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坝县旅游局安多藏族风情公园建设项目投资建议书

阿坝县旅游局安多藏族风情公园建设项目投资建议书
阿坝县旅游局安多藏族风情公园建设项目投资建议书

阿坝县旅游局安多藏族风情公园建设项目建议书

一、基本情况阿坝县位于川西北高原,川、甘、青三省结合部,总面积10352.4 平方公里,辖一个镇、十八个乡,两个农牧场,八十三个行政村。二00

二年末人口数六万余人,是以藏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历史上由华尔功臣烈等土官头人实行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统治,有42 座藏传佛教各教派和本波教寺庙,曾是川、甘、青三省结合部安多草地藏区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商贸中心,一直是商贾云集、人口稠密之地。阿坝县海拔3290 米,县城5.25 平方公里,周边与川、甘、青三省七县接壤,地形从北部草原牧区向中部宽谷农区和南部峡谷农区过渡,年波也则神山在很大程度上阻挡了西北寒流侵入,较周边三省结合部各县相比气候温暖,年平均温度3.3 C。

阿坝县旅游资源丰富,品种多,品味高,分布广,有号称藏区八大神山之一的

年波也则神山圣湖景区,全国五大草原之一的

曼扎塘大草原黑颈鹤高原湿地生态景区(阿坝大草原一部分)和阿坝谷地安多

藏族民族文化景区、宗教文化景区、大型草地藏寨建筑群,以及柯河茸安峡谷

景区。自然风光雄奇秀丽,宗教文化沉淀深厚,民俗民风古朴典雅,素有

“高原商城”、“草地江南”美称。安神湖碧波千倾,森林环绕,水鸟纷飞,

鱼游浅底,风光秀丽,民风纯朴,气候宜人。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阿坝县的交通、

能源、通讯、城市、生态环境等基础设施建设均取得了突破性发展,社会政治

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经济整体实力不断加强。二、项目建设区概况安多藏族风情公园开发区位于我县城东,属于哇尔玛乡行政区域,是一片广阔的草地。距成都有505 公里,距马尔康246 公里,距青

海省久治县76 公里,省道成阿公路由开发区北部过境。开发区东部为哇尔玛乡、麦昆乡大型藏寨,南临蜿蜒清澈的阿曲河,河畔地处赛格寺周围,受藏传佛教教义保护,生态未破坏,树木葱郁,草地肥美,鲜花似锦,四处可见小动物悠闲打闹。西部为县内规模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之一的赛格寺,其宗教文化和建筑艺术极具代表意义。藏传佛教节日众多。是宝贵的旅游资源。北部为哇尔玛乡藏寨和麦桑土官华尔功臣官寨。具有极大的开发价值。该地一经得到开发,将对我县的旅游业发展产生极大影响。

该地区旅游资源众多,特色突出,在五月至十月的旅游黄金季节时里,气候宜人,平均温度在14 度左右,日照充足,是休闲渡假的胜地。

该地区是一个半农半牧业地区,多年来靠单一的农牧业生产已不能适应当前的生产形式,严重制约着该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农牧民收入的增加。针对该地区这一落后的状况,阿坝县政府决定调整产业结构,利用资源优势以及季节气候建立面向旅游市场的旅游景区,使该区牧民的生产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不仅对阿坝州“三大旅游片区和八大旅游圈”之“西北部旅游片区”旅游圈丰富景点,也为阿坝县推出“小西藏(阿坝县)专线旅游”起到推动作用,更好地是为该区农牧民开辟一条新的致富门路,也使赛格寺闯出“以寺养寺”新路子。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该地区多年来仅靠农、畜业生产维持其单一的产业结构,致使经济长期处在粗放型和低效益的生产格局中,制约着集体经济发展和农牧民收入的增长,大量资源闲置未加利用。为了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展商品经济,使该地区经济跨入一个新的台阶,经县、乡、村及赛格寺管会共同磋商,拟定建设安多藏族风情公园,这对于壮大发展集体经济,增加农牧民收入,减轻农牧

民负担,开辟赛格寺“以寺养寺”的路子是完全必要的。

2、建设安多藏族风情公园,是丰富我县旅游景点的重要措施,是完成阿坝县委、县政府确定“旅游富县”思路的重要物质基础,同时也是确保县委、政府“优化发展环境,开拓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目标完成的重要条件之一。

3、安多藏族风情园的成功开发必然会使我县旅游人数增多,不仅会推动旅游事业快速发展,而且将极大的刺激相关行业的发展,可以增加财政收入,可以减轻就业压力,该项

目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富民强县的有效途径之o

由此可见,该项目建设是必要的。

四、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 、县、乡、村领导重视,2、发展思路清晰,3、愿为景区开发提供条件,4、乡、村领导积极筹办,5、农牧民群众愿望迫切,6、热情高,7、乐于接受,8、为建设该项目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9、经专家及有关人员实地考察后认为,10 、安多藏族风情公园极有开发价值,11、前景广阔。有关旅行社已开始对阿坝县旅游资源进行宣传,12、开辟“小西藏(阿坝县)专线”旅游项目,13、已经组织了部分游客。14、阿坝县围绕“旅游富县”的发展思路,15、加快了旅游资源的开发,16 、举行了“天府广场看阿坝”等宣传促销活动,17、已经有部分固定的客源渠道,18、来阿坝县旅游的游客保持在2.7 万19、人次左右,20、旅游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21 、阿坝县金鼓宾馆建设竣工,22、极大地改善和提升了我县对外接待的能力和档次,23、对安多藏族风情公园的开发有了保障。

24 、风情公园

距县城两公里,25、是县内唯一上规模的集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休闲场所,

26、节假日是城乡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五、项目建设的内容

1、接待设施

A、风情公园接待设施

a 、一星级宾馆120 个床位

b 、公共厕所

c 、购物中心

B 、凉亭等小建筑

C 、藏家乐

a 、餐饮娱乐性藏蓬

b 、饰品展厅

c 、民风民俗、服饰歌舞表演厅

D 、保护式赛马、赛牛场

牛、马及配套工具

2、公园围墙

3、其它

A、前期宣传论证

B 、对风情园从业人员和该区农牧民、僧侣的宣传和接待培训,提

高他们的素质,依靠旅游业致富。

六、项目建设时间、规模

1、建设时间

A 、风情园接待设施2003 --------- 2005

B 、凉亭等小建筑2003---2005

C 、藏家乐2003---2005

D 、保护式赛马、赛牛场2003 --- 2005

2、建设规模

A 、

风情园接待设施 a 、一星级宾馆

标准床位 60 个 通床位 60 个 餐厅可同时接纳

100 个人左右同时用餐 b 、公共厕所 抽水(座式马桶) 30 个蹲位 c 、购物中心 小型

B 、凉亭等小建筑

小型

C 、藏家乐

a 、餐饮、娱乐藏蓬

30 顶 b 、饰品展厅

小型 c 、民风民俗、服饰歌舞表演厅

可容纳 150 人左右 D 、保护式赛马、赛牛场

a 、面积: 6667 平方米

b 、赛马、赛牛 50 匹及配套工具 50

E 、公园围墙长 10000 米 3、风情园开发规模: 133334平方米

七、项目投资与效益

1、投资

经概算,建设安多藏族风情公园总投资 673 万元

A 、风情园接待设施:

390万元 a 、宾馆 E 、公园围墙 2003---2004

350 万元

b 、公共厕所

c 、购物中心 10 万元另流动资金 10 万元 共计

20 万元

B 、凉亭等小建筑

50万元 C 、藏家乐: 90 万元

资金 5 万元 共计 20 万元

b 、饰品展

厅 10 万元

c 、民风民俗、服饰歌舞表演厅

60 万元 D 、保护式赛马、赛牛场子

10 万元 E 、公园围墙

100 万元

F 、其 它:

33 万元

a 、前期论证

15万元 b 、前期宣传

10万元 c 、培训

3 万 d 、其它杂项支出

5万元

2、效益评估 A 、直接旅游收入: 305.5 万元20 万元

a 、餐饮、娱乐藏蓬、垫子、桌子等

15 万元另流动

(1)、经济效益

年接待人数 2.7 万人次计算

浅析安多藏区大录藏寨的布局与形态

浅析安多藏区大录藏寨的布局与形态 发表时间:2018-05-22T13:06:46.01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4期作者:李泉柏 [导读] 对大录藏寨独特的空间布局及形态特点进简要的分析与梳理,总结藏寨的布局原则。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陕西西安 710043 摘要:我国藏族区域除西藏以外,甘肃、青海、四川、云南四个地区均有藏族分布其中,这些地方是我国藏族文化圈的重要部分,但是对这些地区的传统地域建筑、文化的研究没有被重视。安多藏区是以藏为主要构成,汉、藏和回等多民族聚居的地区,由于其区别于普通的的地域环境和民族习俗,产生了不同于西藏的安多藏区文化。本文选取位于安多地区的被世人称之为“最古老的藏寨”——阿坝州大录藏寨作为调查地点。该藏寨位于四川西北部阿坝州九寨沟县境内,热么河谷地区,是岷山山脉与草原的过渡地带。人口相对密集,藏寨聚落保存完整,个案特点极强,是研究安多地区乡土聚落的一个重要地点。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整理与归纳,实地勘察,与同类型课题进行比较等方法,结合城市规划、景观学等学科理论。对大录藏寨独特的空间布局及形态特点进简要的分析与梳理,总结藏寨的布局原则。 关键词:藏区聚落;大录藏寨;村寨布局 1 藏寨的布局 天下没有完全一样的两片叶子,安多藏区各个藏寨没有完全一样的,其布局形态呈现出万紫千红的状态。从藏寨的平面出发,来研究其布局形态,经过实地考察和相关资料研究,将藏寨的布局大致分为四种: 1.1 核心型村寨 此类型的寨子强调的是向心性,向着藏寨内部的一个或几个核心体靠拢展开营建。而其核心便是寨子中的寺庙或者公建。这种类型的藏寨,布置紧密、空间布局紧凑、建筑之间距离狭小,村寨内有明确的街巷空间,整个寨子呈现出中心性和内聚性。细分之下,这种类型的平面布局有两小类:寺庙型藏寨、公建型藏寨。 1.2 带型藏寨 带型平面形态又分为两种:交通带型平面、地形带型平面。 交通带型平面形态,是指藏寨主要沿着河流或道路的两侧进行营建。沿着水陆运输线延伸,河流和道路的走向称为村镇展开的依据和边界;地形带型平面形态,指山腰处有纵向或横向长条状的缓坡可供使用,藏寨在建造过程中就依照此地形,自然的形成了带状平面。 1.3 组团型藏寨 这种平面形态,见于多山地区。表现为,规模小、相对分散,形成多个组团式的布局,每个组团都是农田结合住宅群构成。优点是民宅与耕田更近,便于农业生产,缺点整个村寨不够系统,表现在道路规划、公建布置上。层次性不明显。 本文研究对象大录藏寨的新村,便是组团型藏寨的典型代表。新村规划中,由于地处多山地区,没有广阔的平坦用地,所以新村在河岸边选取了三块较为规整的用地,形成了新村的三个组团。这种组团型,道路难以分等级统筹,村寨的核心也难以形成。但是对区域内的平坦地块使用较为充分。 1.4 网络型村寨 这种藏寨主要在平缓且面积较大的台地上,藏寨由主要交通向外衍射,从而生成的多线性村落。大录藏寨布局形态(图1) 大录藏寨是一个组团型+带型的复合型布局,主要从行政区划与村落格局来讲。 行政区划:大录藏寨,共分四个卡(卡,类似于汉族村落中的行政小组):北部的甲廓卡、南部的昌霞柯,这两个是村寨中相对繁华,居住人数较多、活动频繁的两个卡;中部的建都卡,处于村寨南北向的过度地带,相对清静一些;东北片区的阿西廊,这里曾经是大录藏寨的繁华区,但是由于随着时间,村寨的生长逐渐向下迁,只留下少量的仍在居住的村民,以及破旧不堪的民宅遗迹,难寻路迹,杂草丛生。这四个卡成片状拼合在一起,类似于四个组团靠拢在一起,但是没有形成一个绝对的核心空间,缺少向心力的作用。所以其组团类的性质仅从行政区划总结而来。 带型:整个寨子是在山腰缓坡处,沿着“西北——东南”的方向展开的,通过调研发现,整个寨子类似于处在三个连续的台地上。这种台地是村民人为的整平路面或通过填挖土方、架木柱找平基础等方式形成的,与自然台地类藏寨选址是有区别的。所以,大录藏寨属于地形带型平面类型。同时就具备了这类型的优缺点:房屋之间遮挡少,利于争取充足日照;村寨轴线上,村民间的沟通交流不方便。(图2)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高三语文综合训练(二)试卷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高三语文综合训练(二)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1. (6分) (2017高二上·湖北期末) 根据漫画《有手机之前和之后的生活》,按要求答题。 (1)简要描述画面的内容。 (2)你如何看待这幅漫画所反映的现象?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 2. (6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举动 ①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我们的智力,而智力能带来巨大快感。如何拿智商来作乐,读书便是世界上门槛最低的高贵举动。只要付出一个汉堡的钱,便可以得到一个作者在那段岁月所有的心思。国际阅读率比较研究显示,当下韩国国民人均阅读量约为每年11本,法国约为8.4本,日本约8.5。全世界每年阅读书籍数量排名第一的是犹太人,平均每人一年读书64本,当孩子稍稍懂事时,几乎每一个母亲都会严肃地告诉他:书里藏着的是智慧,这要比钱或钻石贵重得多,而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 ②世间有两种快乐,第一种是因为无知,第二种是因为彻悟。无知的人,每天无忧无虑,什么都不想。他们做的事,干的活,只是为了吃饱喝足。这种简单而无知的快乐,就像是动物,为了生存而生存,不需要复杂的思维和智商,更不会去主动获取新的知识。而彻悟,是因为读过一些书,经历一些事,心境发生改变,生命变得更加有质感。正如周国平所言,世上有味之事,包括诗、酒、哲学、爱情,往往无用。吟无用之诗,醉无用之酒,读无用之书,钟无用之情,终于成一无所用之人,却因此活得有滋有味。 ③书,像一扇门,透过这扇门,你可以看到别人每天都想了些什么,他们如何总结这个世界,又如何想象另一个世界。读书,不是要醍醐灌顶瞬间涅槃,追求人生的大和谐,而是要去知道,你这次与作者会在哪里会合,又会在哪里分开,会在哪里产生共鸣,又会在哪里产生分歧。一本书不一定能让你走出困境,不过至少会让你知道,从

藏族传统吉祥图案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藏族传统吉祥图案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在科技创新的现今社会中,人们越来越多的想要回归原有的自然生态,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我国特有的传统民族文化正在慢慢的流逝。目前,国人的服饰也受到了西方潮流的引导,而忽视了我国传统的特色服饰以及服饰设计中缺乏新颖的设计。一个国家传统文化的留存是一个国家文化底蕴的象征,藏族文化是目前我国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并且藏族传统吉祥图案有着别具一格的表现形式,具有浓郁的地域色彩与很强的表现力,因此研究价值非常高。 1藏族吉祥图案 藏族的传统吉祥图案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技能被广泛的人群适用又能够形成自身的特有魅力。顾名思义,吉祥图案就是代表着幸福好运的意思,以传统的吉祥图案为载体向人们传递美好的寓意,也是一种区域的艺术表现,透露着民族文化情感。 1.1藏族吉祥图案的来源 藏族吉祥图案流传已久,经历过长期的沉淀与演变,藏族吉祥图案传承了特有的美感,并且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研究意义。藏族祖先的生存环境较为恶劣,因此吉祥图案被寓意了美好的期望,也是对现实的一种诉求。 1.2藏族吉祥图案的特点 藏族传统吉祥图案注重的是崇高的追求与现实的关注,在恶劣的环境下藏族人民自强不息的生活着,磨练出藏族人民勇于面对现实坚韧不拔的精神;西藏又被称之为“圣地”以干净通透而著称,因此在这恶劣的环境下,藏族人民仍旧保持着初心与感性的想象力和理性的自恃双重并存的民族精神。藏族传统吉祥图案结合宗教与人文,在本含有亲和力的同时也蕴含着深厚的人文内涵。 1.3藏族传统吉祥图案的寓意 藏族传统吉祥图案的寓意主要分为民间寓意和宗教寓意。从民间寓意的角度上来说其主要前者主要是表达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期望,对身体健康的美好祝福。而从宗教的角度上来说,主要是体现在佛教达到的繁盛时期,也是寓意着通过对这里的探索与思辨,使得众多信徒皈依到佛门中来。 2藏族吉祥图案的文化审美内涵

小学藏族的风俗习惯作文

小学藏族的风俗习惯作文 作文一:藏族的风俗习惯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藏族就是其中之一。藏族主要聚居在 西藏自治区及青海海北、海南、黄南、果洛、玉树等藏族自治州和海 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海东地区。 藏族服饰无论男女至今保留完整。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服饰。特点是长袖、宽腰、大襟。妇女冬穿长袖长袍,夏着无袖长袍,内穿 各种颜色与花纹的衬衣,腰前系一块彩色花纹的围裙。藏袍是藏族的 主要服装款式。藏袍较长,一般都比身高还长,穿时要把下部上提, 下摆离脚面有三、四十公分高、扎上腰带。藏袍可分牧区皮袍、色袖袍、农区为氆氇袍,式样可分长袖皮袍,工布宽肩无袖、无袖女长袍 和加珞花领氆氇袍,男女穿的衬衫有大襟和对襟两种,男衬衫高领女 式多翻领,女衫的袖子要比其他衣袖长40公分左右。跳舞时放下袖子,袖子在空中翩翩起舞,姿态优雅。 藏族有着各种各样的礼仪。献哈达是藏族待客规格的一种礼仪, 表示对客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敬意。哈达是藏语,即纱巾或绸巾。 它以白色为主,亦有浅蓝色或淡黄色的,一般长约1.5米至2米,宽 约20厘米。的是蓝、黄、白、绿、红五彩哈达。五彩哈达用于最隆重 的仪式如佛事等。 这就是藏族,一个少数民族。 作文二:藏族的风俗习惯 藏族有一个很隆重的节日,叫沐浴节。你知道沐浴节是怎么来的吗?让我来告诉你吧!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草原上有个很出名的医生,叫宇托·云旦贡布。他的医术十分高明,什么疑难杂症都能治好。所以藏王赤松德请

他去做御医,专门给妃子们和自己治病。但是宇托进宫后,心中仍然 忘不了草原上的百姓。他经常借外出采药的功夫去给百姓治病。 有一年,可怕的瘟疫流行了起来,很多牧民卧床不起,严重的还 被夺去了生命。这时,宇托医生奔跑在辽阔的草原上,为一家家患病 的人们治病。他从雪山上和森林中采来各种药材,煎药给百姓们服下。很多濒临死亡的病人恢复了健康。人们都称他为“药王”。 不幸的事发生了,宇托医生去世了。草原又发生了瘟疫,比上次 更加严重。生命垂危的牧民只好跪在地上,祈求上天保佑。 说来也巧,一天,一个快要病死的妇女做了一个梦。梦见宇托医 生对她说:明晚,当东南天空出现一颗明亮的星星,你去吉马亚河洗澡,病就会好的。果然,当这个妇女洗完澡,马上就恢复健康了。 这件传开后,家家户户都来到了吉马亚河洗澡。凡是洗过澡的病人,每一个都变得红光满面,健健康康了。 人们说,这是宇托医生化作了一颗星星,用星光把河水变成药水。因为上天只给他7天的时间,所以这颗星星也只出现7天。 从此,藏族人民便把这个7天定为藏族的沐浴节,每年的这个时间,人们都去附近的河里洗澡。据说洗澡以后,人就健康愉快,不生 疾病。 其实,我觉得这仅仅一个民间传说而已。真正使人民的病好起来的,是宇托医生那颗永远牵挂着、爱着人们的心。 作文三:藏族的风俗习惯 在青藏高原上,居住着藏族人民,他们以从事畜牧业为主,兼农业。 藏族人民最喜爱白色,这与他们的生活环境、风俗习惯有着密切 的关系。天祝草原四周为白茫茫的雪山环绕,看上去一片银白;地上 的羊群和牦牛,三五成群地聚集在一起,远远望去,像一张白毛毯;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如何编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参考范文)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xxx投资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参考范文(下载可编辑)

摘要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四川省辖自治州,紧邻成都平原,全州地表整 体轮廓为典型高原,地势高亢,境内垂直气候显著;辖1县级市、12县, 总面积84242平方公里;2017年常住人口94.01万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 州境内有世界自然遗产九寨沟、黄龙及卧龙·四姑娘山大熊猫栖息地等世 界级旅游景区。有马尔康卓克基土司官寨、松岗直波碉楼(含羌寨碉群)、松潘古城墙、壤塘棒托寺、错尔机寺、营盘山和姜维城遗址、日斯满巴碉房、阿坝州红军长征遗迹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阿坝藏族羌 族自治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5.1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4.0%;第一产业增加值46.44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141.34亿元,增长6.6%;第三产业增加值107.38亿元,增长0.8%。2019年12月,国家民委命名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 该xxx项目计划总投资17764.89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3260.6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4.65%;流动资金4504.28万元,占 项目总投资的25.35%。 本期项目达产年营业收入30714.00万元,总成本费用23871.47 万元,税金及附加326.99万元,利润总额6842.53万元,利税总额8113.32万元,税后净利润5131.90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2981.42万

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38.52%,投资利税率45.67%,投资回报率 28.89%,全部投资回收期4.96年,提供就业职位607个。 摄像头具有静态图像捕捉、视频摄像等功能,是重要的成像设备,主 要由镜头、马达、滤光片、图像传感器、图像信号处理器(ISP,ImageSignalProcess)等部分组成。工作原理大致为:景象通过镜头生成 光学图像投射至图像传感器并被转为电信号,电信号经过模拟/数字(A/D,Analog/Digital)转换并送至ISP芯片进行处理,最后通过系统处理由显 示器显示。镜头、图像传感器和图像信号处理器是关键部件。

藏族服饰文化

藏族服饰文化 1、藏族服饰文化与现代服装理念的结合点 紧张的现代生活导致了人们长期的心理压抑制与情感失衡,这必然唤起人们追求个性化、多样化、自由与人情味的本能渴望。 服装作为一种情绪释放和自我表达的途径,成为最具个人化的创造活动。正如时装设计大师迪奥所说:“在这个机械化的社会里,服装将是个性与独立性的最后隐匿之所。”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服装民族化的选择也就是对个性化的选择,是迎合了人们情感与心理需求的选择。 1.1崇尚自然:受早期自然崇拜的影响,藏族人民具有归依自然、顺天而行的生活准则。他们用取自自然的原料制作服饰,从大自然的启示中寻找服饰的色彩和图案……这种热爱自然、与自然一体的生态观念和藏族服饰所散发的拙朴、自由、平和的自然情调正迎合了当今人们的环保意识审美取向和对大自然的眷恋之情。 1.2关注生命:藏族人民将自己与自然融汇于生命的共同体中,与宇宙众生和谐相处共存共荣的哲学观正反映了他们强烈的生命意识。藏族服饰鲜纯亮丽的色彩则是生命的力量与热度.邦典与饰边上对比、递增排比、粗细疏密等形式语汇的运用,恰是生命有节奏的强劲律动。

2、藏族服饰的样式和文化艺术 无论藏族服饰的样式和文化艺术多么复杂,但具体到每套服饰,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现将藏族服饰作叙述如下。 2.1藏衣:藏衣的基本特点是长袖、宽腰、大襟、肥大。 农区和牧区的服装在用料和制作上各有不同。 农区的服装有藏袍、藏衣、衬衫等。藏袍以氆氇为主要原料,一般比人的身高要长,把腰部提 起,腰间系上腰带(带子颜色以红、蓝为 多),既是腰带,又可当作装饰。男女的 藏袍都是大襟服装,男式以黑、白氆氇 为料,领子、袖口、襟和底边镶上色布 绸子,女式藏袍大多以氆氇、毛料、呢 子作料,腰间都有红、雪青、绿色等绸缎或平布的腰带。藏式衬衫左肩大,右肩小,右腋下有纽扣或用有色布做成的飘带,穿着时结上扣子或系上飘带就行了。男女衬衫也有区别。在颜色上,女的用印花绸布作衬衫,男的用白色绸作料为多。男式衬衫多高领,女式衬衫多翻领。藏族衬衫的特点是袖子要比其他民族服装的袖子长四十公分左右,长出部分平时卷起,跳舞时放下。藏族女式服装比男式服装花色多,女性一般要围一块帮典(围裙),其织法独特,编织精密,美观大方,色彩鲜明,是藏族妇女喜爱的衣物之一,也是藏族妇女的标志。

浅谈藏医学对健康养生的认识

浅谈藏医学对健康养生的认识 发表时间:2017-04-25T15:33:53.137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第4期作者:廖振中[导读] 同中医一样,藏医也十分重视养生防病,有一套健全的养生理论和实用方法。 云南省迪庆州藏医院 674499 摘要:同中医一样,藏医也十分重视养生防病,有一套健全的养生理论和实用方法。其方法触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细致入微。这些方法非常贴合藏地特殊的地理、气候环境,对保障藏族同胞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藏医学,健康养生,保健 一、藏医养生学认为:自然界春夏秋冬的变化和寒暑燥湿的气候直接影响人的生理发育和健康。认为自然界是万物生命的源泉,人的机体的生理、病理、生长、发育、衰老都与自然界的四季变化休戚相关。藏医起居行为一般分为:季节性起居行为和.临时起居行为,所谓季节性起居行为指的是,在季节更迭期时按照青藏高原特有的地理气候,每年分为;孟冬、季冬、孟春、季春、署季、秋季等六个季节,从初冬开始每两个月为一个季节。每个季节的更换使人体内各种疾病诱因的磨增成度不一致,这样就产生了“隆”、“赤巴”、”培根”的盛行、减少及紊乱情况,概括一点讲“隆”、“赤巴”、“培根”是指藏医学中”三因”学说或五源学在医学当中的术语,所谓的“隆”也就是人体内运行的气或风的之意,“赤巴”近似于热、火或者烫,“培根”里的“培”是“根”乃是指土或钝的意思,它们的紊乱可以诱发热症或寒症。 1.1春季人体肌肉表层逐渐舒展疏松,阴退阳藏,寒去热来,是百病丛生的季节。《四部医典》 “时令之行”中指出:“冬季易将培根积体内,春季日光渐暖体热衰。”在起居、饮食和精神上做到“陈年青稞旱地肉蜂蜜,开水姜汤饮而粗食餐”。要“勤竞行走搓身祛培根,常坐芳香园林荫凉中。”指出春季养生要注意防寒、防暖,抵御各种传染病对肌体的侵袭。多食姜、蒜、葱、辣椒等辛温发散的食品。心情要舒畅,少在室内闷坐,多到室外空气清亮的环境中活动。春季消化之火逐渐变弱,培根类病易发生,人们应食用陈青稞、干肉、蜂蜜和姜汤,多喝开水,要常擦身,多在树荫下歇息。热季大约在4-5月份,要食用牛肉、蜂蜜、大麦,注意遮阳,常洗冷水澡;要喝淡酒,穿薄衣,住阴凉房屋,在树下乘凉。 1.2夏季气候炎热,人体的生理机能是外趋,也就是说阴虚阳盛,相对内脏机能下降,许多人饮食不振。加之由于大量出汗可引起体内电解质平衡失调,导致纳离子大量丢失,会使人体四肢肌肉发生抽搐和痉挛,严重的还会有出现血压降低、脉搏细弱、昏迷等症状。因此,夏季养生十分重要。《四部医典》中明确指出“季夏娇阳之光渐炎热,只为耗力宜进甜凉食,忌食咸辣酸物忌暴光,凉水浴身酒水掺而尝,身着薄衣宜住清香房”的夏季养生法。夏季,人亦易患培根病,人们宜食用羊肉、清奶和易消化的食物,不要在阳光下久呆,房事不可过度,否则会影响五官健康。 1.3秋季养生法在《四部医典》中讲到“雨期体内赤巴秋天发”;除了室内保持湿润外,在饮食“秋季可进甜苦涩三味。” 秋季,赤巴类病易发生,为预防此病,要食用甘、苦、涩的食物,要穿用樟脑或檀香熏过的衣服。冬季人们应多穿衣物保暖,在身上涂油,吃有营养的食物,多喝肉汤,使身体温暖。 二、藏医学对饮食适度与预防保健的关系非常重视,可分饮食方法、饮食禁忌和合理饮食三个方面,比如,有毒食物的颜色和味道均与无毒食物有区别,饮食调配得当能增进健康、反之会导致疾病,缩短寿命。把有毒的食物给狗吃,它会腹泻和呕吐,有毒时颜色虽呈红色,但用铁烧灼时则不会沾铁,这种肉还呈现膨胀状态,若在这种肉上浇酒时,蒸气会薰刺人的眼。同时还提出了有些食物的性能互相矛盾不能同时食用的观点,如:鸡肉不能与乳酪同时吃,新鲜酥油不能放置在铜溶器里十昼夜以上,熟肉放置达七天等都会引起中毒,酸性食物与牛乳同食或者前饭未消化接着吃下一顿等等。提出了滋养人体、维持生命的主要营养来源就是饮食的科学道理。特别强调饮食要有节制,在正常情况下,要求把胃的四分之二为食物,四分之一为水,四分之一留做空间的正确观点。决不能暴饮暴食,这些都和现代医学是一致的。对饮水也作了详细的论述,水有雨水、雪水、河水、泉水、井水、碱水和草木水共分七种。也详细论述了这些水的好坏,什么水在什么情况下不能喝,应该怎么办。总之藏族人民对选择水源环境、卫生饮水均有许多宝贵的经验,其中有很多措施是值得借鉴的。 四、药物的保健是藏医学的精髓之一,正确的饮食,良好的习惯和适量的药物是长寿者必不可少的三大要素。藏医认为,药物滋补能够防止“隆”病,增强体质,延年益寿。如:大蒜和溶炼酥油配制后装水瓶中,埋在青稞堆里,放置二十一天后服用则可延缓衰老,冶愈“隆”病。诃子、毛诃子、余干子(三果)与酥油配制的滋补药剂可使五官功能灵敏等。另外,很多种珍稀藏药都有保健功能,藏医保健药物实在太多,而且效果很好,副作用小,无污染的绿色物品,很适合目前社会的需求,藏医这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决策者们是否可以考虑一下。在“密决部”中说:“吃了这些保健药后,肢如雄狮,力如大象,色泽东孔雀,行动如骏马,寿比日月”。以上所说虽有夸大之忌,但从中可以体会出藏医药对保健方面的卓著功效。古书中记载有的药品有退去老相,恢复青春,返老还童之说,这可能是相对而言,但我坚信有增强体质、青春长在、延年益寿的特效保健药品。如:目前常用的药剂“巴桑漫玛”等。综上述,藏医学中的养生学产生较早,且贯穿于藏族整个发展历史,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保健措施,这些思想和措施不仅在过去几千年为藏民族的繁衍健康做出了贡献,而且也丰富了现代的养生学思想,藏医学不仅在治疗方面,在预防保健方面也有十分丰富的遗产,需要我们去继承发扬,为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做出更大努力。参考文献: 1 汉文版:“四部医典” 2 中西医结合杂志

如何正确看待藏族传统元素与现代服装相结合问题

如何正确看待藏族传统元素与现代服装相结合问题 摘要:华夏5000年的历史孕育了各式各样的民族风情,而藏族作为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一份子,在雪域高原上默默向世人展现她的瑰丽。藏族服装具有悠久的传承,早在公元前11世纪,藏族服装就已具备了现代的基本特征,伴随着西藏地区的不断发展,藏族传统文化也在不断地与国际潮流接壤,相互交融。如何让藏民族的传统文俗元素更好的融入现代服饰,为中国服饰界的审美带来一次全新的冲击,成为了当下的热门话题。 关键词:藏族文化;现代服饰;交融;矛盾;发展 一、研究意义 任何国家的当代艺术都不可能从别国廉价移植、盲目摹仿得来,只能从本民族艺术精神的土壤中培养,现代服饰的时尚发展同样离不开民族服饰文化的启发和借鉴,各民族不同的风土人情、服装样式、色彩搭配、图案纹样、装饰风格等常常包含着丰富的含义,这些独具个性的民族特征,成为设计师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素材,在实践中倍受重视。想要熟练地运用民族元素,就必须加上自身对民族文化深层次的理解,以及对时尚和市场的精准把握,其意义在于借鉴民族服饰中的精华,使之时装化、流行化;在于对中国的民

族化服装设计潮流产生积极的影响,将文化演绎为商品。 二、调查方法 (一)查阅资料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学者出版发表的书籍、期刊、论文等文献进行详细阅读,初步了解藏族服饰的相关知识。 (二)发放调查问卷 在学校对在西藏定居的同学发放调查问卷,并利用假期进入西藏和相关企业发放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52份,其中调查对象藏族同胞308人,汉族同胞136人,其他少数民族同胞8人,问卷内容有效合理,并对调查结果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整理、分析。 (三)深入交流访谈 与本校大学生、西藏当地群众、相关从业人员进行深入交流与访谈,获取从不同立场角度看待藏族元素与现代服饰结合的情况。其中大学生5人,群众3人,服装设计者2人,政府工作人员1人。 三、调查结果 (一)藏族服饰图案的来源 研究民族服饰不但要从造型、色彩、工艺入手,还要了解其文化内涵,正是这些内在精神和外在形式共同构成了风格迥异的民族服饰。图案纹样大都源自图腾崇拜,藏族服饰中的图案也同样源于自然崇拜、宗教信仰、历史文化、和传

藏族风格设计系列

藏族风格设计系列--甘露藏药博物馆设计方案 藏族风格设计系列--甘露藏药博物馆设计方案设计说明: 作为西藏自治区藏药厂展厅的升级方案,甘露藏药博物馆是围绕整个西藏自治区藏药厂、西藏自治区藏医院、甘露品牌三个主脉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设计的,序序言厅的宇妥药罐、历史厅的人物故事、多媒体厅的古法制药历史再现。。。。。都为民族医学文化发展的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阿森设计作品:藏族风格设计系列--甘露藏药博物馆设计方案-甘露藏药博物馆设计--序言 厅1

阿森设计作品:藏族风格设计系列--甘露藏药博物馆设计方案-甘露藏药博物馆设计--序言 厅2 阿森设计作品:藏族风格设计系列--甘露藏药博物馆设计方案-甘露藏药博物馆设计--历史发展厅视角1

阿森设计作品:藏族风格设计系列--甘露藏药博物馆设计方案-甘露藏药博物馆设计--历史 发展厅视角2 阿森设计作品:藏族风格设计系列--甘露藏药博物馆设计方案-甘露藏药博物馆设计--历史 发展厅视角3

阿森设计作品:藏族风格设计系列--甘露藏药博物馆设计方案-甘露藏药博物馆设计--历史发展厅视角4 阿森设计作品:藏族风格设计系列--甘露藏药博物馆设计方案-甘露藏药博物馆设计--历史 发展厅视角5

阿森设计作品:藏族风格设计系列--甘露藏药博物馆设计方案-甘露藏药博物馆设计--场景 再现多媒体厅视角1 阿森设计作品:藏族风格设计系列--甘露藏药博物馆设计方案-甘露藏药博物馆设计--场景再现多媒体厅视角2

阿森设计作品:藏族风格设计系列--甘露藏药博物馆设计方案-甘露藏药博物馆设计--场景 再现多媒体厅视角3 阿森设计作品:藏族风格设计系列--甘露藏药博物馆设计方案-甘露藏药博物馆设计--场景 再现多媒体厅视角4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2021年中考语文试卷D卷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2021年中考语文试卷D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 (共6题;共50分) 1. (4分)给下列加下划线的字注音。 (1)北冥有鱼________ (2)其名为鲲________ (3)海运则将徙于南冥________ (4)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________ 2. (2分)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精致教育是一种为学生发展服务的高品质教育。实施精致教育,学校管理要________,教师队伍要________,课程设置要______,校园规划要_____。 A . 精良精美精当精细 B . 精良精当精细精美 C . 精细精良精当精美 D . 精细精美精良精当 3. (9分)按照下面的提示默写诗词名句。 (1)《渔家傲·秋思》一词中统领全部景物特点、突出塞下的秋景与中原的不同的一句是:________。 (2)《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词中作者借用典故,表达希望朝廷能够重用他,给他机会去建功立业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3)《满江红》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四句是鉴湖女侠的自我写照。 (4)《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下阕中表达词人要为朝廷完成北伐金人、收复失地的大业的远大理想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 4. (5分)语言综合运用。 展开联想和想象,扩展下面的句子。 春天来了,大地绿了。 5. (10分) (2016七上·简阳期末)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唐僧大惊道:“悟空,这个人才死了,怎么就化作一堆骷髅?”行者道:“他是个潜灵作怪的僵尸,被我打杀,他就现了本相。他那脊梁上有一行字,叫做‘白骨夫人’。”唐僧倒也信了;怎禁那八戒旁边唆嘴道:“师父,他的手重把人打死,只怕你念那话儿,故意变化这个模样,掩你的眼泪哩!”唐僧果然耳软,又信了他,随复念起。行者禁不得疼痛,跪于路旁,只叫“莫念!莫念!”唐僧道:“猴头,还有甚说话!出家人行善。你在这荒郊野外,一连打死三人,倘到城市之中,人烟凑集之所,撞出大祸,教我怎的脱身?你回去罢!”行者道:“师父错怪了我也。这厮分明是个妖魔,他实有心害你。我打死他,替你除了害,你却不认得,反信了那呆子,屡次逐我。”

嘉绒藏族在学术界一般被认为是藏族的一支

嘉绒藏族在学术界一般被认为是藏族的一支,主要分布在邛崃山以西的大小金川河流域和大渡河沿岸,在邛崃山以东的理县、汶川和夹金山东南的宝兴、天全、康定、道孚等地也有分布,约有37万人。从地图上可以知道嘉绒藏族的分布,嘉绒藏族聚居区最南分布到北纬30度半,最北到北纬32度左右,西起东经101度半,东至东经103度20分左右。它处于四川的两大藏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和甘孜藏族自治州之间,同时也位于两个藏语区安多方言和康方言的过渡地带。 从地理单元上看,嘉绒藏区处于青藏高原东缘的横断山脉地区———河谷交错纵横,既有大峡谷也有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还有冲积而成的台地与河谷平原。刚好在费孝通先生所说的“彝藏走廊”上。藏彝走廊自古就是西南民族北上、西北民族南下的重要通道,历史上众多民族通过该走廊迁徙和流动,是西北、西南各民族交汇的重要场所。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上的民族交融,使嘉绒藏族既具地缘上的边缘性特征,又有族源上的混融性特征,所以,历来学术界对这一民族地区关注较多。 关于嘉绒藏族的族源,学术界也多有学者论及:格勒在《古代藏族同化、融合西山诸羌与嘉绒藏族的形成》一文中认为,嘉绒藏族是唐代西山诸羌部落,在吐蕃东进时形成的,其主要族源是羌人;邓廷良在《嘉绒族源初探》中认为,嘉绒(甲戎)即是汉代的“嘉良夷”、隋代的“东、西嘉良(梁)”、唐代的西山八国中之“哥邻”等部;马长寿先生在《嘉绒民族社会史》中认为,汉之冉、唐之嘉良夷即今嘉绒的先民。很显然,嘉绒藏族源于羌人,在学术界已经形成了共识,即认为嘉绒藏族的先民是羌人,后来与吐蕃发生融合后才形成嘉绒藏族。然而,1985年蒙默先生在《历史研究》第1期上发表的一篇重要论文———《试论汉代西南民族中的夷与羌》中指出,在汉代以来的西南地区,除了已为学术界公认的濮系民族、氐系民族、羌系民族之外,还存在着另一个民族体系———夷系民族。蒙默先生极有洞见地在学术界“泛羌论”占主导的情况下,从史料出发,提出了这一被其他民族淹没的民族系统。笔者赞同蒙默先生对西南民族系统的划分,认为汉代以来藏彝走廊的确存在着不同于羌人的夷系民族,并且结合藏彝走廊出土的大量石棺葬的考古发掘材料,认为嘉绒藏族是汉代夷系民族的后裔,是藏彝走廊的土著———夷人,在吐蕃东进以后形成的新的族群。 一、汉代史料记载的夷系民族 我国最早记载西南地区民族者当推司马迁的《史记·西南夷列传》:西南夷君长以十数,夜郎最大;其西靡莫之属以什数,滇最大;自滇以北,君长以什数,邛都最大;此皆结,耕田,有邑聚。其外,西自同师以东,北至叶榆名为崔凹、昆明,皆编发,随畜迁徙,毋常处,毋君长,地方可数千里。自西以东北,君长以什数, 徙、笮都最大;自笮以东北,君长以什数,冉最大;其俗或土著,或移徙,在蜀之西。自冉以东北,君长以什数,白马最大,皆氐类也。此皆巴蜀西南外蛮夷也。在这里,司马迁对汉代藏彝走廊地区的民族作了分类和划分,但是他明确提到族属的只有“冉以东北”的民族———“氐类”,而前面按照经济生活来划分的各个民族集团的族属则没有明确指明,只是笼统地说“此皆巴蜀西南外蛮夷也”。根据蒙默先生考证,夜郎、滇、笮都三个集团是濮系民族;白马集团是氐系民族;徙、笮都、冉等三集团是夷系民族。⑥如此,夷系民族是不同于濮系、氐系以及羌人之外的另一个系统的民族。马长寿先生早在60年代就已经认识到了徙、笮都、冉非氐,⑦虽然没有提出这三个民族集团的族属,但已经为继续对汉代西南地区的各个民族进行深人讨论留下了空间。而蒙默先生进一步提出徙、笮都、冉为夷系民族,这为我们了解西南地区的民族状况打开了一个新的局面。笔者完全同意蒙默先生将徙、笮都、冉认定为夷系民族的观点,并且在汉代史料中找到相关记载。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2020版小升初语文期末试卷(I)卷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2020版小升初语文期末试卷(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一定学到不少知识,今天就让我们大显身手吧!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共12题;共24分) 1. (2分)下列下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 逶迤(yí)丸子(wǎn)磅礴(páng)岷山(mín) B . 沉着(zhuō)崎岖(qū)宾客(bìn)诞生(dàn) C . 擎天(qíng)电钮(niú)瞻仰(zhān)围歼(jiān) D . 臻备(zhēn)璀璨(càn)皖南(wǎn)千钧(jūn) 2. (2分) (2018六上·长春期中) “留取丹心照汗青”中的“汗青”的意思是() A . 史册 B . 汗水 C . 竹简 D . 颜色 3. (2分)下面句子,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和老师的一次谈话,更加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A . 体现了老师对学生的教导起了多么大的作用。 B . 体现了作者强烈的求知欲和寻根究底的探究精神。 C . 体现了作者的想象力多么丰富。 4. (2分)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过了一会儿,汽车忽然渐渐放慢了速度。 B . 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是亿万人民的切身事业。 C . 黑黑的乌云和瓢泼的大雨从空中倾泻下来。 D . 人们刚走进山洞,外边就刮起了狂风大雨。 5. (2分) (2017六上·盐田期末)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是因为“这清新的绿色”不仅是眼睛看到的,更是用心感受到的。 B . 《唯一的听众》一文共两条线索,一条是“我”的心理、行动的变化,另一条则是老妇人的言语变化。 C . 《唯一的听众》讲述了“我”在老妇人的帮助下,恢复信心,提高琴艺,逐渐走向成功的故事,体现了老妇人高超的琴技。 D . 《最后一头战象》一文以时间为序,扣住四个感人的片段:英雄垂暮、重披战甲、凭吊战场、庄严归去,把噶羧生命里最后的辉煌与庄严记叙下来。 6. (2分)下面句子不是比喻句的一句是() A . 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B . 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漩涡中脱出身来。 C . 海鸥的叫声和姿态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D . 海鸥们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 7. (2分)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选项是()。 A . 胆怯别脚通融刻薄 B . 愿意身份钞票稍微 C . 道歉仍旧武断窘况 D . 兴致勃勃容颜雅致素净

藏族舞蹈的特点

西藏地域辽阔,人口居住分散。境内,北部高原广阔,其间盆地、湖泊众多,水草丰茂,牧业兴旺;南部河谷平坦开阔,土地肥沃,宜耕宜牧,工农业发达;东部高山纵横,山顶牧场优良,山腰森林茂密,峡谷四季常青。由于各地区地理环境、生产方式、劳动对象不同,尤其是地理条件的差异和宗教文化的影响,城镇和农村、农村和牧区、牧区和森林地带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舞蹈形态、形体动作和舞蹈服装。 就目前发掘和发现的古代舞蹈以及前藏、后藏、昌都、阿里西部地区藏族民间舞和古典舞分布的现状来看,真是多彩多姿,五光十色:有顿足为节,连臂踏歌,热烈欢腾的农村“果谐”(圆圈歌舞);有踏步为节,重脚下节奏点子变化,热情欢快的“堆谐”(俗称踢踏舞);有以歌为主,歌舞结合,悠扬雅曲的“囊玛”(内庭歌舞);有踏地为节,“喳”、“顿”、“踏”相结合,顿挫有力的“达谐”(林区圈舞);有注重情绪表现,舞姿优美豪放的农牧区“果卓”(旧称锅庄舞);有圆润舒展,长袖翩翩,铃声震荡,粗犷激扬,重技巧动作,表现狂热情绪的“热巴”铃鼓舞;有羽锤翻飞,气吞山河的“色玛卓”(后藏的大鼓舞)和“卓谐”(前藏腰鼓舞);有配合剧情表演、自成一体的藏戏性格舞蹈;有伴合劳动,激发劳动热情的“勒谐”哑剧性系列舞“羌姆”(俗称“跳神”);以及稀世罕见,古香古色,具有西域风味的宫廷乐舞“噶尔”(供云乐舞)等等。从动律上看,既有“舞靴”,又有“舞袖”;从韵律上讲,既有“圆滑风”,又有“顿挫风”,既有“点”的强烈音响,又有“线”的圆曲流动,呈现出同一民族不同形态的多风格特征。因此,西藏被称为“歌舞的海洋”并非溢美之词,而是藏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真实写照。 尽管藏舞千姿百态,品种繁多,但若从它的纵轴和横面关系上综合考察,仍大体上可归结为:“四系”、“四类”和“多品种”、“多风格”。“四系”,即民间、宗教、戏曲、宫廷。“四类”,即民间舞果谐、堆谐、果卓、康谐等;宗教舞羌姆、祭祀舞、贡嘎尔鼓舞等;戏曲舞拉姆、格萨尔、希荣仲孜等;宫廷舞供云乐舞(嘎尔)等。 然而,在多品种舞蹈中,即使是同一种民间舞蹈形式,各地也有不同的跳法和表演程序,呈现出同形式舞蹈的多风格特征。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我们又可以从个性中看到共性,找出传统藏舞中每个类型的内在联系及其共同的形态特征,归纳起来综合分析,得以一个比较系统而概括的认识。 在琳琅满目、繁花似锦的不同类型和不同风格的藏族舞蹈中,虽然它们都具有各自独特的个性和固有的审美要求,但它们又都包含共同的精髓元素,以及共同的动作规律。这种精髓元素和规律构成了整个藏族舞蹈的审美概念。 “颤”、“开”、“顺”、“左”、“绕”是各种类不同藏舞的共同特点,或称为藏族舞蹈的五大元素,从而构成了它区别于其他兄弟民族舞蹈的美学概念。 这五大元素的形成,是同藏族人民的历史条件、社会制度、风俗信仰、地理环境、生产方式、文化传统等有着密切联系的,是长期在人民群众中凝成的审美标准。

藏族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藏族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摘要:本文从面料、色彩、图纹、佩饰四个方面阐述了藏族服饰所蕴藏的文化内涵及其现实意义,并分析了藏族服饰的文化内涵与现代服装理念的结合点,旨在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民族服饰文化,为现代服装设计添加亮丽的色彩。本文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藏族服饰文化形成与发展的基本规律;第二部分浅析了藏族服饰元素的特点及表现形式;第三部分分析藏族元素如何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进行运用。 Abstract:The paper i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rom plus material , color , the culture pursuing lines , ornament covering up four aspect having set forth what the Tibetan nationality clothes and ornaments contains, connotation and modern clothing idea union put the culture joining analytical the Tibetan nationality clothes and ornaments , aim at develops and expands nation clothes and ornaments culture much better, that modern clothing design adds the beautiful bright color. The paper consists of three pars. Part I has set forth the basic law that the Tibetan nationality clothes and ornaments culture forms with developing; Part II the tray has analyzed the Tibetan nationality clothes and ornaments element characteristic and manifestation; The third analyze the Tibetan nationality element how to apply in modern clothing design. 藏族服饰在经历了漫长的岁月、自然与人文的变换之后,依然显现着强大的生命力,并在今天格外引人注目。藏族服饰文化作为我国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服装设计师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灵感源泉。挖掘藏族服饰深层的文化内涵、将该民族最本质的精神风貌和最具特色的文化情趣展现出来,对于今天的服装艺术创作将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 一、藏族服饰的发展 纵观藏族服饰的发展史,可以看到藏族服饰从诞生的时候起,就是一个不断发展演化的动态系统。从时间上看,各个时期的服饰都在或多或少、或大或小、或快或慢的产生着变化;从空间上看,不同的地区的服饰又因自然环境、生活环境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但若对这千姿百态、看似繁乱的差异变化稍作梳理,就不难找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而整个人类服饰也同样是在一些规律、法则的支配下变化和发展的。不仅过去如此,将来的变迁也应该按照这些规律变化发展下去。因此,研究藏族服饰文化所印证的人类服饰文化形成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在这里是非常必要的。 (一)顺应环境的规律 藏族服饰基本上是顺应生活环境而自然发生性形成和发展的,生活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雪域高原恶劣的气候和特殊的物产资源形成了造型、穿法别具一格的藏族服饰;

浅谈藏族舞蹈的风格特点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8e14164352.html, 浅谈藏族舞蹈的风格特点 作者:吴颖梅 来源:《大观》2017年第11期 摘要:藏族民间舞是民族文化艺术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动态形象直接反映了藏族民间舞蹈的文化。在历史文化的影响和漫长的历史流传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风格独特的各种藏族舞蹈的类型。藏族舞蹈随着我国文化艺术的发展与进步,现代艺术、大众艺术也呈现多元化的态势,在继承和把握传统民族舞基本风格和特点同时,把时代形象融入民族舞艺术中,使其更具有民族特色和现代特征。 关键词:藏族舞蹈;风格特点;传承;发展 中国民族民间舞,是我国的传统舞蹈艺术的源泉。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舞蹈艺术犹如绚丽晶莹的珠宝,在祖国文化艺术宝库中放射着璀璨的光芒,风情醇厚、多姿多彩的民间舞蹈生动而鲜明地表达我国各族、各地区人民的审美心理、审美意识和情趣。 中国民族民间舞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这是由于各民族、各地区人民的生活、历史、风俗习惯以及自然条件的不同而使在形成过程中表达出风格和特色的明显差异,这种差异明显地表现在舞蹈动作,既体态、手位、步法以及节奏、动律和力度等表现手法上。只有把这些舞蹈动作完整地表现出来,才能更好的展现出民间舞蹈的魅力。 一、藏族舞蹈的基本概况 (一)藏族舞蹈的概况 在中国的56个民族之中,藏族属于人口众多,分布地域广阔的古老民族,发源于西藏境内雅鲁藏布江流域的中游地区,集中分布在我国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甘肃、四川和云南四省 内各地区,具有悠久的民族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藏族历史悠久,丰富的人文宝藏和历时两千年的宗教文化,不但造就了藏族的历史、文化、信仰和习俗,同时也造就了整个藏民族。在藏族人民的生活中,舞蹈是不可或缺的内容。藏族的舞蹈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各类舞蹈分别有着不同的形式、跳法和功能。它既能使人们在尽情歌舞的欢乐中抒发情感,又能通过它与神灵沟通而得到佑护。藏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主要以农牧文化与宗教文化相融合而形成的舞蹈形式。它身处世界屋脊高山与草原上的游牧和农耕民族,有着强悍的体魄与坚忍不拔的民族性格。[1] (二)藏族舞蹈分类及特征 琳琅满目,繁花似锦的藏族舞蹈中,虽然具有各自独特的个性固有的审美要求,但它们又都包含共同的精髓元素,以及共同的动作规律。这种动作元素和规律构成了整个藏族舞蹈的审美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