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进程现状及反思

俄罗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进程现状及反思
俄罗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进程现状及反思

俄罗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进程、现状及反思

郑卫丽郑伟红

2013-2-15 18:06:53 来源:《经济问题》(太原)2008年02期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席卷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国家无论大小、贫富都或多或少受到它的影响。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在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遇到了诸多困难,但是,俄罗斯政府在总结20世纪90年代经济改革的教训的基础上于2001年年初制定了“俄罗斯联邦政府长期社会经济政策基本方针”(十年规划),提出了一系列强国和振兴经济的措施,终于使俄罗斯经济摆脱逐年下滑的状况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目前,在世界全球化体系中,俄罗斯经济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俄罗斯经济全球化历程

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结果,是一个漫长的阶段,世界各国、各地区通过密切的经济交往和经济协调,在经济上相互联系和依存、相互渗透、相互竞争和制约已发展到很高程度,形成了世界经济从资源配置到生产流通、消费的多层次和多形式的交织与融合,使全球经济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20世纪90年代,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快速时期,这个时期的经济发展规模也是最大的,这种经济发展态势、发展进程、发展趋势,涉及世界各个地区、国家的各个领域。

“冷战”时期,世界出现了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存在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同时出现了两个世界经济市场和经济集团化。两个世界市场平行发展,分别由美苏主导。此时的西欧和日本利用美国的资金、技术和市场迅速发展自己的经济,力争在经济全球化中占有一席之地,美国占据了世界经济的主导地位。这时的苏联还在同东欧结成的“经互会”里发展计划经济,没有建立起一个

良性的经济环境,没有走入到经济全球化过程中。

南南对话时期是世界经济处于重新分工的时期。美国失去了在世界经济中的绝对统治地位,而西欧和日本经济迅速强大起来,欧洲经济共同体与非洲、加勒比和太平洋地区的46个发展中国家签订了洛美协定,扩大了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贸易合作,日本也采取了贸易、投资与发展援助三结合的办法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但此时的苏联与经济全球化失之交臂,失去了发展良机。

早在苏联时期,叶?康?费奥多罗夫院士和德?米?格维希阿尼通讯院士就代表苏联参加了罗马俱乐部。1987年又增加了叶?马?普里马科夫院士和作家钦吉兹?艾托玛托夫。1989年7月苏联成立了苏联国内专门的“罗马俱乐部协会”(根?久加诺夫,2004)。可以说,俄罗斯的经济全球化从苏联后期就开始了,现在的俄罗斯经济全球化是苏联时期经济全球化的延伸。

在俄罗斯,全球学研究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步,迄今已初步成为一个独立的学术流派。其部分研究成果已应用到社会实践,甚至直接为政府的决策服务。事实上,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的学者继续关注全球学问题。但全球学作为解决全球性问题的一门完整的科学,在俄罗斯至今没有确立。就目前的实践来说,俄罗斯政治实践似乎更多一些,并走在了科学实践的前面。尽管如此,俄罗斯学者对全球学的某些问题形成了一些共识。当然,由于看问题的视角不同,来自不同立场的学者对全球学的许多问题观点各异。苏联解体后,信息技术革命带动了经济的新一轮快速发展,美国、日本和西欧在经济全球化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此时的俄罗斯接替了苏联的大部分资源,经济处于混乱状态,为了重振大国雄风,被迫进行经济改革,实行“休克疗法”,以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为代价,实行全面金融自由化。从此,俄罗斯也就自愿或不自愿地卷入了美国式的经济全

球化(于文兰,2002)。

纵观俄罗斯经济全球化的历程,我们可以得出:俄罗斯经济全球化首先是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所致,由于科技、政治、经济共同发展的作用,世界各国经济联系必然会越来越密切,最终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其次是俄罗斯经济结构不合理,在世界市场冲击下瞬间崩溃,最后在无奈之下,以接受有条件的贷款而进入世界经济体系当中。

二、俄罗斯经济全球化的现状

1.能源贸易是俄罗斯经济全球化的途径。俄罗斯是世界能源大国之一,俄罗斯每年依靠能源出口,为国家财政赚取了可观的外贸收入,同时又为国际市场的能源价格和能源供给提供了多种选择,保证世界经济的良性循环,这是俄罗斯经济融入全球化的直接途径。2000~2004年,俄罗斯GDP累计增长了30%,年均增长率约为7%,如果不考虑能源因素,则只能增长4%(谢颖,2006)。2006年,俄罗斯石油天然气出口收入达到1395亿美元,较2005年的1096亿美元增长27.3%。其中,石油出口收入为966.75亿美元,天然气出口收入为428.16亿美元。可见,俄罗斯经济的良好态势和强劲增长,主要得益于国际石油市场价格有利于俄罗斯石油出口,并且俄联邦在国内外确立新型经济关系体系时,给予能源政策优先考虑的地位(陈小沁,2006)。

2.科技创新政策是俄罗斯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俄罗斯在苏联的基础上采取了科技创新政策,依靠科技创新振兴俄经济。现在俄罗斯当局已经意识到,一国的经济强盛地位是不能仅仅靠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就能获得的,要靠本国具有世界竞争力的产业体系,尤其是靠本国的科技创新能力,以及一国是否参与国际经济全

球化的过程。因此,俄罗斯积极寻求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其中主要一条是发挥自己的优势,走依靠高技术振兴经济之路(戚文海,2001)。只有提高本国科学的开放度,在进行国际交往时处理好与合作伙伴的利益,才能加快国际科技一体化的进程。为此,俄在基础研究领域、应用科研试验设计和工艺领域、军转民领域,以合作研究、建立合营企业、成立商业风险投资公司等形式,开展了与美、日、西欧等国家与地区的科技合作。此外,还成立了跨部门国际科技合作委员会等国家级机构。其中最有影响的合作是国际空间站,国际空间站是迄今最大的航天合作项目。俄罗斯丰富的载人航天飞行、管理经验,是其进入经济全球化的本钱。俄罗斯积极开展创新领域的国际科技经济合作,带动了经济的发展。

3.军事武器及技术出口是俄罗斯经济全球化的手段。俄罗斯现有的科技潜力,尤其是国防工业系统的实力及多年来积累的具有世界水平的军民两用技术,在世界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因此,俄罗斯军事及军事技术出口就成了经济恢复增长的重要措施。俄罗斯原有的经济结构中的军事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70%的比重,要想在短短的几年内完成全部转产,是一件很难的工程,所以必须重视军工产品及军事技术出口。俄罗斯政府不仅鼓励军品的出口创汇,同时也主张把军事技术以贸易的方式对外进行转让(侯德贤,2002)。1997年俄罗斯军品出口额仅占总出口额的14%,2000年已经达到32%,2006年俄罗斯出口了价值80亿美元的武器和硬件设备,比2005年的62.26亿美元大幅提高。俄罗斯武器出口业绩攀升,购买客户除了印度、中国,还有非洲和拉美的一些国家。俄罗斯利用自己的军事优势进入军事市场,使国际军事贸易增加,带来了全球性商品及资金的流动。

4.外资的增加是俄罗斯经济全球化的外来动力。俄罗斯经济好转以后,西方又把投资的目光投向俄罗斯。根据俄罗斯政府制定的2010年前经济翻番和2020

年现代化的快速赶超战略目标,未来10多年间累计要投入2万亿美元以上的资金,其中至少有1/3需要外资来填补。近几年,国际机构贷款和商业贷款等形式的投资所占比重持续保持在递增50%以上。这部分外资除了部分用于偿还到期政府债务以外,主要用于社会转移支付,以及为了缓解社会矛盾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在俄罗斯吸引外资的总额中,2006年获得的外商直接投资高达284亿美元,是2005年的2倍,外商直接投资在俄GDP中的比重上升到3%。2006年科尔尼FDI(外商直接投资)信心指数调查显示,俄在全球排行榜上名列第6位。这些外资使俄罗斯经济进入了良性环境发展阶段,在全球经济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从而促使国际资金全球化流动。

三、俄罗斯经济全球化的反思

1.能源危机的隐患。能源是世界各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是稳定国家经济的重要资源。俄罗斯是世界能源生产大国,每年出口份额占俄罗斯出口比重很大,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气。2007年1~8月俄罗斯共出口石油1.727亿吨,较上年同期增加了3.4%。2006年能源产品的比重占到了总量的68.3%(2005年为

67.1%);出口额增长26.6%,这主要是由于世界市场上矿物原料和燃料(首先是石油和天然气)的价格高企造成的。但是石油属于不可再生能源,随着消耗量的增加及开采速度的加快,终有枯竭的一天,俄罗斯也有可能会陷入能源危机当中。俄罗斯油气专家认为,俄罗斯石油开采高峰将于2020年到来,天然气的开采高峰将于2030年到来(谢颖,2006)。在这一开采高峰以后,俄罗斯能源也会有能源危机的隐患。

但是当石油越来越少,价格上升过高时,人们也许就不会用石油,而用其替代品作燃料了,或者说,只要科学技术在进步,自然资源永远也许不会“枯竭”。

因此,发展新能源来替代石油、天然气等自然资源作为人类社会的重要动力支撑体系,这是当今世界重要的课题。

2.外债问题的忧虑。2006年俄罗斯资本流入量高达416亿美元,创下了俄罗斯引进吸收外资历史的最高纪录(其中有一部分是以外债的形式出现的)。目前俄罗斯政府还在积极吸收外资,外资不但带来了商机,也使俄罗斯经济发展的速度加快。

俄罗斯的外债危机是伴随着经济发展而来的。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迅猛发展的金融自由化为俄罗斯借贷国外资金创造了十分便利的条件。俄罗斯在经济危机中,本国的外汇储备不足以应付各种到期的对国外的支付,而通过借贷,改善了原有资金存量,弥补了储蓄和外汇缺口,促进了经济增长。实践证明外债已为俄罗斯经济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经济增长如果过分依赖外债,会形成恶性循环。俄罗斯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正在积极总结经验,偿还外债。2007年7月,俄罗斯的外债总额为478亿美元,与2006年1月的520亿美元相比减少了8.1%。预计俄罗斯外债总额将从2007年年初的13710亿卢布减少到2008年的12080亿卢布,2009年为10920亿卢布,2010年为10680亿卢布,2011年为10550亿卢布。俄罗斯外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将从2007年的3.94%降低到2010年的2.37%。但从总体上看,俄罗斯外债形势仍不容乐观。俄罗斯经济转轨初期大规模的外债重组,只是将偿债期限推迟到了2002~2020年期间,债务负担不但没有减轻反而因此加重,外债余额仍然很大。

利用外债可以为本国经济筹措资金用于投资,促进本国的经济增长,或用于弥补财政赤字;同时,可以弥补暂时的外汇短缺。但是如果外债过多造成债务负担沉重,而又无偿还能力时,债权人就会利用手中的援助和债权杠杆,附加大量

政治、经济条件,对该国经济施加影响,致使债务国会失去部分经济主权,进而引起其他方面的风波。

四、结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市场经济这只无形的手将各国经济纳入了全球经济资源优化配置的体系内。外资的进入,国内廉价的人力资源、资金及能源资源等,使得各国在经济全球化的不同环节上发挥自己的作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无所不至、无时不在,可以说,当今世界没有一个国家(即使是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能够在经济发展上完全不依赖于外部世界而独立存在和发展,没有一个国家的经济能够在自我封闭状态下发展成功,任何国家的经济发展都是经济全球化中的不可缺少的一环,从俄罗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进程和现状中可以深切地感受到这一点。

俄罗斯外债的忧虑对我国的外债处理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即在不动用其储备的情况下,利用外资来弥补使国际收支达到平衡,而俄罗斯能源危机的隐患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的借鉴意义,在于应大力发展新能源技术和开发新能源以防患于未然。

对经济全球化的反思

对经济全球化的反思 一直以来,我们都说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推动全球化发展的有利因素始终起着主导作用。中国也通过改革开放在全球化进程中获得巨大利益,利用国外资金和技术使国内经济和社会得到迅速的发展。但是不可否认,经济全球化也给全球带来更大的经济风险,一旦危机被引发,将可能陷入一场比20世纪30年代更恐怖的世界经济大萧条。 20世纪70年代美国为应对竞争力相对衰落和经济滞胀而产生了新自由主义,也意味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为了灵活地运用美元的贬值和升值,这就需要资本流动自由化;为了顺利转移生产基地,需要第三世界各国的配合,这就有投资自由化;为了加强美国商品的出口,这就有贸易自由化。这是七十年代以来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三大支柱。 资本流动自由化使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就不再局限于技术、成本的竞争。一国汇率贬值意味着该国的全部商品对外出口竞争力增强,各国货币竞相贬值则意味着国际竞争空前激烈。不仅如此,资本流动自由化还使一国调控经济的货币杠杆失灵,使国家的货币主权受到严重威胁。资本流动自由化还有一个更加严重的后果,就是使世界市场需求萎缩。1966年美国的全部外汇交易额中,商品进出口额所占的比例为80%以上,采用“浮动汇率”制度近三十年后,这一比例降到了1-2%。这意味着大量资本停留在外汇市场,投入实际生产的资本下降,投资需求萎缩。 由于投资自由化,跨国资本在全世界范围内寻求最低成本、最低税收,迫使各国争相向跨国公司减让税收、压制劳工运动、减低工资。发达国家的工人面临工厂关闭、转移的威胁,被迫接受资方裁减员工、降低工资、增加工作量的要求,而发展中国家的民族工业则在跨国公司的打击下大量破产倒闭。其结果则是世界市场的消费需求萎缩。 由于贸易自由化,各国中小企业和农业跨国界相互竞争,价格不断下降,工资成本不断被压缩,大量缺乏国际竞争力的企业纷纷倒闭,造成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进一步萎缩。 因此,新自由主义全球化既是发达国家国际竞争激化的产物,反过来又系统地加剧了国际竞争,为国际竞争的空前激化铺平了道路,一步步将世界经济推向大萧条。

俄罗斯可再生能源发展状况

2016年俄罗斯可再生能源发展状况 俄罗斯能源概况 2016年,俄罗斯一次能源消费量为6.74亿吨标准油,其中天然气占52.2%、石油占22.0%、煤炭占13.0%、核能占6.6%,可再生能源占6.3%。可再生能源以水电为主,当年水电发电量为1866亿千瓦时,比上年增加了9.5%。 2016年俄罗斯一次能源消费结构1 主要政策措施 俄罗斯联邦能源部是联邦政府机构,负责能源领域的公共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包括电力、石油、天然气、煤炭和可再生能源。 作为传统化石能源生产和出口大国,为了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俄罗斯需要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其中关键就是能源发展战略必须从传统模式向可再生能源转变,逐步减少对传统石油、天然气的依赖。因此在发展可再生能源以替代化石能源已经成为全球共识的大背景下,俄罗斯能源政策也在开始转变。 2013年6月,俄罗斯能源部通过了“在电力市场推广可再生能源的机制”449号法令。通过每年一次的招标确定发电容量补贴合同。只有容量不小于5兆瓦风电、光伏和容量不大于25兆瓦的小水电有资格参加。投资成本最低的项目中标。中标的项目可获得15年的电力容量补贴。一旦发电厂不能满足事先协议的发电能力,则其发电能力补贴就会相应降低。同时投标项目还必须满足本地化率要求。 1BP,世界能源统计2017,2017-6-14

通过招标产生的项目需要签署“供电协议”,协议规定了可再生能源电力价格和期限。449号法令和联邦电力法32条都规定要优先购买可再生能源电力。 在2013年9月的第一次全国可再生能源项目招标中,有39个项目中标。中标项目公司将在2014-2017年建设1100兆瓦风电和710兆瓦太阳能项目。2014年6月举行了第二次招标,中标公司将在2015-2018年建设57个、共567兆瓦的可再生能源项目。其中包括53个太阳能项目、共496兆瓦,1个风电项目、51兆瓦,三个小水电项目、共20兆瓦。太阳能在中标项目中占有主导地位。这是因为风电受到50%以上本地化率的约束较强,而太阳能部分实现了本地化生产。 2015年3月,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签署了俄罗斯电力法修订案,旨在刺激全国电力市场中的可再生能源销售。新措施适用于各类可再生能源,包括沼气、生物质能、填埋气、太阳能、风能以及小水电。修订案指出,可再生能源电价将由俄罗斯各地区的监管机构采用新方法制定。 2015年7月,俄罗斯政府颁布第1472号法令,提高了对风电和小水电项目的补贴额度,降低了2016-2018年风电项目的国产化率,同时将风电项目的实施期限延长到2024年。2015年11月颁布的2279号法令,规定2015年及以后投标的可再生能源项目的最大资本支出额按照2015年11月的卢布汇率进行调整。 2015年夏季,由于卢布大幅下滑,预定的两轮清洁能源招标计划被迫延期。2015年12月俄罗斯启动了第三轮清洁能源招标计划。此次清洁能源项目招标将在2016-2019年间建设,共计365兆瓦,包括280兆瓦太阳能项目,25兆瓦风电项目以及49.8兆瓦的两个水电项目。 2016年6月,在俄罗斯的第四次可再生能源招标中,俄罗斯国有核电公司Rosatom 成为唯一投标者,并中标610兆瓦风电项目(2018年150兆瓦,2019年200兆瓦,2020年260兆瓦),总投资额约为13亿美元。俄罗斯经济形势下滑、严格的本地化率要求和项目补贴的减少是影响投资者积极性的主要因素。 市场和产业发展 (1)水电 水电在前苏联时期便得到重视并一直发展至今。俄罗斯水电装机容量在世界上排名第五,位于中国、巴西、美国和加拿大之后。2016年,俄罗斯已投入运行的水电装机容量为5171万千瓦,水电占总发电量的17.2%。

全球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目录 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关键词............................................. 错误!未定义书签。Abstract........................................... 错误!未定义书签。Key words..........................................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引言 (1) 二、全球化与中国文化的内涵与特征 (1) (一)全球化的内涵与特征 (1) 1、全球化的内涵 (1) 2、全球化的特征 (2) (二) 中国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3) 1、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3) 2、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4) 3、西方文化的特点 (4) 三、全球化对中国文化影响的二重性 (4) (一)全球化对中国文化的积极作用 (4) 1、全球化促进了中外文化的广泛交流 (4) 2、全球化促进了西方民主法制思想的传播 (5) 3、全球化促进了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改造 (5) (二)全球化对中国文化的消极作用 (6) 1、全球化促使了文化的大众化 (6) 2、全球化深刻影响青年的文化消费 (6) 四、在全球化进程中传承、弘扬、发展中国文化 (7) (一)寻找不同文化的相同之处 (7) (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8) (三)创新传统文化 (8) 五、结束语 (8) 参考文献 (10)

全球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摘要:20世纪末,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建立与国际潮流密切相连的市场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将使中国与外部世界在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全球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它不仅要经历经济全球化、政治全球化,最终还要实现文化全球化。文化全球化作为一种客观事实和必然发展趋势,不仅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深刻变化,而且极大影响并冲击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模式、文化习俗及社会心理等。全球化对我国的文化有重要的影响,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要保持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作为当代中国的大学生要以理性的态度对待全球化,学习和发扬马克思主义,大力发扬和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关键词:全球化;中国文化;影响 Impact of globalization on Chinese culture Abstract: 20th century,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globalization, China is closely linked with the international trend to establish a market economy, globalization process will enable China and the outside world in the economic, cultural and social aspects of life become more closely linked. Globalization is the inevitable result of development of human history, it is not only experiencing an economic globalization, political globalization, cultural globalization will eventually be realized. Cultural globalization as an objective fact and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development, not only brought profound changes to our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but also greatly influence and impact on people's lifestyle, thought patterns, cultural practices and social psychology. Globalization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our culture, in the context of

经济活动全球化发展过程及影响因素

第十章经济活动全球化发展过程及影响因素 一、教学目的 1、掌握经济全球化的概念、特点及影响因素; 2、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形成及发展趋势。 二、教学重点 经济全球化的概念、特点及影响因素 三、教学难点 经济全球化的理论基础 四、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五、教学学时 3 学时 第一节发展历史 第二节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经济活动全球化特点及地理意义第三节经济活动全球化趋势 第一节发展历史 一、经济全球化的形成 (一)经济全球化的概念经济全球化是指人类经济活动和某一产品的生产过程、服务所涉及的地域范围不断向全世界扩展的过程。 (二)经济全球化形成过程 二、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关系 (一)概念 世界经济一体化——世界各国通过一定协议、规则使其经济活动成为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整体。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形成过程中,制度建设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经济全球化——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现象。

(二)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关系世界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制度保证,经济全球化为世界经济一体化提供了现实基础和客观条件。 1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条件 2 .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联系和区别 3.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三)经济全球化与地区一体化的关系另一部分学者认为,尽管已成立的地区一体化组织都有扩大的倾向,但地区一体化组织的扩大是有限度的。超过这个限度,扩大到其它地区组织范围内,就势必发生直接冲突。 三、经济全球化的理论基础(一)一体化理论的代表性观点 ?维纳提出的关税同盟理论 ?西陶斯基和德纽提出大市场理论 ?库柏、马赛尔和约翰逊等的工业偏好论 ?小岛清提出的协议性分工原理 (二)功能性一体化与制度性一体化 1.一体化的实质实际上,一体化是再生产过程中国际经济障碍的消除。这个定义既包括了由于市场经济自发要求在商品和资本流动中经济障碍的减少,也包括了各

《面对经济全球化》教学反思

---------------------------------------------------------------最新资料推荐------------------------------------------------------ 《面对经济全球化》教学反思 《面对经济全球化》教学反思摘要:发挥课堂的有效性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坚持在课堂中充分体现质疑、商讨、体验;结合“智慧课堂”开设的公开课《面对经济全球化》阐释如何更好的质疑、商讨和体验,充分体验实用课程的精髓。 关键词:政治;经济全球化;教学反思这一堂课,就教学设计方面,我进行了两次大的教学设计修改。 在最初的教学设计中,在设计经济全球化的利弊时,我为了避免照本宣科采用了辩论的方式。 但是在一个班试讲过,我发现辩论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方面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到位,只能照本宣科。 参加辩论的同学就是把课本上的语言分成几部分进行拆解,上来读课本的一个过程。 另一方面,由于此部分的知识比较脱离学生实际情况,所以学生在搜集资料时也不够全面。 再次,基本上发言的都是辩论队的几个同学,其他同学都是旁观者,并没有参与到其中。 并不能充分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作用。 只有气氛而没有时效。 而且组内老师提建议说我在听学生讲述时没有进行点评,也没有 1/ 9

进行概括和总结,好像就是走过场的感觉。 基于以上原因我决定修改这

---------------------------------------------------------------最新资料推荐------------------------------------------------------ 个环节。 我采用了新的方式,采用了经济全球化的利益和风险评估报告的方式。 经济全球化的积极作用,在讲述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主要表现和跨国公司时,已经涉及到很多相关内容,此部分就不再提供相关材料,由学生讨论总结得出。 经济全球化的消极作用是整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我提供给学生三则材料:苹果手机的价值分布、利润分布和“日本感冒、全球吃药” 。 让学生结合三则材料,分析出经济全球化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 经济全球化导致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一国的经济波动影响到另一国,导致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 通过三则材料的分析,学生感同身受,从材料中可以直观的总结分析出相关知识。 从这些材料中抽象出了课本的重点知识。 从具体到抽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而且我分小组进行讨论,并且选出每个小组的代表发言,学生更有了积极性,参与的广度和深度都有所提高,充分体现了商讨、体验的思想。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一开始我主要是采用学生通过我提供的案例 3/ 9

俄罗斯人口发展及现状

俄罗斯人口发展及现状 马蔚云 从人类诞生到现在,世界人口的发展经历了大约300多万年的漫长历史。世界人口从公元元年的3亿增长到1750年的8亿。一般认为,由于工业革命和西方世界的社会、经济发展,自以1750年为起点的现代时期以来,世界人口加速增长。1830年世界人口达到10亿,1990年为53亿, 2000年为62. 3亿,到2050年将突破100亿。 俄罗斯人口作为世界人口的一个组成部分,是随着世界人口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但其变动趋势同世界人口相比,既有共同点,也存在差异。人口数据资料的来源一般有三个渠道:人口普查、人口登记和人口调查。据考证,俄罗斯最早的人口调查始于1719年。当时为了掌握信仰东正教居民的情况,教会和警察局对人口进行清查,为最早的人口统计。1897年,俄国开始第一次人口普查。从1719年最早的人口调查至今,俄罗斯人口的发展经历了近300年历史,总的趋势是人口数量不断增长。 由于各个历史时期的经济、社会等条件各不相同,俄罗斯人口的发展大致可划分为三个时期: 1719~1917年的沙俄时期,为加速增长期;1917~1991年的苏联时期,为缓慢增长期;1991年苏联解体以来的当代俄罗斯时期,为平缓下降期。很显然,俄国1897年以前的人口统计资料准确性不高。因此,我们把1897年第一次人口普查后俄罗斯人口发展作为分析的重点,尽可能地利用俄罗斯官方公布的可靠资料并结合俄罗斯社会经济的变化,阐释俄罗斯各个时期人口的演变过程。 一沙俄时期人口演变

有资料表明, 18世纪欧俄部分东正教人口的结婚率为9. 9‰,出生率为51‰,死亡率为37‰,自然增长率为14‰。其中城市人口的结婚率为11. 7‰,出生率为60‰,死亡率为51‰,自然增长率为9‰;农村人口的结婚率为9. 7‰,出生率为50‰,死亡率为36‰,自然增长率为14‰。1801~1860年,欧俄部分东正教人口的结婚率上升为10. 2‰,出生率下降为50‰,死亡率下降为36‰,自然增长率为14‰(未发生变化)。其中城市人口的结婚率下降为10. 6‰,出生率下降为50‰,死亡率下降为49‰,自然增长率下降为6‰;农村人口的结婚率上升为 10.1‰,出生率为50‰(未发生变化),死亡率下降为35‰,自然增长率上升为15‰。 以上即是俄国1897年以前的人口统计资料,其准确性不高,因为缺乏全国性的人口统计和调查情况。其一,统计的人口仅限于信仰东正教的居民;其二,统计的人口仅限于纳税者或有纳税义务的男性人口;其三,未统计人口的城乡结构;其四,未统计婴儿死亡率。不过,根据俄罗斯著名历史学家米罗诺夫提供的资料, 1858年和1897年俄国信仰东正教的居民分别占当年国内总人口的85%和84%。也就是说,以上人口统计资料虽然不完整,但却反映出当时俄国人口的基本状况。 1897年俄国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不仅统计质量大大改善,而且人口统计数 字比较接近实际。当年,俄罗斯帝国境内总人口为1. 282亿,其中城市人口2 010万,占16%,农村人口1. 081亿,占84%。到1914年,俄罗斯帝国境内总人口达到1. 657亿,其中城市人口为3 060万,占18%,农村人口为1. 351亿,占82%。 这一时期,沙俄人口出现加速增长的趋势,主要归功于工业革命和社会经济发展。 其一,工业革命的进程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人口增长。始于18世纪中期发轫于英国的工业革命, 19世纪30~40年代扩展到还在农奴制统治之下的

经济全球化对民族文化利大于弊

开篇陈词 “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 主持人,各位评委、老师,对方辩友,大家好!什么是经济全球化?民族文化具体是指什么?它们带来怎样的利与弊?今天我方将站在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角度上为大家解释及证明:经济全球化对民族文化的影响利大于弊。首先,经济全球化是指各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信息等)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通与优化配置,其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扩张。站在中国的角度,民族文化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 为了更好阐明两者间的关系,我方将从以下方面进一步说明: 第一,虽然经济全球化使中国的优势和劣势更为突显,但我们把握住了自己的优势,逆流而上,创造了新的经济价值。使国民对国家产生的信心信任大于其本身巨大挑战下形成的恐慌和愄惧。进而增强了民族的自立自强和团结统一。 第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多种文化的入侵,它对民族文化的认识、启发和彰显大于异国文化的同化作用的影响。 第三,在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和机遇中,民族文化不断得到再现、引申。这远远大于杞人忧天,消极面对,被动参与的保守主义。 因此,我方认为:经济全球化对民族文化的影响利大于弊。 此外我方猜测,面对这个问题,人们容易进入以下误区:①不能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②以局部现象概括整体,得出片面性结论;③刻意夸大弊的影响,缩小或无视利的方面而做的非公平性比较。 综上所述,我方坚定认为:全球化并没有带来人们想象中的民族精神上的同质化...... 《人民网》上有这样一句叫人深醒的话:全球化并没有带来人们想象中的文化上的同质化,而是引发了文化表达方式上的多样性和存在上的多元化。 民族文化与中华民族文化 经济全球化的连锁反应有哪些 ·民族文化并没有以非此即彼或你死我活的“圣战”态度来对待外来的或异族的精神文化而是在兼收并蓄之后予以中国化。 ·民族文化对世界经济往来有深远广泛的影响。而制度化政策使其它各国的精神文化能得到适当尊重 ·中华民族根深蒂固的民族精神,使得有悖于这种精神的思想行为被看作是不正常的 经济全球化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中国应主动参与

浅议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浅议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全球化是目前必然的趋势,首先让我们先简单对全球化做一个定义,那就是“全球化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而开始的。全球化是指随着国际分工的日益深入和细密化,商品、资本、服务、技术及信息等越出国界而在世界范围内流动的趋势。”根据这个含义,全球化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更是大势所趋。因此,全面了解才能让我国在全球化进程中处于主动发展状态。 全球化的特点又体现在哪几个方面呢?在我看来主要是体现在三大方面上,一是政治,二是经济,三是文化。“全球化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而开始的。全球化是指随着国际分工的日益深入和细密化,商品、资本、服务、技术及信息等越出国界而在世界范围内流动的趋势。”根据这个含义,全球化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更是大势所趋。 当今中国正面临着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这是众所周知政治性问题,然而我们不一定透彻的理解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全球化为中国参与世界经济进程,吸收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并最终赶上发达国家提供了良机;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使中国的主权、经济安全以及民族工业受到挑战。例如上海世博会,不仅是中国更是世界的机遇,也是中国挑战如何更好地向世界展现中国文明的时机,在批判和反思中探索应该是我们的选择。 全球化的特点表现在各个方面,特点离不开经济政治文化这三大方面,“全球化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而开始的。全球化是指随着国际分工的日益深入和细密化,商品、资本、服务、技术及信息等越出国界而在世界范围内流动的趋势。”根据这个含义,全球化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更是大势所趋。因此,全面了解才能让我国在全球化进程中处于主动发展状态。 一、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的机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经济全球化为我国提供了更多吸引外资的条件和机会。吸引外资规模的扩大无疑有助于解决我国的资金短缺问题。 2、经济全球化为我国的资本外投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和条件,使其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增长迅速。

论文经济全球化

论文经济全球化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浅论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论文 浅论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发展更加深入,这也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诸多不确定因素。对于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复杂性与多变性,在抓紧机遇加快发展的同时,必须审时度势,规避风险,从而使中国经济成为更重要的经济体。 一、经济全球化的概念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世界经济活动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提供服务、技术转移、相互依存与相互联系而形成的超越国界的全球范围有机经济整体。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跨越各国、各地区的界限,相互融合成整体的过程。经济全球化一方面在全球范围内各国与各地区的经济互相交织、影响以及融合而成的统一整体,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全球统一市场”;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规范的经济行为规则,经济运行的全球机制也以此为基础建立起来。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对全球范围内的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并使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动。经济全球化作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适应着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经济全球化受到很多因素的推动,目前已经成为生产社会化与经济关系发展国际化的客观趋势。其最根本动力就是社会生产力以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科技革命成果以信息技术为核心飞速转化为生产力,跨国公司发展的蓬勃之势,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对世界经济发展影响力日益加强,涌现了大量的服

务业和新兴产业,纵观世界范围,贸易投资自由化已经成为主流的经济政策,大量的区域经济合作更是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动。 二、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1.有利于吸引外资 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我国的发展无疑是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给他们。在新兴市场中,中国是主要的外资接收国,这与跨国公司对我国增速快的新兴经济体投资的增加有很大的关系。中国对外资的吸引力反映出我国经济的快速成长,大量引入外资,有利于满足国内资本需求,提供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资金,是对我国调整产业结构和发展生产力的促进。外商进行投资的同时,一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也被引进,推动着我国企业的发展,进一步促进着中国经济的发展。 2.对贸易的影响 我国的对外经济贸易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随着经济全球化进一步深入,中国目前成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从1994年起对外贸易顺差开始连年增长,即便是中国加工业在2008年受到金融危机的重大影响,2009年后我国许多企业的出口量仍达高位,率先使中国经济复苏,在经历了全球性的打击后,一批有实力的企业推陈出新,升级换代,反而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3.有利于劳动力分配 中国巨大的农村人口和剩余劳动力始终是在努力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有待解决的问题。但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对外贸易加工等企业吸收了大量的农村

经济全球化心得体会

经济全球化心得体会 篇一:经济全球化大赛课心得体会原创 XX年12月青年教师大奖赛心得体会大赛课虽然已经结束,但留下的记忆却让人久久回味,有痛苦,也有快乐,在比较中反思自己,在合作中凸显团队精神,在竞争中提升自我。通过参加此次大赛课,我从中的收获比从事两年教学的经验还要多,发现真实的自己,以前是闭门造车,孤军奋战,与人交流也少,教学方式多采取灌输式,知识积累较多,但教学方法不适应新课改要求,自己存在的问题缺少镜子来照出来,现将此次的收获总结如下: 1、学会与人团队协作。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个人必须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取长补短,在团队中快速成长,在交流和沟通中思想撞出灵感的火花。在多位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帮助下,尤其是我们高一政治组团队,我发现了自己的许多问题。大赛课台上的比拼,除了参赛个人的水平外,在一定程度上比的是他们背后团队实力,集体智慧的浓缩,能否集思广益。 2、不管干什么事情压力应适度,不宜过大。此次参赛,我对自己施加的压力过大,结果导致讲课紧张,课堂启发不到位,设置问题目的不明确,语言表达不清楚,教态死板,没有微笑和激情,课程很平淡,对时间的控制能力有待提高。

同组有的老师夸张的说法:小林今天多少脑细胞被吓死了,回去好好补补。虽然内心没有恐惧,但表现出来的让人感觉我好像怯场。 3、课堂教学与备课达到精细化,狠抓细抠每一个环节和细节。在准备中,我们逐字逐句来推敲,每一问题的设置,幻灯片 的字体、颜色、背景、动画、板式等,每一细节都会影响整个教学流程。 (1)精心认真设置每一问题,问题要有针对性、典型性,难度与学生实际相结合,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设置不同梯度的问题,先说难的,学生回答不出来,或降低梯度,或注意启发和引导。并提前预测学生回答的看法,设计好预案。 (2)教师要认真聆听学生的心声,评价的手势、语气、表情、措辞都应以鼓励为主,言简意赅,对亮点及时赞赏,对偏见及时发问,让同伴帮助来解决,对新颖的看法要及时提出表扬和鼓励,树立榜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 (3)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控制时间,准确的估算每个环节所用的时间。多道工序来进行深加工,第一道,阅读

俄罗斯主要经济指标和主要产业部门的发展情况

以石油为主的资源产业是俄罗斯经济的支柱 ■俄罗斯资源产业产值约占俄工业产值的30%,为政府创造54%的年收入预算和45%的外汇收入,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左右 ■资源出口大约占俄罗斯出口商品总额的68%,尤其是石油、天然气、煤炭及资源化工产品,占矿产品的74%,以矿产品为主的出口结构是俄罗斯出口受国际市场价格影响巨大■俄资源领域的投资占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的27%,占全部外国对俄投资的75%。由于产业结构高度依赖资源,国际资源价格的波动对俄罗斯经济的整体状况有直接影响■中俄作为世界资源大国,尚不能充分利用金融市场为资源经济服务 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俄国经济的影响 ■以2008年四季度为例,由于石油价格大幅下挫70%至50美元以下,俄罗斯经常账户盈余锐减,其财政余额亦出现了赤字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彭博共计预计俄罗斯2009年GDP增速从2007~2008的6~8%缩减至-0.7%,2010年有可能出现适度恢复 中俄两国合作领域 监管合作 ■在借鉴美国等成熟市场发展经验教训的前提下,审慎监管,建立中俄监管沟通的长效机制 ■长期保持中俄监管层面及时有效的金融信息交流 ■采取积极的态度面对金融危机,中俄监管层合作加强跨境危机管理和处置能力 机构合作 ■机构间定期协商沟通,加强经验交流和市场信息共享 ■中俄两国机构在完善其内部建设的基础上,保持适度的信息公开,有助于及时准确的评估对手方的信用风险 ■建立完善两国信用评估体系,本着诚实互信的原则,中俄机构间可相互授信,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 ■中俄两国机构可联手共同推进投资者教育工作,提高机构对投资者的认知度 研究项目合作 ■中俄两国定期互派人员共同进行相关项目研究工作,为两国金融市场发展提供方向性指导 俄罗斯经济特点,和俄罗斯经济发展的优势与不足 特点:重工业是国民经济支柱,轻工业和农业不很发达。经济依赖自然资源层度高,进出口贸易不发达 优势:自然资源丰富,技术人才多,国土面积大,多海港,重工业技术水平高 不足:三大产业发展不均衡,过分依赖自然资源,进出口贸易不发达,市场经济发展不完善,资源利用不够合理 俄罗斯主要经济指标和主要产业部门的发展情况 2007年俄经济增长速度显著回升,GDP增长率大约在7.2-7.4%。 外贸是俄罗斯经济发展的火车头。2007年俄罗斯外贸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出口总额再攀新高,其次是进口增速,有逼近出口增速之势。进口增速高的原因在于,一是俄罗斯政府降低了高科技设备的进口税,促进了进口增长;二是俄罗斯居民消费需求扩大,与此同时,卢布升值,使外国产品竞争力增强,从而促进了进口的加速增长。 俄罗斯政府在2007年里进一步加强对重要产业部门,如石油、天然气的控制和监督。政府

全球化对世界文化的影响

全球化对世界文化的影响和冲突 一全球化与文化的关系:全球化与文化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全球化处于现代文化的中心地位;文化实践处于全球化的中心地位。 二现实与想象的文化全球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经济与文化的密切渗透,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越来越紧密,由此,文化全球化问题日益提上日程。 文化全球化是现实的。首先,消费主义对民族文化的冲击随着文化消费的全球化,文化在全球迅速普及。消费文化以其通俗性与普及性极大地渗透到世界各个角落.其次,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地球村”表明了文化全球化的现实性。文化全球化又是想象的。从消费文化的层次上看,具有混合化特征,。从文化的接受者和消费者角度来看,文化的生产和传播环境总会受到影响与制约。所以,文化多元与文化多样是必然的。 但有一个前提同样重要,那就是文化多元与文化多样的前提——文化主体平等。只有在平等的基础上,才有真正的多元与多样。文化霸权意义上的文化全球化是文化主体之间不平等的文化交往,是国际军事、经济、技术不平等格局在文化上的反映。这种文化全球化也是我们必须予以抨击和坚决反对的。 三“全球文化”的构建,全球化对文化多元化的冲击 随着不同民族文化渐渐走向世界,民族文化交流与渗透日益广泛、深入,这也渐渐向人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全球文化的构建。对此,也有不同观点。第一,一元为主的“全球文化”。第二,多元共存的“全球文化”。第三,文化的冲突与对话。文化之间冲突与融合,主要不是取决于文化自身以及各个民族的文化态度,而是取决于经济与政治的发展。经济与政治的发展既可能导致文化的冲突,也可能导致文化的融合。 二、全球化对传统价值观的冲击三、全球化对民族认同的冲击不同文化间的交流、融合过程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国际关系变化的影响。国家安全利益等因素因为具有国际性、跨国性背景,在与民族文化和民族认同交流时,既可能产生冲击,也可能会增加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六、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共生必须像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一样置身于国际文化领域,坚持自身的文化立场,加强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互相取长补短,促进一切阻碍社会前进的传统价值观念的更新,使优秀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不同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一、文化冲突 不同的文化有各自不同的重要特征与内涵。第一,特指在文化传播过程中,不同集团、民族之间的文化对抗。所谓文化冲突就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文化之间因相互接触而产生的竞争、对抗状态。第二,泛指则是指不同性质文化之间的矛盾与对抗。 二、文化融合 文化融合,指的是异质文化之间的彼此交流、相互接触、相互融合和推陈出新的过程。 文化冲突与文化融合在人类的进步与发展中既对立,又统一,是文化发展过程中两个辩证统一的矛盾方面。在文化融合过程中,文化冲突必然存在,而且文化冲突由文化融合直接引发。 三、文化演进和发展的主流才是文化的融合。由它所体现差异文化间的同一性在促成文化和谐以及相互依存中的不断发展的同时,也积聚大量能够使得异质文化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教学反思20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教学反思 姓名: 学科:历史 九年级

教学反思 之前我讲了一节公开课,题目是《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这次讲课先是进行集体备课,讲课之前我已经熟练掌握本课的重难点,对本课的要求完全按照《课程标准》准备好了,集体备课时大家也对我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好评,所以在讲课之前我是信心十足的。但是讲课之后我发现效果并不理想。不理想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学导入。我采用的是图片导入,用肯德基、麦当劳、摩托罗拉、李宁等一些外国产品的图标展示,本来效果很好,同学们热情很高,积极性很大,但是后来我发现同学们把注意力过多地放在了图片上,只是图一时的新鲜,而忽视了对知识点的理解。 第二:教学方法。我采用的是材料分析法、辩论法。先说材料分析法,我使用的多是大城市里跨国公司的情况,与学生的生活联系不大,课后集体评课时,有同事建议我应多用我们本地生活的一些例子,这样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和接受,但因为我本身是外地的,所以对本地的一些乡土材料不太了解,所以这方面准备不够好。 再说辩论法。辩论的题目是经济全球化的利弊,本来这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方法,能够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能够使他们的注意力更加集中,而且更能碰撞出知识的火花,但是我忽略了这节课理论性太强,内容很难理解,而且同学们平时对这方面的知识积累不多,再加上本节课内容较多,没有太多的时间让同学们互相交流,所以辩论赛并没有辩论起来,而且气氛很凝重、很冷清,完全不是我想象中的样子,辩论我选错了题目,这节课内容过于艰深,这种方法应该用于同学们

比较熟悉比较感兴趣的题目,而且我给他们准备的时间太少,第一天下午给他们题目第二天上课就要用,学生没有电脑没有办法查更多的资源,学生准备不足。 第三:交给学生的时间太少。这节课因为内容较多,现在又是九年级需要复习的东西多,所以这节课就用一课时就得完成,以致于时间太紧,大多数时间都是我在讲,学生在听,内容太紧凑、太难懂,没有太多时间给学生,所以学生没有时间进行消化、吸收,问题一个接着一个,学生也没有时间进行讨论、探究。如果这个内容放在七八年级时间充足的时候讲,我想效果会好很多,因为有了这些不足和反思我在另一个班级再讲的时候换了一种方法讲,时间充足,学生讨论充分,课堂效果很好。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反思,因为有了这次的教训,我以后的备课更加认真、充足,更加以学生为主体,效果也都比较好。从这件事情中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教学中更要常常进行反思,这样不仅是对学生更负责,对教师以后的发展也有很大的作用,所以以后在这方面我会更加用心,多听听其他老师的意见和建议。

普京时期的俄罗斯巨变及其发展趋势

普京时期的俄罗斯巨变及其发展趋势——“后普京时代的俄罗斯”研讨会综述 张健荣 当今俄罗斯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在普京总统执政八年后,俄罗斯正面临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头。新一轮的国家杜马选举以及2008年3月份的总统选举无疑是俄罗斯未来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后普京时代,或者说普京卸任后的俄罗斯的发展趋势正成为我国对俄罗斯研究十分迫切和关注的焦点。在这一背景下,由上海社会科学院俄罗斯研究中心与欧亚所于2007年11月27日在上海社会科学院联合举办了“后普京时代的俄罗斯”研讨会,为国内部分俄罗斯问题专家学者提供了一次有益的学术交流机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新华社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以及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共30多名俄罗斯问题研究专家学者应邀出席了研讨会。研讨会上,与会者围绕俄罗斯大选前后及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未来趋势以及俄罗斯对外政策走向和中俄关系发展前景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一普京执政期及其后俄罗斯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格局与趋势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副所长董晓阳研究员对普京总统执政八年间俄罗斯社会所发生的巨变给予了高度评价,对普京的执政理念以及当前俄罗斯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模式进行了分析。在发言中他提纲挈领地就俄罗斯的巨变作了归纳。他指出,普京执政八年,俄罗斯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是恢复了国家的权威;二是经济恢复到了苏联解体时期的水平,进入了世界经济前十强;三是在相当程度上恢复了大国的地位和形象;四是恢复了历史和文化的传承性;五是恢复了民众对俄罗斯未来的信心。在“五个恢复”基础上,俄罗斯开始重新走上了强国、强军、富民的大国发展道路。董晓阳指出,普京执政时期,俄罗斯政

全球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应该怎么做

全球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应该怎么做近年来,“全球化”这一字眼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我们眼前,如经济全球化、全球一体化等概念也随之而来。对全球化的理解也是众说纷纭,第一,全球化主要指世界经济一体化,各个国家经济相互交织,相互融合,以至形成了全球经济整体。第二,全球化也即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全球化。目前,我们正处在全球化的进程中。 全球化是一种概念,也是一种人类社会发展的现象过程。全球化目前有诸多定义,通常意义上的全球化是指全球联系不断增强,人类生活在全球规模的基础上发展及全球意识的崛起。国与国之间在政治、经济贸易上互相依存。全球化亦可以解释为世界的压缩和视全球为一个整体。 说到全球化,不得不说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早已开始,尤其是80年代以后,特别是进入90年代,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大大加快了。经济全球化,有利于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全球的合理配置,有利于资本和产品在全球性流动,有利于科技在全球性的扩张,有利于促进不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是人类发展进步的表现,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由于世界各国在自然资源、生产力和科技水平、政治经济制度和民族文化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以及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经济全球化对不同的资本主义国家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西方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主导,能够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占有更多的优势,获得更多的利益。发达国家掌握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力和高新科学技术,在全球分工体系中处于优势地位。发达国家掌握了经济全球化赖以发展的信息技术的基础,世界研究与开发的投资、科技力量和科技成果也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发达国家正是利用其雄厚的资金、技术、信息和人才优势,集中精力发展高技术含量、高信息含量的高新技术产业,而将传统工业和一般技术成熟的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加入全球化的步伐明显要比其他发展中国家快一些。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多多少少受到了全球化的影响,这些

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方伟 摘要: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历史发展大趋势。经济全球化意味着利益的扩大和社会福利的提高,但与此同时,也隐藏着巨大的风险和挑战。可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机遇和挑战并存。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机遇利弊挑战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历史发展大趋势。对于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也有很多不同的说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表述是:“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交易及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经合组织认为:“全球化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市场、技术和通讯形式都越来越具有全球化的特征,民族性或地方性在减少。从这个意义上讲,每天发生的无数有关技术选择、市场结构、通信形式的决定都在推动着全球化发展。”中国“入世”谈判团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指出:“经济全球化是一种新的国际关系体制,包括生产、金融和科技三方面的全球化。三者之间,生产发展决定金融科技发展,同时金融和科技的发展又对生产发展产生巨大的反作用。因此,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点是生产的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似乎这样评论全球化再合适不过了,当然,我也自然也以这样一句话来开始我这篇关于全球化的文章。 双刃剑,自然有其利有其弊,自然经济全球化对我们国家来说,也是机遇和挑战并存,那么我先从利说起,也就是从机遇开始说起。 参与经济全球化,可以实现国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对接,充分利用国际国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并且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带来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当然,机遇和挑战也随之而来。对此,我们国家似乎很得益于全球化。在美国,几乎各大超市卖场都充斥着中国制造的商品,美国人没有了中国商品似乎到了无法生存的地步。那我们中国应该从中得益良多吧!可是事实上,我们并未从中获益多少。

俄罗斯经济发展进程及现状

俄罗斯经济发展进程及现状 俄罗斯作为前苏联地区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在当前世界也经济大国,对世界政治、经济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作为“金砖国家”的之一的俄罗斯,是全球最大的四个新兴市场国家之一。今年俄罗斯联邦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初步数据显示,2010年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为14769亿美元。在世界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2010年各国GDP排名中,俄罗斯排名第十,而相对于其亿的人口来说,其10521美元的平均GDP就比像中国、印度、巴西等经济实力雄厚但人口也相对较多的其他发展中大国要有优势,排名世界第54位。在原料出口型经济结构下,俄罗斯经济长期与国际能源市场密切挂钩。特别是国际原油价格,几乎成为俄罗斯经济的“命根”。俄罗斯经济形势与经济发展往往与国际石油价格走势密切相关,这种相关性为俄罗斯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但能源市场价格的不稳定性与不可预见性也使俄罗斯的经济发展面临挑战。 俄罗斯一波三折的经济发展进程 1991年,苏联解体后成立的俄罗斯联邦,叶利钦从西方经济学那里,引进了“休克疗法”,价格放开、卢布自由兑换和经济私有化,进行了一场激进的经济改革,希望借此跨入市场经济轨道,跻身西方发达国家之列。不料事与愿违,俄罗斯经济非但没有起色,反倒陷入了空前的危机。不顾国情盲目改革,使俄罗斯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休克疗法的对于俄罗斯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经济连年萧条,物资匮乏,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大下降。到了1997年,俄罗斯的经济似乎有了转机,但1997到1998年的金融危机再次沉重的打击了俄罗斯刚刚复苏的经济形势。 普京接掌政权后,俄罗斯的经济很快走出困境,朝着国富民富的目标大步前进,其发展变化令全世界惊叹。俄罗斯在普京总统的带领下迎来了一个为期10年的春天。俄罗斯的经济增长,始于1999年,从1999年至2006年,年均增长约6%,经济总量增加了70%。然而,俄罗斯人的工资和人均收入却增加了500%,扣除通胀后,人均收入实际增长超过了200%。2007年俄罗斯的宏观经济状况得到进一步改善,俄罗斯业已进入世界十大经济体之列。2007年俄国内生产总值增幅达到近7年来的最高水准,据俄国家统计局统计,2007年俄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俄多项经济指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十年间,俄罗斯的人均实际工资和人均实际收入的增长速度,比人均GDP的增长速度,高出二倍。俄罗斯的老百姓,实实在在地分享到了经济增长的成果。当下,俄罗斯人平均月工资10800卢布。其中莫斯科人均工资最高,目前人均约 2万卢布;与中国接壤的远东地区最低,月均工资在9500至10000卢布之间。实际工资增长大大超过GDP的增长速度,只是俄罗斯人分享经济增长成果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就是俄罗斯联邦和各联邦主体、地方政府将三分之一的财政支出,用于教育、医疗、救济等社会公共领域。从而建立和维持了一套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让退休、失业、儿童、学生等等弱势人群,也扎扎实实地分享到经济增长的成果。而对比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