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之《早期国家与社会》

1.2.1《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之《早期国家与社会》
1.2.1《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之《早期国家与社会》

潘桥中学八年级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之《早期国家与社会》

课时情况:第 1 课时,共 3 课时

作者姓名:伍鼎煜

备注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中国作为“礼仪之邦”的渊源,通过对比课文材料与现实生活,理解和感受礼乐文明

的基本内涵,增强对礼乐文明的感性认识。

2、能够利用实物或文献资料分析礼乐文明在当时的作用及对中华文明的影响。增强对礼乐文

明的理性认识。

3、在活动与探索中体验求知和学习的快乐,体会到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从而增强民族自豪

感,激发继续探索求知的欲望,增强学习的自觉性。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中国古代礼乐文明在周朝得到发展和完善。

2、教学难点:分封制、礼乐制度成为中国统治阶级维护社会秩序、巩固统治的工具。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注意与本单元第一课“亚非大河文明”的联系

亚非大河文明呈现出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特征,教学本课时应注意从制度创设、文字起源、宫

殿建筑、社会结构、经济发展等方面与古代埃及、古代西亚国家、古代印度进行联系与比较。

(二)教学新课

夏、商、周时期,史称“上古三代”,是中华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时期。

1.走进夏朝

(1)出示商朝形势图,让学生了解商朝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主要统治地区在今河南西部、山西南部一带。

(2)说一说

史籍中有“夏传子,家天下”的说法,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在这之前采用何种制度?

什么是王位世袭制?

历史上将国王权位视为一家一族的私产,实行父死子继或兄终弟及的制度叫王位世袭制。

(3)出示图1-13,河南偃师二里头夏朝宫殿遗址复原图

发掘确认宫城平面略呈长方形,面积约10.8万平方米。宫殿区内已发掘的大型建筑基址达9

座。二里头遗址宫城是迄今可确认的我国最早的宫城遗迹。纵横交错的中心区道路网、方正规矩的

宫城和排列有序的建筑基址群,表明二里头遗址是一处经缜密规划、布局严整的大型都邑。二里头

遗址的布局开中国古代都城营建制度的先河。

(4)公元前1600年前后,商部落首领汤,灭夏建商朝。

(公元前1046年被周灭亡)

(5)概括——夏朝

1)夏朝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

2)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启

公天下家天下

3)夏朝后期都城:二里头

4)末代暴君:桀

2.走进商朝

(1)出示商朝形势图,让学生了解商朝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约公元前1600年,商灭夏。

(2)商朝青铜铸造业

1)司母戊鼎——世界上迄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展示司母戊鼎制造场景图

说一说:有研究者指出,商代熔化铜液的坩埚,最大的一次只能熔化12.7 千克铜。因此,要浇铸司母戊鼎,需要八十多个坩埚同时作业。如果加上制模、翻范和修饰,再连同运输和配料,所需要的人手和专门技能就更多了。

思考:①制造精美的青铜器,都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为了制造出庄严精美的青铜器,需要寻找铜、锡、铅的哭矿藏,需要具备开采、演练技术和配方工艺,还需要有经验的浇铸工匠。

②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能够生产出如此精美的青铜器,说明了什么?

商周时期,从青铜原料的开采、运输到铸造等各个环节都能组织有序,这反映了当时国家在物质、技术及组织等各方面所具备的强大实力。青铜器是夏商周时期当之无愧的文明象征。

③先秦统治者为什么热衷于制鼎?

鼎是强力和地位的象征。

2)“鼎”文化已经融入中华文明的骨髓,你能列举一些与鼎有关的成语或典故吗?可以让学生做下面的填字游戏。

鼎口口口

口鼎口口

口口鼎口

口口口鼎

(提示:包括“鼎”字的成语或典故有鼎力相助、问鼎中原、革故鼎新、三足鼎立、一言九鼎、大名鼎鼎等。)

3)鉴赏

图示:四羊方尊(我国青铜器中的精品)

4)青铜器的意义

青铜器的产量和质量折射出当时国家在物质、技术及组织等各方面所具备的强大实力。技艺精湛、气势浑厚的青铜大鼎象征着那个时代灿烂辉煌的文明。

(3)甲骨文

1)图片展示精美甲骨。

2)说一说

①这种文字为什么叫甲骨文?为什么要在甲骨上刻字?

商朝时期,人们迷信鬼神,王室贵族遇事都要用占卜确定吉凶,然后将占卜结果刻在龟甲或者兽骨上。

②甲骨文字有哪些特点?

具备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比较成熟;属于象形文字,表意

③甲骨文的发现有何意义?

它真实记录了中华民族的早期历史进程,是商朝成为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时期;它推动中国文字的发展和文明进步;它和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古代西亚的楔形文字以及字母文字一样,是整个人类的文化瑰宝。

(4)教学图1-16和1-17

课本图1-16是甲骨文所见商朝武器和使用情况简表,课本图1-17是甲骨文所见商朝刑罚简表,你从两幅图中能获取哪些信息?

反映了古人创造象形文字的智慧;

说明军事战争的频繁和武器的多样性;

体现了商朝刑罚非人性化、严厉残酷的特点;

……

(5)探究:有人说,商朝的灭亡完全是纣王宠爱妲己造成的,你认为对吗?请说说理由。

商纣暴政引起民愤

周国势力的发展

(6)概括——商朝

1)商朝建立:约公元前1600年

2)突出文化成就:青铜器甲骨文

3)末代暴君:纣

3.走进西周

(1)牧野之战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联合了很多不愿再服从商朝统治的部落进攻商,纣王临时凑集人马,在牧野(今河南汲县)与周激战。结果,因为商朝的百姓都痛恨纣王的残暴,所以他们一与周军相遇,就掉转矛头引导周军杀向纣王,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阵前倒戈”的故事。纣王见大势已去,逃回朝歌,在他存放财宝的地方——鹿台自焚而死,商朝灭亡。

(2)出示周朝形势图,让学生了解周朝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史称西周。

(3)“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三字经》

试叙周武王诛纣建周的简单经过。

与周朝八百载历史有关的制度有哪些?

(4)社会制度创新——分封制

1)分封制简介

分封制,除王都周围地区由周王直接统治外,周王将其他地区先后赐给自己的兄弟和少量的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2)指导学生观察图1—18西周等级示意图,结合资料,让学生说出西周等级社会的结构。

统治阶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被统治阶级:平民、奴隶。

3)分封制的对象是哪些人?

《荀子·儒效》:“〔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4)在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有哪些权利?又要承担哪些义务?

受封者的权利:从周王手中获得土地、人口;可以依据血缘关系,对土地及人口实行再分封;在自己的封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拥有行政、军事和征税等特权。

受封者的义务:服从命令,守卫疆土,管理地方,随从作战,朝觐述职和交纳贡品等。

5)完成书P.12.的活动内容

周朝时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和权利是怎么决定的?

周朝时人们的社会地位和权利是由其与统治阶层血缘关系的远近决定的。

这与强调平等和奋斗竞争的现代社会有什么根本差异?

与现代社会的根本差异在于,现代社会人们的社会地位主要取决于个人的学识、能力和才干等;在现代法治社会中,公民拥有平等的基本权利。

6)说一说

西周的分封制

①为什么要实行分封制?

巩固统治。

②周王是怎样进行分封的?

③实行分封制对西周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确立了周王的权威,扩大了周朝的疆域。

④分封制会不会产生对天子统治不利的影响?

(提示:从正反两方面分析分封制的影响,为后边的学习打下基础。)

7)扩展延伸:

①宗法制

宗法制度是由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是王族贵族放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其特点是宗族组织和国家组织合而为一,宗法等级和政治等级完全一致。

这种制度确立于夏朝,发展于商朝,完备于周朝,影响于后来的各封建王朝。按照周代的宗法制度,宗族中分为大宗和小宗。周王自称天子,称为天下的大宗。天子的除嫡长子以外的其他儿子被封为诸侯。诸侯对天子而言是小宗,但在他的封国内却是大宗。诸侯的其它儿子被分封为卿大夫。卿大夫对诸侯而言是小宗,但在他的采邑内却是大宗。从卿大夫到士也是如此。因此贵族的嫡长子总是不同等级的大宗(宗子)。大宗不仅享有对宗族成员的统治权,而且享有政治上的特权。后来,各王朝的统治者对宗法制度加以改造,逐渐建立了由政权、族权、神权、夫权组成的封建宗法制。

②分封制与宗法制的联系

两者的关系:分封制是西周分封诸侯的制度,宗法制是与分封制密切相关的政治制度,分封制与宗法制最突出的特点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宗法制是分封制实行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的具体体现。它们互为表里,相互依存,成为维系统治阶级内部关系,加强奴隶主贵族世袭统治的工具。层层的分封,形成森严的等级,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宗法关系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

(5)社会制度创新——礼乐制度

礼乐制简介

礼乐制度,要求贵族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要符合自己的身份,贵贱长幼之间要有明显的区别。

(6)巩固练习,先出示材料,问以上材料体现了西周的哪些制度?

材料一: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荀子·儒效》)——分封制

材料二:“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左传·桓公二年》)严嫡庶之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周天子以嫡长子继统,众庶子封为诸侯。诸侯亦以嫡长子继位,众庶子封为大夫。——分封制

材料三:王公贵族各等层次在家里悬挂编钟是有严格规定的,所谓“王宫悬(四面悬挂),诸侯轩悬(三面悬挂),卿大夫判悬(两面悬挂),士特悬(单面悬挂)”。哪个布衣百姓若是挂起四面

八、教学反思:

[新教材]人教版新教材必修第一册 第4章第2节 元素周期律(第1课时) 学案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 第一课时元素周期律 学习目标:1。知道核外电子能量高低与分层排布的关系。2.能够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写出常见简单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以原子序数为1~18的元素为例,探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变化,图示如下: 规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呈现1~8的周期性变化(第一周期除外). 2.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 规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原子半径呈现由大到小的周

期性变化. 3.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1)元素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 以原子序数为1~18的元素为例,探究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图示如下: 规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即同周期:最高正价:+1→+7(O、F无正价),负价:-4→-1。 (2)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 ①钠、镁、铝金属性的递变规律

②硅、磷、硫、氯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 (3)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4)元素周期律 ①内容 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 ②实质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最外层电子排布均呈现由1个电子递增至8个电子的周期性变化() (2)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一定越小() (3)在化合物中金属元素只显正化合价,非金属元素只显负化合价() (4)任何元素均有正价和负价() (5)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从根本上取决于其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情况() [答案](1)×(2)×(3)×(4)×(5)√ 2.下列有关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表述正确的是() A.同周期非金属元素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强 B.第ⅠA族元素的金属性比第ⅡA族元素的金属性强 C.ⅦA族元素是同周期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D.原子序数为15的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3 [解析]在同周期中,非金属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强,A项错误;同周期的第ⅠA族和第ⅡA族的

3.热空气和冷空气

3.热空气和冷空气 【教材分析】 《热空气和冷空气》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空气》第3课的内容。《认识空气》单元的内容是根据小学科学课标“物质科学”领域的重要概念3“空气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混合物质”来建构的。在一年级的学习中,学生认识了空气在颜色、状态、气味等方面的特征,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空气具有流动性的基础上的一个延伸,从空气的流动性引入空气受热和受冷时会怎样流动为话题,指导学生用实验、观察等方法,认识到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沉,进而认识地球各个地方冷热不同,造成空气冷热不均,导致了冷暖空气的循环流动而形成风。 教材安排了四个方面的教学内容供学生探究,第一,认识热空气是怎样流动;第二,观察冷热空气的对流,研究热空气上升的原因;第三,制作观察空气流动的简易装置;第四,解释现象,推想风的成因,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形成风的方法。 【学情分析】 学生是科学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必须依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把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提升到应用科学的方法认识物质性质的层面上来。通过二年的学习,三年级学生已经有了学习科学课的基础,也具备了一定的科学学习方法。但对于“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上升”的性质学生难以通过感官直接感知,所以本课的教学设计要围绕学生的认知规律来进行,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实验和分析进行认知。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上升。 2.知道当温度有冷热差别时,空气就会流动。 科学探究: 学会做热空气上升的实验。 科学态度: 1.对于温度带给空气的变化具有好奇心和探究欲,主动参与探究. 积极分享成果。 2.能够细致地观察,如实地记录和描述,理性地分析实验现象。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STSE ): 了解“热空气上升”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用途,感受科学和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元素周期律(第1课时)

云课堂核心理念:整合资源教自主合作学教师点拨导当堂分层练云课堂导学案....据此设计配套课件

正 价 最 低 负 价 结论2: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 也呈现周期性变化。 [深入探究](1)分析原子序数为11~17的非金属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和最低负化合价的变化规律得出二者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原子序数为11~17的主族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和最低负化合价的数值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是 _________ 3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 规律:同一周期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半径逐渐 (___________外)。 结论3同一周期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____________________呈现周期性变化 归纳::随着______________的递增,元素原子的 ____ 、 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都呈现周期性变化。 元素符号 H He 原子半径nm 0.037 ─ 元素符号 Li Be B C N O F Ne 原子半径nm 0.152 0.089 0.082 0.077 0.075 0.074 0.071 ─ 元素符号 Na Mg Al Si P S Cl Ar 原子半径nm 0.186 0.160 0.143 0. 117 0.110 0.102 0.099 ─ 四、小结:本节课主要内容(重点展示): 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D 、堂清训练卷(分ABC 三个等级,时值约15分钟) 基础巩固(A ) 1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表示的各是什么微粒? A B C D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3.热空气和冷空气》公开课教学设计

《3.热空气和冷空气》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热空气和冷空气》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空气》第3课的内容。《认识空气》单元的内容是根据小学科学课标“物质科学”领域的重要概念3“空气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混合物质”来建构的。在一年级的学习中,学生认识了空气在颜色、状态、气味等方面的特征,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空气具有流动性的基础上的一个延伸,从空气的流动性引入空气受热和受冷时会怎样流动为话题,指导学生用实验、观察等方法,认识到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沉,进而认识地球各个地方冷热不同,造成空气冷热不均,导致了冷暖空气的循环流动而形成风。 教材安排了四个方面的教学内容供学生探究,第一,认识热空气是怎样流动;第二,观察冷热空气的对流,研究热空气上升的原因;第三,制作观察空气流动的简易装置;第四,解释现象,推想风的成因,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形成风的方法。 【学情分析】 学生是科学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必须依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把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提升到应用科学的方法认识物质性质的层面上来。通过二年的学习,三年级学生已经有了学习科学课的基础,也具备了一定的科学学习方法。但对于“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上升”的性质学生难以通过感官直接感知,所以本课的教学设计要围绕学生的认知规律来进行,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实验和分析进行认知。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上升。 2.知道当温度有冷热差别时,空气就会流动。 科学探究: 学会做热空气上升的实验。 科学态度: 1.对于温度带给空气的变化具有好奇心和探究欲,主动参与探究.积极分享成果。 2.能够细致地观察,如实地记录和描述,理性地分析实验现象。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 :

热空气和冷空气教案

热空气与冷空气 三河小学万安平执教时间:二〇一四年十月二十二日 教学目标 探究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学会由瞧风向来了解冷热空气的对流 ·会分析风的形成与流动,热空气上升 知识与技能: ·知道空气就是会流动的,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 ·知道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 ·了解热气球与孔明灯的升空原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兴趣研究空气的其她性质 ·乐于亲近自然,有研究自然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空气的冷热空气对流形成了风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 气球、蜡烛、纸蛇、水槽、蚊香,有关孔明灯及热气球的资料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上节课我们发现了空气的什么性质?这节课我们研究什么呢? 2、瞧到这个问题,说说您瞧到这个课题就是怎么想的呢?

3、那您们的想法对不对呢?我们做个小试验吧。 回顾所学内容 先进行假设 二、自主学习 1、风的形成 (1) 如果请一个同学来吹个气球,并且对着脸放掉气球中的气,会有什么感觉? (2)这样流动的空气就就是风。 (3)我们已经知道了空气就是会流动的,而且流动的空气就就是风。那课题的问题已经解决了啊。 分组试验,小组讨论体验 板书流动的空气风 您们想想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验证空气会流动不? 知道空气就是会流动的 知道风的形成就是空气的流动造成的 学生自己思考出切实可行的方法 2、空气的流动 自然界中的空气又就是怎么流动的呢? (1)研究热空气的流动 ①空气也就是分冷空气与热空气的,我们先来研究热空气的流动 ②我这里有个会“跳舞”的纸蛇,先来瞧瞧蛇就是怎么“跳舞”的 ③就是什么力量让蛇“跳舞”的呢?

④把手放在蜡烛上方与侧面,您感觉到了什么?有能说明什么呢? ⑤通过这2个实验,您发现了什么? (2)研究冷空气的流动 ①热空气就是上升的,您猜想冷空气会就是怎样流动的呢? ②生活中,您瞧到过冷空气的流动不?打开冰箱冷藏室 ③冷空气就是下沉的 演示P6实验二 小组先实验再讨论,记录观察结果 适当点拨知道热空气的流动方向就是上升知道冷空气的流动方向就是下沉 从生活入手,由经验建立新概念更容易 3、冷热空气的对流 (1)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怎么能形成风呢?想个办法,让我们大家能瞧到空气的对流呢? (2)演示P7实验,用蚊香的烟雾流动表示 (3)您发现了什么?为什么? 提示:怎么将瞧不见的空气显示出来呢? 小组讨论实验方案 用实物投影展示 知道冷热空气的对流形成风 了解冷热空气对流图

元素周期律第1课时

《必修Ⅱ第1章第2节元素周期律》(第1课时) 【课标要求】 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掌握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 3、学会总结、概括,体会结构决定性质的理念。 【重点难点】 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周期性变化规律 2、知道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原子、离子等微粒半径大小比较 【新课导学】 ※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原子核外的电子由于能量不同,它们运动的区域也不同。通常能量低的电子在离核____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____的区域运动。 2. 3. ⑴按能量由低到高,即由内到外,分层排布。 ①每层最多容纳____个电子②除K层外,其最外层中的电子数最多只能有____个(K层最多有__个)③除K层、L层为次外层时外,次外层不超过____个电子④倒数第三层不超过____个电子。 ⑵根据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能划出1-20号原子结构示意图。完成教材P14科学探究。 二、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 [ 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 也呈现周期性变化。 总结:同一周期,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半径逐渐,呈现周期性变化。 四、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 1、原子半径大小的比较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同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 2、离子半径大小的比较 (1)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半径大小的比较 电子层数相同,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吸引能力,半径。 比较微粒半径:O2-、F-、Na+、Mg2+ 比较微粒半径:S2-、Cl-、Na+、Mg2+ (2)同主族离子半径大小的比较 元素周期表中从上到下,电子层数逐渐,离子半径逐渐。 比较微粒半径:Li+、Na+、K+ (3)同一元素的不同离子的半径大小比较 同种元素的各种微粒,核外电子数越多,半径,高价阳离子半径低价离子半径。 比较微粒半径:Na、Na+ 比较微粒半径:Fe3+、Fe2+、Fe 【自主探究】 ): ①②③ ⑴半径最小的是________ ⑵具有最低负化合价的是___________ ⑶只有还原性的是______ ⑷只有氧化性的是_______ 【自我测试】 1.核电荷数为16和核电荷数为4的元素的原子相比较,前者的下列数据是后者的4倍的是() A.电子数 B.最外层电子数 C.电子层数 D.次外层电子数 2.下列数字为几种元素的核电荷数,其中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最多的是( ) A.8 B.14 C.16 D.17 3.某原子核外共有n个电子层(n>3),则(n一1)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 ( ) A.8 B.18 C.32 D.2(n一1)2 4.A、B两原子,A原子L层比B原子M层少3个电子,B原子L层电子数恰为A原子L层电子数的2倍,则A、B分别是 ( ) A.硅和钠 B.硼和氮 C.碳和氯 D.碳和铝 5.某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则该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为()A.3 B.7 C.8 D.10 6.甲、乙两种微粒都只含有一个原子核,且核内具有相同数目的质子,这两种微粒一定是()A.同种原子 B.同种元素 C.互为同位素 D.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 7.A、B两元素,元素A的核电荷数为a,且A3-与B n+的电子排布完全相同,元素B的核电荷数为() A.a—n一3 B.a +n+3 C.a+n一3 D.a—n+3 8.由短周期两种元素形成化合物A2B3,A3+比B2-少一个电子层,且A3+具有与Ne原子相同的核外电子层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A2B3是三氧化二铝 B.A3+与B2-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相同 C.A是第2周期第ⅢA族的元素 D.B是第3周期第ⅥA族的元素 -1- -2-

【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03 热空气和冷空气课课练课时练

【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03 热空气和冷空气课课练课时练 习 3 热空气和冷空气 基础达标练练全基础知识轻松实现达标 1、填空题。 (1)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______。 (2)如图,把一条纸蛇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纸蛇就 会转动,这是因为烛焰上方的空气______后,体积______, 质量变轻,就会上升。上升的热空气使纸蛇______。 (3)孔明灯和热气球都是利用热空气______的原理制成的。 (4)地球表面___________是形成自然风的主要原因。 2、判断题。 (1)只有热空气才会上升。节日里常看到天空中飘荡着五颜六色的彩球,里面装的一定是热空气。() (2)夏天的天气很热,气温很高,因此不需要加热孔明灯或热气球里面的空气,它们也能升上天空。() (3)风是由于不同位置的空气冷热不同而形成的。() (4)冷空气向下流动,所以空调要放在房间较高的位置。() 3、选择题。 (1)下列对风的描述正确的是()。 A.风可以抓得住 B.风是空气的流动形成的 C.风就是空中飘动的烟 (2)受热后的空气比冷的空气()。 A.重 B.一样 C.轻 (3)空气流动会形成()。 A.气泡 B.风 C.云 (4)烧水时,水壶中冒出的“白气”会()。 A.向上升 B.向下沉 C.向左右运动 (5)将塑料瓶去底,罩在点燃的蜡烛上,瓶底一侧用垫片垫起,蜡烛持续燃烧,抽去垫片,火焰熄灭,这是因为()。 A.抽去垫片后空气不能流动,缺少支持燃烧的氧气 B.蜡烛被风吹灭 C.蜡烛火焰被冷空气压灭 能力提升练练会综合能力快速提升成绩 4.综合应用。(能力指数★★★) 解释地热管是怎样使室内变热的,并标出室内空气流动的方向。

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元素周期律》第(1)课时教学设计 长武中学陈宝凤 一、教材内容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化学必修2第一单元,的第二节.本节包括三个部分内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的应用.教材以1-18号元素为例,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几个方面,阐述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导出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涉及的主要是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则以及原子结构、元素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规律。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规律,是在原子结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原子结构与核外电子排布的内容是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知识基础。考虑到新课改的要求,本部分内容有所降低,只是介绍了电子层的概念,对于排布规律示作介绍,但为了便于教学以及学生对以后知识的理解,可作适当的扩展,让学生了解简单的排布规律。元素周期性的教学要注重“周期性”的理解,同时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尽量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鼓励学生自主总结出规律。 (二)教学内容与学习水平 二、学情分析 经过初三化学和化学必修1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如钠、镁、铝、硅、硫、氯,但对这些元素性质的了解是零散的。已经掌握了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知识,会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具备了学习这节内容的知识基础,为周期律的学习奠定基础。但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只有全面了解学生情况,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本次教学设计主要针对的是普通中学高一年级的学生,该阶段的学生思维敏捷活泼,但不够严谨,抽象思维能力薄弱。虽然学生也已经初步掌握了科学探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具备了自主学习的、合作学习、表达交流的能力,但是对于数据的分析和处理、从大量科学事实中抽象出科学本质的方法还有待进一步学习和加强。而“元素周期律”理论性强,要求他们具备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所以教师必须营造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

第2节 元素周期律 第1课时 教学设计【高中化学必修1(新课标)】

元素周期律 第1课时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从微观上理解同周期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明确宏观上的元素性质与微观上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之间的关系,理解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基本规律。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完成相应的同周期元素性质的探究实验,初步体验科学探究在化学学科的学习中的重要地位,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建立元素原子结构变化与其性质变化的的微观模型,理解根据该模型进行元素性质推理的科学思想。 ◆教学重难点 元素周期律的概念;理解其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对碱金属元素、卤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的研究,我们已经知道元素周期表中同主族元素的性质有着相似性和递变性。那么,周期表中同周期元素的性质有什么变化规律呢? 二、讲授新课 【板书】元素周期律 一、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思考与讨论】观察下面表格中的数据,思考并讨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化合价各呈现什么规律性的变化?

【讲解】通过比较上面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可以得到同周期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同周期由左向右,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加(第一周期是1→2,第二周期和第三周期都是1→8) 【讲解】再比较上面元素的原子半径(稀有气体的半径没有可比性,所以不列出),可以得到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同周期由左向右,元素原子的半径逐渐减小(不包括稀有气体) 【设疑】观察下图,判断同周期和同主族元素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 【讲解】同主族元素由上向下元素原子的半径逐渐增大,同周期元素由左向右,元素原子的半径逐渐减小。H是所有原子中半径最小的。 【设疑】短周期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哪种元素?(Na) 【讲解】再比较上面元素的常见化合价,可以得到同周期元素的化合价的变化规律:同周期由左向右,元素的最高正价逐渐升高(+1→+7,O和F无最高正价);元素的最低负价由Ⅳ

《热空气和冷空气》教学设计

《热空气和冷空气》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空气是会流动的,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 (2)知道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 (3)了解热气球和孔明灯的升空原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学会冷热空气对流和风的形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有兴趣研究空气的其他性质。 (2)乐于亲近自然,有研究自然的欲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冷热空气的流动规律。 难点:理解风的成因。 三、教学准备: 蜡烛、火柴、纸蛇、玻璃片、孔明灯、纸套、香、集气瓶、透明水槽、热水、冷水、有关孔明灯视频、PPT课件。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准备好的孔明灯,提问:老师手拿的这个是什么?面装的是什么呢? 3、猜测,点燃孔明灯下面的蜡烛,会发生什么现象? 4、学生讨论、交流。 5、请两位同学帮助,点燃蜡烛,升起孔明灯。 6、谈话:你知道孔明灯为什么会上升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板书课题:热空气和冷空气。 (二)研究热空气是怎样流动的 谈话: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热空气,什么是冷空气。 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 我们先来研究热空气(同时板书:热空气)是怎样流动的。同学们,你们知道空气受热后会怎样流动吗?

实验1:感觉热空气 让学生点燃蜡烛,用手分别放在蜡烛火焰的上面、四周、下方,感觉什么地方最热?(安全教育) 1.学生猜测。 指名学生回答。 2.谈话:刚才,哪位同学说得对呢?下面我们用实验来验证。 3.学生分组实验。 4.学生汇报。 5.提问:热空气是向哪里流动的? 6.学生回答。 7.小结:热空气是向上流动的。 实验2:研究热空气的流动 1、讲述:把纸蛇放在蜡烛火焰上方,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2、提问:是什么力量使纸蛇转动的?实验说明了什么? 3、小结:空气受热会向上流动,热空气上升。 (板书:上升↑) (三)探究热空气上升的原因 谈话:空气受热为什么会上升呢?我们通过一个实验来解释。 学生猜测、交流。 实验3:认识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 在木棍两端各挂一只大小相同的纸套,使木棍保持平衡;用手扶住木棍的一端,用燃烧的火柴烤热另一端纸套内的空气;移开燃烧的火柴,同时松开扶住木棍的手,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1.提问:为什么底下点火柴的纸套会上翘? 2.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3.小结:点燃火柴后,使纸套里的空气变热,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就会上升,上升的热空气就推着纸套往上升了。 实验4:观察冷热空气的对流 1、你想知道冷热空气是怎样对流吗? 2、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完成一个实验,同学们要按老师的要求跟着一步步的做,不提前也不落后,小心热水伤到人。

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教案_793

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教案 篇一: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教案 必修2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通过初三和必修I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一定的无机化学基础知识。例如初三学习的原子的构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周期表简介等一些基本的物质结构知识,这些为本章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在本章中,这些知识将更加细化,理论性更强,体系更加完整。通过《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于所学元素化合物等知识进行综合、归纳。同时,作为理论指导,学生能更好的把无机化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在物质结构的基础上,将元素周期表的学习和元素周期律的学习结合起来,将学生在初中和必修I中所学习的氧化还原反应和许多元素化合物的知识连汇贯通。在第三节,通过化学键的学习,可以为今后有志深入学习化学的同学打下一定的基础。 总之,本章内容既是必修的重要理论内容,也是为选修内容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知道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2、掌握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周期性变化。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们归纳整理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会总结,学会概括,体会结构决定性质的理念。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周期性变化。难点:知道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四、学情分析: 通过初三和必修I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一定的无机化学基础知识。例如初三学习的原子的构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周期表简介等一些基本的物质结构知识,这些为本章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五、教学方法:学案导学 六、课前准备:

人教新课标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21有理数 教案

1.2.1有理数 ★目标预设 一、知识与能力: 1、能把给出的有理数按要求分类. 2、了解数0在有理数分类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从实际中抽出数学模型,从数形结合两个侧面理解问题;并能选择处理数学信息,做出大胆猜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数学知识,以现实世界的联系,体现数学充满着探索性. ★重点和难点: 有理数的分类方法 ★教学准备: 温度计 ★预习导学: 1、观察下面依次排列的一列数,它的排列有什么规律?请接着写出后面的3个数,你能写出第2002个数是什么吗? ①-1,1、1、-1、-1、1、1、-1、、、……②2,-4,- 6,8,10,-12,-14,16,,, …… 2、填空:甲乙两人同时从A地出发,如果甲向南走48m记作+48m,则乙向北走32m记作;这时甲、乙两人相距m.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1、教师问:你所知道的数可以分成哪些种类?你是按照什么划分的? 2、0.1、-0.5、5.32、-150.25等为什么被划为分数?我们学过的小数都是分数吗? (友情提示,全班交流,教师点评) 二、精讲点拨,质疑问难 1、给出新的整数,分数的概念:引进负数后,数的范围扩大了. 整数包括:正整数,负整数和零.同样分数包括:正分数,负分数.

即整数——?? ???????3210321、-、-负整数 如 :-零 、、正整数 如 :  分数——??? ????????573221573221、-、-负分数 如:-、、正分数 如: 2、给出有理数概念:整数与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即有理数?????? ???????????????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也可分为 有理数 ?????负有理数零正有理数 3、正数和零统称为非负数. 和 统称为非正数. 4、有理数都可表示成b a 的形式. 三、课堂活动,强化训练 例1、 下列各数是正数还是负数,整数还是分数? -5、8、8.4、-8 1、0 (小组点评,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例2、将下列各数填入表示集合的在括号里:-5、0.3、43、-2 1、8848、-39 2、0、-23 1、213.4 正整数集合:{ ……} 负数集合:{ ……} 整数集合:{ ……} 分数集合:{ ……} (畅所欲言,学生点评,得出结论)

121有理数基本运算讲义教师版

内容 基本要求 略高要求 较高要求 有理数运 算 理解乘方的意义 掌握有理数的加、减、 乘、除、乘方及简单的 混合运算(以三步为 主) 能运用有理 数的运算解 决简单问题 有理数的 运算律 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 能用有理数的运算律 简化运算 板块一、有理数基本加、减混合运算 有理数加法法则: ①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②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③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例题精讲 中考要求 有理数基本运算

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步骤: 法则是运算的依据,根据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法则,可以得到加法的运算步骤: ①确定和的符号; ②求和的绝对值,即确定是两个加数的绝对值的和或差. 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①两个加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a b b a +=+(加法交换律) ②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加法结合律) a b c a b c ()() 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技巧: ①分数及小数均有时,应先化为统一形式. ②带分数可分为整数及分数两部分参及运算. ③多个加数相加时,若有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可先结合相加得零. ④若有可以凑整的数,即相加得整数时,可先结合相加. ⑤若有同分母的分数或易通分的分数,应先结合在一起. ⑥符号相同的数可以先结合在一起. 有理数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 a b a b 有理数减法的运算步骤: ①把减号变为加号(改变运算符号) ②把减数变为它的相反数(改变性质符号) ③把减法转化为加法,按照加法运算的步骤进行运算. 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步骤: ①把算式中的减法转化为加法;

四年级上册科学《热空气和冷空气》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科学《热空气和冷空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能借助物体觉察冷热空气流动的规律。 2、指导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以及热空气上升的原理。 3、指导热气球、孔明灯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成的。 4、知道地球表面空气的冷热不均是形成自然风的主要原因。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是认识冷热空气的流动规律。 1、教学难点是理解风的成因。 教学准备: 蜡烛、火柴、纸蛇、长吸管、大小相同的纸杯两只、细线 《2、热空气和冷空气》学案: 一、我看书:看实验图示,读实验说明。 二、我思考:思考书中提出的问题。 三、我做实验: 1、上网查找利用热空气的事例,如热气球、孔明灯、等等事例。 2、与家长一起做:按书P8图示,做一只“热气球”,试着放飞。想一想:为什么能飞起来? 四、我总结:通过探究性学习,我知道了: 五、我提问:我经过思考,还不懂的问题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空气的什么性质? 2、空气会流动么? 3、想一想:空气受热或冷却以后会向哪儿流动? 二、学习新课 (一)研究热空气是怎样流动的 1、谈话:那空气受热后会怎样流动呢? ①实验一:点燃一支蜡烛,用手分别放在靠近蜡烛火焰的各个方向,感觉热空气向哪里流动?

②分组实验 ③学生汇报:热空气在火焰的上方,向上流动。 ④小结:说明热空气向上流动。 2、我们还可以借助其他物体观察热空气的流动。 ①实验二:把纸蛇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②分组实验 ③学生汇报:纸蛇在转动、纸蛇在跳舞 ④是什么力量让蛇转动的呢? ⑤小结:空气受热会向上流动、热空气上升。 3、通过以上两个实验,我们发现热空气向哪儿流动? (二)探究热空气上升的原因 1、谈话:空气受热为什么会上升呢? 2、学生猜测 3、实验三:在长吸管两端各挂一只大小相同的纸杯,使木棍保持平衡;用手扶住木棍的一端,用燃烧的火柴烤热另一端纸杯内的空气;一开燃烧的火柴,同时松开扶住木棍的手,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4、汇报实验结果。 5、为什么底下点火柴的纸杯会上翘? 6、讨论、汇报 7、小结:点燃火柴后,使纸杯里的空气变热,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就会上升,上升的热空气就推着纸杯往上升了。 8、在我们的生活和生产中,经常会利用热空气向上升的原理来做事,你知道吗?举例说说。 9、演示:我们也来做一个“热气球”:用酒精灯给薄塑料袋加热,薄塑料袋加热升起。说说为什么会升起? (三)研究冷空气是怎样流动的 1、那冷空气又是怎样流动的呢? 2、学生猜测 3、实验四:按要求做实验,观察冷热空气的对流。 4、分组实验、讨论 5、汇报交流:热空气向上升,冷热空气向下流动。

人教版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1课时)word教案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教案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认识元素周期律 2、了解元素“位、构、性”三者间的关系,初步学会运用元素周期表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元素周期律的探究,培养学生利用各种图表(直方图、折线图)分析、处理数据的 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元素周期律,能使学生初步树立“由量变到质变”、“客观事物都是相互联系和具有内部结构规律”、“内因是事物变化的依据”等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教学重点】 同一周期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 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教学过程】 [复习]1、回忆有关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2、填写1―― 18号元素符号以及它们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投影]1?18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 [问]请大家总结一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核外电子层排布有何规律性变化。 [板书]第二节元素周期律(一) [投影]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核外电子层排布变化的规律性 [讲]从上表可以看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每隔一定数目的元素,会重复出现原子最外层电子从1个递增到8个的情况,这种周而复始的现象,我们称之为周期性。因此,原子核外电子层排布的这种规律性变化,我们便称之为周期性变化。

[板书]1、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变化。 元素的性质是与构成元素的原子结构密切相关的,元素原子半径的大小,直接影响其在 化学反应中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那么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原子半径会不会像元素的 最外层电子排布一样呈现周期性变化呢?下面,根据我们刚刚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 示意图来进行讨论。 [投影小结] [讲]从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3-9、11-17号元素重复了相同的变化趋势,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板书]2、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半径呈现周期性变化 [讲]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半径并未列出。这是由于其原子半径的测定与相邻非金属元素的 依据不同,数字不同有可比性,故不列出 [问]怎样根据粒子结构示意图来判断原子半径和简单离子半径的大小呢? 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的大小主要是由核电荷数、电子层数和核外电子数决定的。 [投影小结]粒子半径大小比较规律 (1 )一般而言,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 (2)电子层数相同的不同粒子,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 (3)同种元素的不同粒子,价态越高,电子越多,半径越大。 [点击试题]1比较Na原子与Mg原子的原子半径大小 2、比较Na原子与Li原子的原子半径大小 3、比较Na与Na+的半径大小 4、比较C「与Cl的半径大小 5、比较Fe、Fe2+与Fe3+的半径大小 6、比较Na+与Mg2+半径大小 7、比较02—与F —半径大小 从以上的学习我们可以知道,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原子结构呈现周期性的变化。那么,元素的性质是否也会有周期性的变化呢?我们从元素的化合价(一种元素的原子在和 其他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化合时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和金属性和非金属性两个方面来进行探 讨。 [投影]

冷空气和热空气

冷空气和热空气 教学目标: 过程与技能 1.用实验并借助想象、联想,认识冷热空气的流动规律。 2.继续学习借助其他物体觉察空气的认识方法。 科学知识 1.知道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热空气上升的原理。 2.知道地球表面空气的冷热不匀是形成自然风风的主要原因。 3.了解人类对热空气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爱国主义精神,体会科学给人类带来的好处。 教学材料: 蜡烛、火柴、纸蛇、细木棍、大小相同的小纸袋两个、细线、蚊香、胶泥、水槽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发现了空气的什么性质? 2、在平常的情况下,空气会向四面八方流动。可是当空气受热或受冷时又会怎样流动呢? 3、把你们的假设写在课题的后面,这节课我们一起去验证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如果空气是流动的,我们就要研究空气是怎么流动的。 4、学生把自己假设的答案写在书上。 探索和调查空气的流动 (1)研究热空气的流动 ①空气也是分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我们先来研究热空气的流动 ②我这里有个会“跳舞”的纸蛇,先来看看蛇是怎么“跳舞”的 ③是什么力量让蛇“跳舞”的呢? 小组先实验再讨论,记录观察结果 ④把手放在蜡烛上方和侧面,你感觉到了什么?有能说明什么呢? ⑤通过这2个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2)研究冷空气的流动 ①热空气是上升的,你猜想冷空气会是怎样流动的呢? ②生活中,你看到过冷空气的流动吗?打开冰箱冷藏室 ③冷空气是下沉的 (3)研究等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 ①为什么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沉。 ②演示纸袋不平衡的实验,学生观察在加热的空气的过程中,塑料袋有什么变化,手握住袋顶有什么感觉? ③试着解释热空气为什么会上升。 学生讨论、自我总结冷热空气的性质。 3、热空气的用途 (1)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有人发明了一些可以飞行的物体,你知道有什么吗? (2)请学生介绍孔明灯和热气球的升空原理 “有谁知道有关孔明灯和热气球和知识吗?” (3)利用光盘介绍有关孔明灯和热气球的知识。 4、冷热空气的对流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3.热空气和冷空气 教案

3、热空气和冷空气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做纸蛇转动和热气球上升实验,引导学生认识到热空气轻,会上升。 2.做纸杯实验,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热空气轻,会上升的特点。 3.引导学生动手做一做冷空气和热空气流动实验,明白冷热空气流动的规律。 教学重点: 做冷热空气流动实验,知道热空气比较轻,会上升,知道冷热空气流动的规律。 教学难点: 做冷热空气流动实验,明白冷热空气流动的规律。 教学准备: 支架、蜡烛、卡纸、剪刀、大塑料袋、纸杯、细线、广口瓶、冰水、热水、线香、打火机、玻璃片、水槽、塑料瓶、垫片、美工刀、多媒体课件等等。 预习要求: 观察自然界中的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流动,并通过查阅资料,初步了解冷空气和热空气是怎样流动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二年级的时候,我们通过学习,知道空气是会流动的,那么空气究竟是怎样流动的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空气的流动。 板书课题:3.热空气和冷空气 二、热空气的流动 教师引导:同学们,热空气是怎样流动的呢?我们先来做两个小实验。实验一:让纸蛇转动 出示课本中的实验操作图以及实验步骤。 学生仔细观察实验操作图,再读一读实验步骤,了解本次实验的材料、方法及注意点。

实验材料:卡纸、剪刀、蜡烛、打火机、支架、细线。 实验方法: 用卡纸剪一条纸蛇,将纸折放在火焰上方约10厘米处。 点燃蜡烛,对着这只蛇尾巴斜面处。 观察到纸蛇转动后,熄灭蜡烛。 实验注意点: 蜡烛不要靠纸蛇太近,靠的太近,会将纸蛇点燃,也不要太远,太远了,实验效果不太明显,距离纸蛇约10厘米为宜。 实验中要仔细观察纸蛇的变化,并且可以用手去探一探纸蛇上方的空气,感觉一下空气是冷的还是热的。 本次实验可以反复多做几次。 学生分小组开始实验,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实验情况,相机纠正学生实验操作中的不当之处。 全班交流实验现象。 实验二:让热气球上升 (本次实验难度较大,因此教师先演示这个实验。) 出示课本中的实验操作图以及实验步骤,引导学生读一读,了解实验方法。 出示实验材料:大塑料口袋、细铁丝、蜡烛、打火机。 教师边进行演示实验,边强调实验注意点: 第一步:用细铁丝把大塑料口袋撑成圆形。(这一环节教师可以在课前完成,以节省课堂上的时间。) 第二步:将塑料口袋撑开后,罩在一支点燃的蜡烛上。 特别注意:塑料口袋不要靠蜡烛太近,否则,塑料口袋会被烧坏。第三步:过一会儿松手,看塑料袋是否会上升。 教师再次强调本次实验的注意点:选择塑料口袋的时候,要选择薄而轻的塑料口袋,不能太重,铁丝也要细一点,轻一点,不能太重,否则会影响实验的效果。 学生分小组进行本次实验,教师巡视,提醒实验中的注意点,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交流实验结果,全班交流讨论:纸蛇为什么会转动?热气球为什么会

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教案.doc

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 元素周期律 教 学 目 标 知识 1.使学生了解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2.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能力 通过元素周期律的推出及运用,初步培养学生抽象归纳以及演绎推理能力;在学习中提高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 德育 结合元素周期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从大量的事实和资料中分析总结规律、透过现象看本质、宏观与微观相互转化等科学抽象方法。 教学重点 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和原子半径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 原子半径变化的规律,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情景]放映钟表,时间的周期性变化,的flash. [引入] 四季的轮回,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这些描述时间的词语,都体现了时间变化的一个典型的特点——周期性,这节课,我们将通过元素周期律的学习来研究元素性质的变化特点,总结其规律。 [幻灯片]第二节元素周期律 [讲述]为了更方便的研究元素的性质的变化规律,我们引入原子序数的概念 [幻灯片]一、原子序数 按照核电荷数有小到大的顺序给元素编号,这种编号,叫做原子序数。 [提问]根据原子序数的概念,思考:它与原子组成粒子的数量有什么关系? 数值上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 意义上并不相同 二、原子结构和性质的递变规律 [练习)]写出1~18号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名称、元素符号。

[幻灯片] 1~18号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名称、元素符号。 请同学们对照,自己写得对不对。 [讲述]今天要讲的是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我问什么要大家写原子结构是意图呢?这二者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回答]结构决定了元素的性质。所以要研究性质必须先研究结构。 [总结学生的回答]很好,说得全面。就构决定性质! [提问]那么,现在为了研究元素的性质,我们一起来找找看元素的结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有什么变化。请同学们观察你们手中的原子结构够示意图,总结其变化规律。 [幻灯片]1~18号元素的电子层结构 [学生回答](填表) 原子序数 电子层数 最外层电子数 达到稳定使得最外层电子数 1-2 1 1-2 2或8 3-10 2

热空气和冷空气》教案

《热空气和冷空气》教案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热空气和冷空气》教案 新民市前当堡学校 田雪莲

《热空气和冷空气》教学目标: 1、能借助物体觉察冷热空气流动的规律。 2、指导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以及热空气上升的原理。 3、指导热气球、孔明灯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成的。 4、知道地球表面空气的冷热不均是形成自然风的主要原因。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是认识冷热空气的流动规律。 1、教学难点是理解风的成因。 教学准备: 蜡烛、火柴、纸蛇、长吸管、大小相同的纸杯两只、细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空气的什么性质 2、空气会流动么

3、想一想:空气受热或冷却以后会向哪儿流动 二、学习新课 (一)研究热空气是怎样流动的 1、谈话:那空气受热后会怎样流动呢 ①实验一:点燃一支蜡烛,用手分别放在靠近蜡烛火焰的各个方向,感觉热空气向哪里流动 ②分组实验 ③学生汇报:热空气在火焰的上方,向上流动。 ④小结:说明热空气向上流动。 2、我们还可以借助其他物体观察热空气的流动。 ①实验二:把纸蛇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②分组实验 ③学生汇报:纸蛇在转动、纸蛇在跳舞 ④是什么力量让蛇转动的呢 ⑤小结:空气受热会向上流动、热空气上升。 3、通过以上两个实验,我们发现热空气向哪儿流动

(二)探究热空气上升的原因 1、谈话:空气受热为什么会上升呢 2、学生猜测 3、实验三:在长吸管两端各挂一只大小相同的纸杯,使木棍保持平衡;用手扶住木棍的一端,用燃烧的火柴烤热另一端纸杯内的空气;一开燃烧的火柴,同时松开扶住木棍的手,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4、汇报实验结果。 5、为什么底下点火柴的纸杯会上翘 6、讨论、汇报 7、小结:点燃火柴后,使纸杯里的空气变热,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就会上升,上升的热空气就推着纸杯往上升了。 8、在我们的生活和生产中,经常会利用热空气向上升的原理来做事,你知道吗举例说说。 9、演示:我们也来做一个“热气球”:用酒精灯给薄塑料袋加热,薄塑料袋加热升起。说说为什么会升起 (三)研究冷空气是怎样流动的 1、那冷空气又是怎样流动的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