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工商实验教学大纲汇编121217

最新工商实验教学大纲汇编121217
最新工商实验教学大纲汇编121217

工商管理实验教学大纲汇编121217

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

实践类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工商管理专业)

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管理学部

二○一一年八月

前言

根据社会变化及学科新发展,对工商管理专业原有的课程教学大纲进行系统优化,增删老旧知识点,补充更新的研究内容,力求反应学科的最新发展。此次教学大纲较为新颖,能全面反应学科发展,结构合理和科学。

教学大纲是重要的基本教学文件,它是组织和进行课程教学的主要依据。我院原有的教学大纲是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提出的基本要求,有关部委或教

学指导委员会或有关专门会议制订的教学大纲或大纲的要点,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并参考兄弟院校的大纲而制订出来的,它已起到了应有的积极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教育和教学改革的深化,应用型本科教学面临着新的变化,必须根据时代发展要求,与时俱进地发展教育,才能培养出高水平的应用型人才。基于教学发展的需要,我院这次组织对本科的教学大纲进行全面性修订和编写新开设课程的教学大纲。

这次修订和编写教学大纲,力求贯彻党和国家的“十二五”期间的新教育思想,体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创新人才培养要求,吸收教学研究和教改的新的果,借鉴兄弟院校的经验,力争形成自己的特色,制订出一套比较好的教学大纲。

本次教学大纲在修订中,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齐”:按照教学计划,学院开出的各专业所有课程,都要制订出教学大纲;在大纲中包括应该包括的各个方面的基本要求,内容要齐。

二是“新”:按照当今社会、经济发展对本科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及新的教学计划,制订出新的教学大纲,在新的大纲中应融汇新的教研和教改成果,反映学科发展的新成果和趋势,体现社会与经济发展对本科应用型人才的新要求,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

三是“改”:新的教学大纲要体现改革的精神,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面对理论教学学时比原来的压缩较多的情况,要求精选和改革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按照加强课程设计与实践、校内教学实践等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与职业技能的新要求,改革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

技能和工程意识的方法,以改变以往有部分学生“高分低能”或“低分低能”的状况。

四是“活”:教学计划是按照新时代要求制订的,课程也是按照新的要求而设置的,很多东西都在探索之中,因此这次制订的教学大纲具有一定的灵活性,留有余地,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可根据新的情况和参照兄弟院校制订出来的新的教学大纲,灵活处理,适当调整。

由于时间仓促,调研不够,水平有限,在大纲中难免有不足不当之处,在实践过程中会注意总结、修正和完善。这套教学大纲原则上使用到2014年,届时再组织新一轮的修订与汇编工作。

希望全体教职工认真执行教学大纲,按照大纲的基本要求和内容组织教学,搞好教学,发扬成绩,知难而进,群策群力,把我院教学工作全面推向一个新的阶段,争取更大的成绩。

工商管理专业

二○一二年十二月

目录

《市场调查报告》实验教学大纲 (1)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大纲 (2)

《客户关系管理》分散教学指导手册 (9)

《企业资源管理软件ERP实验》教学大纲 (18)

《统计软件实操》实验教学大纲 (20)

《统计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21)

《会计学》实验教学大纲 (23)

《工商管理综合实训》教学大纲 (26)

《市场调查报告》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适用专业:经济管理类专业

学时数:16学分数:1

执笔者:白胜陶审核人:林红菱

修订日期:2010年7月20日

一、实验课的目的和要求

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市场调查的整个操作环节,从调查方案设计、问卷设计到撰写调查报告,使得学生把所学知识加以实践。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践,用专业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独立完成一份规范化的调查报告。

二、实验内容和实验学时的分配

1、实验项目名称:设计调查方案(2学时)

实验目的:使学生认识调查方案的重要性,掌握调查方案的具体内容和注意事项。

实验要求:上交一份调查方案

2、实验项目名称:设计调查问卷或访谈提纲(4学时)

实验目的: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设计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的原则,掌握设计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的方法。

实验要求:独立设计一份调查问卷或者访谈提纲。

3、实验项目名称:调查方法实践(2学时)

实验目的:使学生了解各种调查方法的优缺点,掌握问卷法、访谈法和观察法的具体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实验要求:模拟具体调查场景,要求学生及时的处理问题,并要求学生根据之前设计的问卷或者访谈提纲真正的进行操作。

4、实验项目名称:整理数据和软件操作(4学时)

实验目的:使学生掌握统计软件SPSS的描述性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实验要求:针对收集回来的数据,应用软件SPSS进行整理并分析统计结果。5、实验项目名称:撰写调查报告(4学时)

实验目的:使学生掌握调查报告的框架和分析思路。

实验要求:撰写一份调查报告,并制作成幻灯片,进行现场论证。

三、实验课程的考核办法

兼顾上级情况、平时表现和调查报告评定实验课成绩。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大纲

课程编号:

适用专业:非计算机专业

学时数:16 学分数: 1

执笔者: 许丽娟编写日期:2011年7月

一、课程设计的性质和目的

1、课程设计性质:《数据库原理应用》是网络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该课程讲述了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由于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对培养网络工程专业这种应用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有重要意义,仅学习原理性知识是不够的,必须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数据库课程设计》通过实际设计一个小型数据库管理系统,或者设计与实现一个颇具规模的数据库应用系统,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所学到的原理性知识,培养学生开发大型系统软件的能力。

中国古代物质文化专题

后母戊鼎(也称“司母戊鼎”) 中蕴含的中国古代文化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仅创造了灿烂的精神文化,而且也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化。物质文化生产既是精神世界的源头,又是精神文明的参与者,由此形成兼具物质与精神双重特性的文化现象。直到封建社会中期,在古代物质文化的几乎所有方面,中国都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后母戊鼎(也称“司母戊鼎”)、川菜、汾酒、长城、故宫等物质文化就是最为显著的代表。这些物质文化也被称为文物,它们受到了重点的保护,这体现出我们国家对于保护和发扬我国古代物质文化是相当重视的。而对于我们这些新世纪的年轻人来说,熟悉古代物质文化将会对一个人的历史文化素养的提高有着重大意义,也对于传承华夏悠久璀璨的历史文明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文物特征 华夏文明起于商周,商周文明也被称为青铜器文明。后母戊鼎(也称“司母戊鼎”)厚立耳(其中一耳为后配),折沿宽缘,直壁深腹平底,腹部呈长方形,下承四中空柱足。器耳上饰一列浮雕式鱼纹,首尾相接,耳外侧饰浮雕式双虎食人首纹,腹壁四面正中及四隅各有突起的短棱脊,腹部周缘饰饕餮纹,均以云雷纹为地。足上端饰浮雕式饕餮纹,下衬三周凹弦纹。腹内壁铸有“后母戊”(一说为“司母戊”)三字。字体笔势雄健,形体丰腴,笔划的起止多显峰露芒,间用肥笔。该鼎是商王为祭祀其母“戊”而作,造型厚重典雅,气势恢宏,纹饰美观,铸造工艺高超,亦是已发现最大的商代青铜礼器。 二、文物价值 它是迄今为止所有出土的鼎中最大最重的。鼎重832.84公斤,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宽78厘米,足高46厘米,壁厚6厘米。鼎大得可以做马槽,所以人们又叫它“马槽鼎”。 后母戊鼎(也称“司母戊鼎”)纹饰美观庄重,工艺精巧,一向为世人所钦羡。它的价值因此而更高。鼎身四周铸有精巧的盘龙纹和饕餮纹,增加了文物本身的威武凝重之感。饕餮是传说中好吃的野兽,把它铸在青铜器上,表示吉祥、丰年足食。耳廓纹饰俗称虎咬人头纹,这种纹饰是在耳的左右作虎形,虎头绕到耳的上部张口相向,虎的中间有一人头,好象被虎所吞噬。耳的上面还有两尾鱼形。足上铸的蝉纹,图案表现蝉体,线条清晰。 后母戊鼎(也称“司母戊鼎”)是中国殷代青铜器的代表作,标志着商代青铜铸造技术的发展水平。后母戊鼎(也称“司母戊鼎”)是世界上罕见的青铜器贵重文物。

环境监测实验知识讲解

环境监测实验

环境分析实验教案任课教师:赵艳琴 河北联合大学 化学工程学院

实验五. 差值紫外吸收光谱法测定废水中微量苯酚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 学会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2. 掌握差值吸收光谱法测定废水中微量苯酚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酚类化合物在酸、碱溶液中发生不同的离解,其吸收光谱也发生变化。 λ为210nm 例如,苯酚在紫外光区有两个吸收峰,在酸性或中性溶液中, max λ位移至235nm和288nm: 和272nm,在碱性溶液中, max 图1为苯酚在两种溶液中的吸收光谱。在紫外分析中,有时利用不同的酸、碱条件下光谱变化的规律直接对有机化合物进行测定。 图1 苯酚的紫外吸收光谱 曲线A:在0.1mol/L KOH溶液中苯酚的吸收光谱; 曲线B: 在中性溶液中苯酚的吸收光谱; 曲线A-B:苯酚的差值光谱

废水中含有多种有机杂质,干扰苯酚在紫外区的直接测定。如果将苯酚的中性溶液作为参比溶液,测定苯酚碱性溶液的吸收光谱,利用两种光谱的差值光谱,就有可能消除杂质的干扰,实现废水中苯酚含量的直接测定。这种利用两种溶液中吸收光谱的差异进行测定的方法,称为差值吸收光谱法。 三、仪器与试剂 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容量瓶(50mL 10个);吸量管(10mL,5mL)。 试剂:苯酚标准溶液:称取苯酚0.004 mol·L -1;KOH 溶液:0.1mol·L -1。 四、实验步骤 1. 配制苯酚的标准系列溶液 将10个50 mL 容量瓶分成两组,各自编号。按表1所示加入各种溶液,再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苯酚的标准系列溶液。 表1 配制溶液数据表 2. 绘制苯酚的吸收光谱 取上述第3号的一对溶液,用1cm 吸收池,以水作参比溶液,分别绘制苯酚在中性溶液和碱性溶液中的吸收光谱(250nm-320nm)。然后用苯酚的中性溶液作参比溶液,绘制苯酚在碱性溶液中的差值光谱,将数据填入表2,找差值光谱中的最大吸收波长。 3. 测定苯酚两种溶液的光谱差值 从上述绘制的差值光谱中,选择288nm 附近最大吸收波长作为测定波长 max λ,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固定测定波长为max λ, 然后以中性溶液为参

环境监测实验大纲

《环境监测》实验教学大纲 1、课程属性:必修 2、实验属性:非独立设课 3、学时学分:总学时7 4、总学分4、实验学时20 4、实验应开学期:春季 5、先修课程:《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等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环境监测实验》课是与《环境监测》专业课相配合的一门基础实验课程,有助于学生学习、巩固水污染控制、大气污染控制、土壤污染治理以及工业生态的的典型污染物和毒物控制的基本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是培养学生实验设计、实验测试和评价能力的主要教学环节,也是学生综合运用各相关课程的知识,联系工程实际,了解大气环境监测、水环境监测、土壤环境监测、环境生物监测、工业生态的典型污染物和毒物在环境介质中的行为和效应。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环境化学的理论知识,使学生初步掌握水污染治理技术、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和土壤污染治理技术的基本过程和设计方法,逐步培养学生对现有各种污染治理技术进行有机整合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以及实验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二、实验目的与基本要求 通过本实验课程的学生,可加深学生对环境化学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对环境化监测领域的研究内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对污染物的起源、分布、形态、迁移、转化、影响和趋势有一个感性认识;而且能够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环境监测实验能力,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验作风;特别是能够使学生尽可能多的学习和掌握现代化的分析测试仪器,掌握研究环境化学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手段,训练学生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从而为学生未来从事环境科学及相关学科的研究和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实验考核方式及办法 考核方法:考查,以进程性考试为主。 评分办法:预习报告20%,实验操作占40%,实验报告40% 四、实验项目一览表 《环境化学》实验项目一览表 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实验类型实验要求适用专业学时 1 碘量法测定水中溶 验证性必做应用化学 4 解氧 2 水中硫化物的测定验证性必做应用化学 3 3 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验证性必做应用化学 3 4 总磷的测定验证性必做应用化学 3 5 水中硫酸盐的测定验证性必做应用化学 3 6 五日生化需氧量的 验证性必做应用化学 4 测定 五、实验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环境监测》(第三版) 奚旦立高教社2004年 2、《环境监测实验》孙成科学出版社2003年 六、实验内容 实验一碘量法测定水中溶解氧

中国古代文化专题03(75.2分)

1. 《尚书》孔传:“月经于箕则多风,离于毕则多雨。”成语箕风毕雨 即来源于此。 2. 称“皇帝” 由秦 朝开始,直至 辛亥革命 才结束。 3. 金陵是南京 的古名,扬州的古名叫 广陵 。 4. 古代室内的四角有专名,西南角叫奥 ,西北角叫 屋漏 ,东北角叫 宦 ,东南角叫窔 ,其中以 奥 为最尊。 5. 清人张之洞撰写的《书目答问 》是指导初学者的目录学著作。 6. 三桓即孟 桓、 叔孙 桓和 季 桓。 7. 六部 是隋唐以后主要的政务部门。 8. 历代的古籍目录著作,大体有三种类别:史志目录 、 官修目录 、 私家目录 。 9.

黄钟宫确定下来后,按三分损益的方法,可以产生五音,加上变宫和变徵,就是七音。五音指的是 宫 、 商 、 角 、 徵 、羽。 10. 杜甫《登高》:“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诗中的“浊酒”指的是浇愁 的酒。 11. 堂的正面没有墙,堂前有两个阶梯,称东阶和西阶。古人在室外尊左,因此西阶是宾客走的。 ?√ ?× 12. 墓志也是一种碑刻。汉朝时就有墓志。古人在坟里埋上一块石头,或长或方,上面记载着死者的事迹,其性质与碑刻一样。 ?√ ?× 13. 秦汉时期有“九卿”之说,“九卿”是对中央各部门长官的一种尊敬的称号。君主家事与国事不分,政治事务与宫廷事务混杂在一起,是秦汉九卿的重要特点。 ?√ ?× 14. 帞头后代音转称为幞头。后来幞头又在脑后扎成两“脚”,自然下垂,再往后取消了前边的结,后面的两“脚”用金属丝扎起,衬以木片,称为展脚幞头,为文官所戴;后面的“脚”向上在脑后相交,称为交脚幞头,为武官所戴。幞头通常用青黑色的纱制成,所以也叫乌纱,后代俗称乌纱帽。

环境监测实验报告

分数 环境监测实验报告 姓名:陈志杰 班级:10级环工一班 院系:水建院 任课教师:杜丹 2012年12 月16 日

内蒙古农业大学西区宿舍楼生活饮用水水质检测分析报告一、西区宿舍楼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目的 1掌握水质现状及其变化趋势。 2为开展水环境质量评价和预测、预报及进行环境科学研究 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手段。 3为国家政府部门制定水环境保护标准、法规和规划提供有关 数据和资料。 4对环境污染纠纷进行仲裁监测,为判断纠纷原因提供科学依据。 二、水质监测项目指标 物理指标:水温,臭和味,色度,浊度,透明度,固体物(总固体物,溶解固体物,悬浮物),矿化度,电导率,氧化还原电位。 金属化合物:铝,汞,镉,铅,铜,锌,铬,砷,其他金属化合物如镍、铁、锰、钙、镁、铀。 非金属无机化合物:酸度和碱度,pH,溶解氧(DO),氰化物(简单氰化物,络合氰化物,有机氰化物),氟化物,含氮化合物(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凯氏氮,总氮),硫化物,含磷化合物,其他非金属无机化合物,如氯化物、碘化物、硫酸盐、余氯、硼、二氧化硅。 有机污染物:综合指标和类别指标化学需氧量(COD),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BOD),总有机碳(TOC),挥发酚,油类。 特定有机污染物:挥发性卤代烃,挥发性有机物(VOCs),多

环芳烃(PAHs)。 底质和活性污泥(污泥沉降比,污泥浓度,污泥容积指数) 二、水质检测方法 实验一pH值的测定 pH值是水中氢离子活度的负对数。pH=-log10αH+。 pH值是环境监测中常用的和最重要的检验项目之一。饮用水标准的pH值的范围是6.5~8.5。由于pH值受水温影响而变化,测定时应在规定的温度下进行,或者校正温度。通常采用玻璃电极法和比色法测定pH值。比色法简便,但受色度、浊度、胶体物质、氧化剂、还原剂及盐度的干扰。玻璃电极法基本不受上述因素的干扰。然而,pH在10以上时,产生“钠差”,读数偏低,需选用特制的“低钠差”,玻璃电极,或使用与水样的pH值相近的标准缓冲溶液对仪器进行校正。 本实验采用玻璃电极法测定pH值。 (一)实验目的 掌握玻璃电极法测定pH的方法及原理 (二)实验原理 以玻璃电极为指示电极,与参比电极组成电池。在25℃理想条件下,氢离子活度变化10倍,使电动势偏移59.16mv,根据电动势的变化测量出pH值。两种电极结合在一起能组成复合电极。pH计测量出玻璃复合电极的电压,电压转换成pH值,其结果被显示出来。(三)实验仪器 pH计(PB-21) (四)实验试剂 1.pH=4.003缓冲液(邻苯二甲酸氢钾) 2.pH=6.864缓冲液(混合磷酸盐) 3.pH=9.182缓冲液(硼砂) (五)实验步骤 1.将电极浸入到缓冲溶液中,搅拌均匀,直至达到稳定。 2.按mode(转换)键,直至显示出所需要的pH值测量方式。

工程结构试验与检测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工程结构试验与检测》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Engineering Structure Experimentation and Measuring) 一、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G1113106 课程类别:专业教育必修课 适用层次:本科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工程管理 开课学期:6 总学分:0.5 总学时:8学时 考核方式:考查 二、教学目的 《工程结构试验与检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验是这门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实验的目的在于:一是熟悉、验证、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增加感性认识;二是了解所使用的仪器设备,掌握所学建筑各种结构的试验方法;三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是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学风。 三、基本要求 实验课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在实验过程中,对于仪器操作、记录格式、试验成果的检核、计算等,应向学生提严格要求。对具体的实验内容要求见表1。

表1 试验内容与要求 四、实验内容 本课程实验以在实验室试验为主,以多媒体教学和现场观察测试为辅。实验主要包括六个实验内容,除必修实验外(实验一、五),学生可以在选修实验(实验二、三、四、六)中任选一个实验。 实验一电阻应变片的粘贴、静态电阻应变仪的使用及桥路连接试验 实验目的: (1)参观试验室,了解基本的大型试验仪器,了解试验的基本过程; (2)掌握应变片的粘贴技术,学会防潮层的制作; (3)掌握半桥、全桥及四分之一桥的接法; (4)掌握静态电阻应变仪的使用。 实验要求和实验内容: (1)正确处理基层、会进行应变片的粘贴与防潮; (2)学会单点、多点测量方法,半桥、全桥接法及四分之一桥接法;

8073中国古代文化专题模拟题

8073中国古代文化专题模拟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根据古代的历法,每月最后一日叫做“”,最初一日叫做“”。 2.唐代诗人骆宾王《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西陆指,诗中借指。 3.六世纪初隋炀帝下令开凿的是从和两条运河。 4.秦朝的行政区划分为和两级。 5.清朝实际任宰相之职的在康熙时期是“”,雍正以后是“”。 6.监官和谏官,古代并称,亦通称。 7.魏晋以后,汉代原先的察举制发展为。 8.由朝廷用公开考试的方法来甄别选用士人始于。 9.中国古代男子二十岁行礼,女子十五岁行礼,是作为成年的标志。 10.在唐太宗时传入中国的基督教,当时称作“”。 11.杜甫《春望》:“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簪在古代的作用是。 12.我国的图书目录工作和目录学研究的奠基之作是和。 13.金星晨见于东方为,昏见于西方为。 14.古人用干支纪日。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组成六十个单位,称为。 15.黄钟宫确定下来后,按三分损益的方法,可以产生五音,加上变宫和变徵,就是七音。五音指的是。 16.贾谊《过秦论》:“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文中山东指以东的地区。《汉书·儒林传》:伏生得《尚书》二十九篇,“以教于齐鲁之间,齐学者由此颇能言《尚书》,山东大师亡不涉《尚书》以教。”文中山东指地方。 17.汉武帝后,宰相的职权转到尚书台,其长官叫。 18.清人孙诒让所作86卷内容丰赡,是研究《周礼》最好的本子。 19.道教的经典文献叫。 20.成语“连衽成帷”、“举袂成幕”中的衽是,袂是。 21.到了才逐渐出现了精美的文人画,其影响延续至今。 22.最早的书,要算以竹木作为书写材料的。 23.清人张之洞撰写的《》是指导初学者的目录学著作。 二、单选题(每择2分,共10分) 1.泉州、无锡和松江的古名分别叫()。 A温陵梁溪广陵B梁溪云间金陵 C温陵梁溪云间D温陵云间梁溪 2.传统的观点认为礼分“五礼”,即()。 A吉礼凶礼军礼冠礼嘉礼 B吉礼凶礼军礼笄礼嘉礼 C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 D吉礼凶礼军礼仪礼嘉礼 3.六部是隋唐以后主要的政务部门,其确切名称是()。 A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B吏部户部礼部法部政部工部 C政部官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D学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医部 4.秦汉九卿的重要特点是()。 A区分君主家事与国事,政治事务与宫廷事务不相混杂。

【精品】2019年高考政治-传统文化专题

【精品】2019年高考政治-传统文化专题一,运用《文化生活》“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知识,分析科 学对待文化传统 ①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②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留和发展;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加以改造或剔除。 ③既要继承,又要发展(继承和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把握好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能全盘否定或全盘肯定、不能全盘照抄或断章取义),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二,运用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知识说明如何看待年味变淡这一现象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人们感到有年味存在,说明春节文化还保留着基本特征;年味变淡说明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因时而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春节的表现形式也会随之变化。 ②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的精神纽带。我们应该理解继承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③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传统春节文化只有适应时代的变迁,才能不断推陈出新,促进文化繁荣。 三

四, 五, 六,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中国诗词在传播中华文化中所具有的文化力量 ①,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一定的反作用;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在诗词大会的传播形式中产生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 ③,中华诗词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成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④中国诗词本身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的使用和媒体的传播使诗词这种文化艺术形式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⑤,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激荡,传播中华诗词,对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坚持社会主义道路都有积极的意义 七,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中国诗词大会成功的原因 ①正确的处理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在继承中发展,集中展示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②立足于社会实践,进行创新,突出人民群众在文化创作的主体地位,引起民众广泛参与 ③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促进了文化发展 ④坚持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正能量,引导人们向往真善美 ⑤运用大众传媒等现代文化传播技术手段,注重互动性和趣味性,增强了吸引力和凝聚力 八,运用文化继承与发展的有关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让古诗文重新焕发时代魅力 ①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于古诗文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古诗文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②立足社会实践,创新古诗文的教育教学形式,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精神。 ③要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守旧主义”。 九,运用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知识,分析让中华优秀传

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保证测试题

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保证试题 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 1. 为获知黄河宁夏段水质情况,在宁夏黄河段共设5个断面人工监测,共获得15个监测数据,监测(研究)的总体是 样本是,样本容量为。 2. 监测数据的质量是监测工作的。 3.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是环境检测中十分重要的和。 4. 监测分析的误差包括、和。 5. 实施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的目的在于取得正确可靠的监测结果。监测结果的质量应达到五性的要求,即:、、、 和。 6. 狄克逊(Dixon)检验法适用于容量较小(n≤25)的一组测量值的一致性检验和离群值的剔除。适用于检出或异常值。 7. 格鲁勃斯(Grubbs)检验法适用于检验多组测量值均值的和剔除多组测量值中的,也可用于一组测量值的检验。检出的异常值个数不超过1。 8. 数据修约规则:“四舍六入五考虑,五后非零,五后皆零”。 9. 检出限是指某特定分析方法在给定的内可以从样品中检出待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最小量。 10. 实验室质量控制包括、。 二、选择题 1. 16005化简为4位有效数字为。

A、1.601×104 B、1.600×104 C、1600×10 D、1601×10 ⒉近似数运算,如18.3+1.4546+0.876等于。 A、20.6 B、20.63 C、20.631 D、20.6306 3. 测得溶液的pH=12.55 ,则氢离子浓度为 A、[H+]=5.6×10-13 B、[H+]=5.60×10-13 C、[H+]=5.60×10-12 D、[H+]=5.600×10-13 4. 下列计算式表达相对误差的是 A、测量值—真值 B、测量值—测量均值 C、(测量值—真值)/真值 D、最大值—最小值 5. 近似数运算,0.0123×25.60×1.0686等于 A、0.3364 B、0.336 C、0.33641 D、0.34 6. 灵敏度是指分析信号随测定组分含量的变化而改变的能力,它与检出限密切相关,灵敏度越低, A、检出限越低 B、越高 C、检出限可高可低D检出限不变 7. 进行加标回收率测定时,下列注意事项中错误的是。 A、加标物的形态应该和待测物的形态相同。 B、在任何情况下加标量均不得小于待测物含量的3倍。 C、加标量应尽量与样品中待测物含量相等或相近。 D、加标后的测定值不应超出方法的测定上限的90%。 8. 控制分析结果精密度的质控方法是。 A、行双样测定 B、标准物质测定 C、加标回收率测定 D、仪器和量皿的检定或校准。 9. 水质环境监测分析制作校准曲线时,包括零浓度点在内至少应有浓度点,各浓度点应较均匀地分布在该方法的线性范围内。

环境监测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监测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环境监测课程性质:XXX 总学时:64 学分:4 适用专业:环境工程开课单位:XXX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环境微生物学 一、课程性质、目的 环境监测是环境科学、环境工程、资源与环境、给水与排水工程等相关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中具有综合性、实践性、时代性和创新性的一门重要的理论与方法课程。本课程是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和环境管理各领域的基础,是环境保护和环境科学研究不可缺少的,对环境保护的各个方面具有重大影响。 按监测对象学习,本课程主要讲述水和废水监测、大气和废气监测、固体废物监测、土壤污染监测、生物污染监测、噪声监测、环境放射性监测等内容。按测定项目学习,包括汞、镉、铬、铅、砷等重金属,氰化物、氟化物、硫化物、含氮化合物,水中溶解氧、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酚类、油类,大气中SO2、NO X、TSP、PM10、CO、O3、烃类等气态污染物,光化学烟雾等二次污染物,颗粒物,多环芳烃类、二噁英类等重要有机污染物,以及酸雨项目监测等。按监测程序学习,本课程主要讲述各类环境监测的方案设计,优化布点、样品的采集、运输及保存,样品的预处理及测定,数据的处理及信息化,监测过程的质量保证等的内容。 按监测方法学习,主要讲述化学分析、仪器分析以及生物方法;主要为标准方法和正在推广的新的常规监测技术,还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简易监测技术,及迅速发展的连续自动监测技术等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对上述内容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相关法规,监测方法的科学原理和技术关键、各类监测方法的特点及适用范围等一系列理论与技术问题;掌握监测方案设计,优化布点、样品的采集、运输及保存,样品的预处理和分析测定、监测过程的质量保证、数据处理与分析评价的基本技能;了解环境监测新方法、新技术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今后在监测数据收集、整理和评价等方面达到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综合应用多种方法处理环境监测实践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与时俱进、发展新方法和新技术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后期课程和将来的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环境保护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主要知识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环境监测的目的及分类。 2.掌握环境监测的一般过程或程序。 3.掌握优先污染物和优先监测的概念。 4.了解制订环境标准的原则及制订环境标准的作用、分类、分级情况。 5.掌握大气、水、土壤等最新的环境质量标准及其应用范围;了解各类污染物的控制或

中国古代文化专题02(68.7分)

古代驾车以四马 马为常。 2.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宰相之职,分属于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所以三省的长官并称宰相 。 3. 王勃《滕王阁序》:“星分翼轸”的翼轸分别指 天上的方位 和 轸两星宿的分 。 4. 《诗经》:“东方未明,颠倒衣裳。”其中衣指裤子 ,裳指 上衣 。 5. 以朔望月为单位的历法是阴历,以太阳年为单位的历法是阳历。中国古代的历法不是纯阴历,而是阴阳合历 。 6. 春秋初年齐桓公 设大谏,为谏官设置之始。 7. 监官和谏官,古代并称台谏 ,也通称 言官 。 8. 北魏、北齐设置的昭玄寺 ,以大统、统为长官,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掌管佛教的专门机构。 9. 古人以牛 、 羊 、 猪 为三牲。

古人用干支纪日。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组成六十个单位,称为六十甲子 。 11. 今天北京的八达岭长城是秦始皇修筑的。 ?√ ?× 12. 殷代称一旬以内的未来日为“翌”,一旬以外的未来日为“来”。 ?√ ?× 13. 郭沫若先生取名的缘由大概是因为沫、若是两条河流的名称。沫水就是今天的大渡河,若水就是今天的雅砻江以及与雅砻江合流后的一段金沙江。郭老是四川乐山人,就在沫水之滨,离若水也不远。 ?√ ?× 14. 魏晋以后,历代宗室和功臣的封爵大多以王、公、侯、伯、子、男为号。 ?√ ?×

苏轼《江城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中“天狼”是井宿中的星组。 ?√ ?× 16. 杜甫《赠卫八处士》诗中说:“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参,参宿。商,心宿。参在西,商在东,不能同时出现在天空。所以拿“参与商”来比喻“人生不相见”。 ?√ ?× 17. 《论语?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后代据此称内讧为萧墙之祸。萧墙,就是围墙。 ?√ ?× 18. 周代贵族有姓氏,而一般平民没有姓氏。在贵族中,女子称氏,男子称姓,这是因为氏是用来“别婚姻”的,而姓是用来“明贵贱”的,两者作用不同。 ?√ ?× 19.

水质环境监测实验报告

水质环境监测实验报告 案场各岗位服务流程 销售大厅服务岗: 1、销售大厅服务岗岗位职责: 1)为来访客户提供全程的休息区域及饮品; 2)保持销售区域台面整洁; 3)及时补足销售大厅物资,如糖果或杂志等; 4)收集客户意见、建议及现场问题点; 2、销售大厅服务岗工作及服务流程 阶段工作及服务流程 班前阶段1)自检仪容仪表以饱满的精神面貌进入工作区域 2)检查使用工具及销售大厅物资情况,异常情况及时登记并报告上级。 班中工作程序服务 流程 行为 规范 迎接 指引 递阅 资料 上饮品 (糕点) 添加茶水 工作 要求 1)眼神关注客人,当客人距3米距离 时,应主动跨出自己的位置迎宾,然后 侯客迎询问客户送客户

注意事项 15度鞠躬微笑问候:“您好!欢迎光临!”2)在客人前方1-2米距离领位,指引请客人向休息区,在客人入座后问客人对座位是否满意:“您好!请问坐这儿可以吗?”得到同意后为客人拉椅入座“好的,请入座!” 3)若客人无置业顾问陪同,可询问:请问您有专属的置业顾问吗?,为客人取阅项目资料,并礼貌的告知请客人稍等,置业顾问会很快过来介绍,同时请置业顾问关注该客人; 4)问候的起始语应为“先生-小姐-女士早上好,这里是XX销售中心,这边请”5)问候时间段为8:30-11:30 早上好11:30-14:30 中午好 14:30-18:00下午好 6)关注客人物品,如物品较多,则主动询问是否需要帮助(如拾到物品须两名人员在场方能打开,提示客人注意贵重物品); 7)在满座位的情况下,须先向客人致歉,在请其到沙盘区进行观摩稍作等

待; 阶段工作及服务流程 班中工作程序工作 要求 注意 事项 饮料(糕点服务) 1)在所有饮料(糕点)服务中必须使用 托盘; 2)所有饮料服务均已“对不起,打扰一 下,请问您需要什么饮品”为起始; 3)服务方向:从客人的右面服务; 4)当客人的饮料杯中只剩三分之一时, 必须询问客人是否需要再添一杯,在二 次服务中特别注意瓶口绝对不可以与 客人使用的杯子接触; 5)在客人再次需要饮料时必须更换杯 子; 下班程 序1)检查使用的工具及销售案场物资情况,异常情况及时记录并报告上级领导; 2)填写物资领用申请表并整理客户意见;3)参加班后总结会; 4)积极配合销售人员的接待工作,如果下班时间已经到,必须待客人离开后下班;

《环境监测》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 非师范类专业教学大纲 《环境监测》 教学大纲

环境监测 一、课程说明 总学时:78 学时分配:讲课60学时,实践教学18学时 适用专业: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 二、课程教学的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环境监测专业主干课程,是环境监测与 治理技术专业的专业模块课程。要求学生能系统地学习环境监测的基本理论 与方法。本课程系统地讲授水质污染监测、大气污染监测、固体废物监测、 土壤污染监测、生物污染监测、噪声污染监测、放射性污染监测等内容。为 后续的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等课程学习打下 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 1、绪论 4学时 概述,环境监测的目的分类,环境监测特点和监测技术概述,环境标准。 2、水和废水监测 20学时 水质污染与监测,水质监测方案制定,水样的采集和保存,水样的预处理,物理指标检测,金属化合物的测定,非金属无机物的测定,有机污染物的测定,底质监测 3、空气和废气监测 13学时 空气污染基本知识,空气污染监测方案的制定,空气样品的采集方法和 采样仪器,气态和蒸气态污染物的测定,颗粒物的测定,降水监测,标准气 体的配制 4、固体废物监测4学时 固体废物概述,固体废物样品的采集和制备,有害特性的监测方法,生活垃圾和卫生保健机构废弃物的监测 5、土壤质量监测 3学时 土壤基本知识,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方案,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加工管理, 土壤样品的预处理,污染物的测定 6、环境污染生物监测 4学时 水环境生物监测,空气污染生物监测,生物污染监测,生态监测 7、噪声监测 5学时 声音和噪声,声音的物理量和主观听觉的关系,噪声测量仪器,噪声标准,噪声监测 8、环境中放射性污染监测 3学时 基础知识;环境中的放射性,放射性辐射防护标准,放射性测量实验室 和检测仪器,放射性监测 9、环境监测质量保证 2学时 质量保证的意义和内容,实验室认可和计量认证/审查认可概述,监测实 验室基础 10、自动监测与简易监测技术 2学时 空气污染连续自动监测系统,水污染连续自动监测系统,遥感监测技术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2)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 1.元代剧作家_________创作的《赵氏孤儿》是一部著名的历史悲剧,剧中表现了屠岸贾的残暴奸诈,突出了程婴等义士赴汤蹈火的牺牲精神。 2.明代剧作家________创作的传奇《宝剑记》写林冲被逼上梁山的故事,具中的《夜奔》一场至今仍在曲场经常上演。 3.《大雅堂乐府》是明代_______创作的杂剧,剧中写四个古代的风流遗事,表现了文人的雅兴和情调。 4.明代作家_______的剧作很注意对诙谐的追求,他的《博笑记》就是一部演“可喜、可怪之事”,“俱可绝倒”的作品。 5.孟称舜的《_______》描写了崔护和叶茶儿的爱情故事,体现了他关于婉丽风格的理论。6.延寿马和王十朋分别是南戏《_______》和《_______》中的人物。 7.明代剧作家_______《邯郸记》和《南柯记》都是借梦表现现实的黑暗的作品。 8.明代剧作家_______的“渔阳三弄”,借张建封、杨慎、杜默三人的遭遇,表现了对个性和自我的追求。 9.明代剧作家王衡的杂剧《_______》写唐代大诗人王维科举考试的经历,表现了对 科举制度的批判和反思。 二、简答 1.简述《梧桐雨》一剧的艺术成就。 2.简述梁辰鱼《烷纱记》在中国戏曲史上的价值。 3.宋元时期的话本小说有什么样的基本特点? 4.《儒林外史》中的真儒形象有什么特点和局限? 5.举例谈谈《西游记》充满谐趣的艺术风格。 三、论述题(1,2题必选一题回答,3,4题必选一题回答,若二题都答,则只给前者判分。每题20分.共40分) 1.试析《牡丹亭》中的杜丽娘形象。 2.以剧本为例,分析关汉卿杂剧的文人色彩。 3.《水浒传》在思想上取得的独特成就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4‘举例分析《红楼梦》人物描写的特色。 答案: 一、填空 1.纪君祥 2.李开先 3.汪道昆 4.沈璟 5.桃源三访 6.宦门子弟错立身荆钗记 7.汤显祖

政治-传统文化专题

传统文化专题 一,运用《文化生活》“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知识,分析科学对待文化传统 ①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②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留和发展;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加以改造或剔除。 ③既要继承,又要发展(继承和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把握好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能全盘否定或全盘肯定、不能全盘照抄或断章取义),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二,运用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知识说明如何看待年味变淡这一现象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人们感到有年味存在,说明春节文化还保留着基本特征;年味变淡说明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因时而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春节的表现形式也会随之变化。 ②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的精神纽带。我们应该理解继承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③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传统春节文化只有适应时代的变迁,才能不断推陈出新,促进文化繁荣。 三

四, 五, 六,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中国诗词在传播中华文化中所具有的文化力量 ①,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一定的反作用;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在诗词大会的传播形式中产生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 ③,中华诗词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成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④中国诗词本身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的使用和媒体的传播使诗词这种文化艺术形式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⑤,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激荡,传播中华诗词,对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坚持社会主义道路都有积极的意义 七,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中国诗词大会成功的原因 ①正确的处理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在继承中发展,集中展示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②立足于社会实践,进行创新,突出人民群众在文化创作的主体地位,引起民众广泛参与 ③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促进了文化发展 ④坚持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正能量,引导人们向往真善美 ⑤运用大众传媒等现代文化传播技术手段,注重互动性和趣味性,增强了吸引力和凝聚力 八,运用文化继承与发展的有关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让古诗文重新焕发时代魅力 ①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于古诗文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古诗文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②立足社会实践,创新古诗文的教育教学形式,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精神。 ③要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守旧主义”。 九,运用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知识,分析让中华优秀传

环境监测实验复习资料

1、废水中悬浮固体的测定原理? 悬浮固体系指剩留在滤料上并于103—105℃烘至恒重的固体。测定的方法是将水样通过滤料后,烘干固体残留物及滤料,将所称重量减去滤料重量,即为悬浮固体(总不可滤残渣)。 2、悬浮固体的测定过程中废水粘度高时如何处理? 废水粘度高时,可加2—4倍蒸馏水稀释,振荡均匀,待沉淀物下降后再过滤。 3、碘量法测定水中溶解氧的原理? 在水样中加入硫酸锰和碱性碘化钾,水中的溶解氧将二价锰氧化成四价锰,并生成氢氧化物沉淀。加酸后,沉淀溶解,四价锰又可氧化碘离子而释放出与溶解氧量相当的游离碘。以淀粉为指示剂,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释放出的碘,可计算出溶解氧含量.反应式如下: MnSO 4+2NaOH=Na 2 SO 4 +Mn(OH) 2 ↓ 2Mn(OH) 2+O 2 =2MnO(OH) 2 ↓(棕色沉淀) MnO(OH) 2+2H 2 SO 4 =Mn(SO 4 ) 2 +3H 2 O Mn(SO 4) 2 +2KI=MnSO 4 +K 2 SO 4 +I 2 2Na 2S 2 O 3 +I 2 =Na 2 S 4 O 6 +2NaI 4、碘量法测定溶解氧适合哪类水样? 此法适用于含少量还原性物质及硝酸氮<0.1mg/L、铁不大于1mg/L,较为清洁的水样。 5、硫代硫酸钠溶液如何标定? 标定方法如下: 于250mL碘量瓶中,?加入100mL水和1gKI,??加入10.00mL 0.02500mol/L 重铬酸钾(1/6K2Cr2O7)标准溶液、5mL(1+5)硫酸溶液,密塞,摇匀。?于暗处静置5分钟后,用待标定的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至溶液呈淡黄色,加入1mL淀粉溶液,继续滴定至蓝色刚好褪去为止,记录用量。 C= V 02500 .0 00 . 10 式中:C—硫代硫酸钠溶液的浓度(mol/L)。 V—滴定时消耗硫代硫酸钠溶液的体积(mL)。 6、重铬酸钾法测定化学需氧量的原理? 在强酸性溶液中,准确加入过量的重铬酸钾标准溶液,加热回流,将水样中还原性物质(主要是有机物)氧化,过量的重铬酸钾以试亚铁灵作指示剂,用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回滴,根据所消耗的重铬酸钾标准溶液量计算水样化学需氧量。 7、对于化学需氧量高的废水样如何处理? 对于化学需氧量高的废水样,可先取操作所需体积1/10的废水样和试剂于15×150mm硬质玻璃试管中,摇匀,加热后观察是否成绿色。如溶液显绿色,再适当减少废水取样量,直至溶液不变绿色为止,从而确定废水样分析时应取用的体积。 8、水中六价铬的测定原理? 在酸性溶液中,六价铬遇二苯碳酰二肼反应,生成紫红色化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540nm,摩尔吸光系数为4×104。 本方法适用于地面水和工业废水中六价铬的测定。

生态环境评估和监测教学大纲

生态环境评估与监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生态环境评估与监测 英文名称:Evaluation and monitoring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课程编号: 课程类型: 适用专业: 开课学期:第二学期 学时:32 学分:2.0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生态环境评价是一门多学科交叉,多种理论与方法相综合的系统性的研究工作,它融合了系统科学、生态学、地质学、地理学、环境学等多门学科。各学科的基本原理和理论对生态环境起着主导作用,因此,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生态环境评价以以上学科理论作为支持。 本课程主要讲述生态监测基本概念、微观生态监测、宏观生态监测、生态监测计划的设计、生态评价基础、生态风险评价、农村环境的生态监测等容,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生态环境评估与监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生态环境评估与监测的科学原理、监测技术的关键、各类监测方法的特点及适用围等一系列理论与技术问题;培养今后在监测数据收集、整理和评价等方面达到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综合应用多种方法处理环境监测实践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与时俱进、发展新方法和新技术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生态环境建设与管理的概念、意义、及理论基础;使学生对我国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有清醒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熟悉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概要,掌握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的容与指标、主要的生态环境监测技术和生态环境现状评价;认识生态环境建设的典型模式,了解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掌握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做好生态环境保护;最后应熟悉生态环境建设项目管理的主要环节。

中国古代文化史专题总结

中国古代文化史专题总结

一、儒家思想的形成和演变及儒家学说的现实意义 1.儒家思想的形成和演变 (1)春秋时期: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奠定了儒家思想的基础。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仁就是“爱人”,就是“克己复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主张“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使百姓“足食”,国家“足兵”,取得“民信”。 (2)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经过孟子、荀子的总结和改造,体系更加完整,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①孟子把孔子“仁”的学说发展成为更加系统的“仁政”学说,并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在伦理观上,主张“性善论”。 ②荀子认识到人民力量的巨大,提出“君舟民水”的观点,主张“性恶论”。 (3)汉代: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它也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他大力宣扬“君权神授”的思想,还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提出“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

标准。 (4)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发展出现了危机。 (5)隋唐时期儒学的发展:吸收了佛教、道教的精华,三教合一,我国儒学发展进入一个 辉煌的时期。 (6)宋代:儒学从佛、道之中汲取了有益的内容,完成了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成 为新兴的儒学。 ①二程认为,“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天理”是万物的本原。二程把天理和伦理道德 直接联系起来,认为“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二程认为仁是与万物俱生的。 ②朱熹提出“理气论”和“心性论”。 (7)明朝:王阳明是明朝中期儒学的代表人物,他把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号称“心 学”。王阳明宣扬“宇宙便是吾心”“心即理也”“心外无物”等主观唯心论的宇宙观。 王阳明还提出“致良知”的学说,认为“良知”是人所固有的善性。 (8)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位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思想的批判继承,促 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2.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1)儒家强调“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的教育思想,对我国当代教育事业 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有积极作用。 (2)儒家提倡“孝”、“仁义”“诚信”等道德伦理观,有助于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促进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儒家强调“正身自省”,“修己安人”,加强道德修养,有助于约束和规范市场经济 主体的交易活动和行为,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正常、有序地进行。 (4)儒家提倡的“仁”“德治”“民本”思想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5)儒家主张的“大一统”思想有利于巩固中华民族的统一,在今天更具有现实意义。 二、儒家、法家、道家政治思想及其关系 (1)思想特点 ①儒家提出德政、礼治和人治,强调道德感化。当国家稳定,步入正常轨道后,宜用儒家 路线。儒家思想构成了传统文化中的人道主义精神。 ②法家提倡法治,主张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在动荡年代,实现全国大一统法家 路线能收到奇效。法家思想成为历史进步思想家改革图强的理论武器。 ③道家提倡顺乎自然、“无为而治”。大动荡后,与民休息,恢复和发展生产,以道家路 线为宜。道家思想构成了封建传统思想中的哲学基础。 (2)关系:三者具有很大的互补性 ①经过秦、西汉初年的治国实践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在动荡年代,军阀割据,难以用儒 家路线实现全国大一统,而法家路线却能收到好的效果。 ②在动荡结束之初,人口凋敝,生产破坏,应该实行道家无为政治,与民休息,以恢复和 发展生产。 ③当国家稳定,走上正常运行轨道之后,不能再实行严刑峻法的暴力统治,而以儒家路线 为宜。三者之间表现出了互相融合的趋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