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建材战略:中国建材新十年布局

大建材战略:中国建材新十年布局
大建材战略:中国建材新十年布局

大建材战略:中国建材新十年布局

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

2010年03月19日中国企业报

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建材)快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今后将会有怎样的走向?最近,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中国医药集团董事长宋志平从三次思想解放和三次飞跃谈起,娓娓道出了中国建材过去8年的成长体会和今后10年发展的宏伟设想。

中国建材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创新史,是在不断解放思想的前提下,跟随时代潮流,结合市场变化,遵循客观规律,迅速发展起来的。在建材行业这个充分竞争,没有垄断,也没有高额利润的行业中,中国建材从30亿元营业额做到860亿元,8年增长28倍,关键就在于做任何事情都要想在前面一步……

第一次思想解放改变战略定位从新材集团到中国建材

央企定位一定要结合资源优势、政策优势、规模优势和资本优势,做大行业、大产业。

现在和10年前比,我们企业的日子好过多了。但要横向比,和其他行业比,建材行业还是个比较辛苦的行业。

2002年,当时的中国新型建筑材料集团公司(以下简称新材集团)正经历着非常困难的一段时期。国有企业的很多通病这里都有,比如发展战略缺失、管理体制落后、负债过多、企业信用低等。集团下属大大小小200多个企业,大多是中小型企业,布局也很不合理,其中一些工厂由于不适应市场,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千头万绪,怎么解决?首先,集团的战略定位要转变。过去新材集团在国家的提倡下从做新型建材起家,差不多用了15年时间,带动了全国新型建材的发展并起到了示范和引领作用。但大多数新型建材工厂不大,很难规模化,更适合民营中小企业去做。作为中央企业,客观上要求做大做强。今天的央企,一定是占领一个有行业规模的“地盘”,有清晰的主业。央企排在前面的石油、电力、钢铁、通讯等企业,都是主业清晰,地盘牢固。如果企业没有“地盘”定位,飘在上边,生不下根来,就难以为继。所以我当时就在思考,集团的根扎在什么地方?在建材行业到底做什么最适合央企?什么产业与国民经济更密切相关?

经过充分思考与探讨,我们决定,还是要回归行业主流,做大宗建材,这需

要进行思想解放。当时,我们毅然决然地把中国新型建筑材料集团公司更名为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公司,这对集团实施战略性调整具有重要意义和决定性作用。集团的这一次战略转变,是思想解放的结果。小规模经营,和民营企业争市场,央企并不擅长。作为央企的定位,一定要结合资源优势、政策优势、规模优势和资本优势,这样央企的生存和发展才有意义。在建材行业,像水泥工业就是个结合资源优势和规模优势的行业,它占了建材工业GDP的70%的比重,重新定位的中国建材集团首先选择水泥作为切入点,这为之后企业的大发展铺平了道路。从此,中国建材从过去单纯发展新型建材,转变为发展新型建材和建材工业主导产业的水泥、玻璃、玻璃纤维和复合材料,并逐步发展成为集制造、科技、物流为一体的综合性建材产业集团。

第二次思想解放走出了一条联合重组的快速发展道路

我国处在工业化中期发展阶段,建材工业会长期向好,但“过剩经济”和低碳化时代的政策要求建材行业必须走一条结构调整、联合重组的集约化发展道路。

中国建材如何获取资源,走一条怎样的成长道路,这又需要进行思想解放。正是这一次思想解放,引发了近年来中国建材的快速成长。

中国建材的底子比较薄,没有什么资本金,要在水泥这样的行业发展,没有几个像样的工厂不行。而建工厂需要资金,所以我们同时启动资本运作和联合重组两个轮子,解决资金问题,支持企业发展,这种模式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次解放思想,让中国建材抓住了行业潜在的一个巨大机遇。

建材行业这些年确实发展迅速,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发展,但建材行业存在着“大而不强”的突出问题,布局分散、竞争无序、经营效益低下、注重量而忽视价值。这为中国建材提供了机会,把企业组织起来,让行业回归到本来的规模化和产业化,从而更加持续健康发展。这是行业潜在的需求,而中国建材顺应了这个需求,用联合重组的方式进行企业的扩张,遵循行业客观发展的规律。

像水泥、玻璃这些行业过去是“少”,后来发展到“多”,现在要求发展成“好”。如何进行有效集中,如何提升企业和行业的效益?中国建材把发展战略定位于进行区域化的联合重组,一下子牵住了“牛鼻子”。从客观上看,民营企业和地方企业,很难实现这样大跨度的整合,中央建材企业具备这方面的能力和号召力,这是我们成功的基本前提。成功不一定是因为谁更聪明,而是谁看到了规律,之

后是否真正去做,这是问题的本质。我们一直讲“由大变强,靠新出强”,但是怎么做,谁来做?我记得当时做南方水泥的时候,也有一些不同的声音。大家多年来说行业分散,竞争无序化,但是真要去做,就必须通过资本的纽带把企业连接起来,这就是中国建材所做的事。看准了、想通了,然后坚定地前行,义无反顾。如果没有这种精神,患得患失,瞻前顾后,就是叶公好龙,无法前进。前进中当然也有风险,但是企业的发展,实际就是在博弈风险。风险有不可预测性,所以企业要做到风险可控和可承受。因为风险和效益往往是一个事情的两个方面,是双刃剑,做得好,平抑风险,获得利润;做得不好,就会造成巨大的损失。

大家知道,做一件新事情、推动一个新变化,确实有很多不确定性。但在充分竞争的行业里,如果没有创新意识,恐怕什么都做不了,只有抓住机遇,只有坚定前行,才能获得发展。中国建材创新而不盲动,我们十分理性地分析建材行业的内在规律,并把自身的成长建立在缜密的行业分析基础上。关于建材行业的发展走向,我们做了三个基本判断。

一是建材工业还是长期向好。大家普遍关心建材行业的顶点和拐点在哪里?稳定向上发展的持续时间有多长?目前,中国还处在工业化发展的中期阶段,有大量的基础建设、公共设施建设,房地产业和农村城镇化建设,这些都给建材提供了发展的空间,所以对建材的需求将是长期的、强劲的。因为这样一个基本的判断,所以中国建材有了做大做强的空间。

第二个判断,建材行业和大多数行业一样,逐渐进入“过剩经济”。虽然我们的GDP还会在全球保持高速增长,但如果不积极地淘汰落后,不遏制新增产能,行业过剩带来的问题会越来越突出。现在是淘汰落后,但如果不下决心控制新增产能,会发展成为高水平的过剩,新型干法水泥也会过剩,因为供需关系是客观的。所以,行业要研究如何抑制过剩,确保行业利润。

企业的利益孕育在行业的利益之中,行业利益高于企业利益。比如煤炭、钢铁,好的时候企业都好,不好的时候企业都不好,这么多年大家都已经看到了。随着建材大企业的崛起,行业的利益越来越得到重视,企业越来越理性化,越来越成熟。在海螺论坛上,我的稿子里有一句“恶性竞争说明行业不成熟”,虽然我发言时没有读,但还是引起轩然大波。其实我的意思是说我们的行业精英应该静下心来,研究如何提高行业的整体效益,为行业着想。俗话说,覆巢之下,岂有完卵?这个巢就是整个建材行业。如果巢掉在地上,还会有一个完整的卵吗?

所以,我们建材企业有责任把行业建设好,让企业在一个健康的环境中生存发展。

行业内部有竞争,行业在上下游之间,产业链里也有竞争。前几天遇到几个开发商对我说,最近钢材又涨价了,还是你们水泥好,最近十几年一直没怎么涨价,特别稳定。我说,你们觉得好,我们的心里在流血。你有没有想过,十几年以前的房子是多少钱?煤炭是多少钱?这么多年水泥行业没怎么赚钱,现在赚一点钱就觉得特别高兴。为什么别人都赚大钱而我们赚不多?这需要思考。在过剩经济中怎么看待行业的利益,怎么让企业更有价值,只有解决好这个问题,投资者才能关注这个行业,才能青睐我们,这很重要。

在过剩行业中企业怎么发展?中国建材走了一条以联合重组为主,改造、新建为辅的发展道路。我们通过联合重组提高行业集中度,建设区域市场的核心利润区。在这个区域中,中国建材拥有一定的定价实力,企业能够发挥协同效应,能够确保合理的效益。

第三个判断,建材行业发展会受到低碳化经济的重要影响。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对地球的影响是主要还是次要的,科学家们一直在争论。总的来讲共识正在形成,二氧化碳排放、温室效应正在恶化地球环境。围绕低碳经济,如何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摆在我们面前的有挑战也有机遇。从全球来讲,水泥排放约占人为排放二氧化碳的5%,而我国水泥工业二氧化碳排放约占总排放的10%。低碳化经济的到来对我们也有很大的压力。我们必须未雨绸缪,提前应对,采取鸵鸟政策是不行的。低碳经济对中国建材意味着什么?水泥工业如何去走低碳化的道路?我们现在正在积极地探索,比如从低碳化角度讲,水泥总量不该再增加,用高性能水泥来减少用量。最近我们在做高标号水泥的研究开发,可以减少碳酸钙的消耗,增加一些掺和料,比低标号水泥减少40%的碳排放。再就是大力推广硫铝酸盐水泥,也会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这些都应该很好地去思考。

去年中国建材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把发展思路概括成了两句话,即大力推进水泥、玻璃的结构调整、联合重组和节能减排,大力发展新型建材、新型房屋与新能源材料。中国建材不仅要做好水泥、玻璃行业的结构调整,也要加大新型建材、新型房屋和新能源材料的“三新”战略实施力度,像最近的风电叶片和太阳能膜电池事业就是很好的范例。

现在上海的海上风电基本都采用了中国建材的叶片。前两年我们收购了德国的一家公司后迅速发展,只用了3年时间兆瓦级风机叶片就做到了全国第一。之

后中国建材又进入了碳纤维领域,为什么要做这个?其实碳纤维最大的用量是风力发电叶片。现在每片叶片6吨重,一套机组仅叶片就重18吨,如果用碳纤维,能减轻6吨,还增加了强度和韧性,大大增加了发电功率。当时我坚持搞碳纤维,就是看到风力发电的大型化。最近又开始涉足碳纤维民用化,如碳纤维自行车。现在德国在大力推广自行车,我们在大力发展汽车工业,是否今后也要兴起骑自行车的时尚?但自行车不能是原来的样子,要轻量化,就要大量使用碳纤维。这也是我们支持低碳化的一项行动。

中国建材最近还在推进太阳能膜电池“阿波罗”项目,阿波罗就是太阳神的意思。现在国家在太阳能领域有金太阳工程,有很多的财政补贴。太阳能屋顶发电时代来临的速度和规模将远超过我们的想象。过去有国内几家企业在做,赚了大钱,但主要市场不过是德国、西班牙等少数几个国家的市场。中国一旦使用太阳能,这个市场其大无比。所以,中国建材进入太阳能材料领域有战略性意义。单晶硅和多晶硅制造过程中耗费巨大能源,还产生污染,生产与使用越来越受到限制。中国利用自己的能源做成太阳能电池提供给国外市场,他们使用了洁净能源,污染留给了我们,西方把这称为“碳泄漏”,只是把污染从西方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去了,从全球环境来讲,得不偿失。

中国建材集团的玻璃是强项,所以就切入太阳能薄膜电池领域。第三代太阳能薄膜电池只要在玻璃上镀一层就可以了,极大地降低了成本。目前美国在纳斯达克表现最好的是第一太阳能公司,它采用碲化镉工艺,发电成本已经低过了火电成本。中国建材在成都开发的就是碲化镉技术,现在5MW的线已经投产,50MW的线很快出来,然后会迅速扩大规模,向着世界最大的太阳能电池供应商的目标努力。中国建材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形成规模。玻璃纤维已经做到年产90万吨,碳纤维目标是年产1万吨,风力发电是年产1万片,前两年提出这些目标时,大家都觉得近乎吹牛,但现在大多数目标已经实现了。为什么呢?因为市场有这样的需求。其实新能源材料这一轮发展不仅解决了能源危机,而且解决二氧化碳排放的问题,低碳经济推动了新能源材料的飞跃式发展。

在发展新型房屋业务方面,2009年起,中国建材积极推进“房屋下乡”工作,在农村推广钢结构节能环保集成房屋。根据有关部门统计,截止2008年末,全国农村住房既有总面积约233亿平方米,其中钢筋混凝土结构占13.4%,砖木结构占14.89%,二者合计占28.29%,其余70%以上大多为土坯、土石等原始落

后房屋。因此农村城镇化建设将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也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中国建材集团看到了这个巨大的机遇。在多年来工作的基础上,大力开展“房屋下乡”工作,不仅支持新农村建设,而且保证了农民的生活安全与舒适。目前,在各地政府的支持下,中国建材的百村计划已落实36个示范村,应用在四川灾后重建和北京、江苏、山西、山东、陕西、宁夏等地的乡村住宅建设和新农村示范户建设中,很受农民朋友欢迎,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前不久,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建材下乡”。作为“建材下乡”的先行者,中国建材把“房屋下乡”作为带动建材下乡的一种重要方式,正在努力推进一项新的工程———与各级地方政府合作,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住宅产业化,在各地集中建设一批建材与房屋工厂,把循环经济、新型建材、房屋工厂的工业体系建立起来,形成农房建设的产业链,使“房屋下乡”支持建材企业健康发展,支持县域经济蓬勃发展,成为长期拉动经济的火车头。

第三次思想解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最大的综合建材供应商

今后10年,将确立大建材概念,涉足钢材、水泥、木材三大业务,从大型建材制造商向综合供应商转变。

说到中国建材在今后10年的布局,我们要再一次思想解放。作为央企一定要有规模,有产业属性,有研发创新能力,有核心竞争力,要在行业中举足轻重,这才能真正做到有活力、影响力、带动力。

中国建材的目标是2015年之前进入世界500强,也可能在2012年或2013年提前实现。到2020年,计划要达到5000亿元销售收入的规模,其中,物流分销要占一半左右。全球最大建材企业法国圣戈班,包括中石化、中石油和快速崛起的中国化工和中钢等无一例外都有强大的物流分销业务。

企业做大做强,大是基础,强是目的。要在行业里有话语权,有影响力,如果没有规模,怎么去影响别人。目前全球通行的建材概念,是指水泥、钢材和木材三大材,这是由市场的应用领域形成的。中国建材的主业是建材,建材应该在内涵上有所改变,要把水泥、钢材和木材都做起来。首先,水泥要成为中国或世界最大的制造商。第二,要进入建筑钢材的物流配送,中国建材这几年做了建筑钢材物流的尝试,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和工作基础。第三,还要做成最大的木材进口商。在加拿大和美国,树林几年必须砍一次,否则会自燃。这几年我们在上海口岸进口木材,成了加拿大最大的木材代理商。现在央企中的中建、中铁工、

中铁建、中交等大型基础建设公司都在成立集团物流公司,进行成规模的集中采购。中国建材应该发展成为最大的建材综合供应商与之对接。

中国建材的“大建材”战略,总结起来,一是按照国际通行概念,从现有建材领域扩展到建筑钢材和木材领域,做建材制造商,建筑钢材物流商,木材进口商;二是强化产业链的延伸,例如推进水泥的商混化、制品化、特种化和高标号化,大力发展新型房屋业务;三是稳步推进海外业务,参与国际竞争。这在目前建材行业的传统观念中无疑又是一场思想解放。

过去提中国建材要达到500亿元销售目标的时候大家怀疑能否达到,现在提未来10年的目标要做到销售收入5000亿元,却没有人再怀疑,这说明从过去的发展中大家找到了感觉。只要明确思路、战略和商业模式,加上良好的内部机制,做起来就会很快,就能获得成功!

最后我也想谈谈作为董事长最大的担忧。一是怕想不到,二是怕想错了。企业不怕困难,最怕的是没有目标和方向。我做董事长不是想水泥、玻璃、房屋如何造,因为我不是专业技术人员,而是想一些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不曾想的问题,想宏观形势,想行业走向,想企业的资源和机会,想企业面临的风险。我经常问自己,还有没有没想到的事情。如果能想在前头,就会做到前头;如果想不到,企业就会落后失败。做南方水泥的时候,从一个工厂、一吨水泥都没有做起,完全是按照一个逻辑概念开展联合重组,中国建材的这一做法得到了广泛的响应,进展非常快,势不可挡,因为它符合规律,顺应人心。

有人问我,这几年中国建材发展这么快,各企业能做到步调一致、管理有序,在资金和管理上有什么诀窍?其实这也是常系我心的两件事。任何一个快速成长的企业,必须处理好这两件事。从管理上讲,关键是把制度建设好。像中国建材,管理就是三个办法:一是层级管理,把集团公司、二级公司、工厂的职能和责任分开,集团是决策中心,二级公司是利润中心,工厂是成本中心。二是平台管理,水泥、玻璃、新型建材、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等产业平台和科研设计、装备制造、物流贸易平台,每个平台都要做到管理的专业化。三是推行系统的现代化管理方法,开展全面深入的管理整合,推行“三五”管理模式,进行对标管理,辅导员制,核心利润区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过去管理讲X和Y理论,但我认为管理重要的是方法,有了方法,大家都按照这套方法去执行,管理就简单化了,如果没有方法,则“宽严皆误”。再就是利用“三五”管理模式,通过数字化达

到一体化。中国建材每个管理者都有一个KPI指引,每人都背着关键指标。过去企业干部往往没有经过严格的财务和数字训练,现在中国建材集团就从数字化做起,对干部进行数字和逻辑的严格训练,干部具备了精细化管理的基本能力。去年集团开展“管理整合年”活动,我也去给南方水泥的干部们上了不少次课。我认为,多开会的目的是沟通,一个观点反复讲,潜移默化就让大家都认同了我们的管理思路和办法。

去年6月我同时任国药集团外部董事、董事长后,明确了“规范决策,合理授权”的原则,作为董事长主要把握好方向,引导董事们抓方向、抓战略、抓决策,把执行工作百分百放给了经理层。大半年时间过去了,应该说两个企业都运作良好。中国建材与中国医药这两个企业都是国资委董事会试点企业,通过积极建设战略驱动型董事会,充分发挥外董作用,董事会真正成为公司在竞争中成功取胜的战略性力量。公司对战略方向的研究和选择更清晰,运作更为规范、科学和透明,决策质量进一步提高,使公司发展更稳健、更健康。

去年12月我去瑞士拜访欧洲最大的水泥集团豪西姆Holcim公司,该公司董事会12名董事全部是外部董事,主席由一名有银行经历的先生出任,该主席还同时任欧洲另外两家企业的董事会主席。在欧洲,大部分大企业采用外部董事做主席即董事长,随着公司治理的普及和深化,我相信这种模式在我国也会多起来。

荣融主任讲中央企业要掌控行业制高点,制高点也就是孙子兵法讲的“兵家必争”之地。担任国药董事长的这段时间,我搞明白一件事:不同行业也有不同的制高点,医药行业的制高点在于研发,网络和疫苗;建材行业的制高点,则在于科技研发和装备制造。在中国建材实施“大建材”战略的过程中,我们仍把科研与装备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

当然一个人同时兼两个董事长,且行业跨度又很大,对我也有挑战。“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是我的一个工作信条,去年下半年在国药集团我进行了20场调研,所以被《华夏时报》画了张漫画“最忙的董事长”。但忙碌是阶段性的,今年建材和国药两个企业开局都很好,两个董事会运作顺畅,我觉得逐渐适应了做职业化董事长的模式。当然两个企业都处在充分竞争行业又都在爬坡的关键时期,尤其建材,难度更大,工作量也繁重,这也是客观事实。去年有一天,我重感冒,被迫休息,在阳台的沙发上晒着太阳居然睡着了。我从没有午休的习惯,这是我一年中惟一休息的一个礼拜天。

其实我的价值观是为着生活而工作,而不是为着工作而生活。但这些年,企业在成长的过程中,中国建材的广大干部都是在勤奋工作中度过的。然而,一份汗水一份收获,2008年中国建材集团经营业绩考核结果进入国资委央企A级行列,2009年中国建材营业收入达到860亿元,并进一步确定了2010年总资产和销售收入要实现“双过千亿”的目标,这将是一个历史性跨越。集团从一个资产和收入均为几十亿的公司发展成为“双过千亿”的企业集团,这不仅将成为铭刻在集团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而且将成为我国建材行业由大变强的标志性事件,充分体现出中国建材集团作为中央企业应有的行业影响力和带动力。

最近,集团新一届的监事会主席罗汉了解了中国建材的发展情况时说了三句话:一是建材集团这些年快速发展不容易,二是建材这个行业挺艰难,三是建材行业能做好,值得做。我觉得罗主席说得很中肯。

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党支部:融入中心推动创新促进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中央企业 “一先两优”表彰大会经验交流材料之九 融入中心推动创新 促进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党支部 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的核心企业,公司本部现有员工56人,党员35人。成立五年来,公司取得跨越式发展,水泥、玻璃纤维年产能跃至世界第一,石膏板年产能跃至亚洲第一,风电叶片年产能跃至全国第一;营业收入从62亿元增长到568亿元,利润总额从7亿元增长到65亿元,净利润从3亿元增长到34亿元,总资产从135亿元增长到1262亿元,各项指标复合增长率均超过50%;五年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达到415%。与此同时,公司在资本运营、联合重组、管理整合、集成创新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从2006年实现香港上市至今,在资本市场进行了4次直接融资,共募集资金110亿港元;快速实施大水泥区域化战略,推进大规模联合重组,培育了在区域市场有领导力的中联水泥、南方水泥和北方水泥三大水泥公司,创造了世界水泥发展史上的奇迹;建立了系统的整合模式,深入实施以KPI为核心的“三五”管理整合,使公司效益和管理水平大幅提升。公司所属南方水泥联合重组管理整合的实践荣获国家级企业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

公司的发展能有今天这个成绩,与我们多年来重视和加强支部建设,注重发挥党支部对企业科学发展的领导和推动作用、党员对职工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密不可分。在公司快速成长过程中,党支部在集团公司党委的领导下,始终坚持融入中心、推动创新,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公司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2008年,公司党支部被授予“中央企业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2010年,党支部书记被授予“中央企业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 一、抓住学习实践活动机遇,进一步明晰发展战略 2009年,在国资委党委和中央企业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我们按照集团公司党委的统一安排,成功地开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活动中,我们按照“把握四个规律、增强五种意识、提高五种能力”的要求,深刻分析建材行业的发展规律和公司面临的发展形势,准确把握建材行业结构调整的重大机遇,认真研究建材行业发展方式转变中公司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大力推进水泥结构调整、联合重组和节能减排,大力发展新型建材、新型房屋、新能源材料三新产业”的发展战略,并明确了实施这一战略的科学路径:通过资本运营、联合重组、管理整合、集成创新,提升企业行业价值,引领行业发展;通过建立公司控股的多元化股份制企业,完善规范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强化内部市场化运营,按照市场规律建立企业运营的动力机制;用市场化方式将央企的品牌、资金实力与民企的市场活力有机融合,实现央企与民企包容性成长,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解读

学习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心得体会"四个全面"是由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奠基和催生的。它是国家宏观发展的大思路 治国理政的大手笔 更是深刻认识现代化建设规律的大智慧。它是历史必然性和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觉性、创造性的完美结合 是在把握客观规律基础上做出的主动战略抉择。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 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一种理论总是来源于实践 成长于实践 并在时间的长河中不断丰富自己的内涵。当前 我们的经济发展处于新常态、人民群众有了新期待不少牵动面广、耦合性强的深层次矛盾开始凸显。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这样的历史节点 我们迫切需要拿出一整套有机联系和相互贯通的顶层设计 来不断提高我们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四个全面",习近平总书记这一意蕴深邃思想理论的提出 是对党治国理政方略的继承完善和发展创新 它深刻反映了时代发展趋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集中回应人民群众的关切期待 是有机联系、相互贯通的顶层设计 成为我们在新时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锐利思想武器。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这个战略布局 既有战略目标 也有战略举措 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 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把全面依法治国放在"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中来把握我们可以深刻地认识到这"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它有效地破解了当前我们当前面临的一系列时代难题彰显了"四个全面"这一思想武器的巨大威力。围绕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党中央紧抓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稳中提质的良好态势;围绕全面深化改革 近段时间以来一个个重大改革方案相继出台 一项项具有标志性、关键性、引领性作用的重点改革举措陆续推出新一轮改革大潮磅礴起势、强力推进;围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改革带来新的趋势和动态突破了既有法治治理的框架人们呼唤法治 在每一个案件中不断感受到公平正义;围绕全面从严治党 中央以作风建设开局以壮士断腕、刮骨疗毒的勇气向"四风"问题开刀极大提振了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信心凝聚起推动改革发展稳定的强大正能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这一"三步走"规划的总目标代表了中国百姓对幸福生活的恒久守望;改革 无疑就是我们通往安定和谐小康生活的"

全面理解中国外交战略布局 形式政策论文

目录 摘要:1第一章.绪论1第二章.明晰基本国情,立足基本国情2 一、中国的地理位置、地理条件及其优越性2 二、中国的领土和领海面积广阔3 三、中国的周边邻国众多,外交情况复杂3(一)陆上邻国 (3) (二)海上邻国 (4) 第三章.外交政策整体考量,全面布局的必要性4一、当今国际形势的新变化4(一)世界多极化形成了不可逆转之势 (4) (二)新兴大国群体性的崛起 (4) (三)安全形势出现大的变化 (5) (四)国际战略重心逐渐东移 (5) 二、当前中国周边重要外交形势6(一)俄罗斯与中国 (6) (二)日本与中国 (7) (三)中亚五国与中国 (8) (五)朝鲜半岛与中国 (8) (六)美国与中国 (9) 第四章.当今中国外交政策的必要性和正确性10一、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0(一)中国的世界地位、身份和作用 (10) (二)中国政府和平外交政策的战略、道路和理想目标 (10) 二、中国外交战略布局选择的高瞻远瞩11(一)中国外交战略布局选择是基于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11) (二)中国外交战略布局选择是基于中国基本国情的必然选择 (12) (三)中国外交战略布局选择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 (12) (四)中国外交战略布局选择是基于“和谐世界”的必然选择 (13) 后记14

摘要:当代国际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是中国外交的外生压力,中国外交的得失是中国外交转型的内在驱动。中国当代外交布局在“十八大”后坚持和平外交的同时,适当调整外交战略,实现外交转型,由陆向外交延伸至海向外交,以政经并举和利义兼顾为特点发展陆路海洋周边的外交关系,以“负责任大国”的形象与传统大国的形象相互融合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当代中国外交布局,已经基本体现了全球大国的思维,有着立体、多元、跨时空的视角,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与我国国力和能力相适应的领导角色,丰富了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角色内涵。关键词:和平与发展、世界格局、国际战略、外交政策、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独立自主等 第一章.绪论 面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后国际形势、我国周边安全形势的复杂变化和世界外交情况的新变化,并且处于我国加快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以及中国梦”目标的迈进的重要时期,不少同学会对于我国是否继续坚持或如何调整我国的外交政策关系等问题,产生许多不同的认识。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常委亲自召开的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时对我国的近期的外交道路、方针、策略等问题作出了系统而明确的阐述,对我国新时期的外交工作进行了全面的顶层安排和设计,同时也表明了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坚定决心,揭示了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基本原

2018中国建材企业500强

附件1 2018中国建材企业500强 序 单位名称所属地企业性质主营产品类型列 1 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国有综合 2 安徽海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安徽国有综合 3 北京金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国有综合 4 吉林亚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吉林多元化股份综合 5 红狮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民营水泥 6 江苏金峰水泥集团有限公司江苏民营综合 7 华润水泥控股有限公司广东多元化股份水泥 8 建华建材(中国)有限公司江苏民营混凝土制品 9 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多元化股份水泥 10 广东联塑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广东多元化股份塑料管材 11 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福建多元化股份玻璃 12 中建西部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国有综合 13 山东山水水泥集团有限公司山东多元化股份水泥 14 信义玻璃控股有限公司广东多元化股份玻璃 15 沂州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民营水泥 16 中国南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多元化股份玻璃 17 北京东方雨虹防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多元化股份防水材料 18 中国天瑞集团水泥有限公司河南多元化股份水泥 19 广东新明珠陶瓷集团有限公司广东民营建筑陶瓷 20 株洲旗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多元化股份玻璃 21 宜华生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多元化股份地板、纤维板 22 浙江中财管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民营塑料管材 23 广东兴发铝业有限公司广东多元化股份铝型材 24 江西万年青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江西多元化股份水泥 25 大亚圣象家具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多元化股份地板、纤维板 26 中国葛洲坝集团水泥有限公司湖北国有水泥 27 上海建材(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国有综合 28 广东东鹏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民营建筑陶瓷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

中建材联科发[2014]30号 关于表彰全国建材行业科技创新先进集体、 科技创新领军者和优秀科技工作者的决定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材行业协会(建材行业主管部门)、产业工会、硅酸盐学会,各有关单位: 自2009年以来,在建材行业科学研究、科学普及、科技开发与推广、科技人才培养以及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等方面工作中,涌现出一批做出突出贡献和取得优异成绩的科技创新单位和个人。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实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弘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崇尚创新”的良好风尚,充分调动建材行业广大企业、科研院校以及科技工作者在科技创新工作中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中国机冶建材工会全国委员会、中国硅酸盐学会决定:授予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14个单位为“全国建材行业科技创新先进集体”,授予王肇嘉等8名同志为“全国建材行业科技创新领军者”,授予包玮等32名同志为“全国建材行业优秀科技工作者”。希望受到表彰的集体和个人,继续努力、再创佳绩,为我国建材科技事业的蓬勃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全国建材行业科技创新先进集体、科技创新领军者和优秀科技工作者是行业科技领域的典范,全国建材行业的企业和干部职工,特别是科技人员应以他们为榜样,进一步开拓创新,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支撑和驱动建材传统行业加快转型升级,加快培育发展建材新兴产业,为实现建材行业“创新提升、超越引领”发展战略而努力奋斗。附件:1.全国建材行业科技创新先进集体名单 2.全国建材行业科技创新领军者名单 3.全国建材行业优秀科技工作者名单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 中国机冶建材工会全国委员会 中国硅酸盐学会 二○一四年四月九日 附件1: 全国建材行业科技创新先进集体名单 (排名不分先后) 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省建筑材料制备与测试技术重点实验室 浮法玻璃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绿色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江苏博特新材料有限公司 中 国 建 筑 材 料 联 合 会 中国机冶建材工会全国委员会 中国硅酸盐学会 文件

浅谈中国外交的新理念新风格新布局

《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 浅谈中国外交的新理念新风格新布局 姓名:罗岳林 学号: 201038795160 系别:中兴通讯3G学院 班级: 3班 指导老师:宋娜 完成时间: 2013-10-15

浅谈中国外交的新理念新风格新布局 内容摘要:我国现在正式把外交策略重心由以往的西方国家转向俄罗斯以及非洲等“第三世界”和“金砖国家”此为我国外交布局之变。一阖一辟谓之变。然而这种变最为直观的当属外交部新闻发布机制的改变。这两个大的改变都意味着我国外交正一步步的趋于主流。 关键词:外交新任国家主席第一夫人升级 第一部分,文件综述: 1.资料出处:思政部网站提供的材料及《时事报告(大学生版)》2013-2014学年上学期,总第71期,第52-60页《环球杂志》《中国新闻网》 2.主要内容: 一、3月下旬,中国新任国家主席习近平携夫人对俄罗斯等四国进行了国事访问,并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这是习近平出任中国最高领导人以来的首次出国访问。故而此次访问引起了国际舆论与战略界的格外关注。西方有媒体认为,中国已着手调整外交布局,开始把外交政策重心转向俄罗斯以及非洲等“第三世界”和“金砖国家”。它们进而猜测,中国新领导人有意疏远欧美日等西方国家。 二、我国外交并不是一直墨守成规,相反,一些新举措的浮现,使我国外交颇惹人注目。2011年9月1日,该部例行记者会正式从每周两次增至五次,发布频率、答问时效全面“提速”。尤其是,面对重大突发事件,无论是在节假日还是凌晨,外交部都及时回应,外交部发言人制度实现了建立28年来的重要“升级”。 第二部分,个人感想: 以上种种的表现都呈现出了我国外交格局的新变化,我国外交一直都是遵循着“稳中求变,变中求稳”的原则。于此同时,我个人认为: 一、西方的媒体这样猜测是不对的,这只会加深中与西方各国之间的矛盾。但是我国领导人能做出这样的决定,是肯定已经意料到会出现这种结果的。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公民,我觉得我国做这样的决定是非常明智的,现在我国已经快速的强大起来了,我们不能再像以前一样对西方国家这样以礼相待了,我们得让西方国家明白,我们国家以前强大起来了,不再像以前一样软弱了,没有它西方国家,我们国家自己也能独挡一面了。也只有这样才能让西方国家知道我们的实力,从而尊重我们中华民族。 二、一直以来,我国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这并不意味着我国死板,或者不懂得变通。实践证明,我国一直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是正确的,我国外交一直遵循着“稳中求变,变中求稳”的原则。也只有这样做,才能保证国家和平昌盛的发展,才能保证给予人民以稳定的生活环境。外交部新闻发布机制的改变是重中之重,这样的改变,更能让那些生活在国外的同胞们感受到国家对他们的密切关心。才能更好的保障他们的权益不受侵犯。同时这样的改变也能让外国家对我们国家更加的赞同,从而为我国继续走上世界大国的舞台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我国的外交契合于当今时代潮流和世界大势,我们愿发挥中国外交与时俱进的品质,以开拓创新的精神,推进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演变。于此同时,我

当代大学生如何全面理解中国外交战略布局

当代大学生如何全面理解中国外交战略布局 摘要:进入新时期,国际格局发生沧海桑田之多重变化。中国和平崛起,革旧寻新,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目标。十八大召开以来,中国在大战略视角下展开外交 战略的新布局,给世人展现出清新而强有力的外交新貌。当代大学生作为日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如何理解、如何全面理解中国外交战略布局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从什么是中国外交战略布局、当代大学生的理解、当代大学生如何更加全面的理解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中国外交战略布局大战略 一、中国外交战略的基本涵义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实力积累,中国经济总量已跃居 世界第二,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第二大进口国、服务贸易第三大进口国和第四大出口国,从而为拓展外交空间奠定了坚实基础。当前,中国处于国内体制改革和外交战略转型的双重机遇期,需要研究如 何扮演大国角色,在经济实力和实际影响力之间实现有效的相互转化,构筑稳定的国际环境,进而实现国家利益。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外交既要有延续性,又要开拓新思路。十八大以来, 新一届政府更加强 调外交的“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在大国外交、周边外交、发展中国家外交和多边外交等方面进行整体布局,外交工作更加精细, 外交活动所要维护的国家利益更加复杂。[1]因此,在理论层面上强 化对中国外交战略布局的认知是十分必要的。 1、“大战略”及“中国大战略”的概念定位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狭隘的战略观念不能适应大规模战争的需要,人们对战略问题进行了更为深入的思考。进入20世纪20年代,随着科技和现代工业的发展,军队日益机械化,战争的前方和后方联系日 益紧密,战略家对战争的思考在空间和范畴上更加扩大,战略研究开 始进入经济、政治等领域, 大战略的概念应运而生。“大战略”来源 已不可考, 但最早系统阐述的学者是利德尔·哈特,他将大战略定义 为“协调和集中国家的全部资源用于实现由国家政策规定的在战争中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混改”模式及其影响研究——以中国建材集团为例(下)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混改”模式及其影响研究 ——以中国建材集团为例(下) 2020年02月21日 (2)民企参股模式 中国巨石是中国建材集团旗下最具有代表性的改革试点企业。1999年4月22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当年首次公开发行普通股7000万股,之后一直以发行股票、吸引基金等形式不断引入外来战略投资者和民营股东,从而逐渐降低企业中的国有成分,如表2、3所示。 表2 中国巨石上市后的主要股权持股情况(1999年) 股东名称股东性质股权比例(%) 中国新型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国有企业37.79 浙江桐乡振石股份有限公司民营企业22.26 江苏永联集团公司地方集体企业 4.24 中国建筑材料及设备进出口公司国有企业 2.38 其他流通股股东普通流通股33.33 数据来源:中国巨石1999年度报表。 表3 中国巨石主要股权持股情况表(2018年) 股东名称股东性质股权比例(%) 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国有企业26.97 振石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民营企业15.59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外资战略投资者7.13 BlIL&MELINDAGATESFOUNDATIONRUST基金 1.54 其他流通股东普通流通股49.77 数据来源:中国巨石2018年度报表。 把中国巨石成立之初时的主要股权成分与2018年进行对比,可以看出中国巨石中的国有和集体资本占比持续降低,股权结构向多元化转变。企业通过引入外资,设立公司以及引入基金等途径,使国有企业与其他战略投资者逐步融合,共同经营。(3)以“三七原则”设计的股权结构 从中国建材集团来看,它采用了“正三七”与“倒三七”的多种股权构成形式。当原所有者仍持有上市公司30%左右股份相对控股时,然后引入其他股东的方式是“正三七”;至于“倒三七”是指部分上市公司会持有70%左右的股份,然后其他投资者或民企实际控制人将分摊约30%的股份。这种改革方式不仅使得集团对内部战略决策、固定资产与股权投资等拥有绝对控制权,还能通过注入民营资本来增强企业活力,从而实现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 (二)“供给侧改革”后建材行业绩效分析 由图1可以看出2015年受到供给侧改革以及市场重组等影响,建材行业整体经济状况不佳,但2015年之后至今,建材行业利润总额呈上升趋势而亏损数额也在下降,2017年末国内建材行业利润总额达到4446亿元,同比增长9.8%,但增速有所放缓;另外从2015-2017企业的毛利率和销售利润率水平的持续增长情况可以看出,在去产能去库存政策下建材行业的总体盈利能力呈上升趋势。可见政策以及经济环境的有利变化的确能够促成建材行业的转型发展。 图1 2013-2017年中国建材行业经济运行现状(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三)中国巨石绩效分析 中国建材集团已建成产业、技术、成套设备和物流贸易四大业务板块,中国巨石作为核心企业,负责开展集团战略性新型玻纤材料产业及其研发,也是我国新材料行业最早进入资本市场,企业规模最大的上市公司之一。同时,中国巨石同北新建材等其他三家企业也是中国建材集团在2015年提出的改革试点方案批准后,第一批选入混改的试点企业。因此本文选择中国巨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 内蒙古总队简介 基本情况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内蒙古总队(简称内蒙古总队),成立于1973年,位于美丽草原、青山脚下的呼和浩特市,占地面积60亩。内蒙古总队为中国中材集团所属单位,设施先进、管理配套、工作扎实、技术过硬,是内蒙古地区唯一从事建材非金属矿产资源勘查工作的专业队伍。 主要业务范围 建材非金属资源地质勘查及其它固体矿产地质调查、勘查;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勘探;环境地质勘查;地质测绘(含工程地形、地籍测量、电子图件编绘复制);各类报告的制印;化学分析、水质分析、岩石、矿物、土壤的物性测试。 技术、资历情况 通过了ISO9000质量体系、职业健康体系和安全生产体系“三体系”认证,拥有《安全生产许可证》,资质为地矿部颁发的地勘单位《资格证书》(甲级),《测绘资格证书》(乙级)、《计量认证合格证书》(乙级)、钻井单位《技术资格证》(乙级)、水工环《技术资格证》(丙级)。生产设备设施齐备,实现了无纸化办公。有资产1679万元;员工224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65人,有中、高级职称83人; 机构设置情况 内蒙古总队下设地质勘查研究一、二院;测绘院一、二院、矿业开发院、中心实验室等生产机构。行政职能部门齐全,有党群办(含工会团委)、办公室、技术管理科、人力资源、财务材设科、后勤物业办等。 30年来,内蒙古总队为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各项地质工作符合规范要求,深得社会同仁的支持和信赖。 主要工作业绩 1、内蒙古自治区喀喇沁旗石灰岩矿详查(部级奖)。 2、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旗敖包特水泥用灰岩矿详查(部级奖)。 3、内蒙古自治区商都县硅藻土矿详查(部级奖)。 4、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旗千里沟水泥用砂岩矿详查(部级奖)。

中国安全与发展战略大布局——

中国安全与发展战略大布局—— “一带一路”、亚投行、控制南海 在中国大的战略布局引导下的世界格局正在悄然发生巨大变化,多极化撼动美国独霸天下的局面。解读中国关于世界发展与安全战略一系列重大决策及其取得的突破性进展,中安特卫安全专家从三个方面阐述中国安全与发展的战略布局—— 一、“一带一路”大格局 习近平题为《迈向命运共同体开创亚洲新未来》的演讲在全世界引起强烈共鸣,中国提出“一带一路”经济共同发展的新思维新模式,点燃世界热情,欧亚经济时代来临。当今中国将通过“一带一路”引领欧亚人民重塑丝绸之路往日的辉煌。中国资本出口还将给‘一带一路’规划提供支撑,促进中国经济进一步融入全球,将全球化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联系纽带:如今,如何使本国参与这一“世界最大的经济带”并从中分一杯羹,成为亚非欧各国媒体最时尚的话题之一。“一带一路”是中国、东盟与欧洲联系的纽带,东盟发展离不开中国,欧洲中国合作更加紧密,“一带一路”建设横贯欧亚铁路的大动脉,将是欧亚各国的生命线。

产能转移:“一带一路”是中国走出去的代表性战略,是中国实力增长的必然选择。中国改革开放几十年经济总量发生巨大变化,但是过剩产能对未来经济发展出现了制约瓶颈。中国需要“走出去”实现产能转移,通过国内装备制造业海外投资建设,带动国内过剩产能消化吸收,国内企业在“一带一路”和亚投行政策的扶持下实现产能转移,提高企业竞争力,“一带一路”这盘大棋激活了国内企业的发展动力。而欧亚国际贸易有望采取人民币直接结算和廉价的铁路运输成本,为“一带一路”国家带来更大的经济发展机会。 和平稳定:缅甸军机误投弹中国境内导致平民死伤,中国政府刚柔相济低调处理,顶住压力避免对缅动武,不给美国打着保护缅甸人民的幌子实施干涉的口实。中国不怕动武但避免动武,动武可能给南中国海问题、“一带一路”将带来无法预测的变数。中国之所以运作原油从缅甸入境,就是为了避免过多依赖马六甲海峡。中缅共同出资建设的油气管道,若开战油气输送就将停止,导致我西南能源战略大布局功亏一篑。 海陆并行:“一带一路”海陆并行。在维护海上通道的基础上,开启更加便捷高效的铁路运输,既降低海上昂贵的运输费用,同时又可避免海运环境安全风险。围绕“一带一路”带来的交通便利,各国可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发展本国特色经济。积极推进的欧亚大陆高铁项目,避免完全依托海上通道,配合国家大安全战略,保证海外贸易的持续稳定。海陆并行,两条腿走路才能更有效的保障能源大动脉的畅通。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要点一:所属板块保险重仓板块,转融券板块,沪股通板块,国企改革板块,一带一路板块,上证180_板块,北京板块,工程建设板块,HS300_板块,中字头板块,指数权重板块,融资融券板块,上证50_板块。 要点二:经营范围一般经营项目:承担国内外公用、民用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安装、咨询;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与承建;国内外房地产投资与开发;建筑与基础设施建设的勘察与设计;装饰工程、园林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实业投资;承包境内的外资工程;进出口业务;建筑材料及其他非金属矿物制品、建筑用金属制品、工具、建筑工程机械和钻探机械的生产与销售。 要点三:增资子公司加大“走出去”力度2015年3月24日公告称,公司将对全资子公司中国海外集团增资不超过人民币240亿元。同时,公司同意中国海外集团认购中国海外发展(中国海外集团直接控股的香港上市公司)新发行的股份,认购金额不超过人民币338 亿元,每股认购价格为25.38港元。 要点四:建筑房地产综合企业集团公司是中国最大的建筑房地产综合企业集团,是全球最大的住宅工程建造商,具备各类高等级专业资质723个,其中特级资质17个,是中国各类高等级专业资质及特级资质最多的建筑企业集团之一(为我国唯一一家具备房建,公路,市政三项特级资质的企业)。公司已连续五年进入“世界500强”排行榜,2010年排名升至第187名,较上年提高105个名次。 要点五:远景规划将“中国建筑”建设成为最具国际竞争力的建筑地产综合企业集团,在2015年前跨入世界500强前150名,跨入全球建筑地产集团前3名,力争在2020年跨入世界500强前100名,跨入全球建筑地产集团第1名。公司房建,基建,地产三大核心主业收入比重已由2008年的8:1:1,调整为2010年的7.3:1.4:1.3。 要点六:重大合同-近期获315亿元重大项目2014年8月25日公告,近期公司获得广东深圳六金广场施工总承包项目等在内的11个重大项目,项目金额合计315.7亿元,占公司2013年度营业收入的4.6%。

宋志平--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国建筑材料 事长、党委书 记 有人说,如果要书写新中国的建材史,不能不提及宋志平,这位企业界奇才和中国

领军人物36岁执掌北京新型建筑材料总厂帅印,使这个举步维艰的大型建材国企焕发成为我国新型建材领域的龙头企业。之后他出任中国建材集团总经理,用五年时间使这的企业发展成为我国建材行业的领导者。他用一系列强有力的举措推动了整个中国建材整合进程,并以其在多年实践中形成的企业经营理念和灵感给这个行业的众多企业家带启示,他对建材行业的变革、整合、促进更是功不可没。中国建材工业协会张人为会长“勤学习,善谋略,团结人,不怕难,求完美”。 2007年岁初,在北京紫竹院南路中国建材集团总部,宋志平抽出一个小时时间向记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经营理念。他说:“每个国家在经济起飞的过程中都会产生一些杰像美国的洛克菲勒、哈默,日本的松下幸之助,韩国的金宇中等等。不管这些企业家最是失败,他们都是成熟的企业思想家,有独立的意识,并形成企业的特质和特殊的竞我认为企业最大的核心专长是企业家特有的思维模式和灵感,他们的思想、勇于开拓的的果敢,是推动一个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因此看一个企业,不能仅仅看它的规模,更领导这个企业的企业家的思想。” 宋志平1956年10月出生于河北省深泽县,22岁从河北大学化学系高分子专业毕刚刚开始兴建的北京新型建筑材料总厂(简称总厂),时为1979年的9月。 总厂是当时国家投资兴建的我国最大的新型建材生产工厂,隶属于原国家建筑材广为世人瞩目,邓小平曾视察了在紫竹院南路建造的新型材料试验房。宋志平说:“从察紫竹院南路新型材料试验房开始,我国的新型建筑材料事业才有了发展。” 承载着邓小平寄与很大期望的、占地1平方公里、投资2亿元的北京新型建筑材料年开始动工建设,引进了一条年产2000万平方米的石膏板生产线和年产16300吨的岩初次创业解决了中国新型建材的有无问题。当时正值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基本建设方兴引进、消化、吸收进口设备和技术,总厂以纸面石膏板为拳头产品,掌握了核心技术,

中国经济布局和战略

中国经济布局和战略 五大经济特区│三大新区│八大综合配套试验区 五大经济特区 深圳经济特区:以改革创新精神破解社会管理难题 厦门经济特区:“创新”成为“热词” 汕头经济特区:创新发展理念建设幸福汕头 海南经济特区:创新特区体制机制推动特区科学发展 珠海经济特区:() 三大新区 重庆加快两江新区建设保障5年内打造“创新中心” 2010年07月10日15:08:49 来源:重庆晚报 为加快两江新区建设,保障实现其“创新中心”功能定位,(重庆)市科委将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持,5年内预计使科技研发机构总数达100个,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1000家。昨日(9日),记者从市科委获悉,力争到2015年,在两江新区新建30个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同时建成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 聚集国家级科研机构总部 据了解,今年起,两江新区将重点引进一批国家级大院大所、国内创新型大企业、跨国公司的技术研发中心和各类国家及产业技术研发机构入驻,并设立地区总部。目前,中国科学院重庆研究院、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和长安汽车研发中心的入驻计划都已启动。 市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同时,还将在两江新区成立100亿的科技投融资集团,布局建设科技投融资大厦,引进20-30家国内外各类科技创业投资机构,完善银政企多方合作机制,以促成技术与资本高效对接。 布局十大产业示范基地 市科委还将牵头,围绕两江新区战略性产业布局,培育服务外包、软件与信息服务、现代物流、物联网产业创新、智能电网核心设备产业、装备制造业、动漫及创意产业、创新药物及医疗器械、新能源汽车及轨道交通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 “我们还将聚集技术转移中心、成果转化中心、技术市场、创新驿站等机构,开发西部最大的技术成果网上交易平台,实现技术、成果以及物权、股权、绩权等产权的网上交易。”该负责人说,其中,将重点新建或引进科技成果评估与交易中心,建立科研成果中试基地、产业化基地、市场培育、拓展服务机构及产权交易中心。 造科技企业孵化示范基地 该负责人说,两江新区还将设立市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大型科学仪器中心、科技文献中心及科技检测中心、质量计量检测中心等机构,建立一批新的微型科技企业孵化器、专业性科技企业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等科技公共服务机构,使新区成为科技企业孵化示范基地。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简介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以下简称中建总公司)组建于1982年,伴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政策,是为数不多的不占有大量的国家投资,不占有国家的自然资源和经营专利,以从事完全竞争性的建筑业和地产业为核心业务而发展壮大起来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 历史 二十多年来,在中央直接管理下,在上级机关的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热情帮助之下,中建总公司忠诚实践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内外市场中,敢于竞争,善于创新,经公司几代领导和全体员工的辛勤劳动和努力工作,使中建总公司发展壮大成中国最大的建筑企业集团和最大的国际承包商,稳居世界住宅工程建造商第1名,同时也是世界上物化劳动量最大的企业之一。中建总公司从1984年起连年跻身于世界225家最大承包商行列,

中国建筑 2005 年度排名国际承包商和环球承包商第17位。2005年8月,国资委首次公布央企年度经营业绩考核结果,中建总公司列25家A级企业名单之中,是唯一一家建筑企业。中建总公司每年为社会创造约70万个工作岗位,相当于约70万个家庭200万人员在中建总公司的带动下奔向小康,为中国社会的和谐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建总公司从1994年起连续被评为中国500家最大服务企业国际经济合作类第一名。自1982年公司组建到2005年8月,共承接合约额8.6千亿元人民币(以下同),完成营业额7千亿元,其中境外约占30%。2005年公司的资产总额已超过千亿元,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建筑业翘楚。中建总公司从科技领先展现竞争实力,在“神舟”号载人航天实验飞 中国建筑高管敲响上市铜锣 船工程中,其“火箭垂直总装测试厂房综合施工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截止到2004年,总公司共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及发明奖31项,各类省部级科技进步奖近500项,获得中国建筑业最高奖——鲁班奖80项。中建总公司以承建“高、大、新、特、重”工程著称于世,“中国建筑”已成为国内外知名的建筑业行业品牌。公司在国内和国际上完成了一大批工期要求紧、质量要求高、难度要求大的大型和特大型工程,并先后在深圳国贸大厦和信兴广场的建设中,

互联网背景下华为企业的发展战略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华为企业的发展战略研究

————————————————————————————————作者:————————————————————————————————日期:

互联网背景下华为企业的发展战略研究 摘要企业发展战略是企业战略的种类之一,是对企业发展的谋略,是对企业发展中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计谋。在市场竞争日益剧烈的今天,企业的发展成为了越来越多企业家思考的问题。在互联网时代,越来越多的企业涌进互联网市场的同时也鉴证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激烈竞争中日益消亡,那么企业如何才能在互联网背景下转型成功实现可持续发展呢? 本文以华为公司为例,重点分析它的互联网发展环境下制定的战略,概述华为在发展的道路上是如何制定正确及有效的发展战略的,指出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并叙述华为公司在转型时期遇到哪些问题以及这些问题的原因。最后对华为所制定的发展战略进行建议。 前言 在互联网日益发展的今天,各个传统行业迸发出强烈的互联网转型意愿,互联网以及成为了企业最根本的商业思维。因此,互联网必须是一种内生的商业思维,今天,我们已经处在无处不在的网络连接中,也处于各种各样的信息的包围中,信息时代,对任何产业和任何企业,“Internet+”都会成为传统企业的创新焦点,或者说传统企业和传统产业要借助Internet来实现重构,驱动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的深度融合,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本文选取华为公司作为互联网背景下企业发展战略进行研究,应用企业战略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从行业的特点出发,结合当前互联网行业发展的趋势、国内通信行业发展形势以及互联网业务的发展趋势,深入探讨了华为企业在互联网转型时期面临的问题以及采取的发展战略。最后,提出了对华为公司未来发展战略的构想及建议。 一、企业简介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总部位于中国广东深圳市的生产销售电信设备的员工持股的民营科技公司,于1988年成立于中国深圳。是电信网络解决方案供应商。华为的主要营业范围是交换,传输,无线和数据通信类电信产品,在电信领域为世界各地的客户提供网络设备、服务和解决方案。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业务涵盖了移动、宽带、IP、光网络、电信增值业务和终端等领域,致力于提供全IP融合解决方案,使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通过任何终端享受一致的通信体验,丰富人们的沟通与生活。目前,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全球100多个国家,服务全球运营商50强中的45家及全球1/3的人口。华为2015年度营业额为3900亿,在《财富》中世界五百强企业名列第315位。同时华

中国移动“大连接”新战略透视的深度解读

中国移动“大连接”新战略透视的深度解读 作者:通信行业营销专家梁宇亮 在中国经济转型趋势下,为响应国家“网络强国”、宽带中国、“互联网+”行动计划等重大部署,电信运营商紧跟国家“供给侧改革”战略,以信息化驱动工业化的发展,让数字化成为不可或缺的“新供给”,同时也是不断增长的“新需求”。在此大背景下,中国移动积极响应与落实国家转型战略,推动4G和光宽带发展,助力5G与智慧互联网风口的到来,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大连接”战略。 中国移动提出的“大连接”战略是基于“可做”、“能做”与“想做”三方面的全局性考量和决策的。 中国移动提出“大连接战略”的背景在于(“可做”):一方面,中国移动原来的“三条曲线”战略(由语音战略到流量战略到数字战略)与数字化服务战略已不再适应持续发展的消费互联网与工业互联网的时代变化要求,同时过去的战略并未为中国移动新的盈利增长点指明方向(中国移动在数字化方面的优势早已被BAT等互联网巨头所获取,而整合成立的互联网公司和杭州研发中心并未为客户提升创新的数字化产品);另一方面,在“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人与人连接增长乏力的情况下(中国的移动用户市场已完全饱和),语音业务不断下降且数字化发展遇到困惑的情况下,只有另觅出路。 同时中国移动核心高层敏睿地发现,虽然人与人的连接已经饱和,但是人与物、物与物的连接才刚刚开始,特别是随着5G、物联网和智能化时代的到来,人与物,物与物的连接将成为人类生活的新状态,因而人与物,物与物的连接将成为中国移动未来盈利新的增长点。据权威机构预测,在连接规模上,到2020年全球总连接数将达500亿,其中中国将达150亿上下,比如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现在有13亿人口,如果一个人带动自己周边十个设备:电脑、汽车、电冰箱、电视、家庭网关以及智能穿戴设备等的连接,那么一个人就有10个连接点,中国市场就有130亿个连接,而这130亿个连接将为中国移动提供超过十倍市场空间的发展机遇。 中国移动推动“大连接”战略发展的的优势在于(“能做”):一、在4G用户方面,通过三年的4G发展,中国移动4G用户已达到5.1亿,还可转移4G用户有4亿,拥有我国近七成(69%)的4G用户,中移动已与全部主流品牌终端厂商进行合作,社会渠道规模突破70万家,预计2017年中国移动TD-LTE终端销量4亿部。这为“大连接”提供终端的基础;二、在家庭连接方面,16年中国移动家庭宽带用户数达2000多万,占我国新增家庭宽带用户的64%,家庭宽带用户总数达到7325万,其中20M 带宽以上占比超过70%,这为“大连接”提供互联的基础;三、在网络方面,中移动已建成146万个4G基站,覆盖人口超过13亿,实现全国乡镇以上连续覆盖和行政村热点覆盖。这为“大连接”提供网络基础。四、用户习惯方面,从中移动数字化服务

几个有参考价值的社科类论文

项目名称: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刍议文化对中国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作用 来源: 第十二届“挑战杯”省赛作品 小类: 社会 大类: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简介: 本文拟从文化的角度探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构想。认为:文化在人类各民族的发展 中起着灵魂的作用;文化是决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衰存亡的关键因素;世界发展最快的时 代总是在文化的大繁荣之后。指出:在当下,必须大力繁荣中国文化并发挥它的灵魂作用,以 中国文化为指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详细介绍: 本文拟从文化的角度探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构想。认为:文化在人类各民族的发展 中起着灵魂的作用;文化是决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衰存亡的关键因素;世界发展最快的时 代总是在文化的大繁荣之后。通过分析中国历史事实发现:在古代,中华民族因文化繁荣而国 家昌盛;近代却因文化衰落而国破家亡。通过中西文化对比分析以及查阅国内外相关学者的论 述发现:中国文化不仅仅是实现中华民族...(查看更多) 作品图片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目的:论证文化在人类民族历史发展中所发挥的灵魂作用,研究中国文化的特色和优势,探讨 其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要作用。思路: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研究文化对于一个民族、一个 国家兴衰存亡的关键性作用,通过对比说明西方“人欲”文化主导下的现实社会的不足,论证中国

文化的独特优势及其对中国实现伟大民族复兴和世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从文化角度 出发,提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构想。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讨论文化对人类民族历史发展变化的影响。通过中西文化对比,指出西方“人欲”文化的不足与缺陷,突出中国文化的优异性,认为中国文化是中国乃至世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针。探讨中国文化对中国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重要作用以及怎样依靠中国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在研究世界民族兴衰史上开辟一新领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言献策。 作品摘要 文化在人类各民族的发展中起着灵魂的作用,文化是决定一个民族、国家兴衰存亡的关键性因素,世界发展最快的时代总是在文化的大繁荣之后。在古代,中华民族因文化繁荣而国家昌盛;近代却因文化衰落而国破家亡。以致于当今,社会上出现了全盘西化、民族文化死亡论等思潮。而诺贝尔奖得主们却一致认为,“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原因是“人欲”文化主导下的西方世界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却产生了诸如世界大战、人伦道德丧失等严重问题,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严峻的考验。中国文化是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源泉,更是人类谋求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针。经历史之世、致以为今日之用,同时面对当今西方反华势力鼓吹“中国威胁论”等丑化、西化中国的行径。无论历史经验的启示还是现实的紧迫需要,都要求繁荣、发扬中国文化,以中国文化为指导实现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当下,大力繁荣中国文化并发挥它的灵魂作用,无疑将会对中国的和平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中国更可以借世界对中国文化的需要来引领世界的发展,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实现中国的崛起。(收起)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未曾发表,在学校第九届“创新杯”比赛中获第二名。 参考文献 [1]刘桂生张步洲.《陈寅恪学术文化随笔》[M].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9 [2]谭卫华、阎缨《论我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化中的张力》.云南:《思想战线》[N].2001.6 [3]陈勇勤.《从“文化力——管理力”角度审视历史上中西“思维模式——经济政策”》[N].《南京社会科学》2002年第11期[4]周瑾.《冯骥才:文华是一个民族的灵魂》[N]《人物素描》2005.10-28. [5]刘延东.《伟大的文化推进伟大的复兴》[N].北京:《人民日报》2005.10-13. [6]杨叔子.《弘扬民族文化推进自主创新》专题报告会.南宁[7]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390-391. [8]宣兆琦《论齐文化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J].山东淄博:《管子学刊》,2005.4. [9](法)罗素.中西文化之比较[A].一个自由人的崇拜[M].太原:时代文艺出版社,1988. [10]乐黛云.《多元文化发展中的问题及文学可能做出的贡献》中国文化研究.2001春之卷(收起) 调查方式 向涉及该领域的老师、同学请教。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工程系列、会计系列、 经济系列、研究系列职称评审条件(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建材集团”)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的规范化管理,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专业技术人员的水平,充分调动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根据国家有关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的规定,结合集团实际,制定本评审条件。 第二条本评审条件适用于集团成员企业工程、会计、经济等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申报工程、会计、经济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评审。外单位委托评审的,除有明确规定外,适用相关系列的评审条件。 第三条本评审条件以品德、能力、业绩为导向,力求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的倾向,科学客观公正评价专业技术人才。对研究型人才,侧重考察其对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的研究能力及创新能力;对应用型人才,侧重考察其业绩水平、实际贡献以及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第四条工程系列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为享受教授级待遇的高级工程师;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为高级工程师;会计系列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为高级会计师;经济系列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为高级经济师。

第二章申报人员基本条件 第五条申报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必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二)应为各单位正式在职职工; (三)具有坚实、系统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对本专业某一研究方向有较深入的研究或取得较显著的成绩。 第六条任现职后取得规定学历人员,自取得规定学历起开始计算,满2年后方可申报。 第七条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16〕9号)精神,深入推进职称制度改革,进一步破除束缚人才发展体制机制障碍,按照突出业绩、贡献和创新能力的职称评价导向,职称外语等级考试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不作为申报职称评审的必备条件。 第八条机关公务员、海外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或在部队期间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转业军人调入集团,大学本科毕业后工作满10年、取得硕士学位后工作满8年或取得博士学位后工作满2年的,根据工作业绩,可以在调入集团2年后申报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第三章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条件第九条学历条件: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 第十条资历条件:取得高级工程师资格5年以上,近5年考核合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