掌握基本的()词汇,他们对词汇的掌握主要表现在()的增加、(范围)的扩大,以及()的确切和加深等方面。

二、判断题

1.语言就是人类的话语,是可以用来沟通的某种方式。

2.语言是一种自然现象,是人生来就有的自然属性。

3.集合哨声、进军号角等有约定的意义,所以也是语音。

4.观察评估法方法是由孩子通过观察、模仿老师的示范,从而学习语言的一种方法。

5.“幼儿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发展关键时间的调查”主要调查儿童的语言发展特征随时间推移而发展变化的情况,它属于相关调查旨。

6.为了让幼儿更好容易理解语言,与幼儿交流时教师要模仿幼儿常用的词语,如把“小狗”说成“小狗狗”、把“一根线”说成“线线”等。

7.儿童模仿语言的过程是一个个性化的过程。

8.学前儿童语言学习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大致可以分为生理因素、心理因素。

9.成人的语言观念对儿童的语言学习没有多大影响。

10.会说普通话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所以幼儿园不必使幼儿在入学前基本掌握普通话音节的发音。

11.婴儿都很喜欢反复听同一故事,几乎百听不厌。

12.幼儿听到别人说“知不道”提出异议,指出应该说“不知道”。这说明幼儿有了一定的语法意识。

13.0―3岁是儿童语言真正形成时期,也是儿童语言发展最迅速阶段。

14.倾听是幼儿语言学习不可缺少的一种行为能力,在幼儿阶段,培养儿童倾听行为是十分重要的。

15.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提高幼儿运用语言的能力。

16.语言教育活动是幼儿自发地观察、模仿学习语言的过程。

17.仿编是通过想象和联想,对原作的某些部分进行扩充。

18.在谈话活动中,教师要做示范,给幼儿一些提示,及时纠正幼儿说话时用词造句的错误。

19.讲述的语言要求比谈话的语言要求高,并且建立在一般交谈的语言基础之上。

20.早期阅读活动主要是为学前儿童提供阅读图书的经验,包括早期识字经验和早期书写经验。

三、问答题(前4题为简答题,每小题5分;后2题为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有哪些内容?

2.“视听讲做结合法”在具体运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3.语言教育活动的“有计划”集中体现在哪些方面?

4.为什么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5.儿童文学作品学习有哪些基本特征?

6.如何从倾听、表述、欣赏文学作品和早期阅读四个方面理解《纲要》的语言教育目标?

四、根据所给的材料设计活动方案(共20分)。

要求:1.设计应符合语言教育目标和幼儿年龄发展特点;

2.任意选择一种活动类型设计相应的活动方案,可提炼“材料2”主题设计谈话活动或听说游戏方案,可围绕“材料2”设计讲述活动、文学作品学习活动或早期阅读活动方案;

3.方案结构完整,包含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内容;

4.按照活动设计与实施的步骤列出活动过程每一环节的要点。

材料1:中班幼儿语言教育目标

第一,谈话活动。能集中注意力,耐心倾听别人谈话,不打断别人的话;乐意与同伴交流,能大方地在集体面前说话;能说普通话,较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学会围绕一定的话题谈话,不跑题;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不抢着讲,不乱插嘴;继续学习交往语言,提高语言交往能力。

第二,讲述活动。养成先仔细观察,后表达讲述的习惯;逐步学会理解图片和情景中展示的事件顺序;能主动地在集体面前讲述,声音响亮,句式完整;学习按照一定的顺序讲述实物、图片和情景的内容;能积极地倾听别人的讲述内容,发现异同,并从中学习好的讲述方法。第三,听说游戏。在游戏中巩固练习发音,正确运用代词、方位词、副词、动词、连词和介词等;能说简单而完整的合成句;能听懂并理解多重游戏规则;学习较迅速地领悟游戏中的语言规则,并能及时作出相应的反应。

第四,文学作品学习活动。喜欢不同形式的文学作品,主动积极地参加文学活动;知道文学作品语言与日常生活语言的不同,进一步感受文学作品的语言美;学习理解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感受作品的情感基调,能运用较恰当的语言、动作、绘画形式表现自己的理解;能根据文学作品提供的线索,扩展想象,仿编或续编一个情节或一个画面。

第五,早期阅读。能仔细观察图画书画面的人物情节、看懂单页多幅的儿童图画书的内容,增强预知故事情节发展和结局的能力;懂得爱护图书,知道图书的构成,有兴趣模仿制作图画书;在阅读过程中初步了解汉字的由来和汉字认读的规律,并有主动探索汉字的愿望;喜欢描画图形,尝试用有趣的方式练习汉字的笔画。

材料2:给熊奶奶读信

熊奶奶收到一封信,是她的孙子小熊寄来的。熊奶奶年纪大了,请小老鼠来帮忙读信。

小老鼠拿起信一看,里面是一幅画,画着熊奶奶和小熊,还有一罐蜂蜜。小老鼠大声地读起来:“喂!奶奶,给我一罐蜂蜜……”

熊奶奶一听,皱起眉头生气了:“我这孩子,真不会说话!”小老鼠看熊奶奶生气了,吓得没有读完,就放下信溜走了。

熊奶奶捡起信,又去请小松鼠来读信。小松鼠拿着那幅画读起来:“亲爱的奶奶:你好!我非常想念你。我每次来,你都会给我吃蜂蜜,太好吃了。过几天,我会来看你,也要送给你一罐蜂蜜,你一定会说太好吃了!每天都在想念你的孙子小熊。”

小松鼠还没有读完信,熊奶奶就笑起来:“我的小孙子真好!真会说话!”小松鼠看见熊奶奶的眉毛在笑,眼睛在笑,脸上都在笑。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语言能力、语言运用能力

2.任意性、强制性

3.语素词句子

4.组合关系

5.语音、词汇和语法

6.后天环境论、先天决定论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

7.独词句、双词句8.口语词汇、数量词类、范围对词义理解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

2.×

3.×

4.×

5.×

6.×

7.√

8.×

9.×10.×

11.√12.√13.√14.√15.√16.×17.×18.×19.√20.√

三、问答题(前4题为简答题,每小题5分;后2题为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

(1)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评价①学前儿童语言发展水平的评价。②对幼儿语言学习行为评价。

(2)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的评价①正规的语言教育活动。②渗透在日常活动(包括生活活动)的非正规语言教育活动。

2.(1)辅助材料来源于幼儿生活。(2)留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3)教师的提问具有开放性。

总之,运用视、听、讲、做结合法让幼儿学习语言,可使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在促进语言发展的同时,也获得了认知发展。

3.专门的语言教育活动是一种有计划的语言学习过程,这种“有计划”集中体现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

(1)根据语言教育目标来选择教育内容。(2)根据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来选择教育内容。

(3)有计划地选择教育内容,使幼儿的语言得到全面发展。

4.首先,语言是一种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它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在人类社会之外是没有语言的,社会属性是语言最为基本的一种属性。

其次,在人类的交际工具中,语言是最重要的。人类的交际工具除语言外,还有文字、旗语、红绿灯、电报代码、数学符号、化学公式以及手势、表情等。文字记录语言,处于从属地位,是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旗语、电报代码、数学符号等交际工具,大多是在语言和文字的基础上产生的,且在特定领域内为社会服务,使用的范围相当狭窄。体态语只能作为辅助交际工具,代替不了语言交际的功能。5.儿童文学作品作为儿童学习的内容,它具有以下的特征:

(1)围绕文学作品展开学习活动。文学作品是语言艺术的结晶体,每一个具体的儿歌或故事都含有丰富而独特的语言信息。学习理解文学作品是幼儿在活动中的首要任务。文学作品呈现的是书面的语言信息,幼儿需要有一个中介方式将书面语言信息转化为口头语言信息,需要通过聆听、诵读、阅读图画,观看动画等方式接受理解文学作品所传递出的信息。因此,任何一个文学活动都必须从文学教育入手,围绕一个具体的作品开展活动,让幼儿完全理解文学作品含载的丰富有趣的信息。

(2)包含感受、理解与表现的审美目标。文学作品作为艺术品,首要的是审美价值,其次才是其他的认识价值和娱乐价值等。文学作品学习活动的主要目标应是培养儿童审美能力和文学理解能力、想象力,而不仅仅是达成知识和道德的教育目标。文学作品学习活动是一个包含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以及表达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想象的系列多层次审美教育活动。

(3)整合相关的学习内容。幼儿园的文学活动从文学作品教学出发,常常整合与其相关的其他学科内容的活动,使得幼儿有更多的机会认识某一个文学作品中表现的社会与自然生活内容,促进他们对作品的感知理解。文学作品是社会知识、认知知识和语言知识的结合物,

在设计组织文学活动时,根据具体的文学作品整合相关学习内容,就为幼儿提供了在这三方面协调扩充经验的机会,帮助幼儿完成整个语言学习的调整。

(4)提供多种与文学作品相互作用的途径。发展是儿童自身的操作活动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而建构起来的。儿童的语言发展,也是通过个体与外界环境中各种语言和非语言信息交互作用逐步实现的。幼儿园的文学活动,应当着重引导幼儿积极地与文学作品相互作用,通过多种操作途径让幼儿得到发展。用活动的形式来组织幼儿文学作品教学过程,意味着幼儿可以在动手、动嘴、动眼、动耳、动脑等各种途径学习中获得亲身经验。

6.理解《纲要》的语言教育目标,我们可以把幼儿园语言教育总目标划分为四个大方面,即倾听、表述、欣赏文学作品和早期阅读,并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幼儿实施教育。

(1)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他们的语言理解能力。倾听是儿童感知和理解语言的行为表现,是幼儿语言学习和发展不可缺少的一种行为能力。懂得倾听、乐于倾听并且善于倾听的人,才能真正理解语言的内容、语言的形式和语言运用的方式,掌握与人进行语言交流的技巧。

(2)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一定的语言内容、语言形式以及语言运用方式表达和交流个人观点的行为,是幼儿语言学习和语言发展的主要表现之一。只有懂得表述的作用、愿意向别人表述自己的见解,并且具备表述能力的人,才能真正与人进行语言交际。

(3)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各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幼儿在学习文学作品中形成的综合的语言能力,能够增强他们对语言核心操作能力的不同层次的敏感性。因此要尽可能地给幼儿创造学习等各种文学作品的机会。

4.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等感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法,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阅读和前书写技能。

四、根据所给材料设计活动方案(共20分)(本题无统一答案,按所设计方案符合要求的程度酌情给分。)

附:活动过程一般步骤:文学作品学习设计与实施的步骤:1.初步感知文学作品;2.理解体验作品经验;3.迁移作品经验;4.创造性想象和语言表述。

讲述活动设计与实施的步骤:1.感知理解讲述对象;2.运用已有经验自由讲述;3.引进并学习新的讲述经验。

谈话活动设计与实施的步骤:1.创设谈话情境,引出谈话话题;2.鼓励幼儿围绕话题自由交谈;3.引导幼儿围绕中心话题逐步拓展交谈内容;4.教师隐性示范新的谈话经验。

听说游戏活动设计与实施的步骤:1.创设游戏情景,引发幼儿兴趣;2.交待游戏规则,明确游戏玩法;3.教师指导幼儿游戏;4.幼儿自主游戏。

早期阅读活动设计与实施的步骤:1.幼儿自己阅读;2.师幼共同阅读;3.围绕阅读重点开展活动;4.归纳阅读内容。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试题(定稿)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接本” 学前教育专业实践课程考核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试卷 姓名得分 笔试部分 一、填空题(本大题10空,每空1分,共10分) 1、语言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语言的发展是学前儿童 的一个重要标志。 2、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目标的结构是指教育目标的组合构成。 3、在谈话活动,教师在活动过程中起的作用。 4、依据凭借物的特点,讲述活动可分为看图讲述、实物讲述和。 5、幼儿园文学活动培养幼儿有意识倾听、评析性倾听和的能力。 6、听说游戏活动是在活动过程中逐步扩大的成分。 7、早期阅读活动是幼儿接触的途径。 8、幼儿园英语活动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幼儿对的兴趣。 9、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评价主要包括对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行为的评价和的对的评价。 10、情感性交往障碍可分成自闭性情感交往障碍和两种基本的类型。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在儿童获得语言之前,用语音及伴随的表情或动作去代替语言进行交往的语言现象是()。 A语言交际B前语言交际C交际倾向D交际信号 2、儿童抚养者为儿童提供的、经过简化的语言形式被称为()。A普通语法B超语言C儿童指向语言D成人指向语言 3、理解性倾听是( )在倾听行为技能的培养目标。 A托儿所B小班C中班D大班 4、语言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原则不包括()。 A根据活动结构选择活动内容 B根据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选择活动内容 C在学前儿童新旧语言经验间建立联系 D根据目标选择活动内容 5、将教育目标转化为儿童发展的中间环节是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的( )。 A教育手段B教育内容C教育形式D教育评价 6、在谈话活动中教师要为幼儿引进新的谈话经验是指( )。 A一种新句式B几个新词 C谈话的思路和方式D一段完整的话 7、在谈话活动“我喜爱的糖果”中,中心话题是( ) 。 A糖果的来源B自己喜爱的糖果 C自己喜欢吃糖果D糖果的制造 8、幼儿园讲述活动应创设()。 A日常口语交往情景B按照一定规则进行口语练习情景 C书面语言学习情景D正式口语表达情景 9、讲述“我喜欢夏天(冬天)”,要说出喜欢什么季节及其原因,这一讲述类型属于()。 A描述性讲述B叙事性讲述C议论性讲述D情景性讲述 10、文学作品学习的首要环节是( )文学作品。 A理解体验B传授C迁移D创造 11、听说游戏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语言教育活动,是一种()。 A角色游戏B表演游戏C规则游戏D结构游戏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试卷及答案(精选.)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指导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1.儿童掌握句型的顺序是:、、、。 2. 是在一定范围内运用语言与他人进行交流的活动。 3.根据凭借物的特点,讲述活动分为:、、、。 4.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是。 5. 据国内外的一些研究材料报道,3岁幼儿的词汇量达个。 6.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的方法有:、、。 7.专门的语言教育内容分别蕴涵在、、、、 这五种形式的活动之中。 8.《纲要》强调:幼儿“语言能力是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学前儿童文学作品 2.日常交谈 3.语言专题谈话活动 4.自然观察法 5.语言教育活动的评价 三、问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学前儿童讲述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指导? 2.语言教学游戏组织要点? 3.生活经验讲述活动的准备有哪些? 4.幼儿语法教育的途径有哪些? 四、根据所给材料,设计活动方案(共20分) 请设计故事活动教案《开小船》 教案应包括:年龄班(2分) 设计思路:(3分) 活动目标(5) 活动准备(3分) 活动过程(7分) 附故事:《开小船》 动物们要去河对岸去玩,小青蛙开来一节一节的莲藕船,圆圆的荷叶做了风帆。小老鼠开来胖胖的茄子船,这只小船光光的,滑滑的,可好玩了。小鸡开来了什么船呢?奥!原来是弯弯的香蕉船,香蕉船摇摇晃晃真有趣。小鸭在前面领路,大家划呀划,划呀划,终于划到了河对岸。 大家在草地上唱歌跳舞真开心,小鸡叽!叽!叽!小鸭嘎!嘎!噶!田鼠吱!吱!吱!青蛙呱!呱!呱!啊呀,大家都觉着肚子饿了,该怎么办呢?聪明的老鼠说:“啊,有了,我们自己带着吃的了呀!”于是小青蛙推来大莲藕,小老鼠推来紫茄子,小鸡拖来黄香蕉,大家高高兴兴的吃了起来。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________就是使用语言的人对语言内容内在规则的把握,________则是指在一定的语境中对于语言具体运用的能力。 2.语言符号的________和________是对立的统一,人们不能随意更改已经约定的音义关系。 3.语言可以分为底层和上层: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一般分为三级,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是符号与符号组合起来的关系,也就是构成线性序列的语言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 5.语言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符号结构系统,按其构成成分来说,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 6.目前学界关于儿童语言获得的理论概括为三大类: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7.________体现了词和事物的联系,特别是词指称整类事物的概括性。________体现了造句的基本原理,就是选择需要的词,按照学会的格式把它们组合在一起。 8.一般而言,学前儿童只掌握基本的________词汇,他们对词汇的掌握主要表现在 ________的增加、________的扩大,以及________的确切和加深等方面。 二、判断题 1.语言就是人类的话语,是可以用来沟通的某种方式。 2.语言是一种自然现象,是人生来就有的自然属性。 3.集合哨声、进军号角等有约定的意义,所以也是语音。 4.观察评估法方法是由孩子通过观察、模仿老师的示范,从而学习语言的一种方法。 5.“幼儿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发展关键时间的调查”主要调查儿童的语言发展特征随时 间推移而发展变化的情况,它属于相关调查旨。 6.为了让幼儿更好容易理解语言,与幼儿交流时教师要模仿幼儿常用的词语,如把“小狗”说成“小狗狗”、把“一根线”说成“线线”等。 7.儿童模仿语言的过程是一个个性化的过程。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教案

本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一般理论,掌握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相关理论和语言教育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以及评价等有关知识,为正确地设计与实施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提供理论背景,提高学生从事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实践和研究的专业素养。 本课程内容共十一章,由三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第1—2章)为语言功能篇,主要介绍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及其研究、学前儿童语言的本质和功能等内容;(6学时) 第二部分(第3—7章)为语言发生发展篇,主要介绍语言发生的生物基础和社会实践基础、学前儿童的语言获得、语言学习、0-3岁和3-6岁儿童语言发展与教育等内容;(16学时) 第三部分(第8—11章)为语言教育实践篇,主要介绍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与途径、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设计与实施、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等内容。 课程简介: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指导》是学前教育专业职业技能必修课之一,专门研究学前儿童语言发展及其教育的应用性课程。是在理论指导下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组织实施语言活动的能力的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理论指导实践,以训练为主的课程。 本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语言教育教学活动组织实施能力的职业技能课程。 2.课程任务: 本课程主要任务是讲授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有关理论知识,培养和锻炼学生实际组织语言教育活动的能力。 本课程旨在提高学生从事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实践和研究的专业素养。提高学生口语表达水平,培养合格师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素质。为以后从事幼儿园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专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00393(一)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一) 班级姓名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完整语言教育观认为儿童的语言学习是完整性的学习 2.儿童语言的获得包括对语音、语义、语法的理解和表达以及语用能力的获得 3.关于听说游戏的主要特点将语言学习的重点内容转化为一定的游戏规则4.关于幼儿句法结构获得的大致规律,从混沌一体到逐步分化 5.谈话活动中教师指导作用的方式是间接引导 6.属于基本语言教育内容范围的是看图讲述活动 7.学前儿童说出的复杂句包括三类:句子的主语或宾语中又包含主谓结构的句子、连动句和兼语句 8.完整语言教育观认为,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学习都是从把握整体开始的 9.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儿童身心发展 10.儿童语言学习系统“四范畴”理论中包括语言规则范畴、语言内容的认知范畴、语言操作范畴和语言交际环境范畴 11.在活动教育观看来,影响儿童认知与语言发展的四个因素有成熟、物质环境的经验、平衡化和社会环境的作用 12.婴儿第一个月主要的发音是哭叫 13.能够集中注意地倾听,属于倾听行为中的有意识倾听 14.在对幼儿进行渗透的语言教育时,教师错误的 ...做法是与幼儿交流自己认为有价值的话题15.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语言最初在动作内化于表象和思维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能增强思维的范围、广度和速度 16.在组织语言教育活动中,要贯彻示范与练习相结合的原则,教师应注意示范不要限制了幼儿的思维 17.下列语言教育目标中,属于谈话活动目标的是帮助幼儿学习倾听他人的谈话 18.谈话情景的创设应避免过于热闹以致喧宾夺主的现象 19.发展幼儿独白语言的语言教育活动形式是讲述活动 20.组织幼儿仿编诗歌和散文时,教师需要把握的要点包括准备、讨论与示范、串连与总结以及幼儿想象与仿编 21.讲述活动的设计与组织的最后一个步骤是巩固和迁移新的讲述经验 22.儿童语义获得中最早获得的是专用名词 23.幼儿园听说游戏活动开始以活动的方式进入,而最后的结束方式是游戏 24.显示说话人对交际对象反馈的敏感性较好的是听话人不解时,对讲述内容加以修正25.幼儿园常用的文学作品包括儿童诗歌、童话、生活故事和幼儿散文 26.在编构故事活动中,小班编构故事的重点是编构故事结局 27.早期阅读包括前图书阅读经验、前识字经验和前书写经验 28.在有关英语儿童书写能力发展的研究中,已有的研究结果认为,幼儿随着年龄的变化会经历的几个阶段依次为:画图、涂写以及类似书写、连串类似书写、发明的书写、真正的书写

14年福师《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在线作业一(1)

一、单选题(共25道试题,共50分。) 1.教师参与评价原则、()、全面性原则和参照性原则是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评价的基本原则。 C A. 针对性原则 B. 基础性原则 C. 客观性原则 D. 有效性原则 2.()的语言学习模式认为,语言获得是在关键期内通过语言获得装置逐步掌握语法规则的过程 A A. .先天论 B. 认知相互作用论 C. 行为主义 D. 社会相互作用论 3.讲述的独白言语特性,要求幼儿的口头语言表述经历一个()。 D A. 从独立完整发码到独立完整编码的过程 B. 从谈话活动到表述活动的过程 C. 从表述活动到谈话活动的过程 D. 从独立完整编码到独立完整发码的过程 4.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向幼儿提供的前识字经验的具体内容包括()。 B A. 图书制作的经验 B. 理解文字功能、作用的经验 C. 知道书写汉字的工具 D. 了解书写的最初步规则 5.儿童在学前时期应获得的基本阅读技能包括观察摹拟书面语言的能力、()以及自我调适的技能。 A A. 预期的技能

B. 书写的技能 C. 纠错能力 D. 辨字能力 6.幼儿园谈话活动的特点是()。 B A. .要有凭借物 B. 注重多方的信息交流 C. 要有相对正式的语境 D. 旨在锻炼幼儿的独白言语能力 7.诗歌和故事的仿编重点只要求在画面的基础上换词的年龄班是() B A. 托班 B. 小班 C. .中班 D. 大班 8.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目标可以分为倾听、表述、早期阅读和()四个方面。 D A. 社会性 B. 游戏 C. 谈话 D. 欣赏文学作品 9.幼儿园的文学活动的组织包括学习作品、理解体验作品、迁移作品经验和()四个层次 C A. .用自己的言语概括作品的内容 B. 学习作品中的优美词句 C. 创造性想象和语言表述 D. 分析作品内涵 10.在幼儿园中,幼儿参与语言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可以从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和()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试卷

昆明广播电视大学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考试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试卷(B卷) 本人承诺:本试卷确为本人独立完成,若有违反愿意接受处理。 姓名:学号: 专业:学习中心:考场号:座号: 一、单项选择题 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2分) 1、小班年龄阶段的语言倾听目标表现为( ) A、辨析性倾听 B、有意识倾听 C、理解性倾听 D、运用性倾听 2、谈话活动与日常交谈相比较而言,它具有( ) A、无计划性 B、随机性 C、自发性 D、目的性 3、根据凭借物的不同,幼儿园进述活动可分为实物讲述、看图讲述和( )。 A、叙事性讲述 B、描述性讲述 C、情景表演讲述 D、议论性讲述 4、从幼儿早期阅读活动的目标出发,我们为幼儿提供的阅读内容所含3个块面的阅读经验中不包括( ) A、前图书阅读经验 B、前文字创作经验 C、前书写经验 D、前识字经验 5、关于学前儿童语言学习行为评价的论述,正确的是( ) A、等同于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状况的评估 B、主要评价儿童对某些语音、词汇或句子的掌握情况 C、注意儿童在教师引导下的语言学习行为变化的过程和结果 D、关注教师的语言活动的设计和组织 6、讲述活动可以按照多种方式进行类型划分。如果按编码特点,讲述活动可以分为( ) A、看图讲述、实物讲述和动作讲述 B、叙事性讲述、描述性讲述和说明性讲述 C、叙事性讲述、描述性讲述和议论性讲述 D、看图讲述、实物讲述和情景表演讲述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渗透的语言教育: 2、幼儿园文学活动:

3、听说游戏: 4、幼儿园的文学活动: 5、幼儿园的早期阅读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幼儿园讲述活动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2、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目标制定依据是什么? 3、简述幼儿园谈话活动的语言教育的目标。

(完整版)《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复习资料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每空 1分,共 20分) 1.从社会功能看,语言是一种(交际和思维工具);从内部结构看,语言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2.目前学界关于儿童语言获得的理论概括为三大类:(后天环境论)、(先天决定论)和(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3.学前全语言教育发展的是学前儿童(听)、(说)、(读)、(前书写)以及(外语)等全面的语言能力。 4.(独词句)体现了词和事物的联系,特别是词指称整类事物的概括性。(双词句)体现了造句的基本原理,就是选择需要的词,按照学会的格式把它们组合在一起。 5.1 岁半以后是儿童语言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此时儿童能说出词的量大大增加,出现“(词语爆炸)现象”。6.幼儿阅读内容主要是(画报)。 7.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提高(幼儿运用语言的能力)。 8.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对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评价,另一方面是(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的评价。 9.(自然观察法)是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观察,适用于对儿童发展和教育的研究。 10.(双语学习)是指的是同一个人同时学习和使用两种语言的现象。 21、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所以语言既是人类的(话语),也是一种(书面的符号)。 22、婴儿在发音上表现出来的特殊策略常常有(省略音替代音重叠音)。 二、判断题 (×)1、语言符号的语音形式和意义内容之间具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不能任意联系。 (×)2、集合哨声、进军号角等有约定的意义,所以也是语音。 (×)3、儿童在语言习得过程中是被动接收知识和能力的,听到什么才有可能说出什么。 (×)4、儿童一般在3岁以后词汇量大大增加,出现“词语爆炸现象这是儿童语言发展最迅速的时期。 (√)5、学前儿童获得词义的过程比获得语音、语法的过程缓慢。 (√)6、学前期是儿童语音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学习普通话发音的最好时期。 (×)7、婴儿说多词句时,不流畅、重复是不正常的口吃现象,成人应及时纠以免影响以后的语言学习。 (√)8、看到月亮是圆的,就把圆形图案、圆的东西也叫月亮。这是儿童理解词义的泛化现象。 (√)9、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提高幼儿运用语言的能力。 (×)10、扩编要求幼儿仿照某一篇作品的框架或某一个段落,编出自己的文学作品或段落, (√)11.早期阅读活动主要是为学前儿童提供阅读图书的经验,包括早期识字经验和早期书写经验。 (×)12.在谈话活动中,教师不能忘记自己组织者的身份,要直接对孩子的语言进行指导。 (×)13.实物讲述应在熟悉实物的基础上进行,所以教师首先要花大量的时间让幼儿认识实物。 (×)14.学前儿童文学作品学习活动主要包括文学欣赏和文学创造两种类型。 (×)15.听说游戏主要为了吸引幼儿愉快地参与活动,一般没有明确的语言教育目标。 (×)16.学前全语言教育是指通过加强字、词、句的传授,全面发展学前儿童的语言能力。 (√)17.能认真倾听并理解教师讲述的内容,以此指导自己的行为。这也是语言教育的内容。 (×)18、示范模仿法,是孩子重复或搬套教师示范的语句及其叙述程序,一般不需要孩子创新。 (×)19.观察评估法方法是由孩子通过观察、模仿老师的示范,从而学习语言的一种方法。 (√)20.在音乐活动中渗透语言教育….词内容改编成故事,以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1.语言就是人类的话语,是可以用来沟通的某种方式。 (×)22.动物也有语言,我们日常说的所谓“莺声燕语”就是动物的语言。 (√)23.一个社会可以没有文字,但是不能没有语言。 (×)24.咳嗽声是人类发音器官发出的声音,也是语音。 (√)25.语言符号的音义关系是由社会约用什么样的“音”去表达什么样的“义”,完全由社会约定。 (√)26.语言符号在约定俗成前有任意性,约定俗成后则具有了强制性。 (×)27.语言系统的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一般分为三级:第一级是音素,第二级是词,第三级是句子。

2017年 7 月中央电大专科《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2017年 7 月中央电大专科《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说明:试卷号:2508 课程代码:01747 适用专业及学历层次:学前教育;专科 考试:形考(纸考、比例30%);终考(纸考、比例70%) 一、判断题 1.学前全语言教育是指通过加强字、词、句的传授,全面发展学前儿童的语言能力。(错) 2.聋哑人不会说话但能够思维,这说明思维可以离开语言而单独存在。(错) 3.语言发展最重要的生理基础是人类的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的发展。(对) 4.儿童一般在3岁以后词汇量大大增加,出现“词语爆炸现象”。 (错) 5.成人问“吃了没有”,婴儿刚吃完饭,还是答“没有”。答话和情景不符的现象是接尾策略在起作用。(对) 6.婴儿说多词句时,不流畅、重复是不正常的口吃现象,成人应及时纠正,以免影响以后的语言学习。(错) 7.学前儿童获得词义的过程比获得语音、语法的过程缓慢。(对) 8.婴儿在出生后1个月,就显露出早期阅读的兴趣和行为。(对) 9.仿编是通过想象和联想,对原作的某些部分进行扩充。(错) 10.复述和朗诵是背书式的重复,经常进行练习可以提高儿童的记忆能力和对语言的直觉敏感性。(错) 11.早期阅读活动主要是为学前儿童提供阅读图书的经验,包括早期识字经验和早期书写经验。(对) 12.阅读区具有以下三种功能:提高儿童的阅读水平、为有计划的阅读活动做准备、培养幼儿对图书的兴趣。(对) 13.幼儿语言教育的具体活动目标是指某一具体的教育活动中要达到的目的,一般由专门的机构制订。(错) 14.能认真倾听并理解教师讲述的内容,以此指导自己的行为。这也是语言教育的内容。(对) 15.幼儿园的谈话活动旨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帮助幼儿学习倾听,习得与别人交流的方式。一般没有明确的目的和计划。(错) 16.在谈话活动中,教师要做示范,给幼儿一些提示,及时纠正幼儿说话时用词造句的错误。(错) 17.自然观察法是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观察,适用于对儿童发展和教育的研究。(对) 1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试题及答案1

一、填空题: 1.个人的语言运用能力是一种多侧面的能力,大致包括运用社会交往规则的能力、运用语言进行认识和思考的能力。 2.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所以语言既是人类的话语,也是一种书面的符号。 3..儿童母语习得的过程有着惊人相似:一般是从无意义的声音,发展到单词句(独词句)阶段,然后进入双词句阶段,再进入多词句及至最后进入成人句阶段。 4.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主要是研究学前儿童语言获得、语言学习和语言教育的过程。 5.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为:自然观察法、调查研究法教育行动研究法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方法。 6.符号的任意性特点是就语言起源符号创制之初而言的,符号一旦进入交际,就必须遵守社会约定,它对人们有强制性。 7.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强制性是对立的统一,人们不能随意更改已经约定的音义关系。 8.语言的层级体系就是语言的组成规则,语言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言的运转规则。 9.语言可以分为底层和上层: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一般分为三级,分别是语素、词、句子。 10.语言系统上层是音义结合体,即符号和符号的序列,是表义单位。 11.组合关系是符号与符号组合起来的关系,也就是构成线性序列的语言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 12.独词句的出现和从独词句到双词句,这是儿童学话中的关键的两步,因为语言基本的奥秘已开始渗入这些简单的学习之中。 13.独词句体现了词和事物的联系,特别是词指称整类事物的概括性。双词句体现了造句的基本原理,就是选择需要的词,按照学会的格式把它们组合在一起。 14.目前学界关于儿童语言获得的理论概括为三大类:后天环境论、先天决定论和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 15.后天环境决定论,强调环境和学习对语言获得的决定性影响,是在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础上提出的理论。 16.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其代表性观点是以皮亚杰为代表的认知相互作用论。 17.儿童掌握语言,要掌握语音、词汇、语法,并将其运用成熟。 18.前儿童语言学习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大致可以分为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 19.语言学习的生理因素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整套健全发音系统,二是大脑神经系统的健全,三是感知觉系统的完善。 20.语言观念是指人们对于语言的认识、情感、看法、态度和审美情趣等有关语言的一系列态度和看法。 21.语言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符号结构系统,按其构成成分来说,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 22.0-3岁是儿童语言真正形成时期,也是儿童语言发展最迅速阶段。 23.语音是口头语言的物质载体,是发音器官发出的表达一定语言意义的声音。 24.在儿童掌握语言之前,有一个较长的言语发生准备阶段,称为“前言语阶段”。 25.一般把从儿童出生到能够说出第一个具有真正意义的词之前的这一时期划为前言语阶段;从儿童开始进入正式的学说话阶段,到讲出第一批有真正意义的概括性的词的时期,划为言语发生阶段。 26.前语言阶段,儿童发展了三方面能力,即前语言感知能力、前语言发音能力和前语言交际能力。 27.前语言阶段,感知语音的能力是儿童获得语言的基础。 28.一般来说,儿童自第一声啼哭到作好说话的准备,经过了大量的发音练习,这个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单音发声、音节发声和前词语发声。 29.婴儿说话呈现特殊的“小儿语”式发音,在发音上表现出的特殊策略常常有:省略音、替代音、重叠音。 30.前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产生交际倾向、学习“交际”规则、扩展交际功能。 31.一般而言,学前儿童只掌握基本的词汇数量词汇,他们对词汇的掌握主要表现在词汇数量的增加、词类范围的扩大,以及对词义理解的确切和加深等方面。 32.在儿童理解和使用新词时,时常出现词义“泛化”、“窄化”、“特化”的现象。 33. 词义泛化,即词义扩张,是指儿童扩大词义,对词义的理解和使用超出目标语言范围的现象,即一词多义。 34.词义特化,是指儿童的词语指称对象完全与目标语言不同。 35.1岁半以后是儿童语言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此时儿童能说出词的量大大增加,出现“词语爆炸现象”。 36.1周岁以后,婴儿学习语言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新词,扩大词汇量。 37.儿童语句产生的评定和分析通常采用两种方式:儿童说出的句子中包含的语词数量、句子中结构的完整性和复杂性。 38.幼儿发音不准确,往往是由于在言语听觉上不能正确分辨语音,在言语运动觉方面不能正确掌握发音动作。 39.词汇量只能笼统地从数量方面说明儿童词汇的水平,词类范围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儿童词汇的质量。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答案完整版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答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作业 本课程作业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客观题部分”,由15个选择题组成,每题1分,共15分。第二部分为“主观题部分”,由简答题和论述题组成,共15分。作业总分30分,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课程总成绩。 客观题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 1、认为儿童天生就有学习语言的能力且体现在一种语言获得装置(LAD)中的教育家是( B ) A.斯金纳 B.乔姆斯基 C.皮亚杰? D.伍顿 2、儿童早期将“miao”的意义当作猫、狗、羊等,这种常见的错误属于词义的( C ) A.过度扩充? B.过度缩小 C.借代? D.引申 3、从出生到一岁半左右的儿童语言学习现象通常被称为( A) A.前语言现象? B.自我中心语言现象 C.社会性语言现象? D.理解语言现象 4、谈话活动与日常交谈相比较而言,它具有( D ) A.无计划性? B.随机性 C.自发性? D.目的性 5、教幼儿学英语应当始于培养幼儿的英语( A ) A.倾听能力? B.表达能力 C.阅读能力 D.书写能力 6、能使学前儿童逐步获得独立构思和完整连贯表述的语言经验是( B ) A.谈话活动? B.讲述活动 C.欣赏文学作品? D.早期阅读 7、为了培养有意识的倾听能力,不提倡教师采取的做法是( B ) A.选择合适的故事、童话和儿歌 B.强迫幼儿仔细倾听

C.增加倾听内容的吸引力 D.教师可以通过手势、动作或其他体态语言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8、不符合幼儿园语言教育软件设计和选择原则的内容是( C ) A.呈现适当的刺激是幼儿园计算机语言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B.演示内容生动形象,但要适时适度 C.同一个教学信息的呈现,要做到尽量不可重复 D.与学习内容进程相一致 9、( A )的语言学习模式认为,语言获得是在关键期内通过语言获得装置逐步掌握语法规则的过程。 A.先天论 B.认知相互作用论 C.行为主义 D.社会相互作用论 10、根据凭借物的不同,幼儿园进述活动可分为实物讲述、看图讲述和( C ) A.叙事性讲述 B.描述性讲述 C.情景表演讲述 D.议论性讲述 11、幼儿出现比较严重的口吃现象,是一种( A ) A.言语流畅度障碍 B.构音障碍 C.听觉障碍 D.情感交往障碍 12、语言内容不同于语言话题,主要表现在它是(D ) A.个人化的? B.具体的 C.非独立的? D.一般的 13、卡洛—乌尔福特和伦奇提出的“四范畴说”包括了语言规则范畴、语言内容认知范畴、语言操作范畴和( C ) A.语言表达范畴? B.语言运用范畴 C.语言交际环境范畴? D.语言理解范畴 14、下列说法中不属于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整合观的是( A ) A.它包含了语言教育目标、内容、方式的整合 B.它是儿童语言学习系统理论影响的直接结果 C.语言内容、语言形式和语言运用的三位一体构成了语言知识 D.同化和顺应是儿童语言发展的两种机制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教育科学学院《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性质:专业方向课先修课程:学前儿童文学总学时数:32 学分:2 适合专业:学前教育 (一)课程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在知识方面,使学生理解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基本观念,了解0-6岁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特点,掌握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目标、内容、途径和方法等;在情感态度方面,通过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意义的学习,形成重视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态度。在能力方面,能针对幼儿特点,组织学前儿童文学活动、早期阅读活动、讲述活动、谈话活动和听说游戏活动。 (二)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是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的一门选修课程。本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一般理论,掌握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相关理论和语言教育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以及评价等有关知识,为正确地设计与实施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提供理论背景,提高学生从事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实践和研究的专业素养。 (三)理论教学的基本要求 了解:0-6岁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特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基本观念。 理解: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目标、内容、途径和方法;学前儿童文学活动、早期阅读活动、讲述活动、谈话活动和听说游戏活动的目标和特征。 掌握:学前儿童文学活动、早期阅读活动、讲述活动、谈话活动和听说游戏活动设计的基本结构;0-6岁学前儿童的语言教育的措施。 (四)教学学时分配数

(五)大纲内容 第一章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概述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理解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2.知道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意义,形成重视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良好态度。 3.理解各种语言教育观,并能用所学知识指导语言教育实践。 教学重点: 1.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2.知道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重要性。 3.理解各种语言教育观。 教学难点: 1.组织学生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内化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重要性。 利用案例,使学生理解各种语言教育观,学会用所学知识指导语言教育实践。 第二章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与教育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理解0-6岁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特点。 2.形成发展0-6岁学前儿童语言能力的意识。 3.能根据0-6岁学前儿童语言发展进行恰当的教育。 教学重点: 1.0-6岁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特点。 2.知道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指导措施。 教学难点: 1.利用视频和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内化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特点。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_语言能力__就是使用语言的人对语言内容内在规则的把握,语言运用能力则是指在一定的语境中对于语言具体运用的能力。 2.语言符号的__任意性_和_强制性_是对立的统一,人们不能随意更改已经约定的音义关系。 3.语言可以分为底层和上层: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一般分为三级分别是语素_、词_、句子。 4._组合关系_是符号与符号组合起来的关系,也就是构成线性序列的语言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 5.语言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符号结构系统,按其构成成分来说,包括_语音__、_词汇_、_语法三个方面。 6.目前学界关于儿童语言获得的理论概括为三大类:后天环境论_、___先天决定论_和__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_。 7.___独词句体现了词和事物的联系,特别是词指称整类事物的概括性。_双词句_体现了造句的基本原理,就是选择需要的词,按照学会的格式把它们组合在一起。 8.一般而言,学前儿童只掌握基本的__口语_词汇,他们对词汇的掌握主要表现在词汇数量_的增加、_词类范围__的扩大,以及__词义理解_的确切和加深等方面。 二、判断题 1.语言就是人类的话语,是可以用来沟通的某种方式。.× 2.语言是一种自然现象,是人生来就有的自然属性。.× 3.集合哨声、进军号角等有约定的意义,所以也是语音。.× 4.观察评估法方法是由孩子通过观察、模仿老师的示范,从而学习语言的一种方法。.× 5.“幼儿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发展关键时间的调查”主要调查儿童的语言发展特征随时间推 移而发展变化的情况,它属于相关调查旨。.× 6.为了让幼儿更好容易理解语言,与幼儿交流时教师要模仿幼儿常用的词语,如把“小狗”说成“小狗狗”、把“一根线”说成“线线”等。.× 7.儿童模仿语言的过程是一个个性化的过程。√ 8.学前儿童语言学习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大致可以分为生理因素、心理因素。.× 9.成人的语言观念对儿童的语言学习没有多大影响。.×

专科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试题库及答案

专科《幼儿语言教育》试题库 一、填空题 1、儿童语言的发展是指儿童对母语的理解和产生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的过程和现象。 2、2岁是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3、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4、幼儿园语言教育的内容可分为专门的语言教育内容和渗透的语言教育内容。 5、谈话活动有一个有趣的中心话题。 6、讲述活动往往有一定的凭借物。 7、游戏与活动的基本区别主要在于控制、真实和动机三方面的程度不同。 8、童话是一种带有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 9、儿童从出生到一岁半左右的语言的发展现象通常被称为前语言现象。 10、4-5岁是儿童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 11、幼儿语言教育的基本观念包括完整语言教育观、整合语言教育观和活动语言教育观。 12、自主阅读能力能力的培养是早期阅读教育的关键。 13、依据凭借物的特点,讲述活动可分为看图讲述、实物讲述和情景表演讲述。 14、讲述活动旨在锻炼幼儿的一种独白语言。 15、为培养幼儿倾听和表述能力而专门设计的用游戏形式组织的语言教育活动是听说游戏。 16、语言的发展是幼儿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17、学前期是儿童语言获得的关键时期。 18、人类的交际形式有语言交际与非语言交际两种。 19、对于幼儿来说语言既是使用的工具,更是学习的对象。 20、幼儿园的语言教育主要是帮助幼儿积累口头语言的经验。 21、人出生的头几年使口语发展的最佳期。 22、幼儿获得语言是幼儿社会化历程中的里程碑。 23、听和说是读和写得基础,是儿童入学后顺利过渡的必要条件。 24、语法是组词成句的规则。25、最初的阅读准备是看书。 26、完整语言教育观的理论依据是全语言理论。 27、幼儿语言教育目标的分类结构是指教育目标的组合构成。 28、选择教育内容时,应注意趣味性、新颖性以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29、语言教育活动的落脚点是幼儿的语言发展。 30、参照性原则是指制定的评价标准要有依据。 31、儿童在活动中创造性运用语言的表现主要在于儿童对语言结构的创造性运用。 32、谈话活动有一个有趣的中心话题。

2016年10月全国自考00393《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历年真题试题及答案

201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试卷 (课程代码 00393) 本试卷共5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 1.表演游戏的环境创设主要涉及活动场地的划分、道具与材料的准备和 A.表演服装的准备 B.幼儿在表演中角色的分配 C.表演经验的储备 D.良好的心理环境 2.符合学前儿童学习规律的基本特征有 A.在识字中学习语言 B.在活动中学习语言 C.在运用中学习语言 D.在创编中学习语言 3.能提高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有效性的方法表述正确的是 A.按照家长的需求进行课程的设计 B.围绕学前儿童的所有经验开展提问与互动 C.按照教师的要求设计课程内容 D.围绕学前儿童语言学习与发展的核心经验开展提问与互动 4.《指南》对幼儿的早期口头语言学习与发展三个方面的目标要求包括 A.能够创编的目标要求 B.倾听与理解的目标要求 C.日常语言习惯的目标要求 D.编辑部出版的目标要求 5.设计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目标的依据是 A.学前儿童语言学习与发展的核心经验 B.学前儿童语言学习与发展的关键经验 C.学前儿童语言学习与发展的基础经验 D.学前儿童语言学习与发展的重要经验 6.以幼儿具体的、可观察的行为来表述的目标是 A.活动目标 B.行为目标 C.认知目标 D.情感目标 7.儿童在谈话过程中,开始采用肢体语言,声音表情等手段,其谈话能力所属的年龄阶段是 A.入幼儿园之前 B.小班阶段 C.中班阶段 D.大班阶段 8.由教师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谈话活动是 A.日常谈话 B.集体谈话 C.生活谈话 D.集中谈话 9.属于幼儿园日常谈话活动中创设积极的语言交往环境方法的是 A.多途径丰富幼儿的经验 B.选择符合课程要求的谈话主题 C.营造一个严肃的谈话氛围 D.教师就谈话主题准备多种材料 10.由于幼儿的思维还是很具象性的,他们在辩论时往往需要有凭借物,在布置辩论硬环境的时候教师应该 A.用榜样的力量来激发辩论的热情

(完整版)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一、填空题 1.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所以语言既是人类的话语,也是一种书面符号。 2.语言能力一方面是指个人使用语言的能力,具体表现在听说读写四项;另一方面是指分析语言的能力,带有较强的直觉性特点。 3、目前学界关于儿童语言获得的理论概括为三大类:后天环境论、先天决定论和先天和后天相互作用论。 4、独词句的出现和从独词句到双词句是儿童学话中的关键两部,因为语言基本的奥秘已经开始渗入这些简单的学习之中。 5、在儿童掌握语言之前,有一个较长的言语发生准备阶段,称为“前言语阶段。 6、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内容应该根据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目标来确定,还应该根据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及规律来选择。 7、从社会功能看,语言是一种交际和思维工具从内部结构看,语言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8、独词句体现了词和事物的联系,特别是词指整类事物的概括性。双词句体现了造句的基本原理,就是选择需要的词,按照学会的格式把他们组合在一起。9、1岁半以后是儿童语言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此时儿童能说出词的量大大增加,出现“词语爆炸现象”。 10、自然观察法是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观察,适用于对儿童发展和教育的研究。 11、个人的语言运用能力是一种多侧面的能力,大致包括运用社会交往规则的能力、运用语言进行认知思考的能力。 12、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强制性是对立统一的,人们不能随意更改已经约定的音义关系。 13、一般说来,儿童自第一声啼哭到作好说话的准备,经过了大量的发音练习,这个过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即单音发声、音节发声和前词语发声、特殊的“小儿语”发音阶段。 14、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主要是研究学前儿童语言获得、语言学习和语言教育的过程 15、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自然观察法、调查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方法。 16、儿童掌握语言,要掌握语音、词汇、语法,并将其运用成熟。 17、学前儿童语言学习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大致可以分为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 18、语言观念是指人们对于语言的认识、情感、看法、态度和审美情趣等有关语言的一系列态度和看法。 19.一般把从儿童出生到能够说出第一个具有真正意义的词之前的这一时期划为前言语阶段;从儿童开始进入正式的学说话阶段,到讲出第一批有真正意义的概括性的词的时期,划为言语发生阶段。 20.前语言阶段,儿童发展了三方面能力,即前语言感知能力、前语言发音能力和前语言交际能力。 21.前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产生交际倾向、学习交际规则、扩展交际功能。 22.一般而言,学前儿童只掌握基本的口语词汇,他们对词汇的掌握主要表现在词汇数量的增加、词类范围的扩大,以及词义理解的确切和加深等方面。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期末模拟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语言包括语言和语言,所以语言既是人类的话语,也是一种。 2.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主要是研究学前儿童、和的过程。 3. 和,这是儿童学话中的关键的两步,因为语言基本的奥秘已开始渗入这些简单的学习之中。 4.目前学界关于儿童语言获得的理论概括为三大类:、 和。 5.一般把从儿童出生到能够说出第一个具有真正意义的词之前的这一时期划为 阶段;从儿童开始进入正式的学说话阶段,到讲出第一批有真正意义的概括性的词的时期,划为阶段。 6.前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和。 7.幼儿园教育的总目标和年龄阶段目标一般由制定,而幼儿语言教育的具体活动目标一般由制订。 8.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内容可以分为和两类结构。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语言能力指的是个人使用语言的能力,具体表现为听说读写四项。 2.轶事记录法和实况详录法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而言是比较适宜的研究方法。 3.语言是一种自然现象,是人生来就有的自然属性。 4.独词句体现了词和事物的联系,特别是词指称整类事物的概括性。 5.语言发展最重要的生理基础是人类的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的发展。 6.0—3岁是儿童语言真正形成时期,也是儿童语言发展最迅速阶段。 7.重叠音出现是儿童早期语言发展的重要现象,是婴儿说话所呈现特殊的“小儿语”式发音。 8.儿童一般在3岁以后词汇量大大增加,出现“词语爆炸现象”,这是儿童语言发展最迅速的时期。 9.培养婴儿良好的倾听习惯,是发展口语的先决条件。 10.词汇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丰富词汇,要不断为幼儿提供大量新词,让他们去理解和记忆。 11.幼儿园的谈话活动旨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帮助幼儿学习倾听,习得与别人交流的方式。一般没有明确的目的和计划。 12.识字也是幼儿的学习任务,幼儿园组织开展的早期阅读活动就是帮助幼儿获得识字经验,提高幼儿对文字的敏感程度。 13.为了让幼儿更好容易理解语言,与幼儿交流时教师要模仿幼儿常用的词语,如把“小狗”说成“小狗狗”、把“一根线”说成“线线”等。 14.文学作品作为艺术品,首要的是审美价值,其次才是其他的认识价值、娱乐价值等。 15.在谈话活动中,教师要做示范,给幼儿一些提示,及时纠正幼儿说话时用词造句的错误。 16.讲述的语言要求比谈话的语言要求高,并且建立在一般交谈的语言基础之上。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专科必修)》2017期末试题及答案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2017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语音是口头语言的物质载体,是人类发音器官所发出的声音。 ()2.聋哑不会说话但能够思维,这说明思维可以离开语言而单独存在。 ()3.成人的语言观念对儿童的语言学习没有多大影响。 ()4.前言语阶段的语音发生准备是儿童语言发展的第一个过程。 ()5.婴儿都很喜欢反复听同一故事,几乎百听不厌。 ()6.双词句结构不完整,句子成分常常缺漏,表达的意思也不明确,所以不具备句子的雏形。 ()7.词汇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丰富词汇,要不断为幼儿提供大量新词,让他们去理解和记忆。 ()8.成人问“吃了没有”,婴儿刚吃完饭,还是答“没有”。答话和情景不符的现象是接尾策略在起作用。 ()9.学前儿童语言发展水平的评价目标中包含着认知、情感与态度、技能和习惯这三个方面。 ()10.复述和朗诵是背书式的重复,经常进行练习可以提高儿童的记忆能力和对语言的直觉敏感性。 ()11.幼儿园组织开展的早期阅读活动就是帮助幼儿获得识字经验,提高幼儿对文字的敏感程度。 ()12.教师在创设谈话情境时,应多用摆设,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启发引导幼儿进入谈话话题。 ()13.实物讲述应在熟悉实物的基础上进行,所以教师首先要花大量的时间让幼儿认识实物。 ()14.儿童文学作品是指那些浅显的的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 ()15.听说游戏是由儿童自发组织,教师利用游戏中儿童的兴趣而进行听说教学的游戏。 ()16.双语学习是指的是同一个人同时学习和使用两种语言的现象。 ()17.为了让幼儿更好容易理解语言,与幼儿交流时教师要模仿幼儿常用的词语,如把“小狗”说成“小狗狗”、把“一根线”说成“线线”等。 ()18.幼儿园语言教育方法一般的方法有:示范模仿法、视听讲做结合法、游戏法、表演法、练习法等。 ()19.实地观察评价能灵活地按照需要再现当时的活动情境,方便组织安排,便于深入研究、探索规律。 ()20.在美术教育活动中渗透语言教育,可以让儿童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讲述,也可以在绘画和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